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二代——摩托罗拉多点电喷系统大修(中)

奇瑞二代——摩托罗拉多点电喷系统大修(中)

一、奇瑞Ⅱ代——摩托罗拉多点电喷系统的检修(中)(论文文献综述)

王前程[1](2010)在《四缸汽油发动机动力总成设计》文中研究说明目前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石油资源,污染了城市的环境。因此未来汽车向低油耗、低污染和高性能发展是其必然的趋势,而这些发展都依赖于汽车电子技术的进步。发动机动力总成作为汽车电子最核心的技术产品,综合了传感器、新材料、机械、化学、燃烧学、电子技术等相关学科知识。汽油机动力总成电控单元能够实现对喷油量、喷油规律、点火正时以及排放等全面而灵活的控制,是汽油机发展过程上的一座里程碑。目前国内部分城市已经要求汽油机通过国IV标准,未来几年国内将全面执行此项标准,这也是对汽油机电控系统有更高性能要求的表现。本文针对当前我国汽油机动力总成技术的现状及实现电控化和降低排放污染物、减少故障等为首要任务,以长丰动力四缸基本型汽油发动机CF4G16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汽油机动力总成的组成和控制策略的全面分析,采用Freescale最新推出的32位控制器MPC5634M设计了与CF4G16相匹配的电控单元(硬件、软件系统),并进行了相关的实验研究,初步实现了发动机快速起动、稳定怠速、燃油喷射控制、点火控制、电控系统参数标定和故障诊断。本文给出了汽油机工况的基本划分方法,将汽油机的工作分成起动工况、怠速工况、一般负荷、全负荷工况、加减速工况、停机工况这六种情况,并对这些工况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设计的动力总成控制系统采用静态预先最优化控制方式,即依靠预先对发动机参数离线优化而得到的MAP图,通过在不同工况下查询相关的MAP图,实现对喷油系统、点火系统、排放等的全面控制。动力总成电控系统控制策略开发采用目前流行的V型开发模式,前期通过Matalb/Simulink对控制模型进行设计,通过硬件在环测试,将验证通过的控制策略模型转换成C代码,加载到自主设计的硬件和底层软件平台上。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设计出的动力总成样机取得了预期的目的。为未来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张霏霏[2](2008)在《基于CAN总线的发动机控制平台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汽车的性能和环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机械装置已经无法解决某些与汽车功能要求有关的问题,因而将逐步被电子技术和汽车融为一体的现代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所取代。电子控制技术正被广泛地应用在汽车的各个方面,它不仅能提高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和安全性,改善行驶的稳定性和舒适性,推动汽车工业的发展,还为电子产品开拓了广阔的市场。因而发展现代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加快汽车电子化速度是进一步启动和振兴汽车工业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各大汽车厂生产的中高档轿车的发动机虽然基本上都采用了电子控制燃油喷射技术,但均属于引进国外电喷发动机生产线或引进国外电喷系统,由外商直接供给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本论文在研究了汽车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电子控制单元(ECU)、传感器和执行器的工作电路及其工作原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其中包括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的结构组成和控制原理,分析了发动机不同工况下的喷油控制方法,理想空燃比的反馈控制要求,喷油和点火定时信号的生成原理,以及点火提前角的控制要求等,提出了基于CAN总线的发动机控制平台的课题。本论文对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进行了比较系统研究:首先,重点论述了电子控制单元(ECU)的硬件电路组成。其次,介绍了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软件部分的整体结构和各功能模块的实现方法。最后,讨论了发动机控制平台的CAN通信功能。ECU硬件电路的设计部分主要介绍了主控芯片MC9S12DG128的功能特性及其外围电路的设计,包括时钟电路、复位电路、各传感器信号的处理电路、喷油器驱动电路、点火信号驱动电路,基于msCAN的CAN节点的设计等。在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软件部分中论述了该系统软件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法,基于模块化的思想,设计了完整的可配置式控制系统,实现了对输入输出和软硬件资源的有效管理,为整机控制算法开发和匹配奠定了基础,对整机油量管理的逻辑层次和调度时序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发动机不同运行状态下的油量控制策略,以及瞬态过程修正、冒烟限制修正算法,采用Visual C++工具设计了上位机的监控软件。此外,简单介绍了软件的开发环境Metrowerks Codewarrior。

