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一、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樊肖婷[1](2021)在《*ST因美非经常性损益与分类转移盈余管理案例研究》文中认为

李妍[2](2021)在《ST公司“摘帽”过程中盈余管理研究 ——以*ST因美为例》文中认为ST制度(Special Treatment)是我国沪深证券交易所特有的制度,对出现财务或其他方面问题的股票进行特别处理,提醒投资者该股票存在风险,同时我国深沪两地上市公司规则中也放宽了ST公司撤销退市风险警示的条件。一些上市公司出于保市动机而倾向于采用盈余管理手段,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增强自身竞争优势和未来成长能力,反而会因一系列的集中操作实施,为上市公司后续长期运营埋下祸根隐患,极大地妨碍资本市场的有序发展,就此应当引起上市公司的高度重视,不是单纯的利用一系列盈余管理手段实现“摘帽”,同时监管机构应当严格监督。基于此背景下,本文将国内外学者对盈余管理概念、动机和手段的研究进行梳理与总结;介绍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统计分析我国ST公司盈余管理现状,包括2019年“摘帽”成功数量统计,盈余管理存在原因以及手段分析;再针对典型案例,对整个“摘帽”过程进行深度分析,了解*ST因美是如何进行业绩归因的,业绩归因背后隐藏的盈余管理行为,包括盈余管理动机和盈余管理手段;并对其“摘帽”前后的财务指标和市场反应进行分析,以观察其在盈余管理之后的财务数据、经营状况以及后续长期发展是否得到本质好转;最后关于盈余管理行为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通过总结理论与案例研究的结果,发现目标公司通过突然计提巨额资产减值损失而后又大量减少、政府补助贡献的大额非经常性损益拉动净利润以及关联交易的低进高出一系列盈余管理手段实现了财务数据好转,却没有从根本上改善业绩,长期发展不是很理想。想要各个方面都得到本质改善,上市公司应意识到问题的根源所在,反对利用盈余管理手段实现“摘帽”,外部相关监管制度也应加强,因此提出几点建议:强化上市公司业绩信息披露的质量,包括计提资产减值损失、政府补助和关联交易的信息披露;加强上市公司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督,于内董事和监管需职权分明,于外监管力度要加强必要时采取惩罚措施;加强和完善审计监督,审计在每一环节都应严格对待,不包庇不护短;严格退市制度,不是单一的只考虑净利润,时间的限制和方法的运用都可以用来限制。

刘芳[3](2021)在《分析师关注、产品市场竞争对盈余管理影响研究》文中提出我国证券市场起步较晚,相关的会计政策和法律法规也都不太完善,监管制度也不太健全,给公司管理层提供了进行盈余管理行为的空间和机会,使得投资者的利益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证券分析师作为公司与投资者之间信息的纽带,定期跟踪分析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传递其预测的结果,增加了投资者对公司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信息不对称,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运行。然而,随着投资者对分析师预测结果的愈发重视,提高了分析师的影响力,进而影响了公司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行为的程度和方式。激烈的产品市场竞争会侵蚀公司的预期利润,使公司承受可能被资本市场淘汰的巨大压力,加大了上市公司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也会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投资风险,投资者会更加依赖分析师所传递的关于企业盈余状况的预测信息,因而产品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很可能会影响分析师关注与盈余管理行为之间的关系。所以,本文从产品市场竞争的视角出发,研究其对分析师关注与盈余管理行为之间关系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经济人假设、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有效市场理论、前景理论及产品市场竞争理论,分析了分析师关注、产品市场竞争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并搜集了我国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10-2019年7920个数据作为样本,从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两个维度度量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程度,考察了分析师关注对盈余管理影响以及产品市场竞争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产品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对分析师关注度与盈余管理水平之间关系的影响。本文根据实证研究的回归结果,得出以下研究结论:一是分析师关注具有“监督效应”和“压力效应”,能够抑制上市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行为,但也会增加了其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二是激烈的产品市场竞争能够降低上市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行为,但也会导致其真实盈余管理行为更加泛滥;三是激烈的产品市场竞争增强了分析师对应计盈余管理行为的“监督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业的应计盈余管理行为,但也会增强分析师关注对公司管理层的“压力效应”,刺激其进行更多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最后,本文从政府监管机构、投资者以及企业治理层的视角,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研究局限和未来研究展望。

