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流发展的几个误区

我国物流发展的几个误区

一、我国物流发展中的几个误区(论文文献综述)

顾志尧[1](2021)在《徐州市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职能研究》文中认为

许敏娜[2](2020)在《专利视域下广东制造业品牌竞争力提升路径 ——基于广东智能制造专利地图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智能制造已成为世界工业发展大趋势,对长期处于中低端的广东制造业而言,把握新一轮产业变革机遇,以技术创新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制造方向发展,是促进产业升级与提升品牌竞争力的重要路径。同时,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品牌竞争与市场竞争趋势凸显,专利作为企业品牌竞争力的来源,对提升企业市场竞争优势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基于专利地图法,从专利视角分析广东智能制造领域技术发展与企业经营的现状与特征,并针对其共性问题提出对策,由此为广东制造业品牌竞争力提升路径提供参考。通过本文研究发现,目前广东制造业在智能制造领域发展现状:(1)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相关技术正处于成长期向成熟期发展阶段,在未来大致十年产业将迎来全面发展;(2)技术创新以企业为主导,但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利质量与价值更高;(3)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整体合作程度较低;(4)产业在地区发展上具有不平衡性,以深圳为核心的珠三角是产业发展的核心地带,但其他地区发展滞后;(5)发明专利占比约七成,但其授权率远低于实用新型专利的授权率,专利质量还有待提升。(6)相关技术主要集中在G06F/G06K/H04L/H04M/H04N/H04W/G05B/G01R/G01N/B25J等类别中,技术研究热点包括计算机科学、智能仓储与物流、测量与监测、数据传输与移动通信、视频记录传输和显示、终端设备、控制系统和制造装备等领域。由广东制造业在智能制造领域发展现状分析可以发现:发明专利授权率较低、产业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产学研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不足、行业存在的同质化竞争的风险等是目前从专利信息分析中呈现的四个主要问题。对此本文提出了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与专利申请质量、优化资源配置与创新品牌提升路径、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以及实行品牌差异化竞争战略等四个方面的建议,以解决影响广东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过程中在技术创新与经营管理中的现实问题,以促进企业品牌竞争力的提升。最后,本文还进一步总结了研究的不足与局限。

徐立立[3](2019)在《农村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营模式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发展非常迅速,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地区电子商务也获得了长足发展,但是目前农村地区电子商务发展仍存在观念误区、配套条件不足等问题,为此有关部门应重点从培养专业人才、完善网络基础环境、搭建综合物流体系等方面加加以解决,从而提高农村地区农产品销售的电子商务的运营效率。

刘嘉骁[4](2018)在《习近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研究》文中提出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经济增长持续下行的压力严峻,从而抑制了生产潜能的增长。主要是由于有效供给不足而导致大量需求外流,长期以需求为导向的经济政策收效甚微及副作用。面对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严峻的形势以及一系列新问题,中国该如何走出经济所面临的困境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焦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必然选择应运而生。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以来,在学术界掀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的浪潮,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探讨与研究,但对习近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的研究还有待加强。本文主要以文献研究、历史与逻辑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研究方法,通过对习近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本理论进行剖析,分析了习近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与现实要求,阐述了习近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的主要内容,在习近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实践,以及习近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的重要意义进行了梳理与研究。第一部分基于本国国情,阐发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理论背景和现实要求,具体从马克思的供给与需求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展开论述,其作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常态时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依据;并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分别从我国经济发展中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下行面临的问题,需求侧收效甚微及其副作用日渐显现,以及供给侧隐患重重四个视角出发,阐明了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依据。第二部分论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与任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和方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践中要处理好的几对关系,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行动路线图。第三部分,阐明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践中需要避免的几个认识上的误区和偏颇,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实践中所要坚持的原则及实践具体措施。第四部分,分别从理论贡献和现实意义两个角度进行了论述,阐述了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意义。第五部分是结论,主要是对文章进行的全面总结,说明了研究工作的局限性和对未来研究的建议等。

