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母固定化技术在啤酒连续发酵中的应用

酵母固定化技术在啤酒连续发酵中的应用

一、酵母固定化技术在啤酒连续发酵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杨文君[1](2020)在《酿酒酵母固定化及其对桑椹果酒发酵过程中花色苷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桑椹是桑科植物桑树的复果,富含多种营养和功能成分,其所含的花色苷是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保护视力、促进肠道菌群多样性等功能。但是在桑椹果酒发酵过程中,花色苷受到较大程度的损失,影响了桑椹果酒的色泽和保健价值。因此,如何降低桑椹发酵果酒的花色苷损失已成为行业研究热点问题。本文将传统酿酒酵母细胞进行固定化,研究固定化酵母发酵对花色苷降解的影响,取得的研究进展如下:以果酒中花色苷保留率为筛选指标,从多种材料中筛选并确定了琼脂作为酿酒酵母的最优固定化载体,进行桑椹果酒发酵后,固定化酵母组比游离酵母组的花色苷含量提高了36.57%,其最终花色苷的保留率为61.43%。经扫描电镜观察可知琼脂易于吸附酵母,并能提供酵母生长空间,固定化对酵母细胞的毒害作用较弱。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设计对琼脂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效果进行了优化,确定了最适固定化条件,最适条件下发酵所得的果酒中花色苷的保留率为64.95%。经反复分批发酵试验后发现,固定化酵母组花色苷的保留率显着高于游离酵母组,在连续发酵六批次后,固定化酵母组花色苷保留率约为第一批次的91.80%,而游离组仅为第一批次的77.30%。研究了果酒发酵过程中酒精生成以及花色苷的降解变化,同时对酵母中起花色苷降解作用的β-葡萄糖苷酶的酶活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游离酵母发酵产酒精速度和花色苷降解速度均快于固定化酵母组。酵母中β-葡萄糖苷酶主要集中在细胞壁结构上。利用iTRAQ(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蛋白组学技术研究了固定化酵母发酵桑椹果酒时的蛋白质表达,结果表明,在含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C3G)的发酵液(A)中共有差异表达蛋白25种,其中上调表达和下调表达的蛋白质分别有21种和4种,在不含C3G的发酵液(B)中共有差异表达蛋白129种,其中上调表达和下调表达的蛋白质分别有20和109种。发酵液A和发酵液B中主要涉及的代谢通路分别为丙酮酸代谢和碳代谢。NCP1和GAS1是两种潜在的在桑椹果酒发酵降解花色苷中起重要作用的蛋白质。

曹中琦[2](2019)在《基于活性催化膜反应器技术的乙醇发酵过程研究》文中指出化石燃料具有不可再生的特性,而且其燃烧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燃料乙醇等新型绿色可再生能源因其综合碳排放为零,成为各国的研究热点。目前全球95%的乙醇在工业上是利用发酵法进行生产的,其中70%以上以分批发酵的方式进行,但是此过程中乙醇产率通常只有1.0-2.5g-L-1.h-1,而研究者所提出的连续发酵过程尽管可以提高发酵效率,但存在高稀释率下细胞洗出的问题,且受到底物流失以及产物抑制作用等限制。通过将固定化细胞技术和渗透汽化技术同时用于上述过程中,不仅解决了细胞洗出的问题,还能够达到缓解产物抑制的效果。然而对于传统的乙醇发酵-渗透汽化耦合过程,胞内抑制性产物乙醇首先进入料液主体,之后扩散到渗透汽化膜表面进行分离,存在传质步骤多,传质距离长、传质阻力大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真正对酵母产生抑制作用的是胞内的乙醇而并非料液主体中的乙醇,传统耦合过程通过移除料液主体的乙醇使胞内乙醇的逐渐向胞外扩散,但因受到传质阻力的限制,胞内抑制性产物乙醇难以快速扩散出细胞,残留的乙醇仍会对酵母的活性以及酵母繁殖的过程产生影响,从而导致乙醇连续发酵-渗透汽化耦合过程乙醇的瞬时产率逐渐下降,甚至发酵过程无法继续进行。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活性催化膜反应器技术提高细胞乙醇浓度梯度,从而促进胞内抑制性乙醇快速扩散,缓解产物抑制的方法。上述过程主要是基于固定化细胞技术将酵母固定于分离膜表面实现的,即制备包覆有活性酵母的复合催化膜,并在此基础上构筑活性催化膜反应器用于乙醇发酵过程。并且通过本技术有助于缓解发酵过程中的产物抑制,可有效提高酵母的生长繁殖与活性,促进乙醇连续发酵过程的高效稳定运行。本研究首先对乙醇发酵过程中的发酵参数以及操作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稀释率以及初始葡萄糖浓度的增加会提高乙醇产率,但是存在最大比生长速率对稀释率的限制作用,而且会带来产物抑制以及底物抑制的问题。针对产物抑制问题,通过对底物、产物以及细胞自身对酵母生长的抑制作用进行系统的研究,建立了综合考虑底物、产物以及细胞对乙醇发酵过程产物抑制影响的动力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物料衡算建立了关于乙醇连续发酵过程的动力学模型,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验结果比较一致。其次,针对上述乙醇连续发酵过程中的产物抑制问题,通过外加乙醇的方法研究乙醇对酵母活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乙醇对酵母活性影响规律的模型。通过调控发酵过程底物的浓度以得到不同浓度发酵生成的乙醇,从而更深入的讨论生成的乙醇对酵母活性的影响情况。此外,研究了发酵主要的副产物对酵母活性的影响,系统探讨了在发酵过程中影响酵母活性的主要物质及机理。酵母活性随着乙醇浓度的提高呈下降的趋势,乙醇浓度与酵母比死亡率之间呈指数关系,发酵产物中的酸性物质主要通过H+的作用影响酵母活性,而酵母活性并不受甘油的影响。之后,针对在发酵过程中乙醇对酵母活性以及酵母繁殖的影响,本研究在传统发酵-渗透汽化耦合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将发酵过程生成的乙醇即时移除的方法,解决了传统耦合技术中胞内生成的乙醇需经过料液主体传递到膜表面进行分离的传质距离长以及阻力大的问题,强化了胞内抑制性乙醇扩散出酵母的过程,从而进一步缓解了乙醇对酵母活性以及繁殖过程的影响。制备固定化酵母的PES/PDMS活性催化膜,并对膜结构进行表征,评价其发酵性能以及分离能力。通过优化设计,使催化层的孔隙率高达79.1%,保证了固定化酵母的发酵性能与游离酵母相当,并且在高浓度底物的条件下表现出更优的发酵能力。所制备的活性催化膜分离层的渗透汽化性能与传统PDMS膜相当。针对在乙醇发酵-渗透汽化耦合过程中分离膜的渗透汽化性能随发酵过程进行出现劣化的问题,通过长达8000 h的间断性渗透汽化实验测试了发酵液中的主要物质对膜性能的影响程度,表明所制备的PDMS膜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对活性催化膜的耦合性能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对比于其他发酵过程,如分批发酵以及传统发酵-渗透汽化耦合过程,在活性催化膜反应器中进行的乙醇发酵过程具有最低的乙醇残留浓度,其乙醇产率(3.05 g.L-1.h-1)与分批发酵(2.26 g.L-1.h-1)相比提高35%。表明活性催化膜反应器技术可以有效移除酵母附近的乙醇,有利于生成的乙醇从酵母中扩散,从而更进一步缓解产物抑制,达到提高乙醇产率的目的。最后,基于上述关于活性催化膜反应器技术在乙醇发酵-渗透汽化耦合过程中的研究结果,提出了一种缓解乙醇发酵过程中因乙醇对酵母生长及活性的影响导致乙醇产率逐渐下降的方法。探讨在活性催化膜反应器中乙醇连续发酵过程参数的变化规律。在活性催化膜反应器中酵母浓度及活性均高于传统发酵-渗透汽化耦合过程,乙醇瞬时产率并无明显下降,乙醇体积产率与传统耦合过程相比提高了 21%。并且基于对乙醇连续发酵动力学以及产物抑制的研究,结合物料衡算建立了乙醇连续发酵-渗透汽化耦合过程的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模型预测值与实验的结果比较一致,进一步说明活性催化膜反应器在用于乙醇连续发酵过程中的优势。

