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控制软件设计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控制软件设计

一、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控制软件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郭红壮[1](2021)在《全自动特定蛋白检测装置的研制》文中认为特定蛋白,是一些来源于组织细胞,广泛存在于血清之中的含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很多疾病都可以引起血清蛋白质的变化,特定蛋白也因此成为重要的临床检验指标。蛋白质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可以采用抗原—抗体反应对具有某一特定抗原性的蛋白质进行测定,故又称特定蛋白检测。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微量白蛋白、肌酐、肌酸激酶等蛋白质或化学物质的检测对早期肾损伤、糖尿病肾病、心肌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朗伯-比尔定律为基本检测原理,设计并开发了一款针对上述物质检测的全自动特定蛋白检测装置。装置利用光电传感器的光电效应,采用比浊法或比色法检测透过样本的相对吸光度或绝对吸光度的方法定量检测样本中的物质含量。装置主要包括光学系统设计、液路系统设计、机械结构设计、硬件电路设计及嵌入式编程等几部分,具有体积小、检测速度快、检测精准度高等特点。性能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依据文章所述设计方案搭建的全自动特定蛋白检测装置具有良好的非生物性能及生物性能。光源恒流源最大电流差值7 m A,100μL取液量误差值小于4μL,恒温区域控温稳定性±0.1℃,信号检测单元输出稳定性±10 m V,三维运动平台重复运动最大误差76.667μm;装置在检测中性粒细胞运载蛋白(NGAL)、微量白蛋白(m ALB)、肌酐(CRE)、肌酸激酶(CK)等生化项目线性较好,R2分别为0.990、0.987、0.987、0.989。与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临床对比,检测结果符合度较高,白蛋白(ALB)阴性符合率92.06%,阳性符合率89.36%,ALB/CRE阴性符合率87.18%,阳性符合率92.96%。按文中所述方案搭建的全自动特定蛋白检测装置的各项参数满足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微量白蛋白、肌酐、肌酸激酶等生化指标的检测需求。本文的研究结果为全自动特定蛋白检测装置的开发提供了实验基础。

郭帅[2](2021)在《生化分析仪自动加样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居民对医疗保健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导致医院、检验中心等机构的生化检测数量急剧上升。生化分析仪作为检测肝功能、肾功能以及血糖、血脂水平等最常用的设备之一,市场需求量大。但目前国内生化分析仪市场中进口产品占据主要份额,研制更加先进易用的国产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迫在眉睫。自动加样系统是生化分析仪最主要的功能模块之一,主要负责待测样本和反应试剂的自动加样、反应废液的处理以及比色杯与试剂针的清洗等,加样系统性能的高低将直接决定生化分析仪的整体性能。基于上述背景,本文研制了一套生化分析仪自动加样系统,该系统具备样本、试剂自动加样、标准96孔板自动清洗、反应废液自动处理以及加样数据自动存储与读取等功能,并重点研究了影响加样精度的关键因素。主要工作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设计加样系统,系统分为下位机、上位机两个部分。下位机设计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传动模块与系统液路设计;二是硬件控制电路设计,包括电源模块、96孔板与试剂针定位控制模块、泵的启停与电磁阀通断控制模块等设计;三是下位机控制软件的编写,包括串口通信、泵、阀等加样元件的控制以及加样时序的控制等。上位机人机交互界面功能主要包括样本和试剂加样量的设置、96孔板清洗次数设置和加样数据后台存储与访问等功能。(2)对影响加样精度的因素进行仿真研究与分析。首先,选定加速度变化平稳、更符合步进电机矩频特性的S形曲线驱动柱塞泵步进电机的运行,引进Logistic函数对传统的柱塞泵驱动曲线进行优化,提出三条优化后的S形步进电机驱动曲线,并利用Fluent软件对优化后的S形曲线驱动性能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r值(决定Logistic函数形状的参数)为0.6时,曲线加样性能表现最好。其次,因为加样包含血清等粘性较大和清洗液等粘性较小的液体,针对液体粘性的影响,选用乙醇、水和甘油三类粘性不同的液体为研究对象,利用Fluent软件对液体在加样针内部的流动状态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流速相同时,粘度大、雷诺数小的液体不容易从针内流出,且加样完成后会残留于针内部与针口处,影响加样精度。最后,利用仿真的方法研究了液体流速对加样精度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若液体粘度较小,提高流速可以抑制卫星液滴的产生,提高加样精度;若液体粘度较大,提高流速则会使加样完成后针内的液体残留量增加,降低加样精度。(3)对影响加样精度的因素进行实验研究与分析,包括加样管路填充系统液实验、柱塞泵反向间隙测定实验、加样管路材料硬度实验、隔离空气柱体积实验、三条S形加减速曲线加样实验以及柱塞泵最大运行速度实验,并根据实验结果优化加样方案。实验结果表明,加样管路填充系统液、选用硬管作为加样管路、采用r值为0.6的驱动曲线以及针对不同加样液体选用合适的柱塞泵最大运行速度都可以提升加样精度。

周士琦[3](2021)在《小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控制系统设计》文中指出生化分析仪是重要的体外诊断设备,常用肾功、肝功、血糖、血脂等临床常规检测。目前国内大型医院、医疗机构大多数都采用进口生化分析仪,其价格动辄数千万,维护成本高。中小型医院、实验室以及诊所等机构对其望而却步。因此,研发低成本、小型化、高可靠性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具有重要意义。本系统基于STM32F103ZET6主控制器,设计了小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控制系统,其主要包括人机交互软件系统、加样运动控制系统、温度控制系统、微量移液系统等。采用五段S型曲线加减速算法实现了加样运动控制,使用A4988步进电机驱动器实现了移液机械臂X方向、样本托盘Y方向、移液机械臂Z方向以及孵育槽机构Z方向等步进电机运动控制,实测各个方向控制精度小于0.2mm,符合系统精度要求。采用单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算法实现了温度控制,使用PT100温度传感器采集信息并通过加热电路控制加热片将孵育槽加热到恒定温度。孵育槽恒温实测温控系统稳态误差小于0.2℃,符合温度精度要求。