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殷商甲骨文

论殷商甲骨文

一、殷商甲骨刻辞■及从■诸字考释(论文文献综述)

唐英杰[1](2021)在《商代甲骨文地名统计与地望研究》文中提出甲骨文所含内容丰富,是当今研究商代史不可或缺的一手资料。商代地名研究是商代政治疆域、经济文化、族群关系、军事战争、社会组织形式等研究的重要基础;甲骨文中含有大量的地名、方国名,是研究商代历史地理的重要史料。地名的认定、统计与地望的考证是研究甲骨地名的两个主要内容,从甲骨文发现以来就备受学人关注,相关研究成果丰硕。地名统计方面,由於所见材料的限制和判断地名标准的差异,各家统计数据有一定的差异,混淆族名、人名与地名是造成差异的原因之一;地望考证方面,“文献对照法”与“干支系联法”是考证地望的主要方法,但由於古今地名变迁、异地同名现象的普遍存在,加之系联标准不一、缺乏可靠的考古证据等原因,各家所取参考不同,对地望考察的结果也不尽相同,多数地名地望并未取得统一意见,因此甲骨地名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间。近年来,随着甲骨学的发展,新材料、缀合不断增多,释字、释文日益准确,数据库建设逐步完善等,为重新整理与研究甲骨文地名带来了新的契机与便利。基於此,本文在构建完整甲骨地名数据库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在准确释读文字的基础上,重新整理、统计、系联甲骨地名,考证甲骨地名地望,最大程度构建出甲骨地名系统。本文一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为绪论。本章主要对学界关於甲骨地名的研究做了学术史梳理,交代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地名的认定、地望考证以及在前二者基础上进行的地理综合研究是研究甲骨地名三个主要方面;地名认定主要在於对甲骨地名数量的统计和地名用字的文字考释;地望考证是在文字考释的基础上进行古今地名对照;地理综合研究则是在准确判断地名及考证地望的基础上研究商代的政治疆域、地理分区(田猎区、农业区等)、族群分布、方国分布、军事战争等,本章以此为纲对学界研究做了梳理。本章还交代了本文在研究甲骨地名与考证地望时坚持的几点原则。第二章主要对甲骨文中所见地名进行了再统计。本文注意区分地名与方国名、族名以及人名,共统计出甲骨文地名约794(含存疑)个,其中单纯地名475个;区域名或场所名58个;与方国名或侯、伯氏名有重合者60个;与其他国名或族名、人名重合者113个;存疑88个。第三章在考证商代黄河在今河南境内迳流的基础上,对卜辞中的近河地名做了梳理与地望考证。商代黄河从今河南郑州市北至今卫辉市东北大致呈南北流向,此後经淇县南、滑县北到濮阳县西一段大致呈东西流向,在濮阳市西转折向西北流经内黄县西,後一路向北流入今河北省。商人以黄河为界,将近河区域划分为“河东兆”“河西兆”“河南兆”,卜辞中所见“河”“囧”“柚”“粪”“良”“襄”“矛”“(?)”“散”“向”“冥”“协”“黎”“鲧”“斗”“夫”“戚”“(?)”“马方”“(?)”等是近河地名,他们大多分布在今河南省北部商代黄河沿岸。第四章以帝辛十祀征夷方这一重大军事事件为参考,在修订此次伐夷日程谱的基础上,对所涉地点及相关地点地望做了考察。此次伐夷方往返路綫为:大邑商—雇—嘉—香—丧—乐—冒—庆—商—吉—商—郊—(?)—彻—(?)—(?)—危—攸—(?)—鸠—(?)—淮—(?)—辉—阶—(?)—(?)—(?)—呆—永—(?)—攸—截—危—叉—洗—(?)—(?)—(?)—杞—瓒—(?)—冒—商—乐—丧—香—敢—奠—敖—夷围—嘉—云奠河邑。此次征伐的主战场位於今山东省菏泽市境内,相关地点主要分布在今河南省东北部与山东省西南部。第五章以一些军事事件排谱为参考对相关地名进行了系联与地望考察。主要以“南丰方”“四丰方”“亘方”“基方”“盂方”“舌方”“土方”“召方”“絴方”“阴美方”“(?)”等为中心,对有关事件进行了排谱,对所涉地名地望进行了考察。相关方国主要分布在王畿四周,其来犯商王朝领地主要分怖在王畿边缘地带,商王与相关异族的军事活动涉及地点也多分布在相应方国与商王都之间。第六章主要讨论商王朝的田猎地。本章以“(?)”“敦”“盂”“丧”为中心,以同版均记有占卜地点或验辞的卜辞为系联材料,参考同辞地名、王步卜辞、贞夕卜辞等,对一些田猎地进行了系联;并逐一对卜辞中所见田猎地做了梳理,对相关田猎地的共版地名做了逐一梳理。商王习惯性田猎地主要分布在王畿及王畿附近地区,并未超出王都过远,以位於今河南省东北部为主。第七章主要讨论甲骨文中所见商代地理系统。该章对本文的研究思路做了总结,对商代晚期王畿范围、卜辞所见田猎地分布、农业地分布、仓廪分布等做了讨论。商代晚期王畿以太行山、商代黄河为天险,大致包含今河南省安阳市、鹤壁市、新乡市、濮阳市、河北省邯郸市等区域,卜辞中所见田猎地、农业地也大多分布在此区域,其中黄河沿岸是商代重要的农业地,仓禀地多分布在王畿核心区域,距离王都不远。

