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复合土工膜坝的防渗设计与施工

浅谈复合土工膜坝的防渗设计与施工

一、浅谈复合土工膜坝体防渗设计与施工(论文文献综述)

杨超[1](2021)在《基于相对熵组合赋权的土石坝除险加固防渗方案比选研究》文中认为我国病险水库数量多,绝大多数病险土石坝属20世纪50~70年代的“三边工程”(边施工、边勘察、边设计),防洪标准低、工程质量差、病险隐患多,严重威胁下游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属于亟需研究和解决的重大公共安全问题。目前我国正耗费巨资开展病险土石坝除险加固工作,但病险土石坝安全受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和已建工程条件影响,耦合作用复杂、技术难度大,而针对不同的隐患和病险,处理方案又很多。支撑病险土石坝除险加固方案决策的理论方法研究相对滞后,工程中主要依靠工程经验决策,缺乏理论支撑和科学性,很可能造成盲目投入。本文采用相对熵组合赋权方法对病险土石坝除险加固防渗方案作比选研究,为病险土石坝除险加固防渗方案比选提供科学有效的决策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土石坝渗漏问题分析和处理措施。对土石坝坝体渗漏、坝基渗漏、绕坝渗漏和接触渗漏等主要渗漏类型进行分析和梳理,查找各类渗漏产生的具体原因。针对不同渗漏类型,对主要的防渗加固技术方案进行分类总结,为后续的方案比选提供参考依据。(2)土石坝除险加固防渗方案决策方法与步骤。针对现有决策指标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基于方案决策理论,提出了决策指标体系建立的三项基本原则,构建了包含方案经济因素、加固效果的可靠性、施工工期指标、施工安全性指标、施工及后期运行难易程度和环境影响程度6项二级指标及其23项三级指标的病险土石坝除险加固防渗方案决策指标体系。(3)基于相对熵理论的主客观组合赋权模型。针对传统的层次分析法中,当判断矩阵一致性不满足要求,需多次重复修改判断矩阵的问题,利用相容矩阵对传统层次分析法进行了改进。随后根据信息熵计算方法,确定客观权重,再利用相对熵理论进行主客观权重组合,弥补了传统乘(加)法组合方法的不足。(4)土石坝除险加固防渗方案决策工程应用研究。依托某病险土石坝工程开展工程应用研究,针对该水库存在的防渗问题,拟定了5种不同加固防渗方案。采用传统经济比选法和本文提出的决策方法分别对5种不同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和决策优选,证明本文决策方法的科学合理性,使防渗加固综合效果达到最大化。论文取得的相关成果,可为同类型病险土石坝除险加固防渗方案比选提供决策方法和依据,亦可同类土石坝的除险加固设计提供参考,为水库大坝安全决策提供思路。

陈彬鑫[2](2021)在《淤地坝蓄水改造三维渗流和稳定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淤地坝作为黄土高原地区的三大“亮点”工程之一,在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和发展渔农产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非常明显的生态和社会效益。为缓解贫困山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现开展淤地坝蓄水改造的技术研究。淤地坝防渗条件较差,不具备蓄水能力。而对淤地坝改造前后的渗流和坝坡稳定性分析是蓄水改造的基础。目前对淤地坝的渗流和稳定性研究大多应用二维模型,对于三维性较强的淤地坝,其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有所不同,有必要开展三维渗流和稳定性分析。西廒沟在坝址处的河道狭窄,其横截面沿着坝轴线的变化较大,宜用三维的方法进行分析。本文利用ABAQUS软件建立三维模型,结合流固耦合原理和强度折减法,对该淤地坝的渗流和坝坡稳定性进行验算并对其三维特性进行分析。具体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查阅相关文献,对土石坝和淤地坝的渗流和稳定性分析方法进行了综合评述。(2)验证二维流固耦合模型,并分析二、三维模型计算结果的差异性。(3)考虑应力场-渗流场耦合,并采用强度折减法,对原西廒沟淤地坝在设计洪水位时的渗流和稳定性进行分析。原坝体为均质土坝,防渗条件差,蓄水后的渗流量为1.20×10-5m3/s,浸润线溢出点位置为11.54 m,下游溢出点容易发生流土破坏。下游坡受到渗透压力的作用产生一定的位移,对其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在强度折减后求得大坝的稳定安全系数为1.200,不符合规范要求,需进行防渗改造。(4)为使改造后的淤地坝满足土石坝设计规范的要求,结合前期的研究成果,本文采用土工膜改造方案:在上游添加土工膜防渗体,下游设置贴坡排水,并增加坝顶宽度至6 m,放缓上、下游边坡系数分别至2.5、2.0。(5)对土工膜改造后的大坝在竣工期、渗流稳定期和正常运行条件下遇地震三种工况下进行渗流和稳定性计算:(1)竣工期:竣工期大坝上下游边坡放缓,且未受到渗透水作用,大坝上、下游坡的稳定性较好。(2)渗流稳定期:土工膜的防渗效果良好,使得浸润线在土工膜前后发生急剧变化,由18 m降至6 m,坝体内部的水力坡降较小,渗流量减小为1.00×10-6m3/s,渗流溢出点高度为0.22 m。蓄水后大坝上游坡面的位移主要由静水压力引起的,位移的最大值为0.097 m,坝体其余部分的位移较小,下游边坡稳定安全系数为2.068。(3)正常运行条件遇地震:采用拟静力法计算大坝在7级地震荷载下的稳定安全系数。上、下游坝坡在受到地震惯性力的影响后稳定性降低,下游坝坡的稳定安全系数为1.230,上游坝坡由于有静水压力在水平方向提供反作用力下仍保持较高的安全水平,安全系数为2.150。(6)西廒沟淤地坝改造前后的渗流场和应力场的计算结果显示,由于侧向水流和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淤地坝整体浸润线、水平位移、失稳破坏的滑裂面等均表现出明显的三维特性,淤地坝中心截面附近为最不利区域,应给予重点关注。

