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汤浴疗法对上肢偏瘫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实验研究

中药汤浴疗法对上肢偏瘫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实验研究

一、中药水煎液浴疗对偏瘫上肢血液动力学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家艳,许玉皎[1](2020)在《中药熏洗泡洗法治疗中风病临床研究进展》文中提出中风病是致残性极高的疾病,偏瘫、水肿、疼痛等是常见症状。中药熏洗泡洗法临床应用广泛,被广大患者接受。本文对近年中药熏洗泡洗治疗中风病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王家艳,许玉皎[2](2019)在《中药熏洗在缺血性中风病恢复期应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缺血性中风病救治技术不断进步,患者在急性期存活率提高,但高致残率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恢复期是康复治疗的关键时期,中药熏洗是中医综合康复重要手段,对近年中药熏洗治疗缺血性中风病恢复期的应用情况做一综述。笔者认为中药熏洗在缺血性中风病恢复期能发挥一定作用,但临床研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

许文建,陶绪梅[3](2017)在《偏瘫患者双侧肢体末梢血糖差别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偏瘫患者患侧与健侧肢体末梢血糖的差异性。方法对偏瘫患者双侧肢体无名指指尖进行早餐前、早餐后末梢血糖的监测,通过配对t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偏瘫患者两侧末梢血糖值经过配对t检验方法,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偏瘫患者可以在两侧肢体测量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给临床工作者提供指导意见。

黄荣福[4](2014)在《《医学衷中参西录》治疗中风的方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风病是临床常见病之一,近年来且有年轻化的趋向,它带给患者及家人不少的精神与经济上的压力,因此研究中风病的防治已是医界的一个重点。中医治疗中风病极具特色,自《内经》以来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我们留下大量的文献资料。本研究通过对张锡纯所着《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有关中风方剂的制方思想、配伍特色、组方规律;再加上收集网上近20年来现代中医发表他们怎样有效地在临床应用这些方剂来治疗中风病,或直接或间接与中风有关的疾病报导;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从中探讨张氏的自拟方是否在现代社会仍具有实用性与临床价值。本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述《医学衷中参西录》的内容、张氏的生平与成书的背景。从中也可知道张氏如何成为一个汇通中西的一代名医。第二部分,归纳了《医学衷中参西录》与现代中医对中风的认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中风病的论述进行总结和回顾;也认识张氏自拟中风方剂时的制方思想,配伍特色及用药思路。从整体上来认识中风病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的发展规律。第三部分,收集近20年治疗中风病的文献研究和临床报导,剖析现代中医如何在临床使用张氏的自拟中风方剂诊病、实验研究等,探讨这些方剂在今天临床上的使用是否仍然有效与实用。通过对张氏治疗中风方剂的研究,及其对临床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文献资料及借鉴,也藉此提高现代中医治疗疑难杂症的地位。

彭进[5](2013)在《两步十法推拿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的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两步十法推拿干预康复治疗后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患者改善情况,突出中医特色,探索新的治疗方案。方法:以100例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两步十法推拿结合现代康复疗法,对照组采用单纯现代康复疗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痉挛程度、运动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77%)两组在痉挛程度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各项观察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两步十法推拿结合康复训练在缓解痉挛状态上优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结论:两步十法推拿手法的介入配合现代康复疗法是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有效方法。两步十法推拿手法配合现代康复疗法治疗偏瘫痉挛状态疗效与症状改善情况成正相关,较单纯的现代康复疗法在增加局部的血液循环,改善肌肉的营养状态,防止肌肉的萎缩,肌键韧带的粘连、挛缩方面,更好的达到缓解偏瘫患者肌张力增高目的,更具有放松痉挛肌肉的作用。

