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郊区177名初中生体脂含量测定

北京市郊区177名初中生体脂含量测定

一、177名北京城郊初中学生体脂含量的测定(论文文献综述)

索小燕[1](2015)在《游泳训练对儿童身体成分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几年来不断地涌现出了青少年体质下降的报道,受到了社会各界和家长的广泛关注,这是因为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由于学习压力大,鲜少参加体育活动,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恶化等因素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身体成分各比例的均衡发展是维持健康状态最基本的条件,对分析和评价有机体营养和健康状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游泳是一项在水中进行的全身性的体育运动,由于运动损伤几率相对较小,又可以和大自然亲密接触受到了广大青少年的喜爱。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探讨游泳训练对儿童身体成分的影响,了解参加游泳训练的儿童和普通同龄儿童现阶段身体成分各比例的情况及其存在的差异,为进一步使儿童的身体成分各比例达到理想状态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为教练员制定更加科学的、合理的、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提供理论指导;也为游泳运动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开展和普及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儿童的身体成分各比例中脂肪、矿物质、蛋白质、身体质量指数、基础代谢率和总能量消耗均无显着性差异,而肌肉、身体总水分、去脂肪体重和身体各节段肌力却存在显着性差异,其中在身体各节段肌力中下肢肌力存在非常显着性差异;实验组男子与女子的身体成分各比例中矿物质、身体质量指数、基础代谢率、总能量消耗、下肢肌力无显着性差异,而脂肪、肌肉、蛋白质、总水分、去脂肪体重、上肢肌力、躯干肌力存在显着性差异;对照组男子与女子的身体成分各比例除了脂肪和蛋白质其余各指标均无显着性差异。

刘丹松[2](2014)在《大学生体质调查及日常体力活动能量消耗模型构建》文中提出研究目的:根据《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为《标准》)内容,对大学生体质进行测试,探讨体力活动与体质健康关系。通过间接测热法对常见体力活动项目进行能量消耗测量,构建基于三维加速度的能量消耗预测方程,探索准确、便捷、高效的能量消耗监测方法。研究方法:1、以800名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为测试对象,依据《标准》内容分别对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三个方面共九项项目进行测试,同时使用2013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卡片(大学),对大学生个人课余活动与参加体育锻炼情况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2、从上述人群中抽取70人,随机划分为测试组50人(男=25,女=25),验证组20人(男=10,女=10)。受试人员需同步佩戴MetaMax3B便携式气体分析仪、三维加速度传感器仪SWA和polar心率表进行体力活动。测试项目共分为七项,依次为平躺、步行(3.2km/h、4.0km/h、4.8km/h和5.2km/h)、跑步(6.4km/h、7.0km/h、8.1km/h和9.0km/h)、伏案、爬楼梯(100-120步/分钟和全力冲刺)、自行车(10km/h、13km/h、15km/h和20km/h四个速度)、俯卧撑,记录每项活动的三维加速度值等数据。以间接测热(IC)法为标准,以垂直轴记数(ACz)、三轴综合记数(VM)和心率(HR)为自变量建立能耗预测方程。建立3METs为区分点所对应的能量消耗公式。验证组以同样顺序完成7项体力活动,以其测得体力活动的能耗结果对方程准确性进行验证。研究结果:1、《标准》测试结果体现出高校大学生的体质整体表现不佳,除身体形态外,身体机能和素质是导致体质下滑的主要因素。问卷分析来看,体力活动不足、课业压力大和不良生活习惯是导致体质下滑的主要原因。其次,体育锻炼环境不好、督促力度不够、运动评估手段的缺失,也是造成体力活动缺乏和体质下降的原因之一。2、不同测试项目,垂直加速度值ACz和综合加速度值VM有显着性差异;同一测试项目内不同速度,ACz和VM没有显着性差异。相关性分析得知,以性别、个体特征BMI值、心率、ACz和VM的作为自变量,能耗模型具有高拟合度,其R2值高达0.7。3、依据项目构成,本研究基于综合能耗、分类项目能耗和METs构建了10个能量消耗模型。综合能耗模型和走跑类能耗模型可以较好预测体力活动能量消耗,非走跑类和基于METs建立的能耗模型,预测准确度有所下降。综合能耗模型和走跑类能耗模型如下:⑴综合能耗模型:W/min=-9.125288+0.004357*ACz+1.097599*SEX+0.2270181*BMI+0.057226*HRW/min=-12.27049+0.008815*VM+0.953711*SEX+0.2318533*BMI+0.0586115*HR⑵走跑类能耗模型:W/min=-18.78608+0.008212*ACz+2.058352*SEX+0.2000157*BMI+0.0474637*HRW/min=-8.849811+0.014097*VM+2.034297*SEX+0.1546967*BMI+0.0202001*HR研究结论:1、大学生需提高体力活动量,促进体质健康发展。2、基于三维加速度值、BMI、HR、性别为基础构建的体力活动能量消耗预测方程具有较高准确度,可应用于大学生日常体力活动的监测。