刘佳文[3](2018)在《两种梭菌的丁醇发酵工艺优化及动力学研究》文中指出丁醇是一种具有较高的内能与热值,能与汽油以较高比例进行混合的能源。通过生物发酵法制备丁醇既有助于促进能源多样化,帮助我们摆脱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严重依赖,也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对环境的压力。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目标产物对于产溶菌株的毒性作用大、发酵产品难分离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首先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探究丙酮丁醇梭菌与拜氏梭菌菌种吸附剂制备工艺条件,并通过丁醇在有机相中溶解度的不同,从油醇、正辛醇、油酸乙酯、油酸和醋酸丁酯5种有机溶剂中筛选出合适的萃取剂用作萃取发酵。研究结果表明,在菌种吸附剂制备中,当海藻酸钠量为0.55 g,分散剂与菌种溶液比为1.05,氯化钙浓度为8.24 g/L时,包埋丙酮丁醇梭菌和拜氏梭菌的海藻酸钙吸附剂具备最大吸附性能;在5种有机溶剂中,由于正辛醇对丁醇分配系数最高且对乙醇和丙酮的分配系数低,因此选择正辛醇作为萃取剂,进一步研究发现水相与有机相5:1的比例为最佳比例。其次,优化发酵工艺,通过考察热激对梭菌的影响,以及在不同比例的初始酵母抽提物浓度(0.0 g/L,0.01 g/L,0.05 g/L,0.1 g/L,0.15 g/L),不同比例的葡萄糖浓度(40g/L,50g/L,60g/L,70g/L)、不同pH(3.5,4.0,4.5,5.0,5.5,6.0,6.5)的情况下梭菌发酵结果。结果表明,当种子液经过热激后,初始酵母抽提物浓度0.1 g/L,葡萄糖浓度60 g/L,丙酮丁醇梭菌和拜氏梭菌发酵液初始pH分别为5.5和5.0时,发酵效果最好。优化后的梭菌固定化耦合萃取连续发酵中,待稳定后,折合发酵层总丁醇浓度基本稳定在12 g/L左右。最后,本文针对丙酮丁醇梭菌与拜氏梭菌的固定化耦合萃取连续发酵结果,结合Logistics方程建立梭菌固定化耦合萃取连续发酵菌体生长动力学模型;以发酵产物丁醇浓度与时间的关系,使用Luedeking-Piret方程建立梭菌固定化耦合萃取连续发酵产物生成动力学模型;以葡萄糖浓度与时间的关系,根据基质平衡原理建立梭菌固定化耦合萃取连续发酵底物消耗动力学模型。对以上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实验值与模型值匹配较好,利用该模型可预测丙酮丁醇梭菌与拜氏梭菌在固定化耦合萃取连续发酵产丁醇过程中菌体生长、底物消耗和产物生成的规律。

