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因素及其对口译的影响

论文化因素及其对口译的影响

一、论口译中的文化因素及其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丹尼尔·吉尔,雷炳浩[1](2021)在《认知负荷模型在口译教学中的建构》文中认为本文将认知负荷模型(EM)设计为一组教学工具,用于强调和讨论认知压力和限制对口译表现(包括技巧和策略)的影响。认知负荷模型有多种类型:有用于有稿同传的,也有用于无稿同传的,有用于交传的,也有用于视译的。认知负荷模型显示口译中的很多误译、漏译和不当之处可以归结为可用的注意力资源不足。另外,走钢丝假说认为在口译过程中译者的认知负荷通常接近饱和状态,也可以为错译和漏译提供一定的解释。认知负荷模型还可以和"语言可用性引力模型"结合起来使用,共同为口译培训和研究提供指导。

黄宇峰[2](2021)在《得当重复策略在西汉交替传译中的应用 ——以“第三届安达卢西亚企业家论坛”模拟会议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重复包含得当重复和不当重复,后者有冗余和自我修正等,会影响口译流畅度,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重复都是消极的,得当重复往往被忽略。事实上,重复是汉语语篇衔接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汉语口语中极为常见。在西汉交替传译中,重复也是处理句式复杂、指代较多、替换和省略较多的西语语篇的一个重要策略。笔者以“第三届安达卢西亚企业家论坛”模拟会议为例,对西汉交替传译进行译语转写,并对照源语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译语里存在重复现象,而且很多地方可以使用得当重复策略进行化解。于是笔者决定首先界定重复的概念,将得当重复和不当重复加以区分。其次,重点讨论得当重复在西汉交替传译中的理据,通过过阅读权威语法书籍和相关理论文献,总结与得当重复相关的西汉双语规范,并结合奈达的功能对等原则及维索尔伦的顺应理论,探讨西汉口译中重复策略的理论依据。随后笔者主要结合模拟会议分析得当重复策略在案例中的成功应用,抑或未使用该策略导致译文质量下降的情况。再从听众、讲者和译员三个不同角度出发分析比较不同情况得当重复策略使用的出发点和考量。最后,笔者针对口译的不同阶段探讨如何才能使用好得当重复策略,为优化口译的交际效果服务,并为西汉口译译员和学习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贾雪萌[3](2021)在《韩中同传中的负迁移现象及应对策略 ——基于第五届中韩人文学论坛语教文分论坛研讨会同传的实践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口译中的负迁移指源语与目的语之间的共性与差异对译员产生的消极影响,在口译活动中主要表现为译语晦涩难懂、不够自然、出现大量的韩式中文等等。笔者在第五届中韩人文论坛分论坛现场担任韩中同传时就出现了多处译语不自然、意义出现偏误的情况。因此本文通过分析第五届中韩人文学论坛韩中同传案例,旨在找出韩中同传中的负迁移现象的具体成因,并提出应对策略。为此本文从导致负迁移的原因出发,将研究案例中出现的负迁移现象分为三类,即语音上的负迁移、词汇上的负迁移和语法上的负迁移。由于韩语中存在大量的汉字词,因此译员难免受到发音和词义的影响,产生语音和词汇方面的负迁移,另外韩语和汉语虽在一定程度上有很大的相似性,但是两个语言分属两个不同的语言体系,在语法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会产生语法上的负迁移。韩语和汉语在词汇、语法和语音上的差异属于无法改变的客观原因,译员要想减少韩语同传中的负迁移现象,需要从主观原因入手,即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尤其是脱离语言外壳的能力,为此本文提出了三个阶段的应对策略,分别包括日常练习阶段双语能力的提高和脱离语言外壳的训练、译前准备阶段熟知相关术语和背景知识和口译中注意脱离语言外壳并熟练使用口译技巧。

