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将成为上海五大产业之一

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将成为上海五大产业之一

一、石化与精细化工将成为上海五大产业之一(论文文献综述)

惠鹏[1](2022)在《昂首打造世界一流石化和精细化工产业基地 大连精准落子 走活石化大棋局》文中指出冬日的大连,空气清新而凛冽。普湾经济区松木岛化工产业园区,中触媒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井然有序,厂区东侧一大片空地略显荒芜。"这块儿地有2万平方米,我们此次募资的项目就要落户在这里,主要是建设环保新材料及中间体项目,工期16个月左右。"中触媒副董事长李永宾指着眼前的空地说。

张晨瑶[2](2020)在《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8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要求东北地区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开放合作高地,明确了东北参与“一带一路”的方式和程度即深度融入,提升了新形势下东北在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布局中的站位,即建成国家开放合作高地。时隔一年,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时强调,东北地区要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提示东北要通过深度融入“一带一路”进一步提升开放的水平和层次。从建设开放合作高地到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国家对东北地区在“一带一路”的定位逐步升级,期望逐渐提高。为此,东北地区在融入“一带一路”的过程中要努力贯彻新理念、注重拓展新领域,实现对外开放的高层次、高质量。丝路深耕,开放升级,“一带一路”倡议给东北地区开放发展提供了新舞台也提出了新要求,东北唯有强化优势、补齐短板,才能在深度融入“一带一路”过程中,尽快达到对外开放新前沿的理想境界。关于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学术界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主要是侧重于某一产业、某一领域的对接,和相对笼统的整体性研究,缺乏系统而完整、全面而细致的研究成果。本文以东北三省一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厚根基为切入点,分析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客观条件、重要依托、拓展平台、推进路径,提炼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的时代价值,力求逻辑严密、系统完整的展开东北地区作为国家重要战略区域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整体开发阵容,以此撬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北方向的主要驱动力量。本文共分为六个章节展开论述:第1章,绪论。概述了本文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总结了国内外目前对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这一课题的研究情况,综述现有研究成果,形成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2章,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客观条件。以习近平关于“一带一路”重要论述作为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思想,梳理从国家到东北各地关于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的政策依据。从历史渊源、文化底色、经济关联、跨境交往四个方面探究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厚根基。第3章,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依托。全面分析了东北地区既有国家级区域发展规划包括辽宁沿海经济带、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沈阳经济区、哈长城市群的发展情况。评估发展现状、分析制约因素、提出对策建议,强化其依托作用以更好的承接“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机遇。第4章,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四方平台。系统阐释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在四个方向上的跨国战略平台,即东进构建东北亚自由贸易区,西拓连接中蒙俄经济走廊,南下撬动环渤海经济圈,北上开发北极航线,东进西拓南下北上构建东北全方位开放大格局。第5章,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路径。深入论证大连自由贸易港建设,创建满洲里作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全面开放第一品牌重镇,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开发,“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研究的时代契机、基本思路、重要价值、支撑条件、现存问题、实施方案等,以重大工程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第6章,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时代价值:塑造包容性全球化发展的中国范例:打造全国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区域示范,创造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东北机遇。

