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嫩草原夏秋季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比较

松嫩草原夏秋季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比较

一、松嫩草地全叶马兰夏季与秋季光合及蒸腾作用的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徐万玲[1](2021)在《氮沉降、放牧和极端降水对羊草草地N2O排放的影响机制研究》文中认为土壤是大气氧化亚氮(N2O)的重要来源,全球范围内的土壤N2O排放受全球气候变化增强和土地利用加剧的影响,包括氮沉降、放牧和极端降水等。草地面积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4,草地生态系统N2O通量对全球N2O的贡献不可小觑。N2O的产生和消耗主要受生物化学过程(硝化过程和反硝化过程等)的调节。虽然作用强度和途径存在差异,但是氮沉降、放牧和极端降水均能够改变硝化和反硝化过程的反应速率,从而影响土壤N2O与大气交换的速率和方向。目前,研究者已从单个因素角度关注这些气候变化和人类干扰因素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但多个影响因素交互作用研究相对较少;然而,氮沉降、放牧和极端降水往往同时发生在草地的管理和利用过程中,因此,认知草地生态系统N2O通量对多个环境因子共同变化的响应规律及其潜在生态学机制,对正确评估气候变化和人类干扰加剧情况下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在我国松嫩平原西部的天然羊草草地上开展,通过建立野外原位模拟氮添加(尿素,10 g N m-2 yr-1)和放牧(适度,牛)实验平台,开展氮添加和放牧多因素互作对土壤N2O通量的影响研究;在此基础上,利用自然偶发性极端降水和微宇宙人工模拟极端降水,研究极端降水事件对土壤N2O通量的长期和短期影响。通过比较不同处理下,土壤N2O通量的差异,分析其与植物群落特征、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微生物含量等相关生态因子的关系,解释羊草草地N2O通量对未来氮沉降增加、适度放牧和降水格局改变共同作用时的响应规律,确定其关键调控因子,探究这些因子的影响途径和作用机制。通过模拟氮沉降和放牧野外大型控制实验和模拟极端降水(60 mm d-1)、氮沉降和放牧的微宇宙实验,获得以下主要实验结果和结论:(1)松嫩羊草草地N2O年累积通量为1.31±0.015 kg ha-1,是大气N2O的排放源。N2O通量具有显着的季节变化,7月达到排放量的峰值,1月排放量最低,可见本研究区域的N2O通量对气温和降水具有较强的依赖性。生长季主导全年N2O累积通量,约占90%。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研究区的高温和降水均集中在生长期;同时,冬季干冷的气候不利于N2O的产生。多数情况下,松嫩草地土壤孔隙含水量(WFPS)少于40%,表明土壤湿度有利于硝化过程的进行,硝化作用是N2O的主要来源。与对照样地相比,氮沉降处理显着地促进了N2O的排放;放牧处理也导致N2O通量的增加(13.7%),但影响未达到统计显着差异水平;氮添加和放牧对N2O通量交互作用显着。地上生物量、土壤容重、土壤温度、WFPS、铵态氮、矿化速率和硝化速率是影响N2O通量的关键控制因子。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氮添加和放牧主要通过增加土壤中铵态氮含量影响硝化过程,进而改变N2O通量。这一发现强调了放牧和氮沉降对N2O通量具有耦合作用,在未来全球变化背景下,即使是适度放牧也有增加温室气体排放的风险。(2)历史降水对当前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称为降水的遗留效应,是土壤N2O通量时间变异性的重要驱动力。降水的遗留效应如何影响草地生态系统N2O通量很少得到定量评估。本研究连续监测了2017年4月6日-7月18日和2018年4月6日-7月18日羊草草地的气象、植物、土壤环境、土壤微生物和N2O通量等相关指标,进行了极端降水前后指标间的差异分析,以评估极端降水的年际遗留效应。结果表明:极端降水对N2O通量、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均有显着的遗留效应,因为前一年的水分增加,刺激植物地下芽库的增加,在第二年生长季植物生长优势明显,导致微生物受到氮反应底物的限制而活性降低,抑制氮循环速率。氮沉降显着地抑制了极端降水对N2O的遗留效应,因为土壤无机氮的增加缓解了植物和微生物对氮底物的竞争。放牧显着地促进了极端降水对N2O的遗留效应,主要归因于动物采食促进植物的补偿性生长,导致微生物的氮底物限制加剧。在未来全球变化背景下,偶发性极端降水有利于草地增产的同时可能减缓草地的温室气体排放。极端降水能够缓解氮沉降对N2O通量的促进作用。适度的放牧虽然与极端降水具有耦合作用,有利于减少草地温室气体的排放,但是,动物在含水量大的草地上的践踏行为对牧草和土壤的物理伤害无法避免。因此,极端降水发生后,要谨慎管理放牧行为,以维持草地的可持续利用。(3)偶发性极端降水具有发生突然、持续时间短和变化幅度大等特点,未来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增加可能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等产生显着的影响,可能改变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反应速率,甚至可能会改变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反应的方向,其对草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的影响知之甚少。本研究利用微宇宙实验,通过人工浇水模拟极端降水、添加尿素模拟氮沉降和刈割模拟放牧处理,探究极端降水事件对不同管理模式下的土壤N2O通量的短期影响,结果发现:极端降水显着地增加了土壤N2O通量,在水淹后的排水期,土壤孔隙含水量、无机氮和可溶性有机碳对N2O通量具有强烈的联合效应,当它们达到一定水平时,形成硝化过程和共反硝化过程共同主导N2O产生的情形,促进N2O的排放。氮添加促进极端降水对土壤N2O通量的增加,主要因为氮添加为硝化过程和反硝化过程提供了物质基础。放牧能够缓解极端降水导致的N2O排放增加,放牧减少了植物的凋落物,导致土壤中的可利用氮减少,通过反应底物抑制氮循环过程的反应速率。因此,合理的放牧能够缓解极端气候带来的负面效应。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在未来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下,羊草草地的生产力会更多地受益于氮沉降的增加和极端降水的遗留效应。适当的放牧能够缓解氮沉降导致的多样性丧失,但是有增加N2O排放的风险。此外,在长期和短期时间尺度上极端降水对N2O通量存在不利影响,可能导致羊草草地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在未来全球降水和氮沉降增加的背景下,对草地进行合理的放牧管理可以缓解极端气候事件和氮沉降增加对草地生态系统产生的不利影响。本研究为理解全球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下羊草草地温室气体释放特征和影响因素提供了科学依据,为评估全球温室气体通量变化提供数据支持。

