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社区医生职业培训和学历教育需求调查研究

深圳市社区医生职业培训和学历教育需求调查研究

一、深圳市社区医生岗位培训及学历教育需求的调查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莉[1](2021)在《吉林省基层卫生机构就诊患者忠诚状况、影响因素及作用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患者忠诚是指患者对某一特定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存在的情感偏爱及重复购买行为。培育忠诚的患者不仅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经济效益、服务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而且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机构医疗卫生服务的利用以及促进患者健康结局的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开展对于提高居民就医公平,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推动分级诊疗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吸引并留住更多的患者,与患者建立一种持久、牢固的关系,建立患者对机构的忠诚,从而引导居民合理利用医疗卫生服务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当前需要思考的问题。目的:本研究通过横断面调查,了解患者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忠诚现状,基于社会生态学理论模型分析个体(人口社会学特征、健康素养、感知价值、满意度和信任)、组织机构(机构的举办主体、机构辖区每万服务人口的业务用房面积、药品种类、人力资源配置、培训情况、患者参与的服务提供、服务质量、)以及政策环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社会支持)三方面因素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就诊患者忠诚的影响;以刺激-有机体-反应模型(Stimulus-Organism-Response,S-O-R)为理论框架,构建内部刺激(患者健康素养)、组织机构刺激(患者感知参与、患者感知服务质量)、政策环境刺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社会支持)以及情感有机体(患者感知价值、患者满意度、患者信任)在影响患者忠诚中的作用路径;探讨患者忠诚对基层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从而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立患者忠诚培育机制,提高患者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定量调查和定性访谈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定量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第一阶段:综合考虑吉林省各市州经济发展和地理位置分布等因素,在吉林省选取4个市州;第二阶段:每个市州中随机选取2个区/县级市/县;第三阶段:每个区/县级市/县由吉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专家根据基层卫生机构门诊量立意抽取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个乡镇卫生院,全省共计选取16个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第四阶段:由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生调查员于2019年8月到9月在抽中的每所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就诊患者进行面对面询问,并由调查员进行电子问卷填写。定量研究的调查对象为16家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以及在所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1225名患者。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①机构调查的内容:机构举办主体、业务用房面积、辖区服务人口数、药品种类、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年龄、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学历、接受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人数;接受社区护士岗位培训人数、家庭医生签约总人口数以及家庭医生团队数量;②患者问卷调查内容:调查对象的人口社会学特征、健康素养、患者感知参与、感知服务质量、感知价值、患者满意度、患者信任、患者忠诚、社会支持、患者基层卫生服务利用以及是否签约家庭医生等信息。本研究使用IBM SPSS24.0及Amos21.0软件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单因素t检验、多因素回归分析、中介效应、调节效应及多群组路径分析模型等。定性研究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19年8月,选取22名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患者和27名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医疗卫生服务人员为对象进行深度访谈。对访谈中的录音和笔录资料手工转为文字形式,以Word文档进行保存,然后采用主题框架分析法对定性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吉林省基层卫生机构就诊患者忠诚的总体评分为3.30±0.96分(得分范围为1-5分),其中口碑宣传意愿评分为3.45±1.08分,高于推荐意愿(3.38±1.08)、再诊意愿(3.33±1.12)及首诊意愿(3.06±1.14)。(2)个体因素对患者忠诚的影响分析表明:已婚患者(3.33±0.97)的忠诚得分高于未婚/离婚/丧偶患者(3.19±0.89)(P<0.05)。自评健康状况较差患者(3.49±0.93)的忠诚得分高于健康状况好(3.24±0.98)的患者和健康状况一般(3.18±0.94)的患者(P<0.05)。患者健康素养(B=0.681)、感知价值(B=0.695)、满意度(B=0.840)以及信任(B=0.499)的评分越高,患者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忠诚得分越高(P<0.001)。(3)组织机构因素对患者忠诚的影响分析表明:在举办主体为公立医院的基层卫生机构就诊患者(3.42±0.92)的忠诚得分高于在举办主体为政府的机构就诊患者(3.25±0.98)(P<0.05)。在药品种类相对较多(≥240)机构就诊患者(3.42±0.95)的忠诚得分高于在药品种类相对较少(<240)机构就诊患者(3.25±0.96)(P<0.05)。在医生与护士比例<1的机构就诊患者(3.38±0.97)的忠诚得分高于在医生与护士比例≥1的机构就诊患者(3.22±0.94)(P<0.05)。在接受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师数所占比例≥50%的机构就诊患者(3.50±0.95)的忠诚得分高于在接受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师数所占比例<50%的机构就诊患者(3.25±0.95)(P<0.001)。患者感知参与(B=0.086)和感知服务质量(B=0.734)的评分越高,患者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忠诚得分越高(P<0.001)。(4)政策环境因素对患者忠诚的影响分析表明:签约家庭医生患者(3.47±0.99)的忠诚得分高于未签约家庭医生患者(3.04±0.86)(P<0.001)。在每个签约服务团队平均服务人口数<2000的机构就诊患者(3.38±0.97)的忠诚得分高于在每个签约服务团队平均服务人口数>2000的机构就诊患者(3.23±0.94)(P<0.05)。患者领悟到的社会支持越高,患者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忠诚得分越高(B=0.027,P<0.001)。(5)患者感知价值/患者满意度/患者信任在患者健康素养影响患者忠诚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分别为0.2409(95%CI=[0.1776,0.3071])/0.2990(95%CI=[0.2315,0.3702])/0.1798(95%CI=[0.1187,0.2430])。患者感知价值、患者满意度和患者信任在患者健康素养影响患者忠诚中发挥着链式中介效应。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调节了患者健康素养对患者忠诚的直接效应、以患者感知价值为中介的间接效应、以患者满意度为中介的间接效应以及以患者信任为中介的间接效应。多群组路径分析模型检验链式中介模型在签约和未签约群体中的差异性结果显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调节了路径“患者健康素养→患者信任→患者忠诚”(效应值差异为0.042,P<0.05)和路径“患者健康素养→患者感知价值→患者满意度→患者忠诚”(效应值差异为0.178,P<0.05)。(6)患者感知价值/患者满意度/患者信任在患者感知参与影响患者忠诚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分别为0.0323(95%CI=[0.0226,0.0430])/0.0369(95%CI=[0.0270,0.0479])/0.0301(95%CI=[0.0202,0.0407])。患者感知价值、患者满意度和患者信任在患者感知参与影响患者忠诚中发挥着链式中介效应。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调节了患者感知参与对患者忠诚的直接效应、以患者感知价值为中介的间接效应、以患者满意度为中介的间接效应以及以患者信任为中介的间接效应。多群组路径分析模型检验链式中介模型在签约和未签约群体中的差异性结果显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调节了路径“患者感知参与→患者感知价值→患者满意度→患者忠诚”。(效应值差异为0.030,P<0.001)。(7)患者感知价值/患者信任在患者感知服务质量影响患者忠诚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分别为 0.5066(95%CI=[0.3331,0.6838])/0.2557(95%CI=[0.1548,0.3688]);患者满意度在患者感知服务质量影响患者忠诚中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分别为0.6352(95%CI=[0.4778,0.8062])。患者感知价值、患者满意度和患者信任在患者感知服务质量影响患者忠诚中发挥着链式中介效应。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调节了患者感知服务质量通过患者感知价值/患者满意度/患者信任对患者忠诚的间接影响。多群组路径分析模型检验链式中介模型在签约和未签约群体中的差异性结果显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调节了路径“患者感知服务质量→患者感知价值→患者满意度→患者忠诚”。(效应值差异为0.245,P<0.05)。(8)患者感知价值/患者满意度/患者信任在患者社会支持影响患者忠诚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分别为0.0061(95%CI=[0.0040,0.0085])/0.0074(95%CI=[0.0051,0.0099])/0.0037(95%CI=[0.0021,0.0055])。患者感知价值、患者满意度和患者信任在患者社会支持影响患者忠诚中发挥着链式中介效应。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调节了患者社会支持对患者忠诚的直接效应、以患者感知价值为中介的间接效应、以患者满意度为中介的间接效应以及以患者信任为中介的间接效应。多群组路径分析模型检验链式中介模型在签约和未签约群体中的差异性结果显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调节了路径“患者社会支持→患者忠诚”(效应值差异为0.015,P<0.05)和路径“患者社会支持→患者感知价值→患者满意度→患者忠诚”(效应值差异为0.003,P<0.05)。(9)高忠诚得分患者将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作为常规卫生服务来源(OR=10.693)、去年一年来该机构就诊次数≥13次(OR=5.725)、在该机构持续就诊时间>1年(OR=1.818)、接受过预约服务(OR=2.997)、接受过随访服务(OR=2.900)、接受过转诊服务(OR=6.209)、接受过上门诊疗服务(OR=5.207)、接受过健康教育服务(OR=1.762)、接受过康复护理服务(OR=10.114)、接受过优先就诊服务(OR=17.372)、接受过用药长处方服务(OR=13.987)以及接受过免费测量血压血糖服务(OR=3.133)的比例高于低忠诚得分患者(P<0.05)。(10)定性访谈结果显示,影响基层卫生机构就诊患者行为意向的因素有个体因素(患者的固有就医观念),组织机构因素(医生的年龄、医生的数量、医患之间的沟通交流、医疗卫生费用、药品供给、医疗技术水平、医疗卫生服务薄弱)以及政策环境因素(同伴支持、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患者和医疗卫生人员希望从政府加大财政支持,提高服务的宣传力度和服务态度,完善体检项目,建设专科特色科室,增加药品供给、提高报销比例,加强医疗团队建设、改善设施配置短板,强化医防结合工作以及基层与上级医院的纵向合作等多方面来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进而提高患者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行为意向。结论:(1)患者忠诚可以促进其对基层卫生服务的利用,并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作为常规医疗机构来源,但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就诊患者的忠诚得分尚处于中等水平。提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管理者应加强培养忠诚患者的意识,重点关注健康状况较差患者的忠诚状况,逐步培养其他患者忠诚。(2)随着患者健康素养、感知价值、满意度以及信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忠诚越高。因此,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管理者应重视患者的健康素养、感知价值、满意度以及信任对患者忠诚的驱动作用,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提供个性化服务等措施,提高患者的健康素养水平以及信任程度,强化患者对服务价值的感知以及对服务的满意程度。(3)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中药品种类、医生与护士的比例、接受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师数所占比例以及全科医生的数量会影响患者对机构的忠诚情况,提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完善药品配置、加强护理以及全科医生的队伍建设,可以提高患者的忠诚。此外,随着患者感知参与以及感知服务质量水平的提高,患者对机构的忠诚越高。因此,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管理者应重视改善患者在就诊过程中的参与行为以及就诊体验,通过普及“医患共同决策”服务模式、关注患者医疗卫生需求等措施,提高患者的参与程度,强化患者对服务质量的感知。(4)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患者忠诚具有一定的影响,卫生服务管理人员应通过宣传激励引导政策提高居民的签约积极性和服务团队的工作积极性来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而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医患互动服务体系。(5)社会支持对患者忠诚具有积极正向的预测作用,提高患者家属和医疗卫生人员对就诊患者的支持度以及加强同伴情感互助支持可以强化患者对机构的忠诚。(6)本研究通过中介效应、调节效应、有调节的中介效应以及多群组路径分析模型等方法探讨了患者忠诚影响因素的作用路径以及患者忠诚对其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为患者忠诚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文献依据和实证基础。也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管理者了解患者就诊过程的认知心理和购买服务的内在驱动因素,培育忠诚患者策略、增强患者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利用提供了参考。