帕热扎木·木塔力甫[3](2014)在《社区居民对高血脂相关知识知晓率调查及干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社区居民对高脂血症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现况,分析居民的知晓情况,为居民开展血脂相关宣传教育提供科学依据并在现况调查基础上,初步研究埃杜升营养液的降血脂功能,从而提供预防和控制高脂血症依据。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血脂相关知识调查问卷,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市区三个社区672名居民为对象进行调查分析;居民中选取100名高脂血症患者为营养干预对象,在普通饮食情况下,免费提供埃杜升营养液3个月,每天分4-5次食用,每次食用量20m1,用法以直接饮用或用温开水冲饮均可。结果:研究对象以维吾尔族为主;居民烹调方式以炒为主;不吸烟、不饮酒人数居多,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饮食中谷类食物的摄入量较多,海产品及鱼类的食物的摄入量极少;78%以上的人认为35岁后每年有必要体检一次,但实际上只30%的人一年一次体检者,行为和态度不一致;只2.38%的人知道高血脂正确的含义;男女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高血脂危险因素的认知率较低(3.13%),男女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获得健康相关知识的途径以电视、期刊杂志、新时代媒体为主;营养干预研究中,干预组干预前后的BMI指数有变化,干预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的TG指标减少的趋势,但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TC、LDL-C指标有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居民高脂血症相关意识薄弱,所采取的慢性病预防控制措施少,对高脂血症的认知尚处于贫乏状态。这提示目前的社区健康教育工作有明显不足,有待进一步加强。因而市区政府相关部门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该加大健康相关知识的宣传交易教育力度,更加完善并落实居民健康保障制度,建议安排居民健康相关必修课,利用多种教育途径提高居民的健康相关知识及自我保健意识,进一步改善其保健态度,指导形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进而为提高全民健康素质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充分利用和发挥新疆药用植物资源的保健优势、品味优势、文化优势,.研发出营养丰富、使用方便、具有改善营养状况食物,从而预防和控制疾病,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王真真[4](2013)在《不同HbAlc水平的2型糖尿病患者体成分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不同HbAlc水平的2型糖尿病患者人体成分有何差异,并结合临床血清学指标,分析人体成分指标和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以了解糖尿病患者体成分的变化情况,为临床治疗和营养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内分泌2012.1-2012.12期间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171例,(排除①1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或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②存在酮症酸中毒、高渗昏迷、感染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③严重的肝、肾疾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皮质醇增多症等内分泌疾病;④严重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⑤月经期和哺乳期妇女;⑥恶性肿瘤患者;⑦手术外伤患者;⑧贫血患者;⑨浮肿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的糖尿病的诊断及分型标准。将患者根据HbAlc水平分为五组:A组HbAlcB组(7.0%<HbAlc≤8.0%)、C组(8.0%<HbAlc≤9.0%)、D组(9.0%<HbAlc≤10.0%)、E组(HbAlc>10.0%)。运用Inbody720人体成分分析仪测定患者机体水分、蛋白质、无机盐、体脂肪等人体成分指标,探讨不同HbA1c水平的2型糖尿病患者体成分变化情况;并结合临床血清学指标,分析人体成分指标与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使其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结果1.不同性别的2型糖尿病患者人体成分分析特点上臂肌围及经标准体重校正后的水分、蛋白质、肌肉量、骨骼肌肌肉含量男性均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脂百分比、腰臀比、经标准体重校正后的体脂肪、经理想肌肉组织校正后的左右上肢肌肉组织女性均高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内脏脂肪面积、经标准体重校正后的无机盐以及经理想肌肉组织校正后的躯干肌肉组织、左右下肢肌肉组织男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HbAlc水平的2型糖尿病患者人体成分分析2.1不同HbAlc水平的患者水分、蛋白质、无机盐、脂肪含量比较对于男性,各指标经标准体重校正后,水分、蛋白质A组和B组明显高于E组(P<0.05);无机盐A组、B组和D组明显高于E组(P<0.05);脂肪各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女性,各指标经标准体重校正后,脂肪B组低于A组、C组和D组(P<0.05),C组和D组高于E组(P<0.05);水分、蛋白质、无机盐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2不同HbAlc水平的患者脂肪组织相关指标比较男性体脂百分比、腰臀比、内脏脂肪面积各组之间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体脂百分比A组明显高于B组和E组,B组明显低于C组,且C组和D组明显高于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腰臀比、内脏脂肪面积各组间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不同HbAlc水平的患者肌肉组织相关指标比较对于男性,经标准体重校正后的肌肉量、骨骼肌肉含量A组和B组均高于E组(P<0.05);经理想肌肉组织校正后的左右上肢肌肉组织、躯干肌肉组织A组高于C组和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臂肌围、经理想肌肉组织校正后的左右下肢肌肉组织各组间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女性,上臂肌围及经标准体重校正后的肌肉量、骨骼肌肉含量,经理想肌肉组织校正后的左右上肢肌肉组织、躯干肌肉组织、左右下肢肌肉组织各组间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人体成分指标与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经标准体重校正后的蛋白质、肌肉量、骨骼肌肉含量与白蛋白、肌酐均呈正相关(P<0.05)。而经标准体重校正后的蛋白质、肌肉量、骨骼肌肉含量与总蛋白均无相关性(P>0.05)。体脂百分数、腰臀比、内脏脂肪面积与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各指标均无相关性;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与体脂百分数呈正相关(P<0.05),与腰臀比、内脏脂肪面积无相关性。