孟博[2](2021)在《氮添加对松嫩草地地上生产力干旱敏感性的影响及调控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陆地生态系统过程的主要驱动因子在过去一百年里发生了明显变化。这些驱动因子中的一部分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有长期的持续效应,例如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养分富集等,另一部分则表现为频繁的短期干扰,例如极端干旱事件。草地不仅占有超过四分之一的陆地面积,同时也贡献了近30%的初级生产力。长期养分富集不仅可以通过改变植物的生理特性直接影响草地生态系统对干扰的抵抗能力,同时也会通过改变群落结构以及植物种间关系进而间接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因此,其可能与短期干扰通过交互作用对生态系统产生强烈的影响。了解草地生产力对短期干旱事件的响应模式,以及评估持续氮添加对草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和恢复力的影响不仅关系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反馈作用及未来环境变化的趋势和程度,也关系到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利用遮雨棚和人工复水对年内降水进行再分配,进而探究松嫩草地生产力对年内降水变异的响应。通过在长期养分添加实验中模拟不同性质的极端干旱事件,探究了持续氮添加与极端干旱事件的交互作用以及氮添加对草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机制。最后,通过碳稳定性同位素示踪法追踪了氮添加和干旱交互影响下植物的碳周转过程,揭示了氮添加对草地优势植物碳分配的可调节性和适应性的影响。本研究主要发现如下:(1)以东北松嫩草地为研究对象,在一个持续氮添加实验中,利用遮雨棚改变年内降水分配,在生长季内同时模拟了不同强度的干旱事件(15天,30天,45天,60天)。通过测量草地地上生物量(AGB),生态系统碳交换速率(NEE),以及优势种羊草(Leymus chinensis)的叶片光合速率(A)评估氮添加和干旱对草地地上生产力和碳循环关键过程的交互影响。结果表明干旱期持续45天后对草地生产力具有显着影响,并且氮添加显着提高了地上生产力的干旱敏感性。在未施氮样地,45天干旱导致地上生物量显着下降了13.7%,60天干旱导致地上生物量显着下降了31.7%。在施氮样地,45天干旱导致地上生物量显着下降19.5%,60天干旱导致地上生物量显着下降了47.6%。生态系统碳交换速率与地上生物量呈现相似的响应模式。氮添加逐渐增大了草地生产力对干旱周期延长的非线性响应,并且生产力的干旱响应率与植被群落地上生物量呈显着的正相关关系。虽然氮添加显着地提高了群落的总生物量,但是其对干旱条件下的蒸发蒸腾影响并不显着。因此,本研究认为氮添加对干旱敏感性的影响主要源于群落生产潜力的提高,以及植物耐旱能力下降,例如根冠比降低。此外,虽然氮添加可以提高草地的碳积累速率和繁殖枝的数量,但是由于在干旱阶段,氮添加导致了更多的叶片枯黄和植株死亡,因此氮添加对草地恢复力的影响也随着干旱强度的增加而呈现负面的作用效果。氮添加对草地恢复力的影响并未表现在年际尺度上。干旱处理影响在次年即全部消失,表明松嫩草地及其优势种经过长期进化具有较强的干旱影响恢复能力。(2)在持续氮添加样地分别模拟了春季极端干旱和夏季极端干旱事件(45天)以观测氮添加对草地干旱敏感性的影响是否会随着干旱发生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未施氮样地,春季干旱导致地上生物量下降28%,在施氮样地,地上生物量下降了33%,并且春季干旱对草地生产力的负面影响一直持续到生长季末期。对于夏季干旱,无论是施氮样地还是未施氮样地均未表现出显着的生产力下降。这些结果表明,氮添加对草地干旱抵抗力的影响幅度强烈依赖于优势种的物候特征,春季干旱发生时羊草正处于拔节期至抽穗期,该阶段羊草不仅生长速率较快,对水分的依赖程度也更高,而到了夏季,羊草作为C3植物已经完成了主要生活史并且已积累了足够的有效光合面积,因此有充足的地下光合产物分配以应对夏季干旱事件。然而,本研究并没有发现种间补偿效应对草地生产力应对短期干旱时的显着贡献,这主要是由于羊草在研究草地的作为单一优势种,贡献了近90%的生产力;同时,长期进化致使其对干旱和低温具有相对较高的适应能力。并且,在干旱结束后,羊草较高的恢复能力也保证了松嫩草地在长时间尺度上的稳定性。(3)利用稳定性碳同位素示踪技术揭示了持续氮添加和干旱对松嫩草地优势植物(羊草)碳分配策略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干旱与否,氮添加均显着地降低了植物地下碳分配,并且氮添加与干旱胁迫对植物碳分配的影响呈抵消效应。在峰值时,相比对照组,干旱处理组中根系碳分配显着提高了13%,氮添加显着降低了10%,而氮添加与干旱交互处理组的根系碳分配仅增加了1.2%。植物地下碳分配对干旱的响应主要依赖于地上呼吸过程中碳损耗的缩减,而不是地上植株的碳分配比例下降。由于持续的氮添加导致植物积累更多以及更大比例的地上生物量,因此造成干旱胁迫时呼吸碳损耗比例的加大。本研究结论对最优分配理论进行了补充,相比传统理论中植物在不同资源供给下的主动调节过程,本研究强调干扰前的异速生长模式对植物适应性调节的被动效应,这也进一步解释了长期养分添加导致的植物群落稳定性降低现象。总体而言,即便年降水量保持稳定,草地地上生产力对年内降水变异仍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别是在长期养分添加的影响下。氮添加虽然可以显着地提高草地生产力,但是也放大了草地生产力对干旱事件的响应幅度,甚至会影响到当年的生产力恢复。因此,人为导致的生态系统持续富营养化会降低草地初级生产力在未来气候变化下的稳定性。这主要是由于,一方面,氮添加增大了草地生产潜力,另一方面,持续氮添加通过降低干旱胁迫下的植物地下碳分配进而降低了植物干旱耐受性。此外,氮添加对草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机制具有强烈的生态系统特征依赖性,优势种耐旱能力的变化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贡献甚至可能会高于物种多样性变化。本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草地生态系统在不同降水模式下的响应动态,也对未来的草地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了指导性的理论依据。

郭健[3](2020)在《松嫩平原羊草叶色渐变群遗传多样性及其分化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环境选择压力在地理空间上的连续变化,导致基因频率或表型的渐变,形成一变异梯度系列的种群称为渐变群。渐变群性状既有表型的数量性状的差异,也有受基因控制的遗传分化。表型与基因型的变化是否同步,是渐变群的重要研究内容。羊草(Leymus chinensis)是欧亚大陆东部草原区常见的重要建群种和优势种之一,在天然草原经常见到明显的叶色变异。目前对羊草叶色变异的研究以典型的灰绿型和黄绿型为主,而对于中间的绿型还缺乏研究。本研究以松嫩平原地区的羊草灰绿型、黄绿型和绿型3个叶色渐变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天然草原羊草叶色渐变群的遗传多样性以及同质园条件下的光合生理特征、分株表型特征和种群数量特征,系统地分析其分子、生理、表型、种群四个水平上的特性差异,继而揭示羊草叶色渐变群的分化机制。本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植物渐变群的研究理论,还可为进一步开展羊草不同叶色的起源与进化研究提供重要参考,为羊草优质品种培育和种质资源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本研究主要发现如下:(1)在分子水平上,天然草原羊草3个叶色渐变群的遗传多样性具有显着差异。其中,灰绿型和绿型的香农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均显着高于黄绿型。灰绿型和黄绿型之间的基因流最低,遗传距离最大,遗传分化水平最高;绿型和黄绿型之间的基因流最高,遗传距离最小,遗传分化水平最低。在聚类分析中,灰绿型和黄绿型分为两个不同的组,而绿型多数被分到黄绿型组。3个叶色的遗传距离与实际地理距离间均没有显着相关性,但在期望杂合度上,绿型与土壤总磷含量呈显着正相关,黄绿型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显着正相关。一定程度的基因流和环境因子的选择作用是羊草叶色渐变群遗传分化的重要原因。(2)在生理水平上,同质园条件下羊草3个叶色渐变群的光合生理特性具有显着差异。其中,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a+b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含水率均以灰绿型显着高于绿型或黄绿型。在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双峰”曲线中,灰绿型峰值显着高于绿型和黄绿型,且以黄绿型最低。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均以绿型最高,黄绿型最低,二者之间差异显着。CO2饱和点和CO2补偿点均以黄绿型显着高于绿型和灰绿型。光系统II的最大光化学效率、叶片性能指数和光合酶活性均以灰绿型显着高于绿型和黄绿型。在生理特性的聚类分析中,3个叶色渐变群分为不同的组。在遗传分化基础上,羊草3个叶色渐变群在生理上发生了明显的同步分化。(3)在表型水平上,同质园条件下羊草3个叶色渐变群的分株表型特征具有显着差异。其中,营养株总叶面积、株高、叶生物量、茎生物量、分株生物量、茎生物量分配均以黄绿型最大,绿型最小,并且二者之间均差异显着;生殖株叶生物量、花序生物量、小穗数、小花数、叶生物量分配均以黄绿型最大,绿型最小,并且二者之间均差异显着。在聚类分析中,3个叶色型营养株没有完全按照叶色分组,生殖株则完全按照叶色分为3个不同的组。在遗传分化基础上,羊草3个叶色渐变群只在生殖株表型上发生了明显的同步分化。(4)在种群水平上,同质园条件下羊草3个叶色渐变群的数量特征既具有一定的趋异性,也具有相同动态与规律性。其中,营养繁殖速率以黄绿型大于绿型和灰绿型,但随着生长季的进程,3个叶色型的营养繁殖数量动态均极好地符合指数函数增长规律。在分株组成中,灰绿型和绿型均有4个龄级,黄绿型有5个龄级,但3个叶色型的年龄谱中均以1龄分株数量及其生物量占比最大,均呈增长型龄级结构。3个叶色型的根茎由3个龄级组成,其长度与生物量的年龄谱均以2龄根茎占比最大,呈稳定型龄级结构。芽、苗库密度均以绿型和黄绿型显着大于灰绿型,但在生长季末期,3个叶色型的芽库构成均以根茎芽占优势,苗库构成均以分蘖节苗占优势。在种群生存与发展上,羊草3个叶色渐变群采取了相同的生态策略。本研究发现了羊草3个叶色渐变群在分子、生理以及表型水平上均已产生不同程度的分化,其中,灰绿型与黄绿型之间分化水平最高,灰绿型与绿型之间分化水平较高,绿型与黄绿型之间分化水平最低。天然草原绿型羊草在遗传聚类中没有独自成组,而多被分到黄绿型组,由此证实羊草存在叶色渐变群,灰绿型与黄绿型已经形成了稳定的生态型,但中间过渡的绿型尚未形成稳定的生态型。

