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工科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工科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培养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论文文献综述)

李鸣晨,郭德侠,蒋朋[1](2021)在《工科大学生实践技能短缺的制度分析》文中提出实践是工程教育的根本和灵魂,是培养工科大学生工程意识、工程能力的源泉。但目前我国工科大学生的实践技能并不能满足企业对工程人才的需要,这一短缺的现状与高校工科教师评价、课程设置的及企业实习的"非工化"等制度安排不无关系。文章在制度分析基础上探讨了相关制约因素,并从教师管理制度、实践教学制度和企业实习制度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制度建构。

尹传忠,郎铮煜,邱慧妍,李瑞艳[2](2021)在《新工科人才培养的STCP创新模式探讨——基于学科竞赛视角下因子分析法的例证》文中研究表明文章基于新工科对人才素质与能力的要求,构建学生、教师、课程及平台四位一体的STCP创新实践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以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学生为核心,强调教师在其中的关键作用,课程体系及实践平台为保障的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基本思路。设计以不同类型大学生科创竞赛为指标的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了上海海事大学的18个工程类专业作为实例,采用因子分析法,将交通运输专业与其他17个专业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交通运输专业创新实践竞争力综合排名第二,仅次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实践能力发展相对均衡,一定程度上证明了STCP模式的有效性。从大学生实际发展需求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两个方面,提出了新工科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建议。

郭金钱[3](2021)在《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新工科背景下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时,需要根据具体要求和新工科人才培养情况创设符合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有效改善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在彰显新工科背景下教育行业发展要求的同时,满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新工科人才培养要求。本文就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分析,明确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和现存问题,之后规划符合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借此发挥相应模式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张扬,刘柯楠[4](2021)在《新工科背景下农业院校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对于个人来说,创新是核心竞争力;对于国家和民族来说,创新是进步和发展的不朽动力.当前我国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一些阻力,遇到了一些"卡脖子"的问题,华为芯片事件就是一个例子.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创新,早在2014年,李克强总理就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当前"中国制造2025""创新驱动发展"等重大战略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新型工程科技人才成为时代的宠儿.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新工科建设在农业院校蓬勃开展起来.如何促进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以更好地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成为农业院校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对培养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进行了阐述;然后对新工科背景下,提升农业院校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农业院校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路径.

赵岱玥[5](2021)在《新工科大学生科学精神培育研究 ——基于山西省部分高校的调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何花[6](2021)在《工科大学生课程思政实践研究 ——以四川地区理工类院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

焦连志[7](2021)在《基于TRIZ理论的新工科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文中提出新工科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是新经济新业态背景下大学生人才培养的新命题。TRIZ理论阐明了创造发明的基本原理和内在规律,也对新工科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以新的启迪:创新是人的一种潜能,这种能力经过学习和训练是可以得到激发和培养的;要构建能力本位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精宽厚博"的知识体系是创新型人才成长的知识基础和素质基础;大学生只有自觉树立新工科人才成长理念,才能更好地引领自身创新型人才的成长。基于TRIZ理论的新工科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应当从将TRIZ理念融入大学生课程教育、融入大学生实践实训以及通过各种创新创业竞赛激励大学生的TRIZ理论应用等方面着手。

张碧,刘洞波,施晓蓉[8](2020)在《面向新工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文中认为随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改革,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已成为双创教育成效的重要体现。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结合新工科建设要求,确定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目标,提出了基于"竞赛+实践"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并以湖南工程学院为依托,从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双创竞赛、双创平台建设和创业培训辅导四个方面,对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进行实践探索。从实践成效可知,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明显,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新工科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索提供参考。

王维军,宋来[9](2020)在《我国针对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现状的可视化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文章以中国知网2004—2018年的266篇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Cite Space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处理,梳理工科大学生创业研究的发文量、研究机构的合作情况、重要作者。笔者发现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热点包括创业教育受教对象、创业教育主题内容、创业教育支持体系、工科创业人才培养以及工科创业教育环境五个方面。文章分析认为,我国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未来应注重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对创业教育实施效果的评价,加强院校之间的沟通合作,将创业教育融入"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

