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体位及咳痰效果观察

2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体位及咳痰效果观察

一、27例慢性阻塞性肺病体位与排痰效果的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孙莉[1](2021)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无创呼吸机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无创呼吸机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方法以2018年1月—2020年1月内就该院行无创呼吸机护理干预治疗的8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患者。基于双色球随机抽取原则予以分组,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就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分析比对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并发症,动脉血气及肺功能指标检测情况。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7.72±2.21)d和住院时间(15.21±2.11)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15.41±2.21)、(21.93±2.1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755、14.420,P<0.001);且该组并发症发生率(9.76%)也明显低于对照组(3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18,P=0.008)。观察组干预后PaO2、PaCO2、FEV1、FEV1/FVC各项水平(89.93±2.10)mmHg、(50.44±2.00)mmHg、(1.91±0.08)L、(60.50±1.9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80.62±2.10)mmHg、(60.13±2.00)mmHg、(1.64±0.08)L、(51.20±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073、21.937、-15.281、-22.162,P<0.001)。结论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行无创呼吸机治疗联合综合性护理干预指导效果显着,能有效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改善血气水平,提升肺功能,促进患者恢复。

杨美玲[2](2021)在《气道廓清技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效果及对患者排痰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临床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会导致患者的肺功能以及排痰受到一定影响,为了提高临床疗效,本研究探讨气道廓清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7月收治的9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干预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排痰效果,比较患者在干预前后的肺功能指标及末梢血血气分析指标。结果:两组患者通过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干预后,肺功能指标均得到一定提高,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末梢血血气指标以及排痰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气道廓清技术进行干预,可以缓解患者的气道阻塞,同时还可以让患者的痰液顺利排出,使其痰量明显减少,有效促进患者肺功能的恢复。

熊燕,龚贝贝,董文逸[3](2021)在《胸部物理治疗在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肺结核患者由于结核分枝杆菌的长期侵蚀,咳嗽无力,痰液潴留不能排出,易导致呼吸功能下降。胸部物理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咳痰无效状况,促进排痰,增加肺通气量和换气量,改善呼吸功能,提高血氧饱和度,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就胸部物理治疗的原理、肺结核患者胸部物理治疗的方法及效果等进行了综述,旨为更好地利用其对患者进行治疗提供参考。