钟尚志[4](2020)在《松嫩草地主要C3和C4植物对降水变异的光合生理响应及生长适应对策》文中指出人类活动持续影响全球水文循环和氮循环过程,导致降水格局发生剧烈改变和氮沉降水平显着提升。降水格局变化和氮沉降(湿沉降)同时发生并且会显着影响以水分和氮元素为限制因子的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草地约占陆地面积的25%,其辽阔的面积和巨大的碳库在经济发展和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草地植被物种按照光合途径不同分为C3和C4植物,由于解剖结构和碳同化过程的差异,二者对水及氮元素具有不同的利用效率,进而可能会造成不同光合途径植物在降水格局改变条件下的光合生理响应存在差异。同时,降水格局改变可能与氮沉降增加共同作用改变生态系统中具有时间生态位差异和不同水氮利用效率的C3和C4植物物种组成比例,最终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过程和功能。本研究以松嫩草地代表性多年生C3禾草羊草(Leymus chinensis)、一年生C4禾草虎尾草(Chloris virgata)和多年生C4禾草牛鞭草(Hemarthria altissima)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降水格局3个关键因素(降水量、降水频率和降水季节分布)改变,同时结合氮添加处理以模拟未来大气氮沉降增加,探究资源时空变化背景下松嫩草地典型C3和C4植物的光合生理过程和生物量积累及其分配机制,旨在揭示C3和C4植物对降水变异的光合生理响应及生长适应策略。本研究主要发现如下:(1)以羊草和牛鞭草为实验物种,利用盆栽控水实验,研究2种不同光合途径植物光合碳固定和生物量积累对3个降水量和3个降水频率处理及其交互作用的敏感性差异。降水量及降水频率变化影响C3禾草羊草和C4禾草牛鞭草生物量积累及地上与地下生物量分配,两个物种变化趋势大体相同。C3和C4植物生物量均随降水量的增加而升高;但是,降水频率对实验物种生物量积累的影响受到降水量的调控。在低降水量处理下,低降水频率有利于提升植物生物量积累;相反,在高降水量处理下,高降水频率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不同处理下土壤含水量变异与叶片光合生理变异存在显着相关关系,表明降水变异主要通过改变土壤含水量脉冲程度和持续时间,进而导致叶片光合碳固定能力变化,最终影响植物生物量积累及分配。总体而言,降水频率改变对实验物种的光合生理和生物量积累影响依赖于降水量的变化。在降水量及频率改变情景下,相对于C3植物,C4植物能够通过高水分及氮资源利用效率等光合优势使其对降水变异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2)选择一年生禾草虎尾草和多年生禾草牛鞭草及羊草作为实验物种,利用盆栽控水实验,研究了2种不同光合途径植物光合生理过程在不同氮资源条件下对模拟极端干旱-复水的抵抗力及恢复力差异。在中度干旱条件下,C4禾草虎尾草及牛鞭草相对C3禾草羊草具有较高光合碳同化速率;但是,C4植物光合生理优势会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强而降低,甚至在干旱处理末期消失。干旱胁迫下,C3禾草羊草和C4禾草牛鞭草的光合生理过程分别为气孔限制和代谢限制。施氮处理显着提升植物光合速率,进而增加植物生物量,高生物量导致高水分消耗,促使施氮处理植物承受更强干旱胁迫,最终导致植物光合速率大幅度下降及光合生理主导限制因子发生转变。复水处理迅速缓解植物干旱胁迫,但干旱造成的光合酶活力下降导致叶片光合生理过程不能快速完全恢复。施氮处理对植物在干旱和复水阶段的光合生理影响存在非对称性,这一特征在具有低氮元素利用效率的C3禾草上体现得尤为显着。(3)选择多年生C3禾草羊草和C4禾草牛鞭草,利用微宇宙进行连续2年控制实验,通过2种不同的种植方式(单独种植和混合种植)分别研究降水季节性分布变化和施氮处理对2种不同光合途径植物生物量积累及其分配和种间竞争的影响。降水季节性分布变化和施氮处理显着影响单独种植C3禾草羊草和C4禾草牛鞭草生物量积累及分配策略。在生长季总降水量不变条件下,春季降水增多有利于C3禾草羊草生长,夏季降水增多有利于C4禾草牛鞭草生物量积累。施氮处理促进两种实验物种地上和地下生物量,但是对羊草生物量积累的提升作用尤为显着。在混合种植模式下,相对于降水季节性分布变化处理,施氮处理对不同光合途径实验物种植物竞争能力的影响更为显着;未施氮处理下,C4禾草牛鞭草竞争能力均显着强于C3禾草羊草;但是,施氮处理导致羊草获得竞争优势,尤其在春季降水增多情况下,优势更为明显。在不同土壤氮环境下,不同光合途径实验物种的竞争机制存在显着的差异。在未施氮处理下,由于不同光合途径物种存在时间生态位差异,虽然C3禾草羊草返青时间早于C4禾草牛鞭草,但是C4植物具有较高光合碳固定能力和光合水氮资源利用优势,保证其在后续资源获取竞争中取得优势。在施氮条件下,返青时间较早的C3禾草羊草地上部分光竞争能力显着增强,为地下光合产物分配以及地下部分水和氮资源获取提供了物质保障,进而在资源充沛条件下迅速生长并占据有限生态位,最终在后续的水分及营养竞争中具获得优势,导致C4禾草牛鞭草被竞争排除。总体上,C4植物相对C3植物具有较低的降水变异敏感性;因此,降水量和降水频率变化可能有利于C4植物生长。但是,随着极端降水事件频次的增多,极端干旱-复水事件将显着改变松嫩草地不同光合类型植物光合生理过程的水分变化抵抗力及恢复力稳定性;考虑氮沉降增加的背景,极端降水事件可能更加有利于维持C3和C4植物的相对平衡。降水季节分布变化导致原有土壤水分供给与C3和C4植物时间生态位之间的耦合关系被打破,最终改变二者分布比例。全球变化因子之间存在显着交互作用,一种变化因子可能颠覆性改变另一种变化因子所造成的生态过程影响。本研究从植物的光合生理及生长适应策略两个角度,深入分析了松嫩草地C3和C4植物对降水格局变化的敏感性差异及其潜在生态机制,揭示了土壤资源时空变化条件下不同光合途径植物的竞争能力、竞争策略和适应机制。研究结果为预测未来全球变化背景下,尤其是在降水格局变化下,松嫩草地C3和C4植物的适应力和群落功能群组成提供了重要实验数据支撑。

文强,韩炜,马霄华,党亚玲,蔡寅潮,孔凯凯[5](2019)在《乌鲁木齐市秋季夏橡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特征与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以位于乌鲁木齐市的新疆师范大学昆仑校区校园内夏橡单株作为试验材料,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量系统测定自然条件下秋季夏橡的净光合速率(Pn)以及相关生理生态因子的日变化过程,并通过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探讨其Pn与生理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秋季夏橡Pn日变化呈"Λ"型的单峰曲线,没有出现"光合午休"现象;Pn与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呈极显着的正相关关系,与叶片温度(Tl)、空气温度(Ta)和叶片光合有效辐射(PAR)呈显着相关关系,与大气CO2浓度(Ca)、空气相对湿度(RH)、和胞间CO2浓度(Ci)呈不显着负相关关系,且相关性递减;Pn与各生理生态因子之间的多元逐步回归方程为:Pn=-4.660+3.102Tr+0.099RH+11.320Ls(R=0.997);影响秋季夏橡Pn的决定生理生态因子为Tr和Ls,其中Tr为主要决定因子,而RH为限制因子。研究发现,秋季时节夏橡仍具有较高的光合作用,探究秋季夏橡净光合速率与其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为西北干旱区绿洲生态建设和城市绿化植被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何土成[6](2016)在《天然盐碱生境中全叶马兰的耐盐适应结构》文中提出全叶马兰(Kalimeris integrifolia Turcz.ex DC.)为菊科马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嫩茎叶适口性好、营养丰富,是各种家畜尤其是家兔喜食的优良饲草,也可作蔬食食用[1-3]。全叶马兰含有丰富的黄酮类物质,在抗菌、抗病毒、抗氧化、抗癌、抗衰老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3];根部含有大量的果聚糖,对结肠抑菌和结肠癌防治具有显着功效[4];全草乙醇提取物对大白鼠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对小白鼠具有