张伶俐[4](2020)在《国内三所高校MTI口译毕业论文调研报告(2009-2019) ——基于CNKI数据库的图谱可视化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自2007年起,包括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在内的15所高校率先设立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点。历经12年,翻译硕士教育蓬勃发展,口译硕士数量亦逐年递增。关于翻译学,翻译硕士教育等方面的研究亦是不断深入。然而在这一背景下,口译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而更鲜有学者从口译硕士自身视角对这一主题进行探索。本文拟借助文献图谱软件CiteSpace,选取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MTI学生为调研对象,以中国知网于2009-2019年区间内所收录的上述三所院校893篇口译硕士学位论文作为数据来源,通过可视化图谱分析法,进行研究分析。本调研拟探讨下列问题:从论文研究热点和趋势等方面,探讨2009-2019年期间,北外、上外、广外的MTI口译方硕士论文的发展及趋势。研究发现,2009-2019年间,北外、上外以及广外的英语口译毕业生,进行论文写作时主要采取实践报告的模式,结合相应理论,对自身在交传或同传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或遇到的困难,进行分析与讨论。引用频率最高的理论为精力分配模型,释义理论,目的论以及关联理论;而探讨的最多的话题是应对策略。但是三所高校的学生又有各自研究偏好。例如,北外学生更多进行文学译本的对比分析,上外学生更多对交传或同传实践进行分析,而广外学生则更侧重于多元化语言服务的场景下的实践分析。此外,随着翻译学科的发展,出现了更多对新出现的,如语音识别,神经网络机器翻译,听辨障碍,译员角色与主体意识等话题讨论。作者在论文中展开了详细的讨论,以期丰富MTI口译方向学生对毕业论文发展现状的理解,并为其今后口译硕士学位论文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王梦鑫[5](2020)在《《社区口译-多元文化共生社会的交流》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认为社区口译(Community Interpreting)是指针对生活于该国的外国人的语言服务活动。随着国际交往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选择出境旅游,口译需求也随之不断增加。如何在国外也能无忧的享受各种权利,口译员的作用尤为重要。其中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就是社区口译。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业务办理,就医,司法等。但是供远小于需,社区口译的发展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随着社会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委托人对于译员的口译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本次实践活动选取水野真木子所着《社区口译—多元文化共生社会的交流》(原名『コミュニティ通訳―多文化共生社会の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该书立足口译实践,针对社区口译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措施,进一步探讨社区口译发展的光明前景。本篇翻译实践报告的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本次翻译实践任务及文本信息进行介绍。第二部分选取英国翻译学家纽马克的语义翻译观和交际翻译观指导本次翻译实践,并对指导理论进行详细的阐释说明,从三个层次进行翻译实例分析,即专有词汇翻译、小标题翻译和日语长难句翻译。对于词汇的翻译,为保证专业术语翻译的准确性,通过查阅词典、网站检索等方式确定其意思,对于已有固定翻译的词汇,则采用已有固定翻译,对于未有固定翻译的词汇,根据意思探讨合适的译文。对于标题的翻译,标题具有表达简洁,明确主题的作用,因此主要采用语内翻译,尽可能实现信息和形式的对等。对于句子的翻译,根据原文本特点采用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在准确保留原文信息的基础上,采用分译、语序调整、变译、合译、减译、反译翻译技巧,力求接近原语读者的阅读效果。第三部分针对翻译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难点进行反思,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行翻译实践总结。通过翻译本书,笔者希望在加深对社区口译的定义、分类、特征等基础知识的理解,了解社区口译的发展现状的同时,并根据作者的分析引发对中国口译发展的思考。

张瑾芮[6](2020)在《西汉交传信息缺失中的非知识因素及应对策略 ——以桑托斯总统演讲模拟会议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在交替传译中,信息完整度一直都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标准之一。然而许多情况下,尽管译员熟识源文中的单词,但在交替传译环境下,仍然会出现部分信息缺失。实上这可以归结于语言和百科知识外的其他因素,即心情紧张、讲者口丣、笔记不恰当等。这一系列?知识因素均可能影响译员在实践中的发挥,导致最终的信息缺失,影响译文仾格和听众的信任度。因此,本文以第21届世界旅游组织全体大会开幕式上时任总统桑托斯的西汉交传为模拟案例,分析信息缺失问仈背后的?知识因素。笔者认为,导致信息缺失的?知识因素可主要分为不熟悉讲者声丣等外部因素、交传笔记技巧不熟练、“口译焦虑”三方?,并在文中提出对应改进策略:减少并适应不利的环境因素;调整笔记策略,改进名词缩写法,适当使用临时提示符号;强化心理,通过译前准备减少生专有名词的压力,并注意在口译任务前进行热身,调整心态。总体而言,本文希望能够由点及?,以个案情况的分析为立足点,进而为西汉交传口译训练和实践提供一定启发。