冯翠莲,杨柳红,陈燕霞,黄丽青,黄丽萍[4](2021)在《排痰训练联合呼吸训练对NTM肺病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的效果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排痰训练联合呼吸训练对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肺病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4月至12月入住本院的84例NTM肺病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按随机单双号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试验组(42例)。对照组男18例,女24例,年龄(59.5±11.1)岁。试验组男20例,女22例,年龄(56.4±13.4)岁。对照组实施用药指导、饮食护理等常规专科护理及有效排痰指导,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排痰训练联合呼吸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5、7 d的排痰量及对治疗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5、7 d试验组排痰量(79.41±2.56)ml、(114.57±3.06)ml,均多于对照组(61.76±2.28)ml、(77.43±3.56)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患者对治疗及护理的满意度为97.6%(41/42),高于对照组的81.0%(34/42),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排痰训练和呼吸训练等有效清除气道分泌物,提高通气的有效性,改善呼吸困难,减少因反复呼吸道感染住院,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沈美頔[5](2021)在《护士主导的主动呼吸循环技术联合超声促渗技术对COPD病人排痰效果的研究》文中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气道炎症性的慢性疾病,通常表现有典型的呼吸系统症状,例如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等。如果病人反复发生气道感染就会产生的大量脓性分泌物,使疾病进一步加重,出现更多的呼吸系统症状和更严重的气流阻塞,甚至死亡。因此,控制气道炎症、有效排痰对于COPD病人来说格外重要。主动循环呼吸技术(Active cycle of breathing technique,ACBT)可以单独或辅以其他技术来帮助COPD病人有效排痰,但干预效果存在争议。超声促渗技术已被证实可以优化化痰效果,减少炎症反应,但将超声促渗技术应用于COPD病人的报道较少见。因此,我们将ACBT与超声促渗技术相结合,通过护士对该联合干预方案的建立和实施来完善的COPD病人的症状管理,即“控制炎症--化痰排痰”,以帮助病人改善疾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内心焦虑。目的:目前ACBT对COPD病人有效排痰的干预效果仍存争议,痰液粘稠的问题也未得到解决,尚无完善有效的的痰液管理方案,因此本研究制定了适合COPD病人的ACBT联合超声促渗技术干预方案,探讨与单一措施相比,联合干预是否能够有效控制COPD病人的炎症、促进病人有效排痰、提高肺功能和血氧含量、改善生活质量及焦虑状况,为COPD病人的护理提供新的干预策略和方法。方法:本研究是一项三臂、平行设计的随机对照试验,招募了长春市某三甲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COPD病人959人,经严格纳入、排除标准最终确定了75人,将其随机分为三组。干预组病人接受由护士主导的ACBT及超声促渗技术的干预,对照组1和对照组2分别接受ACBT和超声促渗技术的干预。本研究干预时长为一周,在此期间内各组病人每天接受两次护理干预。研究将于干预前后进行评估。主要结局指标有痰液粘稠度、痰液量、一秒率、肺活量及血氧饱和度。次要结局指标为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焦虑状况。调查工具有一般资料调查表、NDJ-1粘度计、带有刻度的容器、便携式肺功能仪、脉博式血氧指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量表、呼吸系统疾病焦虑量表。采用SPSS 26.0和STATA 16.0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假设设检验水准α=0.05,且P<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本研究纳入COPD病人75例,其中男31例、女44例,平均年龄为55.06±12.16岁,且各组病人的痰液粘稠度、一秒率、肺活量、血氧饱和度、慢性阻塞性肺病评估测试量表和呼吸系统疾病焦虑量表得分在基线时没有显着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2.三组病人干预后的痰液粘稠度、一秒率、肺活量、慢性阻塞性肺病评估测试量表和呼吸系统疾病焦虑量表得分较基线时均有显着改善(P<0.05)。而ACBT组在干预后病人的血氧饱和度较基线时无明显显着差异(P>0.05),其余两组病人干预后的血氧饱和度可见显着提高(P<0.05)。3.经正态性检验,选择一般线性模型或多层广义线性模型校正研究结果,研究发现三组病人在痰液粘稠度、干预后排痰量、肺功能、血氧饱和度及病人生活质量等方面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人焦虑状况未见显着组间差异(P>0.05)。三组病人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干预的改善度、认知度、满意度、完成度等方面也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4.ACBT+声透组的病人在痰液粘稠度、一秒率、肺活量方面显着优于其余两组(P<0.05),在血氧饱和度和慢性阻塞性肺病评估测试量表得分上显着优于ACBT组(P<0.05)。排痰量和呼吸系统疾病焦虑量表得分未见组间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阶段没有与干预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5.与主要分析结果不同,意向性分析结果显示,三组病人的生活质量变化未见组间显着差异(F=2.99,P=0.057),且住院费用在组间差异显着(Z=6.759,P=0.034)。敏感性分析表明未完成干预计划的人群与完成干预的人群人口统计学特征无显着差异,仅在婚姻状况方面不同(χ2=-2.35,P=0.019)。结论:以护士主导的ACBT联合超声促渗技术能显着改善COPD病人的痰液粘稠度、肺功能、血氧含量和生活质量,降低病人焦虑水平。且与单一措施相比,以护士主导的ACBT联合超声促渗技术的干预方案在改善COPD病人的痰液粘稠度、排痰量、肺功能、血氧含量方面有着更为显着的干预效果,但在改善病人生活质量、焦虑水平,及增加成本效益方面的效果较单一措施有待进一步探索。研究阶段无不良事件发生,病人也更偏好用联合的干预方案来改善他们现有症状,因此,以护士主导的ACBT联合超声促渗技术似乎对COPD病人来说更安全有效、容易接受。

张春霞,杨慧,尤娜娜,黄莹[6](2020)在《医护联合程序化体位排痰方案在人工气道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医护联合程序化体位排痰方案在人工气道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结核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27例人工气道肺结核患者,采用非同期对照方法按住院时间将2018年3月—2019年3月的64例住院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9年4月—2020年3月的63例住院患者设为试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体位排痰等措施,试验组在常规体位排痰护理基础上实施医护联合程序化体位排痰方案。比较两组干预后24 h的日排痰量以及干预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动脉血CO2分压,记录两组干预7 d后的排痰效果等指标。结果干预24 h后,试验组的日排痰量为(28.60±8.15)ml,多于对照组的(16.02±5.6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24 h,试验组的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干预后24 h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24 h后动脉血CO2分压低于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及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的排痰总有效率为84.12%(53/63),高于对照组的59.38%(3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医护联合程序化体位排痰方案能促进肺结核人工气道患者痰液有效排出,改善患者呼吸功能,提高治疗效果,疗效优于常规的排痰措施,值得临床推广。

