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滴注不同剂量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观察

静脉滴注不同剂量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观察

一、静滴不同剂量的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效果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李素娟[1](2019)在《微量泵静脉注射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效果观察及护理》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急性左心衰竭的患者应用微量泵静脉注射硝酸甘油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急性左心衰竭的患者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常规组(10例)与优质护理组(1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微量泵静脉注射硝酸甘油的治疗方法,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优质护理组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的方法。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优质护理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显着高于常规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0.00%)显着高于常规组(5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护理组患者的不良并发症发生率(30.00%)显着低于常规组(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微量泵静脉注射硝酸甘油治疗结合优质护理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护理的满意度,安全性较高。

张惠兴,胡燕明[2](2019)在《硝普钠联合硝酸甘油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效果分析》文中指出目的研究硝普钠联合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58例,根据用药方法不同分两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和硝普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硝酸甘油,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心衰症状改善耗费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100.0%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心衰症状改善耗费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的不良反应均较为轻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硝普钠联合硝酸甘油抢救急性左心衰竭效果确切,促进心衰症状的缓解,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谢桥根,沈晨辰[3](2018)在《乌拉地尔与硝酸甘油治疗高血压性急性左心衰竭疗效比较》文中认为目的评价静脉泵入乌拉地尔注射液与静脉泵入硝酸甘油注射液治疗高血压性急性左心衰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如皋博爱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伴有血压升高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常规抗心衰同时采用硝酸甘油注射液10 mg加入48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泵入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同时采用乌拉地尔注射液50 mg加入4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泵入,症状缓解后将两药逐渐减量至停用,使用时间不超过24 h;于治疗60 min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的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同时比较治疗后5 min、30 min、60 min、120 min血压、心率、呼吸、Sp O2变化,120 min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型利钠肽(BNP)水平。结果治疗60 min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呼吸、SpO2均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5 min开始起效,5 min、30 min、60 min、120 min的血压和心率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5min,两组患者的呼吸、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0 min、60 min和120 min后,观察组患者的呼吸、SpO2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0 min,两组患者的BNP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BNP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拉地尔治疗高血压性急性左心衰竭起效快,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改善心脏功能,不良反应轻微,疗效优于硝酸甘油,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魏谋文,赵辉[4](2018)在《硝酸甘油静脉滴注抢救1例重症急性左心衰竭》文中研究指明急性心衰患多采用常规治疗,包括降压、强心、利尿、扩管等,虽然能起到抑制病情进展的作用,但往往达不到令人满意的程度,如何提升重症急性心衰患者治疗效果是许多临床学者研究的重点。本次研究收治的1例重症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就诊后积极开展诊治工作,在行常规降压、强心、利尿、扩管、抗感染治疗基础上加用硝酸甘油静脉滴注治疗,取得了较为显着的效果。左室舒张压力及容积增加、左房室负荷及房内压增高、肺静脉压升高以及体内诸多加压因子代偿性升高是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主要特征,急性期患者肺小动脉及周围小血管大多处于收缩或痉挛状态,因此主张使用血管扩张剂缓解患者血管收缩、痉挛状态。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药师协会[5](2018)在《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文中研究说明循证医学相关方法说明2018年3月1日,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和中国药师协会组成指南修订联合委员会,经3次联合会议讨论后最终确定了指南修订的总体原则及新指南拟回答的核心问题。指南工作组针对这些核心问题制定了具体的文献检索和评价策略,综合评价、筛选出相关文献。修订过程主要

张正良,张清潭[6](2018)在《硝酸甘油在治疗急性左心衰竭中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应用硝酸甘油对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急诊科2013年10月到2017年10月在抢救室抢救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70例,2013年10月到2016年1月的35例患者应用常规治疗,作为治疗组;2016年2月到2017年10月的35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硝酸甘油10-20 mg+5%葡萄糖50 ml持续静脉泵入,作为观察组。观察2个小时,比较两组在症状开始缓解、临床体征开始好转的时间差异及总有效率的差异。结果两组在症状开始缓解、临床体征开始好转的时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总有效率也存在明显差异。结论联合应用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左心衰竭见效快并且效果较好。

