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供水污染所致学生甲型肝炎暴发调查

二次供水污染所致学生甲型肝炎暴发调查

一、二次供水被污染引起学生甲型肝炎暴发的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尹文超,张玥,赵锂,董紫君,赵昕[1](2020)在《城市街区及建筑小区供水系统生物风险识别与评价》文中提出城市供水系统是重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全球范围内由于供水系统污染引起的公共卫生事件频繁发生,特别是生物污染引起的聚集性疾病更多,而街区、小区和建筑作为供水系统的"最后一公里",由于系统类型多样、相关环节复杂、管理单元繁多等原因,可能的生物风险点更值得关注。概述生物污染在世界各地街区及建筑小区供水系统中出现的案例及其研究进展,对细菌、病毒、微型动物几种主要的生物风险进行了分类分析,详细阐述了在街区以下主要层级的生物风险分布,并对当前的生物风险评估方法进行了分析,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侧重于街区以下层级生物风险识别体系的构建,生物污染风险评估方法的研究,加快推进相关法规标准的建立,并建立系统化的控制措施。

王炫普[2](2020)在《戊型肝炎病毒在河北省饲养动物中流行情况的调查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戊型肝炎病毒(HEV)是戊型肝炎的病原体,已有研究表明HEV的一些基因型在动物中流行并且能够跨物种传播给人类。调查河北省饲养动物中HEV的流行情况、分析动物HEV的基因型分布,为戊型肝炎预防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2017年10月-2019年5月从河北省不同地区的养殖场采集猪、家兔、牛、羊等动物粪便样本,从猪和家兔屠宰场采集血液样本,并从屠宰场及市场采集猪肉、猪内脏等样本。样本处理后,分别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反转录巢式PCR(RT-Nested PCR)进行HEV抗原(HEV-Ag)和HEV核酸(HEV RNA)检测,利用ELISA对血液样本进行血清HEV总抗体(HEV-Ab)检测。应用SPSS 22.0软件,分别计算不同动物不同种类样品各个检测指标的阳性率,应用χ2检验进行率的比较。HEV RNA阳性样本的PCR产物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应用MEGA7.0进行HEV基因序列比对及基因进化分析。[结果](1)从河北省不同地区的6个猪场采集猪粪便样本共136份,其中4个养猪场有HEV-Ag和HEV-Ag阳性样本检出,136份猪粪便样本HEV-Ag和HEV RNA的平均阳性率为分别为6.62%和4.41%;屠宰场采集的猪血液、肝脏和肾脏样本的HEV RNA阳性率分别为0.87%(1/115)、6.33%(5/79)和2.22%(2/90);市售猪肝、猪肾及猪血制品中均检测到了HEV-RNA,阳性率分别为6.14%(7/114)、3.10%(4/129)、1.18%(2/170);但屠宰场及市售猪瘦肉样本均没有检出HEV-RNA。(2)从6家养兔场采集家兔粪便共256份,其中5家检测到HEV-Ag和HEV-RNA阳性粪便,256份粪便样本HEV-Ag和HEV-RNA平均阳性率分别为14.06%和11.33%;屠宰场采集211份肉兔和248份獭兔血液样本,肉兔和獭兔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84%和15.49%;肉兔HEV-Ag和HEV-RNA的阳性率分别为1.9%和0.95%;獭兔HEV-Ag和HEV-RNA的阳性率分别为2.82%和2.42%。(3)在不同地区养殖场采集的182份牛和97份羊的粪便样本中,分别有1份样本为HEV-Ag阳性,但没有检测到HEV RNA;其它动物粪便样本,马47份、狐狸47份、貂60份,均未检测到HEV-Ag和HEV RNA。(4)经过基因序列分析显示所有来源于猪的HEV均属于基因4型、来源于兔群的HEV均属于基因3型兔HEV。[结论]本研究表明河北省猪群中HEV流行普遍,少数待出栏的猪仍处于病毒血症期,屠宰场和市场销售的猪内脏中有少部分含有基因4型HEV,可以推测消费者购买的猪肝、猪肾等内脏可能含有HEV,如果烹饪加热不彻底,食用后有被感染的风险。研究表明河北省各地家兔中HEV流行比较普遍,屠宰时家兔有一部分为基因3型兔HEV阳性,提示兔肉及兔肉制品有传播HEV的风险。猪和家兔HEV的普遍流行,还提示饲养员和屠宰场工人等与猪和家兔密切接触感染的风险。牛、羊中出现HEV-Ag抗原阳性样本,但未检测到HEV RNA,尚不能确定是否感染HEV,应进一步进行调查研究。没有发现其它动物有HEV感染。

