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发展优势比较

中印发展优势比较

一、中印发展优势之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张爽[1](2021)在《高质量走出去:印度》文中研究表明印度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也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印度是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的第三大电力生产国和第四大电力消费国。印度到2030年装机容量将达到830GW,相当于整个欧盟总和;到2040年,印度能源需求将占全球能源需求项目新增的40%。

叶海林[2](2021)在《印度洋地区安全态势与主要行为体策略选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虽然印度洋地区在全球格局演变过程中的地位呈持续上升态势,但印度洋区域仍然是全球格局演变过程的因变量,不宜过度夸大印度洋区域的全球战略重要性。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后,印度洋地区安全结构旧有的问题益发突出,区域内外行为体的策略对照日渐明显,印度洋地区安全态势呈激化状态。中国作为印度洋地区主要的域外行为体之一,对印度洋的经略遭受更大考验。印度洋地区安全态势的变化主要源自于域外大国策略的碰撞,中国作为关键域外大国,如何回应印度的挑战是衡量中国印度洋策略实施效果的关键标准。

郑海琦[3](2021)在《“印太战略”视阈下印度的战略角色转变与关系定位》文中提出在美国"印太战略"设计中,印度被界定为关键性角色。但自该战略提出以来,印度实际扮演的战略角色呈现出了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在2017~2019年间,印度在"印太战略"中表现为有限参与者,其与美国存在一定分歧,对四边机制缺乏积极态度,保留与中国合作的空间。2020年以来,印度变为主动介入者,其与美国的战略合作进一步深化,主动完善升级"四边机制"。印度的战略角色转变主要源于对中印、美印关系的再定位。以及印度逐渐将"四边机制"视为获取功能性收益的"议题联盟"和介入地区事务的主要机制。

王文佳,汪伟民[4](2021)在《印度战略界对华策略论争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中印关系从战略伙伴迅速走向战略敌对,甚至屡屡走在战争的边缘,这种变迁令世界为之震惊,与此伴随的是印度对华负面认知的加速上升及其主流战略界对华策略的激烈论争。独立至今,印度战略界的对华策略大致可分为三派:极端民族主义、实用主义及和平主义。莫迪执政以来,印度对华策略正逐渐从强调"平衡+接触"的实用主义为主演变为"反华""遏华"的极端民族主义,主张向中国主动挑衅,战略冒险主义不断攀升,并在中美战略竞争中选择高风险的投机主义,加速向美国靠拢。导致印度对华负面认知螺旋式上升的因素包括国际格局的变迁、印度民族主义的膨胀以及印度鹰派对"中国威胁论"的极力渲染。印度对华策略的激烈争论与尖锐分化引起了中国战略界的同频共振,后者形成了传统友谊派、矛盾不可调和派及平行崛起派三派对印策略。通过分析中印战略界观点的碰撞,对照其理论依据和应对策略,可以为避免双边激烈的地缘对抗、降低武装冲突和战争风险提供建议。

李涛,张秋容[5](2021)在《中印海洋安全困境:表征、动因与消解》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中国和印度正在迅速崛起为海上大国,两国不仅海洋互动频繁,而且海洋权力和利益也同步延展,两国关系中的安全困境逐渐由内陆边疆不断向海洋延伸。在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背景下海洋权力不对称、威胁认知偏差、民族主义沉渣泛起、外部行为体介入是中印出现海洋安全困境的动因所在。中印在海上竞争加剧、敌意螺旋上升,严重影响中国营造稳定和平的周边环境。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导下建设中印海洋命运共同体成为缓解中印海洋安全困境的有效"良方"。

吴仕海,阎建忠,张镱锂,彭婷,苏康传[6](2021)在《喜马拉雅地区传统贸易通道演变过程及动力机制》文中指出喜马拉雅地区传统贸易通道是突破喜马拉雅山脉天然屏障、连接中国与南亚腹地两大市场的关键,对于南亚大通道建设和跨喜马拉雅互联互通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以喜马拉雅山脉断裂河谷为出发点,综合历史文献、实地调查及GIS技术手段,分析通道的空间分布特征、演变过程及动力机制。研究表明:(1)喜马拉雅地区的传统贸易通道主要有21条,其中中尼通道6条,中不通道4条,中印通道11条,在空间上形成了"一横多纵"的空间格局。(2)传统贸易通道的发展经历了萌芽期(7世纪以前)、形成期(7世纪—842年)、发展期(842—1959年)、衰落期(1959—1962年)和恢复期(1962年至今)的演变过程。(3)货物交换和佛教传播促进了通道的萌芽和形成,西藏及中原地方政权稳定和边贸政策、英国的殖民扩张和商业利益推动了通道的发展,印度的战略误判和前进政策导致了通道的衰落,中国的战略需求将推动通道的恢复和建设。(4)战略互信和边界问题是通道恢复和建设面临的主要障碍,未来需要加强对通道的多视角调查和研究,制定通道的建设和管控策略,充分发挥通道的商贸、旅游和文化交流功能,积极服务于南亚大通道建设,促进西藏边疆地区的稳定与发展。

