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87例疗效观察

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87例疗效观察

一、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87例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董娜[1](2021)在《影响慢性HFrEF及HFmrEF患者射血分数恢复的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研究背景]心力衰竭(heartfailure)简称心衰,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此种障碍症候群集中表现为肺淤血、腔静脉淤血。其中绝大多数的心力衰竭都是以左心衰竭开始的,因为左心室泵血能力不足,导致左室血液淤积,肺内的血液无法经过左室顺利泵出,即首先表现为肺循环淤血。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或晚期阶段,死亡率和再住院率居高不下。2003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35~74岁人群慢性心衰患病率为0.9%。心衰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是心血管死亡,包括猝死和泵衰竭。China-HF研究显示,住院心衰患者的病死率为4.1%。[研究目的]心衰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存在较大差异,从左心室大小和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至重度心室扩张和(或)左心射血分数(LVEF)显着降低。血流动力学障碍表现为心排血量减少和肺循环或体循环淤血,其严重程度常与心衰的症状和体征相一致。慢性LVEF降低的心衰(HFrEF)和LVEF中间范围的心衰(HFmrEF)患者LVEF下降越明显,预后越差。因此临床上关注患者LVEF对判断患者预后具有重大意义。我国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指出12项临床参数与心衰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其中LVEF占据首位。国外某研究提示心力衰竭患者在30天之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增加,吸烟,红细胞分布宽度增加,CTn1增加,N末端脑钠肽升高,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并伴有肾功能不全,室性心律不齐,2型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CHD)和支气管炎。其中,LVEF、纽约心脏功能分类,年龄,NT-proBNP,β受体阻滞剂,室性心律失常和高血压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可造成患者死亡率明显升高。LVEF的增加以及螺内酯和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可保护患者终点事件的发生。LVEF的恢复与患者预后息息相关,而目前的临床研究缺乏针对LVEF这一单一指标是否改善的因素分析,为了进一步探索能够影响LVEF恢复的因素,扩大临床可以干预的方向,现针对HFrEF及HFmrEF患者,分析该人群射血分数是否恢复的相关因素及相应的影响程度。[研究方法]1.收集患者:2010年8月至2021年2月期间就诊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内科门诊慢性HFrEF及HFmrE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相应标准进行入组及排除。纳入标准:既往或随访过程中确诊慢性HFrEF及HFmrEF的心力衰竭,年龄介于10岁至90岁之间的患者,性别不限;初次门诊就诊至最近随访时间至少满1月或遵医嘱规律门诊复诊时长至少满1月的患者;初次门诊就诊或开始规律复诊日期前后1月内有心超结果及相应观测指标的患者;随诊开始后,除去初诊时的心超结果,至少复查过1次心脏彩超的患者;门诊复诊过程中已接受符合中国心衰治疗指南(2014)推荐用药4周的患者。排除标准:既往接受过重大手术或器官移植的患者;随访期间新发或未经规律治疗的严重造血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肿瘤患者、精神病患者及重大精神创伤患者;随访期间发生妊娠或在哺乳期的患者;患者擅自更改药物剂量或停药等未能接受符合中国心衰治疗指南(2014)推荐用药4周的患者。2.随访观察及数据收集:收集患者已知的门诊病历。化验及检查结果建立患者信息库。在给予患者标准心衰治疗方案的同时,对患者进行长期的、规律的电话结合门诊随访,收集以上临床资料。3.建立数据库及统计分析:根据患者治疗后射血分数是否恢复正常为标准将患者分为两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中可能影响射血分数恢复的因素,如同性别、年龄、合并症、生活方式、既往史、血压心率、NT-proBNP、肝肾功、血糖血脂、电解质、PT-INR、心超各项指标以及用药方案等。运用统计学手段分析可能影响LVEF恢复的因素。4.根据患者射血分数是否较前增长分为恢复组及未恢复组,筛选出造成LVEF恢复比例显着差异的因素;针对以上因素运用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二次计算确定该因素对LVEF恢复是否影响及影响程度。[结果]根据排除及入组标准筛选后,符合入组标准患者人数为236人。假设△LVEF=(最新LVEF-初诊LVEF)/初诊LVEF×100%。将△LVEF>0定义为射血分数恢复组,△LVEF≤0定义为射血分数未恢复组。经门诊随访,恢复组患者有169例(76.27%),未恢复组患者有67例(23.73%)。经过门诊诊治,恢复的患者比例远远高于未恢复的患者,提示门诊诊疗的重要性及必要性。1.人口流行病学特征及基线特征:入组的236名患者中,男性为174例(73.7%),占女性为62例(26.3%)。男性患者中的恢复人数比例为69.0%,女性患者中的恢复人数比例为79.0%,(P值=0.131>0.05),即男性与女性之间不存在LVEF恢复的差距,男性与女性在日后LVEF恢复的可能性相同,性别对LVEF的恢复并无影响。年龄<30岁的入组患者有6例(2.5%),30岁≤且<50岁有29例(12.3%),50岁≤且<70岁有83例(35.2%),≥70岁有30例(12.7%)。收缩压(SBP)在恢复组 126.5(113~143.25)mmHg,未恢复组 122(109.75~139.25)mmHg(P值=0.250>0.05);舒张压(DBP)在恢复组中76(69~88)mmHg,未恢复组中77(65.75~90.25)mmHg(P值=0.800>0.05);心率(HR)在恢复组中为75(66~87)bpm,未恢复组中为74(65~89)bpm(P值=0.931>0.05)。入组的236例患者中,可明确初诊时心力衰竭分级(NYHA分级)的人数为150例。NYHA分级为Ⅰ级的患者有15例(6.3%),NYHA分级为Ⅱ级的患者为57例(24.0%),NYHA分级为Ⅲ级的患者有50例(21.0%);NYHA分级为Ⅳ级的患者为28例(11.7%)。将患者的初诊时NYHA分级分为≥Ⅲ级和<Ⅲ级。可明确NYHA分级的患者恢复组中,NYHA分级≥Ⅲ级的患者有55例(52.4%);NYHA分级<Ⅲ级的患者有50例(47.6%)。未恢复组中,NYHA分级≥Ⅲ级的患者有23例(51.1%),NYHA分级<Ⅲ级的患者有22例(48.9%)。为进一步验证初诊时患者NYHA分级状态是否影响LVEF的恢复,经过卡方检验,P值0.887>0.05,即初诊时NYHA分级状态之间不存在LVEF恢复的差距,初诊时NYHA分级对LVEF的恢复并无影响。2.心衰病因及伴随疾病:入组患者中了明确病因的患者共有231例,缺血性心肌为106例,占45.9%,非缺血性心肌病为125例,占54.1%。缺血性心肌病中患者中的恢复人数比例为60.4%,非缺血性心肌病的患者中的恢复人数比例为80.8%。经卡方检验,缺血性心肌病与非缺血性心肌病的LVEF的恢复有显着差距(P值=0.001<0.05),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中LVEF恢复的比例为60.4%,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中LVEF恢复的比例为80.8%,即非缺血性心肌病的患者后期LVEF恢复的可能性高于缺血性心肌病的患者,该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首诊时,排除首诊时LVEF>50%并在后期出现LVEF下降的患者17例,其余患者共219例,其中可确诊为HFrEF 147例(67.1%),确诊为HFmrEF 72例(32.9%)((P=0.529>0.05)(见附表 1.3)。计算HFrEF与HFmrEF可得出P值=0.529>0.05,可知心衰类型的不同无法造成该人群LVEF恢复的差异。入组患者中明确了是否具有高血压病情的患者共有198例,其中非高血压的患者为103例(52.0%),高血压患者为95例(48.0%)。高血压患者中的恢复人数比例为76.8%,非高血压患者中的恢复人数比例为68.9%(P值=0.212>0.05)。入组患者中明确了糖尿病病情的患者共有200例,非糖尿病的患者为15 8例(79.0%),糖尿病患者为42例(21.0%)。糖尿病患者中的恢复人数比例为64.6%,非糖尿病患者中的恢复人数比例为71.5%(P值=0.359>0.05)。入组患者中明确了房颤病情的患者共有200例,非房颤的患者为163例(81.5%),房颤患者为37例(18.5%)。房颤患者中的恢复人数比例为73.0%,非房颤患者中的恢复人数比例为72.4%(P值=0.943>0.05)。入组患者中了明确既往心脏冠状动脉内支架(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病情的患者共有194例,未经PCI及CABG治疗的患者为145例(74.7%),经过PCI或CABG患者为49例(25.3%)。经治疗患者中的恢复人数比例为69.4%,未经治疗患者中的恢复人数比例为72.4%(P值=0.685>0.05)。在是否伴随高血压、糖尿病、房颤以及PCI/CABG治疗史的两组间,均因P值>0.05,LVEF恢复比例不具备显着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3.既往烟酒史:若患者既往具有吸烟史,且平均吸烟超过每天1根*1年,被认定患者具备吸烟史;若患者既往具有饮酒史,且平均饮酒超过每天1两*1年,度数>18度,被认定患者具备饮酒史。入组的236例患者中,可明确是否有吸烟史的人数为129例,其中既往有吸烟史的人数为59例(45.74%),既往无吸烟史的人数为70例(54.26%),未吸烟患者较吸烟患者例数多。在吸烟组患者中,恢复患者41例(46.1%);在不吸烟患者中,恢复患者48例(53.9%)(见附表8)。为进一步验证吸烟史是否影响LVEF的恢复,将有吸烟史设定为‘1’,无吸烟史设定为‘2’,恢复设定为‘1’,未恢复设定为‘0’,经过卡方检验,P值=0.910>0.05,即是否有吸烟史之间不存在LVEF恢复的差距,吸烟史对LVEF的恢复并无影响。入组的236例患者中,可明确是否有饮酒史的人数为132例,其中既往有饮酒史的人数为48例(36.36%),既往无饮酒史的人数为84例(63.64%),未饮酒患者较饮酒患者例数多。在饮酒患者中,恢复患者35例(38.0%);在不饮酒患者中,恢复患者57例(62.0%)(见附表9)。为进一步验证饮酒史是否影响LVEF的恢复,将有饮酒史设定为‘1’,无饮酒史设定为‘2’,恢复设定为‘1’,未恢复设定为‘0’,(表3),经过卡方检验,P值=0.543>0.05,即是否有饮酒史之间不存在LVEF恢复的差距,饮酒史对LVEF的恢复并无影响。4.