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番茄库存短缺加剧

美国番茄库存短缺加剧

一、美国番茄货缺价涨(论文文献综述)

于海娇[1](2014)在《东北地区芍药抗性研究及质量评价》文中研究指明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为毛茛科植物,它的干燥根入药。东北地区为其主产区之一,环境气候有利于它的生长。近年来,由于环境遭到破坏,赤芍的蕴藏量受到影响,市场供不应求,有的地方更以伪品地榆冒充赤芍。所以目前对于赤芍的产量和质量的要求日益增加。本研究根据芍药喜光、耐旱、易染病的特点,对取自于四平等7个产地的芍根进行盆栽试验,考察它们的耐旱性、耐阴性、抗病性,结果显示:四平产地赤芍的耐旱性和耐阴性相对较高,并且抗病性表现良好,属于高抗品种。所以按产量来讲,四平产地的赤芍为首选药材。芍药苷为赤芍中的主要成分,本研究运用超声波法提取赤芍中的芍药苷,并以芍药苷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运用响应曲面法,设计17组实验,对影响芍药苷提取率的条件:提取时间、温度以及甲醇浓度进行优化,并通过Box-Behnken设计来获得最佳工艺,建立回归模型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提取时间为22min、提取温度为62℃、甲醇浓度为60%时,提取出的芍药苷含量达到最高值为(2.32±0.04)%。本文对10个不同产地赤芍根中4种有效成分含量进行对比性研究。运用HPLC法对芍药苷含量进行测定分析;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可溶性多糖的含量进行测定;采用挥发油测定法对挥发油含量进行测定;采用浸出物测定法对水溶性浸出物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以上10个产地赤芍中有效成分含量均符合入药标准,其中吉林辽源产地赤芍中芍药苷含量最高,为2.16%;吉林敦化产地赤芍中多糖和挥发油含量最高,分别为0.065%和0.065%;内蒙古海拉尔产地赤芍中水溶性浸出物含量最高为17%。由于不同地区对赤芍产地加工方法不同。本文对采收后的赤芍进行去皮与煮制的加工处理,再通过两种不同的干燥方法,共计10组试验,以芍药苷、水溶性浸出物、水分、灰分以及薄层色谱为评价指标,对其进行系统的比较。结果显示:10组药材的芍药苷含量为1.84-2.15%;浸出物含量为13.2-16.5%;水分含量为1.5-3.5%;灰分含量为8.5-13.5%;依据薄层色谱图,均在与对照品相应位置显蓝紫色斑点。用以上方法处理后的药材均符合要求,其中起收后去除泥沙,不经过煮制,通过晒干的方法干燥的药材有效成分含量较高。

