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皮石斛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铁皮石斛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一、黄草石斛的组培和快速繁殖(论文文献综述)

周艳荣[1](2018)在《铁皮石斛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的优化》文中认为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属于石斛属,作为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其具有非常高的药用价值,号称“药中黄金”。由于铁皮石斛种子多体积小,种内胚发育不成熟,致使自然繁殖率较低,且在自然条件下必与野生兰菌共生才能完成生长发育。因此,在大田或苗床上育种很困难,导致没有足够的实生苗用于莳植。目前,野生铁皮石斛的组织快繁技术已初步建成,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为了使铁皮石斛组织快繁技术更加高效合理化,本试验的研究质料为铁皮石斛组培苗,研究了不同浓度的NAA和6-BA组合对初代的铁皮石斛培养影响,生长调节剂种类和配方对铁皮石斛继代培养的影响,以及不同IBA浓度对铁皮石斛生根的影响,对铁皮石斛的快速繁殖技术进行了改进优化。初步的研究结果如下:1.初代培养作为初代培养的铁皮石斛试管苗最适培养基是MS+6-BA1.0mg/L-1+NAA0.01 mg/1,分化率为100%,增殖的倍数为2.95倍。2.继代培养最适合铁皮石斛试管苗继代培养的细胞分裂素种类为6-BA,生长素种类为IBA。铁皮石斛试管苗继代培养最适宜的培养基是MS+6-BA 0.5mg/L-1+NAA 0.5 mg/L-1,分化率为100%,增值倍数为6.05倍。3.生根培养最适宜铁皮石斛试管苗生根的培养基是1/2MS+IBA1.0 mg/L-1,生根率为100%,平均生根条数为3.6条,平均根长为0.36cm,平均根粗为0.08cm。

任媛[2](2018)在《霍山石斛仿野生栽培研究》文中认为安徽省金寨县为霍山石斛原产地,本文以金寨县燕子河林地作为霍山石斛栽培试验样地,对比林内活树附生、林隙地栽培和大棚栽培3种栽培方式下霍山石斛的产量和品质,并研究栽培基质、栽培年限、附生树种、附生高度以及主要气象因子与霍山石斛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关系,筛选出霍山石斛适宜的栽培方式,探索出其仿野生栽培的适生环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3种栽培方式下霍山石斛茎长的生长量差异显着,但萌蘖数、茎粗与茎节差异不显着。其中,林隙地栽培和大棚栽培霍山石斛茎长主要分布于4.24-6.70cm范围内,极显着高于活树附生,活树附生霍山石斛茎长主要分布在2.76-3.0cm范围内。(2)3种栽培方式下霍山石斛含水量差异显着。大棚栽培下霍山石斛含水量最高,达到92.13%;林隙地栽培方式次之,含水量为90.37%;活树附生霍山石斛含水量最低,仅达为85.72%。(3)3种栽培方式霍山石斛活性成分含量差异显着。活树附生霍山石斛多糖含量最高,达到38.67%,显着高于大棚栽培;活树附生霍山石斛的石斛碱含量最高,达到1.43%,显着高于大棚栽培;活树附生霍山石斛氨基酸总量达到37%,显着高于林隙地栽培和大棚栽培;三种栽培方式下单糖含量存在显着性差异,活树附生方式极显着高于林隙地栽培和大棚栽培;活树附生方式钙、镁、锌、钾、铁等营养元素含量均高于其它方式,活树附生钾元素含量显着高于和林隙地栽,最高达到14.22mg/g,超过大棚栽培的52.32%。(4)林隙地栽培基质不同混合比例对霍山石斛茎生长量和多糖含量的影响有显着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处理组T1(即碎石子+果壳+树皮(1:2:3)组合)作为栽培基质时霍山石斛生长量最大,茎长达到3.88cm,茎粗达到6.16mm;且处理组T1霍山石斛多糖含量最高,达到37.8%,显着高于其他处理。处理组T6(即碎石子+果壳+树皮(3:2:1)组合)的多糖含量最低,只有24.5%。综合比较得出第1组基质处理,即T1基质组合碎石子+果壳+树皮(1:2:3),为适合林隙地霍山石斛仿野生的栽培基质。(5)活树附生栽培不同年龄霍山石斛生长量及多糖、氨基酸、石斛碱、营养元素等活性成分含量差异显着。就生长量而言,2年生霍山石斛的茎长和茎粗达到最高,分别为3.58cm、5.09mm,第三年茎长和茎粗呈现减少趋势;2年生鲜重达到12.59g,与1、3年生差异显着;含水量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与栽培年限呈负相关。但多糖含量、石斛碱含量、氨基酸总量均随着栽培年限的增加而升高,2年生茎多糖含量最高,达到33.05%;石斛碱含量达到1.05%;总氨基酸量34.47mg/g。且2年生霍山石斛多糖、石斛碱、总氨基酸含量与1、3年生差异极显着。2年生霍山石斛生长量及次生活性物质积累均达到最高值,适宜采收。(6)活树附生不同附生树种间霍山石斛茎长、茎粗及含水量存在显着差异,但附生的霍山石斛多糖含量、石斛碱含量及总氨基酸含量不存在显着差异。其中,马尾松作为附生树种时霍山石斛茎长势最好,茎长达到3.47cm,茎粗达到7.04mm,含水量最高99%以上。茎生长量从高到低为:马尾松>枫香>杉木>麻栎;活性成分含量综合排序为:马尾松>麻栎>杉木>枫香,仅马尾松附生栽培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略高于其他树种。(7)活树附生不同附生高度间霍山石斛茎长和茎粗存在显着差异,多糖含量存在极显着差异,石斛碱含量、总氨基酸含量及营养元素含量在不同附生高度差异不显着,仅上层(4.5m处)稍高于其他层次。茎长从高到低依次为:上层>中层>下层,上层茎粗极显着高于下层,说明适宜的光照有利于霍山石斛茎的生长;上层多糖含量最高,为37.8%;综合石斛碱和氨基酸总量排序为:上层>中层>下层;五种营养元素含量均表现为上层>中层>下层,仅K元素在不同层次附生存在极显着差异。(8)仿野生栽培霍山石斛多糖、石斛碱含量的积累与温度、湿度、光强具有显着相关性。温度与多糖含量、石斛碱含量呈极显着负相关;相对湿度与石斛碱含量极显着负相关,与多糖含量不显着相关;光照强度与多糖含量显着负相关,与石斛碱含量极显着负相关;此外,多糖含量与石斛碱含量变化呈现显着相关性。研究得出利于霍山石斛活性成分积累最适温度为6~16℃,相对湿度为75%~85%,光照强度为37.5~75μmol m-2s-1。(9)活树附生栽培方式霍山石斛年纯收入高,达到108.18万元/(hm2·年),当年可收回固定资产投入,经济效益较林隙地栽培和大棚栽培更高。