首诊时化验指标: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恢复组中为647.9(209.85~2205.75)pg/mL,未恢复组中为944(412.1~2893)pg/mL,P值=0.056>0.05;ALT在恢复组中22(15~36)U/L,未恢复组中为22.35(14~30)U/L,P值=0.370>0.05;谷草转氨酶(AST)在恢复组中23(17~29)U/L,未恢复组为22(17.75~27.85)U/L,P值=0.597>0.05;血肌酐(Cr)在恢复组中为79(69.825~92.25)μmol/L,在未恢复组中76.5(67~90)μmol/L,P值=0.513>0.05;血糖在恢复组中为5.49(4.655~6.16)mmol/L,未恢复组中为5.29(4.74~6.365)mmol/L,P值=0.741>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在恢复组中为2.185(1.715~2.665)mmol/L,未恢复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2.15(1.75~2.7525)mmol/L(P值=0.699>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在恢复组患者为1.04(0.87~1.22)mmol/L,在未恢复组为1.06(0.965~1.2775)mmol/L,P值=0.554>0.05;胆固醇在恢复组中为3.75(3.18~4.43)mmol/L,在未恢复组中为3.735(3.2025~4.4725)mmol/L,P值=0.971>0.05;甘油三酯在恢复组中为1.23(0.93~1.9)mmol/L,未恢复组中1.45(0.89~1.7)mmol/L,P值=0.751>0.05;血钠恢复组中为 141(139.7~143)mmol/L,未恢复组 141(137.75~143)mmol/L,P值=0.292>0.05;PT-INR在恢复组为 1.12(1.06~1.87)mmol/L,在未恢复组 1.17(1.04~1.8725)mmol/L,P值=0.905>0.05;恢复组平均血钾4.3076±0.40971 mmol/L,未恢复组血钾4.3368±0.46944 mmol/L,P值=0.670>0.05;以上结果P值均>0.05,LVEF恢复与未恢复两组间,各项化验指标并无显着差异。5.首诊时心超指标: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计算,患者恢复组平均LV 59.855±8.4720 mm VS 未恢复组平均61.802±9.1625 mm(P值=0.125>0.05);恢复组平均升主动脉31.287±4.6321 mm VS未恢复组平均升主动脉32.164±4.5897 mm(P值=0.242>0.05);左室内径(LA)在恢复组中为42(39~49)mm VS在未恢复组中43(40~49)mm(P值=0.437>0.05);右心房横截面积(RA横截面积)在恢复组 1974(1599~2439)mm^2 VS 在未恢复组为 1932(1558~2188.5)mm^2(P值=0.531>0.05);右室内径(RV)在恢复组为24(21~27)mm VS在未恢复组为24(21~27)mm(P值=0.871>0.05);室间隔厚度(IVS)在恢复组中10(9~11)mm VS未恢复组中10(9~12)mm(P值=0.983>0.05);左室后壁(LVPW)在恢复组中10(8~10)mm VS未恢复组中为9.4(9~10)mm((P值=0.967>0.05);主肺动脉在恢复组为24(22~27)mm VS在未恢复组为25(23~28.25)mm(P值=0.219>0.05);E/e’在恢复组中为 12.09(9.4~22.15)VS 未恢复组中 15(11.65~20.2)(P值=0.299>0.05),以上心超指标均因P值>0.05,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初诊时收缩期右房探及三尖瓣最大反流压差在恢复组为27(22~33)mmHg,未恢复组为33(25~46)mmHg,P值=0.021<0.05,该压差在恢复组中显着低于未恢复组,此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肺动脉收缩压在恢复组中为32(27~42)mmHg,在未恢复组中为38(30.5~54.5)mmHg,P值=0.018<0.05,肺动脉收缩压在恢复组中要显着低于未恢复组,该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恢复组平均初诊LVEF 35.008±9.1238%,未恢复组的平均初诊LVEF 39.104±9.9790%,P值=0.003<0.05,恢复组的平均初诊射血分数低于未恢复组,二者间有显着差异,该结果具备统计学意义。6.心衰药物的使用:BB类药物使用在入组患者中的使用人数达233例(98.3%),其中分别为倍他乐克缓释片204例(86.4%),康忻24例(10.1%),金络4例(1.6%),博苏1例(0.4%)。在BB类药物使用者中,剂量达标141例(60.8%),未达标92例(39.5%)。在未恢复患者中,BB类药物使用者64例(95.6%),达标者39例(57.8%);在恢复组患者中,BB类药物使用者169例(100%),达标者104例(61.5%),故未恢复组中的BB类药物使用率及达标率均低于恢复组。将BB类药物是否达标与LVEF是否恢复进行卡方检验,P值=0.605>0.05,故不论BB类药物是否达标,LVEF恢复的可能性都无明显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在入组患者中的使用人数达89例(37.7%),分别为雅施达54例(22.6%),洛汀新32例(13.6%),依苏2例(0.8%),达爽1例(0.4%)。在ACEI使用者中,剂量已达标者为86例(96.6%),未达标3例(3.4%)。在未恢复患者中,ACEI类药物使用者31例(46.3%),达标者29例(43.3%);在恢复组患者中,ACEI类药物使用者58例(34.3%),达标者57例(33.7%),故未恢复组中的ACEI类药物使用率及达标率均高于恢复组。将ACEI是否达标与LVEF是否恢复进行卡方检验,P值=0.575>0.05,故不论ACEI剂量是否达标,LVEF恢复的可能性无明显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在入组患者中的使用人数达73例(30.9%),分别为科素亚27例(11.4%),代文23例(9.7%),必洛斯18例(7.6%),安博维3例(1.2%),安博诺1例(0.4%),复代文1例(0.4%)。在ARB使用者中,剂量已达标者为35例(47.9%),未达标38例(52.1%)。在未恢复患者中,ARB类药物使用者18例(26.9%),达标者11例(16.4%);在恢复组患者中,ARB类药物使用者55例(32.5%),达标者24例(14.2%)。P值=0.309>0.05,故无论ARB剂量达标与否,LVEF恢复的可能性都无明显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ARB血管紧张素受体-NEP脑啡肽酶的联合抑制剂(ARNI)在入组患者中的使用人数达71例(30.1%),剂量达标者即每日总剂量达400 mg者42例(17.7%),每日总剂量300 mg者6例(2.5%),每日总剂量250 mg者4例(1.6),每日总剂量200 mg者6例(2.5%),每日总剂量175 mg者1例,(0.4%),每日总剂量150 mg者3例(1.2%),每日总剂量100 mg者6例(2.5%),每日总剂量达到50 mg的患者有3例(1.2%)。在使用ARNI的患者中,达标率为59.2%。在未恢复患者中,ARNI类药物使用者17例(25.4%),达标者10例(14.9%);在恢复组患者中,ARNI类药物使用者54例(32.0%),达标者32例(18.9%)。P值=0.975>0.05,故不论ARNI剂量达标与否,LVEF恢复的可能性都无明显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螺内酯在入组患者中的使用人数达120例(50.8%)。在未恢复患者中,螺内酯使用者41例(61.2%);在恢复组患者中,螺内酯使用者79例(46.7%),故未恢复组中的螺内酯使用率高于恢复组。螺内酯的使用与否可使LUEF的恢复产生显着差距。服用螺内酯组中,患者恢复的比例为65.8%;不服用螺内酯治疗组中,患者恢复的比例为77.6%,(P值=0.045<0.05)。不服用螺内酯的患者,LVEF恢复的可能高于服用螺内酯的患者,该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利尿剂(包括呋塞米、伊迈格及纳催离)入组患者中的使用人数达61例(25.8%)。在未恢复患者中,利尿剂使用者25例(37.3%);在恢复组患者中,利尿剂使用者36例(21.3%),在未恢复组中,利尿剂使用率高于恢复组。将是否使用利尿剂与LVEF是否恢复进行卡方检验,服用利尿剂组中,患者恢复的比例为59.0%;不服用利尿剂治疗组中,患者恢复的比例为76.0%,(P值=0.011<0.05)。不服用利尿剂的患者,LVEF恢复的可能高于服用利尿剂的患者,该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入组患者中,伊伐布雷定的使用人数达19例(8.1%)。在未恢复患者中,伊伐布雷定使用者6例(9.0%);在恢复组患者中,伊伐布雷定使用者13例(7.7%),未恢复组中的伊伐布雷定的使用率稍高于恢复组。P值=0.301>0.05,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入组患者中,抗凝剂的使用人数达41例(17.3%)。在未恢复患者中,抗凝剂使用者13例(19.4%);在恢复组患者中,抗凝剂使用者28例(16.6%),未恢复组中的抗凝剂的使用率稍高于恢复组。P值=0.604>0.05,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以上BB类药物、ACEI类、ARB类、ARNI类是否达标、伊伐布雷定及抗凝剂是否使用,通过卡方检验与LVEF恢复的组间差异,计算结果P值均>0.05,故不具备统计学意义;螺内酯、利尿剂的使用,通过卡方检验与LVEF恢复的组间差异,计算结果P值<0.05,不服用螺内酯或利尿剂的患者,LVEF恢复的可能性高于服用该药,结果具备统计学意义。(见附表1)经过Logistic回归方程对以上6个因素进行二次计算,发现均不是影响LVFE恢复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本文通过随访统计发现患者慢性HFrEF及HFmrEF中:1.非缺血性心肌病的患者后期LVEF恢复的可能性高于缺血性心肌病的患者。2.初诊时收缩期右房探及三尖瓣最大反流压差水平较低的患者后期LVEF恢复的可能性,高于该值较高的患者。27(22~33)VS 33(25~46)mmHg。3.初诊时及肺动脉收缩压水平较低的患者,后期LVEF恢复的可能性高于该值较高的患者患者。32(27~42)VS 38(30.5~54.5)mmHg4.初诊时LUEF较低(35.008±9.1238%)的患者,后期LVEF恢复的可能性高于LVEF较高(39.104±9.9790%)的患者。5.不服用螺内酯的患者相较服用该药的患者而言,LVEF恢复的可能性较高。6.不服用利尿剂的患者相较服用该药的患者而言,LVEF恢复的可能性较高。7.上述6各因素虽然可显着造成射血分数恢复的差异,但并非其独立影响因素。8.门诊治疗前后患者射血分数可见明显提高,首诊LVEF 36(30~42)%VS经治疗44.5(35.25~55)%(P=0.000<0.05)。证实了规律门诊及随访管理对LVEF的改善作用。