张翠平[3](2007)在《电控汽油机燃油喷射及点火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危机及各国对汽车尾气排放要求的不断提高,汽车电子控制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传统的燃油供给方式和点火系统发动机远不能满足汽车发动机在动力性、经济性及排放性等方面的要求而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电子控制发动机。本文针对当前我国汽车发动机的现状及实现电控化和降低排放污染物的首要任务,通过对国内外汽油机电控系统研究发展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合我们的实际状况,以山西淮海机械厂生产的465Q电控汽油机作为研究对象,选择汽油机电子控制作为主攻方向,设计开发一套性价比较好的电控系统,实现对汽油机燃油喷射及点火系统的控制,为我国采用自主知识产权的电控系统做出努力。同时针对传统的PID控制存在的自适应能力不强,控制精度不高的问题,研究了智能控制如模糊控制及神经网络理论在汽油机怠速及点火喷油控制中的应用。本文首先分析了汽油机电控技术和465Q发动机喷油及点火系统的控制原理。465Q汽油机的电控系统采用美国德尔福(Delphi)所配套的发动机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分组同时多点燃油喷射及无分电器两缸同时点火方式,通过进气歧管绝对压力传感器(MAP)、转速及曲轴位置传感器(CPS)、冷却液温度传感器(CTS)、进气温度传感器(IAT)、节气门位置传感器(TPS)、氧传感器(O2)等元件,采集汽油机运行过程中的各种状态参数,控制单元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筛选、处理,结合预先通过台架试验获得的基本控制MAP图,计算出可使汽油机运行于最佳状态的喷油脉宽和点火提前角,从而驱动执行机构,实现对汽油机空燃比、点火提前角的最优控制。针对发动机不同工况的特点,分析了汽油机对可燃混合气空然比的控制要求及点火系统的控制要素,建立了与各种工况相对应的燃油喷射和点火控制策略,其中包括起动工况、暖机工况、怠速工况、部分负荷工况、大负荷工况、加减速工况及断油工况等。通过分析研究国内外相关资料,确定所要使用的单片机型号,本课题采用Intel公司生产的16位80C196KB芯片进行设计研究,在尽量保持原传感器不变的前提下,设计出一套电控汽油机燃油喷射及点火控制系统。硬件电路设计主要包括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的扩展电路、输入信号处理电路、燃油喷射和点火驱动电路等,由于控制信号的输出是通过80C196KB单片机的高速输出(HSO)系统来完成的,无需CPU干预,具有响应快速的特点。软件设计包括各工况喷油程序设计、点火程序以及信号采集、处理程序等,同时为保证ECU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对系统的软、硬件分别进行了抗干扰设计。控制系统采用静态预定最优控制方式即依据预先对发动机控制参数进行离线优化而得的脉谱(MAP),实现对空燃比和点火提前角的控制。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由传感器检测发动机工况信息,查取脉谱中预定的控制量,通过执行机构得以实现。因此设计了电控汽油机脉谱测量试验系统,利用德尔福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PCHud测控软件,测取了汽油机喷油和点火控制的三维脉谱图,并为神经网络的训练提供样本。考虑到发动机怠速工作过程的非线性、时变性、不确定性及不易建立精确数学模型的特点,研究了模糊控制理论在发动机怠速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设计了一种汽油机怠速转速模糊控制系统,并利用MATLAB所提供的simulink仿真工具确定了控制系统的参数。利用神经网络对信息的处理具有自学习、自适应、分布记忆、自联想、容错性和高度非线性的这一优势,将BP神经网络应用于汽油机的控制中,探索对于发动机这种高度非线性系统进行喷油和点火控制的新策略。通过本课题的设计研究,基本实现了电控汽油机燃油喷射和点火系统的控制。可以进一步为实现汽油机管理系统的研究及国内电控汽油机的产业化提供参考,对推动我国电控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孙新城[4](2007)在《汽车油耗测试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文中认为汽车的发展是人类生活文明与进步的标志。汽车作为一种交通运输工具,一方面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能源紧缺。因此,研究汽车的燃油消耗和降低排放污染就成为该研究领域的重点内容之一。然而,目前汽车油耗试验特别是道路试验中测试仪器单一,测试方法不能完全反映汽车的各种运行工况和汽车的实际油耗量。针对这种情况,作者在分析和研究各种汽车油耗测试仪器和油耗试验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油耗测试和试验方法。论文首先对汽车油耗测试仪器和汽车油耗试验方法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对汽车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工作过程和原理、汽车底盘测功机的原理进行了分析。以汽车底盘机模拟道路试验方法为基础,设计出通过提取汽车电控燃油喷射装置喷油脉冲宽度来测试汽车油耗的汽车油耗测试系统。其次,简要介绍了金杯单点玛瑞丽电脑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并以此为例设计油耗测试系统的硬件连接,及其系统外围电路。再次,采用Delphi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编写一个串口调试软件,将这个软件安装到个人计算机中,然后通过MAX232芯片将个人计算机与汽车微电脑进行连接,通过调用汽车微电脑处理后的汽车各种传感器信号,对这些信号信息进行二次处理,通过图像、数字、表格、曲线等方式显示汽车的油耗参数。这里主要是显示瞬时油耗脉宽、百公里平均油耗、一定时间内平均油耗和一定路程内的平均油耗。分析测试的结果进而计算出某一车型的最佳行驶速度和最佳的工况,并通过进一步的对比和分析找出耗油过高的原因提供给汽车研发生产单位,以便于他们进行改进和研发新产品。最后,论述了系统误差的种类及误差产生的原因,通过分析各类误差产生的原因,总结出该油耗测试系统可能存在的误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系统误差修正的方法和避免产生误差的方法。

包生重[5](2007)在《四缸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设计及其仿真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电子控制技术是降低污染排放、降低油耗、提高汽油机动力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并且电控系统的技术水平也是衡量发动机和汽车工业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其研究和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通过跟踪国内外先进的电控技术,对四缸汽油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和设计。主要内容包括:制定合理的空燃比和点火控制策略;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中建立电控系统仿真模型,通过综合仿真验证控制策略和控制算法的可行性;建立发动机仿真标定模型,并进行仿真标定获得喷油和点火提前角的初始MAP;给出电控单元硬件电路及控制软件的具体设计方案。本文的主要结论和创新点如下:1)采用参数模糊自整定PID控制算法控制怠速转速的稳定性,是一种较好的方案;本文通过仿真验证了其可行性和优越性。2)通过对发动机模型进行改进和添加燃油蒸发与动态油膜模型,使其可以模拟稳态也可以模拟瞬态;利用一反正切函数来模拟氧传感器的输出特性,从而使发动机模型可以实现空燃比闭环控制的模拟;控制器模型的模块化建立方法为控制软件的模块化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3)建立了发动机仿真标定模型,并利用仿真标定的方法替代部分的实机试验获得初始MAP数据。在对初始MAP数据的优化处理中引入人工智能神经网络预测法,通过对比和理论分析,表明是一种较好的方法。4)开发了一个发动机仿真标定系统。利用这种标定系统可以针对某一型号发动机进行快速的建模、仿真标定和获得初始MAP。5)采用摩托罗拉16位高性能单片机MC9S12DP256作为电控单元的CPU,并采用成熟、简单、可靠的电路对信号处理电路和驱动电路进行了设计。仿真试验表明该设计方案可满足目前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的要求。

裘玉平[6](2007)在《车载网络系统结构原理与诊断技术研究》文中认为车载网络系统的汽车已遍及商用汽车和家用轿车,并已成为汽车制造业作为推销产品的一个亮点。由于车载网络技术在汽车的应用属直接引进型实用尖端技术,汽车运用行业和职业教育领域在一定程度上还缺乏对其深入系统研究,因此企业和学校急需有人研究车载网络实用原理及诊断技术。为了解决研究过程中零距离接触和相关设备高成本的矛盾,研究在学校实验室台架结合汽车维修企业实车上进行。通过研究不同的车载网络系统协议和网络结构,将不同车载网络系统的结构和原理加以分析比较,从而得出各自特点;同时通过典型的故障模拟试验,提出了车载网络系统故障诊断的有效方法。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综述了我国现有在用车上使用的车载网络系统类别、结构、原理和特点;并指出了车载网络系统的发展方向。2.重点分析了目前在我国在用车上大量应用的CAN、LIN、WAN、MOST等车载网络系统的常见故障现象、检测项目、检修注意事项和诊断步骤。3.通过试验和诊断案例分析,验证了故障码读取、万用表检测、数据流分析和波形分析等综合应用对车载网络故障诊断的有效性。4.分析了我国汽车维修业的现状,提出了应对车载网络技术的对策。