郑广辉[3](2020)在《J集团公司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石化行业经过几十年高增速、粗放式的发展,不断发展壮大。虽然实现了数量的提升,但同时也呈现出行业结构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高质量产品供应不足、普通产品供应过剩、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破坏生态环境等特点。党的十八大以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幕正式打开,在改革势在必行的大背景下,新时期石化行业企业积极进行转型升级,向高端化、环保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J集团是一个以石油化工为主业的集团公司,旗下共有10家子公司,主要业务板块包括成品油贸易、仓储、海运、聚丙烯研发、生产、销售等。作为一家混合所有制企业,站在国家政策的风口,顺应了国家积极倡议的“一带一路”战略、混合所有制改革、发展高端实体经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最新的政策导向。J集团是省属大型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单位,是广东省属企业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向高端制造业转型的重要载体,对广东省大型国有企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研究选择J集团作为研究对象,以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为基础,以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业务板块组合和组合管理模式作为问题,运用PEST、波特五力、波士顿矩阵等分析模型,全面总结公司的发展过程,分析J集团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和能力,并横向对比同行业的竞争对手,有针对性地制定公司战略,将公司的业务结构进行重新调整,提出保障公司战略实施的措施组合管理模式,为J集团作战略规划提供建议和思路,同时也对混合所有制企业制定战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针对混合所有制企业,如何制定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各方股东的资源,发挥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各自优势,进行多元化经营,打造优势互补的业务组合,提高J集团公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研究的意义一方面在于能够帮助J集团公司制定适合公司发展的战略,另一方面对类似的公司制定战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张智玮[4](2020)在《S炼化公司竞争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国内成品油产能过剩矛盾不断凸显,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技术快速发展,石油天然气行业改革持续深入,炼化企业面临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国有炼化企业发展底蕴深厚,但在工艺技术、人力资源、运营管理等诸多方面存在短板,而内陆型中小规模炼厂更是在区位条件、加工规模等方面处于劣势,发展前景堪忧。为探寻内陆型中等规模炼厂的生存发展路径,本文以河北省S炼化公司为研究对象,以竞争战略研究为切入,运用企业战略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力争为其持续健康发展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同时也为面临同样问题的其他炼化企业提供参考。河北省S炼化公司隶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以国际原油为主要原料,从事炼油、化工生产的中型炼化企业,炼油综合加工能力为800万吨/年,化工己内酰胺生产能力为20万吨/年。本文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访谈调查等方法,并运用PEST、波特五力分析模型等工具,分析了S炼化公司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以及内部资源和能力,进而使用EFE、IFE分析矩阵找出了S炼化公司的机会和威胁、优势和劣势;而后利用SWOT—QSPM模型选定了S炼化公司的发展战略,并结合集团公司的战略部署、基础性竞争战略的可行性分析,确定了其差异化竞争战略选择;最后,根据其战略定位和选择,研究得出了产品结构、生产组织、人员队伍三个差异化发展方向,并提出了七项战略实施的保障性措施。本文在研究S炼化公司竞争战略过程中,根据新的发展动态,综合运用蓝海战略、柔性战略等新兴理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型升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寻求中小型炼化企业持续健康发展道路,努力做到以点促面,为中小型炼化企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陈飞[5](2019)在《我国临海工业用地布局与规划策略研究》文中提出在国家产业规划以及海洋发展战略推动下,沿海城市依托港口通过填海造地开展临海工业建设进而推动临海新区发展,临海工业承载着沿海地区产业发展与城市空间海向拓展的双重职能。推进沿海产业发展,实现临海地区可持续发展,是沿海城市建设的重要诉求。相比于沿岸地区其他工业类型而言,临海工业规划强调陆海资源综合利用,通过填海造陆提高用地临海性,空间向海洋单向扩展,属于新兴规划类型,相关理论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构建临海工业规划研究框架,明晰临海工业发展目标,动力机制和发展策略,是沿海地区发展的重要课题。研究首先通过35个国际案例研究总结临海工业典型特征与发展路径,并选择与我国产业开发相近日本、韩国、新加坡,总结用地布局与发展机制。研究从演进历史与产业类型两个维度展开,在时空维度上,通过总结3个国家临海工业发展演进历程,清晰我国临海工业发展的历史坐标定位;在产业类型维度上,对比重化工业、加工产业、综合产业发展路径。研究总结案例国家在工业组团、工业城市、区域协同、综合型城市功能区4种开发模式,并从工业用地与新城开发两个层面分别总结发展影响机制。针对我国类别丰富的临海工业实践,研究总结沿海产业与港口发展的时空与地域特征,构建“港口-产业-新城”发展模型提出临海工业分类方法,将我国临海工业划分为港口扩张型、新港综合型、重化工型、加工产业聚集型、海洋资源开发型5种。在122个案例分析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数据分析、模式演绎、文献综述等方法,总结各类临海工业布局模式、总结发展问题,分析影响机制并分层次分类别提出发展策略。通过国内外案例对比研究,指出重化工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具有就业密度低、职工带眷系数低特征,使用常规规模预测方法会导致配套生活用地规模过大问题;同时填海造陆使工业用地具有弹性开发特征应针对用地扩张特性选择适宜的规划方法;论文提出通过合理产城定位、优化规模预测方法、转化弹性开发等策略促进临海地区集约开发。研究以产业发展、城乡规划、海洋规划等多领域视角构建理论框架,提出完善陆海统筹规划与建设用海规划编制体系等提升策略。此外研究针对五种类型的临海产业特征,分别从港口功能演进、沿海产业多元化、海洋生态修复等角度提出专项规划策略。论文定义临海工业概念,分析国内外总计157个案例,将临海工业从临港工业研究中剥离出来并建立了研究案例库;从产业组织与海港发展视角,分析临海工业影响关联,构建港口-产业-新城研究框架;在港产城交叉框架下提出临海工业分类方法,突破了经济地理学者单一产业分类法,建立城乡规划研究基础。论文面向沿海地区城市建设问题,以大量调研与案例分析为基础,通过理论建构、模式总结、发展影响机制分析、策略体系推导等研究,期望挖掘临海用地开发动力与机制,提出具有科学依据和可操作性的策略,为城市建设层面落实国家海洋发展战略以及区域长远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纪国涛[6](2019)在《抚顺资源枯竭型城市大石化产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大石化产业的高质快速发展是推动抚顺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虽然抚顺大石化产业呈现出龙头企业核心带动作用日益走强、大石化产业"链式"整合协同发展以及石化基地效应凸显等特征,然而,抚顺大石化产业仍然面临着高端化发展阻滞、产业供应链竞争优势不足以及转型升级短板等发展瓶颈。因此,抚顺资源枯竭型城市大石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建构产业高端化发展的形成机制、完善产业新型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发展进程,构建石化产业发展的大生态圈。