王维军[10](2021)在《工科优势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现状与优化》文中研究说明知识经济时代,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愈加凸显。工科优势高校依其自身的学科优势,在科技创新、培养科技型创业人才方面发挥着主力作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高校创业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创业教育课程是开展创业教育的核心要素,是培养科技型创业人才的主渠道。近年来,我国高校积极开展创业教育课程建设,但我国工科优势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亟需解决?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优化创业教育课程建设?有待深入探讨。基于以上问题,本文以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15所985、211工科优势高校为研究对象,分析总结目前我国工科优势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现状。本文发现工科优势高校在多年的发展中,逐渐呈现出如下特点:课程目标重视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课程门类增加,课程类型趋于多样化,课程内容涵盖面不断扩宽,师资来源呈现多元化。为进一步了解工科优势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可能存在的问题,在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对华东理工大学创业教育课程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工科优势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建设仍存在课程目标同质化程度较高、与专业教育结合度低、课程内容缺乏科学规划、实践课程社会化程度低,以及创业师资队伍薄弱等问题。而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一是传统高等教育观念的影响根深蒂固,二是对创业教育存有狭义化、功利化认知,三是创业教育课程的保障机制不健全。为了对标国际,完善创业教育课程建设,本文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三所不同国家/地区的世界一流工科高校为例,总结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的特色举措,归纳世界一流工科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的有益经验。在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优化我国工科优势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的路径。在价值取向上,以培养企业家精神为指导;在培养目标上,根据学生群体的差异性构建明确的、层次化课程目标;在课程内容上,充分利用工科优势高校优势资源,增加实践性、跨学科性课程;在课程结构上,建构连续多向性课程群,协调选修与必修课的比例;在课程教学上,应结合创业教育特征,创新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采取多元化考核方式。最后,课程的顺利运行还需要相关体制机制的完善,建立有效保障体系。包括完善师资管理、教学管理体制,成立专业化管理机构以及发展校内外合作机制等。

二、培养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培养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1)工科大学生实践技能短缺的制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工科大学生实践技能短缺的现状
二、工科大学生实践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工科教师评价制度的“非工化”
        1. 青年教师工程素质要求的“非工化”
        2. 教师绩效评价的“非工化”
    (二)实践教学制度的“非工化”
        1. 传统高校教育观念
        2. 教育体制制度因素
    (三)企业实习制度的“非工化”
        1. 校企合作的成本分担与利益补偿制度的缺失
        2. 实习经费投入制度严重滞后
        3. 对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的监管制度不到位
三、提升大学生实践技能的制度建构
    (一)教师管理制度的改革
        1. 建立青年教师工程能力培训制度
        2. 完善教师职称评审制度
        3. 建立“实践教授”岗位制度
    (二)实践教学制度的规范
        1. 增加实践教学时数
        2. 规范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三)企业实习制度的完善
        1. 建立“双赢”的校企合作制度
        2. 灵活安排课堂教学,延长实习时间
四、结语

(2)新工科人才培养的STCP创新模式探讨——基于学科竞赛视角下因子分析法的例证(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新工科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三、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证分析
    (一)因子分析法流程
    (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三)评价过程及结果分析
四、结语

(3)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要求
2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问题
3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3.1 弹性学分模式
    3.2 理实结合模式
    3.3 创新课堂模式
    3.4 校企合作模式
    3.5 考核激励模式
4 结语

(4)新工科背景下农业院校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新工科背景下提升农业院校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
    1.1 为国家发展战略添砖加瓦
    1.2 提升工科人才培养质量内涵
    1.3 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助一臂之力
2 农业院校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存在的问题
    2.1 创新氛围不浓
    2.2 创新教育课程单一
    2.3 实践平台不完善
    2.4 导师数量不足
3 新工科背景下农业院校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路径
    3.1 加强立德树人教育
    3.2 强化创新意识培养
    3.3 优化创新教育课程
    3.4 升级创新实践平台
    3.5 打造创新导师队伍
4 结束语

(7)基于TRIZ理论的新工科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二、新工科对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三、TRIZ理论核心思想及其对新工科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规律的揭示
    (一)TRIZ理论的核心思想
    (二)TRIZ理论对新工科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基本规律的揭示
四、基于TRIZ理论的新工科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
    (一)TRIZ理念应融入新工科大学生课程教育中
    (二)TRIZ理论应融入新工科大学生实践实训中
    (三)通过各种创新创业竞赛激励新工科大学生的TRIZ理论应用
五、结论

