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量史上的瑰宝——新芒嘉良

中国计量史上的瑰宝——新芒嘉良

一、中国计量史上的瑰宝——新莽嘉量(论文文献综述)

斯彦莉[1](2020)在《恐以赝器校正史——章太炎先生题注清宫旧藏新莽嘉量全形拓片考》文中认为杭州章太炎纪念馆藏有一件清宫旧藏新莽嘉量铜器的全形拓片。章太炎在拓片上书大段关于"新莽嘉量"的考证文字,指出1924年紫禁城再次新发现的"新莽嘉量"有三处疑点,推断该器并非时人认为的新莽原物,而是后朝根据《隋·志》文献制作的仿制品,恐"以赝器校正史"。从这场关于新莽嘉量铜器鉴定讨论中,可探究章太炎源自乾嘉考据一脉,对金石文字的严谨态度。

郭晶磊,杨永清[2](2019)在《从中国古代大小衡制透视中医古方药物衡值的演变》文中认为文章从权衡大小制、历代医籍药衡不变从小制、桂枝汤为例的古方用药剂量三方面,对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药物衡制量值进行了考查与研究。研究证明,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当时的古方用药权衡量值为1两=13. 75克,显示中医古方药物衡值演变与中国古代度量衡变迁史密切相关。

张志国,杨磊,邓桂明,欧阳琳,黄雍,陈文明,吴萍[3](2018)在《中医药历代度量衡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中药剂量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经方药量使用了度、量、衡制等多种单位,仍为现代《方剂学》重点收载,但经方药量折算均按1斤=16两=160钱=500 g计有失欠妥。方法:对历代中医药度量衡文物及文字记载进行了考证与研究。结果:不同朝代与地域其度量衡有很大差别,如1尺=15.7835 cm、1升=2001 035 m L、1斤=212.8750 g不等。结论:沿用或研究经方很有必要了解与掌握我国历代度量衡的变化。

闫文宇[4](2017)在《农史视野下的秦汉算数书研究》文中提出秦汉时代上承夏商两周,下启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社会的开创时期。诸侯之秦国通过统一战争成为秦帝国,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分裂状况,在疆域上建立了规模空前的统一国家。同时,秦帝国对统一后的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制度改造。政治上推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确立皇帝制和郡县制,废除前代分封,实行集权下的官僚政治;经济上废除井田,确立新兴地主和自耕农的土地私有制,确立以农业为基础的国民经济,将全国民众纳入农业生产管理体系中,重农抑商;文化上书同文行同伦,融合齐鲁、荆楚、郑卫、三晋等地域文化,统一奉行以法家思想为主导的秦文化,法制与大一统思想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汉承秦制,基本继承了秦帝国创立的国家构造骨架和大部分规章制度,并把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建设事业推向一个高峰,扩展了华夏民族的生存空间,积累了更加丰厚的物质财富,在融合各个地域文花的基础上,从广度和深度上拓展了华夏民族的精神文明,深深得影响了中国其后2000多年的历史走向。这种统一与融合也给处于这个时期的算、数着作和数学学科发展打上深深的烙印,以农业生产活动、农业管理为基本内容和载体的应用数学成为秦汉数学发展的一个大方向,数学知识服务于社会生产生活和农业生产管理。这些数学知识、理论被当时的人们记录下来,成为中国古典数学的组成,流传下来的文献则被称为秦汉“算”书、“数”书。秦汉时代的算数书大多以农业生产和农业管理活动为书写载体,书中的数学理论和数学方法多来源于当时的农业社会生产实践,并以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为目标。比如土地形状的命名,土地面积的计算和计量单位的命名;粮食加工脱壳比率换算和计量单位的命名,粮食的缴纳、运输、储存和发放;牲畜的买卖;关税的抽取;纺织品的生产制造与交易;竹、漆、瓦、羽矢的制造;城池、沟渠、堤堑等穿地工程的施工与相关的徭役征发。大一统国家社会化的农业生产与管理提出了大量的数学理论问题,涵盖整数、分数的计算,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的测算,变量的运筹分配以及度量衡单位的统一,各级官吏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数学知识才能对这些日常管理的实际内容进行游刃有余地处理。这些算数书有的直接由国家编纂,历经千年流传下来,有的出土于当时地方官员的私人墓葬中,其史料价值不言而喻。对于我们探究秦汉时代的社会生活具有较大的帮助,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传统史料的不足。秦汉时代的算数书具有实用性的特点,其来源于农业生产与管理实践,也直接应用到现实的农业生产生活与管理中,不仅推动了社会生产与发展,也影响了秦汉之后中国算数专着的书写模式,应用数学成为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方向之一。秦汉时代的算数书也把星象、历谱、五行、阴阳等神秘主义内容从先秦数术大类知识体系中分离出来,以鲜活的大农业生产作为数学理论发展的载体,将数学知识往大众化、世俗化、去神秘化的方向引导和发展,普及了数学知识和数学概念,增长了人民的智慧。

