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移动基站动态环境监测系统的构建

浅谈移动基站动态环境监测系统的构建

一、论移动基站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的建设(论文文献综述)

樊建峰[1](2020)在《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基站系统访问控制研究及应用》文中认为基站系统对基站动环数据的监控以及基站各类智能设备的实时控制是基站平稳运行的重要保障,无论是从运维还是基站设施的管理方面,都会带来诸多便利。传统的基站系统多采用中心化的架构服务模式,在该模式下,随着基站数量的增多,中心服务器将面临流量过载、Dos(Denial of Service)攻击、可扩展性降低等问题,是后期基站系统规模化发展的桎梏所在,并且在该模式下容易由中心服务模式造成单点故障而导致整个系统存在宕机的风险。此外,随着基站功能的复合性使用(多表现为多家运营商、各运维公司共享该基站的设备)越来越多,现阶段基站管理系统,无法实现细粒度的访问控制,致使信息存在泄漏等风险。区块链是一种以现代密码学为底层技术,利用相应的共识算法使得区块数据在分布式的环境下达到一致。首先数据由多方协同管理,规避了传统的中心通信模式,且数据上链即不可被篡改。其次,区块链系统内以公钥系统为通信基础,使得数据的原始安全以及通信实体访问控制的构造提供了可能。鉴于上述区块链在分布式通信管理层面拥有的潜力,本文在区块链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对区块链在物联网设备的访问控制技术进行了探究,进一步地结合了上述传统基站系统所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基站动环信息监控系统架构,该系统是一种层次型架构的双区块链结构信息系统。各层次各维护一条区块链,是一个多节点共同维护与共享的双链区块链系统。一条以联盟链的形式负责跨域信息的流转和权限的控制,另一条以私有链的形式负责基站设备访问权限控制以及基站事务信息的流转。通过PKI(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系统和密钥管理系统的支持,以及改进型区块头对权限信息的存储,达到对设备的细粒度访问控制。最后通过定性的分析,相较于现有的传统动环监控系统,本系统具有多中心服务、抗DoS攻击、基于用户的细粒度权限管理、信息的加密完备程度高且具有良好的扩展性等优越性。设计并实现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基站权限管理系统,该系统以IBM的Hyperledger Fabric为基础。首先,对Hyperledger Fabric系统以及业务开发Fabric-SDK的底层密码学套件进行了国密化改造(SM2、3、4),以期符合国家密码法相关要求。其次,对系统进行了相应的需求分析以及系统设计,并对其进行了开发实现,最后,对系统的主要功能进行了测试。综上工作,证明了区块链在基站系统访问控制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区块链在整个物联网管理领域的应用前景。

常烜语[2](2020)在《基站设备的智能化发电调度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增长及互联网飞速发展,移动通信基站规模越来越大,截止2018年通信运营商逻辑基站规模已达上百万个,市电引入的稳定是保障通信基站正常运行的基础,但由于市电检修、故障等系列原因,会发生市电中断的情况,发生这种情况后,基站的运行保障则依托于基站配置的蓄电池组提供的后备电力保障;一般来说,后备蓄电池的续航能力在3-4小时,同时受到基站负荷的影响,当蓄电池组无法继续续航时,则需要采用人工发电进行供电保障,确保基站设备正常用电需求,如人工发电保障不及时或发电调度出现问题,会直接导致基站断电,退出服务。所以在市电停电后油机的发电调度效率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停电后基站能耗的大小也直接影响蓄电池后备续航长短。目前国内外针对基站能耗、发电调度也有相关研究,但受制于各地实际资源配置、属地化情况不同,可引用的解决方案不一定能满足本地化需求。另一方面,在停电后的发电调度运营成本巨大,占整体维护成本20%左右,可见根据基站能耗合理的调度油机发电,最终实现发电效能和效益提升,已是通信运营商共同努力的方向。针对基站在市电中断后如何效益最大化的发电保障,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基站设备的智能化发电调度系统的设计思路,并通过软硬件平台搭建实现其功能。系统的设计思路主要对“发电调度算法”和“基站能耗分析”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在发电调度算法中,结合调度现状、资源配置、站址地理分布,以效益最大化为原则,确定了基于等级优先和最小牺牲的发电调度算法;在基站能耗分析中,研究了基站能耗影响因素,通过现场部署能耗采集器收集真实能耗信息,并通过黑箱法拟合设备能耗与PRB利用率的线性关系,得出拟合结合,确定了基站实时能耗的计算模型。综合上述研究,进行系统平台化实现,通过可行性分析、数据流分析、数据库涉及、系统功能结构等方面,完成了“基站信息、油机调度、基站能耗、地图信息、效益分析、系统管理”6个子功能模块,能够实现基础数据导入管理、基于基站能耗的发电调度、效益分析的功能,并在试运行期间对系统应用效果进行验证。该系统于2019年底搭建完成,从试运行效果来看,有效地解决了前期存在的问题,改善了发电调度效能,节约了发电成本,提升了发电效益。

