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代以来云南省幼儿教育课程改革回顾

1980年代以来云南省幼儿教育课程改革回顾

一、80年代以来云南省幼儿教育课程改革课程述评(论文文献综述)

廖钰[1](2021)在《21世纪以来经合组织学前教育政策文本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文中晴[2](2021)在《贵州省苗汉汉语教师专业发展探析 ——以黔东南州L县Y民族小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

吴小妮[3](2021)在《融合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与特殊幼儿互动研究 ——以成都市A幼儿园为例》文中认为学前融合教育逐渐成为学前特殊幼儿接受教育的主要途径。在融合幼儿园中,教师与特殊幼儿的有效互动对特殊幼儿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化以及课堂教育质量的改善都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关于融合幼儿园中教师与特殊幼儿之间互动的研究并不多。本研究在现有关于学前融合教育和师幼互动的研究基础之上,以四川省成都市A融合幼儿园为例,使用观察法和访谈法,从互动的主体、主题、行为方式、性质以及结果五个维度对A融合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和特殊幼儿互动的现状进行梳理,对教师与特殊幼儿的互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中找出影响教师与特殊幼儿互动的因素,为教师与特殊幼儿之间互动质量的改善提出了相应建议。研究发现,A幼儿园的教师与特殊幼儿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的互动有互动行为发生的频率高和师幼双方负向的互动行为较少等优点。但也不可避免存在问题,有的问题是共性的,包括互动中教师与特殊幼儿的地位不平等;互动中纪律约束过多;互动过程缺乏情感交流;互动中特殊幼儿被忽略;互动中幼儿语言行为较少。有的问题则是特性的,比如:教师(T11、T12)较少向C1发起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互动;教师(T21、T22)常误解C2发起互动的真实目的;C3主动发起互动的频率非常低。基于生态系统理论,本研究发现,幼儿教师的融合教育素养、幼儿的障碍类型、幼儿园的班级规模和座位排列、互动氛围、管理者的理念和管理措施几方面是影响互动情况的主要因素。针对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以下建议:1.幼儿园应增加培训,提高教师融合教育素养;2.幼儿园要合理控制师幼比,科学安排幼儿教师工作;3.教师要构建科学的特殊幼儿观,创造包容的互动氛围;4.教师要积极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向特殊幼儿传递积极情绪;5.教师要提高家园合作的意识,积极同家长沟通交流。

罗茜[4](2021)在《民办幼儿园新任教师培训需求研究 ——以四川省L县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民办幼儿园已占据整个学前教育的半壁江山,成为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民办园的办学质量依赖于教师的专业素养,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能够促进民办园的优质发展。新任教师作为民办园的新生力量,处于专业发展的首要阶段,应重视其专业发展。目前,教师培训已成为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但由于培训需求工作没有精准细化,效果不尽人意。本研究以OTP模型理论为依据,从任务层次、组织层次和个人层次方面,分别围绕培训内容、培训师资、培训形式、培训时间以及培训考核等相关问题,对四川省L县民办幼儿园新任教师的培训需求进行研究。本研究采用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四川省L县民办幼儿园新任教师的培训需求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第一,四川省L县民办园新任教师的培训现状得到了一定改善,教师的现实需求基本满足,但仍存在培训需求反馈渠道单一、教师培训制度不健全,培训考核不完善、培训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培训时间少等问题;第二,民办园新任教师培训的组织需求与教师个人的需求既有一致性又有差异性,其侧重点各有异同;第三,民办园新任教师培训的组织需求与教师个人的需求合理性与缺失性并存,组织需求的合理性体现在从工作任务出发,强调新任教师业务能力的培训,重视园本培训;其缺失性体现在对教学经验的简单重复,忽视对新任教师的专业引领与科研能力的培养,忽视不同学历、不同岗位新任教师的个性需求;第四,新任教师个人需求的合理性在于希望获得更多专业提升的机会、倾向于教学实际问题的解决,重视专业发展。其缺失性在于对自身需求把握不准确、一味地追求经验而轻视理论知识、科研意识薄弱、忽视自我工作的反思能力以及对教育教学的创新能力的训练。为此,本研究基于调查结果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第一,政府相关部门。政府部门要加大对民办幼儿园新任教师培训的经费投入;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民办幼儿园新任教师培训的监督管理。第二,民办幼儿园组织层面。进行科学的需求分析,提高培训的精准性;利用多种考核方式,完善激励机制,激发新任教师的内外培训动机;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加强园际协作交流,实现优质教学资源互通。第三,教师个人方面。结合自身需求和组织需求,协调长远目标与现实目标,制定专业发展规划;激发内在学习动力,寻求主动发展;增强反思能力,完善专业知识能力结构。