黄子津[4](2021)在《J公司盈余管理案例研究》文中认为自从盈余管理的概念被提出,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点关注,它的存在伴有一定的争议性,其手段也逐渐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会计法律法规的变化,盈余管理常常被企业选择作为调节经营活动的工具,以此来修饰财务报表业绩。适度的盈余管理会使企业的发展锦上添花,然而过度的盈余管理不仅会降低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造成市场经济秩序的混乱,损害广大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切身利益,甚至有可能演变为财务造假。在此背景下,本文选取了近些年受全球经济影响较大的交通装备制造业中的J公司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国内外关于盈余管理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总结,运用文献综述法、案例分析法、统计分析法及行业比较法,对J公司盈余管理的具体原因进行剖析;其次,结合J公司2016至2019年的财务数据,发现其盈余管理的手段主要包括:利用关联交易、资产减值损失和非经常性损益;然后,对该公司盈余管理造成的结果和短期长期影响进行具体分析;并且站在公司董事会的视角对规范J公司盈余管理的行为从健全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完善管理者的管理机制及优化公司的发展路径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本文最终的研究结论是:经营风险加大、治理结构不合理等一系列内外部原因促使J公司进行盈余管理行为,并将盈余管理作为公司近几年发展的主要方式,而这个现象也是目前很多濒临亏损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虽然实施盈余管理之后的净利润提升了,获得了短期效应的提高,但从长远来看,其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并没有显着提升,说明盈余管理不具有改善公司业绩的持续性作用。最后,希望J公司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减少盈余管理行为,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突破口,真正在交通设备制造行业中做大做强,促进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武帅帅[5](2021)在《盈余管理对成本费用粘性的影响研究 ——以雅迪公司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降低企业成本费用,保持产品竞争优势,提高企业持续的经营能力,是改革的重中之重。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高离不开高效的成本管理措施因此加强成本费用管理是企业持续经营的永恒主题。企业具有成本费用粘性会以成本费用与业务量的变化情况来显示的,具体是指当企业的业务量增加时企业成本费用的边际变化率将会大于当企业业务量降低时,企业成本费用的边际变化率。有效的成本费用管理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由于目前这样的现实情况,在本文选取企业时,把我国制造业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深入的研究盈余管理的不同情况,对成本费用粘性所产生的一些影响,本文首先把国内外对于盈余管理和成本费用粘性的一些研究进行了整理,对于研究中,现阶段存在的不足,引出本文的内容,同时对本文相关的概念和理论基础进行了界定,为全文提供理论支撑。之后选取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构建回归模型,对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到结论:第一是成本费用粘性的现象,在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时普遍存在的;第二是管理者通过扭转亏损的动机,能够减弱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成本费用粘性;第三是管理者通过防止亏损的动机能够减弱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成本费用粘性;第四是管理者通过“洗大澡”的动机能够增加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成本费用粘性;第五是管理者通过微小利润动机能够减弱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成本费用粘;第六是企业通过应计项目的盈余管理会与成本费用粘性表现出正相关得关系;第七是企业通过真实活动的盈余管理会与成本费用粘性表现出负相关的关系。然后以雅迪公司作为具体的研究案例,对实证得到的结果进行复证,并且具体分析雅迪公司相关经营情况以及雅迪公司盈余管理对成本费用粘性影响的情况,接着探讨成本费用粘性在雅迪公司中的应用思路,并提出对雅迪公司发展的对策建议,最后得出本文结论,提出总的建议和展望。

夏霁[6](2021)在《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与企业价值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股票市场在经济整体发展和上市公司成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股票投资者逐渐变得理性,基本面分析方法重要性也逐渐显现。若上市进行盈余管理掩盖真实经营状况,将带来信息不对称问题加剧,投资者、监管者等外部利益相关者便难以判断真正的好公司。这将不利于我国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的良性发展。本文对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行为及其对企业价值的影响进行探究,将对提高会计信息的投资者使用价值、提高监管效率和提升企业真实经营能力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利于上市公司和资本市场的长远发展。本文围绕盈余管理、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企业价值等本文重点研究内容,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回顾,为本文研究奠定基础,并提出本文主要研究的问题。结合基础理论,探究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机制,并提出本文研究假设。本文选取证监会明确“非经常性损益”具体项目后,即2009-2020年的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参考国内外学者研究企业价值的模型,将托宾Q作为因变量,将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程度、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的动机、具体的操纵项目作为自变量,并引入其他控制变量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看,股票市场会对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进行负向定价。(2)区分动机看,避免亏损动机会对非经常性损益对企业价值的削弱作用起到正向调节,而平滑利润动机没有显着调节作用。(3)区分不同的操作方式看,股票市场可以识别出政府补助项目盈余管理行为,而不能识别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政府补助项目金额与企业价值负相关,而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与企业价值没有显着的相关性。根据研究结果,本文提出建议,提醒上市公司应完善其内部管理体系,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上市公司经济活动的关注及加强投资者教育,以更好地识别非经常性盈余管理操作。

