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航空遥感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无人机航空遥感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一、无人机航空遥感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刘树西[1](2021)在《基于天空地一体化的石漠化治理特色林产业效益监测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喀斯特石漠化是中国南方生态建设中需要面临的最突出地域问题,治理成效是判断该地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依据之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科学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石漠化治理特色林产业是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向纵深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改善石漠化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之一。协同天空地一体化地理空间信息技术挖掘林业资源信息、监测评价综合效益对石漠化治理特色林产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地理学、生态学、区域经济学有关人地协调发展、生物多样性、目标决策、3S技术等理论,针对石漠化治理特色林产业效益评价指标因子深度挖掘、天空地多尺度协同对林产业效益评价专题信息提取等科学问题和科技需求,在代表南方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环境类型总体结构的贵州高原山区选择关岭-贞丰花江、毕节撒拉溪和施秉喀斯特为研究区。2018-2021年协同天空地通过对野外考察、定位采集、天空地数据挖掘、资料调查收集等多手段、多数据、多方法为一体,挖掘生态和社会经济指标因子,运用空间分析、熵权法、综合指数模型等方法,构建基于天空地一体的石漠化治理特色林产业综合效益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通过不同石漠化等级特色林产业“两山”效益、扶贫效益、惠民效益与综合效益实现综合效益动态监测和评价,揭示特色林产业发展的驱动力因素,提出后续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为国家和地方石漠化治理特色林产业发展和评价提供科技参考。1基于2015-2020年的两期遥感影像和相关地理专题数据,结合天空地一体化多源数据挖掘不同等级石漠化特色林产业专题资源信息,提取石漠化区生态资源时空分布特征表明中国南方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特色林产业整体改善了石漠化区生态环境状况。近5年来关岭-贞丰花江无石漠化面积比例由2015年的20.62%增长至23.28%,潜在、轻度、中度和重度石漠化动态度分别下降了0.29%、6.64%、5.58%、14.89%;毕节撒拉溪无石漠化面积比例由2015年的11.07%增长至13.55%,潜在石漠化动态度增长了39.94%,但轻度、中度和重度石漠化动态度分别下降了47.88%、34.51%、0.31%;施秉无石漠化面积比例由2015年的49.70%增长至50.81%,潜在石漠化、轻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动态度分别下降了7.07%、53.85%、1.61%。不同地域石漠化等级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且不同石漠化等级的演进以重度向轻度过程演进为主。2基于喀斯特石漠化环境背景按照指标选取原则,协同天空地一体化多源数据挖掘特色林产业综合效益评价因子,以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石漠化治理特色林产业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表明中国南方喀斯特生态环境改善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稳定提升。依据指标体系结构层次的属性特征,即土地覆盖、植被覆盖度、生物多样性、石漠化程度、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涵养水源、人均收入、林产值、产业结构变化、人口密度、基础设施覆盖度、恩格尔系数、农村居民生活保障、贫困率。采用熵权法计算生态效益权重为0.426,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权重为0.298和0.276。该指标体系及科学指标权重赋值法综合反映了石漠化治理特色林产业的生态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情况,为中国南方喀斯特石漠化治理林产业综合效益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3基于指标权重通过线性加权求和以确定不同石漠化等级特色林产业的生态和社会经济效益,并构建天空地一体的特色林产业综合效益评价模型。表明特色林产业综合效益随时间提高的变化程度,即石漠化治理特色林产业总体发展效益水平明显提升,但不同石漠化等级之间特色林产业的效益发展程度有所不同。近5年间关岭-贞丰花江(中-强度石漠化区)特色林产业综合得分由2015年的0.156增长至2020年的0.247。毕节撒拉溪(潜在-轻度区)综合得分由0.096增长至0.201。施秉(无-潜在石漠化区)综合得分由0.094提升至0.206。不同地域不同石漠化等级特色林产业发展过程中如何对资源要素进行合理分配以及不同生计策略制约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值得商榷。4通过线性组合加权函数建立了特色林产业综合效益评价模型表明综合效益增长变化明显。近5年间中-强度石漠化(关岭-贞丰花江)特色林产业综合效益由2015年的0.492提升至0.756,相较于其他两地区增长幅度最小(0.264),综合效益等级由中等(0.4~0.6)转变为较好。潜在-轻度石漠化(毕节撒拉溪)综合效益由2015年的0.296增长到2020年的0.622,综合效益等级由较差转变为较好(0.6~0.8)。无-潜在石漠化(施秉)综合效益分别为0.283、0.604,综合效益增长了(0.321),综合效益等级由较差(0.2~0.4)转变为较好(0.6~0.8)。石漠化治理特色林产业在一定程度上足以实现生态恢复与维持农户生计发展促进区域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模式,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特色林产业实施对生态环境具有直接性影响,而社会经济环境具有间接性和滞后性,未来需建立长效的生态补偿机制及综合效益评价,使其更加科学合理的可持续循环发展。