康丹[5](2016)在《我国物流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及优化研究》文中指出物流业作为新兴战略产业,已逐步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保障物流企业长远健康发展显得非常重要。当前,正处于我国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物流企业只有不断的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绩效水平才能取得长远发展,而合理的资本结构对企业的治理结构和绩效产生重大影响,因此,研究我国物流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并基于公司绩效对资本结构进行优化非常有必要。本研究主要围绕如何对我国物流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进行优化这个问题,首先回顾和梳理已有研究,分析我国物流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和公司绩效的现状;然后构建我国物流上市公司绩效的量化模型,运用因子分析法计算得到的综合因子得分值代表我国物流上市公司绩效的量化值;其次,建立针对我国物流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多元回归模型,对所提假设进行检验,以验证资本结构是否对公司绩效有显着影响;再次,基于实证检验结果,分别确定我国物流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中留存收益、债务结抅、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量化值之间的最优曲线估计模型;最后,依据确定的函数关系式,运用数学方法测算出我国物流上市公司资本结抅相应指标的优化区间,并据此提出针对我国物流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优化建议。研究表明我国物流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以内部融资为主,留存收益率比较平稳;债务构成中以短期为主,长期为辅,并且短期负债呈逐渐下降趋势;股权结构中股权集中度有趋于集中的态势,但是含国有控股的企业数量逐渐下降。我国物流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一般,且波动明显,较不稳定;偿债能力中的偿还短期负债的能力有待提高;运营能力受流动资金大量占用的影响较为一般,且有下降趋势;发展能力受国家政策和市场环境的影响,前景较好。研究还表明我国物流上市公司留存收益率的增加会降低公司绩效,其应控制在29.57%以内;债务融资会降低公司绩效,公司绩效随着资产负债率的增加而降低,资产负债率应控制在28.09%以内;债务结构中非流动负债率与公司绩效呈微弱的U型关系,公司绩效随长期负债比重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非流动负债率应控制在13.33%以内;股权集中度有利于提高公司绩效,但过高的集中度会给公司绩效造成不利影响,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呈倒U型关系,公司绩效随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增加而先升高后降低,最优持股比例为[60.09%,70.09%]。

谢菲[6](2015)在《物流产业与经济低碳化的协调发展研究》文中提出全球气候变暖是当前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碳排放已经成为制约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之一的中国,于2009年在世界气候峰会上对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值的降低做出了承诺指标。物流产业的发展,一方面会增加能源消耗以及碳的排放,另一方面又可促进资源的集约利用,降低单位GDP能耗。因此,探讨我国物流产业与经济低碳化的协调发展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首先对我国物流产业发展水平做基本分析:产业增加值以超过百分之十的速度逐年增加;从货运量看,我国物流业以公路运输为主,其次是水运及铁路运输,民航、管道运输所占比重相对较低;从货物周转量看,水运最多,其次是公路和铁路。2012年长江经济带的11个省市的水运货物周转量约占全国水运货物周转量的一半;物流业固定资产快速增加。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包括物流产业增加值、能耗、货物周转量等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应用DEA方法对我国物流产业效率进行评价;构建我国物流业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具有增益水平激励的动态综合评价方法对我国物流产业综合竞争力进行测评。然后,在简述耦合评价理论的基础上,综合应用理论分析法、频度统计法、专家咨询法,分别构建了物流产业、经济低碳化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耦合评价理论模型。搜集整理了2000-2012年的相关数据,对我国物流产业与经济低碳化的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我国物流产业与经济低碳化的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均呈逐年上升趋势。接着,确立了我国物流业与相关产业低碳化关联度测评产业体系和权重,综合应用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我国物流业与相关产业低碳化进行分析,并分别分析了我国物流业对农产品流通低碳化的促进作用、物流业发展与制造业低碳化的互动关系以及物流业发展与消费性服务业低碳化趋势的关联。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物流业和相关产业低碳化灰色关联度呈逐年上升趋势,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物流业的发展对于促进资源集约利用的效果明显,有助于降低单位GDP能耗,对节能减排发挥积极的作用。其次,应用区位商计算了我国物流产业聚集度,测算了各省域二氧化碳排放量,并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了物流产业集聚与各省域经济低碳化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北京、上海、广东、福建等地区物流产业与经济低碳化的协调发展程度较高。随后,选取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为例,进行相关调研,实证分析了物流产业集聚与经济低碳化协调发展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现阶段,物流业的发展能够提升流通效率以及资源的集约利用率,对降低单位GDP能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故可与经济低碳化两者协调发展。最后,基于以上章节的分析,从四个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及管理手段,提升资源的集约利用率;完善物流产业的法规制度,制定鼓励物流产业与经济低碳化协调发展的政策;充分利用物流业的服务功能,促进与三次产业的低碳化协调发展;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重点,因地制宜选择物流业的发展模式,促进经济低碳化的进程。

