努力探索发展节水农业的新途径

努力探索发展节水农业的新途径

一、努力探索发展节水农业的新路子(论文文献综述)

龚贤[1](2019)在《绿色发展视阈下云南省产业结构升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产业结构升级能够通过产业调整,把有限的要素资源从生产效率较低的产业部门投向生产效率较高的产业部门,以此促进各产业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和经济增长的可持续。从世界产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看,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与地区资源禀赋与耗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与高污染以及劳动者收入差距的增大等各种社会问题相伴相生。因此,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成为学术界普遍关心和政府亟需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世界环卫组织高度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并强调要通过新兴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污染排放等方法来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绿色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我国政府更是把“绿色发展”问题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一起,形成了“五位一体”战略发展格局,强调要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不断调整优化空间格局和产业结构,以绿色发展和低碳生态的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美丽中国建设。改革开放40年来,集资源富集区、水系源头区、生态屏障区、文化特色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等特征于一体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长期依赖于自然资源禀赋,资源型产业的发展对生态承载力构成了挑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破坏,经济发展水平长期滞后于生态环境保护。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背景下,产业结构升级已成为突破经济发展瓶颈的重要路径和必然选择。本文以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区——云南省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找准对策建议”的研究思路,对绿色发展视阈下云南省产业结构升级问题进行理论和实践研究。具体来讲,首先,梳理了国内外有关绿色发展、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厘清和界定了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绿色发展的相关概念,并对国内外有关绿色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构建了绿色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逻辑分析框架。其次,对云南省的绿色资源禀赋条件和产业结构现状进行了系统整理,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和类型,在此基础上,基于绿色发展视角,从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能力、生态环境保护与友好发展能力等三对关系上,对云南省产业结构升级水平进行了综合性评价。分析表明,云南省产业结构升级存在着人口、资源与生态环境的空间分布不协调,生态功能退化、环境问题突出,产业结构区域布局不优,产业竞争力不强,民族文化与旅游开发协调度不高等现实问题。最后,在对绿色发展视阈下云南省产业结构升级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升级的成功经验,提出云南省产业结构绿色升级的路径主要有两条:一是对传统优势产业的“绿色化”升级,比如:发展高原特色生态农业、倡导低碳绿色工业、发展民族特色生态文化旅游业等;二是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绿色升级,比如:发展现代生物产业、康养产业、新一代通信技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等。此外,应从政策保障、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引领、民族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等方面支持产业结构绿色升级。

张全[2](2015)在《皮山县实施节水农业工程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皮山县全面深化水权制度改革,着力推广高效节水技术,提高灌溉效益,初步形成了从输水到灌水、从工程到管理、从微观到宏观的立体化、多样化、系统化农业节水格局。但是,在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同时,皮山县还面临着农业用水管理不善、农户参与积极性不高等制约因素,严重制约了高效节水农业的发展。因此,对皮山县高效节水农业进行研究,对于解决皮山县水资源短缺、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以皮山县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研、案例分析等方法,对皮山县节水农业工程建设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国家政策支持下,皮山县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工程7.18hm2,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但是,在高效节水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灌溉工程设计水平低、技术指导及培训欠缺、高效节水工程后期维护不到位等问题。从宏观角度讲,制约高效节水农业的宏观因素是节水农业工程建设动力不足、金融制约节水农业发展、农业节水资金投入不足;从微观角度讲,农户参与农业节水的意愿受到农户年龄、文化程度、农业收入比重、是否为合作组织成员、家庭种植面积、耕地破碎程度、政府补贴、是否有专业技术人员指导、节水能否提高经济效益、对水资源的关注程度、节水灌溉投资是否存在风险、是否进行过节水培训等因素的影响,而是否村干部对农户节水采纳意愿没有显着影响。分析了国外节水农业工程建设的经验,从法律法规、技术开发、投融资等方面获得了启示。针对皮山县高效节水农业建设存在问题和影响因素,借鉴国外经验,提出了皮山县高效节水农业工程建设对策:加大高效节水农业的宣传力度;加强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提高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水平;加强节水工程的建设和管护;促进土地利用方式和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政府加大对节水农业的扶持力度;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构建金融支持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长效机制。

王哲,赵帮宏[3](2014)在《农业高效节水模式研究——以河北省张北县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在对国内外农业节水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河北省张北县蔬菜生产高效节水模式进行了实地调研。在调研中发现推广该节水模式受到经营规模、工程投资、农作物种植方式和农户节水观念等因素的制约。推广该模式需要领导高位推动、政府财政支持、推进规模经营、建立节水基金、规范机制创新和加强后续服务。