采用速度位置双闭环PID算法实现了移液控制,使用TMC2208步进电机驱动器实现了对移液器柱塞步进电机运动控制,通过最小二乘法线性补偿实现了对移液偏差校正,提高了移液准确度。采用压力法有效地进行了液面探测及移液监测实验。使用OV5640采集移液过程样本图像,建立移液数据集,对U-Net神经网络进行模型剪枝处理,并分别对剪枝前后模型训练和测试,模型参数量(Params)和计算量(FLOPs)分别下降93.99%、47.30%,提高了模型运算速度和运行效率。基于剪枝U-Net神经网络图像分割算法对移液区域图像进行分割和分析,建立移液异常判定模型,结合移液吸头几何特征建立移液量检测算法模型;利用亚像素角点检测和ELM方法对图像分割和移液量进行误差补偿。整机定量移液测试,在测试点10μL、50μL和100μL的移液精度分别达到1.72%、1.36%和1.39%,符合微量移液系统精度设计要求。图像法移液监测能够有效判断移液异常并检测移液量,提高系统可靠性,对微量移液技术的研发与监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司亚威[4](2020)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加样精度影响因素数值分析及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是一种提供各种生化检测项目的自动检测设备,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生化领域对检测精度要求的不断提高,这些研究领域也对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加样精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器的优化分析主要针对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这两种研究思路均忽视了加样系统中各个因素对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加样精度的影响,因此本论文采用CFD技术对加样系统中加样精度的多个因素进行分析。首先对要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确认以加样系统作为研究对象的必要性,之后对加样系统的各个部件以及影响加样精度的多个因素进行更为细致的分析,确认以加样针的加样过程和精密柱塞泵的启动过程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对于加样针的加样过程的模拟使用FLUENT软件中的VOF模型来实现,通过对不同变径位置的加样针进行模拟,发现变径位置为6.5 mm的加样针更利于提升加样过程中液滴滴落的效率,避免卫星液滴的飞溅现象以及加样结束时液滴在针口的悬挂现象。通过对不同倒角角度的加样针进行模拟发现对加样针进行倒角处理后可以有效的促进液滴滴落,减弱卫星液滴的飞溅现象,其中45°倒角的加样针更利于降低加样初期液滴所受的吸附力,30°倒角的加样针更有利于避免液滴滴落时产生的压力脉冲。对于精密柱塞泵的启动过程的模拟使用FLUENT软件中的动网格技术来实现,通过对不同初始启动频率的精密柱塞泵启动模型进行模拟,发现初始启动频率的增大会导致加样系统中初次压力脉冲明显增大,而对二次压力脉冲的影响较小。最后通过搭建实验平台对模拟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并且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吸样误差体积会随着初始启动频率的增大而增大,而加样稳定性则会随着初始启动频率的增大而缩小,以上两个因素的共同影响使得初始启动频率为360Hz时加样误差最小。此外本文对精密柱塞泵的三种速度控制曲线进行分析对比,在S形速度控制曲线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速度控制曲线,该曲线通过控制时间步长实现了精密柱塞泵柱塞在启动初期的均匀运动,显着的降低了吸样变异系数和加样变异系数。提高了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加样精度和加样稳定性。

徐辅财[5](2020)在《基于CAN总线的全自动结核分枝杆菌检测仪器设计》文中指出就目前看来,由于缺乏对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快速有效的检测办法,结核病(Tuberculosis,TB)仍然是世界上高死亡率的疾病之一。当前的检测技术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耗时耗力耗财的缺点,如何寻找到新的检测办法去解决这些存在的缺点问题是目前的突破创新点。同时由于人工操作存在的弊端,在寻找新技术的同时以自动化技术实现相关操作也是非常必要的。论文阐述了当前结核分枝杆菌的主要检测方法,分析了各种检测方法的优劣,并以此引出本文的关键核心技术——ARP(Autoluminescent Rporter Phase)检测法。在对当前生化分析仪的发展趋势做过调查研究,并对比了当前的几种通讯总线优缺点之后,确立了以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总线为通信总线、ARP检测技术为基础的全自动结合分枝杆菌检测仪器的设计任务。之后论文分析了ARP检测平台的相关关键原理,包括实验室操作流程、CAN总线通信原理、温度控制原理以及页面探测原理。基于上述原理设计了ARP检测平台的硬件系统,使用STM32F103C8T6作为主控制器设计控制电路板,分别控制供电系统、液路系统、取样针系统、温控系统、摆渡系统、检测系统和样本架状态显示系统。电路板原理图和PCB设计均采用Altium Designer 10软件,充分考虑性能要求和信号的完备性。与硬件系统相配套的软件程序系统也需要精心设计。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以Keil uVision5为调试软件来完成相应工作:本论文在对CANopen协议进行了解之后,对各模块动作和参数进行分解并编码。在编写主控芯片和硬件驱动时,辅之以必要的算法控制。最后将完整程序烧录入相应电路板的微控制器中进行程序调试和仪器测试工作。

张震[6](2020)在《特定免疫蛋白POCT快速检测系统》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因POCT(床旁检测)具有小型化、操作简单、报告结果即时、成本低等优势,所以引起了临床科室、社区诊所、基层医院、以及患者家庭等的广泛关注。本文针对目前国内外特定免疫蛋白POCT产品的研究现状,设计开发了一种操作简易、检测快速化和小体积的特定免疫蛋白检测系统:依据朗伯比尔定律,采用透射比色法(透射比浊法),以光学部分、电子学部分、机械部分为结构,进行了光电设计及软件设计。光路设计将光源光路经会聚准直后均分为4路平行光路,采用光纤导光,可以实现4个测试项目;电路设计以STM32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采用温控模块进行恒温控制,使用光电池、A/D采集模块及光电处理模块获得反应过程中的电压值变化,并换算为吸光度值;利用搭建的半自动特定免疫蛋白POCT快速检测系统,通过设计的软件流程,对市售特定免疫蛋白标准品建立本系统拟合的标准曲线;将该系统应用于肾脏损伤四项特定免疫蛋白POCT的尿液快速检测,并与国内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了实验对比。本系统验证数据表明:本系统的标准溶液吸光度变化均不大于±0.005,检测CV值均小于1%,表明仪器的稳定性、重复性以及线性达到了要求。本设计中各部分功能均能实现。肾损伤四项(胱抑素C、微量白蛋白、NGAL及肌酐)尿液特定免疫蛋白浓度检测表明,样本采用尿液,检测方便,检测时间在5~10分钟内即可得出结果;本系统标准曲线R2值均能够达到0.993以上;吸光度检测范围为0.01~1.8,标准溶液CV值小于1%。利用本系统对人的尿液进行了实际应用测试,测试的两个项目中微量白蛋白CV最大值为2.61%,肌酐CV最大值为3.17%,均小于3.5%,实验结果达到预期。与市面上的Uicare-300 POCT全自动尿免疫分析仪及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了实验对比,测试的微量白蛋白、肌酐两个项目的测试值基本一致。本文设计开发的的特定免疫蛋白POCT系统,可以应用于肾损伤指标检测,也可以用于心肌指标、血脂指标等快速检测,本研究结果为特定免疫蛋白POCT技术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基础。