周青[7](2021)在《上市公司IPO中分类转移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以博迈科为例》文中指出在会计领域的研究中,盈余管理一直都是学者们热衷的课题。国内外不乏从动机、经济后果、手段等角度对其进行探索的研究,且多是从应计盈余或是从真实盈余切入。而事实上除这两种方法以外,分类转移盈余管理也是比较多见的一种手段。其主张在净利润不发生变化的基础上,以错误的分类方式将核心费用项目转嫁到非核心项目上,从而对利润结构进行粉饰,实现核心利润虚增、盈余持续性得以美化的目的。现有研究表明上市公司在IPO过程中普遍存在盈余管理行为,其目的是为了满足业绩门槛,符合监管要求,推高股票定价。实施分类转移并不会对最终的净利润产生影响,只是对利润结构做了调整。如果以净利润作为资本市场准入门槛和股票定价,那么上市公司就失去在IPO过程中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的动机。然而在我国现行的资本市场准入制度核准制下,我国监管部门对IPO的公司确立的最低业绩门槛是以“净利润和扣非后净利润孰低”为标准的。拟上市公司在非经常性损益大于零的情况下,是存在分类转移动机来提高“孰低原则下的净利润”的。不仅如此,从以往的发行审核实践来看,发审委专家更关注IPO公司盈余的可持续性。在利润表中核心盈余往往更具有持续性,所以拟上市公司极有可能迎合发审专家偏好,虚增核心盈余以传递更具持续性的盈余结构信息,这进一步增强了拟上市公司分类转移的动机。本文首次主要采用案例研究法,首先,本文从概念、理论出发回顾盈余管理,并对其文献成果做了梳理,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对于盈余管理的动机、手段、经济后果的研究现状,并对目前的研究状况进行综合评述。同时梳理了IPO制度背景、IPO中盈余管理的研究、以及IPO中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的研究。根据已有学者对我国A股市场2007-2016年IPO的公司实证研究的结论,即上市公司在IPO前三年存在显着的分类转移,且制造业企业更为明显。在大样本中选取案例典型博迈科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该公司在国际油价大跌的背景下业绩异于同行业持续增长成功过会,上市后业绩大幅度下降,同时非经常性损益剧增,收到发审委及上交所诸多问询。本文通过分析其进行IPO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的动因、机会以及上市前后财务数据波动,判定其在IPO过程中存在分类转移盈余管理行为。最后对公司盈余管理后的经济后果及案例进行总结。对案件分析后得出结论:(1)具有多种IPO动机的博迈科确实在IPO过程中存在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的行为;(2)博迈科能够有机会实施盈余管理的主要原因是IPO过程中存在严重的信息非对称,导致其利用了会计准则的漏洞,通过多种手段维持上市前出色业绩成功过会;(3)博迈科的公司治理制度不完善、内部控制缺失等内部因素给公司分类转移盈余管理创造了条件。最终这种盈余管理行为不仅损害资本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也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本文的研究以我国资本市场制度为背景,研究并发现了我国上市公司IPO运作中具有分类转移进行盈余操作的存在动机与可能,并对其产生的经济影响进行分析,向政策制定者、市场监管者、审计师等多种主体提出可行意见,促进公众对分类转移的识别能力,帮助投资者更好的确立投资策略,促进市场全面提升资源配置有效性,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

石佳莉[8](2021)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 ——以茂业商业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最近几年,由于国家出台货币紧缩的政策,实体经济日渐低迷以及经济增长速度较慢,许多上市公司的资本链出现断裂迹象,控股股东决定质押其股权,将资金融入公司。股权质押既有好处又有坏处,好处在于成本低、质押程序简便;坏处在于会有强制平仓、控制权被转移的风险。由于控股股东具有控制权和内幕消息,为了尽可能降低股权质押伴随的风险,控股股东存在很强的意愿对公司盈余进行管理,美化财务报表的利润指标,给外部投资者传递利好的消息,从而稳定股价,影响利益相关者的投资决策。本文基于以上背景,运用Stadta软件,采用实证分析法、案例研究法,探讨了在股权质押下,控股股东产生盈余管理一些问题。首先,研究了股权质押致使盈余管理的原因,即其产生的作用机理分析。其次,运用Jones模型、Roychowdury模型分别对企业的应计、真实盈余管理的程度进行测量。再者,找出了茂业商业实施盈余管理运用了哪些手段,并分析了实施盈余管理后对公司的经营、企业的价值产生哪些影响。最后,经研究得到以下结论:一、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是为了能够解决资金需求、保留对公司的控制权。事实上,质押代表了控股股东对资本的需求,与不动产抵押不同,股权质押是将固定的股权转化为可用的财务资源,以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二、控股股东大比例的股权质押下进行盈余管理主要是为了维持连续质押行为、应对平仓风险。三、大比例的股权质押行为会促使企业进行盈余管理。四、股权质押后,公司实施盈余操纵的方式会转向以真实盈余管理为主、应计盈余管理为辅。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后,外部监管机构、质权方监管增强,控股股东为了尽可能的躲避监督,会选择真实盈余管理进行调节,因为其隐蔽性更高,但该方式下的盈余管理可持续性不强。五、企业对盈余进行操纵后,其后续绩效表现不佳。本文同时运用实证分析法和案例研究法这两种方法,分析股权质押对盈余管理有哪些影响,以茂业商业为例,验证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会导致控股股东对企业进行盈余管理,并找出茂业商业管理层实施盈余操纵时会用到哪些手段,分析了盈余管理在经济上会产生怎样的后果,通过一系列分析提出了相关建议,主要包括企业内部管理角度和外部监管政策。

孙玉琪[9](2021)在《分析师关注、盈余质量与现金股利政策》文中提出在现代公司治理中,现金股利政策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科学合理的现金股利政策,能使市场活动的参与者积极联动。投资者能从中获得可观回报,并能了解公司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情况,进而做出正确投资决策。上市公司能借此吸引新的投资者,调整资本结构,合理安排经营活动和资本运营。资本市场亦能从这种良性互动中得以成长和完善。因此现金股利政策的研究很有必要。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分析师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重要的外部治理因素。证券分析师以其特有的技术专长,通过对资本市场重要信息的收集、预测、分析及传递,能有效地缩小信息差距,识别和披露公司的异常信息,抑制管理层的自利行为,改善公司治理,产生良性的经济后果。本文从分析师的治理效能入手,研究分析师关注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机制。同时,本文以盈余管理衡量盈余质量,将盈余质量纳入研究框架,探讨分析师关注影响现金股利发放的具体路径。本文以2011—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依据相关研究思路构建模型,将处理过的数据进行回归,并对回归结果进行分析,印证所提假设。此外,在进一步研究中,对样本进行分类,探讨两权分离度和产权性质的不同对分析师关注和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机制会产生怎样的差异。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相关建议。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分析师关注能够促进上市公司现金股利的发放。同时,分析师关注也能抑制盈余管理,改善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而高质量的盈余信息能够发挥公司治理效应,约束信息不对称程度和减轻代理问题,进而带来现金流的提升,促进现金股利的发放。盈余质量是分析师关注影响现金股利发放的一个重要中介路径。此外,进一步研究表明,分析师关注对现金股利政策的治理作用会随着两权分离度以及产权性质的不同而产生差异。对于两权分离度高以及非国企的样本公司而言,二者之间的影响效果会更显着。