姚梦园[5](2016)在《中国秦汉度量衡设计文化内涵研究》文中提出中国度量衡发展历史悠久,距今约有5000年的历史,传承下来的度量衡器,反映了不同时期社会的政治变革、经济发展、风俗文化,代表了社会发展的文明程度,构成了一部简明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史。度量衡器的分布地域辽阔,并受到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影响,提高了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效率,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秦汉时期流传和保存下来的度量衡文物数量较多,并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它们获得了越来越多关注。但目前对于度量衡的研究侧重点主要还是从历史学和考古学的角度出发,不能凸显出其设计特点和文化内涵,对于设计文化方面的阐述也还不够丰富。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典籍记载,还有考古发掘,以及社会和民间留下来的度量衡,首先从整个宏观的历史角度出发,浓缩概括了度量衡的发展和演变,再对秦汉时期度量衡的历史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与其他时代度量衡进行对比,了解其对后世产生了那些重要的影响。其次,进行归纳梳理秦汉时期度量衡设计分类,以及制作与检测,重点分析了秦汉时期度量衡的结构和造型因素,材质和装饰因素,并从设计美学的角度去探讨秦汉时期度量衡的材质、造型、装饰之美。再次,根据秦汉时期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文化,分析秦汉时期度量衡的设计风格,主要以诸子百家的设计理念着重对秦汉时期度量衡进行分析,得出秦汉时期度量衡的设计理念,研究和探讨其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完成对秦汉度量衡设计和文化的探索。最后,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更多的是应该思考如何对传统度量衡进行传承和保护,现代设计又如何借鉴和学习传统设计文化,使传统变得有意义,现代设计更有文化内涵。通过归纳和分析了秦汉时期度量衡的设计因素,探讨了秦汉度量衡的设计理念与文化内涵,有助于对秦汉度量衡的现存状态进行分析,了解现代度量衡设计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最后对今后度量衡的设计文化研究会有一定的帮助。

卢烈炎[6](2013)在《汉长安城未央宫出土骨签初步研究》文中认为1986年至1987年,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汉城工作队在汉长安城未央宫三号建筑遗址发掘过程中发现了数量巨大的汉代骨签。此批骨签形制尺寸相似,平面近似圆角长方形,中腰部均有一半月形缺口,背面较为平滑竖直,正面整体呈弧脊形,上部磨平并大部分有刻文,发掘者推测其应为2个一组,背对捆绑。类似骨签还出土于汉长安城武库四号建筑遗址及城墙西南角。本文以未央宫三号建筑遗址出土骨签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对已发表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依考古学研究方法,对骨签按照形制、刻文内容等方面进行分类研究,并指出未央宫三号建筑遗址出上骨签的主要类型和分类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考古及文献资料,对未央宫骨签的取材与制作、铭刻方式及书法、刻文包含内容等方面进行初步研究,并将未央宫骨签与同时期其他文字类出土遗物进行比较。再进一步结合文献、实物资料及新近研究成果,对未央宫三号建筑遗址出上骨签的性质及用途进行推测,即先分析现有观点,再从骨签形制、刻文内容等方面逐一进行分析,提出个人见解并进一步阐述其合理性,同时还在此基础上对骨签组合方式、空白签性质、骨签细部痕迹等多个学术问题进行阐述,最后从多个角度对骨签出上地点即未央宫三号建筑遗址的性质进行初步推测。