李慧莹[3](2019)在《不同样本中诺如病毒核酸检测方法的研究》文中指出诺如病毒(Norovirus,NoV)是引起全球急性胃肠炎的主要致病原,全年均可感染,主要感染儿童、老人和免疫力低下人群。诺如病毒可以食物和水源为载体导致人类患病,又被称作食源性病毒(Foodborne Virus)和水源性病毒(Waterborne Virus)。食源性病毒和水源性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因其传染性强和传播速度快等特征,成为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甚至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因素。在食源性病毒和水源性病毒引起的食品安全事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诺如病毒占据了重要地位。由于食品种和水源的种类繁多,成分复杂,污染的病毒含量低,病毒分布不均一,且含有各种抑制病毒检测的因子等因素,使得食源性病毒和水源性病毒检测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面临的重点和难点。我国已建立了全国病毒性腹泻监测网络,具备了完整的引起腹泻病毒病相关病毒的检测技术体系。但我国建立食源性病毒和水源性病毒检测体系起步晚,体系还不完善。目前我国仅发布了食品(硬质表面食品、软质水果、生食蔬菜和贝类消化腺)中诺如病毒检测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4789.42-2016),该标准是在欧盟的ISO/TS 15216-2的基础上建立,并没有进行检测方法优化。并且该国标也不包括脂肪、蛋白类即时食品中和水中诺如病毒检测方法。而在欧盟的ISO/TS 15216-2中也是仅有瓶装水中诺如病毒的检测,缺少大量水中诺如病毒的检测方法。但是目前大部分水源性病毒的暴发均与现场水源(地表水、地下水和自来水)有关,而为了能检测到现场水源中低浓度和分布不均的病毒粒子,需要建立适宜的方法来开展现场采样和提高病毒检测的灵敏度。本研究旨在对已有的临床样本中诺如病毒核酸检测方法进行实验室评价和应用;通过建立水和食品中诺如病毒检测方法与形成水和食品中病毒检测方法的操作规范,为我国水源性和食源性病毒病的检测、监测和应对提供了可借鉴的标准化实验室检测技术。一、临床样本中诺如病毒检测方法的实验室评价和应用实验室评价已发表的诺如病毒GI、GII基因型多重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检测方法,应用该方法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12年-2017年1863份住院儿童急性胃肠炎粪便样本进行诺如病毒检测。结果显示在1863份住院儿童粪便样本中,诺如病毒阳性率24.25%(12.78-32.92%),诺如病毒全年感染,冬季为感染高峰期。获得306条诺如病毒VP1区基因序列,包括6个基因型:GII.3(71.24%),GII.4(23.53%),GII.2,GII.5,GII.6,和GII.13。诺如病毒聚合酶区序列分析显示GII.P12/GII.3、GII.Pe/GII.4和GII.P4/GII.4是主要流行基因型。二、水中诺如病毒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以鼠诺如病毒(Murine Norovirus-1,MNV-1)作为模式病毒和过程对照病毒,结合膜吸附洗脱富集技术(viral adsoption-elution,VIRADEL)和 Realtime RT-PCR,按照采集水的体积及采样方式的不同建立和评估了两种不同的水源性诺如病毒富集方法。结果显示(1)瓶装、桶装水采用阴或阳离子膜吸附法进行病毒初次浓缩,病毒滞留率分别可以达到99.92%和98.23%;无论是阴离子膜还是阳离子膜,1%Tralk洗液洗脱效果最佳;超滤法对洗脱液进行二次浓缩,最终将待检水样浓缩至200μL;该检测体系能在10个小时内较好地完成0.1mL-5L水中诺如病毒和甲肝病毒的浓缩和检测,并且诺如病毒和甲肝病毒的回收率分别为15.25%和6.76%。最后该方法通过了三家实验室的验证。(2)自主研发了一种适合野外现场采样的病毒采集系统(Biotroy半自动微生物采集系统)。该系统能在野外现场无外电源的条件下2个小时内完成1000L环境水的采集(水流速10L/min);仅需将过滤完水样的Nanoceram膜装置低温带回实验室,用Tralk洗液洗脱病毒,再通过PEG-6000沉淀和超滤二次浓缩最终获得了 1mL浓缩水样,并且Tralk洗液对Nanoceram膜的MNV-1洗脱率达到70.45%。(3)对北京市昌平区京密水渠饮用水进行了病毒富集,通过高通量测序和病毒宏基因组分析了该饮用水的病毒谱,发现了 5个病毒科的哺乳动物病毒谱,其中一些与人类疾病相关,包括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主要常见病毒如诺如病毒(NoV GII.17)、肠道病毒(Enterovirus 71,EV 71)、甲肝病毒(HAV)和爱知病毒(Aichivirus,Aichi1)。本研究建立了适合实验室的瓶装、桶装水中诺如病毒富集检测方法和适合野外现场的大量水中诺如病毒的富集和检测方法,并应用自主研发的Biotroy半自动微生物采集系统对我国北京市昌平区京密水渠开展了饮用水中病毒的富集和检测。三、食品中诺如病毒检测方法的优化与评估以MNV-1为模式病毒和过程对照病毒,结合Realtime RT-PCR检测方法,优化和评估了软浆果、碳水化合物类食品及蛋白质、脂肪类即食食品中诺如病毒的检测方法。(1)考察Tralk洗液、TGBE洗液、TPB洗液和NaPP洗液对软浆果(草莓和葡萄)和碳水化合物类食品(生菜和洋葱)中MNV-1的洗脱效果,比较洗脱液的二次浓缩方法PEG6000沉淀和超滤对MNV-1的浓缩效果。评估优化后方法对不同食品中诺如病毒的富集效果。结果表明软浆果草莓中TGBE洗液-PEG6000沉淀组合方法的MNV-1回收效果优于其他组合,诺如病毒检测限为103基因拷贝/10g;葡萄中TGBE洗液-超滤的MNV-1回收效果优于其他组合,诺如病毒检测限为104基因拷贝/10g;生菜中Tralk洗液-PEG沉淀的MNV-1回收效果优于其他组合,诺如病毒检测限为103基因拷贝/10g;洋葱中Tralk洗液-超滤的MNV-1回收效果优于其他组合,诺如病毒检测限为104基因拷贝/10g。(2)比较了洗脱-浓缩方法和直接RNA提取法回收蛋糕和午餐肉中MNV-1的回收效果,结果显示前者没有检测到蛋糕和午餐肉的MNV-1,后者成功回收到了 MNV-1,但是诺如病毒的检测限高于其他种类食品,分别为106基因拷贝/10g和104基因拷贝/10g。本研究建立了软浆果、碳水化合物类食品和脂肪蛋白类即食食品中诺如病毒的检测方法。优化和完善了我国食品中诺如病毒检测体系。四、贝类中病毒的检测以MNV-1为模式病毒和过程对照病毒,结合Realtime RT-PCR检测方法,初步探讨了贝类中诺如病毒两种不同检测方法的检测效果。(1)比较蛋白酶K结合PEG沉淀和蛋白酶K结合直接RNA提取两种贝类中诺如病毒检测效果。用蛋白酶K结合PEG沉淀得到的MNV-1回收效果优于蛋白酶K结合直接RNA提取方法获得的MNV-1回收效果。(2)收集我国北京市330份贝类样本,蛋白酶K结合PEG沉淀处理贝类消化腺和肠道后,利用高通量测序和病毒宏基因组分析获得贝类中的病毒谱。本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后共获得了 4594270条被注释病毒的基因序列,其中以动物为宿主的病毒序列占21%(965185/4594270)。而在以动物为宿主的病毒序列中,被注释到哺乳动物为宿主的病毒序列占1.26%(12205/965185),包括20个病毒科,其中就有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的12个病毒属和杯状病毒(Caliciviridae)的诺如病毒属(Norovirus)和札如病毒属(Sapovirus),包括常见的人疾病暴发相关的EV、HAV 和 NoV,其中 NoV 的基因型包括 GII.1、GII.2、GII.13、GII.14 和GII.17。NoV GII.2基因序列与目前我国NoV主要流行株的氨基酸同源性达到100%,而GII.17与流行株的氨基酸同源性为98%。总之,实验室评价了已发表诺如病毒Realtime RT-PCR检测方法,通过该方法获得了 2012年-2017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5岁以下住院儿童诺如病毒的分子流行特征。本研究自主研发了一套适合现场水样采集的Biotroy半自动微生物采集系统,建立了水和食品中诺如病毒的回收检测方法,形成了水和食品中诺如病毒检测方法操作规范,并结合病毒宏基因组学方法初步探讨了饮用水源和贝类中的病毒谱。