王亮[3](2020)在《基于流固耦合方法淤地坝蓄水改造的渗流和稳定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淤地坝是水土保持的一项重要工程措施,广泛分布在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地区,在防止水土流失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除此之外,淤地坝还能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优化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效益。山西省建设有大量的淤地坝,大部分淤地坝均按常规设计,不满足长期蓄水的要求。课题组依托水利厅创新项目,以解决贫困山区灌溉用水为目的,提出将大、中型淤地坝改造成小型挡水坝的设想,研究淤地坝改造成蓄水坝所涉及的关键技术问题。本文结合贺家庄淤地坝和咀儿上骨干坝两座典型淤地坝工程,提出蓄水改造具体思路,共设置14种防渗加固改造方案,并利用流固耦合有限元法,对其进行渗流场和应力场的计算,从防渗和坝体抗滑稳定两个方面分析各方案的优缺点,推荐合理的优化改造方案。具体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对土石坝常用的防渗工程措施、渗流分析和稳定性分析的方法等相关问题进行评述,比较淤地坝与土石坝设计规范。2.考虑工程实际情况及经济因素,提出对淤地坝防渗加固的三种工程措施:(A)使用与坝体相同材料培厚上游坡和下游坝坡,以放缓上、下游坝坡;(B)上游采取粘土斜墙进行蓄水加固改造,下游坝坡维持原状;(C)上游坝坡铺设复合土工膜进行蓄水改造。3.针对贺家庄淤地坝具体情况,使用A、B、C三种措施,共设置6种改造方案(A1、A2、B1~B3、C1);针对咀儿上骨干坝具体情况,共设置8种方案(A3~A8、B4、C2)。4.针对上述各方案,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应力场-渗流场的流固耦合的计算模型,计算各方案的渗流场和应力场,分析各方案的渗流量、浸润线、滑裂面和安全系数的变化规律。5.采用A、B、C三种措施对贺家庄淤地坝进行防渗加固改造,各方案的对比分析可知:(1)贺家庄淤地坝原坝体渗流出口渗透比降高于规范中的允许渗透比降,不满足渗流安全要求;安全系数小于规范要求,不符合坝体稳定安全要求,贺家庄淤地坝如要在蓄水情况下安全运行,则需要进行防渗加固改造。(2)使用放缓上游坡措施的方案A1、A2和上游采用粘土斜墙进行防渗加固的方案B1—B3的渗流出口渗透比降均小于允许渗透比降,且随着上游坝坡的变缓,出口渗透比降逐渐减小、单宽渗流量逐渐减少;上游使用复合土工膜进行防渗改造的方案C1出口渗透比降小于允许渗透比降,满足渗流安全要求。(3)方案A1、A2的安全系数均小于规范要求,不符合坝体稳定安全标准;当上游坝坡采用粘土斜墙进行防渗时,方案B1—B3安全系数均大于规范要求,符合坝体稳定安全标准;上游采用复合土工膜防渗时,方案C1安全系数符合坝体稳定安全标准。原坝体和方案A1、A2塑性应变主要发生在坝体部分,方案B1—B3、C1,其塑性应变主要发生在坝体和坝基上半部分,塑性贯通区深入坝基,最大塑性应变值也明显增大,因此坝体和坝基的抗滑作用也更加明显。(4)粘土斜墙防渗方案B1—B3、复合土工膜防渗方案C1均满足渗流安全要求和稳定性安全要求,方案可行。6.采用A、B、C三种措施对咀儿上骨干坝进行防渗加固改造:(1)咀儿上骨干坝原坝体渗流出口渗透比降高于规范中的允许渗透比降,不满足渗流安全要求;安全系数小于规范要求,不符合坝体稳定安全要求。咀儿上骨干坝如要在蓄水情况下安全运行,需要进行防渗加固改造。(2)采取放缓坝坡措施的方案A3—A7均大于允许渗透比降,不满足渗流安全要求,方案A8、B4、C2均小于允许渗透比降,满足渗流安全要求,与原坝体相比,方案A3—A8的单宽渗流量均有所减少;(3)方案A3的安全系数均小于规范要求,不符合坝体稳定安全要求;方案A4—A8、B4、C2安全系数则全部符合坝体稳定安全标准;塑性应变分布、滑裂面位置与贺家庄淤地坝采用相同改造措施时类似。(4)放缓坝坡的方案A8、粘土斜墙防渗方案B4、复合土工膜防渗方案C2均满足渗流安全要求和稳定性安全要求,方案可行。7.分析认为在原坝体上游坡铺设土工膜和铺设粘土斜墙的工程措施均可以达到蓄水改造的目的。从防渗效果上考虑,土工膜方案更优。具体采用哪种措施需结合当地材料、经济等因素综合考虑。同时设计方案和尺寸需结合具体淤地坝进行渗流和稳定性计算和方案优化。本文所采用的流固耦合方法为类似分析计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楚跃先[4](2020)在《土工膜面板堆石坝设计方法与实践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土工膜材料应用发展历史,探讨了建筑结构防水与水工结构防渗的区别,提出了借鉴、分析、探索、创新以土工膜作为主防渗的土工膜面板坝。通过工程实例分析了今后的发展趋势,指出以土工膜作为坝面主要防渗材料的土工膜面板防渗形式将成为今后面板堆石坝可以进行比较选择的防渗方式之一,甚至是面板堆石坝、碾压混凝土坝的主要替代型式。