王惠[3](2018)在《细叶石斛组织培养及其分子鉴定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细叶石斛(Dendrobium hancockii Rolfe),是兰科石斛属(Dendrobium)多年生草本植物,不仅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能滋阴生津、润肺明目,是加工成黄草药材的主要来源之一,而且花姿玲珑可爱,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近年来细叶石斛因其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而遭到采挖,再加上环境因素的制约,其资源大大减少。为保护利用这一药材和满足市场的需求,本论文开展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1)细叶石斛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及生物反应器的应用。在本研究中,我们对细叶石斛种子萌发、原球茎增殖分化、生根壮苗各个阶段的培养基进行了优化,得出在种子萌发阶段的最适培养基为:MS+0.5mg/LNAA+1.5mg/L6-BA,并附加蔗糖30.0 g/L、琼脂7.2 g/L;在原球茎增殖分化阶段的最适培养基为:1/2MS+0.5 mg/LNAA+2.0 mg/L6-BA 并附加蔗糖 30.0 g/L、琼脂 7.2 g/L、蛋白胨1 g/L;在壮苗生根阶段最适培养基为:1/2MS+100 g/L马铃薯提取液+40.0 g/L香蕉提取液+1.5g/L蛋白胨,并附加蔗糖30.0g/L、琼脂7.2g/L、活性炭1.5g/L。另外,我们还利用生物反应器对细叶石斛进行了组织培养,发现,在生物反应器下培养的细叶石斛比在固体培养基中的细叶石斛生成的生物量显着增加,而且植株更加健壮,根系更加发达,解决了固体培养基中组培苗叶子发黄的现象。(2)细叶石斛叶绿体基因组的测序及分析。在本研究中,我们对叶绿体基因组进行了测序、拼接、注释及其结构的分析,发现,细叶石斛的叶绿体基因组大小为152,071 bp,是环形DNA双链,分为四个结构部分:一个大的单拷贝区(LSC),长度为85,004 bp;一个小的单拷贝区(SSC),长度为14,485 bp;两个反向重复区(IRA和IRB),长度为26,291 bp。GC含量为37.8%。细叶石斛叶绿体基因组中共有129个基因,19个重复基因位于重复区,其中110个不重复基因中包含了 69个蛋白编码基因,30个转运RNA基因、4个核糖体RNA基因和7个假基因。并对细叶石斛与其他石斛属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进行了比对,筛选出了变异度较高的序列,为后续的物种鉴定奠定了基础;此外,还对细叶石斛的系统进化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细叶石斛为石斛属植物的基部类群;细叶石斛叶绿体基因组序列的获得,对完善石斛属叶绿体基因组信息,进行石斛属系统发育、物种鉴定的研究有较大的意义。(3)细叶石斛及其黄草制品的鉴定研究。在本研究中,我们建立了一种基于RTARMS-PCR技术快速鉴别细叶石斛及其黄草类药材的方法,此技术将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与突变扩增阻滞体系技术相结合,可以准确、灵敏、方便地对细叶石斛及其47种黄草药材的混淆品进行鉴别。我们基于叶绿体基因组中变异度较高的片段设计了 ARMS特异性引物,并筛选出BT2-BT4、CP4-CP5、LU5-LU6这三对引物。此方法可以准确有效、快速地将细叶石斛及其黄草类制品从混淆品中鉴定出来。本实验通过对细叶石斛进行了组织培养体系的优化,并运用生物反应器技术对细叶石斛进行高效的繁殖;同时,对细叶石斛的叶绿体基因组进行了测序、拼接和分析,为细叶石斛的系统进化、物种亲缘关系分析以及物种鉴定奠定了基础;并对细叶石斛加工生成的黄草药材进行鉴别,对规范市场上黄草药材资源有一定的意义。

刘清,包英华,毛怡霏,黎幸欣,白音[4](2017)在《细叶石斛离体快速繁殖研究》文中提出为了解决细叶石斛自然繁殖率低、市场种源短缺的问题,采用细叶石斛种子为材料,通过无菌萌发、原球茎增殖、原球茎分化和生根壮苗等离体快速繁殖过程获得组培苗.实验结果表明:1/2 MS+6%马铃薯粉培养基适合于原球茎形成和增殖;1/2 MS+6%马铃薯粉+0.8%花宝1号培养基可用于细叶石斛的原球茎分化和生根壮苗.共培养68月,细叶石斛组培苗的株高、茎粗、分蘖数、叶片数、根数和根长等指标分别达到4.43 cm、0.16 cm、1.76株、8.20片、5.48条和2.16 cm,而且栽后成活率可达97.94%.

