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妈妈的摇篮曲

给妈妈的摇篮曲

一、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论文文献综述)

张芸华[1](2020)在《小学唱歌教学中的节奏训练研究 ——以“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教材为例》文中指出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在唱歌教学中,节奏教学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学生的节奏掌握好了,学习演唱歌曲就会变得相对容易,老师教授歌曲也会更轻松。笔者通过分析小学音乐教师和三年级小学生的问卷发现:教师对唱歌课中的节奏教学不够重视,对《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和教材中的节奏要求不够熟悉,对节奏知识教学的连续性不注重,导致学生在唱歌过程中学习的节奏无法得到实际运用的情况比较普遍。因此笔者使用内容分析法对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2011课标版(以下简称“人音版”)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材的歌曲进行了节奏统计与分析后,再根据笔者的经验和文献研究法提出小学唱歌教学中节奏训练的对策,以期解决小学唱歌教学中节奏训练的相关问题。本论文主要分以下几个部分来研究小学唱歌教学中的节奏训练: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案和对本文研究对象的几点说明。第二章笔者对小学唱歌教学的节奏训练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课堂分析,然后根据调查结果总结了小学唱歌教学的节奏训练问题。第三章笔者对教材进行了分析,首先整理分析了“课标”及“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中三年级阶段的节奏要求,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对“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教材中唱歌板块的节奏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第四章针对第二章发现的问题和第三章教材的统计与分析,给出了小学唱歌教学中节奏训练的对策。

张玉炎[2](2020)在《“多感官参与”在小学歌唱课中的应用研究 ——以厦门市集美区小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小学音乐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是实施美育教育的基本途径之一。国家对于音乐素质教育也提出了相应的改革策略,如2001年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版》,经过十年的实践与经验积累,又于2011年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版)》,体现出我国音乐教育的日渐完善。歌唱课是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其生理、心理及各感官也都在随之变化。本文主要针对厦门市集美区小学“多感官参与”的歌唱课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可行性建议。将感官如四肢、眼、耳、鼻、口以音乐活动的方式巧妙地应用于小学歌唱课中,借助视觉、听觉、触觉、动觉、嗅觉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感受歌唱中的气息、音准、节奏、节拍等,以提高其歌唱及音乐审美能力。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为引言部分,主要对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进行阐述,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及现状进行归纳总结,并针对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及论文创新之处进行说明。第二章是对相关概念的界定与理论归纳,并解释音乐教学中可利用的多种感官。对“认知发展理论”、“感觉实在论”、“感官教育”进行阐述,为多感官参与的小学歌唱课教学提供理论支撑。第三章提出对于开展“多感官参与”的歌唱课需要考虑的多方面因素。主要涉及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嗓音特点、音乐才能发展规律等。同时,对于小学生的歌唱技巧要求也成为“多感官参与”教学实施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第四章笔者以实地调研的厦门市集美区小学为例,对其小学歌唱课“多感官参与”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立足于真实课堂实例,针对教师、学生两个主体编制不同的问卷题目,进行调查。最终收回58位音乐教师、412名学生的问卷。在此基础上,对问卷调查中以及实际一线课堂出现的具体问题及成因做出分析。第五章是策略性研究,针对现状调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并丰富“多感官参与”形式,更好地服务于歌唱。

刘扬洋[3](2020)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儿童歌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儿童歌曲是中国歌曲创作的重要成就之一,已经发展了一百多年。一百多年来,这一创作领域的经典作品数不胜数,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儿童歌曲与之前时代的创作相比,其数量和质量都有所下降。笔者通过文献资料法、音乐学分析法和归纳总结法等研究方法对20世纪90年代儿童歌曲创作作了以下研究:绪论部分包含了研究意义和目的、研究重难点及创新之处、研究方法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国儿童歌曲的发展历史和本论文的创新之处。第一部分,回顾了20世纪初至80年代末儿童歌曲的发展历程和90年代儿童歌曲创作环境。第二部分,介绍了20世纪90年代创作儿童歌曲的音乐家,并阐述了这一时期的儿童歌曲作品以及分类情况。第三部分,对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儿童歌曲从其唱词、音乐两个方面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第四部分,从儿童歌曲的教育意义和审美价值两个方面总结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儿童歌曲的创作成就并进行了简要评价。第五部分,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儿童歌曲创作处于瓶颈期的原因,展望了对未来儿童歌曲发展的前景。