魏立斌[3](2019)在《通信基站铁塔动力及环境监控系统的优化与改进》文中认为随着4G的不断发展和5G的逐步到来,中国电信、联通、移动的基站建设量越来越大,基站需要在无人看管下正常运转,管理者需要一套系统有效的监测开关电源、蓄电池等动力设备,以及温湿度、烟感、水浸等环境量信号的监控系统。目前,每个厂家都有各自的设备和监控平台,同一厂家的多个传感器之间未实现联动反应,给管理者带来一定的操作难度,同时无法联动反应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根据实际的应用需求,以基站监控系统应用项目为背景,本课题从设备底端和告警信号联动反应两个方面对基站动力与环境监控系统(以下简称“动力及环境监控系统”)进行了优化,动力及环境监控系统主要由被监控的设备和传感器、现场监控单元(Field Supervision Unit,以下简称“FSU”)、监控中心(以下简称“SC”)和传输网络部分组成,其中,FSU是本文改进实现的主要部分。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根据动力及环境监控系统采用的主要技术和发挥的主要作用,详细阐述了FSU的主要组成。首先,对动力及环境监控系统的原理进行了阐述,然后对动力及环境监控系统采用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最后根据动力及环境监控系统的架构,对动力及环境监控系统的优化与改进之处进行了分析。2.现场监控单元是本文改进的重点和难点,首先对现场监控单元的构成进行了分析,参考网络的OSI七层模型,对现场监控单元也进行了分层;接着用模块化的管理方式改进了现场监控单元内部的管理方式,提出了模块之间采用保持、触发的机制来互相通信和联动反应,并根据新设计的模块管理功能改进了数据库中的数据元素的设置;最后对向下管理设备的A接口和向上汇报数据的B接口的模块加载过程进行了改进。3.为确保现场监控单元稳定可靠运行,本文通过现场测试的方式来验证改进后的现场监控单元是否运行正常,经过了多个测试用例的测试,开关电源测与现场监控单元测的数据一致,现场监控单元和监控中心测的数据一致,说明改进后的方案达到了预期的效果。通过系统改进前后的效益分析,改进后的方案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张洪[4](2019)在《电信基站动力环境监控的组网改造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针对电信基站动力环境监控的组网改造技术发展的客观趋势,从电信基站动力环境监控网络现状及问题出发,通过采用大量参考文献的分析法、对比法,分析了电信基站动力环境监控网络现状及问题,研究了电信基站动力环境监控的组网改造方案,希望为电信基站动力环境的工作人员提供一些指导性的建议,本文首先从电信基站动力环境监控网络结构现状、电信基站动力环境监控数据回传方式现状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了电信基站动力环境监控网络现状及问题,其次,从电信基站动力环境监控数据回传方式改造、电信基站动力环境设备互联改造、电信基站动力环境监控的组网改造方案小结三个方面入手,研究了电信基站动力环境监控的组网改造方案。最后又通过结束语的形式总结了研究了电信基站动力环境监控的组网改造方案给工作人员对组网进行改造带来的重要影响。

谢松[5](2019)在《基站边缘式智能监控及天线监测终端测高技术的研发》文中研究说明移动通信领域中,基站工程参数是网络建设和优化的重要依据。本课题依托于科技部企业创新基金资助项目“基站天线工程参数采集分析系统”,针对手持基站工程参数采集终端存在的校准繁琐、精度有限、爬塔测量困难等问题,天线姿态远程监管系统缺少可视化交互功能、缺乏天线高度监测功能等问题,提出天线挂高监测方案及一套基站边缘式智能监控系统。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结合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和边缘计算的思想设计一套基站边缘式智能监控系统,完成边缘式系统结构、数据采集方式、传输过程、Web呈现及存储等设计。通过搭建基于B/S构架的小型边缘服务器,结合TCP/IP和WebSocket协议完成数据通信中间件,在网页上实时呈现终端监测数据,实现开站测量和远程监控一体化。2.将天线挂高监测方案的研究分为四个阶段:引入实时差分基准点,消除大气环境干扰;设计滤波算法,降低差分气压噪声反向误差;设计惯性传感器与气压计融合测高算法,提高测量精度;引入边缘计算设备集中处理所有天线挂高数据,用于区分场景和简化校准。3.采集真实场景数据,测试所提动态修正和位移鉴权融合算法,对比分析其性能;制作环境监测终端来测试系统实时通信功能;测试系统Web前端数据呈现功能。本系统具备基站室内外监测覆盖能力,可用于长时间监测和开站测量,弥补了现有远程监管系统挂高监测功能的空白,且监测误差均值小于0.15米,天线挂高施工测量误差范围为?0.3米,较现有手持采集终端?1米的误差范围降低70%。

