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终于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粤剧终于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一、粤剧,终于迈出了这可喜的一步(论文文献综述)

张华[1](2019)在《独幕剧文本的叙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独幕剧文本的叙事研究,既需要戏剧学的视角,把独幕剧放置到宏观的戏剧史中加以观照,把握独幕剧的格局;也需要叙事学的视角,以细致、深入的文本分析为基础,总结叙事经验,把握其叙事创新中所提供的启示意义。本文试图从叙事学的学理层面完成对独幕剧这一体裁样式的研究。在中世纪以来的世俗小戏、宗教短剧、幕间剧和插曲剧、开场戏和尾戏等小型戏剧中已见独幕剧的雏形。镜框式舞台的普及和戏剧幕场结构的成熟,为独幕剧的自觉提供了前期准备;19世纪末,随着舞台技术的革新,在小剧场运动的推动下独幕剧成为一种独立的戏剧样式,在左翼思潮的推动下,独幕剧成为遍布欧、亚、非、拉美的戏剧样式。独幕剧并不是多幕剧中的一幕,是戏剧“场面”的二级构造,具有完全独立表现功能的戏剧样式。独幕剧是戏剧形态的有益探索,与多幕剧相比,优势在于构造小。就“故事”而言,在故事事件方面,独幕剧叙事功能主要是生活和讲述,大多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状态或动作。独幕剧的叙事序列是以复合序列为主,其中剧情类的独幕剧多用链式序列,嵌入式序列拓宽了独幕剧的叙述层次,左翼思潮影响下的独幕剧多用并列式序列。独幕剧的叙事事件是侧重于单一核心事件的讲述,对于从属序列进行淡化处理;在故事实存方面,独幕剧的人物多是功能性人物,这与独幕剧以情节为本有直接的关系。独幕剧中的环境突出社会背景要素和巧用物质产品要素,运用象征性环境类型和反讽性环境类型。就“话语”而言,在叙事结构方面,从叙述方式角度看,独幕剧结构多为锁闭式结构。从叙事线索上来看,独幕剧结构多是单线结构。从叙事人物角度看,独幕剧结构主要有一人一事、一人多事、多人一事;由于独幕剧只有一幕,时空的限制更为苛刻,因而对时空进行了拓展式的探索,出现了交错式时空、写意式时空和蒙太奇式时空;独幕剧在叙事视角的选择上多为限知性内聚焦型视角,这与独幕剧的故事多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状态和动作有密切的关系。独幕剧在戏剧领域具有其独特性与价值,常常扮演着“戏剧实验的实验”的角色,独幕剧对叙事形态的有益探索,主要是梅特林克“静止戏剧”和独白型戏剧,这两种戏剧形式主要以独幕剧的形态出现;有些叙事方法是先在独幕剧中进行尝试,然后再拓展到戏剧发展的大潮之中,比如当故事情节小于剧作家主体意识时,出现的明暗双重叙事和戏剧结构中的环形结构都是先在独幕剧这一戏剧体裁中进行“实验”,然后再进一步拓展的。

江南玉[2](2016)在《新世纪以来广东省民营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都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在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发展速度快、发展质量高的地区,其发展经验值得借鉴。广东省是我国的文化大省与文化强省,进入新世纪以来,其民营文化产业的高速发展举世瞩目,其所取得的成绩、发展特点、成功经验、缺失及未来发展路径都值得我们进行必要的探讨。研究总结广东省民营文化产业企业发展的经验与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可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我国的文化产业理论。通过研究总结广东省这一代表性极强的文化产业大省的成绩、发展特点、成功经验、缺失及未来发展路径,在理论层面上加以整合提升,可以为当代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本文采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模式,从宏观上全面梳理、分析新世纪以来广东省民营文化产业取得的成就、发展特点、成功经验及缺失等,本着总结其成功经验,寻找问题,并给出建设性发展路径的研究目标,试图通过点与面交叉、宏观考察与案例分析结合、理论与数据相互对照等研究论证方法,达到论证严密、结论可靠的研究目的。本文结构及体系具体安排如下:第一章介绍了论文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思路和研究方法,并且概括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对民营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的研究现状。第二章介绍了本文写作所涉及的相关概念及相关理论。明确了文化与文化产业、民营文化产业与新世纪广东民营文化产业等概念。第三章在调查、收集、整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了新世纪以来广东省发展民营文化产业的成就、特点及成功经验。第四章根据广东省民营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研究分析了目前广东省民营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五章主要针对前一章提出的问题,从政府、企业、市场三个层面给出了进一步推进广东省民营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设性发展路径。