袁文铁[5](2019)在《红岩河水库防渗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水利工程建设就是合理利用水资源,兴利除害,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如何利用现有施工技术,保障水利工程顺利实施,发挥作用,产生效益,特别是水库建设,如何解决水库的渗漏问题,使得水库按设计水位蓄水,发挥水库的作用,是工程建设的最终成果和目标。如何选择最为合适的防渗方案,是工程技术人员及学者一直研究的课题。不仅对当下的水利工程建设有着借鉴意义,对已建成的存在病患的水库除险加固有着指导意义。而基于以上背景,论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高压喷射灌浆防渗技术、坝体劈裂灌浆加固技术、混凝土防渗墙技术、搅拌桩防渗墙技术、复合土工膜防渗技术、帷幕灌浆防渗技术等防渗技术的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总结出劈裂灌浆、套井回填防渗墙技术一般适用于坝体;高压喷射灌浆技术一般用于堤坝地基加固与防渗,适应于所有第四系地层,且处理深度较大;混凝土防渗墙技术多应用于土坝坝基、混凝土闸坝基础、土石围堰堰体和堰基的防渗处理、险坝防渗加固处理等方面,一般适用于粉土、粉质粘土、砂土及直径小于10 mm的卵砾石土层;搅拌桩防渗墙技术一般应用于堤坝地基防渗处理,适用于粒径小于5 cm的各类土层;复合土工膜防渗技术既可以用于在建水工建筑物的防渗,又可以用于己建水工建筑物的防渗加固处理,对于透水土层厚度不大(10 m左右)的地基,采用垂直铺塑技术防渗比较可靠和有效,对于透水土层比较深厚的地基,一般采用复合土工膜斜墙加铺盖或其它防渗结构;帷幕灌浆适用于坝基岩层的缝隙、空洞处理,深度和范围广。以陕西省彬州市高渠村的红岩河水库为工程实例,在充分分析红岩河水库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对水库坝基及坝肩的渗漏情况进行了分析计算,参照类似工程及经验做法,选择防渗帷幕灌浆方案对红岩河水库大坝坝基进行防渗处理,对左、右坝肩砂卵石层采用截渗洞方案处理渗漏问题,对左、右岸强弱风化带岩体防渗采用帷幕灌浆进行防渗处理,防渗处理后通过试蓄水测试,并依据测试结果对大坝坝基进行补强帷幕灌浆设计和施工,经过补强帷幕灌浆施工后的试蓄水测试,红岩河水库大坝坝基的渗流量减少了60%,能够有效控制红岩河水库大坝在施工阶段的渗流现象。因库区库底岩层完整,不存在永久渗漏问题,不用做防渗处理。考虑到坝基结合槽下游与坝基砂砾石水平排水层接触部位是一个薄弱部位,除对结合槽部位的土料进行充分压实,坝脚近坝处采用复合土工膜与粘土铺盖相结合防渗,复合土工膜与大坝复合土工膜连接,形成完整的防渗体系,红岩河水库防渗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马琳[6](2018)在《大宝山矿凡洞村尾矿坝渗流安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一直以来,用于堆存选矿后尾砂的尾矿库的安全性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尾矿坝一旦失稳,常造成重大的生命财产损失。碾压堆石坝是土石坝的主要坝型之一。土工膜产品因其强度高、延伸性能较好、耐老化、防渗性能好、具有顺坡排水的能力等特点,作为堆石坝的防渗材料是十分合适和经济的。土工膜防渗堆石坝具有很多优势,但其防渗能力取决于土工膜的完好性,而土工膜可能在施工与运行中破损,因此,土工膜防渗堆石坝的防渗可靠性可能是其一个劣势。广东省大宝山矿凡洞村尾矿坝是土工膜防渗堆石坝,在投入运行后下游不断有渗水流出,流量在1.2万m3/d左右波动。由于缺乏浸润线监测,尾矿库下游渗水的来源以及坝体土工膜的完好状况是二个疑难问题。本文通过多次现场考察、基础资料分析、水质化学分析以及渗流计算有限元分析,对二个疑难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论文工作以及主要结论如下:(1)综合水质分析和集水池出水状况的监测结果分析,认为渗入集水池的水主要来自于东侧山沟;(2)根据水质分析以及渗流反分析,得到土工膜等效防渗层的渗透系数为k=7.7e-8m/s,相当于上游坝坡有一道50cm厚的粘土防渗斜墙,认为土工膜处于较完好的状态;(3)对尾矿库填满时终期条件下的渗流安全进行了计算和评估。如果库水位达到536m的设计起调水位,且坝前无干滩时,则渗流从下游坡面逸出,坝体不满足防渗要求。但是,如果库水位控制在533m以下,且坝前有70m的干滩,则渗流从反压平台的下游坡面逸出,坝体满足防渗要求。