杨庆贺[7](2020)在《全自动POCT型生化分析仪关键技术研究和系统开发》文中指出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近年来引起了持续关注,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家推行了分级诊疗的医疗政策,促使就诊者向基层医疗机构回流,改善“看病拥堵”的现象。缺少合适的诊断仪器是基层医疗机构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POCT型仪器具有体积小、操作方便、检测快速、综合成本低等特点,受到了众多基层医疗机构的青睐。生化检验是临床检验中最常使用的方法之一,是辅助医生进行病情诊断的重要方式。通过对来自于人体的血液、体液、脑脊液等样本的检测,测定其中各种生化指标的含量,如蛋白质、电解质、酶等,为众多疾病如肝功、肾功、心脑血管、糖尿病等疾病的诊断提供诊断依据。POCT型生化分析仪由于其检测项目丰富,特别适合部署到基层用于常见病、慢性病的临床检验。本文旨在通过对全自动POCT型生化分析仪关键技术的研究,基于单人份、多靶标的试剂芯片预封装方案,设计一款适合基层和临床科室使用的体积小巧的全自动POCT型生化分析仪。主要工作内容包括:1.本文对生化分析仪微量加样技术进行了研究,采用高精度连续微量加样的方式即“一吸多吐”,有效缩短了总加样时间,并通过MATLAB/Simulink模型仿真对影响吐样过程动态响应的因素进行了仿真分析,为高精度连续微量加样技术的实施和参数调整提供参考。另外,鉴于本课题系统对混匀的特殊需求,基于不同混匀技术的对比分析,提出了一种试剂芯片整体震荡混匀的方案,该方案在满足混匀效率和混匀效果的基础上,具有模块体积小巧,且不存在项目间交叉污染的优点。2.基于单人份、多项目组合的试剂预封装方案,完成了总体方案设计、机械结构设计、硬件电路设计、液路系统设计、上位机软件设计、下位机软件设计等工作。实现了仪器体积小巧、全自动、易操作的特点,并且仪器的测试速度可达400T/H以上。3.构建了全自动POCT型生化分析系统后,本文对系统的光学基本性能、加样性能、温控性能以及临床项目精密度等关键性能指标进行了系统地测试与评价,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

彭川[8](2018)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是一款集软件、硬件、机械、光学、液路、热工等多方面学科于一体的大型检验仪器,广泛应用于各大医院开展样本检测,是医疗检验的必备仪器之一。由于我国在研制水平起步晚,发展水平落后,仪器的精密度和准确性都和国外仪器存在较大差距,难以满足医院日益增长的临床检测需求。国内大中型医院纷纷巨资购买进口仪器,其价格昂贵且维护保养费用高,很难在中小型医院进行普及,因此我们需要研制属于自己的生化分析仪,并且非常有必要。论文主要研究一款800速的生化分析仪的架构和设计实现,同时希望这款仪器不管是功能还是性能都能有一定的冲击力。作为生化分析仪的核心,控制系统的性能往往决定了整个产品的质量,这也是本文核心点。论文首先介绍生化分析仪国内外发展历史和现状,接着对生化分析仪的原理和整体结构进行了介绍,之后重点介绍了该仪器的软硬件设计方案。其中软件系统包括控制软件(下位机)和应用软件(上位机),在下位机控制软件中利用FPGA来实现对硬件实现细节的封装,弱化了MCU编程的硬件角色,同时也增强了主程序的稳定性;利用VS开发环境完成上位机业务软件的开发,包括仪器操控、分析、打印、监控、配置等业务模块;采用MySql对数据库进行操作和管理。生化分析仪是一款光学仪器,系统选用高速A/D转换芯片,采用数字电位器来保证采光精度要求。由于医疗仪器对温度控制要求严格,系统采用水浴式加热结构对反应液进行预热,软件采用PID控制方法将温度控制在±0.1℃内。采用S型加速曲线和梯形加速曲线,保证不同型号的步进电机的平稳运行,同时加入了微量检测、页面检测、碰撞检测等防错机制,保障仪器运行安全。研发工作完成后,我们通过行标规定的基础性能测试项对仪器的可靠性、重复性、稳定性、线性等特性进行了逐一验证,结果证明该仪器完全能够满足临床使用要求,在提高精密度、可靠性的情况下,又大大降低了研发成本。

方军[9](2017)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软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人体健康程度的日渐下降,作为人体健康和疾病检测的最有效以及最准确的手段之一,生化分析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国内外生化分析仪在精度以及速度等方面差距巨大,因此研发一款精度更高、速度更快、且更加智能化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以及临床意义。生化分析仪是根据紫外线和可见光照射物质可以产生的不同的吸收光谱并且根据朗伯比尔定律的基本原理通过测定的与标准的吸收光谱进行比对或者通过未知浓度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物质进行比较得出样品种类和浓度的仪器。本文旨在研发出一款性能强大、操作简单、界面美观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软件系统,该软件系统可以实现对大量数据的存储管理,与下位机安全无误的通讯,更加自动化与智能化的完成加样、加试剂、搅拌温控、反应清洗、结果处理、监控报警等过程。本软件系统使用vs2008开发环境编写完成,采用了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着重使用集成、封装、多态三大OOP特征,对软件进行了代码优化,使得程序更加灵活、更容易进行修改与进行复用;使用USB接口来实现上下位机通讯功能,并设计了相应的详细通讯协议;使用ACCESS进行了数据库的搭建,完成对数据的调用、修改、存储等常规操作。本软件系统按照功能可分为样品检测、项目录入、项目参数、试剂信息、数据处理、维护保养、用户管理和监控信息等模块,本文按照模块对软件系统进行详细的介绍,并在最后就研发过程中遇到的两个重点问题进行了介绍,一是采用拟牛顿法和最速下降法对非线性定标方法进行了改进;二是使用观察者模式对程序进行了优化,解决了程序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界面缓冲慢和内存泄漏的问题。本系统完成后,在生化分析仪仪器上进行了软件测试与使用,该过程中,软件运行良好、功能强大、界面美观,使得信息存储更加可靠安全,分析结果更加快速准确,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