张敏[2](2021)在《深圳市医联体内双向转诊现状及下转影响因素研究 ——以高血压患者为例》文中提出目的:在医疗资源不足及配置不合理的背景下,分级诊疗为解决这一问题应运而生,双向转诊作为分级诊疗主要内容之一,对促进分级诊疗、解决看病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了解深圳市双向转诊运行环境与政策,了解医务人员对基层医疗机构定位的认知,对比分析罗湖区和龙华区医生、患者对双向转诊认知情况、下转意愿及影响因素,为完善深圳市医联体建设和促进双向转诊顺畅实施提供有针对性、可行的参考建议。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和现行有关双向转诊制度的政策、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化访谈进行调查研究。采用立意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结合的方法,抽取罗湖人民医院和龙华中心医院及其举办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对医务人员和患者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并对比两个区医患双方对双向转诊的知晓情况、态度和下转意愿等;使用半结构化访谈了解医患双方对双向转诊的看法及转诊运行存在问题;c2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医患双方下转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1.深圳市双向转诊运行现状深圳市双向转诊工作得到有效落实,政府和医疗集团均出台相关政策,如实行医疗收费分级管理和医保差别支付制度促进社区首诊,医联体内强制住院患者出院即下转促进转诊。深圳市近三年下转人次逐年上升,2018-2020年增加6.30%,但上转人次仍远超下转人次,2020年上下转比6.44:1。2.医务人员对双向转诊认知研究结果(1)罗湖区40.60%、龙华区40.14%医务人员认为区级医院属于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双向转诊制知晓率较高,罗湖区87.97%,龙华区89.12%。(2)医务人员下转意愿较高,罗湖区79.70%,龙华区83.67%,影响下转意愿的因素罗湖区为对双向转诊必要性的态度、医院双向转诊宣传力度、转诊是否影响医院收入;龙华区为对双向转诊制了解情况、对双向转诊必要性的态度、接收上转患者频率。3.高血压患者对双向转诊认知研究结果(1)罗湖区和龙华区患者对双向转诊制知晓率较低,分别有48.99%和40.18%没听说过。社区首诊方面,罗湖区43.86%龙华区56.14%的患者首选社区健康服务中心。(2)患者下转意愿较高,罗湖区74.64%,龙华区82.70%,影响下转意愿的因素两区均为对双向转诊必要性的态度、社康中心检查设备是否满足治疗需求和医院医生是否建议下转。4.定性访谈结果通过访谈深圳市的部分医务人员得知,深圳市双向转诊工作实施较好,医务人员普遍比较认可目前为促进转诊所采取的各项措施,但医务人员在实施转诊过程中会遇到一些现实问题,如现有转诊指南不够清晰明确导致不同医生对转诊标准的把握有所差异、信息系统虽实现统一但信息未完全共享、医疗机构间沟通不足等。患者对社康中心医疗水平信任度有待提升,有下转意愿,但未形成行为。结论:深圳市高度重视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不同区医疗资源和转诊实施有一定差距,通过积极制定政策和推进相关措施,深圳市已取得一定成绩,上转人数明显下降,社区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各区居民就诊趋向逐渐符合医疗机构功能定位。但仍存在以下不足:医患双方双向转诊制的认知深度较低;医联体内双向转诊促进措施有待完善;信息系统不完善;现有转诊指南不够清晰明确;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建议:加强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政策宣教;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立吸引人才的长效机制;完善“互联网+”医联体建设,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制定清晰且标准化双向转诊指南并培训;完善相关的配套支持措施,加强监督管理。