李爱民[4](2020)在《《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教学设计》文中研究说明课型:以歌唱教学为主的综合课年级:三年级课时:一课时教材分析: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是一首由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叙事性歌曲,2/4拍,徵调式,歌词寓意深刻,它通过一个平日生活的侧面,生动地描绘了孩子对妈妈的一片深情和孝顺之心,歌曲通过"八度大跳"、"切分节奏"的运用,营造了一种宁静的气氛,"lu"音的运用更是抒发了孩子对妈妈的热爱之情,使人有意犹未尽,余音绕梁之感。

李晓丹[5](2019)在《例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用情”策略》文中研究说明一切艺术都带有强烈的主观情感色彩,音乐更是表达情感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方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情感这条线索不能断。本文就以小学音乐教学为主,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用情"策略,从而促使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健康发展。

王琳琳[6](2019)在《小学音乐教材中的德育内容研究 ——以人音版和人教版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音乐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本研究试图探索小学音乐教材中的德育内容编排的规律,检验小学音乐教育的德育任务与内容。本研究选取全国使用范围最广的人音版和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为研究对象,结合《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手册)》及前人对德育内容的论述,将小学音乐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归纳为爱国主义教育、生态文明教育、个人道德教育、情感教育、其它德育内容等,并逐一对其进行量化数据分析与研究。绪论含选题缘由、文献综述、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等。第一章,主要阐述了小学音乐教育的德育任务和内容指标。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小学音乐教育德育的要求、音乐教育的学科特点出发,划分小学音乐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内容指标。第二、三、四、五、六章分别对小学音乐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生态文明教育内容、个人道德教育内容、情感教育内容及其它德育内容进行量化分析。第七章,是对两版小学音乐教材中的德育内容编排特点和规律进行总结。最后,总结两版小学音乐教材德育内容编排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马丽[7](2019)在《温德青现代室内歌剧《赌命》相关唱段分析与演唱处理》文中认为现代室内歌剧《赌命》是温德青创作的一部具有哲理性、人文性及艺术性的歌剧,上海歌剧院首演于瑞士“莫扎特音乐节”反响热烈。后在伦敦、上海等地演出获得诸多好评。由于运用现代音乐创作手法表现有哲理的故事和人物,其演唱和表现都值得探究。由于一次偶然机会听到陈薪伊导演讲座谈温德青的歌剧《赌命》,被它的剧情以及独特的创作吸引而产生兴趣,从此打开了对歌剧《赌命》的探究之路。本人就是着眼现代室内歌剧以及现代室内歌剧《赌命》中的唱段分析以及演唱方法上进行分析和探究,以达到总结演唱此类现代室内歌剧的经验和提高演唱的技能水平。

叶惠[8](2018)在《《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教学设计——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三课时》文中指出课型:以歌唱为主的综合课教学内容: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授课对象:三年级教学理念: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歌唱教学是小学音乐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通过歌唱形式实践审美体验的,情感教育是歌唱教学的重要目标。本节课,我紧紧抓住"激情——入情——悟情——动情——达情"这条情感线,创设了五个与教学目标、内容相匹配的音乐情境活动:1.创设情境,体会母爱——激情;2.感受情境,生发爱心——入情;3.表现情境,感悟爱心——悟

赵璐[9](2018)在《音乐课例研究:《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利用音乐课培养学生的表现力》文中指出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成为了教育的重点。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技能,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

何昕[10](2017)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互动意识的培养》文中认为小学音乐教学是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音乐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获得美的体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通过音乐去感知世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的互动意识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关键,学生互动意识的加强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学习,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升音乐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而在当下的小学音乐教学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需要教师一一攻克,提升学生的互动意识,围绕"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互动意识的培养"这一主题展开探讨。

二、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论文提纲范文)