宁道贺[10](2017)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文中研究说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可以通过检测人体的血液或其他体液的某种化学成分(肌酐、血糖、胆固醇等)的浓度来为判断人体健康状态提供依据。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自动化程度较高,不仅可以减轻检测人员的工作负担还可以提高检测的效率,所以得到了各级医院的广泛使用。但是我国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相关技术研究方面起步较晚,技术水平还比较落后。本文旨在开发一款具有高自动化、性能稳定可靠、功能丰富、操作简便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为后续产品的研制提供参考价值。本论文介绍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与相关知识,分析了生化分析仪的整机结构及工作流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总体方案的设计,设计了本系统的硬件电路,包括主要芯片的选型、信号调理电路的设计、信号采集电路设计、微处理器电路设计以及CPLD电路的设计。并在VS2010开发环境下,运用C++编程语言对上位机软件进行了详细设计,包括软件功能需求分析,软件各功能模块的划分以及软件系统各功能模块的开发与设计。采用SQL Server 2005完成了本系统数据库的开发与设计,包括数据库的创建、表格建立,利用ADO数据访问技术实现了对数据库的访问。进行了上位机软件的调试及整机测试,仪器运行稳定,测试结果正常,达到了预期目标。

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控制软件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控制软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全自动特定蛋白检测装置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生化分析仪简介及发展趋势
        1.2.1 生化分析仪简介
        1.2.2 生化分析仪的发展趋势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1 国外研究状况
        1.3.2 国内研究状况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2章 检测原理及总体方案设计
    2.1 检测原理
        2.1.1 比浊法
        2.1.2 比色法
        2.1.3 朗伯-比尔定律
    2.2 分段式线性拟合定标方法
    2.3 整体设计方案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全自动特定蛋白检测装置硬件设计
    3.1 光学系统设计
    3.2 液路系统设计
    3.3 机械结构设计
        3.3.1 框架结构设计
        3.3.2 光源波长切换结构设计
        3.3.3 三维运动平台结构设计
        3.3.4 恒温区结构设计与分析
    3.4 硬件电路设计
        3.4.1 整体电路设计
        3.4.2 电源电路设计
        3.4.3 最小系统电路设计
        3.4.4 检测电路设计
        3.4.5 驱动电路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全自动特定蛋白检测装置软件设计
    4.1 屏幕逻辑设计
    4.2 通讯协议规划
    4.3 嵌入式程序编写
        4.3.1 开发环境简介
        4.3.2 主函数工作流程
        4.3.3 模数转换流程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性能测试实验
    5.1 仪器参数测试
        5.1.1 光照强度稳定性测试实验
        5.1.2 取液量、排液量测试实验
        5.1.3 37℃恒温区温度稳定性测试实验
        5.1.4 37℃恒温区升温速度测试实验
        5.1.5 信号检测单元稳定性测试实验
        5.1.6 三维运动平台X轴、Y轴运行误差测试实验
    5.2 生物实验测试
        5.2.1 测定NGAL项目性能(比浊法)
        5.2.2 测定m ALB项目性能(比浊法)
        5.2.3 测定CRE项目性能(比色法)
        5.2.4 测定CK项目性能(比色法)
        5.2.5 临床对比实验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相关程序代码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2)生化分析仪自动加样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生化分析仪概述
    1.3 自动加样系统关键技术概述
    1.4 自动加样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6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加样系统整体方案与硬件系统设计
    2.1 加样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2.2 传动模块
        2.2.1 机械结构设计
        2.2.2 动力源选择
    2.3 加样系统液路模块
        2.3.1 加样方式的选择
        2.3.2 加样针设计与制作
        2.3.3 液体流路设计
    2.4 硬件控制电路
        2.4.1 控制电路总体设计
        2.4.2 继电器控制电路
        2.4.3 主控板设计
    2.5 加样系统整体搭建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软件系统设计
    3.1 下位机控制系统
        3.1.1 系统工作流程设计
        3.1.2 加样动作的具体实现
    3.2 上位机人机交互界面
        3.2.1 开发环境
        3.2.2 加样设置界面及功能
        3.2.3 数据存储与访问功能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影响加样精度因素的仿真研究与分析
    4.1 柱塞泵驱动方式研究
        4.1.1 驱动曲线选择
        4.1.2 驱动参数确定
        4.1.3 驱动方式优化
        4.1.4 驱动性能仿真与分析
    4.2 加样液体流动仿真分析
        4.2.1 液体流动理论
        4.2.2 液体粘性对加样精度的影响
        4.2.3 液体流速对加样精度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影响加样精度因素的实验研究与分析
    5.1 管路填充系统液的影响
    5.2 柱塞泵反向间隙测定
    5.3 加样管路材料硬度实验
    5.4 隔离空气柱体积的影响
    5.5 柱塞泵驱动方式实验分析
