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泰注射液治疗脑梗死45例观察

加泰注射液治疗脑梗死45例观察

一、嘉泰注射液治疗脑梗死45例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齐家[1](2016)在《三七制剂治疗急性中风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文中研究表明[背景]急性脑梗塞与急性脑出血隶属于中医中风范畴。中风作为中国古代“风”“劳”“鼓”“膈”四大顽症之一,以其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和较低的治愈率成为当今世界三大致死疾病之一,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一系列以中药三七为原料的制剂已应用于中风急性期的治疗,对于其疗效的探索也在进行中。[目的]本此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循证医学的研究方式,对目前已上市的三七单体成分制剂治疗中风急性期的有效性及其他相关指标做出客观评价,为此类治疗方法提供更丰富、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本次研究共分为两个部分:1.文献综述:综述总结了三七制剂治疗中风的进展。文章通过分析病因、病机,引用中国古代文献,以及讨论现代实验研究结果的方式就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中风的重要性、三七制剂治疗中风的优势以及从循证医学得到的启示三个方面对三七制剂治疗中风的进展进行综述。2.三七制剂治疗急性中风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方法】本研究经York University系统评价中心注册,分别评价了三七制剂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和急性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研究采用计算机与人工结合的检索方式检索了2015年11月26日前国内外主要数据库以及相关文本资料中所有有关三七制剂治疗急性缺血性、出血性中风的文献。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中的相关要求和拟定的纳入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质量评价以及Meta分析,分别汇报结果,最终合并得出结论。[结果]1.三七制剂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共纳入24篇文献,共计3060名研究对象。纳入文献普遍质量偏低。纳入的24项研究中有22项报告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9项研究报告了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有6、6、2、4项研究对全血比粘度(低切)、全血比粘度(高切)、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含量6项血液流变指标进行了报道,3项研究对治疗前后NIHSS评分做出报道。同时关于生活能力评分、梗死体积、血清炎性因子含量、C反应蛋白含量均仅各有1项研究进行报道(仅作描述性分析)。Meta分析结果表明:应用三七制剂治疗组在上述指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分析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2.三七制剂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共纳入9篇文献,共计725名研究对象。纳入文献质量普遍偏低。其中3项研究报告了临床有效率,5项研究报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7项研究报告脑血肿体积。同时关于周围水肿带体积、血清C3含量、血浆D2聚体含量、血浆C反应蛋白含量、NIHSS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有且仅各有一项研究做出报道(仅作描述性分析)。Meta分析结果表明:应用三七制剂治疗组在上述指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分析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缺血性中风,三七制剂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以及恢复相关血液流变指标方面表现优异;对于急性出血性中风,分析结果表明三七制剂对促进患者脑血肿吸收、改善神经功能损伤以及缩小周围水肿带方面较单纯西医基础治疗疗效显着。但由于本次研究纳入的文章质量有限,存在偏倚可能,故本次研究并不能对三七制剂治疗急性中风的疗效予以定论,期待将来能够有多中心、大样本、高质量的研究来验证此次评价。