章丰慧[7](2013)在《广西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 ——基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背景》文中指出广西民办高等教育起步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广西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广西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缓解广西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压力以及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高等教育需求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自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战略正式升级为国家战略以来,广西沿海经济发展迅猛,作为连接中国与东盟的重要沟通桥梁,北部湾经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推进作用。未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持续快速发展,必然需要大批人才队伍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力量。广西民办高等院校必须准确把握机遇,从学校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广西地方民办高校必须通过加强人才培养积极参加区域经济建设,扩大广西民办高校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人才占有量,从而提高广西民办高校的社会影响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嫣然成为重要的沿海经济增长区域、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以及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新一极。因此,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建设背景下广西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广西整个高等教育界及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基于上述问题,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统计分析法,对广西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论述,并简要分析了当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现状,进一步论证了广西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空间。笔者在分析了影响广西民办高校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和自身特点的基础上,以地方经济发展与地方高校的互动关系为依据,进而提出促进广西民办高等教育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背景下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及若干对策建议。论文对广西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现状进行简要阐述,着重分析了其发展存在的问题,认为当前制约着广西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外部问题与内部问题两方面,外部方面主要是社会认知不高和政府监督管理、政策支持力度不足;内部方面主要是民办高校自身发展的局限性和发展误区。笔者运用文献调查研究的方法,分析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发展现状、趋势以及人才需求情况,论证了广西民办高等教育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背景下未来发展前景、机遇以及挑战。根据相关预测分析得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发建设对广西高等教育发展在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和专业设置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广西民办普通高校必须不断调整和完善自身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广西北部湾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实现广西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战略。本文笔者在通过对广西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分析和发展前景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如何实现适应北部湾经济建设的广西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若干对策建议:一是社会要转变对民办高校的偏见,提高社会民众对民办高校的认同度;二是政府应加强监督管理,在政策上对民办高等教育进行有效引导与扶持;三是民办高校自身应深化办学理念,引领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加快学校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提升办学水平。

张琴[8](2012)在《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安全监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产品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必需品,其质量安全正在变成日益突出的全球性问题,但目前国内的关注点主要在生产、加工及销售过程,对物流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农产品供应还停留在传统的储运模式上,运作主体间协调不够,相关部门在生鲜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监管不力,冷藏链体系不完善,生鲜农产品冷藏运输率偏低,直接导致生鲜农产品物流过程中损耗严重,食品安全事故频发。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影响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势在必行。本文从现代物流、农产品冷链物流、农产品物流安全监控等基本概念出发,通过对农产品物流特性及现状的分析,指出了传统农产品物流安全监控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然后重点研究利用现有的市场交易信息平台和政府公共管理,以及冷链物流技术协同实现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的安全监控,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全程监控系统模式,通过对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的安全监控系统的探讨与研究,不仅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的农产品购物环境和渠道,更重要的是增强了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管理和控制的力度,有助于构筑诚信且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供应链体系;最后通过生猪冷链物流安全监控案例分析,说明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安全监控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为我国猪肉产业实现全程安全监控及跟踪追溯提供一套可行性方案。

田源[9](2012)在《基于MF理论的物流效率研究》文中指出根据国内外经验,物流对于经济的作用与物流效率的高低密切相关。物流效率对于物流业发展的影响巨大,而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是至关重要的,物流效率研究可以帮助提高物流资源配置效率,为物流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提高物流效率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减少物流对环境影响的需要,是应对全球化竞争的需要。论文以大物流(MF)理论为依据,考察经济活动中的物流运行效率,通过文献分析和现场调研,运用大物流(MF)、系统工程、经济学、技术经济学等理论以及统计分析方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重点研究物流效率的内涵与体系构成、物流效率的衡量指标与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物流效率的发展规律与趋势以及影响因素,并通过国内外物流效率的实证研究,提出提高物流效率的措施,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定量化支持。论文的主要成果包括:(1)构建物流效率体系。对于物流效率的内涵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从物流、经济、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考虑出发,分析了物流效率提升对于经济和环境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者之间基于物流效率的良性循环与协调优化,最后构建了物流效率基本体系,认为物流效率体系由物流经济效率、物流技术效率与物流环境效率三个方面构成,另外从不同的角度还可以有宏观、中观、微观的区分以及动态与静态的考虑。(2)提出物流效率衡量指标计算模型。根据所构建的物流效率体系,以物流经济效率、物流技术效率、物流环境效率的划分为基础,对于各种物流效率的衡量指标进行具体化,并对各指标的计算公式模型、以及公式中各参数的计算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3)进行实证分析。应用论文理论研究成果,分别针对物流经济效率、物流技术效率和物流环境效率三个方面进行实证分析。通过文献及现场调研与分析,根据数据的可得性,对物流经济效率进行计算、评价、比较与分析,选取我国与部分国家进行评价与比较,证明理论的实用性,研究物流效率的发展趋势,揭示了物流经济效率、物流投入系数和物流投入弹性系数的发展变化规律。对于物流技术效率,分别从企业角度和物的角度进行分析与计算。对于物流环境效率,着重于分析和计算物流尤其是运输业的能耗和对环境的负面产出。(4)分析物流效率影响因素,提出我国物流效率提升措施。从物流效率基本计算公式中的参数入手,分析了影响物流效率提升的因素,提出降低物流投入量、提升物流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是提升物流效率的主要方法,据此提出了我国提升物流效率的支撑条件及宏观和微观措施。图28幅,表26个,参考文献215篇。