于世平,谭露芬[7](2017)在《不同剂量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对血浆NT-proBNP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分析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应用不同剂量硝酸甘油对血浆中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NTproBNP)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12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小剂量硝酸甘油,观察组患者采取大剂量硝酸甘油,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NT-proBNP的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经不同剂量药物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6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81,P<0.05);用药前,两组患者NT-proBNP水平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4,P>0.05);用药后6 h、12 h及24 h,观察组患者NT-proBNP指标水平有明显降低,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470、13.988、13.900,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硝酸甘油微泵注入,采用大剂量硝酸甘油给药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可在短时间内降低患者NT-proBNP指标水平,缓解患者症状,临床效果显着。

陈鸿远[8](2016)在《硝普钠治疗肾性高血压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究硝普钠治疗肾性高血压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2月2016年2月90例肾性高血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行硝酸甘油治疗,观察组行硝普钠治疗,比较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6%,高于对照组(60.0%);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呼吸及心率均得到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肾性高血压急性左心衰竭采用硝普钠进行治疗可以显着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徐文武[9](2016)在《用硝普钠与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效果对比》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比分析用硝普钠与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4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8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这118例患者分为硝酸甘油组与硝普钠组,每组各有59例患者。为硝酸甘油组患者使用硝酸甘油进行治疗,为硝普钠组患者使用硝普钠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心衰症状得到改善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间。结果:硝普钠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与硝酸甘油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硝普钠组患者心衰症状得到改善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间均明显短于硝酸甘油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硝普钠与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均有显着的临床效果,但使用硝普钠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可明显地缩短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间。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药师协会[10](2016)在《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文中认为1心力衰竭的定义、分类、分期及流行病学1.1定义心力衰竭是各种原因造成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改变,使心室收缩射血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引起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耐量下降(呼吸困难、疲乏)和液体潴留(肺淤血、体循环淤血及外周水肿)。心力衰竭患者存在较宽的左心室功能异常谱,从左心室大小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正常至重度心室扩张和(或)LVEF

二、静滴不同剂量的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效果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静滴不同剂量的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微量泵静脉注射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效果观察及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护理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的比较
    2.2 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2.3 不良并发症的比较
3 讨论

(2)硝普钠联合硝酸甘油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2.2 两组患者心衰症状改善耗费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3)乌拉地尔与硝酸甘油治疗高血压性急性左心衰竭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病例选择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3 治疗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疗效评价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SpO2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和心率比较
    2.4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呼吸频率和SpO2水平比较
    2.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BNP水平比较
    2.6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
3 讨论

(4)硝酸甘油静脉滴注抢救1例重症急性左心衰竭(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2 讨论

(5)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论文提纲范文)