肇彦淏[7](2018)在《盘锦市石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石化产业对区域经济形成的牵引力十分强大,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盘锦市是一座缘油而建、因油而兴的新兴石油化工城市,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建设,地区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然而资源衰减、环境污染、结构失衡等问题日趋明显。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和挑战,盘锦市石化产业必须确立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石油化工产业发展战略和管理模式。本论文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描述性数据分析、SWOT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归纳演绎分析法等方法。本文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从选题的意义、目的和背景进行了概述,同时对文献以及研究方法进行了阐述。第二部分,研究辽宁省和盘锦市石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当前盘锦市石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第三部分,采用SWOT分析法,对盘锦市石化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优势与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借鉴宁波、新加坡裕廊岛石化产业较为发达城市经验,制定盘锦市石化产业发展战略方案。第四部分,针对盘锦市石化产业发展战略方案,提出了盘锦市石化产业发展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盘锦市石化产业发展目前还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差、环保问题日益严峻、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工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体制机制不完善、对安全环保的重视程度不够、配套设施跟进不及时等。经过现存问题和原因分析以及SWOT分析,认为盘锦市石化产业的发展战略应该从以外延式发展为主的发展战略调整到开放性可持续发展战略。因此,盘锦市石化产业发展应该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坚持市场运作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坚持“可持续发展、市场导向、区域协调、安全绿色发展"的原则,以产业链为纽带,促进盘锦市石化产业实现从油气加工、有机化工到高附加值聚合物、化工新材料的全产业链发展,通过采取创新体制机制、狠抓项目建设、促进产业提升、加大安全环保力度、推进科技创新、加强组织领导等具体措施保障盘锦市石化产业长足发展。

戴宝玉[8](2016)在《仙人岛能源化工区“港-产-城”联动发展研究》文中提出营口市仙人岛能源化工区位于辽东半岛渤海岸边的中部,营口市的最南端,北与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相接,南于大连毗邻。2015年营口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将仙人岛能源化工区及仙人岛港区纳入营口市总体规划,仙人岛港区30万吨原油码头的开工建设。2008年仙人岛能源化工区成为辽宁沿海经济带重点支持区域,规划面积84平方公里。2010年沈阳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仙人岛石化产业集群成为沈阳经济区十个重点产业集群之一,产业发展方向进一步明确。营口仙人岛能源化工区依托优良的港口岸线资源和优越的区域位置,抓住我国原油进口迅速增加、海上油气资源开发不断扩大的有力时机,全力推进30万吨级原油码头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谋划“港口物流兴区、能源石化立区、滨海旅游活区”的发展格局,努力建设产业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的滨海新区。仙人岛能源化工区的开发建设符合国家能源战略布局和能源安全的要求,符合东北振兴,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等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符合辽宁巩固石化强省地位的要求,符合营口拉开城市发展框架、实现率先崛起的要求。本文通过对营口仙人岛能源化工区现有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了本地区现有的发展中存在的优势及问题。要使仙人岛能源化工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就需要对本地区的发展港口物流区、石化产业区、滨海旅游区进行统一、系统性的规划研究,对在招商引资上项目及基础设施配套方面予以调查研究。再造适应当前国内外化工行业内外部不断变化的现实情况。所以,从本地区的规划及环境保护、招商引资、产业配套等各个方面予以考虑。本文正是为了满足仙人岛能源化工区需要发展的现状,通过对营口仙人岛能源化工区全面的、系统的论述和分析,为将来继续发展研究打下基础;也直面当前地区土地日益紧张的局面,整合各方强有力的优势,提供相应的发展意见。

李游山[9](2016)在《安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经济社会活动、生活和思维方式,影响着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高新技术产业对发展一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军事实力都有重要战略意义,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基于对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理论研究、实践探索,相关产业发展以及安达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实践建设为资料的基础上开始撰写的。文章基于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相关的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对国内有代表性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及其在发展建设上的经验和做法进行了总结和提炼,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总结这些经验和做法,为研究案例和其它区域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提供启迪和借鉴。在国内外理论研究的宏观背景下,所开展相关的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和产业发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构建基本理论框架。以安达市作为实证案例,通过研究安达市当前所处的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哈大齐工业走廊背景下的产业格局,对安达市在宏观经济背景下给予一下的发展判断。通过分析安达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基础现状,对安达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提出发展条件判断。初步总结和概括了安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的思路,以及未来进一步努力的方向。规划部分通过对安达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发展、以及产业选择推进措施进行梳理,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总体发展战略、主导产业选择、产业园区具体规划布局、产业园区开发的推进对策等。通过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理论分析系统,本文的目的是要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在国内的学术研究开展提供理论探索,并通过安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实践经验为我国其他中小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提供理论与实践服务。

杨晓峰,李汝,徐光明[10](2015)在《南通沿海前沿区域产业空间布局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南通沿海前沿区域分布有11个各级产业园区,这些园区由于起步时间和发展阶段的不同,加之国际国内经济面临新的发展环境,南通沿海地区港、产、城的开发格局也有所调整,因此,随着沿海开发不断向纵深推进,南通沿海产业的空间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针对这些问题,依据国内外先进的产业布局和深化理论,提出了南通沿海前沿区域"三板块五集群十五基地"产业空间布局的优化建议。

二、石化与精细化工将成为上海五大产业之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石化与精细化工将成为上海五大产业之一(论文提纲范文)

(1)昂首打造世界一流石化和精细化工产业基地 大连精准落子 走活石化大棋局(论文提纲范文)