结论1.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成分随着HbAlc的升高而有所变化:男性主要表现为水分、蛋白质、无机盐、肌肉量、骨骼肌肉含量的减少,而女性以脂肪的变化较为明显。2.蛋白质、肌肉量、骨骼肌肉含量与血清白蛋白、肌酐呈正相关,可以间接反映肝脏的合成能力。3.体脂肪含量与血脂浓度可能存在相互依赖的关系,但不是简单的正负相关的关系。4.人体成分分析能够很好地检测患者水分、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等组成成分以及各体成分分布情况,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营养评价、营养诊断及营养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吴丽萍[5](2013)在《北京社区妇女卵巢功能衰退过程中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变化及生活方式干预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心血管疾病(CVD)是威胁妇女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绝经是妇女生命进程中必然发生的生理过程,绝经提示卵巢功能衰退,生殖能力终止。国外研究CVD危险因素的变化与妇女年龄及绝经均有关系,国内研究提示妇女绝经与CVD危险因素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但缺乏长期随访研究的结果。对绝经过渡期妇女CVD危险因素最理想的干预方式是生活方式的调整。生活方式干预对CVD危险因素的效果在国外多项研究中已证实,但国内对围绝经期妇女生活方式干预的研究很少。第一部分研究:北京社区妇女卵巢功能衰退过程中随访5年CVD危险因素的变化一、研究目的描述北京社区妇女基线CVD危险因素及随访5年CVD危险因素的变化。二、研究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本研究是北京协和医院妇泌中心从2005年开始的社区妇女队列研究的一部分,根据研究目的,在北京市某街道办事处所辖8个居委会选取30-54岁在过去12个月中有月经来潮的妇女,以入组的社区资料作为研究的基线,共追踪随访5年。每年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实验室检查(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空腹血糖和血脂)、体成分测定,并记录月经日记。按照STRAW+10分期标准划分生殖衰老分期(生育期、绝经过渡期早期、绝经过渡期晚期、绝经早期),分析生殖衰老分期和随访5年CVD危险因素变化的关系。三、结果1.基线妇女CVD危险因素本研究基线入组426人,平均年龄43.23±4.89岁(极差30-54),按照STRAW+10分期标准,基线时有217人(51.0%)处于生育期,有148人(34.7%)处于绝经过渡期早期,另有61人(14.3%)处于绝经过渡期晚期。调整年龄和体重指数(BMI)后,腰围和腰臀比(WHR)在绝经过渡期早期比生育期和绝经过渡期晚期高,总胆固醇(TC)在绝经过渡期晚期比生育期和绝经过渡期早期高。2.基线妇女随访5年CVD危险因素的变化基线入组426人,共随访5年,平均随访2.87年,完成每年1次随访的研究对象是260人。第5年随访时生育期有37人(14.2%),绝经过渡期早期87人(33.4%),绝经过渡期晚期68人(26.2%),绝经早期68人(26.2%)。对随访5年的CVD危险因素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在调整年龄后,随访5年过程中不同随访时间的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生殖衰老分期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在调整年龄和BMI后,不同随访时间的腰围、WHR、腹部/臀部脂肪比(A/G)、全身脂肪百分比差异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生殖衰老分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调整年龄和BMI后,不同随访时间的收缩压、舒张压、躯干大腿脂肪比、血糖、血脂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生殖衰老分期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以CVD危险因素各指标随访过程中变化百分比作因变量,将基线年龄、文化程度、日常运动强度,生殖衰老分期(以生育期为参照)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在随访第1年,第3-5年,腰围和腰臀比与生殖衰老分期有关(P<0.05);在随访第3年和随访第5年TC与生殖衰老分期有关(P<0.05);在随访第2年,全身脂肪百分比与生殖衰老分期有关(P<0.05);在随访第5年,A/G与生殖衰老分期有关(P<0.05)。四、结论和建议1.北京社区妇女CVD危险因素随年龄增长而变化。2.年龄和卵巢衰退对腰围、腰臀比、A/G、全身脂肪百分比、TC的变化都有影响。BMI、血压、血糖、TG、HDL-C、LDL-C与卵巢衰退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3.建议继续完成每年社区妇女的随访,观察卵巢衰退与CVD危险因素的关系,观察心血管疾病在随访妇女中的发生情况。第二部分研究:生活方式干预对北京社区绝经过渡期和绝经早期妇女CVD危险因素的效果评价一、研究目的评价生活方式干预对北京社区绝经过渡期和绝经早期妇女CVD危险因素的效果。二、研究方法采用类实验性研究,2011年12月-2012年5月在社区随访的妇女中,按照STRAW+10分期标准,选取绝经过渡期和绝经早期妇女100人(平均年龄49.89±4.16岁),按照所在居委会整群分组分为干预组(n=53)和对照组(n=47)。干预组采用生活方式干预,发放并讲解生活方式干预手册,组织参加社区健康讲座,并定期进行随访;对照组不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在基线、干预后3个月、6个月和1年分别进行体格检查、空腹血糖、血脂和体成分测定。三、结果干预后3个月与基线相比,干预组收缩压降低;对照组体重、BMI、腰围、腰臀比升高。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3个月与基线差值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的指标有体重(-0.28vs0.68,P=0.002)、BMI(-0.06vs0.44,P=0.003)、腰围(-0.28vs1.43,P=0.001)和腰臀比(-0.01vs0.01,P=0.045)。干预后6个月与基线相比,干预组体重、腰臀比、收缩压、TC、LDL-C降低;对照组身体测量、血糖血脂无变化。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6个月与基线差值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的指标有腰围(-0.73vs1.02,P=0.012)、腰臀比(-0.02vs-0.003,P=0.020)和收缩压(-7.52vs-0.63,P=0.012)。干预后1年与基线相比,干预组各指标无差异;对照组腰围增加。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1年与基线差值的差异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的指标有TC(-0.07vs0.03,P=0.045)和LDL-C(-0.13vs0.01, P=0.022)。四、结论与建议1.生活方式干预可有效降低北京社区绝经过渡期和绝经早期妇女的体重、BMi、WC、WHR、收缩压、TC(?)LDL-C,对舒张压、TG、HDL-C和体成分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2.继续随访观察生活方式干预在社区妇女中的长期效果。考虑在社区中全面推广生活方式干预项目,对肥胖和超重或血脂异常妇女单独分析生活方式干预的效果,并注重干预效果的持续性。