循证医学相关方法说明
1 冠心病概述
    1.1 冠心病的定义
    1.2 冠心病的解剖及病理生理学机制
    1.3 冠心病的临床分型
        1.3.1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
        1.3.1.1隐匿型冠心病
        1.3.1.2稳定型心绞痛
        1.3.1.3缺血性心肌病
        1.3.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1.3.2. 1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1.3.2. 2 不稳定型心绞痛
        1.3.2. 3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1.4 冠心病的流行病学
        1.4.1 国际冠心病流行情况
        1.4.2 我国冠心病流行情况
    1.5 冠心病危险因素及预防
2 冠心病用药分类
    2.1 改善缺血、减轻症状的药物
        2.1.1 β受体阻滞剂
        2.1.2 硝酸酯类药物
        2.1.3 钙通道阻滞剂
        2.1.4 其他治疗药物
        2.1.5 减轻症状、改善缺血的药物治疗建议
    2.2 预防心肌梗死, 改善预后的药物
        2.2.1 阿司匹林
        2.2.2 氯吡格雷
        2.2.3 替格瑞洛
        2.2.4抗凝药物
        2.2.5 β受体阻滞剂
        2.2.6 他汀类药物
        2.2.7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2.2.8 改善预后的药物治疗建议
    2.3 用于冠心病的相关中成药
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3.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概念
    3.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3.2.1 诊断
        3.2.2 鉴别诊断
    3.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危险分层
        3.3.1 低危患者
        3.3.2 中危患者
        3.3.3 高危患者
    3.4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策略
        3.4.1 治疗原则和目标
        3.4.2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治疗
        3.4.2. 1 住院后初始处理
        3.4.2. 2 溶栓治疗
        3.4.2. 3 抗栓治疗
    3.5 调脂治疗
    3.6 其他治疗 (表3-5)
    3.7不稳定型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
        3.7.1 一般治疗
        3.7.2 抗缺血治疗 (表3-7)
        3.7.3 抗血小板治疗 (图3-8)
        3.7.4 抗凝治疗 (表3-11, 表3-12, 表3-13)
4 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
    4.1 概述
    4.2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4.3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病情评估
        4.3.1 临床评估
        4.3.2 负荷试验
        4.3.3 左心室功能
        4.3.4 单电子发射CT成像
        4.3.5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4.3.6 冠状动脉造影
    4.4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原则
        4.4.1 建议健康的生活方式
        4.4.2 循证药物治疗
        4.4.3 血运重建
    4.5 药物的选择和合理使用
        4.5.1缓解心绞痛/心肌缺血治疗的药物
        4.5.2 预防危险事件治疗的药物
5 微血管性心绞痛
    5.1 微血管性心绞痛的定义
    5.2 微血管性心绞痛的病因与机制
        5.2.1内皮功能不全及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5.2.2 炎性因子
        5.2.3 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失调
        5.2.4 雌激素水平紊乱
        5.2.5冠状动脉慢血流综合征
        5.2.6 神经内分泌及代谢因素
    5.3微血管性心绞痛的临床表现
    5.4 微血管性心绞痛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5.5 微血管性心绞痛的药物治疗
        5.5.1 β受体阻滞剂
        5.5.2 硝酸酯类药物
        5.5.3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5.5.4他汀类药物
        5.5.5 尼可地尔
        5.5.6 钙通道阻滞剂
        5.5.7 其他药物
        5.5.8 中成药
    5.6微血管性心绞痛的非药物治疗手段
6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6.1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定义
        6.1.1完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6.1.2 心肌梗死后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6.1.3心绞痛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6.2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可能机制
        6.2.1 血浆内啡肽升高
        6.2.2 致痛物质未达到痛阈