杨理伟[7](2021)在《中尼印次区域公共产品供给:动因、模式与有效性》文中提出在国际公共产品供应严重不足的背景下,地缘上接近的次区域国家因为共同需求和共同利益的驱使,联合起来提供"次区域性公共产品"。在中尼印次区域内,中印两个大国的实力和能力、三国的合作和发展意愿及地缘联系和经济相互依存的历史传统成为次区域公共产品供给的基本动因。但是,地缘政治权力结构作用之下的中尼印三边互动制约了次区域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一直以来,中尼印次区域存在中印两种相互竞争的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在促进中尼印次区域发展诉求的过程中作为有限。"一带一路"倡议之下的中尼印经济走廊具有强经济性和弱地缘竞争性的特点,有利于化解中尼印三边互动的地缘复杂性。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需要成为中尼印次区域合作中区域性公共产品提供的积极推动者,分享次区域公共产品供给主导权,推动次区域内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辐合,重构次区域公共产品的供给体系。

陈利君,卢森[8](2021)在《印度参与中印多边合作的策略研究——基于猎鹿博弈的视角》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印度的崛起,其追求大国目标、提高国际地位和改革现有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呼声增大,并不断推动成立或加入多个多边合作组织,以提升影响力和实现其远大抱负。但印度并非对每一项多边合作都抱有同样的兴趣,还称今后都不参加中国主导的多边合作,这一做法反映了印度采取猎鹿博弈中放弃"捕鹿"而"捕兔"的行为。中印两国共同参与的多边合作组织较多,且印度在中印参与的多边合作中并非都选择合作的策略,但印度作为中国的重要邻国和大国,无论其如何选择都会对中国产生影响。本文基于猎鹿博弈视角,运用博弈论中的合作—非合作博弈理论,选择中印共同参与的四个多边合作(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发现,印度博弈过程中始终坚持非合作博弈,即在多边合作中本应追求集体利益时却更多考虑自身利益的得失,这决定了印度在中印参与的多边合作中的策略选择。同时本文也探讨了印度策略选择对中国及多边合作的影响,以期减小成员国的损失,或创造一些条件让印度选择合作策略,以促进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黄正多,徐家宜[9](2021)在《错误知觉下印度对中尼印经济走廊的融入困境分析》文中提出建设中尼印经济走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周边外交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经略中尼印三边关系以构建中尼印命运共同体的可行策略。中尼印三边关系平稳向好发展是中尼印经济走廊建设的必备条件,中印关系又是中尼印三边关系的关键性变量。本文通过微观和中观相结合的错误知觉讨论发现,印度对中国的行为和意图存在高估自身影响力和被影响程度、认知失调、过度关注三种错误知觉;认知不相符、诱发定势、历史包袱是上述错误知觉产生的微观因素,非对称的权力结构等级是产生过度关注的中观因素。国际政治心理学上的解释有助于理解印度为何在中国频频释放善意信号的情况下依然坚持某种程度的不合作行为。

王柳,胡志毅,罗勇军[10](2021)在《中印医药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文中认为为探寻提升中国医药产业的竞争力路径,以在国际医药市场占据重要地位的印度为比较对象,通过建立医药产业评价体系,利用GRA-TOPSIS法并引入RCA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刻画中印医药产业竞争力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显示,在全球医药产业竞争中双方同属第二梯队,中印均实现了医药产业的迅速崛起并在细分领域互有领先。两国的医药产业综合竞争力驱动因素不尽相同,中国在医药产品、医疗器械方面竞争力更强,印度则更擅长于在以ANDA仿制药为代表的药物领域竞争。中国应在以原料药为代表的医药产品、医疗器械等领域持续扩大自身全球主导优势,在药物领域应加强对印度的学习并持续改善两国医药产业竞合结构,从国家到民间层面建立多级合作机制。

二、中印发展优势之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印发展优势之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高质量走出去:印度(论文提纲范文)

一、印度电力市场分析
二、印度的投资和营商环境
三、我国电力设备出口印度市场概况
四、新冠疫情及限制令后对中资企业的影响
五、新形势下在印度投资经营及出口风险分析
    (一)在印投资风险
    (二)出口印度需留意的风险
六、中资企业下一步应对建议
七、印度疫情现状
八、印度后疫情经济表现及中印关系近期发展态势
    (一)印度后疫情经济表现
    (二)中印关系近期发展态势
九、推动电工装备企业印度高质量“走出去”有关建议
    (一)电工装备企业印度高质量“走出去”行业角度建议
    (二)电工装备企业印度高质量“走出去”企业角度建议
十、结语

