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应激与高血压关系的1∶2病例对照研究

职业应激与高血压关系的1∶2病例对照研究

一、职业紧张与高血压发病关系的1∶2配比病例对照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葛明立[1](2020)在《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索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病中医证候的关系,从而为从代谢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角度研究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对高血压病发病的影响及其机制提供参考,以便于形成针对高血压病病因的治疗方法;同时也有助于从遗传的角度认识高血压病中医证候的实质,寻找高血压病中医证候的遗传学基础,有助于鉴定高危人群,以利于对高血压病的早期预防,也为高血压病中医证型的客观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根据相应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2018年01月~2019年06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的高血压患者120例。采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和病案号),个人史(吸烟史和饮酒史),既往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史、糖尿病病史和高脂血症病史),主要诊断,中医辨证信息,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基因型和表型)和血脂信息(甘油三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0软件录入数据,并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结果1.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和并发症情况均与高血压的发病相关,年龄增长、性别为男性、存在吸烟史和饮酒史以及合并高脂血症均会使高血压病的患病率提高或发病年龄提前,而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或糖尿病与发病年龄无相关性,其中男性患者发病较早可能与存在吸烟史和饮酒史有关。2.本研究纳入的高血压病患者载脂蛋白E基因型分布为ε 3/ε 3型(65.0%)>ε 3/ε 4 型(16.7%)>ε 2/ε 3 型(14.2%)>ε 2/ε 4 型(3.3%)>ε 2/ε 2 型(0.8%)>ε 4/ε4 型(0.0%),基因表型分布为 E3 型(68.3%)>E4型(16.7%)>E2 型(15.0%),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为£ 3(80.4%)>ε 4(10.0%)>ε 2(9.6%),不同性别间基因型分布、基因表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无明显差异。3.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病发病年龄,中医证候,血浆甘油三脂、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是否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脂血症无相关性;而与合并糖尿病相关,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ε2等位基因频率较低;并且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相关,E2表型者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E3表型者,其中女性E2表型者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E3和E4表型者,男性各表型者间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差异不明显。4.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候分布为痰湿壅盛证(62.5%)>阴阳两虚证(15.8%)>肝火亢盛证(13.3%)>阴虚阳亢证(8.3%),不同性别间证候分布无明显差异。5.饮酒史和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与高血压病中医证候相关,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者痰湿壅盛证比例较高。而吸烟史、年龄、病程、发病年龄、血脂水平以及是否合并糖尿病或高脂血症与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候无相关性。6.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候无明显相关性,但结合数据特点,从理论上分析,载脂蛋白Eε 4等位基因与高血压病痰湿壅盛证可能具有相关性,其相关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验证。结论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候相关,ε 4等位基因可能与痰湿壅盛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年龄增长、吸烟史和饮酒史可能促进了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饮酒可能会导致痰湿雍盛证与肝火亢盛证的出现。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候可能与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因素均具有相关性。

Beijing Hypertension Association;Beijing Diabete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ssociation;Beijing Research for Chronic Diseases Control and Health Education;[2](2020)在《基层心血管病综合管理实践指南2020全文替换》文中研究指明心血管病已经成为全世界人群死亡的首要原因,其死亡患者例数占全球总死亡病例的32%。在中国,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社会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均持续上升。据推算,我国心脑血管病现患人数为2.9亿,其中脑卒中患者1300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1100万。在过去的20余年,心脑血管病年龄标准化患病率增幅达14.7%。根据世界银行的估计,至2030年,脑卒中和冠心病的患病人数将分别增至3177万和2263万。