胡月[6](2019)在《辽宁移动运维监控综合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4G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于移动网络的需求达到了顶峰。大批4G网络基站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完成了建设,但网络的管理及相应的维护水平却没有跟上基站数量的增长速度,问题接踵而至。基站数量巨大,需要与之相配的维护人员数量也随之增加;雷雨、大雪等极端天气情况都可能造成大面积退服,因维护人员的监管不足导致应急效率低下,严重时甚至引起网络瘫痪等。所有这些棘手的问题,靠以往单一的监控系统显然已经不能完成工作需求。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下,设计实现了辽宁移动运维监控综合系统,主要由基站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和网络管理监控系统两大部分组成。本文首先概述了目前国内外运维监控综合系统的概念和应用。在分析基站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的基本功能和性能要求的基础上,设计了基站动环系统的逻辑结构组成。阐述了网络管理监控系统的概念与应用。根据网管监控系统的功能,分析研究了网络管理监控系统应具有的基本架构,如网管信息库、网管代理、网管协议和网络管理站等,以及系统中所采用的管理协议。然后,本文设计实现了辽宁移动公司基站动力环境监控系统。根据基站动环监控系统的组成和构造,按照辽宁移动公司的需求设计实现了基站防盗与门禁子系统、动力管理子系统、空调自动控制子系统、远程抄表子系统以及图像监控子系统等。最后,根据辽宁移动公司动环监控管理中心的设计要求,设计实现了其监管中心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多级监控管理体系。接着,根据辽宁移动公司对网管监控方面的需求,设计实现了辽宁移动网络管理监控系统。分析了网管监控系统的组成、功能及组网方式,设计实现了网管系统所支持的安全管理功能,如用户管理和权限管理;拓扑管理功能,如拓扑告警提示和拓扑自动发现;告警管理功能,如告警状态和告警上报与处理流程;以及日志管理功能等。最后,研究了所设计的运维监控综合系统的操作,分析了运维监控综合系统的应用,包括基站动环监控系统和网管监控系统两大部分。检验分析了基站动环监控系统的操作和应用,如动力状态监控、基站环境监控等;研究了网管监控系统的操作及应用,分析了网络的告警类型和数量。本论文通过研究及设计面向运营商的全面运维监控综合系统,实现了满足不同场景下的综合监控需求和相关运维数据提取要求,以实现更高效、更准确、更直观、更全面的全新运维管理模式,对于保障通信基站的正常运行和提高移动通信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綦婧毅[7](2018)在《移动通信基站能耗预测模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在系统分析移动基站能耗占比的基础上根据移动基站的设备类型及能耗特点进行分组,加以数据驱动:以两类现网应用比例较高的典型场景作为样本参数依据,利用线性拟合和最小二乘法以及样本分析方法,在基于能耗守恒原则上,分别对移动基站业务负荷对能耗的影响关系、射频单元数量与能耗的影响关系,以及辅助配套设备的功率与能耗影响关系进行分析建模,并将分组预测模型通过线性累加的方式从而得到移动基站的能耗预测模型。该模型的分析方法实现了对样本基站典型场景的静态参数与移动基站能耗数据动态参数的关联分析,改善了运营商现网使用的分析预测方法,解决了能耗预测过程中缺少主设备自身因素、设备间相互关联因素及外界环境因素影响的主要问题。在对能耗分析预测模型的科学有效性进行验证的过程中,分别通过将能耗预测模型的预测数值与移动基站实际能耗数值对比,以及通过将能耗预测模型的预测值作为阈值分析法的门限值与传统阈值分析法的预警结果对比,验证结果可知:本文建立的能耗预测模型科学准确性高,且在能耗管理工作过程中有利于提升维护人员的工作效率节约工作成本,进而推动通信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标准化进程。

林高伟[8](2018)在《无人值守通信基站运维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移动通信事业的高速发展,通信基站数据不断增多,且分布于不同的地理区域,增加了通信基站的运维管理难度。通信基站运维公司为降低运维成本,通常采用仅通过视频监控的无人值守的模式,使得通信基站在能耗管理、基站资产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而当前的这种无人值守模式并不适合通信基站运维管理工作要求。因此,有必要引入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构建无人值守通信基站运维管理系统,实现对通信基站全方位立体式的实时监控,并通过对实时监控数据的科学分析,全面实现通信基站运维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自动化与智能化,为无人值守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本论文根据无人值守通信基站运维管理系统的开发过程对各阶段所开展的具体工作进行了详细论述。目前,系统已通过了功能、性能测试,能够为通信基站运维公司提供一套通信基站运维管理的信息化、自动化与智能化解决方案,能够有效提升运维公司的通信基站运维管理能力,降低运维管理成本,为移动通信网络运营提供有效的保障。

胡晓庆[9](2017)在《基于STM32单片机的动力环境监控单元设计》文中认为基站动力环境远程监控系统主要用来监控移动通信基站中的设备,来保证移动通信基站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可靠维护。以前通信网络的运行和安全主要靠人工对设备进行定期巡检和维护,发生故障不能及时检修。这样就需要基站的动力环境远程监控,可以使通信公司在有限的人力和物力的基础上,降低基站维护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实时了解各个基站的运行状态,提高通信网络的可靠性,增强市场竞争力。本文针对国内移动通信行业以及现有移动基站动力环境远程监控系统的不足与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通过使用STM32单片机,使基站采集信息和控制具有远程监控的功能。为系统维护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具有一定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功能,实现通信基站动力设备和环境条件的监测,提高了网络的可靠性。文章论述了基站信息的采集、控制设备的研究以及针对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的解决方案,提高了系统的完整度,简化了结构,使得成本降低,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并且能够准确的反映系统的环境状态,从而满足了可靠性、实时性、高效性的要求。目前此基站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已在开封、滨州、郑州等地投入运行,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前景和推广价值。