冯天一[7](2020)在《英汉交替传译中的预判问题分析 ——以“国际秩序与美国力量”模拟实践为例》文中认为口译中的预判是指译者在讲者实际的话语产出之前预先推理判断源语可能出现的信息并译成目的语的过程,是口译员对预先接受的刺激因素做出的反应,一般分为语言预判和非语言预判。如运用得当,预判能够减轻译员精力分配负担、提升译语质量、提高双语交际效果,在同声传译和交替传译实践中都是口译员的有力工具和重要技巧。而在实际运用中,预判无效是口译员的一个常见困难。预判错误往往会直接造成译语产出的信息错误;而无论抛弃还是修改错误预判,都会额外占用译员精力、降低译语质量、打击译员信心和客户满意度。因此,如何正确进行预判、最大限度地发挥预判的积极效果,是口译实践研究应当关注的一个课题,也是笔者在实践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本篇论文从模拟实践出发,运用认知负荷与精力分配模型、心理噪音干扰等相关理论,选取了约瑟夫·奈教授所做题为“国际秩序与美国力量”的演讲作为英汉交替传译实践案例,主要回顾了笔者在所选案例中有效和无效预判的表现,其中无效预判又分为不当预判和错误预判。笔者的无效预判造成的结果主要有:源语理解不准确导致预判无效;预判内容与后续源语产出不符;预判错误导致译语信息严重错误;修正错误预判导致译语流畅度严重受损等。经总结和分析,笔者得出了此次模拟实践中引起预判无效的原因,并给出了更有效、实践性更强的解决策略。首先,口译员应当正确认识预判在口译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始终明确预判是建立在听辨基础之上的辅助手段;其次,通过把握逻辑主线、利用已有信息、加强口译综合素质来提高正确进行现场预判的能力;最后,通过进行信息概括化和省译、选择最佳意义、利用常识和听众反应等手段来提高修正不当预判的能力。本文希望能对在实践中遇到同样困难的译员或学习者起到一定借鉴意义。