刘瑶[3](2020)在《黄芪-丹参药对活性成分在高血压肾损害中调控microRNA-200c-3p保护肾动脉内皮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收集高血压肾损害患者的四诊资料及处方用药,综合分析纳入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规律及其与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关系,明确导师治疗高血压肾损害的用药规律及核心药对,为高血压肾损害的规范化诊疗提供客观数据。在上述研究基础上,以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干预大鼠肾动脉内皮细胞(RRAECs)构建血管内皮损伤模型,通过高通量miRNA-m RNA联合测序技术,从miRNA角度及转录后水平研究AngⅡ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分子机制。筛选确定补气活血中药黄芪-丹参药对代表性活性成分毛蕊异黄酮、丹参酮ⅡA的最佳配伍比例,探讨其改善AngⅡ诱导的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作用靶点和调节机制,为阐明黄芪-丹参药对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防治高血压肾损害的药理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支撑。方法:1.高血压肾损害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点及导师用药规律研究:收集120例高血压肾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SPSS软件对患者基本资料、证候要素分布进行统计分析,阐明高血压肾损害患者的中医证素分布规律,并系统分析各证素与患者年龄、高血压病史及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尿微量白蛋白(m ALB)、尿β2-微球蛋白(β2-MG)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等实验室指标的关系,探讨高血压肾损害的中医证素特征和基本病机。同时,统计导师临证处方,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分析用药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和组方规律,探索导师治疗高血压肾损害的用药经验,并筛选出核心药对,进行下一步的实验研究。2.AngⅡ诱导的肾动脉内皮细胞损伤中miRNA差异表达谱的构建与生物信息学分析:以AngⅡ体外诱导RRAECs 24 h建立血管内皮损伤模型。基于高通量miRNA-m RNA联合测序,筛选在Ang Ⅱ诱导的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差异表达(DE)miRNA,分析Ang Ⅱ对内皮细胞miRNA表达谱的影响,并寻找其下游靶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构建DE miRNA与其靶基因的局部网络图,探讨miRNA在Ang Ⅱ诱导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中的调控机制,筛选出关键miRNA进行下一步研究。3.miRNA-200c-3p靶向ZEB2参与Ang Ⅱ诱导的RRAECs功能障碍的机制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分子对接,预测ZEB2是否是miRNA-200c-3p的靶基因。构建ZEB2-3’UTR质粒,在HEK293T细胞内进行转染,应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miRNA-200c-3p对ZEB2的靶向作用。荧光定量PCR(qPCR)评估细胞内转染效率后,采用MTT法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miRNA-200c-3p对Ang Ⅱ诱导的RRAECs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应用q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两组细胞中ZEB2的m RNA和蛋白表达,并观察ZEB2对Ang Ⅱ诱导的RRAECs增殖和迁移功能的影响。同样,应用上述方法检测miRNA-200c-3p对Ang Ⅱ诱导的RRAECs中ZEB2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明确miRNA-200c-3p对ZEB2的靶向调控作用。4.毛蕊异黄酮、丹参酮ⅡA及其配伍对AngⅡ诱导RRAECs的保护作用研究:采用MTT法筛选毛蕊异黄酮(0.5 mg/L、1.5 mg/L、5 mg/L、15 mg/L、50 mg/L)和丹参酮ⅡA(1 mg/L、3 mg/L、10 mg/L、30 mg/L、100 mg/L)改善AngⅡ诱导的RRAECs功能障碍的最佳药物浓度,继而将毛蕊异黄酮和丹参酮ⅡA按比例进行配伍,确定药对活性成分的最佳配伍比例。在此基础上,探讨毛蕊异黄酮、丹参酮ⅡA及其配伍对AngⅡ诱导的RRAECs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观察其对细胞凋亡、细胞迁移、活性氧生成、线粒体自噬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5.毛蕊异黄酮和丹参酮ⅡA配伍通过miRNA-200c-3p靶向ZEB2对Ang Ⅱ诱导RRAECs的保护机制研究:采用miRNA-mRNA联合测序技术,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构建毛蕊异黄酮和丹参酮ⅡA配伍组与模型组中miRNA的差异表达谱,筛选毛蕊异黄酮和丹参酮ⅡA配伍改善Ang Ⅱ诱导的RRAECs功能障碍的作用靶点。分别采用MTT法和transwell实验观察毛蕊异黄酮和丹参酮ⅡA配伍对Ang Ⅱ诱导的RRAECs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qPCR技术检测毛蕊异黄酮和丹参酮ⅡA配伍对Ang Ⅱ诱导的RRAECs中miRNA-200c-3p和ZEB2 mRNA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毛蕊异黄酮和丹参酮ⅡA配伍对Ang Ⅱ诱导的RRAECs中ZEB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1.通过对120例高血压肾损害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发现,男性患者66例,女性患者54例,男女比例为1.22:1,男性患者比例高于女性。纳入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4.40±10.39岁,其中,最大年龄为89岁,最小年龄为47岁。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高血压肾损害的主要发病人群,占比70.83%。所有纳入患者的高血压平均病史为12.2±8.65年,其中,最短病史为5年,最长病史为40年。合并症方面,高血压肾损害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数量最多,为38例;其次为合并血脂异常的患者,共36例。纳入患者中,使用最多的降压药物为钙离子通道阻滞剂(CCB),其次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两类药物联用方案中,采用ARB+CCB治疗的患者例数最多;其次为β受体阻滞剂+CCB组合;三药联用方案中,采用ARB+CCB+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患者例数最多;其次为ARB+CCB+利尿剂组合。纳入患者的虚性证候要素主要由气虚、阴虚和阳虚构成,其中,气虚证素的患者例数最多,共100例,占比83.33%。实性证候要素主要由血瘀、湿热、肝火(阳)和痰浊构成,其中,血瘀证素的患者例数最多,共67例,占比55.83%。在所有纳入的高血压肾损害患者中,单一证素患者最少,共4例,肝火(阳)患者3例,湿热患者1例,占总例数的3.33%。双证素患者最多,共63例,占总例数的52.5%,其中,气虚+血瘀患者例数最多,共28例,占比44.44%。三证素患者共53例,占总例数的44.27%,其中,气虚+血瘀+湿热患者例数最多,共20例,占比37.74%。各证素患者的平均年龄、尿β2-MG及e GFR在组间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而在高血压病史、血清Cystatin C及尿m ALB方面,各证素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气虚证素患者的尿β2-MG均值最高,其次为血瘀。血瘀证素患者的平均年龄明显高于其他证素患者,而e GFR水平则显着低于其他证素患者。血瘀、气虚证素患者的血清Cystatin C、尿m ALB水平均高于其他证素患者。用药规律方面,丹参、黄芪分别是导师治疗高血压肾损害应用频率最高的活血、补气中药,黄芪-丹参是应用频率最高的药对组合。治疗高血压肾损害的核心药物包括丹参、黄芪、当归、川芎、黄连、大黄。2.以5x10-7mol/L AngⅡ诱导RRAECs 24 h建立血管内皮损伤模型。经miRNA-m RNA联合测序检测,AngⅡ诱导后共筛选出443个DE m RNA,其中66个上调,377个下调(fold change>1.5 or<0.67,P<0.05);共检测到58个DE miRNA,其中,55个上调,3个下调(fold change>1.5 or<0.67,P<0.05)。与对照组相比,属于miRNA-200家族不同成熟体的miRNA-200a-3p、miRNA-200b-3p、miRNA-200c-3p、miRNA-429在Ang Ⅱ组中均差异高表达,提示miRNA-200家族在AngⅡ诱导的RRAECs损伤中具有重要作用,故后续实验选用家族中最显着高表达的miRNA-200c-3p作为重点研究对象。此外,DE miRNA靶基因富集的GO条目与DE m RNA的富集结果相类似,均涉及细胞迁移、细胞增殖及小分子结合等方面;KEGG Pathway分析显示AngⅡ可能调控的靶基因与m TOR、AMPK、自噬等信号通路密切相关。3.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miRNA-200c-3p与ZEB2 3’UTR序列之间存在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结果显示,miRNA-200c-3p能够负调控ZEB2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Ang Ⅱ诱导的RRAECs中,miRNA-200c-3p的表达显着升高(P<0.001),ZEB2的m RNA(P<0.01)和蛋白(P<0.001)表达明显降低。敲减miRNA-200c-3p可上调Ang Ⅱ诱导的RRAECs中ZEB2 m RNA(P<0.001)和蛋白(P<0.01)的表达,显着减弱Ang Ⅱ对细胞增殖(24 h、48 h、72 h、96 h四个时间点的比较,分别为P>0.05,P<0.05,P<0.05,P<0.05)和迁移(P<0.001)能力的抑制作用;反之,过表达miRNA-200c-3p,则下调Ang Ⅱ诱导的RRAECs中ZEB2 m RNA(P<0.05)和蛋白(P<0.001)的表达,且明显增强Ang Ⅱ对RRAECs增殖(24 h、48 h、72 h、96 h四个时间点的比较,分别为P>0.05,P<0.05,P<0.01,P<0.01)和迁移(P<0.05)能力的抑制功效。上调ZEB2表达至少可部分逆转miRNA-200c-3p对Ang Ⅱ诱导的RRAECs增殖和迁移能力的抑制作用。4.AngⅡ诱导RRAECs功能障碍,可使RRAECs凋亡率升高,细胞迁移能力下降,活性氧生成增多,线粒体自噬激活,线粒体膜电位降低。毛蕊异黄酮和丹参酮ⅡA配伍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AngⅡ诱导的RRAECs功能障碍,降低细胞凋亡率,促进细胞迁移,减少活性氧生成,抑制线粒体自噬,升高线粒体膜电位。5.测序结果显示,毛蕊异黄酮和丹参酮ⅡA配伍对AngⅡ诱导RRAECs功能障碍的保护机制可能与miRNA调控细胞凋亡、炎症等相关基因及细胞因子有关。与模型组比较,毛蕊异黄酮和丹参酮ⅡA配伍组miRNA-200c-3p的表达水平显着下调(P<0.001),ZEB2的m RNA(P<0.05)和蛋白(P<0.01)表达均有上调;同时,毛蕊异黄酮和丹参酮ⅡA配伍干预可显着减弱AngⅡ对RRAECs增殖(在24 h、48 h、72 h、96 h四个时间点的比较,分别为P<0.05,P<0.01,P<0.05,P<0.01)和迁移能力(P<0.01)的抑制作用。结论:1.临床研究:高血压肾损害患者各证候要素分布由多至少依次为气虚、血瘀、湿热、肝火(阳)、阴虚、痰浊、阳虚。气虚+血瘀为高血压肾损害患者中占比最高的证素组合。各证素患者在年龄、尿β2-MG、e GFR方面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本病病机总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气虚血瘀为其基本病机。导师治疗高血压肾损害以补气活血为主,兼以清热化湿、通腑排毒;黄芪-丹参为其应用频率最高的药对组合。2.实验研究:(1)AngⅡ通过升高miRNA-200c-3p水平下调靶基因ZEB2的表达,抑制RRAECs的增殖和迁移能力,使血管内皮功能受损。(2)毛蕊异黄酮和丹参酮ⅡA配伍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AngⅡ诱导的RRAECs功能障碍,降低细胞凋亡率,促进细胞迁移,减少活性氧生成,抑制线粒体自噬,升高线粒体膜电位。(3)毛蕊异黄酮和丹参酮ⅡA配伍显着增强AngⅡ诱导的RRAECs增殖和迁移能力的机制可能与其下调miRNA-200c-3p从而靶向上调ZEB2表达密切相关。