赵井雅[4](2018)在《固定化酵母乙醇发酵工艺技术改进》文中研究说明酒精是可再生资源,是当今世界生物技术产品中产量最大、用途最多的产品。使用酒精替代部分石油意义重大,不仅能够减少购买石油所需的外汇支出,还能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我国已经成为酒精生产大国,但酒精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发酵强度低、生产成本高、能耗大等诸多问题,需要不断的优化生产工艺、利用低价值资源,从而提高经济效益。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固定化技术、高浓度发酵技术等用于提高酒精生产效率,在此基础,结合天冠集团生产实际条件,开展了固定化酵母发酵产酒精的工艺研究。本研究结论如下:1.使用摇瓶发酵,通过优化不同固定化工艺,使用最佳固定化工艺与传统工艺对比,结果发现,吸附法固定化酵母发酵终了酒精含量分别比包埋法、传统工艺高1.3%、2.8%,选取吸附法制备固定化酵母做9批次连续发酵试验,平均淀粉利用率89.269%、平均生酸为2.244、平均酒精含量为13.453%、平均残糖为1.008%,发酵结果理想。2.使用600 L发酵罐开展了固定化酵母连续发酵,经过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初始糖浓度20%、发酵温度35℃、pH4.5、发酵时间84 h、载体装填量8 g/L、循环量2 BV。在此条件下淀粉利用率为85.078%、粮耗为2.985 t/t、酒精含量为14.31%。在进一步的研究中,研究了硝酸替代硫酸、空载时间、载体重复利用对发酵的影响,以及载体稳定性。结果发现使用硝酸代替硫酸、短时间空载、载体重复利用均对发酵结果没有太大的影响,而且固定化材料经久耐用,适合大生产长期使用。3.在600 L罐上开展经济效益评价,经过计算,采用固定化酵母酒精发酵吨酒精可节约生产成本222.7元,从而可产生盈利248元/吨。另外,使用固定化酵母发酵,每年因单罐淀粉利用率提升和发酵批次增多可额外为酒精生产企业额外创造2.65万元的经济效益,为酒精生产企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经济效益明显。4.本研究摸索出固定化酵母制备工艺,在此基础上开展了600 L连续发酵试验,探明了固定化酵母最佳发酵工艺以及生产成本,证明了固定化酵母能够为酒精生产企业增加经济效益。本研究为酒精生产企业减少种子培养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经济效益提供了参考。

徐朝阳[5](2017)在《啤酒高效后酵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啤酒的工业化生产在我国已经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经过近几十年的飞速发展,我国已跃升为世界上最大的啤酒生产国,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众所周知,在啤酒酿造过程中,VDK与非生物稳定性(冷混浊)是制约啤酒后贮周期、成品啤酒品质及其稳定性的两大制约因素。本文采用连续热处理的方法处理啤酒后发酵液,加速VDK前驱物α-乙酰乳酸脱羧生成VDK。热处理后的发酵液冷却后通过固定化酵母将VDK还原成2,3-丁二醇,使成品啤酒TVDK维持在低水平,有效防止了VDK的反弹。同时,采用-3℃低温贮存,加速了嫩啤酒中HAPL和HAPT的析出,保证了成品啤酒的非生物稳定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连续后酵工艺参数的研究发现,啤酒后酵液最佳热处理条件为热处理温度77℃、热处理时间20min。此条件下将VDK前驱物α-乙酰乳酸转化成VDK,使成品啤酒中TVDK控制于低水平,有效地防止了成品酒中VDK的反弹。研究发现,热处理对后发酵液TBA值、乙醇正丙醇、乙酸异戊酯、己酸乙酯、甲酸乙酯、乙酸乙酯、乙酸异丁酯等无显着差异(P<0.05)。(2)采用固定化酵母连续后发酵,随后酵液在填充床反应罐中滞留时间的延长,后酵液中TVDK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且在2.75h左右达到最低值。(3)在-3-0℃贮存嫩啤酒,温度越低,HAPL和HAPT析出与冷混浊生成速度越快。其中:HAPL析出动力学方程为K=7×1018e-0.162/T(R2=0.968)HAPT析出动力学方程为K=3×1029e-0.249/T(R2=0.9718)冷混浊生成动力学方程为K=1×1020e-0.168/T(R2=0.935)(4)在最佳热处理条件(77℃、20min)下,成品啤酒的理化指标、感官指标与风味物质含量均无显着变化。根据冷混浊动力学方程,-3-2℃时冷混浊生成速度是-10℃时速度的1.5倍,与-10℃相比,后贮时间可缩短1/3。

张强,嵇冶[6](2017)在《固定化细胞技术应用于酒精发酵中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固定化细胞技术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是在固定化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近年来,固定化细胞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燃料酒精的研究与生产中。因其可以反复使用、连续发酵以及提高酒精得率等优势显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研究固定化细胞酒精发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综述了固定化细胞技术在酒精发酵领域的研究进展,介绍了酒精生产中常用的细胞固定化方法、特性及优势、固定化细胞技术在酒精发酵中应用以及在酒精发酵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等。指出开展细胞与细胞、细胞与酶的共固定化技术,无载体自絮凝细胞固定化技术以及开发新型酒精专用固定化载体材料是未来固定化细胞技术在酒精工业规模化应用的关键。

窦冰然,郭会明,朱曼利,李伟,洪厚胜[7](2016)在《固定化酵母在酿造技术及燃料乙醇领域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细胞固定化技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快速发展,现已在在发酵工业、生物能源、化学分析、医药工业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充分显示了这种技术的优越性。同时,固定化细胞生长速度快、反应快、不易染菌、节约成本、产物易于分离,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发酵领域中。凭借以上优点,固定化酵母也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深度研究,不同的固定化方法和固定化载体对酵母固定化的效果有很大影响。文章综述了传统的酵母固定化方法和新型固定化方法,并介绍了固定化酵母在酿造技术和燃料乙醇领域的应用概况,展望了固定化酵母的应用前景和研究方向。