过慈明[2](2013)在《近代江南地区肥料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在数千年的传统农业时期,人们一直依靠以人畜粪尿为主体的有机肥或农家肥来改良和培肥土壤,提高地力,增加粮食生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我国古代有机肥种类不断增加,有机肥的积制和施用也越来越讲究,由此积累了大量相关的农业生产知识和技术经验。农谚有云:“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传统有机肥的普遍使用不仅提高了作物产量,而且能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保持“地力常新壮”,实现了用地和养地相结合,极大地促进了传统农业的持续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从唐代中后期开始,江南地区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农产区,及至近代江南地区以稻、棉、桑三大作物生产为主体的传统精耕细作农业达到了很高水平,它实际上是与有机肥的开发和利用程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们对通过施肥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认识更为深刻,出现了不少理论总结,如对基肥和追肥关系的认识,对施肥时宜、地宜和物宜的总结,以及对大豆根瘤的观察和肥田作用的认识等。二是想办法开辟肥源,肥料种类进一步增加,粪肥积制方法也有所进步,尤其是绿肥的增加,饼肥的广泛使用,河泥、骨粉、骨灰的利用,混合肥料的配制等成为江南地区肥料发展的特色。三是有机肥施用更加精细,出现看苗施肥、三宜施肥法、亲田法等地域特色鲜明的肥料施用技术经验。可以说明近代有机肥积制和施用技术无论是在理论上和实践还是都被发挥到了极致。鸦片战后,上海、宁波等通商口岸相继开放,外国商品如潮水般涌入,化学肥料亦终在1904年进入中国。虽然具有几千年有机肥施用历史的中国农民在化学肥料传入初期对其知之甚少,但经过商人的大力宣传和推销,化学肥料很快在江南打开销路,施用量连连攀升,甚至在有些地区化学肥料的使用量有超过有机肥的趋势,不仅对传统有机肥和农家肥形成了挑战,也对传统施肥观念和习惯形成了极大的冲击。然而,受制于农民薄弱的购买能力和化学肥料的生产能力,以及不合理施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逐渐增多,总体上近代江南地区化学肥料的使用量仍是很少的。值得一提的是,面对这种新式肥料的进入和使用,近代中国的农业科研机构纷纷展开试验、研究,在多年试验基础之上,根据其时中国国情,制定了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为辅,两者配合施用的方针。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这种配合施用方针还在中国有着广泛的影响。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农业取代传统农业,化学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有了很大提高,较少的耕地就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口增长和食物营养要求提高的需要,缓解了因人口爆炸而造成的粮荒。这一方面极大地促进了社会文明的进步,但另一方面石化农业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新问题。大量的传统有机肥被丢弃,过度使用和依赖化学肥料,导致土壤性状恶化,肥力下降以及农业环境污染,食品安全也受到威胁,化学肥料的负面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切。目前国内外都特别注意从我国古代农业中吸收有机肥开发利用的经验,将传统有机肥积制施用技术与现代农业科技相结合,开发新型有机肥,以便在提高农业产量的同时,改善土壤性状,防止或减轻土壤污染,保护农业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更有部分替代农业的倡导者呼吁摈弃化学肥料,回归自然农业模式,实行作物轮作和施用有机肥。