孔峰[7](2007)在《关于EMS开发系统的研究与多功能发动机电控单元快速原型开发平台—UECU的自主开发》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介绍了多功能发动机电控单元快速原型开发平台——UECU的系统研究与自主开发,其功能涵盖了主要的电控发动机机型。该平台提供发动机电子控制的通用软硬件系统功能,把发动机电子控制的研究由“从元件起步”提升到了“从平台起步”的模式。UECU平台包涵了硬件、底层软件、标定系统和测控系统。底层硬件基于Freescale的汽车级PowerPC系列芯片,32位微控制器MPC56x,设计开发了高能点火、高速响应电磁阀高压驱动等功率驱动模块以及存储、采集、诊断和通讯等模块。基于自主研制的实时嵌入式操作系统内核DuduOSEK,开发了底层基础软件BSFU(Base Software For UECU)和底层诊断软件DSFU(Diagnose Software For UECU)。分别基于CAN口和串口搭建了满足J1939、CCP(CAN Calibration Protocol)、KWP2000(Key Word Protocol 2000)、JKUCAN和JKUSCI等通讯协议的标定系统,并研制了界面软件Foreground和通讯模块CRU。此外,还在UECU硬件中装入不同的软件包,搭建了ECU测控系统MCS(Measure and Control System),用于硬件在环仿真(HILS)和上车实测。在UECU的应用中,主要在一台配有电装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ECD-U2的6106型柴油机和一台MTU公司DDC2000的8缸单体泵柴油机上进行了控制研究,探讨了经典控制模型和平均值控制模型在发动机控制中的应用,对共轨柴油机和单体泵柴油机的动力性能实现进行了基础标定。

赵媛媛[8](2006)在《跨国公司技术战略对我国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市场的巨大潜力等因素,特别在入世后,中国在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地位日益显要。根据邓宁的直接投资理论,技术优势是跨国公司从事对外投资的基础和前提,也是跨国公司克服在国外经营不利因素,战胜当地竞争对手的唯一利器。随着跨国公司对华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科技含量和技术档次的提高,其在华技术战略也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另一方面,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技术一直是制约我国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在现有经济水平下,我们不可能用有限的资源进行超过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R&D投资,必须考虑依靠外部技术资源来实现技术发展的目标,而跨国公司的在华技术转移与研发也就成为我国企业获取外部技术资源的主要渠道。本文首先将跨国公司在华技术战略分为三大部分:技术应用战略、技术增长战略和技术保护战略。其中技术应用战略是以跨国公司的对华技术转移战略为代表,是指跨国公司将现有技术在我国范围内加以应用,从而获取最大收益,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战略也是我国企业从跨国公司获取技术的主要渠道;技术增长战略以跨国公司的研发本地化为代表,研发本地化进一步加剧了跨国公司在我国的技术扩散和溢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程度日益提高,研发本地化已成为跨国公司在华技术战略中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技术保护战略是指跨国公司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跨国公司通过知识产权保护加紧掌握核心技术的控制权,从而阻击我国企业的技术吸收和创新。随后,本文研究了跨国公司在华技术战略对我国企业进步的正负效应。跨国公司对我国企业的技术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外部化和内部化方式所进行的技术转移;与我国企业的上下游产业关联、培训当地员工所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技术示范效应及人力资源效应。跨国公司对我国企业的技术抑制作用表现在:技术依赖、差距永久化和固定化、技术转移的非适用性、技术陷阱的存在、跨国公司与我国企业争夺研发资源、其技术保护战略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抑制等方面。在跨国公司技术战略的影响和约束下,我国企业应充分利用跨国公司技术的转移和溢出效应,同时尽量避免技术的抑制作用,提升技术的吸收能力,培育内生技术,实现企业技术进步。本文进行了我国企业技术进步机制的设计,对我国企业技术进步机制的大致框架进行构建,并对该机制运行平台进行了详细研究,包括基于生产下游端的初级加工与装配、产品或零部件的标准化生产(OEM)、产品或零部件的再设计(ODM)、合作

敖永才[9](2006)在《汽车发动机ECU实现方法研究》文中指出随着自主创新意识的增强,汽车电子产业化口号的提出,国内掀起了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研究的热潮,相继设计出排放达到欧I、欧II标准的电喷发动机系统,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着种种的问题。本文以典型的汽车电喷发动机(桑塔纳2000 AGR型)为平台,通过对其信号采集系统(传感器以及其输出信号)、执行元件(包括驱动信号)、发动机主要控制项目深入的分析和总结,提出了一种ECU的实现方法。输入信号的相关性和实时性是ECU设计的重点和难点。信号的相关性导致难以用数学模型来抽象发动机工况,本文采用实验的方法,ECU不断检测发动机的实车参数,判定发动机工况,查表获得该工况的数据,然后输出控制信号驱动执行机构动作。在硬件设计上,采用FPGA控制A/D转换芯片实时采集数据,在软件设计上,采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以满足ECU系统对实时性的要求,同时,较好的解决了ECU控制软件设计复杂和维护困难的问题。在充分进行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完善了ECU的硬件设计总体方案;设计了基于单片机的ECU硬件单元电路,包括ECU的输入、输出信号处理通道以及μC/OSⅡ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在LPC2292单片机上的移植;设计了燃油喷射控制项目的软件流程;最后通过模拟仿真,实现了发动机部分工况下的空燃比的开环控制目标。