谷海燕,王岚,谢孔平,鲁松[5](2016)在《球花石斛的离体快繁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建立球花石斛离体快繁研究体系。方法利用球花石斛种子为外植体,采用种子培养方式开展繁育试验研究。结果球花石斛种子接种MS+香蕉泥13%的培养基上,可成功诱导其原球茎;MS+0.1mg/L NAA+1.5mg/L 6-BA+香蕉汁13%为球花石斛增殖的最佳培养基,增殖系数为7.9;无根苗生根的适宜培养基为1/2 MS+0.1mg/L NAA+2mg/L 6-BA+香蕉汁13%+土豆汁10%+活性炭2mg/L,生根率达到95%,平均根数为6.3条;组培养移栽到松树皮+水苔(3∶1)的栽培基质上,成活率为100%,且植株长势良好。结论寻找到球花石斛离体繁育研究中各阶段最佳培养基,建立了该植物的离体快繁体系。

崔波,康莹莹,王洁琼,蒋素华,梁芳,刘佳[6](2015)在《鼓槌石斛组织培养及快繁技术研究》文中认为以鼓槌石斛成熟果实中的种子为外植体,研究了鼓槌石斛无菌苗增殖,壮苗生根的最佳培养基配方,并对无菌苗增殖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可通过种子直接形成无菌苗、再经无菌苗增殖、壮苗生根的途径,生成完整植株,实现鼓槌石斛种苗的规模化生产;并筛选出适宜的培养基:无菌苗增殖培养基为MS+0.5 mg/L NAA+2.0 mg/LBA+50 g/L香蕉泥,增殖系数高达4.7,且长势良好、芽苗健壮;壮苗生根培养基为1/2MS+0.3 mg/LNAA,生根苗根系长而粗壮,叶色浓绿。无菌苗增殖的优化条件:白糖浓度为30 g/L,有机添加物为香蕉泥,丛植芽数量为5株/丛时增殖系数最高,幼苗长势最好。

张敏,孙红绪,聂春[7](2015)在《黄草石斛组织培养技术研究》文中提出以黄草石斛种子为试材,研究了影响种子萌发、原球茎增殖的多种因素以及原球茎分化、试管苗炼苗成活技术。结果表明:在温度25℃、光照12h/d、光照强度2000lux、培养基中加蔗糖30g/L及琼脂6g/L、pH5.8的培养条件下,种子萌发较适宜的培养基为MS;原球茎增殖较适宜的培养基为MS+KT2mg/L+IBA0.5mg/L+0.2%活性炭;诱导原球茎分化较适宜的培养基为MS+KT0.51.0mg/L+IBA0.5mg/L+0.2%活性炭;选取锯末为炼苗基质,保持温度2527℃、湿度85%以上、散射光照,适量浇灌1/2MS营养液,试管苗炼苗成活率高达95%。