然而,这种旨在摆脱现代农业发展困境的农业模式在设计思想及经营方式上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当前无法回避的事实是化学肥料还在世界农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全世界一半以上的作物增产要归功于化学肥料,也无法完全抛弃化学肥料而回到传统有机肥的状态。时至今日,人们完全可以用更科学、更经济的手段将化学肥料与有机肥两者结合起来服务于农业生产,实现增产与养地的完美结合,而不是非此即彼的唯一选择,这在近代中国有机肥与化学肥料配合使用的方针中已经得到印证。近代中国各地区在肥料使用上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性和不平衡性,近代江南作为中国典型的农业区域,面对东方传统经验农学与西方实验农学的碰撞与冲突—有机肥与化学肥料的博弈与取舍,既能继承传统有机肥的积制和施用技术,并不断创新发扬光大,又能将代表西方试验农学精髓的化学肥料拿来为己所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并将两者融合运用,体现了江南人民兼容并包的博大胸怀和生存智慧。因此,江南地区有机肥与化学肥料配合施用的方针对当今的现代农业仍然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金钟[3](2009)在《南陵县蘑菇多季节栽培技术探讨》文中认为双孢菇是南陵县食用菌的主栽品种,近年来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和外地规模化生产基地的双重冲击,种植效益下滑,为了扭转这种不利的局面,论文以南陵现有的不同棚体为试验材料,对周年化菇房、砖木菇房、草房菇棚的保温层和内部控制系统分别加以改造,以探讨菇房的墙体材料、保温层和温湿度控制系统的变化对蘑菇生长的影响程度。试验结果表明:没有改造之前的草棚和砖木棚的上下菇床间温湿度、CO2浓度的变化都有一个梯度,进而影响了菇的产量和出菇品质;改造后蘑菇的生长环境得到了改善,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大大延长了出菇的周期,产量也显着提高;砖混结构或草房的菇棚,未加改造的只能在秋冬和春夏之交大约4个半月的时间里出菇,其余时间生长缓慢,不能出菇;改造后的菇棚能在1月~3月、5月~9月正常出菇,这个阶段的菇价高,种植效益突出,投入产出比在1:8~10,值得大力推广。针对南陵普遍存在的发酵技术不过关的现状,利用隧道式发酵槽进行发酵试验,通过普通的一次发酵、二次发酵、隧道式二次发酵、隧道式三次发酵的对比试验,比较在不同的发酵工艺下双孢菇生长情况,探讨适合南陵的发酵工艺模式,建立隧道式发酵房培养料制备工艺及温控模型。试验认为隧道式发酵可以缩短发酵周期,并具有良好的增产效果,在双孢菇的周年化生产、短季节栽培中意义重大。建议在生产中普遍使用隧道式发酵技术,采取多区制的方法完成发酵过程,进一步提高菇棚的运转效率,实现一年多茬栽培。为适应多季节栽培的需要,在不同的生产季节使用专用的品种,论文进行了蘑菇的品种筛选试验,将收集和引进的7个蘑菇品种与南陵的主栽品种AS2796进行了对比试验,就母种的菌丝长势和速率、杂菌污染率,子实体外观品质、产量水平等方面进行分析,从中筛选出几个表现优良的品种。试验认为:棕秀1号适宜作冬季栽培品种;夏菇93、新登96作夏季栽培品种;川农1号作春秋季品种。在蘑菇的新配方筛选试验中,以南陵县常用的配方(配方1)为对照,设计了7种不同栽培基质的新配方,利用周年化菇房进行反季节生产和多季节栽培,对发酵质量、发菌速度、杂菌感染率、产量、外观品质等内容进行检测和评价。试验认为:7号配方表现突出,菌丝萌发速度快,特别抗病;以食用菌栽培废料处理后为基质原料的4号配方,6号配方在产量上与对照相差不大;通过对比试验发现6号配方、7号配方、8号配方产量较高,综合性状突出值得推广。在生产和试验中发现:培养料不同批次的、不同的堆料区域质量的差异,可能影响试验的效果;立体栽培架层间的温湿度有一定差异,也会影响产量;目前反季节生产的运行成本过大,一般的菇农经济上难以承受。诸多问题还有待于我们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深入的探讨,这也是我们下一步的工作内容。试验认为,今后需要在以下方面改进:改进配方,寻找低成本的原料途径;进一步探讨培养料在隧道式发酵槽内的养分转化与吸收机理,探索更佳的发酵环境;完善变温刺激爆发出菇的手段,研究和探索菌丝体阶段生长后期促进扭结和子实体形成的核心技术;加强人为控制菇房内的小环境的能力,确保子实体的健康发育和良好生长环境;侧重于研究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的办法;不断改善种植蘑菇的生产条件,特别是加大基础设备的投入;重视采收后的加工工艺,延伸产业链。

