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产地、不同物候期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动态变化研究

不同产地、不同物候期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动态变化研究

一、不同产地、不同物候期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动态变化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罗江南[1](2021)在《山银花总皂苷部位抗菌抗炎作用及挥发性成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基于物质基础,研究山银花总皂苷成分是否具有抗菌和抗炎作用,阐明山银花总皂苷成分的药效作用。2比较山银花和金银花挥发性成分差异,为山银花和金银花质量控制标准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1山银花中绿原酸、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川续断皂苷乙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检测绿原酸、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和川续断皂苷乙含量,DAD检测器等度检测绿原酸含量;ELSD检测器梯度洗脱检测皂苷含量。2山银花总皂苷纯化工艺研究利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UV)测定山银花总皂苷的含量,比吸附量和解析率作为指标,研究D101大孔树脂对药液的静态比吸附量,上样浓度,洗脱流速,洗脱溶媒,动态吸附泄露曲线,除杂试剂及洗脱试剂用量,进而确定纯化工艺。3山银花总皂苷部位和其他提取部位抗菌活性研究采用管碟法测定山银花总皂苷部位及不同提取部位的抑菌效果,测定抑菌圈直径,MIC和MBC;在管碟法的实验基础上,使用微量量热法对管碟法实验结果进行验证,通过微量量热法测定总皂苷部位和其他提取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率,探索山银花总皂苷及不同提取部位的抑菌活性。4山银花总皂苷部位和其他提取部位抗炎活性研究通过CCK-8法测定药物对RAW264.7细胞活性的影响,计算山银花水提液,除总皂苷部位,总皂苷部位不同浓度下对RAW264.7细胞存活率,以存活率≥90%为安全用药浓度;酶联免疫法检测RAW264.7炎症细胞上清液中炎症因子的含量变化。5不同产地山银花挥发性成分研究顶空进样分析山银花和金银花粉末样品。确定顶空条件,建立GC-MS方法,采用程序升温,分析挥发性成分,并结合聚类分析,确定山银花和金银花中挥发性成分并比较成分的差异。结果:1绿原酸(R2=0.999)、灰毡毛忍冬皂苷乙(R2=0.9962)和川续断皂苷乙(R2=0.9971)3个化合物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学均符合要求,RSD<2.97%;绿原酸含量分别为:8.53%(湖南),4.40%(江西),7.10%(湖南),5.56%(河南新乡),3.36%(河南郑州),4.46%(河南),3.34%(河南封丘),4.24%(山东),3.00%(山东),4.21%(山东平邑),3.75%(山东);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含量分别为:6.09%(湖南),4.23%(江西),5.02%(湖南);川续断皂苷乙含量分别为:0.86%(湖南),0.48%(江西),0.43%(湖南),金银花中未检测出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和川续断皂苷乙。2 D101大孔树脂对总皂苷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筛选结果为:以0.2 g·m L-1的药液上样,上样吸附5 h后,先后用蒸馏水,30%乙醇,70%乙醇5BV,3BV,3BV洗脱,3 m L·min-1的速度洗脱,经过重复验证后,工艺稳定,总皂苷成分纯度为79.57%。3管碟法中山银花水提物,除总皂苷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明显,抑菌圈直径均≥15 mm,MIC和MBC≤15.63 mg·m L-1;山银花各提取液对伤寒杆菌的MIC和MBC值均≥500 mg·m L-1,对绿脓杆菌的MIC和MBC均为250 mg·m L-1;总皂苷部位对5种致病菌的抑菌圈直径≤6.42±0.05,MIC和MBC均≥500 mg·m L-1;微量量热法中山银花总皂苷部位,除总皂苷部位,水提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率分别为3.26%,29.44%,37.39%。4细胞毒性实验表明,用于溶解山银花提取物粉末的DMSO浓度不能超过0.1%;山银花水提液的安全浓度为0~0.25 mg·m L-1;除总皂苷部位的安全浓度为0~0.25 mg·m L-1;总皂苷部位的安全浓度为0~1.0 mg·m L-1。不同浓度的山银花水提液,除总皂苷部位,总皂苷部位均能显着抑制炎症细胞中NO,IL-6、IL-1β、TNF-α的分泌(P<0.01),降低炎症反应,且与给药剂量呈现正相关性。5 11批山银花和金银花共鉴定出86个化合物,其中共有成分8个(糠醛、糠醇、苦杏仁油、二甘醇、2-吡咯-甲醛、苯乙醇、4H-吡喃-4-酮、γ-丁内酯),金银花中的酸类,酯类,酮类,烃类,芳香族化合物及其他类成分的种类均高于山银花,醇类物质则山银花中种类更多;聚类分析将11批样品分为四类,河南金银花聚为一类,山东金银花聚为一类,湖南山银花和江西山银花各为一类。结论:本课题采用大孔树脂纯化山银花总皂苷,得到总皂苷部位和除总皂苷部位,并将山银花总皂苷部位和其他部位进行抗菌抗炎活性研究:抗菌实验发现,山银花水提液,除总皂苷部位有着较强的抗菌活性,以水提液的抗菌活性最强,而山银花总皂苷部位的抗菌活性极低,使用微量量热法对总皂苷部位的抗菌活性进行了验证,结果也表明水提液、除总皂苷部位均有较强的抗菌活性,而总皂苷部位抗菌活性极低,总皂苷部位的抗炎活性可忽略;RAW364.7细胞炎症模型研究发现,总皂苷部位,除总皂苷部位,山银花水提液均存在着较强的抗炎活性,水提液的抗炎活性最强,且随着给药浓度的增加,抗炎活性增强。通过GC-MS测定山银花和金银花中挥发性成分研究发现,金银花中挥发性成分含量和质量较山银花高,河南金银花挥发性成分质量较山东金银花高。

王琳,李洪涛,李运朝,郑振山,陈勇达,及华[2](2021)在《金银花药用成分及其土壤污染物含量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河北省巨鹿县人工栽培模式下金银花药材质量及土壤污染状况。方法采集巨鹿县7个乡镇不同时期的金银花及其土壤样品,检测金银花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及其土壤中重金属和农药残留污染水平。结果金银花样品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随着物候期的变化差异显着,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木犀草苷含量为0.049%~0.088%,绿原酸含量为1.90%~2.73%;金银花及其土壤中重金属和农药残留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结论金银花产量以第一、二茬花为主,占全年总产量的67.3%;对照现行相关标准,巨鹿金银花药用指标总体达标,重金属及农残含量未构成质量安全风险。

