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字总表》(一)

《简体字总表》(一)

一、《简化字总表》(一)(论文文献综述)

邵霭吉[1](2021)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中规范字与繁体字同形的特例》文中认为"规范字与繁体字同形的特例"现象,最早是在1964年出版的《简化字总表》的注释中规定的。近50年来,特例数目几经调整,至2013年《通用规范汉字表》,最终以"在部分义项和用法上不简化"标准,确定为"乾、夥、藉、麽、徵、了、克、苎"8个"规范字与繁体字同形的特例",认识它们,可以更好地规范化地使用汉字。

丁明[2](2020)在《浅论汉字类推简化》文中研究表明类推简化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汉字简化手段,通过将汉字中相同的构件进行简体写法替换,从而达到成批量、成系统的简化。类推简化早在国民政府时期就作为汉字的简化方法存在,新中国成立后对类推简化的原则不断修订,并最终确立了现阶段的类推简化政策。类推简化具有一定的优点,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由于现行汉字简化方案并没有对类推简化的范围进行明确规定,这使得类推简化成为了学界讨论的焦点之一。通过对学界基本观点的梳理可知,类推简化主要分为有限类推和无限类推。应该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基础上,适时对现有字表补充和修订,以维护汉字系统的稳定和发展。

陈明洁[3](2019)在《小议教材中的汉字规范问题》文中提出新学期开学,部分省市的高一年级师生拿到了统编本教材,语文教学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笔者在浏览课文时,发现必修上册有两处用字与过去常见的不同,一般很可能会认为是"繁体"字,由此也联想起之前看到初中教材中的用字"简化"现象。由于二者都涉及语言文字规范的问题,故在此对新教材用字现象的实例作一评议,并结合国家最新颁布的汉字规范标准略作介绍诠释,以供教师教学参考借鉴。

苏培成[4](2019)在《《汉字类推简化问题研究综论》订补》文中研究指明本文讲述了偏旁类推简化的提出和完善,以及无限类推和有限类推的争论。重点介绍《简化字总表》关于类推简化的政策。2013年国务院批准公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删除了"征求意见稿"里的"本字表以外的字,不再类推简化"的规定,而教育部语信司组编的《<通用规范汉字表>解读》继续坚持"今后表外字不再类推",引起了社会用字的混乱。

刘爽[5](2019)在《基于《简化字总表》“非对称”繁简字的转换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1986年的《汉字简化方案》颁布以来,简化字推行的成果显着,简化字好记好认,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交流生活。但万事有利有弊,在简化字推行的过程中,繁简之间转换的问题也暴露出来,且已成为语言文字研究的一大难题。无论是阅读古籍,还是日常繁体字的滥用,都值得重视,尤其在计算机技术层面,简化字与繁体字之间的“非对称”关系已经成为制约自动转换技术正确率的瓶颈。因此,对具有“非对称关系”的简繁字组进行详细辨析、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显得非常有必要,这可以为人工转换或者自动转换的问题的解决略微提供一个参考。第一部分,本文的研究重点有两个方面:第一,对具有“非对称”关系的简繁字组进行形义辨析,主要从文字发展演变、用字等方面分析,尽量科学考察出其形成“非对称”关系的原因,这是论文的主体部分。本文主要根据导师徐志学老师的研究成果,统计出123组具有“非对称”关系的繁简字组,以此来作为辨析的对象。第二,根组据整理出来的字组辨析结果,提出解决“非对称”繁简字转换失误的方法,以利于汉字的规范化。

姚菲[6](2018)在《《简化字总表》所收简化字研究》文中认为汉字简化是汉字发展的必然规律,简化字推行至今,总体来说是成功的,但是不可避免的存在各种问题。《简化字总表》是汉字简化工作的重要成果,集中体现了简化字的来源和简化方法。论文以《简化字总表》所收简化字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简化字的来源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论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介绍选题的目的、意义和研究方法,以及简化字的研究现状。第一章是汉字简化史简述,根据简化的特点分为系统性的汉字简化和非系统性的汉字简化,并介绍了系统性汉字简化和非系统性汉字简化的历史进程。第二章《简化字总表》的收字研究。以一表350个字为研究对象,逐一分析简化字来源和简化方法。将其分为继承而来的简化字和新造字,并对新造字理据性进行探讨。第三章为《简化字总表》与《第一批简体字表》对比研究。主要从收字情况和政策环境两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二者收字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以及执行政策环境的差异,总结经验教训。第四章简化字之得与失。这一章提出简化字是有理有据不是凭空捏造的,并总结简化字在同音替代和系统性上的问题。最后一部分是结语,总结今后该如何看待简化字,认为不要去刻意排斥简化字,也不要过度干预,要寻求适合简化字的发展空间。