宁鑫[2](2019)在《益气活血复方对慢性心衰大鼠线粒体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实验主要以建立心梗后慢性心衰大鼠模型,来观察益气活血复方对慢性心衰大鼠心肌线粒体转录因子A m RNA(mt TFA m RNA)及线粒体转录因子A蛋白(mt TFA protein)表达的影响,利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等实验方法,分别从基因、蛋白及组织形态学等角度出发,探究益气活血复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关作用机理,为中医药预防和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提供了可靠有效的证据。材料与方法:1.通过结扎冠状动脉联合减食、力竭式游泳等方法造成大鼠的慢性心力衰竭模型,观察大鼠活动,借助超声多普勒的测量结果:左心室射血分数(EF)≤50%且心脏指数(CI)≤180ml(min·kg)来判定慢性心衰造模成功。2.将造模成功的心衰大鼠分为即模型组、西药组和中药(益气活血复方)组3组。未进行手术造模的正常大鼠设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及空白对照组中每组大鼠为10只。模型组大鼠、空白对照组大鼠未应用药物干预,两组灌胃均采用常规等量容积6 ml/天的生理盐水。每组大鼠可按照人与鼠等效剂量的换算公式进行给药,给药剂量(g/Kg)=人的剂量(g)×0.018/动物体重(Kg)。中药组为9.2g(生药)/Kg/d;西药组为(赖诺普利)1.5mg/Kg/d,1天2次,持续给药4周。3.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T-PCR)、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方法、电镜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等检测手段,比较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组、空白对照组、西药组、中药组)各组间心肌内线粒体转录因子A m RNA(mt TFA m RNA)和线粒体转录因子A蛋白(mt TFA protein)的表达情况以及相关心肌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结果:1.慢性心衰动物模型组线粒体转录因子A m RNA显着下降,与空白组比P<0.05;西药组、益气活血复方组中线粒体转录因子A m RNA表达显着升高,与模型组比P<0.05;西药组与益气活血复方组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慢性心衰动物模型组线粒体转录因子A蛋白表达显着下降,与空白组比P<0.05;西药组、益气活血复方组中线粒体转录因子A蛋白表达显着升高,与模型组比P<0.05;西药组与益气活血复方组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慢性心衰动物模型组中BNP表达显着升高,与空白组比P<0.05;西药组、益气活血复方组中BNP表达显着下降,与模型组比P<0.05;益气活血复方组与西药组相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4.电镜下空白对照组心肌细胞纤维排列整齐,间质无水肿,胞膜及胞核清晰,明暗带界限清晰,线粒体数量丰富,线粒体膜结构清晰,基质排列紧密,内脊形态清晰可见,糖原颗粒完整;模型组心肌纤维排列紊乱不清,肌纤维断裂、消失,肌纤维细胞间质及核周围明显水肿,线粒体减少且肿胀,内脊结构紊乱或消失,呈空泡化,糖原数量减少,细胞核肿胀,肌浆网扩张;中药组和西药组心肌纤维结构较模型组均有改善,不同程度的减轻心肌组织细胞基质水肿,增加糖原数量,局部可见线粒体空泡化,线粒体嵴紊乱,肌丝溶解、坏死的范围缩小,线粒体的结构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表明,益气活血复方可促进线粒体在质和量两个方面的恢复,线粒体结构异常得到改善,并且益气活血复方组与西药组疗效相近。结论:1.通过对大鼠进行冠状动脉结扎联合力竭式游泳、饥饿减食,用超声心动图对大鼠心功能进行检测,充分证明该方法可用于慢性心衰大鼠造模。2.慢性心衰大鼠经益气活血复方4周治疗后,应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电镜等方法对大鼠心肌组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相对模型组益气活血复方具有促进慢性心衰大鼠心肌组织中线粒体转录因子A m RNA及线粒体转录因子A蛋白的表达。益气活血复方可调节线粒体代谢,进而改善心肌能量代谢过程,使得心室重构被抑制,心功能得以恢复。3.以上实验结果足以表明益气活血复方在慢性心衰治疗方面是安全可靠的,其治疗效果与西药赖诺普利相近。

卢洁[3](2019)在《养心通脉Ⅱ号方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评估养心通脉Ⅱ号方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中医药治疗CHF提供新途径。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气阴两虚证患者10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n=54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n=54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养心通脉Ⅱ号方,疗程4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心功能疗效及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minnesota living with heart failure questionnaire,MLHFQ)。应用SPSS 18.0版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均以“?x±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x 2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结果:1.两组治疗前性别、年龄、病程、心功能分级、基础疾病、NT-proBNP、HRV、中医证候积分、MLHFQ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有可比性。2.两组治疗前后NT-proBNP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NT-proBNP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3.两组治疗前后HRV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LF、HF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升高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F/HF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4.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85.18%,对照组总有效率61.11%,有统计学差异(P<0.05)。6.两组治疗前后MLHFQ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MLHFQ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7.两组治疗后心功能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0.74%,对照组总有效率81.48%,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养心通脉Ⅱ号方能有效改善气阴两虚型CHF患者的心功能及HRV,缓解中医证候,提高生活质量,其疗效优于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且未见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荐。2.养心通脉Ⅱ号方治疗气阴两虚型CHF的作用机理可能与其可以调节自主神经功能,改善HRV,进而发挥抗心衰作用有关。

曾广伟,秦超师,康晓军,陈江红,方东,何军[4](2017)在《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螺内酯治疗,治疗持续24周后,对比分析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等心功能指标以及血压和心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7.33%,显着高于对照组的64.0%;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以及血压和心率均得到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幅度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临床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确切,能显着改善患者左心室重构,提高疗效。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5](2017)在《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文中认为前言高血压作为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是我国患病率较高、致残率较高及疾病负担较重的慢性疾病。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5.2%。尽管近些年我国人群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已有改善,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

杨丽芳,刘广军,陈秀琴[6](2016)在《卡维地洛联合螺内酯治疗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卡维地洛联合螺内酯治疗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4例, 按照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按照慢性心力衰竭常规治疗方案进行干预, 观察组在常规方案的基础上, 加用卡维地洛联合螺内酯口服治疗。治疗6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以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显效率为59.62%, 总有效率为96.15%, 均显着高于对照组(χ2=4.10、9.82, 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LVEDD、LVESD均显着低于治疗前[(51.89±7.06)mm、(41.39±6.85)mm、(60.71±7.43)mm、(51.02±7.95)mm], 而LVEF[(52.31±9.02)%、(41.64±7.73)%]均显着高于治疗前(t=4.92、5.10、5.45、2.87、2.98、3.03, 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LVEDD为(51.89±7.06)mm, LVESD为(41.39±6.85)mm, 均显着低于对照组, 而LVEF为(52.31±9.02)%, 显着高于对照组(t=3.02、2.98、2.97, 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维地洛联合螺内酯可显着提高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室重构, 提高患者的心肌收缩力, 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洪乐[7](2015)在《小剂量螺内酯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62例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小剂量螺内酯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而研究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小剂量螺内酯。