        6.2.3 疼痛信号神经的改变对心绞痛的影响
    6.3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
        6.3.1 动态心电图
        6.3.2心电图运动试验
        6.3.3 负荷超声心动图
        6.3.4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
    6.4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预防及治疗
        6.4.1 预防
        6.4.2 治疗
7 冠心病特殊合并症
    7.1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
        7.1.1 概述
        7.1.2 降压治疗原则
        7.1.3 降压治疗的启动
        7.1.4 血压目标管理
        7.1.5 药物推荐
        7.1.6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7.2 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
        7.2.1 概述
        7.2.2 冠心病合并急性心力衰竭
        7.2.2. 1 发病机制
        7.2.2. 2 诊断及评估
        7.2.2. 3 药物治疗
        7.2.3 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
        7.2.3. 1 发病机制
        7.2.3. 2 诊断及评估
        7.2.3. 3 药物治疗
    7.3 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
        7.3.1 风险评估是平衡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和出血风险的前提
        7.3.2 规范抗栓是平衡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和出血风险的关键
        7.3.2. 1《2014年欧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 (或) 接受经皮冠脉/瓣膜介入治疗联合共识》相关推荐 (表7-14) 。
        7.3.2. 2《2016年ESC心房颤动管理指南》相关推荐 (表7-15, 图7-2, 图7-3)
        7.3.2. 3《老年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诊治中国专家建议 (2016) 》相关推荐
        7.3.2. 4 华法林及新型口服抗凝药的应用
        7.3.2. 5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联合口服抗凝药物出血管理
    7.4 冠心病合并瓣膜性心脏病
        7.4.1 概述
        7.4.2 一般药物治疗
        7.4.2. 1 主动脉瓣反流
        7.4.2. 2 主动脉瓣狭窄
        7.4.2. 3 二尖瓣反流
        7.4.2. 4 二尖瓣狭窄
        7.4.2. 5 三尖瓣反流
        7.4.2. 6 三尖瓣狭窄
        7.4.3 抗凝治疗
        7.4.3. 1 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
        7.4.3. 2 瓣膜置换术后
    7.5 冠心病与脑卒中
        7.5.1 概述
        7.5.2 冠心病合并脑卒中的抗栓治疗原则
        7.5.2. 1 冠心病合并出血性脑卒中
        7.5.2. 1. 1 抗栓药物致颅内出血的机制:颅内出血
        7.5.2. 1. 2 抗栓治疗的出血风险评估:对于ACS患
        7.5.2. 1. 4 冠心病患者缺血相关评估及意义:当颅
        7.5.2. 2 冠心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7.5.3 具体治疗方案
        7.5.3. 1 抗血小板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基石。
        7.5.3. 3 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
        7.5.3. 4 其他
    7.6 冠心病合并肺栓塞
        7.6.1 概述
        7.6.2 稳定性冠心病合并急性肺栓塞
        7.6.2. 1 抗凝治疗
        7.6.2. 2 溶栓治疗
        7.6.2. 3 临床常用溶栓药物及用法
        7.6.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急性肺栓塞
    7.7 冠心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7.7.1 概述
        7.7.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影响冠心病的发病机制
        7.7.3 冠心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药物治疗
        7.7.3. 1 β2受体激动剂
        7.7.3. 2 β受体阻滞剂
    7.8 冠心病合并消化道出血
        7.8.1 概述
        7.8.2 抗血小板药物与质子泵抑制剂联用
        7.8.2. 1 抗血小板药物损伤消化道机制
        7.8.2. 2 质子泵抑制剂
        7.8.3 消化道出血风险评估与预防策略
        7.8.4 消化道出血的处理
        7.8.4. 1 停用抗血小板药物
        7.8.4. 3 内镜止血治疗
        7.8.5 止血后治疗药物选择
    7.9 冠心病合并肝功能障碍
        7.9.1 概述
        7.9.2 常用的肝功能评价指标
        7.9.3 肝功能障碍患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改变
        7.9.4 肝功能障碍患者的用药原则
        7.9.6 他汀类药物在合并肝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7.9.7 他汀类药物所致肝功能异常的预防
