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尚未摆脱“十年衰退”

日本尚未摆脱“十年衰退”

一、日本尚未走出“10年低迷”(论文文献综述)

阴秀琦,宋崇宇,董延涛,李晓宇,孙仁斌[1](2021)在《全球金融大变局下中国矿业资本市场发展现状与展望》文中研究表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全球主要国家的经济增长出现了断崖式下跌,为了避免经济发展的衰退,各国先后推出一系列非常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金融政策,而这些政策的推出也颠覆了传统的市场认知。全球矿产品的价格加速上涨,走出十余年来的低迷行情,开启了周期行情,其价格高位运行对全球产业链重构和我国矿业发展影响巨大,我们正处于一个金融变革的时代,也是矿业发展的全新机遇。本文首先从七个方面分析了全球金融大变局的基本态势;其次从全球各国财政政策及中美利差影响分析的角度未来几年,人民币很可能步入较长的升值周期,人民币在国际结算中的比例也有明显提升;最后分析了全球资本市场发展趋势,以及矿业板块持续受资本关注。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重点讨论了全球金融大变局下中国金融深化改革的几个方面和中国矿业资本市场从"转折"到"复苏"的矿业上市公司的走势,最后提出了中国矿业资本市场发展的建议。

本刊编辑部[2](2021)在《东南亚地区形势2020—2021年回顾与展望——专家访谈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刊编辑部邀请东南亚研究专家、学者对东南亚国家2020—2021年的政治、经济、外交及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关系做简要回顾与展望。

全龙杰[3](2020)在《日本少子化问题研究》文中指出19世纪末,欧洲大部分国家相继完成了人口转变的过程,但人类生育水平的下降并未止步于更替水平。20世纪以来,人类生育水平的变动变得日益复杂多样,同时出现了以极低生育率为主要特征的少子化问题。随着生育水平的广泛下降,人口学界关注的焦点也从控制人口增长逐渐转向维持适度人口规模、应对老龄化、恢复生育水平等问题。低生育率在全球蔓延的趋势是本研究的宏观背景,而日本在当前及未来面临少子化问题的挑战则是本研究的具体背景。日本是世界上生育水平最低的国家之一。自1974年总和生育率下降到更替水平以下,日本进入少子化阶段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目前深陷超少子化的困境。长期的少子化给日本的人口和社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日本的少年儿童人口比例不断下降,老龄化加速发展,同时还面临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劳动者负担增加、市场规模缩小、经济增长持续低迷等问题。少子化对日本的影响已波及到政府、企业、个人等各个层面。中国在经历了长期的计划生育政策后,人口结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现了“未富先老”、“未富先少”的问题。本研究旨在对日本少子化的相关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总结日本在应对少子化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探讨日本未来生育率回升的可能性,为日本优化少子化对策提出建议;同时揭示中国借鉴日本经验的可行性和吸取日本教训的必要性,为中国应对少子化问题给出政策建议。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共八个章节,研究的核心内容是日本的少子化问题,包括日本少子化的进程、现状、未来趋势、成因、影响、少子化对策及其优化路径。第一部分:导论(第一章、第二章)第一章,论述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框架、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并指出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第二章,基本概念与主要理论。界定了少子化与少子化对策、生育的相关概念、婚姻的相关概念等基本概念,重点阐述了生育分析理论、人口转变理论、中介变量理论、现代增长理论、“低生育率陷阱”理论的内涵及其在本研究中的应用。第二部分:核心内容(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三章,依托日本二战结束以来中长期的人口统计资料,结合少子化的概念和少子化程度的判定标准,主要从人口出生率、总和生育率和少年儿童人口系数三个指标分析日本少子化的进程和现状,并展望日本少子化的未来趋势。第四章,从人口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三个角度入手,分析日本少子化的复杂成因。在人口层面,借助改进寇尔生育指数,分析日本婚内生育率和已婚比例交替主导生育水平下降的过程;经济层面的成因主要包括养育子女的成本远超效用、年轻人的经济收入缺乏保障、工作和生活之间存在矛盾等;社会文化层面的成因主要包括传统家庭功能弱化,婚外生育不被社会接受和支持、回避风险的价值观和对子女“过度负责”的育儿观等。第五章,少子化对日本的影响。利用历史增长核算模型分析少子化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具体表现为拉低实际GDP的增长率,抑制潜在经济产出。少子化对日本人口的影响直观地表现为造成人口负增长和改变人口年龄结构;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改变地方社会形态、影响思想状况和大众文化、阻碍传统文化传承、改变教育结构等。第六章,日本少子化对策评析。将日本少子化对策的演进历程分为计划筹备、全面开展、调整深化三个阶段;将其体系归纳为四个层次和三条主线。引入政策工具的分析方法,构建少子化对策的二维分析框架展开量化分析。结果显示其创造良好婚育环境的影响作用较大,增强婚育意愿的推动作用和减少婚育阻碍的拉动作用较小,对策内容向育儿支援过度集中,严重缺乏对婚姻的支援。第三部分:经验借鉴和政策建议(第七章、第八章)第七章,首先分析中国的少子化现状与未来趋势,并与日本进行比较分析,总结两国少子化的异同,最后阐述中国借鉴日本经验的可行性和吸取日本教训的必要性。第八章,结论和对策建议。首先总结本研究的主要结论,认为日本的少子化时间长、程度深,成因复杂且影响深远,其少子化对策值得肯定,但效果受限。然后对日本少子化对策的路径优化和中国应对少子化提出对策建议:日本应增加财政投入、调整对策配比、加大宣传力度和对策的强制力;中国应尽早应对,通过制定整体性的配套措施促进全面两孩政策的开展,实现生育政策的平稳过渡。本研究主要有以下三处可能的创新:第一,目前国内对于日本少子化问题的研究多是针对少子化的某个要素,或少子化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影响展开,内容较为庞杂,且缺乏系统性。本研究在日本少子化持续半个世纪,少子化对策实施30年之际,对日本少子化的缘起、发展和后果进行全景展开分析,从人口学视角出发,结合经济学、社会学等理论和方法对日本的少子化问题及少子化对策展开研究,具有一定的全面性和系统性。第二,在少子化影响的研究中改进了历史增长核算模型,将少子化对经济的影响从人口年龄结构中分离出来加以单独分析;在少子化对策的研究中将政策工具的分析方法纳入少子化对策的研究范式,构建了政策工具和生育全过程的二维分析框架,对日本少子化对策进行了量化的分析。第三,本研究以日本少子化问题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日本少子化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从人口、经济、社会文化三个层面讨论了日本少子化的成因和影响。同时,对日本的少子化对策展开全面的评析,将其体系归纳为顶层设计、政策框架、综合应对、具体施策四个层次和经济援助、支援生育和育儿、改革工作方式三条主线,并将其演进历程划分为计划筹备、全面开展、调整深化三个阶段。综上,本研究形成了一个较为系统、细致的针对少子化问题研究的分析框架,对后续少子化问题研究范式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杨桂坤[4](2020)在《僵尸企业破产重整研究 ——基于重庆钢铁的案例分析》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从总量经济模式转换为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新常态经济模式,僵尸企业问题逐渐凸显。破产重整作为一种能够保持企业主体存续,进而稳定政府税收和工人就业的企业破产程序,近些年开始在国内的僵尸企业实践中出现。截至2019年末,我国已经有近70家上市公司宣布实施破产重整。但是,由于我国的破产重整制度尚未成熟,某些企业高管或相关人员对破产重整的认识尚有不足,而且在实际执行破产重整的过程中,有部分企业并没有重视破产重整的重塑企业、纠弊查错的长期意义,虽然完成了程序上的重整,但是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经营问题。基于此,本文试图通过对破产重整制度的相关研究,对其如何更高效地解决僵尸企业问题向广大的学者和实务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启发。本文大体可以分为两部分,理论分析部分按照解决僵尸企业问题的逻辑进行展开:首先对相僵尸企业的治理方法进行辨析,其次从制度层面肯定了破产币整制度对于僵尸企业问题的适用性,最后介绍了僵尸企业执行破产重整的关键因素和风险点;案例分析部分选取了重庆钢铁的案例:首先对重庆钢铁成为僵尸企业的原因进行分析,其次从成本与收益、市场影响力以及利益相关者三个角度肯定了其破产重整的有效性,最后,以前文的分析为基础,总结归纳了重庆钢铁在实施破产重整过程中值得其他企业借鉴的经验以及有关僵尸企业治理的建议。