艾敏[4](2019)在《1999-2015年玉溪市红塔区伤寒与副伤寒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预测模型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描述分析1999—2015年玉溪市红塔区及其乡镇伤寒与副伤寒(Typhoid and Paratyphoid Fever,简称TPF)病例的时间、区域和人群的分布特征;建立Gompertz模型,探索红塔区及其乡镇TPF病例时空变化节点与过程;建立红塔区及其乡镇灰色模型(GM(1,1)模型)和差分自回归滑动模型(ARIMA模型),预测2016年1—12月TPF月病例数,检验模型拟合效果和预测精度;对比分析三种模型应用特征,为今后TPF流行强度监测、数据化预警、精准控制和模型的选择提供依据与借鉴。材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持续三天以上发热(体温≥37.5℃)、无明显上呼吸道或泌尿道感染以及外伤或其它诊断发热原因,符合确诊或临床诊断TPF病例诊断标准的病例。2.研究区域:红塔区位于云南省中部、玉溪市西北部,是云南省经济发达地区和玉溪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区内有9镇2乡。3.资料来源:TPF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CISDCP)疾病监测网络报告1999—2015年中国红塔区TPF临床诊断和确诊病例;人口资料来源于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公报。4.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别描述统计1999—2015年红塔区TPF病例在不同时间(年、月、周期性)、人群(职业、性别、年龄)和区域(城区、乡镇)的分布特征,采用Excel 2016绘制图表。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对月病例数进行年度聚类分析,将1999—2015年17个年度聚为高发年和低发年两类。χ2检验用于比较组间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检验水准α=0.05。6.预测模型方法:绘制1999—2015年红塔区、州城和其他乡镇TPF病例总流行时段、总高发年、总低发年月病例数变化曲线,对符合Gompertz曲线变化的时段建立Gompertz模型,确定拐点坐标(病例时空变化节点);分别建立红塔区、州城、其他乡镇的GM(1,1)模型和ARIMA模型,预测2016年1月—12月TPF月病例数,检验模型拟合效果和预测精度。结果1.1999—2015年红塔区报告TPF病例8 398例,年发病率范围6.26/10万~355.11/10万,6—10月发病高峰病例数占总病例数57.76%。2001、2004、2006、2007、2009年为五个高发年,合计病例数5 361例,发病率范围170.80/10万~355.11/10万,形成三个流行周期,周期范围19~39月;其余十二个低发年合计病例数3037例,发病率范围6.26/10万~130.91/10万。总高发年6—10月平均发病率130.59/10万,2001年6—10月病例数占当年总病例数63.89%;总低发年6—10月平均发病率65.33/10万,2003年6—10月病例数占47.24%。病例职业分布以农民(29.88%)、学生(20.22%)和工人(13.73%)为主,年龄主要集中在15~39岁(65.25%),该年龄组年发病率范围112.67/10万~240.66/10万;男性、女性年均发病率分别为52.12/10万、47.65/10万(χ2=33.699,P<0.05);州城累计病例数和发病率分别为5404(64.35%)例和 155.44/10 万。2.1999—2015年州城报告TPF病例5 404例,年发病率范围5.38/10万~440.08/10万,6—10月发病高峰病例数占总病例数56.81%。2001、2004、2006、2007、2009年为五个高发年,合计病例数3 503例,发病率范围204.88/10万~440.08/10万,形成三个流行周期,周期范围19~39月;其余十二个低发年合计病例数1 902例,发病率范围5.38/10万~158.92/10万。总高发年6—10月平均发病率205.86/10万,2001年6—10月病例数占当年总病例数65.27%;总低发年6—10月平均发病率94.37/10万,2003年6—10月病例数占48.31%。3.1999—2015年其他乡镇报告TPF病例2 994例,年发病率范围4.13/10万~167.92/10万,6—10月发病高峰病例数占总病例数59.67%。2001、2004、2006、2007、2009年为五个高发年,合计病例数1 858例,发病率范围101.85/10万~167.92/10万,形成三个流行周期,周期范围18~38个月;其余十二个低发年合计病例数985例,发病率范围4.13/10万~58.50/10万。总高发年6—10月平均发病率122.57/10万,2001年6—10月病例数占当年总病例数61.48%;总低发年6—10月平均发病率38.61/10万,2003年6—10月病例数占60.53%。4.建立1999—2015年红塔区总流行时段、总高发年、总低发年Gompertz模型,模型表达式分别为y=146*(7.70*10-4)0.29t、y=160*(2.33*10-5)0.23t、y=27*(1.37*10-2)0.39t,红塔区总流行时段Gompertz模型K、拐点坐标(t0,y0)、起始期、增长前期、增长后期、平稳期分别为 146、(3.61,72.94)、0.82、0.79、0.78 和 5.61;总高发年 Gompertz模型K、拐点坐标(t0,y0)、起始期、增长前期、增长后期、平稳期分别为160、(3.60,80.08)、0.95、0.65、0.85 和 5.55;总低发年 Gompertz 模型K、拐点坐标(t0,y0)、起始期、增长前期、增长后期、平稳期分别27、(3.56,13.55)、0.53、1.03、1.02和5.42。5.建立1999—2015年红塔区、州城和其他乡镇TPF月病例数GM(1,1)模型,模型表达式分别为X(0)(k+1)=18.58e-0.005k、X(0)(k+1)=35.OOe-0.005k和X(0)(k+1)=18.65e-0.005k。红塔区GM(1,1)修正模型S1、S2、C和相对误差分别为117.25、104.75、0.89和0.42;州城GM(1,1)修正模型S1、S2、C和相对误差分别为4.85、4.42、0.91和0.45;其他乡镇GM(1,1)修正模型S1、S2、C和相对误差分别为1.17、1.04、0.89和0.42。6.建立1999—2015年红塔区、州城和其他乡镇TPF月病例数ARIMA模型,模型分别为AOIMA(1,0,0)(1,0,0)、ARIMA(1,0,0)(1,0,1)和ARIMA(1,0,2)(1,0,1);红塔区ARIMA模型R2=0.93,2016年1—12月预测值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30;州城ARIMA模型R2=0.93,预测值平均相对误差为-0.35;其他乡镇ARIMA模型R2=0.85,预测值平均相对误差为-0.77。结论1999—2015年红塔区因TPF病例数多、发病率高、季节性升降和周期性波动,成为相应时间空间节点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本研究系统认识红塔区TPF发病季节性与周期性变化、病例人群与区域分布情况,以及州城和其他乡镇年、月和周期变化特征;Gompertz模型参数准确描述红塔区总流行时段、总高发年和总低发年TPF流行峰值高低、时间与空间节点变化特征;GM(1,1)模型预测曲线真实值与预测值曲线关联度较小,预测曲线呈单调递减变化趋势;ARIMA模型对呈季性升降和周期性波动的时间序列高度关联,拟合效果和预测精度较好。TPF流行特征和规律与预测模型联合对确定TPF疫情变化时空间节点、进行风险评估、预测发展趋势、综合防控和精准数据化预警提供方向,对比分析模型的应用特征、拟合效果和预测精度,也为今后类似传染病的分析研究和模型的选择提供借鉴。

