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驱动系统的 Petri 网建模

事件驱动系统的 Petri 网建模

一、事件驱动系统的Petri网建模(论文文献综述)

韩璐[1](2021)在《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机理与决策模型》文中研究说明在数字化时代,零售商、分销商以及最终消费者对供应链的期待越来越高。为了满足客户需求并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运营,供应链管理需要进行数字化转型。然而,对于生产环节众多、管理内容复杂的制造企业来讲,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是一项极为艰难的任务。转型方案与业务需求脱节、转型管理效率低下等原因致使很多实践以失败告终。关于制造企业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问题,目前行业和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往往将管理、技术以及组织支持相混淆,对转型驱动要素、转型机理、转型研究方法以及转型管理方案尚无清晰的认识和有效的建议。针对这一现状,本文从管理层面对以上不足展开深入研究,帮助制造企业对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形成理论认识与进行科学管理。本文从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难点出发,以供应链管理理论、信息管理理论和系统工程理论为理论基础,提出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三个关键驱动要素,即数据管理(对数据资源的获取与管理)、信息融合(对信息到相关决策点的可达性管理)以及智能优化(对数字化供应链管理点的系统性优化),构建转型驱动机理概念模型,并分析运作管理中三个驱动要素的内在联系,对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管理思想进行系统阐述,所提出的观点得到了上市公司真实数据的实证支持。另外,本文提出了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驱动要素的研究方法,为驱动要素的深入研究提供思路指导。基于所提出的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机理和转型驱动要素研究方法,本文对每一个驱动要素展开了进一步研究。首先为驱动要素构建完整的管理内容体系,帮助制造企业明确驱动要素的管理范围。然后针对驱动要素关键问题的管理需求构建决策模型,依据建模结果制定驱动要素的管理方案。最后结合驱动要素的数字化属性,提出管理方案中不同对象的管理策略,帮助企业实现驱动要素的高效管理。实例分析章节的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数据管理决策模型对数据的相对重要性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所提出的信息融合仿真模型对信息的关联性具有良好的识别能力,所提出的智能优化决策模型对决策效用的提升具有良好的规划能力。本文的创新成果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1)阐明了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驱动机理。现有研究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影响因素尚不完整或者分散于人力资源等供应链管理之外的领域,对供应链数字化转型中的管理分析不够聚焦与完善,缺乏综合性研究视角。为了分析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管理问题,本文从供应链管理的本质出发,结合数字化特点与信息管理学理论,对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归纳,系统性地提出了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驱动要素——数据管理、信息融合以及智能优化,构建了转型驱动机理概念模型,探讨了驱动要素的运作机理与递进关系,从理论角度阐明了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基本原理,并且通过上市公司的真实数据,使用Malmquist指数法和回归分析法对所提出的驱动要素和驱动机理进行验证,进一步证明了本文所提出驱动要素和驱动机理的有效性。(2)构建了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数据管理决策模型。现有文献对于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中数据管理方面的讨论多为定性分析,没有考虑投入产出效率问题。为了提升数据管理效率、有效分配企业资源和精力,本文针对数据管理的方案制定问题,建立了数据管理体系,构建了基于DEMATEL方法和HOQ方法的数据管理决策模型,从信息需求决定数据需求的角度,对数据的相对重要性进行区分,依据结果提出数据的分级管理方案,并且结合数据管理的数字化属性提出不同分级中数据的管理建议,从而实现对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中数据的高效管理。(3)构建了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智能优化决策模型。以往对于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中管理决策方面的研究多为单一管理点的决策效率提升,没有考虑所有管理点的整体决策效率问题。为了系统性地提升智能优化的决策效率,以及帮助企业在有限的计算能力与众多优化需求之间取得平衡,本文针对智能优化的路径规划问题,建立了智能优化体系,构建了基于ISM方法和NK模型的智能优化决策模型,从系统结构、优化目标、决策效用三个角度对所构建的智能优化分析系统进行建模与仿真,求解出提升整体决策效用的最佳优化路径作为智能优化的路径方案,从而实现对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智能优化的高效管理。本研究针对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缺乏理论指导的问题提出了转型驱动机理;针对转型驱动要素管理的深入研究问题形成了转型驱动要素研究方法;针对转型管理内容零散不全问题构建了驱动要素的内容体系与架构;针对转型管理效率问题分别构建了转型驱动要素决策模型与管理方案。综上所述,本文从管理与决策的角度为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方案,有利于构建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理论;有利于建立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管理体系;并且有利于提升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管理效率。

赵波[2](2021)在《空间环境下高可靠长寿命快门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巡天观测是获取宇宙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世界各主要国家在太空领域展开竞争的焦点。我国在该领域起步较晚,目前仍然处于赶超阶段。为追赶世界先进水平,我国的巡天观测设备在观测精度、天区覆盖度、运行寿命等技术指标和任务指标上取得进一步的突破显得越发迫切。面对这一需求,增大巡天观测设备的焦面尺寸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在焦面尺寸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如何为焦面设计一个与之尺寸相符且可靠性和寿命都得到保证的快门就成为了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在国内外,现有或已提出的快门,均不能同时满足大尺寸、高可靠、长寿命,并且使用环境是空间等要求。因此,亟需针对空间环境的特点,展开大尺寸高可靠长寿命快门技术研究。在我国的巡天计划中,多功能光学设施多色成像与无缝光谱巡天模块的焦面尺寸达到了500mm×650mm,所要求的快门需在轨运行十年,开合次数需超过100万次。现有或已提出的空间快门方案均不能同时满上述指标要求。因此,本文围绕为一个焦面面积约为500mm×650mm的多功能光学设施多色成像与无缝光谱巡天模块设计一个高可靠长寿命的快门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分析了现有主要望远镜快门的结构特性。由于本快门的设计焦面尺寸较大,在国内外尚无应用先例,且对其可靠性和寿命的要求也非常高。因此,我们对现有的主要望远镜的结构进行了分析探讨,期望从中获得有益的启发并应用到本快门中。最终经过严密分析,我们认为,面对大尺寸高可靠长寿命的现实要求,现有的主要快门结构均不能完全满足,于是创新性地提出了对开式的快门结构形式。2.针对这一全新的快门结构形式,考虑在空间环境下的特殊要求,从功能、性能、具体方案等角度对快门的各主要部分进行了详细的设计,以满足快门对可靠性及寿命的要求。尝试从定量及定性的角度同时为新的快门结构建立可靠性模型,为随后在可靠性方面的研究奠定基础。3.在之前建立的可靠性模型的基础上,我们明确了快门结构所存在的薄弱环节。我们选取了快门叶片在非工作状态容易产生晃动导致快门结构受损这一较为突出的薄弱环节展开深入探讨,提出了一个新颖的快门叶片锁紧方案,从而解决了这一薄弱环节,大大提升了快门机构整体可靠性。4.为验证快门结构整体的可靠性及寿命表现,我们为快门整机进行了寿命试验。我们设计了寿命试验方案,充分考虑了快门机构在轨工作时面临的复杂的空间环境因素。寿命试验顺利完成,结果较为理想,快门可开合的次数超过100万次。这一结果也表明我们设计的快门机构能够达到指标要求,创造了这一领域的一大突破。本文在快门主要指标的制定、主要结构的提出,到结构力学特性的论证、主要薄弱环节的消除以及最后快门整机的验证等各个阶段都进行了完整且较为细致的探讨研究并总结了一定经验,可以为将来类似新结构的提出及验证提供参考。