李欣梅[5](2021)在《游戏教学法应用于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行动研究》文中指出汉语拼音在语文教学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因其符号化的特征不符合儿童的学习规律,使得初入学的儿童易产生畏难情绪。彝族学生的母语并非汉语,长期缺乏汉语交流的语境使得汉语拼音的学习更加艰难,许多学生到了小学毕业时汉语拼音水平依然不过关。游戏是儿童的天性,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了拼音教学应采用活动和游戏的形式,那么将游戏教学法应用于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究竟能否提高彝族儿童拼音学习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参与的老师和学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哪些游戏适合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带着这些疑问,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将游戏教学法应用于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进行了研究。本研究意在从宏观的理论视角转向中观或微观的实践层面,以小学的拼音课堂为研究的切入口,依托“游戏教学法”,试图让彝族小学传统的汉语拼音教学方式在新时期重新焕发活力。在查阅相关文献,进行理论学习之后,本研究针对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现状,开展了两轮行动研究。第一轮行动研究为汉语拼音教学的基础阶段,根据学生汉语拼音学习中所反映的基础性问题进行针对性教学,主要为声母、韵母、声调、整体认读音节和拼音书写的教学;第二轮行动研究为汉语拼音教学的巩固和提升阶段,主要聚焦于学生最突出的问题,即音节的拼读。两轮行动研究环环相扣,每一轮皆分为“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四个步骤和过程,前一轮的行动研究将为后一轮的行动研究提供借鉴,后一轮的行动研究是对前一轮的改进,经过2轮的实践,最终得出研究结论。本研究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将游戏教学法运用于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和效率;参与行动研究的师生发生了许多积极的变化;围绕“语境”展开的游戏设计对彝族小学汉语拼音的教学有积极影响;角色游戏最受彝族儿童的喜爱。研究者通过回顾和总结,对未来游戏的实施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并对不足之处进行了反思。

杨紫萱[6](2021)在《幼儿园教师全纳教育态度调查研究 ——以成都市为例》文中指出《萨拉曼卡宣言》正式颁布后,全纳教育概念被正式提出,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不断增多,但仍需要进行持续探索。本研究采用问卷结合访谈的形式,对教师的全纳教育态度进行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等维度的调查,主要的研究活动如下:第一,翻译与回译《教师全纳教育态度量表修订版》并进行试测,修订后的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第二,选取成都市927名幼儿园一线教师及行政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基于修订后的量表制定了《幼儿园教师全纳教育态度问卷》,从而展开全纳教育态度研究。调查发现,幼儿园教师普遍较支持全纳教育活动开展,认为其属于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教师在全纳教育的态度上,情感维度表现最为积极,其次为行为意向维度,认知维度反馈却并不理想。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主要是教师的理念与实践能力的缺乏和幼儿园园所方面提供的支持力度不足。综合讨论,本研究从幼儿园教育教学、幼儿园教师、全纳教育利益相关者和幼儿园教育环境四个方面提出发展建议。