陈剑[2](2020)在《释“瓜”》文中研究说明一、从子犯钟铭所谓"‘瓜’之繁体"説起(一)字形辞例与诸説春秋中期的子犯编钟,铭文讲到晋楚城濮之战(公元前632年)部分云:子■(犯)及晋公?(率)西之六■(师),博(搏)伐楚刱(荆),孔休。大工(攻)楚刱(荆),丧氒(厥)■(师),灭氒(厥)瓜(孤)。

李辉[3](2020)在《甲骨若干非祭祀类同义动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甲骨非祭祀类同义动词”作为研究论题,主要从同义词辨析的词汇学角度对甲骨词汇展开研究。第一章 绪论部分详细综述了该选题的相关研究现状,指出既往甲骨词汇研究在穷尽材料、辨析字形、吸收最新考释成果、精密分析辞例、关注类组差异等方面仍有进一步展开的空间,这些方面同时也构成了本文的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基於此,本文主体部分为第二章“同义动词辨析”与第三章“专题研究”。“同义动词辨析”部分共辨析七组同义动词,每一组同义动词辨析基本按照<释义集要><字形分析><辞例梳理>三个部分展开。<释义集要>主要对涉及该词的重要考释意见进行简要蒐集,把握既往研究对於其词义认知的要点;<字形分析>则穷尽该词的所有字形,并且截取字形均采用原始拓片(摹本除外),同时分析、归纳其字形结构或写法方面的特点;<辞例梳理>部分穷尽所有辞例,通过梳理辞例,并结合考释意见从而归纳其所有义项。字形与辞例梳理部分将参考甲骨分组分类、甲骨缀合方面的研究成果,综合考虑字形与词义的联繋,在此基础之上,每一个词会给出[按语]以评估其词义。在逐词进行这样的全面分析之後,每一节以“小结”形式给出这一组同义动词的辨析结论,主要从词义、词性、语境特点、类组差异等多方面辨析其异同,试图阐明其在甲骨词汇系统中彼此以什麽样的语义构成怎样的同义关系,从而为古汉语同义词辨析提供汉语史中殷商晚期甲骨词汇的例证。“专题研究”部分则是对同义词辨析过程中所发现值得研究且有新论的五个小问题展开专题性探讨。《甲骨文同义动词连用现象考察》详细辨析前人所归纳的同义连用,辨误10例,补充论证8例,笔者新增、存疑5例。《“散”字补说兼释上博简“散裹”》提出表示“杀”义和“分散”义的“散”来源应该不同,通过补充论证“散”字字形流变,证上博简“(?)”“(?)”当为“散”字异体,“散裹”依故训可释为“布围”,表示“设置包围圈”的战略进攻手段。《“(?)”“(?)”“(?)”字形辨析》从字形与辞例两方面论证“(?)”当为“闻”,後两者只可隶定,从而解决三者与“听”“闻”“圣”三个字的纠葛。《“商”有“祭祀动词”用法臆说》提出“商”除了人名、地名、读为“赏”、表示一种舞乐的用法外,还可能存在一种“祭名”的用法。《甲骨释文、字形拾遗》则存疑个别甲骨字形,同时针对“弜雨”卜辞释文做出校订。