刘辉[6](2013)在《穴位埋线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根据古典中医理论及现代应用解剖学,结合患者临床症状,选取作为治疗组患者的穴位埋线点,将其与对照组毫针针刺效果进行临床观察分析,总结出穴位埋线在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治疗中的优势,为提高穴位埋线治疗本病临床疗效提供理论和临床依据。材料与方法:将60例患儿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二者均在包含运动疗法、按摩、作业疗法以及物理疗法的常规康复疗法的基础上加用经络穴位治疗。治疗组加用穴位埋线法,埋线穴位取风池次、天髎次、臑会次、天宗次、承山次和伏兔次,每10天一次,30天一个疗程;对照组毫针针刺法,针刺穴位同治疗组,每日一次,20天一个疗程,休息10天后进行第二个疗程。治疗三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总百分比、肌张力波动变化情况,统计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总百分比均有所提高,但穴位埋线组优于毫针针刺组。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肌张力波动情况均有明显变化,但穴位埋线组在缓解肌张力波动方面优于毫针针刺组。3.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疗效结果显示:显效率分别为53.3%和16.7%;总有效率分别为:80.0%和66.7%,穴位埋线组明显优于毫针针刺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毫针针刺结筋病灶点能够改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症状,对其有治疗作用;2.穴位埋线疗法能够改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症状,对其有治疗作用;3.穴位埋线组作用于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治疗作用优于毫针针刺组。

杜小正[7](2012)在《何天有学术经验总结与“三位一体”针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何天有学术经验总结目的:总结何天有教授临床擅长治疗的几种病证的学术经验。方法:一方面通过收集何天有教授及其学生发表的有关何天有学术思想、临证经验、临床和实验研究的论文,另一方面跟师收集临床病例120份,通过分析论文和临床病例以挖掘其学术内涵,探索其临证规律。结果和结论:1.慢性前列腺炎1.1针灸治疗:(1)选穴方面—中西融合,独辟蹊径。主取三阴穴:夹阴1、夹阴2和重阴。(2)针刺方面—强调得气,擅用针法。1.2中药治疗:(1)谨守病机拟主方:何天有教授认为肝经不通是本病的基本病机,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宜以疏肝解郁、活血止痛为大法。(2)辩证对症巧加减:何天有教授认为主证不变,治疗主方不变,随证稍作加减。2.腰椎间盘突出症2.1经验总结:(1)探求病因,发微病机;(2)中西诊断,因病择术;(3)分期辨证,审证论治。2.2经验体会:(1)注重整体,标本兼治;(2)分期治疗,重点突出;(3)擅用针法,补泻兼施;(4)养治结合,防止复发。3.周围性面瘫3.1经验总结:(1)早期诊断,早期治疗;(2)辨病定位,中西治疗;提出了“三期五段”的分型诊断和相应的治疗方法。(3)分期辨证,针药治疗。3.2经验体会:(1)中医西医,择善而从;(2)整体考虑,针药结合;(3)善用针法,慎用电针;(4)综合考虑,判断预后。4.脑中风4.1经验总结:(1)推究病因,脏腑虚损是根本;(2)分期察病,标本缓急当分清:(3)并施针药,辨病辩证寻依据。4.2临证体会:(1)重视时机,提倡早期治疗;(2)重视整体,主张综合治疗;(3)活用治法,注重因人因时。5.何天有灸法思想与临床特点5.1灸法思想:(1)提倡灸法;(2)针灸并重:(3)热证可灸;(4)灸药结合。5.2临床特点:(1)善用铺灸治百病;(2)辨病辩证施灸法;(3)火足力宏起沉疴。第二部分“三位一体”针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目的:观察“三位一体”针法临床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评价“三位一体”针法的有效性和优效性。方法:126例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三位一体”针法针刺组(简称试验组,63例)和康复组(简称对照组,63例),分别运用针刺疗法和康复疗法治疗。试验组每天针刺1次,每次留针30min,连续6天为1个疗程,休息1天继续下一个疗程。对照组每天康复训练1次,每次45min,连续6天为1个疗程,休息1天继续下一个疗程。统计治疗第7天、14天、21天和28天的疗效。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四肢简化Fugl-Meyer评分(FM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Barthel指数)评分和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评价偏瘫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NDS:试验组治疗7天、14天、21天和28天后NDS评分均显着低于治疗前NDS评分(P<0.05);对照组治疗21天和28天后NDS评分均显着低于治疗前NDS评分(P<0.05),而治疗7天和14天后NDS评分与治疗前NDS评分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7天和14天后试验组NDS评分均显着低于对照组NDS评分(P<0.05),而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在治疗21天和28天后NDS评分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28天后,两组患者神经缺损程度比较无显着性差别(P>0.05)。2.FMA: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14天、21天和28天后FMA评分均显着高于治疗前FMA评分(P<0.05),而治疗7天后FMA评分与治疗前FMA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7天、14天21天和28天后试验组FMA评分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3.BI指数: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14天、2l天和28天后BI指数均显着高于治疗前BI指数(P<0.05),而治疗7天后与治疗前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7天、14天、21天和28天后试验组BI指数与对照组BI指数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28天后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型比较无显着性差别(P>0.05)。4.FCA: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21天和28天后FCA评分均显着高于治疗前FCA评分(P<0.05),而治疗7天和14天后与治疗前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7天、14天、21天和28天后试验组FCA评分与对照组FCA评分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三位一体”针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与现代康复疗法临床疗效相当。(2)“三位一体”针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恢复神经功能比现代康复疗法起效快。(3)“三位一体”针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具有累加效应。