张北县政府办公室[4](2014)在《张北新型城镇化:规划引领 产业推动》文中认为张北县紧抓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机遇,以规划为引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大力发展旅游业,全力推进节水农业,积极发展新能源及云计算产业,以产业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张北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内蒙古高原南缘的坝上地区,俗有"坝上重镇"之称,是河北省首批扩权县之一,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近年来,张北县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崛起"的发展理念,立足全力打造坝上区域性中心城市目标,注重规

侯胜鹏[5](2013)在《中部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及运行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不仅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中部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和自然资源优越,历来是我国主要农产品的生产基地,被称之为中国“粮仓”和“鱼米之乡”,中部地区也是全国“三农”问题最为突出的区域、推进新一轮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重点区域、内需增长极具潜力的区域,在新时期国家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深入研究中部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与运行机理,探索现代农业发展的道路,加快中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基础,对推动中部地区乃至全国“三农”问题的破解、实现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在综合和借鉴目前已有现代农业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结合中部地区的实际情况,构建了中部地区现代农业评价指标体系,测评了当前中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并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中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国外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和对中部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启示与借鉴,开展了中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模式选择研究和驱动因子与运行机理分析,进而提出了中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与对策建议。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构建了中部地区现代农业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表明中部地区现代农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中部地区现代农业评价指标体系由目标层、准则层(5个一级指标)和指标层(15个二级指标)组成,能综合反映中部地区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及装备水平、教育与信息服务水平、政府及信贷扶持水平、农村生态环境水平、农业生产力及经济发展水平。根据中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总指数的计算公式,计算出目前中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评价总指数为65.85%,说明中部地区现代农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同时,计算出湖南省、湖北省、河南省、安徽省、山西省、江西省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总指数分别为66.37%、65.7%、69.98%、58.61%、62.68%和69.27%,这说明中部六省现代农业都分别进入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快速发展阶段。并运用雷达图,对中部地区以及湖南省、湖北省、河南省、安徽省、山西省、江西省进行雷达图分析,找出中部地区以及6个省现代农业发展的“短板”,并比较6个省发展现代农业的相同点与不同点。(2)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中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进行了分析,构建了一个SWOT矩阵框架,并得到四个策略组合。四个策略组合分别是SO策略、ST策略、WO策略和WT策略。其中,SO策略主要是指依靠内部优势,利用外部机会,并促使两种因素结合,最大程度地促进中部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WO策略是指克服内部劣势,利用外部机会,避免劣势对中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阻碍作用:ST策略主要指利用内部优势,克制外部威胁,使优势趋于最大,威胁趋于最小,降低可能由威胁产生的脆弱性;WT策略是指克服内部劣势,抵制外部威胁,使劣势和威胁因素都趋于最小,并努力解决中部地区现代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3)对中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典型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了基于不同地形情况中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选择。根据中部地区地形和适宜农作物种植情况,具体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选择如下:在山地地区,根据各地的资源禀赋条件,选择发展当地的优势主导农产品和农业龙头企业,以进一步推动当地现代农业的发展;在丘陵地区,因为此地形地面坡度较为和缓,可以种植大量的经济作物如种植棉花和茶树等以提高农民收入,以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在平原地区,因适宜人的居住和生活,且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因此种植粮食作物是最为适宜和实在的,因此产业化经营模式是最优选择;在高原地区,由于中部高原地区的水资源相对较少,可以种植一些抗早作物,以高新技术支撑现代农业发展;在盆地地区,中部盆地分布相对较少,因此可以针对盆地的气候和自然条件,调整不同的种植结构,以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合理布局。(4)对中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驱动因子与运行机理进行了分析。从内部驱动因子、外部驱动因子两个方面研究了中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驱动因子,并深入分析了中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动力机制的构成、特征和机能以及运行机理。(5)提出了中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与对策建议。明确了中部地区要确定发展目标、明确发展模式和方向、培育建设主体、突出发展重点等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思路,提出了各地成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与协调机构、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加大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力度、加快金融体制改革、进行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完善农业信息化体系、加快农业物流体系建设、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产业多样化发展、推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促进农业科技服务组织创新、培养新型农民等对策建议,为政府制定中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战略和政策提供决策参考。本论文的主要创新体现在以下几点:(1)本文构建了衡量中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客观、科学地评价出中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2)文中对中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典型模式:长株潭“两型农业”、武汉市现代都市农业、河南特色农业、江西绿色农业、安徽高效农业、山西节水农业等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了中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模式选择。(3)从内部驱动因子、外部驱动因子两个方面来研究了中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驱动因子,并深入分析了中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动力机制的运行机理。