杨进伟[10](2011)在《基于GM/BP神经网络组合预测模型的区域物流量预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加强,经济全球化、区域化、一体化的日益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区域物流作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要素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其发展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区域现代化程度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区域物流规划过程中,区域物流需求分析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区域物流量是区域物流需求的历史发生量,对区域物流量进行研究与预测有助于把握区域物流的需求,实现区域物流供给与需求相对平衡,对提高区域物流规划质量和区域物流运行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区域物流需求、区域物流供给及服务能力,辨析并界定了区域物流量的相关概念,阐述了区域物流量的物理、价值和物理价值换算三种计量方式的基本原理,并分别给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其次归纳总结了传统预测理论与方法,分析了相关组合预测模型的不足,结合区域物流量的特点,构建了基于已获得预测期信息求解后期权重的GM/BP神经网络变权组合预测模型;针对所建组合预测模型的特征,设计了基于二次规划模型求解GM/BP神经网络变权组合预测模型的算法步骤,采用Matlab编程实现。最后以湖南省区域物流规划为背景预测了2011-2015年湖南省区域物流量,同时对GM/BP神经网络变权组合预测模型进行了检测,其检测结果表明该组合预测模型能够提高预测精度。

二、我国物流发展中的几个误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物流发展中的几个误区(论文提纲范文)

(2)专利视域下广东制造业品牌竞争力提升路径 ——基于广东智能制造专利地图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现实意义
    第三节 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 文献研究法
        二 专利地图法
        三 社会网络分析法
    第五节 研究分析工具
        一 patsnap全球专利信息数据库
        二 Loglet Lab4 软件
        三 COOC1.9软件
        四 Ucinet软件与Netdraw软件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第一节 品牌竞争力相关研究
        一 品牌与品牌竞争力的概念
        二 企业品牌竞争力构成相关研究
        三 提升制造企业品牌竞争力相关研究
    第二节 专利与专利地图相关研究
        一 专利的内涵与作用
        二 专利地图概述
        三 专利地图的分析方法
        四 专利地图的类型
    第三节 制造业发展相关研究
        一 制造业发展趋势相关研究
        二 广东制造业发展相关研究
        三 智能制造的内涵
        四 智能制造技术发展概述
第三章 专利对制造企业品牌竞争力的影响
    第一节 专利对制造企业品牌竞争力作用分析
        一 专利是品牌竞争力形成的基础
        二 专利累积带来品牌竞争力提升
        三 专利折射企业品牌发展潜力
    第二节 专利地图对制造业发展作用分析
        一 为政策制定提供支持
        二 为企业管理提供思路
第四章 广东智能制造专利地图分析
    第一节 专利数据的收集
        一 数据来源的确定
        二 专利检索式的制定
        三 数据的收集
        四 查全率与查准率
    第二节 广东智能制造发展阶段分析
        一 专利申请趋势分析
        二 专利技术生命周期分析
    第三节 广东智能制造相关专利授权情况分析
        一 专利类型
        二 专利授权趋势分析
    第四节 广东智能制造相关专利分布情况分析
        一 专利申请区域分析
        二 专利申请人分析
    第五节 广东智能制造相关技术发展分析
        一 智能制造相关技术分布分析
        二 基于的技术热点分析
    第六节 广东智能制造专利合作网络分析
        一 构建基于联合申请产学研专利合作共现矩阵
        二 专利合作整体网络分析
        三 专利合作模式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专利视角下制造业品牌竞争力提升路径
    第一节 专利视角下广东制造业发展主要问题
        一 发明专利授权率有待提升
        二 地区间产业发展不平衡
        三 产学研合作程度不足
        四 存在产品同质化竞争
    第二节 专利视角下制造业品牌竞争力提升路径
        一 提高创新能力与专利申请质量
        二 优化资源配置与创新品牌提升路径
        三 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
        四 实行品牌差异化竞争战略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3)农村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营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二、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几个误区
    (一) 部分地区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仅看作技能培训
    (二) 地方配套不足,跟风现象严重,缺乏核心竞争力
    (三) 物流配送体系仍旧不够完善
三、农村地区电子商务发展策略
    (一) 培养专业人才,地方政府应该从组织者变成参与者
    (二) 完善网络基础环境,发挥地区优势
    (三) 搭建综合物流体系
四、结论