贺延功[4](2000)在《实用科技》文中提出 甘薯既可粮饲兼用,又是工业原料。薯蔓营养价值相当于豆科牧草,适合多种家畜饲用。甘薯耐瘠薄,旱涝有收,适应性强,不仅国内市场有潜力,而且可以出口。 全国常年甘薯种植面积1亿亩左右,年产量1.1亿吨,人均占有量90公斤。河北省自1990年以来年均种植470万亩,总产590万吨,人均占有相当于全国水平,主要种植在沙、旱、坡地。 河北省发展甘薯有条件、有优势。一是国内省内市场缺口较大,产品有销路;二是适宜种植甘薯的地区广泛,除坝上外,各个农区都能种植,特别是冀东和冀中南旱、沙、坡地;三是农民有种植甘薯习惯,积累了一定经验;四是城乡居民有消费甘薯及制成品的习惯。

闻涛[5](1998)在《农村植养技术》文中提出 正在兴起的特色蔬菜特色蔬菜风行南国.广州、深圳大量引进西洋特色蔬菜.加上广式的特色蔬菜.已形成一股潮流。特色蔬菜主要有广式、西洋式、药用式、调味式等四类。广式有生菜、荷兰豆、广东苋菜、广东菜芯、甘蓝菜等;西洋式有美国香芹、荷兰香芹、日本长白罗卜、日本大葱、樱桃番茄、芙蓉菜、红甘蓝、色拉黄瓜等;药用式有苦瓜、菊花等;调味式有百日香、紫苏柠檬榄荷等。特色菜是相对于大众日常菜而言的,由于大多是外地珍稀特有品种,价格高,在市场初期推开时,工薪阶层不敢问津,更重要的是市