郑佳怡,姚京川,郭继亮,冯楠[2](2021)在《航空遥感技术的发展及铁路应用》文中指出作为一种新兴技术,航空遥感应用于铁路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等铁路工程各阶段,使大范围、无接触、机动性监测成为可能。为进一步促进铁路领域航空遥感技术的应用,分析了遥感平台、传感器、摄影方式等多项关键技术的现状,总结了航空遥感技术在勘察设计、施工建设、运营维护等铁路工程各阶段的应用情况,指出了近年来铁路航空遥感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为后续航空遥感技术在铁路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廖小罕[3](2021)在《中国对地观测20年科技进步和发展》文中研究指明2000年以来,中国对地观测领域在国家科技计划的支持下,积累了系列关键技术和核心成果。以此为重要引领,支撑形成了气象、海洋、陆地业务化遥感卫星系列和多类别遥感科学实验卫星系列,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卫星遥感和灵活多样的航空遥感数据获取体系。同时,构建了数据获取、处理和产品服务体系和面向不同需要的应用系统,较大程度上满足主要行业常态化和应急应用需求。特别是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领域的设立和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实施,系统加强了中国综合对地观测技术和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多边和双边合作,中国对地观测领域在国际上取得了参与全球对地观测进程的主导地位,发展巩固了中欧和中美等重要国际合作渠道。科技人才队伍日益壮大,产学研合作推动遥感科技成果商业化培育环境不断完善,多元化商业遥感卫星初见规模,多类别遥感产品蓬勃发展,涌现出一批代表性企业。面向未来,空天地一体化观测能力、定量化信息获取技术和智能化观测等方面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遥感大数据管理技术和共享服务机制等也将会有新的突破。

赵海涛,杨宏,潘洁,李道京[4](2020)在《航空遥感光学相机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文中提出航空光学相机是应用最早和最为广泛的航空遥感载荷。本文简述了航空光学相机的分类,回顾了国内外主流光学相机的发展和应用现状,介绍了航空遥感光学相机的核心器件及配套软件和组件的发展现状,畅想了未来航空遥感发展趋势,给出了相关建议。

马乐[5](2020)在《无人机航空遥感系统关键技术分析》文中指出当前,无人机遥感技术在众多领域都实现了应用,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比较大,针对无人机航空遥感系统设计相关的技术,对于促进整体技术应用拓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此,本文设计无人机航遥感平台,研究无人机航空遥感系统,研究相关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应用,分析无人机航空遥感系统有效应用的对策。