王宏良[2](2016)在《王松龄主任医师采用痰瘀同治法防治缺血性中风经验与学术思想》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缺血性中风是脑部血管缺血而致脑组织损伤的疾病,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及社会老年化趋势,缺血性中风的发病逐年呈上升趋势,并越来越趋向于年轻化。目前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证型较多,用药种类纷繁,在辨证治疗中有诸多不便。王松龄主任医师在一线临床多年,对缺血性中风的防治经验丰富,总结出较完善的缺血性中风病辨证及用药的理论,并能简便实用地应用于临床。目的:系统整理王松龄主任医师对缺血性中风防治的临证经验和经典医案,探讨王老师的痰瘀理论,并进一步总结王老师从痰瘀论治缺血性中风的学术思想,揭示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查阅近十年来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文献,了解中医药防治缺血性中风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通过跟师侍诊、教学查房,记录和整理经典病案,定期听导师授课、课后收集导师讲稿,以及认真阅读导师的学术论文和着作等方法,进行全面深入系统地整理、分析王松龄主任医师的学术观点,并在导师的指导下总结归纳,撰写王松龄主任医师从痰瘀论治缺血性中风的学术思想论文。结果:论文分王松龄主任医师痰瘀同治法防治缺血性中风的理论基础、王松龄主任医师痰瘀同治法防治疗缺血性中风经验、典型验案、结语四部分,包括以下内容:第一部分,王松龄主任医师痰瘀同治法防治缺血性中风的理论基础。包括痰瘀理论的渊源,分别从痰浊、血瘀理论的发展进一步延伸至痰瘀同病理论的形成与成熟。并详细阐述历代医家对缺血性中风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的认识。第二部分,详尽论述王松龄主任医师从痰瘀论治缺血性中风的经验,包括王松龄主任医师对痰瘀为主引发缺血性中风的理论探索、王松龄主任医师从痰瘀论治缺血性中风临床经验、王松龄主任医师从痰瘀论治缺血性中风用药特点、王松龄主任医师从痰瘀论治缺血性中风相关病证经验等四部分:1.王松龄主任医师对痰瘀为主引发缺血性中风的理论探索部分包括导师对痰、瘀、痰瘀同病、痰瘀与缺血性中风的关系;2.王松龄主任医师从痰瘀论治缺血性中风临床经验,包括从痰瘀论治缺血性中风的辨证原则、辨证分型、治疗原则等内容;3.王松龄主任医师从痰瘀论治缺血性中风用药特点,包括自拟方剂、加减药对、药组、特殊药物等4.王松龄主任医师从痰瘀论治缺血性中风相关病证经验,包括中风病变证、并病,并分别从中风病不寐、中风病胸痹心痛、中风病鼾眠、中风病消渴分别举例进行论述。第三部分,典型验案,防治缺血性中风经典医案举例:选取王松龄老师在临床上比较有代表性的经典医案进行分析,其中包括中风防治灵I号方、II号方等对缺血性中风的防治。第四部分,结语,对王松龄教授学术观点进行全面总结。

刘晓庆[3](2014)在《熄风化痰、活血通络法治疗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风痰瘀阻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应用熄风化痰、活血通络法治疗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风痰瘀阻证的临床疗效研究,为临床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使用修订RANKIN标准(MR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记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表做为评价标准。将经过诊断、纳入和排除标准后的患者做为受试对象。为验证熄风化痰、活血通络法治疗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风痰瘀阻证的疗效,选择了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60例病例,两组病例数比例为1:1。两组均给予基础用药(阿司匹林肠溶片),其中治疗组在基础用药的基础上用熄风化痰、活血通络法(熄风化痰通络胶囊由天麻、川芎、茯苓、葛根、当归、炒白术组成),对照组给予基础用药加安慰剂胶囊。用药4周后,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通过各种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的量表来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治疗组总的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的有效率为73.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果显示,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试验表明:熄风化痰、活血通络法治疗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风痰瘀阻证的疗效显着,能够确切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从而减轻患者疾苦。结论:熄风化痰、活血通络法(熄风化痰通络胶囊由天麻、川芎、茯苓、葛根、当归、炒白术组成)治疗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风痰瘀阻证的疗效显着,为临床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该法的使用能明显减少中风病恢复期患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中医证候表现,使其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

马丽虹,赵广,李可建[4](2014)在《缺血性中风血瘀生风病机假说的循证检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明确活血方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证据,检验缺血性中风血瘀生风病机假说。方法:运用系统评价方法,检索活血方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筛选合格研究,应用Jadad评分法评价研究质量,应用Meta-分析等方法合并统计相关数据,应用敏感性分析、失效安全数计算分别定性、定量检验统计结果的稳定性,获得相对可靠的临床疗效证据。结果:疏血通注射液、银杏叶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灯盏花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蚓激酶、丹红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红花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单味水蛭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均有效,且其Meta-分析结果稳定。结论:检验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血瘀生风病机假说的临床疗效证据相对充分,血瘀生风作为中风急性期的基本病机认识具有较强的可靠性。