涂卫,黄泰博[7](2021)在《权利视野下西部民族地区学前教育法治的检视与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西部民族地区的学前教育是整个中国教育体制最薄弱环节中的短板,是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突出体现。研究以少数民族学前儿童的受教育权利作为考察这一矛盾的主要切入点和关注点,参照联合国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委员会关于受教育权的4A指征考察西部民族地区的学前教育状况,揭示西部少数民族儿童学前教育权利尚未充分实现的困境,由此透视法治层面存在政策本位倾向、制度规范"碎片化"、权利导向思维缺失、地方立法不够精细等诸多隐疾。进一步探寻表明,上述问题的重要根源之一在于无论国际法抑或国内法都未明确界定学前教育阶段受教育权的确定内涵。因此本文提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法治的内核在于遵循权利思维,明晰国家义务配置的内容,而法治的重心在于完善客观法体系,为权利实现提供制度供给。

谷倩兮[8](2021)在《19-20世纪之交意大利汉学的引领者罗声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19-20世纪之交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社会,西方国家纷纷在华设立外交公使馆,并展开支持其在华政治经济活动的中国研究,刚刚完成民族统一的意大利也不甘于后。悠久的意大利汉学传统渐渐从以传教士为研究主体走向现代和世俗,又从学院式汉学走向实地考察现实中国的研究。这一时期着名的意大利东方学家和远东语言文学教授、早期派驻中国的意大利外交官罗声电(Lodovico Nocentini,1849-1910)就是一位对于复兴意大利汉学发挥重要引领作用的承上启下的人物。分析罗声电论着,挖掘他作为学者和外交官两种角色的转换,可以展现出其中国文化造诣如何使之以外交官视角对现实中各种事件进行考察。本论文利用佛罗伦萨大学、罗马大学、意大利外交部档案馆、图书馆和其他意大利图书馆中关于罗声电的一手档案材料和原始文献,结合历史学、国际政治学理论方法,从语言、文化视角,展开关于罗声电的外交和学术生涯的全方位的梳理,挖掘他带领意大利汉学由衰弱转向繁荣的历程及其对意大利汉学发展和开拓意大利汉学新的研究方向的推动。通过分析罗声电的重要论着,本论文把握其对中国社会、文化、中意关系的研究以及其中所反映的意大利对外政策。本论文以五章的篇幅,以史为线,详细阐述罗声电的生平和学术道路;罗声电继承意大利汉学传统对中国思想观念和语言文学的研究;罗声电在现代意大利的东亚外交政策背景下的外交官经验和他开拓的对中国国际关系问题的探讨;罗声电在对中国现实政治、经济和社会研究和思考基础上形成的独特的中国观;罗声电在那不勒斯东方学院和罗马大学担当汉学教授和学术负责人期间创办刊物、兴办大学、组建语言学校和图书馆、设立协会等各种组织活动和贡献以及他对20世纪意大利汉学的重要引领作用。从详尽的分析和考察中,本论文揭示出19世纪、20世纪之交的意大利汉学对于整个意大利汉学发展历史的重要意义;罗声电上述研究和活动的中意文化交流意义和对中学西传产生的影响。希望本研究能够丰富19—20世纪之交的中意关系史研究,为晚清史方面的研究揭示更多历史事实和细节。

段沿沿[9](2021)在《人民教育家于漪个体成长史研究》文中认为“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人民教育家就是新时代教育事业的榜样。通过研究人民教育家的个体成长史,不仅能够弘扬人民教育家精神,而且对于揭示人民教育家的个体成长规律,为新时代人民教育家的成长与培养提供经验借鉴具有深远意义。本研究通过对人民教育家于漪个体成长历程研究,重点在于探究分析于漪如何成长为人民教育家的问题。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从于漪的成长历程、成长外因、成长内因三个方面入手,分析总结人民教育家个体成长的规律及启示。其中,成长历程分为孕育期、成长期、成熟期、成名期和成家期;成长外因主要分析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成长内因从教育信念、自我发展、热爱教育和勇于创新四个方面分析;从于漪的个体成长中归纳总结人民教育家个体成长的规律,从而产生了对人民教育家个体成长的若干思考和启示,分析人民教育家成长的现实困境,并得出启示:政府提供制度保障,学校创建学习组织,家庭提供心理支持,个人注重自我提升。

