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教学与英语读写能力的培养

话语教学与英语读写能力的培养

一、语篇教学与英语读写能力的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杜小双[1](2021)在《高中英语教师学习的复杂动态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理解并促进有效教师学习,外语教师学习研究的理论视角不断演变,复杂动态系统理论为理解教师学习的过程和规律提供了新思路。本研究基于复杂动态系统理论视角,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对三名高中英语教师通过开展研究进行专业学习的过程进行了历时18个月的研究,收集了访谈、观察、反思日志、实物资料等多种数据资料,追踪描摹教师学习和认知变化的过程,分析、阐释了这一过程的复杂动态特征和系统性。研究结果表明:(1)三位案例教师通过专业学习不同程度地改进了英语教学的理念和实践,她们的认知系统呈现不同的变化轨迹。三位教师的认知系统受到多次“扰动”,并发生自组织变化;其中两位教师的认知系统经历了调整和重组的过程,最后呈现质变的趋势;另一位教师的认知系统经过调整后趋于稳固,未见质变的趋势。(2)教师认知系统受到“扰动”,并因此产生认知冲突或失衡,是教师学习和发生改变的主要动因。她们经历的典型“扰动”事件包括撰写和修改研究报告、与指导教师交流、接受专家点评与反馈等。(3)教师学习的机会和条件取决于教师认知系统内外要素之间的互动。随着学习活动的持续进行,教师认知系统内外要素及其关系不断发生变化,系统内、系统间各要素的互动和组合对教师学习构成支持或限制。比如,个人经历和身份认同的消极影响、知识基础的匮乏、机构文化的限制可能阻滞学习的发生;理论知识、实践经验与教师反思的交互或将促进学习的发生;“扰动”的力度和密度则极大地影响教师学习发生的可能性。(4)教师主观能动性(包括专业发展动机、身份、反思性等)参与系统互动,直接影响认知系统的变化。本研究对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第一,本研究通过分析系统间的交互关系解释复杂动态的教师学习现象,加深了对教师学习本质的理解;第二,推动了复杂动态系统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比如扰动、涌现等)的具体化,增强了复杂动态系统理论在实证研究中的适用度和操作性;第三,本研究将复杂动态系统理论用于研究国内中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学习过程,有利于推动国内外语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研究的理论创新。本研究也将对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实践提供重要启示。为了创造有效教师学习发生的条件,教师专业发展实践应把握以下原则:第一,保持教师学习系统的多元差异性的交互性。教师培训项目应确保多元主体参与,利用系统间、多主体间的交互创造学习机会。第二,尽可能制造“扰动”以创造教师认知失衡的机会。教师学习活动应具备高阶性、挑战性和转化性的特点,教育教育者(或培训者)应充当促进者、批判者或“扰动者”,帮助教师打破认知与实践惯性。第三,设计和实施持续的、循环迭代的学习活动,确保教师在“学习(研究)-反思-实践”的循环过程中逐渐实现非线性的认知和实践转变;第四,重视和培育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帮助教师成长成为自觉、自主、批判的学习者。

姚柳芳[2](2021)在《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的应用》文中指出语篇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听、说、读、写以及思维能力的生成。而思维导图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种新型又重要的学习工具。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将思维过程、结果等信息通过图表、文字进行形象化和外显化。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语篇的预习,帮助学生理解语篇,引导学生梳理语篇知识点,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打破传统常规教学模式下的线性思维模式,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黄健泓[3](2021)在《基于人工智能的多模态语篇在初中英语读写教学中的应用探究》文中认为作为语言学习的主要载体,语篇是英语教学的基础资源。基于语篇的教学就是以主题意义为引领,以语篇类型为依托,融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学习与语言技能的培养为一体,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具体语篇的结构和语言特征,使其在与文本互动过程中,培养语篇意识和思维品质,提高理解语篇意义和构建语篇的能力。基于人工智能的多模态语篇教学即教师利用文字、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介创设多模态阅读环境,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协同参与信息的获得、处理和传输,使其利用文本特征对语篇进行分析,搭建语篇结构,培养其语篇意识和思维品质,促进其读、写能力的提升,从而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高新霞[4](2021)在《PBL教学法在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语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以独立学院两组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大学英语语篇教学过程中,对实验组实施一学期的PBL教学法后发现:实验组的阅读后测成绩明显高于前测成绩,而控制组的阅读后测成绩与前测成绩无显着性差异,且控制组后测均值比前测均值呈现稍微下降的趋势。试验结果证明了PBL教学法在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语篇教学中的可行性。