曹雨杨[4](2020)在《《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叁)》疑难字词集释及释文校注》文中研究表明2008年7月,清华大学入藏了一批战国时期的竹简,据碳14年代测定为战国中晚期,文字风格主要为楚系。经整理,2010年12月出版《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内容包含《尹至》《尹诰》《程寤》《保训》《耆夜》《周武王有疾周公所自以代武王之志(金縢)》《皇门》《祭公之顾命(祭公)》《楚居》等九篇;2011年12月出版《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贰)》,内容包含《系年》一篇;2012年12月出版《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内容包含《说命上》《说命中》《说命下》《周公之琴舞》《芮良夫毖》《良臣》《祝辞》《赤鹄之集汤之屋》等八篇;2013年12月出版《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肆)》,内容包含《筮法》《别卦》《算表》等三篇;2015年4月出版《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伍)》,内容包含《厚父》《封许之命》《命训》《汤处於汤丘》《汤在啻门》《殷高宗问于三寿》等六篇;2016年4月出版《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陆)》,内容包含《郑武夫人规孺子》《管仲》《郑文公问太伯(甲、乙)》《子仪》《子产》等五篇;2017年4月出版《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柒)》,内容包含《子犯子余》《晋文公入于晋》《赵简子》《越公其事》等四篇。本文主要以《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柒)》的三十六篇文献为研究对象,分上下两编,上编主要对简文中一些未能解决、讨论较多的疑难字词进行串联集释,收集各家观点以及研究成果,同时对诸家观点尽量客观分析并补充自己的意见,下编在归纳总结学界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古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文献学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对简文进行重新校注,力求反应当下学界的研究成果。限於篇幅,本论文仅选择《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叁)》部分。

王博[5](2020)在《甲骨文字诂林再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于省吾先生、姚孝遂先生主编的《甲骨文字诂林》在李孝定先生《甲骨文字集释》基础上搜集了自甲骨文发现以来直至1989年底九十年间有关甲骨文字考释的成果。何景成先生所编《甲骨文字诂林补编》集录了1990年至2013年间的甲骨文字考释成果并对《甲骨文字诂林》所漏收的成果进行补充。而自2014年以来至2019年期间亦有200余篇有关甲骨文字考释的文章发表,本文将对这些文章进行搜集整理,并依照甲骨文字诂林的体例进行编撰。本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通论:近年甲骨文研究综述,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近年甲骨文字形字义考释研究所展现的几种特点。二是阐述近年甲骨文字集释研究的跟进与其必要性。三是近年甲骨文研究事迹整理。第二部分为近年甲骨文字考释成果汇集,将对2014年至2019年五年间大陆与港澳台地区范围内新出的甲骨文考释成果进行搜集与整理,并依照《甲骨文字诂林》的体例进行编排。另附有字形总表与检索表以供检索使用。