张君毅[6](2007)在《半夏遗传多样性分子标记及质量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为天南星科半夏属植物,以其干燥块茎入药,药材名半夏(Rhizoma Pinelliae)。半夏为东亚特有种,分布于中国、朝鲜和日本。在我国大部分省区有分布。半夏是我国传统的大宗药材,因其疗效确切、临床应用范围广泛,近年来国内外需求逐渐增加,5年内市场价格增长近一倍,出现了供不应求局面。由于人们长期过度采挖、耕作方式改变和自然环境恶化等原因,半夏野生资源急剧减少。20世纪70年代半夏开始家种后,出现了许多栽培类型,但由于连年栽培,品种严重退化,极大地影响了半夏生产,致使半夏供求缺口日益增大。另外,栽培类型混乱也严重影响着半夏用药稳定性。因此半夏种质资源亟待整理和评价,以便为半夏核心种质资源库的建立提供有力保障。本研究收集了我国半夏分布区大部分种质,在分子水平上分析了半夏遗传多样性,了解其群体遗传结构和多态性水平,并进行了类群的划分,为制定和实施半夏资源保护利用策略提供有力理论依据。其次,采用3种方法分离获得了半夏的微卫星序列,并分析了其特点,为SSR分子标记在半夏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最后,本文进行了半夏种质资源药用品质、安全性和农艺性状质量评价。具体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分析我国半夏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以取自全国半夏主要分布区的16个省的24份种质的240个样本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RAPD标记技术分析,结果表明在物种水平上,多态位点百分率(PPL)为68.77%,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2062.居群水平上的多态位点百分率在9.88%-58.02%之间,平均为27.21%,最高为沅陵居群,其次为南宁和贵阳居群,最低为南昌居群。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5282,居群间基因流(Nm)为0.4466。数据显示居群间分化较大,居群内存在一定程度变异。聚类分析显示,当相似系数为0.896时,可将24份材料分为5个类群,其中南宁、昭阳、芜湖和运城四个居群与其它大部分半夏居群相似性较低。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半夏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在物种水平上,PPL为97.92%,He为0.308。居群水平上的PPL在14.0%~72.9%之间,平均为41.1%,最高为菏泽居群(72.92%),其次为磐安(68.75%),最低为泰州居群(14.58%).GST为0.4765,Nm为0.5494。结果也表明半夏居群间存在遗传分化程度较高,居群内也存在一定的遗传变异。聚类分析表明,当相似系数为0.820时,可将供试的24个半夏居群分为5个类群。SRAP标记是一种新型技术,本文分析SRAP标记在半夏遗传多样性研究适用性。结果表明在物种水平上,PPL为97.86%,He为0.330。居群水平上PPL在35.04%~68.80%之间,平均为48.25%,最高南宁居群(68.80%),其次为运城(68.38%),最低为彝良居群(35.04%)。GST为0.4006,Nm为0.7482。聚类分析显示,当相似系数为0.862时,可将24个居群分为7个类群。将SRAP标记结果同RAPD和ISSR结果分析比较,认为该新型标记可以用于半夏遗传多样性研究。通过测定半夏核糖体ITS碱基序列,分析其特点,了解种内变异类型。结果得到我国半夏主要的15个居群18个样本rDNA中的ITS和5.8SrDNA完全序列。ITS1、5.8s和ITS2序列长度分别为276bp、162bp和246bp。ITS2碱基频率差异显着,ITS1较为保守。根据两者序列以邻接法建立分子系统发生树,表明半夏种内至少存在7个类型。结合RAPD、ISSR和SRAP三种分子标记的研究结果,可将供试材料分为四个等级加以保护和利用。2.半夏微卫星的开发SSR标记具有共显性特点,开发半夏微卫星对于遗传多样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评价几种有代表性的SSR标记开发方法,为微卫星开发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信息。在现有方法基础上提出两种半夏微卫星序列开发的策略。其一,根据链亲和素磁珠和生物素特异结合的特性,将微卫星探针5’端生物素化后与链亲和素磁珠特异结合,用磁珠和探针的结合物与两端连接已知序列人工接头的半夏基因组DNA酶切片段杂交,洗脱未杂交DNA片断后,建立微卫星文库。以此为模板用人工接头序列为引物进行PCR扩增,产物直接克隆,经菌液PCR筛选后测序分析.其二,将特异接头连接到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的基因组DNA上,以此为模板用兼并引物抑制性PCR获得SSR文库,克隆后经过两次菌液PCR筛选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可以快速、高效地开发出微卫星序列。最后,搜索了数据库中半夏微卫星序列,结合前面从基因组DNA中已开发的微卫星序列,分析了半夏SSR特点。结果发现二核苷酸重复类型在半夏SSR占绝对优势,出现频率近80%,二核苷酸重复中以(AC)n重复基元为主,达67.57%。此外,对SSR位点总共设计了62对引物。3.半夏种质资源的质量评价利用RAPD技术鉴别了半夏的混淆植物水半夏、滴水珠和虎掌半夏.结果筛选到12条随机引物可用于半夏分子鉴别,并将引物P26转化为SCAR标记。半夏块茎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但《中国药典》(2005年版)没有规定半夏质量评价的指标成分.本研究将不同地区半夏种质栽培于同一生境,以鸟苷和总生物碱为指标成分,结合农艺性状单株产量,比较分析其差异。测得半夏鸟苷和生物碱含量分别为0.0136%~0.0264%和0.0155%~0.0652%,单株产量为0.5536~2.9740g。居群间单株产量、鸟苷和生物碱含量存在显着差异。聚类分析将半夏居群分为3类,认为应加强第Ⅱ类型类群的选育工作。另外,测定了6个半夏居群药材(生半夏)及其土壤中的Mg、Ca、Fe、Zn、Ni、Se6种人体必需元素(前5种为植株必需元素)。通过比较含量差异,了解半夏对元素吸收特性,分布规律,为半夏的品质评价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显示,各元素在皮中含量最高。不同半夏居群各元素含量存在着显着性差异,磐安居群含量最高,西和居群含量最低。药材中元素间Zn和Se、Fe和Ni、Fe和Ca相关性显着。药材和土壤元素含量相关性不显着,说明半夏主动吸收矿质元素。为评价药材安全性,测定不同居群半夏药材及其土壤Cu、Pb、Cd、As、Hg、Cr6种重金属和有机氯农药的残留。结果表明,药材中昭阳、菏泽居群As元素含量超标,磐安居群Cd元素超标,昭阳、菏泽、芜湖和磐安居群Pb元素超标,昭阳和菏泽居群半夏重金属总量超标。各居群均未检测到Cr元素含量。土壤中,西和居群Hg元素超标,昭阳、泰州、磐安和西和居群Cd元素超标,昭阳居群Cu元素超标。各居群半夏药材及其土壤中没有检测到六六六、DDT两种有机氯农药的残留。同时分析了半夏对重金属的吸收特性,半夏对重金属没有显着的富集作用,为低积累植物。结合各居群重金属含量的水平认为《中国药典》(2005年版)对西洋参等6种药材重金属限量标准可以适用于半夏的质量控制。半夏对环境胁迫的适应性是一个重要的农艺性状,本文研究了不同半夏居群生理指标对高温胁迫响应。高温处理(35℃/25℃)结果表明,各居群半夏SOD活性先增高后下降,与脯氨酸含量趋势相同,MDA含量持续升高,根系活力则显着下降。居群间对高温胁迫响应差异显着。

