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涡轮增压器故障的措施

防止涡轮增压器故障的措施

一、预防涡轮增压器产生故障的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沈强[1](2020)在《B公司涡轮增压器产品开发质量改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不断加剧,主机厂对产品开发周期和新产品开发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以B公司涡轮增压器产品开发质量管理流程为研究对象,探讨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从产品设计和验证,制造过程设计和验证,批量生产等各个阶段如何有效的利用质量工具去识别风险并控制风险,确保产品质量得到有效保障。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了案例研究法和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依据质量管理的理论与方法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最后在G15产品上对改进方案进行验证。改进方案主要针对目前出现质量问题较多的几个领域,具体内容如下:在供应商质量管理上,提出建立供应商前期开发质量管控流程(Supplier APQP)和质量门审核(SG)流程,加强对供应商开发过程的监控,以便及时发现风险并采取措施。在质量的策划过程中,加强预防性的质量管控,可有效降低质量开发过程中的客户投诉。在过程设计和验证阶段,对PFMEA工具和控制计划(CP)的使用进行改进,PFMEA的识别要更加的全面,控制计划也需要结合流程图和PFMEA的输出,针对特殊特性和一般特性进行分层控制,确保质量的稳定性。在产品开发质量管理流程上,提出了产品开发过程质量门审核的改进方案,并在G15T产品开发过程中进行验证,在质量门审核上,识别关键任务,并对关键任务进行重点管控。在设计冻结这个薄弱环节,建立了内部设计冻结评审流程,加强设计冻结前的评审。在质量问题的解决上,提出使用8D问题解决工具,使问题的解决更加的深入,在根本原因的分析上使用鱼骨图以及5WHY的工具,能够将真正的原因挖掘出来,进而针对性的制定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在8D的关闭上,要加强监控和审核,确保问题关闭的有效性和及时性。通过对涡轮增压器产品开发过程中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和改进,进一步提升了产品开发小组质量意识,同时通过加强对质量工具的使用,提高了产品开发小组的质量管理水平,从而降低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质量风险,提高客户满意度。

张锴[2](2020)在《基于混合因果逻辑的自主货物运输船舶风险辨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船舶工业的飞速发展和世界范围内对于无人驾驶船舶的重视,自主货物运输船舶(以下简称“自主船”)的研发逐步被提上了日程。为了支持自主船的发展,国际海事组织对于自主船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各国船级社对于自主船也制定了相关的指南和规范。当前自主船还没有真正投入运营,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对自主船安全性的担忧。在设计建造初期,对于自主船进行航行风险辨识十分重要。本文具体针对最具代表性的第III等级自主船开展风险辨识研究,采用混合因果逻辑方法,对自主船航行事故风险事件场景、设备可靠性风险建模、远程驾驶模式下岸基控制中心人因失误风险和自主船混合因果逻辑模型展开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于事件序列图的自主船风险事件场景分析。针对自主船这一创新系统,通过对自主船的运行模式和现有相关文献的分析,识别自主船航行中的危害和风险影响因素,运用事件序列图的方法,得到了7个事件链路,在构建事故场景的基础上解决自主船航行风险因素的初步辨识。(2)基于事故树分析的自主船航行设备风险建模。运用事故树分析法,结合所识别的风险因素,实现对自主航行模式下自主船动力系统风险评价模型的构建,对4种故障的重要度进行了排序,发现冗余相对适当的维护对于自主船可靠性的提升显着的多。为自主航行模式下的自主船在应对不同风险和识别致因因素提供理论依据。(3)基于贝叶斯网络的远程驾驶模式下人员失误风险研究。相较于传统船舶,自主船的操作人员从船上迁移至岸基控制中心。通过实验模拟远程驾驶模式,结合文献及专家经验建立贝叶斯网络模型识别人员失误风险,得到自主船岸基控制中心人员的失误概率为0.007322。通过敏感性分析,对8个因素的敏感性进行排序,为提高远程驾驶模式下操作人员的可靠性提供了理论支撑。(4)基于混合因果逻辑方法的自主船风险辨识研究。在前3个研究内容的基础上,融合事件序列图模型、事故树模型与贝叶斯模型建立自主船风险辨识的三层混合因果逻辑模型,识别了对于自主船事故的贡献度较高的10个因素,发现了24条自主船的事故致因链路,针对不同的重要度排序提出了风险防控措施,为未来自主船的风险控制提供参考。

沈骏[3](2019)在《柴油机增压系统故障分析及处理》文中研究说明增压系统能否正常工作直接影响到柴油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本文主要阐述内燃机车柴油机增压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从本质上分析涡轮增压器产生故障的原因,从而提出相应的处理办法及预防措施,以达到提高机车工作效率并减少行车事故的发生。