王艺[7](2011)在《同律度量衡,稽当前人——从实物材料看先秦至西汉时代“同律度量衡”的实践活动》文中研究指明一引言度量衡的产生与发展是与人类社会同步进行的。人类自有生产劳动开始,即有了测量的需要;自有交换开始,就有了为长度、容积和重量制订统一标准的需要。无论是从现代民族学的实践考察,还是从象形文字的追本溯源,都可以得出结论,认为度量衡最原始的标准往往是根据人的肢体、器官或者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直接关联的自然物体或现象,如农作物、家畜等某一单位个体或某一部分的

周鹏[8](2011)在《中国古代浮力原理的应用探析》文中指出浮力原理作为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原理,在许多工农业生产和生活领域中都有广泛的运用。浮力原理又称作阿基米德原理。然而,在中国古代,无论是对浮力原理发现表述的时代,还是对浮力原理的应用,都是超越阿基米德的。在中国古代辉煌灿烂的科学技术文明成果中,大到建造船舶,修建水利设施,小到制作箭杆,检测盐水密度,均有对浮力原理相当深刻的理解和十分细致的运用。中国古代对浮力原理的应用,不仅渗透于农业手工业和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而且在许多领域中对浮力原理的应用部分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前人对于中国古代浮力原理的应用分析,散见于某方面或某领域的论述中。而专门以浮力原理为中心点进行材料的集结和分析的并不多见。以浮力原理为中轴,收集中国古代关于浮力原理应用的各个方面的史料使之集中并加以分析,争取总结出浮力原理应用方面一般规律性的内容和浮力原理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尤其是应用技术发展进程的关系,并将资料的汇总与分析相结合,讨论中国古代浮力原理应用引发的思考和启示,并在文章中对某些细节问题提出一些新的看法,是本文写作所想要达到的目的。文章绪论部分,首先按时代对中国古代浮力原理应用的侧重点加以简单阐述,并介绍前人研究成果。第二部分,介绍浮力原理的基本表述和概念,以及阿基米德与浮力原理、浮力定律发现的密切关系。第三部分,对中国古代首先涉猎浮力原理的着作《墨经》中对浮力原理的描述加以分析,并与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原理的时代相比较。第四部分,按照应用领域不同,对中国古代浮力原理的应用的史料加以分类、分析。首先是手工业中,木制、竹制器具对浮力原理的应用,即轻型手工业对浮力原理的应用。接着是金属铸造尤其是青铜铸造对浮力原理的应用,或重型手工业对浮力原理的应用。然后是造船、修桥、修建水利设施等大型工程建设中对浮力原理的应用。最后收集其他社会生活方面对浮力原理的应用。在青铜铸造中,对《考工记》栗氏为量篇中“准之”这一工序提出个人见解。第五部分,初步探讨为什么浮力原理未能在中国发展升华为浮力定律,即从应用领域的经验层次,上升为科学领域的有着严密逻辑关系的定量分析。

范云峰[9](2010)在《先秦时期青铜铸造标准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先秦时期青铜铸造标准化为研究对象,采取以史料分析为主的方法,结合考古资料进行研究。对古代标准化研究所涉及的基本概念的内涵进行必要的探讨,在此基础上,明确青铜铸造标准化考察的范围。对青铜铸造标准化的渊源进行追溯,简述史前时期标准化起源和发展的过程。遵循以时间为叙述主线的原则,按照青铜铸造技术发展的规律,将青铜铸造标准化的发展历程分阶段展开论述,勾画先秦时期青铜铸造标准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力争较为全面地总结青铜铸造标准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依据技术标准的分类原则,对《考工记》中所记述的青铜铸造标准进行分析和归纳。在对先秦时期青铜铸造标准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论述的基础上,对其在秦统一中所起的作用进行初步的探析。本文认为,石器和陶器制作标准化是青铜铸造标准化的渊源;先秦青铜铸造标准化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标准开始出现、标准体系初步形成、标准体系趋于成熟以及标准体系的完善和创新四个阶段;《考工记》中记载的青铜铸造标准主要有基础标准(包括通用技术语言标准和数系数据标准)、产品标准和工艺标准;在秦统一的社会历史条件和自身条件两方面,青铜铸造标准化均发挥了重要作用,最终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促成了秦的统一