(4)习近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目的
    0.2 选题意义
        0.2.1 理论意义
        0.2.2 实践意义
    0.3 研究现状
        0.3.1 国外研究现状
        0.3.2 国内研究现状
    0.4 研究方法
    0.5 研究创新点
1 习近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的背景条件
    1.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背景
        1.1.1 马克思的供给与需求理论
        1.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1.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要求
        1.2.1 中国经济发展中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
        1.2.2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下行面临的问题的必然要求
        1.2.3 需求侧收效甚微及其副作用日渐显现
        1.2.4 供给侧隐患重重
2 习近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的主要内容
    2.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与主要任务
        2.1.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
        2.1.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
    2.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和方向
        2.2.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
        2.2.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
    2.3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处理好几对关系
        2.3.1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2.3.2 处理好短期与长期的关系
        2.3.3 处理好加法与减法的关系
        2.3.4 处理好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2.4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行动路线图
        2.4.1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
        2.4.2 降成本
        2.4.3 补短板
3 习近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指导下的实践
    3.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避免认识上的几个误区和偏颇
        3.1.1 要避免的误区
        3.1.2 要避免的偏颇
    3.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坚持“双侧”协调的原则
        3.2.1 供给侧:推动经济提质增效
        3.2.2 需求侧:充分释放内需潜力
    3.3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措施
        3.3.1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3.3.2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3.3.3 推进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
        3.3.4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4 习近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的重大意义
    4.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的贡献
        4.1.1 创新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4.1.2 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4.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意义
        4.2.1 有力推进了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4.2.2 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变
        4.2.3 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5)我国物流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及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
        1.3.2 物流公司资本结构与绩效的关系研究
        1.3.3 研究评述
    1.4 研究思路与内容
    1.5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资本结构理论
        2.1.1 资本结构概念的界定
        2.1.2 传统资本结构理论
        2.1.3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
        2.1.4 后现代资本结构理论
    2.2 公司绩效理论
        2.2.1 公司绩效概念的界定
        2.2.2 公司绩效的评价方法
    2.3 资本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机制
        2.3.1 留存收益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2.3.2 债务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2.3.3 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第3章 我国物流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和公司绩效现状分析
    3.1 我国物流企业及其业务内容
    3.2 我国物流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现状
        3.2.1 留存收益
        3.2.2 债务结构
        3.2.3 股权结构
    3.3 我国物流上市公司的公司绩效现状
第4章 我国物流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研究设计
        4.1.1 提出假设
        4.1.2 变量说明
        4.1.3 样本选取
    4.2 研究方法
        4.2.1 因子分析法
        4.2.2 多元回归分析法
    4.3 我国物流上市公司绩效的量化
        4.3.1 量化模型的构建
        4.3.2 公司绩效量化值的计算
    4.4 实证检验及分析
        4.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4.4.2 相关性检验
        4.4.3 多元回归检验
第5章 基于公司绩效的我国物流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
    5.1 优化方法选择
    5.2 我国物流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优化
        5.2.1 留存收益优化
        5.2.2 债务结构优化
        5.2.3 股权结构优化
    5.3 我国物流上市公司的优化建议
        5.3.1 控制内部融资力度
        5.3.2 降低债务融资比例
        5.3.3 加强股东的监管作用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与主要创新点
        6.1.1 研究结论
        6.1.2 创新点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6.2.1 研究不足