张孟林[5](2019)在《基于GIS技术分析枣庄市农村地区2014-2016年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特征》文中认为目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感染性腹泻病例流行病学特点以及空间分布情况,为感染性腹泻病防治和优化公共卫生资源的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枣庄市农村地区20142016年感染性腹泻病例,采用SPSS19.0和Excel2010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录入、整理和分析,描述感染性腹泻病发病的三间分布特点。运用GIS10.2软件,对感染性腹泻发病的全局自相关和局域自相关进行分析,描述感染性腹泻在空间上的分布特点,通过Kriging空间插值分析,估计枣庄地区感染性腹泻病的发病趋势。结果:1.2014-2016年枣庄市共报告感染性腹泻2480例,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29.7/10万、30.6/10万、36.9/10万,报告发病率逐年升高。男性报告发病率40.1/10万高于女性报告发病率24.0/10万,男女性别比为1.81∶1。2014年至2016年男性居民感染性腹泻的发病率均高于女性居民,三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504,P=0.02)。各年龄段均有发病,但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人群,发病1290例,占52.0%;其次55岁以上人群,发病412例,占16.6%。报告病例数构成比居前5位的职业分别是散居儿童1162例(46.9%)、农民847例(34.2%)、学生117例(4.7%)、工人109例(4.4%)、幼托儿童75例(3.0%)。一年四季均有感染性腹泻病病例报告,发病时间分布呈夏、秋季两个高峰,夏季高峰出现在67月,秋季高峰出现在1011月。2.全局自相关分析Moran’s I结果显示,2015年和2016年感染性腹泻发病存在空间聚集性(Moran’s I=0.18,P=0.047;Moran’s I=0.29,P=0.006)。2014-2016年平均发病率和3年分别发病率高/低聚类指数分别为0.069、0.064、0.068、0.070,P均大于0.05,显示感染性腹泻发病情况在空间上不存在高/低聚类情况。3.局域自相关分析,热点分析(Getis-Ord Gi*)显示,感染性腹泻病发病在行政区划范围内呈不同的聚集类型,其中,―热点区域‖(Z>1.96)分布在山亭区徐庄镇、凫城镇、齐村镇、西集镇和滕州羊庄镇。聚类分析和异常值分析结果显示:2014年出现高值聚类(H-H)的有1个乡镇(山亭区凫城镇),2015年度有2个乡镇(山亭区凫城镇和西集镇)是高值聚类(H-H),2016年度有3个乡镇(山亭区徐庄镇、凫城镇和西集镇)是高值聚类(H-H)。4.Kriging空间插值分析显示,发病率较高的地区主要位于枣庄市中东部,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枣庄市农村地区感染性腹泻具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性,中东部区域为发病的―热点‖区域。结论:1.感染性腹泻病仍是枣庄市重点防控的传染病,时间分布呈明显的季节性,主要集中在夏秋季,人群分布主要以5岁以下散居儿童发病为主,男性高于女性。2.感染性腹泻发病在空间上呈中东部地区发病率高,向其它方向逐渐降低的趋势,应以此为指导,确定感染性腹泻病的重点防控地区,优化公共卫生资源配置。

王文姬[6](2019)在《贵阳市学校卫生监督机制创新研究》文中指出学校是学生和教师生活工作的重要场所,除了具备教育职能之外,更重要的是具备保障师生身心健康的卫生职能。我国通过构建学校卫生管理体制来保障和督促学校顺利实施卫生职能,学校卫生监督机制作为此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在学校卫生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然而,近年来时常出现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暴露出学校卫生工作的多种问题,学校卫生监督机制的不足之处日益明显。贵阳市作为贵州省的省会城市,由于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还属于我国的二线城市,相比我国经济发达的城市而言,其学校卫生形势更是不容乐观,学校卫生监督工作有很多方面的不足。本文以贵阳市学校卫生监督机制运行构架为切入点,通过引入公共物品理论、外部性理论、协同治理理论、机制设计理论等相关理论,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实证分析法、比较研究、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分析贵阳市学校卫生监督机制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学校卫生监督机制运行模式经验,加以融会贯通。最后,创新提出了引入社会组织、家庭和社区等多元化主体参与的协同治理机制,达到构建健康校园环境,保障师生身心健康的目的。同时,从完善现行监督机制、引入外部协调机制、建立人才培养机制以及有效配置现有资源等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唐悃,方虹英,许伦红[7](2018)在《祁阳县某中学甲型肝炎暴发疫情调查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一起学校甲型肝炎暴发疫情的特点和流行原因,为控制疫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确定疫情性质,对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进行分析,探讨暴发疫情的原因。结果某中学共发生甲型肝炎病例49例,罹患率1.12%,均为高三学生;寄宿生46例,通读生3例。发病高峰期为2月1719日,占发病总数的32.65%;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以发热、纳差、巩膜(皮肤)黄染、尿黄、恶心呕吐为主,无重症和死亡病例;在寝室内、教室寝室外饮用直饮水是甲型肝炎患病的危险因素。采集4 494份血样标本检测,49份甲肝IgM阳性,124份标本肝功能异常,32份水样标本检测结果,办公楼一楼管道末梢水、学生宿舍旁地下总污水口污水甲肝病毒核酸阳性,学校自备水井水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均超标。结论该事件为一起甲型肝炎暴发疫情,事件发生主要原因可能是学校饮用水被病原体污染所致。