·中触媒大连第三家科创板企业
·大连的石化禀赋
·减油增化全面打通“从一滴油到一匹布”全产业链
·历史的机遇与责任
·未来5年石化产业目标5000亿元

(2)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创新点摘要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客观条件
    2.1 习近平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论述
        2.1.1 “一带一路”倡议的本质意蕴
        2.1.2 “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内容
        2.1.3 “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意义
    2.2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政策依据
        2.2.1 国家顶层设计
        2.2.2 地方政策规划
    2.3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厚根基
        2.3.1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渊源
        2.3.2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文化底色
        2.3.3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经济关联
        2.3.4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跨境交往
第3章 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依托
    3.1 辽宁沿海经济带
        3.1.1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现状概述
        3.1.2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的现存问题
        3.1.3 针对辽宁沿海经济带现存问题的应对措施
    3.2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
        3.2.1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发展现状
        3.2.2 当前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发展的制约因素
        3.2.3 应对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现存问题的对策建议
    3.3 沈阳经济区
        3.3.1 沈阳经济区的基本态势
        3.3.2 当前制约沈阳经济区发展的主要因素
        3.3.3 解决沈阳经济区现存问题的基本路径
    3.4 哈长城市群
        3.4.1 哈长城市群发展情况概述
        3.4.2 当前哈长城市群发展的制约因素
        3.4.3 加快哈长城市群发展的重要举措
第4章 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四方平台
    4.1 东进构建东北亚自由贸易区
        4.1.1 构建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的现实基础
        4.1.2 构建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的制约因素
        4.1.3 推进东北亚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4.2 西拓连接中蒙俄经济走廊
        4.2.1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优势条件与发展态势
        4.2.2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主要瓶颈
        4.2.3 优化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路径选择
    4.3 南下撬动环渤海经济圈
        4.3.1 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现状
        4.3.2 环渤海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4.3.3 撬动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的对策建议
    4.4 北上参与北极航线开发
        4.4.1 我国参与北极航线开发的战略价值
        4.4.2 我国参与北极航线开发的现实挑战
        4.4.3 我国参与北极航线开发的基本策略
第5章 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路径
    5.1 大连自由贸易港建设推进方略
        5.1.1 大连建设自由贸易港的优势条件
        5.1.2 建设大连自由贸易港的重要战略价值
        5.1.3 推进大连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对策建议
    5.2 创建满洲里作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全面开放第一品牌重镇推进构想
        5.2.1 满洲里对外开放的历史沿革
        5.2.2 满洲里开放发展的现存问题
        5.2.3 创建满洲里作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全面开放第一品牌重镇的品牌识别与塑造
    5.3 开发渤海海峡跨海通道
        5.3.1 开发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历史沿革和现实进展
        5.3.2 开发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重要战略价值
        5.3.3 开发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可行性分析
        5.3.4 加快推进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开发的建议
    5.4 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研究
        5.4.1 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动力解析
        5.4.2 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主要挑战
        5.4.3 推进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基本策略
第6章 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时代价值
    6.1 塑造全球化包容性发展的中国范例
        6.1.1 把握全球化模式深度调整下的历史机遇
        6.1.2 提供东北亚各国共话发展的沟通平台
        6.1.3 促进东北地区跨境民族文化传承发展
    6.2 打造全国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区域示范
        6.2.1 完善国家区域经济总体布局
        6.2.2 推进京津冀与东北地区协同发展
        6.2.3 提升东北地区城市群整体实力
    6.3 创造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东北机遇
        6.3.1 形成东北地区产业发展新动能
        6.3.2 打通东北地区对外开放大通道
        6.3.3 开创东北地区对外贸易新局面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作者简介

(3)J集团公司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相关理论及分析工具介绍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J集团公司的发展历程、现状和存在问题
    2.1 J集团公司的发展历程
        2.1.1 创业阶段
        2.1.2 成长阶段
        2.1.3 转型升级阶段
    2.2 J集团公司的现状
        2.2.1 股权结构及股东主要情况
        2.2.2 业务板块简介
        2.2.3 业务板块的关联性
        2.2.4 现有管理模式
        2.2.5 存在的主要问题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外部环境分析
    3.1 PEST分析
        3.1.1 政治和法律环境分析
        3.1.2 经济环境分析
        3.1.3 社会人文环境分析
        3.1.4 技术环境分析
    3.2 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3.2.1 成品油贸易业务板块
        3.2.2 仓储业务板块
        3.2.3 运输业务板块
        3.2.4 聚丙烯业务板块
    3.3 竞争对手分析
        3.3.1 卫星石化分析
        3.3.2 金发科技分析
        3.3.3 东华能源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内部环境分析
    4.1 资源分析
        4.1.1 生产场地及生产设备
        4.1.2 经营资质证照
        4.1.3 技术资源分析
        4.1.4 人力资源分析
        4.1.5 财务资源分析
        4.1.6 市场形象和声誉
    4.2 能力分析
        4.2.1 总部的管理能力分析
        4.2.2 专业公司的能力分析
    4.3 核心竞争优势
        4.3.1 体制机制优势
        4.3.2 技术优势
        4.3.3 地理位置优势
        4.3.4 基础配套优势
    4.4 管理模式与业务组合类型匹配性分析
        4.4.1 业务组合分析
        4.4.2 业务组合与管理模式匹配性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J集团公司战略制定
    5.1 公司宗旨和战略目标
        5.1.1 公司宗旨
        5.1.2 战略目标
    5.2 公司的相关多元化战略选择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J集团公司战略实施
    6.1 公司治理结构调整
    6.2 组织结构调整
    6.3 人力资源管理
    6.4 激励机制
    6.5 企业文化建设
    6.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关于J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调查问卷
致谢
附件