陈红梅[10](2021)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深度教学研究 ——以云南省昭通市四个县区为例》文中提出2014年教育部提出我国课程改革要围绕立德树人来进行,立德树人成为课程改革的顶层设计,落到具体学科上就需要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了更好地培育核心素养,教育部要求各学科要修订课程标准和课程方案,并据此修订中小学、高校的学科教材。2017年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和2019年出版的部编版新教材,均强调高中思想政治课重在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这也成为课程改革的新方向。深度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建构知识、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思维,促进学生持续性和阶梯性发展,是回到课堂本质的教学,也是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本文以“问题——原因——对策”为逻辑,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文章的研究背景、意义、现状、思路、创新点等内容。第二部分阐述深度教学的相关概念、基本要求和价值追求。第三部分对云南省昭通市四个县区——昭阳区、镇雄县、巧家县和水富市部分学生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开展问卷调查和访谈,以期了解深度教学的真实情况。第四部分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深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分析。现存的问题有:教学理念有待更新、教学内容“浅表化”、教学环节略显“老套”和教学方法创新度不高等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直接原因在于:教师对深度教学的把握不到位和学生习惯“听讲——背诵——练习”的模式;间接原因在于目前的考评体系不够成熟、思想政治课受到一定程度的忽视和不同家长的异质要求。第五部分是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深度教学有效性的建议。包括明晰深度教学本质、优化内容与环节、创新教学方法和建构评价体系,将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串联起来,打破壁垒,帮助教师根治疑难杂症,从而实现思想政治课德育和智育的双效能,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80年代以来云南省幼儿教育课程改革课程述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80年代以来云南省幼儿教育课程改革课程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3)融合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与特殊幼儿互动研究 ——以成都市A幼儿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1.1 学前融合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1.1.2 学前融合教育的发展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1.1.3 良好的师幼互动对特殊幼儿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1.1.4 融合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有重要研究价值
    1.2 核心概念的界定
        1.2.1 融合幼儿园
        1.2.2 集体教学活动
        1.2.3 师幼互动
        1.2.4 特殊幼儿
    1.3 理论基础
        1.3.1 生态系统理论
        1.3.2 符号互动理论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
2 研究综述
    2.1 学前融合教育的相关研究
        2.1.1 学前融合教育意义的研究
        2.1.2 学前融合教育态度的研究
        2.1.3 学前融合教育教师的研究
        2.1.4 学前融合教育的教学策略
    2.2 幼儿园师幼互动的相关研究
        2.2.1 师幼互动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2.2.2 研究师幼互动的方法和工具
        2.2.3 师幼互动的影响因素
        2.2.4 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研究
    2.3 学前融合教育中教师与特殊幼儿互动的研究
    2.4 研究评述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思路
    3.3 研究内容
    3.4 研究方法
        3.4.1 观察法
        3.4.2 访谈法
        3.4.3 个案研究法
    3.5 研究工具
        3.5.1 教师-特殊幼儿互动观察表
        3.5.2 教师-特殊幼儿互动访谈提纲
    3.6 研究过程
        3.6.1 确定研究样本
        3.6.2 观察
        3.6.3 访谈
        3.6.4 资料的记录和整理
        3.6.5 观察信度
4 A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与特殊幼儿互动现状
    4.1 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与特殊幼儿互动过程中的主体分布
    4.2 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与特殊幼儿互动主题分布
        4.2.1 教师作为施动者时互动主题的分布情况
        4.2.2 特殊幼儿作为施动者时互动主题的分布情况
    4.3 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与特殊幼儿互动行为方式的总体情况
        4.3.1 教师作为施动者时互动行为方式的总体情况
        4.3.2 特殊幼儿作为施动者时互动行为方式的总体情况
    4.4 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与特殊幼儿互动性质的总体情况
        4.4.1 教师作为施动者时师幼互动性质的总体情况
        4.4.2 特殊幼儿作为施动者时师幼互动性质的总体情况
    4.5 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与特殊幼儿互动结果的总体情况
        4.5.1 教师作为施动者时师幼互动结果的总体情况