孙红[7](2003)在《羊年春季种啥好?——新型花卉 彩色苗木 彩色农产品》文中认为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播种季节。俗话说:“一年之际在于春”,春季引种项目的恰当于否直接关系到种植效益的高低,因此,选取新颖独特、市场急需且市场潜力大的项目,无疑是明智之举。那么,羊年究竟应种啥才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呢?笔者通过对有关专家的采访和对市场的调查、分析,发现发展如下几种

《中国乡镇企业技术市场》[8](2003)在《开眼界》文中提出

二、美国番茄货缺价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美国番茄货缺价涨(论文提纲范文)

(1)东北地区芍药抗性研究及质量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1.1 赤芍的药材简介
    1.2 赤芍资源的分布与蕴藏量研究
    1.3 响应曲面法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
    1.4 赤芍产地加工的研究进展
    1.5 中药材的质量评价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不同产地芍药的抗性研究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结果与分析
        1.4 小结
    第二章 响应曲面法优化芍药苷的提取工艺研究
        2.1 实验材料、仪器与试剂
        2.2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东北地区野生赤芍有效成分含量的比较
        3.1 材料、仪器与试剂
        3.2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赤芍产地加工及质量评价
        4.1 材料、仪器与试剂
        4.2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总结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2)近代江南地区肥料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二、相关概念的解释
    三、相关研究概述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内容与框架
    六、创新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第一章 近代江南地区有机肥的种类及其商品化的发展
    第一节 近代江南地区有机肥的种类
    第二节 明清至近代江南地区有机肥商品化的出现与发展
第二章 近代江南地区有机肥积制与施用技术的继承与发扬
    第一节 近代江南地区有机肥积制技术的进步
    第二节 近代江南地区有机肥施用技术的发展
第三章 近代江南地区化学肥料的传入和使用
    第一节 近代中国化学肥料传入的背景
    第二节 近代江南地区化学肥料销售
    第三节 近代江南地区化学肥料的使用
第四章 近代江南地区化学肥料的管理、研究与生产
    第一节 近代江南地区化学肥料的管理
    第二节 近代江南地区化学肥料的研究
    第三节 近代江南地区化学肥料的生产
第五章 近代江南地区化学肥料与有机肥的冲突与融合
    第一节 近代中国关于化学肥料的争论
    第二节 近代江南地区有机肥的推广
    第三节 “三为主”施肥方针的形成
第六章 近代江南地区肥料配合施用之影响及其生态意义
    第一节 近代江南地区肥料配合施用之影响
    第二节 有机肥与化学肥料配合施用的生态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3)南陵县蘑菇多季节栽培技术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国内外蘑菇栽培生产现状
        1.1 国外蘑菇生产现状
        1.1.1 蘑菇栽培历史
        1.1.2 欧洲蘑菇栽培现状
        1.1.3 美国蘑菇栽培现状
        1.1.4 日本、韩国蘑菇栽培现状
        1.1.5 其他国家蘑菇栽培现状
        1.2 国内蘑菇生产现状
        1.2.1 我国蘑菇栽培历史
        1.2.2 我国蘑菇生产现状
        1.2.3 我国蘑菇研究工作进展
    2 国内外蘑菇生产中多季节栽培研究的进展
        2.1 工厂化生产技术
        2.2 多季节生产技术
        2.2.1 "人防"及山洞内的多季节生产
        2.2.2 袋式栽培的多季节生产
        2.2.3 周年化生产时双孢菇与其他菇(菌)的接茬技术
        2.3 生产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动态
    3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第一章 菇房改造对蘑菇产量、品质、商品性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栽培设施的改造方法
        1.2.1 周年化菇房设备的改造
        1.2.2 砖混结构菇房的改造
        1.2.3 草房菇棚的改造
        1.3 不同设施的蘑菇生长试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周年化菇房改造前后对双孢蘑菇生长的影响
        2.2 砖混结构的菇房改造前后对蘑菇生长的影响
        2.3 草房菇棚改造前后对蘑菇生长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第二章 发酵技术对蘑菇生产的影响
        1 隧道式发酵培养料制备工艺及温控模型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隧道式发酵与常规二次发酵后发酵阶段的比较
        2.3.2 不同发酵方法的培养料对蘑菇生长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适宜南陵蘑菇周年化生产的品种筛选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 结果分析
        1.3.1 母种菌丝生长势比较
        1.3.2 不同品种的综合性状比较
        2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蘑菇的新配方筛选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 结果与分析
        2 结论与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图片资料
致谢
附件