卢灿生[5](2020)在《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纺织服装业是民生产业,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型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开放六个方面,论述了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措施。纺织服装行业是整个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高质量发展对于推动整个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而易见的重要意义。本文第一章论述了选题的背景、选题的意义,研究的难点、方法和技术等,第二章回顾了指导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研究,这是制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政策依据之一。第三章分析了纺织服装业高质量发展的现状。接下来的各章是对已有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效果、市场状况的评价,以及国外发达国家经验的借鉴,并提出了下一步的政策建议。除了第一、第二章和第三章外,其余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第四章基于碳排放与水耗的生态环境效率分析对全国层面纺织服装的生态环境进行了分析,并基于以上两点进一步对粤港澳大湾区层面服装业生态环境作了分析。从行业能耗及碳排放比较与行业能耗及碳排放对经济影响比较对行业生态环境效率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纺织服装行业碳排放量对经济增长作用相比其他行业更为明显;经济增长对纺织服装行业碳排放量影响相比其他行业而言不甚明显。通过以上三组分析比较,可以发现纺织服装行业生态环境效率总体提升,但也显示出较为明显的区域和产业特征。第五章从纺织服装行业政策历史脉络分析及纺织服装行业政策评价对纺织服装行业产业政策演化及评价进行了概述。采用邹至庄检验方法(Chow test)判断加入WTO是否显着利于我国出口和行业发展。分析表明行业内部受益于国际贸易配额制政策也存在差异。总体上粤港澳大湾区9市纺织服装行业发展较为受益于贸易配置政策。第六章通过数据模型对比分析了供给侧因子对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与服装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地区差异,得出纺织服装行业全行业供给侧改革效率影响因素的作用效果不甚明显。借用DEA及MALMQUIST指数分解法,参照Joshi(2010)对印度纺织服装行业企业研究,对广深莞纺织服装行业效率进行测算和分解。得出,广深莞纺织服装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内部分异较为明显。2000-2016年,广深莞纺织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趋同走势;纺织服装服饰业呈现趋异走势;皮革毛皮羽毛制鞋业呈现趋异走势。本章的最后部分比较了深圳、广州和东莞的全要素生产率,因为广东省中深圳和广州在纺织服装方面的发展最为典型。第七章从纺织服装行业消费者效用分析和纺织服装消费影响因素尤其价格因素看待纺织服装行业高质量发展状况,以此评价消费者对纺织服装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认可程度。利用2007-2016年中国大陆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多元统计分析、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中国城镇居民服装消费及时尚滞后原因,得出城镇居民服装消费及时尚度普遍偏低且受到诸多宏观层面因素稳健性影响这一基本结论,对中国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和国家以服装为载体布局“一带一路”战略具有启示意义。并针对全文分析及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几点改进中国城镇居民服装消费时尚的措施:第一,提高社会保障措施优化居民消费结构。第二,研判时尚发展规律布局纺织服装消费城市和网络空间。第三,强优势补短板提高纺织服装行业有效供给能力。第四,重点改进影响要素保证纺织服装消费可持续性。第八章通过对日本、美国、意大利、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服装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经验进行分析并借鉴。得出政府规划战略和政策引导、时尚教育和培训、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和高端技术的启示。在借鉴国外和我国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根据有关的经济理论和前面的分析结果,未来我国要实现的服装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应该建立和完善以下各方面的政策:一、提高企业满意度;二、提高政府满意度;三、提高社会公众满意度;四、提高消费者满意度。服装行业高质量发展应该遵循的原则:一、生态文明优先;二、区域协调发展;三、产业融合创新发展;四、“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五、创意设计人才战略。