班海群,段弘扬,白雪涛[8](2017)在《饮用水病毒污染及评价指标研究进展》文中提出各种水源病毒污染不仅普遍存在,而且因病毒在水中可存活较长时间,对水体环境及饮用水消毒剂比肠道细菌有更强的抗力,感染剂量低,饮用水病毒污染导致介水传播疾病的风险不容忽视,对饮用水供水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欧美等发达国家已逐渐将病毒指标纳入饮用水相关标准指南。本文对饮用水肠道病毒污染现状及病毒指示物和相关标准要求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高璐[9](2016)在《暴雨洪涝相关敏感传染病的筛选及预估研究 ——以安徽省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是人类迄今为止面临的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影响最为深远的挑战之一。由气候变化引发的热浪、寒潮、暴雨洪涝和干旱等极端天气事件会直接对人群身体和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同时,这些自然灾害能通过空气和水污染,促进动物媒介、病原体加速繁殖以及灾民迁移等间接诱发传染病流行。据国际灾害数据库(EM-DAT)统计,2001-2011年,暴雨洪涝已成为世界上发生最频繁的自然灾害,所致经济损失累积高达1850亿美元,其波及的人口数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和技术灾害影响人群的总和。由于发展中国家缺乏灾难管理机构和经济资源,暴雨洪涝对其影响更加巨大。中国是世界上暴雨洪涝发生最频繁的国家之一。人口众多、地理环境和气象条件复杂多变、加速的城市化进程都增加了中国人群对暴雨洪涝的相对危险度。传染病是我国暴雨洪涝期间的高发疾病,灾区生活环境恶化、清洁水源和卫生服务设施匮乏为疾病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国内外文献回顾发现,过去对暴雨洪涝所致传染病暴发有一定的报道,但通常是就某一类传染病或某一病种与暴雨洪涝的关系进行案例研究,对由多种途径传播的传染病未进行统一定量筛选。已有的研究多个传染病种与暴雨洪涝关系的研究多为综述研究,而没有进行定量分析。特别是近二十年,未发现关于我国暴雨洪涝重灾区敏感传染病筛选的报道。过往研究表明:(1)由于各研究之间选取的研究区域、暴雨洪涝事件以及研究方法都有所不同,针对某一病种的分析结果也会产生很大的差异,甚至很多研究在疾病与暴雨洪涝的关系上还存在着争议和相反的结果。(2)过去的研究多针对研究区域一次典型洪涝事件进行分析,相比之下,本研究将长时间序列资料分析和一次典型洪涝事件的空间分析相结合,将研究区域多次洪水事件统一纳入研究,结果更可靠。(3)过往研究中,分等级评价不同严重程度的暴雨洪涝对传染病影响的研究较少,然而,不同等级的暴雨洪涝会给灾区和灾民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本研究根据国家科委全国重大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组公布的暴雨洪涝事件分级标准将暴雨洪涝分为轻度和重度两个等级,以此衡量不同程度的洪水对人群健康的影响。(4)在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基于未来暴雨洪涝的情景,预测传染病发病负担的研究尚无报道。本研究将对敏感病种由于未来暴雨洪涝引发的超额发病负担进行预估,为公共卫生部门建立暴雨洪涝反应和适应机制,实现灾前疾病预防监测和灾后传染病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目的1.建立安徽省2005-2011年的传染病及暴雨洪涝灾害数据库;构建暴雨洪涝相关敏感传染病的筛选框架。2.明确安徽省各等级暴雨洪涝事件对传染病的影响程度和暴雨洪涝期间传染病的空间分布特征,定量筛选出暴雨洪涝相关敏感传染病。3.预估2020和2030年安徽省由暴雨洪涝引发的敏感传染病超额发病负担。研究方法收集安徽省2005-2011年39种国家法定传染病的个案数据,将2005-2011年4-9月各病种每日发病数、人口基数、自变量(每日暴雨洪涝发生情况)和控制变量(每日气象变量值、社会经济学因素)按天整理,形成时间序列数据库;以全省78个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分病种整理发病率、暴雨洪涝、气象因素以及社会经济学因素数据,根据县级行政区域代码将所有变量分年份链接到安徽省县界地图上,形成地理信息数据库。收集安徽省2005-2011年4-9月暴雨洪涝灾害时空分布情况,选取7年内洪涝灾害发生最频繁的区域(阜阳、毫州、蚌埠、宿州、淮北)作为敏感疾病纵向筛选的研究区域。分病种整理研究阶段内的人口基数、日发病数、自变量和控制变量及其滞后期。用多因素广义线性回归模型定量分析该省2005-2011年4-9月不同程度的暴雨洪涝对各传染病的影响程度,实现敏感传染病的纵向筛选。以2007年7月1-24日淮河流域严重暴雨洪涝事件为案例,结合地理信息数据库,运用空间自相关探讨纳入病种的空间聚集性,寻找疾病的空间聚集区域,将具有空间聚集性的病种纳入相应的空间回归模型,在校正了控制变量(与疾病相关的气象因素、社会经济学因素)及其滞后期后,定量分析各病种在洪灾区(阜阳、毫州、宿州、淮北、淮南、六安、蚌埠)相对于非洪灾区(安徽省未受洪灾影响的区域)的相对危险度,实现敏感传染病的空间横向筛选。利用从广义线性回归得到的不同等级暴雨洪涝对传染病的影响程度(RRs),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基于未来人口变化情景和RCP4.5情景,预估敏感传染病由未来暴雨洪涝导致的超额发病负担。研究结果1.安徽省淮河流域尤其是阜阳、毫州、蚌埠、宿州、淮北五个地市属于暴雨洪涝发生频率最高的地区。2.时间角度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淮河流域暴雨洪涝对相关敏感传染病的影响包括负面效应和保护效应两个方面,其中在暴雨洪涝中发病风险上升的病种有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轻度暴雨洪涝导致的发病风险RR范围是1.17-1.34,重度暴雨洪涝RR范围是1.34-1.51),其他感染性腹泻(轻度暴雨洪涝导致的发病风险RR是1.14,重度暴雨洪涝RR是1.09),甲型病毒性肝炎(轻度暴雨洪涝导致的发病风险RR范围是1.38-1.40,重度暴雨洪涝RR范围是1.75-1.77),乙型脑炎(轻度暴雨洪涝导致的发病风险RR是1.95,重度暴雨洪涝RR是3.72),肺结核(轻度暴雨洪涝导致的发病风险RR范围是1.28-1.30,重度暴雨洪涝RR范围是1.48-1.49),麻疹(轻度暴雨洪涝导致的发病风险RR范围是3.62-3.63,重度暴雨洪涝RR是1.27)。在暴雨洪涝中发病风险下降的病种有流行性腮腺炎(轻度暴雨洪涝导致的发病风险RR范围是0.71-0.72,重度暴雨洪涝RR范围是0.26-0.28),风疹(轻度暴雨洪涝导致的发病风险RR范围是0.45-0.46,重度暴雨洪涝RR范围是0.22),水痘(轻度暴雨洪涝导致的发病风险RR范围是0.26-0.27,重度暴雨洪涝RR是0.13),流行性感冒(轻度暴雨洪涝导致的发病风险RR是0.23,重度暴雨洪涝RR范围是0.42-0.43)。轻度和重度暴雨洪涝效应方向相反的有: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轻度暴雨洪涝导致的发病风险RR是0.35,重度暴雨洪涝RR是1.91),疟疾(轻度暴雨洪涝导致的发病风险RR是0.94,重度暴雨洪涝RR范围是4.38)。3.空间分析结果表明并进一步验证,甲型病毒性肝炎是淮河流域对暴雨洪涝敏感度最高的传染病(RR=6.62,95%CI:1.19-36.68),其他的暴雨洪涝相关敏感传染病还包括急性出血性结膜炎(RR=2.64,95%CI:1.20-5.83),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RR=2.00,95%CI:1.20-3.34);虫媒传播和自然疫源性疾病中,只有疟疾纳入了空间回归模型(RR=4.45,95%CI:1.20-16.41)。空间分析未发现敏感的呼吸道传染病病种。4.预估研究显示,暴雨洪涝相关敏感传染病2020年的超额发病率依次为: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范围是12.93/105-23.16/105,甲型病毒性肝炎2.04/105-2.11/105,疟疾19.89/105,急性出血性结膜炎-2.4/105。暴雨洪涝相关敏感传染病2030年的超额发病率依次为: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17.93/105-28.28/105;甲型病毒性肝炎2.81/105-2.90/105;疟疾62.8/105;急性出血性结膜炎4.97/105。研究结论1.安徽省暴雨洪涝的高发区域是淮河流域。安徽省传染病的脆弱人群:从性别来看男性属于脆弱人群;从年龄来看肠道传染病和体表传播疾病、虫媒传播的疾病的脆弱人群基本为低年龄组,自然疫源性疾病脆弱人群为中年组,呼吸道传染病的脆弱人群是低年龄组,但肺结核属于例外,高年龄组属于脆弱人群。2.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的分析结果表明,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甲型病毒性肝炎和疟疾是受到暴雨洪涝负面影响的敏感病种,即灾区人群在暴雨洪涝中患上述疾病的风险增加;流行性腮腺炎在暴雨洪涝中可能有发病率下降的趋势。轻度暴雨洪涝和重度暴雨洪涝对敏感传染病的效应不同m对部分病种还可能出现完全相反的效应。3.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甲型病毒性肝炎和疟疾在2020和2030年预估情景下的发病负担均高于2009到2011年的基线水平;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在2020年的预估情景下的发病负担可能会下降,而在2030年的预估情景下发病负担也会高于基线水平。研究创新性1.提出了安徽省暴雨洪涝相关敏感传染病疾病谱。系统地将39种国家法定传染病全部纳入分析,按传播途径分类,按照统一的方法和判断标准筛选暴雨洪涝相关敏感传染病,克服了过去研究中存在的由于研究事件、区域和方法差异导致的分析结果的差异性。2.同时采用描述和定量分析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结合长时间多次洪水事件和一次典型洪水事件分析,综合多个方法和角度定量筛选暴雨洪涝相关敏感传染病,从而使两个角度筛选出的敏感病种通过两种分析方法相互验证,证实了暴雨洪涝能显着增加疟疾、甲型病毒性肝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以及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的发病风险,并且可能会降低人群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风险。3.根据降雨量将暴雨洪涝事件按等级分类,定量计算了不同程度的暴雨洪涝对敏感传染病的影响程度。证实了不同程度暴雨洪涝对各病种的影响效应不同,对部分病种甚至存在相反的效应。4.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基于未来人口变化情景和RCP4.5情景,预估未来由暴雨洪涝导致的敏感传染病超额发病负担,发现在未来暴雨洪涝事件严重程度和频率均上升的趋势下,敏感病种的发病负担也呈上升趋势。