魏伟达[4](2019)在《柴油机增压器的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文中研究表明伴随着我国列车的高速发展,涡轮增压器作为列车发动机的关键部件之一,在机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和可靠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增压器的故障进行预测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重点研究了机车涡轮增压器故障预测的方法,建立了故障预测模型,设计开发了一套机车涡轮增压器故障预测系统。首先,根据文献资料和增压器的故障数据,总结涡轮增压器的常见故障,分析每类故障发生的主要原因并给出解决方案,为后续的预测系统提供技术支持。其次,提出了GA-SGNN的机车涡轮增压器故障预测方法。首先找出表征增压器工作性能的状态参数,计算多变量之间的关联度,然后建立了多变量灰色预测模型(MGM(1,n))对变量进行预测,用残差和相对误差检验了模型的精度,得出相对误差均小于5%,结果表明MGM(1,6)模型的精度符合要求。在MGM(1,6)模型基础上有机结合BP神经网络,建立串联灰色神经网络预测模型(SGNN模型),结果表明SGNN模型预测精度比MGM(1,6)模型预测精度高。在建立的SGNN模型的基础上,引入遗传算法来改善灰色神经网络模型的局部最优和收敛性问题,建立了基于遗传算法的灰色神经网络模型(GA-SGNN)并对模型的精度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GA-SGNN模型的相对误差均在4%以内,可以很好的保证模型的可靠性和精度。然后,提出了RBF神经网络的增压器故障诊断方法。根据机车涡轮增压器运行参数的特点和RBF神经网络在故障诊断中的优势,建立了RBF神经网络模型,然后利用模型对故障数据进行了学习,最后对GA-SGNN模型的预测值进行了故障预测,结果表明RBF神经网络可以准确的诊断出增压器的故障,故障与实际情况相符。最后,开发了机车涡轮增压器故障预测系统。将增压器常见故障原因及解决措施、GA-SGNN模型和RBF神经网络模型应用到预测系统中,利用MATLAB GUI模块完成了机车涡轮增压器故障预测系统的开发。实现了数据导入、数据预测和数据故障诊断的功能,并建立了技术库提供了增压器常见的故障原因及解决方案。

王盛[5](2019)在《内燃机车涡轮增压器喘振原因分析及预防》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涡轮增压技术在内燃机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在内燃机车涡轮增压器运行过程中,其经常会发生喘振的现象,对内燃机运行稳定性造成较大影响,还直接影响到涡轮器的使用寿命。为此,对内燃机涡轮增压器的喘振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方法。

李东炜[6](2018)在《矿用卡车柴油发动机涡轮增压器的故障分析与预防措施》文中提出论文主要据矿用卡车的柴油发动机的涡轮增压器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简单分析以及研究,可以发现当前因为一些预防及维修处理措施没有及时到位,导致矿用卡车发动机频繁故障,很难保证发动机的正常使用。

孟兴[7](2018)在《涡轮增压器轴承-转子系统的非线性行为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社会进步,涡轮增压器已经在很多领域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汽车、内燃机车等。涡轮增压器的关键构件是由涡轮、压气机和轴承构成的转子系统,该设备的可靠性与转子系统密切相关。在转子系统中之所以存在较强的非线性动力特性,主要是因为系统中存在较多的非线性力,如碰摩力、油膜力、偏心力等。在转子系统中,某些参数的微弱变化往往会使系统的运动形式发生改变。故合理的选择参数,才能保证转子的平稳运行。本文以涡轮增压器的轴承转子系统为研究对像,分别研究了碰摩力和非线性油膜力对系统动力特性的影响。首先,为了着重研究碰摩力对系统的影响,根据转子动力学理论,将其简化为一个由刚性支撑的双盘转子系统模型,在充分考虑转子重力和偏心力的基础上建立运动微分方程并进行无量纲处理。其次,在研究油膜力和碰摩力耦合作用时,将涡轮增压器简化为一个由滑动轴承支撑的双盘轴承转子系统模型;最后分别对两种模型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对于双盘转子系统模型,研究了系统由局部碰摩引起的非线性行为。采用变步长四阶龙格库塔法对系统方程进行数值求解,应用时间历程图、相图、轴心轨迹图和Poincare截面映射图等非线性分析方法分析了转子发生碰摩时,涡轮增压器轴承转子系统响应随参数变化的分岔演化规律。对于双盘轴承转子系统模型,在碰摩力和非线性油膜力耦合情况下,主要分析了涡轮增压器转子系统中存在的分岔类型以及通向混沌的途径,并讨论了转子系统随刚度系数、阻尼系数等关键参数变化的运动形式。通过以上转子系统的动力学分析,为涡轮增压器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黄达鸣[8](2018)在《涡轮增压器密封装置的振动特性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人们对于汽车的动力性能、载重性能、燃油经济性以及国家对于汽车排放的标准的逐步提升,装配有涡轮增压器的汽车愈加受到现代人们的重视,而且在包括中国、欧美在内的等国家已经得到了普遍的推广,如今涡轮增压技术已经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认同。经过这几十年的发展,国内的涡轮增压器产业已然形成了相当的规模,但是一直存在着产品可靠性的问题,从而导致了其在主机的匹配市场上难以与国外的一些已经成熟的增压器品牌竞争。在涡轮增压器的可靠性研究中有很大的一部分都集中在于对其机油和气体的泄漏问题上,而泄漏的主要原因则需要归结到增压器的密封性能的不足,因此研究增压器的润滑油消耗特性以及提高其密封性能和可靠性现在已经变得势在必行。本论文针对于涡轮增压器的润滑油消耗特性以及涡轮增压器密封环的振动特性进行了以下研究:1.对于可以实现定量检测涡轮增压器润滑油消耗的设备进行了完善,并基于此设备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对于各种条件下的涡轮增压器的润滑油消耗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压气机进口负压,密封环的开口间隙等因素对于涡轮增压器的润滑油消耗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2.对于密封环的工作原理进行了介绍,分析了涡轮增压器漏油的原因,并且提出了密封环的振动可能是导致润滑油泄漏的原因之一的假设,同时基于Ansys以及密封环的结构特性建立了密封环的有限元计算的模型。3.建立了密封环在增压器壳体中工作状态的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模态分析。在模态分析的基础上对密封环施加激励对其进行了谐响应分析,以此研究增压器密封环的扫频特性,仿真的结果显示密封环在轴孔中具有明显的振动特性。4.为了验证仿真模型计算结果的正确性,针对现有的试验设备设计并加工了试验所用的密封环结构,并根据试验用密封环的模态计算的固有频率进行了密封环的振动试验。