潘生斌[10](2017)在《通信基站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通信基站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的建设目的是采用数据采集技术、计算机网络通信和计算机软件等技术,对基站的动力、环境、门禁、安防等状态数据进行监测,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向监控中心发送报警信号。并根据监控中心的指令远程对空调、风机、照明等基站设备进行启闭控制、对蓄电池进行远程充放电控制等。从而保证通信基站的设备正常运行、环境安全,最终实现无人值守。随着通信基站智能化改造建设的全面展开,通信企业对通信基站自动化领域提出了新的管理要求:1.深度结合的通信基站设备运行集中监控与通信网主业务之间的统一管理;2.远程操作通信基站设备,并对基站设备状态进行统一集中监控;3.对通信基站进行现场巡检与操作,并实施设备管理、运维业务;4.对通信基站设备进行状态检修,全寿命周期管理设备资产,实现运维一体化。通信基站动力环境监控系统为了实现各个子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信息互动,在其动力环境综合监控平台上高度集成了视频监控、安全防卫、火灾报警及消防、照明通风、空调控制以及动力环境监控等各独立设备系统的数据和功能。为达成扁平化、一体化的运维管理要求,通信基站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综合监控平台通过与通信资源管理等其他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资产信息数据等信息的共享,为通信运维各职能部门提供了各自所需的技术支撑,在实现通信基站设备信息的统一监视、控制、告警、管理的基础上,通过通信基站内的信息数据共享实现相关实时数据的展示以及告警、控制的联动。本文论述了通信基站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包括硬件以及软件两个部分。在系统设计过程中,均采用了目前主流的硬件以及软件技术,特别是在基于Web的综合监控平台软件设计上,采用了目前最为流行的MVC三层架构以及异步请求JQuery技术,不仅有效地提升了系统的操作性,还增强了用户的切身体验。通信基站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综合使用B/S、C/S两种模式,采用松散耦合且规模可伸缩的分布式体系,以满足跨平台需求为核心要素进行开发。系统各功能模块之间以标准协议实现数据共享,系统配置功能可以通过特制的客户端软件以及使用Web客户端配置这两种方式完成,用户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选择在UNIX、LINUX、Microsoft Windows等各种操作系统平台下稳定地运行服务端,用户只需要有浏览器即可完成全部操作。