张绒,任丽娟[7](2020)在《G-5振动排痰仪振动前胸部排痰及呼吸功能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排痰效果及肺功能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究G-5振动排痰仪振动前胸部排痰及呼吸功能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排痰效果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186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3例。对照组给予传统人工叩击排痰,观察组给予G-5振动排痰仪振动前胸部排痰以及呼吸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排痰效果以及肺功能指标。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日均排痰量及痰液黏稠度评分均显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排痰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FEV1/FVC、FEV1、PEF%pred、MMEF均高于对照组和干预前(P<0.05)。结论 G-5振动排痰仪振动前胸部排痰及呼吸功能训练能提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排痰效果,改善其肺功能。

李娟[8](2020)在《0~6岁百日咳肺炎患儿不同排痰方法的效果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人工叩背排痰法与机械辅助排痰法于0~6岁百日咳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对比两种排痰方法在排痰相关指标、炎性相关指标、辅助相关指标的差异;对比机械辅助排痰法不同治疗时长的治疗效果,并确定机械辅助排痰法最佳单次治疗时长。方法本研究选取2019年1月~12月在山东省济南市某专科传染病医院感染科住院治疗的181例0~6岁百日咳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依次分为3组。其中1-4月入院的患儿纳入人工排痰组,共计62例;5~8月入院的患儿纳入机械排痰1组,共计59例;9~12月入院的患儿纳入机械排痰2组,共计60例。在给予规范的治疗基础上,人工排痰组的患儿给予人工叩背排痰,每次20分钟;机械排痰1组的患儿实施振动排痰仪辅助排痰,每次20分钟;机械排痰2组的患儿实施振动排痰仪辅助排痰,每次10分钟;三组患儿均干预7日,观察并记录排痰相关指标(排痰量、TcSO2、肺部听诊啰音、呼吸频率、痉咳次数)、炎性相关指标(WBC计数、LYM计数、CRP值、PCT值)、辅助相关指标(体温变化、患儿配合度、影像学方面变化、住院时长、住院费用、肺炎治疗疗效)。其中排痰相关主要指标每日进行测量,连续7日;炎性相关指标在基线期和干预结束后各测量一次;其余辅助相关指标在出院时测量一次。使用SPSS26.0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卡方检验及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1.百日咳肺炎患儿基线资料比较181名百日咳肺炎患儿,年龄平均为(20.25±22.92)月龄;男性患儿88人(48.6%);绝大多数患儿处于痉咳期(90.1%)。其中人工排痰组62人,机械排痰1组59人,机械排痰2组60人。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与卡方检验统计结果显示,人工排痰组与机械排痰1组,机械排痰1组与机械排痰2组的患儿的基线期社会人口学信息、疾病学信息以及各效果观察指标之间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组具有均衡性。2.人工叩背排痰法和机械辅助排痰法的效果比较在排痰效果方面,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排痰量、TcSO2改变、肺部听诊啰音、呼吸频率、痉咳次数的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时间×组别的交互效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除了呼吸频率的组间效应(η2p=0.039)呈现小的效应量水平以外,其余干预效果均达到了中等到非常大的效应量水平(η2p=0.059~0.970)。在炎症改善方面,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WBC计数、CRP值、PCT值的改善效果的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时间×组别的交互效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达到中等到非常大的效应量水平(η2p=0.073~0.993);LYM计数的改善组间效应(P=0.001,η2p=0.097)和时间效应(P<0.001,η2p=0.916)存在统计学意义,但时间×组别的交互效应(P=0.728)无统计学意义。在辅助效果方面,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效果显示,配合度的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时间×组别的交互效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并呈现中等效应量水平(tη2P=0.1/0.11~0.210);体温的改善时间效应(P<0.001,η2/=0.466)及时间×组别的交互效应(P=0.011,η2p=0.134)存在统计学意义,但组间效应(P=0.05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分析显示,患儿住院时间、住院费用、1周疗效等方面,人工排痰组与机械排痰1组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1周影像学变化及出院时疗效方面,人工排痰组与机械排痰1组之间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3.机械辅助排痰法不同治疗时长的效果比较在排痰效果方面,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排痰量和呼吸频率的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时间×组别的交互效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呈现不同的效应量水平(η2p=0.010~0.964);TcSO2改变、肺部听诊啰音、呼吸频率、痉咳次数的时间效应(均P<0.001)均存在统计学意义,且达到非常大的效应量水平(η2P=0.892~0.978),但组间效应和时间×组别的交互效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炎性相关指标中CRP值、PCT值的改善组间效应、时间效应、时间×组别的交互效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CRP值的干预效果达到小的效应量水平(η2p=0.028),PCT值的干预效果达到中等的效应量水平(η2P=0.155);WBC计数改善的时间效应(P<0.001,η2p=0.944)和LYM计数改善的时间效应(P<0.001,η2p=0.919)均存在统计学意义,但组间效应和时间×组别的交互效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辅助效果方面,重复测量方差结果分析显示,配合度的时间效应(P=0.005,η2p=0.135)和体温改善的时间效应(P<0.001,η2p=0.600)均存在统计学意义,但组间效应和时间×组别的交互效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他辅助相关指标的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1.人工叩背排痰法和机械辅助排痰法对百日咳肺炎患儿均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机械辅助排痰法与人工叩背排痰法相比,在提高排痰效果、改善炎症反应及促进体温恢复等方面有更好的作用,且能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2.机械辅助排痰法单次治疗10分钟和20分钟对百日咳肺炎患儿均有一定治疗效果,且单次治疗20分钟在排痰效果、改善炎症反应方面优于单次治疗10分钟,但是临床工作中需根据患儿病情、耐受程度、护士人力合理选择婴幼儿应用机械辅助排痰的单次治疗时长。