王建民,房东升,董黎明,马洪亮[6](2013)在《金融支持节水农业发展问题研究——以赤峰市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农业以土而立、以肥而兴、以水而旺。水是最短缺的农业重要资源之一,也是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发展节水农业刻不容缓。本文以赤峰市为例,在对赤峰市节水农业发展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金融支持节水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段锦,张耀东[7](2013)在《对近年来甘肃省实施绿色转型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重大举措的若干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论文对近几年甘肃省在节能减排、节水农业、循环经济、污染整治、生态修复、清洁能源、文化产业和可持续发展示范区等领域实施的重大举措的背景、路线及进展进行梳理和综述,提出甘肃在实施绿色转型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其中,对政策本身的梳理和细化以增强其系统性和层次性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而建设资金不足和工程的后续管理是当前面临的主要困难,鉴于此,今后要特别注意对相关法规制度的完善和执法力度的增强,同时要不断创新地方政府融资模式,提升地方金融服务水平,切实保障可持续发展建设事业的持续性。

胡静林,赵鸣骥,卢贵敏,张立君,吕书奇,丁丽丽,李超[8](2012)在《旱区粮食增产大有可为——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情况的调查报告》文中研究说明旱作农业是在旱区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种耕作技术,在降水量偏少又没有灌溉条件的情况下,依靠天然降水而从事的农作物种植业。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包括种植制度的选择、培肥地力、蓄水保墒、抗旱或耐旱作物品种的选育及旱作栽培耕作技术等。发展旱作农业是充分利用我国旱区农业耕地资源、发掘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潜力的重要途径。旱区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及其生产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农业生产水平、农产品供求关系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对于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国

魏胜文[9](2011)在《黑河流域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 ——以张掖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现代农业是新时期中国农业发展的基本目标。农业的发展问题是生态系统中对人类发展具备多重功能的经济问题,这对于以农业经济为主、必须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西北内陆河流域区域发展理论提出了一系列紧迫的课题。如何在农业发展的中观层面上落实科学发展观,将流域内农业生产微观主体的生产行为引导、规范到可持续的开发方式上,在促进经济结构演变的同时形成现代农业开发模式,在宏观上形成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已成了区域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都不能回避的重大问题。本论文选取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西北内陆河—黑河流域张掖市为研究区域,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展开节水型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结论:1.高效集约基础上的节水型农业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内陆河流域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现形式。统筹考虑西北内陆河流域节水型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未来该区域现代农业的发展,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拓展节水型农业的主导功能,应包括经济功能(其基本功能)、社会功能、政治功能、生态功能和文化功能。2.现时阶段西北内陆河流域节水型农业的发展介于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之间,属于过渡型农业。主要是由于①流域内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还比较粗放、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没有实质性提高;②农业仍为弱质产业,现代农业发展进程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化水平;③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等体制障碍明显,影响产业互动;④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村生产要素外流加剧;⑤投资严重不足,科技转化率较低;⑥受水资源“瓶颈”约束,产业劣势明显;⑦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产品结构性供求矛盾突出;⑧农业基础条件较差,综合生产能力弱;⑨农业综合竞争力弱,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与农民增收的矛盾比较突出。水资源的节约利用是研究西北内陆河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西北内陆河流节水型农业的功能定位是:①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给;②消除贫困,为农民脱贫和发展提供机会;③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的机会;④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民收入;⑤充分利用资源与有效保护环境相统一;⑥发展新型农业产业,使农村成为观光旅游、休闲消费的新天地。3.基于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的强烈依赖性,在水资源制约显着地区,发展节水型农业是促进人地关系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演进的有效选择和实现形式。依据生态经济学理论,通过综合应用能值分析方法,对张掖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投入产出状况(农业发展的中观层面)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净能值产出率非常低,获得外界投资的竞争能力弱;②环境负荷率非常高,经济活动对当地的环境压力过大,甚至有超过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可能;③能值持续性指数降低,属于消费型经济系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不可更新环境投入和辅助能值投入的产出能力下降。通过虚拟水测度与节水型产业结构水资源投入产出模型,对张掖市节水型社会产业结构的投入产出状况(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层面)进行实证研究,张掖市农业用水系数明显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该区域农业发展严重依赖水资源,受水资源制约明显,农业系统中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偏低;净流入的为用水系数较低的工业产品,净流出的为用水系数高的农产品,农产品的输出实际是在输出本就十分稀缺的水资源;调整产业结构有助于降低张掖市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过度依赖。通过工程节水、管理节水、结构调整节水和产业节水等途径,构建起适合当地条件的农业节水关键技术和农业节水技术集成管理模式,对黑河流域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的实现和水资源危机的化解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4.黑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很高,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95%左右,但水资源利用效率偏低。通过多种途径,构建适合当地条件的农业节水关键技术和农业节水技术集成管理模式,是化解该区水资源危机的关键。5.西北内陆河流域实现节水型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政策创新。借鉴国外节水型农业发展实践及政策启示,提出了节水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①构建发展节水型农业的水权补偿机制;②构建节水型农业发展的法律政策保障体系;③完善节水型农业建设的组织管理体制;④充分发挥项目在节水型农业建设中的载体作用;⑤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⑥加快农业水价改革、变“暗补为明补”。