李晶[10](2006)在《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硬件设计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各大汽车厂生产的中高档轿车的发动机虽然基本上都采用了电子控制燃油喷射技术,但均属于引进国外电喷发动机生产线或引进国外电喷系统,由外商直接供给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 本论文讨论了汽车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的发展现状,对电子控制单元(ECU)、传感器和执行器的工作电路及其工作原理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其中包括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的结构组成和控制原理,分析了发动机不同工况下的喷油控制方法,理想空燃比的反馈控制要求,喷油和点火定时信号的生成原理,以及点火提前角的控制要求等。 本论文对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的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重点论述了电子控制单元(ECU)的硬件电路组成,介绍了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软件部分的整体结构和各功能模块的实现方法,讨论了系统的抗干扰性问题。 ECU硬件电路的设计部分主要介绍了主控芯片MC9S12DT128的功能特性及其外围电路的设计,包括时钟电路、复位电路、各传感器信号的处理电路、喷油器驱动电路、点火信号驱动电路等。 在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软件部分中论述了该系统软件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法,包括发动机转速的计算、喷油信号和点火信号的软件控制等。此外,简单介绍了软件的开发环境Metrowerks Codewarrior。 最后,对ECU系统的抗干扰性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

二、奇瑞Ⅱ代——摩托罗拉多点电喷系统的检修(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奇瑞Ⅱ代——摩托罗拉多点电喷系统的检修(中)(论文提纲范文)

(1)四缸汽油发动机动力总成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汽车电子及汽油机动力总成的发展趋势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汽油机动力总成系统分析
    2.1 汽油机动力总成功能与特点
    2.2 汽油机动力总成的组成分析
        2.2.1 电控单元(ECU)
        2.2.2 主要传感器
        2.2.3 主要执行器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汽油机电控单元硬件设计
    3.1 主控制器单元
    3.2 外部存储器扩展
    3.3 系统电源电路
    3.4 系统通信接口电路
    3.5 输入处理模块
    3.6 输出驱动模块
    3.7 硬件电路抗干扰设计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汽油机电控单元控制策略与软件设计
    4.1 汽油动力总成电控单元主要控制策略
        4.1.1 燃油喷射系统控制
        4.1.2 点火控制策略
        4.1.3 排放控制
    4.2 汽油机电控单元在各工况下的控制
        4.2.1 起动工况
        4.2.2 怠速工况
        4.2.3 一般负荷工况
        4.2.4 全负荷工况
        4.2.5 加减速工况
        4.2.6 断油工况
    4.3 电控单元程序设计
        4.3.1 电控单元的开发过程和方法
        4.3.2 实时操作系统OSEKturbo的应用
        4.3.3 针对汽油机动力总成功能软件实现
第5章 汽油机动力总成台架试验分析
    5.1 试验装置及测量系统介绍
    5.2 台架测试结果及分析
    5.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B —维和二维线性插值C函数