王赟博[7](2016)在《松嫩草地生态系统CO2交换对氮沉降、降水增加及放牧的响应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气候变化和人类对土地利用程度加剧将显着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通过影响碳循环反作用于全球气候变化。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草地约占陆地面积的20-25%,其巨大的土壤碳库在全球碳平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功能。同时,草地由于生产力较低、生态系统结构简单等原因极易受到关键环境资源可利用性改变和过度放牧的影响,且难以迅速恢复。因此,认知草地生态系统碳交换对环境变化的响应规律及其潜在调控机制,是正确评估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加剧状况下全球碳收支格局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本研究在我国松嫩天然草地进行。以放牧实验平台为基础,开展了放牧、增雨和施氮多因素影响下生态系统碳交换改变的长期系统研究,以及增雨和施氮背景下,模拟突发极端干旱事件对净生态系统CO2交换(NEE)影响的短期研究。通过比较不同处理下,生态系统碳交换组分通量和净通量的差异,分析其与环境和生物因子之间的联系,揭示松嫩草地生态系统碳通量对未来降水格局改变、放牧强度和氮沉降增加的响应规律,探究其影响的主要途径,明确其中的关键性调控因子和响应机制。通过3年的放牧、施肥(模拟氮素沉降)和增雨(模拟降水增加)长期野外控制实验,以及2014年短期模拟极端干旱实验,获得了以下主要研究结果:(1)氮素添加极大地刺激了地上生物量和NEE,表明松嫩草地土壤氮素的可用性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的主要限制性因子。在实验期间,增加降水处理对生产力形成和光合能力提高影响不显着。草地生长季初期降水量对生长季平均NEE的影响要远高于生长季总降水量。当综合考虑人为降水和自然降水对降水格局的影响后发现,NEE与降雨频率的相关性高于降雨量。这些结果突出显示了在较为湿润的松嫩草地生态系统中,降水时间分布在调控NEE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2)模拟极端干旱事件显着地降低了草地生态系统CO2交换,但对生物量影响较小。同时,研究发现生物量和水分供给与NEE的恢复速率呈正相关关系,说明水分缺乏会极大地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草地植物更倾向于维持体内水分的稳定和器官的活性而非碳和能量的获得,以换取干扰后更高的恢复能力。长期施氮和增雨处理会导致NEE对干旱敏感程度(SNEE)的增加。综合分析所有样地的相关数据后发现,植物的根冠比和总生物量对SNEE的改变有极高的联合解释度。这些结果表明,长期资源丰富环境会改变植物生物量及其分配,进而削弱生态系统水分供需平衡对水分胁迫的忍受和应变能力,并对草地在未来干旱频率增加的大背景下维持或提高其碳汇功能产生不利的影响。(3)放牧处理增加了松嫩草地群落植物多样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由施氮和增雨处理导致的植物多样性降低问题。低植物多样性下,草食动物对优势物种的大量采食,以及资源丰富环境对优势物种适口性的提高是放牧导致植物多样性增加的主要原因。同时,放牧对于所有处理样地nee均存在显着的促进作用,放牧与施氮处理和放牧与增雨处理间存在显着的交互作用,对nee的影响尤为明显。因此,放牧尽管会移除部分植被地上生物量,但对草地环境资源利用和转化效率的改善,使其净作用效果趋向于促进生态系统碳的固定。(4)松嫩草地土壤异养呼吸(srh)对土壤水分和氮素的改变极为敏感,而土壤总呼吸(srtot)和自养呼吸(sra)对施氮和增雨的响应则具有很强的气候依赖性。施氮和增雨处理,仅在干旱年份中对srtot和sra有显着影响。这些结果表明,松嫩草地生态系统srh通量主要受到环境因素的限制,而sra通量则主要受到植物需求限制。放牧对土壤呼吸,特别是srh和srtot存在极强的抑制作用,环境资源增加对植被生长的刺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放牧对sra的限制。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放牧、施氮和增雨处理通过影响根冠比、地下生物量和微生物生物量调控草地生态系统sra和srh。这一发现强调了呼吸碳底物的供给,以及根和微生物对呼吸底物的利用能力在松嫩草地土壤呼吸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总而言之,松嫩草地在未来全球气候变化和放牧干扰影响下,土壤呼吸特别是srh会更多地受益于降水和氮沉降的增加。但由于人为干扰因素增多,放牧强度增加,松嫩草地可能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土壤营养元素和呼吸碳底物归还供给的失衡和错位,从而降低未来草地土壤呼吸在生态系统碳素释放过程中所占的比例。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在未来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松嫩草地生产力会更多地受益于氮沉降的增加。而由于极端气候增多,降水间隔增加,频率下降,松嫩草地可能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水分供给失衡和错位,从而降低未来草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放牧、施氮和增雨均对松嫩草地生态系统群落组成和植物光合具有显着的影响。放牧与全球变化因子存在交互作用,有利于维持草地群落结构稳定性,可能放大全球变化因子对松嫩草地生态系统co2交换的提升作用;同时,由于放牧对植被总生物量和根冠比升高的抑制作用,在未来降水和氮沉降增加背景下,草地家畜放牧能够降低生态系统碳交换对极端干旱事件的敏感性,减缓生产力的损失。本研究从生态系统CO2交换和土壤呼吸的角度,进一步证实了全球气候变化和人为土地利用对松嫩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碳汇功能的显着影响,对这些影响潜在机理的阐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此外,由于放牧在草地资源合理分配方面的突出作用,这些结论也为草地管理者对草地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的保护及利用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指导。

韩德复[8](2015)在《松嫩盐碱化草地羊草生长及种群建成与内源激素关系的研究》文中提出羊草(Leymus chinensis),属于多年生根茎型禾本科植物,具有抗逆性强和生态幅度广等特点,在我国北方的多种土壤或植被类型中均有分布。羊草是我国东北松嫩草地的主要建群种之一,同时也是一种优良的牧草。由于长期适应松嫩草地的盐碱化环境,羊草自身许多生理生化过程都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植物内源激素与羊草光合及逆境生理生态之间关系的研究,对揭示羊草生理生态学适应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并可为盐碱化草地恢复、维持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奠定基础。研究样地设置在吉林省长岭县腰井子牧场东北师范大学松嫩草地生态研究站,以松嫩草地主要优势植物羊草为实验材料。随着土壤盐碱化程度加重,羊草群落发生退化演替,羊草种群生物量、密度逐渐降低。因此,沿着草地盐碱化逐渐增强的空间梯度顺序,从土壤无盐碱化到极度盐碱化共设置了5个样地,依次命名为15号样地,取样点间隔至少100 cm。在不同盐碱化程度的样地,分别测定了土壤理化性质和羊草的生理生态学参数。其中,测定的土壤理化性质参数包括Na+含量、K+含量、pH和电导率等指标;羊草光合生理参数包括光合色素含量、气体交换参数、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等参数;羊草叶片激素含量变化的测定包括生长素、赤霉素、脱落酸3种内源激素;羊草种群数量特征方面的测定包括种群密度、种群高度、种群生物量等参数;抗逆能力方面的参数包括抗氧化酶活性(POD、SOD、CAT活性)、有机酸和脯氨酸含量等。通过分析羊草内源激素含量与羊草种群数量特征、羊草叶片光合同化功能以及羊草抗逆性关系,揭示植物激素在盐碱化草地羊草种群建成及生长中的作用及机制。主要研究结果与结论如下。沿着草地盐碱化梯度,羊草叶片生长素和赤霉素含量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而脱落酸的含量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这表明盐碱胁迫对羊草叶片生长素和赤霉素的合成起着抑制作用,对脱落酸的合成起着促进作用。随着土壤盐碱化程度增加,土壤中Na+含量呈升高趋势,K+含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而pH和电导率则逐渐升高。羊草叶片生长素和赤霉素含量生长季平均值与土壤中Na+含量、pH及电导率均呈显着负相关关系,与土壤中K+含量呈显着正相关关系。羊草叶片中脱落酸含量生长季平均值与土壤中Na+含量、pH及电导率呈显着正相关关系,而与K+含量呈显着负相关关系。结果说明,羊草通过调节内源激素水平来抗御盐碱胁迫是羊草对盐碱环境的一种内部适应机制。在轻度盐碱草地,羊草叶片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细胞间CO2浓度差、水分利用效率表现出增加趋势。在轻度的盐碱胁迫下,羊草具有气体交换补偿能力,提高光合同化能力而适应盐碱的胁迫。随着土壤盐碱化程度的加重,羊草叶片气体交换参数显着降低。由于叶片气孔采取主动调节,降低气孔导度,从而抑制了羊草的光合速率。随着土壤盐碱化程度的加重,羊草叶片中可溶性总糖、蔗糖、果糖均有不同程度的积累,这些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有利于羊草抵抗盐碱胁迫。对羊草叶片激素含量与羊草气体交换参数以及光合色素含量的分析表明,羊草叶片气体交换能力的降低及生长素和赤霉素含量的降低,与导致光合色素下降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草地盐碱化程度的加重,羊草叶片中3种抗氧化酶活性、脯氨酸含量以及酒石酸、苹果酸、草酸和琥珀酸等有机酸含量均呈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通过分析不同生长时期羊草叶片激素含量与抗氧化酶活性、脯氨酸含量以及有机酸含量的相关关系,可以看出,脱落酸作为植物的抗逆激素,不仅可以直接增强植物抗盐碱胁迫的能力,还可以促进多项逆境生理指标的增强,从而增加植物抗盐碱胁迫的能力。羊草叶片激素含量与无机离子含量的相关关系表明,植物遭受盐碱胁迫伤害条件下,Na+与K+可能是脱落酸合成的诱导信号,可以促进羊草脱落酸的合成并在叶片中积累,进一步提高羊草对草地土壤盐碱化胁迫的耐受性。反映羊草种群建成数量特征的4个指标,即种群密度、种群高度、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随着土壤盐碱化程度的加重均呈现明显降低趋势。羊草叶片生长素和赤霉素含量生长季平均值与羊草种群密度、种群高度、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均呈现正相关关系。脱落酸含量生长季平均值与羊草种群密度、种群高度、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均呈现负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植物内源激素的变化影响着羊草种群密度、种群高度、种群生物量,内源激素对植物种群的建成起到了一定的调节作用,使羊草在适应盐碱化环境的过程中,数量特征发生着相应的改变。