李媛[8](2013)在《3种石斛再生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肿节石斛(Dendrobium pendulum)、尖刀唇石斛(D. heterocarpum)和报春石斛(D. primulinum)是观赏性很高的兰科花卉,也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3种石斛均是观赏石斛杂交的重要亲本,离体再生是石斛研究的基础工作,关于3种石斛完整的再生体系研究未见报道。本研究采用组织培养技术从原球茎途径、愈伤组织途径和不定芽途径对3种石斛的再生培养体系各阶段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比较外植体、KT和NAA浓度、外源添加物和光照对3种石斛原球茎诱导的影响,得出以芽作为外植体,在40d的暗培养后转入正常光周期培养的条件下适合原球茎的诱导。适合肿节石斛原球茎诱导的培养基为MS+2.0mg/L KT+0.5mg/L NAA+100g/L土豆泥,诱导率能达到40%以上;适合尖刀唇石斛和报春石斛原球茎诱导培养基为MS+1.5mg/L KT+0.5mg/L NAA+100g/L土豆泥,诱导率分别能达到46.67%和51.11%以上。通过比较不同琼脂含量、培养方式、TDZ和NAA浓度以及外源添加物对原球茎增殖与分化的影响,得出液体培养基振荡培养时原球茎的增殖系数较高。适合肿节石斛的原球茎增殖培养基为:1/2MS+0.05mg/L TDZ+0.1mg/L NAA+100g/L土豆泥,原球茎增殖系数为3.23;适宜尖刀唇石斛原球茎增殖的培养基为:1/2MS+0.1mg/L TDZ+0.1mg/L NAA+100g/L土豆泥,原球茎增殖系数为2.96;适宜报春石斛原球茎增殖的培养基为:1/2MS+0.05mg/L TDZ+0.2mg/L NAA+100g/L土豆泥,原球茎增殖系数为3.76。筛选出适宜3种石斛原球茎分化的培养基为MS+1.0mg/L6-BA+0.2mg/LNAA+100ml/L香蕉泥,肿节石斛、尖刀唇石斛和报春石斛的原球茎分化率分别达到91.67%、86.67%和85.00%。2.以茎段作为外植体,通过比较6-BA, NAA,椰乳和蔗糖浓度对3种石斛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得出在20d暗培养后转入正常光周期培养的条件有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适合肿节石斛和尖刀唇石斛愈伤组织诱导的培养基为:MS+2mg/L6-BA+lmg/L NAA,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别为80.00%和66.67%;适合报春石斛愈伤组织诱导的培养基为:MS+lmg/L6-BA+1.5mg/L NAA,愈伤组织诱导率达到88.33%。通过研究6-BA和NAA浓度对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可以得出适合肿节石斛愈伤组织分化的培养基为:MS+2mg/L6-BA+0.25mg/L NAA,愈伤组织分化率达到90.00%;适合尖刀唇石斛和报春石斛愈伤组织分化的培养基分别为MS+1mg/L6-BA+0.5mg/LNAA和MS+lmg/L6-BA+0.25mg/LNAA,愈伤组织分化率分别达到80.00%和92.50%。3.以带有茎节的茎段作为外植体,通过比较6-BA、NAA、椰乳和土豆泥浓度对3种石斛不定芽诱导的影响,得出适合肿节石斛和报春石斛不定芽诱导的培养基为1/2MS+0.5mg/L6-BA+0.1mg/L NAA+100ml/L椰乳,不定芽诱导率分别为93.75%和90.00%,不定芽增殖系数分别为4.23和3.35;适合尖刀唇石斛不定芽诱导的培养基为1/2MS+0.25mg/L6-BA+0.1mg/L NAA+100ml/L椰乳,不定芽诱导率为95.00%,增殖系数为3.28。4.通过比较NAA浓度和外源添加物对3种石斛幼苗生根的影响,筛选出适合肿节石斛和尖刀唇石斛生根的培养基为MS+0.5mg/L NAA+100g/L香蕉泥;适合报春石斛生根的培养基为MS+0.75mg/L NAA+100g/L土豆泥,生根诱导率均高达100%。对生根的幼苗进行移栽,珍珠岩和水苔适宜作为3种石斛移栽的培养基质,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3种石斛组培苗的移栽成活率均能达到85%以上。以上结果建立了3种石斛的高效稳定的组织培养再生体系,为3种石斛的离体繁殖和工厂化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赵凯鹏[9](2013)在《两株固氮性细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铁皮石斛生长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生物固氮是自然界中最环保与高效的固氮形式,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直接关系到能源、粮食、人口和环境等问题,因而日益受到重视,其中固氮微生物的研究更是生物固氮研究的主体。目前,固氮微生物在作物生长中的应用研究较为广泛,但在我国传统中药材种植的应用研究较少。我国名贵中药材铁皮石斛(Dendrobium candidum wall.ex lindl.)是兰科石斛属(Dendrobium SW.)植物,多生长于贫瘠的岩石缝隙,对其氮素营养来源及其与固氮微生物的相关性研究较少。本论文以两株具有固氮活性的菌株为对象,在分析其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探索了这些菌株对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铁皮石斛生长的影响,拟为解决铁皮石斛种植过程中生长缓慢、药材品质低等问题提供依据,进而为铁皮石斛的绿色种植提供技术支撑。铁皮石斛内生菌ZJSH1由本实验室分离自野生铁皮石斛根部,前期试验表明其可以在无氮培养基上生长,具有固氮活性。经生理生化鉴定和分子鉴定,该菌属于少动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paucimobilis)。内生菌ZJSH1对铁皮石斛组培苗的生长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茎长和鲜重分别增加8.6%和7.5%,多糖含量增加0.6%,表明内生菌ZJSH1对铁皮石斛产量和品质都有较好的影响。对内生菌ZJSH1的促生机制进行分析,采用微量凯氏固氮法检测该菌的固氮活性,发现该菌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的固氮能力为1.15mg·L-1;采用液-质联用检测该菌分泌生长素的能力,发现该菌可产生水杨酸(SA)、吲哚-3-乙酸(IAA)、玉米素(Zeatin)、脱落酸(ABA)等有利于植物生长的激素。进一步分析该菌在铁皮石斛组培苗中的定植情况及其对植株激素含量的影响,发现该菌可在组培苗内定植,并有效刺激植株分泌激素,其中SA、ABA、IAA、c-ZR和IAA-Asp等激素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植株。少动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paucimobilis)主要用于环境保护和工业生产,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鲜有报道,本结果对拓展该属菌株的应用提供了依据。土壤自生固氮菌KNP414是一株由本实验室分离、保存并已完成全基因组测序的胶质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mucilaginosus)。该菌的重要生物学特性在于它在无氮培养条件下可产大量荚膜多糖,而多糖具有促进免疫和抗性及保护固氮菌的固氮酶活性等功能。探索土壤自生固氮菌KNP414对铁皮石斛组培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组植株的茎长和鲜重分别比对照提高4.6%和6.5%,表明KNP414对铁皮石斛的组培苗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经测定,菌株KNP414的固氮活性为4.71mg·L-1。其次,分析了不同碳源、氮源、不同金属离子及培养条件对菌株KNP414产多糖的影响,结果发现碳源、K+浓度和CaCO3浓度是影响多糖产量的三个主要因素。设计正交实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自生固氮菌KNP414产多糖的最佳培养基组合为2.0%蔗糖,0.10%K2HPO4,0.01%CaCO3(其它组分为0.05%MgSO4·7H2O,0.00005%FeCl3)。综上所述,两株固氮性细菌对铁皮石斛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菌株的固氮活性与其促生作用的直接相关性还有待后续进一步的实验验证。这些促生菌株尤其是内生菌ZJSH1在铁皮石斛优质种苗生产、提高人工栽培铁皮石斛的产量与品质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值得深入研究与开发。

王亚妮[10](2013)在《兰科石斛属植物根部内生真菌多样性研究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石斛属(Dendrobium)是兰科植物最大的属,具有重要的观赏药用价值,自然条件下需与真菌共生才能生长。本研究分析了12种石斛属植物根部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并以铁皮石斛为材料,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获得优质移栽用苗,将3株优良的菌根真菌制成液体单一菌剂,考察不同菌剂对铁皮石斛移栽生长的影响。通过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利用3种方法和3种分离培养基对广西雅长自然保护区和贵州兴义温室内的12种野生石斛属植物根部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培养,得到内生真菌152株,经形态鉴定和分子鉴定归属为3门9纲22个分类单元。对比不同方法和培养基分离内生真菌的多样性,点样法和FIM培养基分离内生真菌Shannon-Wiener多样性分别为2.79、2.74,远高于其他方法和培养基。对比不同生境及不同附生型的同种石斛内生真菌多样性,显示同种植物广西生境的内生真菌多样性明显高于贵州生境,树附生型明显高于石附生型。说明,地理环境的复杂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石斛属植物内生真菌的分布。(2)铁皮石斛生根壮苗及培养基筛选。具有1-2片叶片的铁皮石斛分化苗在MS+0.34g/L KNO3+100g/L土豆提取液+2.4g/L植物凝胶+30g/L蔗糖培养基上生长11周后,平均株高、茎粗、鲜重的增长量分别为3.61cm.4.061mm2.6669g,平均产生新根12.55条、新孽6.20个,平均新根长2.03cm,极显着高于其他两种培养基,是铁皮石斛最佳生根壮苗培养基。(3)铁皮石斛组培苗的最佳移栽基质筛选。经生根壮苗的铁皮石斛在珍珠岩1cm+仙土1cm+松树皮1cm+活苔藓2cm的基质上移栽90d后,成活率达75.00%,平均鲜重、株高、茎粗增长量分别为108mg、7.50mm、0.260mm,平均新根数1.43条,高于基质1/3花生壳+1/3石灰岩+1/3蛭石+活苔藓2cm,是铁皮石斛移栽的最佳基质。(4)铁皮石斛组培苗移栽接菌试验。将3株优良兰科菌根真菌制成4g/L的单一液体菌剂,对铁皮石斛进行蘸根、灌根接菌移栽试验。90d后3种菌剂处理的铁皮石斛组培苗移栽成活率、新根、新芽、平均株高、茎粗、鲜重增长量均极显着或显着高于对照,且同一菌剂蘸根处理生长指标均高于灌根处理。说明3株真菌制成的液体菌剂及蘸根方式在铁皮石斛移栽生长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二、黄草石斛的组培和快速繁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黄草石斛的组培和快速繁殖(论文提纲范文)