《中国公路学报》编辑部[9](2017)在《中国汽车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17》文中指出为了促进中国汽车工程学科的发展,从汽车噪声-振动-声振粗糙度(Noise,Vibration,Harshness,NVH)控制、汽车电动化与低碳化、汽车电子化、汽车智能化与网联化以及汽车碰撞安全技术5个方面,系统梳理了国内外汽车工程领域的学术研究进展、热点前沿、存在问题、具体对策及发展前景。汽车NVH控制方面综述了从静音到声品质、新能源汽车NVH控制技术、车身与底盘总成NVH控制技术、主动振动控制技术等;汽车电动化与低碳化方面综述了传统汽车动力总成节能技术、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等;汽车电子化方面综述了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汽车转向电控技术、汽车制动电控技术、汽车悬架电控技术等;汽车智能化与网联化方面综述了中美智能网联汽车研究概要、复杂交通环境感知、高精度地图及车辆导航定位、汽车自主决策与轨迹规划、车辆横向控制及纵向动力学控制、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并给出了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车联网和人机共驾等典型应用实例解析;汽车碰撞安全技术方面综述了整车碰撞、乘员保护、行人保护、儿童碰撞安全与保护、新能源汽车碰撞安全等。该综述可为汽车工程学科的学术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基础资料。

李沐晨[10](2017)在《浅谈涡轮增压器的维护》文中提出在很多汽、柴油机上,为了不断提高其发动机的功效,达到减少废气排放和节约燃油的目的,会采用涡轮增压器技术,近些年来该技术在发展中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但是在汽车增压器使用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故障,影响其使用性能和寿命,因此,需要机械操作和维修人员重视做好其维护工作。本文主要结合涡轮增压器的工作原理,对其维护工作进行了分析。