(4)S炼化公司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积极应对石油石化产业发展变数和挑战
        1.1.2 破解老牌炼化企业生存发展难题
    1.2 研究思路与框架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比较研究法
        1.3.3 问卷调查法
        1.3.4 访谈调查法
    1.4 分析工具
        1.4.1 PEST分析
        1.4.2 五力模型
        1.4.3 SWOT分析
        1.4.4 战略分析矩阵
    1.5 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2 战略理论学派
        2.2.1 行业结构学派
        2.2.2 战略资源学派
        2.2.3 核心能力学派
    2.3 其他战略学派
        2.3.1 蓝海战略
        2.3.2 柔性战略
    2.4 炼油化工行业研究文献回顾
        2.4.1 关于石油石化产业整体发展战略相关研究情况
        2.4.2 关于炼油企业战略相关研究情况
        2.4.3 文献评价
第三章 外部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
        3.1.1 政治和法律力量
        3.1.2 经济力量
        3.1.3 社会
        3.1.4 技术
    3.2 公司微观环境分析
        3.2.1 行业总体状况分析
        3.2.2 行业五力分析
    3.3 外部机遇与挑战分析
        3.3.1 机遇
        3.3.2 挑战
    3.4 S炼化公司EFE矩阵分析
        3.4.1 关键因素权重的确定
        3.4.2 EFE矩阵关键因素量化评分
        3.4.3 EFE矩阵关键因素加权分数
第四章 内部资源与能力分析
    4.1 公司资源分析
        4.1.1 有形资源分析
        4.1.2 无形资源分析
        4.1.3 人力资源分析
    4.2 公司能力分析
        4.2.1 基本能力分析
        4.2.2 核心能力分析
    4.3 S炼化公司优势与劣势
        4.3.1 主要优势
        4.3.2 主要劣势
    4.4 S炼化公司IFE矩阵分析
        4.4.1 关键因素及其权重的确定
        4.4.2 IFE矩阵关键因素量化评分
        4.4.3 IFE矩阵关键因素加权分数
第五章 战略分析与选择
    5.1 S炼化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5.1.1 发展战略类型
        5.1.2 QSPM矩阵分析
    5.2 S炼化公司竞争战略选择
        5.2.1 集团公司战略分析
        5.2.2 备选竞争战略可行性分析
    5.3 竞争战略的确定
第六章 战略实施与保障
    6.1 战略实施
        6.1.1 产品结构差异化
        6.1.2 生产组织差异化
        6.1.3 人员队伍差异化
    6.2 战略保障措施
        6.2.1 夯实HSSE基础,落实依法合规生产
        6.2.2 坚持苦练内功,深挖现有资产创效潜能
        6.2.3 促进效率提升,持续推动管理系统高效、顺畅运转
        6.2.4 增强业务本领,着力提升业务可靠性
        6.2.5 抓好规划设计,有序实现转型升级
        6.2.6 发挥政治优势,强化党组织的引领作用
        6.2.7 用好内外两种资源,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致谢