胡仕礼[8](2011)在《电针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偏瘫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电针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为电针治疗中风偏瘫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60例中风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中药治疗,每组各30例。电针组每天治疗1次,中药组每天一剂中药,两组共治疗20天。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估,疗效评定标准:参照1996年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 ADL) Barthel指数(BI)记分法、《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量表,治疗前后分别填写,临床试验结束后分别进行评分,汇总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电针与中药治疗中风偏瘫对照研究,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病情轻重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治疗组效果更明显(P<0.01);两组治疗均能改善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P<0.01),治疗组效果更明显(P<0.05)。【结论】电针治疗中风偏瘫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能有效地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是治疗中风偏瘫的有效方法之一。

潘智美[9](2010)在《中医外治法治疗中风偏瘫的研究现状》文中研究表明中风病是一种具有较高发病率、病死率及致残率的疾病,中风后约有80%的患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运动功能障碍发生率最高,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现代医学治疗中风偏瘫疗效不尽人意,中

于红专[10](2006)在《中药酒浴康复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中风又名脑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近年来其发病趋于逐年增多。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全国脑卒中年发病率约为110—180/10万;年死亡率约为80—120/10万;城市人口患病率约为600—700/10万;农村人口患病率约为300/10万。幸存者中70%以上遗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致残达40%,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为此致残的康复问题是目前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中医药对于本病的康复,历代医家积聚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中医康复体系,我们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开展中药酒浴康复中风偏瘫,旨在观察中药酒浴疗法康复中风偏瘫的治疗效果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 方法: 1、临床资料:根据病例选择标准治疗观察200例,均为2003—2005年住院或门诊被诊断为中风病的患者,住院观察期间病情稳定者可以转入门诊观察。随机分成治疗组140例和对照组60例。 2、治疗方法:两组均同样保持常规对症治疗,停用其它康复治疗措施,治疗组采用中药酒浴(组成:黄芪、鸡血藤、木瓜、红花、白酒)疗法,对照组采用中药药浴(组成:黄芪、鸡血藤、木瓜、红花)疗法。具体方法: 治疗组:将中药酒浴液500ml,置于体积约200升的浴桶中,加入占浴桶约60%的36℃~40℃的温水(用温度计测试),搅匀后试水温以患者适应为度,然后让患者坐进浴桶中,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节水位及水温,水位以至患者胸部为度,水温以患者适应为度,坐浴20-30分钟,后起身擦干浴液,四小时后可冲洗局部,一周三次,四周为一疗程。 对照组:将中药药浴液500ml置于体积约200升的浴桶中,具体操作方法同治疗组,亦一周三次,四周为一疗程。 3、安全性测试:两组资料对受治病例治疗前后均作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一般体格检查及血、尿、大便常规化验,血凝血酶原时间,粪潜血检查,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检查,前后指标均无损害性改变,对有合并症的患者,除禁忌证以外,一般均能采用,未见不良反应。 4、疗效评定:根据神经运动功能评分标准及生活能力评价标准(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文件拟定),进行治疗前后评定,并做统计学处理,比较两药的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组基本治愈29例,显效44例,有效55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91.4%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比较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两者总有效率也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而且对病程长短、病情轻重及合并症多少有显着性差异。 结论: 偏瘫是中风病的一个常见症状。尽管对中风的发病机理有“风、火、痰、气、瘀、虚”之分,但最终导致偏瘫的机制均可归结为“气虚瘀阻,络脉郁滞”,这是造成偏瘫的直接因素。内服中药仅为治疗疾病的途径之一,局部的治疗对偏瘫的康复亦起着重要作用,寻求一种良好的外治方法对中风的康复十分重要。药