刘子琦[3](2013)在《广播电视播音用语功能规划研究 ——以普通话和汉语方言为中心》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将研究视野聚焦为以普通话和汉语方言为中心的广播电视播音用语功能规划,旨在探寻广播电视播音用语在传播、交际中的特有规律,用以指导实践,促进其语言功能得以更好地发挥,为国家语言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在具体探求过程中,力求贯彻把握系统,突出重点,揭示本质,注重比较和借鉴的研究思路。本论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绪论介绍研究目的和意义、文献综述和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思路和文章框架结构。第二章梳理广播电视播音用语的历史沿革与现状。第三章重点研究广播电视播音用语的总体功能及规划的原则与规律。第四章探讨普通话播音用语的功能及规划。第五章研究汉语方言播音用语的功能及规划。第六章余论探讨如何正确处理普通话播音用语和汉语方言播音用语的关系,对广播电视播音用语功能规划的发展趋势作出理论预测。广播电视播音用语在实际应用中,既体现广播电视媒体的基本功能,也体现语言的基本功能。将二者结合起来,广播电视播音用语在总体上具有舆论引导、信息传播、社会教育、文化娱乐、时代体现、语言服务和语言资源等七种功能。普通话能够作为广播电视基本播音用语,一方面由它自身的语言特征所决定,另一方面由它在逐步被确立为国家通用语过程中获得的语言声望所决定。汉语方言播音用语是普通话播音用语的必要有益补充。除了具备广播电视播音用语在总体上能够发挥的各种功能之外,普通话播音用语还发挥着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引导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保证信息有效传播的特殊功能;汉语方言播音用语则发挥着辅助引导舆论,传承保护汉语方言,体现语言多样化的特殊功能。正确处理普通话播音用语和汉语方言播音用语的关系,要做好分类对待,科学统筹;正确使用,科学保护;关注媒介融合,把握发展趋势。发挥好普通话作为广播电视播音基本用语的作用,以及汉语方言作为必要补充播音用语的作用,有利于推动社会大众形成正确的语言态度,采取符合国家政策和语言自身发展规律的语言行为,对构建和谐健康的社会语言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郑利[4](2012)在《中国戏曲念白与西洋歌剧宣叙调之审美比较》文中研究说明共性,将世间万物维系在一起,组成了和谐的世界:差异,又将世间万物区别开来,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姿,各具魅力。跳不出这“如来佛掌心”般的铁律的中国戏曲念白与西洋歌剧宣叙调也是如此:它们既具有音乐与语言的结合,又是“情感”的引入或“情感”之间的过渡、填充的共性;又具有审美取向、表现形式以及旋法基础的不同的差异。从音乐美学的角度,将中国戏曲念白与西洋歌剧宣叙调进行审美比较,既可以补充自身的缺点与不足,还可以将二者进行有机的结合,为中国歌剧宣叙调的发展探一小径。期冀能助益于中国的声乐、戏曲以及歌剧:开出更加灿烂之花、结出更为丰硕之果!