(2)基于CAN总线的发动机控制平台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第2章 发动机控制的内容与方法
    2.1 发动机控制的主要内容
    2.2 发动机控制的基本逻辑
        2.2.1 整机控制基本逻辑
        2.2.2 控制逻辑的调度时序
    2.3 发动机的各个状态
    2.4 空燃比的控制
        2.4.1 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空燃比的重要性
        2.4.2 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空燃比的控制
    2.5 点火提前角的控制
        2.5.1 点火提前角及其优化
        2.5.2 点火正时与点火提前角控制
        2.5.3 点火提前角控制参数的优化匹配
第3章 CAN协议及其芯片的选择
    3.1 汽车网络技术概述
        3.1.1 汽车网络的发展历史
        3.1.2 汽车网络的特点
        3.1.3 汽车网络的拓扑结构
        3.1.4 汽车网络的类型
        3.1.5 汽车网络的发展趋势
    3.2 CAN总线
        3.2.1 CAN的基本概念
        3.2.2 CAN协议技术
        3.2.3 报文传输及结构
        3.2.4 位定时要求
        3.2.5 CAN总线特点分析及应用
    3.3 汽车CAN网络的总体设计
        3.3.1 应用层协议——J1939协议
        3.3.2 CAN网络的总体设计方案
    3.4 本课题的发动机ECU芯片的选择
        3.4.1 发动机ECU的选择
        3.4.2 msCAN模块
第4章 发动机ECU硬件设计
    4.1 发动机ECU的整体方案
        4.1.1 发动机整体方案的提出
        4.1.2 发动机ECU输入信号的相关性与实时性
        4.1.3 发动机ECU各控制项目的相关性
    4.2 MCU的基本外围电路
        4.2.1 时钟电路
        4.2.2 MCU系统的复位
    4.3 信号采集模块
        4.3.1 ECU输入信号特性分析
        4.3.2 ECU输入信号特性分类
        4.3.3 信号输入预处理
    4.4 通讯模块
        4.4.1 基本CAN节点硬件电路设计
        4.4.2 高低速CAN网关节点硬件电路设计
        4.4.3 高低速CAN网络报文监测电路
    4.5 执行器模块
        4.5.1 喷油器及其驱动电路
        4.5.2 点火器及其驱动电路
第5章 发动机ECU软件开发
    5.1 开发环境CodeWarrior IDE介绍
    5.2 电控系统的设计
        5.2.1 软件系统结构划分
        5.2.2 中断仲裁调度
        5.2.3 存储器资源管理
        5.2.4 数据管理
    5.3 通讯系统(msCAN)的设计
    5.4 上位机PC监控系统的设计
        5.4.1 CAN设置模块
        5.4.2 显示表模块
第6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电控汽油机燃油喷射及点火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车用汽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发展
    1.2 电子控制点火系统的发展
    1.3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优点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主要工作内容
第二章 465Q汽油机电控系统分析
    2.1 465Q汽油机电控系统的控制功能及特点
    2.2 燃油喷射方式
        2.2.1 喷射位置
        2.2.2 喷射次序
    2.3 点火系统的结构特点
    2.4 系统控制算法的设计
    2.5 电控系统的组成
        2.5.1 发动机控制单元(ECU)
        2.5.2 主要传感器
        2.5.3 主要执行器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空燃比的控制方法
    3.1 空燃比的控制目标
    3.2 燃油喷射控制方式
        3.2.1 开环控制系统
        3.2.2 闭环控制系统
    3.3 喷油脉宽的确定
        3.3.1 基本喷油脉宽的计算
        3.3.2 进气温度的修正
        3.3.3 实际喷油脉宽的确定
    3.4 不同工况燃油喷射的控制策略
        3.4.1 冷起动及冷起动后工况
        3.4.2 过热起动工况
        3.4.3 暖机工况
        3.4.4 怠速工况
        3.4.5 怠速后工况
        3.4.6 经济运行工况
        3.4.7 大负荷工况
        3.4.8 加减速工况
        3.4.9 断油控制
        3.4.10 催化器保护模式
        3.4.11 蓄电池电压修正
        3.4.12 最小喷油脉宽校正
第四章 电控点火系统的控制方法
    4.1 汽油机点火系统的控制要素
        4.1.1 点火能量(点火闭合角)的控制
        4.1.2 点火时刻的控制
    4.2 点火提前角的控制方式
        4.2.1 开环控制方式
        4.2.2 闭环控制方式
    4.3 不同工况点火提前角的确定与控制
        4.3.1 起动工况模式
        4.3.2 怠速工况模式
        4.3.3 常用工况模式
        4.3.4 闭环控制模式
        4.3.5 最大和最小提前角的控制
    4.4 点火闭合角的控制
    4.5 点火控制信号的生成方式
        4.5.1 计数器延时计数法
        4.5.2 脉冲计数和延时计数综合法
        4.5.3 1°曲轴转角计数法
    4.6 汽油机点火控制信号的生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燃油喷射与点火控制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5.1 控制单元的设计
        5.1.1 中央处理单元
        5.1.2 主电路设计
        5.1.3 存储器扩展电路设计
    5.2 输入信号处理电路设计
        5.2.1 数字量输入通道
        5.2.2 模拟量输入通道
    5.3 执行机构驱动电路设计
        5.3.1 喷油器驱动电路
        5.3.2 点火驱动电路设计
        5.3.3 电动汽油泵控制电路
    5.4 系统的抗干扰性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电控系统软件设计
    6.1 引言
    6.2 主程序设计
    6.3 各工况喷油子程序设计
        6.3.1 起动模块
        6.3.2 怠速模块
        6.3.3 加减速模块
        6.3.4 经济运行模块
    6.4 点火子程序设计
    6.5 信号采集及处理子程序设计
        6.5.1 中断程序
        6.5.2 查表插值子程序
    6.6 系统软件抗干扰技术
        6.6.1 应用数字滤波消除测量误差
        6.6.2 利用RST指令设置软件陷阱
        6.6.3 启动监视跟踪定时器(WDT)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燃油喷射及点火特性MAP图的实验测取
    7.1 引言
    7.2 实验装置及测量系统的设计
        7.2.1 实验用发动机基本参数
        7.2.2 实验用主要仪器及设备
        7.2.3 燃油耗测量装置
        7.2.4 电控单元开发装置
        7.2.5 发动机性能测试仪
    7.3 实验的控制目标
        7.3.1 发动机动力经济性能与控制参数的关系
        7.3.2 发动机的总体控制要求
        7.3.3 不同工况的控制目标
    7.4 燃油喷射脉宽实验方法分析
        7.4.1 定功率调整法
        7.4.2 定脉宽调整法
        7.4.3 定油门调整法
    7.5 喷油脉谱图的制取实验
        7.5.1 起动脉宽调整实验
        7.5.2 基本喷油量MAP图的制取
    7.6 基本点火脉谱的制取实验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汽油机电控系统智能控制策略的研究
    8.1 模糊控制算法在汽油机怠速控制中的应用
        8.1.1 汽油机怠速控制的基本要求
        8.1.2 怠速控制原理及控制内容
        8.1.3 汽油机怠速控制策略的选择
        8.1.4 怠速PID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8.1.5 PID型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8.1.6 模糊控制仿真实验
    8.2 BP神经网络在汽油机喷油与点火控制中的应用
        8.2.1 人工神经网络及其主要特征
        8.2.2 BP神经网络计算模型及学习算法
        8.2.3 输入输出模式样本集的获取
        8.2.4 网络结构参数设计及学习结果
        8.2.5 神经网电控系统
    本章小结
第九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 硬件电路图