刘辉[6](2020)在《跨界创新理论研究与现实分析 ——基于中国创新路径的探讨》文中认为创新,在中国已经家喻户晓,成为最为耀眼的“事业”。但是,数十年的举国奋斗,我们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状况,“中兴事件”让国人刻骨铭心。中国的创新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技术比市场重要、创新比技术重要,基础性、原创性创新(厚度与深度)比应用性、模仿式创新(标度与热度)重要,开放式、协同性的跨界创新比封闭式、排他性的创新重要。基于这样的视角,论文以跨界创新为研究选题,开展研究。论文以战略管理理论、创新理论、认同理论、共同体理论等为引导,以重大社会需求牵引,紧密结合我国创新实践的现实,力图通过对跨界创新,尤其是通过对基础性、革命性、原创性的跨界创新的研究,构建跨界创新的理论体系,探讨中国新时代创新新途径,提升我国创新绩效和创新竞争力。第一,论文本文基于价值是战略和竞争优势的基石和核心的创新观点,提出了创新、战略竞争优势、价值创造三位一体的企业价值创造的创新机理。同时,论文还构建了企业竞争优势和价值创造的三条创新路径,揭示了这三条创新路径的动态演变。论文研究揭示:互联网、共创共享价值、跨界创新构成了新时代价值创造的三大基本要素,相互作用;价值共创共享是互化联网时代价值创造的基本内核,基于互联网的,以共创共享价值生态为基本形态的跨界创新则是互联网时代最为基本和重要的价值创造的创新路径。第二,深入研究和揭示了“界”、“跨界”、“跨界创新”的本义和内涵,深入辨析了跨界创新与相关的创新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结,阐述了“跨界”并非“无界”。跨界实质上是一个跨越“旧界”(或者破除“旧界”),建立“新界”的过程,跨界创新绝非单打独斗,而是需要建立包括科学共同体、社会共同体、创新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甚至是“命运共同体”在内的“共同体”,从而构建了以创新理论、认同理论、共同体理论为三大支撑的跨界创新理论基础。第三,创新是一个过程,创新的各个环节,参与创新的各个主体构成了一条创新链(创新网络)。论文深入刻画跨界创新链,揭示了各个环节之间的转换与联结,建立基于价值共创共享的跨界协同创新价值分析模型,通过对模型的演化与分析,揭示三大推论和三大命题。命题之一揭示:创新能力、投入水平与努力程度、价值共创共享、协同效应,对于跨界协同创新价值链的构建和有效运作,既共同支撑,又相互作用。这一研究结论对于有序、高效开展跨界创新,构建中国新时代创新性途径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第四,基于现实,针对我国创新实践存在的问题进行理论研究,理论研究与现实需要密切结合,将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中国创新的实践,并通过我国创新的现实实践修正、验证和支撑理论研究成果,探讨中国新时代创新新途径,是本文的一个基本遵循。论文从历史的跨度来观察和分析中国的创新,针对产学研分割体制以及狭隘的创新意识所导致并加剧了的我国创新链的断裂与封闭,论文提出从创新链供应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和“四点聚力发力,消除断点,强固创新链”的“断裂弥合”之策,并以“空间技术”、生态基纤维材料、中国高铁技术、中国核电技术等四个案例对理论研究和“断裂弥合”之策加以支撑,实现理论研究和现实应用的结合、融合,同时,这4个跨界创新案例,也为有效解决中国创新链的源头活水不足、中间多断链、观念视野、领域专业、资源环境与体制模式等“断裂”或“阻隔”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为探讨新时代中国创新路径提供现实示范。论文认为,在跨界创新未来的研究中,应当进一步坚实跨界创新的理论基础,深入开展基于模型驱动的跨界创新理论研究,深化和结构化基于案例推演的创新实践研究等。

杜林杰[7](2020)在《巴黎俄侨文学团体“绿灯社”研究》文中提出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末,巴黎被称为“俄国侨民文学的首都”。以梅列日科夫斯基、吉皮乌斯、布宁、霍达谢维奇、苔菲等为代表的“老一辈”文学家在继续个人创作的同时,组织了大量的文学社团和各种形式的文学聚会,极大地促进了俄国侨民文学“第一浪潮”的繁荣和“年轻一代”文学新人的成长。由梅列日科夫斯基夫妇创办的文学—哲学团体“绿灯社”,是二战前“俄罗斯的巴黎”最具代表性和影响性的侨民组织之一。取名“绿灯”,是为了向19世纪有诗人普希金参与其中的彼得堡“绿灯社”致敬,取其“自由与希望”的象征意义。巴黎俄侨“绿灯社”是法国俄侨知识界最重要的团体之一,从1927年2月5日“绿灯社”举行第一次会议,至1939年5月26日宣布解散,“绿灯社”在其存在的十二年间共组织会议五十余次,会议主题涵盖文学、哲学、宗教、政治、社会现实等各个方面,其聚会史料对俄国侨民文学史、文化史和侨民精神生活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主体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论文第一章)为巴黎俄侨“绿灯社”的基本情况介绍,包括对“绿灯社”成立前的时代大背景、与之渊源颇深的“星期日聚会”和19世纪彼得堡“绿灯社”的相关介绍,以及对巴黎俄侨“绿灯社”的会议基本流程、会议常驻地点、重点会议主题等信息的归总与说明。第二部分(论文第二章和第三章),是对巴黎俄侨“绿灯社”会议史料的详细考证,包括会议召开时间、地点、主题、开场发言人及主报告人信息、参与讨论人员名单、会议内容要点概述、会议性质、会费缴纳情况、一级和二级参考文献及文献内容简要说明等,其中在考证过程中收集和整理的会议文本的详细内容收入论文附录之中。第三部分(论文第四章和第五章),是对巴黎俄侨“绿灯社”会议讨论内容的文本分析,分为“自由”和“文学”两大板块,其中第四章是“关于自由的讨论”,包括“自由四种”、“自由的矛盾”和“自由的未来”三个小节。第五章是“关于文学的讨论”,则分别从“侨民文学与祖国”、“如何书写侨民文学”和“‘年轻一代’的处境之惑”三个方面出发,对“绿灯社”会议上有关侨民文学主题的重要论点进行了梳理和分析。面对紧张的外部局势、窘迫的生存现实和复杂的内部矛盾,坚持时间达十二年之久的“绿灯社”,无疑是“俄罗斯的巴黎”文化生活中最耀眼的灯盏之一,它的会议制度既“自由”又“专制”,它对待俄国传统文化既“保存”又“保守”,它的“自救与救祖国”之路,既充满“理想”的热血,又无法摆脱“空想”的悲哀。整个巴黎俄侨“绿灯社”的存在史,既是俄国侨民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俄侨知识分子命运抗争史的一个缩影。