翁君怡[5](2011)在《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华形象” ——以中国电影与好莱坞的互动为中心》文中认为大众文化领域的“中美电影影响研究”是近年来学术界探讨的热点。国内学者倾向于从西方霸权话语的角度探讨好莱坞中国(华人)形象生成与发展。从全球化的视野出发探讨中美双方电影领域的互动影响,对于大陆学术界而言,这是一片有待深度开拓的沃野。传统学术界认为对“中华形象”的言说权掌握在以好莱坞为代表的西方强势媒介手中?我们不禁要反思这一结论是否正确?华人电影工作者是否有言说自身的权利?如果有,那么华人影者如何塑造又是向世界传递了怎样的“自塑中华形象”?华人通过影像发出了自我言说的声音,这种声音之于好莱坞是被吸收,还是曲解,或者是遮蔽?这是本文要关注的第二个问题。传统学术观点认为好莱坞立足于西方文化对东方的想象与阐释,通过中华这面镜子只是想反映自己的欲望,却忽视了被反映者之于形象生成的能动作用。然而通过考察中美电影之间的互动影响可以发现,一旦“自塑中华形象”在国际上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便获得了在某种程度参与、修整、乃至重塑“好莱坞中华形象”的权力!与西方文化内部固有的东方传统一道成为了好莱坞言说中华的重要资源。本文以历史的线性发展为经,以中美双方的电影交互影响为纬,经纬交错立体而非片面地勾勒出以电影为载体、以中美双方“中华形象”为核心的异质文化交流谱系。当然中外文明之间的交流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而华人电影工作者的“自塑中华形象”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推广同样也面临了诸多的挑战。在全球化浪潮中,如何保全自身的“民族性”同时适应“全球化”发展,这一重大命题同样是影像世界不可回避的重要难题。华人电影工作者如何突出电影“民族性”,又不落入“东方主义”的窠臼?如何对待“普世价值”,拒绝还是重新审视?“和而不同”或许可以为中西电影互动,推而广之异质文明之间的交流,提供一个超越“东方主义”的“全球主义”模本。

李康化[6](2007)在《梦想照进现实:2006年中国文化市场成长记忆》文中研究表明"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们全都在直奔天堂,我们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某些最喧嚣的权威坚持要用形容词的最高级来形容它。说它好,是最高级的;说它不好,也是最高级的。"这是一百多年前小说家狄更斯一个精彩故事的开头,以此来形容2006年的中国文化市场,真是再恰当不过。

陈燕[7](2007)在《世纪之交的中国艺术产业 ——关于历史、系统、管理、空间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世纪之交的中国艺术产业是中国艺术产业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进入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艺术产业得以不断扩展和延伸。演出产业,音像产业,电影产业,艺术品业等等各行业市场迅速发展。中国加入WTO之后,国内艺术产业竞争将更加趋于激烈。我国艺术产业经营者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又面临着发展的机遇。与发达国家的艺术产业相比,我们在生产方式、经营理念、营运资本方面明显处于劣势。尤其是在市场化运作方面,人家积累了上百年的历史经验,我们所经历的艺术市场实践不过十来年时间。我国艺术产业的优势在于,拥有丰富的艺术资源、低廉的人力资源和巨大的消费市场。我国的艺术产业要虚心学习人家的先进技术手段、生产方式和市场经验。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博采众长、勇于进取,才能创造辉煌的未来。本文主要以世纪之交中国艺术产业的发展状况为资料,从发展轨迹、产业结构、产业政策、产业地位等方面进行研究,呈现其发展的具体面貌,也希望为中国艺术产业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邰利亚[8](2006)在《西欧华人社团的现代化及其特征》文中认为二战后至今,随着印支难民和大陆、港澳台新华人移民的大规模涌入,西欧和国际形势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使得西欧国家的华侨华人发生了巨大变化,对西欧华人社团也产生了较大冲击。在这一过程中,西欧华人社团不断适应和调整,日益现代化,具体表现为:组织宗旨、制度的现代化、国际化、当地化。随着西欧华侨华人逐步融入当地社会,西欧华侨华人和社团关注的焦点从祖籍国转向当地国和华人社会,华人社团开始作为当地华侨华人利益代言人的身份活跃于当地华人社会和当地国,代表当地华侨华人积极与所在国政府和欧盟进行联系和互动,维护华人利益,当地化趋势明显。另一方面,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欧盟日益一体化,西欧华人社团开始通过各种方式联合起来,逐步国际化。

王思琦[9](2005)在《1978-2003年间中国城市流行音乐发展和社会文化环境互动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1978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当代社会文化发生了巨大变化。一种重要的文化样式——中国当代城市流行音乐在中国兴起并蓬勃发展起来,成为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近30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当代流行音乐从最初的倍受指责、边缘化状态逐渐地被社会认同,并从文化的边缘状态中逐步走向文化中心地带,成为中国当代社会音乐生活中影响力最大的一种文化样式。作为大众文化的一种重要文化样式,流行音乐在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中,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的形成、发展以及在不同时期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发展特点,必然要受到该历史时期整个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整个社会的进步、发展是一个错综复杂、各种因素互动影响的过程。因此,我们只有将流行音乐问题的研究置于社会文化环境的背景下进行考察、分析,才有可能取得较为全面、可信的结论。 因此,本文以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历史事件为线索,以其与社会文化环境的互动影响为主要研究视角,在对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发展进行历史梳理的基础上,针对流行音乐的文化特征、文化功能、流行音乐与社会文化环境互动影响的关系展开分析与研究。