    5.6 柱塞泵最大运行速度实验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小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生化分析仪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第二章 小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控制系统原理与总体方案设计
    2.1 小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工作原理及结构
        2.1.1 小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工作原理
        2.1.2 小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结构
    2.2 小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2.1 小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2.2.2 加样运动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2.2.3 温度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2.2.4 微量移液系统方案设计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小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3.1 核心控制电路设计
        3.1.1 电源电路
        3.1.2 主控电路
        3.1.3 通信电路
    3.2 加样运动控制电路设计
        3.2.1 步进电机工作原理
        3.2.2 步进电机细分技术
        3.2.3 步进电机驱动电路
    3.3 温度控制电路设计
        3.3.1 加热电路
        3.3.2 温度检测电路
    3.4 微量移液系统控制电路设计
        3.4.1 移液器柱塞步进电机驱动电路
        3.4.2 气压传感器信号采集电路
        3.4.3 相机选型和接口电路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小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4.1 人机交互软件设计
        4.1.1 人机交互软件设计方案
        4.1.2 操作界面设计
    4.2 加样运动控制算法设计
        4.2.1 电机加减速控制算法
        4.2.2 五段式S曲线加减速算法实现
    4.3 温度控制算法设计
        4.3.1 单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算法
        4.3.2 单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算法实现
    4.4 微量移液系统软件设计
        4.4.1 移液器柱塞步进电机控制算法
        4.4.2 压力法液位探测和微量移液监测
        4.4.3 基于U-Net图像分割法微量移液监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验校核与误差补偿
    5.1 控制系统实验测试
        5.1.1 加样运动控制精度测试
        5.1.2 温度控制系统实验与误差分析
        5.1.3 微量移液系统实验与误差分析
    5.2 误差补偿和综合实验
        5.2.1 误差补偿
        5.2.2 综合实验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与参加科研情况
附录
致谢

(4)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加样精度影响因素数值分析及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发展历程
        1.2.1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国外发展历程
        1.2.2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国内发展历程
    1.3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加样精度影响因素分析
    2.1 加样系统泵体选择
    2.2 加样系统加样方式选择
    2.3 加样系统工作流程
        2.3.1 冲洗动作
        2.3.2 吸样动作
        2.3.3 加样动作
    2.4 加样精度影响因素分析
        2.4.1 卫星液滴
        2.4.2 隔离空气柱体积变化
        2.4.3 管路与系统液的流固耦合
        2.4.4 步进电机的初始启动频率
        2.4.5 加样精度的影响因素综合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加样针加样过程的数值模拟及分析
    3.1 VOF模型
    3.2 加样针加样过程几何模型建立
        3.2.1 加样针与反应杯相关参数
        3.2.2 加样针加样过程模型的相关简化及假设
        3.2.3 加样针加样过程模型的网格划分
        3.2.4 加样针加样过程模型的网格检验
    3.3 求解条件设置
        3.3.1 边界条件设置
        3.3.2 求解器设置
    3.4 网格无关性验证
    3.5 模拟结果分析
    3.6 加样针变径位置对加样过程影响分析
        3.6.1 加样针变径位置对卫星液滴的影响
        3.6.2 加样针变径位置对于挂液现象的影响
    3.7 加样针针口倒角角度对加样过程影响分析
        3.7.1 加样针针口倒角处理后的加样过程
        3.7.2 加样针针口倒角角度对加样过程的影响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精密柱塞泵启动过程数值模拟分析
    4.1 动网格技术
        4.1.1 动网格模型
        4.1.2 动网格算法
    4.2 建立精密柱塞泵启动过程模型
        4.2.1 精密柱塞泵参数选择
        4.2.2 精密柱塞泵几何模型的相关假设
        4.2.3 精密柱塞泵启动过程模型的网格划分
        4.2.4 精密柱塞泵启动过程模型的网格检验
    4.3 精密柱塞泵启动过程模型的动网格设置
        4.3.1 精密柱塞泵启动过程的曲线拟合
        4.3.2 精密柱塞泵启动过程的UDF程序
    4.4 求解条件设置
        4.4.1 边界条件设置
        4.4.2 求解器设置
    4.5 模拟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验分析及速度控制曲线优化
    5.1 实验平台及实验方法
        5.1.1 实验平台结构组成
        5.1.2 实验方法
    5.2 模拟有效性验证
    5.3 最优初始启动频率分析