黄亚茹,纪环,葛小川,胡扬,毛小云[6](2013)在《4周运动配合饮食控制对肥胖青少年体成分、血脂的影响及相关调控机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利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技术评价运动配合饮食控制对肥胖青少年体成分的影响,通过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指标的测试观察体成分改变情况下脂代谢的变化,通过血清脂联素(ADP)、瘦素(LEP)等与脂代谢相关激素的测试探讨体成分、脂代谢变化的调节机理。方法:实验对象为BMI 34.35±5.00kg/m2、年龄16.13±3.26岁的青少年16人。受试者每周1至周6按计划进行有氧运动、抗阻力肌肉力量练习和垫上练习,共4周。其间,受试者每日摄入的总能量根据个人标准体重×极轻体力劳动单位体重热能供应量(20~25kal/kg)计算得出。实验前、后测试受试者晨起空腹时体成分,血清TC、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ADP、LEP。结果:受试者经4周运动配合饮食控制后体重下降8.27%,体脂下降13.35%,体脂%下降5.40%,BMI下降8.53%,去脂体重下降4.28%,HDL提高22.72%,ADP提高10.12%。结论:4周运动配合饮食控制可以显着降低体重、体脂肪、去脂体重、TC、LDL,提高HDL,其调控机制与ADP水平增加有关;防止去脂体重下降是实施运动配合饮食控制减肥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翟伟,杨俊敏,毕存箭,安尼瓦尔·吾斯曼,王永新[7](2012)在《维吾尔族大学生身体成分与身体形态指标的关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维吾尔族大学生体成分及身体形态指标的关系,为维吾尔族大学生肥胖干预以及学生营养教育、科学参与体育锻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新疆师范大学14个班的在校维吾尔族大学生659名,采用人体成分分析仪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规定的项目和测试要求进行测试,比较不同体成分大学生间身体形态指标。结果维吾尔族男女大学生肥胖组BMI指数均高于正常组,超重组的腰臀比均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正常、超重、肥胖3组的上臂皮褶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吾尔族大学生的脂肪主要堆积于腹部。应在控制高热量饮食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加强营养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倡导平衡膳食合理营养。