杨博[10](2011)在《宁夏特色农业产业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也是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根基,更是国家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尤其在西部民族地区表现的更为明显。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多年都是以“三农”为主题,在强调支农力度的同时,中央越来越开始重视西部农村农业建设。理论和实践证明,特色农业产业化对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特色农业产业化是增强民族地区特色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加速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本文选取了位于西部地区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作为具体研究对象,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综合运用产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民族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学科理论为依据,采用实地考察法、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相结合、SWOT评价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宁夏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进行积极的研究与思考。首先,论文对选题的背景、意义及国内外研究动态进行归纳总结,从特色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的概念入手,分析了产业化经营的主要模式及特点,及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意义。其次,对宁夏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概况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出宁夏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并对SWOT组合策略做出合理正确的判断。最后,根据SWOT评价分析体系得出的结果作为宁夏特色农业产业的选取、发展模式的选择依据,并对三大区域的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做出合理的规划,选择出适合该区域发展的特色农业产业。

二、努力探索发展节水农业的新路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努力探索发展节水农业的新路子(论文提纲范文)

(1)绿色发展视阈下云南省产业结构升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研究的范围界定及基本概况
        1.2.2 绿色发展的内涵
        1.2.3 产业结构的内涵
        1.2.4 产业结构升级的内涵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1.5 创新之处与不足
第2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绿色发展理论
        2.1.2 产业结构理论
        2.1.3 产业结构升级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绿色发展相关理论研究
        2.2.2 产业结构升级相关问题研究
        2.2.3 云南省绿色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问题研究
    2.3 简要述评
        2.3.1 绿色发展问题研究述评
        2.3.2 产业结构升级问题研究述评
第3章 绿色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理论探讨
    3.1 绿色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
        3.1.1 产业结构升级是绿色发展的手段和路径
        3.1.2 绿色发展是产业结构升级的最终目标
    3.2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3.2.1 生态环境保护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3.2.2 自然资源禀赋与要素投入促进经济增长
    3.3 绿色发展视阈下产业结构升级的概念、分析框架
        3.3.1 概念
        3.3.2 分析框架
第4章 云南省绿色发展与产业结构的现状特征
    4.1 云南省绿色发展的现状分析
        4.1.1 云南省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基本态势
        4.1.2 云南省资源利用效率情况分析
        4.1.3 云南省污染物排放情况分析
        4.1.4 云南省生态环境修复水平分析
    4.2 云南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4.2.1 云南省三次产业的历史演变及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分析
        4.2.2 云南省第一产业现状分析
        4.2.3 云南省第二产业现状分析
        4.2.4 云南省第三产业现状分析
第5章 绿色发展视阈下云南省产业结构升级能力评价
    5.1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评价的基本问题
        5.1.1 产业结构升级规律
        5.1.2 产业结构升级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5.1.3 产业结构评价模式
    5.2 产业结构绿色升级能力分析
        5.2.1 影响产业结构绿色升级的主要因素
        5.2.2 产业结构绿色升级能力的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5.2.3 绿色发展下产业结构升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5.3 绿色发展视阈下云南省产业结构升级能力分析
        5.3.1 经济增长与持续发展能力分析
        5.3.2 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能力分析
        5.3.3 生态环境保护与友好发展能力分析
    5.4 绿色发展视角下云南省产业结构升级的整体评价
        5.4.1 评价指标权重赋值
        5.4.2 指标阈值标准判定
        5.4.3 评价结果
第6章 绿色发展视阈下云南省产业结构升级存在的问题
    6.1 云南省产业结构绿色升级过程中的“硬伤”
        6.1.1 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空间分布不够协调
        6.1.2 生态功能退化、环境问题突出
        6.1.3 交通建设速度加快,但制约瓶颈依然突出
    6.2 云南省产业结构绿色升级过程中的“软肋”
        6.2.1 民族地区产业发展政策还存在制度上的缺失
        6.2.2 产业结构布局不优、产业竞争力不强
        6.2.3 产业聚焦能力较弱,区域经济发展受资源条件限制差异较大
        6.2.4 民族旅游业开发与民族文化之间没有达到协调发展的效果
第7章 绿色发展视阈下云南省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选择
    7.1 绿色发展视阈下云南省产业结构升级的发展定位
        7.1.1 指导思想
        7.1.2 实施原则
        7.1.3 目标要求
        7.1.4 总体布局
    7.2 云南省传统优势产业“绿色化”升级研究
        7.2.1 绿色农业升级:发展高原特色生态农业
        7.2.2 绿色工业升级:发展低碳绿色工业
        7.2.3 绿色旅游业升级:发展民族生态文化旅游业
    7.3 云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升级研究
        7.3.1 指导思想
        7.3.2 发展原则
        7.3.3 重点任务
        7.3.4 云南省战略性新兴绿色产业发展的案例研究
    7.4 云南省产业结构绿色升级的路径选择
        7.4.1 以技术革新、产业空间拓展促进传统优势产业绿色升级
        7.4.2 以创新驱动、绿色低碳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第8章 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
    8.1 主要结论
    8.2 对策建议
        8.2.1 加强顶层制度设计,建立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绿色升级的政策保障体系
        8.2.2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筑牢产业结构绿色升级的屏障
        8.2.3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区域产业发展竞争力
        8.2.4 加强能源资源技术创新,提高产业绿色化升级水平
        8.2.5 加强民族文化与旅游资源融合,构建文化与旅游一体发展的新格局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及参与的课题研究
    1、发表的学术论文
    2、参与的课题研究
致谢