吴海燕[5](2021)在《乡村小学英语“主题式”语篇教学的有效策略》文中认为语篇是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内容,语篇教学质量关系到学生其他英语知识的学习,因此极为关键和重要。教师要应用有效策略开展小学英语"主题式"语篇教学工作,进而培养并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文章从八小点详细探讨了关于展开乡村小学英语"主题式"语篇教学的有效策略。

张洁[6](2021)在《浅谈如何依托语篇推进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文中研究说明结合教学实例,分析依托语篇开展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意义,探究如何依托语篇推进高中英语词汇教学。认为教师应树立正确的词汇教学观、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词汇习得,提升其词汇学习能力。

戴艳云[7](2021)在《国内完形填空研究现状与思考》文中提出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三个方面对中国知网上2007—2020年间收录的国内完形填空研究的期刊论文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研究对象以高中英语考试和大学英语考试的完形填空为主,对其他层次英语考试和其他语种考试的完形填研究较少;研究方法上以文献研究为主,实证研究较少,且实证研究的质量也有待提高;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对完形填空的效度和命题、解题方法的研究,关注题型文本的分析,忽视应试者的心理认知过程,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和结合还不密切。针对现存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王水涟[8](2021)在《深度学习在英语语篇教学中的运用》文中认为众所周知,在以往的英语语篇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更加关注语篇中包含的语言知识点,如词汇、句型等,经常将一篇文章分解成多个零散的知识点,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语篇学习成了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又或者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语篇中所讲述的内容,但是却缺少对语篇内涵、深意或文化等更深层次的挖掘,这便是所谓的浅层学习的最直接表现。

钟颖芳[9](2021)在《基于“读·思·达”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探讨了基于"读·思·达"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教学研究的定义、理论基础、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与研究的价值,以及研究的内容、目标与创新之处。

钟燕青[10](2021)在《深度学习理念下的初中英语语篇教学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概述深度学习和语篇教学的内涵,结合初中英语语篇教学实例,从源于语篇的学习理解、深入语篇的实践应用、高于语篇的迁移创新三个维度分析如何基于深度学习理念开展初中英语语篇教学,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认为教师要做到备课之深、问题分层设计之深、课堂活动实施之深、情感渲染之深,更好地引领学生深度学习与思考,发展创造性思维和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稳步实现。