    5.4 精密柱塞泵速度控制曲线优化
        5.4.1 步进电机速度控制曲线
        5.4.2 精密柱塞泵速度控制曲线优化方法
        5.4.3 实验验证和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一、发表学术论文
    二、其他科研成果

(5)基于CAN总线的全自动结核分枝杆菌检测仪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结核杆菌检测方法
        1.2.2 ARP前处理技术
        1.2.3 生化分析仪的发展现状与构建基础
    1.3 本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2 ARP检测平台关键原理与设计目标
    2.1 ARP检测技术原理
        2.1.1 噬菌体检测法
        2.1.2 实验室手动操作流程
    2.2 CAN总线原理
        2.2.1 CAN总线的发展历程和应用前景
        2.2.2 CAN总线的技术特点
        2.2.3 CAN总线的报文传输
        2.2.4 CAN总线的布线形式
        2.2.5 CAN总线的节点电路
        2.2.6 CAN总线的收发过程
    2.3 温度控制原理
        2.3.1 帕尔帖效应
        2.3.2 PID算法
    2.4 液位探测原理
    2.5 ARP检测仪器设计目标
    2.6 本章小结
3 ARP检测平台硬件系统设计
    3.1 整体框架方案设计
    3.2 硬件需求分析
    3.3 总体电路分析设计
        3.3.1 主控制器
        3.3.2 主控制器通讯接口
    3.4 硬件子系统设计
        3.4.1 电源供电模块
        3.4.2 泵阀控制模块
        3.4.3 取样针模块
        3.4.4 温度控制模块
        3.4.5 样本架状态指示模块
        3.4.6 通用电机模块
        3.4.7 摆渡小车模块
    3.5 本章小结
4 ARP检测平台程序设计
    4.1 系统开发环境
        4.1.1 MDK-ARM开发工具
        4.1.2 Keil uVision调试器
    4.2 CANopen协议规范
    4.3 程序整体设计
    4.4 子程序设计
        4.4.1 摆渡车X单元子程序
        4.4.2 摆渡车Y单元子程序
        4.4.3 加样小车子程序
        4.4.4 针1 单元子程序
        4.4.5 泵阀单元子程序
        4.4.6 光学检测单元子程序
        4.4.7 振动单元子程序
        4.4.8 温控单元子程序
        4.4.9 LED状态指示单元子程序
    4.5 电机加减速算法
        4.5.1 电机加减速控制算法介绍
        4.5.2 S型电机加减速控制算法实现
    4.6 PID温控算法
    4.7 本章小结
5 ARP检测平台调试
    5.1 调试界面和选项
        5.1.1 摆渡小车模块调试界面和选项
        5.1.2 测试单元调试界面和选项
        5.1.3 温育仓调试界面和选项
        5.1.4 系统调试界面和选项
        5.1.5 检测模块调试界面和选项
    5.2 调试过程中电路的错误查找与优化
        5.2.1 PCB电路板查错流程
        5.2.2 PCB电路板的优化工作
    5.3 本章小结
6 ARP检测平台性能检验
    6.1 温育模块性能检验
        6.1.1 性能检验方法及步骤
        6.1.2 检测结果
    6.2 取样针模块性能检验
        6.2.1 性能检验方法及步骤
        6.2.2 检测结果
    6.3 本章总结
7 总结与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特定免疫蛋白POCT快速检测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特定免疫蛋白
        1.1.2 POCT简介
    1.2 特定免疫蛋白POCT快速检测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发展趋势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
第2章 特定免疫蛋白POCT快速检测系统的结构及基本原理
    2.1 特定免疫蛋白POCT快速检测系统的结构设计
        2.1.1 光学部分
        2.1.2 电子学部分
        2.1.3 机械部分
    2.2 检测理论分析
        2.2.1 朗伯比尔定律与光电比色法
        2.2.2 光电比浊法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特定免疫蛋白POCT快速检测系统的光电设计
    3.1 光路设计
        3.1.1 光源的选择
        3.1.2 透镜
        3.1.3 分光器件的选择
        3.1.4 光纤
        3.1.5 反应杯
        3.1.6 光电池的选择
    3.2 电路设计
        3.2.1 电源模块
        3.2.2 人机交互模块
        3.2.3 光电处理模块
        3.2.4 A/D采样模块
        3.2.5 温控模块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特定免疫蛋白POCT快速检测系统的软件设计
    4.1 系统软件结构
    4.2 PID控制
        4.2.1 PID基本原理
        4.2.2 PID计算公式
        4.2.3 恒温控制流程
    4.3 A/D采样模块的软件设计
        4.3.1 ADS1256IDB的优势
        4.3.2 SPI通讯
        4.3.3 数据采样
    4.4 人机交互模块的软件设计
        4.4.1 操作界面设计
        4.4.2 通讯指令的编写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数据拟合及实验验证
    5.1 实验过程
        5.1.1 实验器材及准备
        5.1.2 实验过程及数据
    5.2 数据拟合
        5.2.1 最小二乘法
        5.2.2 匹配函数选择
        5.2.3 标准曲线拟合
    5.3 技术指标验证
        5.3.1 稳定性验证
        5.3.2 线性偏倚验证
        5.3.3 重复性验证
    5.4 实际样本对比实验
        5.4.1 实际样本批内精密度验证
        5.4.2 诊断结果对比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7)全自动POCT型生化分析仪关键技术研究和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
        1.2.1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发展现状
        1.2.2 全自动POCT型生化分析仪的特点及优势