翟慧颖[3](2021)在《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工作满意度、职业倦怠及离职意向的影响因素及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调查海珠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的工作满意度、职业倦怠及离职意向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探讨工作满意度、职业倦怠、离职意向的关系机制,以提高团队整体工作满意度、改善职业倦怠状况、降低离职意向,为促进家庭医生团队建设,稳定服务队伍建设提供建议,从而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2020年9月至10月选取广州市海珠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团队成员550名,采取调查问卷调查家庭医生团队工作满意度、职业倦怠及离职意向情况。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资料、工作满意度量表、职业倦怠量表及离职意向量表。采用Epi-data version 3.1软件录入数据。使用SPSS version 25.0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之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工作满意度、职业倦怠及离职意向的影响因素。使用AMOS version 21.0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讨职业倦怠、工作满意度和离职意愿之间的关系。假设检验的显着性水平ɑ=0.05,以双侧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本研究共发放问卷550份,有效问卷514份,有效率为93.5%。女性397人,占77.2%;31-40岁年龄段236人,占45.9%;全科医生134人,占26.0%,社区护士181人,占35.2%;正式在编人员296人,占57.6%;本科学历319人,占62.1%;初级职称236人,占45.9%。2、65.6%的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对工作满意,社区护士的工作满意度水平最高,得分为147.13±19.67。轻度、中度职业倦怠者分别占32.9%、32.7%;全科医生的情绪耗竭维度、人格解体维度得分最高,分别为19.49±8.31分、12.90±8.95分,康复医师在情绪耗竭维度及人格解体维度得分最低,分别为12.33±7.09分、8.67±4.72分,成就感低落维度公卫医生得分最高,为22.51±6.87分,社区护士得分最低,为17.86±7.75分。低离职意向人数占67.9%,社区护士离职意愿最低,得分为13.36±4.70分。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1)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的学历、职业、月平均收入与工作满意度程度有关(P<0.05)。(2)婚姻状况、编制情况、从事家庭医生团队的工作年限、月平均收入均对情绪耗竭维度有显着的影响关系(P<0.05)。学历水平对人格解体维度有显着的影响关系(P<0.05)。婚姻状况、学历水平和职业情况对成就感低落维度有显着的影响关系(P<0.05)。(3)编制情况、学历、职称、职业、在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年限、月平均收入均对离职意向有显着的影响关系(P<0.05)。4、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离职意向与工作满意度呈负相关,与职业倦怠呈正相关。工作满意度对职业倦怠具有直接效应(β=-0.679,P<0.01),职业倦怠对离职意向具有直接效应(β=0.196,P<0.05),工作满意度对离职意向具有直接效应(β=-0.368,P<0.01),职业倦怠在工作满意度影响离职意向的路径中起中介效应作用(β=-0.679×0.196=-0.133,P<0.05)。结论1、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工作满意度较高,离职意向较低,存在部分轻度、中度职业倦怠现象。2、学历、职业、月平均收入是家庭医生团队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婚姻、编制、从事家庭医生团队的工作年限、月平均收入是情绪耗竭维度的影响因素,学历是人格解体维度的影响因素,婚姻、学历和职业是成就感低落维度的影响因素。离职意向与编制、学历、职称、职业、在社区中心工作年限、月平均收入有关。3、工作满意度与离职意向间存在负相关,与职业倦怠间存在负相关,职业倦怠与离职意向间存在正相关。职业倦怠对工作满意度与离职倾向之间的关系产生部分中介效应。

杜修本[4](2020)在《深圳市健康促进工作与健康教育体系现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目前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基本情况和影响因素,初步建立适合深圳实际的健康促进管理工作机制,为政府出台深圳健康促进工作有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与内容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收集医疗卫生机构设置情况、工作网络设置情况,人员结构,经费预算,技术培训及对深圳健康教育与促进管理工作的建议;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向20-25位健康教育专家进行两轮咨询,最终构建深圳健康促进管理工作机制。结果1.大专以下学历人员占18.89%,其他专业人员占28.57%,无编制人员占46.54%,低学历、非专业、无职称现象比重过大,专业力量薄弱;健康教育机构占7%,设置健康教育专职人员的率低(χ2=41.08,P<0.001),未设置健教科室或部门的机构占17.02%,领导重视程度不足,组织架构混乱,缺乏统一管理,工作机制运行不畅;无相机、投影仪、视屏和活动室的机构分别占35.11%、34.02%、27.66%、64.89%,健康教育机构设备资源欠缺;差额拨款机构占63.83%,专项经费支持不足;无进修、科普文章、学术文章和课题的机构分别占88.46%、47.44%、68.83%、85.90%,从业者业务素质不够高,科研能力建设欠缺。2.各级专业机构在政府主导下指导各区基层单位参与实施,健康教育基层机构应以业务培训指导的模式开展工作;团队中要需要综合型、多类型和复合型的专业人才,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专业能力等综合素质较高的人员,保证人才梯队的稳定性;业务经费结合群众需求进行经费预算,加大经费投入,专款专用;区政府下文组建全区的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将网格员纳入,垂直式管理,所有部门的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统一管理,以此整合资源;通过政府主导,各部门联动协作,建立健全街道和社区网络,基层落实工作,在社区办事处设立学习、教育的场所,联合医院、社区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到社区坐诊有,加大健康教育网络队伍的建设和扩大宣传面覆盖面等方法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3.参与本次调查的23位专家涵盖上海、北京、广东、山东、福建、浙江、湖北等7个省市,工作单位涵盖疾控中心、高校、研究院和健教机构。专家年龄以中青年为主,学历以硕士为主,工作年限以40年以内为主,专家职称均在中级以上,高级职称过半,专家从事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年限在30年内过半,说明本研究专家可信度较高;本研究两轮专家函询回收率为100%,说明咨询专家积极性非常高,结果可信度高;W值范围由0.07-0.25增长至0.44-0.68,χ2值范围由19.79-114.97增长至193.62-312.58,P值范围均小于0.001,说明专家对市级、区级、街道和各类健康场所健康促进管理工作机制指标的协调性较好;权威系数基本高于0.75,说明专家具有较高的权威,健康促进管理工作机制指标体系可靠。结论1.政策支持、立法保障、人才引进与能力建设、经费支持、组织架构、跨部门协作网络、考核评估机制与监测体系建设是制约深圳市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2.经过两轮专家函询,初步构建的深圳市健康促进工作运行机制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可运用于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实际工作中;3.本研究构建的以政府为主导,专业机构指导,多部门联动协作,社会单元参与实施的健康促进工作运行机制与健康促进工作紧密结合,为深圳市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有效、可行的工作机制和体系架构。

徐杨[5](2020)在《分级诊疗视角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提升路径研究》文中认为作为我国五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核心,分级诊疗制度在医疗资源配置合理化、医疗卫生服务平衡化、就医秩序科学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推进分级诊疗的力度,但是医疗服务体系“倒三角”的形态并未完全扭转,“大医院拥挤,小医院冷清”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基层首诊是分级诊疗的基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分级诊疗运行机制中重要载体之一,是落实基层首诊的重要支撑,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能力是构建规范有序的分级诊疗秩序的关键。但是,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与分级诊疗制度对其的要求还存在差距,使原本应该在基层得到诊疗的患者挤占了上级医院的资源。因此,从多维角度出发,研究制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有效发挥和提升的因素,找出提升其服务能力的路径,对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加快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良好就医格局,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保障公平与效率理论为基础,结合定性与定量方法展开研究,聚焦分级诊疗体系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提升难点问题,提出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的对策建议。本文第一章阐述了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第二章是理论分析,对分级诊疗视角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第三章是分级诊疗体系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功能研究,回顾解读了国家对分级诊疗、基层首诊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相关政策要求,分析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分级诊疗体系中的作用,以及各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探索和实践;第四章是分级诊疗视角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现状分析,分析了分级诊疗背景下宝山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存在的问题;第五章分别基于ISM解析结构模型和SEM结构方程对分级诊疗视角下社区首诊影响因素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满意度进行了分析,以如何引导居民社区首诊和提高首诊满意度为导向,找出影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的因素;第六章借鉴总结了国内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经验;第七章针对政府重视程度不够,基层首诊难落实;分级诊疗制度不完善,双向转诊通道不顺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能力素质不高,服务意识不强,医疗设备不齐全;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认同度和知晓率低等问题,归纳提出发挥政府引领作用,强化顶层设计;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强化资源下沉;着力优化能力素质,打造专业化队伍;加强宣传舆论引导,增强居民信任等四个方面八项对策建议。本文的创新点是有效的拓展了研究维度,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融入分级诊疗整体格局中,分别从管理者、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三个维度,通过解析结构模型对居民选择社区首诊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结构方程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满意度进行研究,提高了对策的针对性和全面性。