田水根[6](2019)在《轻小型POS关键技术及其在无人机遥感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无人机遥感测量系统由飞行平台、POS系统(Position and Orientation System)和遥感载荷三大部分组成。而以轻小型无人机为飞行平台的航测系统具有成本低廉、适应性强、影像分辨率高、机动灵活、环境要求低、便于携带和运输等显着优点,可被广泛应用于三维城市建模、区域规划、精准农业、电力巡检、环境监测等方面。其中定位与测姿系统是由差分GNSS高精度定位系统与惯性导航系统(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INS)集成,为基于直接地理参考的航空遥感提供位置和姿态基准,是获取高质量遥感成像的关键。为了适应轻小型无人机有效荷载小、续航能力弱、低成本化等特点,在轻小型POS系统中通常选用高性能、重量轻、体积小、成本低的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MEMS)惯性传感器。通过低精度、低成本GNSS/MEMS INS组合获取高精度POS数据应用于无人机遥感测量,对地理测绘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对轻小型POS关键技术及其在无人机遥感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和实验分析,具体如下:1.阐述了POS辅助无人机遥感系统的基本原理,并对POS系统辅助航空摄影与激光雷达扫描测量原理进行了理论分析。从基本理论分析了POS辅助航空遥感系统中涉及的相关坐标系互相转换矩阵,以及遥感作业技术流程与注意要点。2.概述了DGNSS定位、INS定位的基本原理与组合方式,基于高阶卡尔曼平滑滤波算法,使用GNSS载波相位观测量双差差分解算获得飞行平台的位置和速度,和IMU采集的观测数据进行松耦合解算,并利用三向平滑滤波改进算法,进一步提升位置和姿态的解算精度。3.对无人机遥感系统误差源及其对成图精度影响进行理论分析。分析探讨卡尔曼滤波初始参数对POS定位测姿精度影响,以及其最终导致成图误差影响。分别对影像遥感和机载雷达的成图结果进行精度分析,从而验证该POS系统的有效性以及可行性。

钟志乾,李慧欣[7](2019)在《无人机环境污染事故航空遥感应急监测技术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针对我国无人机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率逐年提升的现状,结合新时期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工作的实际需求,展开航空遥感应急监测技术的研究尤为重要。本文结合现阶段应用较为广泛的无人机环境污染事故航空遥感应急监测关键技术,从应急监测方案设计、监测平台遥感系统的构建以及应急监测体系的建立几个方面入手,对无人机环境污染事故航空遥感应急监测技术的应有展开研究。

王敏[8](2019)在《无人机载折反射式实时全景遥感成像及图像处理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无人机遥感成像由于重量轻、体积小、成本低、可重复使用、损耗低、风险小等优点,特别是具有的高机动性、高分辨率和高时效性能,已成功应用于侦察和早期预警等军事领域,以及资源勘探、应急救灾和大气海洋观测等非军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受到飞行高度和相机焦距的限制,无人机遥感单幅成像往往不能完全覆盖到所需的大视场区域。目前,无人机全景遥感成像技术主要采用两种技术体制:图像拼接和鱼眼镜头。基于图像拼接技术的全景成像方式最大的优势是成像分辨率高,但由于要进行先配准再拼接的处理过程,使得成像速度慢、实时性差,数据量巨大,拼接算法繁琐。鱼眼镜头可以获得半球左右的大视场图像,但也会产生严重且难以校正的桶形畸变,且成像分辨率较低、系统结构复杂、造价高昂。本课题重点研究基于微型无人机平台的实时全景遥感成像及其图像处理技术。从光学成像、遥感学、图像处理等理论出发,研究内容如下:(1)建立了微型无人机载折反射式实时全景遥感成像系统。基于折反射式实时全景成像原理和相关概念,采用抛物面反射镜设计了搭载于微型无人机平台上的折反射式实时全景成像光学系统,将球面全景图像投影为柱面图像,并研究了基于数据缓冲占用比的无人机载航空图像自适应无线传输系统及其传输方法。(2)研究了图像去噪处理算法。由于在获取和生成过程中,图像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噪声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图像进行去噪预处理以便提高图像质量。基于小波变换的多分辨率特性以及奇异值的行列方向特征的深入研究,以及柱面图像的区块细节差异性,提出了一系列基于奇异值分解和小波变换的图像去噪新算法。具体包括:1)提出了一种利用小波变换与奇异值分解增强方向特征的图像去噪算法;2)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域奇异值差分模型的图像去噪算法;3)基于小波域分块旋转奇异值分解的图像去噪方法。(3)研究了模糊图像复原处理算法。为了解决微型无人机平台震动和相对运动引起图像的模糊畸变问题,通过提取模糊图像的刃边函数或奇异值函数来估计图像模糊的点扩散函数,加最优窗维纳滤波对模糊图像进行恢复,以获得最终具有高清晰度和高分辨率的复原去噪图像。(4)将上述处理方法应用至水陆分割图像识别领域,采用水域灰度特征将水面和陆地加以识别,并基于无人机载实时遥感成像装置和图像处理技术对大气水平能见度自适应探测进行了探讨,给出了大气能见度计算的理论模型,对本文提出的硬件设备以及软件处理算法在大气能见度探测领域的可行性,给出了一定的验证。结果表明,该实时全景遥感探测成像设备及后续的图像处理辅助技术可以获取实时、全方位、高质量的遥感图像。基于本课题构建的无人机实时全景遥感成像系统及其图像处理方法,可用来监测全天空云、大雾、霜露、海浪、潮汐等与天气预报以及军事作战相关的气象水文保障信息。还可以应用于有人飞机、微型飞行器、机器人等平台,以及海关、银行等其它社会安全监测场所,构成实时全方位监控系统。研究成果可为无人机搭载气象水文信息成像设备实时获取高质量图像奠定技术基础,为工程上实现微型无人机实时全景遥感成像系统提供技术途径。

