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的两台集装箱正面吊

西欧的两台集装箱正面吊

一、西欧的两款集装箱正面吊运机(论文文献综述)

贺伟[1](2017)在《正面吊运机臂架结构有限元分析》文中认为正面吊运机在港口主要作用是对集装箱进行搬运操作,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特种起重设备。而臂架结构则是正面吊的最重要的结构之一,吊装集装箱时,臂架结构取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吊装臂架的结构强度决定了正面吊的性能优劣。本文以45T集装箱正面吊为研究对象,以下为研究工作:1、理解正面吊工作时的工作原理以及运动方式,运动方式为两种:垂直起吊和普通起吊。普通起吊即先俯仰后伸出运动,下降时正面吊先收缩臂架,然后俯仰,接着正面吊进行爬升降落运动。确定了臂架极限工况:吊臂处于最大载荷工作最高点、吊臂处于力矩最大点、吊臂处于最远工作点;2、建立实体模型,进行几何清理,保证网格质量,利用HyperMesh进行几何清理和几何修补,简化连接方式,定义臂架属性包括单元设置、材料属性、截面属性等,分析工况及边界条件,赋予载荷与约束,调入ANSYS求解器求解。3、通过静力学分析,得到了臂架在各个工况下的最大变形量、最大应力等值,验证了各工况下起重机械臂位移变形量、最大等效应力在许可范围内。进行模态分析,判断各工况下臂架的最大变形量,得出第一种工况为危险工况。通过ANSYS进行屈曲分析,得到机械臂架的前六阶屈曲特征值、屈曲模态云图等等,判断臂架设计的可靠性。

冯焕学[2](2014)在《集装箱双侧侧面吊起重机有限元分析与结构优化》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际间贸易竞争的日益激烈,对集装箱码头的货物运输模式产生了很大改变,进而促进了集装箱码头规模的扩大。与此同时就需要越来越多的集装箱起重机,因此带动了集装箱起重机行业的发展,对它的起重性能和安全因素也越来越重视。为了迎合集装箱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中国集装箱起重机大型企业抓住机遇大力兴起集装箱起重机行业。现如今有限元计算方法在起重机行业的设计过程中得到了普遍应用,但是对于集装箱双侧侧面吊的计算还很少,导致集装箱双侧侧面吊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同时集装箱双侧侧面吊作为集装箱装卸起重机行业中的新型产品,对产品的安全性能以及整车性能的分析将直接影响产品的生产成本和用户的使用成本。所以无论是从厂家还是从客户的角度出发,对集装箱双侧侧面吊的结构分析和优化设计都势在必行。本文研究内容来自吉林大学机械学院与徐工集团随车起重机有限公司的合作项目,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首先,本文介绍了集装箱双侧侧面吊当前国内的发展形势以及发展历程,同时也阐明本文所研究课题的背景和意义。根据集装箱双侧侧面吊目前的技术现状分析了集装箱双侧侧面吊未来发展的几点趋势,并说明了对集装箱双侧侧面吊进行深入有限元分析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双侧侧面吊的结构方面以及首要性能指标和特点进行简要介绍。其次,笔者利用HYPERMESH软件对合作方提供的双侧侧面吊原始模型进行简化,主要包括删除多余结构、简化几何模型、优化网格质量和建立有限元模型。在创建有限元模型之后,利用ANSYS软件自带的APDL语言对各部件进行参数化组装,依据现场作业情况在模型中施加合理的约束条件和模拟载荷。运用DOS命令编制批处理计算程序,对集装箱双侧侧面吊的多个作业工况进行自动计算,提高了工作效率。再次,运用ANSYS软件对集装箱双侧侧面吊的吊臂和下车的有限元模型进行静力学分析,同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确定模型中的应力大的区域。根据计算结果确定应力集中的原因,再针对应力大的区域进行优化改善,如在滑块接触区域,由于滑块的结构和位置的不合理导致接触区域应力集中,因此对滑块进行结构优化。分析计算结果后,针对不同区域的应力问题制定优化设计方案,并对优化后的模型进行重新计算,对比分析优化前后的模型的计算结果,确定模型中仍需要改善的区域,同时也确定优化方案的有效性。为以后集装箱装卸起重机模型的计算分析和优化设计提供有效的经验参考。最后,根据有限元计算结果制定应力测试方案,应用DH5908无线动态应变测试系统对侧面吊吊臂进行应力测试,进而验证有限元计算模型、计算载荷约束和计算结果的正确性。本文采用了HYPERMESH软件处理原始模型和ANSYS软件计算分析,并且利用ANSYS软件自带的APDL语言对模型进行参数化组装计算分析。本文所采用两种软件相结合来处理实际问题,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工程起重机设备,为类似结构的分析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郑永锋[3](2013)在《正面吊吊具静动态特性分析与偏载检测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正面吊是一种新兴的起重运输装备,被广泛应用于各集装箱中转站。吊具作为正面吊的直接承载机构,工作过程中常处于重载和高频振动状态,容易出现提前失效的现象。为了全面有效地了解吊具在工作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本文主要运用工程软件ANSYS对吊具机构进行了静动态特性分析,并基于瞬态动力学计算结果,设计了吊具偏载检测控制系统。本文主要的工作内容如下:(1)综合运用Solidworks及ANSYS等工程软件,建立了吊具机构的有限元模型,选取吊具在额定载荷下的八种典型工况对其进行了静强度计算与模态分析,针对其强度不足的缺陷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方案,改进后的结构最大应力值比以前降低了10.1%;此外,还分析了吊具固有频率与外界激励频率之间的影响。(2)选取吊具在40英尺集装箱下的四种工况对其进行了瞬态动力学分析,得到了吊具在起吊瞬间的动力学响应,基于计算结果,定量说明了偏载工况给吊具机构带来的不利影响。(3)提出了吊具偏载检测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并在CoDeSys软件中完成了系统的程序设计。该系统的应用既可以有效降低吊具作业过程中的最大应力值及最大变形量,规避机构在持续高应力作用下提前失效的风险,又可以保障集装箱货物的后续安全运输。(4)运用电测法对吊具机构进行了应力测试实验,测量值与有限元计算值之间的最大误差为10.69%,在误差允许的15%范围内,验证了仿真分析的正确性。图99幅,表14个,参考文献75篇。