王文文[8](2014)在《固定化微生物细胞发酵生产杏皮渣醋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以杏皮渣为原料,对采用固定化酵母菌、固定化醋酸菌发酵杏皮渣醋的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对固定化酵母菌、固定化醋酸菌的制备和发酵性能进行了研究,以海藻酸钠、聚乙烯醇、二氧化硅为基本载体,以碳酸钙、卡拉胶、硅藻土、明胶为添加材料,通过对固定化酵母菌的通透性、渗透量、机械强度、粒子开裂数、使用寿命、酒精度、残糖等指标的测定,确定了固定化酵母菌和固定化醋酸菌的制备方法。对杏皮渣汁酒精连续发酵和分批醋酸发酵工艺进行了研究;对杏皮渣原醋的香气成分、氨基酸和卫生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固定化酵母菌的最佳载体材料为:碳酸钙0.6%(g/100mL),海藻酸钠4%(g/100mL)、聚乙烯醇3.2%(g/100mL)、二氧化硅1.6%(g/100mL),制得的固定化酵母具有较好机械强度,发酵产酒精性能稳定,发酵时间较短,发酵酒精度较高。使用9个批次约40d后,酒精度仍能保持在8.0%(v/v)以上。杏皮渣汁酒精连续发酵的最佳工艺为:果酒酵母:产酯酵母:乳酸菌为2:2:1(v/v),在稀释率0.02h-1,接种量16%(g/100mL),可溶性固形物17%,温度30℃,pH3.8的条件下,酒精连续发酵所得酒精度最高为6.3%(v/v)。杏皮渣汁醋酸发酵的最佳工艺为:初始酒精度6%(v/v),接种量12%(g/100mL),装液量20%(v/v),发酵温度30℃,转速80r/min,pH值4,发酵天数21d,醋酸产量可达6.9g/100mL。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共分析得到了杏皮渣原醋中的香气成分28种,其中酯类物质7种,相对含量为43.45%;醇类物质6种,相对含量为14.8%;酸类物质5种,相对含量为20.04%;其他成分10种。香气物质中相对含量最高的是乙酸乙酯,相对含量为23.81%;醇类物质中含量最高的是2-丁基辛醇,相对含量为2.92%;酸类物质中含量最高的是乙酸,相对含量为10.05%。共测定了杏皮渣原醋中的16种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为1.0g/100mL,含量最高的为天冬氨酸。杏皮渣原醋中的砷、铅、黄曲霉B1、菌落总数、大肠菌群以及致病菌均小于GB18187-2000酿造食醋标准和ZB X66004—86液态法酿造食醋标准要求。杏皮渣原醋中的总酸为6.9g/100mL>3.5g/100mL,可溶性固形物为5.0g/100mL>0.5g/100mL均大于GB18187-2000酿造食醋标准和ZBX66004—86液态法酿造食醋标准要求。

李文[9](2014)在《固定化酵母发酵性能调控及在制备燃料乙醇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农田秸秆废弃物的焚烧和遗弃导致了严重的二次污染和资源浪费,秸秆生物炼制燃料乙醇不仅可以避免秸秆处置不当带来的环境问题,而且可使秸秆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然而,传统的生物炼制工艺中主要采用游离酿酒酵母发酵,存在菌种扩培成本高、设备利用率不高以及杂菌污染等问题。本研究采用细胞固定化技术,将酵母菌固定化后用于秸秆生物炼制燃料乙醇,使秸秆废弃物转化为燃料乙醇。首先,以2.5%海藻酸钠(w/v)、2%氯化钙(w/v)、2%菌体添加量(w/v,细胞干重),滴落法包埋固定酵母(Saccharomy cescerevisiae BY4742)细胞,在葡萄糖浓度80g/L,pH4.0,10%(v/v)菌体投加量,温度35℃的条件下,进行重复批次循环发酵,每批次发酵72h,共发酵3个批次,探究固定化酵母重复发酵性能。结果表明:酵母菌固定化后发酵时间由72h缩短为48h,固定化技术显着缩短发酵时间;第1、2、3批次最大乙醇得率分别为82%、62%、35%,平均乙醇生产强度0.30g/(L·h),固定化酵母菌随着循环利用次数增加,发酵性能逐渐下降。其次,为减缓固定化酵母重复发酵中发酵性能下降,通过增殖活化、批次短周期发酵、发酵工艺参数优化3种方法对固定化粒子发酵性能进行调控,结果表明:调控后,乙醇生产强度明显提升,发酵效率提高。最佳发酵工艺参数为葡萄糖浓度110g/L,pH4.0,菌体投加量30%(v/v),温度35℃,在此条件下循环发酵5个批次后,每批次发酵12h,5个批次乙醇得率分别为81%、80%、73%、61%、59%,平均乙醇生产强度为3.44g/(L·h)。固定化酵母重复批次发酵中,对发酵性能下降的固定化酵母再次进行增殖活化,能够恢复其发酵性能。在第3批次发酵结束后对固定化酵母增殖活化10h,第4批次乙醇得率恢复至84%。最后,采用固定化酵母以小麦秸秆为发酵底物,在温度为38℃、固体含量16%(w/v)、纤维素酶投加量35FPU/g底物、酵母菌浓度8g/L(以细胞干重计)的条件下进行同步糖化发酵。实验结果表明:发酵120h后,乙醇浓度为28.94g/L,乙醇产率为76%。