刘春艳,常利涛,林燕,胡筱莛,黄达峰,韦蝶心,邓淑珍,刘宏[10](2015)在《某中学一起甲型肝炎暴发疫情分析》文中指出2013年11月,云南省文山州田蓬镇某中学暴发甲型肝炎(以下简称"甲肝")疫情。为及时控制疫情,明确疫情暴发的原因,当地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接到疫情报告后迅速作出反应,国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非常重视此次疫情,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3年12月25—31日再次派出专业人员到现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并对该次甲肝

二、二次供水被污染引起学生甲型肝炎暴发的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二次供水被污染引起学生甲型肝炎暴发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城市街区及建筑小区供水系统生物风险识别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饮用水供水系统中生物风险概述
2 建筑与小区供水系统中的生物污染类型
    2.1 细菌
    2.2 病毒
    2.3 微型动物
3 建筑与小区供水系统生物风险点分布
    3.1 街区(街道)生物风险分布情况(见图1)
    3.2 建筑与小区室外供水管网生物风险点
    3.3 建筑与小区供水设施生物风险点
    3.4 建筑内供水管网生物风险点
    3.5 建筑末端用水设施生物风险点
    3.6 公共体育、休闲、景观用水设施生物风险
4 建筑与小区生物污染风险评估方法
    4.1 细菌
    4.2 病毒
    4.3 微型动物
5 总结与展望