李影影[6](2020)在《基于院校—社区多维度互动的居民传染健康素养干预方案构建及实践》文中认为目的1.描述社区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进一步基于健康信念模式,构建基于院校-社区多维度互动的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干预方案。2.探讨基于院校-社区多维度互动的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干预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提升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水平、促进其形成健康行为,提供新的实践思路。方法本研究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构建基于院校-社区多维度互动的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干预方案通过回顾往年文献,和分析政策,采用便利抽样法对安徽省亳州市227名社区居民开展问卷调查,分析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在健康信念模式的指导下,根据调查结果形成干预方案初稿,经专家小组会议和预实验后,形成干预方案实施稿。第二部分:评价基于院校-社区多维度互动的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干预效果采用量性研究和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共同评价干预效果。①量性研究: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安徽省亳州市富荣花园和天润花园小区各35名居民,通过抛硬币法,随机将富荣花园小区居民作为对照组,天润花园小区居民为干预组。对照组给予社区常规干预,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院校师生和社区工作人员共同为居民实施传染病健康素养干预。采用中国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量表和健康行为能力自评量表进行量化评分,比较和分析干预前后两组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和健康行为能力的得分情况。②质性研究:干预结束后,采用目的抽样法,对干预组10名居民进行半结构访谈,应用Colaizzi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第一部分:居民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总分为(21.73±7.25)分。通过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得分在年龄、学历和平均每天上网时间方面存在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历和平均每天上网时间是影响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得分的因素。院校师生和社区工作者共同为居民开展传染病健康素养干预,居民向师生提供改进意见,社区医务人员和教师针对遇到的问题定期给予护生指导,护生定期写反思汇报,教师与护生相互讨论交流,教师根据各方反馈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传染病护理学教学。干预主题:感知传染病、认识传染病健康素养、传染病总论、提升传染病信息素养、消化道传染病防治知识、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接触传播疾病防治知识、动物疫源性疾病防治知识、血液/体液传染病防治知识、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心理指导、睡眠指导、巩固知识、保证依从、巩固练习、回顾总结、健康行为;干预形式:团体干预和个体干预。干预时间为8周,共计13次,每周1~2次,每次35~50分钟。第二部分:1.量性研究(1)两组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得分比较采用协方差分析,对干预前基线水平矫正后,干预组居民干预后传染病健康素养总分、传染病预防和传染病的治疗与管理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干预组居民在传染病健康素养总分、传染病治疗与管理、对病原体和传染源的辨认维度得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居民健康行为能力得分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干预前两组居民和健康行为能力总分和各维度得分,结果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居民健康行为能力总分和营养维度得分明显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在干预组中,干预后居民健康行为能力总分、营养和运动维度得分较干预前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质性研究通过分析居民的访谈资料,提炼出3个主题,即①居民获益良多:增加传染病防治知识、提升传染病防治意识、提高传染病防治技能、提高传染病信息素养;②居民战胜困难:克服自我惰性、控制自我饮食、改变自我作息;③居民共同期待:提高护生沟通能力、丰富干预内容、丰富干预形式。结论(1)居民的传染病健康素养水平受其自身的学历和每天上网时间影响。(2)基于院校-社区多维度互动的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干预方案可操作性强,能够提高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水平,促进其形成健康行为。

吴婷婷[7](2020)在《重庆市基层医务人员营养教育职业素养现况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旨在对重庆市基层医务人员营养教育职业素养现况进行调查,发现基层医务人员营养教育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行为及职业认知板块的薄弱环节,了解营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基层医务人员营养教育职业素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非概率抽样中的方便抽样,利用网络问卷调查法,调查通过“问卷星”网络平台进行,由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基层处、重庆市健康教育所工作人员将电子问卷链接或二维码分别发送至重庆市基层卫生医务人员工作群与重庆市基层健康教育工作群。调查问卷经过文献检索与专家咨询后自行设定,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卷首语与知情同意书;(2)调查对象基本资料;(3)营养教育职业素养(包含25题计分题)(4)当前营养教育开展情况及相关需求。营养教育职业素养评分方式根据所属板块不同进行赋分,营养教育职业素养知识与技能板块答对一题计一分,答错不计分;行为板块根据营养教育职业行为频率进行以下赋分,“总是”3分、“经常”2分、“偶尔”1分、“几乎没有”0分;认知板块答案赋分如下,“非常必要”3分、“必要”2分、“必要性不大”1分、“完全没必要”0分;“愿意”1分、“不愿意”0分。本研究中所有的统计学分析均使用Stata软件包完成。年龄、工龄、营养教育职业素养得分等连续型变量组间均值,采用ANOVA分析进行比较;多因素分析选用多重线性逐步回归模型以营养教育职业素养得分作为因变量进行。结果:纳入本次研究的基层医务人员共1051名,其中男性264人(25.12%),女性787人(74.88%);61.18%的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单位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均年龄为34.05岁,平均工龄为12.01±0.29年;民族以汉族为主(91.96%);学历以大专及本科为主(88.6%);其中,仅有0.48%的医务人员具有研究生学历。76.59%的调查对象已婚,参与本次调查的51.28%基层医务人员已生育1个小孩子。岗位以医师和护士为主(医生35.68%VS护士35.56%),其中技师所占比例最少为8.85%。职称以初级为主(57.09%),高级职称不到5%;此外,28.25%的基层医务人员已工作时间已经超过15年。基层医务人员的营养教育职业素养得总分平均分为17.971±0.12。营养教育职业素养各维度得分分别为:知识维度8.32±0.08,技能维度2.97±0.04;行为维度3.64±0.02,认知维度3.04±0.04;总分及格率仅有46.81%,优秀率仅有3.43%。722名(68.70%)基层医务人员表示在过去一个月对病人或居民进行过饮食建议或营养教育。40.03%的基层医务人员自愿主动开展进行营养教育。97.91%的基层医务人员表示愿意学习更多的营养知识与技能。营养资料(75%)、系统式学习(58.7%)、同事交流(40%)是基层医务人员最受欢迎的三种营养教育接收途径。77.10%医务人员认为当前营养教育存在的问题在自身营养专业知识短缺。单因素分析发现不同年龄、性别、岗位、职称、个人月收入和BMI的基层医务人员之间得分的有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营养教育开展情况、岗位、个人平均月收入、性别、工作单位分类、职称、民族对营养教育职业素养有影响。营养教育开展情况与营养职业素养得分呈正相关,开展了营养教育的基层医务人员营养教育职业素养得分高于未开展营养教育的基层医务人员(β=-0.431,p<0.001),技师(β=-0.59,p<0.001)、护士(β=-0.216,p<0.001)和其他岗位(β=-0.172,p<0.001)的营养教育职业素养水平得分都较医生低;个人平均月收入高于3000元的基层医务人员的营养教育职业素养得分比个人平均月收入小于3000元的基层医务人员得分高,其中3000-5999元范围内基层医务人员营养教育职业素养得分最高(β=0.185,p<0.001);女性基层医务人员的营养教育职业素养得分高于男性(β=0.181,p<0.001);村卫生室/卫生服务站的基层医务人员营养教育职业素养得分高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层医务人员(β=0.086,p=0.001);少数民族人群营养教育职业素养得分与汉族人群相比较低(β=-0.061,p=0.017)。结论:重庆市基层医务人员营养教育职业素养水平不高,优秀率低;营养教育职业素养知识掌握处于基础的阶段,对专业营养知识掌握不足,营养专业技能缺乏。重庆市基层医务人员营养教育开展情况一般,基层医务人员营养教育积极,学习需求大,营养资料、系统学习、同事交流是其期望接收营养知识的方式。营养教育开展情况、岗位、个人平均月收入、性别、民族对基层医务人员营养教育职业素养有影响。