章秀霞[6](2019)在《殷墟甲骨文中所见先公的整理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项研究通过同辞并举、同版并举等卜辞系联方式,利用殷墟甲骨文中人祖在称谓、配偶、宗庙、祭法等方面的特征,以及其他学科资料提供的旁证等,充分吸收甲骨缀合成果提供的更加完整的信息,最终判定出殷墟甲骨文中的先公远祖名号28个,包括夒、河、岳、(?)((?))、(?)、(?)、土、龚、企、娥、兮((?))、(?)、山、(?)、(?)、目、(?)、方、戈、巫、蔑、(?)、季、杺、(?)、王亥、王恒、王矢等,并对这28个先公远祖名号用字在殷墟甲骨文中的用法进行了梳理和研究。这对于推动殷墟甲骨文中先公问题研究工作的进展,探索商族这个古老民族的早期历史,深入了解我国乃至世界早期文明发展进程中的有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不少方面获得了新的认识,如:第一,(?)就是《殷本纪》所记先公昭明在殷墟甲骨文中的名号。(?),即“皿”,作祭祀对象时可读为“盟”,其实就是《殷本纪》所载先公昭明。昭明在卜辞时代本为单字称名,殷亡入周之后,随着社会情势的变化,周人用字时出现用“明”字来表示“盟誓于神明”之“盟”义的现象,这种现象到战国时更加普遍,实为周人书写记录的一种发展趋势,反映了时代的变迁。殷先公名“(?)”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被周人辗转写作了“明”字,应该说这是汉字演进过程中由于周人用字习惯而致的自然结果,并不是由于周人的错讹而使然。不过“昭”字或其初文“邵”字的混入则可能是因为周人理解偏差所致。(?)与昭明的关系,一为殷人自称,一为周人他称。殷先公昭明由单字称名变为双字称名的时间,极可能出现在西周中期以后。第二,以“河”“岳”为名号的两位先公应该属于商族旁系先公。甲骨文中有“高(祖)眔河”(《屯南》916)之语,实为“高祖”与“河”同辞合祭的卜辞,甲骨文中又有“高祖”与“河”同版并举(《合集》32308)以及“高祖”与“河”“岳”同版并举(《合集》32028)的情况,所以“高祖河”一语应该点断,也就是说“河”确实不属于商人“高祖”的范畴,而据殷墟甲骨文中称“高祖”者均为直系先祖的实例,所以应该认为名号为“河”、为“岳”的两位先公当为商人的旁系先祖。第三,殷墟甲骨文中所见先公远祖,大多具有程度不等的祖先神与自然神色彩并存的两属现象,尤以河、岳、土为重。对于此类现象,学者间长久以来争论不休,至今没有形成共识。本文引入民族学、人类学等其他学科资料与学术理论,对此类两属现象进行探讨,并尝试在人类思维层面作些理论解释。比如,以“河”“岳”为名号的祖先神之所以与自然物的大河、山岳之神纠缠在一起难以分辨,看起来是如此“矛盾”,大概有两种可能性:一是,二者只是用了同一个字来表示自己的名号而已,没有任何关联性。如果是这样,当然也就不存在需要讨论的问题了,但在上古时代那种特殊的政治宗教时空背景下,这种可能性应该极小;二是,二者确实存在某种密切关系。如果是这样,倒是与天下初民曾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相吻合,我们认为这应该是商人在很久以前——原始氏族社会时期——原逻辑思维下形成的思想文化在卜辞时代仍具影响力的表现,是他们远古祖先的古老认知流传至卜辞时代的一部分。卜辞时代的商人无疑早已进入文明时代,但他们对本族先公远祖的认知则继续着历代祖先流传下来的观念与传统。民族志、人类学中有大量材料证明,人类在原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的原始氏族社会时期,往往认为各种物都是有生命的,而人和物之间是可以有密切关系的,名字对他们具有特殊的意义,往往意味着某种亲密的关系。先公河、岳与自然之河、岳应该也具有这种关系。另外,本文还对自上甲以下的先公近祖以及“数字+示”和“其他+示”结构中所包含的先公情况进行了梳理和探讨。

王玉[7](2019)在《商代“众人”研究》文中指出“众人”是屡见于甲骨文的一个群体。通过比较相关辞例,可以确知“众”、“众人”二者身份无别,而卜辞中的某些“人”字所指亦是“众人”。“众”与“众人”在辞例分布上存在着类组差异,“众人”一词见于典宾、宾三以及历二类卜辞中,而“众”则较广泛地见于各组类的卜辞中。“众”前一字为族名、地名时,卜辞只言“某众”,绝不言“某众人”,可能反映了商代人的一种语言习惯。卜辞中拥有“众人”之族,似皆商王同姓,可能反映了商代人的宗族形态和血缘观念。“众人”在商代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众人”常在商王、族长、小众人臣等人的率领下进行一些具体的耕植活动。“众人”参与的“省廪”,可能是战争状态下保障粮食安全的活动。“众人”也参与田猎活动,但相关辞例较少。在军事方面,“众人”参预了战前、战时、战后的各个阶段。在战前,商王常对“众人”进行动员、演练,“众人”还参与修筑城防等活动。在战时,“众人”常在族长率领下进行诸如进攻、防御、戍守、救援等一系列的行动。商王也十分关心“众人”在战争中的损失情况。卜辞中的“丧众”是指“众人”的丧损,而不是指“奴隶逃亡”。“丧众”一般皆与战争有关,“众作耤不丧”可能也与军事活动有关。卜辞中的“雉众”既非夷伤“众人”之义,也非陈列“众人”之义,沈培认为其与“丧众”含义接近,可从。“(?)众”并非“米众”,无法解释为安抚“众人”,其含义或也与“雉众”类似。“(?)众人”之“(?)”,不应释为“途”,应如沈培之说,释为“迓”,表迎会之义。“(?)众人”乃迎接作战归来之“众人”,绝非屠杀“众人”之义。“敢众”并非捕杀“众人”,或许为“众敢”之倒文,或又可将“敢”理解为族名、地名。“众”字的含义在商周时代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春秋战国时代的文献中,“众”字往往被用作形容词表“多”之义,在此基础上,又被加以引申,成为一个广泛指代各种不同身份人群的群体性称谓。这些含义已与卜辞不同,因此,我们在使用传世、出土文献材料论证甲骨文“众人”身份时都应当谨慎。不过,师旅鼎、曶鼎等西周早中期金文中的“众”字还保留着与甲骨文类似的用法,可能与师旗、匡季为殷遗民有关。而西周晚期的师袁簋、应侯视工簋中的“众”字,在字义上则已经出现了向形容词过渡的趋势。对于“众人”的身份,前人争论的焦点集中于其是否是奴隶之上,根据本文中的相关讨论,笔者不倾向于认为“众人”为奴隶。