王卉[8](2019)在《贸易强国建设路径及中国选择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自加入WTO以来对外贸易取得了飞速发展,连续多年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表明中国已经是一个贸易大国。中美贸易战充分说明我国贸易抗压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诸多贸易和产业领域受到美国严重压制,我国仍然必须加强贸易强国建设。为此,党中央多次在发布的文件中提出要重点推进贸易强国建设,贸易强国建设的研究更是被纳入201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的选题,成为当今我国社会科学最高领域研究的重点内容和热点内容。推进贸易强国建设的研究,其重点在于研究贸易强国建设的路径及其演进的过程,即如何建设贸易强国。中国贸易强国建设需要从经典国际贸易理论的论述中梳理出贸易强国建设的路径及其演进过程的一般规律,并与中国的国情结合起来,寻找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贸易强国建设道路。为此,本文对贸易强国的内涵、贸易强国建设的路径以及中国的选择进行了深入研究。具体如下:首先,梳理了贸易强国建设的理论基础。分别从晚期重商主义理论、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和新新贸易理论中,梳理了经典国际贸易理论中关于贸易强国建设内涵、路径、对策的理论观点。其次,从历史视角和逻辑视角对贸易强国建设的五大路径进行了重点分析,分“三步走”推进贸易强国的建设。贸易强国建设五大路径的“三步走”演进过程具体表现为:在培育贸易主体方面,从出于安全意图干预对外贸易到出于合作意图减少对对外贸易干预再到出于成为领导者意图,维护世界贸易公平,逐步调整国家政府对对外贸易的意图;从设立资源开发型和横向型跨国公司到设立加工制造型和垂直型跨国公司再到设立服务型和混合型跨国公司,逐步设立大型跨国公司。在提升贸易地位方面,从进入到专业化国际分工的核心到进入差异化国际分工的核心再到进入工序化国际分工的核心,逐步进入国际分工的核心;从边缘位置向半边位置移动到从半边缘位置向半中心位置移动再到从半中心位置到中心位置移动,逐步深入国际市场体系的中心。在打造贸易平台方面,从搭建综合型会展平台到搭建贸易型会展平台再到搭建消费型会展平台,逐步扩大会展平台的影响;从做实区域贸易合作平台到做实区域要素合作平台再到做实区域政策合作平台,逐步做实区域合作平台。在优化贸易结构方面,从做大出口贸易到开放进口贸易再到维持出口贸易略大于进口贸易,逐步合理调整进出口贸易结构;从初级商品贸易转向制造业商品贸易到商品贸易转向服务贸易再到狭义服务贸易转向广义服务贸易,逐步提高服务贸易的比重。在提高贸易效益方面,从改善商品贸易条件到改善收入贸易条件再到改善要素贸易条件,逐步改善贸易条件;从提高出口贸易依存度到提高进口贸易依存度再到降低外贸依存度,逐步保持适度外贸易依存度。再次,对世界主要贸易国家的贸易强国建设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第一步,根据前文对贸易强国建设路径的探析,围绕着实现贸易强国建设的五条路径筛选了若干评价指标,构建了贸易强国建设水平的科学评价体系。第二步,通过客观修正主观的方法对各评价指标进行了组合赋权,采用基于TOPISIS的灰色多层次评价模型,对日本、美国、法国、德国、荷兰、俄罗斯、英国、中国等8个世界主要贸易国家2010-2017年间的贸易强国建设水平进行了评价。第三步,采用RST方法对贸易强国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有效性检验,其冗余度和灵敏度均符合要求。实证结果显示,美国、中国、德国的贸易强国建设水平排列前三,而且美国的贸易强国建设水平一直保持领先;法国、日本、英国等传统贸易强国的贸易强国建设水平下降明显,略低于中国。最后,运用比较分析法,为中国推进贸易强国建设选择合适的路径。根据贸易强国建设路径的“三步走”演进过程,当前中国贸易强国建设的五大路径处于不同阶段:贸易地位提升路径和贸易结构优化路径处于刚从第一步迈入第二步的状态,需要加速前进;贸易主体培育路径和贸易平台打造路径稳定在第二步的状态,需要持续推进;贸易效益提高路径刚跨入第三步的状态,需要稳步前进。为此,应该从建立自主的跨国生产和经营网络、实行贸易投资一体化的战略、培养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持续培育贸易主体;从加强国际话语权的建设、提高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创造世界级的知名品牌等方面加速提升贸易地位;从强化与发达经济体之间的合作、争取国际经济组织的有力支持、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范围等方面持续打造贸易平台;从加大服务贸易的比重、提高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开拓国际多元市场等方面加速优化贸易结构;从改善贸易条件、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贸易规则、积极应对贸易摩擦等方面稳步提高贸易效益,实现中国的贸易强国建设。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在研究视角上有一定创新,更加全面地梳理了贸易强国建设的理论基础,从“三步走”的演进过程完善了对贸易强国建设路径的动态分析,并以此选择了合适中国的贸易强国建设路径。在研究方法上进一步完善,根据SMART指标体系设计准则构建贸易强国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客观修正主观的方法进行组合赋权,通过TOPSIS、灰色关联法和层次分析法等三种评价方法相结合的模型,进行贸易强国建设水平的综合评价,并使用RST法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有效性检验。

卢星星[9](2019)在《魏桥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东南亚市场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主要研究魏桥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在东南亚市场的营销策略。在已有文献研究基础之上提出尚未解决的问题,分析东南亚市场营销环境和企业在东南亚市场的营销情况,针对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营销策略建议和保障性措施。借此分析中国纺织企业国际营销过程中普遍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和保障性措施。最后通过普遍问题分析,给中国纺织企业提供一定的启示借鉴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纺织业的整体概况,明确研究目的和意义,阐述在研究过程中的重点和困难点并确定研究的思路和技术线路图。分析总结国内外学者在纺织企业东南亚市场营销策略领域的相关学术研究现状,对已有文献进行分析总结。了解到中国纺织企业在东南亚市场营销策略的研究还很缺乏,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从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四方面研究东南亚宏观环境,并分析中国纺织品在东南亚市场的营销现状。再对魏桥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概况做综合阐述,运用SWOT分析法,并提炼出SWOT分析矩阵模型。运用STP分析为魏桥纺织在东南亚市场更准确地定位奠定基础,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基于6P营销理论设计魏桥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企业调研提纲,调研企业相关人员,整合分析调研结果,结合魏桥纺织近十年的年报、相关文献和官网数据,分析企业在东南亚市场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建议和保障措施。文章最后以小见大,基于本研究对中国纺织企业国际营销的普遍现状作简单分析,总结出对中国纺织企业的启示。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弥补在东南亚市场营销策略研究的不足,并对中国纺织企业的国际化起一定程度的启示借鉴作用。

Arianna Papalia[10](2019)在《《中国国家和国际身份》,中英文新闻在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身份中的作用》文中提出

二、日本尚未走出“10年低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日本尚未走出“10年低迷”(论文提纲范文)