曾慧杰[3](2019)在《忍冬属多种质性状变异与优株选育》文中提出忍冬属物种具有药用、食用和观赏等多种用途。忍冬属植物资源丰富,但其遗传变异研究还不够系统,现有种质存在来源不明、品质混杂等现象,给其种质的保育带来不便。该文以多个忍冬属树种的品种和初选种质为对象,分析和阐释了种质间形态、花产量、药用成分等的遗传变异,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研究了忍冬属多种质的种群结构与多样性,采用分子标记技术建立了忍冬属代表性种质的指纹图谱,还选出了一个优异种质并构建了其繁育与保质栽培技术。研究对忍冬属优良种质的保育和开发提供了参考。(1)以湖南、山东、河南及美国地区的29份忍冬属种质为对象,分析了种质间的形态、产量、药用成分等的遗传变异。结果显示,种质间各性状变异显着,为优良种质选育提供了丰富的种质资源。花蕾性状方面,成熟花蕾棒状期的变异系数最大;产量性状方面,头茬花单株干重的变异系数最大;药用成分方面,花蕾中绿原酸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叶片中木犀草苷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植株不同部位绿原酸含量水平表现为花>叶>茎,木犀草苷含量水平表现为叶>花>茎,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在花、叶、茎中均呈极显着相关。R型聚类结果显示,花中木犀草苷含量、成熟花蕾棒状期、干花率等是重要的区别性状;Q型聚类结果显示,全部种质分为2大类,第一类群为灰毡毛忍冬,第二类群为其他忍冬种质。(2)基于GBS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获得了 29份忍冬属种质的共859714个有效单核苷酸多态(SNP),并用这些SNP对这些忍冬属种质开展了系统进化树、主成分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种质基本按照地域分布聚集,分为中国北方忍冬,中国南方灰毡毛忍冬和美国观赏忍冬,花蕾颜色和开裂程度是重要的分类性状;明确了初选种质的种属类别。(3)基于ISSR标记技术,构建了 20个代表性忍冬属种质的DNA指纹图谱。PopGen32软件分析显示,20个种质的平均有效等位位点数为1.5437,Nei’s基因多样性为0.3137,Shonnon’s信息指数为0.4702,遗传一致度介于0.4565~1.0000之间;UPGMA聚类在0.735处将20份种质分成灰毡毛忍冬、忍冬和华南忍冬3个类群。(4)以初选种质与多个忍冬属树种的品种为对象,比较了花蕾开裂程度、花蕾棒状期、单株干花重、药用成分等特征,选出了一个优异种质,其具有花蕾不开裂、成熟度一致、花产量和药用成分含量高等特点,性状能稳定保持。该种质采摘期长达13~15 d;3年生树,每公顷种植12450株,可产干花1145.4 kg,比对照’巨花1号’高16.4%;绿原酸含量4.5%,比对照高60.7%。(5)以选育的优异种质为对象,筛选了适宜的继代和生根培养基,建立了组培繁殖技术,增殖系数4.7,生根率96.5%;比较了生根剂种类及浓度、扦插基质和时期等因子对扦插生根的影响,建立了扦插繁殖技术,硬枝扦插生根率92%以上,嫩枝喷雾扦插成活率93.6%以上。肥力管理对忍冬良种的保质栽培有重要影响,N、P2O5、K2O单株施肥量分别在45 g、15 g、24 g以内时,每施1g氮、磷、钾肥分别能增加花蕾产量1.98g、8.21g、4.56g;单株产量与氮、磷、钾的肥力效应方程显示,当N、P2O5、K2O分别施34.9~53.6g、13.1~14.4g、18.5~23.8g时,单株产量为387.0~430.3g;磷肥是产量限制的首要因子,有促进花蕾增长、花蕾壁增厚的作用;磷与绿原酸含量呈正相关,磷和钾的协同作用与木犀草苷含量呈正相关。

李晓娅[4](2019)在《金银花采收加工及质量评价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金银花是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又名银花、双花、二花等,是河南省的主要道地药材之一,药用历史已有上千年。中药来源复杂,在化学成分,外观等方面存在巨大的不同,使得质量控制的研究成为是一项复杂、艰辛又严谨的过程。金银花的采收和加工过程作为影响药材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如何制定合理的采收加工规范来提高药材品质是目前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中药指纹图谱及一测多评技术作为质量评价的重要手段,能够全面反映该药材所含化学成分类型、数量及含量,成为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多种现代技术手段,对金银花的不同采收期、不同产地加工方法、质量评价方法及抗病毒活性进行研究,同时结合化学计量学,对不同批次的金银花进行质量评价,为合理制定金银花采收加工规范和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主要内容如下:1.对金银花的采收期和不同加工方式进行系统研究通过测定一般检查项(包括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主要成分含量(包括绿原酸、木犀草苷)。结果如下:不同采收期及产地加工方式的金银花一般检查项均符合药典要求。金银花采收从五月上旬持续到九月下旬,其中五月采收品质最佳;适宜在花蕾期,尤其是二白至大白期采收。考察了不同产地加工方式(包括晾干、烘干、蒸汽杀青烘干、微波杀青烘干)对金银花外观和内在品质影响,其中微波杀青烘干法所得金银花成品外观饱满,气味浓郁,色泽碧绿,绿原酸含量明显提高,较烘干法高出约1倍;不同产地加工方法对木犀草苷含量影响较小。并进一步对微波杀青烘干法工艺优化,得最佳工艺:杀青时间为45 s130 s,杀青功率为9 kW,干燥温度为75℃,该工艺可适用于金银花干燥并值得推广。2.建立金银花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及咖啡酰奎宁酸类成分一测多评方法确定金银花药材的9个共有峰并指认7个特征峰,25批的金银花相似度均在0.93以上;建立5种咖啡酰奎宁酸类成分,包括新绿原酸、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和异绿原酸C一测多评的方法,测定结果与外标法进行对比,显示所建立的多指标定量指纹图谱方法可以用于评价金银花药材的质量。3.对三个主产区的13批金银花药材进行农药、重金属及二氧化硫残留检测50种农药残留检出结果显示:山东产区6批样品共检出5批、河南产区5批共检出1批、河北产区2批均检出,农药残留包括苯醚甲环唑、毒死蜱、甲拌磷、甲基异硫磷、联苯菊酯、氟氯氰菊酯和高效氟氯氰菊酯、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菊酯、氧乐果。重金属检测结果显示:5批山东产区及2批河南产区的金银花药材镉元素超过限量;山东产区中有2批金银花药材汞元素超过限量。13批金银花药材均未检出二氧化硫残留。金银花农残和重金属问题值得深入分析与探究。4.优化金银花抗病毒成分提取工艺并比较不同批次金银花抗病毒活性差异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金银花抗病毒成分最佳提取工艺:药材粉末过三号药典筛(50目),以10倍量纯水超声提取50min。比较了不同批次金银花提取物的抗病毒活性差异(神经氨酸酶抑制率表示),同时对金银花中咖啡酰奎尼酸、环烯醚萜苷及黄酮类成分进行抗病毒活性筛选,为深入研究金银花的抗病毒活性成分物质基础提供依据。5.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评价金银花药材质量对13批金银花药材的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相似度结果显示,13批药材的相似度均能达到0.95以上。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合“一测多评”结果显示河南封丘-烘货、河南新密野生-烘货和晒货、河南新密大毛花-烘货和河北巨鹿-烘货质量较好,其他产地的质量相对较好,可用于评价金银花药材质量。本文系统研究了金银花采收和加工过程的关键环节并优化了微波杀青烘干工艺,建立了HPLC指纹图谱并同时测定了金银花中五种咖啡酰奎宁酸类成分的含量。对金银花的50种农药残留、5种重金属及二氧化硫残留进行测定及风险评估,并结合金银花的抗病毒活性及化学计量学评价金银花的质量。

谷民举,刘明岭,王琰[5](2018)在《金银花质量与产地影响因素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产地加工是金银花品质形成的重要环节,对其有效成分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有明显的影响。本文对地域、种质资源、田间管理、采收、加工等因素对金银花质量的影响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控制金银花质量、提高临床疗效提供一些参考。

