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儿童阵发性头痛

关注儿童阵发性头痛

一、关注小儿发作性头痛(论文文献综述)

周璇,张明波,何妍[1](2021)在《周期性呕吐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周期性呕吐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144例周期性呕吐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分析患儿的临床特征、辅助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案。结果患儿发作均呈突然停止的刻板形式,临床症状以精神萎靡、无法沟通、持续恶心、无法进食等为主。伴随症状包括自主神经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胃肠道症状。33例患儿呕吐物仅为胆汁,33例患儿呕吐物仅为咖啡样物。63例患儿的消化道钡餐造影显示胃动力低下;发作期不透X线标记物显示51例患儿胃肠道通过存在延迟;胃电图显示45例患儿发作期的正常节律百分比低于缓解期。患儿在对症治疗基础上接受阿米替林、赛庚啶治疗,135例症状明显缓解,治疗总有效率达93.75%,无明显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周期性呕吐综合征患儿存在胃肠动力障碍,特别是在发作期。若患儿症状严重,干扰生长发育,应采取长期预防性治疗;对于轻症患儿,在发作期可给予抗呕吐、输液等对症治疗。

张天铸[2](2021)在《神经网络机器翻译之下文本翻译错误分析及译后编辑模型研究 ——以医学词条汉英翻译为例》文中提出

徐东[3](2021)在《旴江医家许寿仁血瘀证学术思想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近代旴江医家许寿仁作为民国至新中国早期江西医教界的重要人物,其生平事迹及对中医的贡献亟待挖掘整理。本文从学术渊源、诊断特色、临床经验三方面作为切入,重点探讨许寿仁血瘀证学术思想,以传承和发展旴江医学中医药事业。方法:1.运用文献研究、经验总结、描述性研究等方法对本课题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系统收集。2.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筛选,并进行纵横归纳整理分析,使之条理清晰。3.着重解读许寿仁血瘀证相关医论及医案,研究对其产生深远影响的医着。4.从问诊、望诊的角度探讨诊断特色,从临证医案以总结临床经验。结果:诊断特色:(1)重视望诊,面色发黄但如常人、唇周泛黄者、指纹沉隐或青色者、齿龈有瘀点者,皆血瘀证指征。(2)关注夜间异常行为,如夜卧时头向上耸者、夜卧不宁有惊醒者,乃瘀血发热之特有现象。(3)详问病史,跌扑、受惊、努力负重等均为血瘀证的病因。(4)关注饮食嗜味,口味畏咸异于常人者,多由瘀血引起。(5)询问特殊发热部位,自谓心中、腹中、掌中发热者,提示有血瘀证。临床经验:1.治疗原则:重点提出“瘀血忌补”的原则,将血瘀证误作虚证而行补益之法,徒劳无功。2.用药特色:以血府逐瘀汤、少腹逐瘀汤、生苏行气活血汤等为基础方,常配伍使用藕节、桃枝、两头尖、韭白根等,治疗小儿发热、厥冷、缩阳症、撞红综合征、腰痛、胃痛、异常畏寒畏风等难治疾病,疗效显着。对后世影响:许公门人根据其经验,继承了从瘀治疗小儿发热、痛经、不孕症,并扩展到对胃痛、厌食、异常汗出等。结论:旴江医家许寿仁对江西中医学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其一生致力于医学事业和教育事业。其血瘀证学术思想阐前人未发,独具特色,丰富了中医学理论,继承发扬了旴江医学,对中医临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董淼[4](2021)在《平肝息风通络法治疗小儿原发性偏头痛(肝阳上亢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课题通过对平肝息风通络法治疗小儿原发性偏头痛(肝阳上亢证)的临床疗效观察和对偏头痛有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以科学、客观的方法对平肝息风通络法治疗小儿原发性偏头痛(肝阳上亢证)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使之可以为临床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本试验纳入有60例属原发性偏头痛(肝阳上亢证)的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试验组予以平肝息风通络法为原则的自拟方剂,对照组予以天麻钩藤饮治疗,均为2日1剂,水煎服,日3次口服,疗程为1个月,最后通过总结对比两组的偏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发作程度、伴随症状及中医证候等指标进行疗效分析。结果:经过统计学分析得出:(1)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均能够控制偏头痛的发作次数,缩短持续时间、缓解发作程度及改善伴随症状,且试验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偏头痛疗效分析,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试验组在改善偏头痛疗效上优于对照组。(3)中医证候疗效分析,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6.6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3%,有显着差异(P<0.01),说明试验组在改善中医证候疗效上优于对照组。结论:以平肝息风通络法为原则的自拟方剂对治疗小儿原发性偏头痛(肝阳上亢证)的患儿疗效肯定,可明显减轻患儿的痛苦,并未出现不良反应,此治疗方案可以进行推广与应用,为肝阳上亢证的原发性偏头痛患儿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张佳梁[5](2021)在《基于“方—病—人”思维模式葛根汤治疗紧张型头痛的方证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文献与临床研究,探究葛根汤治疗紧张型头痛的临床表现、用药规律、体质特征等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分别搜集古今文献和门诊病例,并运用excel建立数据库,运用频次频率和黄金分割法等统计方法,综合得出葛根汤治疗紧张型头痛的方证特点,即年龄、症状、体质、用药规律。结果:分析102例运用葛根汤治疗头痛的文献病例后得出,以女性多见,男女比为1:1.3,发病年龄在30-39岁为高峰。临床除头痛外兼以恶寒、颈项僵痛、无汗、头晕、发热、失眠、疲惫、便溏、舌淡、苔薄白、脉浮数等症状出现率较高,治疗中常配伍发散风寒药15.93%、活血止痛药12.98%、发散风热药9.14%、补气药7.96%、温里药6.19%、温化寒痰药5.90%、息风止痉药5.31%,占加味药物总频次的63.42%。搜集门诊使用本方治疗紧张型头痛病例104例,其中女性患者年龄较文献研究范围扩大,在30-49岁呈集中发病趋势,证候上增加了皮肤甲错、烦躁、呕恶、月经不调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加味药物配伍中利水消肿药、活血调经药和平抑肝阳药的使用频率增多。就诊患者多为体格壮实或中等身材,面色暗或面红的体质特点。结论:葛根汤治疗紧张型头痛的主要症状表现:颈项僵痛,恶寒,无汗,失眠,头晕,疲惫,便溏,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浮数。或兼有皮肤甲错,烦躁,呕恶,月经不调等症状。体质特点:女性多见,身形壮硕或体型中等,面色晦暗或面红。药物加减:诊疗中常配伍发散风寒药、活血止痛药、补气药、温里药,或兼有利水消肿药、活血调经药和平抑肝阳药。