周文博[3](2021)在《云计算系统的形式化建模与验证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科学技术和服务模式的不断发展,云计算作为一种创新的计算范式,在资源管理、市场运作和社会服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于互联网和虚拟化技术,云计算能够按需地为用户提供可度量的基础设施、平台和软件等服务。云计算系统是一类典型的复杂系统,具有规模大、层次多、架构复杂等特点,其可靠性和安全性往往难以保障。如何对云计算系统进行合理的抽象与建模,并进一步进行形式化验证,以增强系统的可信性和可靠性,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利用形式化方法对构建安全可靠的云计算系统问题进行研究,在一种云计算系统框架下,结合形式语义、时间自动机和着色Petri网对其重要组成部分进行了形式化建模、分析与验证。本文关注的云计算系统主要包括数据处理框架、数据存储系统和资源服务系统。其中,数据处理框架定义了数据的处理逻辑,数据存储系统提供了数据的读、写和备份功能,资源服务系统保障了相关资源的供给。本文分别对这3个部分的建模与验证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在云存储案例的支持下,提出了一种攻击容错框架以进一步增强系统的安全性。本文的主要研究贡献包括以下几点:(1)针对云计算系统中的数据处理框架语义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分析云中数据处理框架的执行语义模型SDAC。鉴于形式语义能够对计算过程进行严格、规范地描述,有助于程序或系统的正确性证明与分析,本文结合形式语义学基本理论定义了分布式抽象格局和执行语义,与典型的Aeolus模型进行了格局比较,并通过Map Reduce实例描述、容错与性能优化分析说明了模型的合理性与有效性。(2)针对云计算系统中数据存储系统的建模与验证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分析具有备份流水线的主从式云数据存储系统的模型MSCDSS-RP。由于着色Petri网(Coloured Petri Net,CPN)适用于并发系统的建模与验证,能够通过类型化的令牌及其转移对并发读写和消息传递进行准确地刻画,本文基于着色Petri网对客户端、元服务器和集群之间的读写过程进行建模,并利用CPN Tools工具分析了状态空间,验证了备份一致性等重要性质。(3)针对云计算系统中资源供给服务的建模与验证问题,提出了一种资源供给即服务的建模与验证方法。鉴于时间自动机在状态和时间描述方面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适用于刻画服务流程相关的状态同步和时间控制,本文基于时间自动机给出了资源供给即服务的框架及参与者行为,构建了客户端、服务管理中心(包括分配器、终止监控器和时间监控器)和资源服务模型,并利用时间自动机工具UPPAAL在相关服务场景下对一致性性质进行了验证。(4)针对云计算系统的攻击容错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着色Petri网的攻击容错框架。鉴于着色Petri网在表达方式上既具有严格的数学基础,又具有直观的可视化图形表示,适合于异步、并发过程的诊断与分析,本文基于着色Petri网的形式化构造对攻击-网络交互行为的基本模式、攻击检测器和容错方案进行抽象与建模,根据攻击检测器识别的信息,对基本容错方案进行组合,通过基于云的医疗信息存储系统的案例分析,说明方法的可用性和有效性。综上所述,本文对云计算系统中的数据处理框架、数据存储系统、资源服务系统和攻击容错机制等进行了较为系统地研究,结合形式语义、时间自动机和着色Petri网等多种形式化理论和工具探讨了系统语义、过程建模和性质验证方法。本文工作可以为将形式化方法应用于云计算系统提供一定的参考,促进利用形式化手段增强复杂系统的可信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的相关研究。

黄振[4](2021)在《基于状态监测数据的动态FTA方法研究》文中指出齿轮或齿轮箱有传递运动和调节速度的功能,在机械制造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一些设备如风力发电机、高速列车和高速船舶等,由于它们的工作环境不稳定,时常发生故障,而齿轮箱故障所占比例较高并且危害较大,因此对齿轮箱进行故障分析是很有必要的。传统的故障树分析方法在分析齿轮箱故障的原因上有很大的优势,不过该方法对于齿轮箱故障的动态传播分析有所欠缺。Petri网有着动态特性,在齿轮箱故障的动态传播过程分析上有着明显的优势。利用传感器等监测设备可以监测齿轮箱的实时状态,可以对齿轮箱的健康管理与故障诊断提供帮助。本文以某行星齿轮箱为对象,将故障树分析、Petri网和状态监测技术相结合,开展齿轮箱故障的动态研究分析,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以行星齿轮箱为对象开展故障树建模分析。对行星齿轮箱开展故障树建模的工作,并用上行法求出故障树的最小割集以及解出结构重要度。(2)对行星齿轮箱系统开展故障树-Petri网建模分析。针对传统故障树分析无法反映系统中各种状态变化的动态过程等问题,引入Petri网对行星齿轮箱系统开展故障树-Petri网建模分析。建立行星齿轮箱故障树的Petri网模型,运用关联矩阵法和状态方程实现行星齿轮箱系统故障的动态传播。(3)以行星齿轮箱中齿轮为对象,运用故障树与Petri网进行齿轮故障程度建模分析。建立齿轮的故障程度树,将故障程度树模型转化为故障程度树-Petri网模型。(4)将状态监测与故障程度树-Petri网模型结合,开展齿轮状态的实时动态分析。运用基于振动分析的故障诊断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将故障诊断的分析结果反馈到故障程度树-Petri网模型中,实时分析齿轮状态。