李博[9](2015)在《温度升高和氮沉降对松嫩草地羊草种群生理与生态特性的影响》文中指出作为松嫩草地生态系统重要的优势植物种群—羊草(Leymus chinensis),对松嫩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当地畜牧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如此,对于温度升高和氮沉降对羊草种群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情况并不清楚。本研究以松嫩草地优势植物种群羊草为研究对象,在自然生境中通过模拟温度升高和氮沉降发生,探讨了温度升高和氮沉降对羊草种群个体形态发育、物候状况、养分离子吸收、植硅体含量变化以及种群数量特征等生理和生态特征的影响情况。主要结果如下:(1)增温、施氮处理对松嫩草地优势植物羊草个体发育影响效果不同,植物叶片对温度升高和氮沉降的敏感程度强于茎,施氮可以显着促进羊草的发育,温度升高对羊草叶片、茎等器官发育存在不利影响,此外,增温和施氮可以显着改变羊草根茎克隆繁殖能力,对羊草后代种群繁衍和植物群落组成产生影响。(2)和对照相比增温处理显着抑制羊草对矿质养分元素的吸收,显着降低羊草叶片K+、Na+、Ca2+、Mg2+和N、P含量,但显着提高了羊草叶片C:N、C:P和N:P比。施氮处理对羊草叶片K含量影响并不显着,但对于羊草叶片Na+、Ca2+、Mg2+和N含量显着提高,对羊草叶片P含量显着降低。虽然施氮处理对羊草叶片C含量没有显着影响,但却显着降低了羊草叶片C:N比,显着提高了羊草叶片的C:P和N:P比。增温和施氮对羊草叶片矿质元素K、Ca、Mg、N、P和羊草叶片C:N比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影响。(3)研究发现松嫩草原羊草群落中C3植物羊草植硅体对增温和施氮都有响应。增温促进羊草植硅体发育,施氮对羊草植硅体发育不利,但增温能减轻施氮对羊草植硅体的负面效应。增温和施氮并未引起短细胞所包括的植硅体类型发生改变,说明短细胞植硅体在禾本科植物分类中的重要意义。发育于长细胞的棒型、发育于毛状细胞的尖型以及块状、板状、方型、蜂窝状等植硅体,对温度升高和氮沉降响应敏感,可作为环境温度和氮素变化的新指标。(4)通过研究发现增温和施氮显着影响羊草种群数量特征变化,但增温、施氮对羊草影响不同。增温降低羊草种群相对盖度、相对密度、相对多度及种群高度等;而施氮使得羊草种群的相对密度、盖度、多度等显着提高,同时施氮提高羊草种间竞争能力。此外,施氮可以减缓温度升高对羊草种群发育和竞争能力的不利影响。结论如下:第一、增温显着抑制了羊草叶片和茎的发育、矿质养分元素的吸收,并显着降低羊草种群在植物群落内的优势地位,但是增温可以显着影响羊草植硅体含量提高羊草的耐盐等抗逆性;第二、施氮显着改善了羊草的发育和养分吸收状况,显着提高羊草在植物群落内的优势地位,但是不利于羊草植硅体的形成;第三、施氮减缓增温对羊草种群发育的不利影响。

王颖苗[10](2015)在《蓄水坑灌条件下苹果树叶片蒸腾特性及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益加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也随之受到了影响,我国传统果园灌溉方式并不能充分利用水资源,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孙西欢教授于1998年提出的“蓄水坑灌法”具有节水、保水、抗旱等优点,该方法主要是针对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所提出的一种结合果树根系分布特点的新型果园灌溉方式。本文在山西省果树研究所,采用田间试验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蓄水坑灌不同坑深、不同灌水量条件下苹果树叶片蒸腾特性进行研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蓄水坑灌条件下苹果树叶片蒸腾特性的研究(1)不同处理条件下的苹果树叶片的蒸腾速率日变化特征曲线均呈单峰曲线趋势:早上叶片蒸腾速率较低,随着时间的变化逐渐增高,在中午达到最高峰,随后逐渐降低。蓄水坑灌条件下的叶片蒸腾速率在一天中各个时刻大部分都要比地面灌溉条件下的叶片蒸腾速率高;蓄水坑灌坑深60cm的叶片在上午11:00之前比坑深40cm的叶片蒸腾速率低,而过了11:00之后则相反,但日平均蒸腾速率要高于坑深40cm条件下的果树叶片;蓄水坑灌60cm充分灌溉的叶片在一天中各个时刻明显比非充分灌溉的叶片蒸腾速率要高。(2)不同处理条件下的叶片蒸腾速率月变化趋势也一致,在5月四种处理的叶片蒸腾速率较低,随着时间的变化逐渐加快,到了8月达到6个月中的最高,随后降低。蓄水坑灌坑深60cm充分灌溉的叶片比其他三种处理的叶片蒸腾速率要高,而蓄水坑灌坑深60cm非充分灌溉的叶片蒸腾速率则为四种处理中的最低。(3)叶片蒸腾速率的影响因子包括其内部因子(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基于叶温的蒸汽压亏缺)和外部环境因子(大气温度、大气相对湿度、基于气温的蒸汽压亏缺、光辐射强度),对不同处理条件下叶片蒸腾速率的影响因子相关性分析发现:5~10月各因子对果树叶片蒸腾速率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说明果树叶片蒸腾速率的日变化不仅受灌溉条件的影响,同时还受到内部因子和环境因子的综合影响。2、蓄水坑灌条件下叶片水分利用率的研究(1)不同灌溉方式、蓄水坑灌不同坑深、不同灌水量条件下的苹果树叶片水分利用率的日变化在各个月都呈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在早上7:00~9:00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随着时间的变化逐渐减小。一天中各个时刻,蓄水坑灌坑深60cm非充分灌溉条件下的叶片水分利用率基本最大,地面灌溉充分灌溉以及坑深40cm充分灌溉条件下的叶片水分利用率均较小。(2)不同处理条件下的叶片水分利用率的月变化特征也一致:5月份四种处理的叶片水分利用率均较高,6、7月份较低,到了8、9月份又增大,10月份又降低。510月份中,四种处理的叶片水分利用率的大小依次为:蓄水坑灌坑深60cm非充分灌溉,蓄水坑灌坑深60cm充分灌溉,地面灌溉充分灌溉,蓄水坑灌坑深40cm充分灌溉。(3)对不同处理条件下的叶片水分利用率的影响因子研究发现:5~10月各因子对果树叶片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但在这6个月中,叶片的水分利用率最主要受到胞间CO2浓度、大气相对湿度、气温、叶温的影响。3、蓄水坑灌条件下叶片蒸腾速率的BP神经网络模型本文在分析蓄水坑灌条件下苹果树叶片蒸腾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叶片蒸腾速率计算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可以较好的应用于预测蓄水坑灌条件下的苹果树叶片蒸腾速率。