黄立俊[6](2021)在《恩施地区单中心491例儿童惊厥的病因构成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单中心分析恩施地区儿童惊厥的病因构成及临床特点,为恩施地区儿童惊厥的早期病因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儿科从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惊厥发作而住院的491例患儿临床资料,并通过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惊厥患儿的病因构成及临床特点。结果:⑴儿童惊厥的病因构成分别为:热性惊厥247例(50.3%),癫痫96例(19.6%),轻度胃肠炎并良性婴幼儿惊厥49例(10%),颅内感染39例(8%),CO中毒5例(1%),低血糖4例(0.8%),重症手足口病4例(0.8%),低钙血症3例(0.6%),中毒性脑病3例(0.6%),颅脑外伤2例(0.4%),脑肿瘤2例(0.4%),脑性瘫痪2例(0.4%),缺氧缺血性脑病2例(0.4%),颅内出血2例(0.4%),高氨血症1例(0.2%),高血压脑病1例(0.1%),急性心功能性脑缺血综合征1例(0.2%),尿毒症性脑病1例(0.2%),食物中毒1例(0.2%),胃复安副反应1例(0.2%),误服大量药物1例(0.2%),病因不详24例(4.9%)。(2)儿童惊厥的前四位主要病因在不同性别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975,P>0.05)。儿童惊厥的前四位主要病因在不同民族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615,P>0.05)。儿童惊厥的前四位主要病因在不同年龄段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08,P<0.05),热性惊厥、轻度胃肠炎并良性婴幼儿惊厥、颅内感染均在1~3岁这一年龄段多见,癫痫则以≥6岁这一年龄段多见。儿童惊厥的前四位主要病因在不同发病季节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64,P<0.05),热性惊厥、癫痫、轻度胃肠炎并良性婴幼儿惊厥均在冬季多发,颅内感染则在秋、冬季节多发。结论:儿童惊厥的病因构成复杂,本研究中儿童惊厥已明确的病因共21项,其中排前四位的主要病因为:热性惊厥、癫痫、轻度胃肠炎并良性婴幼儿惊厥、颅内感染。这四类主要病因在性别、民族构成上无明显差异,在不同年龄段、不同发病季节构成上存在差异。