李天[8](2011)在《2001-2010年《营养学报》学术论文的综述(Ⅰ)》文中指出2001-2010年间营养学报共刊登论文1360篇,推动了我国营养学的发展,对促进国内外营养专业的学术交流起到了积极作用。现就这十年来在本刊发表的论文作一综述。1公共营养1.1营养调查1991~1997年城市、郊区和县城的18~65岁健康成人

左娇蕾,张倩,刘爱玲,赵静,胡小琪[9](2011)在《北京市儿童青少年体成分的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北京市儿童、青少年体成分的状况,分析其年龄和性别变化特点。方法利用3项在北京城区或北京郊区的儿童、青少年中开展的横断面研究,选取8、9、10、13、14、15岁男女生共947人。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全身及手臂、腿部和躯干的体成分,计算身体脂肪含量指数(FMI)、去脂体重指数(FFMI)、体脂百分比(%BF)和躯干/四肢脂肪比。结果随年龄增长,女生的FMI从4.8 kg/m2增加到7.6 kg/m2,%BF、FFMI和骨矿物质含量均相应增加;男生FMI从13岁开始下降,%BF则从8岁的23.9%下降到15岁的14.7%,但FFMI和骨矿物质含量均相应增加。各年龄段女生的FMI和%BF均高于同龄男生,且脂肪均主要分布于四肢;女生FFMI均低于同龄男生,815岁男生的增长总量接近女生的2倍,且瘦体重主要分布于躯干;男女生间骨矿物质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青少年在生长过程中,各种体成分的含量、比例和分布不断变化,且存在性别差异。