(1)全球金融大变局下中国矿业资本市场发展现状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全球金融大变局的态势分析
    1.1 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央银行的作用明显增强
    1.2 对金融监管的重视程度显着提高
    1.3 全球跨境资本流动总量和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1.4 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前所未有的增大
    1.5 新兴经济体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明显上升
    1.6 全球债务杠杆率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1.7 金融科技对金融生态、服务模式、运营效率产生巨大影响
2 全球各国财政政策及中美利差影响分析
    2.1 全球各国财政政策分析
    2.2 美元弱势震荡,前低后高
    2.3 人民币升值空间打开,重心或将上移
    2.4 美元贬值产生影响的历史借鉴
3 资本市场先抑后扬,矿业板块持续受资本关注
    3.1 全球资本市场先抑后扬,美股以科技股为引领创历史新高
    3.2 矿业板块受资本关注,在新能源推动引领下迎来矿业周期性行情
    3.3 矿产品期货价格接替性走高
4 全球金融大变局下中国金融深化改革分析
    4.1 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明显增强
        4.1.1 推出科创板,促进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
        4.1.2 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助力“专精特新”型企业融资和发展
        4.1.3 实施新《证券法》,将全面推行注册制,资本市场生态加速重塑
    4.2 中国加大推进金融对外开放力度
    4.3 加快金融衍生品市场化改革步伐,服务企业风险管理,增强市场定价能力
    4.4 绿色金融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助力实体经济实现绿色转型发展
5 中国矿业资本市场从“转折”到“复苏”
    5.1 中国矿业上市公司走出多年低迷行情,2020年下半年曙光乍现
    5.2 2020年至今,中国矿业上市公司从“转折”到“复苏”分析
        5.2.1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下,新能源等相关上市公司表现抢眼,持续受市场关注
        5.2.2 2020年国际化程度较高的贵金属公司受资本抱团追捧,2021年上半年受金价回调影响股价盘整
        5.2.3 中国稀土政策优化调整和缅甸政局突变共振,稀土龙头公司受益
        5.2.4 2020年传统煤炭、钢铁矿业企业上市公司低迷,2021年价值回归
        5.2.5 2020年国际定价的大宗金属矿产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公司股价表现一般
        5.2.6 中国战略性优势矿产上市公司价值走出低位行情,逐渐得到市场深度挖掘
        5.2.7 农用矿产上市公司稀缺,得到资本市场的持续关注
6 展望
    6.1 探索金融支持矿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培育有影响力的跨国公司
    6.2 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提升直接融资比例,促进矿业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6.3 引导矿业企业发展绿色金融,树立ESG投融资理念
    6.4 发挥期货等衍生品正向作用对冲价格变化
    6.5 探索人民币在矿产品投资与贸易中应用比例,提高人民币国际化程度
    6.6 补齐矿业金融学科建设短板,培育复合性人才

(2)东南亚地区形势2020—2021年回顾与展望——专家访谈录(论文提纲范文)

2020 年东南亚政治回顾
    一、新加坡和缅甸顺利成功举行大选
    二、越南、柬埔寨、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政治平稳有序
    三、泰国新一波街头运动再起
    四、马来西亚政坛“恶斗”和政府再更迭
全球疫情下东盟经济的回顾与展望
    一、全球疫情扩散背景下东盟经济普遍陷入严重衰退
    二、全球疫情扩散对东盟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全球疫情扩散背景下东盟区域一体化的新进展
    四、“后疫情时代”东盟经济展望
2020年东南亚对外关系回顾:美国西方战略挤压上升,维护地区稳定意识增强
    一、审时度势,谨慎应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战略诱压
    二、顺应大势,积极推动中国—东盟合作逆势上扬
    三、把握核心,全力维护东盟中心地位
    四、保持平衡,继续加强与其他各方合作
中国—东盟经贸合作:2020年的主要特点与2021年展望
    一、2020年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主要特点
        (一)双边货物贸易克服疫情影响保持增长,东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二)在新加坡和泰国等东盟老成员国带动下,东盟对华投资额克服疫情影响保持增长
        (三)中国对东盟国家投资日益升温,对东盟十国投资额全线增长
        (四)中国在东盟承包工程受疫情影响较大,完成营业额下降,但新签合同额持续增长
        (五)数字经济成为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新亮点
        (六)RCEP协议正式签署,为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打造新平台
    二、2021年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前景展望