李欣洁[10](2021)在《基于归因理论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及经济后果研究 ——以*ST天首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十九大制定了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目标后,加之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市场投资的助力,对目标的实现都起着举足轻重之作用。然而在资本市场进步的发展过程当中,随之而来的是各种问题的存在。一方面,在每年上市公司中都会存在的一部分处于连续亏损状态的企业,基于我国会对其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政策,为了在最终不被退市的同时,做好对投资者的印象管理,这些亏损的企业会选择依据信息在资本市场中的不对等性,来对企业进行盈余管理以提高自身的盈余质量,让扭亏为盈得到了有效实现,从而吸引广大市场投资者进行投资。另一方面,我国上市公司年报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的部分,在2002年正式被引入财务报告信息披露体系中,并在2005年规范其揭露的内容,随后又在2014年,将对产品技术的剖析和未来经营风险纳入限定内容,此年报中“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对公司业绩变动及其数据变化的解释,即为业绩归因。而从归因理论在企业中的延伸运用可以看出,企业在公开披露自身业绩时不免存在偏颇性,往往倾向于对自身形象有利的解释,尽量避开暴露自身内部管理弊端。于是,企业在采取盈余操作扭亏为盈的同时,继续选择自利性业绩归因来加以模糊和隐藏,就变得顺理成章。学术界长久以来对盈余管理的研究就是热点,尽管目前已存在较多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分析,但是结合归因理论着手研究盈余管理行为的则相对缺乏,且具体到其对企业带来的经济后果的研究也不多。为了在此方面有所探究,本文从归因理论的核心思想着手,主要依托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及对比分析法来进行解析,案例选取行业为所处国内行业稳定的制造业,选取企业为同时满足具有信息披露持续特征、自利性归因行为突出的*ST企业,且以其中非经常损益金额较大的*ST天首公司为研究对象,着重探析其的时间点选取为业绩差的2014、2015年和业绩好的2016年,先通过财务分析的方式来剖析企业运营数据,再将披露的数据与归因结合,得到理论下的业绩归因,以揭示企业如何使用自利性业绩归因与盈余管理,面对巨大的退市压力成功扭亏为盈,还原业绩信息披露操控的背景和过程。在对*ST天首濒临退市处境时的盈余管理手段和动机进行探究后,明晰其先后采取了计提大额资产减值损失、资产重组、政府补助及关联方交易等方式的来对盈余进行管理。然而其年报业绩归因中不是对经营成果来客观归因,而是将其业绩变动归因于竞争剧烈、实体经济下行、成本上涨、加强控制生产管理费用和降低成本等诸类因素上,对盈余管理行为的不公开化,使得信息披露具有严重的不可靠性。然后又对业绩归因和盈余管理行为并存会给企业带来的严重影响进行了分析,它不仅有损于投资者的利益,还会增加公司对盈余管理活动的依附性,而逐渐忽视提升实质管理能力,如此对业绩的控制又会在一定程度上误导高管人员的决策,进而影响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和战略规划。综上,本文得出结论,盈余管理与自利性业绩归因均存在于企业中,且非各自为营的独立无交叉关系,从凯利三维归因理论的角度入手,处于退市边缘的公司会出于普遍的动机,采取典型的手段,在自利性业绩归因的遮蔽下将企业利润化负为正,二者是密不可分、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的关系。不容忽视的是,业绩归因下的盈余管理不能对企业的良性循环带来正面可持续性影响。故企业习惯于运用自利性业绩归因,以掩盖其操控盈余之行为,盈余管理亦进一步纵容了企业自利性业绩归因之趋势。基于此,本文特提出三点建议:第一,加强案例公司内部治理,将每项业务活动与之相对应的控制制度安排到位,同时加强制度的有效性建设;第二,高度重视业绩归因等信息的披露,力争调控自利性业绩归因及隐匿归因之出现,提升披露信息之质量,维护资本市场之效率;第三,加强内、外部的监督,并与公司管理层、审计师事务所和证监会积极担负起相应的职责,争取降低这种操纵方式的发生率。

二、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ST公司“摘帽”过程中盈余管理研究 ——以*ST因美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意义及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研究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框架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盈余管理
        2.1.2 ST制度
        2.1.3 业绩信息
    2.2 相关理论
        2.2.1 委托代理理论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3 契约理论
第三章 ST公司“摘帽”盈余管理现状分析
    3.1 ST公司“摘帽”现状
        3.1.1 2019年ST公司“摘帽”数量统计
        3.1.2 2018年ST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影响分析
    3.2 ST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原因
        3.2.1 公司治理不完善
        3.2.2 资本市场监管制度不合理
        3.2.3 退市制度不严谨
    3.3 ST公司盈余管理手段分析
        3.3.1 应计盈余管理手段
        3.3.2 真实盈余管理手段
第四章 *ST因美“摘帽”盈余管理案例分析
    4.1 *ST因美背景介绍
        4.1.1 公司简介
        4.1.2 财务状况
        4.1.3 摘帽历程
    4.2 *ST因美业绩归因分析
        4.2.1 外部环境归因分析
        4.2.2 内部管理归因分析
    4.3 *ST因美归因背后的盈余管理行为
        4.3.1 盈余管理动机分析
        4.3.2 盈余管理手段分析
第五章 *ST因美“摘帽”盈余管理经济后果分析
    5.1 财务指标分析
        5.1.1 偿债能力分析