结果两组治疗后3,6个月的6 min步行距离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t=3.21,3.02,5.44,3.85,P<0.05),研究组治疗后6个月的6 min步行距离较对照组明显延长(t=3.52,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3,6个月的心率(HR)、血压及心功能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研究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t=3.01,3.52,2.88,2.90,2.78,2.86,3.62,3.55,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3,6个月的超声心动图主要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研究组改善优于对照组(t=2.88,3.02,2.92,2.91,2.85,3.22,3.11,3.28,P<0.05)。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81%(χ2=5.96,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χ2=0.21,P>0.05)。结论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小剂量螺内酯,可有效减轻心脏前负荷,有效阻止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纤维化和心室重构,有效改善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值得临床推广。

郭洋[8](2021)在《生脉利水汤治疗正虚血瘀型射血分数降低性心力衰竭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比较生脉利水汤联合西药治疗正虚血瘀型射血分数降低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客观评价生脉利水汤对正虚血瘀型射血分数降低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评估其安全性和远期疗效,完善中医治疗正虚血瘀型射血分数降低性心力衰竭的思路。方法:选取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11月1日至2020年12月1日84例HF-PEF正虚血瘀证门诊及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5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仅予以西医心衰常规治疗:氯沙坦钾片,每天一次,每次50 mg,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每天一次,每次25 mg,螺内酯片,每天一次,每次20 mg;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生脉利水汤颗粒剂治疗,水冲200ml,日1剂,早晚分服,每组观察时间均为12周。通过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情况、6min步行距离、LVEF、BNP、中医症状积分及总积分、评估生脉利水汤之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就中医总证候积分总有效率而言:西药联合生脉利水汤治疗心衰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5.2%,高于单纯西药治疗的88%(P<0.05),说明联合生脉利水汤治疗心力衰竭之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在中医单项症状(乏力、水肿、喘息、唇甲紫暗、心悸、胸闷、气短、自汗、盗汗)方面,西药联合生脉利水汤治疗心衰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P<0.05);在中医症状总积分方面,西药联合生脉利水汤治疗心衰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P<0.05)2.在治疗心衰指标方面,治疗后西药联合生脉利水汤组的NYHA心功能分级总有效率为83.3%,高于单纯西药组的61.9%(P<0.05),另外,西药联合生脉利水汤组在6min步行距离、LVEF、BNP及心功能改善方面较单纯西药组更具优势(P<0.05)。结论:1.在中医症状疗效积分方面,生脉利水汤联合西药较对照组的有效率更高,改善乏力、水肿、喘息、唇甲紫暗、心悸、胸闷、气短、自汗、盗汗症状更加明显;2.在治疗心衰疗效方面,生脉利水汤联合西药较对照组的有效率更高,在增加6min步行距离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血浆BNP及心功能改善方面更具优势。

刘茂亿[9](2021)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中医体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目前西医学对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临床病例信息的收集与体质问卷调查,探讨HFpEF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以及不同体质状态下临床指标的差异性,以期为中医防治HFpEF的临床医疗实践提供一些参考。方法:本研究采取横断面研究,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符合纳排标准的HFpEF患者120例,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对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判定,并采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血生化及心脏彩超等指标,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120例HFpEF基础疾病如下: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27例(22.5%),高血压20例(16.7%),高血压合并糖尿病19例(15.8%),高血压合并冠心病15例(12.5%),心房颤动12例(10%),冠心病9例(7.5%),肥厚型心肌病9例(7.5%),高血压冠心病心房颤动5例(4.2%),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4例(3.3%)。2.120例HFpEF患者的用药情况如下:利尿剂92例(76.7%),RAS阻滞剂91例(75.8%),β受体阻滞剂87例(72.5%),螺内酯75例(62.5%),他汀类降脂药50例(41.7%),抗凝药35例(29.2%),抗血小板药物31例(25.8%),钙通道拮抗剂31例(25.8%),降糖药22例(18.3%),地高辛17例(14.2%)。3.120例HFpEF中医体质类型如下:气虚质30例(25%)>血瘀质25例(20.8%)>阳虚质21例(17.5%)>阴虚质16例(13.3%)>痰湿质15例(12.5%)>湿热质13例(10.8%)。4.气虚质、阳虚质的年龄均大于阴虚质、湿热质(P<0.05);气虚质、血瘀质、湿热质的身高均高于阴虚质(P<0.05);痰湿质的W、BMI均高于气虚质、阳虚质、血瘀质、阴虚质(P<0.05);血瘀质、湿热质的BMI比阳虚质更大(P<0.05);湿热质、血瘀质的W均大于阴虚质(P<0.05);阴虚质、湿热质、血瘀质、痰湿质均比阳虚质的6MWT距离更远(P<0.05);阴虚质、湿热质比气虚质的6MWT更远(P<0.05);阳虚质比血瘀质、湿热质、痰湿质、阴虚质的NT-pro BNP值更高(P<0.05);气虚质的NT-pro BNP比湿热质、痰湿质、阴虚质更大(P<0.05);阴虚质的GLU值均高于气虚质、阳虚质、血瘀质、湿热质(P<0.05);湿热质的UA值均高于气虚质、血瘀质、阴虚质(P<0.05);阳虚质、血瘀质的UA值均高于气虚质(P<0.05);阴虚质的LVEF值均大于气虚质、阳虚质、血瘀质、湿热质(P<0.05)。5.BMI、6MWT、LVEF和阳虚质呈负相关(P<0.05),发生比分别为0.807、0.993、0.859;NT-pro BNP和阳虚质呈正相关(P<0.05),发生比为1.001;年龄和湿热质呈负相关(P<0.05),发生比为0.905;UA和湿热质呈正相关(P<0.05),发生比为1.009;BMI和痰湿质呈正相关(P<0.05),发生比为1.857;W、BMI、NT-pro BNP和阴虚质呈负相关(P<0.05),发生比分别为0.811、0.626、0.999;6MWT、GLU、LVEF和阴虚质呈正相关(P<0.05),发生比分别为1.008、2.679、1.248。结论:1.HFpEF患者常见体质类型为:气虚质、血瘀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皆为偏颇体质。2.HFpEF患者以老年人为主,女性人数大于男性;男性的H、W、BMI、Cr、LAD、IVST、LVPWT、LVEDD、LVMI均大于女性;阳虚质人群的年龄最大,NYHA心功能最差,6MWT距离最短,LVEF值最低,NT-pro BNP数值最高;痰湿质人群的W、BMI最大;阴虚质人群的GLU最高,6MWT距离最长,W、BMI最小,LVEF值最高;湿热质人群的UA值最大,年龄最小。3.BMI、6MWT、LVEF和阳虚质呈负相关,NT-pro BNP和阳虚质呈正相关;年龄和湿热质呈负相关,UA和湿热质呈正相关;BMI和痰湿质呈正相关;W、BMI、NT-pro BNP和阴虚质呈负相关,6MWT、GLU、LVEF和阴虚质呈正相关。