潘文秀[8](2020)在《英汉交传中言外知识对口译产出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以约瑟夫·奈“国际秩序与美国国力”模拟会议英汉交传为例》文中认为口译活动中,译员的任务是为源语发言人和译入语听众搭起沟通的桥梁。近年来,翻译市场呈现出细分化趋势,这要求口译员不仅要熟练掌握语言知识,学习特定的双语表达,做一名双语人,更要求口译员了解更多的细分专题,掌握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做一名“双文化人”。然而在一些特定的口译任务中,即使译员做好了充分的译前准备,还是会遇到因言外知识不足而影响口译产出质量的状况。本研究以约瑟夫·奈(Joseph S.Nye)教授牛津大学演讲的模拟会议为例,分析言外知识对口译产出质量的影响。研究通过总结相关文献结论、案例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得出言外知识不足对口译产出的准确性、完整度和流畅性均存在不利影响的结论。与此同时,本研究结合笔者口译学习和实践经验,从译前、译中两个阶段就如何应对言外知识不足的消极影响给出策略和建议,希望可以为其他译员的口译研究和实践活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周维娇[9](2019)在《具身认知视角下影响交替传译的非语言因素探究》文中研究说明翻译过程研究本质上是认知过程的研究,目前对交替传译认知过程的研究仍有待深入。交替传译结果除了受译员的语言能力影响外,也受诸多非语言因素的影响。从具身认知视角而言,交替传译过程是具身性的,因此本文在具身认知理论视角下,假设影响口译输出的六个主要非语言因素(元情绪、焦虑、工作记忆、口译笔记、逻辑思维和注意力)之间是互相影响的,共同作用于口译过程。以此为出发点,本文设计实验探究上述六个非语言因素对口译输出影响的过程和方面,并根据各非语言因素对交替传译的影响程度进行排序,同时尝试阐述六种非语言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的机制,并解释交替传译的一般认知过程。本研究采取实证研究的方式,分别进行学生译员实验室口译实验、学生译员和职业译员问卷调查和职业译员采访。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发现影响交替传译的六种非语言因素按影响程度大小排序为:注意力、工作记忆、逻辑思维、口译笔记、元情绪、焦虑情绪。而且六种非语言因素的影响贯穿于交替传译的全过程,六种因素间相互影响、相互牵制,如逻辑思维能力会影响口译员的口译笔记,而口译笔记熟练与否会影响到口译员的注意力分配,注意力分配则会影响逻辑思维能力的发挥,由此牵一发而动全身,共同作用于口译输出效果。此外,研究也表明,口译员也可通过训练其中某一项因素来提升其他相关因素,如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口译笔记的逻辑性体现,口译笔记的成熟则有利于合理分配注意力,从而提高口译效果。上述研究不仅对口译理论研究的深入具有一定贡献,而且对口译能力的提高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邓媛[10](2018)在《口译焦虑认知解读与干预》文中提出口译活动具有即时性、多任务性、认知处理的复杂性、认知加工的不确定性等特征,并因此而成为一项高焦虑的活动。学生译员常常在口译课堂、考试、比赛或口译实践中表现出某些特定的生理、心理和行为方式。研究表明,口译焦虑是口译过程中最大的情感障碍,是导致口译个体差异的主要情感因素,对口译表现具有较强的负面影响。但另一方面,口译焦虑现有研究还存在以下问题:研究方法多为经验式的总结或理论概括式的定性研究,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则相对较少;研究层面比较单一,多关注口译焦虑单一角度,未对口译焦虑的形成机制及认知影响进行综合系统的调查和研究;焦虑研究对象不够全面,未关注不同程度的口译学习者在口译焦虑表现特点、形成原因及影响上的异同;与其他学科理论融合不够。相关研究未充分借鉴其他学科研究成果,且未提出对口译焦虑较为系统、全面而有效的干预模式。为解读学生译员口译焦虑的认知成因和影响,有效干预口译焦虑,本研究回答了以下几个问题:1)如何测量口译认知加工焦虑?如何编制和检验口译认知加工焦虑量表?2)学生译员口译焦虑现状如何?口译焦虑与口译表现关系如何?3)如何从认知成因和影响的角度解读学生译员的口译焦虑?口译焦虑与口译认知因素(如口译工作记忆、口译策略、口译动机等)之间的相关性如何?4)如何建立口译焦虑干预模式以降低学生译员口译焦虑?如何对模式进行检测和验证?本文在现有口译焦虑研究基础上,借鉴一般焦虑和外语学习焦虑的研究成果,综合运用口译信息加工理论、口译认知资源分配理论、认知能力发展理论、元认知理论、理论模式及学习模式理论研究成果,采用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等实证主义研究方法,以及文献研究法、理论思辨法等人文主义研究方法,编制并检验了交替传译认知加工焦虑量表,并运用此表综合考查了中国学生译员的口译焦虑现状,调查分析了焦虑与口译表现、口译工作记忆、口译策略、口译动机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口译焦虑认知成因及影响模式。结合其他相关理论和论文研究成果,研制了口译焦虑多维干预模式,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式的有效性。本研究的主要结论为如下:一、结合交替传译认知加工的特点,编制了一份交替传译认知加工焦虑量表,并通过因素分析法测量了量表的信度和结构效度,且在形成正式量表后,对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建构效度、重测效度及预测效度等作了进一步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交替传译认知加工焦虑量表是有效且稳定的,对深入了解译员(尤其是学生译员)的口译焦虑状况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研究还发现,交替传译认知加工焦虑量表由听焦虑、记焦虑和译焦虑三个构造因子组成,信息处理焦虑并未作为一个独立因子存在,“脱离语言外壳”是源语理解的主要途径,而非为独立的阶段,由此论证了交替传译认知过程由源语输入和译入语产出两阶段组成的理论模式。交替传译认知加工焦虑量表佐证了口译认知加工理论,对口译教学实践和口译理论研究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二、借助所研制的交替传译认知加工焦虑量表,调查了学生译员的焦虑状况,考查了口译焦虑与口译表现之间的相互关系。调查结果发现,学生译员总体焦虑值偏高。不同程度的学生译员(包括翻译硕士和本科学生译员)在不同口译情境(如口译课堂、考试、竞赛和实践)的口译焦虑程度和表现特点各有不同。此外学生译员的口译焦虑与口译表现总体上呈中度负相关;随着口译学习时间的增长和口译能力的增强,学生译员的口译焦虑总体呈下降趋势,部分学生焦虑值下降明显。不同焦虑组的学生在口译表现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焦虑降幅最大组的学生口译表现总体呈上升趋势。三、通过对学生译员口译焦虑与口译工作记忆、口译策略、口译动机的调查研究发现,口译焦虑与各因素间总体均存中度负相关,与部分因素相关性显着,如口译工作记忆中的笔记能力、脑笔记协调能力,口译策略中的部分认知策略及元认知策略,口译动机中的内在动机等。此外,在控制译员特质、双语能力、文化因素等要素后,口译焦虑与口译表现呈中度负相关,并受到口译学习时间、学习程度、口译情境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上述各因素的相互作用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口译焦虑。接着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口译焦虑认知成因及影响模式。四、基于对口译焦虑的认知解读,构建了口译焦虑多维干预模式。该模式由四个维度构成:(1)口译焦虑的元认知干预(包括口译焦虑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角度);(2)依托项目的口译焦虑干预的认知能力训练模式(特别针对口译焦虑成因中的口译工作记忆和口译策略能力培养);(3)口译焦虑干预的其他综合能力培养(包括对学生译员口译动机培养、双语能力指导及口译现场适应性训练等);(4)口译焦虑干预的认知行为疗法(包括任务前的认知重评和认知技能训练,任务中的认知执行控制和认知行为训练,以及任务后的认知评估和调节训练)。接着采用实验研究方法验证了口译焦虑多维干预模式的有效性,表明该模式能对口译焦虑实行全面有效的干预,并对口译表现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本研究对口译教学、实践及口译研究有着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首先,交替传译认知加工焦虑量表的研制和使用,深化了对口译认知加工机制的认识,有助于推动口译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同时,本研究测量并了解了学生的焦虑状况,正确认识了口译焦虑认知成因和影响,构建了口译焦虑多维干预模式。研究结果能指导学生理解口译的认知加工特点,并积极有效地干预口译焦虑,从而提高口译教学实践的效果;此外,本研究丰富了口译焦虑实证研究的数据,扩大了口译焦虑实证研究的规模,融多种研究手段于一体,丰富并完善了口译焦虑研究方法。总之,本研究借鉴相关领域理论及研究成果,采用实证主义及人文主义研究方法,完成了交替传译认知加工焦虑量表的编制、检验和应用,以及学生译员口译焦虑现状的考查,在此基础上调查了焦虑与工作记忆、口译策略、口译动机等认知因素的相互关系,构建了焦虑认知成因及影响模式,研制并检验了口译焦虑多维干预模式,有望对口译学科发展起到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作用。