严慎波[4](2006)在《集装箱正面吊吊臂优化设计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国际贸易激烈竞争,货物运输的模式有了很大的改变,竞争以及规模经营的结果,促进了集装箱正面吊运起重机技术的发展与提高。本文在建立集装箱正面吊仿真模型的基础上,对直臂与曲臂这两种吊臂进行了运动学分析与有限元分析的同时,对曲臂的结构进行了直接优化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对正面吊直臂结构的运动学分析与有限元计算,分析表明直臂结构简单,截面小,自重轻。在作业性能方面,直臂不能跨箱作业,只能按照常规的吊装方法,进行逐个吊装,工作效率较低。2. 通过曲臂的运动学分析表明,曲臂不仅能正常吊装作业,而且可以跨箱作业和在码头直接吊运船上的集装箱,其效率极高,具有良好应用发展前景。3. 对曲臂的有限元分析表明:在相同的幅度和起重量下,其悬臂较长,增加了结构的承载力要求,其截面较普通直臂大,自重亦大。研究表明在吊臂的以下处:基本臂前端滑块、基本臂与伸缩臂末端连接处的截面突变处、突变处至基本臂油缸铰耳之间的上下翼板处,应力较大。4. 对曲臂进行了直接优化分析。通过对应力较大区域进行板加厚、对应力较小区域进行减小板厚以及对于截面突变处的加强板适当加长的方法,使得吊臂的应力与自重显着的降低,达到了设计的要求。本文对于曲臂优化前后的应力、应变、位移云图的对比及在长度方向上的应力具有代表性的上下翼板边线的应力图进行了对比,说明曲臂的优化是良性的,并较好的利用了材料的性能。因为曲臂不同于普通的直臂计算,目前还没有比较好的理论计算方法,本文采用有限元对曲臂进行的基本力学分析,得出了一些对设计开发有益的结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对外贸易的飞速发展,开发具有本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集装箱正面吊具有很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王滨[5](2005)在《南沙港一期集装箱装卸机械优化配置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集装箱运输的快速增长和集装箱船舶的大型化,集装箱的吞吐量已经成为衡量港口作用和地位的主要标志。为了能在未来的全球集装箱运输中占有一席之地,各国纷纷投资集装箱码头的建设和传统件杂货码头的集装箱化改造。同时码头的经营管理者们也认识到港口的发展将从追求增加泊位的数量型向提高泊位效率的质量型过渡。因此,装卸设备的优配置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通过对装卸机械进行合理配置,能使泊位的装卸效率和综合通过能力上升,从而提高港口自身的竞争力。 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前言,主要是对南沙港集装箱发展的现状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得出了南沙港集装箱码头机械配置不足的结论。第二部分介绍了集装箱装卸机械与装卸工艺方案。第三部分通过分析集装箱码头装卸机械的配置与使用情况,来找出港机配置上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从定性的角度阐述了集装箱装卸机械数量配置上应注意的问题和方法,在定量研究中主要是对港机合理拥有量的确定进行研究:在码头建设期,先要确定装卸机械的最大配置量是多少,由此确定码头的最大通过能力,接着是按照预测的港口吞吐量并结合码头通过能力的计算来配置装卸机械的数量;在码头的营运期,通过拟合模型中的参数,建立设备完好率、港机拥有量和设备最佳出勤台数三者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来计算港机的最佳拥有量。最后一部分提出了对南沙港一期的集装箱装卸机械配置的综合结果及建议。