二、预防涡轮增压器产生故障的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预防涡轮增压器产生故障的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B公司涡轮增压器产品开发质量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国内外产品开发质量相关研究
        1.2.1 国外相关产品开发质量与相关研究
        1.2.2 国内相关产品开发质量管理研究
        1.2.3 研究总结与评述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主要方法
    1.4 论文的总体架构
第2章 产品开发质量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2.1 产品开发与产品开发质量相关理论
        2.1.1 产品开发相关理论
        2.1.2 产品开发质量的定义及主要内容
    2.2 汽车行业产品开发质量管理体系
        2.2.1 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发展历程介绍
        2.2.2 产品先期质量策划(APQP)的定义及主要内容
    2.3 汽车行业产品开发质量管理的主要工具与方法
        2.3.1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
        2.3.2 控制计划(CP)
        2.3.3 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稳定性统计过程控制(SPC)
        2.3.4 生产件批准程序(PPAP)
        2.3.5 问题解决方法8D
        2.3.6 质量门(Quality Gate)
第3章 B公司涡轮增压器产品开发质量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B公司涡轮增压系统背景情况
        3.1.1 公司发展历程及经营规模介绍
        3.1.2 公司组织架构简介
        3.1.3 公司主要产品及主要生产过程介绍
    3.2 涡轮增压器产品开发质量管理框架
        3.2.1 公司质量管理体系介绍
        3.2.2 涡轮增压器产品开发流程介绍
    3.3 B公司涡轮增压器产品开发质量的现状及问题
        3.3.1 供应商来料质量问题
        3.3.2 内部过程控制质量问题
        3.3.3 设计选型质量问题
        3.3.4 缺乏系统性质量解决工具
    3.4 B公司涡轮增压器产品开发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
        3.4.1 供应商质量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3.4.2 过程控制管控措施不充分导致的质量问题原因
        3.4.3 设计选型产生的质量问题原因分析
        3.4.4 质量问题解决不彻底原因分析
第4章 B公司涡轮增压器产品开发质量的改进方案
    4.1 涡轮增压器产品开发质量改进基本思路
        4.1.1 改进原则
        4.1.2 改进方向
    4.2 供应商质量管理改进
        4.2.1 供应商APQP过程管控改进
        4.2.2 供应商PPAP审核制度改进
    4.3 过程失效模式分析(PFMEA)和控制计划(CP)改进
        4.3.1 过程失效模式分析(PFMEA)的应用改进
        4.3.2 控制计划的改进
    4.4 产品开发质量控制流程改进
        4.4.1 质量门审核流程改进
        4.4.2 建立内部设计冻结评审流程
    4.5 8D问题解决方法推行与应用
第5章 涡轮增压器产品开发质量改进方案的应用研究
    5.1 产品开发质量改进保障措施
        5.1.1 组织保障及人力资源保障措施
        5.1.2 产品开发质量改进行动计划
    5.2 产品开发质量改进方案在G15T产品的具体应用
        5.2.1 G15T产品开发项目介绍
        5.2.2 供应商质量管理改进在G15T产品上的应用
        5.2.3 PFMEA和 CP改进方案在G15T上的应用
        5.2.4 产品开发流程以及质量门审核改进在G15T上的应用
        5.2.5 8D问题解决工具在G15T上的应用
    5.3 改进方案实施效果分析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研究结果展望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2)基于混合因果逻辑的自主货物运输船舶风险辨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价
        1.2.1 自主货物运输船舶发展概况
        1.2.2 自主货物运输船舶安全研究
        1.2.3 混合因果逻辑方法
    1.3 主要的研究框架及结构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自主船的风险事件场景分析
    2.1 自主船系统
        2.1.1 自主船系统介绍
        2.1.2 自主船风险描述
    2.2 自主船海上航行场景分析
        2.2.1 风险场景定义
        2.2.2 初始危险源的识别
        2.2.3 安全栅的确定
        2.2.4 自主船航行事故演化机理
    2.3 自主船风险事件演化模型
        2.3.1 事件序列图模型简介
        2.3.2 自主船风险事件演化模型
        2.3.3 自主船航行风险定性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自主船动力系统风险分析研究
    3.1 概述
    3.2 事故树方法简介
    3.3 自主船动力系统设备失效风险描述
        3.3.1 自主船设备简介
        3.3.2 自主船动力系统设备及风险因素识别
    3.4 自主船动力系统风险建模
    3.5 自主船动力系统的失效统计及故障率计算
        3.5.1 相关设备的失效统计
        3.5.2 动力系统各装置的故障率计算
        3.5.3 动力系统故障率量化
        3.5.4 动力系统事故树量化分析
    3.6 自主船动力系统可靠性的提升
        3.6.1 主机冗余
        3.6.2 适当的维护
        3.6.3 主机冗余并适当维护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岸基控制中心人员操作失误分析
    4.1 概述
    4.2 贝叶斯方法简介
    4.3 岸基控制中心人员操作风险建模
        4.3.1 风险描述
        4.3.2 风险识别
        4.3.3 人员操作失误贝叶斯模型
    4.4 岸基控制中心人员操作风险量化分析
        4.4.1 先验概率的收集
        4.4.2 条件概率的推理
        4.4.3 敏感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自主船混合因果逻辑模型构建分析
    5.1 概述
    5.2 自主船的混合因果逻辑模型构建
        5.2.1 事件序列图模型与事故树模型的连接
        5.2.2 事件序列图模型与贝叶斯网络模型的连接
        5.2.3 事故树与贝叶斯网络模型的连接
        5.2.4 混合因果逻辑模型
    5.3 自主船风险量化分析
        5.3.1 事故发生概率预测
        5.3.2 事件重要度分析
        5.3.3 事故致因链分析
    5.4 自主船的风险防控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情况
附录

(3)柴油机增压系统故障分析及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增压系统的组成及作用
2 涡轮增压系统常见故障分析及处理
    2.1 喘振
    2.2 增压压力偏低
    2.3 涡轮增压器异常振动
3 效果

(4)柴油机增压器的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故障预测技术的发展现状
        1.2.1 国外故障预测的发展现状
        1.2.2 国内故障预测的发展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1.3.1 研究的主要问题及技术路线
        1.3.2 整文结构安排
    1.4 本章小结
2 机车增压器的故障
    2.1 机车增压器常见的故障
        2.1.1 噪声和震动异常
        2.1.2 喘振
        2.1.3 漏油
        2.1.4 温度过高
        2.1.5 增压压力过大
        2.1.6 增压压力不足
    2.2 解决方案
    2.3 本章小结
3 机车增压器故障预测方法研究
    3.1 多变量灰色预测模型
        3.1.1 灰色关联度矩阵
        3.1.2 MGM(1,n)模型
        3.1.3 MGM(1,n)模型应用
    3.2 灰色神经网络模型
        3.2.1 人工神经网络
        3.2.2 BP神经网络简介
        3.2.3 灰色神经网络模型简介
        3.2.4 灰色神经网络模型应用
    3.3 基于遗传算法的灰色神经网络模型
        3.3.1 遗传算法简介
        3.3.2 遗传算法基本原理
        3.3.3 遗传-灰色神经网络模型应用
    3.4 本章小结
4 机车增压器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4.1 RBF神经网络模型
        4.1.1 RBF神经网络拓扑结构
        4.1.2 RBF神经网络的学习算法
    4.2 RBF神经网络模型应用实例
    4.3 本章小结
5 机车增压器故障预测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5.1 MATLAB GUI设计
    5.2 软件运行界面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内燃机车涡轮增压器喘振原因分析及预防(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产生喘振的原因分析
2 喘振现象的分类
3 结语