二、论口译中的文化因素及其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口译中的文化因素及其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2)得当重复策略在西汉交替传译中的应用 ——以“第三届安达卢西亚企业家论坛”模拟会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重复的定义和类型
    一、重复的定义
    二、重复的类型
第二章 西汉口译中得当重复策略的理据
    一、汉西语言规范
    二、功能对等原则
    三、遵循顺应理论
第三章 基于案例对得当重复策略的分类
    一、案例描述
    二、语法性重复
        (一)回指
        (二)补足
    三、非语法性重复
        (一)改进性重复
        (二)强调性重复
第四章 得当重复策略的使用方法
    一、译前准备阶段
        (一)加强语言积累
        (二)补充背景知识
    二、听辨分析阶段
        (一)保持指代敏感
        (二)加快转换速度
    三、笔记记录阶段
        (一)注重逻辑结构
        (二)特殊笔记技巧
    四、表达产出阶段
        (一)加强自我监听
        (二)提高心理素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源语文本
    附录二:译语文本

(3)韩中同传中的负迁移现象及应对策略 ——基于第五届中韩人文学论坛语教文分论坛研讨会同传的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韩中同传中的负迁移
    一、负迁移的定义
    二、导致负迁移的原因
第二章 案例描述:第五届中韩人文学论坛语言教育文化分论坛
    一、第五届中韩人文学论坛会议的同传实践案例描述
    二、案例中的负迁移现象
第三章 案例分析:韩中同传中的负迁移因素和译员表现
    一、中韩人文学论坛韩中同传中语音上的负迁移
        (一)语音负迁移导致的不当停顿
        (二)语音负迁移导致的听辨失败
    二、中韩人文学论坛韩中同传中词汇上的负迁移
        (一)同形异义汉字词导致的负迁移
        (二)由汉字词组合的专门用语导致的负迁移
        (三)汉字词后的接尾词(?)、(?)、(?)导致的负迁移
    三、中韩人文学论坛韩中同传中语法上的负迁移
        (一)韩语语序导致的负迁移
        (二)长定语导致的负迁移
        (三)惯用句型“(?)”导致的负迁移
第四章 韩中同传中负迁移的应对策略
    一、日常训练阶段:加强脱壳练习与提升双语实力
    二、译前准备阶段:利用平行文本整理术语
    三、口译过程中:脱离语言外壳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源语转写
附录二 译语转写