史卉[8](2019)在《《说文》字源集释(卷三、卷四)上册》文中研究表明本文是《说文》字源集释的第三、四卷内容,接续王世建的一、二卷集释,全文收录《说文》三、四卷字头共计1423字。对字源的探讨从古至今诸家观点甚多,内容繁杂,研究成果庞大,本文力求依照时代搜集各家观点,集成文本以便查阅。文章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由於本文是对一、二卷之後的三、四卷的收录,在一、二卷前已经对字源进行了相关陈述,故而本文在对於字源的相关介绍上仅作简单的补充说明。第二部分为《说文》三、四卷的字源集释。

张惟捷[9](2018)在《晚商人物“师般”史迹考述——并论文献中“甘盘”的相关问题》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缘起与方法人物是构成社会历史的最基本要素,因此对某一时代中重要人物的研究,可视爲传统历史学发展论述的主要基础。19世纪末的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爲学术界带来了极大的震撼,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不仅证明了《史记·殷本纪》在世系记载上的可信,也透露出传统文献所保留商史的不足,其中在人物记述上更是如此。有鉴於此,针对独立人物的专题研究遂逐渐受到学者的重视。

闫爽[10](2018)在《李学勤《殷代地理简论》研究》文中提出研究商代地理可以促进对商代文明和商代社会文化的研究,但由於其年代久远、资料繁杂,研究之艰辛可想而知。商代甲骨文的发现为商代地理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李学勤先生的《殷代地理简论》出版於1959年,这是第一部专门研究殷墟卜辞地理的着作,其学术史意义重大。对《殷代地理简论》开展专书研究,有利於总结殷代地理的部分研究成果,促进殷代地理的相关研究。本论文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绪论部分。本部分介绍李学勤先生《殷代地理简论》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李学勤先生关於殷代地理的其他着作及文章、总结甲骨文地名的研究方法、商王主要田猎区方位的几种不同说法,阐述选题的意义。第一章为《殷代地理简论》的释文校订,对书中所引卜辞及铭文进行原始材料地逐条核对与校订。第二章对书中所涉及的甲骨文地名进行相关地名集释,以期展现学术界对於甲骨文地名及其地望的研究成果。第三章对帝辛十祀征夷方相关问题进行梳理和总结,如帝辛十祀征夷方日程、夷方位置等问题。

二、殷商甲骨刻辞■及从■诸字考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殷商甲骨刻辞■及从■诸字考释(论文提纲范文)