        5.1.2 营运能力分析
        5.1.3 盈利能力分析
        5.1.4 发展能力分析
    5.2 市场反应分析
        5.2.1 业绩信息影响
        5.2.2 企业自身价值影响
        5.2.3 对投资者的影响
    5.3 盈余管理经济后果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建议
        6.2.1 强化业绩信息披露质量
        6.2.2 加强内部监管和市场监督
        6.2.3 加强和完善审计监督
        6.2.4 严格退市制度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3)分析师关注、产品市场竞争对盈余管理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和技术路线
        1.4.1 创新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相关概念
        2.1.1 分析师关注
        2.1.2 产品市场竞争
        2.1.3 盈余管理
    2.2 理论概述
        2.2.1 经济人假设
        2.2.2 委托代理理论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4 有效市场理论
        2.2.5 前景理论
        2.2.6 产品市场竞争理论
第三章 分析师关注与产品市场竞争对盈余管理影响机理分析
    3.1 分析师关注对盈余管理影响分析
        3.1.1 分析师关注对应计盈余管理影响分析
        3.1.2 分析师关注对真实盈余管理影响分析
    3.2 产品市场竞争对盈余管理影响分析
        3.2.1 产品市场竞争对应计盈余管理影响分析
        3.2.2 产品市场竞争对真实盈余管理影响分析
    3.3 产品市场竞争对分析师关注与盈余管理关系影响分析
        3.3.1 产品市场竞争对分析师关注与应计盈余管理影响分析
        3.3.2 产品市场竞争对分析师关注与真实盈余管理影响分析
第四章 实证研究设计
    4.1 研究假设
        4.1.1 分析师关注与盈余管理
        4.1.2 产品市场竞争与盈余管理
        4.1.3 分析师关注、产品市场竞争与盈余管理
    4.2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4.3 研究变量设计
        4.3.1 盈余管理
        4.3.2 分析师关注
        4.3.3 产品市场竞争
        4.3.4 控制变量
    4.4 模型设定
第五章 实证检验和结果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2 相关性分析及多重共线性检验
    5.3 实证检验结果分析
        5.3.1 分析师关注与盈余管理的回归结果分析
        5.3.2 产品市场竞争与盈余管理的回归结果分析
        5.3.3 分析师关注、产品市场竞争与盈余管理的回归结果分析
    5.4 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
        5.4.1 采用替代衡量方法的稳健性检验
        5.4.2 内生性检验
    5.5 进一步研究
    5.6 本章小节
第六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2.1 完善针对真实盈余管理的政策
        6.2.2 鼓励投资者理性投资,完善投资者保护政策
        6.2.3 加强证券机构监管,推进证券分析师行业建设
        6.2.4 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氛围,提升公司自身竞争实力
    6.3 研究局限与研究展望
        6.3.1 本文研究局限
        6.3.2 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4)J公司盈余管理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
    1.3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1.3.1 技术路线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盈余管理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盈余管理理论基础
        2.1.1 契约理论
        2.1.2 委托代理理论
        2.1.3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 盈余管理概念及识别模型
    2.3 非经常性损益基本概念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J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识别
    3.1 J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3.1.1 交通制造行业背景及J公司概况
        3.1.2 选择J公司作为案例的原因
        3.1.3 J公司“亏损”历程
    3.2 J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初步识别
        3.2.1 现金净流量长期低于净利润
        3.2.2 连续三年扣非净利润为负
        3.2.3 高管人员更换频率高
    3.3 修正Jones模型进一步检验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J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具体分析
    4.1 J公司盈余管理的原因分析
        4.1.1 公司经营层面的原因
        4.1.2 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原因
        4.1.3 公司外部环境原因
    4.2 J公司盈余管理重点手段的具体分析
        4.2.1 向关联方销售货物获取收入
        4.2.2 通过转移资产增加关联方收益
        4.2.3 操纵资产减值准备调节利润
        4.2.4 利用政府补助增加非经常性损益
        4.2.5 利用债务重组增加非经常性损益
    4.3 J公司盈余管理的结果及影响分析
        4.3.1 净利润逆转实现保市
        4.3.2 行业形势低迷下保护了公司形象
        4.3.3 短时间实现股价稳定
        4.3.4 盈余管理手段对净利润的影响
        4.3.5 致使公司的盈余不具有持续性
        4.3.6 导致公司的经营风险加大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规范J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对策建议
    5.1 健全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5.1.1 完善独立董事制度
        5.1.2 健全审计委员会
    5.2 完善管理者的管理机制
        5.2.1 完善报酬激励与约束机制