刘光艳[10](2021)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干预心力衰竭的meta分析》文中认为研究目的通过对干预心力衰竭的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从6个结局指标和不良反应来评价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干预心力衰竭的效果,为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干预心力衰竭提供循证医学证据,也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指导。研究方法按照Cochrane协作网规定的meta分析写作流程,制定检索策略,检索相关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万方医学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 和 Cochrane library。检索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干预心力衰竭的相关文献,建库时间截止2021年2月。将文献导入Note Express软件中,排除重复文献后按照制定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对最终纳入的文献提取数据。按照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价方法对纳入的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估。将6个结局指标和不良反应的数据导入RevMan5.4软件,用RevMan5.4软件绘制meta分析相关的图形,均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异质性检验时,若异质性(I2)≤50%,则可以接受;若>50%则进行敏感性分析、亚组分析、meta回归等查找异质性来源,如果无法查找异质性来源,则只进行描述性分析。二分类变量选用比值比(OR)合并统计量,可信区间(CI)为95%;连续型变量用均数差(MD)合并统计量,C1为95%。采用Z检验判断结果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若概率值(P)>0.5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最后对结局指标中干预措施文献数量≥10篇的文献绘制漏斗图评估结果是否稳定可靠。研究结果检索数据库共获得相关文献3135篇文献,经过筛选符合标准的文献数为57篇。均为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9374名患者,其中治疗组总样本量4731例,对照组总样本量4644例,最大为样本量328例,最小为100例。纳入的文献中47篇文献[9-12,14-18,19-25,26,29,30,33,34,37,39,40,42-50,52-54,56-65]报告了心功能改善Ⅰ-ⅡⅡ级、症状体征改善的有效率,51篇文献[9-19,21,22,24-29,31-38,39,41,4347,49-61,63-65]报告了左室射血分数,14篇文献[14,15,26,28,30,31,33,44-47,57,59,66]报告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14篇文献[14,15,17,33,44,46,48,54,55,56,58,62,64,65]报告了6分钟步行距离,19篇[14,15,25,29,31,33,35,36,38,45-48,56,60,52,55,58.66]报告 了左室收缩末内径,27 篇文献[9,13,14,15,17,29,32-34,35,36,38,45-48,52,53,55,56,5 8,60,61,64,66]报告 了左室舒张末内径,2文献报告了死亡率[28,55],1篇文献报告了住院时间[28],2篇文献报告了Lees心衰评分[27,58],1篇文献报告了生活质量[56]。11篇文献[14,28,33,34,38,48,52,57-60]报告了不良反应。对心功能改善Ⅰ-Ⅱ级、症状体征改善的有效率的meta分析结果:杏芎氯化钠注射液 Chi2=0.05,df=1(P=0.83),I2=0,P=0.0002;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 Chi2=0.02,df1(P=0.89),I2=0,P=0.0004;复方丹参注射液 Chi2=0.91,df=1(P=0.34),I2=0,P=0.001;大株红景天注射液 Chi2=0.06,df=2(P=0.97),I2=0,P<0.0001;血塞通注射液 Chi2=0.54,df=2(P=0.76),12=0,P<0.00001;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Chi2=0.31,df3(P=0.96),I2=0,P<0.00001;丹红注射液 Chi2=15.76,df=8(P=0.05),I2=49,P<0.00001;心脉隆注射液Chi2=11.35,df=5(P=0.73),I2=0,P<0.00001。8种干预措施中丹红注射液存在中度异质性,其余干预措施不存在异质性。Z检验结果P值均≤0.05,提示这8种干预措施能改善心功能和症状体征,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但是需要更多高质量的文献来验证结果的证据强度。对左室射血分数的meta分析结果:舒血宁注射液Chi2=0.88,df=1(P=0.35),I2=0,P<0.00001;杏芎氯化钠注射液 Chi2=0.00,df=1(P=0.95),I2=0,P<0.00001;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Chi2=0.10,df=1(P=0.76),I2=0,P<0.00001;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 Chi2=1.91,df=3(P=0.59),I2=0,P<0.00001;丹参酮ⅡA 磺酸钠注射液 Chi2=5.30,df3(P=0.15),I2=43,P<0.00001;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敏感性分析后 Chi2=2.17;df 2(P=0.34);I2=8,P<0.00001;丹红注射液敏感性分析后Chi2=1.72,df=4(P=0.79),I2=0,P<0.00001;心脉隆注射液Chi2=196.04,df=16(P<0.00001),I2=92,P<0.00001。纳入的 8 种干预措施中,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存在轻度异质性,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存在中度异质性,心脉隆注射液存在高度异质性,其余5种干预措施不存在异质性。心脉隆注射液文献数量>10篇,可以对心脉隆注射液进行亚组分析。心脉隆注射液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结果:疗程=10天Chi2=1.84,df=3(P=0.61),12=0,P<0.00001;心脉隆注射液疗程=14 天 Chi2=15.87,df=9(P=0.07),I2=42,P<0.00001。Z检验结果P值均≤0.05,提示这8种干预措施干预心力衰竭能改善左室射血分数结果,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由于文献数量较少、文献质量较低,需要更多高质量的文献来验证结果的证据强度。对于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的meta分析结果:剔除引起异质性来源的文献和无法进行亚组分析和meta的文献后,只对丹红注射液的2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Chi2=0.14,df=1(P=0.71),I2=0%,MD=-112.49,95CI%=(-117.06,-107.92),Z=48.26(P<0.00001)。由于文献异质性太大,文献数量太少,需要更多高质量的文献以进一步佐证,对于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干预HF对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的meta分析结果还需谨慎解释。对于6分钟步行距离的meta分析结果:经敏感性分析后合并效应量结果:丹红注射 液 Chi2=0.00,df=1(P=0.98),I2=0%,Z=7.43(P<0.00001);心 脉 隆注射液Chi2=1.65,df=2(P=0.44),I2=0%,Z=6.28(P<0.00001)。心脉隆注射液具有中度异质性。2种干预措施Z检验P值<0.00001,说明治疗组6分钟步行距离的结果优于对照组。由于文献数量太少,研究异质性太大,对结果需谨慎解释并且需要更多高质量的文献以进一步佐证。对左室收缩末内径的meta分析结果:敏感性分析后,丹红注射液Chi2=3.27,df=2(P=0.19),I2=39%,P<0.00001;心脉隆注射液 Chi2=0.05,df=1(P=0.83),I2=0%,P<0.00001。丹红注射液结果存在轻度异质性,心脉隆注射液的结果不存在异质性。2种干预措施Z检验结果P值<0.00001,说明治疗组左室收缩末内径的结果优于对照组。但由于文献数量较少,质量较差,需要谨慎解释以及更多高质量的文献以进一步佐证。对左室舒张末内径的meta分析结果:敏感性分析后,杏芎氯化钠注射液Chi2=0.86,df=1(P=0.35),I2=0%,P<0.00001;丹参酮ⅡA 磺酸钠注射液Chi2=0.01,df=1(P=0.92),I2=0%;P<0.00001;大株红景天注射液Chi2=0.00,df=1(P=0.99),I2=0%,P<0.0001;丹红注射液 Chi2=2.31,df=2(P=0.31),I2=14%,P<0.00001。丹红注射液存在轻度异质性,杏芎氯化钠注射液、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大株红景天注射液不存在异质性。心脉隆注射液存在高度异质性,文献数量10篇,可以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如下:心脉隆注射液疗程=2周Chi2=3.93,df=4(P=0.42),I2=0%,P<0.00001;心脉隆注射液疗程=10天Chi2=49.06,df=4(P<0.00001),12=92%,P=0.005。5种干预措施P<0.0001,说明治疗组左室舒张末内径的结果优于对照组。但该结果需要谨慎解释以及更多高质量的文献的支持。心脉隆注射液疗程为10天的文献异质性较大,无法得知异质性来源,结果需谨慎解释。对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结果: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合并效应量结果:Chi2=0.52,df=1(P=0.47),I2=0%,P=0.97;心脉隆注射液合并效应量结果如下:Chi2=8.71,df=4(P=0.07),I2=54%,P=0.91。心脉隆注射液存在中度异质性,P>0.05,结果提示2种干预措施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不良反应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文献数量较少,可信度不高,还需更多高质量文献进一步佐证。研究结论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药干预心力衰竭的疗效优势更明显,中成药联合西药治疗可以改善西医客观指标,减轻症状,不良反应较少。在提高临床疗效方面,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杏芎氯化钠、复方丹参、大株红景天、血塞通、丹参川芎嗪、丹红以及心脉隆注射液可以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和症状体征,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在改善左室射血分数方面,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舒血宁、杏芎氯化钠、丹参川芎嗪、丹参酮ⅡA磺酸钠、大株红景天、丹红、心脉隆注射液能改善左室射血分数结果,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对于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6分钟步行距离、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以及不良反应的结果,需要更多高质量的文献以进一步佐证。对于远期结局而言,还需要其他的研究进一步验证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药治疗对死亡率、住院率等是否有改善。在中成药联合西药治疗心力衰竭方面,以此为思路,中成药干预心力衰竭有广阔的前景,未来在开展更多随机对照试验评价中成药干预心力衰竭的疗效方面,需要注重文献质量的提高和样本量的设定,完善质量评价指标,以免导致文献质量较差、证据等级不足、对于结局指标需谨慎解释等弊端。

二、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87例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87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影响慢性HFrEF及HFmrEF患者射血分数恢复的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1.3 观察指标