孔德鑫[6](2017)在《金银花主要药用成分合成积累的动态规律和调控机制及其药材质量评价研究》文中认为金银花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应用广泛。但是,其原料植物来源复杂,品种混淆严重,采收时期混乱,标准缺乏,导致药材质量参差不齐。严重制约了金银花在临床和生产上的高效利用。为解决这些问题,本课题以不同生长阶段金银花(幼蕾期S1,青蕾期S2,二白期S3,白蕾期S4,银花期S5,金花期S6)为研究材料,运用植物化学、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金银花花器官发育过程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积累动态规律和调控机制。同时,系统开展了不同来源金银花药材质量评价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积累动态与其生物合成调控关键基因的表达特征相关我们发现在不同生长阶段金银花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含量积累动态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相对于其他生长时期,绿原酸含量在S3阶段最高,木犀草苷在S3和S4阶段均有较高的含量。同时,在金银花不同生长阶段,HQT,CHI活力的变化与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合成和积累明显正相关。另外,金银花发育过程的花蕾阶段(S1-S4),苯丙氨酸代谢起始调控酶(PAL,C4H,4CL)的活力也与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的积累又明显关联。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生长阶段金银花中HQT的转录水平与HQT活性变化和绿原酸含量积累密切相关。基于上述结果,在生产上应将S3和S4期作为高品质金银花的采收期。2.金银花花冠筒中绿原酸主要在叶绿体和细胞质中合成,最终储存在液泡中原位杂交技术、多克隆HQT抗体结合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测定的结果显示:HQT的组织和细胞特异性表达显着影响了绿原酸的在组织和细胞中的分布。例如,S1-S3阶段,HQT在花冠筒内外表皮细胞,薄壁组织细胞及维管束细胞均有大量表达,绿原酸也在这些组织有大量分布。随着花器官发育成熟和衰老,S5-S6阶段,HQT和绿原酸只在其维管束附近和内表皮细胞有少量表达和积累。HQT抗体胶体金和漆酶胶体金结果显示,在花器官发育早期(S1-S2),两种标记的金颗粒主要在叶绿体和细胞质中。进入中期(S3-S4),随着叶绿体结构和功能的衰退,叶绿体上的淀粉粒逐渐降解和破毁。此过程中,叶绿体上HQT抗体标记的胶体金颗粒逐渐减少,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细胞质随着液泡的膨大逐渐变的淡薄,在细胞质或者质体中标记的漆酶金颗粒逐渐减少,而其在液泡中逐渐增多。花蕾完全开放后(S5,S6),中央大液泡几乎占住整个细胞,少数的HQT抗体金颗粒分布在稀薄的细胞质中,而漆酶标记金颗粒主要集中分布在液泡中。金银花花器官发育的不同阶段在液泡和细胞壁中均未发现有HQT抗体金颗粒。这说明绿原酸在金银花花器官发育早期阶段主要在叶绿体和细胞质中合成和储存,到了花器官发育后期,少量绿原酸可在细胞质中合成,主要储存于液泡中。3.二倍体和四倍体金银花及不同来源金银花药材质量评价3.1二倍体和四倍体金银花药材质量比较虽然部分多酚类物质在两种倍性金银花不同生长阶段中的积累规律存在明显差异,但是,多数成分在四倍体中的积累量均明显高于二倍体。抗氧化能力结合主成分和相似性分析方法研究表明,四倍体金银花多数生长阶段的抗氧化能力较二倍体明显提高,并且两种倍性金银花的抗氧化能力与绿原酸、芦丁、金丝桃苷、木犀草苷等成分变化呈现明显正相关(P<0.05),特别是与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含量变化最密切。四倍体金银花中绿原酸、木犀草苷、金丝桃苷和总黄酮等成分产量均在S3-S5阶段具有较高的产量,并且在S3-S5阶段同样具有较高的抗氧化能力。因此,S3-S5阶段均可作为四倍体金银花的最佳采收期。3.2.药用植物金银花与其近缘种化学指纹图谱比较研究ATR-FTIR技术结合PCA和HCA方法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ATR-FTIR结合PCA和HCA分析技术可以快速鉴定出金银花与其近缘种化学成分差异,两种方法一致显示,忍冬与华南忍冬化学成分种类较相似,与灰毡毛忍冬和黄褐毛忍冬化学成分存在明显差异。载荷因子分析显示,金银花和其近缘种化学指纹图谱差异主要与不同样品中有机酸和黄酮类成分组成和含量的变化密切相关。利用混标法同时测定不同样品10种化学成分含量差异,绿原酸以样品D中最高,异绿原酸A和C含量以样品C最高;木樨草苷含量以样品A最高,样品B最低。SIMCA数学模型可以成功预测金银花和其近缘种(山银花),且判断准确率能够达100%。研究结果对快速鉴定和控制金银花药材来源混乱问题及提高临床疗效均有较大实际指导意义。

马雪寒[7](2017)在《四种重要花卉的活性成分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健康养生、功能产品等概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可饮用、食用花卉是一种健康、无公害的自然资源,且含有重要的活性成分,目前越来越多的花卉产品出现在食品、化妆品、药品行业。在人们追求健康生活的大趋势下,研究菊花、樱花、桂花、金银花等重要花卉的活性成分,将对花卉产业化、花卉资源合理利用、花卉资源质量评价、指导花卉农业生产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试验以神农香菊、‘神农菊’、‘木兰菊’、‘大洋菊’、‘小洋菊’五个茶用菊花材料,‘白妙’、‘大岛’、‘松月’三个樱花品种,‘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四个桂花材料,‘金银花’一个材料为试验材料,研究这些重要花卉的产地、品种、加工方式、采摘时期对其黄酮、绿原酸、挥发性成分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通过对茶用菊花的活性成分分析,得出黄酮、绿原酸和挥发油含量最多的菊花品种分别为‘大洋菊’(13%)、‘木兰菊’(0.38%)、神农香菊(3.25%)。菊花的品种、产地对其活性成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大洋菊’和‘小洋菊’的活性成分含量和挥发性成分都很相近,两者与神农香菊的活性成分差别很大。神农香菊叶和花的挥发性成分相近,挥发油含量均高于其他四个菊花品种,挥发油提取方法对菊花的挥发性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具有很大影响。(2)樱花中黄酮和绿原酸含量最大为‘松月’(9.61%)和‘白妙’(6.56‰),平均绿原酸含量高于菊花和桂花。杀青有利于樱花中绿原酸的保存,但是对于黄酮影响不大,低温处理的樱花中黄酮含量最高。品种、处理方式与樱花的挥发性成分密切相关,55℃烘干处理的‘白妙’中挥发性成分最多。樱花中含有十甲基环五硅氧烷等常用于化妆品行业的重要成分,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3)金桂中含黄酮量为15.33%,平均含量在所有供试花卉中最高。桂花中绿原酸含量最高的品种为丹桂(0.72%),总体绿原酸含量总体较低,选用时,需慎重考虑。在四种桂花中,产于神农架地区的四季桂中挥发性成分最多(20种)且相对含量较高,其他三个品种的挥发性成分相似。桂花中含有香叶醇、紫罗兰酮、氧化芳樟醇等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芳香成分,市场价值很大。品种对黄酮含量、挥发性成分及相对含量影响较大。(4)产自神农架地区的金银花黄酮和绿原酸含量分别为11.31%和19.9‰。在同类型的研究中,黄酮和绿原酸含量均高于平均水平,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远远高于其他供试材料,神农架产金银花活性成分含量高,品质优良,可以推广种植。

