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子放射外科系统彻底改变了乳腺癌的治疗

光子放射外科系统彻底改变了乳腺癌的治疗

一、光子放射外科系统带来乳癌治疗的革命(论文文献综述)

王燃[1](2019)在《基于深度学习的胸腹部肿瘤呼吸运动的实时跟踪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癌症仍然是当今世界上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癌症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健康生活。大约70%的癌症病例需要放射治疗,其中,胸腹部的癌症患者占所有癌症患者的大部分。胸腹部肿瘤的治疗相对其他肿瘤更加困难,该部位肿瘤在体内的位置会随着呼吸运动改变,这对肿瘤的治疗造成极大的阻碍。放疗的过程中,放疗辐射束很可能由于呼吸运动的影响照射到健康的组织,这会令患者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精准放疗技术迫在眉睫。由于胸腹部肿瘤目标区域运动,实时精确地跟踪运动肿瘤区域对于精准放疗和提升放疗效率有重大意义。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RNN)的呼吸运动补偿方法。本文采用的呼吸运动补偿方法分为两部分,首先是根据体外标记物呼吸运动数据训练的预测算法,其次是基于体内和体外两部分呼吸数据学习的关联模型。通过这两个模型可以预测400ms左右的体内肿瘤位置,该预测时间是克服放疗时的系统延迟,达到精准放疗的目的。对于呼吸预测算法,本文使用103个志愿者的呼吸数据库。首先对体外呼吸运动数据进行预处理,其中包括去除噪声数据、对数据归一化、平滑。然后把整个数据集分成训练集(80%)、测试集(20%),再把处理好的数据用于我们的Deep Bi-LSTM网络训练。长短时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是一种特殊的RNN,更适合处理时间序列数据,由LSTM构成的网络相比于普通RNN网络也容易训练,并且可以很大程度上消除RNN在训练过程中出现的梯度爆炸和梯度消失问题。我们的Deep Bi-LSTM网络包含1层输入层,7层LSTM层;每层LSTM输出都连接Dropout层,参数(Dropout Ratio)设为0.2,最后一层采用双曲正切函数作为激活函数的全连接层。由于关联数据量的限制,关联模型使用的是相对简单的多层感知机(MultiLayer Perceptron,MLP)。MLP仅仅包含输入层、输出层、隐藏层共三层。Deep Bi-LSTM呼吸预测算法相比传统的预测方法有更好的效果,用均方根误差(Root-Mean-Square Error,RMSE)评价模型的表现。本实验中,普通的深度全链接网络RMSE=0.432mm,我们的Deep Bi-LSTM预测算法效果提升显着,RMSE=0.097mm,比普通的方法提升约5倍。预测算法和关联模型结合起来,RMSE=0.572mm,满足精准放疗的精度需求。基于LSTM的呼吸运动补偿方法可以准确预测病人的呼吸运动,该方法可应用到胸腹部肿瘤的实时跟踪,提高肿瘤放疗过程的精准程度和效率,具有很高的临床意义。