(1)小学唱歌教学中的节奏训练研究 ——以“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教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对本文研究对象的几点说明
    1.5 研究方法
2 小学唱歌教学的节奏训练现状及问题
    2.1 小学唱歌教学的节奏训练状况与分析
    2.2 三年级小学生唱歌课的节奏训练效果调查与分析
    2.3 小学音乐课堂唱歌教学案例分析与小结
    2.4 问题总结分析
3 教材分析
    3.1 “课标”及“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中三年级阶段的节奏要求统计与分析
    3.2 “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教材中歌唱板块的节奏统计与分析
4 小学唱歌教学中节奏训练的对策研究
    4.1 小学歌曲的节奏时值教学建议
    4.2 小学唱歌教学中的节拍训练
    4.3 小学唱歌教学中的节奏运用训练
    4.4 小学唱歌教学中进行节奏训练的注意事项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小学三年级音乐唱歌课节奏教学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2 小学音乐唱歌课节奏教学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3 课堂记录
    附录4 感受节奏要素的专题音乐教学案例
致谢

(2)“多感官参与”在小学歌唱课中的应用研究 ——以厦门市集美区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缘起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及方法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之处
第2章“多感官参与”的小学歌唱教学理论阐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感官与教学中的感官
        2.1.2 歌唱教学
        2.1.3 歌唱教学中的感官
    2.2 多感官教学的理论基础
        2.2.1 认知发展理论
        2.2.2 感觉实在论
        2.2.3 感官教育理论
第3章“多感官参与”的歌唱课的考虑因素
    3.1 小学生的发展
        3.1.1 小学生的感觉发展
        3.1.2 小学生的注意水平
        3.1.3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3.2 嗓音特点与音乐才能发展规律
        3.2.1 嗓音特点及保护
        3.2.2 音乐才能发展规律
    3.3 歌唱技巧要求
第4章 厦门市集美区小学歌唱教学现状及“多感官参与”情况分析
    4.1 问卷调查的实施
        4.1.1 调查对象
        4.1.2 问卷发放
        4.1.3 调查内容及结果分析
    4.2 厦门市集美区小学歌唱课课例分析
    4.3 歌唱课教学中“多感官参与”的体现及优势
        4.3.1 歌唱课教学中“多感官参与”的体现
        4.3.2“多感官参与”的歌唱教学的优势
    4.4 厦门市集美区小学歌唱教学中的不足与成因分析
        4.4.1 厦门市集美区小学歌唱教学中的不足
        4.4.2 成因分析
第5章 厦门市集美区小学“多感官参与”歌唱课教学对策
    5.1 编创口、舌、鼻训练活动
        5.1.1 口部训练
        5.1.2 舌部训练
        5.1.3 鼻部训练
    5.2 进行趣味发声练习
        5.2.1 趣味发声练习的方式
        5.2.2 趣味发声练习曲目的创编
    5.3 合理设置及优化多感官参与的音乐活动
    5.4 多感联动,体验音乐要素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的科研成果情况

(3)20世纪90年代中国儿童歌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20世纪90年代中国儿童歌曲的创作背景
    第一节 20世纪初至80年代中国儿童歌曲发展回顾
    第二节 20世纪90年代中国儿童歌曲创作环境
第二章 20世纪90年代中国儿童歌曲创作梳理
    第一节 90年代致力于儿童歌曲创作的音乐家
    第二节 主要作品分类研究
第三章 20世纪90年代中国儿童歌曲歌词及音乐分析
    第一节 歌词
    第二节 音乐分析
第四章 20世纪90年代中国儿童歌曲创作成就
    第一节 教育意义
    第二节 审美价值
第五章 20世纪90年代中国儿童歌曲创作反思与展望
    第一节 20世纪90年代儿童歌曲创作瓶颈的内在缘由
    第二节 对今后中国儿童歌曲发展的展望与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5)例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用情”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用教师自身的情感感染学生
二、用歌曲自带的情感感化学生
三、用生活体验的情感启迪学生
四、用音乐故事的情感教育学生