杨雯[8](2020)在《居民社区首诊信任模型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本研究针对当前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信任度不高的现状,运用信任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界定居民社区首诊信任概念及内涵,梳理居民社区首诊信任内涵各要素及相互之间作用规律,探讨居民社区首诊信任的影响因素,构建居民社区首诊信任初始理论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为完善社区首诊制度建设、提升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信任提供理论与实证依据。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对居民社区首诊信任内涵要素进行分析并初步确定居民社区首诊信任的测量维度。(2)专题小组讨论法及问卷调查法。通过开展多次专题小组讨论,确立居民社区首诊信任的构成、内部逻辑关系的梳理以及测量维度。通过问卷调查法,在浙江省杭州市8个主城区共选取1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采用定额抽样的方法,在选取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辖社区发放问卷。(3)数理统计法。通过Cronbach’sα系数、分半信度系数、因子分析检验量表信效度;描述性统计分析,运用均值、标准差、构成比等指标描述被调查居民基本情况;t检验和方差分析比较社区首诊信任情况在不同人口学特征上的差异;加权平均法计算居民社区首诊信任分数;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居民社区首诊信任中医生信任、机构信任、政府信任的影响因素;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居民社区首诊信任理论模型。研究结果:(1)医生信任、机构信任、政府信任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934、0.932、0.936,医生信任量表“忠诚”“能力”“诚实”“综合信任”四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776、0.869、0.871、0.807,机构信任量表四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826、0.882、0.848、0.798,政府信任量表四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796、0.879、0.871、0.859。医生信任量表奇数条目、偶数条目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851、0.887,两部分的分半信度系数为0.945,机构信任量表奇数条目、偶数条目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854、0.878,两部分的分半信度系数为0.943,政府信任量表奇数条目、偶数条目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859、0.885,两部分的分半信度系数为0.946。医生信任量表、机构信任量表、政府信任量表的KMO值分别为0.937、0.925、0.927,P<0.001。(2)不同性别、户籍、年龄、学历、职业、月总收入、医疗保障类型、近半年身体健康状况、慢性病情况、步行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时间的居民在社区首诊信任得分上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3)居民对社区医生信任得分为72.98分,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信任得分为73.26,居民对政府信任得分为73.02,居民社区首诊总体信任得分为73.26。(4)居民对社区医生信任的影响因素有对社区医生总体满意、社区医生态度、社区医生沟通能力、对社区医生熟悉程度、社区医生的健康宣教、社区医生能否及时转诊(P<0.05);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信任的影响因素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诊快捷方便、声誉、转诊科室对口、就诊体验、健康知识宣教到位、科室设置布局、整体环境、反馈建议改进及时、就诊流程高效(P<0.05);居民对政府信任的影响因素有政府行政职能履行到位、政府人员办事效率医保报销政策优惠、“最多跑一次”改革越便民惠民、政府绩效、基本药物制度完善、医疗服务价格(P<0.05)。(5)居民社区医生信任对政府信任影响最大,路径系数为0.690,居民政府信任影响居民对社区医生信任,路径系数为0.643,居民政府信任影响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信任,路径系数为0.490,居民对社区医生信任影响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信任,路径系数为0.550,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信任影响居民对社区医生信任,路径系数为0.540,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信任影响居民对政府的信任,路径系数为0.255。研究结论:(1)自行设计编制的居民社区首诊信任量表均具有较好信效度。(2)居民社区首诊信任水平介于及格到良好之间,仍有提升空间。(3)在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信任过程中,居民对社区医生的信任、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信任、居民对政府的信任三者是相互影响的。居民对社区医生的信任影响效应最大。

邓宇晨[9](2020)在《合肥市社区妇幼保健人员生命早期健康管理“知信行”及培训情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合肥市社区妇幼保健人员生命早期健康管理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以及培训情况,探讨影响社区妇幼保健人员生命早期健康管理知-信-行水平主要因素,发现社区妇幼保健人员在从事社区生命早期健康管理工作中以及培训中的存在的具体问题,分析社区妇幼保健人员的具体培训需求,旨在为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社区妇幼保健人员的培训和更好地促进社区生命早期健康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合肥市为研究现场,采用自行设计的《社区妇女保健人员生命早期健康管理“知信行”及培训需求调查问卷》和《社区儿童保健人员生命早期健康管理“知信行”及培训需求调查问卷》,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前往合肥市5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妇女保健科和儿童保健科,分别对各家中心实际在岗的妇女保健人员和儿童保健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孕产妇健康管理/0-2岁儿童健康管理知识、态度、行为情况、学习培训情况等。调查资料采用Epi Data3.1进行双录入,数据采用SPSS 25.0进行统计。利用频数、率、构成比、均数、标准差、中位数等指标进行一般描述性统计,运用?2检验方法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1)本次调查共发放219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17份,有效应答率99.1%。调查对象中社区妇女保健人员101名(46.5%),社区儿童保健人员116名(53.5%)。性别分布上,男性为9人(4.1%),女性208人(95.9%);年龄在21-64岁之间,平均年龄(34.52±7.84)岁(中位数为34分);调查对象的学历以本科(57.1%)和大专(35.0%)为主;调查对象所学专业以临床医学专业(55.3%)和护理学专业(30.0%)为主;201名(92.6%)调查对象参加过孕产妇保健/0-2岁儿童保健专业知识培训;调查对象中有150名医生(69.1%),67名护士(30.9%),其中医生的学历以本科(65.3%)为主,护士的学历以大专为主(55.2%);142人(65.4%)有执业医师资格,65人(30.0%)有护士执业资格,10人(4.6%)无执业资格;职称分布上,以初级和中级职称为主(89.4%);调查对象中有专职人员187人(86.2%),兼职人员30人(13.8%);正式在编人员86人(39.6%)、非正式在编人员131人(60.4%);调查对象月收入多集中在2000-4999元,共161人(74.2%);调查对象从事妇幼保健工作年限最短的不足1年,最长的38年(中位数4年)。(2)社区妇女保健人员孕产妇健康管理知识得分为37-67分(中位数41分),优秀率为44.6%;态度得分在53-75分之间(中位数70分),优秀率为64.4%;行为得分为25-44分(中位数41分),优秀率为66.3%;知信行总分得分为143-183分(中位数170分),优秀率为59.4%。专职人员的孕产妇健康管理知信行总水平和态度水平优于兼职人员(?2=10.910、7.526,P<0.05),医生的孕产妇健康管理行为水平优于护士(?2=5.002,P<0.05)。(3)社区儿童保健人员0-2岁儿童健康管理知识得分为29-64分(中位数53分),优秀率为25.0%;态度得分在22-70分之间(中位数62分),优秀率为40.5%;行为得分为63-112分(中位数100分),优秀率为46.6%,知信行总得分为168-236分(中位数214.5分),优秀率为42.2%。非在编人员的0-2岁儿童知信行总水平优于在编人员(?2=4.073,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非在编人员知识水平同样优于在编人员(OR=4.296,95%CI:1.693-10.899,P<0.05),男性的态度水平优于女性(?2=5.621,P<0.05)。(4)社区妇幼保健人员实际参加年均培训的频率以0-2次最多(49.8%),期望每年参加3-5次培训的人数最多(57.6%);组织培训最多的机构为区级卫生主管部门(89.6%);参加的培训形式人数最多的为“集中授课”(95.0%),期望参加的培训形式人数最多的为“去上级医院交流进修”(74.2%);培训内容上,社区妇女保健人员实际接受人数最多的培训内容为“孕期健康检查知识”和“孕期疾病筛查与防治知识”(90.6%),期望接受人数最多的为“孕期疾病筛查与防治知识”培训(84.2%);社区儿童保健人员实际接受人数最多的培训内容为“婴幼儿喂养知识”(92.4%),期望接受人数最多的培训内容为“婴幼儿疾病防治知识”(85.3%);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方面,“培训时间不自由”(60.7%)、“培训形式过于单一”(53.7%)和“培训的频率不足”(38.3%)为反映人数居前三位的问题。培训的建议方面,“培训的形式应更多样化”(81.6%)、“培训的内容应注重实用性并及时更新”(69.1%)和“培训的时间安排应更灵活”(68.7%)为调查对象提出频率最高的3条建议。结论:本研究发现,调查对象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兼职比例总体良好,但职称结构不尽合理,高学历、高层次人才不足,护理人员比重不足。调查对象生命早期健康管理基本知识总体知晓水平一般,专业知识知晓系统性和全面性不足;态度方面,调查对象生命早期健康管理态度总体良好,但存在着一定的职业倦怠;行为方面,调查对象总体行为水平良好,但一些具体工作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在人员培训上,内容和形式与人员实际需求均存在一定的偏差,培训时间不自由、培训形式单一、培训内容陈旧为培训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应进一步重视社区妇幼保健人力资源建设,改进并创新社区妇幼保健人员培训形式与内容。提高社区妇幼保健人员生命早期健康管理知信行水平和社区生命早期健康管理服务能力,需要政府、社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社区妇幼保健人员等多方面的合力。