二、语篇教学与英语读写能力的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语篇教学与英语读写能力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中英语教师学习的复杂动态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基础英语教育教学现状
        1.1.2 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师在职专业发展现状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外语教师学习理论与实践
        2.1.1 教师学习的定义
        2.1.2 外语教师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历史沿革
        2.1.3 外语教师学习实证研究综述
        2.1.4 批判与反思
    2.2 复杂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教师学习
        2.2.1 教师学习的复杂动态系统理论转向
        2.2.2 复杂动态系统理论的关键概念及其含义
        2.2.3 复杂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外语教师学习相关研究
        2.2.4 本节小结
    2.3 高校与中小学合作教师发展及相关研究
        2.3.1 高校与中小学合作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渊源
        2.3.2 高校与中小学合作教师专业发展相关研究
        2.3.3 本节小结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本研究的研究问题与分析框架
        3.1.1 研究问题
        3.1.2 分析框架
    3.2 研究方法的选择
        3.2.1 教师教育研究的质性研究范式
        3.2.2 本研究选择案例研究的合理性
    3.3 研究场域
        3.3.1 H项目和F大学培养基地
        3.3.2 H项目概述
        3.3.3 学员视角的H项目
        3.3.4 依托H项目开展的研究活动
    3.4 研究对象
        3.4.1 进入现场和初步接触研究对象
        3.4.2 研究对象背景信息
    3.5 数据收集过程
        3.5.1 访谈
        3.5.2 观察
        3.5.3 反思日志
        3.5.4 实物资料
        3.5.5 研究日志
    3.6 数据分析
        3.6.1 数据存储、转写与整理
        3.6.2 数据分析
    3.7 研究的可靠性与伦理
第四章 枫叶的学习与认知系统变化
    4.1 教师认知系统的初始态
        4.1.1 开展研究之前:小说教学理念与实践
        4.1.2 教师认知系统的初始状态
    4.2 调整期:检视并发现实践问题
        4.2.1 扰动事件1:授课专家传递不同观点
        4.2.2 扰动事件2:导师反馈冲击固有思维
        4.2.3 教师认知变化的涌现
        4.2.4 系统互动与教师学习的发生
    4.3 稳固期:理念与实践保持不变
        4.3.1 扰动事件3:行动方案“搁浅”
        4.3.2 扰动事件4:专家意见“冷处理”
        4.3.3 教师认知变化的涌现
        4.3.4 系统互动与教师学习的发生
    4.4 调整期:根据情境变化调整教学实践
        4.4.1 扰动事件5:“文学圈”学生不配合
        4.4.2 教师认知变化的涌现
        4.4.3 系统互动与教师学习的发生
    4.5 重组期:破除旧观念践行新身份
        4.5.1 扰动事件6:报告遭到导师团队批驳
        4.5.2 扰动事件7:学术导师深度介入指导
        4.5.3 教师认知变化的涌现
        4.5.4 系统互动与教师学习的发生
    4.6 完成研究之时:教师认知系统建立新的平衡态
        4.6.1 教师认知系统建立新的平衡态
        4.6.2 与认知系统关联的其他系统及其要素的变化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梧桐的学习和认知系统变化
    5.1 教师认知系统的初始态
        5.1.1 开展研究之前:读写教学理念与实践
        5.1.2 教师认知系统的初始状态:失衡态
    5.2 调整期:辨析并确认实践问题
        5.2.1 扰动事件1:导师反馈推动理性思考
        5.2.2 扰动事件2:专家点评促进个人理解
        5.2.3 扰动事件3:导师面谈指向学习原理
        5.2.4 教师认知变化的涌现
        5.2.5 系统互动与教师学习的发生
    5.3 调整期:在行动中重构实践
        5.3.1 扰动事件4:导师现场观课指导
        5.3.2 扰动事件5:多方角色参与磨课
        5.3.3 教师认知系变化的涌现
        5.3.4 系统互动与教师学习的发生
    5.4 重组期:持续深化理念和优化实践
        5.4.1 扰动事件6:中期汇报加强抽象思维
        5.4.2 扰动事件7:研究课继续优化教学操作
        5.4.3 教师认知变化的涌现
        5.4.4 系统互动与教师学习的发生
    5.5 完成研究之时:教师认知系统恢复平衡态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银杏的学习与认知系统变化
    6.1 教师认知系统的初始态
        6.1.1 开展研究之前:文化教学理念与实践
        6.1.2 教师认知系统的初始状态:平衡态
    6.2 调整期:问题的形成与论证
        6.2.1 扰动事件1: 课标带动教师反思和行动
        6.2.2 扰动事件2: 选题受到导师团队质疑
        6.2.3 教师认知变化的涌现
        6.2.4 系统互动与教师学习的发生
    6.3 调整期:从理论学习到实践转化
        6.3.1 扰动事件3:语篇教学实践初体验
        6.3.2 扰动事件4:中期汇报获专家指导
        6.3.3 教师认知变化的涌现
        6.3.4 系统互动与教师学习的发生
    6.4 稳固期:实践转化未见成效
        6.4.1 扰动事件5:研究课未关注行动目标
        6.4.2 扰动事件6:撰写报告再获专家点评
        6.4.3 教师认知变化的涌现
        6.4.4 系统互动与教师学习的发生
    6.5 完成研究之时:教师认知系统未发生质变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讨论
    7.1 教师认知变化的复杂动态系统特征
        7.1.1 三位教师的认知变化轨迹
        7.1.2 三位教师的认知变化特点
    7.2 教师学习过程的复杂动态系统分析
        7.2.1 枫叶的学习过程
        7.2.2 梧桐的学习过程
        7.2.3 银杏的学习过程
        7.2.4 系统内、系统间互动对教师学习过程的影响
    7.3 教师学习的复杂动态系统机制
        7.3.1 教师认知系统的“扰动”
        7.3.2 系统各要素在多个层级之间发生联动
        7.3.3 教师主观能动性发挥重要作用
        7.3.4 教师认知的渐进式或突变式发展
第八章 结论与启示
    8.1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8.2 本研究的理论贡献
    8.3 本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实践的启示
        8.3.1 保持教师学习系统的多元差异性
        8.3.2 制造“扰动”以创造教师认知失衡的机会
        8.3.3 设计和实施持续的、循环迭代的学习活动
        8.3.4 重视和培育教师的主体力量
    8.4 本研究的不足和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背景访谈提纲
附录二 半结构化访谈提纲(以枫叶为例)
附录三 课堂观察笔记样例
附录四 教师反思日志样例
附录五 教师学习活动现场观察笔记(以银杏的开题答辩为例)