韩赟[8](2017)在《金银花配方颗粒原料质量标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等功效,为中医临床清热解毒常用药物。中药配方颗粒是定量分装的可供临床直接配方的颗粒状中药,保留了传统中药饮片辨证使用的特点,且具备携带和服用方便等优点。随着金银花配方颗粒用量的增长,制定其质量标准,保障其质量,确保产品的安全、有效和稳定显得尤为重要。金银花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包括原料(金银花药材)、中间体(金银花提取物)以及成品(金银花配方颗粒)三个阶段。其中,原料品质是保障成品质量的基础,然而,市场流通的金银花药材品质却参差不齐。本课题综合比较分析了山东、河南和河北三大金银花药材主产地的五个主栽品种不同采收茬次金银花的品质,并采用初均速法系统研究了包装和贮藏条件等对金银花品质的影响,为制定金银花配方颗粒原料质量标准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课题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文献研究 系统查阅金银花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其进行文献综述。2、金银花主产地调研 走访考察山东平邑、河南封丘以及河北巨鹿的金银花种植基地,并对三个主产地金银花的种质资源,种植栽培技术,采收加工和市场销售情况展开调研。3、金银花生药学鉴别研究 综合比较了大毛花、鸡爪花、四季花、豫封一号、巨花一号等不同栽培品种金银花的性状、显微、薄层色谱和HPLC指纹图谱特征,建立了不同品种金银花醇提物和水提物的HPLC指纹图谱,同时比较分析了金银花及其掺杂叶的HPLC指纹图谱,结果显示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金银花色泽和茸毛等存在差异;金银花粉末显微鉴别特征与金银花品种存在密切联系,且同时受到地域的影响;三大产地五个主栽品种金银花的薄层色谱无明显差别;三大产地五个主栽品种金银花的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在0.9以上,17个特征峰聚类分析显示豫封一号与其它品种距离最远;掺杂叶HPLC指纹图谱与金银花相似度也较高,均在0.8~0.9之间。4、不同产地金银花品质比较研究 采用2015版中国药典通则0832第4法(甲苯法)测定金银花药材的水分含量,结果显示金银花样品的水分含量在7.05~16.04%之间,山东平邑县流峪镇市场购买的二茬花和郑城镇巩家山村的二茬花含水量超过了药典标准,二茬花的含水量较高,不同产地和不同品种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2015版中国药典通则2302方法测定金银花药材的灰分含量,金银花样品的总灰分含量在5.17~8.96%之间,酸不溶性灰分在0.70%~0.94%之间,均符合国家药典标准,不同产地、不同茬次和不同品种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药典标准尚未对金银花浸出物含量进行规定,为了全面评价金银花的质量,本文依据金银花的化学成分及临床应用情况,依据2015版中国药典通则2202测定了金银花样品水和醇浸出物,金银花样品的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在38.09~46.60%之间,醇浸出物的含量在39.87~47.47%之间,不同产地、不同茬次和不同品种间未体现统计学差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2015版中国药典通则0512)测定金银花样品及其掺杂叶的指标成分含量,结果显示金银花绿原酸含量2.011%~4.193%,掺杂叶绿原酸含量2.092%~4.949%,均超过药典标准,金银花木犀草苷含量为0.024%~0.113%,二茬花含量普遍达不到药典标准,掺杂叶木犀草苷含量为0.195%~0.799%,三大主产区五个主要栽培品种金银花头茬花以大毛花质量为优,四茬花以巨花一号质量为优,掺杂叶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含量均高于金银花;采用微波消解ICP-MS法测定金银花样品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含量,结果显示,金银花样品的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含量分别为:Pb 0.176~5.049 mg/kg、Cd 0.037~0.238mg/kg、As 0.07~0.471mg/kg、Hg 0.003~0.068mg/kg、Cu 6.154~10.192mg/kg,除采集自山东费县梁邱的四季花样品Pb含量超标外,其余样品的Pb、Cd、Hg、As、Cu均未超标,尤其是Hg、As和Cu的含量均远低于2015版中国药典的标准,不同产地不同茬次和不同品种的金银花样品Pb和Cu的含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而Cd、Hg和As的含量在产地、品种和采收茬次间均未体现差异。5、金银花产地加工与保存方法研究 测定晒干法、烘干法、阴干法、红外干燥法和微波干燥法下有效成分含量及指纹图谱的差异,结果显示晒干、阴干和烘干法样品的指纹图谱相似度较高,其中,阴干法绿原酸含量最低,烘干法样品有效成分含量较高;红外干燥法样品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和有效成分含量均一般,且该法的能耗较大;微波干燥法样品的有效成分含量高,但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低于0.9。采用初均速法对金银花的包装和贮藏进行研究,预测了常温常湿下不同包装金银花的有效期:玻璃瓶(棕色4.17年,透明4.01年);透明聚乙烯塑料薄膜袋(15丝3.62年,10丝1.52年,6丝0.84年);透明塑料瓶3.67年;白色塑料编织袋0.86年;编织袋内衬聚乙烯薄膜袋(加10丝2.82年,加6丝1.39年);无包装0.46年。

王腊梅[9](2016)在《五份忍冬属植物农艺性状调查、有效成分与抗氧化活性分析》文中认为本文以沐川县5份忍冬属植物(2份淡红忍冬种质和3份灰毡毛忍冬种质)为试材,调查了5份忍冬属植物的主要农艺性状,测定了花和叶的主要营养物质(Vc、氨基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Ca、Mg、Fe、Mn、 Cu、K)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物质(绿原酸、木犀草苷、总黄酮、总酚及花色苷)含量,分析了花和叶提取液的总抗氧化活性(对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DPPH的清除作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沐川本地产淡红忍冬种质“翠蕾001”和“翠蕾003”生态适应性强;“翠蕾003”的丰产性更好,病虫害较少,花期更长,扦插育苗能力强,属早花种质。引进灰毡毛忍冬材料(属于山银花)‘红蕾一号’、‘银翠蕾’和“翠蕾109”在沐川县生长发育正常,“翠蕾109”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商品生产潜力,可逐步扩大种植范围;‘红蕾一号’和‘银翠蕾’在1200m高山地适应性较差,可降低种植地海拔高度继续观察。2.5份忍冬属植物的花和叶中富含多种营养物质。‘红蕾一号’花和叶的营养成分较为丰富,氨基酸和K含量较高;“翠蕾109”花和叶含可溶性蛋白质和Vc较高;‘银翠蕾’花和叶中可溶性糖含量较高;“翠蕾001”花和叶中可溶性蛋白质和K含量较高;“翠蕾003”花和叶中Vc和Mg含量较高。3.5份忍冬属植物花和叶中都含有多种抗氧化活性物质。‘红蕾一号’花和叶中花色苷含量最高,分别为02 mg/g和0.31 mg/g,极显着高于其他品种(系),‘银翠蕾’花蕾花色苷含量最低,“翠蕾109”叶片花色苷含量最低;5份样品花和叶总酚含量都较高,其中“翠蕾001”和“翠蕾109”花蕾总酚含量分别高达419.87mg/g和417.12mg/g,‘银翠蕾’和“翠蕾001”叶片总酚含量分别高达654.53 mg/g和536.83mg/g,‘红蕾一号’花和叶总酚含量都最低;“翠蕾003”花蕾黄酮含量最高,为13.79 mg/g,“翠蕾001”叶片黄酮含量高达3429 mg/g,极显着高于其他品种(系),“翠蕾109”花蕾黄酮含量最低,为9.04mg/g;“翠蕾003”花蕾绿原酸及木犀草苷含量都最高,分别达3630mg/g、3.36 mg/g,‘银翠蕾’花蕾绿原酸含量最低,为20.29 mg/g,‘银翠蕾’和‘红蕾一号’叶片木犀草苷含量较高,分别为4.17mg/g、4.03 mg/g,“翠蕾001”叶片木犀草苷含量最低。花蕾的主要抗氧化活性物质含量整体较高的是“翠蕾003”、“翠蕾001”及“翠蕾109”。叶片的主要抗氧化活性物质含量整体较高的是‘银翠蕾’和“翠蕾109”。4.5份忍冬属植物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均达到国家标准。同一种质叶片的总酚、黄酮、木犀草苷和花色苷的含量均高于花蕾,除‘银翠蕾’和‘红蕾一号’外,其他品种(系)花蕾绿原酸含量高于叶片。淡红忍冬和灰毡毛忍冬叶片具有与花蕾同等甚至更高的保健价值。5.5份忍冬属植物花和叶对DPPH和02-·的清除能力均高于对·OH的清除能力。‘银翠蕾’和“翠蕾001”花蕾及叶片相对其他种质,对自由基清除能力更强,具有更高的抗氧化活性。6.花蕾的最佳采收期是大二白期和三青期,忍冬属植物叶片作为茶用应选用当年生成熟的功能叶。