晏磊,廖小罕,周成虎,樊邦奎,龚健雅,崔鹏,郑玉权,谭翔[9](2019)在《中国无人机遥感技术突破与产业发展综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无人机是未来网络环境下一种数据驱动的空中移动智能体,而无人机遥感则是无人机应用最重要的引领性产业。本文首先以国内外无人机遥感发展现状为背景,重点概述了中国无人机遥感21世纪以来"十五"到"十三五"所获得的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支持与推动的发展历程,阐述了无人机遥感定标场,航空航天定标场的建立以及应用验证,包括无人机遥感系统的载荷与系统技术发展;然后,进一步阐述了以遥感定标场、地物参量引导载荷性能、系统模型为代表的中国无人机遥感的相关技术跨越;接着,概略介绍了无人机遥感在国防反恐安全以及跨国应急救援,国土测绘与海洋岛礁测绘应用,地质灾害应用以及国家应急救援等领域的产业应用;最后,介绍了中国在无人航空遥感领域展开的跨越性的工作,包括组网智能控制、精度和实时性度量基础、载荷平台自组织冗余容错、遥感大数据云处理技术和无人机遥感组网实用化等内容。未来无人机遥感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立起具备迅捷信息获取能力的无人航空器组网观测系统,实现无人航空器组网技术由项目层面跨越到遥感领域,同时也为中国成为世界遥感强国的国家战略跨越奠定基础。

张长海[10](2019)在《无人机航空遥感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无人机航空遥感技术是继卫星遥感、有人通用航空遥感技术之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航空遥感技术。无人机航空遥感以其全天时、灵活性、高分辨率、高性价比、高效率等优势,在应急救灾、公共安全、城市规划、生态环境、农业、水利、矿产资源勘探、地质勘查、测绘等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主要介绍了无人机平台、无人机航空遥感的特点、无人机影像处理关键技术、应用领域、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思路等。