江顺利[4](2020)在《双酚A及其替代物暴露与高血压的关联研究》文中指出双酚A(bisphenol A,BPA)是世界上产量最高的工业化合物之一,可用于生产聚碳酸酯和环氧树脂等高分子材料。然而,毒理学实验和流行病学证据表明,BPA与不孕不育、不良妊娠结局、儿童行为及智力异常、肥胖、糖尿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相关。近期研究提示,BPA暴露与高血压患病风险具有潜在关联,但结论尚不一致。此外,双酚S(bisphenol S,BPS)和双酚F(bisphenol F,BPF)作为BPA的主要替代物,也被发现具有与BPA类似甚至更强的内分泌干扰作用,可造成氧化应激、糖脂代谢紊乱、心率变异性改变等不良后果。但是,目前并没有关于BPS和BPF暴露与高血压患病风险的关联研究。普通人群长期处于多种污染物的复合暴露之中,不同污染物之间可能具有交互作用。镉、砷等金属具有心血管毒性和内分泌干扰作用,而硒、锰等人体必需金属有助于维持机体氧化还原系统的平衡和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因此,金属暴露可能会加重或减轻BPA及其替代物暴露对高血压的影响。此外,虽然目前双酚类物质致高血压发生的作用机制仍不明确,但是有研究表明该类物质可通过干扰雌激素信号通路、破坏氧化还原稳态、损伤血管内皮功能等途径导致血压升高。因此,与高血压发生相关的雌激素受体基因、抗氧化酶基因、血管内皮损伤修复相关基因的多态性或可修饰BPA及其替代物暴露对高血压的影响。有鉴于此,本研究从环境暴露、多污染物联合作用和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等方面对BPA及其替代物暴露与高血压患病风险的关联进行全面探讨。第一部分双酚A及其替代物暴露与高血压的关联研究目的:探索普通人群环境水平的BPA及其替代物暴露与高血压患病风险及血压水平的关联。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以1437位普通人群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尿BPA及其替代物浓度评价其环境暴露水平,分别在回归模型和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中分析尿BPA及其替代物浓度与高血压患病风险及血压水平之间的关联和剂量-反应关系。结果:在校正协变量的回归模型中,与低浓度参照组相比,尿BPA高浓度组的高血压患病风险增加1.45(95%CI:1.07,1.97)倍,收缩压和舒张压(systolic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SBP and DBP)分别增加3.12(95%CI:0.79,5.44)mm Hg和1.73(95%CI:0.34,3.12)mm Hg。与尿BPS低浓度组相比,尿BPS高浓度组的高血压患病风险增加1.45(95%CI:1.05,1.99)倍,SBP和DBP水平分别增加3.65(95%CI:1.26,6.04)mm Hg和1.62(95%CI:0.19,3.05)mm Hg。尿BPF浓度与高血压患病风险及血压水平之间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结果提示,尿BPA浓度与高血压患病风险及血压水平之间存在倒“U”型剂量-反应关系,尿BPS浓度与上述结局之间存在线性剂量-反应关系。此外,BPA及其替代物暴露与高血压患病风险的关联具有性别特异性。结论:BPA和BPS暴露均与高血压患病风险及血压水平的增加有关,但两者具有不同的剂量-反应关系。第二部分金属、双酚A及其替代物联合暴露与高血压的关联研究目的:探讨金属、双酚A及其替代物单一暴露和联合暴露与高血压患病风险及血压水平的关联。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在1224位研究对象中以尿中19种金属、BPA及其替代物浓度作为个体内暴露标记物,利用多元Logistic回归和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多种污染物单一暴露和联合暴露与高血压患病风险及血压水平之间的关联。结果:单一暴露模型结果表明,铁、砷、BPA和BPS暴露与高血压患病风险和DBP水平之间具有正向关联,铁、BPA和BPS暴露与SBP水平之间具有正向关联,硒暴露与SBP之间具有负向关联。联合暴露模型结果提示,较高的硒暴露可增强铁和BPA暴露对SBP的影响。结论:铁、砷、BPA和BPS暴露均与高血压患病风险的增加有关。虽然硒暴露与SBP水平的下降有关,但是较高的硒暴露可增强铁和BPA暴露对SBP水平的影响。第三部分候选基因多态性-双酚A及其替代物暴露交互作用与高血压的关联研究目的:分析候选基因多态性、候选基因多态性-BPA及其替代物暴露交互作用与高血压患病风险的关联。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在439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例和健康对照中,分析9个候选基因上的31个多态性位点与高血压的关联,并使用相乘交互模型、相加交互模型和多因子降维模型分析基因多态性与BPA及其替代物暴露交互作用对高血压的影响。结果:研究结果表明,ESR1 rs2234693、CAT rs551929、MMP2 rs243865和rs243866多态性位点、ESR1和MMP2基因的单体型均与高血压患病风险存在显着关联。在相乘交互模型中,CAT rs4755374与BPA暴露的交互作用在多重校正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相加交互模型中,与仅BPA暴露组相比,BPA暴露在ESR1rs2234693、VEGFA rs2010963、MMP2 rs243865和rs243866的显性基因型中对高血压患病风险的效应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在多因子降维模型中,CAT rs10488736CC基因型和BPA暴露之间存在正向协同交互作用。结论:ESR1、CAT和MMP2基因多态性与BPA暴露对高血压患病风险的影响具有潜在交互作用。

黄婉婷[5](2020)在《围手术期过敏反应危险因素分析及抗过敏预处理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围手术期过敏反应虽然罕见,但常常威胁生命。如何风险评估围手术期过敏反应的高危患者并有效预防围手术期过敏反应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围手术期过敏反应患者危险因素,抗过敏预处理方案的预防作用以及影响抗过敏预处理方案选择的主要因素,为早期识别围手术期过敏反应高危患者及有效地预防围手术期过敏反应发生提供临床依据和指导。方法:以2012年10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室内接受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通过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围手术期过敏反应危险因素,选取发生围手术期过敏反应的患者作为病例组,按手术同日、年龄±5岁为配比条件以1:4比例进行配比,选取未发生围手术期过敏反应的患者作为对照,形成对照组,建立围手术期过敏反应的研究队列。对围手术期过敏反应患者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Logistic分析,将P值<0.1的因素再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围手术期过敏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第二部分研究纳入围手术期过敏反应高危患者,其中一部分患者在术前根据既往过敏反应发生的风险程度采用了抗过敏预处理。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抗过敏预处理方案的预防效果;对影响抗过敏预处理方案选择的因素进行单因素Logistic分析,将P值<0.1的因素再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选择抗过敏预处理方案的相关因素。结果:第一部分巢式病例对照研究: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过敏疾病史、药物过敏史、食物等其他物品过敏史、骨科手术、心血管手术均为围手术期过敏反应的危险因素。经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围手术期过敏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药物过敏史(OR 6.78;95%CI,2.35–19.54;P<0.01)、食物等其他物品过敏史(OR 40.56;95%CI,8.12–202.52;P<0.01)。相对于腹部手术,骨科手术(OR 3.03;95%CI,1.06–8.63;P=0.04)和心血管手术(OR 16.56;95%CI,2.95–92.90;P<0.01)也可增加围手术期过敏反应的风险。第二部分抗过敏预处理预防作用研究:共有93例围手术期过敏反应高危患者纳入研究,其中58例患者术前使用了抗过敏预处理方案,其余采用避免疑似药物过敏原再次暴露进行预防处理。该93例患者在再次手术过程中均未出现过敏反应。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有过敏疾病史、对两种以上食物等其他物质过敏史、Ⅱ级或Ⅲ级围手术期过敏反应史、骨科手术、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是抗过敏预处理方案选择的影响因素。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既往发生过Ⅱ级或Ⅲ级围手术期过敏反应(OR 9.09;95%CI,1.34–61.55;P=0.02)是影响抗过敏预处理方案选择的最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围手术期过敏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药物过敏史及食物等其他物品过敏史,骨科手术和心血管手术类型。对于围手术期过敏反应高危风险患者,通过避免过敏原或采用抗过敏预处理能有效预防围手术期过敏反应;而既往发生过Ⅱ级或Ⅲ级围手术期过敏反应是抗过敏预处理方案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