        4.5.2 特殊幼儿作为施动者时师幼互动结果的总体情况
5 A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与特殊幼儿互动的问题分析
    5.1 教师与特殊幼儿互动存在的共性问题
        5.1.1 互动中教师与特殊幼儿的地位不平等
        5.1.2 师幼互动中纪律约束过多
        5.1.3 师幼互动过程中情感交流稍显不足
        5.1.4 师幼互动中特殊幼儿意愿被忽略
        5.1.5 师幼互动中幼儿言语行为较少
    5.2 教师与特殊幼儿的互动中存在的特性问题
        5.2.1 教师(T11、T12)与C1——教师较少发起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互动
        5.2.2 教师(T21、T22)与C2——教师常误解C2 发起互动的真实目的
        5.2.3 教师(T31、T32)与C3——C3 主动发起互动的频率非常低
6 教师与特殊幼儿互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6.1 幼儿教师的融合教育素养
        6.1.1 幼儿教师的融合教育观念
        6.1.2 教师的融合教育知识和能力
    6.2 特殊幼儿的障碍类型
    6.3 幼儿园的班级规模和教室座位排列方式
    6.4 班级的互动氛围
    6.5 管理者的理念和管理措施
7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7.2.1 幼儿园应增加培训,提高教师融合教育素养
        7.2.2 幼儿园要合理控制师幼比,科学安排幼儿教师工作
        7.2.3 教师构建科学的“特殊幼儿观”,创造包容的互动氛围
        7.2.4 教师要积极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向特殊幼儿传承积极情绪
        7.2.5 教师要提高家园合作的意识,积极同家长沟通交流
    7.3 不足与反思
        7.3.1 观察对象的局限
        7.3.2 观察的次数不足
        7.3.3 记录方式的局限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民办幼儿园新任教师培训需求研究 ——以四川省L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民办学前教育的蓬勃发展
        1.1.2 民办幼儿园新任教师的专业发展影响整个学前教育的质量
        1.1.3 培训需求分析是提高民办幼儿园新任教师培训质量的关键前提
        1.1.4 基于个人的教育情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幼儿教师培训的研究内容
        1.2.2 幼儿教师培训需求的研究内容
        1.2.3 幼儿教师培训需求的研究对象
        1.2.4 幼儿教师培训需求的研究方法
        1.2.5 研究述评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民办幼儿园
        1.4.2 新任教师
        1.4.3 教师培训需求
    1.5 理论基础
        1.5.1 成人教育理论
        1.5.2 培训需求分析模式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思路
    2.2 研究方法设计
        2.2.1 文献分析法
        2.2.2 调查法
3 民办幼儿园新任教师培训需求的任务层次分析
    3.1 培训内容
        3.1.1 专业理念与师德
        3.1.2 专业知识
        3.1.3 专业能力
    3.2 培训师资
    3.3 培训时间
    3.4 培训形式
    3.5 培训考核
4 民办幼儿园新任教师培训需求的组织层次分析
    4.1 专业理念与师德
        4.1.1 强调为人师表,提升职业道德修养
        4.1.2 增强爱岗敬业精神,坚守幼儿教育情怀
        4.1.3 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4.2 专业知识
        4.2.1 以保教知识为主,加强新任教师关于幼儿发展知识的学习
        4.2.2 加强新任教师观察幼儿行为知识的学习与经验积累
        4.2.3 加强通识性知识的学习
    4.3 专业能力
        4.3.1 提高新任教师的沟通能力
        4.3.2 加强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能力
        4.3.3 提高环境创设与利用的能力
        4.3.4 提高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能力
        4.3.5 提高新任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4.4 培训师资
    4.5 培训时间
    4.6 培训形式
    4.7 培训考核
5 民办幼儿园新任教师培训需求的个人层次分析
    5.1 被调查教师的基本情况
    5.2 民办幼儿园新任教师实际培训现状
        5.2.1 新任教师对培训的认识
        5.2.2 参加培训的主要目的
        5.2.3 参加培训的级别
        5.2.4 参加的培训形式
        5.2.5 参训时间
        5.2.6 培训师资
        5.2.7 参训考核
    5.3 民办幼儿园新任教师对培训内容的需求
        5.3.1 民办幼儿园新任教师对专业能力方面的培训内容需求最高
        5.3.2 民办幼儿园新任教师对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内容需求一般
        5.3.3 民办幼儿园新任教师对专业理念与师德方面的培训内容需求较低
        5.3.4 民办幼儿园新任教师对园所文化制度与职业发展规划方面的培训内容需求最低
        5.3.5 民办园新任教师培训内容的需求差异分析
    5.4 民办幼儿园新任教师对培训组织形式的需求
    5.5 民办幼儿园新任教师对培训方式的需求
    5.6 民办幼儿园新任教师对培训师资的需求
    5.7 民办幼儿园新任教师对培训时间的需求
    5.8 民办幼儿园新任教师对培训考核的需求
    5.9 民办幼儿园新任教师对培训需求的反馈渠道情况
6 结论与对策
    6.1 结论
        6.1.1 民办幼儿园新任教师的现实需求
        6.1.2 培训现状与培训需求之间仍有差距
        6.1.3 组织需求与个人需求既有一致性也有差异性
        6.1.4 组织需求与个人需求合理性与缺失性并存
        6.1.5 任务层次、组织层次和个人层次之间的关系
    6.2 对策
        6.2.1 政府部门方面
        6.2.2 民办幼儿园组织层次方面
        6.2.3 民办幼儿园新任教师个人方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5)游戏教学法应用于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1.1 基于汉语拼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1.1.2 基于彝族地区汉语拼音教学效果不佳的现状