二、无人机航空遥感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无人机航空遥感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天空地一体化的石漠化治理特色林产业效益监测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研究现状
    (一)天空地一体化与林产业效益监测评价
    (二)喀斯特环境天空地一体化与林产业效益监测
    (三)天空地一体化林产业效益监测评价研究进展及其对石漠化治理的启示
        1 文献论证与获取
        2 研究阶段划分
        3 国内外主要进展与标志性成果
        4 国内外拟解决的关键科技问题
二 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与内容
        1 研究目标
        2 研究内容
        3 研究特色与难点及创新点
    (二)技术路线与方法
        1 技术路线
        2 研究方法
    (三)研究区选择与代表性
        1 研究区选择的依据和原则
        2 研究区基本特征与代表性论证
    (四)数据资料获取及可信度分析
        1 天空地数据
        2 野外调查数据
        3 收集资料数据
三 数据挖掘与处理
    (一)数据挖掘
        1 航天数据
        2 航空数据
        3 地面监测调查数据
    (二)数据处理
        1 航天数据处理
        2 航空数据处理
        3 地面监测调查数据处理
四 产业效益指标信息提取
    (一)特色林产业提取
        1 特色林产业分类标准
        2 不同石漠化等级特色林产业时空分布特征
    (二)生态环境指标因子
        1 土地覆盖
        2 石漠化类型
        3 植被覆盖度
        4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5 生物多样性
        6 涵养水源
    (三)社会经济指标因子
        1 人口密度
        2 人均收入
        3 林产值
        4 产业结构变化
        5 基础设施覆盖度
        6 恩格尔系数
        7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8 贫困率
五 综合效益评价模型构建
    (一)指标体系构建
        1 指标选取原则
        2 指标因子选取
        3 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4 指标体系建立
    (二)指标数据标准化
        1 标准化方法
        2 极差标准化
    (三)指标权重确定
        1 权重计算方法
        2 指标权重计算
    (四)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1 综合效益评价模型建立
        2 综合效益评价模型计算
六 综合效益评价
    (一)“两山”效益
        1“两山”理论
        2“两山”效益评价
    (二)扶贫效益
        1 扶贫发展
        2 扶贫效益评价
    (三)惠民效益
        1 惠民内涵
        2 惠民效益评价
    (四)综合效益
        1 综合效益
        2 综合效益评价
七 结论与讨论
    (一)主要结论
    (二)主要创新点
    (三)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航空遥感技术的发展及铁路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航空遥感技术现状
    1.1 航空遥感平台
        1.1.1 大型平台航空遥感
        1.1.2 轻小型平台航空遥感
    1.2 传感器技术
        1.2.1 光学数码相机
        1.2.2 成像光谱仪
        1.2.3 SAR传感器
        1.2.4 Li DAR传感器
    1.3 摄影方式
2 航空遥感在铁路领域的应用
    2.1 航空遥感在铁路勘察设计阶段的应用
    2.2 航空遥感在铁路施工建设阶段的应用
    2.3 航空遥感在铁路运营维护阶段的应用
3 铁路航空遥感面临的制约因素
    3.1 政策法规的限制
    3.2 安全性有待提升
    3.3 标准缺乏
4 结语

(3)中国对地观测20年科技进步和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国家科技计划和研发进展
3 航天对地观测系统建设
4 无人机遥感崛起
5 对地观测应用
6 国际科技合作
7 产学研队伍建设情况
8 结语

(5)无人机航空遥感系统关键技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无人机遥感系统结构
2 无人机遥感系统关键技术
    2.1 无人机遥感平台
    2.2 无人机遥感设备集成和接口
    2.3 遥感数据实施处理
3 无人机遥感系统的应用
    3.1 在地理测绘中的应用
    3.2 在农业气象监测中的应用
    3.3 在土地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4 结语