王念蓉,周晓军,赵妍[10](2011)在《重庆城区正常体重学生和超重学生的体脂含量推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重庆市正常体重学生和超重学生的体脂推算值,分析体块指数(BMI)和体脂百分比(PBF%)的相互关系,探讨不同肥胖筛查标准的一致性,为国内儿童肥胖判断标准的完善提供线索。方法以WHO的身高的体重(WFH)标准筛出超重学生844名,并按1:2配对选择了正常体重学生1688名。通过测量学生的身高、体重、肱三头肌和肩胛下皮褶厚度,计算BMI,并推算PBF。结果 (1)7-18岁每个年龄段的超重男生和女生的BMI均值和PBF中位数均分别显着高于同龄正常体重的男生和女生的对应值(均P<0.001);(2)PBF与BMI的偏相关系数(r)=0.397(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PBF与性别(男=1,女=2)、BMI正相关,与是否超重(超重=1,正常=2)、年龄负相关(R2=0.578,P<0.001)。(3)与中国肥胖工作组WGOC公布的BMI切点标准相比,协作组推荐的PBF判断标准的特异度为83.0%,灵敏度为82.9%。结论重庆城区超重学生和正常学生的脂肪推算值差异显着。PBF受多种因素影响,与BMI呈低度相关。直接测量学生的体内脂肪,建立本国的PBF筛查标准,联合BMI切点标准可能更有利于学生肥胖的准确诊断。

二、177名北京城郊初中学生体脂含量的测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77名北京城郊初中学生体脂含量的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游泳训练对儿童身体成分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1.1.1 选题目的
        1.1.2 选题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儿童少年年龄段的划分
    2.2 游泳运动
        2.2.1 水的物理特性
        2.2.2 游泳对青少年的身心价值
    2.3 身体成分
        2.3.1 身体成分的内涵
        2.3.2 身体成分的测量方法
    2.4 已有研究述评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实验法
        3.2.2 文献资料法
        3.2.3 数理统计法
        3.2.4 逻辑分析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实验组与对照组基本情况分析
    4.2 实验组与对照组身体成分各指标分析
        4.2.1 脂肪量和肌肉量分析
        4.2.2 矿物质、蛋白质和身体总水分分析
        4.2.3 身体质量指数、去脂肪体重分析
        4.2.4 基础代谢率和总能量消耗分析
        4.2.5 身体各节段肌力分析
    4.3 实验组男子与女子基本情况分析
    4.4 实验组男子与女子身体成分各指标分析
        4.4.1 脂肪量和肌肉量的比较分析
        4.4.2 矿物质、蛋白质和身体总水分分析
        4.4.3 身体质量指数、去脂肪体重分析
        4.4.4 基础代谢率和总能量消耗分析
        4.4.5 身体各节段肌力分析
    4.5 对照组男子与女子基本情况分析
    4.6 对照组男子与女子身体成分各指标分析
        4.6.1 脂肪量和肌肉量分析
        4.6.2 矿物质、蛋白质和身体总水分分析
        4.6.3 身体质量指数、去脂肪体重分析
        4.6.4 基础代谢率和总能量消耗分析
        4.6.5 身体各节段肌力分析
    4.7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2)大学生体质调查及日常体力活动能量消耗模型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论文框架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大学生体质健康理论
        2.1.1 体质健康的含义
        2.1.2 大学生体质健康综合评价的目标
        2.1.3 研究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意义
        2.1.4 体质的影响因素
        2.1.5 大学生体质健康国内外研究与应用情况
        2.1.6 体力活动与健康
    2.2 日常体力活动能量消耗监测理论
        2.2.1 “体力活动能量消耗”及其相关概念
        2.2.2 能量消耗监测的意义
        2.2.3 能量消耗监测的手段与方法
        2.2.4 加速度传感器应用综述
        2.2.5 运动传感器在人体能量消耗监控方面优势性
第3章 大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
    3.1 引言
    3.2 研究目的
    3.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3.1 研究对象
        3.3.2 研究方法
    3.4 结果与分析
        3.4.1 测试结果总评
        3.4.2 身体形态
        3.4.3 身体机能
        3.4.4 身体素质
        3.4.5 个人课余活动与参加体育锻炼情况分析
    3.5 结论
第4章 大学生日常体力活动能量消耗预测模型的研究
    4.1 引言
    4.2 研究目的
    4.3 研究对象与方法
        4.3.1 研究对象
        4.3.2 研究方法
    4.4 体力活动特征研究结果
        4.4.1 原始数据分析
        4.4.2 测试项目加速度图像特征
        4.4.3 分析与讨论
    4.5 体力活动能量消耗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4.5.1 软件设置
        4.5.2 数据预分析
        4.5.3 线性模型建模
    4.6 结论
        4.6.1 传统能耗预测公式汇总
        4.6.2 本研究能耗预测模型汇总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1 缩略语中英文对照表
    附件2 实验测试记录表
    附件3 知情同意书
    附件4 2013 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卡片(大学)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和发表学术论文
    发表论文情况
    参与科研情况
致谢