宁宇,喻建清,崔留杰[7](2016)在《软岩堆石高坝土工膜防渗技术》文中研究指明以目前世界上最高、软岩填筑比例最大的老挝南欧江六级水电站的土工膜面板堆石坝工程为依托,研究了土工膜选型、上保护层及下支持层设计、土工膜与周边结构连接设计分析、监测方案等内容,建立了系统的堆石坝土工膜面板防渗设计流程、体系和方法。土工膜防渗在南欧江六级水电站中的成功应用,为100 m级堆石坝工程提供借鉴,为筑坝材料缺乏地区的坝体防渗设计提供了新的选择。

李秀梅[8](2015)在《垂直防渗技术在庄里水库粘土斜墙坝除险加固工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土石坝渗漏不仅会影响自身经济效益的发挥,而且会对工程的安全运行产生严重影响,并且会对水库下游人民群众的财产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目前的防渗措施中,垂直防渗相对于水平防渗来说,更适用于对透水地基进行防渗处理,其在减少渗流量方面较水平防渗效果特别明显。复合土工膜作为垂直防渗技术中的一种,具有重量轻、运输方便、施工速度快等优点,减少了工程造价,且防渗效果好、耐久性高、安全可靠,被广泛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但目前,对复合土工膜防渗效果的理论研究欠缺,而将土工膜与混凝土防渗墙联合运用的实例更是少见。本文对复合土工膜的渗透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结合庄里水库黏土斜墙坝除险加固工程,对复合土工膜、混凝土防渗墙等应用工况下的防渗效果进行了研究。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工程区的水文、气象、地质条件等,确定工程的特征水位、各筑坝材料渗透系数、工程任务及规模、复核采用数据的合理性等;介绍了工程中常用的防渗技术,并采取其中的复合土工膜与混凝土防渗墙两种垂直防渗技术的组合形式进行设计,对防渗技术中的主要设计原则、参数选择等进行了分析计算,经反复比较,结合本项目特点、模拟其它工程后初步选择复合土工膜加固方案为设计方案,并对主要建筑物进行布置;分析有限元方法的基本理论、运用基于有限元方法的软件Autobank6.0,以允许渗透坡降为控制目标,建立渗流分析模型;通过选取典型断面,计算并绘制了断面处两种垂直防渗技术在6种工况、不同组合型式下的等势线图及水力坡降图,分析对比无防渗措施及不同防渗型式下土石坝的渗流情况,验证了采用复合土工膜与混凝土防渗墙防渗技术相结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对结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案,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后,最终优选出该工程的加固方案,即上游铺设复合土工膜+坝脚混凝土防渗墙方案;本文为复合土工膜和混凝土防渗墙技术在除险加固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实践经验。

束一鸣,吴海民,姜晓桢[9](2015)在《高面膜堆石坝发展的需求与关键技术——高面膜堆石坝关键技术(一)》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面膜堆石坝是指上游坝面用土工膜防渗的堆石坝。综述了面膜堆石坝半个世纪以来的发展状况,分析了该坝型的特点及该坝型技术在我国的使用现状与需求:面膜防渗结构具有渗透性低微、差异变形适应性强、施工简捷、工期短、造价低等特点;由于国外专利保护等原因,面膜堆石坝技术未能如面板堆石坝和碾压混凝土坝那样广泛交流与推广,自国外第一座面膜堆石坝建成以来,国内尚未建成一座高面膜堆石坝,而我国水电清洁能源的需求、许多深覆盖层坝址与黏土防渗体取土受到环境生态制约的状况,需要高面膜堆石坝发挥其作用,相应的设计分析技术需要较系统深入的研究梳理和集成。概述了该坝型关键技术研究的初步成果,包括高面膜堆石坝的周边夹具效应与设计方法、面膜双向拉伸分析方法、数值精细模拟方法、非散粒体面膜垫层技术、膜顶胀损缺性状量化分析方法。