(6)轻小型POS关键技术及其在无人机遥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POS系统发展与研究现状
        1.2.1 POS系统发展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目的及章节安排
        1.3.1 研究目的
        1.3.2 章节安排
第2章 POS辅助无人机航空遥感系统组成与测量
    2.1 系统组成
        2.1.1 飞行平台
        2.1.2 POS组合
        2.1.3 遥感载荷
        2.1.4 惯性稳定平台
    2.2 POS系统组合原理与相关技术
        2.2.1 载波相位差分
        2.2.2 INS导航定位
    2.3 POS辅助无人机遥感测量
        2.3.1 POS辅助航空摄影测量原理
        2.3.2 机载LiDAR对地定位原理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机载POS系统关键技术
    3.1 常用坐标系
        3.1.1 地心惯性坐标系(i系)
        3.1.2 地心地固坐标系(e系)
        3.1.3 地理坐标系(L系)
        3.1.4 载体坐标系(b系)
    3.2 惯性导航解算技术
        3.2.1 姿态矩阵解算
        3.2.2 姿态角解算
        3.2.3 位置和速度状态方程
        3.2.4 “失准角”状态方程
        3.2.5 惯性仪表误差方程
    3.3 GNSS/INS组合POS技术
        3.3.1 状态方程
        3.3.2 量测方程
        3.3.3 基于三向平滑的POS事后处理算法
        3.3.4 三向滤波与单向滤波对比分析
    3.4 卡尔曼滤波参数调置
        3.4.1 参数分析
        3.4.2 初始协方差
        3.4.3 过程噪声协方差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轻小型POS在无人机遥感中应用分析
    4.1 系统误差分析
        4.1.1 偏心分量
        4.1.2 偏心角
        4.1.3 测姿误差
        4.1.4 时间同步误差
    4.2 影像遥感实验
        4.2.1 试验概述
        4.2.2 技术要求与实施方案
        4.2.3 数据处理与精度分析
        4.2.4 实验小结
    4.3 机载LiDAR实验
        4.3.1 试验概述
        4.3.2 数据采集与处理
        4.3.3 精度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的工作总结
    5.2 下一步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7)无人机环境污染事故航空遥感应急监测技术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无人机环境污染事故航空遥感应急监测关键技术
2 无人机环境污染事故航空遥感应急监测技术的研究成果
3 无人机环境污染事故航空遥感应急监测技术的实际应用
    3.1 无人机环境污染事故航空遥感应急监测预案设计
    3.2 基于小型无人机遥感应急监测平台遥感系统的构建
    3.3 无人机环境污染事故航空遥感应急监测体系的建立
4 总结

(8)无人机载折反射式实时全景遥感成像及图像处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无人机全景遥感和图像预处理技术简介
        1.1.1 无人机遥感技术
        1.1.2 全景成像技术
        1.1.3 图像预处理技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无人机遥感影像拼接技术发展现状
        1.2.2 折反射全景成像发展现状
        1.2.3 图像去噪复原技术发展现状
    1.3 课题研究意义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思路
        1.4.1 论文主要内容
        1.4.2 论文主要思路
        1.4.3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无人机载折反射式实时全景成像系统研究
    2.1 折反射全景成像基础理论
        2.1.1 折反射全景成像基本原理
        2.1.2 折反射全景实时成像的反射镜面形式
        2.1.3 折反射式实时全景成像尺寸确定
        2.1.4 反射镜面形的统一表达式
    2.2 抛物面全景成像技术基础理论
        2.2.1 抛物面全景成像结构
        2.2.2 抛物面全景成像系统设计
    2.3 微型无人机载折反射实时全景成像设备
        2.3.1 微型无人机载折反射实时全景成像设备
        2.3.2 全景图到柱面全景图的投影变换
    2.4 机载无线图像传输算法研究
        2.4.1 无人机载无线图像自适应传输系统
        2.4.2 机载图像自适应无线传输算法
    2.5 系统测试
        2.5.1 静态测试
        2.5.2 动态测试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图像去噪算法
    3.1 图像去噪基础理论
        3.1.1 噪声的来源及数学模型
        3.1.2 小波变换去噪原理
        3.1.3 奇异值分解去噪原理
        3.1.4 去噪效果评价
    3.2 小波变换和奇异值分解的方向特性
        3.2.1 小波变换方向特性
        3.2.2 奇异值分解方向特性
    3.3 小波域旋转奇异值分解与边缘保留的图像去噪算法
        3.3.1 高频子图SVD滤波
        3.3.2 重构奇异值个数的确定
        3.3.3 高频子图像多方向边缘提取
        3.3.4 算法流程
        3.3.5 仿真与实验
    3.4 基于小波域奇异值差分建模的图像去噪算法
        3.4.1 奇异值SV差分特点
        3.4.2 算法流程
        3.4.3 SV差值建模
        3.4.4 确定去噪奇异值SV
        3.4.5 仿真与实验
    3.5 基于小波域分块旋转奇异值分解的图像去噪方法
        3.5.1 算法流程
        3.5.2 仿真与实验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模糊图像复原算法
    4.1 模糊图像复原基本原理
        4.1.1 像移及像移补偿基本概念
        4.1.2 图像的模糊退化模型
        4.1.3 模糊图像的复原
        4.1.4 复原图像质量评价
    4.2 点扩散函数估计
    4.3 基于刃边函数和最优窗维纳滤波的模糊图像复原算法
        4.3.1 最优窗维纳滤波
        4.3.2 点扩散函数的确定
        4.3.3 算法流程
        4.3.4 仿真与实验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图像解释及气象水文应用初探
    5.1 水陆分割
        5.1.1 双峰阈值分割原理
        5.1.2 基于双峰阈值的水陆分割方法
    5.2 大气能见度探测
        5.2.1 基于图像的能见度探测法
        5.2.2 基于亮度对比法的无人机载自适应能见度探测方法
        5.2.3 基于双目标法的无人机载能见度探测方法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9)中国无人机遥感技术突破与产业发展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发展历程
    1.1 国内外无人机遥感发展背景
    1.2“十五” (2001-2005) 期间科技部等开始支持民用无人机遥感系统技术
    1.3 国家支持的十一五到十三五 (2006-2020) 无人机遥感主要进展
2 技术突破
    2.1 无人机定标场建立与应用验证
    2.2 航空航天定标场建立与应用验证
    2.3 载荷发展
    2.4 无人机遥感系统性能飞行验证
3 产业应用
    3.1 国防应用
    3.2 海洋监测、国土-岛礁测绘应用
    3.3 地质灾害应用
    3.4 国家应急救援
    3.5 农田监测
    3.6 公众安全与宣传
4 未来跨越
    4.1 组网智能控制体系
    4.2 智能观测度量基准体系
    4.3 智能载荷平台自组织与冗余容错体系
    4.4 无人机遥感大数据云处理平台
    4.5 无人机组网遥感观测在国家对地观测体系中的重大作用
5 结语