(3)社区居民对高血脂相关知识知晓率调查及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结果
讨论
问题与展望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4)不同HbAlc水平的2型糖尿病患者体成分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对象来源
        1.1.2 排除标准
    1.2 试剂与器材
    1.3 研究方法
        1.3.1 试验分组
        1.3.2 检测指标及检测方法
    1.4 统计方法
结果
    2.1 不同性别2型糖尿病患者人体成分分析特点
    2.2 不同HbA1c水平的2型糖尿病患者人体成分分析
        2.2.1 不同HbA1c水平的患者水、蛋白质、无机盐、脂肪含量比较
        2.2.2 不同HbA1c水平的患者脂肪组织相关指标比较
        2.2.3 不同HbA1c水平的患者肌肉组织相关指标比较
    2.3 人体成分指标与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
        2.3.1 肌肉类与血清蛋白类指标的相关性
        2.3.2 脂肪组织与血脂的相关性
讨论
    3.1 不同性别的2型糖尿病患者人体成分分析
    3.2 不同HbA1c水平的患者水分、蛋白质、无机盐比较分析
    3.3 不同HbA1c水平的患者脂肪组织相关指标比较分析
    3.4 不同HbA1c水平的患者肌肉组织相关指标比较分析
    3.5 人体成分指标与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3.5.1 肌肉类与蛋白类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3.5.2 脂肪组织与血脂的相关性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综述 SOD、GSH-P_X与糖尿病的关系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5)北京社区妇女卵巢功能衰退过程中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变化及生活方式干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英文缩写词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操作性定义
文献回顾
    一、心血管疾病对妇女的影响
    二、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三、女性与男性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差异
    四、绝经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
    五、生活方式干预对绝经过渡期和绝经早期妇女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研究
第一部分 研究:北京社区妇女卵巢功能衰退过程中随访5年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变化
    研究目的
    研究方法
        一、研究类型
        二、研究对象
        三、资料收集
        四、质量控制
        五、伦理学问题
        六、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一、基线妇女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二、基线妇女随访5年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变化
        (一) 研究对象随访5年过程中失访情况
        (二) 随访和失访者一般情况比较
        (三) 基线妇女随访5年生殖衰老分期变化情况
        (四) 随访第5年时不同生殖衰老分期妇女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比较
        (五) 随访5年妇女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变化
        (六) 生殖衰老分期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变化的关系
    讨论
        一、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及失访情况
        二、生殖衰老分期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变化的关系
        (一) 生殖衰老分期与BMI、腰围和腰臀比变化的关系
        (二) 生殖衰老分期与体成分变化的关系
        (三) 生殖衰老分期与血压变化的关系
        (四) 生殖衰老分期与空腹血糖变化的关系
        (五) 生殖衰老分期与血脂变化的关系
第二部分 研究:生活方式干预对北京社区绝经过渡期和绝经早期妇女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效果评价
    研究目的
    研究方法
        一、研究类型
        二、研究对象
        三、干预内容
        四、研究指标
        五、资料收集过程
        六、质量控制
        七、技术路线
        八、伦理学问题
        九、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一、干预组对照组基线资料比较
        二、干预后3个月两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比较
        三、干预后6个月两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比较
        四、干预后1年两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比较
    讨论
        一、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情况
        二、生活方式干预对社区绝经过渡期和绝经早期妇女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效果分析
        (一) 生活方式干预对身体测量指标和体成分的效果分析
        (二) 生活方式干预对血压的效果分析
        (三) 生活方式干预对血糖血脂的效果分析
        三、社区妇女对生活方式干预研究的反馈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研究的创新性和意义
    三、研究的局限性及对今后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一:妇科内分泌改变及相关健康问题基线调查表(与本研究内容相关部分)
    附件二:社区绝经过渡期和绝经早期妇女生活方式干预知情同意书
    附件三:社区绝经过渡期和绝经早期妇女生活方式干预手册
    附件四:社区绝经过渡期和绝经早期妇女生活方式干预流程图
    附件五:社区绝经过渡期和绝经早期妇女生活方式干预资料记录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6)4周运动配合饮食控制对肥胖青少年体成分、血脂的影响及相关调控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实验对象与方法
    2.1 实验对象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方案
        2.2.2 测试指标和方法
    2.3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7)维吾尔族大学生身体成分与身体形态指标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维吾尔族女大学生身体成分与形态指标比较
    2.2 维吾尔族男大学生身体成分与形态指标比较
3 讨论