(6)矿用卡车柴油发动机涡轮增压器的故障分析与预防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涡轮发动机工作的性能、特点以及工作环境
3 故障原因及维修措施分析
    3.1 故障原因分析
    3.2 预防措施及一些维修方法
4 结语

(7)涡轮增压器轴承-转子系统的非线性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2 非线性转子动力学理论基础及分析方法
    2.1 混沌与分岔概述
        2.1.1 混沌
        2.1.2 通向混沌的道路
        2.1.3 分岔
    2.2 转子系统非线性分析方法
        2.2.1 分岔图
        2.2.2 相图和轴心轨迹图
        2.2.3 Poincare截面映射图
        2.2.4 时间历程图
    2.3 非线性转子系统求解方法
        2.3.1 Newmark法
        2.3.2 龙格—库塔法
    2.4 本章小结
3 含碰摩故障涡轮增压器转子系统非线性分析
    3.1 力学模型
        3.1.1 碰摩模型及其方程
        3.1.2 涡轮增压器转子系统的动力学模型
    3.2 系统运动方程
    3.3 数值仿真及结果分析
        3.3.1 刚度变化对转子系统的影响
        3.3.2 偏心量对转子系统的影响
        3.3.3 间隙对转子系统的影响
        3.3.4 阻尼系数对转子系统的影响
        3.3.5 摩擦系数对转子系统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4 涡轮增压器轴承-转子系统的非线性分析
    4.1 力学模型及其方程
        4.1.1 系统模型
        4.1.2 碰摩力模型
        4.1.3 非线性油膜力模型及其方程
    4.2 系统动力学方程
    4.3 数值仿真及结果分析
        4.3.1 刚度系数对转子系统的影响
        4.3.2 偏心量对转子系统的影响
        4.3.3 阻尼系数对转子系统的影响
        4.3.4 摩擦系数对转子系统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8)涡轮增压器密封装置的振动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涡轮增压器密封环结构及其检测技术
        1.2.2 涡轮增压器润滑油消耗和泄漏
        1.2.3 涡轮增压器密封环的振动研究
    1.3 本文主要目的和内容
第二章 涡轮增压器润滑油消耗特性的研究
    2.1 涡轮增压器润滑油消耗测试装置
        2.1.1 涡轮增压器润滑与密封系统
        2.1.2 测试装置原理与结构
        2.1.3 涡轮增压器润滑油消耗测量装置的试验过程
        2.1.4 涡轮增压器润滑油消耗测量装置的验证
    2.2 涡轮增压器润滑油消耗特性研究
        2.2.1 压气机进口负压对润滑油消耗的影响
        2.2.2 密封环开口间隙对润滑油消耗的影响
        2.2.3 涡轮增压器密封环的热变形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漏油原因的分析及密封环结构建模
    3.1 密封环的作用以及工作原理
        3.1.1 泄漏与密封
        3.1.2 涡轮增压器的密封结构
    3.2 密封环的技术要求
    3.3 涡轮增压器润滑油泄漏原因分析与假设
    3.4 基于Ansys的密封环结构建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密封环的模态分析
    4.1 结构动力学分析原理
        4.1.1 结构动力学分析
        4.1.2 结构动力学的阻尼
    4.2 基于有限元的密封环振动模态分析
        4.2.1 模态分析基础
        4.2.2 某增压器密封环模态分析
    4.3 密封环结构的扫频特性
        4.3.1 谐响应分析简介
        4.3.2 密封环的谐响应分析
    4.4 振动试验密封环
        4.4.1 振动试验密封环设计
        4.4.2 振动试验密封环的模态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密封环振动试验
    5.1 试验台的设计
        5.1.1 HEV-20激振器
        5.1.2 PDV-100激光测振仪
        5.1.3 试验台的设计
    5.2 振动试验过程
        5.2.1 试验方案
        5.2.2 试验件安装调试
        5.2.3 试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5.2.4 试验结果与计算结果的差异分析
    5.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9)中国汽车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17(论文提纲范文)