(4)汽车油耗测试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课题背景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油耗检测系统的研究情况
    1.3 现代油耗测试仪器的特点及发展方向
        1.3.1 测试仪器的发展过程
        1.3.2 现代测试仪器的特点及发展方向
    1.4 汽车燃油经济性试验方法
        1.4.1 台架试验
        1.4.2 台架法中常见的两种检测油耗的方法
    1.5 开发新型汽车燃油检测系统的意义
    1.6 作者承担的主要工作
    1.7 本章小结
第二章油耗检测系统设计基础与工作原理
    2.1 汽车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2.1.1 进气系统
        2.1.2 燃油系统
        2.1.3 电子控制系统
        2.1.4 喷油器的工作原理及喷油特性
    2.2 汽车油耗检测系统道路模拟部分工作原理
        2.2.1 汽车底盘测功机结构
        2.2.2 反拖型汽车底盘测功机基本性能参数
        2.2.3 利用反拖型汽车底盘测功机模拟道路实验的工作原理
        2.2.4 基于汽车底盘测功机上的等速油耗检测
    2.3 油耗检测系统的工作原理
        2.3.1 新型油耗测试软件的特点
        2.3.2 新型油耗测试系统的工作原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油耗测试系统的设计
    3.1 系统描述
    3.2 系统分析和设计
        3.2.1 上传的数据及其格式
        3.2.2 下传的数据及格式
    3.3 关键技术与算法
        3.3.1 串口截取下传数据
        3.3.2 绘制油耗曲线
    3.4 程序设计与实现
        3.4.1 建立项目和添加控件
        3.4.2 设置程序界面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油耗测试系统硬件部分
    4.1 马瑞丽电脑中各种芯片的管脚功能
    4.2 马瑞丽电脑串口介绍
        4.2.1 串口寄存器
        4.2.2 串口波特率
    4.3 硬件连接及实现
        4.3.1 串口连接
        4.3.2 串行通信的实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系统误差分析及修正
    5.1 误差概述
        5.1.1 误差分类
        5.1.2 误差分析方法
    5.2 油耗检测系统误差分析及修正
        5.2.1 油耗检测系统误差分析
        5.2.2 油耗测试系统误差修正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创新点
    6.3 改进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四缸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设计及其仿真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1.1 课题背景
    1.2 汽油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简介
    1.3 国外电子控制系统发展概述
    1.4 国内电子控制系统现状
    1.5 本文的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第二章 发动机控制策略的研究
    2.1 空燃比的控制方式与要求
        2.1.1 空燃比的控制方式
        2.1.2 空燃比的控制要求
    2.2 空燃比的控制策略
        2.2.1 起动及暖机工况空燃比的控制
        2.2.2 稳态部分负荷下空燃比控制
        2.2.3 大负荷工况下空燃比的控制
        2.2.4 瞬态工况时空燃比的控制
        2.2.5 热机怠速工况下空燃比的控制
    2.3 点火控制策略
        2.3.1 点火定时信号的生成
        2.3.2 点火提前角的控制
        2.3.3 爆震控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电控系统建模与综合仿真
    3.1 汽油发动机模型
        3.1.1 气路及油路模块
        3.1.2 进气与压缩冲程模块
        3.1.3 定时和曲轴位置检测模块
        3.1.4 动力输出模块
        3.1.5 氧传感器模块
    3.2 模型发动机的仿真调试
    3.3 控制器模型与模块划分
        3.3.1 稳态部分负荷工况控制模块
        3.3.2 瞬态工况控制模块
        3.3.3 怠速工况控制模块
        3.3.4 工况判断模块
        3.3.5 点火系统控制模块
    3.4 综合仿真实验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仿真标定与初始 MAP 的获取
    4.1 模型机仿真标定实验
        4.1.1 标定实验模型的建立
        4.1.2 初始喷油 MAP 数据的标定
    4.2 喷油 MAP 数据的处理
        4.2.1 线性插值处理法
        4.2.2 神经网络预测法
        4.2.3 两种处理方法的比较
    4.3 发动机建模与仿真标定系统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电控系统硬件电路及软件设计
    5.1 电控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5.1.1 电控单元(ECU)总体设计
        5.1.2 单片机系统设计
        5.1.3 信号处理电路设计
        5.1.4 执行机构驱动电路设计
    5.2 电控系统软件设计
        5.2.1 控制软件设计方法
        5.2.2 主程序设计
        5.2.3 各工况子程序设计
        5.2.4 信号采集及处理子程序
        5.2.5 中断子程序设计
    5.3 控制系统的抗干扰措施
        5.3.1 硬件系统的抗干扰措施
        5.3.2 软件系统的抗干扰措施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工作总结
    6.2 主要创新点
    6.3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发表的论文
    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6)车载网络系统结构原理与诊断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车载网络系统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
        1.1.1 汽车传统线束的缺陷
        1.1.2 车载网络系统的应用
    1.2 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车载网络系统的结构原理分析
    2.1 车载网络系统类别与协议
        2.1.1 A类网络协议
        2.1.2 B类网络协议
        2.1.3 C类网络
        2.1.4 D类网络
        2.1.5 E类网络
        2.1.6 汽车故障诊断协议
    2.2 常见车载网络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分析
        2.2.1 车载网络数据传输技术术语
        2.2.2 LIN网络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2.2.3 VAN网络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2.2.4 CAN网络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2.2.5 MOST网络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2.2.6 蓝牙技术
        2.2.7 下一代的车载网络: FlexRay
    2.3 车载网络系统总体拓扑结构
        2.3.1 网络层次结构
        2.3.2 网关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试验设备与试验分析
    3.1 试验用车载网络系统台架和车辆
    3.2 诊断设备和仪器
    3.3 实验方案
    3.4 车载网络系统故障的检测与诊断试验
        3.4.1 CAN系统故障的检测与诊断试验
        3.4.2 LIN系统故障检测与诊断
        3.4.3 VAN系统故障检测与诊断
        3.4.4 光纤系统通信中断实车检测试验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车载网络系统的故障检测与诊断方法
    4.1 汽车电系故障诊断基础
        4.1.1 不同控制方式汽车电系的类别和特点
        4.1.2 车载网络系统的检测特点
    4.2 车载网络系统检测项目
        4.2.1 公共电源电路的测试项目
        4.2.2 汽车电控系统的检测项目
    4.3 车载网络通信链路环节故障诊断
        4.3.1 CAN-BUS通信环节故障诊断
        4.3.2 MOST中的光纤故障检测与诊断
        4.3.3 蓝牙传输故障诊断与检测
    4.4 车载网络系统故障诊断注意事项
        4.4.1 CAN网络故障检测与诊断注意事项
        4.4.2 VAN多路传输系统故障检测与诊断注意事项
        4.4.3 光导纤维维护注意事项
    4.5 车载网络系统诊断的一般步骤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车载网络系统故障诊断方法的综合应用实例
    5.1 日本车系
    5.2 欧州车系
    5.3 北美车系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我国汽车维修业的现状和应对网络技术的对策
    6.1 我国汽车维修业的现状
    6.2 应对网络技术的对策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攻读高校教师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7)关于EMS开发系统的研究与多功能发动机电控单元快速原型开发平台—UECU的自主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EMS现状与趋势
        1.1.1 EMS概述
        1.1.2 EMS市场现状
        1.1.3 EMS产业发展趋势与策略
    1.2 EMS的国外研究情况
    1.3 EMS的国内研究情况
    1.4 本文主要工作
2 UECU总体设计
    2.1 UECU的设计思想
    2.2 UECU的硬件设计
        2.2.1 电源模块
        2.2.2 微控制器模块
        2.2.3 输入模块
        2.2.4 输出模块
    2.3 UECU的软件设计
        2.3.1 汽车电控软件的新问题
        2.3.2 UECU的底层软件包
        2.3.3 UECU的应用软件
        2.3.4 UECU的标定软件
    2.4 UECU的创新性
3 UECU底层软件研究与开发
    3.1 嵌入式底层软件开发原理
        3.1.1 嵌入式软件的RTOS开发原理
        3.1.2 OSEK标准和OSEKOS
    3.2 DuduOSEK软件设计研究
        3.2.1 任务管理
        3.2.2 策略调度
        3.2.3 中断处理
        3.2.4 事件机制
        3.2.5 资源管理
        3.2.6 警报器
        3.2.7 消息
        3.2.8 错误处理
    3.3 使用DuduOSEK的软件与前后台式的软件比较
    3.4 底层基础软件BSFU
    3.5 底层诊断软件DSFU
        3.5.1 诊断策略分类
        3.5.2 故障数组赋值策略
        3.5.3 故障指示灯点亮策略(屏蔽功能)
        3.5.4 诊断子模块使能策略
        3.5.5 持续故障和间歇故障的判定策略
4 UECU标定系统设计
    4.1 标定系统研究
    4.2 汽车电子通讯技术研究
        4.2.1 CAN通讯技术背景
        4.2.2 CAN 2.0B的报文/帧格式
        4.2.3 J1939
        4.2.4 CCP
        4.2.5 CANopen
        4.2.6 JKUCAN通讯协议
        4.2.7 KWP2000通讯协议
    4.3 CRU通讯模块设计
        4.3.1 CRU的硬件设计
        4.3.2 CRU的软件设计
        4.3.3 CRU系统测试
    4.4 Foreground2.1标定软件
        4.4.1 Foreground2.1设计
        4.4.2 功能实现
        4.4.3 软件加密
        4.4.4 帮助文档制作
        4.4.5 安装文件制作
        4.4.6 附加工具
    4.5 Foreground On Kline1.0标定软件
5 UECU测控系统设计
    5.1 测控系统原理
        5.1.1 测控系统研究
        5.1.2 测控系统基本特性概述
        5.1.3 测控系统静态特性
        5.1.4 测控系统动态特性
        5.1.5 测控系统原理在EMS领域的应用
    5.2 MCS系统设计
        5.2.1 MCS用于HIL仿真设计
        5.2.2 MCS用于上车实测设计
        5.2.3 MCS系统软件设计
    5.3 QQ0.8L汽油机实测情况
        5.3.1 MCS用于HIL仿真结果
        5.3.2 MCS用于上车实测结果
    5.4 共轨柴油机HIL仿真
        5.4.1 ECD-U2系统介绍
        5.4.2 共轨柴油机HIL实现方法
        5.4.3 仿真系统的动力模型
        5.4.4 仿真结果
    5.5 MCS系统的创新性
6 基于UECU的单体泵柴油机研究
    6.1 单体泵柴油机控制策略
        6.1.1 总体构架
        6.1.2 EMS的脉谱
        6.1.3 EMS系统柴油机工况策略
        6.1.4 其他系统的脉谱
        6.1.5 其他系统策略
    6.2 平均值模型
        6.2.1 单体泵模型
        6.2.2 压气机模型
        6.2.3 中冷器模型
        6.2.4 发动机模型
        6.2.5 排气管模型
        6.2.6 涡轮模型
        6.2.7 发动机及涡轮增压器动力学模型
    6.2 模型的MATLAB实现
    6.3 实验验证
    6.4 小结
7 基于UECU的共轨柴油机研究
    7.1 共轨柴油机控制策略
    7.2 经典控制模型
    7.2 台架试验标定起动工况
        7.2.1 共轨压力影响
        7.2.2 起动工况结束的转速参数的影响
        7.2.3 失火分析
        7.2.4 标定结果
    7.3 台架匹配试验恢复原机动力性能
        7.3.1 功率点的匹配
        7.3.2 扭矩点的匹配
        7.3.3 外特性线
    7.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创新点摘要