张婷婷[5](2021)在《用例驱动的司法工作流建模与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世界各地的司法改革中,信息系统已成为司法部门组织和管理司法业务流程的关键技术,藉以改善司法信息资源共享及提升司法服务效率。当司法信息系统的执行流程,即司法工作流不满足乃至违反司法制度要求时,将会降低司法服务质量及效率,继而令司法部门陷入失信危机。为此,利用司法信息系统来协调及管理司法流程时需确保司法工作流的正确性和可信性,如确保司法工作流的执行符合法律法规和实践规则、司法工作流所需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司法信息系统的工作流本质上是很复杂的,也很难被正确地设计。司法工作流涉及不同的参与者(人、数字系统和物理系统)之间的交互,对安全性和隐私性具有较高的要求,还需应对需求与环境的变化。这使得对定义、理解、分析司法工作流变得很困难,且难以保证司法工作流的正确性和可信性。为此,本文研究建立了一种对司法工作流建模和分析的方法,通过构建不同抽象级别和不同形式化程度的工作流模型来定义、理解和分析司法工作流,以保证司法工作流的正确性和可信性。围绕着对司法工作流的建模和分析,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研究建立了一个对司法工作流建模和分析的方法。该方法从非正式的用例建模开始,并逐步转向形式化的通信顺序进程(Communicating Sequential Process,CSP)建模。为了将用例转换为CSP模型,该方法先将用例转换为更正式的序列图,再将序列图组合为一个结构图。结构图中的每个序列图都被定义为一个CSP进程,整个结构图也被定义为一个CSP进程,利用CSP的组合语义集成序列图和结构图,得到一个完整的形式化的工作流模型。基于CSP的工作流模型,利用PAT工具验证模型定义的工作流的性质。为验证该建模方法的有效性,以构建我国民事诉讼的工作流为例对该方法进行了说明。用例驱动的建模方法可以将复杂的工作流分解为多个用例,用例可以被独立建模、分析和理解,经过细化和组合技术最终可以得到一个形式化的工作流模型。这种分解和组合的建模方法不仅可以应对复杂的工作流建模,还可以适应业务变化带来的工作流模型的变更。研究利用UML类图和契约描述工作流中操作行为的细节。首先,通过对用例分析,识别和捕获用例中涉及的数据概念,将它们定义为UML类图。其次,为详细地分析工作流中操作需要的数据,定义了一个非形式化的契约来规范和明确工作流中操作的数据需求和行为需求。该契约定义了操作所需的输入数据、输出数据、前置条件和后置条件,可以明确和规范工作流中操作的数据以及行为需求,对于工作流的实现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基于本文的工作流模型理论,设计和开发了一个基于Web的可视化建模工具。该工具提供可视化建模、模型管理、模型转换和模型信息校验的功能,有助于提高建模效率。

郭九霞[6](2021)在《新一代民航运输系统安全韧性理论与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空中交通的持续高速增长,新一代民航运输系统作为一个高分布、软件密集型、安全性为关键的社会技术系统,其复杂性和耦合性日益增加。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民航行业深化应用,尤其是空中交通控制系统,需要利用这些新技术解决复杂运行环境下安全、高效的保障服务难题。新技术的引入可能给空中交通控制系统带来新的事故致因,以组件故障模式为主导的传统安全分析方法在分析复杂的人为决策、软件错误、系统事故以及组织风险等因素时有很大局限性。运用安全韧性的系统思维方法解决复杂系统安全性问题,对提高新一代民航运输系统运行的安全和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在复杂运行环境下新一代民航运输系统安全韧性问题,构建新一代民航运输系统安全韧性体系概念框架,利用安全韧性事前分析方法对空中交通控制系统面对故障和/或中断时的承受能力、学习能力的韧性功能进行深入研究,利用自然语言处理算法实现对空中交通控制系统危险源自动分类,最后,利用安全韧性事后分析方法对大规模突发事件下民航运输网络的承受、吸收和优化能力的韧性功能度量问题进行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有:1.针对新一代民航运输系统安全韧性理论,首先对韧性、韧性工程和安全韧性评估方法以及系统性事故模型进行了详细的探究;接着在公共安全三角形模型和系统安全体系塑造框架基础上,结合新一代民航运输系统的特点,提出了民航运输系统的安全韧性定义、系统安全韧性体系概念模型以及安全韧性评估方法。最后,本文构建了空中交通控制系统的安全韧性分析框架。2.针对空中交通控制系统安全韧性分析框架中新型的危险源识别及控制问题。首先,构建了空中交通控制系统运行控制过程中的不同管制席位的Petri网模型,采用形式化方法对仿真模型进行验证;其次,结合CPN模型,采用STPA危险分析方法,进行实例验证,通过识别系统级危险以及安全约束,使用状态空间可达图追踪系统的不安全控制原因,从而提高了STPA方法的适用性。3.针对空中交通控制系统安全韧性分析框架中危险源自动分类问题。首先,搭建基于改进HFACS模型的空中交通控制系统危险源分类指标体系,并构建空中交通控制系统安全领域专业词库。其次,提出改进TFIDF-Text Rank关键词提取的文本分类方法,解决了空中交通控制系统危险源文本数据少标签、小样本以及样本不均衡问题。然后,使用基于模型的文本分类方法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面向空中交通控制系统,基于关键词提取的半监督学习文本分类方法效果优于基于模型的有监督学习文本分类方法。4.针对大规模突发事件下民航运输网络的安全韧性定量分析问题。首先,构建中国机场的复杂网络,并分析机场网络的基本结构特征。接着,构建机场网络韧性度量模型,基于拓扑和数据驱动的方法对机场网络韧性进行评估。最后,对中国和欧洲机场网络节点强度进行韧性评估,结果表明,实施不同的预防与控制策略,网络恢复的情况差异显着,机场网络的安全韧性能力也有很大区别。

郭一君[7](2021)在《基于Petri网的提花龙头装配线建模仿真及节拍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国内劳动力市场人力价格逐步攀升,企业为追求更高的效率、稳定性及尽可能地节约人力资源的开支,管理人员开始关注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装配线的性能优劣正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装配线建模仿真和节拍优化贯穿装配线设计的生命周期,装配线生产节拍直观反映于装配线平衡率。目前,在装配线平衡问题优化研究中少有关注装配工作站数量一定、求解最短生产节拍的平衡优化问题。并且,讨论装配线节拍优化问题时理论、模型、方法三者的结合不够紧密,少有同时建立理论与仿真模型,并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的研究。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以提花龙头人工装配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提花龙头装配线的生产工艺与装配特点,提出自动化装配模式下提花龙头装配线的装配单元次序及性能评价体系。本文依据优化目标,采用赋时变迁Petri网建立基于装配线与装配工序的理论模型,并采用关联矩阵与状态方程分析模型的守恒性与可逆性。然后,采用节拍均值优化算法分析装配线生产节拍的变化趋势与瓶颈工位的流程节拍之间的联系。本文以提花龙头装配线的赋时变迁Petri网模型为基础,采用Witness软件建立装配线数字化仿真模型,针对设定时间内机器的利用率等多个技术指标进行分析。本文对仿真结果采用节拍均值优化算法进行数值计算,得到工序流程节拍时间对比柱形图及装配线生产节拍变化趋势曲线,基于对以上图形的分析提出优化方案。通过搭建实验平台实现优化方案,验证瓶颈工序优化方案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对比优化前后仿真软件反映的机器元素的利用率以及装配工序流程节拍时间,数据表明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提高生产线平衡率,能够协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益。经计算,提花龙头自动化装配线的生产节拍由设计阶段的352s/个提高到208s/个。