二、松嫩草地全叶马兰夏季与秋季光合及蒸腾作用的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松嫩草地全叶马兰夏季与秋季光合及蒸腾作用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氮沉降、放牧和极端降水对羊草草地N2O排放的影响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与分析
        1.2.1 土壤N_2O通量的产生机理
        1.2.2 氮沉降对草地N_2O通量的影响
        1.2.3 放牧对草地N_2O通量的影响
        1.2.4 极端降水事件对草地N_2O通量的影响
        1.2.5 氮沉降、放牧及极端降水事件对草地N_2O通量的交互作用
        1.2.6 影响N_2O通量的其他因素
        1.2.7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目的、内容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意义
        1.3.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域及样地
    2.1 研究区域自然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气候特点
        2.1.3 土壤特征
        2.1.4 植被特征
        2.1.5 草地的利用历史
    2.2 样地背景
第三章 氮沉降和放牧对N_2O通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3.1 前言
    3.2 研究方法
        3.2.1 样地设置
        3.2.2 土壤N_2O通量的采集与计算
        3.2.3 植被调查与植物生物量的采集
        3.2.4 土壤样品的采集
        3.2.5 土壤温度与土壤孔隙含水量的测量
        3.2.6 土壤p H的测定
        3.2.7 土壤无机氮的测定
        3.2.8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测定
        3.2.9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的测定
        3.2.10 土壤净氮矿化速率和净氮硝化速率的测定
        3.2.11 气象数据的采集
        3.2.12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气象数据的变化
        3.3.2 土壤温度与土壤孔隙含水量的变化
        3.3.3 N_2O通量的时间动态变化
        3.3.4 N_2O通量的季节累积变化
        3.3.5 氮添加、放牧及二者互作对植物指标的影响
        3.3.6 氮添加、放牧及二者互作对土壤指标的影响
        3.3.7 平均N_2O通量对氮添加、放牧及二者互作的响应
        3.3.8 氮添加、放牧及二者互作对平均N_2O通量的作用途径
    3.4 讨论
        3.4.1 羊草草地N_2O通量的排放特征
        3.4.2 N_2O通量的季节分配特征对氮沉降、放牧及二者互作的响应
        3.4.3 氮沉降对N_2O平均通量的影响
        3.4.4 放牧对N_2O年平均通量的影响
        3.4.5 氮沉降与放牧交互作用对N_2O年平均通量的影响
    3.5 小结
第四章 氮沉降和放牧对N_2O通量极端降水遗留效应的影响
    4.1 前言
    4.2 研究方法
        4.2.1 样地设置
        4.2.2 土壤N_2O通量的采集与计算
        4.2.3 植物生物量的采集
        4.2.4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量
        4.2.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2017 年的极端降水事件
        4.3.2 取样期间的降雨量和气温
        4.3.3 取样年份、氮沉降和放牧对植物和土壤特征的影响
        4.3.4 氮沉降和放牧作用下植物和土壤特征对极端降水的响应
        4.3.5 取样年份、氮沉降和放牧对N_2O通量的影响
        4.3.6 氮沉降和放牧作用下N_2O通量对极端降水的响应
        4.3.7 N_2O通量响应的驱动因子
    4.4 讨论
        4.4.1 极端降水的遗留效应
        4.4.2 极端降水对N_2O通量的遗留效应
        4.4.3 氮沉降和放牧作用下N_2O通量对极端降水遗留效应的响应
    4.5 小结
第五章 模拟氮沉降和放牧作用下羊草草地N_2O通量对极端降水的短期响应研究
    5.1 前言
    5.2 研究方法
        5.2.1 微宇宙实验
        5.2.2 土壤N_2O通量的采集与计算
        5.2.3 土壤样品的采集
        5.2.4 植物生物量的测定
        5.2.5 土壤孔隙含水量的测定
        5.2.6 土壤无机氮的测定
        5.2.7 微生物生物量碳的测定
        5.2.8 微生物生物量氮的测定
        5.2.9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实验处理对植物和土壤特征的影响
        5.3.2 土壤N_2O通量的动态变化
        5.3.3 土壤平均N_2O通量对不同处理的响应
        5.3.4 土壤累积N_2O通量对不同处理的响应
        5.3.5 N_2O通量与植物和土壤特征的相关关系
    5.4 讨论
        5.4.1 土壤排水状况对N_2O通量的影响
        5.4.2 极端降水对N_2O通量的短期影响
        5.4.3 极端降水与氮添加和放牧的交互作用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6.2 本研究的创新点
    6.3 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2)氮添加对松嫩草地地上生产力干旱敏感性的影响及调控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与分析
        1.2.1 概念辨析
        1.2.2 干旱对草地植物的影响
        1.2.3 干旱对草地群落及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
        1.2.4 氮添加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1.2.5 氮添加对草地生态系统干旱敏感性的影响
        1.2.6 氮添加与干旱交互作用机制
        1.2.7 氮添加对草地生态系统恢复力的影响
    1.3 当前研究不足
    1.4 研究目的,内容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意义
        1.4.4 研究框架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气候特点
    2.3 土壤类型
    2.4 植被特征
第三章 干旱强度与氮添加对草地生产力的交互作用
    3.1 前言
    3.2 研究方法
        3.2.1 实验设计
        3.2.2 环境数据采集
        3.2.3 植被调查
        3.2.4 叶片光合速率的测定
        3.2.5 生态系统CO_2交换速率和蒸发蒸腾速率的测定
        3.2.6 羊草叶片稳定同位素组成和碳氮比的测定
        3.2.7 羊草地下芽库
        3.2.8 统计分析
    3.3 实验结果
        3.3.1 环境条件
        3.3.2 植被调查结果
        3.3.3 叶片以及生态系统碳交换速率
        3.3.4 叶片同位素组成以及碳氮比
        3.3.5 干旱响应率与地上生产力的关系
    3.4 讨论
        3.4.1 草地生产力干旱敏感性与干旱强度的关系
        3.4.2 氮添加对草地干旱敏感性的影响
        3.4.3 草地干旱敏感性的调控机制
        3.4.4 氮添加对草地恢复力的影响
    3.5 小结
第四章 氮添加与季节性干旱对草地生产力的交互作用
    4.1 前言
    4.2 研究方法
        4.2.1 实验设计
        4.2.2 环境数据采集
        4.2.3 植被调查
        4.2.4 叶片光合速率的测定
        4.2.5 羊草叶片比叶面积的测定
        4.2.6 羊草叶片稳定同位素组成和碳氮比的测定
        4.2.7 羊草地下芽库的测定
        4.2.8 统计分析
    4.3 实验结果
        4.3.1 环境条件
        4.3.2 植被调查
        4.3.3 比叶面积与叶片碳同位素组成和氮含量
        4.3.4 羊草叶片光合速率以及蒸腾速率
        4.3.5 草地生产力的抵抗力指数和恢复力指数
    4.4 讨论
        4.4.1 草地干旱抵抗力的季节性差异
        4.4.2 草地生产力恢复
        4.4.3 氮添加对草地干旱敏感性的影响
    4.5 小结
第五章 氮添加条件下植物碳分配策略的干旱响应
    5.1 前言
    5.2 研究方法
        5.2.1 实验设计
        5.2.2 ~(13)CO_2脉冲标记
        5.2.3 标记后样品收集
        5.2.4 呼吸速率以及~(13)C丰度的测定
        5.2.5 数据计算与统计分析
    5.3 实验结果
        5.3.1 植被调查
        5.3.2 标记后~(13)C丰度的时间动态
        5.3.3 氮添加和干旱对植物碳分配的影响
        5.3.4 呼吸损耗
    5.4 讨论
        5.4.1 干旱对植物碳分配的影响
        5.4.2 氮添加对植物碳分配的影响
        5.4.3 氮添加对植物碳分配可调节性的影响
        5.4.4 干旱与氮添加对地下碳库的影响
        5.4.5 植物碳分配策略
    5.5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研究主要结论
    6.2 本研究创新点
    6.3 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在学期间参与科研项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国内、国际学术会议

(3)松嫩平原羊草叶色渐变群遗传多样性及其分化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与进展
        1.2.1 植物渐变群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1.2.3 植物光合生理特征研究进展
        1.2.4 无性系植物分株表型特征研究进展
        1.2.5 无性系植物种群结构研究进展
        1.2.6 羊草叶色渐变群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物种介绍
    2.2 野外样点概况
    2.3 同质园实验设计
    2.4 研究方法
        2.4.1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2.4.2 光合生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2.4.3 分株表型特征的研究方法
        2.4.4 种群数量特征的研究方法
        2.4.5 数据处理方法
第三章 天然条件下羊草叶色渐变群遗传多样性研究
    3.1 遗传多样性
        3.1.1 期望杂合度的比较
        3.1.2 香农多样性指数的比较
        3.1.3 均匀度的比较
    3.2 遗传结构和基因流格局
        3.2.1 分子变异率分析
        3.2.2 遗传分化系数与基因流的比较
        3.2.3 种群间与种群内基因多样性的比较
        3.2.4 遗传距离与遗传一致度的比较
        3.2.5 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的相关性分析
    3.3 基于微卫星标记的遗传聚类分析
        3.3.1 主成分分析
        3.3.2 非加权组平均法聚类分析
        3.3.3 邻接法聚类分析
    3.4 遗传多样性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3.5 讨论
        3.5.1 遗传多样性及其进化关系分析
        3.5.2 遗传分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章 同质园条件下羊草叶色渐变群生理特性研究
    4.1 叶片的光合生理特征
        4.1.1 气体交换参数的比较
        4.1.2 光合日动态的比较
        4.1.3 光合速率对光强的响应
        4.1.4 光合速率对CO_2浓度的响应
        4.1.5 叶绿素荧光特征的比较
        4.1.6 光合酶活性的比较
    4.2 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及变化规律
        4.2.1 光合色素含量的比较
        4.2.2 光合色素含量与叶龄的关系
    4.3 基于光合生理的叶片功能性状
        4.3.1 功能性状的比较
        4.3.2 功能性状与叶龄的关系
    4.4 叶片光合速率与其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4.5 光合生理特征的聚类分析
        4.5.1 主成分分析
        4.5.2 聚类分析
    4.6 讨论
        4.6.1 光合特征日变化探讨
        4.6.2 特定环境因子对光合特征的影响
        4.6.3 自身因素对光合特征的影响
        4.6.4 叶绿素荧光特征探讨
        4.6.5 生理分化的成因分析
第五章 同质园条件下羊草叶色渐变群分株表型特征研究
    5.1 分株表型特征
        5.1.1 营养株表型特征的比较
        5.1.2 生殖株表型特征的比较
    5.2 分株表型特征聚类分析
        5.2.1 营养株聚类分析
        5.2.2 生殖株聚类分析
    5.3 讨论
        5.3.1 营养株的生长和物质分配策略分析
        5.3.2 生殖株的生长和物质分配策略分析
        5.3.3 分株表型分化的成因分析
第六章 同质园条件下羊草叶色渐变群数量特征研究
    6.1 营养繁殖特征及其规律
        6.1.1 种群密度与高度的比较
        6.1.2 营养繁殖规律的比较
    6.2 物质生产与生物量分配
        6.2.1 地上生物量的比较
        6.2.2 地下生物量的比较
        6.2.3 根冠比的比较
    6.3 不同构件年龄结构
        6.3.1 分株年龄结构的比较
        6.3.2 不同龄级分株生产力的比较
        6.3.3 根茎年龄结构的比较
        6.3.4 不同龄级根茎贮藏力的比较
    6.4 冬眠构件数量特征
        6.4.1 芽库密度的比较
        6.4.2 苗库密度的比较
        6.4.3 芽库密度与生长时间的关系
        6.4.4 苗库密度与生长时间的关系
    6.5 讨论
        6.5.1 营养繁殖规律的异同分析
        6.5.2 种群生存与发展策略的异同分析
        6.5.3 冬眠构件组成及形成规律的异同分析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存在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