奚悦,焦姮,刘小宇[10](2013)在《固定化细胞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细胞固定技术是将具有特定生理功能的生物细胞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固定,并以其作为生物催化剂加以利用的一门技术。相对于游离的单细胞,固定化细胞可简化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本文回顾了细胞固定技术在制备方法和载体材料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近几年来固定化细胞技术在新能源开发、食品加工及环境污染物处理中的应用,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二、酵母固定化技术在啤酒连续发酵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酵母固定化技术在啤酒连续发酵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酿酒酵母固定化及其对桑椹果酒发酵过程中花色苷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细胞固定化研究进展
        1.1.1 细胞固定化概述
        1.1.2 固定化细胞的载体
        1.1.2.1 载体的选择
        1.1.2.2 载体的分类
        1.1.3 细胞固定化方法
        1.1.3.1 吸附法
        1.1.3.2 共价结合法
        1.1.3.3 交联法
        1.1.3.4 包埋法
        1.1.4 细胞固定化技术的应用
    1.2 桑椹花色苷研究进展
        1.2.1 花色苷简介
        1.2.2 花色苷的稳定性
        1.2.2.1 光照
        1.2.2.2 pH
        1.2.2.3 温度
        1.2.2.4 金属离子
        1.2.2.5 化学试剂
        1.2.3 花色苷的生物活性
        1.2.4 果酒酿造过程中部分关键酶对花色苷的影响
    1.3 蛋白组学研究进展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5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用于桑椹果酒发酵的固定化酵母载体的筛选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和设备
        2.2.1 菌种
        2.2.2 主要试剂和材料
        2.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培养基的制备
        2.3.2 酵母菌的活化、培养及收集
        2.3.3 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制备
        2.3.3.1 以海藻酸钠为载体的固定化酵母的制备
        2.3.3.2 以海藻酸钠-丝瓜瓤基质为载体的固定化酵母的制备
        2.3.3.3 以结冷胶为载体的固定化酵母的制备
        2.3.3.4 以海藻酸钠-聚氧化乙烯为载体的固定化酵母的制备
        2.3.3.5 以甘蔗渣为载体的固定化酵母的制备
        2.3.3.6 以薄壳蚕茧为载体的固定化酵母的制备
        2.3.3.7 以琼脂为载体的固定化酵母的制备
        2.3.3.8 以玉米芯为载体的固定化酵母的制备
        2.3.4 桑椹果酒的发酵
        2.3.5 琼脂固定化酵母的扫描电镜(SEM)观察
    2.4 测定方法
        2.4.1 花色苷保留率的测定方法
        2.4.2 酒精度的测定方法
        2.4.3 花色苷的测定方法
        2.4.3.1 缓冲液的配制
        2.4.3.2 pH示差法测定花色苷的含量
    2.5 结果与讨论
        2.5.1 海藻酸钠固定化酵母制备及其发酵对花色苷保留率的影响
        2.5.2 薄壳蚕茧固定化酵母制备及其发酵对花色苷保留率的影响
        2.5.3 海藻酸钠-丝瓜瓤基质固定化酵母制备及其发酵对花色苷保留率的影响
        2.5.4 结冷胶固定化酵母制备及其发酵对花色苷保留率的影响
        2.5.5 海藻酸钠-聚氧化乙烯固定化酵母制备及其发酵对花色苷保留率的影响
        2.5.6 甘蔗渣固定化酵母制备及其发酵对花色苷保留率的影响
        2.5.7 琼脂固定化酵母制备及其发酵对花色苷保留率的影响
        2.5.8 玉米芯固定化酵母制备及其发酵对花色苷保留率的影响
        2.5.9 固定化材料的筛选
        2.5.10 琼脂固定化酵母的扫描(SEM)结果与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酿酒酵母固定化方法的优化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和设备
        3.2.1 菌种
        3.2.2 主要试剂和材料
        3.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琼脂浓度对发酵桑椹汁中花色苷保留率的影响
        3.3.2 酵母接种量对发酵桑椹汁中花色苷保留率的影响
        3.3.3 琼脂块大小对发酵桑椹汁中花色苷保留率的影响
        3.3.4 固化时间对发酵桑椹汁中花色苷保留率的影响
        3.3.5 响应面分析设计实验方案
        3.3.6 反复分批发酵
        3.3.6.1 游离酵母反复分批发酵实验
        3.3.6.2 固定化酵母反复分批发酵实验
    3.4 测定方法
        3.4.1 花色苷保留率的测定
        3.4.2 酒精度的测定方法
        3.4.3 花色苷的测定方法
    3.5 结果与讨论
        3.5.1 琼脂浓度对花色苷保留率的影响
        3.5.2 酵母接种量对花色苷保留率的影响
        3.5.3 琼脂块大小对花色苷保留率的影响
        3.5.4 固化时间对花色苷保留率的影响
        3.5.5 响应面试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3.5.6 酵母细胞反复分批发酵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桑椹果酒发酵过程中花色苷代谢相关酶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和设备
        4.2.1 菌种
        4.2.2 主要试剂和材料
        4.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发酵动力学曲线测定
        4.3.1.1 游离酵母发酵动力学曲线测定
        4.3.1.2 固定化酵母发酵动力学曲线测定