(1)铁皮石斛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铁皮石斛的基本概括
        1.1.1 铁皮石斛的形态特征
        1.1.2 铁皮石斛的地理分布及生长环境
        1.1.3 铁皮石斛的化学成分
        1.1.4 铁皮石斛的药理作用
        1.1.4.1 增强免疫力
        1.1.4.2 降血糖作用
        1.1.4.3 抗肿瘤作用
        1.1.4.4 抗衰老、抗肝损伤作用
        1.1.4.5 其他功效
    1.2 植物组织培养概述
    1.3 铁皮石斛组织培养技术概况
        1.3.1 铁皮石斛组织培养的基本培养基
        1.3.2 铁皮石斛外植体诱导增殖的研究进展
        1.3.3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铁皮石斛外植体诱导的影响
        1.3.4 有机添加物对铁皮石斛外植体诱导增殖的影响
        1.3.5 碳源的添加对铁皮石斛外植体诱导增殖的影响
        1.3.6 培养条件对铁皮石斛外植体诱导增殖的影响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试验材料及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初代培养
        2.2.2 继代培养
        2.2.3 生根培养
    2.3 统计指标与分析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初代培养
    3.2 继代培养
    3.3 生根培养
4 讨论
    4.1 初代培养
    4.2 继代培养
        4.2.1 细胞分裂素种类和浓度对铁皮石斛增殖的影响
        4.2.2 长素种类和浓度对铁皮石斛增殖的影响
    4.3 IBA浓度对铁皮石斛生根的影响
5 结论
    5.1 初代培养
    5.2 继代培养
    5.3 生根培养
6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2)霍山石斛仿野生栽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霍山石斛药用成分研究进展
    1.2 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积累与环境相关性研究
    1.3 霍山石斛生态学特性研究进展
        1.3.1 光照
        1.3.2 温度
        1.3.3 湿度
    1.4 石斛仿野生栽培研究进展
        1.4.1 石斛属植物仿野生栽培研究
        1.4.2 霍山石斛仿野生栽培研究
2 引言
    2.1 课题来源
    2.2 研究目的及意义
    2.3 主要研究内容
    2.4 技术路线
3 试验地概况与研究方法
    3.1 试验地概况
    3.2 研究方法
        3.2.1 试验设计
        3.2.2 实验方法
        3.2.3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栽培方式对霍山石斛生长的影响
        4.1.1 茎生长量
        4.1.2 生物量
        4.1.3 主要活性成分含量
    4.2 栽培基质对霍山石斛生长的影响
        4.2.1 茎生长量
        4.2.2 多糖含量
        4.2.3 主成分分析
    4.3 栽培年限对霍山石斛生长的影响
        4.3.1 茎生长量
        4.3.2 主要活性成分含量
    4.4 附生栽培对霍山石斛生长的影响
        4.4.1 附生树种对霍山石斛生长的影响
        4.4.2 附生高度对霍山石斛生长的影响
    4.5 主要生态因子对霍山石斛主要活性成分积累的影响
    4.6 不同栽培方式经济效益的比较
5 结论与讨论
    5.1 不同栽培方式霍山石斛生长量和活性成分含量的差异
    5.2 不同基质配比林下栽培霍山石斛生长量和活性成分含量的差异
    5.3 不同栽培年限活树附生霍山石斛生长量和活性成分含量的差异
    5.4 不同附生树种和高度霍山石斛生长量和活性成分含量的差异
    5.5 霍山石斛季节性活性成分积累与主要生态因子的关系
    5.6 不同栽培方式经济效益比较
参考文献
附图
作者简介