        7.9.8 他汀类药物所致肝损害的治疗
    7.1 0 冠心病合并慢性肾脏疾病
        7.1 0. 1 概述
        7.1 0. 2 慢性肾脏病的定义和分期
        7.1 0.2.1 定义
        7.1 0.2.2 分期
        7.1 0. 3 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合理药物治疗
        7.1 0.3.1 抗栓药物治疗
        7.1 0.3.1. 1 溶栓治疗:尽管直接PCI是STEMI患
        7.1 0.3.1. 2 抗凝治疗
        7.1 0.3.1. 3 抗血小板治疗
        7.1 0.3.2 他汀类药物
        7.1 0.3.3 抗缺血治疗
    7.1 1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
        7.1 1. 1 概述
        7.1 1. 4 诊断
        7.1 1. 5 治疗
        7.1 1.5.1 一般治疗
        7.1 1.5.2 抗缺血治疗
        7.1 1.5.3 调脂治疗
        7.1 1.5.4 β受体阻滞剂
        7.1 1.5.5 硝酸酯类药物
        7.1 1.5.6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7.1 2 冠心病合并甲状腺疾病
        7.1 2. 1 概述
        7.1 2. 2 冠心病合并临床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7.1 2.2.1
        7.1 2.2.2 诊断
        7.1 2.2.3 治疗
        7.1 2. 3 冠心病合并临床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7.1 2.3.1
        7.1 2.3.2 诊断
        7.1 2.3.3 治疗
        7.1 2.3.4 特殊情况管理推荐
    7.1 3 冠心病合并风湿免疫疾病
        7.1 3. 1 概述
    7.1 4 冠心病合并外科手术
        7.1 4. 1 概述
        7.1 4. 2 药物选择
        7.1 4.2.1 β受体阻滞剂
        7.1 4.2.2 他汀类药物
        7.1 4.2.3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7.1 4.2.4 硝酸酯类药物
        7.1 4.2.5 抗血小板药物
        7.1 4.2.6 抗凝药物
        7.1 4.2.7 钙通道阻滞剂
        7.1 4.2.8 α2受体激动剂
        7.1 4. 3 注意事项
        7.1 4.3.1 β受体阻滞剂
        7.1 4.3.2 他汀类药物
        7.1 4.3.3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7.1 4.3.4 硝酸酯类药物
        7.1 4.3.5 抗血小板、抗凝药物
    7.1 5 冠心病合并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
        7.1 5. 1 概述
        7.1 5. 1 诊断与鉴别诊断
        7.1 5.1.1 冠心病诊断方法见本书相关章节。
        7.1 5.1.2 外周动脉疾病诊断方法 (图7-11)
        7.1 5. 3 冠心病合并外周动脉疾病患者治疗
        7.1 5.3.1 降低心血管风险的治疗 (表7-40)
        7.1 5.3.2 缓解症状的治疗 (表7-41)
8 冠心病特殊类型
    8.1 川崎病所致冠状动脉病变
        8.1.1 概述
        8.1.2 临床诊断
        8.1.2. 1 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的诊断
        8.1.2. 2 美国心脏协会制定的冠状动脉瘤分类
        8.1.3. 1 阿司匹林
        8.1.3. 2 大剂量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
        8.1.3. 3 冠状动脉瘤的治疗主要采用抗凝及溶栓治疗。
        8.1.3. 4 冠状动脉狭窄的治疗
        8.1.3. 5 其他药物
        8.1.4 预后及随访
    8.2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所致冠心病
        8.2.1 概述
        8.2.2 筛查
        8.2.3 诊断
        8.2.4 调脂药物治疗
        8.2.4. 1 调脂治疗原则FH目前尚不能在精准诊
        8.2.4. 3 调脂药物治疗目标
        8.2.4. 4 调脂药物种类及选择 (表8-2)
        8.2.4. 5 联合治疗
    8.3 非粥样硬化性冠心病
        8.3.1 冠状动脉痉挛
        8.3.1. 1 概述
        8.3.1. 2 药物治疗策略
        8.3.2 冠状动脉肌桥
        8.3.2. 1 概述
        8.3.2. 2 药物治疗策略
        8.3.3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
        8.3.3. 1 概述
        8.3.3. 2 药物治疗策略
9 冠心病相关中成药治疗
    9.1 中医分型及用药
        9.1.1 心血瘀阻
        9.1.2 痰浊内阻
        9.1.3 气滞血瘀
        9.1.4 气虚血瘀
        9.1.5 寒凝血瘀
        9.1.6 瘀热互结
        9.1.7 气阴两虚
        9.1.8 心肾阳虚
        9.1.9 心肾阴虚
    9.2 中药的现代医学作用机制
        9.2.1 抗血小板作用
        9.2.3 改善冠状动脉血管内皮功能、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9.2.4 抗氧化及炎性反应作用
        9.2.5 改善冠心病患者精神焦虑及抑郁状态的作用
        9.2.6 改善缺血性心律失常作用
1 0 冠心病常用药物用药小结
    1 0.2 冠心病二级预防常用药物
    1 0.3 冠心病介入围术期抗凝及溶栓治疗常用药物
    1 0.4 冠心病合并其他疾病的用药