郭伟文[10](2019)在《珠海市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1目的了解珠海市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状,通过调查居民以及基层医务人员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认知、需求、利用、参与等情况,分析珠海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提出相关的对策与建议,为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面发展,构建完善的分级诊疗体系提供科学参考依据。2方法(1)数据资料来源:文献资料研究、统计报表资料、问卷调查资料。(2)调查方法:运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珠海市香洲、金湾、斗门等三个行政区随机抽取570名居民进行入户面对面问卷调查,有效回收问卷570份,问卷有效率100%;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珠海市香洲、金湾、斗门等三个行政区随机抽取25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的593名基层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有效回收问卷555份,问卷有效率93.59%。(3)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样本率与总体率比较u检验、单因素卡方检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3结果(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状:在570名抽样调查居民中,有289名居民已与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签约,签约率为50.70%;在273名调查重点居民(包括0~6岁儿童、孕产妇、65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户、失独家庭等)中,有171名重点居民已与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签约,重点人群签约率为62.64%。相关报表数据显示,珠海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机构的诊疗人次占比由2015年的32.14%降至2018年的27.74%;有41.98%的基层医务人员认为珠海市目前存在基层医疗机构“门可罗雀”而上级医院“人满为患”就医困境的情况很严重。(2)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认知分析:不知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居民占34.91%,仅有35.68%的基层医务人员表示很了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居民与基层医务人员在家庭医生服务提供方式选择上存在差异,居民更倾向于选择上门服务作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主要提供方式(P<0.05)。(3)家庭医生服务利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婚姻状况、去年是否接受过社区卫生服务、是否知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否已建立个人健康档案是居民与家庭医生团队签约的独立影响因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认知不足是未签约的主要原因,超过六成签约居民表示去年接受签约服务不超过2次。(4)基层医务人员参与家庭医生团队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表示愿意参与家庭医生团队的基层医务人员占55.68%;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了解程度、认为是否能够缓解就医困境、所在机构类型、所在工作岗位类型是基层医务人员参与家庭医生团队意愿的独立影响因素。(5)基层医务人员认为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面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有限,相关制度配套不完善,居民就医观念陈旧、签约服务形同虚设。(6)基于基层医务人员角度分析居民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影响因素:最重要的三个因素分别为医患关系、家庭医生/全科医生的社会认可程度、基层医疗机构的基本药品种类。4结论自2014年启动试点以来,珠海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发展情况较好,但居民对签约服务利用程度不高,签约服务引导患者基层就诊的能力稍显不足,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面发展任重而道远。珠海市居民对签约服务的认知不足,应加强签约服务的宣传力度,转变居民传统就医观念,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引导居民签约。配齐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种类,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签约服务质量、增强居民的签约获得感。通过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教育,提高其医疗技术水平,改善其对签约服务的了解程度,提升家庭医生的社会认可程度,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与分配机制,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以更好地为居民提供签约服务。

二、深圳市社区医生岗位培训及学历教育需求的调查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深圳市社区医生岗位培训及学历教育需求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吉林省基层卫生机构就诊患者忠诚状况、影响因素及作用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患者忠诚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患者忠诚的概念
        1.2.2 患者忠诚的测量维度
        1.2.3 患者忠诚的作用
        1.2.4 患者忠诚的现状研究
        1.2.5 患者忠诚的影响因素
    1.3 以往研究的不足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第2章 理论基础及理论框架构建
    2.1 理论基础
        2.1.1 社会生态学理论
        2.1.2 刺激-有机体-反应模型理论
        2.1.3 价值共创理论
        2.1.4 期望失验理论
        2.1.5 社会交换理论
        2.1.6 计划行为理论
    2.2 本研究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
        2.2.1 理论框架
        2.2.2 研究假设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文献研究法
    3.2 问卷调查法
        3.2.1 研究对象
        3.2.2 样本量计算
        3.2.3 调查方法
        3.2.4 研究工具与评价标准
        3.2.5 数据处理与统计学分析
        3.2.6 质量控制
    3.3 深入访谈法
        3.3.1 访谈对象
        3.3.2 访谈资料收集
        3.3.3 访谈资料分析
        3.3.4 质量控制
第4章 基层卫生机构就诊患者忠诚现状及影响因素
    4.1 预调研
        4.1.1 预调研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4.1.2 患者忠诚测量条款的优化
    4.2 正式调研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4.3 患者忠诚的现状
        4.3.1 患者忠诚的信效度检验
        4.3.2 患者忠诚得分情况
    4.4 患者忠诚的影响因素分析
        4.4.1 个体因素对患者忠诚的影响
        4.4.2 组织机构因素对患者忠诚的影响
        4.4.3 政策环境因素对患者忠诚的影响
        4.4.4 患者忠诚的多因素分析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层卫生机构就诊患者忠诚影响因素作用路径
    5.1 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
    5.2 患者健康素养、患者感知价值、患者满意度、患者信任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患者忠诚的影响路径
    5.3 患者感知参与、患者感知价值、患者满意度、患者信任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患者忠诚的影响路径
    5.4 患者感知服务质量、患者感知价值、患者满意度、患者信任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患者忠诚的影响路径
    5.5 患者社会支持、患者感知价值、患者满意度、患者信任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患者忠诚的影响路径
    5.6 患者忠诚影响因素作用路径的整体模型
    本章小结
第6章 患者忠诚对基层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
    6.1 患者基层卫生服务利用的现状
    6.2 患者基层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6.2.1 人口社会学特征对患者基层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
        6.2.2 患者忠诚对基层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
        6.2.3 患者基层卫生服务利用的多因素分析
    本章小结
第7章 定性研究结果
    7.1 访谈对象的基本信息
    7.2 主题分析框架
    7.3 患者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中的行为意向
    7.4 患者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中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
    7.5 提高患者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就诊行为意向的建议
    本章小结
第8章 讨论
    8.1 患者忠诚状况及影响因素
    8.2 患者健康素养、患者感知价值、患者满意度及患者信任对患者忠诚的作用路径
    8.3 患者感知参与、患者感知价值、患者满意度及患者信任对患者忠诚的作用路径
    8.4 患者感知服务质量、患者感知价值、患者满意度及患者信任对患者忠诚的作用路径
    8.5 患者社会支持、患者感知价值、患者满意度及患者信任对患者忠诚的作用路径
    8.6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患者忠诚提升路径中的调节作用
    8.7 患者忠诚对基层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
第9章 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患者忠诚的对策建议
    9.1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管理者应加强培养忠诚患者的意识
    9.2 重点关注健康状况较差患者的忠诚,逐步培养其他患者忠诚
    9.3 完善药品配置和药物使用目录,减少药品供应限制
    9.4 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护理人员的数量,优化医护配比
    9.5 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生的数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9.6 提高患者健康素养,转变不合理的就医观念
    9.7 提高患者参与程度,建立和谐医患关系
    9.8 关注患者医疗卫生需求,提高患者感知服务质量
    9.9 重视患者感知价值,维持长期患者忠诚
    9.10 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
    9.11 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加强患者信任
    9.12 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稳定的长期互动服务体系
    9.13 建立多方支持环境,扩大患者社会支持网络
第10章 结论与创新点
    10.1 结论
    10.2 创新性
    10.3 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2)深圳市医联体内双向转诊现状及下转影响因素研究 ——以高血压患者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相关概念
    1.4 国内外双向转诊实践情况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设计
    2.3 研究内容
    2.4 研究方法
    2.5 质量控制
    2.6 研究路线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深圳市双向转诊运行环境
    3.2 医院医务人员的调查结果
    3.3 高血压患者的调查结果
    3.4 定性访谈结果
第四章 讨论及建议
    4.1 深圳市医联体内双向转诊实施不足之处
    4.2 建议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综述 双向转诊研究现状及对策
    参考文献
附录二 访谈提纲
附录三 双向转诊现状调查问卷(医务人员版)
附录四 双向转诊情况调查问卷(患者版)
个人简历
致谢