(2)皮山县实施节水农业工程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范围与数据来源
    1.5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2章 概念界定与基础理论
    2.1 概念界定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3章 国外节水农业成功经验及启示
    3.1 国外节水农业经验
    3.2 国外节水农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第4章 皮山县节水农业工程实施现状与问题
    4.1 皮山县节水农业工程实施现状
    4.2 皮山县节水农业工程实施存在的问题
第5章 制约皮山县节水农业工程实施的影响因素
    5.1 宏观因素:节水农业政策资金动力不足
    5.2 微观因素:节水农业农户意愿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第6章 完善皮山县节水农业工程建设的对策
    6.1 加大政府对节水农业的扶持力度
    6.2 注重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和管护
    6.3 普及节水灌溉基础知识
    6.4 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
    6.5 促进土地流转和农业组织化程度
    6.6 构建金融支持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长效机制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3)农业高效节水模式研究——以河北省张北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1.水价的调节研究。
    2.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
    3.政府资金扶持研究。
二、张北县蔬菜生产高效节水模式的经验做法
    (一) 农民增收为前提
    (二) 工程节水为依托
    (三) 机制节水是关键
    (四) 管理节水为平台
    (五) 农艺节水为补充
    (六) 政策组织为保障
三、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 规模经营
    (二) 每亩1000元以上的工程投资
    (三) 适宜的作物及其种植方式
    (四) 农户节水观念的转变
四、对策建议
    (一) 加大支持力度, 规模化发展
    (二) 以节水促发展, 支撑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三) 工程与制度并重, 加强工程管护机制后续服务
    (四) 鼓励机制创新, 有效发挥长期效益

(4)张北新型城镇化:规划引领 产业推动(论文提纲范文)

