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生阅读特点调查与对策

高职大学生阅读特点调查与对策

一、高职高专学生阅读特点调查及其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张雪良[1](2021)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想道德教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和努力开创“三全育人”新局面,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高职高专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想道德教育非常必要。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在借鉴和吸收相关专家、学者观点理论的基础上,从调查了解当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入手,通过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完善对策,以期对今后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提供借鉴和帮助。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阐述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相关概念以及研究现状。第二部分从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和贯彻课程思政理念两方面阐述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想道德教育的必要性。第三部分从人生观、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道德五个方面阐述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想道德教育应当倡导的内容。第四部分全面剖析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想道德教育出现的问题及原因。首先,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意识有待提高;其次,教师挖掘教学内容的思政元素不够:重课本知识轻理想信念教育;重西方文化轻爱国主义教育;重西方价值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成绩轻公民道德教育等。同时还存在教学中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英语教师“三全育人”意识有待增强;教师开展教学的主动性有待加强、创造性有待提升。第五部分系统总结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首先,学校要加强教师思想道德教育建设。其次,从正确的人生观培育、树立大学生远大的理想信念、弘扬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深化公民道德教育几方面对思想道德教学内容进行完善。最后结合专业知识、中国文化、时事热点、社会实践拓展思想道德教育教学路径。

李涛[2](2020)在《以问题为导向的高职高专药学专业药理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文中认为药理学是高职高专药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医学和药学的桥梁学科。学生通过药理学实验进行实践性环节的学习,了解获得药理学理论知识的科学途径,掌握药理学的基本知识和规律,并逐渐培养科学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今后从事创新型的工作打下基础。本研究对目前省内高职高专院校药学专业的药理学实验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发现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药学专业药理学实验教学固守“以验证理论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教师讲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并对问题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针对现状,提出了构建以问题为导向的高职高专药学专业药理学实验教学新模式,推动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本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研究的背景,阐述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对相关研究的现状进行了综述,提出了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主要概述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模式的相关理论基础和该教学模式的涵义。第三部分,主要介绍对我省高职高专药学专业药理学实验教学现状进行的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和弊端。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构建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模式,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主要提出了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模式的设计原则和内容,阐述了该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并对其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第五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的结论,分析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策略。对进一步深入研究提出了设想。

郭蕾[3](2019)在《高职高专院校韩语专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泰州学院韩语专业为例》文中指出韩语专业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部分,在1992年中韩建交后得到快速发展。为满足实用型韩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国内许多高校纷纷开设了这一专业,培养实用型韩国语专门人才。泰州学院韩语专业就是在这一阶段发展起来的。高职高专韩语专业在发展中取得了不少成绩,为涉韩的各行各业培养了一批急需的外贸、文秘、导游和制造业的实用型人才。近年来,韩语专业的发展进入瓶颈期。每年用人单位需要的韩语专业人才数量有所减少,对韩语专业的人才也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造成高职高专韩语专业的学生找到与应用韩语相关的工作机会减少,填报这一志愿的学生人数也在减少,这一恶性循环现象造成了有些学校因此停止招生,高等职业教育的韩语专业发展进入困境。泰州学院韩语专业停止招生就是其中一例。为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作者以泰州学院韩语专业发展为典型,根据已有的教学实践初步分析了高职高专院校韩语专业发展进入困境的内因和外因,提出了为深入分析问题根源对历届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的研究课题。在研究毕业生的反馈意见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本论文分五章进行了论述。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需要研究目前国内韩语专业发展现状的原因,本项目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先行研究、研究的范围和方法等。第二章描述了以泰州学院韩语专业为典型的高职高专韩语专业的发展困境,根据已有的教学实践初步分析了高等职业教育的韩语专业发展进入困境的内因和外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历届毕业生进行相关问题问卷调查研究的课题,研究泰州学院韩语专业毕业生的学习与就业情况,从毕业生的角度分析目前困境的问题所在。第三章叙述了对泰州学院韩语专业毕业生情况调查研究的结果。调查的问题大致可分为基本情况、学习和就业这三个方面。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验实训基地、学生就业情况等各个方面,分析总结了泰州学院韩语专业的教学与培养工作,发现目前高职高专院校中对韩语人才培养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课程设置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存在差距;实训教学效果不好。这造成毕业生的职业定位和职业技能不够,失去了职业教育的特色,造成专业对口就业难与招生难的相互反馈,最终引发停止招生的后果。第四章研究高等职业学院韩语专业走出目前困境的途径。在教育部对高职高专院校专业设置的要求指导下,以设定的培养目标为导向来改进课程设置,通过帮助学生获得执业证书、提供实现更高学历机会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选择社会需要和自已志向相结合的课程,提高自已的就业能力,将自已培养成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还要改进目前的实习方式,提高专业实习的效率,使学生在自已感兴趣的岗位上真实学习到未来就业有用的技术,提高处理工作中人际关系和协调处理工作问题的能力;此外,可以与韩企进行合作,展开定向式培养,课程的设置也应与企业协商设置,应当尝试加强定单式培养的组织工作;根据目前社会对高质量人才的需要,提出了培养双专业人才的建议,并建议学校创造条件,将本专业的培养层次由专科升级到本科,从根本上解决专科层次韩语专业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的问题。第五章是全文的结论。

刘丽[4](2019)在《全日制教育硕士学习投入问题研究 ——以河南省高校为例》文中认为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具有学术及实践能力兼备的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全日制教育硕士作为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储备人才,在未来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将发挥重要作用,人才培养质量是教育硕士培养的核心环节。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与教育硕士的学习投入密切相关,因此,以学习投入为着力点,通过学习投入反观全日制教育硕士人才培养问题,是一个有效的切入点。本研究以河南省六所院校招收的全日制教育硕士研一、研二的学生群体为调查对象,从学习投入的五个维度对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学习投入情况展开调查,五个维度分别为“学业挑战度”、“主动合作水平”、“师生互动程度”、“教育活动经历丰富度”、“校园环境支持度”,并探讨全日制教育硕士学习投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经过调查发现,全日制教育硕士的总体学习投入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学习投入各个维度的得分不均匀;不同性别、年级、政治面貌的全日制教育硕士在学习投入上存在显着差异;不同父母受教育程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普通本科院校的全日制教育硕士在个别维度上存在显着差异。结合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全日制教育硕士学习投入存在总体学习投入水平偏低、学业投入缺乏挑战度、与导师之间互动匮乏、教育活动经历单一化等问题。根据上述问题,本研究结合访谈,剖析了产生问题的根源:第一,全日制教育硕士自身动力弱、学习过程缺乏主动性,具体表现为:(1)学习目的不清,出现消极情绪;(2)主动与导师交流频次匮乏;(3)参加实践实习活动不积极。第二,制度设计存在不合理环节,具体表现为:(1)课程设置尚不够合理,实践教学环节弱化;(2)培养方式区分度偏低,学生学习兴趣不高;(3)考核机制强制性不足,降低了学业挑战度。第三,培养过程执行力度弱化,具体表现为:(1)双导师制执行弱化,对学生关注度不足;(2)实习基地缺乏稳定性,联动育人效果不佳;(3)培养过程单一化,学生学习质量不高。为了提高全日制教育硕士学习投入,本研究提出了以下建议:第一,全日制教育硕士提高内生动力,做好学习长远规划,具体包括:(1)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做好学习规划;(2)主动参与导师交流互动,营造良好师生关系;(3)丰富实习实践活动,提升实践能力。第二,完善制度设计,提高学业挑战,具体包括:(1)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实践教学环节;(2)优化培养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3)完善考核机制,增强学业挑战。第三,强化培养过程,丰富支持力度,具体包括:(1)完善双导师制度,引导师生积极互动;(2)架构稳定实习基地,联动多主体共同培养;(3)精细化培养过程,提高教育硕士培养质量。