(3)细叶石斛组织培养及其分子鉴定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细叶石斛研究现状
        1.1.1 细叶石斛的生境及分布
        1.1.2 细叶石斛的繁殖现状
        1.1.3 细叶石斛的药用价值
    1.2 石斛属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1.2.1 组织培养外植体的选择
        1.2.2 组织培养基础培养基的选择
        1.2.3 植物生长调节剂及有机添加物的选择
        1.2.4 间歇浸没式植物生物反应器的应用研究
    1.3 叶绿体基因组的研究及应用
        1.3.1 叶绿体基因组的基本结构
        1.3.2 叶绿体基因组的研究进展
        1.3.3 叶绿体基因组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
    1.4 药用石斛植物鉴定方法研究进展
        1.4.1 药用石斛植物的性状及理化鉴定研究
        1.4.2 药用石斛植物的分子鉴定
        1.4.3 RT ARMS-PCR技术在药材鉴定中的应用
第2章 细叶石斛组织培养体系的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和方法
        2.2.1 材料
        2.2.2 细叶石斛种子萌发阶段培养基的优化研究
        2.2.2.1 不同培养基对细叶石斛种子萌发的影响
        2.2.2.2 不同激素浓度配比对细叶石斛种子萌发的影响
        2.2.3 细叶石斛增殖分化阶段培养基的优化研究
        2.2.4 细叶石斛壮苗生根阶段培养基的优化研究
        2.2.5 利用间歇浸没式植物生物反应器进行细叶石斛的组织培养
    2.3 结果与分析
        2.3.1 细叶石斛种子萌发阶段培养基的优化研究
        2.3.2 细叶石斛增殖分化阶段培养基的优化研究
        2.3.3 细叶石斛壮苗生根阶段培养基的优化研究
        2.3.4 利用间歇浸没式植物生物反应器进行细叶石斛的组织培养
    2.4 讨论
        2.4.1 细叶石斛种子萌发阶段培养基的优化研究
        2.4.2 细叶石斛增殖分化阶段培养基的优化研究
        2.4.3 细叶石斛壮苗生根阶段培养基的优化研究
        2.4.4 利用间歇浸没式植物生物反应器进行细叶石斛的组织培养
第3章 细叶石斛叶绿体基因组测序及分析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材料
        3.2.2 DNA的提取和检测
        3.2.3 叶绿体基因组的测序、拼接
        3.2.4 叶绿体基因组的注释
        3.2.5 细叶石斛叶绿体基因组的比较
        3.2.6 基于叶绿体基因组的系统发生分析
    3.3 结果
        3.3.1 细叶石斛的测序结果
        3.3.2 细叶石斛的叶绿体基因组结构分析
        3.3.3 细叶石斛与其他石斛属叶绿体基因组的比较分析
        3.3.4 基于叶绿体基因组的系统发生分析
    3.4 讨论
第4章 基于RT ARMS-PCR技术对细叶石斛的分子鉴定研究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
        4.2.2 DNA的提取
        4.2.3 细叶石斛特异性位点的获得
        4.2.4 ARMS特异性引物的设计与筛选
        4.2.5 Real-time PCR扩增体系及反应条件
    4.3 结果与分析
        4.3.1 细叶石斛特异性核苷酸位点的选择及引物的设计
        4.3.2 ARMS引物筛选
        4.3.3 Real-time PCR反应结果分析
    4.4 讨论
        4.4.1 RT ARMS-PCR技术体系的建立
        4.4.2 RT ARMS-PCR的优点及应用研究
第5章 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4)细叶石斛离体快速繁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材料
2 主要仪器和试剂
3 实验方法
    3.1 培养基配制与灭菌法
    3.2 种子表面消毒和接种法
    3.3 原球茎和小苗转接法
    3.4 组培苗测量法
    3.5 组培炼苗和移栽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细叶石斛原球茎形成和增殖培养
    4.2 细叶石斛无根苗生根和壮苗培养
    4.3 细叶石斛组培苗培养过程中的污染问题
    4.4 细叶石斛组培苗品质分析
5 结论

(5)球花石斛的离体快繁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2 试验方法
    2.1培养条件
    2.2外植体材料、接种及种子的萌发
    2.3原球茎的增殖和分化
    2.4生根
    2.5组培苗的移栽
    2.6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种子萌发分析
    3.2原球茎增殖、分化统计
    3.3组培苗壮苗、生根情况
    3.4组培苗的移栽
4 结论

(6)鼓槌石斛组织培养及快繁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初代培养
        1.2.2 无菌苗增殖培养
        1.2.3 壮苗生根培养
        1.2.4 无菌苗增殖培养基的优化
    1.3 数据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初代培养
    2.2 无菌苗增殖培养
    2.3 生根壮苗培养
    2.4 增殖培养基的优化
        2.4.1 白糖适宜浓度的筛选
        2.4.2 适宜有机添加物的筛选
        2.4.3 最佳丛植芽苗数量的筛选
3 结论与讨论

(7)黄草石斛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诱导种子萌发和原球茎形成
    2.2 原球茎增殖及分化效果试验
        2.2.1 不同细胞分裂素对原球茎的增殖效果。
        2.2.2 不同浓度KT对原球茎的增殖效果。
        2.2.3 不同附加物对原球茎的增殖效果。
    2.3 试管苗的炼苗
3 结果与讨论