(5)我国临海工业用地布局与规划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
        1.2.1 相关定义与分类
        1.2.2 相关概念辨析
        1.2.3 概念界定与研究范围
    1.3 国内外相关工作研究进展
        1.3.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3.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3.3 研究现状评价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研究框架
2 相关理论研究
    2.1 临海工业区产业类型
        2.1.1 重化工型临海工业
        2.1.2 加工型临海工业
        2.1.3 海洋资源开发型临海工业
        2.1.4 综合型临海工业
    2.2 港口分类与相关概念
        2.2.1 海港分类及临海工业应用
        2.2.2 码头布置
        2.2.3 港口发展
        2.2.4 海港物流
    2.3 典型工业用地布局模式
        2.3.1 重化工企业布置模式
        2.3.2 海洋资源开发工业用地布局
    2.4 建设用海规划编制
        2.4.1 海域规划管理体系
        2.4.2 填海造陆技术要求
        2.4.3 造陆形态综合比较
    2.5 本章小结
3 临海工业典型案例与发展演进
    3.1 日本
        3.1.1 发展历程
        3.1.2 斐然成绩
        3.1.3 案例甄选
    3.2 韩国
        3.2.1 发展历程
        3.2.2 典型案例
        3.2.3 案例甄选
    3.3 新加坡
        3.3.1 发展历程
        3.3.2 空间演进
    3.4 其他类型临海工业
        3.4.1 台湾-出口加工型临海工业
        3.4.2 欧洲-河口延伸型临海工业
        3.4.3 美国-原料自给型临海工业
    3.5 临海工业发展支撑体系
        3.5.1 产业发展战略
        3.5.2 海洋开发政策
        3.5.3 航运发展支撑
        3.5.4 财政政策支撑
    3.6 本章小结
4 国外案例开发模式与用地布局
    4.1 日本模式
        4.1.1 模式1-扩建型产城双核模式
        4.1.2 模式2-新建组团式开发模式
        4.1.3 “先生产、后生活”开发特征
    4.2 韩国模式
        4.2.1 模式1-综合型重化工业城市
        4.2.2 模式2-协同型加工产业集群
    4.3 新加坡模式
        4.3.1 层近式用地布局
        4.3.2 国家工业区定位
    4.4 工业用地布局特征
        4.4.1 港口主导用地布局
        4.4.2 岸线资源分配模式
        4.4.3 产业集群布局模式
    4.5 用地临海性比较
        4.5.1 造陆模式比较
        4.5.2 临海效率分析
    4.6 产业新城建设模式
        4.6.1 公司城模式
        4.6.2 政企共建模式
        4.6.3 国家开发模式
    4.7 本章小结
5 我国临海工业发展与分类
    5.1 发展历程与早期实践
        5.1.1 发展历程
        5.1.2 早期实践
    5.2 海港发展与地域差异
        5.2.1 海港发展与地域差异
        5.2.2 深水港港城空间布局
    5.3 沿海工业地域特征
        5.3.1 时空分布
        5.3.2 地域差异
    5.4 港产城发展模型
        5.4.1 港城空间发展模型
        5.4.2 产城空间发展模型
        5.4.3 临海工业“港产城”发展模型
    5.5 我国临海工业分类
    5.6 本章小结
6 临海工业用地布局与发展机制
    6.1 港口扩张型临海工业用地布局与发展机制
        6.1.1 用地布局模式
        6.1.2 发展机制与开发问题
    6.2 新港综合型临海工业用地布局与发展机制
        6.2.1 用地布局模式
        6.2.2 发展机制与开发问题
    6.3 重化工临海工业用地布局与发展机制
        6.3.1 用地布局模式
        6.3.2 开发问题与影响机制
    6.4 加工产业聚集型临海工业用地布局与发展机制
        6.4.1 用地布局模式
        6.4.2 发展机制与开发问题
    6.5 海洋资源利用型临海工业用地布局与发展机制
        6.5.1 用地布局模式
        6.5.2 发展机制与开发问题
    6.6 宏观层面临海工业开发问题
        6.6.1 过度开发与资源闲置
        6.6.2 产业同构与重复建设
        6.6.3 居住优先与布局失衡
        6.6.4 陆海统筹亟待规划衔接
    6.7 本章小结
7 临海工业发展建设与规划策略
    7.1 总体发展思路
        7.1.1 临海工业建设基本思路
        7.1.2 不同类型差异化发展思路
    7.2 共性问题规划策略
        7.2.1 合理定位推进产业健康发展
        7.2.2 优化规模预测推进集约开发
        7.2.3 转化弹性规划落实规划实施
    7.3 专项问题规划策略
        7.3.1 港口扩张型临海工业规划策略
        7.3.2 新港综合型临海工业规划策略
        7.3.3 重化工型临海工业规划策略
        7.3.4 加工产业聚集型临海工业规划策略
        7.3.5 海洋资源开发型临海工业规划策略
    7.4 规划提升策略
        7.4.1 构建学科协作规划工作框架
        7.4.2 完善陆海统筹规划编制体系
        7.4.3 构建建设用海规划编制体系
    7.5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创新点
    8.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规模以上海港货运吞吐量
附录B 各省市临海工业建设情况
附录C 各省市沿海工业项目目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6)抚顺资源枯竭型城市大石化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抚顺资源枯竭型城市大石化产业发展特征
    (一) “石化产业基地”的基地效应日益凸显
    (二) 龙头石化企业的核心带动作用日益强化
    (三) 大石化产业呈现“链式”整合协同发展格局
二、抚顺资源枯竭型城市大石化产业发展瓶颈分析
    (一) 大石化产业面临高端化发展阻滞
    (二) 大石化产业供应链竞争优势不足
    (三) 大石化产业面临转型升级瓶颈
三、促进抚顺大石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 促进大石化产业新型绿色供应链发展
    (二) 建立大石化产业高端化快速发展的形成机制
    (三) 深度融入“一带一路”, 建构抚顺石化产业大生态圈
四、结束语