        1.1.3 基于“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教学的实施建议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游戏
        1.4.2 游戏教学法
        1.4.3 彝族小学
        1.4.4 汉语拼音
    1.5 文献综述
        1.5.1 关于游戏教学法的研究
        1.5.2 关于汉语拼音教学的研究
        1.5.3 关于游戏教学法应用于汉语拼音教学的研究
    1.6 理论基础
        1.6.1 沉浸理论
        1.6.2 认知发展游戏理论
        1.6.3 语境理论
2 研究方法与设计
    2.1 行动研究法的确定
    2.2 资料收集与处理
        2.2.1 访谈法
        2.2.2 实物研究法
        2.2.3 观察法
        2.2.4 测验法
3 行动研究方案的制定
    3.1 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3.1.1 研究场域分析
        3.1.2 教师访谈调查结果分析
        3.1.3 学生测试卷结果分析
    3.2 行动研究方案的讨论和制定
        3.2.1 行动研究思路
        3.2.2 行动研究过程
    3.3 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4 第一轮行动研究
    4.1 问题和分析
        4.1.1 问题提出
        4.1.2 问题分析
    4.2 计划与实施
        4.2.1 准备工作的开展
        4.2.2 教学活动的实施
    4.3 观察和反思
        4.3.1 观察
        4.3.2 反思
5 第二轮行动研究
    5.1 问题和分析
    5.2 计划与实施
        5.2.1 计划
        5.2.2 实施
    5.3 观察和反思
        5.3.1 观察
        5.3.2 反思
6 研究结论与反思
    6.1 学生前后测结果分析
        6.1.1 笔试成绩分析
        6.1.2 口试成绩分析
    6.2 教师与学生后访谈分析
        6.2.1 教师访谈及分析
        6.2.2 学生访谈及分析
    6.3 研究的主要结论
    6.4 教学建议
        6.4.1 围绕汉语语境,展开拼音游戏设计
        6.4.2 完善游戏设计,吸引更多学生参与
        6.4.3 以积极鼓励为主,保护学生自尊心
        6.4.4 健全奖励机制,调动学生积极性
        6.4.5 注重课堂管理,维护课堂秩序
    6.5 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幼儿园教师全纳教育态度调查研究 ——以成都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一线教师实施全纳教育存在诸多困惑
        1.1.2 学前全纳教育受到政策支持
        1.1.3 研究者自身的兴趣
    1.2 概念界定
        1.2.1 全纳教育
        1.2.2 学前全纳教育
        1.2.3 幼儿园教师
    1.3 全纳教育的理论基础
        1.3.1 全纳教育理论
        1.3.2 新自由主义教育公平理论
    1.4 研究综述
        1.4.1 全纳教育的相关研究
        1.4.2 教师全纳教育态度研究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目的
        2.1.1 全纳教育量表本土化
        2.1.2 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形式获得数据并分析
        2.1.3 提供支持建议
    2.2 研究意义
        2.2.1 理论意义
        2.2.2 实践意义
    2.3 研究方法
        2.3.1 问卷法
        2.3.2 访谈法
    2.4 研究对象
    2.5 研究工具
        2.5.1 幼儿园教师全纳教育态度量表修订
        2.5.2 幼儿园教师全纳教育态度问卷制定
    2.6 研究思路
3 研究结果
    3.1 幼儿园教师对全纳教育的总体态度
    3.2 不同群体幼儿园教师对全纳教育态度的差异性
    3.3 幼儿园教师对全纳教育的认知态度
    3.4 幼儿园教师对全纳教育的情感态度
    3.5 幼儿园教师对全纳教育的行为意向
4 讨论与分析
    4.1 幼儿园教师对全纳教育的总体态度分析
        4.1.1 教师层面的影响因素
        4.1.2 幼儿园层面的影响因素
    4.2 幼儿园教师全纳教育态度的三个维度分析
        4.2.1 认知维度分析
        4.2.2 情感维度分析
        4.2.3 行为意向分析
5 幼儿园全纳教育优化策略
    5.1 针对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策略
        5.1.1 采取“三级支持模式”开展小组教学
        5.1.2 建立同伴支持体系与提供榜样示范
        5.1.3 支持全体幼儿的合作学习
    5.2 针对幼儿园教师的策略
        5.2.1 丰富教师全纳教育的经历并更新教师全纳教育理念
        5.2.2 增强教师对全纳教育的自我效能感
        5.2.3 赋予班级教师课程设置的权利
    5.3 针对教育利益相关者间的配合策略
        5.3.1 多主体合作实现“个别化教育计划”
        5.3.2 教师记录与专家指导的循环配合
        5.3.3 特需幼儿家长需克服心理阻碍
        5.3.4 普通幼儿家长需要树立全纳教育理念
    5.4 针对幼儿园教育环境的策略
        5.4.1 全体成员协同配合构建全纳教育社区
        5.4.2 完善幼儿园全纳教育制度
6 总结与反思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权利视野下西部民族地区学前教育法治的检视与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初步观察:权利面向下西部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的特征
    (一)可提供性
    (二)可获取性
    (三)可接受性
    (四)可调试性
二、再解读:西部民族地区学前教育法治维度的反思
    (一)治理工具的政策本位倾向
    (二)制度规范“碎片化”
    (三)权利导向思维的缺失
    (四)地方立法欠精细
三、西部民族地区学前教育法治的内核:遵循权利思维,明晰国家义务
    (一)学前教育权利的自由权属性与国家的消极义务
    (二)学前教育权利的社会权属性与国家的积极义务
四、西部民族地区学前教育法治的重心:完善客观法体系,为权利实现提供制度供给