成凯,贡凯军[6](2004)在《西欧的两款集装箱正面吊运机》文中研究表明集装箱正面吊运机机动灵活、稳定性好、作业幅度大、可隔排吊箱、场地利用率高,适合中小港口、铁路及公路中转站使用。文章介绍了Fantuzzi和Kalmar集装箱正面吊运机的技术特点和结构特点,并对中国集装箱正面吊运机的发展寄予希望。

二、西欧的两款集装箱正面吊运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西欧的两款集装箱正面吊运机(论文提纲范文)

(1)正面吊运机臂架结构有限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集装箱正面吊的发展
    1.2 国外集装箱正面吊运机的发展
        1.2.1 产生与发展
        1.2.2 发展趋势
    1.3 国内集装箱正面吊运机的发展
        1.3.1 国内集装箱正面吊运机的发展
        1.3.2 集装箱正面吊运起重机的结构与特点
    1.4 课题的来源、目的、意义
        1.4.1 课题的来源与目的
        1.4.2 课题的内容与意义
        1.4.3 课题的基础工作
    1.5 小结
第2章 正面吊运机工作原理及工况分析
    2.1 集装箱及其技术参数
    2.2 正面吊结构特点及主要技术参数
        2.2.1 正面吊结构特点
        2.2.2 正面吊主要技术参数
    2.3 正面吊的工作原理
    2.4 典型工况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正面吊臂架结构有限元横型的建立
    3.1 有限元法基本原理
    3.2 有限元分析软件
    3.3 臂架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3.1 模型导入
        3.3.2 几何处理
        3.3.3 连接方式简化处理
        3.3.4 定义臂架属性
        3.3.5 有限元网格划分
        3.3.6 分析工况的确定及边界条件的施加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正面吊臂架结构有限元分析
    4.1 静力分析
        4.1.1 第一种工况
        4.1.2 第二种工况
        4.1.3 第三种工况
    4.2 模态分析
        4.2.1 模态分析与机构刚度间的关系
        4.2.2 机构模态求解
        4.2.3 机构固有频率
        4.2.4 机构模态振型图
        4.2.5 分析与结果
    4.3 屈曲分析
    4.4 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2)集装箱双侧侧面吊起重机有限元分析与结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集装箱装卸起重机概述
    1.2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2.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3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第2章 集装箱吊臂结构简介
    2.1 集装箱双侧侧面吊吊臂组成及特点
    2.2 双侧侧面吊性能指标及优势
        2.2.1 双侧侧面吊性能指标
        2.2.2 双侧侧面吊主要优势
    2.3 作业工况介绍
    2.4 有限元理论与软件介绍
        2.4.1 有限单元法简介
        2.4.2 ANSYS 软件简介
        2.4.3 APDL 语言简介
        2.4.4 HYPERWORKS 软件介绍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吊臂建模及有限元分析
    3.1 吊臂有限元模型
        3.1.1 几何模型处理
        3.1.2 单元类型选择
        3.1.3 材料属性及网格划分
    3.2 油缸简化及分析
        3.2.1 伸缩油缸稳定性校核
        3.2.2 伸缩油缸有限元分析
        3.2.3 变幅油缸简化分析
    3.3 吊臂有限元计算分析
        3.3.1 吊臂载荷约束说明
        3.3.2 极限作业工况分析
        3.3.3 车对车作业工况分析
    3.4 吊臂优化设计
        3.4.1 基本臂优化方案说明
        3.4.2 伸缩臂优化方案说明
    3.5 优化后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下车建模及有限元分析