范涓涓[5](2019)在《影响高职高专学生专业选择的主要因素研究 ——基于家庭背景视角》文中认为近三十多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发生了重大改变,当下社会迅猛发展,国家建设需要工业4.0建设人才及“匠人精神”。在这种情况之下,专业选择作为高职高专职业教育的一个关键部分,因此展开关于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专业选择的研究,调查他们选择的现状,并发现他们选择专业的特点和规律,揭示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问题,进而通过改革优化专业选择,让学生尽其才,社会得到需要的人才。本论文主要以2018届高职高专大一新生为调查对象,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调查。运用教育社会学相关理论,基于家庭背景视角对高职高专学生选择专业的影响因素、结果等基本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总结了在调查研究中关于高职高专专业选择存在的问题并探究了其原因,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一、高职高专学生专业达成度不高,民办与公办之间存在差异。在调查的728名学生中,高职高专约1/4的高职高专学生是通过专业调剂。民办的达成度比公办高,他们更在乎专业是否热门。二、父母不同的教育程度和工作类型对学生专业选择存在影响。他们是家庭中的第一代大学生,家庭资源占有较少;在学生选择专业的时候考虑较多;过去传统的专业选择观念依旧影响着学生专业选择。三、不同性别和家庭规模会影响学生的专业选择。女生在考虑专业选择过程中,更多地考虑家庭条件相关因素。非独生女生在选择专业时比其他考虑的因素更多也更为审慎。家庭规模小的学生选择专业时自由度比家庭资源占有少的学生高。四、亲子关系与专业选择因素重要程度越小,父母越愿意参与学生的教育活动和教育方案,有助于尊重学生的选择意愿。父母参与子女教育活动形式简单。父母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非简单的教育活动参与对学生专业选择有帮助。五、学生较低的学习意愿、工作热情和憧憬及专业意愿偏好娱乐化使一部分高职高专学生缺乏志向和拼搏动力。这与国家建设需要相应人才不符。基于以上结论,高职高专院校、家庭、社会及政府需要调整专业选择机制,采取专业选择补救措施,促进专业选择的公平;家庭与学生需要调整专业选择观念,积极探索职业生涯规划。

杨宇艳[6](2019)在《习得性无助下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调查及培养个案研究》文中指出在科技知识大爆炸的经济时代,终生学习已经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手段,只有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因此,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让他们学会学习和学会创造,在他们毕业离校进入社会后能够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有着其自身的规律,而鉴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有着有不同于本科院校学生的独特性,了解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如何培养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也成为高职院校重点关心的问题。本研究以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17级部分非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师生访淡、参与式观察等途径收集并整理大量教学信息和反馈意见的一手资料,了解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及高职学生的消极情感、认知和行为等一系列习得性无助表现,探讨如何帮助高职学生克服习得性无助感并培养其英语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一学期有针对性的教学实践帮助学生缓解和预防习得性无助消极心理状态,逐渐培养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从认知、情绪、行为、归因四个维度调查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习得性无助感,发现学生英语学习习得性无助感倾向明显。2.对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评价的主要内容,即对教师教学目的和要求的了解、学习目标的确立和学习计划的制定、学习策略的使用、对策略使用的监控和对英语学习过程的监控5个方面进行评价分析,发现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普遍较缺乏。3.低成就动机、低自我概念、消极定势、低自我效能感等心理状态对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尤为突出。4.采用情感策略,元认知策略训练与课堂小组互动合作相结合的方式能有效帮助学生克服英语学习习得性无助并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根据实践前后学生期末英语综合成绩对比分析,学生习得性无助应对的效果更好,大多数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倾向于更积极、更自信并更愿意与他人合作,自主学习能力有一定程度改善、提高。

宋佳丽[7](2019)在《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生涯管理的现实困境与对策分析》文中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在前几年扩招后趋于稳定状态,随之而来的大学生的就业困难的问题凸现出来,一些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由于职业生涯管理欠缺,从而使得个人的就业愿望在市场需求面前屡屡碰壁,再加之结构性矛盾,以及就业服务体系不完善等方面的矛盾,使得当前的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就业的风险增大,工作稳定性趋弱,基于此,开展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职业生涯管理研究,对促进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就业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职业生涯管理适应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形势发展,能够在契合企业对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平衡发展人才基本要求基础上开展学习,并在此指导下积极实施高职高专院校的课程体系创新,其结果其必然会在人才培养等方面得到各个方面的支持。但是,职业生涯管理本身是十分复杂的,其对象具有特殊性,因此职业生涯管理在此过程中会存在诸多问题,面对职业生涯管理中所出现的诸多问题,就需要认真分析,及时加以修正,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在正确职业生涯基础上,实现个人发展与企业要求一致的目标,这也会使得自己素质养成契合于市场的需求,为以后成为社会建设者创造条件。本文在研究中,采取的是文献阅读、调查研究法以及案例研究的方法。依据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与职业兴趣理论作为基础,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职业生涯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中,从政府、学校、企业以及学生四个维度建立起了职业生涯管理模型,并据此分析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具有实践价值的策略。本文在研究后认为:由于政府、学生个体、院校以及企业等多方面原因存在,就使得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职业生涯管理存在学生职业生涯意识与能力不高,政府的职业生涯管理领导力不足,院校的指导职业生涯师资队伍素质不高,与企业合作力差等问题。据此,针对问题提出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培养职业判断力;打造优质环境,激发参与职业生涯管理兴趣;建立企业与学校联动机制,提升社会实践针对性;打造多元化学科体系,灵活实施职业生涯管理等对策。