孙燕,郭明章,李宇航[10](2010)在《仲景方中以容量为计量单位的药物剂量折算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仲景方的药物剂量,长期被奉为圭臬。自《伤寒杂病论》成书以来约一千八百年,由于朝代更迭,受到历代度量衡制变更的影响,要对仲景方药物剂量比例的继承与发扬,则必须对其剂量单位进行相应折算。主要从容量单位制的汉今折算与以此为计量单位的药物剂量实测两方面,实现从汉代容量向现代标准衡量的科学换算。

二、中国计量史上的瑰宝——新莽嘉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计量史上的瑰宝——新莽嘉量(论文提纲范文)

(1)恐以赝器校正史——章太炎先生题注清宫旧藏新莽嘉量全形拓片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章太炎先生的考证文字
二、主要的鉴定研究情况
三、新莽嘉量疑点重重
    (一)疑点一:铭文与《隋书·律历志》比对
        1. 章太炎认为八十一字总铭抄自《隋书·律历志》。
        2. 章太炎认为“斗、升、合、龠”铭文依据斛铭仿写。
        3. 关于81字总铭的补充说明。
    (二)疑点二:铭文字体风格不符
    (三)疑点三:器物流传着录异常
四、新莽嘉量在各个朝代时隐时现的历史背景
五、恐以赝器校正史——章太炎对商周彝器金石铭文的态度

(2)从中国古代大小衡制透视中医古方药物衡值的演变(论文提纲范文)

一权衡大小制的考查
二药衡不变从小制
三以桂枝汤为例的古方用药剂量考查

(3)中医药历代度量衡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依据
    1.1 商代象牙尺[2]
    1.2 商鞅铜方升[3]
    1.3 安邑下官铜钟[3]
    1.4 秦高奴禾石铜权[5]
    1.5 秦国圜形钱[6]
    1.6 永平大司农铜合[7]
    1.7 永平大司农铜合[8]
    1.8 元初大司农铜斗[7]
    1.9 元初大司农铜斗[8]
    1.1 0 大司农平斛[9]
    1.1 1 光和大司农铜斛[8]
    1.1 2 光和大司农铜权[7]
    1.1 3 司农司校[10]
    1.1 4 营造尺与库平[11]
2 历代中药剂量使用的单位与类型
    2.1 衡制
    2.2 量制
    2.3 度制
    2.4 拟量
    2.5 数量对某些形体大小比较一致的药材进行计量, 如个、枚、片等[10]。
    2.6 估量
3 度量衡制的单位、进率与量值的变化及使用
    3.1 形成期
    3.2 实物与文字记载期
    3.3 第一次统一期[16]
    3.4 第二次统一期[7]
    3.5 第三次统一期
    3.6 第四次统一期
4 讨论与建议
    4.1 历代医家对古代与当时量制、衡制的换算存疑
    4.2 古代医家的笔误导致药量的错误
    4.3 古代处方药量比处方组成更保密
    4.4 同一文物不同学者所测“量值”不等及规格交待不清
    4.5 同一时代的量制不同学者的研究结果不同
    4.6 应对古代度量衡制进行系统研究
    4.7 数量单位仍在使用
    4.8 中医药度量衡现在只能使用的法定单位