王越[7](2018)在《建国以来我国县级及县级以上地名用字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各级各类地名浩如烟海。这些地名记录了祖国大地自然环境的变迁、社会的发展,记录了中华民族五千年辉煌的文明史,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学界关于地名的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个别省市、乡镇地名用字的研究上,多为共时、静态的定性描写,缺乏历时、动态的定量分析,全国地名的系统性研究尚属空白。本文创新之处在于采用了历时对比、归纳统计、定量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建国以来县级及县级以上地名用字的情况进行了穷尽性地分析,同时以各时期语言文字规范为参照,梳理其对地名用字产生的影响。本文共由六部分组成:第一章:引言。介绍地名用字研究的意义及目前学界研究的现状并阐述本文的研究方向。第二章:概念界定。对本文涉及的“地名”、“地名用字”等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在2017年地名用字统计的基础上对地名用字进行了分类和描写。第三章:地名用字字种、字次测查的基本情况。使用字种、字次测查软件统计1954、1965、1976、1990、2017年等几个时间段地名用字的字种、字次,观察其与各时期语言文字规范的对应情况。第四章:建国后地名用字变化情况。根据第三章的字种、字次测查结果,对建国后地名用字整体变化态势和具体变化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变化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第五章:地名用字改变的影响。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展开分析。第六章:地名用字规范的建议。基于上文对建国以来地名用字字种字次变化的情况、导致的原因以及产生的影响等分析,我们梳理了地名用字的五个特性,并对地名规范工作提出了建议。

孙建伟[8](2017)在《汉字类推简化问题研究综论》文中研究说明汉字类推简化的思想在民国时期便初见端倪,上世纪50年代进行的文字改革又将这种思想系统化并付诸实践。尽管类推简化是基于汉字走向拼音化这一背景,从今天来看,或许某些理念及做法缺乏科学性和全局性,但那些思想和行为都是以当时社会、学术的发展为基础的,是特定时代的产物。自《简化字总表》发布后,类推简化的实践成果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中得到了发展;学界也对类推简化的理论问题,比如类推的范围、规则、例外等进行了探究。这里我们对相关成果进行综合考察,以利汉字类推简化的进一步科学化。

邵霭吉[9](2017)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简化字统计与思考》文中认为《通用规范汉字表》的2456个简化字中,有2204个来源于《简化字总表》,2251个来源于《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其中2134个亦见于《简化字总表》,117个不见于《简化字总表》)。另有225个既不见于《简化字总表》也不见于《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是这次新增加的。2546个简化字平均每字10.5画,所对应的繁体字平均每字16.1画,平均每字减少5.6画。在统计过程中发现《通用规范汉字表》有两个小疏失,一是其《说明》中说收录了226个"在《简化字总表》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之外的类推简化字",事实上《规范字与繁体字、异体字对照表》中的简化字只有225个是《简化字总表》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没有的。二是说《规范字与繁体字、异体字对照表》收录了"2574个繁体字",其实只有2571个,其中有3个繁体字是重见的。

禤健聪[10](2016)在《《简体字典》和容庚的汉字简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世纪30年代,容庚以古文字学者的身份从事汉字简化研究,并于1936年出版了《简体字典》。《简体字典》倡导偏旁类推简化原则,重视汉字历史字形,大量采取连笔省笔手段,对4000余常用汉字进行了系统的简化设计,其中近500字与1964年公布的《简化字总表》基本一致。容庚对待汉字简化的态度及汉字简化的具体思路和方法不仅在学术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对当下仍在延续的有关简化汉字和汉字规范的讨论也深具启发意义。

二、《简化字总表》(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简化字总表》(一)(论文提纲范文)

(1)《通用规范汉字表》中规范字与繁体字同形的特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乾
2. 麽
3. 克
4. 徵
5. 了
6. 夥
7. 藉
8. 苎

(2)浅论汉字类推简化(论文提纲范文)

一、各种字表中类推简化原则概述
    (一)民国《第一批简体字表》
    (二)新中国《汉字简化方案》
    (三)《简化字总表》(1964年版)
    (四)《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
    (五)《简化字总表》(1986年版)
    (六)《通用规范汉字表》
二、类推简化的主要类别
    (一)有限类推
    (二)无限类推
三、类推简化的优点及弊端
    (一)优点
        1. 具有能产性
        2. 有利于维护汉字的系统性
        3. 有利于新时期语文教育、汉字传播及计算机汉语处理
    (二)弊端
        1. 现有一部分类推简化字缺乏规律性和系统性
        2. 类推简化产生了一部分同形字
        3. 类推简化的范围不易确定
    (三)我们的观点
四、结语