(4)国内三所高校MTI口译毕业论文调研报告(2009-2019) ——基于CNKI数据库的图谱可视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摘要
CHAPTERⅠ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1.1 Rationale
        1.1.2 The Research Status of MI Thesis
        1.1.3 Application of CiteSpace
        1.1.4 Conclusion
    1.2 Outline of this Report
CHAPTERⅡ RESEARCH METHODOLOGY
    2.1 Data Sources
    2.2 Research Design
        2.2.1 Tool Used in the Research
        2.2.2 Research Thoughts and Methods
CHAPTERⅢ DATA COLLECTION AND DATA ANALYSIS
    3.1 Data Collection and Data Description
    3.2 Data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3.2.1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Hotspots of BFSU,SISU and GDUFS
        3.2.1.1 Similarities of the Research Hotspots and Highly-cited Theories
        3.2.1.2 Differences of the Research Hotspots and Highly-cited Theories
        3.2.2 Research Trends of Graduation Thesis of MTI Interpreting Students
        3.2.2.1 Trajectory of Research Hotspots of Graduation Thesis of MTI Interpreting Students
        3.2.2.2 Trend of Research Hotspots of Graduation Thesis of MTI Interpreting Students
CHAPTERⅣ CONCLUSION
    4.1 Major Findings
    4.2 Suggestions for MTI Interpreting Students
    4.3 Limitations of this Research
REFERENCES
APPENDIX
    APPENDIX A:MTI interpreting theses topics of 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APPENDIX B:MTI interpreting theses topics of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APPENDIX C:MTI interpreting theses topics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5)《社区口译-多元文化共生社会的交流》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要旨
第1章 翻訳タスクの绍介
    1.1 翻訳の背景
    1.2 着者绍介
    1.3 起点テクストの概要
        1.3.1 起点テクストの特徴
        1.3.2 起点テクストの内容
第2章 翻訳理论に基づく実例分析
    2.1 意味重视の翻訳と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重视の翻訳
    2.2 语汇の翻訳
        2.2.1 人名と文献名の翻訳
        2.2.2 法律用语の翻訳
        2.2.3 他の専门用语の翻訳
    2.3 タイトルの翻訳
    2.4 文の翻訳
        2.4.1 分訳
        2.4.2 合訳
        2.4.3 语顺の调整
        2.4.4 変訳
        2.4.5 减訳
        2.4.6 加訳
        2.4.7 反訳
第3章 翻訳実践のまとめ
    3.1 翻訳の难点
    3.2 翻訳のまとめ
参考文献
附録Ⅰ:原文
附録Ⅱ:訳文
谢辞

(6)西汉交传信息缺失中的非知识因素及应对策略 ——以桑托斯总统演讲模拟会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口译中的?知识因素
    一、影响口译质量的多种因素
    二、影响口译信息完整度的?知识因素
    三、?知识因素对口译信息完整度的影响
第二章 桑托斯总统演讲模拟口译案例描述及问仈分析
    一、案例过程和口译表现
    二、模拟口译案例中?知识因素导致的信息缺失分析
        (一)不利的外部因素
        (二)交传笔记技巧及策略失当
        (三)译员的“口译焦虑”等心理因素
第三章 针对信息缺失问仈的应对策略
    一、减少并适应不利环境因素
    二、优化笔记策略
    三、减少口译焦虑
        (一)调整译前准备策略
        (二)强化心理准备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源语文本
附录二 译语文本