(2)印度洋地区安全态势与主要行为体策略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一、兵形与地势:全球视野下印度洋安全格局及态势的认识
二、 “黑天鹅”之下:新冠疫情对印度洋区域态势影响及美印等主要行为体因应
三、印度:中国应对印度洋方向战略挑战的“戈迪安之结”

(3)“印太战略”视阈下印度的战略角色转变与关系定位(论文提纲范文)

一、印度与美国“印太战略”关系的既有研究
二、有限参与:2017-2019年印度在“印太战略”中的行为模式
三、主动介入:2020年以来印度在“印太战略”中的战略姿态
四、“印太战略”下印度的多重关系定位
结 语

(4)印度战略界对华策略论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印度战略界对华策略的外交思想基础
    (一)极端民族主义
    (二)实用主义
    (三)和平主义
二、近年来(32)印度战略界对华策略的变迁及其动力
    (一)从实用主义到极端民族主义
    (二)印度战略界对华策略变迁的动力
三、印度战略界各派对华具体策略论争
    (一)极端民族主义对华策略
        第一,提高印度综合国力,增强对华内部硬制衡能力。
        第二,突破传统“不结盟”策略,与美国结成联盟。
        第三,发挥战略自主性,构建“志同道合”国家的“统一战线”。
    (二)实用主义对华策略
    (三)和平主义对华策略
        第一,弥合矛盾,寻找和平共处之路。
        第二,发展更为复杂的相互依存关系,构建可持续的伙伴关系。
四、中国战略界的回应
    (一)传统友谊派
    (二)中印矛盾不可调和派
    (三)平行崛起派
结 论

(5)中印海洋安全困境:表征、动因与消解(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印海洋安全困境的表现形式
    1.1中印在印度洋的竞争
    1.2中印在南海的竞争
    1.3中印在北极的博弈
二、中印海洋安全困境的动因
    2.1海洋权力不对称
    2.2威胁认知偏差
    2.3印度民族主义沉渣泛起
    2.4外部行为体介入
三、中印海洋安全困境的消解
    3.1更新海洋安全观念,建立安全互信机制
    3.2开展海军外交,强化安全合作
    3.3发展“合作螺旋”式中印关系,构建安全秩序
    3.4优化多边合作机制,提升安全合作治理效能
四、结语

(6)喜马拉雅地区传统贸易通道演变过程及动力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研究方法
3 结果分析
    3.1 传统贸易通道的空间分布特征
        3.1.1 斯利那加至拉萨至康定通道
        3.1.2 西部通道
        3.1.3 中尼通道
        3.1.4 噶伦堡至拉萨通道
        3.1.5 中不通道
        3.1.6 藏南通道
    3.2 传统贸易通道的演变过程
        3.2.1 萌芽期(公元7世纪之前)
        3.2.2 形成期(7世纪—842年)
        3.2.3 发展期(842—1959年)
        3.2.4 衰落期(1959—1962年)
        3.2.5 恢复期(1962年至今)
    3.3 传统贸易通道演变的动力机制
        3.3.1 货物交换和佛教传播推动通道的萌芽和形成
        3.3.2 西藏及中原地区政权稳定和边贸政策、英国的殖民扩张和商业利益推动通道的发展
        3.3.3 印度的战略误判和前进政策导致通道的衰落
        3.3.4 中国的战略需求推动通道的恢复和建设
4 结论与启示
    4.1 结论
    4.2 启示

(7)中尼印次区域公共产品供给:动因、模式与有效性(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尼印次区域公共产品供给的特点
二、中尼印次区域公共产品供给的动因
三、中尼印次区域公共产品供给的模式
    (一)次区域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
    (二)大国供给的“次佳表现”模式
    (三)联合供给的“加权总和”模式
四、中尼印次区域性公共产品供给的有效性
结 语