(2)戊型肝炎病毒在河北省饲养动物中流行情况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戊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特征
        1.1.2 戊型肝炎的临床特征
        1.1.3 戊型肝炎的流行情况
        1.1.4 戊型肝炎病毒在动物中的流行情况
    1.2 戊型肝炎流行及戊型肝炎的研究进展
        1.2.1 发达国家戊型肝炎的流行及研究现状
        1.2.2 发展中国家戊型肝炎的流行及研究现状
        1.2.3 我国戊型肝炎的流行及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研究方法
    2.1 实验仪器
    2.2 样本的采集及处理
        2.2.1 样本的采集
        2.2.2 样本的处理
    2.3 样本的检测
        2.3.1 HEV总抗体的检测
        2.3.2 HEV抗原的检测
        2.3.3 HEV RNA的检测
    2.4 HEV RNA基因序列的测定及分析
        2.4.1 基因序列测定
        2.4.2 基因序列分析
    2.5 统计分析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养殖场中动物HEV的流行情况
        3.1.1 养殖场猪粪便样本HEV检测结果
        3.1.2 养殖场家兔粪便样本HEV检测结果
        3.1.3 牛、羊等其它动物HEV检测结果
    3.2 屠宰场中动物HEV的流行情况
        3.2.1 屠宰猪的血清阳性率
        3.2.2 生猪肉、猪肝、猪肾、猪血制品HEV RNA存在情况
        3.2.3 屠宰兔子的血清阳性率
    3.3 市售猪肉、猪内脏及肉制品HEV的污染情况
    3.4 HEV分离株基因序列的的比对及分型结果
        3.4.1 猪HEV分离株ORF2 区域PCR扩增片段基因序列的分析
        3.4.2 家兔HEV分离株ORF2 区域PCR扩增片段基因序列的分析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3)不同样本中诺如病毒核酸检测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诺如病毒
        1.1.介绍
        1.2. 基因和病毒结构
        1.3. GII4基因型诺如病毒
    2. 食源性病毒和水源性病毒
        2.1. 介绍
        2.2. 根据临床特点分类
        2.3. 食源性和水源性诺如病毒
        2.4. 诺如病毒的传播途径
    3. 不同样本中诺如病毒检测
        3.1. 临床样本、食品样本和水样本
        3.2. 诺如病毒检测策略
        3.3. 病毒分离
    3. 本文关注的科学问题
第一部分 腹泻样本中诺如病毒检测方法实验室评价与应用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仪器
        1.2. 常用试剂
        1.3. 常用耗材
        1.4. 实验病毒株
    2. 实验方法
        2.1. 核酸提取
        2.2. 病毒检测方法实验室评价
        2.3. 诺如病毒检测方法在临床样本中的应用
    3. 实验结果
        3.1. 病毒Realtime RT-PCR检测方法评估
        3.2. 呼和浩特市诺如病毒分子流行情况
    4. 讨论
第二部分 水中诺如病毒检测方法建立与应用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仪器
        1.2. 常用试剂
        1.3. 常用耗材
        1.4. 实验病毒株
        1.5. 常用溶剂的配置方法
    2. 实验方法
        2.1. 细胞复苏、传代培养和冻存
        2.2. MNV-1病毒培养和病毒滴定测定
        2.3. 核酸提取
        2.4. 病毒检测方法研究
        2.5. 瓶装或桶装水中病毒浓缩
        2.6. 大量水中病毒浓缩
        2.7. 高通量测序
    3. 结果
        3.1. MNV-1 Realtime RT-PCR标准曲线建立
        3.2. 瓶装和桶装水中病毒回收效果
        3.3. Biotroy半自动微生物采集系统回收MNV-1效果评价
        3.4. 饮用水中病毒回收
    4. 讨论
第三部分 食品中诺如病毒检测方法优化与评估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仪器
        1.2. 常用试剂
        1.3. 常用耗材
        1.4. 病毒毒株
    2. 实验方法
        2.1. 模拟样本制备
        2.2. 病毒洗脱
        2.3. 二次浓缩
        2.4. 直接RNA提取
        2.5. 病毒检测
        2.6. ISC-RT-qPCR检测NoVs
    3. 实验结果
        3.1. 碳水化合物类食品中MNV-1回收效果
        3.2. 脂肪、蛋白类食品中MNV-1回收效果
        3.3. 食品中诺如病毒的回收效果
        3.4. 基于受体捕获诺如病毒检测草莓中诺如病毒
    4. 实验讨论
第四部分 贝类中病毒检测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仪器
        1.2. 常用试剂
        1.3. 常用耗材
        1.4. 过程对照病毒MNV-1毒株制备
    2. 实验方法
        2.1. 贝类样本收集
        2.2. 贝类样本处理
        2.3. 贝类病毒的分离
        2.4. 高通量测序
    3. 实验结果
        3.1. 比较不同贝类中诺如病毒检测方法
        3.2. 贝类中病毒宏基因组分析结果
        3.3. 贝类中动物病毒基因组的分析结果
        3.4. 贝类中胃肠炎疾病相关的病毒基因组分析
    4.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4)1999-2015年玉溪市红塔区伤寒与副伤寒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预测模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1.1 TPF病原学特征和临床表现
    1.2 TPF流行情况
    1.3 TPF传播危险因素
    1.4 TPF风险度差异及其预防控制
    1.5 传染病预测模型应用研究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区域
    2.3 资料来源
    2.4 研究方法
        2.4.1 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2.4.2 统计学方法
        2.4.3 预测模型方法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红塔区TPF
        3.1.1 TPF基本流行情况
        3.1.2 时间分布
        3.1.3 人群分布
        3.1.4 地区分布
        3.1.5 TPF病例预测模型
        3.1.5.1 Gompertz模型
        3.1.5.2 GM(1,1)模型
        3.1.5.3 ARIMA模型
    3.2 州城TPF
        3.2.1 TPF基本流行情况
        3.2.2 时间分布
        3.2.3 TPF病例预测模型
        3.2.3.1 Gompertz模型
        3.2.3.2 GM(1,1)模型
        3.2.3.3 ARIMA模型
    3.3 其它乡镇TPF
        3.3.1 TPF基本流行情况
        3.3.2 时间分布
        3.3.3 TPF病例预测模型
        3.3.3.1 Gompertz模型
        3.3.3.2 GM(1,1)预测模型
        3.3.3.3 ARIMA模型
第四章 讨论
    4.1 TPF病例时间分布特征
    4.2 TPF病例地区分布特征
    4.3 TPF病例人群分布特征
    4.4 TPF病例预测模型
第五章 研究结论
优点及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5)基于GIS技术分析枣庄市农村地区2014-2016年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资料来源
        1.1 感染性腹泻病例的收集
        1.2 行政区域人口数据
        1.3 枣庄市矢量地图
    2 研究对象
    3 数据库的建立
    4 统计分析方法
        4.1 描述统计分析
        4.2 空间相关性分析
        4.2.1 全局自相关
        4.2.1.1 莫兰指数(Moran's I)
        4.2.1.2 高/低聚类分析(Getis-Ord General G)
        4.2.2 局域自相关分析
        4.2.2.1 热点分析(Getis-Ord Gi*)
        4.2.2.2 聚类和异常值(Anselin Local Moran I)
        4.2.3 Kriging空间插值分析
结果
    1 枣庄市各乡镇人口基本情况
    2 枣庄市各乡镇地理位置信息
    3 感染性腹泻发病情况
    4 感染性腹泻空间分布
    5 Kriging空间插值分析
    6 饮用水水质状况对感染性腹泻发病的影响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主要缩略词中英文对照
致谢