马银琦[8](2019)在《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学业适应性的影响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调节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学业适应性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克服困难,努力在“学习动机态度”、“学习方法和能力”及“自我认知与心理”上进行调整,并在“学校教学与管理”及“学习环境与社交”中维持平衡,由此获得良好学习效能的心理倾向,而衡量该心理倾向的标准即学业适应能力。大学生的学业适应是其社会化的起始点,其适应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他们在大学阶段的学业成就,甚至影响到他们社会融入的能力。在高等教育趋于普及化阶段,越来越多大学生群体的内部结构及特性出现了某些显性变化。因此,学业适应是大学生尤其新生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家庭、学校及社会要对这一特殊群体给予高度关注。对于尚未完全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家庭环境仍然影响着其学业适应性乃至社会化进程。因此,通过收集质性文本及量化数据了解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大学生学业适应性的关系,一方面能够扩展和丰富我国高等教育视角的学业适应理论,也可以为家庭教育和学校始业教育实践的改进提供政策性建议,因而具有理论与实践价值。现有国内外学业适应研究,不乏具有深度的理论研究,但在研究方法上大多局限在实证调查法,缺少了质性分析。此外在研究内容上,虽然大量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方式能够预测学生的学业适应性,但以往的研究只考察了变量之间的直接预测作用。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水平是否会影响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业适应性的关系效应,这一问题并未得到验证,也是现有研究中所欠缺的。依据已有经验,本研究先对10位2017级大学生进行质性访谈,运用扎根理论并借助Nvivo11工具进行文本编码,初步构建了影响大学生学业适应性的家庭要素模型,再基于前人量表与理论模型,本研究编制了《大学生学业适应性测量及影响因素研究》问卷,经过预调查和数据处理,通过网络问卷的方式在全国各地进行施测,共计发放问卷2217份,回收有效问卷1856份,有效回收率达83.75%。通过SPSS19.0及LISERL8.8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测量得出我国大学生学业适应性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仍有部分学生处于一个适应不良的状态,尤其在“自我认知与心理”上;(2)通过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源地、不同就读高校及不同专业在大学生学业适应性上都有显着性差异;不同生源地、父母维度、不同性别、是否独生在家庭教养方式上都有显着性差异;不同生源地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水平上有显着性差异;(3)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关怀教养型父母及民主教养型父母和大学生学业适应性之间具有显着正相关性,冷漠教养型父母及控制教养型父母和大学生学业适应性之间具有显着负相关性;家庭SES水平与关怀教养型父母及民主教养型父母之间具有显着正相关性,家庭SES水平与冷漠教养型父母及控制教养型父母之间具有显着负相关性;家庭SES水平与大学生学业适应性之间具有显着正相关性;(4)调节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家庭SES水平在学业适应性与父亲控制维度及父亲民主维度有显着调节作用,家庭SES水平在学业适应性与母亲各教养维度上有显着调节作用。基于质性及量化数据的结果,本研究认为要积极关注大学生的学业适应问题,加强高校的始业教育。其次,家长要积极采取关怀和民主的方式来教育孩子,以期提升他们的学业适应能力;再次,不同家庭SES水平的父母要在教养方式择善而从,高水平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父母要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本优势,尽可能避免消极教养方式,弱势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父母要避免消极教养方式的同时,积极主动学习教育理论,参与相关家庭教育的培训,提升教养能力;紧接,高校与家庭之间要完善家校合作平台,保证两个主体间信息的有效畅通;再者,教育部门要制定相关政策营造良好的本科教育教学氛围,从源头来端正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及态度。最后,政府需要为弱势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大学生实施教育经济及非经济补偿,并要鼓励高校开展以学生为主,家长为辅的研学旅行活动,为家庭提供教育服务保障。

NGUYEN VAN THANH(阮文清)[9](2018)在《复杂动态理论下越南汉语本科生学习行为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汉语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近几年来,汉语教学在越南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越南社会对汉语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许多越南高校也越来越重视对高质量汉语专业学生的培养,重视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成绩,本文对学生全时全部学习行为进行了研究,并对各种学习行为进行了分类。另外,还探究了影响学生知识领会程度的各个因素。本文全面、全时地对越南汉语本科生学习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包括学生课堂参与行为、课堂行为、课间休息行为、考试前行为、考试中行为、考试后行为、课外行为、睡觉行为、饮食行为、学习汉语行为、消极行为、积极行为,共12种,我们对272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另外,我们还对学生知识领会程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包括学习动机、学习坚定程度、学习竞争程度、学习方法、个人愿望、个人感受、教师因素、同学因素、家庭因素、学习环境、考试频次、社会因素、知识领会程度13个影响因素,这方面我们对362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本文分为6章,章节内容如下:第一章导论,陈述了选题缘由、研究问题、研究综述、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和研究创新;第二章理论依据与研究方法,陈述了概念界定、复杂动态理论和研究方法;第三章越南汉语本科生学习行为分析,分析了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课外学习行为、考试行为、汉语学习行为,并进行了描述分析、比较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模型建立;第四章越南汉语本科生知识领会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分析学生自身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和学生知识领会程度,还进行了描述分析、比较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模型建立;第五章越南汉语本科生在学习行为和知识领会上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过程中发现了 18个问题,并提出了 18个相应的对策;第六章结论,总结了研究成果、研究不足之处和未来研究方向。本文通过描述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在课堂参与行为方面,有87%的学生能准时上课;在课堂学习行为方面,有84%的学生能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课;在课间休息行为方面,有67%的学生常与同学聊天;在课外学习行为方面,有77%的学生能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在睡觉行为方面,有57%的学生常复习好所有内容才安心去睡觉;在饮食行为方面,有62%的学生在家或宿舍或出租屋内煮饭,只有15%学生在学校食堂吃饭;在消极行为方面,有13%的学生常乱放书本和学习工具、需要时常常找不到;在积极行为方面,有63%的学生看书时常对重要的内容作标注;在考试前行为方面,有39%的学生快要考试时才集中精神去复习,有41%的学生常在考试的前一晚睡不着觉;在考试中行为方面,有83%的学生能独立完成试题;在考试后行为方面,有62%的学生常与同学比较答案;在学习汉语行为方面,有81%的学生常看中国电影、听中文歌;在学习动机方面,有90%的学生学汉语专业是为了多学一种语言,·在学习坚定程度方面,有86%的学生坚持按时毕业;在学习竞争程度方面,有80%的学生认为学习竞争可以使自己向他人学习;在学习方法方面,有70%的学生常按自己的特殊方法来做笔记;在个人感受方面,有77%的学生认为在学习过程中解决困难能增强自己的成就感;在个人愿望方面,有86%的学生喜欢学习新知识。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学生的性别、户口类型、上大学前是否学过汉语、有无中国教师教学、汉语专业类型、年级、自习时间、做兼职时间、兄弟姐妹人数、年龄、睡眠时间、学习简体字或繁体字、家庭每月提供生活费的多少、总分数、汉语听力课分数、汉语口语课分数、汉语阅读课分数、汉语写作课分数在学生学习行为和知识领会程度上均有显着性差异。本文通过相关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学生学习汉语行为与学生的课堂参与行为、课堂行为、课间休息行为、课外行为、考试前行为、考试后行为、睡觉行为、饮食行为、消极行为和积极行为相关;学生知识领会程度与学习动机、学习坚定程度、学习竞争程度、学习方法、个人愿望、教师因素、同学因素、学习环境、考试频次、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相关。本文利用回归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和贝尔斯模型法,建立了学生学习行为模型和学生知识领会程度模型。本文通过研究发现:越南学生学习行为和知识领会程度中,存在18个问题,因此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 18个相应的对策。简而言之,本文全时、全面地对越南汉语本科生的学习行为和知识领会程度进行了研究,获得了许多关于学生学习行为和知识领会程度的数据和信息,希望这些成果能够给越南开设汉语专业的高校提供参考。