二、论移动基站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的建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移动基站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的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基站系统访问控制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基站系统的研究现状
        1.2.2 区块链的研究现状
        1.2.3 区块链与基站系统相结合的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章节安排
第2章 相关技术研究
    2.1 区块链技术
        2.1.1 区块链概述
        2.1.2 区块链系统架构
        2.1.3 区块链数据架构
        2.1.4 区块链共识算法
        2.1.5 现代密码学技术
    2.2 国产密码算法介绍
        2.2.1 SM2 算法介绍
        2.2.2 SM3 算法介绍
        2.2.3 SM4 算法介绍
    2.3 Hyperledger Fabric
        2.3.1 Fabric概述
        2.3.2 Fabric整体架构
        2.3.3 Fabric交易处理流程
        2.3.4 Fabric数据存储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基站动环监控系统架构设计
    3.1 基站区块链智能监控单元系统
        3.1.1 信息的采集和I/O控制
        3.1.2 权限管理
        3.1.3 存储管理
        3.1.4 通信管理
    3.2 覆盖网络
    3.3 共享型区块链系统
        3.3.1 区块结构
        3.3.2 节点管理
        3.3.3 数据存储
        3.3.4 区块的生成和验证
        3.3.5 用户与权限管理
        3.3.6 证书和密钥管理
    3.4 系统交易流程模拟
    3.5 系统架构评估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基站权限管理系统实现
    4.1 Hyperledger Fabric的国密化改造
        4.1.1 可行性分析
        4.1.2 实施方案
        4.1.2.1 Hyperledger Fabric
        4.1.2.2 Fabric-SDK
        4.1.3 国密化改造实现
        4.1.4 国密化测试
        4.1.4.1 测试环境
        4.1.4.2 测试项目
    4.2 基于国密版Hyperledger Fabric的基站权限管理系统的实现
        4.2.1 系统总体分析与设计
        4.2.1.1 需求功能分析
        4.2.1.2 系统架构设计
        4.2.2 区块链网络设计
        4.2.2.1 网络设计
        4.2.2.2 账本设计
        4.2.2.3 链码设计
        4.2.3 区块链网络实现
        4.2.3.1 网络实现
        4.2.3.2 链码实现
        4.2.3.3 管理系统的实现
        4.2.4 系统测试
        4.2.4.1 测试环境
        4.2.4.2 功能测试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2)基站设备的智能化发电调度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基站设备的发电调度现状
        1.2.1 通信设备能耗评估管理
        1.2.2 常用基站发电调度管理方法
        1.2.3 成都移动电力供应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与创新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关键技术及理论
    2.1 线性拟合
        2.1.1 线性静态模型概述
        2.1.2 最小二乘法
        2.1.3 逐步回归法
    2.2 调度算法理论
        2.2.1 断站理论
        2.2.2 常用调度算法
        2.2.3 油机调度监控方式
    2.3 黑箱白箱法
    2.4 数学建模及MATLAB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智能化发电调度算法设计
    3.1 成都移动发电及调度现状分析
        3.1.1 成都移动停发电现状
        3.1.2 成都移动油机调度现状
    3.2 智能化发电调度算法需求分析
    3.3 智能化发电调度算法设计
        3.3.1 发电调度算法关键点
        3.3.2 智能化发电调度算法分析
        3.3.3 智能化发电调度算法流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站设备能耗模型设计
    4.1 成都移动基站资源现状
    4.2 基站设备能耗影响分析
        4.2.1 基站设备组成
        4.2.2 基站能耗组成
        4.2.3 基站能耗影响因素
    4.3 基站设备能耗数据采集系统
        4.3.1 能耗采集模块
        4.3.2 能耗数据采集系统安装
    4.4 基站能耗模型建立
        4.4.1 基于能耗采集模块的能耗分析
        4.4.2 主设备能耗模型
        4.4.3 空调能耗模型
        4.4.4 配套设备能耗模型
    4.5 基于线性拟合的主设备能耗建模
        4.5.1 最小二乘法与逐步回归法分析
        4.5.2 基站主设备能耗模型最小二乘线性拟合
        4.5.3 基站空调能耗模型最小二乘线性拟合
        4.5.4 基站设备能耗模型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站设备智能化发电调度系统实现
    5.1 可行性及需求分析
        5.1.1 可行性分析
        5.1.2 需求分析
    5.2 系统框架设计
    5.3 系统数据流分析
        5.3.1 顶层数据流图
        5.3.2 一层数据流图
        5.3.3 二层数据流图
    5.4 系统数据库实体设计
        5.4.1 E-R关系图
        5.4.2 数据库表
    5.5 系统设计实现
        5.5.1 系统架构
        5.5.2 系统状态事件分析
        5.5.3 系统接口规范及数据定义
        5.5.4 系统功能结构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效益评估验证
    6.1 流程优化验证
    6.2 系统效益验证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课题总结
    7.2 课题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通信基站铁塔动力及环境监控系统的优化与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动力及环境监控系统的现状
        1.2.2 动力及环境监控系统的主要应用方向
    1.3 现有系统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工作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与安排
第2章 动力及环境监控系统的原理及关键技术
    2.1 动力及环境监控系统的原理
    2.2 动力及环境监控系统的主要技术
        2.2.1 传感器技术
        2.2.2 网络传输的方式
        2.2.3 嵌入式系统的技术
        2.2.4 数据库的选择
        2.2.5 红外告警技术
    2.3 动力及环境监控系统的特点
        2.3.1 业务的特点
        2.3.2 动力及环境监控系统的功能
        2.3.3 系统的架构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现场控制单元系统改进
    3.1 现场监控单元模块构成
    3.2 模块管理方式的改进
        3.2.1 模块管理方式的改进
        3.2.2 模块通信过程的优化
        3.2.3 模块之间联动机制的改进
    3.3 数据库的改进
        3.3.1 概念设计
        3.3.2 逻辑设计
    3.4 A接口模块
        3.4.1 A接口模块结构体的改进
        3.4.2 开关电源模块动态库实现
    3.5 B接口处理模块
        3.5.1 B接口处理模块体的改进
        3.5.2 B接口动态库的改进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现场监控单元系统功能测试与效益分析
    4.1 测试环境搭建
    4.2 测试结果分析
        4.2.1 A接口测试
        4.2.2 B接口测试
        4.2.3 红外告警和摄像头联动反应测试
        4.2.4 测试结果分析
    4.3 优化与改进后的动力及环境监控系统的效益分析
        4.3.1 经济效益
        4.3.2 社会效益
    4.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成果

(4)电信基站动力环境监控的组网改造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电信基站动力环境监控网络现状及问题
    1.1 电信基站动力环境监控网络结构现状
    1.2 电信基站动力环境监控数据回传方式现状
2 电信基站动力环境监控的组网改造方案
    2.1 电信基站动力环境监控数据回传方式改造
    2.2 电信基站动力环境设备互联改造
    2.3 电信基站动力环境的网络结构改造
3 结束语