(3)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工作满意度、职业倦怠及离职意向的影响因素及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现状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1.5 本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研究方法
    2.1 调查对象
    2.2 样本量计算
    2.3 调查工具
    2.4 质量控制
    2.5 数据统计分析
    2.6 研究技术路线图
第三章 结果
    3.1 家庭医生团队基本情况
    3.2 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工作满意度、职业倦怠及离职意向现状
    3.3 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3.4 家庭医生团队成员职业倦怠情况影响因素分析
    3.5 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离职意向影响因素分析
    3.6 职业倦怠、工作满意度和离职意向的相关性分析
    3.7 工作满意度、职业倦怠及离职意向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的基本情况分析
    4.2 家庭医生团队工作满意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4.3 家庭医生团队职业倦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4.4 家庭医生团队离职意向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4.5 家庭医生团队工作满意度、职业倦怠及离职意向相关分析
    4.6 建议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家庭医生职业倦怠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4)深圳市健康促进工作与健康教育体系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意义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调查内容
    2.3 调查组织和方法
    2.4 资料整理和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机构调查结果
    3.2 专家访谈结果
    3.3 德尔菲法专家咨询结果
    3.4 健康促进管理工作运行机制构建结果
4 讨论
    4.1 深圳市健康促进管理工作运行机制分析
    4.2 深圳市现行健康促进管理工作运行机制存在问题
    4.3 深圳市健康促进管理工作运行机制评价
    4.4 深圳市健康促进管理工作运行机制评价指标体系
    4.5 健康促进管理工作运行机制在新冠肺炎病毒疫情期间的作用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局限
    5.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一 深圳市健康教育体系建设基本现状调查
    附表二 深圳健康促进管理工作机制研究课题访谈提纲
    附表三 第一轮健康促进管理工作运行机制指标筛选结果
    附表四 第二轮健康促进管理工作运行机制指标筛选结果
    附表五 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快速评估调查问卷
致谢

(5)分级诊疗视角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提升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创新点
        1.4.2 技术路线
    1.5 国内外研究综述
        1.5.1 关于分级诊疗的研究
        1.5.2 关于社区首诊的研究
        1.5.3 关于国内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研究
        1.5.4 关于医疗服务质量及就医满意度的研究
    1.6 研究述评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分级诊疗
        2.1.2 医疗卫生服务
        2.1.3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服务能力
    2.2 理论基础
        2.2.1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
        2.2.2 社会保障公平与效率理论
第三章 分级诊疗视角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功能研究
    3.1 分级诊疗及基层首诊相关政策梳理
        3.1.1 政策回顾
        3.1.2 政策解读
        3.1.3 总结与评价
    3.2 分级诊疗视角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作用分析
        3.2.1 “过滤网”作用
        3.2.2 “分类筛选器”作用
        3.2.3 “兜底安全网”作用
    3.3 各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探索与实践
第四章 分级诊疗视角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现状研究--以宝山区为例
    4.1 宝山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概况研究
        4.1.1 案例选取原因分析
        4.1.2 基本情况分析
        4.1.3 分级诊疗视角下社区卫生医疗体制改革情况分析
    4.2 分级诊疗视角下宝山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问题研究
        4.2.1 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效果不佳
        4.2.2 政府引领作用发挥不充分
        4.2.3 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4.2.4 医疗环境和设备存在短板
        4.2.5 原因分析
第五章 分级诊疗视角下社区首诊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5.1 分级诊疗视角下社区首诊意愿影响因素层次结构分析
        5.1.1 解析结构模型简介
        5.1.2 构建模型
        5.1.3 模型结果分析
    5.2 分级诊疗视角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满意度研究
        5.2.1 调查数据
        5.2.2 构建SEM结构方程模型
        5.2.3 模型结果分析
第六章 国内外经验借鉴
    6.1 国外经验
        6.1.1 英国模式
        6.1.2 德国模式
        6.1.3 美国模式
    6.2 国内经验
        6.2.1 全科(家庭)医生工作室
        6.2.2 县乡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
        6.2.3 以强基层为重点推进分级诊疗
    6.3 国内外经验总结与启示
第七章 分级诊疗视角下宝山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提升的对策和建议
    7.1 发挥政府引领作用,强化顶层设计
        7.1.1 提高政府对强基层重要性的认识,强化政府主导力度
        7.1.2 把落实社区首诊作为推进分级诊疗的重点,提高双向转诊便利性
    7.2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强化资源下沉
        7.2.1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划建设,引进先进医疗设备
        7.2.2 加快“智慧医疗”建设,破解资源下沉难题
    7.3 着力优化能力素质,打造专业化队伍
        7.3.1 提高待遇强化培训,全面优化队伍整体水平
        7.3.2 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提高医护人员服务意识
    7.4 加强宣传舆论引导,增强居民信任
        7.4.1 主动深入社区宣传,提升社区居民认同度及知晓率
        7.4.2 以家庭医生签约为契机,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进社区
参考文献
附录A 调查问卷
附录B 相关专家访谈提纲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6)基于院校—社区多维度互动的居民传染健康素养干预方案构建及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1 研究背景
        1.1 立题依据
        1.2 相关概念及操作性定义
        1.3 国内外文献回顾
        1.4 小结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3 理论依据
    4 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基于院校-社区多维度互动的社区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干预方案构建研究
    1 社区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
        1.1 研究内容和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2 基于院校-社区多维度互动的社区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干预方案的构建
        2.1 初步建构干预方案
        2.2 修订干预方案
        2.3 形成干预方案实施稿
第二部分 基于院校-社区多维度互动的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干预实践
    1 量性研究
        1.1 研究内容和方法
    2 质性研究
        2.1 研究内容和方法
    3 结果
        3.1 量性研究分析结果
        3.2 质性研究分析结果
    4 讨论
        4.1 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水平得以提升
        4.2 居民健康行为能力得以提高
        4.3 护生亟需提升沟通能力
        4.4 传染病健康素养干预方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4.5 对进一步开展传染病健康素养干预活动的思考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我国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现状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7)重庆市基层医务人员营养教育职业素养现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伦理审查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人口社会学特征
    2.2 基层医务人员营养教育职业素养现况
    2.3 基层医务人员营养教育开展情况及相关需求
    2.4 基层医务人员营养教育职业素养影响因素
3 讨论
    3.1 重庆市基层医务人员营养教育职业素养现况分析
    3.2 重庆市基层医务人员营养教育开展情况及需求分析
    3.3 重庆市基层医务人员营养教育职业素养影响因素分析
    3.4 重庆市基层医务人员营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4 局限性与展望
5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