(4)农史视野下的秦汉算数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的理论依据
    1.3 研究综述
        1.3.1 关于秦汉算数书的学术源流
        1.3.2 关于秦汉算数书的文献与版本研究
        1.3.3 关于秦汉农史的学术回顾
        1.3.4 关于秦汉算数书的农业生产视角考察
        1.3.5 研究动态评述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秦汉算数书的概况与成书背景
    2.1 秦汉算数书的概况
    2.2 秦汉算数书的成书背景
        2.2.1 算数起源:先秦时代的社会生产实践
        2.2.2 经济基础:农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2.2.3 政治基础:大一统国家的建立
        2.2.4 思想文化基础:以耕战法制为中心秦文化与法儒并重的汉文化
第三章 《九章算术》所反映的秦汉农业生产与社会经济
    3.1 秦汉时代的农业生产
        3.1.1 土地面积丈量与租税计算
        3.1.2 粮食生产加工与兑换比率
    3.2 秦汉时代的力役状况
        3.2.1 徭役的征发与均输摊派
        3.2.2 沟洫开挖与土方工程的修筑
    3.3 秦汉时代的商品经济
        3.3.1 纺织业与制造业的生产
        3.3.2 商品流通与关税
        3.3.3 其他经济问题
第四章 张家山汉简《算数书》所反映的秦汉农业生产与社会经济
    4.1 秦汉时代的农业生产
        4.1.1 土地面积丈量与租税计算
        4.1.2 粮食生产加工与兑换比率
    4.2 秦汉时代的商品经济
        4.2.1 纺织业与制造业的生产
        4.2.2 商品流通与关税
第五章 秦简《数》和《算书》所反映的秦农业生产与社会经济
    5.1 岳麓秦简《数》反映的秦农业生产与社会经济
        5.1.1 土地面积丈量与租税计算
        5.1.2 粮食生产加工与兑换比率
        5.1.3 其他经济问题
    5.2 北大秦简《算书》所反映的秦农业生产与社会经济
    5.3 其他零散文献所反映的秦汉农业生产与社会经济
第六章 秦汉算数书的审视与总结
    6.1 秦汉算数书之间的比较
        6.1.1 秦汉算数书着作内容的联系与差异
        6.1.2 秦汉算数书写作风格的联系与差异
    6.2 秦汉算数书的影响
        6.2.1 秦汉算数书对秦汉社会农业生产的影响
        6.2.2 秦汉算数书对中国数学史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中国秦汉度量衡设计文化内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1.4.1 研究方法
        1.4.2 时间和概念界定
    1.5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承上启下的秦汉度量衡
    2.1 度量衡的定义
    2.2. 度量衡的起源与发展
        2.2.1 度量衡的起源
        2.2.2 中国古代度量衡的发展历程
    2.3 秦汉度量衡在各方面的地位及相互关系
        2.3.1 秦汉时期度量衡的标准建立
        2.3.2 农业与秦汉度量衡的关系
        2.3.3 文献记载中的秦汉度量衡
        2.3.4 度量衡对秦汉经济起决定作用
    2.4 秦汉度量衡与先秦之比较
    2.5 秦汉度量衡对后世的影响
第三章 秦汉时期度量衡的设计分析
    3.1 异彩纷呈的秦汉度量衡分类
    3.2 秦汉度量衡的制作与检测
        3.2.1 秦汉度量衡的制作方法
        3.2.2 秦汉度量衡的检测措施
    3.3 秦汉度量衡的设计因素
        3.3.1 结构和造型的设计
        3.3.2 材质的分析和归纳
        3.3.3 装饰纹样设计分析
    3.4 秦汉度量衡的设计美学
        3.4.1 对称均衡的造型之美
        3.4.2 厚重朴实的材质之美
        3.4.3 磅礴大气的装饰之美
第四章 秦汉度量衡设计理念与文化内涵
    4.1 从秦汉诸子百家观中看度量衡的设计理念
        4.1.1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
        4.1.2 美善相兼、中庸和谐的设计理念
        4.1.3 物以致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4.1.4 器完不饰、素朴质真的设计理念
    4.2 秦汉度量衡的文化内涵
        4.2.1 封建皇权的象征
        4.2.2 以科学技术作为依托
        4.2.3 民间民俗文化的体现
第五章 秦汉度量衡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及其保护
    5.1 秦汉度量衡的现存状态
    5.2 秦汉度量衡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5.2.1 传统造型在设计中的运用
        5.2.2 文化理念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5.3 对秦汉度量衡的保护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专着
    博硕士论文
    期刊、报刊、论文集
    古籍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汉长安城未央宫出土骨签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骨签的定义、考古发现及研究背景
    1.2 未央宫骨签的研究现状及意义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二章 未央宫三号建筑遗址出土骨签的分类及规律总结
    2.1 按形制分类
    2.2 按刻文内容分类
    2.3 按刻文行数分类
    2.4 分类规律总结
第三章 骨签相关问题研究
    3.1 骨签的取材与制作
        3.1.1 骨签的取材
        3.1.2 骨签的制作
    3.2 骨签刻文
        3.2.1 刻文铭刻方式及书法
        3.2.2 刻文内容
        3.2.3 骨签刻文与同时期其他出土文字类遗物的比较
第四章 骨签性质判定——兼论未央宫三号建筑遗址的性质
    4.1 骨签性质判定
        4.1.1 前人对骨签性质的判定及其值得商榷之处
        4.1.2 个人观点及相关证据
        4.1.3 小结
    4.2 未央宫三号建筑遗址性质的初步推测
        4.2.1 未央宫三号建筑遗址考古发现概况
        4.2.2 关于未央宫三号建筑遗址性质的初步推测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同律度量衡,稽当前人——从实物材料看先秦至西汉时代“同律度量衡”的实践活动(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新莽嘉量
三商鞅方升
四东周量器
五结论