        2.1.4 诊断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调查内容及指标
        2.2.2 分组标准
        2.2.3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射血分数降低及中间值的心力衰竭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
        3.1.1 射血分数降低及中间值的心力衰竭患者人口学特征
        3.1.2 射血分数降低及中间值的心力衰竭患者病因特点比较
        3.1.3 射血分数降低及中间值的心力衰竭患者伴随疾病特点比较
        3.1.4 射血分数降低及中间值的心力衰竭患者烟酒史情况比较
        3.1.5 射血分数降低及中间值的心力衰竭患者NYHA分级情况比较
    3.2 射血分数降低及中间值的心力衰竭患者化验结果比较
    3.3 射血分数降低及中间值的心力衰竭患者心脏超声情况比较
    3.4 射血分数降低及中间值的心力衰竭患者药物使用情况比较
        3.4.1 射血分数降低及中间值的心力衰竭患者BB类药物使用情况比较
        3.4.2 射血分数降低及中间值的心力衰竭患者ACEI类药物使用情况比较
        3.4.3 射血分数降低及中间值的心力衰竭患者ARB类药物使用情况比较
        3.4.4 射血分数降低及中间值的心力衰竭患者ARNI类药物使用情况比较
        3.4.5 射血分数降低及中间值的心力衰竭患者MRA类药物使用情况比较
        3.4.6 射血分数降低及中间值的心力衰竭患者利尿类药物使用情况比较
        3.4.7 射血分数降低及中间值的心力衰竭患者伊伐布雷定药物使用情况比较
        3.4.8 射血分数降低及中间值的心力衰竭患者抗凝剂药物使用情况比较
    3.5 射血分数降低及中间值的心力衰竭患者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第四章 讨论
附录
正文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射血分数中间范围的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益气活血复方对慢性心衰大鼠线粒体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附论文图片)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附录
    综述 慢性心力衰竭在中医和西医领域内的进展研究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3)养心通脉Ⅱ号方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综述一 慢性心力衰竭与心率变异性相关性的研究概述
        1 慢性心力衰竭研究概述
        1.1 慢性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
        1.2 慢性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
        1.3 慢性心力衰竭的西医治疗
        1.3.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1.3.2 β受体阻滞剂
        1.3.3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2 慢性心力衰竭与心率变异性相关性研究
        2.1 心率变异性对慢性心力衰竭意义
        2.2 心率变异性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2.3 心率变异性与心力衰竭药物干预
        2.3.1 ACEI与 HRV
        2.3.2 β受体阻滞剂与HRV
        2.3.3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与HRV
        2.3.4 其他
        3 小结
    综述二中医诊疗对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概述
        1 病名概述
        2 病因病机
        3 诊疗
        3.1 辨证论治
        3.2 单味中药
        3.2.1 人参
        3.2.2 黄芪
        3.2.3 附子
        3.2.4 丹参
        3.2.5 茯苓
        3.3 经方验方
        3.3.1 真武汤
        3.3.2 苓桂术甘汤
        3.3.3 五苓散
        3.3.4 防己黄芪汤
        3.3.5 养心通脉方
        3.4 中成药
        3.5 中医特色疗法
        4 小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心功能分级标准
        1.2.3 中医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取
        1.3.1 纳入标准
        1.3.2 排除标准
        1.3.3 剔除、脱落、中止标准
        1.3.4 处理
        1.4 研究方法
        1.4.1 随机分组
        1.4.2 对照组
        1.4.3 治疗组
        1.5 观察指标
        1.5.1 一般资料
        1.5.2 安全性观察指标
        1.5.3 临床症状及体征
        1.5.4 心率变异性(HRV)
        1.5.5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
        1.6 疗效评定指标
        1.6.1 中医证候积分标准
        1.6.2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1.6.3 心功能疗效标准
        1.6.4 生活质量标准
        1.7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1.1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心功能分级比较
        2.1.2 两组患者基础疾病比较
        2.2 疗效分析
        2.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T-proBNP比较
        2.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RV比较
        2.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2.2.4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2.2.5 两组患者心功能疗效比较
        2.2.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LHFQ评分比较
        2.3 安全性评价
    3 讨论
        3.1 组方背景
        3.2 组方分析
        3.2.1 养心通脉Ⅱ号方处方组成
        3.2.2 养心通脉Ⅱ号方的功能主治
        3.2.3 气阴两虚型CHF的病因病机
        3.2.4 养心通脉Ⅱ号方的方解
        3.3 药理学研究
        3.4 本研究结果分析
        3.4.1 养心通脉Ⅱ号方对NT-proBNP的影响
        3.4.2 养心通脉Ⅱ号方对HRV的影响
        3.4.3 养心通脉Ⅱ号方对的中医证候积分影响
        3.4.4 养心通脉Ⅱ号方对心功能的影响
        3.4.5 养心通脉Ⅱ号方对MLHFQ的影响
        3.5 问题与展望
第三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4)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5)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高血压流行及治疗现状
    1.1 高血压流行现状
    1.2 基层高血压用药现状
        1.2.1 社区高血压药物使用现状
        1.2.1. 1 总体用药:
        1.2.1. 2 单一用药:
        1.2.1. 3 联合用药:
        1.2.1. 4 复方制剂:
        1.2.2 不合理用药情况
        1.2.3 基层社区高血压用药相关事宜
    1.3 高血压等级医院药物治疗现状
2 高血压药物分类
    2.1 降压药物基因组学
        2.1.1 代谢酶基因的变异影响药物代谢
        2.1.2 靶点基因的变异影响药物疗效
    2.2 药物分类
        2.2.1 利尿剂
        2.2.2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
        2.2.3钙通道阻滞剂
        2.2.4 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2.2.5 交感神经抑制剂
        2.2.6 直接血管扩张剂
        2.2.7 具有降压作用的其他药物
        2.2.7. 1 硝酸酯类[34]
        2.2.7. 2 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
        2.2.7. 3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
        2.2.7. 4 其他具有降压作用的药物
3 用药原则及规范
    3.1 利尿剂
        3.1.1 概述
        3.1.2 分类
        3.1.3 用药原则
        3.1.3. 1 主要适应人群:
        3.1.3. 2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3.1.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3.2 钙通道阻滞剂
        3.2.1 概述
        3.2.2 CCB的分类
        3.2.2. 1 根据与血管和心脏的亲和力分类:
        3.2.2. 2 根据与钙通道亚型的亲和力分类:
        3.2.2. 3 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特点分类:
        3.2.3 用药原则
        3.2.3. 1 适应证:
        3.2.3. 2 禁忌证:
        3.2.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3.2.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3.3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3.3.1 概述
        3.3.2 分类
        3.3.3 用药原则
        3.3.3. 1 适应证:
        3.3.3. 2 禁忌证