卓丽[7](2021)在《参芪益肺糖浆联合三伏贴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参芪益肺糖浆联合三伏贴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并探讨其治疗本病的机理。方法:将70例符合中医肺脾气虚型哮病诊断标准(西医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及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口服药物治疗:参芪益肺糖浆(党参、黄芪、鸡内金、当归、白术、茯苓、龙骨、牡蛎、紫河车、冬虫夏草、丹参、炙甘草等组成),治疗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三伏贴。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急性发作次数、ACT评分、肺功能的变化。结果:1.中医证候疗效评价:通过中医证候疗效标准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1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2.3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中医证候总积分方面: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3.中医单项症状方面: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患者气短、精神、易感冒、饮食、喘息、面色等单项中医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便溏、胸闷、腹胀等单项中医症状的比较上未见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4.ACT评分方面:治疗组ACT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5.急性发作次数方面:治疗组在急性发作次数的改善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6.肺功能方面:治疗组在FEV1、FVC、FEV1/FVC的改善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7.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在生命体征、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及肝、肾功能等无明显差别,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参芪益肺糖浆联合三伏贴可明显缓解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肺脾气虚型)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ACT评分,改善远期疗效,治疗组具有明显优势,且安全无毒副作用。

林松涛[8](2021)在《基于《普济方》的针灸治疗转筋的文献研究》文中指出“转筋”现代统称为抽筋。医学上把抽筋称作抽搐(convulsion)。抽筋是高发病,比如在运动中、各类手术中、睡眠中等这些情况都可以出现抽搐。中医在针灸治疗转筋上的研究不断增多,但目前尚没有对其治疗方法进行全方位、系统的文献研究和分析。同时,对转筋的针灸疗法及腧穴应用准则等研究的相关内容渐渐地明显增加,却缺乏有系统地深入整理分析。文献中发表了许多治疗方法,但单篇文章的病例数相对较少,并且某些临床观察数据的随机对照严重不足。这影响了针灸治疗手法在本病症的客观评价与其真实性和准确性,变成缺乏了针灸疗法的临床疗效资料信息,因而局限了针灸在转筋治疗中的发展过程和研究深度以及穴位的应用。目的:通过《普济方》引申现代文献研究,探讨针灸治疗转筋的证型、治法、选穴和归经,并全方位的梳理归纳出纯针灸的治疗手段和方法,总结出现常用的针灸疗法和取穴规律。方法:本研究选用了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所收藏的《普济方》大型丛书为研究对象。《普济方》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于1983年7月第1版第4次印刷,该书取当代古今方剂彚辑成编,一共分为10册。收录在该套丛书的第五册卷203附论灸霍乱法和第十册卷409-426论述针灸为主。因此,本次主要着重于该丛书第五册和第十册里面的针灸转筋相关部分。通过这本古医方探讨“转筋”的针灸治疗组成方法的所有卷数进行发掘和研究加以综合整理。现代文献方面,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检索2009年至2019年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所有关转筋穴位治疗的中医临床研究文献。采用高级检索,为保证查全率,采用篇名、摘要、关键词、主题词分别检索。检索题词为“转筋”、“筋急”、“痉挛”、“挛急”、“瘛疭”、“拘急”、“针灸疗法”、“穴位疗法”等进行检索。统计方法是把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数据化处理。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6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化处理。统计的步骤,首先是把文献中的病例数、中医治法、症状、穴位等列成表格后。再计算出各种证型、治疗方法等的频数和百分比,并绘制图表。然后统计出文献中的中医证型、治法、穴位的使用频率。最后根据上述数据,归纳出针灸治疗转筋的证治规律。结果:《普济方》研究:《普济方》的针灸门在第10册中。按卷次为409-424卷。前8卷载有针灸的序言和歌赋,介绍针灸取穴、补泻法和经络腧穴。后8卷为各种病候的治疗,载有207种病症。书中除针灸治法外,尚有记载汤药、罨敷及按摩。卷203附论的灸霍乱法及卷417到424为针灸的治疗部分。其内容涉及内外妇儿各方面,疾病灸疗方法均有多种。其中隔物灸就有隔蒜灸、隔纸灸、附子饼灸等。并且还记载了许多民间灸法,使灸法内容更丰富。