(8)中国古代浮力原理的应用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研究方法
    1.3 研究现状与学术史回顾
2 浮力原理、浮力定律与阿基米德
3 中国最早对浮力原理的记载
4 中国古代不同领域中对浮力原理的应用及其影响
    4.1 手工业中木制、竹制器具的制造对浮力原理的应用
    4.2 手工业中青铜器具的铸造对浮力原理的应用
    4.3 造船、修桥、水利工程等方面中对浮力原理的应用
    4.4 社会生活中其他方面对浮力原理的应用
5 中国古代对浮力原理应用的思考与启示
    5.1 "曹冲称象"所代表的中国古代浮力原理应用特点
    5.2 小论为什么浮力原理未能在中国发展为浮力定律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先秦时期青铜铸造标准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
2 青铜铸造标准化研究的基本问题
    2.1 关于"标准"的定义和古代标准的特点
    2.2 关于"标准化"的定义和本研究的考察范围
    2.3 青铜铸造标准化溯源
3 先秦青铜铸造标准化的发展过程
    3.1 龙山文化晚期至二里头文化一期、二期——青铜铸造标准开始出现
    3.2 二里头文化三期至二里冈时期——青铜铸造标准体系初步形成
    3.3 商代晚期至西周初期——青铜铸造标准体系趋于成熟
    3.4 西周中期至战国晚期——青铜铸造标准体系的完善和创新
4 《考工记》中的青铜铸造标准
    4.1 基础标准
        4.1.1 通用技术语言标准
        4.1.2 数系数据标准
    4.2 产品标准
    4.3 工艺标准
5 青铜铸造标准化在秦统一中的作用
    5.1 青铜铸造标准化促成统一的青铜文化
    5.2 青铜铸造标准化对商鞍变法的影响
6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仲景方中以容量为计量单位的药物剂量折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容量古今折算标准文献考证
    1.1 汉代容量单位制
    1.2 汉代容量值考证
2《伤寒论》中以体积为计量单位的药物品种考察
    2.1 药物品种考察
    2.2 仲景方中以容量为计量单位的药物剂量标准
3 结语

四、中国计量史上的瑰宝——新莽嘉量(论文参考文献)

  • [1]恐以赝器校正史——章太炎先生题注清宫旧藏新莽嘉量全形拓片考[J]. 斯彦莉. 杭州文博, 2020(01)
  • [2]从中国古代大小衡制透视中医古方药物衡值的演变[J]. 郭晶磊,杨永清.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019(04)
  • [3]中医药历代度量衡的研究[J]. 张志国,杨磊,邓桂明,欧阳琳,黄雍,陈文明,吴萍. 辽宁中医杂志, 2018(03)
  • [4]农史视野下的秦汉算数书研究[D]. 闫文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11)
  • [5]中国秦汉度量衡设计文化内涵研究[D]. 姚梦园. 昆明理工大学, 2016(02)
  • [6]汉长安城未央宫出土骨签初步研究[D]. 卢烈炎. 西北大学, 2013(S1)
  • [7]同律度量衡,稽当前人——从实物材料看先秦至西汉时代“同律度量衡”的实践活动[J]. 王艺. 形象史学研究, 2011(00)
  • [8]中国古代浮力原理的应用探析[D]. 周鹏. 郑州大学, 2011(04)
  • [9]先秦时期青铜铸造标准化研究[D]. 范云峰. 郑州大学, 2010(06)
  • [10]仲景方中以容量为计量单位的药物剂量折算研究[J]. 孙燕,郭明章,李宇航. 吉林中医药, 2010(04)

标签:;  ;  ;  ;  ;  

中国计量史上的瑰宝——新芒嘉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