(3)日本少子化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全球生育变动
        1.1.2 日本的少子化困境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少子化成因和影响的相关研究
        1.3.2 婚姻对少子化作用的相关研究
        1.3.3 少子化对策的相关研究
        1.3.4 后人口转变的相关研究
    1.4 研究设计
        1.4.1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1.4.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创新与不足
        1.5.1 可能的创新
        1.5.2 不足之处
第2章 基本概念与主要理论
    2.1 基本概念
        2.1.1 生育的相关概念
        2.1.2 婚姻的相关概念
        2.1.3 少子化和少子化对策
        2.1.4 其他相关概念
    2.2 主要理论
        2.2.1 生育分析理论
        2.2.2 人口转变理论
        2.2.3 中介变量理论
        2.2.4 现代增长理论
        2.2.5 “低生育率陷阱”理论
第3章 日本少子化的进程、现状及未来趋势
    3.1 日本少子化的进程
        3.1.1 战后的两次生育高峰
        3.1.2 少子化的预兆期
        3.1.3 少子化的开端
    3.2 日本少子化的现状
        3.2.1 少子化程度不断加深
        3.2.2 人口减少时代到来
    3.3 日本少子化的未来趋势
        3.3.1 日本的人口预测
        3.3.2 超少子化将长期延续
第4章 日本少子化的成因
    4.1 少子化的人口成因
        4.1.1 人口因素的作用机理
        4.1.2 婚姻状况对少子化的作用
        4.1.3 婚内生育对少子化的作用
        4.1.4 婚姻和生育作用组合分析
    4.2 少子化的经济成因
        4.2.1 育儿成本效用因素
        4.2.2 收入和雇佣因素
        4.2.3 工作生活对立的因素
    4.3 少子化的社会文化成因
        4.3.1 家庭形态转变的因素
        4.3.2 婚外生育低迷的因素
        4.3.3 追求自我实现的因素
        4.3.4 固有价值观念的因素
第5章 日本少子化的影响
    5.1 少子化对日本人口的影响
        5.1.1 少子化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5.1.2 少子化对年龄结构的影响
    5.2 少子化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5.2.1 少子化与经济的长期协同关系
        5.2.2 少子化对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
    5.3 少子化对日本社会文化的影响
        5.3.1 少子化对地方社会的影响
        5.3.2 少子化对思想文化的影响
        5.3.3 少子化对教育的影响
第6章 日本少子化对策评析
    6.1 日本少子化对策的演进
        6.1.1 计划筹备阶段
        6.1.2 全面开展阶段
        6.1.3 调整深化阶段
    6.2 日本少子化对策的体系
        6.2.1 组织架构的四个层次
        6.2.2 对策内容的三条主线
    6.3 政策工具视角下的少子化对策量化分析
        6.3.1 政策工具分析框架
        6.3.2 政策文本选择与编码
        6.3.3 政策工具分布分析
    6.4 日本少子化对策的效果评价
        6.4.1 对策有效但作用受限
        6.4.2 对策供给“质”和“量”均不足
第7章 日本少子化对中国的启示
    7.1 中国少子化进程和现状
        7.1.1 中国总和生育率的变动
        7.1.2 中国人口出生率的变动
        7.1.3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
    7.2 中国少子化的未来趋势
        7.2.1 预测方法及参数设置
        7.2.2 预测结果
    7.3 少子化的中日比较及经验借鉴
        7.3.1 中日少子化的相似之处
        7.3.2 中日少子化的相异之处
        7.3.3 日本的启示和经验教训
第8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8.1 主要结论
    8.2 对策建议
        8.2.1 日本少子化对策的优化路径
        8.2.2 中国应对少子化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僵尸企业破产重整研究 ——基于重庆钢铁的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理论
        2.1.1 利益相关者理论
        2.1.2 寻租理论
        2.1.3 委托代理理论
        2.1.4 剩余控制权转移理论
    2.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2.2.1 僵尸企业的概念
        2.2.2 僵尸企业的成因
        2.2.3 关于重整制度的研究
        2.2.4 文献评述
第三章 僵尸企业破产重整的理论分析
    3.1 僵尸企业的治理
        3.1.1 我国僵尸企业的现状
        3.1.2 僵尸企业的治理方法
        3.1.3 我国企业破产重整现状
    3.2 破产重整的形式及选择
        3.2.1 破产重整的形式
        3.2.2 重整形式的选择
    3.3 破产重整的关键要素
        3.3.1 考虑重整制度的适用性
        3.3.2 制定恰当的重整计划
        3.3.3 市场导向的重整
        3.3.4 重整后的治理升级
    3.4 破产重整的风险及其应对
        3.4.1 债权人风险及其应对
        3.4.2 股东的风险及其应对
第四章 重庆钢铁破产重整案例描述
    4.1 重庆钢铁简介
        4.1.1 重庆钢铁的背景
        4.1.2 僵尸企业的认定及成因
    4.2 重组方简介
第五章 重庆钢铁破产重整案例分析
    5.1 破产重整的可行性
        5.1.1 重庆钢铁的存续价值
        5.1.2 重整与清算的比较
    5.2 破产重整的过程
        5.2.1 破产重整的形式
        5.2.2 破产重整的实施
    5.3 破产重整的风险及应对
        5.3.1 债权人风险及其应对
        5.3.2 股东的风险及其应对
    5.4 破产重整的效果
        5.4.1 成本角度
        5.4.2 收益角度
        5.4.3 利益相关者角度
第六章 结论与启示
    6.1 结论
    6.2 启示
    6.3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5)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含义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
        二、主要研究内容
        三、研究技术路线
    第三节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与研究方法
        一、关键问题
        二、研究方法与关键技术
    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一、研究内容创新
        二、研究方法创新
        三、研究不足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经济发展理论在中国的研究
        一、对经典经济发展理论的解读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理论
        三、经济高质量发展理论
    第二节 纺织服装行业问题研究进展
        一、纺织服装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
        二、纺织服装行业出口竞争力研究
        三、服装品牌、企业管理和网络因素研究
        四、能源、碳排放、水足迹研究
        五、纺织服装行业改革的研究
        六、贸易战略和政策研究
        七、产业竞争力提升研究
        八、纺织服装行业价值链的研究
        九、科技进步与纺织服装
        十、纺织服装与回收利用
        十一、纺织服装行业其他方面研究
第三章 当前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基本态势
    第一节 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发展的特点
        一、从高速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发展
        二、从加工制造转变为自主制造和智能制造
        三、从依靠传统市场转变为传统市场与新型市场并举
        四、产量与质量持续增长
    第二节 纺织服装行业的经济社会贡献
        一、市场绩效
        二、经济贡献
        三、社会贡献
        四、环境贡献
    第三节 纺织服装行业面临的风险
        一、纺织服装企业规模
        二、纺织服装企业盈利能力
        三、纺织服装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四、纺织服装企业投资回报能力分析
第四章 我国纺织服装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社会相关
    第一节 全国层面纺织服装的生态环境分析
        一、基于碳排放的生态环境效率分析
        二、基于水耗的生态环境效率分析
    第二节 粤港澳大湾区层面纺织服装业生态环境分析
        一、基于碳排放的生态环境效率分析
        二、基于水耗的生态环境效率分析
    第三节 行业生态环境效率比较分析
        一、行业能耗及碳排放比较
        二、行业能耗及碳排放对经济影响比较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纺织服装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开放政策评价:政府相关
    第一节 纺织服装行业政策演化及评价
        一、纺织服装行业政策历史脉络分析
        二、纺织服装行业政策评价
    第二节 加入WTO对纺织服装业影响评价
        一、研究方法
        二、模型构建和数据来源
        三、数据来源
        四、实证结果分析
    第三节 国外政策对纺织服装业影响评价
        一、理论基础与模型设定
        二、研究方法、数据来源及处理
第六章 纺织服装行业供给侧改革效果评价:企业相关
    第一节 引言及文献综述
    第二节 理论假设与模型构建
        一、理论假设
        二、模型构建
    第三节 数据来源及处理
    第四节 纺织服装行业供给侧改革效果评价
        一、行业供给侧改革现状分析
        二、行业效率测度及分解分析
        三、供给侧因子对行业效率的影响分析
    第五节 纺织服装供给侧改革结论与建议
第七章 纺织服装行业消费影响的定量分析:消费者相关
    第一节 纺织服装行业产品消费者效用评价分析
    第二节 纺织服装行业消费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理论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
        二、研究方法、数据来源及处理
        三、实证结果分析
    第三节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八章 境外的经验启示及我国的战略与原则
    第一节 发达国家纺织服装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借鉴
        一、发达国家纺织服装行业发展的经验
        二、发达国家纺织服装行业发展的启示
    第二节 我国纺织服装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
        一、提高企业满意度
        二、提高政府满意度
        三、提高社会公众满意度
        四、提高消费者满意度
    第三节 纺织服装行业高质量发展应该遵循的原则
        一、生态文明优先
        二、区域协调发展
        三、产业融合创新发展
        四、“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
        五、创意设计人才战略
参考文献
指导教师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学术评语
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附件