(8)跨国公司技术战略对我国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前言
    0.1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0.2 研究思路与体系框架
    0.3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1 理论综述
    1.1 关于技术转移的理论研究
    1.2 关于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的理论研究
    1.3 关于跨国公司技术溢出的理论研究
    1.4 关于发展中国家企业技术进步的理论研究
    1.5 研究现状评价
2 跨国公司在华技术战略
    2.1 跨国公司在华技术战略的背景研究
        2.1.1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与技术优势
        2.1.2 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的发展概况
        2.1.3 跨国公司在华技术战略的发展概况
    2.2 跨国公司在华技术应用战略——技术转移
        2.2.1 跨国公司在华技术转移的概况
        2.2.2 跨国公司在华技术转移的动因分析
        2.2.3 跨国公司在华技术转移的具体途径
    2.3 跨国公司在华技术创新战略——研发本地化
        2.3.1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本地化的概况
        2.3.2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本地化的动因分析
        2.3.3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本地化的具体途径
        2.3.4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本地化的最新特点
    2.4 跨国公司在华技术保护战略——知识产权保护
        2.4.1 跨国公司在华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
        2.4.2 跨国公司在华知识产权保护的特点
        2.4.3 中国遭受跨国公司知识产权阻击的原因剖析
3 跨国公司在华技术战略对我国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
    3.1 跨国公司技术战略对我国企业技术进步的正效应
        3.1.1 跨国公司对我国企业技术进步的直接效应——技术转移效应
        3.1.2 跨国公司对我国企业技术进步的间接效应——技术溢出效应
    3.2 跨国公司技术战略对我国企业技术进步的负效应
        3.2.1 加深我国企业对跨国公司的技术依赖
        3.2.2 加大我国企业与跨国公司的技术差距
        3.2.3 跨国公司技术对我国企业的非适应性
        3.2.4 跨国公司的技术陷阱
        3.2.5 跨国公司与我国企业争夺R&D 资源
        3.2.6 跨国公司技术保护战略抑制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
4 跨国公司技术战略约束下我国企业技术进步机制设计
    4.1 我国企业技术进步机制框架构建
    4.2 我国企业技术进步机制运行平台设计
        4.2.1 生产下游端的初级加工与装配
        4.2.2 产品或零部件的标准化生产(OEM)
        4.2.3 产品或零部件的再设计(ODM)
        4.2.4 合作创新(OBM)
    4.3 我国企业技术进步机制的支撑体系
        4.3.1 政策支撑——调整引资方向和政策,提高技术辨识能力
        4.3.2 环境支持——改善投资环境,建立和完善国内技术市场
        4.3.3 法律支持——健全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5 实证研究——跨国公司技术战略约束下我国轿车企业技术进步的对策研究
    5.1 跨国汽车公司在华技术战略分析
        5.1.1 跨国汽车公司在华技术战略
        5.1.2 跨国汽车公司在华技术转移新态势
    5.2 中国轿车生产厂商的技术来源分析
        5.2.1 中国轿车生产厂商的技术来源地分析
        5.2.2 中国轿车行业技术获取方式分析
    5.3 中国轿车产业的技术现状分析
        5.3.1 中国轿车产业与国际汽车工业技术差距分析
        5.3.2 中国轿车产业对跨国公司技术的依存度分析
        5.3.3 中国轿车产业技术创新障碍分析
    5.4 中国轿车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建议
        5.4.1 自主开发与联合开发
        5.4.2 建设技术创新服务体系
        5.4.3 实施技术联盟攻克关键技术
        5.4.4 发展新型能源清洁轿车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
        5.4.5 实施专利战略保护自有知识产权
参考文献
致谢