张由明[10](2016)在《利用绿咖啡豆提取制备绿原酸及甘露低聚糖的绿色工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绿咖啡豆为原料,提取绿原酸,所剩咖啡豆渣制备甘露低聚糖,形成一条绿色环保的绿咖啡豆综合利用工艺。国内外还没有对这一整条前景深远的绿色工艺开展生物研究。本文就以此为切入点,对整条绿色工艺进行研究,分别进行了绿咖啡豆中绿原酸的提取,绿原酸的分离纯化、结构表征和绿咖啡豆提取物减肥功能性试验,酶法制备甘露低聚糖和膜分离甘露低聚糖三大部分内容,结果如下:1.对绿咖啡豆中绿原酸的提取和分离纯化工艺进行了研究。采用热水浸提的方法,重复分批三次提取绿原酸,依据水提法提取绿咖啡豆中绿原酸的单因素实验为基础,采用提取温度、溶剂pH值、料液比和提取时间四个影响因素对水提法提取绿咖啡豆中绿原酸进行响应面设计。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建立二次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四因素对绿咖啡豆中绿原酸得率影响显着,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79.75℃、溶剂pH值2.84、料液比1:6、提取时间3.04 h,所得绿原酸的最大提取得率为92.02%。2.选用吸附量达35.47 mg/mL的XDA-8大孔树脂对绿咖啡豆提取液中的绿原酸进行纯化,实验最佳工艺条件为上样浓度10 mg/mL,上柱液流速2 BV/h,解吸用乙醇浓度70%,乙醇用量5 BV,乙醇流速3 BV/h,XDA-8树脂纯化后所得绿原酸含量可达70.85%,回收率可达85.42%。采用高效液相制备色谱获得了高纯度(95.21%)的绿原酸,并对肥胖大鼠进行了减肥功能应用实验,对于大鼠体重、体重增长及体内脂肪的控制均有明显效果。本研究所建立的绿原酸制备工艺操作简便、高效环保,产品功效明确,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3.依据单因素结果,不同来源的β-甘露聚糖酶酶解咖啡豆渣制备甘露低聚糖正交实验对加酶量、酶解温度、酶解pH值和酶解时间四因素进行优化,枯草芽孢杆菌产β-甘露聚糖酶水解咖啡豆渣制备甘露低聚糖工艺条件最佳组合为:加酶量300 u/g、酶解温度50℃、酶解pH值为6和酶解时间8 h,MOS得率为52.76%。黑曲霉产β-甘露聚糖酶水解咖啡豆渣制备甘露低聚糖工艺条件最佳组合为:加酶量300u/g、酶解温度45℃、酶解pH值为7和酶解时间6 h,MOS得率为61.01%。确定黑曲霉产β-甘露聚糖酶酶解咖啡豆渣制备甘露低聚糖效果较好,酶解液膜分离得甘露低聚糖相对分子量小于1 KDa的DP=3.21,在1 KDa-3 KDa之间的滤液中甘露低聚糖DP值为7.46。黑曲霉产β-甘露聚糖酶酶解咖啡豆渣的酶解液经过PMP衍生化,经HPLC检测,确定甘露低聚糖组成成分为:甘露糖为42.78%,半乳糖为42.58%,阿拉伯糖14.64%。

二、不同产地、不同物候期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动态变化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不同产地、不同物候期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动态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山银花总皂苷部位抗菌抗炎作用及挥发性成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注 释 表
引言
文献综述
    1 化学成分的研究
        1.1 有机酸类
        1.2 黄酮类
        1.3 挥发油类
        1.4 三萜皂苷类
    2 药理作用研究
        2.1 抗菌抗病毒
        2.2 抗炎
        2.3 抗氧化
        2.4 保肝利胆
    参考文献
第一章 山银花中绿原酸、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川续断皂苷乙含量测定
    1 实验材料
        1.1 仪器
        1.2 试剂
        1.3 药材
    2 实验方法
        2.1 标准品的配备
        2.2 供试品的配备
        2.3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应性试验
        2.4 方法学考察
        2.5 样品含量测定
    3 实验结果
        3.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应性结果
        3.2 方法学考察结果
        3.3 测定结果
    4 讨论与小结
第二章 山银花总皂苷纯化工艺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仪器
        1.2 试剂
        1.3 药材
    2 实验方法
        2.1 供试品和标准品的制备
        2.2 山银花水提液总皂苷含量测定方法学考察
        2.3 D101 大孔树脂对山银花总皂苷的吸附及解吸附性能考察
        2.4 山银花水提液中总皂苷的纯化工艺验证试验
    3 实验结果
        3.1 方法学考察结果
        3.2 D101 大孔树脂对山银花总皂苷的吸附及解吸附性能考察结果
    4 讨论与小结
第三章 山银花总皂苷部位和其他提取部位抗菌活性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仪器
        1.2 试剂
        1.3 药材
        1.4 菌种
    2 实验方法
        2.1 供试品的制备
        2.2 菌液浓度的考察
        2.3 抑菌作用测定
        2.4 微量量热法
    3 实验结果
        3.1 菌液浓度考察结果
        3.2 抑菌圈直径结果
        3.3 MIC和 MBC结果
        3.4 微量量热法实验结果
    4 讨论与小结
第四章 山银花总皂苷部位和其他提取部位抗炎活性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仪器
        1.2 试剂
        1.3 药材
    2 实验方法
        2.1 供试品的配备
        2.2 RAW264.7 细胞培养
        2.3 细胞毒性实验
        2.4 山银花提取液对NO释放的影响
        2.5 山银花提取液对IL-6、IL-1β、TNF-α释放的影响
    3 实验结果
        3.1 DMSO细胞毒性评价结果
        3.2 药物浓度毒性评价结果
        3.3 药物对LPS诱导RAW264.7 细胞炎症因子释放的影响
    4 讨论与小结
第五章 不同产地山银花挥发性成分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仪器
        1.2 药材
    2 实验方法
        2.1 顶空样品的制备
        2.2 实验条件
        2.3 方法学考察
        2.4 聚类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金银花和山银花总离子流图和共有峰的确定
        3.2 金银花和山银花药材挥发油GC-MS实验结果
        3.3 挥发性成分种类及相对含量
        3.4 聚类分析结果(Hiera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
    4 讨论与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图
个人简历

(2)金银花药用成分及其土壤污染物含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与仪器
    1.2 实验材料与处理
    1.3 实验方法
    1.4 数据统计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金银花折干率分析
    2.2 金银花产量分析
    2.3 金银花药用成分含量分析
        2.3.1 木犀草苷含量分析
        2.3.2 绿原酸含量分析
    2.4 金银花及其土壤中农药残留分析
        2.4.1 金银花中农药残留分析
        2.4.2 金银花土壤中农药残留分析
    2.5 金银花及其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分析
        2.5.1 金银花中重金属含量分析
        2.5.2 金银花土壤中重金属含量
3 结论与讨论