        4.3.2 β-葡萄糖苷酶曲线测定
        4.3.2.1 游离酵母β-葡萄糖苷酶曲线测定
        4.3.2.2 固定化酵母β-葡萄糖苷酶曲线测定
        4.3.3 酵母各组分提取方法
        4.3.3.1 细胞壁组分的提取
        4.3.3.2 细胞质组分的提取
        4.3.3.3 膜连接组分的提取
    4.4 测定方法
        4.4.1 花色苷保留率的测定方法
        4.4.2 酒精度的测定方法
        4.4.3 花色苷的测定方法
        4.4.4 β-葡萄糖苷酶酶活测定方法
        4.4.4.1 对硝基苯酚(pNP)标准曲线测定
        4.4.4.2 β-葡萄糖苷酶的酶活测定
    4.5 结果与讨论
        4.5.1 pNP标准曲线
        4.5.2 果酒发酵过程中酒精度和花色苷浓度的变化
        4.5.3 发酵时间与酵母中β-葡萄糖糖苷酶酶活的关系
        4.5.4 游离酵母各部位β-葡萄糖苷酶酶活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iTRAQ技术研究酵母在果酒酿造过程中酶的变化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及方法
        5.2.1 实验材料和设备
        5.2.1.1 菌种
        5.2.1.2 主要试剂和材料
        5.2.1.3 主要仪器与设备
        5.2.1.4 主要试剂配制方法
        5.2.2 样品
        5.2.3 蛋白质提取和定量
        5.2.3.1 蛋白提取
        5.2.3.2 蛋白质定量
        5.2.4 蛋白酶切及iTRAQ试剂标记
        5.2.4.1 菌体蛋白酶解
        5.2.4.2 iTRAQ试剂标记
        5.2.5 第一维高pH-RP液相分离
        5.2.6 第二维反向液质联用HPLC-MS
        5.2.7 数据库检索
        5.2.8 差异表达蛋白筛选标准
    5.3 结果与讨论
        5.3.1 不同发酵阶段酵母菌总蛋白定量
        5.3.2 不同酵母发酵降解花色苷过程中差异表达蛋白质的鉴定
        5.3.3 不同酵母发酵降解花色苷过程中差异表达蛋白质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5.3.3.1 差异表达蛋白质的GO(Gene Ontology,基因本体论)功能注释和分类
        5.3.3.2 差异表达蛋白质 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注释和通路分析
        5.3.3.3 蛋白质相互作用(PPI)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2)基于活性催化膜反应器技术的乙醇发酵过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燃料乙醇概述
        1.1.1 燃料乙醇生产的重要意义
        1.1.2 乙醇发酵的发展概况
    1.2 乙醇连续发酵
        1.2.1 连续发酵简介
        1.2.2 连续发酵动力学
    1.3 固定化细胞技术
        1.3.1 固定化细胞技术简介
        1.3.2 固定化方法与材料
        1.3.3 固定化细胞连续发酵技术
    1.4 产物抑制
        1.4.1 产物抑制简介
        1.4.2 乙醇发酵过程中产物抑制的机理
        1.4.3 缓解产物抑制的方法
    1.5 乙醇发酵-渗透汽化耦合技术
        1.5.1 渗透汽化技术
        1.5.2 乙醇发酵-渗透汽化耦合技术的研究
    1.6 论文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第二章 乙醇发酵动力学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设备及试剂
        2.2.2 乙醇发酵实验
        2.2.3 实验分析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乙醇发酵过程条件优化研究
        2.3.2 乙醇发酵动力学模型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乙醇发酵过程中的产物抑制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设备与试剂
        3.2.2 实验条件及步骤
        3.2.3 实验分析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外加物质对酵母活性影响的研究
        3.3.2 发酵过程中生成的乙醇对酵母活性影响的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活性催化膜的制备及其发酵与渗透汽化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设备及试剂
        4.2.2 复合活性催化膜的制备及表征
        4.2.3 复合活性催化膜的发酵性能测试
        4.2.4 渗透汽化实验
        4.2.5 膜劣化实验
        4.2.6 实验分析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复合活性催化膜的表征
        4.3.2 复合活性催化膜的发酵性能研究
        4.3.3 复合活性催化膜的渗透汽化性能研究
        4.3.4 发酵-渗透汽化耦合过程中的膜劣化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活性催化膜在分批发酵-PV过程中的耦合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设备及试剂
        5.2.2 复合活性催化膜的制备
        5.2.3 乙醇分批发酵-渗透汽化耦合实验
        5.2.4 实验分析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乙醇分批发酵-PV耦合实验研究
        5.3.2 活性催化膜的长时间使用性研究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活性催化膜反应器在乙醇连续发酵过程中的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2.1 设备及试剂
        6.2.2 复合活性催化膜的制备
        6.2.3 乙醇连续发酵-渗透汽化耦合实验
        6.2.4 实验分析方法
    6.3 结果与讨论
        6.3.1 乙醇连续发酵-PV耦合过程的动力学实验研究
        6.3.2 乙醇连续发酵-PV耦合过程的动力学模型研究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和导师简介
附件