(8)2001-2010年《营养学报》学术论文的综述(Ⅰ)(论文提纲范文)

1 公共营养
    1.1 营养调查
    1.2 营养评价指标
    1.3 营养需要量及DRI
    1.4 营养干预
    1.5 营养政策与立法
    1.6 营养宣传教育
    1.7 其他
2 妇幼营养
    2.1 孕妇营养调查
    2.2 孕妇营养指导
    2.3 孕期营养与胎儿发育关系
    2.4 乳母营养调查
    2.5 婴儿生长发育
    2.6 幼儿生长发育
    2.7 其他
3 青少年营养
    3.1 生长发育
    3.2 饮食行为
    3.3 营养需要量及DRI
    3.4 其他
4 老年营养
    4.1 营养调查
    4.2 对慢性病影响
    4.3 抗衰老措施
    4.4 其他

(9)北京市儿童青少年体成分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抽样方法
        1.2.2 调查方法
        1.2.2.1 体格测量
        1.2.2.2 体成分测量
        1.2.3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2 全身体成分变化
        2.2.1 体脂肪
        2.2.2 去骨量瘦体重
        2.2.3 骨矿物
    2.3 手臂、腿部和躯干体成分变化
        2.3.1 去骨量瘦体重与骨矿物
        2.3.2 脂肪
3 讨论

四、177名北京城郊初中学生体脂含量的测定(论文参考文献)

  • [1]游泳训练对儿童身体成分影响的研究[D]. 索小燕. 山西师范大学, 2015(09)
  • [2]大学生体质调查及日常体力活动能量消耗模型构建[D]. 刘丹松. 武汉体育学院, 2014(12)
  • [3]社区居民对高血脂相关知识知晓率调查及干预研究[D]. 帕热扎木·木塔力甫. 新疆医科大学, 2014(03)
  • [4]不同HbAlc水平的2型糖尿病患者体成分变化研究[D]. 王真真. 天津医科大学, 2013(02)
  • [5]北京社区妇女卵巢功能衰退过程中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变化及生活方式干预效果研究[D]. 吴丽萍.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3(11)
  • [6]4周运动配合饮食控制对肥胖青少年体成分、血脂的影响及相关调控机理[J]. 黄亚茹,纪环,葛小川,胡扬,毛小云. 中国体育科技, 2013(01)
  • [7]维吾尔族大学生身体成分与身体形态指标的关系[J]. 翟伟,杨俊敏,毕存箭,安尼瓦尔·吾斯曼,王永新. 中国学校卫生, 2012(01)
  • [8]2001-2010年《营养学报》学术论文的综述(Ⅰ)[J]. 李天. 营养学报, 2011(06)
  • [9]北京市儿童青少年体成分的分析[J]. 左娇蕾,张倩,刘爱玲,赵静,胡小琪. 中国健康教育, 2011(06)
  • [10]重庆城区正常体重学生和超重学生的体脂含量推算[A]. 王念蓉,周晓军,赵妍. 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10年论文集, 2011

标签:;  ;  ;  

北京市郊区177名初中生体脂含量测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