李雨[5](2009)在《通窍活血法对轻中度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改善脑血流灌注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颅脑供应动脉的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颅脑血管主要由前后循环两套供血系统组成,其中椎基底动脉支持的后循环供血区域更为重要,它的病变临床症状复杂且更加严重。而椎基底动脉狭窄是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性眩晕的主要原因,本病具有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等特点,且易致急性脑血管病。该病在祖国医学中属于眩晕范畴,本课题尝试对椎基底动脉狭窄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一个主要证型——瘀阻脑窍证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进行探讨,提出活血通窍法是中医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基本方法,并从脑血流改变(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等角度探讨活血通窍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之瘀阻脑窍证的作用机理。本研究将7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5例,临床观察过程中部分病例脱落,结果完成治疗组33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用通窍活血汤治疗,对照组用尼莫地平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脑血流图(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等的变化。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6.97%,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方面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更为显着(P<0.05,或P<0.01)。上述结果提示:通窍活血汤无论在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临床症状还是在改善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方面均有较好疗效,值得进一步对其作用机制加以探讨;活血通窍法是中医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瘀血阻窍证的基本大法。

闫毓茜[6](2008)在《中风后复视的针灸治疗进展》文中提出

李可建[7](2007)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中医优势治法方药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筛选优势治法与推荐方药。方法:全面收集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的临床试验,制定选择标准,筛选合格研究;采用Jadad评分标准评价合格研究质量;对相关效应指标进行同质性检验、Meta-分析、漏斗图分析、敏感性分析、失效安全数计算。结果:检索相关文献5087篇,纳入合格研究236项,涉及益气法、益气养阴法、活血法、清热法、活血化痰法、活血清热法、益气活血法、清热养阴活血法等治法28种,包括汤剂、丸剂、散剂、注射剂等方药74种,统计分析总有效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的相对危险度及率差、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的加权均数差、需治疗病人数,并计算99%可信区间(统计结果见附录2)。结论: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本研究认为益气法、益气养阴法、活血法、益气活血法、清热养阴活血法为优势治法;首先推荐的益气方药为黄芪注射液,其次为刺五加注射液;首先推荐的益气养阴方药为参麦注射液,其次为生脉注射液;首先推荐的活血方药为灯盏花注射液,其次依次为三七制剂、蚓激酶、葛根素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银杏叶制剂;首先推荐的益气活血方药为补阳还五汤,其次为通心络胶囊;推荐的清热养阴活血方药为脉络宁注射液。

马丽虹[8](2005)在《系统评价活血化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定性总结活血化瘀法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应用情况,定量比较不同活血化瘀方药治疗该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严格按照循证医学系统评价方法,全面收集运用活血化瘀方药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临床研究文献,并按照文献选择标准进行筛选:采用Jadad评分标准评价纳入研究质量;采集相关数据进行同质性检验、Meta-分析、漏斗图分析及敏感性分析等。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148篇,经三次筛选,纳入合格研究54项,涉及活血化瘀方药12类,其中53项为低质量研究,1项为高质量研究。临床总有效率Meta-分析结果既有统计学意义又有临床意义的活血化瘀方药共5种,经敏感性分析显示Meta-分析结果稳定可靠的有3种,其中总有效率的合并相对危险度最大的是三七提取物(三七总皂甙),其它依次为补阳还五汤及其提取物、脉络宁。结论:本系统评价认为三七提取物是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首选活血化瘀药物,其次推荐应用脉络宁注射液、补阳还五汤及其提取物,并提示在治疗过程中注意药物量效关系、剂型-疗效关系及配用补气药物可能会提高临床疗效。