(1)商代甲骨文地名统计与地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凡例
干支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综述及研究方法
        一、商代甲骨文地名研究综述
        二、本文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 本文考证甲骨文地名地望时遵循的原则
        一、充分吸收文字学考释成果,力求地名认定与释读的准确
        二、注意区分地名、族名与人名
        三、利用“族徽”材料考察卜辞地望时注意“族徽”的内涵
        四、使用“文献对照法”注意考辨文献信息,重视卜辞地名系统内证
        五、选择合理的系联卜辞标准
第二章 甲骨文所见地名再统计
    一、甲骨地名的辨别
    二、商代的政治地理模式
    三、甲骨文所见商代的方国、侯伯统计
    四、商代甲骨文所见地名统计
第三章 以黄河为参考的地名系联与地望考证
    第一节 商代黄河下游水道考辨
    第二节 商代河神及祭河场所考
    第三节 甲骨文中所见近河地名考
第四章 以“征夷方”事件为参考的地名系联及地望考证
    第一节 帝辛十祀征夷方卜辞排谱补论
    第二节 商周攸地地望及帝辛十祀夷商战争主战场考
        一、甲骨文“攸”释字补说
        二、商周时期攸地地望考
        三、帝辛十祀夷商战争主战场区域考
    第三节 十祀伐夷方相关地名梳理与地望考证
第五章 以其他军事事件排谱为参考的地名系联及地望考证
    第一节 卜辞所见“丰方”及相关地望考证
        一、甲骨文“丰”释义
        二、与“南丰方”有关的族地名考
        三、与“四丰方”有关的族地名考
    第二节 商王朝与诸方的军事事件及相关地望考证
        一、武丁中期一组军事事件排谱与相关族地考证
        二、伐盂方
        三、(?)方及相关族地考证
        四、土方及相关族地考证
        五、召方
        六、絴方
    第三节 伐阴美方排谱及相关地望考证
    第四节 与“(?)”相关的地名系联与地望考证
第六章 以田猎事件为参考的地名系联及地望考证
    第一节 关於商代田猎地及田猎区研究的回顾
    第二节 甲骨文中所见田猎地梳理与系联
        一、以“(?)”为中心的地名系联
        二、以“敦”为中心的地名系联
        三、以“盂”为中心的地名系联
        四、以“丧”为中心的地名系联
        五、一些疑可与文献对照的田猎地地望考证
    第三节 卜辞中其他难以系联的田猎地整理与研究
第七章 甲骨文所见商代地名系统
    一、商代晚期王畿考
    二、卜辞所见商代田猎地分布考
    三、卜辞所见商代农业地考
    四、卜辞所见商代仓储地考
结语
本文所引缀合来源表
参考文献
    1.古籍类
    2.着录书类
    3.工具书类
    4.专着或文集类
    5.考古报告、汇编、方志类
    6.论文类
    7.电子资源
索引
读博期间学术成果
後记
附:甲骨文所见商代地名分布简图

(3)甲骨若干非祭祀类同义动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意义
    第二节 相关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目标与内容
    第四节 研究特色与创新点
凡例
第二章 同义动词辨析
    第一节 芟除草木义
    第二节 耕植义
    第三节 刈获义
    第四节 畜牧义
    第五节 田猎义
    第六节 赏赐义
    第七节 听闻义
第三章 专题研究
    第一节 甲骨文同义动词连用现象考察
    第二节 “散”字补说兼释上博简“散裹”
    第三节 “(?)”“(?)”“(?)”字形辨析
    第四节 “商”有“祭祀动词”用法臆说
    第五节 甲骨文释文、字形拾遗
参考文献
附录
    着录、书目引用简称表
    类组简称表
後记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4)《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叁)》疑难字词集释及释文校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凡例
前言
上编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叁)》疑难字词集释
    第一章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疑难字词集释
        第一节 《尹至》
        第二节 《尹诰》
        第三节 《程寤》
        第四节 《保训》
        第五节 《耆夜》
        第六节 《周武王有疾周公所自以代王之志(金縢)》
        第七节 《皇门》
        第八节 《祭公之顾命(祭公)》
        第九节 《楚居》
    第二章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贰)》疑难字词集释
        第一节 《系年》
    第三章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疑难字词集释
        第一节 《说命上》
        第二节 《说命中》
        第三节 《说命下》
        第四节 《周公之琴舞》
        第五节 《芮良夫毖》
        第六节 《良臣》
        第七节 《祝辞》
        第八节 《赤 之集汤之屋》
下编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叁)》释文校注
    第一章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释文校注
        第一节 《尹至》
        第二节 《尹诰》
        第三节 《程寤》
        第四节 《保训》
        第五节 《耆夜》
        第六节 《周武王有疾周公所自以代王之志(金縢)》
        第七节 《皇门》
        第八节 《祭公之顾命(祭公)》
        第九节 《楚居》
    第二章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贰)》释文校注
        第一节 《系年》
    第三章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三)》释文校注
        第一节 《说命上》
        第二节 《说命中》
        第三节 《说命下》
        第四节 《周公之琴舞》
        第五节 《芮良夫毖》
        第六节 《良臣》
        第七节 《祝辞》
        第八节 《赤(?)之集汤之屋》
附录一:全文全称简称对照表
附录二:引用文献及简称
附录三:《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叁)》论着知见录
    凡例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
        《尹至》篇知见录
        《尹诰》篇知见录
        《程寤》篇知见录
        《保训》篇知见录
        《耆夜》篇知见录
        《周武王有疾周公所自以代王之志(金縢)》篇知见录
        《皇门》篇知见录
        《祭公之顾命(祭公)》篇知见录
        《楚居》篇知见录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贰)》(存目)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存目)
    综论知见录(存目)