蒋如辛[6](2020)在《职业紧张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 的]冠心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国外已有大量研究证实职业紧张影响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但国内有关职业紧张与冠心病发病和预后的研究还较少。本研究通过观察不同职业紧张程度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及体力恢复情况的影响,探讨职业紧张与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的关系。[方 法]1以2019年01月至2019年12月因首次发生非致命性ACS入住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有固定有薪职业并自愿参与课题研究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建立个人档案。2收集患者基本资料,主要包括人口学特征、临床资料、心血管病家族史、既往史、个人史等;3出院前完成工作内容问卷(Job Content Questionnaire,JCQ)、付出回报失衡问卷(Effort Reward Imbalance Questionnaire,ERIQ)测评患者职业紧张水平,在 JCQ 中,工作要求与自主程度得分比值大于1为高职业紧张,比值小于或等于1为低职业紧张。在ERIQ中,付出与回报得分比值大于1为高职业紧张,比值小于或等于1为低职业紧张。4出院后1月随访。内容包括24h动态心电图监测HRV,获取时域指标SDNN和频域指标(TP、ULF、VLF、LF、HF)值,生命质量8条简明量表(Medical Outcomes Study 8-item short-form,SF-8)和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eattle Angina Questionnaire,SAQ)评估 QOL,简短体力测试方案(Short Physical Performance Battery,SPPB)评估体力恢复情况。5统计分析高职业紧张组患者与低职业紧张组患者之间HRV指标、QOL及体力情况的差异,构建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排除混杂因素影响后职业紧张对HRV指标、生活质量及体力情况的影响。[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65例,中途退出2例,实际完成随访63例。根据患者出院前JCQ和ERIQ不同维度评分分组,JCQ模型下高职业紧张组37人、低职业紧张组26人;ERI模型下高职业紧张组44人、低职业紧张组19人。将两种模型评分均为高职业紧张定义为显着高职业紧张组,两种模型评分均为低职业紧张定义为显着低职业紧张组,仅其中一种模型评分为高职业紧张定义为一般职业紧张组,其中显着高紧张组28人、一般紧张组25人、显着低紧张组10人。2职业紧张程度高的ACS患者HRV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较职业紧张程度低的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排除混杂因素影响后显着高紧张组频域指标Ln(TP)、Ln(ULF)、Ln(VLF)和Ln(HF)明显低于显着低紧张组(P<0.05)。3职业紧张程度高的ACS患者SF-8量表在生理评分和心理评分两个维度及SAQ量表在PL、AS、AF、TS、DP五个维度得分均比职业紧张程度低的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排除混杂因素影响后显着高紧张组SF-8生理评分、SF-8心理评分及SAQ-PL得分、SAQ-AS得分、SAQ-DP得分均明显低于显着低紧张组(P<0.05)。4职业紧张程度高的ACS患者SPPB体力评分与职业紧张程度低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 论]1职业紧张程度高的ACS患者HRV指标比职业紧张程度低的患者低,职业紧张主要影响HRV的频域指标,紧张程度越高,心率变异性越低。2职业紧张程度高的ACS患者生活质量比职业紧张程度低的患者差,主要包括主观躯体受限程度更大、心理健康更差、心绞痛状态更不稳定和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更低,紧张程度越高,生活质量越低。3高职业紧张可能对ACS患者预后产生不利影响。

邹宁菲[7](2020)在《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危险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发病及镜下髓核切除术后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为LDH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采用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3月12月在南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L4/5或L5/S1单个节段LDH患者120例为病例组,以相同性别、年龄、民族和地区为匹配条件,选择非LDH社区居民120例为对照组,共120对研究对象。利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将问卷制成问卷星的形式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一般资料、生活与居住情况、工作情况、健康状况和LDH日常保护行为评分5个方面。采用配对χ2检验、配对t检验和二分类的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单节段LDH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2、2016年1月-2018年6月期间,选取经椎间孔镜下髓核切除术治疗单节段LDH术后复发患者52例为复发组,并随机选取年龄相仿、同期手术术后未复发的6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面对面调查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患病情况、手术情况及术后生活与康复行为等,并结合临床资料,探讨经椎间孔镜下髓核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1、单节段LDH发病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χ2=7.384,P=0.007)、居住环境潮湿度(χ2=6.000,P=0.020)、吸烟(χ2=6.095,P=0.014)、床垫软硬度(χ2=14.343,P=0.000)、劳动类型(χ2=14.696,P=0.000)、工作姿势(χ2=15.680,P=0.000)、单一姿势维持时间(χ2=26.889,P=0.000)、脊柱负荷量(χ2=8.450,P=0.004)、LDH家族史(χ2=10.240,P=0.001)和LDH保护行为评分(t=2.266,P=0.024)共10个因素与LDH的发病存在相关性;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腰围、经济收入、爬楼梯、饮酒习惯、辛辣食物摄入、卧位、卧床时间、做家务、锻炼身体、职业、负重方式、反复弯腰、补钙、腰部外伤史、手术史、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共19项指标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说明与LDH的发病没有相关性。2、单节段LDH发病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25 kg/m2(OR=2.668,95%CI:1.3095.436)、潮湿的居住环境(OR=2.242,95%CI:1.1164.505)、体力劳动类型(OR=2.419,95%CI:1.0864.250)、B类工作姿势(OR=2.491,95%CI:1.2764.860)、单一姿势维持时间>4小时(OR=10.294,95%CI:4.83421.919)、脊柱负荷量≥35Kg(OR=6.404,95%CI:2.06219.889)和LDH家族史(OR=2.868,95%CI:1.0717.677)7项是LDH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长期睡较硬的床垫(OR=0.324,95%CI:0.1650.636)是LDH发病的保护因素。3、908例单节段LDH患者施行经椎间孔镜下髓核切除术,术后复发52例,复发率为5.73%。4、术后复发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或高血压病史、吸烟、BMI、病理分型、高强度活动、康复锻炼、工作/学习姿势7项指标与LDH术后复发存在相关性(均P<0.05);但是性别、年龄、病程、突出节段、椎间盘退变改良Pfirrmann分级、术后JOA评分比较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说明与LDH术后复发没有相关性。5、术后复发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28(OR=3.520,95%CI:1.12011.063)、吸烟(OR=4.216,95%CI:1.36513.025)、糖尿病或高血压病史(OR=4.829,95%CI:1.12320.764)、突出型病理分型(OR=8.542,95%CI:2.66227.411)、术后高强度活动(OR=24.033,95%CI:5.377107.424)5项指标是LDH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正确的工作/学习姿势(OR=0.026,95%CI:0.0050.128)是LDH术后复发的保护因素。结论1、剔除年龄与性别因素的影响,BMI≥25 kg/m2、潮湿的居住环境、睡较软的床垫、体力劳动类型、B类工作姿势、单一姿势长时间维持、较大的脊柱负荷量和腰椎间盘突出症家族史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2、吸烟、糖尿病高血压病史、突出型病理分型、术后高强度活动、术后不良工作/学习姿势是椎间孔镜下髓核切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张文倩[8](2020)在《职业紧张对脑力劳动人群冠心病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新疆脑力劳动人群职业紧张现状及冠心病的患病现况,并探讨职业紧张对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影响。方法:1)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乌鲁木齐市脑力劳动人群741例,基于工作内容问卷(JCQ)进行职业紧张状况评估,了解脑力劳动人群冠心病的患病现况。2)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为患有冠心病者(200人),对照组为体检中心的健康者(200人)。进一步探讨职业紧张对脑力劳动人群冠心病的影响。结果:1)脑力劳动人群不同职务、工龄、高血压病家族史在JCQ工作要求维度得分上有差异(P<0.05);不同性别、民族、婚姻状况、月均收入、工龄、吸烟情况在JCQ工作自主维度得分上均有差异(P<0.05);不同婚姻状况、糖尿病间在JCQ社会支持维度得分上存在差异(P<0.05)。2)脑力劳动人群职业紧张分布情况显示,高职业紧张组(55.6%)高于低职业紧张组。3)不同性别、工龄、吸烟情况在高、低职业紧张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4)冠心病患病情况与健康者比较,患有冠心病有62人(8.4%),健康者有679人(91.6%)。5)不同年龄、职业紧张水平冠心病的患病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不同生化指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比较,在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病例组和对照组不同工龄、倒班情况、吸烟、饮酒、睡眠质量、体育锻炼、BMI、WHR和职业紧张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病例组和对照组在工作要求、社会支持维度得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9)冠心病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工龄、吸烟、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空腹血糖、超重和肥胖、WHR及职业紧张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论:脑力劳动人群的高职业紧张情况分布较普遍,高水平职业紧张者发生冠心病的风险更高。