(8)19-20世纪之交意大利汉学的引领者罗声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序言
    一、研究缘起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本研究采用的理论、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 罗声电的生平和早期学术道路
    一、生平概要
    二、学术养成
第二章 罗声电对中国语言和哲学的关注
    一、罗声电与《第一位汉学家——利玛窦神父》
    二、罗声电与《康熙圣谕和雍正广训》
    三、罗声电对汉语的研究
    四、罗声电对中国伦理道德的研究
第三章 罗声电的外交官经历:对于国际关系问题的研究
    一、罗声电在华主要活动
    二、罗声电的国际关系问题研究
第四章 罗声电的中国观:《在东亚一一印象和游记》以及对于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的研究
    一、晚清中国政治制度
    二、晚清中国社会现象
    三、晚清中国经济状况和近代化
    四、晚清中国城市面貌和民风民情
    五、罗声电的中国观
第五章 罗声电的学术组织活动和贡献
    一、罗声电在那不勒斯:东方学院及刊物《东方》
    二、罗声电在罗马
结论
    一、意大利汉学传统的优秀继承者
    二、意大利汉学研究新方向的杰出开创者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罗声电所藏汉籍书目
附录二 罗声电藏书印
附录三 《在东亚——印象和游记》(1894年)书影
附录四 《东方研究杂志》1907年创刊号封面和目录