(3)基于人工智能的多模态语篇在初中英语读写教学中的应用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三、精讲点拨,突破学习重难点
四、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
五、构建场景再现融合策略
六、灵活利用网络方式,丰富读写素材内容
结束语

(4)PBL教学法在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语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PBL教学法与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语篇教学
    (一)教学现状
    (二)PBL教学法运用于大学英语语篇教学的意义
    (三)PBL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语篇教学中的运用
三、PBL教学法在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语篇教学中运用的效果验证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工具
        1. 学习通数据收集平台
        2. SPSS.26数据分析工具
    (四)试验步骤
        1. 实验前测试
        2. 对学生进行试验培训
    (五)数据分析
四、结论

(5)乡村小学英语“主题式”语篇教学的有效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完善教学准备工作,促进学生学习
二、合理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学习
三、控制教学活动难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四、设计软性教学任务,理清语篇思路
五、明确教学主线,体现语篇流程
六、开展朗诵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七、开展探索教学,提升教学价值
八、开展短文仿写教学,提高学习质量
结语

(6)浅谈如何依托语篇推进高中英语词汇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依托语篇开展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词汇的理解
    (二)有利于词汇的记忆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猜测词义的能力
二、依托语篇推进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词汇教学观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结束语

(7)国内完形填空研究现状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完形填空研究概览
二、完形填空研究对象综述
三、完形填空研究方法综述
    (一)文献研究综述
    (二)实证研究综述
四、完形填空研究内容述评
    (一)效度研究
    (二)命题、解题方法研究
    (三)教学应用研究
五、问题与建议

(8)深度学习在英语语篇教学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对现阶段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现状的分析
    1. 教学活动形式化
    2. 问题设计浅显化
    3. 教学内容单一化
二、深度学习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的应用
    1. 以深度学习为目标,优化语篇教学活动
    2. 设置深度学习问题,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3. 注重文化意识的渗透,感受中西文化差异
    4. 适当地拓展与延伸,活化语篇教学内容

(9)基于“读·思·达”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基于“读·思·达”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教学研究的关键概念
    (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二)“读·思·达”教学法
    (三)语篇教学
    (四)基于“读·思·达”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教学
二、基于“读·思·达”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教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英语学习活动观
    (二)认知理论
    (三)“窄式阅读”理论
三、基于“读·思·达”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教学研究的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一)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 一些学者探索实施“读·思·达”教学法
        2. 国内外一些学者探索实施基于语篇的教学研究
    (二)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四、基于“读·思·达”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教学研究的目标、内容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
    (二)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10)深度学习理念下的初中英语语篇教学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深度学习解读
二、语篇教学
    (一)语篇概念
    (二)语篇知识
        1. 语篇结构
        2. 语篇意义
        3. 语篇使用
三、深度学习理念下的初中英语语篇教学
    (一)源于语篇的学习理解
    (二)深入语篇的实践应用
        1. 学习理解类活动
        2. 实践应用类活动
    (三)高于语篇的迁移创新
        1. 基于新知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2. 批判评价观点,发展创新思维
        3. 回归主题意义,落实学科素养
结语

四、语篇教学与英语读写能力的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英语教师学习的复杂动态系统研究[D]. 杜小双.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
  • [2]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的应用[A]. 姚柳芳. 广东教育学会2021年度学术讨论会暨第十七届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论坛论文选(二), 2021
  • [3]基于人工智能的多模态语篇在初中英语读写教学中的应用探究[A]. 黄健泓. 2021教育科学网络研讨会论文集(三), 2021
  • [4]PBL教学法在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语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 高新霞. 对外经贸, 2021(08)
  • [5]乡村小学英语“主题式”语篇教学的有效策略[J]. 吴海燕. 求知导刊, 2021(35)
  • [6]浅谈如何依托语篇推进高中英语词汇教学[J]. 张洁. 英语教师, 2021(16)
  • [7]国内完形填空研究现状与思考[J]. 戴艳云. 滁州学院学报, 2021(04)
  • [8]深度学习在英语语篇教学中的运用[J]. 王水涟. 英语画刊(高中版), 2021(21)
  • [9]基于“读·思·达”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教学研究[J]. 钟颖芳. 天津教育, 2021(21)
  • [10]深度学习理念下的初中英语语篇教学实践[J]. 钟燕青. 英语教师, 2021(13)

标签:;  ;  ;  ;  ;  

话语教学与英语读写能力的培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