二、中药水煎液浴疗对偏瘫上肢血液动力学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药水煎液浴疗对偏瘫上肢血液动力学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中药熏洗泡洗法治疗中风病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基础研究
2 临床报道
    2.1 对中风病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作用
    2.2 对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
    2.3 对中风后患肢其他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
    2.4 在中风病早期干预作用
3 选方用药研究
    3.1 相关文献研究
    3.2 局部作用理论引导下的选方用药
    3.3 整体作用理论引导下的选方用药
4 讨论

(2)中药熏洗在缺血性中风病恢复期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药熏洗治疗缺血性中风病恢复期的作用机制
    1.1 中医作用机制
    1.2 现代医学作用机制
2 中药熏洗治疗缺血性中风病恢复期临床研究进展
    2.1 对患肢痉挛的影响
    2.2 对患肢水肿的影响
    2.3对患肢感觉异常的影响
    2.4对肩手综合征的作用
    2.5 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3 讨论

(3)偏瘫患者双侧肢体末梢血糖差别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测量方法
        1.2.2 评价指标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医学衷中参西录》治疗中风的方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医学衷中参西录》概述
    1. 张锡纯简介
    2. 《医学衷中参西录》主要内容
    3. 《医学衷中参西录》成书背景
第二部分 《医学衷中参西录》对中风的论述及研究
    1. 《医学衷中参西录》与现代中医对中风的认识
        1.1 《医学衷中参西录》对中风的认识
        1.2 现代中医对中风的认识
    2. 《医学衷中参西录》与现代中医对中风病因病机的阐述
        2.1 《医学衷中参西录》对中风病因病机的认识
        2.2 现代中医解读中风的病因病机
    3. 《医学衷中参西录》与现代中医对中风症状的描述
        3.1 《医学衷中参西录》对中风症状的描述
        3.2 现代中医对中风症状临床表现的描述
    4. 《医学衷中参西录》对中风治法的提出
        4.1 分期治疗
        4.2 分类治疗
    5. 《医学衷中参西录》对中风方剂的创制及制方思想
        5.1 君臣有序
        5.2 升降相因
        5.3 药专力宏
        5.4 重视对药
        5.5 妙用引经
        5.6 喜用生药
        5.7 讲究炮制
        5.8 注重服法
    6.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风方剂的配伍特色
    7.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风方剂的药物组成规律及用药思路
        7.1 中风方剂的药物组成规律
        7.2 中风方剂的药物用药思路
        7.3 比较脑充血与脑贫血中风方剂的药物
        7.4 总结中风病用药特色
第三部分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风方剂之实用价值及对后世的影响
    1. 近20年中医、中西医杂志对张锡纯中风方剂的使用情况进行收集
        1.1 收集资料标准
        1.2 收集资料统计
    2. 张锡纯中风方剂的实用性与临床使用的价值
        2.1 一方多用,疑难杂症治
        2.2 灵活剪栽,类方治中风
        2.3 中风方剂,临床特色多
    3. 剖析现代中医临床对张锡纯中风方剂如何进行继承与创新
        3.1 中西医的治疗研究
        3.2 理论研究
        3.3 诊治特色研究
        3.4 治则治法研究
        3.5 药物研究
        3.6 张氏自制方临床研究
        3.7 实验研究
结语
    1. 中风的命名与分类
    2. 病因病机方面
    3. 张氏对中风病的治法有以下几个特色
    4. 方剂与药物
    5. 用药次数
    6. 方剂方面的用药
    7. 体会
        7.1 重新认识中风病的外风与内风
        7.2 中风外治法
        7.3 中西医汇通思想在中风方剂的应用
    8.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治疗中风方剂
致谢

(5)两步十法推拿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选择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3. 观察指标
        3.1 一般项目
        3.2 主要观察指标
        3.3 安全性检查
        3.4 疗效评价注意事项
    4. 数据的采集和统计学处理
        4.1 样本含量估计
        4.2 统计学处理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
    2.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