(5)基站边缘式智能监控及天线监测终端测高技术的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课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发展
    1.3 主要内容及结构
第2章 系统需求及关键技术分析
    2.1 系统设计需求
        2.1.1 系统组成
        2.1.2 现场监控单元需求
        2.1.3 边缘监控单元需求
        2.1.4 监控中心需求
        2.1.5 组网需求
    2.2 关键技术应用分析
        2.2.1 边缘计算的应用
        2.2.2 气压测高技术分析
    2.3 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智能监管系统及测高方案设计
    3.1 系统结构设计
        3.1.1 硬件结构设计
        3.1.2 网络结构设计
        3.1.3 程序结构设计
    3.2 数据采集传输设计
        3.2.1 数据采集
        3.2.2 数据传输过程
        3.2.3 通信协议选择
        3.2.4 报文制定
    3.3 数据存储呈现设计
        3.3.1 数据库基本设计
        3.3.2 系统Web呈现设计
    3.4 融合差分气压测高方案设计
        3.4.1 气压计选择
        3.4.2 滤波算法选择比较
        3.4.3 气压高度转换方法
        3.4.4 差分方式设计
        3.4.5 MIMU测高方法
        3.4.6 融合测高算法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及融合测高算法实现
    4.1 环境搭建
        4.1.1 终端编程环境
        4.1.2 通信中间件开发环境
    4.2 采集终端软硬件实现
        4.2.1 环境监测终端硬件实现
        4.2.2 环境监测终端程序实现
        4.2.3 融合测高数据采集端程序实现
        4.2.4 差分测高终端程序实现
    4.3 系统通信及呈现实现
        4.3.1 通信过程及协议
        4.3.2 数据通信实现
        4.3.3 web前端界面
    4.4 融合差分气压测高算法研究及实现
        4.4.1 Kalman滤波算法实现
        4.4.2 SOW滤波设计实现
        4.4.3 修正融合实现
        4.4.4 鉴权融合实现
        4.4.5 算法优化实现总流程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测试及结果分析
    5.1 系统测试环境
        5.1.1 融合测高环境
        5.1.2 数据通信环境
    5.2 融合差分气压测高性能分析
        5.2.1 静态气压数据测试分析
        5.2.2 动态测高Kalman滤波调参
        5.2.3 加速度数据处理分析
        5.2.4 动态融合测高实现及分析
        5.2.5 其他场景测试分析
        5.2.6 室外差分测试分析
    5.3 数据通信测试
        5.3.1 测试内容及过程
        5.3.2 具体测试及分析
    5.4 智能监控系统前端展示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后续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6)辽宁移动运维监控综合系统的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第2章 运维监控综合系统概述
    2.1 基站动环监控系统的概念与应用
        2.1.1 基站动环监控系统的基本功能
        2.1.2 基站动环监控系统的性能要求
        2.1.3 基站动环监控系统的逻辑结构
    2.2 网络管理监控系统的概念与应用
        2.2.1 网管监控系统的概念及意义
        2.2.2 网管监控系统的基本功能
        2.2.3 网管监控系统的基本架构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站动力环境监控系统设计
    3.1 基站动环监控系统概述
    3.2 防盗与门禁系统
        3.2.1 基站防盗系统
        3.2.2 智能一体化门禁系统
    3.3 动力管理系统
        3.3.1 停电发电管理系统
        3.3.2 电池充放电管理系统
    3.4 空调自动控制系统
    3.5 远程抄表系统
    3.6 图像监控系统
        3.6.1 图像监控系统的功能
        3.6.2 图像监控系统的硬件接口
    3.7 动环监控管理中心
        3.7.1 监控管理中心的组成
        3.7.2 多级监控中心体系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网络管理监控系统设计
    4.1 网管监控系统概述
    4.2 网管监控系统的组网方式与特点
        4.2.1 网管监控系统的组网方式
        4.2.2 网管监控系统的特点
    4.3 网络安全管理
        4.3.1 用户管理
        4.3.2 权限管理
        4.3.3 网管用户鉴权管理
    4.4 网络拓扑管理
        4.4.1 网管系统拓扑图
        4.4.2 拓扑告警显示
        4.4.3 拓扑自动发现
    4.5 网络告警管理
        4.5.1 告警级别
        4.5.2 告警状态
        4.5.3 告警浏览
        4.5.4 告警上报和处理流程
        4.5.5 告警屏蔽和相关性分析
    4.6 网络日志管理
        4.6.1 日志类型
        4.6.2 日志查询/统计
        4.6.3 日志转储/导出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运维监控综合系统的操作与应用
    5.1 基站动环监控系统的操作
        5.1.1 操作准备
        5.1.2 系统基本操作
        5.1.3 告警屏蔽
        5.1.4 告警提示音配置
    5.2 基站动环监控系统的应用
        5.2.1 基站动环监控系统概况
        5.2.2 动力状态监控
        5.2.3 基站环境监控
        5.2.4 电池状态监控
    5.3 网管监控系统的操作
        5.3.1 系统登录
        5.3.2 告警管理
        5.3.3 拓扑管理
    5.4 网管监控系统的应用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经历
致谢