        6.2.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6)物流产业与经济低碳化的协调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思路、主要内容、方法以及技术路线图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3.4 技术路线图
    1.4 创新点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物流产业概念的界定
        2.1.2 经济低碳化概念的界定
    2.2 相关研究概述
        2.2.1 物流产业与经济联动发展研究
        2.2.2 物流产业与经济低碳化协调发展研究
        2.2.3 物流产业与相关产业互动发展研究
        2.2.4 物流产业集聚度与区域经济关联性分析研究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3.1 我国物流产业发展水平基本分析
        3.1.1 我国物流产业发展总体规模
        3.1.2 我国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情况
    3.2 我国物流产业效率评价
        3.2.1 我国物流产业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3.2.2 我国物流产业效率评价方法
        3.2.3 我国物流产业效率评价及结果分析
    3.3 我国物流产业综合竞争力评价
        3.3.1 我国物流产业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3.3.2 我国物流产业综合竞争力评价方法
        3.3.3 我国物流产业综合竞争力评价结果与分析
    3.4 本章小节
第4章 我国物流产业与经济低碳化的耦合发展关系评价
    4.1 耦合评价的理论基础
    4.2 耦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及理论模型
        4.2.1 指标体系
        4.2.2 理论模型
    4.3 我国物流产业与经济低碳化的耦合发展评价实证分析
        4.3.1 数据来源
        4.3.2 评价结果
        4.3.3 结果分析及政策建议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我国物流产业与相关产业低碳化的发展关联分析
    5.1 我国物流产业与相关产业低碳化的灰色关联分析
        5.1.1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介绍
        5.1.2 基于AHP方法的指标权重确定
        5.1.3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的我国物流产业与相关产业低碳化的关联度分析
    5.2 我国物流产业促进农产品流通低碳化的作用分析
    5.3 基于投入产出视角的我国物流业发展与制造业低碳化的互动关系研究
    5.4 我国物流业发展与服务业低碳化趋势的关系研究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我国物流产业集聚与各省域经济低碳化发展关系研究
    6.1 我国各省域物流产业聚集度分析
        6.1.1 区位商方法介绍
        6.1.2 实证分析
    6.2 各省域二氧化碳排放量测评
    6.3 我国各省域物流产业集聚与经济低碳化发展关系研究
    6.4 本章小节
第7章 深圳市盐田区物流产业与经济低碳化协调发展案例分析
    7.1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经济概况简介
        7.1.1 盐田区社会经济基本情况概述
        7.1.2 盐田区三次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7.2 盐田区物流产业发展概况
        7.2.1 盐田区物流业“十一五”发展措施及特点
        7.2.2 盐田区物流业“十二五”发展措施及特点
    7.3 盐田区物流产业与经济低碳化协调发展情况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促进我国物流产业与经济低碳化协调发展的建议
    8.1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及管理手段提升资源的集约利用效率
    8.2 完善法规制度与配套政策促进物流产业与经济低碳化协调发展
    8.3 基于物流业的服务功能促进与三次产业的低碳化协调发展
    8.4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重点选择物流业的发展模式
    8.5 本章小结
第9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7)广西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 ——基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背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1.2.1 概念界定
        1.2.2 理论分析
    1.3 文献综述
        1.3.1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研究现状
        1.3.2 广西民办高等教育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广西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2.1 广西民办高等教育的基本情况
        2.1.1 广西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规模
        2.1.2 广西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特点
        2.1.3 广西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成效
    2.2 广西民办高等教育的优势
    2.3 广西民办高等教育的问题
        2.3.1 外部问题
        2.3.2 内部问题
第三章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现状分析
    3.1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现状
        3.1.1 经济总量显着增长
        3.1.2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3.2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趋势
    3.3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需求
第四章 北部湾经济区建设背景下广西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空间
    4.1 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对广西民办高等教育的需求
        4.1.1 办学规模需求
        4.1.2 专业设置需求
        4.1.3 人才质量需求
    4.2 广西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机遇与挑战
        4.2.1 发展机遇
        4.2.2 面临的挑战
    4.3 广西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空间
第五章 适应北部湾经济建设的广西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对策
    5.1 社会认知层面
    5.2 政府管理层面
        5.2.1 加强重视,积极鼓励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
        5.2.2 依法管理,强化对民办高等教育的监管与评估
        5.2.3 政策引导,促进民办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5.3 学校发展层面
        5.3.1 深化理念,引领民办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5.3.2 加快发展,满足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建设需要
        5.3.3 优化结构,适应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建设
        5.3.4 合理定位,完善广西民办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致谢