(8)3种石斛再生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石斛属植物概述
    1.2. 观赏价值及应用
    1.3. 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1.3.1. 胚培养
        1.3.2. 不定芽再生途径
        1.3.3. 原球茎再生途径
        1.3.4. 生根壮苗培养
        1.3.5. 组织培养环境与炼苗移栽
    1.4. 石斛其他研究进展
        1.4.1 花期调控
        1.4.2 基因工程
        1.4.3 栽培技术
        1.4.4 病虫害
    1.5. 本研究的意义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意义
        1.5.2 研究技术路线
2. 原球茎途径再生培养
    2.1. 原球茎的诱导
        2.1.1. 材料与方法
        2.1.1.1. 试验材料和培养条件
        2.1.1.2. 外植体和培养基的筛选
        2.1.1.3. KT和NAA对原球茎诱导的影响
        2.1.1.4. 外源添加物对原球茎诱导的影响
        2.1.1.5. 光照对原球茎诱导的影响
        2.1.2. 结果与分析
        2.1.2.1. 外植体和培养基的筛选
        2.1.2.2. KT和NAA对原球茎诱导的影响
        2.1.2.3. 外源添加物对原球茎诱导的影响
        2.1.2.4. 光照对原球茎诱导的影响
    2.2. 原球茎的增殖和分化
        2.2.1. 材料与方法
        2.2.1.1. 试验材料
        2.2.1.2. 基础培养基、琼脂含量和培养方式对原球茎增殖的影响
        2.2.1.3. TDZ和NAA对原球茎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2.2.1.4. 外源添加物对原球茎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2.2.1.5. 原球茎分化培养基的筛选
        2.2.2. 结果与分析
        2.2.2.1. 基础培养基、琼脂含量和培养方式对原球茎增殖的影响
        2.2.2.2. TDZ和NAA对原球茎增殖的影响
        2.2.2.3. 外源添加物对原球茎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2.2.2.4. 原球茎分化培养基的筛选
    2.3. 讨论
    2.4. 小结
3. 愈伤组织途径再生培养
    3.1. 愈伤组织的诱导
        3.1.1. 材料与方法
        3.1.1.1. 试验材料
        3.1.1.2. 多因子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3.1.1.3. 光照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3.1.2. 结果与分析
        3.1.2.1. 多因子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3.1.2.2. 光照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3.2. 愈伤组织的分化
        3.2.1. 材料与方法
        3.2.1.1. 试验材料
        3.2.1.2. 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的筛选
        3.2.1.3. 愈伤组织分化为幼苗
        3.2.2. 结果与分析
        3.2.2.1. 愈伤组织分化的培养基筛选
        3.2.2.2. 6-BA和NAA浓度组合对3种石斛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
    3.3. 讨论
    3.4. 小结
4. 不定芽途径再生培养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肿节石斛的不定芽诱导
        4.2.2. 尖刀唇石斛的不定芽诱导
        4.2.3. 报春石斛的不定芽诱导
        4.2.4. 不定芽诱导的方差分析
    4.3. 讨论
    4.4. 小结
5. 生根壮苗和移栽
    5.1. 材料与方法
        5.1.1. NAA浓度对不定芽生根的影响
        5.1.2. 外源添加物对不定芽生根的影响
        5.1.3. 炼苗移栽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不同浓度NAA对生根的影响
        5.2.2. 外源添加物对生根的影响
        5.2.3. 炼苗移栽
    5.3. 讨论
    5.4. 小结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9)两株固氮性细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铁皮石斛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 固氮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1.1 氮素的循环
        1.2 固氮微生物
        1.2.1 共生固氮微生物
        1.2.2 自生固氮微生物
        1.2.3 联合固氮微生物
        1.3 植物内生固氮菌研究进展
        1.3.1 植物内生固氮菌
        1.3.2 植物内生固氮菌的来源
        1.3.3 植物内生固氮菌及其宿主植物的多样性
        1.3.4 植物内生固氮菌对宿主植物的相互作用
        1.4 土壤固氮菌的研究进展
        1.4.1 土壤固氮菌的定义
        1.4.2 已知土壤固氮菌的种类
        1.4.3 土壤固氮菌的应用
    2 铁皮石斛及其相关固氮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2.1 铁皮石斛研究进展
        2.1.1 铁皮石斛概况
        2.1.2 铁皮石斛生产栽培现状
        2.2 兰科植物与相关微生物的概况和功能研究
        2.2.1 兰科植物与微生物的相关性
        2.2.2 兰科植物相关微生物的功能研究
        2.3 兰科植物与固氮微生物的相关性研究
        2.3.1 兰科植物的氮素来源
        2.3.2 兰科植物与固氮微生物
        2.4 铁皮石斛相关微生物的研究现状
    3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第二章 铁皮石斛内生菌ZJSH1的特性及其对铁皮石斛生长的影响
    1 材料
        1.1 实验菌株
        1.2 材料来源
    2 方法
        2.1 实验材料准备
        2.1.1 菌液制备
        2.1.2 铁皮石斛组培苗培养
        2.2 实验设计
        2.2.1 铁皮石斛内生菌ZJSH1的鉴定
        2.2.2 铁皮石斛内生菌ZJSH1对铁皮石斛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2.3 铁皮石斛内生菌ZJSH1促生机制初探
    3 结果与分析
        3.1 铁皮石斛内生菌ZJSH1的鉴定
        3.1.1 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
        3.1.2 16S rDNA序列分析
        3.2 内生菌ZJSH1对铁皮石斛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3.2.1 内生菌ZJSH1对铁皮石斛组培苗的促生作用
        3.2.2 内生菌ZJSH1对铁皮石斛植株的促生作用
        3.2.3 内生菌ZJSH1对铁皮石斛多糖含量的影响
        3.3 铁皮石斛内生菌ZJSH1促生机制初探
        3.3.1 固氮活性
        3.3.2 固氮基因的克隆
        3.3.3 解磷活性
        3.3.4 激素含量检测
        3.3.5 ZJSH1在接种组培苗内的生长动态
        3.3.6 接种组培苗的激素含量变化测定
    4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胶质类芽孢杆菌KNP414的特性及其对铁皮石斛生长的影响
    1 材料
        1.1 实验菌株
        1.2 材料来源
    2 方法
        2.1 胶质类芽孢杆菌KNP414的固氮活性测定
        2.2 胶质类芽孢杆菌KNP414产多糖能力的测定
        2.2.1 发酵
        2.2.2 多糖含量测定
        2.2.3 发酵液粘度测定
        2.3 不同发酵条件对胶质类芽孢杆菌KNP414产多糖的影响
        2.3.1 不同碳源对KNP414产多糖的影响
        2.3.2 不同氮源对KNP414产多糖的影响
        2.3.3 不同K~+浓度对KNP414产多糖的影响
        2.3.4 不同金属离子对KNP414产多糖的影响
        2.3.5 不同CaCO_3浓度对KNP414产多糖的影响
        2.3.6 不同温度、转速对KNP414产多糖的影响
        2.3.7 不同pH对KNP414产多糖的影响
        2.3.8 不同种子液菌龄对KNP414产多糖的影响
        2.4 胶质类芽孢杆菌KNP414产多糖最佳培养条件的正交实验
        2.5 胶质类芽孢杆菌KNP414对铁皮石斛生长的影响
        2.5.1 菌种活化
        2.5.2 种子液培养
        2.5.3 铁皮石斛组培苗促生实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胶质类芽孢杆菌KNP414的固氮活性
        3.2 不同发酵条件对胶质类芽孢杆菌KNP414产多糖的影响
        3.2.1 标准曲线的绘制
        3.2.2 不同碳源对KNP414产多糖的影响
        3.2.3 不同氮源对KNP414产多糖的影响
        3.2.4 不同浓度K~+对KNP4144产多糖的影响
        3.2.5 不同金属离子对KNP414产多糖的影响
        3.2.6 不同浓度CaCO_3对KNP414产多糖的影响
        3.2.7 不同温度对KNP414产多糖的影响
        3.2.8 不同摇床转速对KNP414产多糖的影响
        3.2.9 不同pH对KNP414产多糖的影响
        3.2.10 不同种子液菌龄对KNP414产多糖的影响
        3.3 胶质类芽孢杆菌KNP414产多糖的最佳培养条件
        3.4 胶质类芽孢杆菌KNP414对铁皮石斛生长的影响
    4 小结与讨论
论文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培养基配方
附录2 重要试剂配制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兰科石斛属植物根部内生真菌多样性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兰科石斛属植物根部内生真菌的研究进展
        1.1.1 石斛属植物概况
        1.1.2 兰科植物与根部内生真菌
        1.1.3 兰科植物根部内生真菌多样性的研究手段
        1.1.4 石斛属植物菌根的形成及作用
        1.1.5 石斛属植物根部内生真菌的种类及作用
        1.1.6 石斛属植物与菌根真菌的专一性
    1.2 菌根菌剂的应用及前景
        1.2.1 菌根菌剂概念及特点
        1.2.2 石斛属植物菌根菌剂的研发前景
    1.3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
    1.4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2 石斛属植物根部内生真菌多样性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采集地概况
        2.1.2 样品采集
        2.1.3 内生真菌分离培养
        2.1.3.1 植物根样表面消毒
        2.1.3.2 内生真菌分离培养
        2.1.4 内生真菌鉴定
        2.1.4.1 形态学鉴定
        2.1.4.2 分子生物学鉴定与系统发育分析
        2.1.5 数据分析
    2.2 结果分析
        2.2.1 植物根段表面消毒时间筛选
        2.2.2 内生真菌鉴定
        2.2.2.1 形态鉴定
        2.2.2.2 分子鉴定及系统发育树
        2.2.3 内生真菌多样性分析
        2.2.3.1 不同方法和培养基分离内生真菌组成和多样性
        2.2.3.2 不同石斛属植物内生真菌的组成和多样性
        2.2.3.3 不同生境下不同石斛内生真菌的组成和多样性
        2.2.3.4 不同附生型的流苏石斛内生真菌的组成和多样性
    2.3 结论与讨论
        2.3.1 12种石斛属植物菌根内生真菌的组成
        2.3.2 内生真菌分离的植物材料表面消毒时间的筛选
        2.3.3 不同方法和分离培养基对内生真菌多样性的影响
        2.3.4 生境对同种石斛内生菌多样性的影响
        2.3.5 附生形态对同种石斛内生真菌多样性的影响
3 铁皮石斛生根壮苗培养基的筛选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植物
        3.1.2 培养基
        3.1.3 试验方法及测定项目
        3.1.4 生物量的计算及数据处理
    3.2 结果分析
    3.3 讨论
4 铁皮石斛移栽基质筛选
    4.1 材料与方法
        1.1.1 供试植物
        4.1.2 移栽基质
        4.1.3 穴盘
        4.1.4 移栽管理
        4.1.5 测定项目及数据处理
    4.2 结果分析
    4.3 讨论
5 铁皮石斛的接菌试验
    5.1 材料与方法
        5.1.1 供试植物
        5.1.2 基质
        5.1.3 供式菌株
        5.1.4 菌液制备
        5.1.5 菌液施用
        5.1.6 试验设计
    5.2 结果分析
        5.2.1 不同菌株处理对铁皮石斛移栽成活率的影响
        5.2.2 不同菌株处理对铁皮石斛新根数量的影响
        5.2.3 不同菌株处理对铁皮石斛新芽数量的影响
        5.2.4 不同菌株处理对铁皮石斛株高增长的影响
        5.2.5 不同菌株处理对铁皮石斛茎粗增长的影响
        5.2.6 不同菌株处理对铁皮石斛鲜重增长的影响
    5.3 讨论
        5.3.1 相同菌株不同施用方式对铁皮石斛组培苗移栽生长的影响
        5.3.2 不同菌株对铁皮石斛组培苗移栽生长的影响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6.2.1 菌根内生真菌的鉴定
        6.2.2 菌根菌剂的研发
    6.3 展望
附表1
附表2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四、黄草石斛的组培和快速繁殖(论文参考文献)