索引
0引言
1汽车NVH控制 (长安汽车工程研究院庞剑总工程师统稿)
    1.1从静音到声品质 (重庆大学贺岩松教授提供初稿)
        1.1.1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1声品质主观评价
        1.1.1.2声品质客观评价
        1.1.1.3声品质主客观统一模型
        1.1.2存在的问题
        1.1.3研究发展趋势
    1.2新能源汽车NVH控制技术
        1.2.1驱动电机动力总成的NVH技术 (同济大学左曙光教授、林福博士生提供初稿)
        1.2.1.1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2热点研究方向
        1.2.1.3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1.2.2燃料电池发动机用空压机的NVH技术 (同济大学左曙光教授、韦开君博士生提供初稿)
        1.2.2.1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2存在的问题
        1.2.2.3总结与展望
    1.3车身与底盘总成NVH控制技术
        1.3.1车身与内饰 (长安汽车工程研究院庞剑总工程师提供初稿)
        1.3.1.1车身结构
        1.3.1.2声学包装
        1.3.2制动系 (同济大学张立军教授、徐杰博士生、孟德建讲师提供初稿)
        1.3.2.1制动抖动
        1.3.2.2制动颤振
        1.3.2.3制动尖叫
        1.3.2.4瓶颈问题与未来趋势
        1.3.3轮胎 (清华大学危银涛教授、杨永宝博士生、赵崇雷硕士生提供初稿)
        1.3.3.1轮胎噪声机理研究
        1.3.3.2轮胎噪声计算模型
        1.3.3.3轮胎噪声的测量手段
        1.3.3.4降噪方法
        1.3.3.5问题与展望
        1.3.4悬架系 (吉林大学庄晔副教授提供初稿)
        1.3.4.1悬架系NVH问题概述
        1.3.4.2悬架系的动力学建模与NVH预开发
        1.3.4.3悬架系的关键部件NVH设计
        1.3.4.4悬架NVH设计整改
    1.4主动振动控制技术 (重庆大学郑玲教授提供初稿)
        1.4.1主动和半主动悬架技术
        1.4.1.1主动悬架技术
        1.4.1.2半主动悬架技术
        1.4.2主动和半主动悬置技术
        1.4.2.1主动悬置技术
        1.4.2.2半主动悬置技术
        1.4.3问题及发展趋势
2汽车电动化与低碳化 (江苏大学何仁教授统稿)
    2.1传统汽车动力总成节能技术 (同济大学郝真真博士生、倪计民教授提供初稿)
        2.1.1国内外研究现状
        2.1.1.1替代燃料发动机
        2.1.1.2高效内燃机
        2.1.1.3新型传动方式
        2.1.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3重点研究方向
        2.1.4发展对策及趋势
    2.2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 (重庆大学胡建军教授、秦大同教授, 彭航、周星宇博士生提供初稿)
        2.2.1国内外研究现状
        2.2.2存在的问题
        2.2.3重点研究方向
    2.3新能源汽车技术
        2.3.1纯电动汽车技术 (长安大学马建、余强、汪贵平教授, 赵轩、李耀华副教授, 许世维、唐自强、张一西研究生提供初稿)
        2.3.1.1动力电池
        2.3.1.2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驱动控制技术
        2.3.1.3纯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技术
        2.3.2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技术 (重庆大学胡建军、秦大同教授, 彭航、周星宇博士生提供初稿)
        2.3.2.1国内外研究现状
        2.3.2.2存在的问题
        2.3.2.3热点研究方向
        2.3.2.4研究发展趋势
        2.3.3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技术 (北京理工大学王震坡教授、邓钧君助理教授, 北京重理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高雷工程师提供初稿)
        2.3.3.1国内外技术发展现状
        2.3.3.2关键技术及热点研究方向
        2.3.3.3制约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关键因素
        2.3.3.4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趋势
3汽车电子化 (吉林大学宗长富教授统稿)
    3.1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杨世春教授、陈飞博士提供初稿)
        3.1.1国内外研究现状
        3.1.2重点研究方向
        3.1.2.1汽车发动机燃油喷射控制技术
        3.1.2.2汽车发动机涡轮增压控制技术
        3.1.2.3汽车发动机电子节气门控制技术
        3.1.2.4汽车发动机点火控制技术
        3.1.2.5汽车发动机空燃比控制技术
        3.1.2.6汽车发动机怠速控制技术
        3.1.2.7汽车发动机爆震检测与控制技术
        3.1.2.8汽车发动机先进燃烧模式控制技术
        3.1.2.9汽车柴油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3.1.3研究发展趋势
    3.2汽车转向电控技术
        3.2.1电动助力转向技术 (吉林大学宗长富教授、陈国迎博士提供初稿)
        3.2.1.1国内外研究现状
        3.2.1.2重点研究方向和存在的问题
        3.2.1.3研究发展趋势
        3.2.2主动转向及四轮转向技术 (吉林大学宗长富教授、陈国迎博士提供初稿)
        3.2.2.1国内外研究现状
        3.2.2.2研究热点和存在问题
        3.2.2.3研究发展趋势
        3.2.3线控转向技术 (吉林大学郑宏宇副教授提供初稿)
        3.2.3.1转向角传动比
        3.2.3.2转向路感模拟
        3.2.3.3诊断容错技术
        3.2.4商用车电控转向技术 (吉林大学宗长富教授、赵伟强副教授, 韩小健、高恪研究生提供初稿)
        3.2.4.1电控液压转向系统
        3.2.4.2电液耦合转向系统
        3.2.4.3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3.2.4.4后轴主动转向系统
        3.2.4.5新能源商用车转向系统
        3.2.4.6商用车转向系统的发展方向
    3.3汽车制动控制技术 (合肥工业大学陈无畏教授、汪洪波副教授提供初稿)
        3.3.1国内外研究现状
        3.3.1.1制动系统元部件研发
        3.3.1.2制动系统性能分析
        3.3.1.3制动系统控制研究
        3.3.1.4电动汽车研究
        3.3.1.5混合动力汽车研究
        3.3.1.6参数测量
        3.3.1.7与其他系统耦合分析及控制
        3.3.1.8其他方面
        3.3.2存在的问题
    3.4汽车悬架电控技术 (吉林大学庄晔副教授提供初稿)
        3.4.1电控悬架功能与评价指标
        3.4.2电控主动悬架最优控制
        3.4.3电控悬架其他控制算法
        3.4.4电控悬架产品开发
4汽车智能化与网联化 (清华大学李克强教授、长安大学赵祥模教授共同统稿)
    4.1国内外智能网联汽车研究概要
        4.1.1美国智能网联汽车研究进展 (美国得克萨斯州交通厅Jianming Ma博士提供初稿)
        4.1.1.1美国智能网联车研究意义