(7)英汉交替传译中的预判问题分析 ——以“国际秩序与美国力量”模拟实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交替传译中的预判
    一、口译预判的定义及重要性
        (一)口译学中预判的定义
        (二)交替传译中预判的重要性
    二、口译中出现无效预判的原因及后果
        (一)预判无效出现的原因
        (二)预判无效的后果及影响
第二章 “国际秩序与美国力量”模拟实践案例描述
    一、模拟实践基本信息介绍
    二、所选案例中的预判表现回顾
        (一)本次模拟实践中笔者的预判使用情况简要回顾
        (二)有效预判回顾实例
第三章 模拟实践中无效预判出现的原因及后果分析
    一、不当预判回顾及分析
        (一)源语理解不准确导致预判不当
        (二)预判内容与后续源语产出不符
    二、预判错误回顾及分析
        (一)预判错误导致译语信息严重错误
        (二)修正错误预判导致译语流畅度严重受损
第四章 预判无效的解决策略
    一、正确认识预判在口译中的作用和地位
        (一)明确听辨是口译的根本基础
        (二)预判在口译实践中应扮演的角色
    二、提高正确进行现场预判的能力
        (一)把握逻辑主线
        (二)利用已有信息
        (三)加强与预判相关的口译综合素质
    三、提高修正不当预判的能力
        (一)适当进行信息概括化和省译
        (二)选择最佳意义
        (三)结合常识与听众反应
        (四)避免心理因素干扰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源语转写
附录二:译语转写

(8)英汉交传中言外知识对口译产出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以约瑟夫·奈“国际秩序与美国国力”模拟会议英汉交传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言外知识及其在口译中的重要性
    第一节 言外知识概述
    第二节 言外知识在口译中的重要性
第二章 案例中言外知识对口译产出质量的影响
    第一节 口译案例介绍
        一、案例背景
        二、案例中涉及的言外知识
    第二节 已知言外知识对口译产出的有利影响与分析
        一、信息完整,准确达意
        二、转换迅速,表达流畅
    第三节 未知言外知识对口译产出的不利影响与分析
        一、内容不完整,信息不准确
        (一)漏译
        (二)误译
        (三)模糊处理
        二、表达不流畅
        (一)犹豫卡顿
        (二)无意义重复
第三章 英汉交替传译中言外知识不足的应对策略
    第一节 译前应对策略
        一、主题知识积累
        二、获取口译资料
        三、平行资料查阅
    第二节 译中应对策略
        一、把握核心信息
        二、联系上下文,作合理推测
        三、及时调整心态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案例源语转写
附录二 案例译语转写