(6)硝酸甘油在治疗急性左心衰竭中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临床表现。
    1.3 治疗方法。
    1.4 疗效判断。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7)不同剂量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对血浆NT-proBNP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疗效评定标准[3]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治疗2 h后两组患者临床改善情况
    2.2 治疗前后NT-pro BNP的变化水平
3 讨论

(8)硝普钠治疗肾性高血压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研究资料
    1.2 临床治疗方法
    1.3 观察项目及判定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2.2 治疗前后呼吸机心率变化比较
3 讨论

(9)用硝普钠与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效果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1 硝酸甘油组
        1.2.2 硝普钠组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3 讨论

(10)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论文提纲范文)

1 心力衰竭的定义、分类、分期及流行病学
    1.1 定义
    1.2分类
        1.2.1 射血分数降低性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s,HF-REF)和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s,HF-PEF)
        1.2.2 慢性心力衰竭和急性心力衰竭
        1.2.3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
    1.3 分期
    1.4 流行病学
2 心力衰竭的病因及病理生理机制
3 心力衰竭的诊断与评估
    3.1 临床表现
    3.2 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
        3.2.1 心力衰竭的常规检查
        3.2.2心力衰竭的特殊检查
    3.3临床评估
        3.3.1 心力衰竭的初始评估
        3.3.2 心力衰竭评估治疗
        3.3.3 预后的评定
4 慢性射血分数降低性心力衰竭治疗药物的合理应用
    4.1 治疗目的及策略
    4.2 一般治疗
        4.2.1 去除诱发因素
        4.2.2 监测体重及出入量
        4.2.3 调整生活方式
        4.2.4 心理和精神治疗
        4.2.5 吸氧
    4.3 药物治疗
        4.3.1 利尿剂
        4.3.1. 1 适应证
        4.3.1. 2 利尿剂的分类
        4.3.1. 3 使用方法
        4.3.1. 4 禁忌证
        4.3.1. 5 不良反应及处理
        4.3.2 ACEI
        4.3.2. 1 适应证
        4.3.2. 2 禁忌证
        4.3.2. 3 使用方法
        4.3.2. 4 不良反应及处理
        4.3.3 β受体阻滞剂
        4.3.3. 1 适应证
        4.3.3. 2 禁忌证
        4.3.3. 4 不良反应及处理
        4.3.4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4.3.4. 1 适应证
        4.3.4.2禁忌证
        4.3.4. 3 使用方法
        4.3.4. 4 不良反应及处理
        4.3.5 ARB
        4.3.5. 1 适应证
        4.3.5.2禁忌证
        4.3.5. 3 应用方法
        4.3.5. 4 不良反应及处理
        4.3.6 洋地黄类药物
        4.3.6. 1 适应证
        4.3.6. 2 禁忌证
        4.3.6. 3 使用方法
        4.3.6. 4 不良反应和处理
        4.3.7 伊伐布雷定
        4.3.7. 1 适应证
        4.3.7. 2 禁忌证
        4.3.7. 3 使用方法
        4.3.7. 4 不良反应及处理
        4.3.9有争议、正在研究或疗效尚不能肯定的药物
        4.3.1 0 心力衰竭患者应避免使用或慎用的药物
        4.3.1 1 药物治疗初始治疗、联合治疗、治疗方案的调整原则
5 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治疗药物的合理应用
    5.1概述
    5.2 药物的选择和合理应用
        5.2.1 HF-PEF急性失代偿期的治疗
        5.2.2 HF-PEF慢性稳定期的治疗
6 右心衰竭治疗药物的合理应用
    6.1 诊断与鉴别诊断右心衰竭的标准
    6.2 病情评估
        6.2.1 评估患者右心衰竭分期
        6.2.2 积极寻找导致右心衰竭的病因及诱因
    6.3 治疗原则
        6.4.1 优化右心室前负荷
        6.4.2 优化心肌收缩力
        6.4.3 优化右心室后负荷
        6.4.4 抗凝治疗
        6.4.5 神经内分泌调节
        6.4.6 7种主要疾病导致的右心衰竭的药物治疗
        6.4.6. 1 肺动脉高压伴右心衰竭
        6.4.6. 2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
        6.4.6. 3 COPD治疗范围
        6.4.6.4左心衰竭合并右心衰竭