(6)跨界创新理论研究与现实分析 ——基于中国创新路径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框架与内容
        1.2.1 本文研究的科学问题
        1.2.2 研究思路
        1.2.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2.4 研究内容
    1.3 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述评
    2.1 创新与创新理论的演变研究
        2.1.1 创新理论的诞生
        2.1.2 技术创新的类型
        2.1.3 创新理论的演变
    2.2 创新与创新能力的研究
        2.2.1 创新能力
        2.2.2 创新能力评价
        2.2.3 国际上若干重要的创新能力评价指数
    2.3 协同创新与跨界创新
        2.3.1 协同创新
        2.3.2 跨界搜索与跨界创新
    2.4 启示与借鉴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价值创造与跨界创新
    3.1 价值创造的机理与路径
        3.1.1 创新与价值创造机理
        3.1.2 价值创造的一般创新路径
        3.1.3 基于机会与网络的价值创造路径
    3.2 跨界创新的概念与内涵
        3.2.1 “界”与“跨界”
        3.2.2 跨界创新的概念与辨析
    3.3 跨界创新的理论支撑
        3.3.1 跨界创新与认同理论
        3.3.2 跨界创新与创新共同体
        3.3.3 跨界创新的三位一体理论支撑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价值共创共享的跨界创新模型构建与分析
    4.1 跨界创新链
        4.1.1 跨界创新链的基本刻画
        4.1.2 跨界创新链的推进逻辑
        4.1.3 跨界创新链与创新价值链
    4.2 创新价值分析模型及其推演
        4.2.1 构建模型的基本假设
        4.2.2 基本模型
        4.2.3 模型推演
        4.2.4 模型推演结果分析及其主要结论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跨界创新的现实考察与分析
    5.1 我国创新的实践与启示
        5.1.1 新中国创新实践
        5.1.2 中国创新实践与创新期待间的“鸿沟”
        5.1.3 中国创新实践的启示
    5.2 中国创新链断裂分析
        5.2.1 中国创新链的源头之困:少有“0→1”的突破
        5.2.2 中国创新链的“断链”之困
        5.2.3 我国创新链的阻隔
    5.3 中国跨界创新的案例
        5.3.1 案例一:创建科研特区,实现“0→1”的突破
        5.3.2 案例二:中国纺织业的跨行业的全链跨界创新
        5.3.3 案例三:中国高铁技术的跨界创新
        5.3.4 案例四:中国核电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5.3.5 案例的综合分析与启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结论
    6.2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7)巴黎俄侨文学团体“绿灯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巴黎俄侨“绿灯社”基本情况介绍
    第一节 时代背景与前期准备
    第二节 19世纪和20世纪的两盏“绿灯”
第二章 巴黎俄侨“绿灯社”史料考证与会议整理(上)
    第一节 1927年会议信息
    第二节 1928年会议信息
    第三节 1929年会议信息
第三章 巴黎俄侨“绿灯社”史料考证与会议整理(下)
    第一节 1930—1931年会议信息
    第二节 1932—1933年会议信息
    第三节 1934—1939年会议信息
    小结 考证结果下的“绿灯社”特点简析
第四章 巴黎俄侨“绿灯社”会议文本分析(上):关于“自由”
    第一节 自由四种
    第二节 自由的矛盾
    第三节 自由的未来
第五章 巴黎俄侨“绿灯社”会议文本分析(下):关于“文学”
    第一节 侨民文学与祖国
    第二节 如何书写侨民文学
    第三节 “年轻一代”的处境之惑
结语 巴黎俄侨“绿灯社”的意义与局限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巴黎俄侨“绿灯社”会议文本(俄文原文)
    附录二 《侨民百科》“绿灯社”词条(俄文原文)
后记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8)贸易强国建设路径及中国选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与评述
        1.2.1 贸易强国内涵
        1.2.2 贸易强国建设理论
        1.2.3 贸易强国建设经验
        1.2.4 贸易强国衡量标准
        1.2.5 贸易强国建设对策
        1.2.6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和框架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
2 贸易强国建设的理论基础
    2.1 晚期重商主义
    2.2 古典贸易理论
    2.3 新古典贸易理论
    2.4 新贸易理论
    2.5 新新贸易理论
    2.6 本章小结
3 贸易强国建设的路径:历史视角
    3.1 贸易主体培育的历史经验
        3.1.1 德国调整政府的干预推动贸易强国建设
        3.1.2 日本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助推贸易强国的建设
        3.1.3 美国通过跨国公司的全球网络经营建设贸易强国
    3.2 贸易地位提升的历史经验
        3.2.1 葡萄牙通过提升国际市场地位建设贸易强国
        3.2.2 日本通过提升国际分工地位推动贸易强国的建设
    3.3 贸易平台打造的历史经验
        3.3.1 欧洲一体化是德国实现贸易强国建设的重要平台
        3.3.2 会展为英国的贸易强国建设提供了宽广的平台
    3.4 贸易结构优化的历史经验
        3.4.1 英国通过不断优化贸易结构推进贸易强国的建设
        3.4.2 意大利提升服务贸易比重促进了贸易强国的建设
        3.4.3 美国通过调整出口贸易结构推动了贸易强国的建设
    3.5 贸易效益提高的历史经验
        3.5.1 改善贸易条件是发达国家实现贸易强国建设的重要手段
        3.5.2 保持适度对外依存度推动发达国家的贸易强国建设
    3.6 本章小结
4 贸易强国建设的路径:逻辑视角
    4.1 通过培育贸易主体建设贸易强国
        4.1.1 动态调整国家政府的政治意图
        4.1.2 积极设立大型跨国公司
    4.2 通过提升贸易地位建设贸易强国
        4.2.1 进入国际分工的核心
        4.2.2 深入国际市场体系的中心
    4.3 通过打造贸易平台建设贸易强国
        4.3.1 扩大会展平台影响
        4.3.2 做实区域合作平台
    4.4 通过优化贸易结构建设贸易强国
        4.4.1 合理调整进出口贸易结构
        4.4.2 提高服务贸易的比重
    4.5 通过提高贸易效益建设贸易强国
        4.5.1 持续改善贸易条件
        4.5.2 保持适度的对外贸易依存度
    4.6 本章小结
5 贸易强国建设水平评价的实证分析
    5.1 贸易强国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1.1 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
        5.1.2 评价指标选择的依据
    5.2 评价指标的数据处理
        5.2.1 评价指标的标准化
        5.2.2 评价指标的组合赋权
    5.3 基于TOPSIS的灰色多层次综合评价模型
        5.3.1 评价方法的选择
        5.3.2 世界主要国家的贸易强国建设水平评价
    5.4 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性检验
    5.5 贸易强国建设水平评价结果的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中国贸易强国建设路径的选择
    6.1 加速提升贸易地位和优化贸易结构
        6.1.1 加速提升知识产权费用的出口地位和人民币的国际支付地位
        6.1.2 加快提高服务贸易比重和高技术产品比重
    6.2 持续培育贸易主体和打造贸易平台
        6.2.1 积极培育世界知名品牌和大型跨国公司
        6.2.2 积极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和创造知名商展品牌
    6.3 稳步提高贸易效益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研究的不足及需要完善之处
参考文献
附表
    附表 1:2010—2017 年世界主要国家贸易强国建设水平评价指标的标准化数据
    附表 2:2010—2017 年贸易强国建设水平评价量化层指标的正关联系数
    附表 3:2010—2017 年贸易强国建设水平评价量化层指标的负关联系数
    附表 4:2010—2017 年贸易强国建设水平评价量化层指标对准则层指标的正、负关联度
    附表 5:2010—2017 年贸易强国建设水平评价准则层指标的正、负关联系数
    附表 6:2010—2017 年贸易强国建设水平评价准则层指标对目标层指标的正、负关联度
攻读博士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9)魏桥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东南亚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重难点及创新之处
    1.3 研究方法及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线路图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国际研究现状
    2.2 国内研究现状
        2.2.1 魏桥纺织相关文献综述
        2.2.2 纺织企业东南亚营销策略相关文献综述
    2.3 小结
第3章 东南亚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3.1 东南亚市场宏观环境分析
        3.1.1 政治环境
        3.1.2 经济环境
        3.1.3 社会文化环境
        3.1.4 技术环境
    3.2 中国纺织品在东南亚市场营销现状分析
        3.2.1 纱线出口情况分析
        3.2.2 纺织面料出口情况分析
        3.2.3 概况总结
第4章 魏桥纺织东南亚市场营销现状分析
    4.1 魏桥纺织企业概况
    4.2 魏桥纺织在东南亚市场营销现状分析
        4.2.1 多样化的产品
        4.2.2 以市场为导向定价
        4.2.3 依赖国际经销商渠道
        4.2.4 运用变幻的促销策略
        4.2.5 政府管理有待加强
        4.2.6 充分利用公共关系任务
    4.3 魏桥纺织东南亚市场SWOT分析
        4.3.1 优势
        4.3.2 劣势
        4.3.3 机会
        4.3.4 威胁
        4.3.5 SWOT矩阵分析模型
    4.4 魏桥纺织东南亚市场STP分析
        4.4.1 东南亚市场细分分析
        4.4.2 东南亚目标市场选择分析
        4.4.3 东南亚市场定位分析
第5章 魏桥纺织东南亚市场营销策略建议及保障性措施
    5.1 魏桥纺织东南亚市场营销策略建议
        5.1.1 产品策略
        5.1.2 价格策略
        5.1.3 渠道策略
        5.1.4 促销策略
        5.1.5 政治权利策略
        5.1.6 公共关系策略
    5.2 保障性措施
第6章 魏桥纺织东南亚市场营销策略对中国纺织企业的启示
    6.1 魏桥纺织东南亚市场营销策略研究的普适性分析
        6.1.1 普遍问题
        6.1.2 应对措施
    6.2 对中国纺织企业的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附件