赵癸萍[10](2017)在《大学生学风教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学风是学习、治学和研究过程中形成的风气和氛围,包括学习风气、治学风气和学术风气。学风的内核是蕴藏在学习中的价值观念与价值追求,学风的外显是人们学习的精神风貌、行为规范和群体氛围。学风弥漫于大学生学习全过程,对大学生个体和群体的行为方式、思想认识和精神面貌都有重要作用。开展大学生学风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增强大学德育实效、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优化当前社会风气的共同需要,具有丰富的理论意义和迫切的现实意义。学风产生于学习过程之中,与教师的教风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组成学校校风的两大核心构成。大学生学风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学风建设的交叉与融合,与学风建设在思维取向、实施主体和衡量方法方面存在差异,可适度区分。探究大学生学风教育的本质,须沿着学习、大学生学风和大学生学风教育的思维脉络,层层深入、多维探查。学习的本质观呈现知识习得、意义建构、社会融入和全面发展四个方面。大学生学风的本质,从不同角度归结为学习的氛围、学术的文化和学习的价值三层本质。从不同视角看,大学生学风教育在行为层面是学习行为的规范,在环境层面是学习氛围的营造,在学术层面是学术文化的传承,在精神层面是学习价值的引领,呈现出多维本质,具有导向性、建构性、自主性、互动性、养成性、潜隐性和群体性特征。大学生学风教育具备深厚的思想资源。中国古代学风教育思想讲求自强不息、勤勉治学、学思结合、诚信笃实和学以致用风气,从传统文化脉络框定了学风教育的部分核心内容,也铸就了我国古代崇尚学习者勤奋刻苦、克服一切困难的主导旨趣,对学习兴趣的启发、学习热情的培养关注不太多。现代西方的学风教育理论中,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以学生为中心,讲求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推动学习者的自我实现;社会学习教育理论秉持交互决定论思想,高度强调观察学习和自我效能感培养,并探讨学习道德的自我开脱;终身学习教育理论将学习作为生存的基本手段,倡导终身学习思想和建设学习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关注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和社会文化环境,提倡协作式学习、情境化学习,都极大扩充了大学生学风教育的教育理念、内容和方法,弥补了我国古代学风教育思想的部分缺陷。马克思主义学风教育理论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事求是和注重解放思想,奠定了大学生学风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核心原则,构成了大学生学风教育的支柱性理论。从本研究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大学生学风呈现主流积极向上,但局部问题较为严重的现状。从积极方面看,大学生群体确立了较高远的学习目标,具备较正确的学习认知,对学习诚信遵守较好,具有较端正的学习态度,总体状况积极良好。从消极方面看,部分大学生学习目的功利性明显,学习价值观尚存在偏差,对学习诚信的立场偏轨,学习行为的自律匮乏。总体而言,大学生学风呈现自发性、分化性、失范性和从众性的特征。针对大学生学风的现实状况,各高校积极开展学风教育活动,呈现积极成果与消极问题共存局面。高校不同教育主体高度重视学风教育,但学工队伍、教务管理队伍、教师队伍等不同系统间力量缺乏整合。各高校的大学生学风教育体制机制在逐步建立,但长效机制建设严重不足,制度的执行力不强。学风教育的活动较为丰富,学生总体感受与评价中等偏上,但缺乏对大学生学习内在价值的引领,教育方法难脱呆板陈旧的嫌疑。从内容构成角度看,大学生学风教育的思想内涵极其丰富。依据大学生学风教育的现实状况和全国131所高校学风内容的语义归纳,本研究将大学生学风教育的主要内容,归结为培养大学生的进取之风、诚信之风、严谨之风和创新之风。理想信念教育、社会责任教育、科学发展教育和竞争态势教育是进取学风的主要教育内容。诚信价值教育、诚信品质教育、诚信法制教育和诚信实践教育是诚信学风的主要内容。求是精神教育、科学态度教育和严谨风格教育构成了严谨学风的主要内容。开拓意识教育、创造精神教育和质疑精神教育构成了创新学风的主要内容。大学生进取之风、诚信之风、严谨之风和创新之风的广阔思想内涵,凸显了大学生学风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属性。大学生学风教育的有效推进,主要解决五个方面的问题。从途径拓展看,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和教学相长的主体互动,实现对大学生学习价值的外在启发与内在反思;发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协同一致,实现教育者的力量整合,改善教育力量分散的不良教育现状;通过文化育人、制度育人和实践育人的结合,扩展教育形式和覆盖面;通过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避免学校孤军作战的不良局面。从机制创新看,要建立和健全学业指导机制、学业评价机制、学业激励机制、学业预警机制和学业淘汰机制,建立大学生学风教育的长效机制,增强教育制度的执行力。从教育方法看,可以采用启迪法、示范法、规范法、竞争法和渗透法等多种方法,削弱大学生的抗拒心理,丰富大学生学风教育的方法运用。从环境优化看,大学生学风教育要重点优化宿舍、班级、校园和社会四大区域,提升学风教育与大学生日常生活的相关性和融入度,阻断不良学习思想对大学生的影响,构建良性的学习外部环境。