(5)甲骨文字诂林再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凡例
通论:近年甲骨文研究综述
    第一节 、近年甲骨文研究综述
        一、运用新甲骨资料
        二、利用其它古文字资料考释甲骨文
        三、对甲骨卜辞分期分类法的运用
        四、其他学科内容与考释相结合,多方面论证甲骨文字形体
        五、技术革新为甲骨文考释工作提供便利
        小结
    第二节 、甲骨文字集释研究的跟进
    第三节 、近年甲骨文研究事迹整理
        一、研究机构与研究者介绍
        二、学术会议汇总(2014—2019)
        三、甲骨文研究各类项目立项汇总(2014—2019)
        四、甲骨文释读成果的赛事活动与奖励
        小结
甲骨文字形字义考释成果汇集(2014-2019)
论文所收字形总表
拼音检索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殷墟甲骨文中所见先公的整理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引书简称表
凡例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范围和意义
        一、研究范围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本文主旨
        一、研究现状
        二、本文主旨
第二章 殷墟甲骨文中先公名号的判定方法
    第一节 先公涵义的界定
        一、殷墟甲骨文中“公”字的涵义
        二、本文对殷墟甲骨文中所见先公涵义的界定
    第二节 先公名号的判定方法
        一、卜辞系联法
        二、其他方法
第三章 殷墟甲骨文中的先公名号
    第一节 先公近祖名号
    第二节 上甲以前祭祀对象的名号
        一、具有同辞并举关系的名号
        二、具有同版并举关系的名号
        三、其他名号
    第三节 先公远祖名号
        一、有高祖称谓的名号
        二、有配偶称谓的名号
        三、有宗庙类祭祀场所的名号
        四、有告祭、侑祭的名号
        五、有人族地名混同的名号
        六、小结
第四章 殷墟甲骨文中的先公两属现象
    第一节 先公的祭祀与权能
        一、先公祭祀与权能概况
        二、先公祭祀与权能分析
    第二节 先公的两属现象
        一、先公两属现象的表现
        二、先公两属现象原因探析
第五章 殷墟甲骨文中先公远祖研究(上)
    第一节 夒
        一、从字形看高祖“夒”与动物“猱”的区别和联系
        二、从音理上看高祖夒之夒与帝喾之喾的相通性
        三、高祖夒即商人心目中的始祖帝喾
    第二节 (?)
        一、(?)与夒所指为两人
        二、(?)为商人心目中的先公远祖
        三、(?)是传说中的少皞
    第三节 (?)
        一、研究史略
        二、(?)为昭明说的提出
        三、(?)到昭明的称名演变过程
    第四节 土
        一、研究史略
        二、用法梳理及属性分析
        三、单称之土为相土说
    第五节 河
        一、研究史略
        二、用法梳理及属性分析
        三、河为旁系先公说
    第六节 岳
        一、研究史略
        二、用法梳理及属性分析
        三、岳为旁系先公说
    第七节 (?)
        一、研究史略
        二、用法梳理及属性分析
    第八节 龚
    第九节 企
    第十节 娥
第六章 殷墟甲骨文中先公远祖研究(中)
    第一节 兮((?))
    第二节 (?)
    第三节 (?)
        一、研究史略
        二、用法梳理及属性分析
    第四节 山、(?)
    第五节 目、(?)
    第六节 季、杺、(?)
    第七节 方、戈、巫
    第八节 蔑
第七章 殷墟甲骨文中先公远祖研究(下)
    第一节 王亥
    第二节 王恒
    第三节 王夨
第八章 殷墟甲骨文中先公近祖研究
    第一节 上甲
    第二节 报乙、报丙、报丁
    第三节 示壬、示癸
    第四节 “数字+示”
    第五节 “其他+示”
总结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殷先公(?)(昭明)与皿方罍和皿屖簋
    附录二: 殷墟甲骨文组类与王世对照表
致谢