张玉琢[8](2020)在《列控安全计算机分区软件的形式化建模与验证方法研究》文中提出随着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铁路领域的飞速进步和应用,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简称“列控系统”)不断向着综合化、模块化的方向发展。安全计算机作为列控系统的核心部件,承载其大部分的安全功能,是一个典型的安全苛求系统。现代安全计算机正由传统的电子机械密集型向着软件密集型逐步过渡,软件所占比例逐步上升,规模也越来越大,由此产生了模块化的概念。为了实现安全计算机的高容错能力,采用分区的方式实现不同分组的软件在时间和空间上互不影响,独立运行。由于分区软件具有并发性和共享性的特征,对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带来了挑战。而形式化方法以形式或逻辑系统为基础,能够支持对计算机系统进行严格的建模和验证,在系统设计开发过程能够分析、处理、证明系统性质,提高和保障其可信性。论文阐述了列控安全计算机综合模块化的发展趋势、分区软件结构特性及管理机制,对列控安全计算机分区软件形式化研究作了梳理,根据安全计算机的建模需求,归纳总结了分区管理需要解决的安全性、实时性和可调度性三方面的研究重点。为了对这些指标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研究:(1)论文针对并行程序安全性的问题,设计了基于事务内存的并发安全控制机制,利用并发分离逻辑设计了推理抽象机,并制订了推理规则。之后采用不变式证明方法对安全机制的可靠性进行推理验证,证明了该机制能保障并行程序的正确性。随后搭建了2乘2取2安全计算机平台,对并行应用操作共享内存的过程进行了安全性测试,验证了该安全控制机制可以保证并发安全地访问共享资源。(2)论文针对实时性的问题,对传统的时间Petri网进行拓展,考虑到非马尔科夫时间参数,提出了基于随机时间Petri网的建模方法,突破了列控系统Petri网模型要求时间参数为指数分布的限制。通过随机时间Petri网的定义和相关参数的引入,能够对非马尔科夫时间参数中的确定性分布、Erlang分布、超指数分布进行区分处理。为了利用随机时间Petri网模型进行实时性验证,提出了基于随机状态类的瞬态分析算法,通过随机状态树的构建和马尔科夫再生点的计算,对含有一般性分布的时间参数的模型进行瞬态分析。之后搭建了分区通信的随机时间Petri网模型,利用所提出的算法进行了实时性分析验证,对过程数据、消息数据和监督数据分别采用不同调度算法的时延进行了分析。随后利用2乘2取2安全计算机平台,结合开源实时以太网技术POWERLINK,对分区通信实时性能进行测试。(3)论文针对可调度性的问题,同样对传统的时间Petri网进行了拓展,提出了带有优先级时间Petri网的建模方法。针对时分多路复用全局调度和抢占固定优先级局部调度策略,克服了非确定性的执行时间和局部资源共享的难题,对包含有周期、偶发、抖动任务的双层调度机制进行了建模。并且提出了基于状态空间枚举的分析算法,识别从任务释放开始到任务结束的所有路径,提取最优完成时间和最差完成时间,检验任务截止时间是否满足,从而实现模型的可调度性分析。随后在2乘2取2安全计算机平台上,利用Vxworks的根任务调度实现了分区软件的调度,并对分区调度时刻信息进行了测试。最后在对全文工作和创新点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下一步需要改进的地方和继续研究的问题。图37幅,表18个,参考文献116篇。

王晶[9](2020)在《基于工作流的高校跨部门协同业务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顺应“互联网+”趋势,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升管理效率和管理服务质量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方向,也是建设一流大学的战略选择。随着高校业务管理逐步从“独立应用”演变为“互联互通”,各职能单位也由“各自为政”转向“协同管理”,各部门独立建设的管理系统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跨部门协同业务需求,由此引出的管理问题亟待解决。为了解决原有独立系统业务覆盖不均衡、数据无法共享,多部门协同业务流程不清晰、职责不明确等问题,建设高校跨部门协同业务管理系统,提供一个线上集中办理审批业务和服务事项的窗口,为广大师生提供高效率、规范化的业务流程服务。论文通过梳理高校业务管理现状和实际存在的跨部门协同业务需求,研究了相关技术理论和方法,采用软件工程理论设计并实现了一套基于工作流的高校跨部门协同业务管理系统。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分析高校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对课题相关国内外研究现状做简要综述;(2)研究系统开发相关技术,重点研究工作流技术在系统中的应用;(3)立足高校业务管理现状,为系统做功能性和非功能性需求分析;(4)设计系统总体架构和技术架构,运用数据集成技术完成数据标准库建设,采用基于Web服务的云工作流引擎完成系统实施,对工作流模型映射为Petri网模型进行研究和验证,通过应用实例完整展现跨部门协同业务流程设计和实现过程;(5)设计测试用例,完成系统功能测试工作,以保证上线流程可以充分满足用户使用需求。系统开发上线的业务流程经过实际运行使用,能够满足高校跨部门协同业务线上办理需要,并明显提升业务办理效率,改善了服务体验。

郭博洋[10](2020)在《基于Petri网的综采“三机”采煤工艺建模与仿真》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煤矿生产方式的不断改进和综采自动化设备的大量应用,综采自动化采煤工艺的优化是综采过程安全高效生产的关键。但是综采工作面“三机”采煤工艺系统是一个具有动态分布性、并发执行性和共享协同性等多特征融合的一个较为复杂的开采系统。针对煤矿综采自动化“三机”采煤工艺的混合特性,采用过程混合Petri网对煤矿综采“三机”采煤工艺的割煤、支护以及输运过程进行建模,最后通过Stateflow进行仿真验证,获得了不同产量下的采煤工艺,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分析煤矿综采自动化“三机”采煤工艺流程,对综采三机的采煤工艺进行功能分解,选用过程混合Petri网,并采用分层递阶的建模方法对综采三机各部分工艺流程建模。然后,根据过程混合Petri网理论的变迁规则,建立过程混合Petri网煤矿综采自动化“三机”采煤工艺模型,并对综采生产过程的各个阶段定义和描述,为了实现生产能力最大化和生产成本最优,从生产能力、设备能力、采煤工艺环节、生产计划产量四个方面对煤矿综采采煤工艺模型约束控制,从而使采煤机与液压支架跟机移架配合最优,以达到安全开采的目的。最后,使用Stateflow对煤矿综采自动化“三机”采煤工艺模型仿真,对比实例数据来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和采煤机速度与液压支架移架、追机方式的准确性,得到了采煤机速度与液压支架跟机移架方式的最优工艺,有效的满足不同产量需求下的不同采煤工艺需求。本文通过Petri网对综采“三机”采煤工艺建模与仿真,采用过程混合Petri网和Stateflow进行建模与仿真,对采煤机速度与液压支架跟机移架方式工艺进行优化,为煤矿智能化决策提供了应用基础。