陶宁[9](2016)在《新疆沙漠油田作业人员职业紧张水平与高血压的相关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调查新疆沙漠油田作业人员职业紧张水平、心理健康状况、骨骼肌肉损伤以及生理健康等基本情况,采取前瞻性队列研究分析职业紧张因素对高血压的影响及其因果关系,探讨GR和β2-AR基因多态性在职业紧张所致高血压中的作用。比较高血压和对照组以及不同紧张程度组间ADD1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的差异,探讨表观遗传学在职业紧张与高血压相关性中的作用。完善沙漠油田作业人员职业紧张和高血压的流行病学资料,为制定和提高沙漠油田作业人员的身心健康水平、防治高血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本研究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使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付出-回报失衡量表、症状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骨骼肌肉损伤量表等调查问卷,对4370名沙漠油田作业人员进行现况调查;2)随机抽取了3个油田公司共1280人作为实施本次队列研究的基线资料,进行2年的随访研究,分析职业紧张的变化对高血压的影响;3)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法(polymerase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检测确诊为高血压的179名病例组和179名对照组(匹配同性别、年龄±3岁、同民族)的GR和β2-AR基因多态性;4)采用亚硫酸氢盐克隆测序法处理基因组DNA,随后设计BSP引物进行PCR,并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判断ADD1基因CpG位点是否发生甲基化。结果:1)共发放调查问卷4500份,收回有效合格问卷4370份,问卷有效率为97.11%;2)本次调查的沙漠油田作业人员职业紧张得分高于全国常模;不同性别、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工种、不同学历、不同工龄、不同职称间职业任务紧张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文化程度组、不同工种、不同工龄组、不同职称组外在付出、工作回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不同民族、年龄、工龄、职称和婚姻状况SCL-90得分、SDS得分、SAS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任务紧张(ORQ)与个体紧张反应(PSQ)与SDS得分、SAS得分、SCL-90得分均呈正相关,个体应对资源(PRQ)与SDS得分、SAS得分、SCL-90得分均呈负相关。随着职业紧张程度的增加,缺勤发生率有所增加,付出-回报失衡者即高付出低回报者缺勤发生率较高;5)此次共调研4370人,近一年有肌肉骨骼损伤患病率为83.29%,其中腰背部损伤患病率为80.25%,颈肩部损伤患病率为70.96%。不同紧张程度组腰背部、颈肩部患病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背部及颈肩部有损伤组wai得分低于没有损伤组(p<0.05)。对石油工人骨骼肌肉损伤状况的影响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性别、民族、月收入、职业紧张程度、SCL-90得分、eri、wai是发生肌肉骨骼损伤的影响因素;6)此次调查高血压患病率最高,职业紧张与血糖呈正相关。随着职业紧张程度的增加血糖会升高;7)高血压发病情况:1080人进入队列,到随访终止时,共有85人失访,本研究共随访995名石油工人,有193名发生了高血压,高血压累积发病率为19.4%,年龄、行为生活方式(吸烟、饮酒、bmi值)、职业紧张状况(职业任务、个体紧张反应)和付出-回报失衡是沙漠油田作业人员高血压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8)控制了其他因素后,队列开始和随访结束职业紧张水平低-高组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低-低组的2.687倍,职业紧张水平高-高组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低-低组的2.970倍。个体紧张反应水平低-高组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低-低组的2.141倍,个体紧张反应水平高-高组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低-低组的3.907倍;9)控制职业紧张这个危险因素,可使职业紧张低-高组、高-高组,个体紧张反应低-高组、高-高组中,高血压发病率分别减少14.35%、13.26%、11.52%、17.84%;10)GRBC1Ⅰ、β2-AR46A/G、β2-ARGln27glu在高血压病例组和对照组上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RBC1Ⅰ位点cg+gg患高血压的风险增加,β2-AR46A/G位点AG+GG患高血压的风险增加;11)采用gmdr软件分析,GRBC1Ⅰ和β2-AR46A/G之间,职业紧张和GRBC1Ⅰ之间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12)高血压组和对照组ADD1基因CpG3、CpG5和CpG10位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患者中高度职业紧张组和低度职业紧张组ADD1基因CpG3、CpG5位点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沙漠油田作业人员职业紧张得分高于全国常模,男性、少数民族、钻井工、本科以上学历、<10年工龄、初级职称的沙漠油田作业人员职业紧张程度较高。井下工人付出-回报不平衡最突出,随着工龄、职称、月收入的增加,付出-回报失衡感越重;2)少数民族的心理异常、焦虑和抑郁水平高于汉族。年龄在3045岁组、工龄在1020年的工人心理健康状态最差、焦虑和抑郁水平最高,高级职称、钻井工的心理异常、焦虑和抑郁水平较高。离异或是丧偶工人,焦虑抑郁水平高。随着职业紧张程度的增加,焦虑抑郁的检出率和缺勤发生率都有所增加,紧张反应是抑郁、焦虑和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3)随着石油工人职业紧张程度的增加,腰背部、颈肩部损伤检出率增加;付出-回报失衡者腰背部、颈部及肩部损伤的检出率较高;4)此次调查高血压患病率最高,随着职业紧张程度的增加血糖会升高,职业紧张与血糖的含量呈正相关;5)高血压发病率随年龄和职业紧张水平的增加逐渐增加。年龄、行为生活方式(吸烟、饮酒、bmi值)、职业紧张和付出-回报失衡是石油工人高血压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职业紧张水平升高组和个体紧张反应升高组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更大,职业紧张水平越高,高血压发病的危险越大。通过控制职业紧张水平,可以降低人群高血压的发病率,具有一定的公共卫生意义;5)GR BclⅠ位点CG+GG基因型、β2-AR 46A/G位点AG+GG基因型是高血压的易感基因型。GR BclⅠ和β2-AR 46A/G之间的交互作用、职业紧张和GR BclⅠ之间的交互作用模型分别是基因-基因、基因-环境的最优交互作用组合。高血压组个别位点甲基化水平低于对照组,高血压患者的高度职业紧张组部分位点甲基化水平低于低度职业紧张组,说明ADD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降低,可增加原发性高血压的风险,ADD1基因甲基化水平在职业紧张与高血压相关性中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倪祯[10](2016)在《职业紧张对脑力作业人群高血压及免疫因子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调查新疆脑力作业人群的职业紧张状况及生理健康状况,并通过测定相关基因多态性和免疫因子水平来分析职业紧张对脑力作业人群心血管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为有效控制脑力作业人群职业紧张和提高职业生命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通过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乌鲁木齐地区脑力工作者人群工作1年以上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工作紧张测量量表(JSS)、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现患情况及行为危险因素的问卷调查。2.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针对190名病例和190名对照进行相关基因多态性检测。3、随机抽取问卷调查人群中380人,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脑力劳动者血浆IL-2和IL-6的含量。结果:1.不同性别、年龄、学历、职务、职称、工龄、婚姻状况及收入在JSS各维度间得分间均有不同情况差异(P?0.05)。脑力作业人群不同紧张程度分组间在不同年龄、民族、学历、职务、职称、工龄、收入的分布上均有差异(P?0.05)。2.脑力作业人群患病率较高的前4位由高到低排位分别是颈腰部疾病(23.6%)、口腔疾病(21.8%)、慢性消化系统疾病(17.5%)、高血压(17.2%)。脑力作业人群不同民族间的口腔疾病、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分布有差异(P?0.05);不同职务、职称、工龄分组间颈、腰部疾病、口腔疾病、慢性消化系统疾病、高血压分布均有差异(P?0.05);不同职业紧张程度分组间颈腰部疾病、口腔疾病、高血压分布有差异(P?0.05)。3.病例组中空腹血糖(FBG)、高密度脂蛋白(HDL)、甘油三酯(TG)和AST/ALT四项指标均与对照组有差异(P?0.05);病例组与对照组在高血压遗传史、被动吸烟、饮酒史、口味、职业紧张程度因素上分布有差异(P?0.05);病例组和对照组在工作紧张频度、工作紧张指数、工作压力频数、工作压力指数、组织支持缺乏频数、组织支持缺乏指数维度得分有差异(P?0.05)。4.T(-344)C位点和rs3918181位点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分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rs1800780位点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遗传家族史、被动吸烟、饮酒史、口味、职业紧张程度、T(-344)C多态性、rs3918181多态性、HDL共8个因素为高血压患病影响因素。T(-344)C位点以CC基因为参照,携带T等位基因CT+TT基因型发生高血压的可能性增加(OR=2.600、95%CI=1.365-4.954);rs3918181位点以GG为参照,携带A等位基因AG+AA基因型发生高血压的可能性增大(OR=2.008,95%CI=1.319-3.057)。rs1800780位点和rs3918181位点存在不明显的连锁不平衡,构建出4个两位点组合单倍体,其中A-A及A-G单倍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为危险因素单倍型,后者为保护因素单倍型。5.脑力作业人群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白球比(A/G)值在不同紧张程度组间指标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IL-2指标在不同个体特征比较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IL-6指标在不同性别、学历、职称和工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IL-2和IL-6指标在不同职业紧张程度分组间含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IL-2水平与工作紧张指数、工作压力指数呈负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水平与工作紧张指数、工作压力指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脑力作业人群职业紧张状况较严重,在职业人群中普遍存在,并且随着职业紧张程度加深会引起一些慢性病的发生,如高血压类的心血管疾病,还会导致职业人群体内免疫因子水平异常从而导致免疫功能的紊乱。此外,基因多态性结果分析显示,高血压与T(-344)C位点、rs1800780位点和rs3918181位点基因多态性有关。