丁东彦[10](2014)在《复合土工膜心墙堆石坝应力变形分析》文中认为复合土工膜心墙堆石坝是水工结构中的重要坝型之一,因其筑坝材料取材方便、机械化施工简单、施工周期短、成本低等特点以及复合土工膜心墙良好的适应变形能力、耐酸碱性能、抗冲蚀、抗老化、防渗性能好等优点,迄今为止已被广泛运用于水利水电工程中。然而,复合土工膜心墙堆石坝的应力变形问题也将成为其设计施工的核心问题。本文简单介绍了堆石坝的特点、土工膜防渗体的研究现状,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通过比较选取邓肯-张E B模型作为堆石体的本构模型,采用土工栅格单元和Goodman单元模拟了复合土工膜和接触面,论证了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在堆石坝地震反应分析中的应用。基于土理论和传统有限元法,以白龙江某复合土工膜心墙堆石坝为例,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并结合MIDAS/GTS大型岩土分析软件,对竣工期、正常蓄水期以及正常蓄水期加8度地震作用三种工况下坝体和复合土工膜心墙的应力变形进行了模拟,计算了无膜情况下坝体的应力和变形,并分析了复合土工膜对坝体应力变形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出:竣工期,坝体和复工土工膜的应力、变形都很小基本呈对称分布,且都表现为受压不会出现拉伸破坏,坝体最大应力出现在坝底,位移主要表现为沉降变形,且最大沉降发生在坝体三分之二处,而复合土工膜不仅受自重的影响,还依附于坝体的变形,其变形量比坝体的大;正常蓄水期,在水压力作用下,应力和变形不再呈对称分布,基本发生在水压力作用面附近。坝体和复合土工膜都在水位以上部位向上游移动表现为拉应力,水位以下依然受压,且向下游移动。无论是竣工期还是正常蓄水期,坝体和复合土工膜小主应力都表现为受压,只有大主应力出现了局部受拉,坝体发生在底部,而复合土工膜发生在与山体连接的部位。加8度地震作用后,拉应力区范围扩大,坝体拉应力主要分布在堆石区主要部位,复合土工膜依然出现在与相邻构件连接的部位,变形在水平方向坝体连同心墙整体移向下游,而竖直方向都出现了上抬现象。无膜情况下,坝体跟有膜情况下的应力变形规律基本一样,只是应力和变形都增大。由此可见:三种工况下,坝体和复合土工膜都从初始的受压状态依次出现了拉应力,地震作用下受拉区范围扩大,且拉应力增大。复合土工膜在连接部位出现了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变形由最初的整体沉降变形过渡到局部水平再转化为整体水平及上抬状态,且膜的变形除了自身的变形外主要依附于坝体的变形。跟无膜情况相比较,复合土工膜不仅起到防渗作用,而且对坝体的应力变形有很大的改善,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坝体的应力和变形。