朱学莲,蔡蔚,孙慧清[9](2004)在《嘉泰注射液治疗脑梗死45例观察》文中指出目的 探讨嘉泰注射液对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经头颅CT或磁拱振成像(MRI)确诊脑梗死45例,男性33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64+7)岁。病人入院后随机分成2组。常规治疗组为对照组,胞二磷胆碱0.5g+维脑路通0.5g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qd,14d为1疗程,休息7d,进行第2疗程。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嘉泰注射液30ml,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内,静脉滴注,约90-100min,qd,14d为1疗程,间隔7d后行第2疗程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结果 急性期18例,有效率94%;恢复期15例,有效率87%;后遗症期12例,有效率75%;总有效率87%。结论 嘉泰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疗效高,不良反应较少见。

于一红,于天民[10](2003)在《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制剂的临床应用近况》文中指出 近年来,一些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制剂相继用于临床,颇受临床医师和病人欢迎。本文对此作一综述。1 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制剂的现代观点1.1 中西医主要观点中医理论认为,活血化瘀(也称活血祛瘀)具有通利血脉,促进血行作用。尤其注射制剂直接起到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或标本兼治之作用。现代医学认为,活血化瘀注射制剂具有改善血

二、嘉泰注射液治疗脑梗死45例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嘉泰注射液治疗脑梗死45例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三七制剂治疗急性中风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三七制剂治疗中风的研究进展
    1. 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中风的重要性
    2. 三七制剂治疗中风的优势
    3. 从循证医学得到的启示
    4.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系统评价
    前言
    三七制剂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
        1. 研究资料与研究方法
        1.1 文献纳入排除标准
        1.2 资料检索
        1.3 文献选择方法
        1.4 质量评价
        1.5 信息提取与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研究对象
        2.2 干预方法
        2.3 结局指标
        2.4 质量评价
        2.5 结果分析
        3. 小结
        3.1 纳入文献质量评价
        3.2 临床作用评价
    三七制剂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
        1. 研究资料与研究方法
        1.1 文献纳入排除标准
        1.2 资料检索
        1.3 文献选择方法
        1.4 质量评价
        1.5 信息提取与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研究对象
        2.2 干预方法
        2.3 结局指标
        2.4 质量评价
        2.5 结果分析
        3. 小结
        3.1 纳入文献质量评价
        3.2 临床作用评价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约克大学评价中心系统评价注册认证回执
附录2: 三七制剂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纳入排除表
附录3:三七制剂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纳入排除表
附录4:信息提取表1
附录5:信息提取表2
致谢
个人简历

(2)王松龄主任医师采用痰瘀同治法防治缺血性中风经验与学术思想(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王松龄主任医师痰瘀同治法防治缺血性中风理论基础
    1 关于痰瘀理论的渊源
    2 关于缺血性中风的理论渊源
第二部分 王松龄主任医师痰瘀同治法防治缺血性中风经验
    1 王松龄主任医师对痰瘀为主引发缺血性中风的理论探索
        1.1 王松龄教授对痰瘀形成原因的认识
        1.2 痰瘀同病
        1.3 痰瘀贯穿缺血性中风的病程始终
    2 王松龄主任医师从痰瘀论治缺血性中风辨证原则
        2.1 阴阳为总纲
        2.2 寒热辨属性
        2.3 辨痰瘀阴阳
    3 王松龄主任医师从痰瘀论治缺血性中风的辨证分型
        3.1 阳证 ( 热化型 ) 5 型
        3.2 阴证 ( 寒湿化型 ) 2 型
    4 王松龄教授从痰瘀论治缺血性中风治疗原则
        4.1 化痰祛瘀为治标的基本原则
        4.2 补虚扶正为求本防治的具体要求
    5 王松龄主任医师从痰瘀论治缺血性中风用药特点
        5.1 自拟方剂在防治缺血性中风中的应用
        5.2 中风防治灵浓缩水丸的应用
        5.3 加减药对
        5.4 常用药组
        5.5 特殊药物应用
    6 王松龄主任医师从痰瘀论治缺血性中风相关病证经验
        6.1 中风病·不寐
        6.2 中风病·胸痹心痛
        6.3 中风病·鼾眠
        6.4 中风病·消渴
第三部分 典型验案
    1 验案
    2 验案
第四部分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2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3)熄风化痰、活血通络法治疗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风痰瘀阻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前言
文献综述
    1 中风病(脑梗死)的定义、分类及其特点
    2 西医的认识
    3 中医的认识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病例来源
    3 试验设计方法
    4 诊断标准
    5 观察疗效指标
    6 治疗方案
    7 统计方法
    8 研究方法
    9 治疗结果
    10 试验结果
讨论
    1 风痰瘀阻证应用于本法的药理分析
    2 中风病恢复期临床方案的确定
    3 疗效分析
    4 问题与展望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表