二、职业紧张与高血压发病关系的1∶2配比病例对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职业紧张与高血压发病关系的1∶2配比病例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综述一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
    1 影响高血压发病的因素
        1.1 遗传因素
        1.2 环境因素
        1.3 基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1.4 其他因素
    2 高血压发病的相关机制
        2.1 神经机制
        2.2 肾脏机制
        2.3 激素机制
        2.4 血管机制
        2.5 胰岛素抵抗
    3 载脂蛋白E及其基因的多态性
        3.1 载脂蛋白E的多态性
        3.2 载脂蛋白E基因的多态性
    4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等疾病的关系
        4.1 基因频率
        4.2 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
        4.3 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4.4 基因多态性与血脂异常
        4.5 基因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
        4.6 载脂蛋白E引起高血压病可能的机制
    5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对高血压病的认识
    1 高血压病的中医病名
    2 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
    3 高血压病的辨证分型
    4 高血压病的中医治疗
        4.1 中医内治法
        4.2 中医外治法
    5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研究资料及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病例剔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3 质量控制
    4 数据整理及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研究对象的资料分析
        1.1 一般情况分析
        1.2 个人史情况分析
        1.3 并发症情况分析
    2 高血压患者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分析
        2.1 遗传平衡检验
        2.2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性别
        2.3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年龄
        2.4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病并发症
        2.5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
    3 高血压患者证候分布规律
        3.1 证候与性别
        3.2 证候与年龄
        3.3 证候与吸烟和饮酒
        3.4 证候与并发症
        3.5 证候与血脂水平
    4 高血压患者载脂蛋白E基因型、表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证候的关系
分析与讨论
    1 一般情况与病史分析
        1.1 性别与年龄
        1.2 高血压病病程与发病年龄
        1.3 吸烟史与饮酒史
        1.4 并发症
    2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分析
    3 证候分析
    4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病证候的关系
    5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病证候相关性的探讨
        5.1 载脂蛋白E基因与血脂异常
        5.2 血脂异常与痰湿
        5.3 载脂蛋白E基因与痰湿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病例观察表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基层心血管病综合管理实践指南2020全文替换(论文提纲范文)