        4.1.1.2网联车安全研究
        4.1.1.3美国自动驾驶车辆研究
        4.1.1.4智能网联自动驾驶车
        4.1.2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研究进展 (长安大学赵祥模教授、徐志刚副教授、闵海根、孙朋朋、王振博士生提供初稿)
        4.1.2.1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规划
        4.1.2.2中国高校及研究机构智能网联汽车开发情况
        4.1.2.3中国企业智能网联汽车开发情况
        4.1.2.4存在的问题
        4.1.2.5展望
    4.2复杂交通环境感知
        4.2.1基于激光雷达的环境感知 (长安大学付锐教授、张名芳博士生提供初稿)
        4.2.1.1点云聚类
        4.2.1.2可通行区域分析
        4.2.1.3障碍物识别
        4.2.1.4障碍物跟踪
        4.2.1.5小结
        4.2.2车载摄像机等单传感器处理技术 (武汉理工大学胡钊政教授、陈志军博士, 长安大学刘占文博士提供初稿)
        4.2.2.1交通标志识别
        4.2.2.2车道线检测
        4.2.2.3交通信号灯检测
        4.2.2.4行人检测
        4.2.2.5车辆检测
        4.2.2.6总结与展望
    4.3高精度地图及车辆导航定位 (武汉大学李必军教授、长安大学徐志刚副教授提供初稿)
        4.3.1国内外研究现状
        4.3.2当前研究热点
        4.3.2.1高精度地图的采集
        4.3.2.2高精度地图的地图模型
        4.3.2.3高精度地图定位技术
        4.3.2.4基于GIS的路径规划
        4.3.3存在的问题
        4.3.4重点研究方向与展望
    4.4汽车自主决策与轨迹规划 (清华大学王建强研究员、李升波副教授、忻隆博士提供初稿)
        4.4.1驾驶人决策行为特性
        4.4.2周车运动轨迹预测
        4.4.3智能汽车决策方法
        4.4.4自主决策面临的挑战
        4.4.5自动驾驶车辆的路径规划算法
        4.4.5.1路线图法
        4.4.5.2网格分解法
        4.4.5.3 Dijistra算法
        4.4.5.4 A*算法
        4.4.6路径面临的挑战
    4.5车辆横向控制及纵向动力学控制
        4.5.1车辆横向控制结构 (华南理工大学游峰副教授, 初鑫男、谷广研究生, 中山大学张荣辉研究员提供初稿)
        4.5.1.1基于经典控制理论的车辆横向控制 (PID)
        4.5.1.2基于现代控制理论的车辆横向控制
        4.5.1.3基于智能控制理论的车辆横向控制
        4.5.1.4考虑驾驶人特性的车辆横向控制
        4.5.1.5面临的挑战
        4.5.2动力学控制 (清华大学李升波副研究员、李克强教授、徐少兵博士提供初稿)
        4.5.2.1纵向动力学模型
        4.5.2.2纵向稳定性控制
        4.5.2.3纵向速度控制
        4.5.2.4自适应巡航控制
        4.5.2.5节油驾驶控制
    4.6智能网联汽车测试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黄武陵副研究员、王飞跃研究员, 清华大学李力副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刘跃虎教授、郑南宁院士提供初稿)
        4.6.1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研究现状
        4.6.2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热点研究方向
        4.6.2.1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内容研究
        4.6.2.2智能网联汽车测试方法
        4.6.2.3智能网联汽车的测试场地建设
        4.6.3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存在的问题
        4.6.4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研究发展趋势
        4.6.4.1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地建设要求
        4.6.4.2智能网联汽车测评方法的发展
        4.6.4.3加速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及进程管理
    4.7典型应用实例解析
        4.7.1典型汽车ADAS系统解析
        4.7.1.1辅助车道保持系统、变道辅助系统与自动泊车系统 (同济大学陈慧教授, 何晓临、刘颂研究生提供初稿)
        4.7.1.2 ACC/AEB系统 (清华大学王建强研究员, 华南理工大学游峰副教授、初鑫男、谷广研究生, 中山大学张荣辉研究员提供初稿)
        4.7.2 V2X协同及队列自动驾驶
        4.7.2.1一维队列控制 (清华大学李克强教授、李升波副教授提供初稿)
        4.7.2.2二维多车协同控制 (清华大学李力副教授提供初稿)
        4.7.3智能汽车的人机共驾技术 (武汉理工大学褚端峰副研究员、吴超仲教授、黄珍教授提供初稿)
        4.7.3.1国内外研究现状
        4.7.3.2存在的问题
        4.7.3.3热点研究方向
        4.7.3.4研究发展趋势
5汽车碰撞安全技术
    5.1整车碰撞 (长沙理工大学雷正保教授提供初稿)
        5.1.1汽车碰撞相容性
        5.1.1.1国内外研究现状
        5.1.1.2存在的问题
        5.1.1.3重点研究方向
        5.1.1.4展望
        5.1.2汽车偏置碰撞安全性
        5.1.2.1国内外研究现状
        5.1.2.2存在的问题
        5.1.2.3重点研究方向
        5.1.2.4展望
        5.1.3汽车碰撞试验测试技术
        5.1.3.1国内外研究现状
        5.1.3.2存在的问题
        5.1.3.3重点研究方向
        5.1.3.4展望
    5.2乘员保护 (重庆理工大学胡远志教授提供初稿)
        5.2.1国内外研究现状
        5.2.2重点研究方向
        5.2.3展望
    5.3行人保护 (同济大学王宏雁教授、余泳利研究生提供初稿)
        5.3.1概述
        5.3.2国内外研究现状
        5.3.2.1被动安全技术
        5.3.2.2主动安全技术研究
        5.3.3研究热点
        5.3.3.1事故研究趋势
        5.3.3.2技术发展趋势
        5.3.4存在的问题
        5.3.5小结
    5.4儿童碰撞安全与保护 (湖南大学曹立波教授, 同济大学王宏雁教授、李舒畅研究生提供初稿;曹立波教授统稿)
        5.4.1国内外研究现状
        5.4.1.1儿童碰撞安全现状
        5.4.1.2儿童损伤生物力学研究现状
        5.4.1.3车内儿童安全法规和试验方法
        5.4.1.4车外儿童安全法规和试验方法
        5.4.1.5儿童安全防护措施
        5.4.1.6儿童约束系统使用管理与评价
        5.4.2存在的问题
        5.4.3重点研究方向
        5.4.4发展对策和展望
    5.5新能源汽车碰撞安全 (大连理工大学侯文彬教授、侯少强硕士生提供初稿)
        5.5.1国内外研究现状
        5.5.1.1新能源汽车碰撞试验
        5.5.1.2高压电安全控制研究
        5.5.1.3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布局研究
        5.5.1.4电池包碰撞安全防护
        5.5.1.5动力电池碰撞安全
        5.5.2热点研究方向
        5.5.3存在的问题
        5.5.4发展对策与展望
6结语