(8)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安全监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农产品冷链物流相关基础理论概述
    2.1 农产品现代物流的相关理论
        2.1.1 现代物流概述
        2.1.2 现代物流的特征
        2.1.3 农产品物流概述
        2.1.4 农产品物流的特点
    2.2 农产品物流的相关理论
        2.2.1 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概念
        2.2.2 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特性
        2.2.3 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运行目标
        2.2.4 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构成
    2.3 农产品物流安全监控的相关理论
        2.3.1 农产品物流安全概述
        2.3.2 条码技术概述
        2.3.3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概述
        2.3.4 全球定位系统概述
        2.3.5 地理信息系统概述
第三章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安全监控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3.1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3.1.1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现状
        3.1.2 我国农业投入品的质量安全现状
        3.1.3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消费现状
        3.1.4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管理现状
    3.2 我国农产品物流安全监控问题
    3.3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安全的发展对策
        3.3.1 加强冷链物流技术研究,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3.3.2 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和法规建设
        3.3.3 加强对农产品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
        3.3.4 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安全监控体系
        3.3.5 建立完善的 HACCP 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第四章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安全监控系统的构建
    4.1 农产品冷链物流安全监控系统
        4.1.1 农产品冷链物流安全监控系统及特征
        4.1.2 农产品冷链物流安全监控系统功能
        4.1.3 农产品冷链物流安全监控系统组成
    4.2 基于信息网络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安全监控系统
        4.2.1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
        4.2.2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安全监控信息平台
    4.3 基于政府公共管理下的农产品冷链安物流全监控系统
        4.3.1 政府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宏观调控作用
        4.3.2 政府对农产品冷链物流安全监控基础工作的建设
        4.3.3 政府对农产品冷链物流安全监控技术的研究投入
第五章 案例分析——以猪肉冷链物流为例
    5.1 案例背景
    5.2 传统的猪肉物流存在的问题
    5.3 猪肉冷链物流安全监控系统
        5.3.1 基于信息网络的猪肉冷链物流安全监控
        5.3.2 基于政府公共管理下的猪肉冷链物流安全监控
第六章 全文总结及研究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发表的科研论文
致谢
详细中英文摘要