        3.3.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3.3.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3.4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3.4.1 概述
        3.4.2 分类
        3.4.3 用药原则
        3.4.3. 1 适应证:
        3.4.3. 2 禁忌证:
        3.4.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3.4.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3.5 β受体阻滞剂
        3.5.1 概述
        3.5.2 分类
        3.5.2. 1 根据受体选择性不同分类
        3.5.2. 2 根据药代动力学特征分类
        3.5.3 用药原则
        3.5.3. 1 适应证:
        3.5.3. 2 禁忌证:
        3.5.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3.6 α受体阻滞剂
        3.6.1 概述
        3.6.2 分类
        3.6.3 用药原则
        3.6.3. 1 适应证:
        3.6.3. 2 禁忌证
        3.6.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3.6.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3.7 固定复方制剂
        3.7.1 传统固定复方制剂
        3.7.1. 1 概述:
        3.7.1. 2 分类:
        3.7.1. 3 用药原则
        3.7.1. 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3.7.2 新型固定复方制剂
        3.7.2. 1 分类:
        3.7.2. 2 应用证据:
        3.7.2. 3 应用原则:
        3.7.2. 4 方案推荐
    3.8 中枢性降压药
        3.8.1 概述
        3.8.2 分类
        3.8.2. 1 根据作用中枢不同受体分类:
        3.8.2. 2 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分类:
        3.8.3 用药原则
        3.8.3. 1 适应证
        3.8.3. 2 不良反应
        3.8.3. 3 注意事项和用法用量
        3.8.4 方案推荐
4 国产创新药物
    4.1 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
        4.1.1 药理学
        4.1.2 创新点
        4.1.3 药物作用
        4.1.4 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4.1.5 规格和用法
    4.2 尼群洛尔片
        4.2.1 药理作用
        4.2.2 降压特点
        4.2.3 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4.2.4 药物规格
        4.2.5 尼群洛尔片应用推荐见表21。
    4.3 阿利沙坦酯
        4.3.1 临床药理学
        4.3.2 创新点
        4.3.3 临床效果
        4.3.4 安全性
        4.3.5 禁忌证
        4.3.6 药物相互作用
    4.4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
        4.4.1药理学
        4.4.2适应证
        4.4.3 原创点
        4.4.4 开发背景
        4.4.5 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4.4.6 循证证据
        4.4.7 药物规格
    4.5 左旋氨氯地平
        4.5.1 药学部分
        4.5.2 药理作用及临床循证
        4.5.3 耐受性与安全性
        4.5.4 临床推荐
        4.5.5
    4.6 临床研究阶段的抗高血压新药
5 高血压特殊合并症的药物治疗原则
    5.1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5.1.1 概述
        5.1.2 降压药物选择
        5.1.2. 1 降压治疗的启动:
        5.1.2. 2 药物推荐:
        5.1.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2 高血压合并外周动脉粥样硬化
        5.2.1 概述
        5.2.2 降压药物选择
        5.2.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3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
        5.3.1 概述
        5.3.2 降压药物选择
        5.3.2. 1 降压治疗的启动:
        5.3.2. 2 目标管理:
        5.3.2. 3 药物推荐:
        5.3.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4 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
        5.4.1 概述
        5.4.2 降压药物选择
        5.4.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5 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病
        5.5.1 概述
        5.5.2 降压药物选择
        5.5.2. 1 降压药物选择原则:
        5.5.2. 2 指南推荐
        5.5.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6 高血压合并卒中
        5.6.1 概述
        5.6.2 降压药物选择
        5.6.2. 1 降压药物选择原则:
        5.6.2. 2 指南推荐:
        5.6.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7 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
        5.7.1 概述
        5.7.2 降压药物选择
        5.7.2. 1 药物选择原则:
        5.7.2. 2 指南推荐:
        5.7.2. 3 各类降压药物在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5.7.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7.3. 1 小剂量起始逐步递增:
        5.7.3. 2 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
        5.7.3. 3 RAAS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黄金三角) :
        5.7.3. 4 避免肾功能恶化:
        5.7.3. 5 监测血钾:
    5.8 高血压急症
        5.8.1 概述
        5.8.2 降压药物选择[403]
        5.8.3
        5.8.4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6 常见特殊类型高血压的治疗原则和药物选择
    6.1 代谢相关性高血压
        6.1.1 概述
        6.1.2 降压药物选择
        6.1.2. 1 药物选择原则:
        6.1.2. 2 指南推荐:
        6.1.2. 3 降压药物选择流程:
        6.1.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6.1.3. 1 降压目标:
        6.1.3. 2 其他注意事项
    6.2 儿童青少年高血压
        6.2.1 流行现状和影响因素
        6.2.2 诊断和评估
        6.2.2. 1 血压测量方法:
        6.2.2. 2 诊断和评估:
        6.2.3 综合干预
        6.2.3. 1 非药物治疗:
        6.2.3. 2 药物治疗
        6.2.3. 3 其他治疗:
    6.3 妊娠相关性高血压
        6.3.1 概述
        6.3.2 降压药物选择
        6.3.2. 1 启动药物治疗和目标血压:
        6.3.2. 2 药物选择原则:
        6.3.2. 3 妊娠不同时期降压药物的选择和评估:
        6.3.2. 4 重度妊娠合并高血压:
        6.3.2. 5 联合用药:
        6.3.3 注意事项
        6.3.4 哺乳期降压药物的推荐
    6.4 拟育夫妇中男性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
        6.4.1 概述
        6.4.2 降压药物选择
        6.4.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6.5 老年高血压
        6.5.1 概述
        6.5.2 老年高血压患者病理生理特点[75, 482]
        6.5.3 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特点[75, 119, 120, 483]
        6.5.4 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获益
        6.5.5 药物选择
        6.5.6 降压目标值与达标流程
        6.5.7 老年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病的降压策略[75, 482]
        6.5.8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治疗
        6.5.9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75, 482, 484, 488]
    6.6 肾上腺性高血压
        6.6.1 概述
        6.6.2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筛查中的药物选择及治疗
        6.6.2. 1 药物对ARR筛查的影响
        6.6.2. 2 筛查过程中降压药物的选择:
        6.6.2. 3 血钾等对ARR筛查的影响:
        6.6.2. 4 原醛药物治疗:
        6.6.3 嗜铬细胞瘤危象处理及术前准备用药
        6.6.3.1嗜铬细胞瘤危象处理:
        6.6.3. 2 术前准备:
        6.6.3. 3 预后:
        6.6.4 库欣综合征的非手术治疗适宜人群及药物选择
        6.6.4. 1 库欣综合征的治疗:
        6.6.4. 2 药物治疗:
    6.7 难治性高血压
        6.7.1 概述
        6.7.2 降压药物选择
        6.7.3 近年随着对高血压病因认识的深入和临床诊断技术的提高, 继发性高血压的检出比例已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想[520, 521]。
    6.8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相关性高血压
        6.8.1 概述
        6.8.2 降压药物选择
        6.8.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6.9 肾血管性高血压
        6.9.1 定义与病因
        6.9.2 诊断
        6.9.3 药物治疗
        6.9.4 其他治疗
    6.1 0 焦虑合并高血压
        6.1 0. 1 概述
        6.1 0. 2 焦虑与高血压的相互影响机制
        6.1 0. 3 焦虑合并高血压的识别与评价
        6.1 0. 4 焦虑合并高血压的药物选择
        6.1 0.4.1 焦虑相关性高血压:
        6.1 0.4.2 高血压合并焦虑:
7 基层高血压患者的国家基本药物应用原则
8 小结

(7)小剂量螺内酯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62例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方法
    1.3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1.4统计学处理
2结果
3讨论

(8)生脉利水汤治疗正虚血瘀型射血分数降低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临床试验
    1.临床资料
        1.1 样本量估算
        1.2.病例来源
        1.3.一般资料
        1.4.病例选择
    2.方法
        2.1.随机分组方法
        2.2.治疗方法
        2.3.观察指标
        2.4.医学伦理学要求
        2.5.统计分析方法
    3.临床观察结果
        3.1.疗效评价
        3.2.治疗后两组心衰指标
        3.3.中医症状评分比较
        3.4 两组安全性指标
        3.5 剔除、脱落病例
    讨论
        1.现代医学对于 HF-REF 的认识
        2.中医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的认识
        3.生脉利水汤组方及配伍特点
        4.生脉利水汤治疗心衰的结果分析
        5.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表一:患者一般情况
    表二:辅助检验及检查
    表三:不良事件观察记录
    知情同意书·知情告知页
    知情同意书·同意签字页
综述 射血分数降低性心力衰竭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中医体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来源
    2 诊断标准
        2.1 HFpEF的诊断标准
        2.2 NYHA心功能分级
        2.3 中医体质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研究方法
        5.1 资料收集
        5.2 临床指标收集
        5.3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收集病例数完成情况
    2 一般资料的比较
        2.1 一般资料
        2.2 年龄分层
        2.3 NYHA心功能分级
        2.4 引起心衰基础疾病
        2.5 患者服用药物统计
        2.6 中医体质分布
    3 不同性别之间差异
        3.1 不同性别基线资料比较
        3.2 不同性别临床指标比较
    4 不同体质的差异
        4.1 不同体质基线资料比较
        4.2 不同体质心功能比较
        4.3 不同体质的用药情况
        4.4 不同体质的临床指标
    5 体质与各项指标相关性
        5.1 气虚质与指标相关性
        5.2 阳虚质与指标相关性
        5.3 血瘀质与指标相关性
        5.4 湿热质与指标相关性
        5.5 痰湿质与指标相关性
        5.6 阴虚质与指标相关性
讨论
    1 研究背景
    2 HFpEF一般情况分析
    3 HFpEF的基础疾病及用药情况分析
    4 HFpEF的中医体质情况分析
    5 HFpEF不同性别的临床资料比较
    6 HFpEF不同体质的临床资料比较
        6.1 气虚质和指标关系
        6.2 阳虚质和指标的关系
        6.3 湿热质和指标的关系
        6.4 痰湿质和指标的关系
        6.5 阴虚质和指标的关系
    7 问题和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10)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干预心力衰竭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心力衰竭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概况
        2. 心力衰竭的诊断
        2.1 生物学标记物
        2.2 左室射血分数
        2.3 6分钟步行距离
        3. 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
        3.1 改善心力衰竭症状的治疗
        3.2 改善心力衰竭预后的治疗
        3.3 新型药物治疗
        4. 心力衰竭的非药物治疗
        4.1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4.2 植入式心脏除颤器
        4.3 其他心脏辅助装置
        4.4 心脏移植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学对心力衰竭的认识
        1. 病名
        2. 病因
        3. 病机
        4. 辨证分型
        5. 中成药干预心力衰竭的优势及概况
        5.1 益气活血类中成药
        5.2 益气养阴活血类中成药
        5.3 温阳活血利水类中成药
        5.4 活血化瘀类中成药
        5.5 化痰祛瘀类中成药
        5.6 回阳固脱类中成药
        6.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干预心力衰竭的meta分析
    资料和方法
        1. 研究设计
        2. 文献来源
        3. 检索词
        4. 检索策略
        5. 纳入与排除标准
        6. 文献筛选
        7. 资料提取
        8. 质量评价
        9. Meta分析
        10. 异质性检验
        11. 发表偏倚
    结果
        1. 文献检索结果
        2. 文献的基本特征
        2.1 基本信息
        2.2 诊疗标准
        2.3 干预措施
        2.4 结局指标
        3. 质量评价
        4. mata分析
        4.1 有效率(心功能改善Ⅰ-Ⅱ级、症状体征改善)
        4.2 左室射血分数
        4.3 NT-ProBNP
        4.4 6MWD
        4.5 LVESD
        4.6 LVEDD
        4.7 不良反应
        5. 发表偏倚
    讨论
        1. 质量评价
        2. 异质性处理
        3. 结局指标的评价
        4. 局限性
        5. 创新性
        6. 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表1 文献基本特征表
附表2 心力衰竭的中医诊断标准

四、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87例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影响慢性HFrEF及HFmrEF患者射血分数恢复的因素分析[D]. 董娜. 山东大学, 2021(12)
  • [2]益气活血复方对慢性心衰大鼠线粒体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D]. 宁鑫.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2)
  • [3]养心通脉Ⅱ号方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D]. 卢洁.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4]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 曾广伟,秦超师,康晓军,陈江红,方东,何军. 陕西医学杂志, 2017(09)
  • [5]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J].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07)
  • [6]卡维地洛联合螺内酯治疗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J]. 杨丽芳,刘广军,陈秀琴. 中国基层医药, 2016(15)
  • [7]小剂量螺内酯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62例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 洪乐. 中国药业, 2015(23)
  • [8]生脉利水汤治疗正虚血瘀型射血分数降低性心力衰竭的研究[D]. 郭洋.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9]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中医体质研究[D]. 刘茂亿.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10]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干预心力衰竭的meta分析[D]. 刘光艳.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标签:;  ;  ;  ;  ;  

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87例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