        5.2.2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5.3 优化公司的发展路径
        5.3.1 开拓产品市场
        5.3.2 提高主营业务创收能力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不足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5)盈余管理对成本费用粘性的影响研究 ——以雅迪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盈余管理的相关研究
        1.2.2 成本费用粘性的相关研究
        1.2.3 盈余管理与成本费用粘性的相关性关系研究
        1.2.4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创新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概念界定
        2.1.1 盈余管理
        2.1.2 成本费用粘性
        2.1.3 应计项目盈余管理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
    2.2 基础理论
        2.2.1 委托代理理论
        2.2.2 不完全契约理论
        2.2.3 效率理论
        2.2.4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5 政治成本假说理论
第三章 盈余管理对成本费用粘性影响的理论分析
    3.1 成本费用粘性与成本性态的对比分析
    3.2 盈余管理动机对成本费用粘性的影响
    3.3 盈余管理方式对成本费用粘性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实证研究
    4.1 研究假设与变量设计
        4.1.1 研究假设的提出
        4.1.2 被解释变量
        4.1.3 解释变量
        4.1.4 控制变量
    4.2 样本选取与描述性统计
        4.2.1 样本选取
        4.2.2 数据来源
        4.2.3 描述性统计
    4.3 模型构建
    4.4 相关分析
    4.5 回归分析与假设检验
        4.5.1 成本费用粘性的判断的回归分析
        4.5.2 盈余管理动机对成本费用粘性影响的回归分析
        4.5.3 盈余管理方式对成本费用粘性影响的回归分析
第五章 雅迪公司盈余管理对成本费用粘性影响的个案分析
    5.1 雅迪公司经营环境与战略分析
        5.1.1 公司简介
        5.1.2 主要业务情况
        5.1.3 雅迪公司的战略分析
    5.2 雅迪公司生产经营概况
    5.3 雅迪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分析
        5.3.1 雅迪公司盈余管理的具体手段
        5.3.2 雅迪公司盈余管理手段评价
    5.4 雅迪公司盈余管理对成本费用粘性影响的验证
        5.4.1 成本费用粘性的判断
        5.4.2 盈余管理动机对成本费用粘性的影响结果
        5.4.3 盈余管理方式对成本费用粘性的影响结果
第六章 雅迪公司应用成本费用粘性理论的思路
    6.1 成本费用粘性在雅迪公司资源分配决策中的应用思路
    6.2 成本费用粘性在雅迪公司经营目标决策中的应用思路
        6.2.1 成本费用粘性在绩效目标中的应用思路
        6.2.2 成本费用粘性在保盈目标中的应用思路
    6.3 成本费用粘性在管理者成本决策中的应用思路
    6.4 对雅迪公司盈余管理与成本费用控制的建议
        6.4.1 加强内部监管
        6.4.2 加强自由现金流量控制,约束管理者行为
        6.4.3 优化资产管理
第七章 结论
    7.1 基本结论
    7.2 建议
        7.2.1 政府监管层和公众应重视成本费用粘性反映出的信息
        7.2.2 完善外部监督
        7.2.3 健全高管激励政策
        7.2.4 加强职业经理人培养
        7.2.5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7.3 研究局限性与研究展望
        7.3.1 研究局限性
        7.3.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6)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与企业价值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现实意义
        1.2.2 理论意义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实证研究法
    1.4 研究内容与基本框架
    1.5 研究创新点
2 相关文献回顾
    2.1 盈余管理文献回顾
        2.1.1 盈余管理界定
        2.1.2 盈余管理动机
        2.1.3 盈余管理方式
    2.2 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文献回顾
        2.2.1 非经常性损益的界定与制度背景
        2.2.2 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操纵手段
    2.3 企业价值衡量文献回顾
        2.3.1 企业价值衡量方法
        2.3.2 盈余管理与企业价值相关性
    2.4 文献述评
3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3.1 理论基础
        3.1.1 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相关研究
        3.1.2 信息不对称理论
        3.1.3 有效市场假说
        3.1.4 理论分析小结
    3.2 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影响企业价值的机制分析
    3.3 研究假设提出
        3.3.1 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与企业价值
        3.3.2 不同动机下的价值相关性
        3.3.3 不同操纵方式的价值相关性
4 实证研究与分析
    4.1 样本选择与研究数据
    4.2 变量设计与模型建立
        4.2.1 变量设计
        4.2.2 模型建立
    4.3 描述性统计
    4.4 相关性分析
    4.5 回归分析与检验
        4.5.1 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与企业价值回归分析与检验
        4.5.2 不同动机下的价值相关性回归分析与检验
        4.5.3 不同操纵方式的价值相关性回归分析与检验
    4.6 稳健性检验
        4.6.1 替换因变量的检验
        4.6.2 替换自变量的检验
5 结论与建议
    5.1 主要研究结论
    5.2 相关建议