华永建[10](2003)在《粤剧,终于迈出了这可喜的一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鉴于当时戏曲舞台的不景气,广东省粤剧院团先后在粤剧艺术中进行了一些改革创新,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粤剧改革所取得的这些成绩,和全国一些优秀剧种相比,显然是存在一定差距的。

二、粤剧,终于迈出了这可喜的一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粤剧,终于迈出了这可喜的一步(论文提纲范文)

(1)独幕剧文本的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由
        (一)独幕剧研究的价值
        (二)独幕剧文本“叙事研究”价值
    二、独幕剧的研究现状
    三、理论基础
        (一)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关系
        (二)经典叙事学理论
    四、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围
第一章 独幕剧体裁的自觉
    第一节 独幕剧的历史溯源
        一、世俗小戏
        二、宗教短剧
        三、幕间剧和插曲剧
        四、开场戏和尾戏
    第二节 独幕剧概述
        一、独幕剧体裁自觉前的酝酿
        二、独幕剧的体裁自觉的契机
        三、“独幕”形式意义及独幕剧的构造
        四、独幕剧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独幕剧与其他小型戏剧体裁辨析
        一、独幕剧与折子戏
        二、独幕剧与戏剧小品
第二章 独幕剧文本“故事”的叙事特征
    第一节 故事事件
        一、叙事功能
        二、叙事序列
        三、叙事事件
    第二节 故事实存
        一、人物
        二、环境背景
第三章 独幕剧文本“话语”的叙事特征
    第一节 叙述结构
        一、从叙述方式看独幕剧的结构
        二、从叙事线索看独幕剧的结构
        三、从叙事人物看独幕剧的结构
    第二节 叙述时空
        一、交错式时空
        二、写意式时空
        三、“蒙太奇”式时空
    第三节 叙述视角
        一、戏剧中叙述视角的选择
        二、独幕剧叙述视角的选择
        三、同主题多幕剧与独幕剧叙事视角的选择
第四章 西方现代派独幕剧叙事转型的探索
    第一节 梅特林克“静止戏剧”对叙事形态的探索
        一、概述
        二、实例分析——《盲人》
    第二节 独白型戏剧对叙事形态的探索
        一、概述
        二、实例分析——《早餐之前》
    第三节 明暗双重叙事对叙事范式的探索
        一、概述
        二、实例分析——《禁闭》
    第四节 环形结构对叙事结构的探索
        一、概述
        二、实例分析——《秃头歌女》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新世纪以来广东省民营文化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的理论背景与现实背景
        2、研究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二)国内研究现状
        1、民营文化产业发展的理论与政策支撑
        2、政府及学界针对广东民营文化产业普遍关注的问题
        3、学界对于民营文化产业现存问题的建议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1、研究的主要思路
        2、研究的主要方法
二、相关概念与理论概述
    (一)相关概念与理论概述
        1、文化与文化产业
        2、民营文化产业
        3、新世纪广东民营文化产业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产业发展的理论根基
        1、毛泽东思想中关于文化发展的论述
        2、新世纪以来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理论
三、新世纪以来广东省发展民营文化产业的成就、特点及成功经验
    (一)新世纪广东省民营文化产业发展状况
        1、数量与质量
        2、体系与架构
        3、业绩表现
        4、国际化、外向型的发展指向
        5、对收入与就业的贡献
    (二)广东省民营文化产业的特点解析
        1、多领域、多行业交集统筹发展
        2、创新驱动促使新型民营文化产业发展
        3、岭南本土文化的开源创新
        4、龙头企业带动一般企业集群发展
        5、国有、公共文化产业转型为民营文化产业
    (三)广东省民营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分析
        1、政府良好的政策环境支撑
        2、激活传统文化,寻找新的引爆点
        3、民营企业在创新中求发展
        4、政府、高校、企业三方对接的人才培养机制
        5、合作求发展
四、目前广东省民营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民营文化产业发展中政府行为存在的问题
        1、民营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透析
        2、政府管理体制方面的缺失
        3、投融资机制的限制
        4、监管部门监管乏力
    (二)民营文化产业发展中市场主体存在的问题
        1、发展不平衡现象严重
        2、新理念与新技术短板
        3、复合型人才缺口
        4、企业的内部管理缺陷
        5、本土民营文化产业对外来文化产品冲击的准备不足
        6、民营文化产业缺乏行业自律能力
五、进一步推进广东省民营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初探
    (一)推进民营文化产业政策的制度化、规范化与长效化
        1、积极构建并优化广东省的民营文化制度系统