(4)缺血性中风血瘀生风病机假说的循证检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检索
    1.2选择标准
        1.2.1纳入标准
        1.2.2排除标准
    1.3选择方法
    1.4分组、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价
    1.5统计分析方法
    1.6效应指标
2 结果
    2.1选择结果
    2.2纳入研究概述
    2.3纳入研究质量
    2.4统计结果
        2.4.1总有效率比较的Meta-分析结果
        2.4.2敏感性分析
        2.4.3失效安全数
3 讨论
    3.1临床疗效分析
    3.2统计结果稳定性分析
    3.3循证检验缺血性中风血瘀生风病机假说

(5)通窍活血法对轻中度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改善脑血流灌注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第一节、祖国医学对眩晕的研究概况
        一、病名病位病因病机的研究
        二、古代医家对眩晕的治疗概况
        三、中医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研究进展
        四、中医药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第二节、现代医学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研究概况
        一、颅脑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解剖研究
        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病因病机的研究进展
        三、现代医学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研究进展
    第三节、颅内彩色多普勒血流图检查(TCD)应用研究进展
        一、TCD检查基本理论
        二、TCD检查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的临床研究
    第四节、活血通窍法是中医治疗眩晕瘀阻脑窍证的基本大法
        一、活血通窍法的理论基础
        二、通窍活血汤的研究
第二部分、临床研究
    一、试验目的
    二.试验设计
    三、试验结果
    四、试验结论
    五、讨论与体会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6)中风后复视的针灸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毫 针
2 头 针
3 穴位注射
4 梅花针
5 针药并用

(7)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中医优势治法方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文献检索及其结果合并
        1.1 文献检索
        1.1.1 检索范围
        1.1.2 检索策略
        1.2 检索结果合并
        1.2.1 合并策略
        1.2.2 关键类
    2 文献选择
        2.1 文献选择标准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文献选择方法
        2.2.1 初筛
        2.2.2 二次筛选
        2.2.3 三次筛选
    3 文献分组、分类、编号、登记
        3.1 文献分组
        3.2 文献分类
        3.3 文献编号
        3.4 文献登记
    4 文献质量评价
    5 文献信息收集
    6 统计分析方法
        6.1 Q统计量检验法
        6.2 固定效应模型
        6.3 随机效应模型
        6.4 漏斗图分析
        6.5 敏感性分析
        6.6 失效安全数
    7 效应指标
        7.1 相对危险度、率差、加权均数差
        7.2 需治疗病人数
结果
    1 扶正方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1 益气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1.1 黄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1.2 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1.3 黄芪合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统计结果
        1.2 益气养阴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2.1 参麦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2.2 生脉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 祛邪方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 活血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1 活血的水蛭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2 丹参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3 灯盏花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4 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5 三七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6 红花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7 银杏叶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8 蚓激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9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10 其他活血方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2 清热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2.1 安宫牛黄丸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3 数种祛邪治法合用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 扶正祛邪方药合用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1 益气活血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1.1 益气活血的水蛭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1.2 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1.3 其他益气活血方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2 清热养阴活血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2.1 脉络宁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3 其他扶正祛邪合用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讨论
    1 临床疗效分析
        1.1 有效治法筛选
        1.2 有效方药筛选
        1.2.1 扶正方药筛选
        1.2.2 祛邪方药筛选
        1.2.3 扶正祛邪合用方药筛选
    2 安全性分析
        2.1 不良反应分析
        2.2 恶化/病死情况分析
    3 统计结果稳定性分析
    4 优势治法、推荐方药筛选
    5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病机假说
    6 影响系统评价结论的可能因素
        6.1 纳入研究质量
        6.2 发表性偏倚
        6.3 临床异质性
        6.4 待评价研究
        6.5 证候诊断标准及疗效评价体系
    7 后续研究
        7.1 动态更新系统评价
        7.2 有待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
        7.3 推广应用系统评价方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查新报告
附录1 文献检索与选择结果一览表
附录2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统计结果一览表
附录3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纳入研究基本特征一览表
附录4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待评价研究基本情况一览表
附录5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排除研究基本情况一览表
详细摘要