二、事件驱动系统的Petri网建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事件驱动系统的Petri网建模(论文提纲范文)

(1)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机理与决策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2 文献综述
        1.2.1 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相关概念
        1.2.2 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因素分析
        1.2.3 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思路
    1.3 研究意义
    1.4 范围界定
        1.4.1 研究层面界定
        1.4.2 企业类型界定
        1.4.3 供应链管理范围与成员地位界定
        1.4.4 词汇用语简写
    1.5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技术路线
    1.6 本章小结
2 相关基础理论与方法
    2.1 基础理论
        2.1.1 供应链管理理论
        2.1.2 信息管理学理论
        2.1.3 系统工程理论
    2.2 模型方法
        2.2.1 统计分析方法
        2.2.2 复杂系统分析方法
        2.2.3 仿真分析法
    2.3 本章小结
3 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机理分析
    3.1 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问题分析
        3.1.1 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业务需求
        3.1.2 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内涵与目标
        3.1.3 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基本原则
    3.2 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驱动要素及概念模型
        3.2.1 供应链数字化转型难点
        3.2.2 供应链数字化转型驱动要素提出
        3.2.3 供应链数字化转型驱动机理概念模型
        3.2.4 供应链数字化转型驱动要素运作管理
    3.3 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驱动机理实证检验
        3.3.1 实证方法与数据的选择
        3.3.2 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测量与分析
        3.3.3 供应链数字化转型驱动作用验证与分析
    3.4 供应链数字化转型驱动要素研究方法
    3.5 本章小结
4 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数据管理决策
    4.1 转型数据管理问题提出
        4.1.1 数据管理业务需求与管理原则
        4.1.2 数据管理的目标与问题描述
        4.1.3 数据管理的研究思路
    4.2 转型数据管理系统分析
        4.2.1 数据管理的数字化属性
        4.2.2 数据来源分类
        4.2.3 数据内容与作用
        4.2.4 数据管理与信息需求的关系
    4.3 基于信息需求的转型数据管理决策建模
        4.3.1 决策模型的选择与适用性
        4.3.2 基于DEMATEL方法的信息需求重要度建模
        4.3.3 基于HOQ方法的数据管理要素重要度建模
    4.4 基于信息需求的数据管理方案制定
    4.5 本章小结
5 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信息融合建模
    5.1 转型信息融合问题提出
        5.1.1 信息融合的业务需求与管理原则
        5.1.2 信息融合的目标与问题描述
        5.1.3 信息融合的研究思路
    5.2 转型信息融合系统分析
        5.2.1 信息融合的数字化属性
        5.2.2 信息的内容与作用
        5.2.3 信息融合的主要环节
        5.2.4 信息融合与业务流程的关系
    5.3 基于业务流程的转型信息融合仿真建模
        5.3.1 仿真模型的选择与适用性
        5.3.2 基于供应链业务流程的Petri网建模
        5.3.3 网系统的关联信息要素识别
    5.4 基于业务流程的信息融合方案制定
    5.5 本章小结
6 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智能优化决策
    6.1 转型智能优化问题提出
        6.1.1 智能优化业务需求与管理原则
        6.1.2 智能优化目标与问题描述
        6.1.3 智能优化的研究思路
    6.2 转型智能优化系统分析
        6.2.1 智能优化的数字化属性
        6.2.2 智能优化的内容与作用
        6.2.3 智能优化系统架构
        6.2.4 智能优化与决策效用的关系
    6.3 基于决策效用的转型智能优化决策建模
        6.3.1 决策模型的选择与适用性
        6.3.2 基于ISM方法的智能优化结构建模
        6.3.3 基于NK模型的智能优化路径建模
    6.4 基于决策效用的智能优化方案制定
    6.5 本章小结
7 实例分析
    7.1 实例介绍
    7.2 数据管理决策分析
    7.3 信息融合建模分析
    7.4 智能优化路径分析
    7.5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空间环境下高可靠长寿命快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快门的基本形式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欧几里得空间望远镜
        1.3.2 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
        1.3.3 其他望远镜
        1.3.4 小结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1.5.1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5.2 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2章 可靠性理论基础及空间环境的特点
    2.1 可靠性工程
    2.2 可靠性系统工程
    2.3 可靠性常用概念
        2.3.1 故障
        2.3.2 寿命剖面与任务剖面
        2.3.3 基本可靠性与任务可靠性
        2.3.4 固有可靠性与使用可靠性
    2.4 可靠性常用参数
        2.4.1 基本可靠性参数
        2.4.2 任务可靠性参数
        2.4.3 耐久性参数
    2.5 常用的统计分布
        2.5.1 离散型分布
        2.5.2 连续型分布
    2.6 常用的可靠性模型
    2.7 空间环境
        2.7.1 空间极端环境
        2.7.2 影响航天器寿命及可靠性的主要环境因素
        2.7.3 小结
    2.8 小结
第3章 快门的结构方案
    3.1 功能、性能要求
        3.1.1 功能要求
        3.1.2 性能要求
    3.2 结构方案设计
        3.2.1 方案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3.2.2 快门主要结构与工作原理
        3.2.3 具体方案设计
    3.3 小结
第4章 快门的FMEA、可靠性建模及动态故障树分析
    4.1 快门的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
        4.1.1 快门叶片的FMEA
        4.1.2 轴系(长轴)的FMEA
        4.1.3 轴系(轴承)的FMEA
        4.1.4 快门支座的FMEA
        4.1.5 电机的FMEA
        4.1.6 编码器的FMEA
        4.1.7 锁紧机构的FMEA
        4.1.8 限位块的FMEA