(4)松嫩草地主要C3和C4植物对降水变异的光合生理响应及生长适应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与分析
        1.2.1 降水格局变化与草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
        1.2.2 氮沉降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1.2.3 降水格局变化和氮沉降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1.2.4 降水格局变化与植物光合生理过程和适应能力
        1.2.5 降水格局变化和氮添加交互影响植物生物量分配及种间竞争
        1.2.6 当前研究不足
    1.3 研究目的、内容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意义
        1.3.4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域自然概况及物种特征
    2.1 研究区域自然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气候特点
        2.1.3 土壤特征
        2.1.4 植被特征
    2.2 实验物种
        2.2.1 羊草
        2.2.2 牛鞭草
        2.2.3 虎尾草
第3章 C_4和C_4植物光合生理和生物量积累对降水量及频率变化的敏感性
    3.1 前言
    3.2 研究方法
        3.2.1 实验设置
        3.2.2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3.2.3 叶片气体交换参数的测定
        3.2.4 叶片比叶面积和氮含量的测定
        3.2.5 生物量的测定
        3.2.6 降水变异敏感性的评估
        3.2.7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3.3 结果
        3.3.1 不同降水量及降水频率处理下生物量的变化
        3.3.2 不同降水量及频率处理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3.3.3 叶片光合生理对不同降水量及降水频率处理的响应
    3.4 讨论
        3.4.1 不同降水量及降水频率处理对生物量积累及分配的影响机制
        3.4.2 C_3和C_4植物对不同降水量及降水频率处理的敏感性
    3.5 小结
第4章 C_4和C_4植物光合生理过程对极端干旱-复水及施氮处理的敏感性
    4.1 前言
    4.2 研究方法
        4.2.1 实验设置
        4.2.2 气体交换参数测定方法
        4.2.3 土壤含水量、叶片水势及溶质浓度的测定
        4.2.4 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4.2.5 植株高度和生物量的测定
        4.2.6 叶片氮含量的测定
        4.2.7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4.3 结果
        4.3.1 实验处理阶段相关气象数据
        4.3.2 施氮处理对株高和总生物量的影响
        4.3.3 施氮处理对叶片氮含量的影响
        4.3.4 极端干旱-复水处理下土壤含水量及叶片水势的变化
        4.3.5 极端干旱-复水处理对叶片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
        4.3.6 极端干旱-复水处理下叶片光合生理抵抗能力和恢复能力
        4.3.7 光系统II(PSⅡ)的最大效率对极端干旱-复水的响应
        4.3.8 极端干旱-复水处理下叶片光合生理过程气孔限制和代谢限制
        4.3.9 极端干旱-复水处理下叶片渗透溶质浓度和渗透压参数
        4.3.10 抗氧化酶活性对极端干旱-复水处理的响应
    4.4 讨论
        4.4.1 极端干旱处理和施氮处理对叶片光合生理过程影响机制
        4.4.2 叶片渗透调节溶质和抗氧化酶的调节机制
        4.4.3 干旱胁迫对叶片光合生理过程的影响机制
        4.4.4 极端干旱-复水和施氮处理对光合生理过程恢复力的潜在机理
    4.5 小结
第5章 C_4和C_4植物对降水季节变化及氮添加的适应能力及竞争策略
    5.1 前言
    5.2 研究方法
        5.2.1 实验设置
        5.2.2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5.2.3 叶片气体交换参数的测定
        5.2.4 叶片比叶面积和氮含量的测定
        5.2.5 植株特征参数及透光率的测定
        5.2.6 植物地上和地下器官生物量的测定
        5.2.7 降水变异敏感性的评估
        5.2.8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5.3 结果
        5.3.1 降水季节变化及氮添加对单独种植C_3和C_4植物的影响
        5.3.2 降水季节变化及氮添加对混合种植C_3和C_4植物的影响
    5.4 讨论
        5.4.1 降水季节变化和氮添加对单独种植C_3和C_4植物生物量的影响机制
        5.4.2 降水季节变化和氮添加对混合种植C_3和C_4植物竞争的影响机制
    5.5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6.2 本研究的创新点
    6.3 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内参加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6)天然盐碱生境中全叶马兰的耐盐适应结构(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根的结构
    2.2 茎的结构
    2.3 叶的结构
3 讨论
    3.1 根的耐盐适应结构
    3.2 茎的耐盐适应结构
    3.3 叶的耐盐适应结构
4 结论