江林宫[2](2017)在《射波刀照射家兔致急性放射性肝损伤相关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射波刀照射致家兔急性放射性肝损伤模型的建立研究目的:探讨利用射波刀单次大剂量照射家兔肝脏,建立急性放射性肝损伤模型的可行性,以及评估在射波刀照射前经超声引导下金标植入术的安全性及成功率。材料与方法:在ALOKA prosound F75超声诊断仪高频探头的实时引导下,对20只前期肝区成功备皮后家兔的肝右外叶实施金标植入操作,并对金标位置符合射波刀照射要求的家兔行单次20Gy的虚拟靶区照射,在照射后第3天和第14天分两批处死家兔,同时对照射区和未照射区肝组织分别取材、HE染色及电镜检查。观察家兔金标植入后穿刺并发症的有无及其严重程度,家兔的一般生理情况(体重、毛发、精神状态、饮水饮食量)等,评估超声引导下金标植入的安全性;通过CT扫描明确金标的在位情况,计算金标植入的成功率;通过对受照肝组织和正常肝组织病理切片的观察来确定受照组织是否存在放射性肝损伤。结果:18只家兔经超声引导金标植入成功,2只家兔因金标滑脱而失败。一周后的CT定位发现,18只家兔中有2只家兔的金标发生移位,故满足射波刀照射要求的家兔总数为16只,金标植入成功率为80%(16/20)。从金标植入到最终处死期间,无家兔死亡,亦未见任何相关穿刺并发症。家兔的体重、精神状态、饮水饮食量、毛发、照射部位皮肤等观察指标均未见明显改变。照射后第3天处死的家兔肝组织HE染色未见明显改变,但电镜下出现了放射性肝损伤的细胞亚显微结构的改变:细胞核皱缩、染色质边集等;第14天处死的家兔在光镜和电镜下均出现了典型的放射性肝损伤改变。结论:1、超声引导下的家兔肝脏穿刺金标植入术安全、可行、成功率较高。2、单次20Gy剂量的射波刀立体定向照射家兔局部肝脏可成功建立家兔放射性肝损伤模型。第二部分:蛋白质组学筛选家兔放射性肝损伤的致病机制中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研究目的:利用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方法来研究家兔正常肝脏组织和受射波刀照射后出现急性放射性肝损伤的组织之间的差异表达的蛋白质,进而寻找与放射性肝损伤发生发展相关的蛋白分子,初步探索放射性肝损伤的致病机制。材料与方法:收集第一部分实验中射波刀照射3天后处死的家兔的受照肝组织和未受照肝组织,随机选取3只家兔的6个组织样本。提取所有样本的蛋白,并Bradford定量、酶解、脱盐,使用2D-Nano-LC-ESI-MS/MS对肽段进行分析。得到的串级谱图通过SEQUEST搜索引擎进行数据库检索,数据库为Swiss-Prot兔种属数据库。将鉴定出的定量差异超过2.0倍、可重复性好的蛋白进行数据库检索和KEGG分析。提取6个样本的RNA,用Real time PCR验证前面蛋白组学的结果。对所有差异表达的蛋白做GO分析、COG注释、KEGG Pathway代谢通路注释和富集分析,最终对检测到的蛋白进行相互作用蛋白质组的预测,以进一步了解差异表达蛋白质的功能。结果:共有338个蛋白质在急性放射性肝损伤的肝组织和非照射野肝组织中差异表达,其中表达上调217个,表达下调121个。上调倍数较大的蛋白包括USP47、POLR2A、CSTB等,下调倍数较大的蛋白包括MCFD2、CAP1、CSNK2A1等。这些差异表达的蛋白的m RNA的表达变化与蛋白质组学鉴定结果一致。所有差异表达的蛋白的GO分析、COG注释、KEGG Pathway代谢通路注释等显示:17.84%的差异表达的蛋白属于胞内蛋白,17.83%属于细胞骨架构成蛋白;47.66%参与蛋白质间的结合,29.58%参与细胞代谢;11.98%蛋白质参与细胞内进程,10.88%参与代谢进程。这些差异表达的蛋白主要的功能包括:一般的预测功能、翻译后修饰和蛋白质伴侣功能、产能和能量转换功能、脂质的转运及代谢相关的功能等。上调的蛋白质主要参与的通路或机制为补体和凝血机制、VEGF通路、MAPK通路、m TOR通路、核苷酸切除修复等,下调蛋白质主要参与的通路或机制为脂肪细胞因子信号通路、色氨酸代谢、氨基糖和核苷糖代谢、趋化因子通路、PPAR通路等。所有差异表达的蛋白的相互作用蛋白质组的预测分析提示:在照射野组与非照射野组差异表达的蛋白的编码基因中,度最高的基因为POLR2A。结论:USP47、POLR2A及DEPTOR这三个蛋白质与家兔急性放射性肝损伤的发生发展的关系最为密切,可作为今后研究家兔急性放射性肝损伤发病机制的首选蛋白。