《普济方》重辨证施治,取穴甚简明,处方组穴主次分明严谨。重视针刺操作,引载诸多针刺手法。直接或者间接、部分或全部收集明初之前的各种针灸医着。特点是不随意加减改动而忠于原着。对同名穴异同详加审定并详细记载了煮沸针具的消毒。在用穴上灵活多变,对灸法十分重视,特别在卷411中大量记载了关于灸法的论述。《普济方》提及的治法以健脾和胃为主要治法,其次是活血止痛和行气通络。书中有使用针刺法的条文占少数,只有30条,而没有使用针刺法的条文则有55条。相反的,书中使用艾灸法较多,其中以直接灸法为主,占了 60篇、间接灸法只有1篇,而没有灸法的有24篇。《普济方》中穴位涉及40个穴位,穴位出现总频次为85次。本次调查的穴位中,出现最多次的是承筋、解溪,共出现6次;其次是仆参、水分、涌泉,出现5次;承山、女膝、丘墟、足窍阴,出现4次;隐白、至阴,出现3次。这1 1个穴位共占。《普济方》里主要穴位归经是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任脉和足少阳胆经。《普济方》里有很多特定穴,其中以经外奇穴最多,其次是井穴和交会穴。经外奇穴以女膝出现次数最多;井穴里涌泉出现次数最多;交会穴里则是仆参出现次数最多。《普济方》中常用治疗转筋的经外奇穴有女膝、夹脊、外踝尖、鬼眼、十王、慈宫、手踝骨、内踝尖和玉田。现代文献研究:对每篇现代文献进行阅读及整理,初步筛选出以针灸治疗转筋的文献共284篇。为保证所选文献的确切性,经逐篇浏览,按“研究方法”的要求统计,最终获得完全符合文献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为66篇,收纳病例2675例。根据统计调查结果,现代文献中医病名以呃逆居多,其次是颤证,痫证。西医病名以膈肌痉挛居多,其次是帕金森病,癫痫。本次调查的现代文献的转筋病因主要是饮食不节、胃气上逆、情志不遂及气机逆乱。发病部位主要是脑部,出现34次,其次是肠胃出现24次,膈肌出现22次。转筋症状主要是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全身抽搐和四肢抽搐。出现的证型主要是痰饮阻络、肝肾亏虚、胃火上逆、肝阳上亢和肝郁气滞。治法主要是降逆止呃、滋补肝肾、健脾和胃和平肝潜阳。转筋治疗操作方法主要是针刺和艾灸。古人以农耕、游牧,加上饮食不洁,导致脾胃受寒,或饮食不节而成为脾胃虚弱;当时的人多数以双脚行走,使双脚容易受伤,造成瘀阻经络,下肢转筋;体力劳动使大量出汗导致津液亏虚。导致气滞阻络,形成转筋。因此,古人的转筋多发于全身、腹部、下肢。而近年来,中国高速迈向现代化,高压的生活模式和高脂高胆固醇的饮食文化,与之相随的健康问题也成了严峻挑战。人们多以进食肥甘厚腻,喝高浓度烈酒,导致脾虚生痰,痰阻经络;房劳、生育过多、老人以及长期慢性病等的肝肾不足而不能濡筋;人们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也跟着不断地增加,导致肝火上逆而成筋挛。故此,现代的人多发的膈肌痉挛、帕金森病和癫痫病,即发病部位多发于脑部、肠胃、膈肌。根据研究古人的发病症状多以霍乱转筋为主要症状,其次是转筋入腹和下肢转筋。与古人体力劳动和游牧为主,饮食不洁,形成的转筋非常吻合。现代人的高脂高胆固醇、喝高浓度烈酒的饮食文化;房劳、长期慢性病;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也跟着不断地增加,致使痰饮阻络、肝肾亏虚、胃火上逆和肝阳上亢等的转筋证型出现,与主要发病症状的喉间呃呃连声,其次是声短而,全身抽搐和四肢抽搐相符合。古代与现代的转筋发病部位、发病症状、治疗手段出现了那么大的分别,主要是环境的改变为主。由于现代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转筋的病发与生活压力、高脂高胆固醇的饮食有关;高楼大厦、保暖衣使人们不容易受到风寒侵袭;科技的进步,如暖风机使人们在室内得到保暖。由于在日常生活中抽搐是常见的症状,多数好发于小腿部,一般持续2-3分钟左右。一般患者不会主动到门诊求医。本次研究的患者不是单独出现抽搐症状,主要是本身有基础病后出现抽搐或者在手术中出现抽搐。本次调查的现代文献中没有单纯出现抽搐的病例。因多数患者都是在基础病之后才出现相关抽搐的病种。如以膈肌痉挛、眼肌痉挛、高热惊厥、癫痫、急性脑梗死、帕金森病和破伤风。取穴数量以及穴位的操作方法也呈现多种多样,如针刺、火罐、耳针、艾灸、温针灸、头针、穴位放血、穴位注射和梅花针等。另外,通过这次对转筋的研究,特别是腓肠肌痉挛的治疗的讨论,古人以仆参、昆仑、承山、承筋、至阴、内踝尖、外踝尖、十王、女膝、下巨虚、解溪、条口、足窍阴、丘墟、太白、隐白、涌泉穴,主要以针刺法和灸法为主。结论:1.《普济方》中转筋的主要发病部位主要是全身、腹部和下肢,提到的症状共涉及22种,以霍乱转筋、转筋入腹和下肢转筋为主要症状。2.《普济方》书中使用的针刺法较少,主要以直接艾灸法治疗为主。3.《普济方》中穴位涉及40个穴位,以承筋、解溪、仆参、水分、涌泉、承山、女膝、丘墟、足窍阴、隐白和至阴为主。特定穴则以经外奇穴、井穴和交会穴为主。4.现代文献中医病名以呃逆、颤证和痫证为主。西医病名以膈肌痉挛、帕金森病和癫痫为主。发病部位主要是脑部、肠胃和膈肌。5.现代文献的转筋病因主要是饮食不节、胃气上逆、情志不遂及气机逆乱。症状主要是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全身抽搐和四肢抽搐。6.现代文献出现的证型主要是痰饮阻络、肝肾亏虚、胃火上逆、肝阳上亢和肝郁气滞。治法主要是降逆止呃、滋补肝肾、健脾和胃和平肝潜阳。现代文献的转筋治疗操作方法主要是针刺和艾灸。7.在治疗转筋方面,体现出辨证论治中寒则热之,热则寒之,虚则补之的特点。转筋多发于肝火上亢、血虚不能滋养经脉、脾胃感受寒邪引起转筋。故此,古代文献多见灸法治疗转筋,对施灸的壮数和顺序也有严格的要求。创新点:1.首次系统性地从《普济方》进行转筋病的文献研究。该丛书为方剂书,书中止直接列出治疗转筋的部位和穴位。本论文通过对《普济方》上文下理,结合现代文献,整理、归纳出转筋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的方法。把古代已经被遗忘的治疗转筋特效穴展现给不同的医家参考,为现代抽搐病症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或特效穴。2.首次发现转筋在《普济方》和现代文献的整体发病特点及形成转筋的各种因素,对日后制定预防和保健指导,为日后转筋病人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