    1.3 课题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第2章 生化分析仪技术概述
    2.1 生化检验基本原理
        2.1.1 比色法
        2.1.2 比浊法
    2.2 生化分析方法
        2.2.1 终点法
        2.2.2 速率法
    2.3 生化定标方法
        2.3.1 线性定标
        2.3.2 非线性定标
第3章 全自动POCT型生化分析仪关键技术研究
    3.1 全自动POCT型生化分析仪高精度连续微量加样关键技术研究
        3.1.1 高精度连续微量加样影响因素分析
        3.1.2 高精度连续微量加样时序分析
        3.1.3 吐样管路动态建模构建
        3.1.4 吐样管路动态响应仿真分析
        3.1.5 加样测试液路系统设计
        3.1.6 高精度连续微量加样实验测试
    3.2 全自动POCT型生化分析仪混匀方案研究
        3.2.1 混匀方案分析
        3.2.2 混匀方案设计与实现
        3.2.3 混匀方案的实验验证与评估
第4章 全自动POCT型生化分析仪的系统开发
    4.1 全自动POCT型生化分析仪设计需求分析
    4.2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4.3 液路系统设计
    4.4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4.4.1 运动控制模块
        4.4.2 温度控制模块
        4.4.3 液面检测模块
        4.4.4 光学检测模块
        4.4.5 电源模块
    4.5 系统下位机软件设计
第5章 全自动POCT型生化分析仪系统验证及性能评价
    5.1 光学系统性能验证
        5.1.1 杂散光测试
        5.1.2 吸光度准确度
        5.1.3 吸光度稳定性
        5.1.4 吸光度线性范围
    5.2 加样准确度与重复性
    5.3 温度准确度与波动度
    5.4 临床项目批内精密度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导师学术评语
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8)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生化分析仪发展状况
        1.2.1 国内发展状况
        1.2.2 国外发展状况
    1.3 生化分析仪类型
    1.4 本文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1.5 本章总结
第2章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原理和结构
    2.1 生化分析仪原理
        2.1.1 朗伯比尔定律
        2.1.2 光电比色原理
    2.2 生化分析过程
    2.3 生化分析方法
    2.4 生化分析仪结构
    2.5 本章总结
第3章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3.1 硬件系统板卡方案
    3.2 通讯及在线下载方案
    3.3 光学系统硬件方案
    3.4 各板卡硬件方案
        3.4.1 主控板方案
        3.4.2 控制驱动板方案
        3.4.3 清洗温控板方案
        3.4.4 试剂制冷板方案
        3.4.5 压力检测板方案
        3.4.6 堵针检测板方案
        3.4.7 条形码硬件集成方案
        3.4.8 液面检测系统硬件方案
    3.5 本章总结
第4章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4.1 软件设计概述
    4.2 控制软件模块功能及设计
        4.2.1 工作流程及时序设计
        4.2.2 交互模块设计
        4.2.2.1 协议与结构
        4.2.2.2 编号定义
        4.2.2.3 数据返回定义
        4.2.3 LPC1778外部中断操作及控制
        4.2.4 加减速算法实现
        4.2.4.1 正常加减速过程
        4.2.4.2 突然减速运行
        4.2.4.3 S型加减速曲线
        4.2.4.4 算法编码
        4.2.5 温度控制
        4.2.5.1 温度控制方案概述
        4.2.5.2 PID控制原理
        4.2.6 多任务并发
    4.3 业务软件模块功能及设计
        4.3.1 平台概述
        4.3.2 中位机软件
        4.3.3 上位机软件
        4.3.3.1 上位机模块概述
        4.3.3.2 界面UI
        4.3.4 中上位机通信
    4.4 本章总结
第5章 控制系统的验证
    5.1 杂散光
    5.2 准确性
    5.3 稳定性
    5.4 重复性
    5.5 本章总结
总结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命令编号
附录B 上位机操作界面

(9)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软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1.3 课题研究内容
    1.4 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基本原理
    2.1 生化分析仪工作原理
        2.1.1 分光光度法
        2.1.2 朗伯比尔定律
        2.1.3 测定方式
    2.2 生化分析仪的基本方法
        2.2.1 一点终点法
        2.2.2 两点终点法
        2.2.3 两点速率法
        2.2.4 速率A法
        2.2.5 比浊法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通讯系统与数据库
    3.1 生化分析仪通讯系统
        3.1.1 通讯接口的选择
        3.1.2 通信协议
    3.2 数据库设计
        3.2.1 需求分析
        3.2.2 数据E-R图
        3.2.3 数据字典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4.1 软件总体实现
        4.1.1 软件工作过程
        4.1.2 软件整体功能
    4.2 样品检测模块
        4.2.1 样本检测基本功能
        4.2.2 报警信息
    4.3 项目录入模块
        4.3.1 样品录入
        4.3.2 定标质控录入
    4.4 项目参数功能模块
        4.4.1 项目参数
        4.4.2 定标参数
        4.4.3 质控参数
        4.4.4 特殊项目参数
        4.4.5 试剂信息功能
    4.5 数据处理功能模块
        4.5.1 打印报告
        4.5.2 反应曲线