(5)基于《简化字总表》“非对称”繁简字的转换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凡例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
    第二节 研究概况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思路
第一章 《简化字总表》“非对称”繁简字的类型分析
    第一节 因意义不同而具有“非对称”关系
    第二节 由于或体或俗体产生的“非对称”关系
    第三节 由于讹字具有的“非对称关系”
    第四节 由于通用或假借造成“非对称”关系
    小结
第二章 对“非对称”繁简字转换系统的优化
    第一节 现今的解决思路
    第二节 繁简字“非对称”转换系统与方法的优化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部分学术论着

(6)《简化字总表》所收简化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一章 汉字简化史简述
    第一节 非系统性的汉字简化
    第二节 系统性的汉字简化
第二章 《简化字总表》的收字研究
    第一节 继承而来的简化字
    第二节 新造字
第三章 《简化字总表》与《第一批简体字表》对比研究
    第一节 《简化字总表》与《第一批简体字表》收字对比研究
    第二节 《简化字总表》与《第一批简体字表》政策对比研究
第四章 简化字之得与失
    第一节 大多数简化字是对已有简体字的规整
    第二节 简化字在简化方法上的继承与创新
    第三节 简化字是对书写工具的优化
    第四节 简化字同音替代问题
    第五节 简化字的系统性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建国以来我国县级及县级以上地名用字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的原因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述评
        1.2.1 关于地名用字情况的研究
        1.2.2 关于地名用字规范的研究
    1.3 以往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本文的研究方向
        1.3.1 以往研究存在的不足
        1.3.2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二章 概念界定
    2.1 地名的定义及特点
    2.2 地名用字的定义和分类
        2.2.1 地名用字的定义
        2.2.2 地名用字的分类
第三章 地名用字字种字次测查的基本情况
    3.1 1954年地名用字字种字次情况
    3.2 1965年地名用字字种字量情况
    3.3 1976年地名用字字种字量情况
    3.4 1990年地名用字字种字量情况
    3.5 2017年地名用字字种字量情况
第四章 地名用字变化情况及原因分析
    4.1 地名用字变化的基本情况
        4.1.1 字次字种的变革情况
        4.1.2 具体地名改变情况
    4.2 地名用字变化原因的探讨
        4.2.1 语言文字规范的影响
        4.2.2 国家政策和地方政府方面的影响
        4.2.3 地名社会服务属性的影响
        4.2.4 社会心理的影响
第五章 地名用字变化的影响
    5.1 消极影响
        5.1.1 不再表示地理环境
        5.1.2 割裂历史
        5.1.3 破坏了系统性
    5.2 积极影响
第六章 地名用字规范的建议
    6.1 地名用字的理据性
    6.2 地名用字的历史连续性
    6.3 地名用字的系统性
    6.4 地名用字的社会服务性
    6.5 地名用字应符合国家汉字规范标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通用规范汉字表》简化字统计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通用规范汉字表》中的简化字
    (一)《通用规范汉字表》简化字的字数
    (二)《通用规范汉字表》简化字的来源
    (三)笔画的减少和字数的减少
二、国家推行简化字的三个文献
    (一)《简化字总表》
    (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
    (三)《通用规范汉字表》
三、《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两个疏失
    (一)“类推简化字”“226个”
    (二)“2574个繁体字”

四、《简化字总表》(一)(论文参考文献)

  • [1]《通用规范汉字表》中规范字与繁体字同形的特例[J]. 邵霭吉. 学语文, 2021(05)
  • [2]浅论汉字类推简化[J]. 丁明.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6)
  • [3]小议教材中的汉字规范问题[J]. 陈明洁. 语文建设, 2019(21)
  • [4]《汉字类推简化问题研究综论》订补[J]. 苏培成. 中国文字研究, 2019(01)
  • [5]基于《简化字总表》“非对称”繁简字的转换问题研究[D]. 刘爽. 三峡大学, 2019(06)
  • [6]《简化字总表》所收简化字研究[D]. 姚菲. 青岛大学, 2018(12)
  • [7]建国以来我国县级及县级以上地名用字问题研究[D]. 王越. 山东大学, 2018(12)
  • [8]汉字类推简化问题研究综论[J]. 孙建伟. 中国文字研究, 2017(02)
  • [9]《通用规范汉字表》简化字统计与思考[J]. 邵霭吉. 汉字文化, 2017(16)
  • [10]《简体字典》和容庚的汉字简化研究[J]. 禤健聪. 中国文字学报, 2016(00)

标签:;  ;  ;  ;  

《简体字总表》(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