(9)汽车发动机ECU实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现状
    1.3 发动机电控系统简介
    1.4 本文主要设计
        1.4.1 作者工作描述
        1.4.2 本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汽车发动机ECU 总体设计
    2.1 汽车电喷发动机组成与模型
    2.2 ECU 输入信号特性分析
        2.2.1 信号分类
        2.2.2 曲轴转速、位置信号
        2.2.3 同步信号
        2.2.4 空气流量信号
        2.2.5 节气门位置信号
        2.2.6 空燃比反馈信号
        2.2.7 爆震信号
        2.2.8 温度信号
    2.3 典型汽车发动机ECU 控制项目分析
        2.3.1 燃油喷射控制
        2.3.2 点火提前角控制
        2.3.3 怠速控制
        2.3.4 废气再循环(EGR)控制
        2.3.5 电动燃油泵控制
        2.3.6 故障自诊断
    2.4 ECU 总体方案构架
        2.4.1 ECU 设计的难点分析
        2.4.2 总体方案
第三章 汽车发动机ECU 硬件电路设计
    3.1 ECU 输入信号处理通道设计
        3.1.1 数字信号
        3.1.2 模拟信号
    3.2 ECU 输出信号处理通道设计
        3.2.1 喷油器驱动、点火线圈驱动信号
        3.2.2 步进电机驱动信号
        3.2.3 电动燃油泵驱动信号
    3.3 A/D 控制器及数据存储电路设计
        3.3.1 A/D 控制器
        3.3.2 数据存储,FIFO
        3.3.3 三态缓冲
第四章 汽车发动机ECU 软件设计
    4.1 嵌入式系统简介
    4.2 μC/OSⅡ操作系统移植
        4.2.1 OS_CPU.H 文件的移植
        4.2.2 OS_CPU_C.C 文件的移植
    4.3 ECU 控制程序的分割
        4.3.1 硬件系统初始化
        4.3.2 时刻的获取
        4.3.3 数据的分析处理
    4.4 燃油喷射控制
第五章 汽车发动机ECU 系统调试与仿真
    5.1 稳定工况的喷油控制仿真
        5.1.1 怠速工况仿真
        5.1.2 匀速行驶工况仿真
    5.2 过渡工况的喷油控制仿真
        5.2.1 加速工况仿真
        5.2.2 减速工况仿真
    5.3 空燃比信号对喷油量的修正
    5.4 爆震信号对点火提前角的修正仿真
    5.5 怠速步进电机控制仿真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附录Ⅰ

(10)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硬件设计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电子燃油喷射系统国内外的发展概况
    1.2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的整体结构
    2.1 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的优势
    2.2 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的结构组成
    2.3 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控制原理
        2.3.1 启动喷油控制
        2.3.2 正常运转喷油控制
        2.3.3 断油控制
        2.3.4 理想空燃比的反馈控制
        2.3.5 空燃比的自调节控制
        2.3.6 喷油正时的控制
        2.3.7 点火时刻控制
第3章 燃油喷射系统 ECU的硬件电路设计
    3.1 MCU的选型
    3.2 ECU系统的电路设计
        3.2.1 时钟电路
        3.2.2 MCU系统的复位
    3.3 对传感器输出信号的预处理
        3.3.1 节气门位置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处理
        3.3.2 曲轴位置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处理
        3.3.3 温度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处理
        3.3.4 氧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处理
        3.3.5 空气流量计输出信号的处理
    3.4 喷油器及其驱动电路
    3.5 点火信号驱动电路
    3.6 多路模拟开关电路
第4章 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软件设计
    4.1 电子燃油喷射系统操作时序的控制
        4.1.1 软件设计的实时性要求
        4.1.2 软件的总体结构
        4.1.3 软件各功能模块的实现方法
    4.2 软件开发环境
第5章 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抗干扰问题
    5.1 解决 ECU系统抗干扰问题的重要性
    5.2 对系统中各种干扰采取的措施
    5.3 小结
第6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奇瑞Ⅱ代——摩托罗拉多点电喷系统的检修(中)(论文参考文献)

  • [1]四缸汽油发动机动力总成设计[D]. 王前程. 湖南大学, 2010(03)
  • [2]基于CAN总线的发动机控制平台的研究[D]. 张霏霏. 东北大学, 2008(03)
  • [3]电控汽油机燃油喷射及点火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验研究[D]. 张翠平. 太原理工大学, 2007(05)
  • [4]汽车油耗测试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 孙新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06)
  • [5]四缸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设计及其仿真系统研究[D]. 包生重. 中南大学, 2007(06)
  • [6]车载网络系统结构原理与诊断技术研究[D]. 裘玉平. 长安大学, 2007(06)
  • [7]关于EMS开发系统的研究与多功能发动机电控单元快速原型开发平台—UECU的自主开发[D]. 孔峰. 大连理工大学, 2007(02)
  • [8]跨国公司技术战略对我国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D]. 赵媛媛. 中国海洋大学, 2006(02)
  • [9]汽车发动机ECU实现方法研究[D]. 敖永才. 电子科技大学, 2006(12)
  • [10]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硬件设计的研究[D]. 李晶. 武汉理工大学, 2006(08)

标签:;  ;  ;  ;  ;  

奇瑞二代——摩托罗拉多点电喷系统大修(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