二、高职高专学生阅读特点调查及其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职高专学生阅读特点调查及其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想道德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
        1.2.1 高职高专
        1.2.2 思想道德教育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与趋势
        1.3.2 国内研究现状与趋势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2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想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2.1 落实立德树人目标
    2.2 贯彻课程思政理念
3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
    3.1 聚焦正确的人生观
    3.2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3.3 注重爱国主义教育
    3.4 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3.5 强化公民道德教育
4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4.1.1 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意识有待提高
        4.1.2 挖掘教学内容的思政教育元素不够
        4.1.3 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方法单一
    4.2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想道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三全育人”意识有待增强
        4.2.2 教师开展教学的主动性有待加强
        4.2.3 教师开展教学的创造性有待提升
5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
    5.1 学校要加强教师思想道德教育建设
        5.1.1 增强教师对于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的意识
        5.1.2 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
    5.2 丰富思想道德教育教学内容
        5.2.1 完善人生观教育
        5.2.2 增强理想信念教育
        5.2.3 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5.2.4 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5.2.5 深化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
    5.3 拓展思想道德教育教学路径
        5.3.1 结合专业知识
        5.3.2 结合中国文化
        5.3.3 结合时事热点
        5.3.4 结合社会实践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1.“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调查问卷[复制]
    2.个人简历
    3.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4.研究生阶段获奖情况
致谢

(2)以问题为导向的高职高专药学专业药理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研究现状
        二、研究述评
    第四节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模式理论概述
    第一节 相关理论基础
        一、实用主义理论
        二、建构主义理论
        三、人本主义理论
        四、合作学习理论
        五、情境学习理论
    第二节 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模式涵义
        一、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模式的定义
        二、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
        三、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
        四、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
第三章 药理学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药理学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
        一、调查的方法与对象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第二节 药理学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结果分析
        一、教师调查问卷分析
        二、学生调查问卷分析
    第三节 实施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模式改革可行性分析
        一、国家和社会层面
        二、学校层面
        三、教师层面
        四、学生层面
        五、课程层面
第四章 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模式设计与实施
    第一节 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模式设计原则
        一、遵循问题导向
        二、坚持学生中心
        三、倡导小组学习
        四、加强组织引导
    第二节 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模式设计
        一、教学准备
        二、教学实施
        三、教学评价
    第三节 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教学对象
        二、教学内容
        三、教学课时
        四、教材及实验指导书
        五、教学案例
    第四节 教学效果分析
        一、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二、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三、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五、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五章 研究的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的结论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二节 研究的问题与改进
        一、研究的条件限制
        二、学习效果的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三、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四、问题的设计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第三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1 高职高专药学专业药理学实验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
附录 2 高职高专药学专业药理学实验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 3 高职高专学生药理学实验学习状况调查问卷
附录 4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课题研究
致谢

(3)高职高专院校韩语专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泰州学院韩语专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泰州学院韩语专业发展的历程与困境
    第一节 高职高专院校韩语专业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泰州学院韩语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典型性
    第三节 泰州学院对韩语专业发展困境的初步研究与认识
第三章 泰州学院韩语专业毕业生学习与就业状况调研
    第一节 泰州学院韩语专业毕业生调研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泰州学院韩语专业毕业生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第三节 泰州学院韩语专业走出困境的方向
第四章 应对韩语专业困境的对策
    第一节 改进韩语专业课程设置
    第二节 优化学校培养方案
    第三节 改进实习方式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泰州学院韩语专业毕业生学习与就业状况调查问卷
附录二 部分企业招收韩语专业毕业生的要求调查结果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全日制教育硕士学习投入问题研究 ——以河南省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问题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全日制教育硕士
        (二)学习投入
    四、文献综述
        (一)国内关于研究生学习投入研究现状
        (二)国外关于研究生学习投入研究现状
        (三)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第二章 研究设计
    一、理论基础
        (一)学生参与理论
        (二)努力质量理论
        (三)学习投入理论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调查法
        (三)访谈法
    三、问卷编制
        (一)问卷编制思路
        (二)问卷构成
        (三)问卷信效度分析
    四、样本选择
    五、研究思路
第三章 全日制教育硕士学习投入现状调查
    一、学习投入的总体状况
    二、学习投入五个维度的比较分析
        (一)学业挑战度
        (二)主动合作水平
        (三)师生互动程度
        (四)教育活动经历丰富度
        (五)校园环境支持度
    三、不同特征的全日制教育硕士学习投入差异检验
        (一)不同个体特征的全日制教育硕士学习投入差异检验
        (二)不同家庭特征的全日制教育硕士学习投入差异检验
        (三)不同学校特征的全日制教育硕士学习投入差异检验
第四章 全日制教育硕士学习投入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全日制教育硕士学习投入存在的问题
        (一)全日制教育硕士总体学习投入水平偏低
        (二)全日制教育硕士学业投入缺乏挑战度
        (三)全日制教育硕士与导师之间互动匮乏
        (四)全日制教育硕士教育活动经历单一化
    二、全日制教育硕士学习投入问题成因分析
        (一)自身动力弱,学习过程缺乏主动性
        (二)制度设计存在不合理环节
        (三)培养过程执行力度弱化
第五章 提高全日制教育硕士学习投入对策建议
    一、提高内生动力,做好学习长远规划
        (一)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做好学习规划
        (二)主动参与导师交流互动,营造良好师生关系
        (三)丰富实习实践活动,提升实践能力
    二、完善制度设计,提高学业挑战
        (一)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二)优化培养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三)完善考核机制,增强学业挑战
    三、强化培养过程,丰富支持力度
        (一)完善双导师制度,引导师生积极互动
        (二)架构稳定实习基地,联动多主体共同培养
        (三)精细化培养过程,提高教育硕士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影响高职高专学生专业选择的主要因素研究 ——基于家庭背景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缘由
        一、研究背景
        二、问题提出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研究文献回顾
        一、学生选择专业的影响因素研究
        二、学生选择专业的群体差异研究
        三、社会资本与专业选择研究
        四、经济资本与专业选择研究
        五、文化资本与专业选择研究
        六、对已有研究总结与评价
    第四节 理论基础
        一、经济资本理论
        二、社会资本理论
        三、文化资本理论
        四、文化再生产理论
第二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思路
        一、研究视角与分析框架
        二、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三、研究问题与论文框架
    第二节 量化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一、高职高专专业选择问卷的编制
        二、调查问卷的实测与修订
        三、问卷调查对象与抽样方案
        四、问卷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第三节 质性材料收集与分析
        一、访谈对象的选择
        二、访谈资料效度的分析
        三、访谈资料分析方法
    第四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高职高专定义
        二、家庭背景
        三、高职高专专业选择概念
第三章 高职高专学生专业选择结果分析
    第一节 高职高专学生专业达成度分析
        一、达成度的总体分析
        二、不同群体学生专业选择达成度分析
    第二节 高职高专专业选择的布局分析
        一、专业选择的性别布局分析
        二、专业选择的城乡布局分析
        三、专业选择的不同层次布局分析
    第三节 高职高专专业选择影响因素的群体差异分析
        一、高职高专民办和公办学生专业选择影响因素差异
        二、高职高专专业选择影响因素的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差异
        三、高职高专专业选择影响因素的性别差异
        四、高职高专专业选择影响因素的家庭背景差异
        五、高职高专学生专业计划分析
        六、家庭背景与学生意愿专业的关系分析
    第四节 亲子关系与学生专业选择关系分析
        一、亲子关系与专业选择重要程度的相关分析
        二、亲子关系与专业就业容易程度的关系分析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研究结论与讨论
    第一节 主要结论
        一、高职高专学生专业达成度不高
        二、高职高专学生在不同的群体之间存在差异
        三、亲子关系与专业选择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建议与对策
        一、对职业院校的建议
        二、对学生及家长的建议
        三、对社会及政府的的建议
    第三节 思考与讨论
        一、高职高专学生专业选择与社会再生产
        二、教育社会学学视角下我国职业教育公平设想
    第四节 创新与局限
参考文献
    一、学术着作
    二、学位论文
    三、期刊论文
    四、报告
    五、电子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6)习得性无助下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调查及培养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问卷调查法
        1.4.3 访谈法
        1.4.4 参与式观察法
    1.5 论文框架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习得性无助的研究现状
        2.1.1 习得性无助理论
        2.1.2 国外研究
        2.1.3 国内研究
    2.2 自主学习研究现状
        2.2.1 自主学习概念
        2.2.2 国外研究
        2.2.3 国内研究
        2.2.4 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研究
第3章 习得性无助与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调查研究内容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手段
    3.3 研究内容
    3.4 研究具体过程
第4章 调查结果分析
    4.1 高职学生英语学习习得性无助表现明显
    4.2 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缺乏
        4.2.1 对教师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不清楚
        4.2.2 学习目标确立与学习计划制定不明确
        4.2.3 学习策略的了解与使用不全面
        4.2.4 对学习策略使用的监控意识淡薄
        4.2.5 对英语学习过程的监控主动性不强
第5章 习得性无助下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及效果
    5.1 习得性无助下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5.1.1 营造良好的师生情感氛围,提升自我效能感
        5.1.2 元认知策略训练与课堂小组合作结合,激发学生潜能
    5.2 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效果
        5.2.1 期末综合测评表现改善
        5.2.2 自主学习任务完成良好
        5.2.3 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增强
第6章 结论
    6.1 本研究的发现
    6.2 本研究的不足
    6.3 未来的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高职学生习得性无助与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情况调查(一)
    第二部分 :高职学生自主性英语学习情况调查表
    习得性无助应对策略下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效果调查(二)
致谢
作者简介