(7)移动通信基站能耗预测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移动通信基站能耗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移动通信基站能耗研究背景
        1.1.2 移动通信基站能耗研究意义
    1.2 移动通信基站能耗模型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移动通信基站节能方式研究现状
        1.2.2 移动通信网络基站能耗建模研究现状
    1.3 移动通信基站能耗模型研究主要内容及意义
        1.3.1 移动通信基站能耗预测模型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移动通信基站能耗预测模型研究的主要意义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2章 能耗预测模型的基础架构特点和理论背景
    2.1 引言
    2.2 移动基站的基础架构组成及能耗特点
        2.2.1 移动基站的基础架构特点
        2.2.2 移动基站的能耗构成特点
    2.3 移动通信基站能耗管理及系统现状
        2.3.1 移动通信网络基站能耗管理现状
        2.3.2 移动通信网络基站能耗管理系统使用现状
    2.4 移动通信网络基站能耗预测分析方法说明
        2.4.1 移动通信网络基站能耗预测软件工具SPSS介绍
        2.4.2 线性拟合和最小二乘法的概述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移动通信网络基站能耗预测模型研究
    3.1 引言
    3.2 基于线性拟合的移动基站主设备能耗模型建立分析
        3.2.1 业务负荷对移动基站主设备能耗影响分析
        3.2.2 移动通信网络基站射频拉远单元模块能耗分析与预测
        3.2.3 移动通信网络基站主设备能耗分析与预测
    3.3 辅助动力配套系统能耗模型建立分析
    3.4 配套制冷系统能耗模型建立分析
    3.5 移动通信网络基站能耗模型建立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移动通信网络基站能耗预测模型验证分析
    4.1 引言
    4.2 移动基站能耗预测模型验证方法分析
        4.2.1 移动基站能耗预测模型验证方法概述
        4.2.2 移动基站能耗建模预测分析法
        4.2.3 阈值分析法(标杆站址法、额定功耗标准值法)
        4.2.4 移动基站能耗模型预测分析方法与阈值分析法对比
    4.3 能耗预测模型与实测值对比分析
        4.3.1 选取业务测试样本
        4.3.2 样本测试结果及分析
    4.4 能耗预测模型与阈值分析法对比分析
        4.4.1 能耗预测模型与标杆站址法对比分析
        4.4.2 能耗预测模型与额定功耗标准值法对比分析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无人值守通信基站运维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无人值守
        1.1.1 通信基站无人值守
        1.1.2 国外研究现状
        1.1.3 国内研究现状
    1.2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3 论文组织结构安排
第二章 系统需求分析
    2.1 业务需求
    2.2 通信基站运维管理
        2.2.1 基站铁塔构成及运维管理
        2.2.2 基站机房构成及运维管理
        2.2.3 运维管理中存在问题
    2.3 可行性分析
        2.3.1 技术可行性分析
        2.3.2 经济可行性分析
        2.3.3 操作可行性分析
    2.4 系统功能需求
        2.4.1 基础信息管理功能需求
        2.4.2 资产管理功能需求
        2.4.3 通信基站监控功能需求
        2.4.4 告警管理功能需求
        2.4.5 巡检管理功能需求
        2.4.6 统计报表功能需求
        2.4.7 系统维护功能需求
    2.5 系统非功能需求
        2.5.1 系统可靠性需求
        2.5.2 系统高性能需求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设计
    3.1 无人值守告警模型
        3.1.1 动力环境监控指标
        3.1.2 视频监控告警模型
    3.2 总体设计
        3.2.1 体系架构设计
        3.2.2 网络架构设计
        3.2.3 软件架构设计
    3.3 通信基站监控设备的设计
        3.3.1 中央控制单元的设计
        3.3.2 动力环境监控单元的设计
        3.3.3 传感器
    3.4 模块功能设计
        3.4.1 基础信息管理模块的设计
        3.4.2 资产管理模块的设计
        3.4.3 通信基站监控模块的设计
        3.4.4 告警管理模块的设计
        3.4.5 巡检管理模块的设计
        3.4.6 统计报表模块的设计
        3.4.7 系统维护模块的设计
    3.5 数据库设计
        3.5.1 E-R图的设计
        3.5.2 数据表的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实现
    4.1 基础信息管理模块实现
        4.1.1 通信基站分布显示功能实现
        4.1.2 通信基站基本信息管理功能实现
        4.1.3 铁塔信息管理功能实现
        4.1.4 机房信息管理功能实现
    4.2 资产管理模块实现
        4.2.1 铁塔平台资产管理功能实现
        4.2.2 动力环境监控设备管理功能实现
        4.2.3 网关设备拓扑结构显示功能实现
        4.2.4 设备异动管理功能实现
    4.3 通信基站监控模块实现
        4.3.1 环境实时监控功能实现
        4.3.2 动力监控功能实现
        4.3.3 设备在线监控功能实现
        4.3.4 门禁监控管理功能实现
        4.3.5 视频监控管理功能实现
        4.3.6 远程控制功能实现
    4.4 告警管理模块实现
        4.4.1 告警门限管理功能实现
        4.4.2 告警预置方案设置功能实现
        4.4.3 告警信息管理功能实现
        4.4.4 告警处置管理功能实现
    4.5 巡检管理模块实现
        4.5.1 巡检项目管理功能实现
        4.5.2 巡检模板管理功能实现
        4.5.3 巡检计划管理功能实现
        4.5.4 巡检任务管理功能实现
        4.5.5 故障管理功能实现
    4.6 统计报表模块实现
        4.6.1 通信基站资产统计报表功能实现
        4.6.2 动力环境监控统计报表功能实现
        4.6.3 告警统计报表功能实现
    4.7 系统维护模块实现
        4.7.1 管理员设置功能实现
        4.7.2 管理员角色设置功能实现
        4.7.3 日志管理功能实现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测试
    5.1 系统测试环境
    5.2 系统功能测试