颜航,镇雪婷,徐佳敏,庄敬,杨金丽,陈肖敏[9](2020)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体外振动排痰临床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系统评价体外振动排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电子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INAHL、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建库至2019年7月31日)有关体外振动排痰应用于COPD病人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2项研究,共1 031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组(体外振动排痰)在排痰有效率[RR=1.61,95%CI(1.42,1.81),P<0.000 01]、肺通气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量:MD=0.43,95%CI(0.34,0.52),P<0.000 01;用力肺活量:MD=0.22,95%CI(0.12,0.31),P<0.000 1]、血氧饱和度[MD=4.16,95%CI(3.18,5.15),P<0.000 01]、6 min步行距离[MD=45.74,95%CI(37.63,53.85),P<0.000 01]、生活质量[SMD=0.81,95%CI(0.38,1.25),P=0.000 3]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传统叩背排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有证据表明,体外振动排痰可促进COPD病人的排痰效果,改善病人的肺通气功能,提高血氧饱和度与6 min步行距离,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杜恒健[10](2020)在《老年肺部感染患者辅助排痰的创新专利装置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型全胸腔可控振动排痰装置及方法。方法:一种智能型全胸腔可控振动排痰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一外饰背心,用于穿着在患者身上进行振动排痰;所述外饰背心上设置有若干个固定条;一振动机构,由42个振动单元组成;上面描述的42个振动单元各自固定设置在位置固定条上;所述42个振动单元经由导线连接在一起;一供电装置,用于将外接电源进行变压后给振动机构进行供电;一专用的控制器,用于对振动电机的工作进行精确控制;所述控制器一端与供电装置相连接,另一端与振动机构相连接。通过此项研究设计与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振动排痰机(如:美国G5振动排痰机)进行对比,比较两种装置在操作便利上、振动分区控制上及人体舒适度上的差异。结果:传统振动排痰机其固有的低频振动水平及垂直作用力可以有效的穿透胸部肌肉及肺组织并且可以传输到终末支气管且节律固定,而且其振动频率也可依据病人的肺部感染程度、体重进一步精确调节,可以做到持久稳定高效的振动力量输出。因此排痰效果优于传统叩背及吸痰方式。但它有如下不足:治疗全过程需要治疗师操作,患者不能单独在家使用;振动探头放置位置及时间的主观随意性过大,即使是专业人员也不能达到其最大效果;该设备体积过大,不便于患者在家使用因此治疗范围有限;只能通过振动探头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振动排痰,而患者的排痰需求会根据病情而发生变化。此时,现有的振动排痰装置由于不能实现分区振动排痰难以达到振动排痰的目的。本实验设计拥有独特的42个振动单元设计,使其拥有了更小的体积、更为简易的操作、更为精准的排痰定位及更加人工智能化的引导排痰过程,产生的多部位振动力比传统振动排痰机更加可靠、持续输出的振动力更加柔和、病人的舒适度更高、且可让患者自主操控;可根据临床实际需要进行分区振动排痰。结论:研究最终获得的便携式振动排痰机拥有独特的42个振动单元设计,化大为小、化繁为简、化贵为廉,更为简易的操作、更为精准的排痰定位及更加人工智能化的引导排痰过程,真正做到了轻、便、准、控、廉等核心要素。