(9)具身认知视角下影响交替传译的非语言因素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论文研究问题和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口译过程以及非语言因素研究
    2.1 具身认知与翻译过程
    2.2 口译认知过程的研究现状
    2.3 口译过程中非语言因素的研究现状
        2.3.1 国内研究动态
        2.3.2 国外研究动态
    2.4 口译测试质量评判标准
第3章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3.1 口译过程中非语言因素研究方法
    3.2 本研究内容
第4章 口译过程非语言因素的调查问卷研究
    4.1 设计并发放调查问卷
    4.2 回收问卷及研究发现
第5章 口译过程非语言因素的实证研究
    5.1 学生译员口译录像及访谈
        5.1.1 研究受试者、实验流程与研究问题
        5.1.2 实验数据整理及分析
    5.2 专业译员访谈
        5.2.1 研究对象与采访流程
        5.2.2 采访数据整理及分析
第6章 研究数据整合分析与结论
    6.1 研究数据整合分析
    6.2 研究数据对口译训练的启发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10)口译焦虑认知解读与干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方法
        1.3.1 实证主义研究方法
        1.3.2 人文主义研究方法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口译焦虑的界定及分类
        2.1.1 口译焦虑的界定
        2.1.2 口译焦虑的分类
    2.2 口译焦虑测量研究
    2.3 口译焦虑成因及干预研究
        2.3.1 口译焦虑成因研究
        2.3.2 口译焦虑影响研究
        2.3.3 口译焦虑干预研究
    2.4 口译焦虑研究的不足
    2.5 本文的理论框架
第三章 交替传译认知加工焦虑量表的编制及其效度检验
    3.1 研究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交替传译认知加工焦虑量表编制
        3.1.3 数据收集与分析
    3.2 研究结果
        3.2.1 交替传译认知加工焦虑量表的构造分析
        3.2.2 交替传译认知加工焦虑量表的结构效度检验
        3.2.3 交替传译认知加工焦虑量表的构造因子相关性分析
        3.2.4 交替传译认知加工焦虑量表的其他验证分析
    3.3 讨论
        3.3.1 交替传译认知加工焦虑量表三因子模式的优越性
        3.3.2 三因子模式中各因子的不同表征性
        3.3.3 研究启示
    3.4 小结
第四章 学生译员口译焦虑状况调查及认知成因分析
    4.1 学生译员口译焦虑状况调查
        4.1.1 研究背景
        4.1.2 方法
        4.1.3 结果与讨论
        4.1.4 小结
    4.2 口译焦虑认知成因调查分析
        4.2.1 口译焦虑与口译工作记忆关系的实证研究
        4.2.2 口译焦虑与口译策略关系的实证研究
        4.2.3 口译焦虑与口译动机关系的实证研究
    4.3 口译焦虑与口译表现关系的实证研究
        4.3.1 研究背景
        4.3.2 方法
        4.3.3 结果与讨论
        4.3.4 研究启示
        4.3.5 小结
第五章 口译焦虑认知成因及影响模式的建构
    5.1 模式建构的理论基础
        5.1.1 交替传译认知加工模式研究
        5.1.2 外语焦虑影响因素模型研究
        5.1.3 口译焦虑影响模式研究
    5.2 模式构建的实证基础
    5.3 口译焦虑认知成因及影响模式的构成
    5.4 小结
第六章 口译焦虑多维干预模式的建构及实证研究
    6.1 口译焦虑干预模式建构的理论依托
    6.2 口译焦虑多维干预模式的建构
        6.2.1 口译焦虑元认知干预
        6.2.2 依托项目的口译焦虑干预认知能力训练
        6.2.3 口译焦虑干预其他综合能力培养
        6.2.4 口译焦虑干预的认知行为疗法
    6.3 口译焦虑多维干预模式效果的实验研究
    6.4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主持的课题
附录 B.3.1:口译认知加工与口译学习焦虑问卷
附录 B.3.2:口译认知加工焦虑量表及关联量表问卷调查
附录 B.4.2.1.1:口译工作记忆容量测试材料
附录 B.4.2.1.2:口译工作记忆焦虑问卷
附录 B.4.2.1.3:口译考试焦虑问卷调查
附录 B.4.2.2.1:口译策略问卷调查
附录 B.4.2.2.2:焦虑与策略问卷调查
附录 B.4.2.3.1:口译学习动机问卷(MTI口译学生)
附录 B.4.2.3.2:口译学习动机问卷(本科生)
附录 B.4.2.3.3:口译竞赛的问卷调查
附录 B.4.2.3.4:MTI学生口译实践焦虑问卷
致谢

四、论口译中的文化因素及其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认知负荷模型在口译教学中的建构[J]. 丹尼尔·吉尔,雷炳浩. 翻译界, 2021(01)
  • [2]得当重复策略在西汉交替传译中的应用 ——以“第三届安达卢西亚企业家论坛”模拟会议为例[D]. 黄宇峰.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1(04)
  • [3]韩中同传中的负迁移现象及应对策略 ——基于第五届中韩人文学论坛语教文分论坛研讨会同传的实践报告[D]. 贾雪萌.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1(04)
  • [4]国内三所高校MTI口译毕业论文调研报告(2009-2019) ——基于CNKI数据库的图谱可视化分析[D]. 张伶俐.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20(08)
  • [5]《社区口译-多元文化共生社会的交流》翻译实践报告[D]. 王梦鑫.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6]西汉交传信息缺失中的非知识因素及应对策略 ——以桑托斯总统演讲模拟会议为例[D]. 张瑾芮.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3)
  • [7]英汉交替传译中的预判问题分析 ——以“国际秩序与美国力量”模拟实践为例[D]. 冯天一.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2)
  • [8]英汉交传中言外知识对口译产出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以约瑟夫·奈“国际秩序与美国国力”模拟会议英汉交传为例[D]. 潘文秀.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3)
  • [9]具身认知视角下影响交替传译的非语言因素探究[D]. 周维娇. 华侨大学, 2019(01)
  • [10]口译焦虑认知解读与干预[D]. 邓媛. 湖南大学, 2018(06)

标签:;  ;  ;  ;  ;  

论文化因素及其对口译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