(10)浅谈涡轮增压器的维护(论文提纲范文)

1 涡轮增压器的工作原理分析
2 涡轮增压器常见的故障及产生原因
    2.1 涡轮增压器滤清器更换
    2.2 浮动轴承和涡轮轴出现磨损
    2.3 涡轮的磨损
    2.4 压气机叶轮出现严重磨损
3 涡轮增压器的维护分析
    3.1 机油的使用要求, 及时更换润滑机油
    3.2 正确的驾驶操作
    3.3 涡轮增压器实行预先润滑
    3.4 保证进气清洁
    3.5 涡轮的增压保养
    3.6 控制好怠速运转的时间
4 结语

四、预防涡轮增压器产生故障的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B公司涡轮增压器产品开发质量改进研究[D]. 沈强. 吉林大学, 2020(08)
  • [2]基于混合因果逻辑的自主货物运输船舶风险辨识研究[D]. 张锴. 武汉理工大学, 2020(08)
  • [3]柴油机增压系统故障分析及处理[J]. 沈骏. 内燃机与配件, 2019(20)
  • [4]柴油机增压器的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D]. 魏伟达.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3)
  • [5]内燃机车涡轮增压器喘振原因分析及预防[J]. 王盛.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19(03)
  • [6]矿用卡车柴油发动机涡轮增压器的故障分析与预防措施[J]. 李东炜.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8(12)
  • [7]涡轮增压器轴承-转子系统的非线性行为研究[D]. 孟兴. 兰州交通大学, 2018(01)
  • [8]涡轮增压器密封装置的振动特性研究[D]. 黄达鸣. 北京理工大学, 2018(07)
  • [9]中国汽车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17[J]. 《中国公路学报》编辑部. 中国公路学报, 2017(06)
  • [10]浅谈涡轮增压器的维护[J]. 李沐晨. 时代汽车, 2017(06)

标签:;  ;  ;  ;  ;  

防止涡轮增压器故障的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