规划引领, 科学发展
产城融合, 均衡发展
以人为本, 有序推进

(5)中部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及运行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目的
        1.1.3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外关于现代农业的研究
        1.2.2 国内关于现代农业的研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篇章结构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篇章结构
    1.4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第二章 现代农业及其发展的理论基础
    2.1 现代农业的科学内涵、特征及发展阶段
        2.1.1 现代农业的科学内涵
        2.1.2 现代农业的特征
        2.1.3 现代农业的发展阶段
        2.1.4 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比较
        2.1.5 现代农业与农业现代化的区别与联系
    2.2 发展现代农业的理论基础
        2.2.1 多功能农业理论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 农业区位理论
        2.2.4 技术创新与扩散理论
        2.2.5 制度创新理论
        2.2.6 专业化分工理论
        2.2.7 产业集群理论
第三章 中部地区现代农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实证研究
    3.1 中部地区现代农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1.1 构建指标体系的原则
        3.1.2 具体指标的选取及解释
    3.2 中部地区现代农业评价指标的权重、目标值及发展阶段的确定
        3.2.1 权重的确定
        3.2.2 目标值的确定
        3.2.3 发展阶段的确定
    3.3 中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实证分析
        3.3.1 数据来源
        3.3.2 中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评价
    3.4 基本结论
第四章 中部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SWOT分析
    4.1 中部地区农业发展的地位
        4.1.1 农业在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4.1.2 中部地区农业在全国农业发展中的地位
    4.2 中部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SWOT分析
        4.2.1 中部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内部优势
        4.2.2 中部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内部劣势
        4.2.3 中部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外部机会
        4.2.4 中部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外部威胁
    4.3 中部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SWOT矩阵框架及其简要发展策略
第五章 国外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和启示
    5.1 美国现代农业的发展
        5.1.1 大力发展家庭农场
        5.1.2 进行规模经营和机械化生产
        5.1.3 政府的大力支持
        5.1.4 实行专业化生产
        5.1.5 建立完备的农业教育、科研与技术推广体系
    5.2 加拿大现代农业的发展
        5.2.1 发展家庭农场的特色农业发展模式
        5.2.2 政府非常重视科技对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5.2.3 制定法律法规为农业发展提供保障作用
        5.2.4 大力发展农业合作社
        5.2.5 培养高素质与高技能的农业生产人员
    5.3 日本现代农业的发展
        5.3.1 发展“一村一品”的农业发展模式
        5.3.2 政府大力支持现代农业发展
        5.3.3 建立完善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
        5.3.4 不断完善农业法律体系
        5.3.5 充分发挥农协的作用
        5.3.6 建立完善的农业科教体系
    5.4 以色列现代农业的发展
        5.4.1 大力发展设施农业
        5.4.2 采用节水灌溉技术
        5.4.3 广泛地运用高科技种养技术
        5.4.4 加强政府的扶持
    5.5 国外经验的启示与借鉴
        5.5.1 发展特色的农业发展模式
        5.5.2 政府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大力支持现代农业发展
        5.5.3 重视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创新,提高其推广及应用水平
        5.5.4 发展各种类型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5.5.5 培养大批量新型职业农民
第六章 中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选择
    6.1 中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典型模式
        6.1.1 长株潭“两型农业”
        6.1.2 武汉市现代都市农业
        6.1.3 河南特色农业
        6.1.4 江西绿色农业
        6.1.5 安徽高效农业
        6.1.6 山西节水农业
    6.2 中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制约因素
        6.2.1 环境因素
        6.2.2 资源因素
        6.2.3 体制因素
    6.3 基于不同地形情况下现代农业发展的模式选择
第七章 中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驱动因子与运行机理分析
    7.1 中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驱动因子构成
        7.1.1 中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因子
        7.1.2 中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外在驱动因子
    7.2 中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动力机制
        7.2.1 中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动力机制的组成部分
        7.2.2 现代农业发展的动力机制的特征
        7.2.3 中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动力机制的机能
    7.3 驱动中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动力机制的运行机理
        7.3.1 契合关系下的现代农业发展驱动力
        7.3.2 主要驱动力推动中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运行机理
第八章 中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与对策建议
    8.1 中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8.1.1 确定发展目标
        8.1.2 明确发展模式和方向
        8.1.3 培育建设主体
        8.1.4 突出发展重点
    8.2 中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8.2.1 成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与协调机构
        8.2.2 推进财政体制改革
        8.2.3 加快金融体制改革
        8.2.4 进行土地流转制度改革
        8.2.5 加快农业物流体系建设
        8.2.6 完善农业信息化体系
        8.2.7 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8.2.8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8.2.9 促进农村产业多样化发展
        8.2.10 推进各类农民合作组织的快速发展
        8.2.11 鼓励农业科技服务组织进行创新
        8.2.12 培养新型农民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在读期间科研学术成果目录