倪佳雯[3](2015)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住院二部医技空间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医院建设也进入了新篇章;医院的诊断和治疗对于医技部门的依赖越来越重,同时医疗设备技术的飞速发展;有些医院的建设由于缺乏认真的研究,科学的论证及专业化的规划设计,存在许多问题,留下了难以补救的遗憾,也造成了经济上的极大浪费。对此,我们应该认真的研究在医院建设中存在的各种矛盾,不断总结经验,从中找出符合医院建设规律的方法和途径,为今后的医院设计提供有益的借鉴。同时,大量的医院建筑设计的实践也为我们做此方面的研究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和坚实基础。论文以医技部里的核医学与放射治疗科为研究对象,并以第四军医大学住院二部的核医学与放射治疗科空间设计为研究线索,进行了以下的研究:第一部分,界定了论文研究范围,并对我国大型综合医院核医学与放射治疗科发展现状进行探究。第二部分,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调研结果对核医学与放射治疗科进行总体设计及功能房间研究分析。第三部分,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设计的项目对上面得出的分析研究及调研结果进行研究。

欧阳伟炜,卢冰,唐劲天[4](2014)在《肿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及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与之有机结合,放射治疗取得了革命性的进步,已由二维治疗走向三维治疗,由常规放疗走向精确放疗。本文综述放射物理、放射生物及临床放疗的研究进展,并对放射治疗的未来进行展望。

徐丹丹[5](2014)在《脑胶质瘤术后调强放疗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的剂量学对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额叶、颞叶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在有无均整器模式下的固定野动态调强计划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计划之间的剂量学差异进行比较,评价不同放疗计划的利弊。方法:2013年-2014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1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胶质瘤并行术后放疗的病例,其中额叶10例,颞叶11例。将21例患者放疗前的CT定位扫描图像资料导入3D-TPS工作站,并与MR3图像进行融合,之后在MRI横断面上勾画靶区、危及器官及正常脑组织。对每个病例分别制定6X-dIMRT、6FFF-dIMRT、6X-VMAT、6FFF-VMAT治疗计划。计划处方统一为60Gy/30F。评价指标如下:CTV的Dmax、 Dmean、Dmin;PTV的Dmax、Dmean、Dmin、HI(均匀度)及CI(适形指数);危及器官(包括脑干、垂体、双侧晶体、双侧视神经、视交叉及对侧颞叶)的Dmax、Dmean;正常脑组织的Dmean、V20Gy、V10Gy和V5Gy。比较这些指标在dIMR计划组与VMAT计划组、常规6X模式下计划与6FFF模式下计划之间的剂量差异。结果:1.靶区:在CTV、PTV各参考指标上,不同射线模式下,dIMRT计划与VMAT计划均能很好地满足靶区要求。对于额叶肿瘤,dIMRT计划中CTVDmax、Dmean, PTVDmax、Dmean的平均值高于VMAT计划(P<0.05),VMAT计划的均匀度HI稍优于dIMRT计划;对于颞叶肿瘤,dIMRT的PTVDmax、Dmean均大于VMAT计划,FFF模式下的VMAT计划的HI相对较好。2.危及器官:6X-dIMRT、6FFF-dIMRT、6X-VMAT及6FFF-VMAT四组计划均能很好地保护各危机器官。对于额叶肿瘤,在脑干的保护方面,VMAT计划优于dIMRT计划,Dmax平均值从1711.94cGy-1838.13cGy下降至1174.82-1188.24cGy(p=0.045), Dmean平均值从287.57cGy-296.29cGy下降至233.06cGy-237.40cGy;在双侧晶体的保护方面,FFF模式下的计划表现优于FF模式下相应计划,与FF模式下计划相比较,FFF模式下,同侧晶体Dmax下降16%-21%、Dmean下降18%-22%,对侧晶体Dmax下降10%-17%,Dmean下降11%-18%。对于颞叶肿瘤,在垂体、晶体、视交叉等危及器官的保护上,dIMRT优于VMAT计划,而在对侧颞叶的保护上,VMAT计划比dIMRT计划更具有优势,Dmax受量下降19%-200%。3.正常脑组织:对额叶肿瘤,同传统FF模式比较,在FFF模式下,正常脑组织的Dmean有明显降低(P=0.013),而在V20Gy、V10Gy方面,VMAT计划小于dIMRT计划组(P<0.05);颞叶肿瘤方面,FFF模式下的Dmean、V10Gy较FF模式有减少,在V20Gy方面,VMAT计划组参考指标有明显下降。4.机器跳数:对额叶肿瘤,同6X-dIMRT比较,6X-VMAT将平均MU从543.9降低至414.7,而6FFF-VMAT的平均MU值为455.6,与6FFF-dIMRT的560.45相比,减少了约19%;颞叶肿瘤,同6X-dMRT比较,6X-VMAT将平均MU从562.7降低至450.0,而6FFF-VMAT的平均MU值为469.2,与6FFF-dIMRT的583.8相比,减少了约20%。结论:1.不同部位脑胶质瘤影响dIMRT及VMAT的剂量分布特性。2.基础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射线模式会影响脑胶质瘤的剂量分布。3.对额、颞叶胶质瘤,不同射线模式下的dIMRT及VMAT计划均能较好地满足靶区剂量覆盖、均匀性和适形性的要求。4.在危及器官的保护上:额叶胶质瘤方面,VMAT稍优于dIMRT、FFF模式优于FF模式;颞叶胶质瘤方面,MART和肖优于VMAT、FFF模式优于FF模式。5. dIMRT较VMAT增加了靶区外正常脑组织的低剂量照射体积。6.同dIMRT相比,VMAT明显降低了机器跳数。