(3)忍冬属多种质性状变异与优株选育(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忍冬属种质资源概况
        1.1.1 生物学特性
        1.1.2 资源分布
        1.1.3 利用价值
    1.2 忍冬等木本药用植物性状变异研究
        1.2.1 形态学变异研究
        1.2.2 细胞学变异研究
        1.2.3 生理生化变异研究
        1.2.4 分子标记研究
    1.3 忍冬等木本药用植物育种研究
        1.3.1 木本药用植物育种研究
        1.3.2 忍冬属种质育种研究
        1.3.3 育种的对策
    1.4 忍冬属种质繁殖技术研究
        1.4.1 忍冬属种质组织培养研究
        1.4.2 忍冬属种质扦插繁殖研究
    1.5 忍冬良种保质栽培研究
        1.5.1 肥力管理对忍冬生长的影响
        1.5.2 肥力管理对忍冬质量的影响
        1.5.3 氮磷钾配方施肥研究
    1.6 论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6.1 研究内容
        1.6.2 技术路线
2 忍冬属多种质的性状遗传变异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植物材料
        2.1.2 试剂与耗材
        2.1.3 仪器与设备
        2.1.4 观测性状指标
        2.1.5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表型性状变异
        2.2.2 产量性状变异
        2.2.3 药用成分含量变异
        2.2.4 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2.2.5 主成分分析
        2.2.6 聚类分析
    2.3 小结
3 忍冬属多种质的亲缘关系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植物材料
        3.1.2 试验试剂
        3.1.3 仪器设备
        3.1.4 基因组DNA提取
        3.1.5 GBS文库构建与测序
        3.1.6 测序数据统计
        3.1.7 测序数据质量评估
        3.1.8 酶切数据统计
        3.1.9 酶聚类检测SNP
        3.1.10 忍冬属群体遗传亲缘关系分析
        3.1.11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基因组DNA提取结果
        3.2.2 基因组DNA酶切结果
        3.2.3 测序数据统计
        3.2.4 测序数据质量评估
        3.2.5 酶切数据统计
        3.2.6 忍冬属群体SNP杂合度分析
        3.2.7 忍冬属群体亲缘关系分析
    3.3 小结
4 忍冬属多种质的DNA指纹图谱构建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植物材料
        4.1.2 试验引物
        4.1.3 试验试剂
        4.1.4 试验仪器
        4.1.5 忍冬属种质基因组DNA提取
        4.1.6 忍冬属种质ISSR反应体系建立
        4.1.7 忍冬属种质ISSR-PCR退火温度
        4.1.8 忍冬属种质ISSR引物筛选
        4.1.9 忍冬属种质ISSR扩增
        4.1.10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DNA提取结果
        4.2.2 引物筛选
        4.2.3 引物退火温度选择
        4.2.4 多态性分析
        4.2.5 遗传多样性及聚类分析
        4.2.6 DNA指纹图谱构建
    4.3 小结
5 忍冬属种质的优株选育
    5.1 材料和方法
        5.1.1 植物材料
        5.1.2 试验试剂
        5.1.3 试验仪器
        5.1.4 '优株'选择
        5.1.5 '优株'植物学性状鉴定
        5.1.6 '优株'植物学性状稳定性观测
        5.1.7 '优株'品种比较试验
        5.1.8 采样与观测
        5.1.9 数据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忍冬属种质优株的选育
        5.2.2 忍冬属种质优株的评价
        5.2.3 忍冬属种质优株的生长适应性
    5.3 小结
6 忍冬属优良种质繁育与保质栽培技术
    6.1 材料与方法
        6.1.1 植物材料
        6.1.2 试剂与肥料
        6.1.3 仪器设备
        6.1.4 试验地点
        6.1.5 组培试验设计
        6.1.6 扦插试验设计
        6.1.7 无性繁殖苗木的性状差异性分析
        6.1.8 种质维持的肥力管理试验
        6.1.9 数据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忍冬优良种质组培试验分析
        6.2.2 忍冬优良种质扦插试验分析
        6.2.3 无性繁殖苗木的性状差异性分析
        6.2.4 忍冬优良种质维持的肥力管理
    6.3 小结
7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讨论
    7.3 创新点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4)金银花采收加工及质量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金银花本草考证
        1.1.1 金银花药用部位与采收本草考证
        1.1.2 金银花产地本草考证
    1.2 金银花化学成分及抗病毒活性研究现状
        1.2.1 有机酸类成分
        1.2.2 环烯醚萜苷类成分
        1.2.3 黄酮类成分
        1.2.4 挥发油类成分
        1.2.5 金银花的抗病毒作用研究现状
    1.3 金银花不同采收期、产地加工方法研究现状
        1.3.1 金银花不同采收期研究
        1.3.2 金银花产地加工研究
    1.4 金银花农残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残留研究现状
        1.4.1 金银花农药残留研究
        1.4.2 金银花重金属残留研究
        1.4.3 金银花二氧化硫残留研究
    1.5 金银花质量控制与评价研究现状
        1.5.1 金银花HPLC指纹图谱研究现状
        1.5.2 一测多评在金银花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1.7 项目来源与经费支持
第二章 金银花不同采收期比较研究
    2.1 材料和仪器
        2.1.1 实验仪器
        2.1.2 实验试剂
        2.1.3 材料
    2.2 金银花中水分、总灰分和酸不溶灰分的测定
        2.2.1 水分的测定
        2.2.2 总灰分和酸不溶灰分测定
    2.3 不同采收期金银花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测定
        2.3.1 绿原酸含量测定和方法学考察
        2.3.2 木犀草苷含量测定和方法学考察
        2.3.3 数据处理
    2.4 结果与分析
        2.4.1 不同生长年限对金银花品质的影响
        2.4.2 不同采收月份对金银花品质的影响
        2.4.3 不同生长期对金银花品质的影响
        2.4.4 金银花及其掺杂叶含量对比
        2.4.5 常温及冷藏暂贮对金银花鲜花品质的影响
    2.5 讨论与小结
第三章 金银花不同产地加工方式研究
    3.1 材料和仪器
    3.2 实验材料
    3.3 金银花水分、总灰分和酸不溶灰分的测定
    3.4 金银花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测定
    3.5 数据处理
    3.6 加工方法考察及注意事项
        3.6.1 阴干法
        3.6.2 烘干法
        3.6.3 蒸汽杀青烘干法
        3.6.4 微波杀青烘干法
    3.7 结果与分析
        3.7.1 不同产地金银花一般检查项及主要成分测定结果
        3.7.2 金银花不同加工方式对比研究
        3.7.3 不同微波杀青工艺的研究
    3.8 讨论
    3.9 小结
第四章 金银花多指标定量HPLC指纹图谱研究
    4.1 材料和仪器
        4.1.1 实验仪器
        4.1.2 实验试剂
        4.1.3 实验材料
    4.2 多指标定量HPLC指纹图谱条件
        4.2.1 色谱条件
        4.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4.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4.2.4 标准曲线溶液的配制
        4.2.5 精密度考察
        4.2.6 重复性考察
        4.2.7 稳定性考察
        4.2.8 加样回收率考察
        4.2.9 系统适用性试验
    4.3 金银花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结果分析
    4.4 金银花中咖啡酰奎宁酸类成分结果分析
    4.5 讨论
        4.5.1 样品制备方法的筛选
        4.5.2 检测波长的选择
        4.5.3 流动相及色谱柱的选择
        4.5.4 柱温的考察
        4.5.5 多指标定量HPLC指纹图谱测定
    4.6 小结
第五章 金银花中农药、重金属及二氧化硫残留分析
    5.1 试剂与仪器
        5.1.1 实验仪器
        5.1.2 实验试剂
        5.1.3 材料
    5.2 检测方法
        5.2.1 农残检查样品处理方法
        5.2.2 重金属检查样品处理方法
        5.2.3 二氧化硫残留检查样品处理方法
    5.3 不同产地金银花中农药残留结果与分析
    5.4 不同产地金银花中重金属及二氧化硫残留检测结果与分析
    5.5 讨论
    5.6 小结
第六章 金银花抗病毒活性研究
    6.1 材料与仪器
        6.1.1 实验仪器
        6.1.2 实验试剂
    6.2 实验内容
        6.2.1 神经酰胺酶抑制率测定
        6.2.2 金银花体外抗病毒成分筛选提取工艺的优化
    6.3 结果与讨论
        6.3.1提取工艺优化的单因素实验
        6.3.2 金银花提取物神经氨酸酶抑制率浓度范围筛选
        6.3.3 不同批次金银花抗病毒活性对比
        6.3.4 金银花中单体化合物神经氨酸酶抑制率浓度筛选
    6.4 讨论与小结
第七章 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评价金银花质量
    7.1 实验材料
        7.1.1 仪器、试剂与试药
        7.1.2 材料
    7.2 方法与结果
    7.3 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
        7.3.1 金银花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测定
        7.3.2 相似度评价
    7.4 系统聚类分析
    7.5 主成分分析
        7.5.1 相关性分析
        7.5.2 特征值、方差贡献率
        7.5.3 不同产地金银花药材的综合评价
    7.6 讨论
    7.7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5)金银花质量与产地影响因素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金银花质量与地域性
2 金银花质量与种质资源
3 金银花质量与田间管理
    3.1 追肥
    3.2 剪枝
    3.3 农药及病害
    3.4 水分
4 金银花质量与采收期
5 金银花质量与产地加工方法
6 结语