杨福双[9](2021)在《安脑方治疗儿童抽动障碍(阴虚阳亢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价王烈教授自拟“安脑方”对儿童抽动障碍(阴虚阳亢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析王烈教授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方法:本研究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试验方法,将总样本量定为72例,纳入的研究对象均连续口服安脑方治疗3个月,研究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3个不同时间节点(短疗程:治疗30±3天;中疗程:治疗60±3天;长疗程:治疗90±3天)上,分别对研究对象的发声性抽动评分、运动性抽动评分、YGTSS总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记录评估。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方法计算患儿在短疗程、中疗程、长疗程的YGTSS和中医证候积分的下降情况;此外,计算3个不同观察点的临床总有效率,以评价该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1.治疗前后的发声性抽动评分呈现显着差异(F=154.061,P=0.000),其评分具有显着的线性降低趋势(F=199.445,P=0.000),且不同观察点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前后的运动性抽动评分呈现显着差异(F=374.222,P=0.000),其评分具有显着的线性降低趋势(F=604.185,P=0.000),且不同观察点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治疗前后的YGTSS总评分呈现显着差异(F=353.267,P=0.000),其评分具有显着的线性降低趋势(F=489.528,P=0.000),且不同观察点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呈现显着差异(F=357.955,P=0.000),其积分具有显着的线性降低趋势(F=555.173,P=0.000),且不同观察点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以YGTSS评分为评价标准的短、中、长疗程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3.53%、80.88%、89.71%,中疗程的总有效率高于短疗程,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疗程的总有效率高于短疗程,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以中医证候积分为评价标准的短、中、长疗程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0.59%、75.00%、88.24%,中疗程的总有效率高于短疗程,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疗程的总有效率高于短疗程,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干预药物安全性良好。结论:1.王烈教授认为肾不足、心肝有余是儿童抽动障碍的病机关键,临证以平肝安神、补肾益脑为治法,自拟安脑方治疗。2.安脑方治疗阴虚阳亢证儿童抽动障碍安全有效,且临床疗效与干预时长呈正相关。