  • [1]铁皮石斛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的优化[D]. 周艳荣.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8(12)
  • [2]霍山石斛仿野生栽培研究[D]. 任媛. 安徽农业大学, 2018
  • [3]细叶石斛组织培养及其分子鉴定的研究[D]. 王惠. 南京师范大学, 2018(01)
  • [4]细叶石斛离体快速繁殖研究[J]. 刘清,包英华,毛怡霏,黎幸欣,白音. 韶关学院学报, 2017(03)
  • [5]球花石斛的离体快繁体系研究[J]. 谷海燕,王岚,谢孔平,鲁松. 时珍国医国药, 2016(09)
  • [6]鼓槌石斛组织培养及快繁技术研究[J]. 崔波,康莹莹,王洁琼,蒋素华,梁芳,刘佳. 中国农学通报, 2015(19)
  • [7]黄草石斛组织培养技术研究[J]. 张敏,孙红绪,聂春. 上海农业科技, 2015(01)
  • [8]3种石斛再生体系研究[D]. 李媛. 北京林业大学, 2013(S2)
  • [9]两株固氮性细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铁皮石斛生长的影响[D]. 赵凯鹏. 浙江理工大学, 2013(03)
  • [10]兰科石斛属植物根部内生真菌多样性研究及应用[D]. 王亚妮. 北京林业大学, 2013(11)

标签:;  ;  ;  ;  ;  

铁皮石斛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