(8)居民社区首诊信任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s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目的及内容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居民社区首诊信任理论研究
    第一节 居民社区首诊信任基础理论
        一、信任理论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
    第二节 居民社区首诊信任概念、内涵要素及逻辑关系
第三章 居民社区首诊信任的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一、信度分析
        二、效度分析
    第二节 调查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及差异
    第三节 居民对医生信任、机构信任、政府信任的现状
    第四节 居民对医生信任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居民医生信任的单因素分析
        二、居民医生信任的多因素分析
    第五节 居民对机构信任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居民机构信任的单因素分析
        二、居民机构信任的多因素分析
    第六节 居民对政府信任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居民政府信任的单因素分析
        二、居民政府信任的多因素分析
第四章 居民社区首诊信任模型的验证
    第一节 居民社区首诊信任模型的构建
    第二节 居民社区首诊信任模型的修正
    第三节 居民社区首诊信任修正模型拟合度评价
    第四节 居民社区首诊信任修正模型的核心变量影响效应分析
第五章 讨论与建议
    一、居民社区首诊信任内涵要素及逻辑关系
    二、居民社区首诊信任量表
    三、居民社区首诊信任结构方程模型
    四、居民社区首诊信任的影响因素
    五、样本选取
第六章 研究结论
第七章 研究的创新点
第八章 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居民社区首诊信任模型调查问卷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合肥市社区妇幼保健人员生命早期健康管理“知信行”及培训情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复习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3 研究内容
        2.3.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2.3.2 社区妇女保健人员孕产妇健康管理知信行水平
        2.3.3 社区儿童保健人员 0-2 岁儿童健康管理知信行水平
        2.3.4 社区妇幼保健人员培训情况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2.4.1 数据整理
        2.4.2 问卷信效度检验
        2.4.3 统计学分析
    2.5 质量控制
        2.5.1 研究方案和问卷设计阶段
        2.5.2 资料收集和现场调查阶段
        2.5.3 资料整理和录入阶段
3 结果
    3.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3.1.1 调查对象的所在区域分布
        3.1.2 调查对象的性别和年龄分布
        3.1.3 调查对象的学历构成和毕业学校分布
        3.1.4 调查对象的专业分布
        3.1.5 调查对象参加培训的情况
        3.1.6 调查对象的岗位类别情况
        3.1.7 调查对象的执业资格和职称情况
        3.1.8 调查对象的工作性质和月收入情况
        3.1.9 调查对象的工作年限情况
        3.1.10 调查对象对生命早期1000天的基本认知情况
    3.2 社区妇女保健人员孕产妇健康管理知信行水平
        3.2.1 社区妇女保健人员孕产妇健康管理知信行总体水平
        3.2.2 社区妇女保健人员孕产妇健康管理知识具体知晓情况
        3.2.3 社区妇女保健人员孕产妇健康管理态度具体情况
        3.2.4 社区妇女保健人员孕产妇健康管理行为具体情况
        3.2.5 社区妇女保健人员孕产妇健康管理知信行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3.3 社区儿童保健人员0-2岁儿童健康管理知信行水平
        3.3.1 社区儿童保健人员0-2岁儿童健康管理知信行总体水平
        3.3.2 社区儿童保健人员0-2岁儿童健康管理知识具体知晓情况
        3.3.3 社区儿童保健人员0-2岁儿童健康管理态度具体情况
        3.3.4 社区儿童保健人员0-2岁儿童健康管理行为具体情况
        3.3.5 社区儿童保健人员0-2岁儿童健康管理知信行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3.4 社区妇幼保健人员培训情况
        3.4.1 总体情况
        3.4.2 培训频率
        3.4.3 培训组织机构
        3.4.4 培训形式
        3.4.5 培训内容
        3.4.6 培训评价及培训中主要的问题与建议反映
4 讨论
    4.1 社区妇幼保健人员基本情况分析
    4.2 社区妇幼保健人员生命早期健康管理知信行状况分析
        4.2.1 社区妇幼保健人员生命早期健康管理知识知晓情况
        4.2.2 社区妇幼保健人员生命早期健康管理工作态度
        4.2.3 社区妇幼保健人员生命早期健康管理行为
        4.2.4 社区妇幼保健人员生命早期健康管理知信行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4.3 社区妇幼保健人员培训情况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2.1 国家应更加重视社区生命早期健康管理工作,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
        5.2.2 完善社区妇幼保健人才准入制度,多途径引进专业人才
        5.2.3 完善社区妇幼保健人员培训机制,切实提升培训效果
        5.2.4 建立健全社区妇幼保健人员的绩效考核机制,营造良好的执业环境
        5.2.5 加强对社区居民生命早期健康管理的宣传,提高社区妇幼保健人员社会地位
        5.2.6 社区妇幼保健人员应苦练内功,增强自身职业认同感
6 研究不足与改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个人简历
附录二 社区妇女保健人员生命早期健康管理“知信行”及培训需求调查问卷
致谢
综述 社区生命早期健康管理工作及人力资源相关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10)珠海市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概念界定
    1.3 国内外发展现况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对象和方法
    2.1 资料来源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对象
    2.4 统计学分析方法
    2.5 技术路线
    2.6 质量控制
3 结果
    3.1 珠海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概况
    3.3 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的知晓与利用情况
    3.4 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认知情况
    3.5 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需求情况
    3.6 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利用情况
    3.7 基层医务人员的基本情况
    3.8 基层医务人员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认知与态度情况
    3.9 基层医务人员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况评价
    3.10 基层医务人员参与家庭医生团队意愿的情况
    3.11 基于基层医务人员角度分析影响居民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因素
4 讨论
    4.1 珠海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现状
    4.2 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认知不足
    4.3 居民与基层医务人员对签约服务方式的选择存在差异
    4.4 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的利用情况
    4.5 影响居民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因素分析
    4.6 基层医务人员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认知情况
    4.7 基层医务人员参与家庭医生团队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4.8 基于基层医务人员的角度讨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全面推进
    4.9 建议
参考文献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录

四、深圳市社区医生岗位培训及学历教育需求的调查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吉林省基层卫生机构就诊患者忠诚状况、影响因素及作用路径研究[D]. 张莉. 吉林大学, 2021(01)
  • [2]深圳市医联体内双向转诊现状及下转影响因素研究 ——以高血压患者为例[D]. 张敏. 汕头大学, 2021(02)
  • [3]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工作满意度、职业倦怠及离职意向的影响因素及相关性研究[D]. 翟慧颖. 广东药科大学, 2021(02)
  • [4]深圳市健康促进工作与健康教育体系现状研究[D]. 杜修本. 暨南大学, 2020(03)
  • [5]分级诊疗视角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提升路径研究[D]. 徐杨.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20(05)
  • [6]基于院校—社区多维度互动的居民传染健康素养干预方案构建及实践[D]. 李影影. 郑州大学, 2020(02)
  • [7]重庆市基层医务人员营养教育职业素养现况研究[D]. 吴婷婷.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8]居民社区首诊信任模型研究[D]. 杨雯. 杭州师范大学, 2020(02)
  • [9]合肥市社区妇幼保健人员生命早期健康管理“知信行”及培训情况研究[D]. 邓宇晨.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10]珠海市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 郭伟文. 暨南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深圳市社区医生职业培训和学历教育需求调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