二、浅谈复合土工膜坝体防渗设计与施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复合土工膜坝体防渗设计与施工(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相对熵组合赋权的土石坝除险加固防渗方案比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土石坝渗流研究现状
        1.2.2 病险土石坝除险加固防渗方案比选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土石坝渗漏问题分析和处理措施
    2.1 土石坝主要渗漏类型及原因分析
    2.2 国内外现行土石坝防渗加固技术分析
    2.3 土石坝防渗加固技术
        2.3.1 坝体防渗加固技术
        2.3.2 坝基防渗加固技术
        2.3.3 涵管结合部位防渗加固技术
    2.4 本章小结
3 土石坝除险加固防渗方案决策指标体系构建
    3.1 方案决策方法概述
    3.2 土石坝除险加固防渗方案决策指标体系构建
        3.2.1 土石坝除险加固决策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3.2.2 决策指标体系构建步骤
        3.2.3 病险土石坝除险加固方案影响因素分析
        3.2.4 病险土石坝除险加固防渗方案决策指标体系构建
    3.3 土石坝除险加固防渗方案指标权重确定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相对熵理论的主客观组合赋权方法
    4.1 主观赋权法
        4.1.1 相容矩阵分析法
        4.1.2 主观权重法的实施过程
        4.1.3 多专家权重向量的计算
        4.1.4 多层次指标权重
    4.2 客观赋权法—信息熵权法
    4.3 相对熵组合赋权方法
    4.4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4.5 本章小结
5 土石坝除险加固防渗方案决策工程应用研究
    5.1 除险加固水库基本概况
        5.1.1 工程地质
        5.1.2 水库存在问题
        5.1.3 水库除险加固的必要性分析
    5.2 除险加固方案拟定
    5.3 除险加固方案渗流与结构稳定计算
        5.3.1 渗流分析
        5.3.2 边坡稳定分析
    5.4 基于传统经济比选分析研究
        5.4.1 经济因素分析
        5.4.2 工期因素分析
        5.4.3 技术成熟性分析
    5.5 基于相对熵组合赋权的土石坝除险加固防渗方案决策权重计算
        5.5.1 主观权重计算
        5.5.2 客观权重计算
        5.5.3 主客观组合权重计算
    5.6 模糊综合评价
    5.7 两种方法决策结果对比和分析
    5.8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2)淤地坝蓄水改造三维渗流和稳定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淤地坝概况
        1.2.1 淤地坝结构特点
        1.2.2 淤地坝发展现状
    1.3 淤地坝防渗改造的主要措施及土工膜防渗的相关研究
        1.3.1 淤地坝防渗改造的主要措施
        1.3.2 目前土工膜防渗的相关研究
    1.4 国内外对渗流及稳定性的研究现状
        1.4.1 渗流和稳定性分析的发展过程
        1.4.2 考虑流固耦合的渗流及稳定性计算
        1.4.3 三维的渗流和稳定性计算
    1.5 本文主要内容
第2章 计算原理
    2.1 流固耦合理论
        2.1.1 渗流场和应力场的相互影响
        2.1.2 渗流场和应力场的耦合方程
    2.2 强度折减法
        2.2.1 传统安全系数的计算方法
        2.2.2 强度折减基本理论
        2.2.3 强度折减法的破坏准则
        2.2.4 强度折减法在ABAQUS中的实现
    2.3 土体本构模型
        2.3.1 土体本构模型概述
        2.3.2 摩尔-库伦弹塑性模型
第3章 三维模型与二维模型的计算结果对比
    3.1 二维模型计算
    3.2 模型验证
    3.3 三维模型计算
第4章 西廒沟淤地坝渗流和稳定性分析
    4.1 工程概况
    4.2 坝体模型
        4.2.1 网格划分
        4.2.2 荷载和定解条件
        4.2.3 材料参数
    4.3 计算结果
        4.3.1 渗流计算结果及分析
        4.3.2 稳定性计算结果及分析
第5章 西廒沟淤地坝改造方法
    5.1 淤地坝蓄水改造思路
    5.2 土石坝和淤地坝设计标准
    5.3 西廒沟淤地坝蓄水改造方案
第6章 改造后坝体在不同工况下的渗流和稳定性计算
    6.1 计算工况
    6.2 竣工期大坝上、下游边坡稳定性分析计算
        6.2.1 下游边坡稳定计算
        6.2.2 上游边坡稳定计算
    6.3 渗流稳定期的渗流和稳定性计算
        6.3.1 渗流分析
        6.3.2 稳定性分析
        6.3.3 改造前后数据对比
    6.4 地震荷载下的稳定性分析
        6.4.1 坝体抗震稳定性分析的拟静力法
        6.4.2 下游边坡的抗震稳定分析
        6.4.3 上游边坡的抗震稳定分析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基于流固耦合方法淤地坝蓄水改造的渗流和稳定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防渗措施研究现状
        1.2.2 渗流研究现状
        1.2.3 边坡稳定分析现状
        1.2.4 流固耦合分析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计算原理
    2.1 流固耦合原理
        2.1.1 渗流场对应力场的影响
        2.1.2 应力场对渗流场的影响
        2.1.3 渗流场与应力场的耦合方程
    2.2 强度折减理论
        2.2.1 强度折减基本原理
        2.2.2 临界破坏评价标准
    2.3 本构模型
        2.3.1 弹性模型
        2.3.2 弹塑性模型
    2.4 屈服准则
        2.4.1 Treasca屈服准则
        2.4.2 Mises屈服准则
        2.4.3 Mohr-Coulomb屈服准则
    2.5 流动法则
    2.6 模型设置及计算流程
        2.6.1 计算区域及单元网格
        2.6.2 边界条件、初始条件