(9)基于MF理论的物流效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经济发展要求高物流效率配合
        1.1.2 物流市场运行与发展要求提升物流效率
        1.1.3 物流业发展对物流效率提出了要求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理论基础
        1.3.1 大物流理论
        1.3.2 技术经济学理论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关于效率与物流的基础研究
        2.1.1 经济学中关于效率的理论
        2.1.2 基于大物流理论的物流效率(MF efficiency)研究
    2.2 基于PD、Logistics和SCM理论的物流效率研究
        2.2.1 物流效率的计量
        2.2.2 物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2.2.3 提升物流效率的途径与物流效率化
        2.2.4 物流环节的效率
        2.2.5 其他
    2.3 物流经济效率、物流技术效率、物流环境效率的研究
        2.3.1 物流与经济的关系研究
        2.3.2 物流与环境效率研究
        2.3.3 物流与能源消耗
    2.4 与物流效率相关的其他研究
        2.4.1 物流绩效
        2.4.2 物流效益
        2.4.3 关于物流量的研究
    2.5 小结
3 物流效率的内涵与体系构建
    3.1 物流效率的内涵
        3.1.1 效率、效益与效果
        3.1.2 物流效率的含义
        3.1.3 物流效率的特点
    3.2 物流-经济-环境之间的关系与物流效率
        3.2.1 概述
        3.2.2 物流与经济的关联
        3.2.3 物流与环境的关联
        3.2.4 物流-经济-环境的关联
        3.2.5 基于物流效率的物流-经济-环境的协调优化
    3.3 物流效率的基本体系构成
        3.3.1 物流经济效率、物流技术效率与物流环境效率
        3.3.2 宏观物流效率、中观物流效率与微观物流效率
        3.3.3 静态物流效率与动态物流效率
    3.4 小结
4 物流效率衡量指标及计算方法
    4.1 物流经济效率指标及计算方法
        4.1.1 基本指标及计算公式
        4.1.2 经济产出量E_C
        4.1.3 物流投入量M_F
    4.2 物流技术效率指标及计算方法
        4.2.1 基本计算方法
        4.2.2 物流基本环节的技术效率
        4.2.3 各种物流系统技术效率的计算
    4.3 物流环境效率指标及计算方法
        4.3.1 基本指标与计算公式
        4.3.2 物流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分析
        4.3.3 物流活动的能源消耗
    4.4 小结
5 物流效率的发展及实证分析
    5.1 物流经济效率η_(mf)及物流投入系数m_f
        5.1.1 η_(mf)及m_f的发展变化规律
        5.1.2 我国物流经济效率与物流投入系数发展情况
        5.1.3 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物流经济效率比较
    5.2 物流投入量增长速度和经济产出量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
        5.2.1 物流投入弹性系数β
        5.2.2 物流投入弹性系数β的发展变化规律
        5.2.3 实证分析
    5.3 国内各地区物流经济效率
    5.4 物流技术效率
        5.4.1 基于企业的物流技术效率核算
        5.4.2 基于物的物流技术效率核算
    5.5 物流环境效率
        5.5.1 物流能源消耗总体分析
        5.5.2 物流能源消耗的计算
    5.6 小结
6 物流效率影响因素与提升措施
    6.1 经济发展阶段与产业结构对物流效率的影响
    6.2 地理条件与布局分布对物流效率的影响
        6.2.1 地理环境条件
        6.2.2 资源分布和生产布局
    6.3 管理与资源利用对物流效率的影响
        6.3.1 物流系统本身的运作和管理效率
        6.3.2 资源利用效率
        6.3.3 物流环节中存在的其他问题对物流环境效率的影响
    6.4 物流效率提升的条件与措施
        6.4.1 物流效率提升所需的支撑条件
        6.4.2 物流效率提升的宏观措施
        6.4.3 物流效率提升的微观措施
    6.5 小结
7 结论
    7.1 研究成果
    7.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基于GM/BP神经网络组合预测模型的区域物流量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区域物流量的研究现状
        1.2.2 区域物流量预测方法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区域物流与区域物流量
    2.1 区域物流
        2.1.1 物流的概念与分类
        2.1.2 区域物流内涵
    2.2 区域物流需求分析
        2.2.1 区域物流需求及特征
        2.2.2 区域物流需求的影响因素
    2.3 区域物流供给分析
        2.3.1 区域物流供给的定义及特征
        2.3.2 区域物流供给的影响因素
        2.3.3 区域物流服务能力及供需关系分析
    2.4 区域物流量
        2.4.1 区域物流量的涵义及分类
        2.4.2 区域物流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2.4.3 区域物流量的计量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区域物流量预测理论概述
    3.1 预测的概念
        3.1.1 预测的定义
        3.1.2 预测的目的和意义
        3.1.3 影响预测精度的主要因素
    3.2 区域物流市场调查与区域物流量预测
        3.2.1 区域物流市场调查
        3.2.2 区域物流量预测
    3.3 区域物流量预测方法
        3.3.1 区域物流量定性预测方法
        3.3.2 区域物流量定量预测方法
        3.3.3 区域物流量综合预测方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GM/BP神经网络组合模型与区域物流量的预测
    4.1 组合预测理论
        4.1.1 组合预测的基本思路及模型
        4.1.2 定结构组合预测
        4.1.3 变结构组合预测
    4.2 GM(1,1)建模与预测
    4.3 BP神经网络的建模与预测
    4.4 区域物流量的GM/BP神经网络组合预测模型及其求解
        4.4.1 区域物流量的GM/BP神经网络组合预测模型
        4.4.2 模型求解
    4.5 区域物流量的预测步骤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证分析
    5.1 实证背景与基础数据
        5.1.1 实证背景
        5.1.2 基础数据
    5.2 基于GM/BP神经网络组合模型的区域物流量预测
        5.2.1 湖南省区域货运量预测及其检验
        5.2.2 湖南省区域物流量预测
    5.3 预测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研究工作总结
    6.2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四、我国物流发展中的几个误区(论文参考文献)

  • [1]徐州市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 顾志尧.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2]专利视域下广东制造业品牌竞争力提升路径 ——基于广东智能制造专利地图的研究[D]. 许敏娜.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3]农村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营模式研究[J]. 徐立立.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9(04)
  • [4]习近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研究[D]. 刘嘉骁. 辽宁大学, 2018(04)
  • [5]我国物流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及优化研究[D]. 康丹. 西南石油大学, 2016(03)
  • [6]物流产业与经济低碳化的协调发展研究[D]. 谢菲. 南昌大学, 2015(03)
  • [7]广西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 ——基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背景[D]. 章丰慧. 广西师范大学, 2013(S1)
  • [8]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安全监控研究[D]. 张琴. 武汉科技大学, 2012(02)
  • [9]基于MF理论的物流效率研究[D]. 田源. 北京交通大学, 2012(12)
  • [10]基于GM/BP神经网络组合预测模型的区域物流量预测研究[D]. 杨进伟. 中南大学, 2011(12)

标签:;  ;  ;  ;  ;  

我国物流发展的几个误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