(6)金银花主要药用成分合成积累的动态规律和调控机制及其药材质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对照表
第一章 前言
    1.1 金银花药材植物来源
    1.2 金银花形态及显微结构特征
    1.3 化学成分研究
    1.4 药理药效研究
    1.5 绿原酸等多元酚类物质合成代谢途径及关键酶基因研究
    1.6 绿原酸等多元酚类物质生物合成、储存场所研究
    1.7 多倍体对药材质量的影响研究
    1.8 金银花药材质量评价研究
    1.9 本课题研究目的意义
        1.9.1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1.9.2 研究思路
        1.9.3 研究内容
        1.9.4 技术路线
        1.9.5 解决的科学问题:
        1.9.6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第二章 金银花中主要有效成分积累动态及其相关调控基因的表达特征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植物材料与样品收集
        2.2.2 HPLC-DAD检测
        2.2.3 PAL, C4H, 4CL,HQT, CHI酶活性测定
        2.2.4 绿原酸和木犀草苷调控酶相关基因表达量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不同生长阶段金银花花蕾的形态变化特性
        2.3.2 不同生长阶段金银花中主要有效成分积累特征分析
        2.3.3 PAL,C4H,4CL,HQT,CHI的活力变化特征分析
        2.3.4 PAL,C4H,4CL,HQT,CHI家族基因表达量积累特征分析
    2.4 讨论
        2.4.1 PAL,C4H,4CL,HQT,CHI活性变化与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积累的关系
        2.4.2 PAL,C4H,4CL,HQT,CHI的表达特征与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积累的关系
第三章 金银花花器官结构发育特征与绿原酸合成、分布的关系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材料与样品收集
        3.2.2 主要试剂配制方法
        3.2.3 主要试验方法
    3.3 结果分析
        3.3.1 不同生长阶段金银花花冠筒横切面的解剖学特征
        3.3.2 不同生长阶段金银花花冠筒横切面细胞超微结构特征
        3.3.3 不同生长阶段金银花花冠筒横切面HQT基因组织特异性表达特征
        3.3.4 不同生长阶段金银花中绿原酸组织化学定位
        3.3.5 绿原酸生物合成场所
        3.3.6 绿原酸储存场所定位
    3.4 讨论
        3.4.1 金银花中HQT组织细胞特异性表达部位决定着绿原酸的分布场所
        3.4.2 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合成、储存场所及转运途径
第四章 二倍体和四倍体金银花药材质量比较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和方法
        4.2.1 植物材料与样品收集
        4.2.2 试验主要试剂与药品
        4.2.3 试验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不同生长阶段二倍体和四倍体金银花生长特性和生物量比较
        4.3.2 二倍体和四倍体金银花不同生长阶段中酚酸类成分含量积累动态比较
        4.3.3 二倍体和四倍体金银花不同生长阶段黄酮类成分积累动态比较
        4.3.4 二倍体和四倍体金银花不同生长阶段中抗氧化能力比较
        4.3.5 二倍体和四倍体金银花不同生长阶段中多酚类成分与抗氧化能力的相关性
        4.3.6 二倍体和四倍体金银花不同生长阶段主要生物活性成分产量积累动态比较
    4.4 讨论
        4.4.1 倍性变化对金银花形态结构和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
        4.4.2 倍性变化对金银花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4.4.3 四倍体金银花的质量评价和采收期确定
第五章 药用植物金银花与其近缘种化学指纹图谱比较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植物材料与样品收集
        5.2.2 化学药品
        5.2.3 傅里叶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测定
        5.2.4 HPLC-DAD检测
        5.2.5 数据统计
    5.3 结果与讨论
        5.3.1 不同种忍冬化学成分的ATR-FTIR表征
        5.3.2 不同种忍冬花蕾红外指纹图谱的PCA模型及聚类分析分析
        5.3.3 不同种忍冬花蕾红外指纹图谱载荷因子分析
        5.3.4 金银花及其近缘种花蕾化学成分HPLC指纹图谱分析
第六章 全文主要结论
图版说明
图版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四种重要花卉的活性成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活性成分
        1.1.2 重要花卉介绍
    1.2 挥发油研究现状
        1.2.1 挥发油的提取与鉴定方法
        1.2.2 挥发性成分研究现状
        1.2.3 挥发油的应用现状
    1.3 黄酮研究现状
        1.3.1 黄酮的研究方法
        1.3.2 不同花卉的黄酮研究现状
        1.3.3 黄酮的功效及应用现状
    1.4 绿原酸研究现状
        1.4.1 绿原酸含量的测定、提取及分离方法
        1.4.2 四种花卉的绿原酸研究现状
        1.4.3 绿原酸的功效及应用现状
    1.5 研究背景、内容及意义
第2章 不同茶用菊花材料的活性成分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五个茶用菊花材料总黄酮含量的比较
        2.2.2 五个茶用菊花材料绿原酸含量的比较
        2.2.3 五个茶用菊花材料挥发油含量的比较
        2.2.4 相关性分析
        2.2.5 不同茶用菊花材料的挥发性成分分析
    2.3 讨论
第3章 樱花的活性成分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樱花不同开放程度对黄酮和绿原酸含量的影响
        3.2.2 不同处理方式对樱花活性成分的影响
        3.2.3 不同樱花的活性成分分析
    3.3 讨论
第4章 桂花活性成分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桂花黄酮含量的比较
        4.2.2 不同桂花绿原酸含量的比较
        4.2.3 不同桂花挥发性成分的比较
    4.3 讨论
第5章 金银花的活性成分及四种花卉的比较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金银花的活性成分研究
        5.2.2 四种花卉黄酮和绿原酸含量的比较
    5.3 讨论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8)金银花配方颗粒原料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本草学考证
    2 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3 种质资源产地分布研究
    4 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5 鉴别研究
    6 金银花药理研究进展
    7 影响金银花药材质量的因素
    8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金银花主产地调研
    1 产地环境
    2 资源生产现状
    3 规范化种植
    4 采收加工
    5 贮藏方法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金银花药材生药学鉴别研究
    第一节 金银花药材性状鉴别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小结与讨论
    第二节 金银花药材显微鉴别
        1 材料与仪器
        2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小结与讨论
    第三节 金银花药材薄层色谱鉴别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小结与讨论
    第四节 金银花药材高效液相指纹图谱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不同产地金银花药材品质比较研究
    第一节 金银花药材水分、灰分及浸出物含量测定
        1 水分测定
        2 灰分测定
        3 浸出物含量测定
        4 小结与讨论
    第二节 不同产地金银花药材活性成分含量比较研究
        1 材料与仪器
        2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小结与讨论
    第三节 金银花及其掺杂叶中活性成分比较研究
        1 材料与仪器
        2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小结与讨论
    第四节 金银花药材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含量测定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金银花药材产地加工与保存方法研究
    第一节 金银花药材产地加工方法研究
        1 仪器和试药
        2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小结与讨论
    第二节 金银花药材包装贮藏研究
        1 材料与仪器
        2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金银花配方颗粒原料质量标准(草案)