    5.3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7)上市公司IPO中分类转移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以博迈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盈余管理的概念
        二、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的概念
    第二节 相关理论回顾
        一、委托代理理论
        二、信息不对称理论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盈余管理的动机
        (一)盈余管理的资本市场动机
        (二)盈余管理的契约安排动机
        (三)盈余管理的政治成本动机
        二、盈余管理的手段
        (一)应计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
        (二)真实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
        (三)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
        三、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
        (一)盈余管理对企业业绩的影响
        (二)盈余管理的股票市场反应
        (三)盈余管理对市场资源配置的影响
        四、综述简评
第三章 IPO盈余管理研究现状
    第一节 我国IPO制度背景
    第二节 IPO中的盈余管理
    第三节 IPO中分类转移盈余管理
第四章 案例分析
    第一节 企业简介
        一、公司简介
        二、公司经营现状
        (一)行业竞争情况-发行人所处行业的情况
        (二)上市前公司经营情况
        三、公司股权结构
        四、公司治理结构
    第二节 博迈科IPO分类转移盈余管理动因分析
        一、资本市场动机
        (一)达到监管部门的业绩门槛
        (二)迎合分析师对核心盈余的预测
        (三)获得更高的股票发行定价
        二、契约动机
        (一)货币薪酬激励动机
        (二)股权激励动机
    第三节 博迈科IPO分类转移盈余管理机会分析
        一、IPO存在严重的信息非对称
        二、会计准则不完善
        三、公司治理制度不完善
    第四节 博迈科IPO分类转移盈余管理判定
        一、上市前后业绩波动异于同行业公司
        二、上市后业绩大幅度下降非经常性损益剧增
        三、博迈科IPO分类转移盈余管理手段分析
        (一)将成本费用分类转移至营业外支出
        (二)报告披露的分类转移盈余管理
        (三)将正常经营费用分类转移至研发费用
    第五节 博迈科IPO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经济后果
        一、收到发审委及上交所诸多问询
        二、给投资人造成巨大损失
        三、超额募集资金损害资本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
    第六节 案例小结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建议
        一、企业应完善内部治理与控制
        二、监管者应完善上市审核制度
        三、审计师应加强对分类转移行为的审计
        四、会计准则制定者应关注会计要素的分类
    第三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 ——以茂业商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股权质押
        一、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动机
        二、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经济后果
    第二节 盈余管理
        一、盈余管理产生的内在机理
        二、盈余管理的实施动机
        三、盈余管理方式与计量方法
        四、盈余管理手段研究
        五、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
    第三节 股权质押与盈余管理
        一、股权质押下盈余管理的动机
        二、股权质押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三、股权质押前后盈余管理的方式
    第四节 文献评述
第三章 理论基础、制度背景及作用机理分析
    第一节 理论基础
        一、委托代理理论
        二、信息不对称理论
        三、控制权私利理论
        四、不完全契约理论
    第二节 制度背景分析
        一、相关法律法规
        二、其他相关规定
    第三节 股权质押影响盈余管理的作用机理分析
        一、控制权与股权质押的关联分析
        二、控制权与盈余管理的关联分析
        三、股权质押影响盈余管理的机理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茂业商业股权质押案例介绍
    第一节 茂业商业概况
        一、公司简介
        二、股权结构
    第二节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过程
        一、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过程
        二、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前后重要会计数据分析
    第三节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动机分析
        一、获得资金、满足并购需求
        二、转嫁风险、保留对公司的控制权
    第四节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特点
        一、借新还旧
        二、高比例
    第五节 本章小节
第五章 茂业商业股权质押影响盈余管理行为的案例分析
    第一节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盈余管理测度
        一、修正Jones模型测算股权质押前后应计盈余管理的程度
        二、Roychowdury模型测算股权质押前后真实盈余管理的程度
    第二节 茂业商业股权质押下进行盈余管理的动因分析
        一、维持连续质押行为
        二、应对平仓危机
    第三节 茂业商业进行盈余管理的方式分析
        一、拓宽信用政策,增加应收账款
        二、变更会计政策进行盈余管理
        三、通过政府补助进行盈余管理
        四、关联购销繁杂
    第四节 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分析
        一、股价分析
        二、财务绩效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政策及建议
        一、公司内部视角
        二、公司外部视角