(8)面向新工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
    (一)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过于形式主义
    (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师资薄弱
    (三)培养过程中缺乏实践活动
二、结合新工科建设,确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目标
三、构建“竞赛+实践”的双创能力培养体系
    (一)注重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挖掘创新潜能,提高创新能力
    (二)以竞赛为抓手,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三)利用双创平台,培养实践能力和创业技能
    (四)加强创业培训服务,提高创业技能
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践
五、结语

(9)我国针对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现状的可视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研究设计
三、可视化描述分析
    (一)载文情况
    (二)研究主体分析
四、研究热点主题分析
五、结论

(10)工科优势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现状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 创业教育的研究现状
        (二) 创业教育课程的研究现状
        (三) 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三、研究方法与内容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的基本理论
    一、概念界定
        (一) 创业教育
        (二) 创业教育课程
        (三) 工科优势高校
    二、理论基础
        (一) 泰勒原理
        (二) 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原则
    三、创业教育课程价值
        (一) 激发大学生创业意愿
        (二) 提升大学生创业素质
        (三) 改革传统工程教育模式
第三章 我国工科优势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我国创业教育课程历史沿革
        (一) 自发探索阶段(1997-2001)
        (二) 多元探索阶段(2002-2009)
        (三) 全面开展阶段(2010-至今)
    二、我国工科优势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特点
        (一) 课程目标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二) 课程门类逐渐增加
        (三) 课程设置趋于体系化
        (四) 课程内容涵盖面不断拓宽
        (五) 师资来源呈现多元化
    三、工科优势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的实证调查
        (一) 研究案例高校
        (二) 调查概况
        (三) 调查结果分析
    四、工科优势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存在问题分析
        (一) 课程目标同质化程度较高
        (二) 与专业教育结合力度弱
        (三) 教学内容比例不协调
        (四) 实践类课程社会化程度较低
        (五) 创业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五、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影响
        (二) 创业教育认识不足
        (三) 组织保障机制不健全
第四章 世界一流工科院校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经验借鉴
    一、案例高校选取与概况
    二、三所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建设举措
        (一) 麻省理工学院(MIT)
        (二) 慕尼黑工业大学(TUM)
        (三) 香港科技大学(HKUST)
    三、三所高校的经验启示
        (一) 立足高校整体人才培养目标设置课程
        (二) 注重课程内容设置的统一性原则
        (三) 强调课程设置的层次性
        (四) 重视创业师资队伍的质量
第五章 工科优势高校优化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的路径
    一、确立培养企业家精神的创业教育理念
    二、设置具有明确性、层次性的课程目标
    三、选择具有实践性、跨学科性的课程内容
        (一) 注重内容的实践性
        (二) 增加学科专业相关创业内容
    四、建构结构合理、连续多向型的课程群
        (一) 构建连续多向型课程群
        (二) 协调必修与选修课比例,丰富修读方式
    五、采用灵活性、多样化的课程教学方式
    六、完善保障课程建设的体制机制
        (一) 完善师资队伍管理体制
        (二) 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三) 成立专业化创业教育课程管理机构
        (四) 发展校内外合作机制
结论与展望
附录 工科优势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现状调查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卷内备考表

四、培养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 [1]工科大学生实践技能短缺的制度分析[J]. 李鸣晨,郭德侠,蒋朋.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6)
  • [2]新工科人才培养的STCP创新模式探讨——基于学科竞赛视角下因子分析法的例证[J]. 尹传忠,郎铮煜,邱慧妍,李瑞艳. 中国高校科技, 2021(11)
  • [3]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究[J]. 郭金钱. 质量与市场, 2021(19)
  • [4]新工科背景下农业院校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路径研究[J]. 张扬,刘柯楠.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04)
  • [5]新工科大学生科学精神培育研究 ——基于山西省部分高校的调研[D]. 赵岱玥. 太原理工大学, 2021
  • [6]工科大学生课程思政实践研究 ——以四川地区理工类院校为例[D]. 何花. 电子科技大学, 2021
  • [7]基于TRIZ理论的新工科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J]. 焦连志. 创新, 2021(01)
  • [8]面向新工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 张碧,刘洞波,施晓蓉. 河北职业教育, 2020(06)
  • [9]我国针对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现状的可视化分析[J]. 王维军,宋来. 世界教育信息, 2020(12)
  • [10]工科优势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现状与优化[D]. 王维军.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9)

标签:;  ;  ;  ;  ;  

培养工科学生的创新能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