(6)穴位埋线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分析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7)何天有学术经验总结与“三位一体”针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何天有名中医学术经验总结
    前言
    学术经验总结
        1. 何天有教授简介
        2. 临床门诊病例收集
        3. 何天有临证经验总结
        3.1 慢性前列腺炎
        3.2 腰椎间盘突出症
        3.3 周围性面瘫
        3.4 脑中风
        3.5 何天有灸法思想与临床特点
第二部分 “三位一体”针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
    前言
    临床研究
        1. 病例选择
        1.1 研究对象
        1.2 西医诊断标准
        1.3 中医诊断标准
        1.4 肢体肌张力评定标准
        1.5 纳入标准
        1.6 排除标准
        1.7 剔除病例标准
        1.8 退出(脱落)病例标准
        2. 研究方案
        2.1 研究方法
        2.2 治疗方案
        2.3 合并用药的规定
        2.4 观察指标
        2.5 疗效判断标准
        2.6 统计分析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两组患者年龄分布比较
        3.2 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较
        3.3 两组患者病程比较
        3.4 两组患者发病部位比较
        3.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DS比较
        3.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比较
        3.7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I指数比较
        3.8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CA比较
        3.9 安全性分析
        4. 分析与讨论
        4.1 “三位一体”针法治疗中风偏瘫立法依据
        4.2 观察指标的选择依据
        4.3 两种疗法对NDS评分的影响
        4.4 两种疗法对FMA评分的影响
        4.5 两种疗法对Barthel指数的影响
        4.6 两种疗法对功能综合评定量表评分(FCA)的影响
        4.7 “三位一体”针法治疗中风偏瘫的机理分析
        4.8 两种疗法临床疗效的分析
结论
创新与特色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8)电针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偏瘫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 古代医学对中风偏瘫的认识
        1.1 病名研究
        1.2 病因病机
        1.3 辨证分型
        1.4 关于治疗
    2 现代医学对中风的认识
    3 中风病的治疗现状
        3.1 中医药治疗
        3.2 针灸治疗
        3.3 现代医学对中风偏瘫的治疗
        3.4 综合疗法
    4 小结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和病例选择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选择
        1.3 研究实施措施
        1.4 观测指标
        1.5 疗效评定标准
        1.6 资料统计
    2 研究结果与统计分析
        2.1 患者的一般资料
        2.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3.1 对气虚血瘀型中风的认识
        3.2 选穴依据
        3.3 电针治疗中风偏瘫的可能机理
        3.4 电针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评价
        3.5 存在问题及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中医外治法治疗中风偏瘫的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药物熏洗
2 穴位贴敷
3 中药药浴
4 穴位注射结合针刺治疗
5 针刺治疗
    5.1 体针疗法
    5.2 头针结合体针
    5.3 针灸与现代康复学结合
6 结语

(10)中药酒浴康复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临床资料
诊疗标准
研究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致谢

四、中药水煎液浴疗对偏瘫上肢血液动力学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药熏洗泡洗法治疗中风病临床研究进展[J]. 王家艳,许玉皎. 中医临床研究, 2020(06)
  • [2]中药熏洗在缺血性中风病恢复期应用研究进展[J]. 王家艳,许玉皎. 中国中医急症, 2019(12)
  • [3]偏瘫患者双侧肢体末梢血糖差别的临床分析[J]. 许文建,陶绪梅.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7(20)
  • [4]《医学衷中参西录》治疗中风的方药研究[D]. 黄荣福.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3)
  • [5]两步十法推拿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的疗效观察[D]. 彭进.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01)
  • [6]穴位埋线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临床研究[D]. 刘辉.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3(05)
  • [7]何天有学术经验总结与“三位一体”针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D]. 杜小正.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2(01)
  • [8]电针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偏瘫临床研究[D]. 胡仕礼.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11)
  • [9]中医外治法治疗中风偏瘫的研究现状[J]. 潘智美. 广西中医药, 2010(01)
  • [10]中药酒浴康复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D]. 于红专. 湖北中医学院, 2006(10)

标签:;  ;  ;  ;  ;  

中药汤浴疗法对上肢偏瘫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