二、27例慢性阻塞性肺病体位与排痰效果的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7例慢性阻塞性肺病体位与排痰效果的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无创呼吸机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比较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3 两组患者干预后血气及肺功能指标比较
3 讨论

(2)气道廓清技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效果及对患者排痰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肺功能指标和排痰效果比较
    2.2 两组患者末梢血血气指标比较
3 结论

(3)胸部物理治疗在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胸部物理治疗的原理
2 肺结核患者的胸部物理治疗
    2.1 呼吸功能和咳嗽训练
    2.2 湿化雾化
    2.3 人工叩背法
    2.4 体位引流
    2.5 机械振动排痰
    2.6 复合式定位排痰
    2.7 高频胸壁振荡
    2.8 主动呼吸循环技术(active cycle of breathing techniques, ACBT)
    2.9 机械吸引法
    2.10 电子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法
3 小 结

(5)护士主导的主动呼吸循环技术联合超声促渗技术对COPD病人排痰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2章 研究内容
    2.1 研究对象
        2.1.1 研究对象招募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1.4 样本量计算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设计
        2.2.2 随机和盲法
        2.2.3 干预措施
        2.2.4 研究工具
        2.2.5 资料收集
        2.2.6 质量控制
        2.2.7 不良事件
        2.2.8 研究相关伦理学
        2.2.9 统计学方法
        2.2.10 技术路线
第3章 结果
    3.1 三组病人的人口统计学特征
    3.2 三组病人各结局指标的基线比较
    3.3 三组病人主要结局指标的比较
        3.3.1 痰液粘稠度
        3.3.2 痰液量
    3.4 三组病人次要结局指标的比较
        3.4.1 一秒率(FEV_1/FVC)
        3.4.2 肺活量(VC)
        3.4.3 血氧饱和度(SpO_2)
        3.4.4 生活质量和焦虑状况
    3.5 三组病人附加结局指标的比较
        3.5.1 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
        3.5.2 干预改善度、认知度、满意度、完成度
    3.6 三组病人结局指标的意向性分析
    3.7 三组病人结局指标的敏感性分析
    3.8 干预期间不良事件的报告
第4章 讨论
    4.1 三组病人人口统计学及基线特征分析
    4.2 研究计划实施的情况分析
    4.3 三组病人主要结果的干预效果分析
        4.3.1 痰液粘稠度
        4.3.2 痰液量
    4.4 三组病人次要结果的干预效果分析
        4.4.1 一秒率(FEV_1/FVC)
        4.4.2 肺活量(VC)
        4.4.3 血氧饱和度(SpO_2)
        4.4.4 生活质量和焦虑状况
    4.5 三组病人附加结果的干预效果分析
        4.5.1 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
        4.5.2 干预改善度、认知度、满意度、完成度
    4.6 三组病人的主要分析和意向性分析的异同点剖析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创新性
    5.2 研究优势
    5.3 研究局限性及展望
    5.4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7)G-5振动排痰仪振动前胸部排痰及呼吸功能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排痰效果及肺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效果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日均排痰量及痰液黏稠度评分比较
    2.2 两组患者的排痰效果比较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肺功能指标比较
3 讨论