(9)人民教育家于漪个体成长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四、文献综述
    五、研究方法
    六、研究的重难点、创新点
第二章 人民教育家于漪个体成长历程分析
    一、孕育期(1929-1950)
    二、成长期(1951-1958)
    三、成熟期(1959-1962)
    四、成名期(1963-1984)
    五、成家期(1985 至今)
第三章 人民教育家于漪个体成长外因分析
    一、社会环境
    二、家庭环境
    三、学校环境
第四章 人民教育家于漪个体成长内因分析
    一、坚定信仰让生命与使命同行
    二、自主发展一辈子学做教师
    三、热爱教育点亮生命灯火
    四、勇于创新创建中国特色教育学
第五章 人民教育家个体成长规律分析
    一、成为人民教育家的外部因素
    二、成为人民教育家的内部因素
第六章 人民教育家于漪个体成长的启示
    一、人民教育家个体成长的困境
    二、人民教育家个体成长的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10)高中思想政治课深度教学研究 ——以云南省昭通市四个县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述评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主要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一)主要创新点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深度教学的内涵、基本要求和价值追求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深度教学的内涵
        (一)深度学习
        (二)深度教学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深度教学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深度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注重以学生为中心
        (二)坚持深度备课
        (三)优化教学环节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深度教学的价值追求
        (一)教师有料可“教”
        (二)学生有“味”可品
        (三)新课改有“法”可用
第二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深度教学现状——以云南省昭通市四个县区为例
    一、调查设计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内容
    二、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与结果分析
第三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深度教学的现存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现存问题
        (一)教学理念有待更新
        (二)教学内容“浅表化”
        (三)教学环节略显“老套”
        (四)教学方法创新度不高
    二、原因分析
        (一)直接原因
        (二)间接原因
第四章 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深度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一、明晰深度教学本质
        (一)学校纵向传达深度教学理念
        (二)学科教研组横向研究深度教学价值
        (三)教师深度研究清晰深度教学本质
    二、优化深度教学内容与环节
        (一)课前——做足“功课”
        (二)课中——“上”出深度
        (三)课后——反思“到位”
    三、创新深度教学方法
        (一)运用问题教学法,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
        (二)开展议题式教学,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三)推行实践性教学,锻炼学生迁移能力
        (四)开展对话式教学,构建和谐课堂
    四、建构深度教学评价体系
        (一)拓宽评价主体
        (二)丰富评价方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四、80年代以来云南省幼儿教育课程改革课程述评(论文参考文献)

  • [1]21世纪以来经合组织学前教育政策文本研究[D]. 廖钰. 浙江师范大学, 2021
  • [2]贵州省苗汉汉语教师专业发展探析 ——以黔东南州L县Y民族小学为例[D]. 文中晴.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3]融合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与特殊幼儿互动研究 ——以成都市A幼儿园为例[D]. 吴小妮.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4]民办幼儿园新任教师培训需求研究 ——以四川省L县为例[D]. 罗茜.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5]游戏教学法应用于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行动研究[D]. 李欣梅.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6]幼儿园教师全纳教育态度调查研究 ——以成都市为例[D]. 杨紫萱.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7]权利视野下西部民族地区学前教育法治的检视与探讨[J]. 涂卫,黄泰博. 民族教育研究, 2021(03)
  • [8]19-20世纪之交意大利汉学的引领者罗声电研究[D]. 谷倩兮.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09)
  • [9]人民教育家于漪个体成长史研究[D]. 段沿沿. 天津师范大学, 2021(11)
  • [10]高中思想政治课深度教学研究 ——以云南省昭通市四个县区为例[D]. 陈红梅.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9)

标签:;  ;  ;  ;  ;  

1980年代以来云南省幼儿教育课程改革回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