        5.2.1 系统功能测试过程
        5.2.2 系统功能测试结果
    5.3 系统性能测试
        5.3.1 系统性能测试目标
        5.3.2 系统性能测试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基于STM32单片机的动力环境监控单元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国内外发展状况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基站动力环境监控系统概述
    2.1 系统的基本功能
    2.2 系统的基本原理
    2.3 基站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结构
        2.3.1 移动通信基站监控内容
        2.3.2 组网方式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站动力环境监控单元硬件设计
    3.1 系统框架
    3.2 监控单元硬件电路
        3.2.1 硬件结构
        3.2.2 MCU及外围电路
        3.2.3 电平监测复位电路
        3.2.4 RS485通信单元
        3.2.5 环境变量监测单元
        3.2.6 空调控制及反馈单元
        3.2.7 数据存储单元
        3.2.8 实时时钟(RTC)
        3.2.9 PCB温度监测电路
        3.2.10 蜂鸣器警报电路
        3.2.11 运行状态指示灯
        3.2.12 电源电路
        3.2.13 设备节点温度监测电路
    3.3 硬件抗干扰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站动力环境监控单元软件设计
    4.1 嵌入式软件设计
        4.1.1 软件开发环境
        4.1.2 软件设计思路
        4.1.3 软件流程图
        4.1.4 温度采集算法及程序流程图
    4.2 上位机软件设计
    4.3 软件抗干扰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束语
    5.1 本论文取得的研究成果
    5.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10)通信基站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工作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1.5 本章小节
第二章 相关技术概述
    2.1 B/S和C/S结构的特点
    2.2 MVC模式的特点
    2.3 JQUERY技术
    2.4 服务器、工作站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需求分析
    3.1 系统设计原则
    3.2 系统相关主要产品分析
    3.3 智能接入网关及其分布式系统
        3.3.1 混合型硬盘录像机及其摄像机系统
    3.4 系统需求分析
    3.5 主要功能性需求
    3.6 非功能性需求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设计
    4.1 系统总体设计
    4.2 系统的主要功能设计
        4.2.1 系统列表模块
        4.2.2 历史告警模块
        4.2.3 统计报表模块
        4.2.4 设备管理模块
        4.2.5 安全管理模块
        4.2.6 实时监控、报警管理、报警及联动模块
        4.2.7 功能模块的详细设计用例
    4.3 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4.3.1 数据库表关系
        4.3.2 系统主要数据库表的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实现
    5.1 系统实现的总体流程
        5.1.1 服务器与客户端建立连接的流程
        5.1.2 客户端实现功能的流程
    5.2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的实现
        5.2.1 系统列表模块的实现
        5.2.2 历史告警模块的实现
        5.2.3 统计报表模块的实现
        5.2.4 设备管理模块的实现
        5.2.5 安全管理模块的实现
        5.2.6 实时告警及联动模块的实现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与分析
    6.1 系统测试环境
    6.2 系统功能测试
        6.2.1 系统列表模块的测试
        6.2.2 历史告警模块的测试
        6.2.3 统计报表模块的测试
        6.2.4 设备管理模块的测试
    6.3 系统性能测试
        6.3.1 安全可靠性测试
        6.3.2 活动告警测试
        6.3.3 用户界面测试
    6.4 系统压力测试
    6.5 系统测试分析
    6.6 系统性能测试数据
        6.6.1 用户负荷测试数据
        6.6.2 活动告警响应时间测试数据
        6.6.3 其它性能测试数据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论移动基站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的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基站系统访问控制研究及应用[D]. 樊建峰.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2020(10)
  • [2]基站设备的智能化发电调度系统设计与实现[D]. 常烜语.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1)
  • [3]通信基站铁塔动力及环境监控系统的优化与改进[D]. 魏立斌. 兰州理工大学, 2019(02)
  • [4]电信基站动力环境监控的组网改造技术研究[J]. 张洪.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9(18)
  • [5]基站边缘式智能监控及天线监测终端测高技术的研发[D]. 谢松. 重庆邮电大学, 2019(01)
  • [6]辽宁移动运维监控综合系统的设计与应用[D]. 胡月. 吉林大学, 2019(11)
  • [7]移动通信基站能耗预测模型研究[D]. 綦婧毅. 北京工业大学, 2018(03)
  • [8]无人值守通信基站运维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林高伟. 厦门大学, 2018(02)
  • [9]基于STM32单片机的动力环境监控单元设计[D]. 胡晓庆. 青岛大学, 2017(06)
  • [10]通信基站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潘生斌.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7(01)

标签:;  ;  ;  ;  ;  

浅谈移动基站动态环境监测系统的构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