(8)0~6岁百日咳肺炎患儿不同排痰方法的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提出
    1.3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百日咳的研究进展
        2.1.1 流行病学特点
        2.1.2 并发症
        2.1.4 诊断标准
        2.1.6 排痰护理措施
    2.2 机械辅助排痰的研究进展
        2.2.1 机械辅助排痰的作用机理
        2.2.2 机械辅助排痰的应用现状
    2.3 小结
第三章 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工具
        3.2.1 社会人口学和疾病相关信息
        3.2.2 排痰相关指标
        3.2.3 炎性相关指标
        3.2.4 辅助相关指标
    3.3 实施流程
        3.3.1 干预方法
        3.3.2 干预流程
    3.4 质量控制
    3.5 伦理考虑
    3.6 统计分析
第四章 研究结果
    4.1 百日咳肺炎患儿的基本信息
        4.1.1 百日咳肺炎患儿的社会人口学信息
        4.1.2 百日咳肺炎患儿的疾病学信息
    4.2 人工叩背排痰法与机械辅助排痰法的效果比较
        4.2.1 人工叩背排痰法与机械辅助排痰法患儿的基线资料比较
        4.2.2 人工叩背排痰法与机械辅助排痰法的干预效果比较
    4.3 机械辅助排痰法不同使用时长的效果比较
        4.3.1 机械辅助排痰法不同使用时长患儿的基线资料比较
        4.3.2 机械辅助排痰法不同使用时长的干预效果比较
第五章 讨论
    5.1 人工叩背排痰法与机械辅助排痰法的效果比较
        5.1.1 人工叩背排痰法与机械辅助排痰法对排痰相关指标的效果分析
        5.1.2 人工叩背排痰法与机械辅助排痰法对炎性相关指标的效果分析
        5.1.3 人工叩背排痰法与机械辅助排痰法对辅助相关指标的效果分析
    5.2 机械辅助排痰法不同使用时长的效果比较
    5.3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第七章 研究的创新性与局限性
    7.1 创新性
    7.2 局限性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体外振动排痰临床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
        1.1.1 文献纳入标准
        1.1.1.1 研究设计
        1.1.1.2 研究对象
        1.1.1.3 干预措施
        1.1.1.4 结局指标
        1.1.2 文献排除标准
    1.2 文献检索策略
    1.3 文献筛选与数据提取
    1.4 文献的质量评价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见表1)
    2.3 方法学质量评价(见表2)
    2.4 Meta分析结果
        2.4.1 排痰有效率
        2.4.2 肺通气功能
        2.4.3 SpO2
        2.4.4 6 min步行距离
        2.4.5 生活质量
3 讨论
    3.1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分析
    3.2 体外振动排痰可提高COPD病人的排痰有效率
    3.3 体外振动排痰可以改善COPD病人的肺通气功能,提高血氧饱和度与延长6 min步行距离
    3.4 体外振动排痰可以改善COPD病人的生活质量
4 小结

(10)老年肺部感染患者辅助排痰的创新专利装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老年肺部感染患者辅助排痰的创新专利装置研究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发明专利附图

四、27例慢性阻塞性肺病体位与排痰效果的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无创呼吸机综合护理干预效果[J]. 孙莉. 中外医疗, 2021(26)
  • [2]气道廓清技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效果及对患者排痰的影响[J]. 杨美玲. 名医, 2021(13)
  • [3]胸部物理治疗在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熊燕,龚贝贝,董文逸. 内科, 2021(03)
  • [4]排痰训练联合呼吸训练对NTM肺病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的效果观察[J]. 冯翠莲,杨柳红,陈燕霞,黄丽青,黄丽萍.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12)
  • [5]护士主导的主动呼吸循环技术联合超声促渗技术对COPD病人排痰效果的研究[D]. 沈美頔. 吉林大学, 2021(01)
  • [6]医护联合程序化体位排痰方案在人工气道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J]. 张春霞,杨慧,尤娜娜,黄莹.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30)
  • [7]G-5振动排痰仪振动前胸部排痰及呼吸功能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排痰效果及肺功能的影响[J]. 张绒,任丽娟.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25)
  • [8]0~6岁百日咳肺炎患儿不同排痰方法的效果比较[D]. 李娟. 山东大学, 2020(02)
  • [9]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体外振动排痰临床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J]. 颜航,镇雪婷,徐佳敏,庄敬,杨金丽,陈肖敏. 循证护理, 2020(05)
  • [10]老年肺部感染患者辅助排痰的创新专利装置研究[D]. 杜恒健. 西南医科大学, 2020(12)

标签:;  ;  

2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体位及咳痰效果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