    4.1 下车结构简介
    4.2 下车有限元模型建立
        4.2.1 下车简化说明
        4.2.2 模型约束说明
        4.2.3 模型载荷介绍
    4.3 下车有限元分析
    4.4 下车结构优化说明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吊臂应力测试与结果对比分析
    5.1 应力测试试验介绍与测试目的
        5.1.1 应力测试试验介绍
        5.1.2 应力测试目的
    5.2 试验设备仪器及测试原理
        5.2.1 试验仪器介绍
        5.2.2 测试原理
    5.3 试验方案及数据分析
        5.3.1 试验工况与测点布局
        5.3.2 测试过程
        5.3.3 数据处理方法
    5.4 有限元计算结果与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校期间所获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正面吊吊具静动态特性分析与偏载检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集装箱装卸设备概述
    1.2 正面吊运机工作原理简介
    1.3 国内外正面吊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
    1.4 正面吊吊具研究现状
    1.5 集装箱偏载检测现状
    1.6 课题的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1.6.1 研究意义
        1.6.2 研究内容
2 吊具机构有限元建模与静强度计算
    2.1 有限单元法与ANSYS软件综述
    2.2 吊具机构特点与技术参数
        2.2.1 吊具机构特点
        2.2.2 技术参数
    2.3 吊具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2.3.1 几何模型的建立
        2.3.2 单元类型的选择
        2.3.3 定义材料属性
        2.3.4 分析工况的确定
        2.3.5 网格划分与边界条件的施加
    2.4 吊具机构静强度计算结果
    2.5 优化方案与对比分析
        2.5.1 优化方案
        2.5.2 对比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吊具机构有限元模态分析
    3.1 模态分析与机构刚度间的关系
    3.2 吊具机构模态求解
        3.2.1 吊具机构固有频率
        3.2.2 机构模态振型图
    3.3 结果分析与评价
        3.3.1 发动机运转对吊具动态性能的影响
        3.3.2 路面不平度对吊具动态性能的影响
        3.3.3 提高吊具机构动刚度的方法
    3.4 本章小结
4 吊具机构瞬态响应分析
    4.1 瞬态分析理论
    4.2 吊具机构瞬态响应分析
        4.2.1 分析工况的确定
        4.2.2 选取积分时间步长
        4.2.3 载荷步的确定
        4.2.4 载荷的确定
        4.2.5 阻尼的选取
    4.3 吊具机构瞬态响应求解及结果分析
        4.3.1 吊具等效应力分布
        4.3.2 吊具位移时间历程
        4.3.3 偏载对吊具机构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5 吊具偏载检测系统的设计
    5.1 系统硬件设计
        5.1.1 系统实现的可行性分析
        5.1.2 硬件组成
        5.1.3 控制器选型
    5.2 系统电路设计
    5.3 系统软件设计
        5.3.1 CoDeSys编程环境
        5.3.2 程序流程设计
        5.3.3 程序编写
    5.4 本章小结
6 吊具机构应力测试实验
    6.1 吊具应力测试实验
        6.1.1 实验目的
        6.1.2 实验方法
        6.1.3 实验工况
    6.2 实验设备与步骤
        6.2.1 实验设备
        6.2.2 实验步骤
    6.3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CoDeSys控制程序体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致谢