(7)商代“众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凡例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二、相关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点
第一章 “众”、“众人”、“人”关系辨正
    第一节 对前人观点的再审视
    第二节 “众”、“众人”、“人”相关辞例对比
        一、丧众、丧众人、丧人
        二、收((?))众、(?)((?))众人、(?)((?))人
        三、以众、以众人、以人
        四、其他相关辞例
    第三节 甲骨文用词习惯的类组差异——以“众”、“众人”为例
    第四节 一些用例规律及思考
        一、“众人”之前多是动词,非族名、地名
        二、“某人”、“某众”有别
第二章 “众人”的社会角色
    第一节 “众人”与农业活动
    第二节 “众人”与田猎活动
    第三节 “众人”与军事活动
        一、战前的“众人”
        二、战时的“众人”
第三章 相关辞例再探
    第一节 卜辞“丧众”试说
        一、前人的相关探讨
        二、“丧众”与战争有关
        三、“众作耤不丧”新解
    第二节 也说卜辞的“雉众”、“(?)众”
        一、“雉众”的相关辞例与字形
        二、“雉众”为“失众”之义
        三、说卜辞的“(?)众”
    第三节 卜辞“迓众人”再探
        一、诸家对“(?)”字释读的看法
        二、诸家之说平议
        三、对“(?)”字相关辞例的分析
    第四节 卜辞“敢众”再探
        一、“敢众”非“杀戮'众人'”
        二、“敢众”倒文说
        三、“敢”为族氏名说
第四章 对卜辞之外有关“众人”材料价值的重估
    第一节 商周时期“众”字含义的演变
    第二节 传世文献与简牍材料“众”字的分析
        一、《汤誓》、《盘庚》中的“众”字
        二、清华简《尹至》、《尹诰》中的“众”字
    第三节 西周金文“众”字的分析——兼谈“众”字向形容词转化的时间
        一、师(?)鼎、曶鼎中的“众”字
        二、师(?)簋、应侯视工簋中的“众”字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说文》字源集释(卷三、卷四)上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凡例
绪论
第一章 《说文》字源集释卷三上
第二章 《说文》字源集释卷三下
第三章 《说文》字源集释卷四上
第四章 《说文》字源集释卷四下
参考文献

(10)李学勤《殷代地理简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凡例
绪论
    一、《殷代地理简论》简介
    二、李学勤先生关於殷代地理的其他着作及文章
    三、甲骨文地名的研究方法
    四、商王主要田猎区方位
    五、本文选题意义
第一章 释文校订
第二章 《殷代地理简论》涉及地名集释
第三章 帝辛十祀征夷方相关问题研究
    一、帝辛十祀征夷方日程问题研究
    二、商末夷方的位置
    三、人方还是夷方
    四、十祀征夷方的具体王世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甲骨、金文着录书及工具书简称全称对照表
附录二 地名检索
附录三 殷代地理专着简介

四、殷商甲骨刻辞■及从■诸字考释(论文参考文献)

  • [1]商代甲骨文地名统计与地望研究[D]. 唐英杰. 西南大学, 2021(01)
  • [2]释“瓜”[J]. 陈剑.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 2020(00)
  • [3]甲骨若干非祭祀类同义动词研究[D]. 李辉.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0)
  • [4]《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叁)》疑难字词集释及释文校注[D]. 曹雨杨. 吉林大学, 2020(08)
  • [5]甲骨文字诂林再补[D]. 王博. 天津师范大学, 2020(08)
  • [6]殷墟甲骨文中所见先公的整理和研究[D]. 章秀霞.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3)
  • [7]商代“众人”研究[D]. 王玉. 山东大学, 2019(09)
  • [8]《说文》字源集释(卷三、卷四)上册[D]. 史卉. 吉林大学, 2019(10)
  • [9]晚商人物“师般”史迹考述——并论文献中“甘盘”的相关问题[J]. 张惟捷. 甲骨文与殷商史, 2018(00)
  • [10]李学勤《殷代地理简论》研究[D]. 闫爽. 吉林大学, 2018(01)

标签:;  ;  

论殷商甲骨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