        2、强化政策执行机制规范民营文化产业的行业作为
    (二)冲破体制束缚强化政府对民营文化产业服务的力度
        1、建立更加完善与合理的民营文化产业服务体制
        2、建立和完善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3、为中小微型企业提供更多融资与启动便利
    (三)进一步优化广东省民营文化产业的结构
        1、统筹兼顾实现不同地区的共同发展
        2、不断引入新技术与新理念
        3、优化新型文化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机制
    (四)加强民企科学管理,促进企业持久发展
        1、不断建立和完善企业的现代治理模式
        2、构建产业联动平台
        3、强化行业自律,建立诚信体系
    (五)打造本土文化品牌,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
        1、打造本土民营文化产业品牌
        2、积极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
    (六)适应市场、引导消费
        1、了解市场、适应市场
        2、引导消费、扩大消费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3)广播电视播音用语功能规划研究 ——以普通话和汉语方言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和问题的提出
        一、文献综述
        二、问题的提出
    第三节 研究方法、思路与结构安排
        一、研究方法与思路
        二、结构安排
第二章 广播电视播音用语发展历程
    第一节 20世纪广播电视播音用语状况
        一、早期播音用语
        二、人民广播事业发端时期播音用语
        三、新中国初期播音用语
        四、改革开放后播音用语
    第二节 广播电视播音用语现状
        一、普通话播音用语现状
        二、汉语方言播音用语现状
第三章 广播电视播音用语的总体功能规划
    第一节 广播电视播音用语的功能
        一、舆论引导功能
        二、信息传播功能
        三、社会教育功能
        四、文化传承功能
        五、时代体现功能
        六、语言服务功能
        七、语言资源功能
    第二节 广播电视播音用语功能的影响因素
        一、节目类型与广播电视播音用语
        二、听众观众接受程度与广播电视播音用语
        三、广播电视播音用语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广播电视播音用语功能规划的原则与规律
        一、功能规划的总体原则
        二、功能规划遵循的规律
第四章 普通话播音用语的功能规划
    第一节 普通话播音用语的功能
        一、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
        二、引导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
        三、保证信息有效传播
    第二节 普通话播音用语的功能规划
        一、坚持主体地位
        二、加强规范引导
        三、建立评价体系
第五章 汉语方言播音用语的功能规划
    第一节 汉语方言播音用语的功能
        一、辅助引导舆论
        二、传承保护汉语方言
        三、体现语言多样化
    第二节 汉语方言播音用语的功能规划
        一、合理审批布局
        二、提高运用水平
        三、加强法规宣传
        四、做好监督管理
        五、培养人才队伍
第六章 余论:正确处理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
    第一节 存在问题
        一、播出时间与影响效度
        二、地域间不平衡
    第二节 功能规划建议
        一、分类对待,加强统筹
        二、正确使用,科学保护
        三、关注媒介融合,把握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4)中国戏曲念白与西洋歌剧宣叙调之审美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殊途归一未谋而同中国戏曲念白与西洋歌剧宣叙调审美之“同”
    第一节:二者皆为音乐与语言的结合
        一、珠联璧合——戏曲念白的音乐与语言
        二、相得益彰——歌剧宣叙调的音乐与语言
    第二节:中国戏曲念白与西洋歌剧宣叙调皆是“情感”之间的过渡或填充
第二章 :旧戏新编 工同曲异 中国戏曲念白与西洋歌剧宣叙调审美之“异”
    第一节:审美取向不同
    第二节:表现形式不同
        一、念白的表现形式
        二、宣叙调的表现形式
    第三节:旋法基础不同
第三章 :同源分流百里异习中国戏曲念白与西洋歌剧宣叙调审美异同之因
    第一节:发展历程
        一、中国戏曲念白的发展历程
        二、西洋歌剧宣叙调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语系
    第三节:演出形式
第四章 :日新月异老树新芽关于中西方戏剧有机结合的几点思考
    第一节:中国戏曲念白与西洋歌剧宣叙调的有机结合
    第二节:中国歌剧宣叙调的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研究生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5)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华形象” ——以中国电影与好莱坞的互动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文献综述
    第二节 研究内容、方法及关键词
    第三节 研究意义和创新价值
第一章 单方言说—1896-1973年间的好莱坞"中华形象"
    第一节 不间断地凝视—好莱坞中国情结(1896-1973)
    第二节 妖魔化的负面叙事
    第三节 "礼赞化"的正面肯定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自塑中华形象(1973~1999)(上):"功夫中国"—香港电影的自塑中华形象