    1来源
    2采收加工
    3性状
    4鉴别
    5检查
    6浸出物
    7含量测定
    8指纹图谱
    9性味与归经
    10功能与主治
    11用法与用量
    12包装、运输与贮藏
    参考文献
结语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五份忍冬属植物农艺性状调查、有效成分与抗氧化活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文献综述
    1.1 金银花和山银花概况
        1.1.1 生物学特征
        1.1.1.1 形态特征
        1.1.1.2 生长习性
        1.1.2 种质资源
        1.1.3 繁殖方式
        1.1.4 采收
        1.1.5 化学成分
        1.1.6 药理作用
        1.1.7 开发利用
        1.1.7.1 保健、日化、食品及饮品
        1.1.7.2 医药
        1.1.7.3 园林绿化
        1.1.7.4 水土保持
    1.2 选题背景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点与试验材料
        2.1.1 试验地点条件
        2.1.2 试验材料
    2.2 采样方法
    2.3 测定项目与测定方法
        2.3.1 农艺性状调查
        2.3.1.1 物候期调查
        2.3.1.2 形态学指标调查
        2.3.1.3 病虫害情况调查
        2.3.1.4 丰产性调查
        2.3.1.5 扦插育苗能力调查
        2.3.2 花、叶主要营养物质含量的测定
        2.3.2.1 Vc含量的测定
        2.3.2.2 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2.3.2.3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2.3.2.4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2.3.2.5 Ca、Mg、Fe、Mn、Cu、K六种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
        2.3.3 花、叶抗氧化活性物质含量的测定
        2.3.3.1 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的测定
        2.3.3.2 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2.3.3.3 花色苷含量的测定
        2.3.3.4 总酚含量的测定
        2.3.4 花、叶提取液总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2.3.4.1 对·OH的清除能力
        2.3.4.2 对O_2~-·的清除能力
        2.3.4.3 对DPPH的清除能力
        2.3.5 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农艺性状比较
        3.1.1 物候期调查结果
        3.1.2 形态学性状调查结果
        3.1.3 病虫害情况调查结果
        3.1.4 丰产性调查结果
        3.1.5 扦插育苗能力调查结果
    3.2 线性相关考察
    3.3 花、叶主要营养成分比较
        3.3.1 花、叶Vc含量
        3.3.2 花、叶氨基酸含量
        3.3.2.1 花蕾氨基酸含量
        3.3.2.2 叶片氨基酸含量
        3.3.3 花、叶可溶性糖含量比较
        3.3.3.1 花蕾可溶性糖含量
        3.3.3.2 叶片可溶性糖含量
        3.3.4 花、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比较
        3.3.4.1 花蕾可溶性蛋白质含量
        3.3.4.2 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
        3.3.5 花、叶Ca、Mg、Fe、Mn、Cu、K含量比较
        3.3.5.1 花、叶Ca含量
        3.3.5.2 花、叶Mg含量
        3.3.5.3 花、叶Fe含量
        3.3.5.4 花、叶Mn含量
        3.3.5.5 花、叶Cu含量
        3.3.5.6 花、叶K含量
    3.4 花、叶抗氧化活性物质含量的比较
        3.4.1 花蕾抗氧化活性物质含量的比较
        3.4.2 叶片抗氧化活性物质含量的比较
    3.5 花、叶提取液总抗氧化活性的比较
        3.5.1 花蕾提取液总抗氧化活性的比较
        3.5.2 叶片提取液总抗氧化活性的比较
4 讨论
    4.1 花蕾和叶片采收期的确定
    4.2 叶片与花蕾主要活性成分与营养物质的比较
    4.3 5份忍冬属植物主要营养成分与抗氧化物质比较
    4.4 干样制备方法
    4.5 引进山银花种质在沐川县的适应性
5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10)利用绿咖啡豆提取制备绿原酸及甘露低聚糖的绿色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绿咖啡豆简介
        1.1.1 绿咖啡豆来源
        1.1.2 绿咖啡豆中的营养成分
    1.2 绿原酸的研究进展
        1.2.1 绿原酸的理化性质
        1.2.2 绿原酸的分布
        1.2.3 绿原酸的研究现状
        1.2.4 绿原酸的提取
        1.2.5 绿原酸的分离纯化
        1.2.6 绿原酸的结构表征
        1.2.7 绿原酸的生理活性研究
    1.3 甘露低聚糖的研究进展
        1.3.1 甘露低聚糖的定义及来源
        1.3.2 甘露低聚糖的制备
        1.3.3 甘露低聚糖的分离纯化
        1.3.4 甘露低聚糖的功能应用
    1.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1.4.1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4.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绿咖啡豆中绿原酸提取工艺条件的优化研究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试剂
        2.2.3 实验仪器
        2.2.4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绿原酸液相检测
        2.3.2 绿原酸全波长扫描和标准曲线绘制
        2.3.3 酶法、醇提和水提法对比
        2.3.4 绿原酸制备条件优化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绿原酸分离纯化和功能性研究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试剂
        3.2.3 实验仪器
        3.2.4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不同树脂对绿原酸的静态吸附和解吸性能比较
        3.3.2 XDA-8 树脂对绿原酸静态吸附和解吸
        3.3.3 XDA-8 树脂动态吸附和解吸条件优化
        3.3.4 高效液相制备色谱纯化
        3.3.5 绿咖啡豆提取物功能性应用实验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酶法制备甘露低聚糖及其成分分析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试剂
        4.2.3 实验仪器
        4.2.4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甘露糖标准曲线
        4.3.2 β-甘露聚糖酶A和β-甘露聚糖酶B的酶活力
        4.3.3 不同来源的两种酶单因素对比实验
        4.3.4 不同来源的β-甘露聚糖酶正交对比实验
        4.3.5 甘露低聚糖膜分离
        4.3.6 PMP衍生化多糖组分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不同产地、不同物候期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动态变化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山银花总皂苷部位抗菌抗炎作用及挥发性成分研究[D]. 罗江南.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金银花药用成分及其土壤污染物含量分析[J]. 王琳,李洪涛,李运朝,郑振山,陈勇达,及华.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1(07)
  • [3]忍冬属多种质性状变异与优株选育[D]. 曾慧杰.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4)
  • [4]金银花采收加工及质量评价方法研究[D]. 李晓娅. 河南大学, 2019(01)
  • [5]金银花质量与产地影响因素相关性研究[J]. 谷民举,刘明岭,王琰. 药学研究, 2018(05)
  • [6]金银花主要药用成分合成积累的动态规律和调控机制及其药材质量评价研究[D]. 孔德鑫. 华南农业大学, 2017(08)
  • [7]四种重要花卉的活性成分研究[D]. 马雪寒. 江汉大学, 2017(06)
  • [8]金银花配方颗粒原料质量标准研究[D]. 韩赟.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1)
  • [9]五份忍冬属植物农艺性状调查、有效成分与抗氧化活性分析[D]. 王腊梅. 四川农业大学, 2016(04)
  • [10]利用绿咖啡豆提取制备绿原酸及甘露低聚糖的绿色工艺研究[D]. 张由明. 浙江工业大学, 2016(05)

标签:;  ;  ;  ;  ;  

不同产地、不同物候期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动态变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