(8)印度参与中印多边合作的策略研究——基于猎鹿博弈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猎鹿博弈与中印参与的多边合作
    (一)猎鹿博弈的含义
    (二)印度在中印参与的多边合作中猎鹿博弈的选项
        第一,合作。
        第二,背离。
二、印度与上海合作组织和金砖国家的合作
    (一)印度参与上海合作组织的原因与策略
        1.印度在上海合作组织中选择合作的原因
        第一,基于地缘政治考量。
        第二,在反恐问题上有共同利益。
        第三,可借助SCO加强与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
        第四,遏制中国和巴基斯坦。
        2.印度在上海合作组织中总体持合作的态度
    (二)印度参与金砖国家的原因与策略
        1.印度在金砖国家中选择合作的原因
        第一,基于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提高国际地位的需要。
        第二,可为印度协调大国关系提供舞台。
        第三,BRICS的特性对印度具有吸引力。
        第四,基于经济利益的考量。
        2.印度在金砖国家中总体持合作的态度
    (三)印度选择合作的共同因素
        1.该合作有利于印度提高国际地位,符合其大国外交政策。
        2.多边合作中有所谓的能够制衡中国的成员国参与。
        3.符合印度的国家利益。
    (四)印度选择合作给中方带来的影响
        1.积极影响
        2.消极影响
        第一,印度与其他国家的矛盾可能会损耗多边合作甚至使其瘫痪。(36)
        第二,成员国可能会感到自身在合作组织中的权重和价值有所减小。
        第三,印度加入SCO的实际意图值得关注。
三、印度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的背离
    (一)印度背离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原因与策略
        1.印度选择背离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原因
        第一,担忧国防和边境安全,维护自己在南亚的势力范围。
        第二,担心中国产品大量进入印度,冲击国内市场。
        第三,合作机制不成熟,互动层级低,背离成本小。
        2.印度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选择背离的策略
    (二)印度背离《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原因与策略
        1.印度选择背离RCEP的原因
        2.印度选择背离RCEP的策略
        第一,期望与美国结成更加紧密的联盟。
        第二,继续保护国内市场,防范外来竞争。
    (三)印度选择背离的共同因素
        1.中国主导的多边合作。
        2.认知错位。
        3.多边合作中没有可以说服印度的国家。
        4.没有完全满足印度的“要求”。
    (四)印度选择背离给各方带来的影响
        1.积极影响
        第一,合作效率会有所提高。
        第二,成员国在合作中的权重和价值会有所上升。
        2.消极影响
        第一,影响合作效益。
        第二,影响部分成员国的参与热情。
        第三,增加了区域合作的不确定性。
        第四,削弱多边组织影响力。
四、推动印度在中印参与的多边合作中选择合作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国际地位,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二)拓展共同利益,拉紧利益纽带
    (三)客观、冷静、理性看待对方的发展

(9)错误知觉下印度对中尼印经济走廊的融入困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尼印经济走廊的目标与反响
    (一)中尼印经济走廊的建设目标
    (二)中尼印经济走廊建设的尼印立场
二、印度的行为:基于错误知觉理论的解释
    (一)理论框架与理论假设
    (二)印度对中尼印经济走廊错误知觉的表现
三、印度错误知觉现象的生成机制
    (一)微观层面的解释
    (二)中观层面的解释
四、印度错误知觉衍生话语的内在逻辑
结 论

(10)中印医药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数据与研究方法
    (一)指标体系
    (二)数据来源
    (三)研究方法
        1.基于改进熵值的GRA-TOPSIS模型
        2.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RCA)
三、中印医药产业竞争力评估比较
    (一)中印医药产业综合竞争力呈持续收敛趋势,交替领先
    (二)中印医药产业各细分领域互有领先,持续增长
    (三)中印医药产业显示性比较优势整体不强,印度药物优势显着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启示与建议

四、中印发展优势之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 [1]高质量走出去:印度[J]. 张爽. 电器工业, 2021(12)
  • [2]印度洋地区安全态势与主要行为体策略选择[J]. 叶海林. 印度洋经济体研究, 2021(05)
  • [3]“印太战略”视阈下印度的战略角色转变与关系定位[J]. 郑海琦. 印度洋经济体研究, 2021(05)
  • [4]印度战略界对华策略论争研究[J]. 王文佳,汪伟民. 社会科学, 2021(10)
  • [5]中印海洋安全困境:表征、动因与消解[J]. 李涛,张秋容. 太平洋学报, 2021(09)
  • [6]喜马拉雅地区传统贸易通道演变过程及动力机制[J]. 吴仕海,阎建忠,张镱锂,彭婷,苏康传. 地理学报, 2021(09)
  • [7]中尼印次区域公共产品供给:动因、模式与有效性[J]. 杨理伟. 南亚研究, 2021(03)
  • [8]印度参与中印多边合作的策略研究——基于猎鹿博弈的视角[J]. 陈利君,卢森. 南亚研究, 2021(03)
  • [9]错误知觉下印度对中尼印经济走廊的融入困境分析[J]. 黄正多,徐家宜. 南亚研究, 2021(03)
  • [10]中印医药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J]. 王柳,胡志毅,罗勇军. 南亚研究季刊, 2021(03)

标签:;  ;  ;  ;  ;  

中印发展优势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