(10)《中国国家和国际身份》,中英文新闻在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身份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Introduction
1. National Identity and the Press
    1.1 The concept of national identity
    1.2 The role of newspapers in constructing national identity
    1.3 Globalization of the press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identities
2. National Identit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2.1 'Aiguozhuyi' or Nation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2.2 The 'mouth' of the CCP framing Chinese Identity
    2.3 Chinese National identity in the New Era
3. The Chinese Press's doubl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Identity
    3.1 Corpus selection criterion & methodology
    3.2 People's Daily and China Daily: strategies, target audiences and purposes
    3.3 Chinese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models
        3.3.1 The national model of 'China trauma'
        3.3.2 The national model of 'Chinese myths'
        3.3.3 The model of 'Party's functional role'
        3.3.4 The 'China Dream' Model
        3.3.5 The model of 'Territorial-issue'
        3.3.6 The model of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Conclusion
References
Appendix
    Table of newspapers
    人民日报[Renmin ribao]-People's Daily
    China Daily

四、日本尚未走出“10年低迷”(论文参考文献)

  • [1]全球金融大变局下中国矿业资本市场发展现状与展望[J]. 阴秀琦,宋崇宇,董延涛,李晓宇,孙仁斌. 中国矿业, 2021(10)
  • [2]东南亚地区形势2020—2021年回顾与展望——专家访谈录[J]. 本刊编辑部. 东南亚纵横, 2021(01)
  • [3]日本少子化问题研究[D]. 全龙杰. 吉林大学, 2020(01)
  • [4]僵尸企业破产重整研究 ——基于重庆钢铁的案例分析[D]. 杨桂坤. 苏州大学, 2020(03)
  • [5]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D]. 卢灿生. 深圳大学, 2020(11)
  • [6]跨界创新理论研究与现实分析 ——基于中国创新路径的探讨[D]. 刘辉.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1)
  • [7]巴黎俄侨文学团体“绿灯社”研究[D]. 杜林杰.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0(12)
  • [8]贸易强国建设路径及中国选择的研究[D]. 王卉. 江西财经大学, 2019(07)
  • [9]魏桥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东南亚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 卢星星. 北京服装学院, 2019(01)
  • [10]《中国国家和国际身份》,中英文新闻在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身份中的作用[D]. Arianna Papalia.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9(08)

标签:;  ;  ;  ;  ;  

日本尚未摆脱“十年衰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