(6)小学音乐教材中的德育内容研究 ——以人音版和人教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小学音乐教育的德育任务和教材的德育内容指标
    第一节 小学音乐教育的德育任务
    第二节 小学音乐教材的德育内容指标
第二章 凸显爱国主义——两版小学音乐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分析
    第一节 两版小学音乐教材中爱国主义教育各项内容的量化分析
    第二节 爱国爱家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使学生建立民族自信——两版小学音乐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质性分析
第三章 重视生态环保——两版小学音乐教材中的生态文明教育内容分析
    第一节 两版小学音乐教材中的生态文明教育各项内容的量化分析
    第二节 热爱自然树立环保意识——两版小学音乐教材中的生态文明教育内容的质性分析
第四章 关注学生道德品质——两版小学音乐教材中的个人道德教育内容分析
    第一节 两版小学音乐教材中的个人道德教育各项内容量化分析
    第二节 身心健康意志坚强——两版小学音乐教材中的个人道德教育内容质性分析
第五章 强调情感教育——两版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内容分析
    第一节 两版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各项内容量化分析
    第二节 小爱与大爱、感恩与博爱——两版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各项内容质性分析
第六章 两版小学音乐教材中的其它德育内容分析
    第一节 两版小学音乐教材中的集体主义教育内容
    第二节 两版小学音乐教材中的世界观教育内容
    第三节 两版小学音乐教材中的社会公德教育内容
第七章 两版小学音乐教材中德育内容编排特点
    第一节 内容比例:突出生态文明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个人道德教育
    第二节 内在编排规律:观照小学生生活世界符合小学生德育发展规律
        一、观照小学生的生活世界
        二、符合小学生的德育发展规律
第八章 两版小学音乐教材中的德育内容编排存在问题与建议
    第一节 存在问题
        一、集体主义、社会公德、师生情等方面内容不足
        二、新时代德育内容较为缺失
    第二节 建议
        一、德育内容适当增加集体主义、社会公德、师生情等内容
        二、德育内容应与时俱进增加新作品
结论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承担的科研任务
    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7)温德青现代室内歌剧《赌命》相关唱段分析与演唱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现代室内歌剧概述及中国化实践
    第一节 现代室内歌剧产生及概念界定
    第二节 现代室内歌剧经典剧目及中国化实践
第二章 歌剧《赌命》的剧本及音乐设计
    第一节 剧情简介
    第二节 音乐设计
        一、整体音乐设计
        二、唱段音乐设计
第三章 相关唱段分析及演唱处理
    第一节 《啊,我亲爱的丈夫、我亲爱的妻子》演唱处理
    第二节 《一起飘向那宁静而遥远的地方》演唱处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音乐课例研究:《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利用音乐课培养学生的表现力(论文提纲范文)

(一) 问题提出的背景
(二) 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1. 师生问好。
(三) 情景表演
    1. 听录音, 每组选两名学生分别扮演妈妈和孩子, 其他学生唱《唱给妈妈的摇篮曲》。2.边唱边随着音乐摇动身体, 也可自由表演。 (师生评价)
(四) 感情升华
(五) 小结

(10)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互动意识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一、转变教学理念, 尊重学生主体
二、丰富教学手段, 提高互动意识
三、鼓励学生成长, 营造课堂氛围

四、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唱歌教学中的节奏训练研究 ——以“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教材为例[D]. 张芸华. 西南大学, 2020(05)
  • [2]“多感官参与”在小学歌唱课中的应用研究 ——以厦门市集美区小学为例[D]. 张玉炎. 集美大学, 2020(05)
  • [3]20世纪90年代中国儿童歌曲研究[D]. 刘扬洋.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4]《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教学设计[J]. 李爱民. 中小学音乐教育, 2020(03)
  • [5]例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用情”策略[J]. 李晓丹. 北方音乐, 2019(16)
  • [6]小学音乐教材中的德育内容研究 ——以人音版和人教版为例[D]. 王琳琳.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7]温德青现代室内歌剧《赌命》相关唱段分析与演唱处理[D]. 马丽. 上海音乐学院, 2019(02)
  • [8]《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教学设计——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三课时[J]. 叶惠. 黄河之声, 2018(11)
  • [9]音乐课例研究:《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利用音乐课培养学生的表现力[J]. 赵璐. 北方音乐, 2018(10)
  • [10]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互动意识的培养[J]. 何昕. 新课程(中), 2017(12)

标签:;  ;  ;  

给妈妈的摇篮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