芦庆花[10](2021)在《51例以热性惊厥起病的儿童癫痫临床与基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热性惊厥与癫痫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有相当数量的热性惊厥起病的患儿可能转化为癫痫,单纯性热性惊厥、复杂性热性惊厥在一定条件下都有可能发展为癫痫,但是复杂性热性惊厥发展为癫痫的概率更高。但癫痫与热性惊厥的预后相差很大,对家庭的精神及经济负担也有着巨大的差异和影响。基因检测是近几年研究热性惊厥与癫痫关系的热点问题,高通量基因测序为癫痫遗传学的研究提供了更精准的依据。对癫痫的发生、演变、治疗及预后提供更有力的诊治思路,为进一步明确癫痫的病因、早期诊断、个体化治疗、指导预后提供更多依据。因此我们对以热性惊厥起病的儿童癫痫的临床表型及相关致病基因进行深入研究,探讨这些基因在热性惊厥起病的癫痫儿童中的重要作用及其机制,进而指导治疗及预后。研究目的 总结分析热性惊厥起病的儿童癫痫临床表现及相关基因的表达,探讨这些基因在热性惊厥起病的儿童癫痫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探寻热性惊厥起病的儿童中可能引起癫痫的致病基因,从而为热性惊厥起病的癫痫儿童提供诊断依据,指导治疗和预后。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山东省立医院小儿神经内科门诊及病房诊治的51例以热性惊厥起病的癫痫患儿的临床详细信息(性别、年龄、家族史、首次发作类型及年龄、再次发作间隔时间、发作次数、出生发育史等),根据有无热性惊厥或癫痫家族史,分为家族史阳性组(28例)和家族史阴性组(23例)。在征得患儿父母同意及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进行患儿自身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样采集,血量为2-4毫升,并放置于冰箱中,在4℃环境下实现冷藏保存。送基因公司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全外显子基因测序筛查,对发现的突变位点,通过采第一代稳定性测序法(Sanger)进行验证。结果 1.51例癫痫患儿中有7例发现阳性致病基因,发作形式中出现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30例,复杂性部分性发作10例,单纯性部分性发作6例,强直发作5例,眼睑肌阵挛发作4例,肌阵挛发作3例,失神发作2例,肌阵挛失神发作2例,行为终止发作2例,失张力发作1例,过度运动1例。发作形式同时存在2种以上的患儿有9例,其中6例患儿检测到阳性致病基因。2.51例热性惊厥起病癫痫患儿中,有7例患儿共检测出8个与临床表型高度相关的基因变异位点,其中首次发作类型为单纯性热性惊厥者6例,复杂性热性惊厥者1例。8个与临床表型高度相关的基因变异位点中,有5个突变来源于母亲,3个突变为自发突变。有1例在同一基因上有2个突变位点,为CACNA1H(c.2061delC,p.P689Qfs*4)、CACNA1H(c.5407C>T,p.R1803C)2个位点突变,分别为移码突变和错义突变。1例为S CN1A(c.4252-4A>G),为剪切突变,该位点HGMD数据库已报道过,与Dravet综合征有关,ACMG指南判定为致病变异;1例为GABRB3(c.5 G>A,p.W2X),为无义突变,该位点HGMD数据库已报道过,与癫痫性脑病、早发型有关,ACMG指南判定为疑似致病变异;1例为SCN1B(c.133C>T,p.R45C),为错义突变;1 例为CHD2(c.4036G>T,p.V1346L),为错义突变;1例为SPTAN(c.3101A>G,p.N1034S),为错义突变;1例为SCN1B(c.491G>C,p.R164T),为错义突变。ACMG指南均判定为意义未明。3.发现22例患儿共有26个可疑基因变异:ATP1A2、SCN9A、CACNA1H、T SC2、BSN、KCNT1、GRIN2A、HDAC4、KCNH5、DEPDC5、TSC2、KC NQ2、ALG13、ZEB2、RYR3、KCNMA1、ARHGEF9、FLNA、NID2、AA RS、DEPDC5、TSCN9A、SCN2A、GABRD、HCN1、PRRT2,包括 31 个可疑基因变异位点,17个来自父亲,14个来自母亲,有4个位点TSC2(p.T1330M,c.3989C>T)、TSCN9A(p.V1034I,c.3100G>A)、SCN2A(p.M1128T,c.3383T>C)、PRRT2(p.P216H,c.647C>A),文献数据库中有该位点报道,其中TSCN9A、PRRT2位于突变热点区域,但文献库中报道的相同位置的突变引起的氨基酸变化却不同。4.患儿1有一个大样本数据支持易感位点ATP7A,既往研究报道与癫痫相关。5.该研究中发现无意义突变88个。6.有6例患儿未发现基因突变。结论1.以热性惊厥起病癫痫患儿,发作形式多样,以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最常见,同时存在多种发作形式者,基因检测阳性率更高。2.检测到SCN1A基因剪切突变(c.4252-4A>G)、GABRB3基因无义突变(c.5G>A,p.W2X),进一步支持这两个基因位点与热性惊厥起病的癫痫的相关性。3.检测到SCN1B基因错义突变(c.133C>T,p.R45C)、(c.491G>C,p.R 164T),CACNA1H基因移码突变(c.2061delC,p.P689Qfs*4)、错义突变(c.5407C>T,p.R1803C),CHD2基因错义突变(c.4036G>T,p.V 1346L),这4个位点既往未报道过,对扩充热性惊厥起病癫痫患儿的基因谱具有一定的意义;4.检测到基因SPTAN1、ATP7A,既往未报道过,可能与热性惊厥起病的癫痫有关,需更多临床数据证明;5.受检者临床表型高度相关的8个基因变异位点均在家族史阴性组检出,可能与样本量少有关,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