(3)两种梭菌的丁醇发酵工艺优化及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丁醇概述
        1.1.1 丁醇的理化性质及应用
        1.1.2 丁醇的生产方法
        1.1.3 梭菌发酵生产丁醇的国内外研究
    1.2 发酵法产丁醇遇到的问题与改进
        1.2.1 细胞固定化技术
        1.2.2 生物醇类分离纯化研究
    1.3 生物发酵动力学研究
        1.3.1 菌体生长动力学模型
        1.3.2 产物生成动力学模型
        1.3.3 底物消耗动力学模型
    1.4 本文研究工作
        1.4.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4.2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第二章 海藻酸钙包埋梭菌耦合液液萃取发酵的应用研究
    2.1 引言
    2.2 试剂与仪器
        2.2.1 菌种
        2.2.2 主要试剂
        2.2.3 主要仪器设备
        2.2.4 培养基
    2.3 实验方法
        2.3.1 菌种的培养
        2.3.2 固定化细胞吸附剂的制备
        2.3.3 吸附剂性能测试
        2.3.4 气相色谱法检测发酵产物
        2.3.5 萃取剂的选择
        2.3.6 原位萃取发酵
    2.4 结果与分析
        2.4.1 内标法测定发酵产物
        2.4.2 吸附剂制备工艺的确定
        2.4.3 最佳萃取剂的确定
        2.4.4 原位萃取发酵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连续发酵产丁醇
    3.1 引言
    3.2 试剂与仪器
        3.2.1 菌种
        3.2.2 主要试剂
        3.2.3 主要仪器设备
        3.2.4 培养基
    3.3 实验方法
        3.3.1 菌种的培养
        3.3.2 固定化细胞吸附剂的制备
        3.3.3 热激对发酵的影响
        3.3.4 酵母抽提物浓度对发酵的影响
        3.3.5 葡萄糖浓度对发酵的影响
        3.3.6 培养液初始pH值对发酵的影响
        3.3.7 连续发酵
    3.4 测试方法
        3.4.1 气相色谱法检测发酵产物
        3.4.2 DNS法测定发酵剩余糖浓度
        3.4.3 产溶梭菌生物量测定
    3.5 结果与分析
        3.5.1 葡萄糖标准曲线
        3.5.2 产溶梭菌生物量的线性关系曲线
        3.5.3 热激对梭菌发酵的影响
        3.5.4 初始酵母抽提物浓度的影响
        3.5.5 葡萄糖浓度对发酵的影响
        3.5.6 培养液初始pH值对发酵影响
        3.5.7 梭菌连续发酵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动力学模型建立和验证
    4.1 引言
    4.2 试剂与仪器
        4.2.1 菌种
        4.2.2 主要试剂
        4.2.3 主要仪器设备
        4.2.4 培养基
    4.3 实验方法
        4.3.1 菌种的培养
        4.3.2 固定化细胞吸附剂的制备
        4.3.3 连续发酵
    4.4 结果与分析
        4.4.1 产溶梭菌在液体发酵培养基中生长过程
        4.4.2 菌体生长动力学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4.4.3 产物生成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4.4.4 底物消耗动力学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4.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固定化酵母乙醇发酵工艺技术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细胞固定化技术研究概况
        1.1.1 细胞固定化原理
        1.1.2 固定化细胞制备方法
        1.1.3 细胞固定化反应器
    1.2 酵母细胞固定化技术在酒精生产中的应用
        1.2.1 优势
        1.2.2 应用现状
        1.2.3 存在问题
        1.2.4 前景
    1.3 本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酵母固定技术条件优化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包埋法固定酵母条件优化
        2.2.2 吸附法固定酵母条件优化
        2.2.3 酒精发酵工艺比较分析
        2.2.4 吸附法固定酵母连续发酵评价
    2.3 小结
第三章 吸附法固定酵母酒精发酵中试条件优化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初始糖浓度对酒精发酵的影响
        3.2.2 发酵温度对酒精发酵的影响
        3.2.3 pH对酒精发酵的影响
        3.2.4 发酵时间对酒精发酵的影响
        3.2.5 载体装填量对酒精发酵的影响
        3.2.6 循环量对酒精发酵的影响
        3.2.7 硝酸替代对酒精发酵的影响
        3.2.8 空载时间对酒精发酵的影响
        3.2.9 重复利用对酒精发酵的影响
        3.2.10 固定化材料稳定性
    3.3 小结
第四章 吸附法固定酵母酒精发酵中试经济效益分析
    4.1 成本分析
    4.2 经济效益分析
        4.2.1 原材料成本
        4.2.2 发酵收益
        4.2.3 酒精含量提高带来的单罐发酵发酵收益提升
    4.3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5.2.1 影响包埋固定酵母的因素
        5.2.2 影响吸附固定酵母的因素
        5.2.3 影响中试试验的因素
    5.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啤酒高效后酵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啤酒概述
    1.2 啤酒原料
        1.2.1 麦芽
        1.2.2 小麦芽
        1.2.3 酒花
        1.2.4 水
    1.3 啤酒酿造
        1.3.1 制麦
        1.3.2 麦汁制备
        1.3.3 啤酒酵母发酵
    1.4 VDK
        1.4.1 VDK产生的分子机制
        1.4.2 影响VDK的主要因素
        1.4.3 控制双乙酰的方法
        1.4.4 TVDK
    1.5 固定化酵母连续发酵
        1.5.1 固定化
        1.5.2 固定化技术与载体
        1.5.3 固定化反应器
        1.5.4 固定化技术在啤酒酿造中的应用
        1.5.5 固定化酵母连续发酵
    1.6 冷混浊
        1.6.1 冷混浊概述
        1.6.2 冷混浊形成机理
    1.7 立题背景及意义
        1.7.1 研究内容
        1.7.2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主要试剂
    2.3 主要仪器设备
    2.4 实验方法
        2.4.1 HAPL的测定方法
        2.4.2 HAPT的测定方法
        2.4.3 冷混浊的测定方法
        2.4.4 TVDK的测定方法
        2.4.5 热处理过程参数的选择试验
        2.4.6 连续后酵酒液滞留时间的选择试验
        2.4.7 风味物质的测定
    2.5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固定化酵母连续后酵工艺参数的研究
        3.1.1 热处理对主酵液VDK含量的影响
        3.1.2 热处理对主酵液羰基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3.1.3 主酵液和热处理后酒液质量指标的对比
        3.1.4 连续后酵酒液滞留时间的确定
    3.2 冷混浊及相关物质不同贮藏温度下含量变化情况
        3.2.1 HAPL变化情况
        3.2.2 HAPT变化情况
        3.2.3 冷混浊
    3.3 冷混浊生成动力学模型
        3.3.1 HAPL动力学模型
        3.3.2 HAPT动力学模型
        3.3.3 冷混浊
    3.4 温度对冷混浊反应速率的影响
        3.4.1 HAPL的影响
        3.4.2 HAPT的影响
        3.4.3 冷混浊
        3.4.4 温度对后贮时间的影响
    3.5 啤酒质量分析
        3.5.1 理化指标
        3.5.2 风味指标
        3.5.3 感官品评
4 讨论
    4.1 固定化酵母连续后酵设备参数研究的实验
    4.2 冷混浊及温度的关系
    4.3 冷混浊及非生物稳定性
    4.4 进一步研究方向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固定化细胞技术应用于酒精发酵中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酒精生产中常用的细胞固定化方法
    1.1 吸附法
    1.2 包埋法
    1.3 膜隔离法
    1.4 絮凝法
2 酒精生产中固定化细胞特性及优势
3 固定化细胞技术在酒精生产中应用
4 固定化酵母酒精发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4.1 固定化载体结垢
    4.2 杂菌污染
5 共固定化技术的发展
6 结论