1 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1.1 吸烟
        1.1.1 吸烟现状
        1.1.2 吸烟与心血管病风险
    1.2 饮酒
        1.2.1 饮酒流行情况
        1.2.2 饮酒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
    1.3 不健康膳食
        1.3.1 膳食现状
        1.3.2 不健康膳食对心血管的危害
        1.3.2.1 蔬菜、水果摄入不足
        1.3.2.2 高盐(钠)摄入
        1.3.2.3 高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摄入
    1.4 身体活动不足
        1.4.1 我国居民身体活动现状
        1.4.2 身体活动不足的危害
        1.4.2.1 身体活动不足是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1.4.2.2 身体活动不足是影响心血管病康复的重要因素
    1.5 超重、肥胖
        1.5.1 超重、肥胖现况
        1.5.2 超重、肥胖与心血管病风险
        1.5.2.1 高血压
        1.5.2.2 冠心病
        1.5.2.3 脑卒中
        1.5.2.4 其他疾病
    1.6 社会心理因素
        1.6.1 抑郁、焦虑现况
        1.6.2 社会心理因素与心血管病风险
        1.6.2.1 应激
        1.6.2.2 抑郁
        1.6.2.3 焦虑
        1.6.2.4 A型行为
        1.6.3 心血管药物引发的抑郁症状
    1.7 血脂异常
        1.7.1 血脂异常的分类与合适水平
        1.7.2 血脂异常现况
        1.7.3 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病风险
    1.8 糖尿病
        1.8.1 糖尿病定义分型
        1.8.2 糖尿病现况
        1.8.3 糖尿病与心血管病风险
    1.9 高血压
        1.9.1 高血压现况
        1.9.2 高血压与心血管病风险
2 心血管病风险评估
    2.1 生理指标的采集及测量
        2.1.1 血压
        2.1.2 静息心率
        2.1.3 人体测量学指标
    2.2 临床指标的采集和测量
        2.2.1 病史信息
        2.2.2 实验室检查指标
    2.3 靶器官受累的指标采集和测量
        2.3.1 无症状靶器官损害
        2.3.2 临床合并症
    2.4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风险评估
        2.4.1 ASCVD风险评估流程
        2.4.2 ASCVD风险评估建议
3 危险因素干预
    3.1 行为干预
        3.1.1 行为干预的益处
        3.1.2 行为干预的原则
        3.1.3 行为干预的流程
        3.1.4 行为干预的措施
        3.1.4.1 阶段目标
        3.1.4.2 优先原则
        3.1.5 随访管理
        3.1.6 行为干预注意事项
    3.2 吸烟干预
        3.2.1 戒烟的益处
        3.2.2 戒烟的原则
        3.2.3 戒烟流程
        3.2.4 戒烟的措施
        3.2.4.1 判断戒烟意愿
        3.2.4.2 医学咨询
        3.2.4.3 5A技能
        3.2.4.4 5R干预技术
        3.2.4.5 戒烟药物
        3.2.5 随访和复吸处理
    3.3 饮酒干预
        3.3.1 戒酒的益处
        3.3.2 戒酒的原则
        3.3.3 戒酒干预的流程
        3.3.4 戒酒干预的措施
        3.3.4.1 酒精使用情况评估
        3.3.4.2 干预内容
        3.3.5 持续监测
    3.4 膳食干预
        3.4.1膳食干预的获益
        3.4.2膳食干预的原则
        3.4.3膳食营养干预流程
        3.4.4膳食营养干预的措施
        3.4.4.1 膳食评估
        3.4.4.2 干预方案
        (1)一般人群
        (2)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及患者膳食建议
        3.4.5随访管理
    3.5 身体活动的干预
        3.5.1 身体活动干预的益处
        3.5.2 身体活动干预原则
        3.5.3 身体活动干预的流程
        3.5.4 身体活动干预的措施
        3.5.4.1 运动处方的要素
        3.5.4.2 心血管病稳定期运动处方程序和锻炼方法
        3.5.4.3 身体活动建议
        3.5.5 身体活动的维持
    3.6 体重管理
        3.6.1 体重管理的益处
        3.6.2 体重管理的原则
        3.6.3 体重管理的流程
        3.6.4 体重管理的措施
        3.6.4.1 咨询沟通
        3.6.4.2 体重管理的具体措施
        3.6.5 控制体重的相关药物
        3.6.6 减重后体重的长期维持
    3.7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
        3.7.1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的益处
        3.7.2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原则
        3.7.3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流程(图13)。
        3.7.4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措施
        3.7.4.1 评估
        3.7.4.2 筛查
        3.7.4.3 干预
    3.8 血脂控制
        3.8.1 血脂控制的益处
        3.8.2 我国血脂控制的现状
        3.8.3 血脂控制的原则
        3.8.3.1 定期、主动进行血脂检测
        3.8.3.2 风险评估决定血脂控制的目标人群
        3.8.3.3 血脂控制的治疗靶点
        3.8.3.4 血脂控制的目标值
        3.8.4 血脂控制的流程
        3.8.5 血脂控制的措施
        3.8.5.1 常用调脂药物的重要临床信息
        3.8.5.2 安全性监测和达标管理
        3.8.5.3 建议转诊至上级医院的情况
        3.8.6 同时控制血脂以外的心血管病综合风险
    3.9 糖尿病管理
        3.9.1 糖尿病管理的益处
        3.9.2 糖尿病管理的原则
        3.9.3 糖尿病管理的流程
        3.9.4 糖尿病管理的措施
        3.9.4.1 筛查对象
        3.9.4.2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3.9.4.3 降糖目标
        3.9.4.4 生活方式干预
        3.9.4.5 降压治疗
        3.9.4.6 调脂治疗
        3.9.4.7 阿司匹林的使用
        3.9.4.8 体重管理
        3.9.4.9 血糖管理
    3.10 高血压管理
        3.10.1 高血压管理的益处
        3.10.2 高血压管理原则
        3.10.3 初诊高血压管理流程
        3.10.4 高血压管理措施
        3.10.4.1 治疗目标
        3.10.4.2 实现降压达标的方式
        3.10.4.3 风险评估
        3.10.4.4 改善生活方式
        3.10.4.5 药物治疗
        3.10.5 高血压合并临床疾病的管理建议
        3.10.5.1 高血压合并房颤
        3.10.5.2 老年高血压
        3.10.5.3 高血压合并脑卒中
        3.10.5.4 高血压伴冠心病
        3.10.5.5 高血压合并心衰
        3.10.5.6 高血压伴肾脏疾病
        3.10.5.7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3.10.5.8 代谢综合征
4 疾病干预
    4.1 冠心病
        4.1.1 概述
        4.1.2 诊断与分类
        4.1.2.1 诊断
        4.1.2.2 分类
        4.1.3 治疗
        4.1.3.1 ACS的诊疗流程(图19)
        4.1.3.2 CCS的治疗
        4.1.3.2.1 生活方式改善
        4.1.3.2.2 药物治疗
        4.1.3.2.3 血运重建
        4.1.3.3 共病的治疗
        4.1.3.3.1 心源性疾病
        4.1.3.3.2 心外疾病
        4.1.4 心脏康复
        4.1.4.1 药物处方
        4.1.4.2 患者教育
        4.1.5 随访管理
        4.1.6 预防
    4.2 脑卒中
        4.2.1 概述
        4.2.2 诊断与分类
        4.2.2.1 脑卒中的院前早期识别
        4.2.2.2 诊断
        4.2.2.3 分类
        4.2.3 脑卒中常规治疗
        4.2.3.1 急性期脑卒中治疗
        4.2.3.2 脑卒中后的治疗
        4.2.4 脑卒中稳定期合并其他疾病的处理
        4.2.4.1 高血压
        4.2.4.2 糖尿病
        4.2.4.3 血脂异常
        4.2.4.4 房颤
        4.2.4.5 心脏疾病
        4.2.5 预防
    4.3 慢性心衰
        4.3.1 概述
        4.3.2 诊断与分类
        4.3.2.1 筛查与识别
        4.3.2.2 诊断
        4.3.2.3 分类
        4.3.3 治疗
        4.3.3.1 慢性HFrEF的治疗
        4.3.3.2 慢性HFpEF和HFmrEF的治疗
        4.3.3.3 心衰多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综合干预及共病治疗
        4.3.3.4 转诊治疗
        4.3.4 随访管理
        4.3.5 预防
    4.4 房颤
        4.4.1 概述
        4.4.2 诊断与分类
        4.4.2.1 诊断
        4.4.2.2 分类
        4.4.3 治疗 房颤的治疗策略主要是节律控制与心室率控制。
        4.4.3.1 节律控制
        4.4.3.2 心室率控制
        4.4.4 房颤的一级预防及合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或疾病的综合干预
        4.4.4.1 房颤的上游治疗
        4.4.4.2 房颤合并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或疾病的综合干预
        4.4.5 房颤患者脑卒中的预防
        4.4.6 随访管理、健康教育、转诊
    4.5 外周动脉疾病
        4.5.1概述
        4.5.2 诊断与分类
        4.5.2.1 危险因素
        4.5.2.2 病因
        4.5.2.3 筛查对象
        4.5.2.4 诊断
        4.5.2.5 临床分期和分型
        4.5.3 治疗
        4.5.4 其他部位PAD的诊断和治疗
        4.5.5 预防
    4.6 动脉粥样硬化
        4.6.1 概述
        4.6.2 临床表现与诊断
        4.6.2.1 危险因素
        4.6.2.2 临床表现
        4.6.2.3 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
        4.6.3 治疗
        4.6.4 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
        4.6.4.1 改善生活方式
        4.6.4.2 控制危险因素
    4.7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4.7.1 概述
        4.7.2 诊断与分类
        4.7.2.1 SAHS相关术语定义
        4.7.2.2 危险因素
        4.7.2.3 病史
        4.7.2.4嗜睡程度评估
        4.7.2.5 辅助检查
        4.7.2.6 简易诊断
        4.7.2.7 分类、分度
        4.7.3 治疗
        4.7.3.1 治疗目标
        4.7.3.2 治疗方案
        4.7.3.3 转诊指征及目的
        4.7.4 预防
        4.7.4.1 一级预防
        4.7.4.2 二级预防
        4.7.4.3 三级预防
        4.7.4.4 口腔矫治器及外科手术
        4.7.5 随访评估、健康教育
5 其他关注问题
    5.1 抗栓治疗
        5.1.1 抗栓药物种类及其作用靶点
        5.1.2 冠心病的抗凝治疗
        5.1.2.1 STEMI
        5.1.2.2 NSTE-ACS
        5.1.2.3 稳定性冠心病
        5.1.3 预防血栓栓塞疾病的抗凝治疗
        5.1.3.1 急性肺栓塞的抗凝治疗
        5.1.3.2 房颤抗凝治疗
        5.1.3.3 需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患者的抗栓治疗建议
        5.1.3.4 抗凝中断及桥接
        5.1.4 出血预防和处理
        5.1.4.1 对症药物的使用方法
        5.1.4.2 出血处理
    5.2 抗血小板治疗
        5.2.1 抗血小板治疗的基本原则
        5.2.2 心脑血管疾病的抗血小板治疗
        5.2.3 抗血小板治疗期间出血的处理原则
        5.2.4 服用阿司匹林的注意事项
    5.3 治疗依从性
        5.3.1 治疗依从性现状
        5.3.2 治疗依从性评估
        5.3.3 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与改善措施
    5.4 远程管理指导
        5.4.1 远程管理的必要性
        5.4.2 远程管理的优势
        5.4.2.1 远程管理提高健康管理效率
        5.4.2.2 远程管理实现健康管理均等化
        5.4.2.3 远程管理调动居民参与健康管理意识和能力
        5.4.2.4 远程管理促进健康管理及时性
        5.4.3 远程管理的可行性
        5.4.3.1 远程管理基本设备
        5.4.3.2 远程管理内容
6 投入产出分析
附录 常用筛查量表