    第一节 "邵氏"开启的海外中国功夫热
    第二节 中华大丈夫—李小龙反"好莱坞华人男子形象"建构
    第三节 全球"小人物"—成龙影片的自塑中华形象
    第四节 黑色江湖的"道义"与"暴力"—香港黑帮片的自塑中华形象
    第五节 古典中国的现代精神—论徐克电影的自塑中华形象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自塑中华形象(1973-1999)(下):(大陆、台湾及海外)
    第一节 第五代、第六代大陆电影中的自塑中华形象
    第二节 台湾新电影中的自塑中华形象
    第三节 好莱坞语境下的华裔自塑中华形象
第四章 好莱坞整编"自塑中华形象"(1973~至今)
    第一节 资源整编
    第二节 整编策略
第五章 全球化语境中的中美电影互动的反思
    第一节 从《落花》到《2012》—变化中的好莱坞中华形象
    第二节 二十一世纪中国式大片的全球战略
    第三节 "差异性"和"普世性"—寻找全球化语境中的多元文化的交流基点
第六章 结论
附录1 电影片名
附录2 民国七十六年台湾电影宣言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7)世纪之交的中国艺术产业 ——关于历史、系统、管理、空间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基础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角度
    1.4 研究意义
第2章 历史:发展轨迹
    2.1 中国现当代艺术产业的发展
    2.2 世纪之交中国艺术产业现状
第3章 系统:产业结构
    3.1 演出产业
    3.2 音像产业
    3.3 影视产业
    3.4 艺术品业
    3.5 其他艺术服务业
第4章 管理:产业政策
    4.1 文艺体制改革
    4.2 艺术产业的政策演变
    4.3 世纪之交的中国主要艺术行业的产业政策
第5章 空间:产业地位
    5.1 艺术产业在国家产业中的地位
    5.2 艺术产业对国家艺术事业的作用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8)西欧华人社团的现代化及其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一、选题意义、学术回顾
    二、“西欧”、“华人社团”概念之界定
    三、西欧华人社团之分类
第二章 西欧华人社团的现代化特征
    一、西欧华人社团现代化的核心因素
    二、西欧华人社团现代化的原因
    三、西欧华人社团组织宗旨的传承与调整
    四、西欧华人社团组织系统的现代化
    五、西欧华人社团当地化趋势明显
    六、西欧华人社团国际化大踏步前进
第三章 西欧华人社团在部分替代政府功能上的作用
    一、移民教育功能
    二、西欧华人融入当地社会的桥梁
    三、积极服务于当地华人社会
第四章 西欧华人社团与华人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为华人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平台
    二、充当华人利益代言人,维护华人利益
第五章 结语
附:全欧性华人社团名录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9)1978-2003年间中国城市流行音乐发展和社会文化环境互动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绪论
第一章 传入、回应、争论、初创:起步阶段的当代流行音乐(1978—1985年)
    第一节 港台流行音乐的传人及其影响的不断扩大
    第二节 “十五首抒情歌曲”的评选和“新星音乐会”的举办
    第三节 对李谷一、朱逢博、程琳的演唱及一些歌曲的争论
    第四节 广东音乐茶座的兴起与流行音乐在广州的初创
    第五节 内地流行音乐的发展
    第六节 本阶段流行音乐的发展特点
第二章 认可、超越、亚文化、低俗:第一个发展高潮期的流行音乐(1986—1988年)
    第一节 首届百名歌星演唱会与“通俗唱法”在大型声乐比赛中的正式设置
    第二节 “西北风”的兴起及其生成环境
    第三节 亚文化群的突起及其在流行音乐中的参与和表现
    第四节 社会文化环境对流行音乐发展的认同和支持
    第五节 俚俗歌曲的兴起与流行音乐步入低谷
    第六节 本阶段流行音乐的发展特点
第三章 隐患、调整、批判与“卡拉0K”:步入调整期的流行音乐(1989—1992年)
    第一节 步入调整期的中国当代流行音乐
    第二节 摇滚乐的兴起与发展
    第三节 “卡拉 OK”的传人与歌舞厅的迅速发展
    第四节 “亚运歌曲、《渴望》插曲、“红太阳现象”
    第五节 对流行音乐的批判
    第六节 本阶段流行音乐的发展特点
第四章 磨合、适应、调整、再发展:第二个发展高潮期的流行音乐(1993—1996年)
    第一节 流行音乐新运作机制的初步形成
    第二节 港台流行音乐在大陆的发展以及文化管理上的调控
    第三节 专业音乐理论工作者对流行音乐发展的关注
    第四节 MTV、排行榜的出现以及大陆流行音乐与国际间的交流
    第五节 摇滚乐的继续发展及有关流行音乐研讨会的举办
    第六节 流行音乐民族化、严肃音乐通俗化、通俗音乐高雅化
    第七节 问题与繁荣同现的流行音乐新一轮发展
    第八节 本阶段流行音乐的发展特点
第五章 多样化、创新、新传媒、国际交流:流行音乐新的发展期(1997—2003年)
    第一节 流行音乐发展不稳定中的无序状态
    第二节 各种法规政策的出台以及流行音乐教育的发展
    第三节 流行音乐民族化与“新民乐”、“新民歌”
    第四节 流行音乐高雅化的种种表现
    第五节 流行音乐的国际交流
    第六节 摇滚乐的新发展
    第七节 “韩流”在大陆的风靡
    第八节 互联网的发展对流行音乐的影响
    第九节 本阶段流行音乐的发展特点
第六章 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文化特征及文化功能研究
    第一节 “流行音乐”的概念及其文化特征
    第二节 流行音乐文化功能研究
    第三节 音乐专业大学生对流行音乐认知态度的个案调查--兼谈专业音乐教育对流行音乐认知态度的影响
第七章 中国当代流行音乐与社会文化环境互动关系研究
    第一节 社会文化环境的构成
    第二节 社会文化环境与流行音乐互动关系的三个方面
    第三节 对社会文化环境与流行音乐互动关系三方面的基本认识
结论
参考书目
参考文献
中文摘要
后记