        2.6.3 计算流程
第三章 淤地坝蓄水运行加固改造思路和方法
    3.1 淤地坝与土石坝设计标准对比
    3.2 改造思路
    3.3 改造方法
        3.3.1 粘土斜墙改造方法
        3.3.2 复合土工膜改造方法
        3.3.3 放缓上游坡
第四章 贺家庄淤地坝蓄水改造方案计算分析
    4.1 贺家庄淤地坝基本情况
    4.2 贺家庄淤地坝改造方案
    4.3 计算模型
        4.3.1 计算区域及单元网格
        4.3.2 边界条件、初始条件及材料参数
    4.4 模型验证
        4.4.1 稳定性计算验证
        4.4.2 渗流计算验证
    4.5 原坝体分析计算结果
    4.6 各方案渗流计算结果分析
        4.6.1 单宽渗流量和渗流出口水力坡降
        4.6.2 孔压等值线和浸润线位置
        4.6.3 流速矢量图
    4.7 各方案稳定性计算结果分析
        4.7.1 安全系数和塑性应变
        4.7.2 滑动破坏面位置
        4.7.3 位移
第五章 咀儿上骨干坝蓄水改造方案计算分析
    5.1 咀儿上骨干坝基本情况
    5.2 咀儿上骨干坝改造方案
    5.3 计算模型
    5.4 咀儿上骨干坝稳定性和渗流分析结果
    5.5 改造方案渗流结果分析
        5.5.1 单宽渗流量和渗流出口水力坡降
        5.5.2 孔压等值线和浸润线位置
        5.5.3 流速矢量图
    5.6 稳定性结果分析
        5.6.1 安全系数和塑性应变
        5.6.2 滑动破坏面位置
        5.6.3 位移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红岩河水库防渗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水库和堤坝防渗处理技术
    2.1 水库和堤坝防渗的目的
        2.1.1 防止渗漏损失
        2.1.2 防止渗透破坏
        2.1.3 防止坝基失稳
    2.2 防渗技术措施形式
        2.2.1 水平防渗加固
        2.2.2 垂直防渗加固
    2.3 常用防渗技术研究
        2.3.1 高压喷射灌浆防渗技术
        2.3.2 坝体劈裂灌浆加固技术
        2.3.3 混凝土防渗墙技术
        2.3.4 搅拌桩防渗墙技术
        2.3.5 冲抓套井回填黏土防渗墙技术
        2.3.6 复合土工膜防渗技术
        2.3.7 帷幕灌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红岩河水库防渗技术研究
    3.1 工程概况
        3.1.1 工程简介
        3.1.2 主要工程量
    3.2 红岩河水库地质研究
        3.2.1 区域地质
        3.2.2 库区工程地质
        3.2.3 坝址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3.3 水库渗漏分析与计算
        3.3.1 水库渗漏分析
        3.3.2 水库渗漏量计算
    3.4 水库防渗处理与设计
        3.4.1 坝基防渗处理
        3.4.2 左、右坝肩防渗处理
        3.4.3 库底防渗
    3.5 灌浆帷幕试验
        3.5.1 试验区段选择
        3.5.2 灌浆工艺与材料
        3.5.3 灌浆试验压力
        3.5.4 试验成果分析
    3.6 坝基前期防渗灌浆
        3.6.1 坝基防渗帷幕设计
        3.6.2 坝基固结灌浆
        3.6.3 前期灌浆施工
        3.6.4 前期灌浆后结果分析
        3.6.5 前期灌浆分析结论
    3.7 坝基补强帷幕灌浆设计
        3.7.1 补强设计的必要性
        3.7.2 补强灌浆试验分析
        3.7.3 补强帷幕防渗设计调整内容
        3.7.4 补强帷幕灌浆施工
    3.8 库区及大坝防渗
        3.8.1 库区防渗
        3.8.2 大坝防渗
    3.9 水库防渗效果检验
        3.9.1 坝基防渗检验
        3.9.2 坝后渗水量观测
    3.10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6)大宝山矿凡洞村尾矿坝渗流安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堆石坝发展概述
        1.2.1 堆石坝发展阶段
        1.2.2 堆石坝的优缺点
        1.2.3 堆石坝的类型
    1.3 土工膜防渗堆石坝的应用进展
        1.3.1 土工合成材料的发展
        1.3.2 土工膜在堆石坝的应用进展
    1.4 土工膜用于防渗工程的技术要求
    1.5 土工膜防渗堆石坝的典型案例
        1.5.1 石砭峪定向爆破堆石坝
        1.5.2 钟吕水电站堆石坝
        1.5.3 田村水电站
    1.6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工程基本情况
    2.1 企业基本情况
    2.2 地理位置
    2.3 库区布置
    2.4 坝基地质条件
    2.5 尾矿库规模及等级
        2.5.1 尾矿库规模
        2.5.2 筑坝方法
        2.5.3 尾矿库的等别
        2.5.4 建筑物级别
    2.6 防排洪设计标准及控制水位
        2.6.1 防排洪设计标准
        2.6.2 防排洪控制水位
    2.7 大坝坝型及结构
    2.8 小结
第三章 渗流和水质监测布置及数据
    3.1 坝下游集水的来源分析
    3.2 监测内容及布置
    3.3 监测数据
        3.3.1 水位、水量监测数据
        3.3.2 水质监测数据
    3.4 小结
第四章 渗流监测结果分析
    4.1 出水现象描述及分析
    4.2 库水位、集水池流量过程及分析
    4.3 小结
第五章 水质监测结果分析
    5.1 矿区水质背景
    5.2 铁、锰的伴生关系
    5.3 水质化验结果的统计分析
    5.4 小结
第六章 渗流计算
    6.1 计算软件
    6.2 计算思路
    6.3 计算断面
    6.4 材料参数取值
    6.5 计算工况
    6.6 计算结果及分析
        6.6.1 土工膜完好性对坝体防渗的影响
        6.6.2 渗流反分析
        6.6.3 尾矿库最终工况渗流分析
    6.7 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附件
致谢