(7)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生涯管理的现实困境与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关于职业生涯管理的研究
        1.2.2 国内关于职业生涯管理的研究
        1.2.3 文献综述述评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
        1.3.1 文献阅读法
        1.3.2 调查研究法
    1.4 研究内容与思路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思路
    1.5 本文的框架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理论基础
        2.1.1 理论简介
        2.1.2 职业生涯管理模型
    2.2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职业生涯管理概述
        2.2.1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职业生涯管理的内涵及特点
        2.2.2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职业生涯管理的价值体现
        2.2.3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职业生涯管理有利于学生实现个人全面发展
第三章 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生涯管理的必要性
    3.1 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生涯管理国家政策导向
    3.2 高职高专学生分析
        3.2.1 高职学生特征分析
        3.2.2 高职学生兴趣分析
        3.2.3 高职学生能力分析
    3.3 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生涯管理现状
        3.3.1 职业兴趣未充分激发
        3.3.2 职业判断能力培养乏力
        3.3.3 职业价值观培养有待加强
        3.3.4 社会实践缺乏针对性
        3.3.5 职业生涯管理不够变通
第四章 高职学生职业生涯管理案例选择与困境调查分析
    4.1 案例选择
        4.1.1 案例基本情况简介
        4.1.2 案例职业情况介绍
    4.2 调查设计
        4.2.1 设计依据
        4.2.2 问卷编制
        4.2.3 问卷数据统计的质量控制
    4.3 高职学生职业生涯管理困境调查及分析
        4.3.1 困境调查分析
        4.3.2 成因分析
第五章 高职学生职业生涯管理策略
    5.1 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培养职业判断力
        5.1.1 充分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
        5.1.2 加大培养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职业判断力
    5.2 打造优质环境,激发参与职业生涯管理兴趣
        5.2.1 打造优质环境
        5.2.2 激发参与职业生涯管理兴趣
    5.3 建立企业与学校联动机制,提升社会实践针对性
        5.3.1 加强企业与学校深层次合作,建立企业与学校联动机制
        5.3.2 提升高职院校社会实践的针对性
    5.4 打造多元化学科体系,灵活实施职业生涯管理
        5.4.1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加大学科体系的全面性
        5.4.2 针对职业生涯管理的不同阶段进行灵活运用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学业适应性的影响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调节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1.大学新生学业难以适应问题日益凸显
        2.学业适应与否关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
        3.家庭环境成为其学业适应的重要因素
    (二)研究价值
        1.从高等教育角度丰富和发展学习适应性理论
        2.深化学业适应理论在家庭环境因素中的探讨
        3.帮助家庭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养方式
        4.为高校开展始业教育以及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一、文献综述及理论依据
    (一)数据选取与关键词选择
    (二)文献成果的可视化分析
        1.核心作者数量及合作分析
        2.关键词知识图谱共现分析
    (三)文献观点综述
        1.关于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
        2.关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研究
        3.关于学业适应性的研究
        4.关于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学业适应性关系的研究
    (四)核心概念界定
        1.父母教养方式
        2.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3.学业适应相关概念
    (五)研究理论依据
        1.发生认识论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适应性学习理论
        3.布迪厄资本理论及惯习理论
二、研究问题及设计
    (一)明确研究问题
    (二)研究内容及线路
    (三)研究方法
        1.文献计量法
        2.质性访谈法
        3.问卷调查法
三、质性访谈实施与结果分析
    (一)访谈实施设计
        1.访谈样本选择
        2.访谈研究工具
    (二)访谈样本特征
    (三)文本词频分析
    (四)访谈信息编码
        1.开放性编码
        2.主轴性编码
        3.选择性编码
    (五)理论饱和度检验
四、问卷调查实施与结果分析
    (一)研究工具的开发
        1.提出研究假设
        2.研究样本限定
        3.研究变量限定
        4.研究工具设计
    (二)实施方法与步骤
    (三)数据管理与分析
        1.信度分析
        2.效度分析
    (四)样本特征及差异性分析
        1.人口统计学的主要特征
        2.大学生学业适应性的主要特征及差异性
        3.父母教养方式的主要特征及差异性
        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主要特征及差异性
    (五)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学业适应性的相关分析
        1.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业适应性的相关性分析
        2.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3.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学业适应性的相关性分析
    (六)SES在父母教养方式对学业适应性预测作用中的调节作用
        1.SES在父亲教养方式对学业适应性预测作用中的调节作用
        2.SES在母亲教养方式对学业适应性预测作用中的调节作用
        3.SES在父母教养方式对学业适应性影响中的调节效应模型的验证
五、研究讨论
    (一)学业适应性、父母教养方式及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现状及差异
        1.大学生学业适应性现状及差异的讨论
        2.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现状及差异的讨论
        3.大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现状及差异的讨论
    (二)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学业适应性的相关关系
        1.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学业适应性呈显着相关
        2.父母教养方式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呈显着相关
        3.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大学生学业适应性呈显着相关
    (三)家庭SES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业适应性之间的调节作用
        1.家庭SES在学业适应性与父母教养维度之间的调节作用不同
        2.不同家庭SES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其学业适应性影响程度不同
六、对策建议
    (一)特别关注大学生自我认知与心理的适应问题
    (二)积极采用关怀类型及民主类型父母教养方式
    (三)不同家庭水平下的父母要在教养上择善而从
    (四)发挥家校合作平台来提升学生的学业适应性
    (五)制定相关政策营造良好的本科教育教学氛围
    (六)教育补偿提升弱势家庭大学生的学业适应性
参考文献
    (一)专着类
    (二)论文类
    (三)其他类
    (四)外文类
附录一:访谈提纲
附录二:调查问卷(有序版)
附录三:调查问卷(乱序版)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9)复杂动态理论下越南汉语本科生学习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课堂学习行为的相关研究
        二、课外学习行为的相关研究
        三、考试行为的相关研究
        四、汉语学习行为的相关研究
        五、学生知识领会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六、本文重点研究问题
    第三节 研究对象及范围
第二章 理论依据与研究方法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学习的定义
        二、行为的定义
        三、学习行为的定义
    第二节 复杂动态理论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搜索及阅读
        二、观察法
        三、访谈法
        四、问卷调查法
        五、统计分析法
        六、研究假设、统计假设、假设检验
第三章 复杂动态理论下越南汉语本科生学习行为分析
    第一节 学生学习行为的描述分析
        一、学生的课堂参与行为
        二、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
        三、学生的课间休息行为
        四、学生的课外学习行为
        五、学生的汉语学习行为
        六、学生的睡觉行为
        七、学生的饮食行为
        八、学生的消极行为
        九、学生的积极行为
        十、学生的考试前行为
        十一、学生的考试中行为
        十二、学生的考试后行为
    第二节 学生学习行为的比较分析
        一、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
        二、单因素方差分析
    第三节 学生学习行为的相关分析
        一、汉语学习行为与课堂行为的相关分析
        二、汉语学习行为与课外、睡觉、饮食、消极和积极行为的相关分析
    第四节 学生汉语行为与学生学习行为的回归分析
        一、学习汉语行为与学生课堂行为的回归分析
        二、汉语学习行为与课外、睡觉、饮食、消极和积极行为的回归分析
        三、学习汉语行为与学生考试行为的回归分析
        四、学习汉语行为与学生学习行为的回归分析
    第五节 学生汉语学习行为的贝叶斯模型分析
第四章 复杂动态理论下越南汉语本科生知识领会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学生知识领会影响因素的描述分析
        一、学生学习动机
        二、学生学习坚定程度
        三、学生学习竞争程度
        四、学生学习方法
        五、学生个人感受
        六、学生个人愿望
        七、教师因素
        八、同学因素
        九、学习环境
        十、考试频次
        十一、家庭因素
        十二、社会因素
        十三、学生的知识领会程度
    第二节 学生知识领会与其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
        一、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
        二、单因素方差分析
    第三节 学生知识领会影响因素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一、学生自身因素的探索性分析
        二、学校因素的探索性分析
        三、学生自身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探索性分析
    第四节 学生知识领会与其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一、学生知识领会与学生自身因素的相关分析
        二、学生知识领会与学校因素的相关分析
        三、学生知识领会与其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第五节 学生知识领会与其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一、学生知识领会与学生自身因素的回归分析
        二、学生知识领会与学校因素的回归分析
        三、学生知识领会与其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第六节 学生知识领会与其影响因素的模型分析
        一、学生知识领会与其影响因素的贝叶斯模型分析
        二、学生知识领会与其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第五章 越南汉语本科生学习行为问题及其对策
    第一节 越南汉语本科生学习行为中的问题
        一、学生课堂主动性问题
        二、学生课外科研积极性问题
        三、学生汉语资料使用问题
        四、学生考试习惯问题
        五、学生睡眠习惯问题
        六、学生饮食习惯问题
        七、学生学习计划问题对学生知识领会的影响
        八、学校的教师和设施问题对学生知识领会的影响
        九、家庭经济问题对学生知识领会的影响
        十、社会重视程度问题对学生知识领会的影响
        十一、男、女生在学习行为和知识领会方面的差异性问题
        十二、城乡学生在学习行为和知识领会方面的差异性问题
        十三、学生专业类型在学习行为和知识领会方面的差异性问题
        十四、学生年级在学习行为和知识领会方面的差异性问题
        十五、学生汉语学习背景在学习行为和知识领会方面的差异性问题
        十六、学生学习成绩在学习行为和知识领会方面的差异性问题
        十七、学生兼职时间在学习行为和知识领会方面的差异性问题
        十八、学生简繁字体识别能力在知识领会方面的差异性问题
    第二节 越南汉语本科生汉语学习行为对策
        一、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
        二、鼓励学生参加课外科研活动
        三、鼓励学生积极学习汉语,提高自身汉语水平
        四、培养学生的良好考试习惯
        五、改变学生的不良睡眠习惯
        六、改变学生的不良饮食习惯
        七、鼓励学生制定个人学习计划,提升自身知识领会程度
        八、改善师生关系,加强学校设施建设,提升学生知识领会程度
        九、家庭应根据学生实际花销提供适当生活费
        十、社会应重视汉语人才,提供充足就业机会
        十一、根据男女之间的差异,合理教学
        十二、根据不同的生源,合理地进行教学
        十三、根据学生专业特征,合理地教学
        十四、根据学生年级特征,合理地教学
        十五、将汉语学习背景不同的学生分开上课
        十六、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学习成绩
        十七、鼓励学生减少兼职时间,专心学习汉语
        十八、培养学生简体字和繁体字的识别能力
第六章 结论
    第一节 本文的研究结论
    第二节 本文的研究成果在越汉语教学领域的应用
        一、对越汉语教学设计的应用
        二、对越汉语教材编写的应用
        三、对越汉语课程设计的应用
        四、对越汉语课堂管理的应用
        五、对越学生课外管理的应用
        六、对越学生考试管理的应用
    第三节 越南汉语本科生汉语学习行为特征
        一、越南汉语本科生听力课学习行为特征
        二、越南汉语本科生口语课学习行为特征
        三、越南汉语本科生阅读课学习行为特征
        四、越南汉语本科生写作课学习行为特征
    第四节 越南学生与其他国家学生的学习行为对比
        一、各国学生课堂学习行为对比
        二、各国学生课外学习行为对比
        三、各国学生考试行为方对比
    第五节 研究创新、研究不足及研究展望
        一、研究创新
        二、研究不足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观察和访谈后获得学生学习行为以及知识领会程度的相关信息
    附录2: 越南汉语本科生行为调查问卷(中文版)
    附录3: 越南汉语本科生行为调查问卷(越文版)
    附录4: 对汉语专业学生知识领会程度的影响因素问卷调查(中文版)
    附录5: 对汉语专业学生的影响因素问卷调查(越文版)
    附录6: 教师、学生、同学访谈问题
    附录7: 每天行为观察表
    附录8: 学生行为综合观察表
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后记