    第三节 研究局限性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分析师关注、盈余质量与现金股利政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创新点
    1.4 论文的基本框架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分析师关注经济后果研究
        2.1.1 分析师关注经济后果
        2.1.2 分析师关注与现金股利政策
        2.1.3 分析师关注与盈余质量
    2.2 盈余质量与现金股利政策
    2.3 文献述评
第3章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3.1 概念界定
        3.1.1 证券分析师
        3.1.2 盈余质量
    3.2 理论基础
        3.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3.2.2 委托代理理论
        3.2.3 盈余管理理论
    3.3 研究假设
        3.3.1 分析师关注与现金股利政策
        3.3.2 分析师关注与盈余质量
        3.3.3 盈余质量中介效应研究
第4章 研究设计
    4.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4.2 变量定义
        4.2.1 现金股利政策的衡量
        4.2.2 分析师关注的衡量
        4.2.3 盈余质量的衡量
        4.2.4 控制变量的衡量
    4.3 模型构建
第5章 实证结果与分析
    5.1 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5.2 相关性分析
    5.3 回归结果分析
        5.3.1 分析师关注与现金股利政策
        5.3.2 盈余质量中介效应研究
    5.4 进一步研究
        5.4.1 两权分离度
        5.4.2 产权性质
    5.5 稳健性检验
        5.5.1 替换自变量
        5.5.2 替换中介变量
        5.5.3 改变模型设定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对策建议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基于归因理论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及经济后果研究 ——以*ST天首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创新及不足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盈余管理相关研究综述
        一、盈余管理的动机研究
        二、盈余管理的操作手段研究
        三、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研究
    第二节 自利性业绩归因相关研究综述
        一、归因理论基础的相关研究
        二、业绩归因性质的相关研究
        三、自利性业绩归因的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
    第三节 文献研究评述
第三章 概念界定及基础理论
    第一节 关键概念
        一、盈余管理的概念
        二、自利性业绩归因的概念
    第二节 基础理论
        一、印象管理理论
        二、委托代理理论
        三、信息不对称理论
    第三节 心理学归因理论介绍
        一、归因理论的概念与发展
        二、归因理论在会计领域中的引入
    第四节 经济后果指标
        一、盈利能力
        二、偿债能力
        三、营运能力
第四章 归因理论下*ST天首业绩归因和盈余管理动机
    第一节 案例公司简介
        一、 *ST天首基本状况
        二、行业背景介绍
        三、 *ST天首业绩状况
    第二节 *ST天首利用业绩归因和盈余管理的动机及其方式分析
        一、业绩归因行为分析
        二、盈余管理动机
        三、盈余管理操作手段
第五章 归因理论下*ST天首业绩归因和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
    第一节 自利性业绩归因的后果
    第二节 指标分析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
        一、盈利能力分析
        二、偿债能力分析
        三、营运能力分析
    第三节 案例小结
        一、*ST天首业绩归因与盈余管理相辅相成
        二、业绩归因与盈余管理叠加使用带来负面效果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结论
        一、自利性业绩归因与盈余管理相互作用
        二、业绩归因下的盈余管理不能产生可持续性积极影响
    第二节 对*ST天首以及类似情况企业的建议
        一、加强公司内部治理
        二、重视业绩归因类语言信息披露
        三、加强内外部监督管理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ST因美非经常性损益与分类转移盈余管理案例研究[D]. 樊肖婷. 华东交通大学, 2021
  • [2]ST公司“摘帽”过程中盈余管理研究 ——以*ST因美为例[D]. 李妍.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3]分析师关注、产品市场竞争对盈余管理影响研究[D]. 刘芳.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4]J公司盈余管理案例研究[D]. 黄子津.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5]盈余管理对成本费用粘性的影响研究 ——以雅迪公司为例[D]. 武帅帅.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6]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与企业价值相关性研究[D]. 夏霁. 浙江大学, 2021(09)
  • [7]上市公司IPO中分类转移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以博迈科为例[D]. 周青.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8]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 ——以茂业商业为例[D]. 石佳莉.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9]分析师关注、盈余质量与现金股利政策[D]. 孙玉琪. 山西财经大学, 2021(09)
  • [10]基于归因理论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及经济后果研究 ——以*ST天首为例[D]. 李欣洁.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标签:;  ;  ;  ;  ;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