(7)固定化酵母在酿造技术及燃料乙醇领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固定化酵母概述
    1.1 细胞固定化技术
    1.2 固定化酵母的优越性
2 细胞固定化方法
    2.1 包埋法
    2.2 吸附法
    2.3 交联法
    2.4 絮凝法
    2.5 膜隔离法
    2.6 新型固定化方法
3 酵母固定化在酿造技术中的应用
4 酵母固定化在制备燃料乙醇中的应用
5 固定化反应器
    5.1 气升式反应器
    5.2 流化床反应器
    5.3 填充床反应器
    5.4 膜式反应器
    5.5 搅拌反应器
6 结语

(8)固定化微生物细胞发酵生产杏皮渣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杏及杏皮渣资源利用现状
        1.1.1 新疆杏及杏皮渣资源概况
        1.1.2 杏皮渣综合利用现状
    1.2 细胞固定化技术
        1.2.1 细胞固定化方法
        1.2.2 细胞固定化载体
        1.2.3 共固定化技术
    1.3 果醋的发酵工艺
        1.3.1 连续发酵
        1.3.2 分批发酵
        1.3.3 分批补料发酵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5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固定化细胞制备工艺及发酵特性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1.3 分析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浓度硅藻土、卡拉胶、明胶、碳酸钙对固定化酵母性能的影响
        2.2.2 不同浓度硅藻土、卡拉胶、明胶、碳酸钙对固定化酵母发酵速率的影响
        2.2.3 不同浓度硅藻土、卡拉胶、明胶、碳酸钙对固定化酵母使用寿命的影响
        2.2.4 不同浓度明胶、碳酸钙对固定化醋酸菌醋酸发酵的影响
    2.3 小结
第3章 固定化细胞酒精连续发酵工艺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与试剂
        3.1.2 仪器与设备
        3.1.3 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菌种比例共固定化细胞对杏皮渣汁酒精发酵的影响
        3.2.2 单级连续酒精发酵可行性探索
        3.2.3 双级连续酒精发酵单因素试验
        3.2.4 响应面法优化酒精连续发酵工艺
    3.3 讨论
    3.4 小结
第4章 固定化醋酸菌醋酸发酵工艺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与试剂
        4.1.2 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醋酸连续发酵的探索
        4.2.2 不同 pH 值对分批发酵产酸的影响
        4.2.3 不同酒精度对分批发酵产酸的影响
        4.2.4 不同装液量对分批发酵产酸的影响
        4.2.5 不同接种量对分批发酵产酸的影响
        4.2.6 不同转速对分批发酵产酸的影响
        4.2.7 不同温度对分批发酵产酸的影响
        4.2.8 正交试验优化醋酸分批发酵工艺
    4.3 讨论
    4.4 小结
第5章 杏皮渣醋香气成分、氨基酸及卫生指标的测定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
        5.1.2 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杏皮渣香气质谱图
        5.2.2 杏皮渣原醋香气成分分析结果
        5.2.3 杏皮渣醋氨基酸分析
        5.2.4 杏皮渣原醋理化及卫生指标的测定
    5.3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存在的问题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固定化酵母发酵性能调控及在制备燃料乙醇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秸秆类木质纤维素生物炼制
        1.2.1 木质纤维素的组成
        1.2.2 木质纤维素生产燃料乙醇的工艺
        1.2.3 发酵菌种
    1.3 固定化细胞发酵技术
        1.3.1 酵母细胞固定化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1.3.2 固定化对酵母细胞生理特性的影响
        1.3.3 固定化酵母生物反应器
        1.3.4 细胞固定化技术前景与展望
    1.4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固定化酵母重复发酵性能探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1.3 分析方法
    2.2 结果与讨论
        2.2.1 固定化酵母与游离酵母发酵性能对比
        2.2.2 固定化酵母重复利用发酵性能分析
    2.3 小结
第三章 固定化酵母发酵性能调控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实验方法
        3.1.3 分析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增殖活化固定化酵母重复发酵
        3.2.2 批次短周期发酵
        3.2.3 批次发酵中固定化粒子形貌及固定化酵母活性变化
        3.2.4 固定化酵母发酵工艺参数优化
    3.3 小结
第四章 固定化酵母高效循环发酵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方法
        4.1.2 分析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固定化酵母高效循环发酵
        4.2.2 固定化酵母活性再生
    4.3 小结
第五章 固定化酵母同步糖化发酵制备燃料乙醇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
        5.1.2 实验方法
        5.1.3 分析方法
    5.2 结果与讨论
        5.2.1 固定化酵母同步糖化发酵
    5.3 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固定化细胞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固定化细胞的制备方法
    1.1 吸附法
    1.2 包埋法
    1.3 交联法
    1.4 共价法
2 固定化细胞载体
    2.1 有机高分子载体
    2.2 无机载体
    2.3 复合载体
3 固定化细胞技术的应用
    3.1 固定化细胞技术在生物能源开发上的应用
    3.2 固定化细胞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
    3.3 固定化细胞在三废处理的应用
    3.4 固定化细胞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3展望

四、酵母固定化技术在啤酒连续发酵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酿酒酵母固定化及其对桑椹果酒发酵过程中花色苷的影响研究[D]. 杨文君. 淮阴工学院, 2020(02)
  • [2]基于活性催化膜反应器技术的乙醇发酵过程研究[D]. 曹中琦. 北京化工大学, 2019(01)
  • [3]两种梭菌的丁醇发酵工艺优化及动力学研究[D]. 刘佳文. 福州大学, 2018(03)
  • [4]固定化酵母乙醇发酵工艺技术改进[D]. 赵井雅. 南阳师范学院, 2018(09)
  • [5]啤酒高效后酵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 徐朝阳. 山东农业大学, 2017(01)
  • [6]固定化细胞技术应用于酒精发酵中的研究进展[J]. 张强,嵇冶. 化工进展, 2017(04)
  • [7]固定化酵母在酿造技术及燃料乙醇领域中的应用[J]. 窦冰然,郭会明,朱曼利,李伟,洪厚胜.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6(10)
  • [8]固定化微生物细胞发酵生产杏皮渣醋研究[D]. 王文文. 新疆农业大学, 2014(04)
  • [9]固定化酵母发酵性能调控及在制备燃料乙醇中的应用[D]. 李文. 长安大学, 2014(02)
  • [10]固定化细胞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 奚悦,焦姮,刘小宇. 生命的化学, 2013(05)

标签:;  ;  ;  ;  ;  

酵母固定化技术在啤酒连续发酵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