(10)大学生学风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大学生学风教育的研究意义
        (一)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现实需要
        (二) 增强大学德育实效的内在需要
        (三)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迫切需要
        (四) 优化当前社会风气的客观需要
    二、大学生学风教育的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大学生学风教育的研究路径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重点
        (三) 研究方法
第一章 大学生学风教育的本质特征
    一、大学生学风教育的概念体系
        (一) 学习与学风
        (二) 学风与教风
        (三) 学风与校风
        (四) 大学生学风教育
    二、大学生学风教育的本质体系
        (一) 学习的本质
        (二) 大学生学风的本质
        (三) 大学生学风教育的本质
    三、大学生学风教育的基本特征
        (一) 导向性
        (二) 建构性
        (三) 自主性
        (四) 互动性
        (五) 养成性
        (六) 潜隐性
        (七) 群体性
第二章 大学生学风教育的思想资源
    一、中国古代学风教育思想
        (一) 自强不息
        (二) 勤勉治学
        (三) 学思结合
        (四) 诚信笃实
        (五) 学以致用
    二、现代西方学风教育理论
        (一)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二) 社会学习教育理论
        (三) 终身学习教育理论
        (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学风教育理论
        (一) 理论联系实际
        (二) 坚持实事求是
        (三) 注重解放思想
第三章 大学生学风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学风教育的实证调查
        (一) 大学生学风教育的问卷设计
        (二) 大学生学风教育的调查实施
    二、大学生学风的现状和特点
        (一) 大学生学风的现状
        (二) 大学生学风的特点
    三、大学生学风教育的现状和成因
        (一) 大学生学风教育的实施现状
        (二) 大学生学风教育的问题成因
第四章 大学生学风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进取之风教育
        (一) 理想信念教育
        (二) 社会责任教育
        (三) 科学发展教育
        (四) 竞争态势教育
    二、诚信之风教育
        (一) 诚信价值教育
        (二) 诚信品质教育
        (三) 诚信法制教育
        (四) 诚信实践教育
    三、严谨之风教育
        (一) 求是精神教育
        (二) 科学态度教育
        (三) 严谨风格教育
    四、创新之风教育
        (一) 开拓意识教育
        (二) 创造精神教育
        (三) 质疑精神教育
第五章 大学生学风教育的有效推进
    一、大学生学风教育的途径拓展
        (一) 教师教育、自我教育和互动教育相结合
        (二) 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相结合
        (三) 文化育人、制度育人和实践育人相结合
        (四) 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
    二、大学生学风教育的机制创新
        (一) 建立学业指导机制
        (二) 完善学业评价机制
        (三) 改进学业激励机制
        (四) 运用学业预警机制
        (五) 引进学业淘汰机制
    三、大学生学风教育的方法探索
        (一) 启迪法
        (二) 示范法
        (三) 规范法
        (四) 竞争法
        (五) 渗透法
    四、大学生学风教育的环境优化
        (一) 优化宿舍环境
        (二) 优化班级环境
        (三) 优化校园环境
        (四) 优化社会环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论文写作的故事
攻博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附录一: 全国高校学风汇总
附录二: 大学生学风教育调查问卷