(8)系统评价活血化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理论探讨
    一、活血化瘀法的源流
        (一) 滥筋于《内经》时代
        (二) 应用于《伤寒杂病论》
        (三) 发展于隋唐宋
        (四) 发扬于金元明清
    二、活血化瘀法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一) 理论研究现状及分析
        (二) 临床疗效研究现状及分析
    三、运用系统评价方法进行中医治法学研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一) 系统评价及相关概念
        (二) 将系统评价方法应用于活血化癖法研究的必要性分析
        (三) 将系统评价方法应用于活血化癖法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系统评价
    一、研究资料与方法
        (一) 临床研究的收集方法
        (二) 文献选择标准及方法
        (三) 资料提取方法
        (四) 文献质量评价标准与方法
        (五) 统计分析方法
    二、结果
        (一) 文献检索、分类、选择结果
        (二) 排除文献一般情况
        (三) 纳入研究一般情况
        (四)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描述及质量评价结果
        (五) Meta-分析结果
        (六) 临床终点指标 Meta-分析结果比较
        (七) 相关实验室指标 Meta-分析结果比较
讨论
    一、系统评价结果讨论
    二、结论的主要影响因素
    三、后续研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活血化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纳入文献基本情况一览表
附录2 待评价文献基本情况一览表
附录3 活血化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排除文献登记一览表
致谢

(9)嘉泰注射液治疗脑梗死45例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1.2 治疗方法
    1.3 疗效判断标准
2 结果
    2.1 对失语情况的疗效
    2.2 对患肢肌力恢复的疗效
    2.3 嘉泰注射液对不同病期病人的疗效
3 讨论

四、嘉泰注射液治疗脑梗死45例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三七制剂治疗急性中风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D]. 齐家.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2]王松龄主任医师采用痰瘀同治法防治缺血性中风经验与学术思想[D]. 王宏良. 河南中医药大学, 2016(04)
  • [3]熄风化痰、活血通络法治疗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风痰瘀阻证的临床研究[D]. 刘晓庆.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4(03)
  • [4]缺血性中风血瘀生风病机假说的循证检验研究[J]. 马丽虹,赵广,李可建.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02)
  • [5]通窍活血法对轻中度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改善脑血流灌注的临床观察[D]. 李雨.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9(06)
  • [6]中风后复视的针灸治疗进展[J]. 闫毓茜. 河北中医, 2008(08)
  • [7]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中医优势治法方药研究[D]. 李可建.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7(05)
  • [8]系统评价活血化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研究[D]. 马丽虹.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5(06)
  • [9]嘉泰注射液治疗脑梗死45例观察[J]. 朱学莲,蔡蔚,孙慧清. 社区医学杂志, 2004(06)
  • [10]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制剂的临床应用近况[J]. 于一红,于天民. 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 2003(01)

标签:;  ;  ;  ;  ;  

加泰注射液治疗脑梗死45例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