(7)盘锦市石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与理论阐释
        1.2.1 石化产业界定
        1.2.2 战略管理理论
        1.2.3 产业关联和产业规制理论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文献综述
        1.3.2 国内文献综述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2 盘锦市石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1 国内外石化产业格局和行业环境
        2.1.1 世界石化工业发展态势
        2.1.2 我国石化工业格局及行业态势
        2.1.3 辽宁省石化工业现状及特点
    2.2 盘锦市石化产业的基本情况
        2.2.1 产业现状
        2.2.2 取得成绩
    2.3 盘锦市石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3.1 产业结构不合理
        2.3.2 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差
        2.3.3 安全环保问题严峻
        2.3.4 配套设施不完善
    2.4 盘锦市石化产业发展问题成因
        2.4.1 产业链延伸程度不够
        2.4.2 自主创新体制和制度环境的有效性有待提高
        2.4.3 对安全环保的重视程度不够
        2.4.4 配套设施跟进不及时
3 盘锦市石化产业发展战略方案设计及可行性分析
    3.1 盘锦市石化产业发展的国内外先进经验借鉴
        3.1.1 宁波石化产业发展先进经验
        3.1.2 新加坡石化产业发展先进经验
        3.1.3 国内外经验对盘锦市的启示
    3.2 盘锦市石化产业发展SWOT分析
        3.2.1 盘锦市石化产业发展战略实施条件和环境分析
        3.2.2 SWOT矩阵
        3.2.3 盘锦市石化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3.3 盘锦市石化产业发展战略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3.3.1 基本原则
        3.3.2 指导思想
        3.3.3 战略目标
        3.3.4 产业布局
        3.3.5 发展重点
        3.3.6 可行性分析
4 盘锦市石化产业发展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4.1 完善管理体制机制
        4.1.1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4.1.2 加强组织领导
        4.1.3 加强舆论宣传引导
    4.2 促进产业提升和产业整合
        4.2.1 合理规划产业布局
        4.2.2 提升存量企业
        4.2.3 优化增量项目
        4.2.4 推进新增项目
    4.3 推进科技创新
        4.3.1 推进大学科技园建设
        4.3.2 推进技术改造升级建设
        4.3.3 推进石化产业产研学建设
    4.4 加大安全环保管理力度
        4.4.1 推行安全环保本质化
        4.4.2 实施安全环保跟进机制
        4.4.3 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
    4.5 完善配套建设
        4.5.1 完善基础性保障体系
        4.5.2 推进智慧园区建设
        4.5.3 完善生产性服务业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仙人岛能源化工区“港-产-城”联动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1.2 论文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综述
        1.3.2 国外研究综述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及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论文的思路
第2章 仙人岛能源化工区“港产城”联动发展的可行性
    2.1 发展现状
    2.2 发展优势与劣势
        2.2.1 发展优势
        2.2.2 发展劣势
    2.3 发展机遇与挑战
        2.3.1 产业发展环境
        2.3.2 宏观环境机遇
        2.3.3 面临挑战
    2.4 项目联动发展的必要性
第3章 仙人岛能源化工区“港产城”的空间布局
    3.1 总体布局
    3.2 港口物流产业区
    3.3 能源石化产业区
    3.4 滨海宜居新城区
第4章 仙人岛能源化工区的核心产业发展分析
    4.1 积极发展港口物流产业
        4.1.1 着力发展化工物流产业
        4.1.2 大力推进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4.1.3 发展和壮大现代物流企业
        4.1.4 推动港口物流服务的国际化、多功能化、系统化
        4.1.5 推进港口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
        4.1.6 积极拓展港口腹地服务范围
        4.1.7 加强与周边区域、港口和企业的联动
    4.2 全力发展能源石化产业
        4.2.1 石化产业链上游
        4.2.2 石化产业链中游
        4.2.3 石化产业链下游
        4.2.4 能源产业
        4.2.5 大型石化成套设备制造
    4.3 快速发展滨海新区
        4.3.1 旅游业
        4.3.2 科技服务业
        4.3.3 金融商贸业
    4.4 港、城、产联动发展中心纽带
        4.4.1 港口的建设带动产业的发展
        4.4.2 产业的发展带动城区的进化,
        4.4.3 城区的进化服务于港口及产业需求
    4.5 项目联动发展的未来的局面
第5章 仙人岛能源化工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5.1 交通基础设施
        5.1.1 公路
        5.1.2 铁路
        5.1.3 轨道交通
        5.1.4 区内道路
    5.2 能源基础设施
        5.2.1 电力
        5.2.2 供热
        5.2.3 燃气
    5.3 给排水基础设施
        5.3.1 给水
        5.3.2 排水
    5.4 综合防灾设施
        5.4.1 消防
        5.4.2 防洪
        5.4.3 抗震
        5.4.4 应急体系建设
    5.5 信息基础设施
第6章 仙人岛能源化工区的生态保护及优化
    6.1 生态空间格局
    6.2 生态环境保护
        6.2.1 严格产业环境准入制度
        6.2.2 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6.2.3 推进企业清洁生产
        6.2.4 健全污染处理体系
        6.2.5 推进生态环境建设
    6.3 资源能源节约
        6.3.1 建设节水型园区
        6.3.2 推广节能产品
    6.4 岸线资源保护
        6.4.1 港口码头岸线
        6.4.2 滨海旅游岸线
        6.4.3 生态防护岸线
第7章 推进“港产城”项目联动发发展的策略研究
    7.1 基本原则
    7.2 具体对策
        7.2.1 创新体制机制
        7.2.2 完善投融资体系建设
        7.2.3 加强招商引资工作
        7.2.4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7.2.5 加强区域合作
    7.3 园区重点案例分析
        7.3.1 中丝辽宁化工物流有限公司危险化学品物流项目
        7.3.2 营口康辉石化有限公司聚酯薄膜项目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安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标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高新区产业园区发展研究
        1.3.1 国外相关研究
        1.3.2 国内相关研究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与主要内容
第2章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相关研究基础
    2.1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理论基础