        4.1.9 在轨复位机构的FMEA
        4.1.10 小结
    4.2 快门系统的可靠性建模
        4.2.1 快门系统的可靠性框图
        4.2.2 快门系统的Petri网建模
        4.2.3 小结
    4.3 快门系统的动态故障树分析
        4.3.1 快门叶片的动态故障树
        4.3.2 轴系(长轴)的动态故障树
        4.3.3 轴系(轴承)的动态故障树
        4.3.4 快门支座的动态故障树
        4.3.5 电机的动态故障树
        4.3.6 编码器的动态故障树
        4.3.7 锁紧机构的动态故障树
        4.3.8 限位块的动态故障树
        4.3.9 在轨复位机构的动态故障树
        4.3.10 小结
    4.4 小结
第5章 快门叶片的锁紧
    5.1 快门叶片的锁紧需求
    5.2 各种锁紧方式的应用情况
    5.3 锁紧机构
        5.3.1 锁紧机构的锁紧原理
        5.3.2 锁紧机构的参数确定
    5.4 弹性件
        5.4.1 弹性件的厚度优化原理
        5.4.2 弹性件的厚度优化计算
    5.5 锁紧机构的仿真
    5.6 锁紧机构的试验
    5.7 小结
第6章 快门的加速寿命试验
    6.1 加速寿命试验
    6.2 快门的加速寿命试验
        6.2.1 试验目的
        6.2.2 系统描述
        6.2.3 参试设备
        6.2.4 试验环境和状态
        6.2.5 试验准备与连接
        6.2.6 试验步骤
        6.2.7 试验中断处理
        6.2.8 数据记录及处理
        6.2.9 合格判据
    6.3 试验数据分析
    6.4 轴承状态测试分析
        6.4.1 测试项目及结果
        6.4.2 结论
    6.5 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3)云计算系统的形式化建模与验证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相关工作
    1.3 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2章 形式化方法的基本理论与相关工具
    2.1 基本理论
        2.1.1 形式语义
        2.1.2 时间自动机
        2.1.3 着色Petri网
    2.2 相关工具
        2.2.1 UPPAAL工具
        2.2.2 CPN Tools工具
    2.3 形式化方法与本文工作的关联
第3章 云计算系统中数据处理框架的执行语义模型
    3.1 引言
    3.2 分布式抽象格局
    3.3 执行语义
        3.3.1 事件转换步
        3.3.2 SDAC模型
    3.4 SDAC模型与Aeolus模型的对比分析
    3.5 SDAC模型评估
        3.5.1 Map Reduce实例研究
        3.5.2 SDAC模型的扩展应用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云计算系统中主从式数据存储系统建模与验证
    4.1 引言
    4.2 具有备份流水线的主从式云数据存储系统框架MSCDSS-RP
    4.3 MSCDSS-RP的 CPN建模
        4.3.1 客户端模型
        4.3.2 元服务器模型
        4.3.3 集群模型
    4.4 MSCDSS-RP的形式化评估
        4.4.1 状态空间分析
        4.4.2 性质验证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云计算系统中资源供给服务的建模与验证
    5.1 引言
    5.2 资源供给服务框架RPaaS
    5.3 RPAAS的 UPPAAL建模
        5.3.1 RPaaS的相关定义
        5.3.2 客户端模型
        5.3.3 服务管理中心模型
        5.3.4 资源服务模型
    5.4 RPaaS的一致性验证
        5.4.1 形式规约说明
        5.4.2 形式化验证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云计算系统下基于着色PETRI网的攻击容错框架
    6.1 引言
    6.2 攻击容错框架
        6.2.1 基本攻击-网络交互模式
        6.2.2 攻击检测器
        6.2.3 基本容错方案
    6.3 案例分析:基于云的医疗信息存储系统
    6.4 阻塞模式及自动化容错的进一步讨论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4)基于状态监测数据的动态FTA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研究现状
        1.2.1 故障树分析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1.2.2 Petri网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1.2.3 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架构安排
第二章 行星齿轮箱的故障树分析
    2.1 行星齿轮箱的简介
        2.1.1 行星齿轮箱的结构组成
        2.1.2 行星齿轮箱的工作原理
    2.2 故障树分析基础理论
        2.2.1 故障树事件、逻辑门及常用符号
        2.2.2 故障树分析方法概述
        2.2.3 故障树的建立流程
        2.2.4 故障树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2.3 行星齿轮箱故障树建模分析
        2.3.1 行星齿轮箱常见的故障模式和故障原因分析
        2.3.2 行星齿轮箱故障树建立
        2.3.3 行星齿轮箱故障树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行星齿轮箱系统故障树-Petri网建模分析
    3.1 Petri网基本原理简介
        3.1.1 Petri网模型介绍
        3.1.2 Petri网系统的数学模型
    3.2 行星齿轮箱系统故障树-Petri网模型建立
        3.2.1 行星齿轮箱系统故障树-Petri网网状模型
        3.2.2 行星齿轮箱系统FT-PN数学模型
    3.3 行星齿轮箱系统故障树-Petri网模型最小割集求解
        3.3.1 关联矩阵法求解最小割集示例
        3.3.2 求解行星齿轮箱系统FT-PN模型最小割集
    3.4 行星齿轮箱系统故障动态传播分析
        3.4.1 Petri网动态传播的数学分析
        3.4.2 行星齿轮箱系统故障动态传播过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故障树与Petri网的齿轮故障程度建模分析
    4.1 齿轮的失效形式分析
    4.2 齿轮各种失效形式的程度划分
        4.2.1 齿轮的失效程度定义
        4.2.2 齿轮失效程度的评分准则
        4.2.3 齿轮各种失效形式程度的划分准则
    4.3 齿轮故障程度树模型建立
        4.3.1 齿轮失效的故障树
        4.3.2 齿轮的故障程度树建立
    4.4 齿轮故障程度树-Petri网建模分析
        4.4.1 齿轮故障程度树-Petri网模型构建
        4.4.2 齿轮故障传递的数学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状态监测与FDT-PN模型的齿轮故障实时动态研究
    5.1 状态监测方法与故障诊断方法简介
    5.2 齿轮不同程度裂纹实验分析
        5.2.1 故障模拟实验台介绍
        5.2.2 实验准备工作
        5.2.3 实验结果分析
    5.3 基于故障程度树的齿轮实时动态分析研究
        5.3.1 齿轮裂纹状态判定指标
        5.3.2 齿轮实时动态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工作总结
    6.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用例驱动的司法工作流建模与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挑战
    1.4 研究内容
    1.5 论文结构
2 相关理论与基础
    2.1 工作流的相关概念
    2.2 用例
    2.3 序列图
    2.4 通信顺序进程
    2.5 本章小结
3 用例驱动的司法工作流建模与分析