        4.5.3 质控结果查询
        4.5.4 数据导出
        4.5.5 数据维护
        4.5.6 测试结果校正
    4.6 维护保养功能模块
        4.6.1 仪器检测
        4.6.2 仪器调校
        4.6.3 吸光度测试
        4.6.4 清洗本底
    4.7 用户管理功能模块
    4.8 监控信息功能模块
    4.9 定标测试算法
        4.9.1 定标的含义
        4.9.2 定标值K的计算方法
        4.9.3 非线性定标法计算方法
    4.10 界面缓冲问题解决
    4.11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5.1 总结
    5.2 发展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生化分析仪发展趋势
    1.3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概述
        1.3.1 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分类
        1.3.2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原理及常用检测方法
    1.4 论文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1.5 本章小结
2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系统的总体设计
    2.1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工作流程和系统功能需求
        2.1.1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工作流程
        2.1.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2.2 系统结构方案分析
    2.3 系统硬件方案设计
    2.4 系统软件方案设计
    2.5 本章小结
3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系统硬件设计
    3.1 光电传感器的选型
    3.2 信号调理电路设计
    3.3 信号采集电路设计
    3.4 微处理器电路设计
        3.4.1 微处理器选型
        3.4.2 复位电路及JTAG电路
        3.4.3 CPU外围扩展电路设计
    3.5 CPLD电路设计
    3.6 本章小结
4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软件系统功能模块的划分及设计
    4.1 软件功能模块总体介绍
        4.1.1 软件功能分析
        4.1.2 软件设计的内容
        4.1.3 功能模块总体设计
    4.2 添加任务模块
        4.2.1 添加样品模块
        4.2.2 添加标准模块
        4.2.3 添加质控模块
    4.3 项目设置模块
        4.3.1 生化项目设置模块
        4.3.2 其他项目设置模块
    4.4 生化检测模块
        4.4.1 仪器检测模块
        4.4.2 杯空白检测模块
        4.4.3 试剂探测统计模块
    4.5 查看结果模块
        4.5.1 样品结果模块
        4.5.2 其它查看结果模块
    4.6 仪器保养模块
        4.6.1 仪器维护模块
        4.6.2 仪器测试模块
        4.6.3 电解质仪器维护模块
    4.7 运行参数模块
        4.7.1 设备模块
        4.7.2 电解质参数设置模块
        4.7.3 运行参数其他模块
    4.8 本章小结
5 软件系统的数据管理和数据库的设计
    5.1 数据库基础知识
        5.1.1 数据库及数据库数据模型
        5.1.2 关系型数据库
        5.1.3 Transact-SQL语言
    5.2 Visual Studio 2010数据库访问技术
        5.2.1 ADO概述
        5.2.2 数据库访问常用控件
    5.3 数据库的开发与设计
        5.3.1 数据库的需求分析
        5.3.2 数据库结构设计
        5.3.3 数据库的建立
        5.3.4 数据库中各表的设计
        5.3.5 数据库与程序的连接
        5.3.6 数据库中数据的显示
        5.3.7 数据库中数据的写入
        5.3.8 数据库中数据的更新
        5.3.9 数据库中数据的删除
        5.3.10 数据库中数据的查询
    5.4 本章小结
6 系统调试及测试运行
    6.1 系统调试
        6.1.1 信号调理和采集电路调试
        6.1.2 主控制板调试
    6.2 测试运行
        6.2.1 吸光度线性度
        6.2.2 吸光度准确度
        6.2.3 吸光度稳定性
    6.3 测试结论
    6.4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控制软件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全自动特定蛋白检测装置的研制[D]. 郭红壮. 长春理工大学, 2021
  • [2]生化分析仪自动加样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 郭帅. 山东大学, 2021(12)
  • [3]小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控制系统设计[D]. 周士琦. 天津工业大学, 2021(01)
  • [4]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加样精度影响因素数值分析及优化[D]. 司亚威. 齐鲁工业大学, 2020(02)
  • [5]基于CAN总线的全自动结核分枝杆菌检测仪器设计[D]. 徐辅财. 南京理工大学, 2020(01)
  • [6]特定免疫蛋白POCT快速检测系统[D]. 张震. 长春理工大学, 2020(01)
  • [7]全自动POCT型生化分析仪关键技术研究和系统开发[D]. 杨庆贺. 深圳大学, 2020(10)
  • [8]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D]. 彭川. 电子科技大学, 2018(10)
  • [9]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软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 方军. 山东大学, 2017(05)
  • [1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 宁道贺. 南京理工大学, 2017(07)

标签:;  ;  ;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控制软件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