(6)金融支持节水农业发展问题研究——以赤峰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赤峰市节水农业发展现状
    (一) 赤峰市水资源情况。
    (二) 节水农业的发展情况。
二、节水农业发展中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 资金筹集难。
    (二) 缺乏有效抵押担保。
    (三) 农牧户经营观念滞后。
    (四) 金融机构支农积极性受挫。
三、制约金融支持节水农业发展的原因分析
    (一) 政府缺乏相关政策引导。
    (二)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缺陷。
    (三) 节水农业的生长周期与金融信贷制度不匹配。
    (四) 节水农业风险分担机制缺失。
三、国外发展节水农业的典型经验
    (一) 美国模式。
    (二) 澳大利亚模式。
    (三) 以色列模式。
四、金融支持节水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 政策扶持, 切实改善投融资环境, 努力构建长效服务机制。
    (二) 金融机构积极创新支农信贷产品。
    (三) 加强农村金融体系建设。
    (四) 拓宽贷款抵押担保物范围。
    (五) 建立土地流转保障机制。
    (六) 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法律体系。
    (七) 建立农村金融风险补偿机制。

(8)旱区粮食增产大有可为——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情况的调查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旱作农业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 我国农业旱作区面积大, 耕地资源丰富。
    (二) 旱区农业生产能力强, 粮食安全贡献大。
    (三) 旱作农业突破技术约束, 粮食增产潜力巨大。
二、旱作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提升了旱区粮食生产能力
    (一) 主要做法
    (二) 基本经验
    (三) 取得的成效
三、主要问题及政策建议
    (一) 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 主要政策建议

(9)黑河流域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 ——以张掖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选题意义及背景
        1.1.1 发展节水型农业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必然选择
        1.1.2 节水型农业是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选择
        1.1.3 节水型农业是西北内陆河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选择
        1.1.4 节水型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2 结构框架与基本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数据来源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与述评
    2.1 现代农业研究综述
        2.1.1 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
        2.1.2 现代农业的特征
        2.1.3 现代农业发展的几种模式
    2.2 节水型农业研究综述
        2.2.1 国外节水型农业研究综述
        2.2.2 国内节水型农业研究综述
        2.2.3 节水型农业的内涵
    2.3 农业生态系统研究
    2.4 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2.4.1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4.2 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研究
    2.5 国内外研究方法之比较
    2.6 现有研究述评
第三章 基础理论阐释
    3.1 问题的提出
    3.2 现代农业、节水农业、可持续发展
        3.2.1 对现代农业、节水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的再认识
        3.2.2 节水型农业的内涵和外延
    3.3 西北内陆河流域节水型农业的阶段性特征与功能定位
        3.3.1 阶段性特征
        3.3.2 功能定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生态经济模型
    4.1 农业生态系统能值评估
    4.2 能值分析方法的基本内涵
        4.2.1 基本概念
        4.2.2 能值分析的主要术语
        4.2.3 能值分析的工作流程
        4.2.4 能值评价主要问题分析
    4.3 投入产出模型基本原理
        4.3.1 理论原理及应用
        4.3.2 投入产出模型分析
        4.3.3 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数学模型
        4.3.4 特定地区的投入产出模型
    4.4 环境经济投入产出模型
        4.4.1 加边矩阵法
        4.4.2 地区环境经济投入产出核算
        4.4.3 资源环境经济混合投入产出核算表
        4.4.4 环境经济投入产出模型总结及本文模型建立依据
    4.5 水资源投入产出模型
第五章 研究区域概况分析
    5.1 甘肃省水资源基本条件
        5.1.1 水资源数量
        5.1.2 地表水水质
        5.1.3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5.1.4 重点开发区之一——张掖市的主体功能规划及水资源状况
    5.2 研究区概况
        5.2.1 流域地理位置
        5.2.2 气候条件
        5.2.3 地形、地貌
        5.2.4 水资源量及特征
        5.2.5 张掖市社会经济概况
    5.3 张掖市节水农业发展 SWOT 分析
        5.3.1 SWOT 分析方法简介
        5.3.2 张掖市发展节水型农业的比较优势分析
        5.3.3 张掖市节水型农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黑河流域节水型农业可持续 发展实证分析——以张掖市为例
    6.1 张掖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
        6.1.1 张掖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投入
        6.1.2 张掖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产出
        6.1.3 张掖市农业生态系统能值指标分析
    6.2 基于张掖市地区投入产出模型的水资源效益评价
        6.2.1 地区投入产出表的编制
        6.2.2 张掖市地区投入产出简要分析
        6.2.3 水资源核算表的编制
        6.2.4 测算结果对比分析
        6.2.5 张掖市用水系数比较分析
        6.2.6 水资源流入流出分析
    6.3 实证结果
        6.3.1 张掖农业生产对水资源消耗量较大
        6.3.2 调整产业结构有助于降低张掖市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过度依赖
        6.3.3 张掖市节水型农业发展存在可供选择的现实途径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节水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启示及模式选择
    7.1 国内外节水型农业的技术借鉴
        7.1.1 农业水资源开源技术
        7.1.2 输水节水技术
        7.1.3 田间灌溉节水技术
        7.1.4 农艺节水技术
        7.1.5 化学节水技术
        7.1.6 管理节水措施
    7.2 基本经验与政策启示
        7.2.1 基本经验
        7.2.2 政策启示
    7.3 模式选择
        7.3.1 构建发展节水型农业的水权补偿机制
        7.3.2 构建节水型农业发展的法律政策保障体系
        7.3.3 完善节水型农业建设的组织管理体制
        7.3.4 充分发挥项目在节水型农业建设中的载体作用
        7.3.5 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7.3.6 加快农业水价改革,变“暗补为明补”
    7.4 主要结论与讨论
        7.4.1 发展前景展望
        7.4.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7.4.3 本研究的主要特色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10)宁夏特色农业产业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导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相关研究动态
    三、本文研究方法与思路
第一章 农业产业化经营理论概述
    第一节 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基本概念
        一、特色农业的概念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及特征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及其特点
    第二节 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拓展农产品市场,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有利于创造就业机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四、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缩小东西部差距
第二章 宁夏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宁夏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概况
        一、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基础
        二、优势特色产业区域化格局初步形成
        三、农产品加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四、特色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初步建立
        五、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稳步发展
    第二节 宁夏主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一、枸杞产业
        二、清真牛羊肉产业
        三、马铃薯产业
        四、奶产业
        五、硒砂瓜产业
        六、红枣产业
    第三节 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经营水平低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不规范
        三、品牌意识不强,特色农产品的深加工有待开发
        四、农业投融资渠道单一,产业发展缺乏有力的资金支持
        五、特色农产品的流通环节滞后,难以适应现代市场的要求
第三章 宁夏特色农业产业化的SWOT分析
    第一节 主要优势
        一、资源优势
        二、区位优势
        三、清真品牌优势
        四、信息化优势
    第二节 主要劣势
        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二、特色农产品销售市场混乱
        三、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力弱
    第三节 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二、挑战
    第四节 SWOT组合策略分析
        一、内部、外部因素分析
        二、SWOT组合分析
        三、SWOT组合策略的选择
第四章 推进宁夏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措施的思考
    第一节 宁夏特色农业产业的选择及发展重点
        一、选择的方法
        二、选择的原则
        三、发展重点
    第二节 保障宁夏特色农业产业化实施的设想
        一、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
        二、加快推进龙头企业上档升级
        三、加强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
        四、加快培养新型农民
        五、产业化经营模式选择的多样化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项目经历
致谢