二、关注小儿发作性头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注小儿发作性头痛(论文提纲范文)

(1)周期性呕吐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周期性呕吐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特征分析
    2.2 周期性呕吐综合征患儿的辅助检查结果分析
    2.3 周期性呕吐综合征患儿的治疗方案分析
3 讨论
    3.1 周期性呕吐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3.2 周期性呕吐综合征的发病因素分析
    3.3 周期性呕吐综合征的发作特点分析
    3.4 周期性呕吐综合征的治疗措施分析

(3)旴江医家许寿仁血瘀证学术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血瘀证与活血化瘀治法的临床应用概述
    1.血瘀证的诊断依据
    2.临床应用
    3.结语
1 许寿仁概述
    1.1 医家简介
    1.2 学术渊源
2 许寿仁血瘀证学术思想
    2.1 重视血瘀形成的生理基础
    2.2 血瘀证病因
    2.3 血瘀证的特色诊断
    2.4 处方用药独具特色
3 学术思想之运用
    3.1 小儿瘀血发热
    3.2 瘀血厥冷
    3.3 撞红瘀阻
    3.4 瘀血缩阳
    3.5 瘀血腰痛
    3.6 瘀血胃痛
    3.7 瘀血畏风畏寒
4 血瘀证学术思想对后世影响
    4.1 关于瘀血发热的理解与发挥
    4.2 关于消化系疾病的理解与发挥
    4.3 扩展血瘀证学术思想应用范围
    4.4 医师简介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表1 许寿仁藏书目录(部分)
    表2 许寿仁任职工作情况表
个人简介

(4)平肝息风通络法治疗小儿原发性偏头痛(肝阳上亢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试验研究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3 临床研究方案
    4 安全评定标准
    5 不良事件严重程度判定标准与处理
    6 统计分析方法
    7 观察指标
    8 疗效评价标准
    9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语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5)基于“方—病—人”思维模式葛根汤治疗紧张型头痛的方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综述
    1 紧张型头痛
        1.1 流行病学
        1.2 发病机制
        1.3 临床表现
        1.4 现代医学的治疗方法
    2 中医对紧张型头痛的认识
        2.1 头痛的病名
        2.2 中医头痛的病因病机
        2.3 中医头痛的辨治
    3 葛根汤
        3.1 葛根汤的古今研究进展
        3.2 古代医家对葛根汤的认识
        3.3 葛根汤的临床应用
        3.4 葛根汤药理作用研究
    4 “方-病-人”思维模式
一 文献研究
    1 研究目标
    2 资料来源
    3 试验方法
    4 数据整理
    5 文献研究结果
    6 小结
二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标
    2 资料来源
    3 试验方法
    4 统计结果
    5 小结
讨论
    1 一般情况
    2 临床表现
    3 方药
    4 黄煌教授对葛根汤的总结
    5 不足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6)恩施地区单中心491例儿童惊厥的病因构成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出生史
    2.3 既往史
    2.4 惊厥发作情况
    2.5 其他临床表现
    2.6 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分布特点
    2.7 止惊药物的应用
    2.8 检查结果
    2.9 惊厥患儿的病因构成特点
    2.10 主要病因在性别、民族、年龄、入院时间等方面的构成情况
    2.11 主要病因在脑电图、头颅CT、头颅MRI等方面的分布特点
3 讨论
    3.1 惊厥的流行病学特点
    3.2 惊厥的辅助检查结果特点
    3.3 病因构成特点
    3.4 各主要病因的构成特点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抗癫痫药物临床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参加学术会议及获奖
致谢

(7)参芪益肺糖浆联合三伏贴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第2章 文献研究
    2.1 祖国医学对支气管哮喘的认识
    2.2 三伏贴定义及历史源流
    2.3 现代医学对哮喘的认识
第3章 临床研究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对象
    3.3 诊断标准
    3.4 病例选择标准
    3.5 研究方法
    3.6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3.7 数据处理及统计方法
    3.8 两组资料比较
第4章 讨论
    4.1 立题依据
    4.2 参芪益肺糖浆的药物组成及功效
    4.3 药物分析
    4.4 三伏贴的药物组成、功效及药物分析
    4.5 临床疗效分析
    4.6 问题与展望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哮病发作期的方药分析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参加学术会议及获奖
致谢