(6)贵阳市学校卫生监督机制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研究综述
        1.3.2 境外研究综述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2 学校卫生监督机制的理论阐释
    2.1 概念确定
        2.1.1 学校的界定
        2.1.2 卫生监督的定义及特征
        2.1.3 学校卫生的内涵及其公共物品属性
        2.1.4 学校卫生监督机制及其外部性特征
    2.2 学校卫生监督机制构建的相关理论
        2.2.1 公共物品理论
        2.2.2 外部性理论
        2.2.3 协同治理理论
        2.2.4 机制设计理论
3 贵阳市学校卫生监督工作的现状分析
    3.1 贵阳市学校卫生监督工作现状
        3.1.1 被监督单位基本情况
        3.1.2 卫生监督机构基本情况
        3.1.3 卫生监督员情况
        3.1.4 经常性卫生监督情况
        3.1.5 卫生行政处罚情况
        3.1.6 部分学校校医调研情况
    3.2 贵阳市学校卫生监督工作成效分析
        3.2.1 日常监督工作稳定提升
        3.2.2 卫生监督机构建设初见成效
        3.2.3 卫生管理档案基本完善
    3.3 贵阳市学校卫生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3.3.1 行政处罚力度弱效果差
        3.3.2 监督员工作量大配置堪忧
        3.3.3 饮用水卫生安全风险高
        3.3.4 内设医疗机构存在隐患
        3.3.5 托幼机构监督管理不到位
4 贵阳市学校卫生监督机制的运行架构及案例分析
    4.1 贵阳市学校卫生监督机制的建设历程
        4.1.1 建设初始阶段
        4.1.2 建设启动阶段
        4.1.3 建设完善阶段
    4.2 贵阳市学校卫生监督机制的运行架构分析
        4.2.1 构成要素分析
        4.2.2 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
        4.2.3 组织结构分析
    4.3 贵阳市学校卫生监督机制运行的典型案例分析
        4.3.1 案例概况
        4.3.2 案例选取依据
        4.3.3 案例分析
    4.4 贵阳市学校卫生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
        4.4.1 职责交叉的主体之间沟通协调不畅
        4.4.2 客体提供职责内公共物品的意愿不高
        4.4.3 学校卫生监督执行不规范监管不到位
        4.4.4 主客体人力资源不足机构建设不完善
        4.4.5 法律赋予机制运行手段的效力不足
    4.5 贵阳市学校卫生监督机制问题的原因分析
        4.5.1 机制信息传递效率不高,监督成本增加
        4.5.2 各单位利益不能相互协调,激励不相容
        4.5.3 基础资源配置不合理,保障效果不佳
        4.5.4 行政权力小于行政责任,政府缺位
        4.5.5 监督机制干预效力弱,负外部性明显
5 国内外学校卫生监督机制经验借鉴
    5.1 国外学校卫生监督机制经验
        5.1.1 美国WSCC学校卫生工作模式
        5.1.2 英国的学校社区复合模式
        5.1.3 日本的社会组织参与模式
    5.2 国外学校卫生监督机制的启示
        5.2.1 重视多主体的协作
        5.2.2 重视学校健康教育
        5.2.3 重视专业队伍建设
    5.3 国内发达地区学校卫生监督工作经验借鉴
        5.3.1 浙江省新型执法模式
        5.3.2 上海市科学的学校卫生监督积分指标体系
        5.3.3 香港“小政府大社会”的学校卫生管理理念
    5.4 国内发达地区学校卫生监督工作的启示
        5.4.1 执法模式较为新颖
        5.4.2 运行模式较为科学
        5.4.3 管理理念较为先进
6 贵阳市学校卫生监督机制创新的对策建议
    6.1 构建多元化协同治理机制
        6.1.1 创新机制的构建思路
        6.1.2 创新机制中各主体作用
    6.2 完善现行监督机制,信息互通激励相容
        6.2.1 信息互通,建立跨部门行政协调机制
        6.2.2 明确职责,形成各部门责任分担机制
        6.2.3 科学评估,建立有效的监督激励机制
        6.2.4 权责统一,发挥机制运行手段的作用
    6.3 引入外部协调机制,带动多主体参与监督
        6.3.1 有效合作,成立学校卫生委员会
        6.3.2 合理引导,积极组织家庭参与
        6.3.3 加强影响,促进法律体系建设
    6.4 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6.4.1 专业的培训考核机构
        6.4.2 严格的准入制度
        6.4.3 提升行政部门专业素养
        6.4.4 提高校医工资待遇
    6.5 有效配置现有资源,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6.5.1 建立社区参与的公共服务机制
        6.5.2 提高卫生监督机构的执行能力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7)祁阳县某中学甲型肝炎暴发疫情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定义
        1.1.1 确诊病例
        1.1.2 隐性感染者
    1.2 内容和方法
    1.3 标本采集和检测方法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疫情的发现
    2.3 患者临床特点
    2.4 疫情持续时间
    2.5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2.5.1 学校环境卫生
        2.5.2 食堂基本情况
        2.5.3 学校商店
        2.5.4 生活饮用水
        2.5.5 学校周围发热病例搜索
        2.5.6 发病学生的调查
        2.5.7 部分未发病的高三寄宿学生的调查
        2.5.8 实验室检测
    2.6 处理措施
        2.6.1 隔离治疗病人
        2.6.2 水源控制
        2.6.3 开展病例搜索
        2.6.4 环境消毒
        2.6.5 落实晨午检措施。
        2.6.6 开展宣传教育。
        2.6.7 开展应急接种。
3 讨论

(8)饮用水病毒污染及评价指标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饮用水病毒污染及危害
    1.1 各种水体病毒污染状况
    1.2 生活饮用水肠道病毒污染状况
    1.3 生活饮用水肠道病毒污染的危害
2 饮用水病毒学评价指标和标准要求
    2.1 饮用水细菌学评价指标现状和缺陷
    2.2 饮用水病毒学评价指标
    2.3 国际上对病毒评价指标的要求
3 总结与展望

(9)暴雨洪涝相关敏感传染病的筛选及预估研究 ——以安徽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部分:从时间角度识别暴雨洪涝相关敏感性传染病疾病谱
    一、引言
    二、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区域
        2. 数据来源
        3. 研究设计和统计分析
    三、结果
        1. 安徽省暴雨洪涝事件的时空分布范围描述分析
        2. 传染病描述性分析
        3. 传染病相对暴雨洪涝事件及气象因素的滞后期分析
        4. 传染病时间序列分析
    四、讨论
第二部分:从空间角度识别暴雨洪涝相关敏感性传染病
    一、引言
    二、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区域
        2. 数据来源
        3. 研究设计和统计分析
    三、结果
        1. 传染病描述性分析
        2. 传染病的空间自相关性分析
        3. 传染病的空间回归分析
    四、讨论
第三部分:预测暴雨洪涝相关敏感传染病未来超额发病负担
    一、引言
    二、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区域
        2. 数据来源
        3. 研究设计和统计分析
    三、结果
        1. 描述性分析
        2. 基于情景的预估分析
    四、讨论
结论
创新点和局限性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0)某中学一起甲型肝炎暴发疫情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一般情况
2流行病学分析
3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4讨论

四、二次供水被污染引起学生甲型肝炎暴发的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城市街区及建筑小区供水系统生物风险识别与评价[J]. 尹文超,张玥,赵锂,董紫君,赵昕. 给水排水, 2020(10)
  • [2]戊型肝炎病毒在河北省饲养动物中流行情况的调查研究[D]. 王炫普. 河北大学, 2020(08)
  • [3]不同样本中诺如病毒核酸检测方法的研究[D]. 李慧莹.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9(02)
  • [4]1999-2015年玉溪市红塔区伤寒与副伤寒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预测模型的研究[D]. 艾敏. 大理大学, 2019(01)
  • [5]基于GIS技术分析枣庄市农村地区2014-2016年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特征[D]. 张孟林. 青岛大学, 2019(03)
  • [6]贵阳市学校卫生监督机制创新研究[D]. 王文姬. 贵州大学, 2019(06)
  • [7]祁阳县某中学甲型肝炎暴发疫情调查分析[J]. 唐悃,方虹英,许伦红.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18(02)
  • [8]饮用水病毒污染及评价指标研究进展[J]. 班海群,段弘扬,白雪涛.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17(04)
  • [9]暴雨洪涝相关敏感传染病的筛选及预估研究 ——以安徽省为例[D]. 高璐. 山东大学, 2016(09)
  • [10]某中学一起甲型肝炎暴发疫情分析[J]. 刘春艳,常利涛,林燕,胡筱莛,黄达峰,韦蝶心,邓淑珍,刘宏. 中国学校卫生, 2015(10)

标签:;  ;  ;  

二次供水污染所致学生甲型肝炎暴发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