        6.4.6. 5 右心瓣膜病
        6.4.6.6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
        6.4.6.7心肌病
7 终末期心力衰竭治疗药物的合理应用
    7.1 概述
    7.2 药物的选择和合理应用
        7.2.1 限水、限钠
        7.2.2 利尿剂
        7.2.3 正性肌力药
        7.2.4 血管扩张剂
8 心力衰竭并发症治疗药物的合理应用
    8.1 心力衰竭并发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的选择和合理应用
        8.1.1 心力衰竭并发心律失常
        8.1.1. 1 心房颤动
        8.1.1. 2 室性心律失常
        8.1.1. 3 缓慢性心律失常
        8.1.2 心力衰竭并发心脏瓣膜病
        8.1.2. 1 二尖瓣狭窄
        8.1.2. 2 二尖瓣脱垂
        8.1.2. 3 二尖瓣关闭不全
        8.1.2.4主动脉瓣狭窄
        8.1.2. 5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8.1.2. 6 二尖瓣狭窄
        8.1.2. 7 二尖瓣关闭不全
        8.1.3 心力衰竭并发冠心病
        8.1.3. 1 冠心病诊断
        8.1.3. 2 病情评估及治疗
        8.1.4心力衰竭并发高血压
        8.1.4. 1 高血压诊断
        8.1.4. 2 高血压病情评估
        8.1.4. 3 治疗原则
        8.1.5 心力衰竭并发2型糖尿病
        8.1.5 心力衰竭并发糖尿病
        8.1.5. 1 糖尿病诊断
        8.1.5. 2 病情评估
        8.1.5. 3 治疗原则
        8.1.5. 4 药物治疗
    8.2心力衰竭并发非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的选择和合理应用
        8.2.1 心力衰竭并发肾功能不全
        8.2.1. 1 诊断
        8.2.1. 2 病情评估
        8.2.1. 3 治疗原则
        8.2.2心力衰竭并发肺部疾病
        8.2.2. 1 诊断与鉴别诊断
        8.2.2. 2 病情评估
        8.2.2. 3 治疗
        8.2.3 心力衰竭并发其他疾病
        8.2.3. 1 缺铁和贫血
        8.2.3. 2 抑郁
        8.2.3. 3 痛风
9 急性心力衰竭治疗药物的合理应用
    9.1 诊断与鉴别诊断
    9.2 病情评估
    9.3 治疗原则
    9.4 药物的选择和合理使用
        9.4.1 一般处理
        9.4.2 药物治疗
        9.4.2. 1 基础治疗
        9.4.2. 2 利尿剂
        9.4.2. 3 血管扩张剂
        9.4.2. 4 正性肌力药
        9.4.2. 5 血管收缩药物
        9.4.2. 6 抗凝治疗
        9.4.2. 7 改善预后的药物
1 0 心力衰竭的整体治疗
    1 0.1 设计管理方案
    1 0.2 实施管理方案
    1 0.3 终末期管理

四、静滴不同剂量的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效果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微量泵静脉注射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效果观察及护理[J]. 李素娟.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9(04)
  • [2]硝普钠联合硝酸甘油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效果分析[J]. 张惠兴,胡燕明. 中国医药科学, 2019(07)
  • [3]乌拉地尔与硝酸甘油治疗高血压性急性左心衰竭疗效比较[J]. 谢桥根,沈晨辰. 海南医学, 2018(21)
  • [4]硝酸甘油静脉滴注抢救1例重症急性左心衰竭[J]. 魏谋文,赵辉. 智慧健康, 2018(29)
  • [5]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J].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药师协会.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06)
  • [6]硝酸甘油在治疗急性左心衰竭中的疗效观察[J]. 张正良,张清潭.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19)
  • [7]不同剂量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对血浆NT-proBNP的影响[J]. 于世平,谭露芬. 广州医药, 2017(02)
  • [8]硝普钠治疗肾性高血压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分析[J]. 陈鸿远.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33)
  • [9]用硝普钠与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效果对比[J]. 徐文武. 当代医药论丛, 2016(21)
  • [10]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J].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药师协会.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09)

标签:;  ;  ;  ;  ;  

静脉滴注不同剂量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