四、努力探索发展节水农业的新路子(论文参考文献)

  • [1]绿色发展视阈下云南省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 龚贤. 西南民族大学, 2019(03)
  • [2]皮山县实施节水农业工程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D]. 张全. 新疆农业大学, 2015(03)
  • [3]农业高效节水模式研究——以河北省张北县为例[J]. 王哲,赵帮宏. 农业经济问题, 2014(10)
  • [4]张北新型城镇化:规划引领 产业推动[J]. 张北县政府办公室. 中国投资, 2014(03)
  • [5]中部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及运行机理研究[D]. 侯胜鹏. 湖南农业大学, 2013(07)
  • [6]金融支持节水农业发展问题研究——以赤峰市为例[J]. 王建民,房东升,董黎明,马洪亮. 内蒙古金融研究, 2013(10)
  • [7]对近年来甘肃省实施绿色转型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重大举措的若干思考[A]. 段锦,张耀东. 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2年专刊(一), 2013
  • [8]旱区粮食增产大有可为——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情况的调查报告[J]. 胡静林,赵鸣骥,卢贵敏,张立君,吕书奇,丁丽丽,李超. 中国财政, 2012(12)
  • [9]黑河流域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 ——以张掖市为例[D]. 魏胜文. 甘肃农业大学, 2011(03)
  • [10]宁夏特色农业产业化研究[D]. 杨博. 中央民族大学, 2011(12)

标签:;  ;  ;  ;  ;  

努力探索发展节水农业的新途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