(7)软岩堆石高坝土工膜防渗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土工膜防渗体分析与设计
    1. 1 土工膜面板坝设计的关键与流程
    1. 2 土工膜选型
        1. 2. 1 土工膜安全系数
        1. 2. 2 材料及厚度选择
    1. 3 土工膜下支持层与上保护层设计
    1. 4 土工膜预留变形余量设计
2 南欧江六级水电站复合土工膜防渗体系设计
    2. 1 土工膜选型
    2. 2 上保护层和下支持层设计
        2. 2. 1 抗滑稳定
        2. 2. 2 下支持层( 挤压边墙)
        2. 2. 3 上保护层设计
    2. 3 土工膜与周边结构预留变形量设计
    2. 4 监测设计
3 结论

(8)垂直防渗技术在庄里水库粘土斜墙坝除险加固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渗流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复合土工膜应用于防渗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2 庄里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概况
    2.1 工程基本情况
    2.2 自然地理概况
    2.3 水文
        2.3.1 水文气象
        2.3.2 设计洪水
        2.3.3 年径流
        2.3.4 泥沙
    2.4 工程地质概况
        2.4.1 地形地貌
        2.4.2 地层岩性
        2.4.3 区域地质构造与地震
        2.4.4 坝址区地质构造
        2.4.5 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2.4.6 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2.4.7 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2.5 工程任务和规模
        2.5.1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2.5.2 水库任务和规模
        2.5.3 水库调度运用原则
        2.5.4 大坝防洪标准复核
    2.6 小结
3 土石坝防渗体选型及工程布置
    3.1 土石坝防渗技术综述
        3.1.1 水平防渗技术
        3.1.2 垂直防渗技术
    3.2 混凝土防渗墙型式
        3.2.1 防渗墙位置确定
        3.2.2 防渗墙深度确定
        3.2.3 防渗墙配合比的选用
        3.2.4 防渗墙厚度的确定
        3.2.5 布置型式
    3.3 复合土工膜防渗型式
        3.3.1 土工膜和坝体填筑料间的作用机理
        3.3.2 土工膜类型及型式选择
        3.3.3 土工膜防渗结构
        3.3.4 土工膜施工
        3.3.5 复合土工膜存在的不足
        3.3.6 布置型式
    3.4 方案比较
    3.5 工程设计与布置
        3.5.1 主要依据
        3.5.2 工程等别及建筑物级别
        3.5.3 设计洪水标准
        3.5.4 工程布置
    3.6 小结
4 渗流有限元分析理论基础
    4.1 渗流场有限元法实施步骤
    4.2 渗流有限元法分析
        4.2.1 基本方程式及定解条件
        4.2.2 变分有限元法分析
        4.2.3 等参变换
        4.2.4 单元渗透矩阵
        4.2.5 总体渗透矩阵的形成
    4.3 Autobank软件建模及渗流分析过程
    4.4 小结
5 庄里水库粘土斜墙坝渗流分析
    5.1 断面选择
    5.2 渗透指标的确定
    5.3 计算水位的确定
    5.4 计算工况的确定
    5.5 计算分析
    5.6 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5.7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10)复合土工膜心墙堆石坝应力变形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土工膜防渗体的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
        1.2.1 土工膜防渗体的研究进展
        1.2.2 土工膜防渗体研究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的意义
    1.4 本文研究的内容
2 复合土工膜的特性研究
    2.1 引言
    2.2 复合土工膜的复合机理
        2.2.1 原材料特性
        2.2.2 复合土工膜的复合机理
    2.3 复合土工膜的主要力学特性
    2.4 复合土工膜的有限元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复合土工膜心墙堆石坝有限元计算
    3.1 引言
    3.2 有限元法在 MIDAS/GTS 中的实现过程
    3.3 材料非线性问题的有限元解法及分析
    3.4 筑坝材料的本构模型
        3.4.1 堆石体的本构模型
        3.4.2 复合土工膜和混凝土防渗墙的本构模型
    3.5 土工栅格单元
    3.6 接触面的有限元模拟
    3.7 大坝运行状况的模拟
    3.8 本章小结
4 复合土工膜心墙堆石坝应力变形分析
    4.1 引言
    4.2 工程概况
    4.3 材料参数及有限元计算模型
        4.3.1 材料参数
        4.3.2 有限元计算模型
    4.4 坝体地震反应分析
    4.5 坝体有限元计算结果及分析
        4.5.1 竣工期应力变形分析
        4.5.2 正常蓄水期应力变形分析
    4.6 复合土工膜心墙有限元计算
        4.6.1 竣工期应力变形分析
        4.6.2 正常蓄水期应力变形分析
    4.7 地震反应分析
        4.7.1 正常蓄水期加 8 度地震坝体应力变形分析
        4.7.2 正常蓄水期加 8 度地震复合土工膜应力变形分析
    4.8 无膜情况下坝体的应力变形分析
    4.9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四、浅谈复合土工膜坝体防渗设计与施工(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相对熵组合赋权的土石坝除险加固防渗方案比选研究[D]. 杨超.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2]淤地坝蓄水改造三维渗流和稳定性分析[D]. 陈彬鑫.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3]基于流固耦合方法淤地坝蓄水改造的渗流和稳定性分析[D]. 王亮.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7)
  • [4]土工膜面板堆石坝设计方法与实践探讨[J]. 楚跃先. 水力发电学报, 2020(02)
  • [5]红岩河水库防渗技术研究[D]. 袁文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08)
  • [6]大宝山矿凡洞村尾矿坝渗流安全研究[D]. 马琳. 华南理工大学, 2018(05)
  • [7]软岩堆石高坝土工膜防渗技术[J]. 宁宇,喻建清,崔留杰. 水力发电, 2016(05)
  • [8]垂直防渗技术在庄里水库粘土斜墙坝除险加固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 李秀梅. 河北农业大学, 2015(02)
  • [9]高面膜堆石坝发展的需求与关键技术——高面膜堆石坝关键技术(一)[J]. 束一鸣,吴海民,姜晓桢.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15(01)
  • [10]复合土工膜心墙堆石坝应力变形分析[D]. 丁东彦. 兰州交通大学, 2014(03)

标签:;  ;  ;  ;  ;  

浅谈复合土工膜坝的防渗设计与施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