    3.1 概述
    3.2 用例建模
    3.3 用例行为分析与建模
    3.4 用例结构图
    3.5 基于用例组件的工作流模型
    3.6 案例应用
    3.7 本章小结
4 基于契约的工作流建模
    4.1 概述
    4.2 工作流的数据信息
    4.3 数据模型
    4.4 数据操作
    4.5 操作契约
    4.6 案例应用
    4.7 本章小结
5 工作流建模工具的设计与实现
    5.1 功能分析
    5.2 设计与实现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6)新一代民航运输系统安全韧性理论与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1.2.1 传统安全管理方法的研究现状
        1.2.2 安全韧性方法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贡献
    1.4 本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新一代民航运输系统安全韧性理论研究
    2.1 新一代民航运输系统安全韧性模型
        2.1.1 新一代民航运输系统的特点
        2.1.2 新一代民航运输系统安全韧性定义
        2.1.3 新一代民航运输系统安全韧性模型
    2.2 新一代民航运输系统安全韧性评估
        2.2.1 民航运输系统安全韧性评估方法
        2.2.2 民航运输系统安全韧性评估原则
        2.2.3 安全韧性的相关事故致因模型
    2.3 新一代空管系统安全韧性分析框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CPN-STPA的空管系统危险分析方法研究
    3.1 研究现状及问题形成
    3.2 空中交通运行控制过程基本网络模型
        3.2.1 空中交通运行控制过程建模要求
        3.2.2 基本网模型定义与生成规则
        3.2.3 扩展着色Petri网模型
        3.2.4 管制席位Petri网建模
        3.2.5 基本网络模型的替代规则
        3.2.6 管制席位的离散化规则
    3.3 空中交通运行控制过程PETRI网建模
        3.3.1 空中交通运行控制过程
        3.3.2 空中交通运行控制过程的顶层网络建模
        3.3.3 实例验证
        3.3.4 建模仿真与分析
    3.4 基于CPN-STPA的空管系统危险分析方法
        3.4.1 空管系统CPN控制结构模型
        3.4.2 空管系统危险分析方法
        3.4.3 验证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空管系统危险源自动分类方法研究
    4.1 研究现状及问题形成
    4.2 基于改进的HFACS模型空管系统危险因素分类指标体系
        4.2.1 空管系统危险源分类指标体系
        4.2.2 空管系统危险源语料库
        4.2.3 空管系统危险源初始关键词库
    4.3 面向空管系统危险源的文本分类方法
        4.3.1 基于改进的TFIDF-Text Rank关键词提取的文本分类方法
        4.3.2 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文本分类方法
        4.3.3 空管系统危险源的文本分类方法
    4.4 实验与分析
        4.4.1 数据集
        4.4.2 评估指标
        4.4.3 基于关键词提取的文本分类方法验证与分析
        4.4.4 基于CNN模型的文本分类方法验证与分析
        4.4.5 基于BERT模型的文本分类方法验证与分析
        4.4.6 三种方法结果对比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突发事件下机场网络韧性评估方法研究
    5.1 研究现状及问题形成
    5.2 机场网络结构特征分析
        5.2.1 机场网络基本定义
        5.2.2 机场网络的基本特征参数
        5.2.3 机场网络结构特征
    5.3 机场网络韧性评估方法
        5.3.1 机场网络韧性概念
        5.3.2 机场网络韧性度量方法
        5.3.3 机场网络韧性评估流程
    5.4 突发事件下机场网络韧性评估方法的验证与分析
        5.4.1 预防与控制策略
        5.4.2 数据集
        5.4.3 韧性评估方法验证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离场管制和进场管制运行控制过程示意图
附录2 基于改进HFACS模型的空管系统危险源分类指标体系
附录3 2020 年中国和欧洲机场的航班起降架次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7)基于Petri网的提花龙头装配线建模仿真及节拍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建模方法研究概况
        1.2.1 国内基于Petri网建模仿真研究现状
        1.2.2 国外基于Petri网建模仿真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2 提花龙头装配线及节拍优化特点研究
    2.1 提花龙头装配内容与特点研究
        2.1.1 提花龙头自动化装配线工序设计
    2.2 装配线评价指标研究
        2.2.1 提花龙头装配线评价指标体系
        2.2.2 装配线平衡指标
    2.3 装配线优化目标研究
        2.3.1 调度问题
        2.3.2 生产节拍优化问题
    2.4 装配作业时间的影响因素
        2.4.1 人工经验对作业耗时的影响
        2.4.2 机器故障对作业耗时的影响
    2.5 小结
3 赋时变迁Petri网应用及节拍优化方法研究
    3.1 Petri网概述
        3.1.1 基础Petri网定义
        3.1.2 基本Petri网的动态特性
    3.2 赋时变迁Petri网定义及其使能规则
        3.2.1 赋时变迁Petri网定义
        3.2.2 赋时变迁Petri网发生条件
        3.2.3 TTPN模型动态分析方法研究
    3.3 提花龙头人工装配线建模分析示例
        3.3.1 装配线TTPN模型建立
        3.3.2 装配线模型分析
    3.4 节拍优化方法研究
        3.4.1 生产节拍优化算法
        3.4.2 节拍均值优化算法示例
    3.5 基于装配工序的TTPN建模分析研究
        3.5.1 建立模型
        3.5.2 装配工序TTPN模型特性分析
    3.6 小结
4 提花龙头装配线建模与仿真方法和步骤研究
    4.1 Witness仿真软件介绍
        4.1.1 仿真系统元素
        4.1.2 Witness建模步骤
    4.2 装配线建模仿真流程
    4.3 提花龙头装配线建模仿真技术研究
        4.3.1 模型对照关系
        4.3.2 元素对照关系
    4.4 小结
5 实验验证与结果分析
    5.1 建立装配线TTPN模型
        5.1.1 数据采集
        5.1.2 装配线TTPN模型建立及动态特性分析
    5.2 建立装配线Witness仿真模型
        5.2.1 仿真结果分析
        5.2.2 优化方案
    5.3 搭建实验装配线
    5.4 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列控安全计算机分区软件的形式化建模与验证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术语表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安全计算机的综合模块化
        1.2.1 安全计算机简介
        1.2.2 安全计算机发展趋势
        1.2.3 分区的概念及意义
    1.3 形式化方法
        1.3.1 形式化方法分类
        1.3.2 形式化方法选择
    1.4 选题意义
    1.5 论文结构与写作安排
2 列控安全计算机分区软件研究综述
    2.1 安全计算机分区软件
        2.1.1 分区软件结构
        2.1.2 分区隔离机制
        2.1.3 分区软件特性
    2.2 分区软件形式化研究的需求
        2.2.1 形式化研究的必要性
        2.2.2 分区软件的建模和验证需求
    2.3 研究现状
        2.3.1 形式化证明
        2.3.2 时间Petri网
    2.4 存在的问题
        2.2.1 安全性方面