(10)无人机航空遥感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无人机系统及数据特点
    2.1 无人飞行器低空遥感系统组成
    2.2 无人机航测遥感的特点
        1)机动性、灵活性和安全性
        2)避免云层遮挡,可获取高分辨率影像
        3)高性价比,操作简单
        4)效率高,周期短
3 影像处理关键技术
    3.1 影像定向和相机标定
    3.2 表面重建
4 无人机航测遥感的应用
5 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研究方向
6 结论

四、无人机航空遥感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天空地一体化的石漠化治理特色林产业效益监测评价研究[D]. 刘树西. 贵州师范大学, 2021
  • [2]航空遥感技术的发展及铁路应用[J]. 郑佳怡,姚京川,郭继亮,冯楠. 铁道建筑, 2021(02)
  • [3]中国对地观测20年科技进步和发展[J]. 廖小罕. 遥感学报, 2021(01)
  • [4]航空遥感光学相机的发展现状及趋势[A]. 赵海涛,杨宏,潘洁,李道京. 第七届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学术年会论文集, 2020
  • [5]无人机航空遥感系统关键技术分析[J]. 马乐. 中国设备工程, 2020(17)
  • [6]轻小型POS关键技术及其在无人机遥感中的应用[D]. 田水根. 重庆邮电大学, 2019(02)
  • [7]无人机环境污染事故航空遥感应急监测技术及应用研究[J]. 钟志乾,李慧欣. 低碳世界, 2019(05)
  • [8]无人机载折反射式实时全景遥感成像及图像处理技术研究[D]. 王敏. 国防科技大学, 2019(01)
  • [9]中国无人机遥感技术突破与产业发展综述[J]. 晏磊,廖小罕,周成虎,樊邦奎,龚健雅,崔鹏,郑玉权,谭翔.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9(04)
  • [10]无人机航空遥感技术研究[J]. 张长海. 华北自然资源, 2019(01)

标签:;  ;  ;  ;  ;  

无人机航空遥感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