四、粤剧,终于迈出了这可喜的一步(论文参考文献)

  • [1]独幕剧文本的叙事研究[D]. 张华. 山西师范大学, 2019(05)
  • [2]新世纪以来广东省民营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 江南玉. 华南理工大学, 2016(02)
  • [3]广播电视播音用语功能规划研究 ——以普通话和汉语方言为中心[D]. 刘子琦. 南开大学, 2013(06)
  • [4]中国戏曲念白与西洋歌剧宣叙调之审美比较[D]. 郑利. 四川师范大学, 2012(02)
  • [5]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华形象” ——以中国电影与好莱坞的互动为中心[D]. 翁君怡. 福建师范大学, 2011(05)
  • [6]梦想照进现实:2006年中国文化市场成长记忆[J]. 李康化. 中国文化产业评论, 2007(02)
  • [7]世纪之交的中国艺术产业 ——关于历史、系统、管理、空间的研究[D]. 陈燕. 福建师范大学, 2007(01)
  • [8]西欧华人社团的现代化及其特征[D]. 邰利亚. 暨南大学, 2006(06)
  • [9]1978-2003年间中国城市流行音乐发展和社会文化环境互动关系研究[D]. 王思琦. 福建师范大学, 2005(07)
  • [10]粤剧,终于迈出了这可喜的一步[J]. 华永建. 广东艺术, 2003(06)

标签:;  ;  ;  ;  ;  

粤剧终于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