        2.2.2 实时性方面
        2.2.3 可调度性方面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并发分离逻辑的分区并行程序安全性验证
    3.1 并行程序安全性
    3.2 基于事务内存的安全机制设计
    3.3 并行程序安全机制验证
        3.3.1 不变式证明
        3.3.2 并发分离逻辑
        3.3.3 安全性的验证方法
    3.4 抽象机模型设计
    3.5 推理规则的定义
    3.6 可靠性证明
    3.7 实验验证
        3.7.1 平台搭建
        3.7.2 验证结果与分析
    3.8 本章小结
4 基于随机时间Petri网的分区通信实时性验证
    4.1 分区通信
        4.1.1 通信网络
        4.1.2 通信管理机制
        4.1.3 时延分析
        4.1.4 数据类型
    4.2 随机时间Petri网
        4.2.1 随机Petri网相关概念
        4.2.2 连续时间马尔科夫链的求解
        4.2.3 网络性能关键参数的求解
        4.2.4 随机时间Petri的定义
    4.3 随机时间Petri网瞬态分析算法
        4.3.1 随机状态类的定义
        4.3.2 通过枚举类的状态空间分析
        4.3.3 基于马尔科夫再生理论的瞬态概率的计算
        4.3.4 算法实例及验证
    4.4 分区通信模型建立
    4.5 分区通信模型分析
        4.5.1 参数选取及量化指标
        4.5.2 结果分析
    4.6 实验验证
        4.6.1 平台搭建
        4.6.2 验证结果与分析
    4.7 本章小结
5 基于带有优先级时间Petri网的分区可调度性验证
    5.1 实时调度
        5.1.1 实时系统及相关概念
        5.1.2 实时调度算法
    5.2 分区调度的时域模型
    5.3 带有优先级时间Petri网
        5.3.1 定义
        5.3.2 基于状态空间枚举的分析算法
    5.4 双层调度模型建立
    5.5 双层调度模型分析
        5.5.1 复杂度分析
        5.5.2 验证结果
    5.6 实验验证
        5.6.1 平台搭建
        5.6.2 验证结果与分析
    5.7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图索引
表索引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9)基于工作流的高校跨部门协同业务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1.4 本章小结
2 相关技术介绍
    2.1 工作流技术
    2.2 数据集成技术
    2.3 NoSQL数据库技术
    2.4 Java Web技术
    2.5 本章小结
3 系统需求分析
    3.1 管理现状及需求调研
    3.2 系统功能性需求分析
    3.3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系统设计与实现
    4.1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4.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4.3 系统技术架构设计
    4.4 数据标准库设计
    4.5 基于Web服务的云工作流引擎
    4.6 工作流模型与Petri网的映射研究与验证
    4.7 系统应用实例
    4.8 本章小结
5 系统测试
    5.1 系统测试环境
    5.2 系统测试用例
    5.3 系统测试结果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基于Petri网的综采“三机”采煤工艺建模与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煤矿开采工艺发展现状
        1.2.2 生产系统Petri网建模研究现状
        1.2.3 生产系统仿真方法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综采“三机”采煤过程及工艺分析
    2.1 综采“三机”结构组成与工作原理
        2.1.1 综采工作面生产系统组成
        2.1.2 综采“三机”结构与功能
    2.2 综采“三机”采煤工艺过程分析
        2.2.1 “三机”采煤过程分析
        2.2.2 采煤机割煤工艺分析
        2.2.3 液压支架支护工艺分析
    2.3 综采“三机”采煤工艺混合特性分析
        2.3.1 混合系统及其特点
        2.3.2 综采“三机”采煤工艺的混合特性
    2.4 本章小结
3 分层递阶过程混合Petri网综采工艺建模方法
    3.1 分层递阶过程混合Petri网建模基本理论
        3.1.1 分层递阶建模思想
        3.1.2 基本Petri网建模理论
        3.1.3 过程混合Petri网建模理论
    3.2 综采“三机”采煤工艺分层递阶模型
        3.2.1 综采工艺分类
        3.2.2 综采工艺层次模型
        3.2.3 综采工作面采煤工艺分层递阶模型架构
    3.3 综采“三机”采煤工艺过程混合Petri网模型
        3.3.1 连续采煤工艺混合Petri网模型
        3.3.2 液压支架支护工艺离散混合Petri网模型
    3.4 本章小结
4 综采“三机”采煤工艺过程混合Petri网建模与分析
    4.1 采煤子系统过程混合Petri网建模
        4.1.1 采煤子系统建模
        4.1.2 综采工作面采煤机出煤量
    4.2 输运子系统过程混合Petri网建模
        4.2.1 输运子系统过程混合Petri网建模
        4.2.2 综采工作面采煤工艺约束模型
    4.3 支护子系统过程混合Petri网建模
        4.3.1 支护子系统建模
        4.3.2 液压支架跟机工艺
    4.4 本章小结
5 综采“三机”采煤工艺仿真建模与分析
    5.1 基于Stateflow的煤矿生产系统仿真
        5.1.1 Stateflow基本原理
    5.2 基于Stateflow实现petri网建模仿真
        5.2.1 Stateflow和 Simulink的结合
        5.2.2 Stateflow与 Petri网映射关系
    5.3 综采“三机”采煤工艺Petri模型仿真的实现
        5.3.1 基于Stateflow的过程混合Petri网建模仿真步骤
        5.3.2 综采“三机”采煤工艺Petri模型仿真
        5.3.3 煤矿生产系统工艺仿真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事件驱动系统的Petri网建模(论文参考文献)

  • [1]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机理与决策模型[D]. 韩璐.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2]空间环境下高可靠长寿命快门技术研究[D]. 赵波.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2021(08)
  • [3]云计算系统的形式化建模与验证方法研究[D]. 周文博. 吉林大学, 2021(01)
  • [4]基于状态监测数据的动态FTA方法研究[D]. 黄振.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5]用例驱动的司法工作流建模与分析研究[D]. 张婷婷. 西南大学, 2021(01)
  • [6]新一代民航运输系统安全韧性理论与方法研究[D]. 郭九霞.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7]基于Petri网的提花龙头装配线建模仿真及节拍优化研究[D]. 郭一君. 武汉纺织大学, 2021(01)
  • [8]列控安全计算机分区软件的形式化建模与验证方法研究[D]. 张玉琢.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2)
  • [9]基于工作流的高校跨部门协同业务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王晶.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10]基于Petri网的综采“三机”采煤工艺建模与仿真[D]. 郭博洋.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事件驱动系统的 Petri 网建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