(7)松嫩草地生态系统CO2交换对氮沉降、降水增加及放牧的响应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与分析
        1.2.1 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对降水格局改变的响应
        1.2.2 氮沉降对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
        1.2.3 放牧对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调控
        1.2.4 放牧、施氮和降水格局改变间的相互作用
        1.2.5 当前研究不足
    1.3 研究目的、内容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意义
        1.3.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域及样地
    2.1 研究区域自然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气候特点
        2.1.3 土壤特征
        2.1.4 植被特征
    2.2 样地背景
第三章 松嫩草地生态系统CO_2交换对模拟氮沉降和降水增加的响应
    3.1 前言
    3.2 研究方法
        3.2.1 样地设置
        3.2.2 气象数据采集和计算
        3.2.3 实验设计及测量方法
        3.2.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3.3 结果
        3.3.1 实验期间降水及温度的日变化情况
        3.3.2 不同处理样地土壤和植被特征差异
        3.3.3 生态系统CO_2交换对降水和氮沉降增加的响应规律
        3.3.4 生态系统CO_2交换与环境因素和生物因素的相关关系
    3.4 讨论
        3.4.1 降水格局改变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碳交换的途径
        3.4.2 氮沉降增加对草地生态系统碳交换的作用机理
    3.5 小结
第四章 施氮和增雨改变松嫩草地生态系统CO_2交换的干旱敏感度
    4.1 前言
    4.2 研究方法
        4.2.1 样地设置
        4.2.2 实验设计
        4.2.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4.3 结果
        4.3.1 长期全球气候变化和短期极端干旱处理对环境因素的影响
        4.3.2 长期全球气候变化处理对羊草草地植被和生物量的改变
        4.3.3 松嫩草地碳交换对极端干旱事件的响应
    4.4 讨论
        4.4.1 干旱对生态系统碳交换的影响结果和原因
        4.4.2 环境资源供需情况影响生态系统碳交换恢复
    4.5 小结
第五章 长期氮水添加背景下松嫩草地生态系统碳交换对放牧的响应
    5.1 前言
    5.2 研究方法
        5.2.1 样地设置
        5.2.2 实验设计
        5.2.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5.3 结果
        5.3.1 植物群落对放牧、增雨和施氮处理的响应
        5.3.2 生态系统碳交换月季波动
        5.3.3 放牧和增加降水对生态系统碳交换的影响
        5.3.4 放牧和施氮对生态系统碳交换的影响
    5.4 讨论
        5.4.1 放牧调控松嫩草地植被群落结构的机制
        5.4.2 放牧对松嫩草地生态系统CO_2交换的作用原理和途径
    5.5 小结
第六章 长期氮水添加背景下松嫩草地土壤呼吸及其各组分对放牧的响应
    6.1 前言
    6.2 研究方法
        6.2.1 样地设置
        6.2.2 实验设计
        6.2.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6.3 结果
        6.3.1 实验期间大气温度和降雨情况
        6.3.2 放牧、施氮和降水对土壤和植被指标的改变
        6.3.3 土壤呼吸及其各组分的月季波动
        6.3.4 放牧、施氮和增雨处理对土壤呼吸及其各组分的影响
    6.4 讨论
        6.4.1 土壤呼吸及组分通量的测量
        6.4.2 施氮和增雨处理对土壤呼吸及其各组分的影响机制
        6.4.3 土壤呼吸及其各组分对放牧的响应规律
        6.4.4 呼吸底物供给和微生物分解能力对土壤呼吸的调控作用
    6.5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7.2 本研究的创新点
    7.3 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内参加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8)松嫩盐碱化草地羊草生长及种群建成与内源激素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松嫩盐碱化草地现状及研究进展
    1.2 羊草生理生态学研究进展
    1.3 植物激素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1.4 生长素(AUXINS)概述及研究进展
    1.5 赤霉素(GA)概述及研究进展
    1.6 脱落酸(ABA)概述及研究进展
    1.7 植物激素在牧草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1.8 立题依据及选题意义
第二章 研究区域自然概况、实验设计及研究方法
    2.1 松嫩羊草草甸自然概况
    2.2 实验设计及技术路线
    2.3 羊草生长及种群数量特征的测定
    2.4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
    2.5 光合生理参数的测定
    2.6 植物激素含量的测定
    2.7 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2.8 实验数据统计与图表制作
第三章 羊草叶片激素含量变化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
    3.1 松嫩草地不同季节羊草叶片激素含量分析
    3.2 不同盐碱化程度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3.3 羊草叶片激素含量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关系
    3.4 讨论
第四章 羊草光合同化功能的变化及其与激素的关系
    4.1 羊草叶片气体交换参数的变化及其与激素的相关关系
    4.2 羊草叶片光合色素的变化及其与激素的相关关系
    4.3 羊草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及其与激素的相关关系
    4.4 羊草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及其与激素的相关关系
    4.5 讨论
第五章 羊草抗逆能力的变化及其与激素含量的关系
    5.1 羊草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变化及其与激素的相关关系
    5.2 羊草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变化及其与激素的相关关系
    5.3 羊草叶片无机离子含量的变化及其与激素的相关关系
    5.4 羊草叶片有机酸含量的变化及其与激素的相关关系
    5.5 讨论
第六章 羊草种群数量特征的变化及其与激素含量的关系
    6.1 羊草种群数量特征的变化
    6.2 羊草叶片激素与种群数量特征的相关关系
    6.3 讨论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9)温度升高和氮沉降对松嫩草地羊草种群生理与生态特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温度升高对植物生理生态学特性的影响
        1.2.1 温度升高对植物个体形态的影响
        1.2.2 温度升高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1.2.3 温度升高对植物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1.2.4 温度升高对植物种间关系的影响
        1.2.5 温度升高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1.2.6 温度升高对植物生产力的影响
    1.3 氮沉降对植物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
        1.3.1 氮沉降对植物个体形态的影响
        1.3.2 氮沉降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1.3.3 氮沉降对植物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1.3.4 氮沉降对植物种间关系的影响
        1.3.5 氮沉降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1.3.6 氮沉降对植物生产力的影响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2.1 研究内容
    2.2 技术路线
    2.3 研究区自然概况
    2.4 野外试验布置与实施
第三章 温度升高和氮沉降对羊草个体形态发育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研究思路
        3.1.2 取样及样品前处理
        3.1.3 显微切片制作
        3.1.4 观察与测量
        3.1.5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对羊草叶片发育的影响
        3.2.2 对羊草叶片气孔发育的影响
        3.2.3 对羊草茎发育的影响
        3.2.4 对羊草根茎发育的影响
        3.2.5 对羊草生殖物候期的影响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温度升高和氮沉降对羊草叶片阳离子吸收及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设计与实施
        4.1.2 羊草叶片氮测定
        4.1.3 羊草叶片磷的测定
        4.1.4 羊草叶片金属离子测定
        4.1.5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钾钠钙镁离子吸收
        4.2.2 碳氮磷含量
        4.2.3 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温度升高和氮沉降对羊草植硅体组合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地概况
        5.1.2 实验设计
        5.1.3 实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不同处理方式对羊草植硅体的影响
        5.2.2 不同形状植硅体对增温和施氮的响应
        5.2.3 植硅体长度和宽度与增温和施氮间的相关性
    5.3 讨论
    5.4 小结
第六章 温度升高和氮沉降对羊草群体数量特征的影响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设计与实施
        6.1.2 测定指标及方法
        6.1.3 数据统计与处理
    6.2 结果与分析
        6.2.1 相对密度
        6.2.2 相对多度
        6.2.3 相对盖度
        6.2.4 种群高度
        6.2.5 地上部生产力
        6.2.6 地下部生产力
    6.3 讨论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特色与创新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在学期间承担项目情况

(10)蓄水坑灌条件下苹果树叶片蒸腾特性及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蓄水坑灌研究现状
    1.3 果树叶片蒸腾的研究进展
        1.3.1 果树叶片蒸腾测定的研究进展
        1.3.2 果树叶片蒸腾计算的研究进展
        1.3.3 果树叶片蒸腾特性的研究进展
    1.4 蓄水坑灌条件下果树叶片蒸腾尚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1.5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5.1 主要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方案与田间工程设计
    2.1 试验区概况
    2.2 试验区田间工程设计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第三章 蓄水坑灌条件下苹果树叶片蒸腾特性
    3.1 蓄水坑灌条件下苹果树叶片蒸腾速率日变化特征
        3.1.1 蓄水坑灌不同坑深条件下苹果树叶片蒸腾速率日变化特征
        3.1.2 蓄水坑灌不同灌水量条件下苹果树叶片蒸腾速率日变化特征
        3.1.3 不同灌溉方式条件下苹果树叶片蒸腾速率日变化特征
    3.2 蓄水坑灌条件下苹果树叶片蒸腾速率的月变化特征
    3.3 影响植物叶片蒸腾内部因子的日变化特征
        3.3.1 不同处理条件下叶片气孔导度的日变化特征
        3.3.2 不同处理条件下叶片胞间 CO2浓度的日变化特征
        3.3.3 不同处理条件下基于叶温的蒸汽压亏缺的日变化特征
    3.4 影响植物叶片蒸腾环境因子的日变化特征
    3.5 蓄水坑灌条件下苹果树叶片蒸腾速率与其影响因子的相关性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蓄水坑灌条件下苹果树叶片的水分利用率
    4.1 蓄水坑灌条件下苹果树叶片的光合速率变化特征
        4.1.1 不同处理条件下苹果树叶片的光合速率日变化特征
        4.1.2 不同处理条件下苹果树叶片的光合速率月变化特征
    4.2 蓄水坑灌条件下苹果树叶片水分利用率的变化特征
        4.2.1 不同处理条件下苹果树叶片水分利用率的日变化特征
        4.2.2 不同处理条件下苹果树叶片水分利用率的月变化特征
    4.3 蓄水坑灌条件下苹果树叶片水分利用率与影响因子的相关性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蓄水坑灌条件下苹果树叶片蒸腾速率的 BP 神经网络模型
    5.1 BP 神经网络模型的原理
        5.1.1 BP 神经网络结构
        5.1.2 BP 算法的数学基础
    5.2 蓄水坑灌条件下苹果树叶片蒸腾速率的 BP 神经网络模型建立
    5.3 蓄水坑灌条件下苹果树叶片蒸腾速率的 BP 神经网络模型的检验
    5.4 本章小节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四、松嫩草地全叶马兰夏季与秋季光合及蒸腾作用的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 [1]氮沉降、放牧和极端降水对羊草草地N2O排放的影响机制研究[D]. 徐万玲. 东北师范大学, 2021
  • [2]氮添加对松嫩草地地上生产力干旱敏感性的影响及调控机制[D]. 孟博. 东北师范大学, 2021
  • [3]松嫩平原羊草叶色渐变群遗传多样性及其分化机制研究[D]. 郭健.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4)
  • [4]松嫩草地主要C3和C4植物对降水变异的光合生理响应及生长适应对策[D]. 钟尚志. 东北师范大学, 2020
  • [5]乌鲁木齐市秋季夏橡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特征与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J]. 文强,韩炜,马霄华,党亚玲,蔡寅潮,孔凯凯.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1)
  • [6]天然盐碱生境中全叶马兰的耐盐适应结构[J]. 何土成.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6(15)
  • [7]松嫩草地生态系统CO2交换对氮沉降、降水增加及放牧的响应机制[D]. 王赟博. 东北师范大学, 2016(02)
  • [8]松嫩盐碱化草地羊草生长及种群建成与内源激素关系的研究[D]. 韩德复. 东北师范大学, 2015(06)
  • [9]温度升高和氮沉降对松嫩草地羊草种群生理与生态特性的影响[D]. 李博. 东北师范大学, 2015(01)
  • [10]蓄水坑灌条件下苹果树叶片蒸腾特性及模型研究[D]. 王颖苗. 太原理工大学, 2015(09)

标签:;  ;  ;  ;  ;  

松嫩草原夏秋季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