(4)集装箱正面吊吊臂优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概述
    1.1 集装箱正面吊运起重机的发展与特点概述
    1.2 目前的研究与生产情况
    1.3 集装箱正面吊运起重机的基本结构与作业特点
    1.4 课题的来源、目的、意义
        1.4.1 课题的来源与目的
        1.4.2 课题的内容与意义
        1.4.3 课题的基础工作
    1.5 小结
第2章 集装箱正面吊吊臂的结构形式与起重特性
    2.1 集装箱及其参数
    2.2 正面吊主要技术参数
    2.3 正面吊主要特点
    2.4 正面吊的建模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集装箱正面吊直臂的建模及运动分析
    3.1 正面吊直臂模型建立
        3.1.1 直臂正面吊的主要技术参数
        3.1.2 直臂正面吊模型
    3.2 直臂正面吊的工作状况
        3.2.1 第一工况的运动学分析
        3.2.2 第二工况的运动学分析
        3.2.3 第三工况的运动学分析
    3.3 直臂的三种工况结果对比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集装箱正面吊直臂的结构有限元分析
    4.1 有限元法简介
    4.2 正面吊直臂的结构有限元分析
        4.2.1 第一工况直臂有限元分析
        4.2.2 第二工况直臂有限元分析
        4.2.3 第三工况直臂有限元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正面吊曲臂的建模及运动分析
    5.1 正面吊曲臂模型建立
        5.1.1 曲臂正面吊的主要技术参数
        5.1.2 曲臂正面吊模型及吊臂
    5.2 曲臂正面吊的工作状况
        5.2.1 第一工况的运动学分析
        5.2.2 第二工况的运动学分析
        5.2.3 第三工况的运动学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集装箱正面吊曲臂的结构有限元分析
    6.1 第一工况曲臂结构有限元分析
    6.2 第二工况曲臂结构有限元分析
    6.3 第三工况曲臂结构有限元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集装箱正面吊曲臂的结构优化分析
    7.1 曲臂的形状参数优化
    7.2 曲臂优化的有限元分析
        7.2.1 有限元前处理
        7.2.2 计算结果
    7.3 曲臂优化前后对比
    7.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中文详细摘要

(5)南沙港一期集装箱装卸机械优化配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现状分析
    2 研究方法
第一章 集装箱码头装卸机械及装卸工艺方案
    1.1 集装箱码头装卸机械
    1.2 集装箱码头装卸工艺
    1.3 集装箱码头装卸工艺的新发展
第二章 集装箱码头装卸机械使用现状分析
    2.1 集装箱装卸桥使用状况
    2.2 集装箱装卸桥的发展
    2.3 集装箱堆场机械使用状况
    2.4 集装箱堆场机械的发展
    2.5 集装箱装卸机械配置研究现状及意义
第三章 港口建设期集装箱码头装卸机械优化配置研究
    3.1 影响集装箱装卸机械配备量的因素
    3.2 港口建设期集装卸设备拥有量的确定
    3.3 港口建设期集装箱码头岸桥的配置方法
    3.4 装卸桥的最大配置量
    3.5 集装箱装卸桥的配置时间
    3.6 集装箱堆场起重机、集卡的配置
第四章 港口营运期集装箱码头装卸机械优化配置研究
    4.1 模型介绍
    4.2 模型的建立
    4.3 模型的分段处理
    4.4 举例计算分析
    4.5 两种计算结果的讨论与比较
综合结果及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四、西欧的两款集装箱正面吊运机(论文参考文献)

  • [1]正面吊运机臂架结构有限元分析[D]. 贺伟. 山东大学, 2017(04)
  • [2]集装箱双侧侧面吊起重机有限元分析与结构优化[D]. 冯焕学. 吉林大学, 2014(09)
  • [3]正面吊吊具静动态特性分析与偏载检测技术研究[D]. 郑永锋. 中南大学, 2013(06)
  • [4]集装箱正面吊吊臂优化设计研究[D]. 严慎波. 大庆石油学院, 2006(08)
  • [5]南沙港一期集装箱装卸机械优化配置研究[D]. 王滨. 上海海事大学, 2005(04)
  • [6]西欧的两款集装箱正面吊运机[J]. 成凯,贡凯军. 工程机械, 2004(01)

标签:;  ;  ;  ;  ;  

西欧的两台集装箱正面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