四、高职高专学生阅读特点调查及其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想道德教育研究[D]. 张雪良. 安徽医科大学, 2021
  • [2]以问题为导向的高职高专药学专业药理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D]. 李涛.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4)
  • [3]高职高专院校韩语专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泰州学院韩语专业为例[D]. 郭蕾. 山东大学, 2019(03)
  • [4]全日制教育硕士学习投入问题研究 ——以河南省高校为例[D]. 刘丽. 河南大学, 2019(01)
  • [5]影响高职高专学生专业选择的主要因素研究 ——基于家庭背景视角[D]. 范涓涓.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19(02)
  • [6]习得性无助下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调查及培养个案研究[D]. 杨宇艳. 湖南农业大学, 2019(08)
  • [7]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生涯管理的现实困境与对策分析[D]. 宋佳丽. 延边大学, 2019(01)
  • [8]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学业适应性的影响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调节作用[D]. 马银琦. 浙江师范大学, 2019(02)
  • [9]复杂动态理论下越南汉语本科生学习行为研究[D]. NGUYEN VAN THANH(阮文清). 厦门大学, 2018(12)
  • [10]大学生学风教育研究[D]. 赵癸萍. 武汉大学, 2017(06)

标签:;  ;  ;  ;  ;  

高职大学生阅读特点调查与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