(3)黄芪-丹参药对活性成分在高血压肾损害中调控microRNA-200c-3p保护肾动脉内皮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英文词缩略表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探讨
    1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是高血压肾损害的关键因素
    2 miRNA在高血压及肾脏疾病中的调控作用研究进展
        2.1 miRNA的生物学特点
        2.2 miRNA参与高血压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2.3 miRNA对肾脏稳态与肾脏疾病的调控作用
    3 中医对高血压肾损害的认识
        3.1 中医对高血压肾损害病机的认识
        3.2 黄芪、丹参及其活性成分治疗高血压肾损害的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及病例来源
    3 诊断标准
        3.1 西医诊断标准
        3.2 中医证候要素诊断标准
        3.3 CKD分期标准
    4 纳入标准
    5 排除标准
    6 研究方法
        6.1 病例收集
        6.2 观察指标
        6.3 数据处理
    7 结果
        7.1 性别分布
        7.2 年龄分布
        7.3 患者高血压病史及血压达标情况
        7.4 合并症分布情况
        7.5 降压药物应用情况
        7.6 中医证候要素分析
        7.7 各证候要素与一般资料的关系
        7.8 各证候要素与实验室指标的关系
        7.9 用药统计分析
    8 讨论
        8.1 证素在高血压肾损害患者中医病机研究中的应用
        8.2 关联规则分析在疾病用药规律研究中的应用
        8.3 研究结果分析
    9 结论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AngⅡ诱导的肾动脉内皮细胞损伤中miRNA差异表达谱的构建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1 实验目的
        2 实验材料
        2.1 细胞株
        2.2 主要试剂
        2.3 主要仪器及耗材
        2.4 实验用药物和试剂的配制
        3 实验方法
        3.1 细胞培养
        3.2 MTT比色实验
        3.3 高通量miRNA-m RNA联合测序
        3.4 统计学方法
        4 实验结果
        4.1 Ang Ⅱ对 RRAEECs存活力的影响
        4.2 AngⅡ诱导RRAECs中差异基因表达谱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5 讨论
        6 结论
    实验二 miRNA-200c-3p靶向ZEB2 参与Ang Ⅱ诱导的肾动脉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机制研究
        1 实验目的
        2 实验材料
        2.1 细胞株
        2.2 主要试剂
        2.3 主要仪器及耗材
        2.4 实验用药物和试剂的配制
        3 实验方法
        3.1 细胞培养
        3.2 细胞转染
        3.3 细胞增殖功能检测
        3.4 Transwell细胞迁移功能检测
        3.5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miRNA-200c-3p与 ZEB2 的靶向关系
        3.6 qPCR实验
        3.7 Western Blot实验
        4 实验结果
        4.1 Ang Ⅱ体外诱导活化的RRAECs中 miRNA-200c-3p的表达变化
        4.2 miRNA-200c-3p对 Ang Ⅱ诱导的RRAECs增殖和迁移功能的影响
        4.3 ZEB2是miRNA-200c-3p的直接潜在功能性靶基因
        4.4 Ang Ⅱ体外诱导活化的RRAECs中 ZEB2 的表达变化
        4.5 ZEB2对Ang Ⅱ诱导的RRAECs增殖和迁移功能的影响
        4.6 ZEB2 的异常表达可逆转miRNA-200c-3p对 Ang Ⅱ诱导的RRAECs增殖和迁移能力的抑制作用
        5 讨论
        6 结论
    实验三 毛蕊异黄酮、丹参酮ⅡA及其配伍对AngⅡ诱导的肾动脉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
        1 实验目的
        2 实验材料
        2.1 细胞株
        2.2 主要试剂
        2.3 主要仪器及耗材
        2.4 实验用药物和试剂的配制
        3 实验方法
        3.1 细胞培养
        3.2 MTT比色实验
        3.3 细胞功能检测实验分组
        3.4 细胞凋亡实验
        3.5 细胞划痕实验
        3.6 活性氧检测实验
        3.7 线粒体/溶酶体/核染色观察RRAECs内线粒体自噬的变化
        3.8 线粒体膜电位(JC-1)检测实验
        3.9 统计学方法
        4 实验结果
        4.1 毛蕊异黄酮不同浓度作用对细胞存活力的影响
        4.2 丹参酮ⅡA不同浓度作用下对细胞存活力的影响
        4.3 毛蕊异黄酮和丹参酮ⅡA不同浓度配比作用下对细胞存活力的影响
        4.4 毛蕊异黄酮、丹参酮ⅡA及其配伍对AngⅡ诱导的RRAECs凋亡的影响
        4.5 毛蕊异黄酮、丹参酮ⅡA及其配伍对AngⅡ诱导的RRAECs迁移的影响
        4.6 毛蕊异黄酮、丹参酮ⅡA及其配伍对AngⅡ诱导的RRAECs活性氧的影响
        4.7 毛蕊异黄酮、丹参酮ⅡA及其配伍对AngⅡ诱导的RRAECs内线粒体自噬的影响
        4.8 毛蕊异黄酮、丹参酮ⅡA及其配伍对AngⅡ诱导的RRAECs线粒体膜电位(Δψ_m)的影响
        5 讨论
        6 结论
    实验四 毛蕊异黄酮和丹参酮ⅡA配伍通过miRNA-200c-3p靶向ZEB2对Ang Ⅱ诱导的肾动脉内皮细胞的保护机制研究
        1 实验目的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3.1 细胞培养
        3.2 毛蕊异黄酮和丹参酮ⅡA配伍对Ang Ⅱ诱导的RRAECs miRNA差异表达谱的影响
        3.3 细胞转染
        3.4 细胞增殖功能检测
        3.5 Transwell细胞迁移功能检测
        3.6 qPCR实验
        3.7 Western Blot实验
        3.8 统计学方法
        4 实验结果
        4.1 毛蕊异黄酮和丹参酮ⅡA配伍对Ang Ⅱ诱导的RRAECs miRNA差异表达谱的影响
        4.2 毛蕊异黄酮和丹参酮ⅡA配伍通过miRNA-200c-3p靶向ZEB2 改善Ang Ⅱ诱导的肾动脉内皮细胞功能障碍
        5 讨论
        6 结论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高血压肾损害的发病机制与中医病机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查新报告
论文着作

(4)双酚A及其替代物暴露与高血压的关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全文缩写词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双酚A及其替代物暴露与高血压的关联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部分 金属、双酚A及其替代物联合暴露与高血压的关联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三部分 候选基因多态性-双酚A及其替代物暴露交互作用与高血压的关联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结论
创新点与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双酚A暴露与心血管代谢性疾病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围手术期过敏反应危险因素分析及抗过敏预处理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围手术期过敏反应危险因素分析
    1 引言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抗过敏预处理对围手术期过敏反应高危患者预防效果的临床研究
    1 引言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文献综述:围手术期过敏反应风险评估及预防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6)职业紧张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以字母顺序排列)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危险因素研究
        1.2.2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研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目标
    2.2 研究内容
        2.2.1 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2.2.2 椎间孔镜下髓核切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2.3 对象与方法
        2.3.1 研究对象
        2.3.2 研究方法
    2.4 质量控制
    2.5 主要研究变量及其赋值
        2.5.1 LDH发病危险因素分析的主要研究变量及赋值
        2.5.2 LDH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分析的主要研究变量及赋值
    2.6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3.1.1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3.1.2 一般情况对LDH发病的影响
        3.1.3 生活与居住情况对LDH发病的影响
        3.1.4 工作相关因素对LDH发病的影响
        3.1.5 健康状况对LDH发病的影响
        3.1.6 日常保护行为(评分)对LDH发病的影响
        3.1.7 LDH发病相关危险因素的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3.2 椎间孔镜下髓核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3.2.1 临床资料
        3.2.2 术后复发率
        3.2.3 术后复发的单因素分析
        3.2.4 术后复发的多因素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LDH发病的危险因素
        4.1.1 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4.1.2 研究对象的生活与居住情况
        4.1.3 研究对象工作相关因素和LDH日常保护行为
        4.1.4 研究对象的健康状况
    4.2 椎间孔镜下髓核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8)职业紧张对脑力劳动人群冠心病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问卷调查对象
        1.2 病例对照研究对象
    2 研究内容
        2.1 脑力劳动人群一般情况
        2.2 脑力劳动人群职业紧张状况
        2.3 脑力劳动人群冠心病患病情况
        2.4 脑力劳动人群职业紧张与冠心病相关分析
    3 研究方法
        3.1 文献查阅法
        3.2 问卷调查法
        3.3 生理健康状况调查
        3.4 统计方法
    4 质量控制
    5 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9)新疆沙漠油田作业人员职业紧张水平与高血压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新疆沙漠油田作业人员职业紧张水平及身心健康的现况调查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和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新疆沙漠油田作业人员职业紧张所致高血压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和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在职业紧张所致高血压中的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与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一 职业紧张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职业紧张与心理障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10)职业紧张对脑力作业人群高血压及免疫因子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3. 质量控制
    4. 统计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导师评阅表

四、职业紧张与高血压发病关系的1∶2配比病例对照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D]. 葛明立.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2]基层心血管病综合管理实践指南2020全文替换[J]. Beijing Hypertension Association;Beijing Diabete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ssociation;Beijing Research for Chronic Diseases Control and Health Education;.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08)
  • [3]黄芪-丹参药对活性成分在高血压肾损害中调控microRNA-200c-3p保护肾动脉内皮机制研究[D]. 刘瑶.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4]双酚A及其替代物暴露与高血压的关联研究[D]. 江顺利. 华中科技大学, 2020(01)
  • [5]围手术期过敏反应危险因素分析及抗过敏预处理作用研究[D]. 黄婉婷.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6]职业紧张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D]. 蒋如辛. 昆明医科大学, 2020
  • [7]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危险因素分析[D]. 邹宁菲. 南华大学, 2020(01)
  • [8]职业紧张对脑力劳动人群冠心病的影响研究[D]. 张文倩.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9]新疆沙漠油田作业人员职业紧张水平与高血压的相关研究[D]. 陶宁. 新疆医科大学, 2016(03)
  • [10]职业紧张对脑力作业人群高血压及免疫因子的影响研究[D]. 倪祯. 新疆医科大学, 2016(10)

标签:;  ;  ;  ;  ;  

职业应激与高血压关系的1∶2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