(8)基于《普济方》的针灸治疗转筋的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概论
        1.1.1 中医转筋的历史沿革
        1.1.2 转筋的定义
        1.1.3 现代转筋的中医范围
    1.2 《黄帝内经》对转筋疾病与治法的概论
        1.2.1 《内经》对转筋疾病的特点论述
    1.3 现代文献研究
        1.3.1 中医对转筋的认识
    1.4 现代文献概述研究
        1.4.1 “转筋”的现代病症
        1.4.2 发病部位
        1.4.3 病理生理机制
        1.4.4 病因
        1.4.5 抽搐的临床类型
        1.4.6 肌肉痉挛的评定
        1.4.7 现代的抽搐治疗
    1.5 小结
第二章 《普济方》
    2.1 作者及其编辑特色
        2.1.1 作者
        2.1.2 编辑特色
    2.2 《普济方》针灸学内容简介
        2.2.1 汇总诸家腧穴
        2.2.2 审定同名穴的异同
        2.2.3 集针刺补泻手法
        2.2.4 记载针具消毒
        2.2.5 重辨证施治取穴甚简明
        2.2.6 灸法
    2.3 治未病思想
    2.4 转筋的病因病机
    2.5 转筋证型的认识
    2.6 方药治法的认识
    2.7 小结
第三章 转筋于《普济方》及现代文献研究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2.1 资料来源
        3.2.3 术语规范
    3.3 统计方法
        3.3.1 统计步骤
    3.4 研究结果与分析
        3.4.1 《普济方》
        3.4.2 现代文献
第四章 讨论
    4.1 《普济方》
    4.2 现代文献
    4.3 《普济方》与现代文献的异同
        4.3.1 膀胱经为主
        4.3.2 经外奇穴
        4.3.3 发病部位
        4.3.4 发病症状
        4.3.5 治疗方法
    4.4 治疗腓肠肌痉挛穴位比较
    4.5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参与课题与获奖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9)安脑方治疗儿童抽动障碍(阴虚阳亢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一、中医学对抽动障碍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1 病名渊源
        2 病因病机
        3 中医治疗现状
        4 小结
    二、西医学对抽动障碍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1 临床表现
        2 诊断标准
        3 病因与发病机制
        4 治疗方法
        5 小结
    参考文献
临床研究
    一、研究对象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3 病例入选标准
        4 质量控制
    二、研究方案
        1 研究方法
        2 治疗方法
        3 观察指标
        4 疗效评定标准
        5 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1 基本情况
        2 疗效评定
        3 安全性评价
讨论
    一、选题背景及依据
    二、导师学术思想浅析
        1 首创病名“妄为证”
        2 肾不足,心肝有余为病机关键
        3 重视大脑机能
        4 治疗关键
    三、方药分析
        1 功用主治及药理作用
        2 配伍分析
    四、从心肝肾论治的理论依据
        1 肝与本病之间的联系
        2 心与本病之间的联系
        3 肾与本病之间的联系
    五、结果讨论
        1 一般资料
        2 临床疗效
        3 安全性分析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10)51例以热性惊厥起病的儿童癫痫临床与基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创新性与局限性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关注小儿发作性头痛(论文参考文献)

  • [1]周期性呕吐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分析[J]. 周璇,张明波,何妍.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26)
  • [2]神经网络机器翻译之下文本翻译错误分析及译后编辑模型研究 ——以医学词条汉英翻译为例[D]. 张天铸. 贵州财经大学, 2021
  • [3]旴江医家许寿仁血瘀证学术思想研究[D]. 徐东.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平肝息风通络法治疗小儿原发性偏头痛(肝阳上亢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董淼.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基于“方—病—人”思维模式葛根汤治疗紧张型头痛的方证研究[D]. 张佳梁.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恩施地区单中心491例儿童惊厥的病因构成分析[D]. 黄立俊. 湖北民族大学, 2021(12)
  • [7]参芪益肺糖浆联合三伏贴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疗效观察[D]. 卓丽. 湖北民族大学, 2021(12)
  • [8]基于《普济方》的针灸治疗转筋的文献研究[D]. 林松涛.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9]安脑方治疗儿童抽动障碍(阴虚阳亢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杨福双.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10]51例以热性惊厥起病的儿童癫痫临床与基因分析[D]. 芦庆花. 山东大学, 2021(09)

标签:;  ;  ;  ;  ;  

关注儿童阵发性头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