        2.1.1 增长极理论
        2.1.2 新产业区理论
        2.1.3 产业集群理论
        2.1.4 创新理论
        2.1.5 网络组织理论
        2.1.6 产业规划所应依据的理论探讨
    2.2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及未来趋势
        2.2.1 世界高技术及其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
        2.2.2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发展战略规划
        2.2.3 主导产业选择
    2.3 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实践
        2.3.1 国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实践
        2.3.2 国内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实践
        2.3.3 案例借鉴——广东肇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安达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分析
    3.1 安达市区域经济发展分析
        3.1.1 宏观区域经济环境
        3.1.2 哈大齐工业走廊下的产业格局
        3.1.3 宏观经济背景下的安达产业发展判断
    3.2 安达市产业发展导向
        3.2.1 安达市产业基础
        3.2.2 安达市设施基础
        3.2.3 安达市空间发展分析
        3.2.4 安达市产业发展条件分析
    3.3 安达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背景
        3.3.1 现状基础
        3.3.2 市场需求
    3.4 安达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现状
        3.4.1 安达市现状产业园区建设情况
        3.4.2 安达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基地现状分析
    3.5 安达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条件
        3.5.1 安达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优劣势分析
        3.5.2 建设安达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必然性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安达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
    4.1 安达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指导原则
    4.2 安达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总体发展战略
        4.2.1 功能定位
        4.2.2 总体发展目标
    4.3 安达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
        4.3.1 产业发展定位
        4.3.2 主导产业选择
        4.3.3 产业空间布局
    4.4 安达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布局
        4.4.1 土地利用规划
        4.4.2 空间结构规划
        4.4.3 功能布局规划
        4.4.4 交通与设施建设
        4.4.5 绿地与景观系统规划
    4.5 安达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开发的推进对策
        4.5.1 加强组织领导和执行力
        4.5.2 创新体制机制
        4.5.3 建立产业保障服务体系
        4.5.4 强化环境保护管理
        4.5.5 保障安全生产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南通沿海前沿区域产业空间布局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南通沿海前沿区域产业布局和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产业布局缺乏科学和统筹的规划
    (二) 产业布局和发展的模式单一, “以港兴产、以产兴城”的发展模式存在不足
    (三) 产业层次较低、新兴产业布局少, 产业产出效率不高
    (四) 产业布局结构单一, 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五) 实施拉长产业链发展的设想难度较大, 生产性服务业的规划布局明显不足
二、优化沿海产业空间布局的建议
    (一) 三大产业板块
        1. 北翼板块 (角斜-洋口板块) :
        2. 中部板块 (大通州湾板块) :
        3. 南翼板块 (汇龙-近海-寅阳板块) :
    (二) 五大产业集群
        1. 临港重化工产业集群。
        2. 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3. 海洋新兴产业集群。
        4. 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
        5. 现代农业产业集群。
    (三) 十五大产业基地
        1. 石化产业基地:
        2. 钢铁产业基地:
        3. 电力能源基地:
        4. 精细化工基地:
        5. 海工船舶基地:
        6. 汽车产业基地:
        7. 航空装备基地:
        8. 环保装备基地:
        9. 重型装备基地:
        1 0. 轻工产业基地:
        1 1. 旅游度假基地:
        1 2. 现代物流基地:
        1 3. 科技创新基地:
        1 4. 海洋渔业基地:
        1 5. 生态农业基地:
    (四) 优化沿海园区产业发展定位
三、实现优化产业布局的主要途径
    (一) 健全南通沿海产业布局规划的组织领导体系, 强化沿海开发的统筹协调
    (二) 调整产业布局, 评估主导产业, 创新产业发展模式, 实施特色化、多元化的产业布局和产业发展战略
    (三) 实施产业深化战略, 延伸主导产业链条, 拓展关联产业, 打造产业集群
    (四) 构建沿海产业创新体系, 加快高端人才引进、培育的长效机制建设
    (五) 实施产业发展后备人力资源培养战略

四、石化与精细化工将成为上海五大产业之一(论文参考文献)

  • [1]昂首打造世界一流石化和精细化工产业基地 大连精准落子 走活石化大棋局[J]. 惠鹏. 东北之窗, 2022(02)
  • [2]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研究[D]. 张晨瑶.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4)
  • [3]J集团公司战略研究[D]. 郑广辉.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6)
  • [4]S炼化公司竞争战略研究[D]. 张智玮. 河北经贸大学, 2020(07)
  • [5]我国临海工业用地布局与规划策略研究[D]. 陈飞.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8)
  • [6]抚顺资源枯竭型城市大石化产业发展研究[J]. 纪国涛. 北方经贸, 2019(05)
  • [7]盘锦市石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 肇彦淏. 大连理工大学, 2018(02)
  • [8]仙人岛能源化工区“港-产-城”联动发展研究[D]. 戴宝玉. 吉林大学, 2016(10)
  • [9]安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研究[D]. 李游山.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02)
  • [10]南通沿海前沿区域产业空间布局优化研究[J]. 杨晓峰,李汝,徐光明.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4)

标签:;  ;  ;  ;  ;  

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将成为上海五大产业之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