(6)半夏遗传多样性分子标记及质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语表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半夏种质资源研究
        1 生长繁殖习性
        1.1 半夏繁殖
        1.2 半夏倒苗
        2 半夏资源的现代研究
        2.1 形态学水平
        2.2 孢粉学水平
        2.3 微观结构
        2.4 细胞学水平
        2.5 分子水平
        2.6 化学成分
        3 半夏分类
    第二节 分子标记技术在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1 RAPD分子标记
        2 RFLP分子标记
        3 DNA测序技术
        4 ISSR分子标记
        5 SRAP分子标记
        6 其它分子标记
        7 讨论与展望
第二章 半夏遗传多样性分子标记
    第一节 基于RAPD标记的半夏遗传多样性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居群和物种水平遗传多样性
        2.2 居群间遗传分化程度分析
        2.3 聚类分析
        3 讨论
        3.1 半夏遗传多样性
        3.2 居群遗传分化
    第二节 基于ISSR标记的半夏遗传多样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ISSR体系确立
        2.2 居群和物种水平遗传多样性
        2.3 居群间遗传分化程度比较分析
        2.4 聚类分析
        3 讨论
        3.1 半夏的遗传多样性
        3.2 半夏居群遗传分化
        3.3 半夏居群聚类分析
    第三节 基于SRAP标记的半夏遗传多样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SRAP体系确立
        2.2 居群和物种水平遗传多样性
        2.3 居群间遗传分化程度比较分析
        2.4 聚类分析
        2.5 SRAP、ISSR和RAPD结果分析比较
        2.6 SRAP、ISSR和RAPD相关关系
        3 讨论
    第四节 半夏ITS序列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序列测定结果
        2.2 ITS长度和碱基频率分析
        2.3 ITS碱基序列的差异分析
        2.4 重建系统发生树
        2.5 ITS序列变异与地理分布关系
        2.6 ITS序列变异与形态的关系
        3 讨论
        3.1 ITS序列鉴别半夏
        3.2 半夏ITS序列变异与同步进化
        3.3 半夏资源保护利用策略
第三章 半夏微卫星序列的开发
    第一节 植物微卫星开发方法比较
        1 从数据库中查找微卫星位点
        2 从相近物种获得微卫星引物
        3 从基因组DNA中筛选微卫星位点
        3.1 引物法富集微卫星
        3.2 选择杂交富集微卫星
        4 商业购买
        5 微卫星开发方法的选择
    第二节 磁珠富集法开发半夏微卫星序列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半夏叶片总DNA的提取
        2.2 SSR序列的获得
        3 讨论
    第三节 SAM法开发半夏微卫星序列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PCR产物克隆转化
        2.2 菌液PCR扩增检测
        2.3 克隆测序结果分析
        3 讨论
        3.1 限制性内切酶的选择与接头引物设计
        3.2 菌液PCR筛选SSR克隆时的引物选择
        3.3 改进SAM法开发SSR的效率
        3.4 不同兼并引物富集结果比较
    第四节 半夏微卫星序列信息分析及引物设计
        1 材料与方法
        1.1 序列来源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SSR发生的特点
        2.2 半夏SSR引物设计
        2.3 SSR引物多态性检测
        3 讨论
第四章 半夏不同种质质量评价
    第一节 半夏分子鉴别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RAPD标记鉴别
        2.2 转化为SCAR标记
        3 讨论
    第二节 半夏不同居群主要经济性状比较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半夏产量、鸟苷和总生物碱含量分析
        2.2 半夏产量、鸟苷和总生物碱含量偏相关性分析
        2.3 不同珠芽类型半夏单株产量、鸟苷和总生物碱含量比较
        2.4 不同半夏居群聚类分析
        3 讨论
    第三节 半夏矿质元素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半夏产地土壤中矿质元素的特征分析
        2.2 不同半夏药材矿质元素含量特征分析
        2.3 药材与土壤矿质元素相关性分析
        2.4 富集系数
        3 讨论
        3.1 半夏茎皮的富集作用
        3.2 半夏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方式
        3.3 影响药材矿质元素含量的因素
    第四节 不同居群半夏药材重金属和农药残留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居群半夏药材重金属含量
        2.2 半夏土壤重金属含量
        2.3 半夏重金属含量相关性分析
        2.4 药材与土壤重金属含量相关性分析
        2.5 半夏对重金属的富集系数
        2.6 半夏药材和土壤中农药残留含量
        3 讨论
        3.1 半夏对重金属吸收特性
        3.2 半夏药材重金属含量
    第五节 半夏不同居群根系活力和生化指标对高温胁迫响应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高温胁迫对不同居群半夏叶片SOD活性变化影响
        2.2 高温胁迫对不同居群半夏叶片MDA含量影响
        2.3 高温胁迫对不同居群半夏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2.4 高温胁迫对不同居群半夏根系活力影响
        3 讨论
全文讨论
    1.半夏遗传多样性分析
    2.半夏微卫星开发
    3.半夏质l评价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1 改良磁珠法开发的半夏SSR
    2 改良SAM法开发的半夏SSR
    3 数据库搜索到的半夏SSR
    4 半夏基因组序列
    5 对来源于NCBI数据库微卫星序列设计的引物
    6 对来源于磁珠法开发微卫星序列设计的引物
    7 对来源于SAM法开发微卫星序列设计的引物
发表论着
致谢

四、美国番茄货缺价涨(论文参考文献)

  • [1]东北地区芍药抗性研究及质量评价[D]. 于海娇. 吉林农业大学, 2014(01)
  • [2]近代江南地区肥料史研究[D]. 过慈明. 南京农业大学, 2013(05)
  • [3]南陵县蘑菇多季节栽培技术探讨[D]. 金钟. 南京农业大学, 2009(06)
  • [4]实用科技[J]. 贺延功.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0(11)
  • [5]农村植养技术[J]. 闻涛. 成才, 1998(01)
  • [6]半夏遗传多样性分子标记及质量评价研究[D]. 张君毅. 南京农业大学, 2007(09)
  • [7]羊年春季种啥好?——新型花卉 彩色苗木 彩色农产品[J]. 孙红. 致富之友, 2003(04)
  • [8]开眼界[J]. 《中国乡镇企业技术市场》. 乡镇论坛, 2003(06)

标签:;  ;  ;  ;  ;  

美国番茄库存短缺加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