任金鼎[6](2012)在《射线能量对应用RapidArc进行肝肿瘤放疗的剂量学影响》文中认为肝脏肿瘤放疗常用6MV和15MV能量X线,治疗方式主要为三维适形放疗,逆向调强放疗,容积调强放疗等。高剂量局部放射治疗可以提高肿瘤局部控制概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目前完成的对肝癌放疗的研究有RapidArc与IMRT技术的剂量学对比研究,以及15MV X线RapidArc进行原发性肝癌放射治疗的研究。结果表明RapidArc技术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对于胸部肿瘤6和18MVX线进行不同能量调强放疗研究结果,表明靶区覆盖和危及器官受量方面均无显着差异,但是尚未发现对不同能量的X线进行RapidArc计划比较研究的报道。本研究选取12例多发的肝脏恶性肿瘤患者,对每一个患者分别应用6和15MVX线,分别设计单个和两个358o全弧的RapidArc计划,采用相同的剂量体积优化参数,根据剂量体积直方图、适形指数、均匀性指数、靶区的大小和位置,比较这四种计划间剂量学差异。结果表明四者都能满足临床要求,即适形指数、均匀性指数、靶区最大剂量和最小剂量,比较参数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适形指数均达0.91,均匀性指数均达0.88。双弧RapidArc计划中正常肝脏V5、V10、V15略高于单弧计划, V20、V25、V30、V35、V40低于单弧计划。正常肝脏的V5至V40,胃、十二指肠、脊髓受照射剂量在不同RapidArc计划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虽然高能X线具有皮肤入射剂量低、穿透深度强、可以产生高梯度的剂量分布优势,但是已有研究表明应用10MVX以上线进行肿瘤照射时其在机头产生的中子污染可能增加患者产生继发恶性肿瘤的危险,所以进行肝脏多发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时应该首选6MV X线,应用全弧RapidArc技术进行治疗。

王卫华[7](2012)在《奥沙利铂对胰腺癌Panc-1细胞系的放射增敏作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新一代铂类化疗药物奥沙利铂(L-OHP)对人胰腺癌Panc-1细胞株的放射增敏作用及其机制,为胰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体外培养人胰腺癌Panc-1细胞,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定期换液及传代,待细胞生长良好,取对数生长期细胞进行试验。(1)MTT实验:测定不同浓度(0.5、1.0、3.125、6.25、12.5、25、50、100、200、300、500μg/ml)奥沙利铂对胰腺癌Panc-1细胞的生长抑制率(growth inhibitory rate,GIR),筛选出奥沙利铂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实验分组:药物组、对照组和空白组);采用小于IC50的低浓度奥沙利铂联合放射线作用于Panc-1细胞,通过计算放射增敏比初步判定奥沙利铂的放射增敏作用(实验分组:单纯放射组;药物联合放疗组);(2)集落形成实验检测小于20%IC50(4μg/ml、8μg/ml)的奥沙利铂对Panc-1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计算各组的集落形成率,利用“多靶单击”数学模型(S=1-(1-e-D/D0)N)进行曲线拟合,得到细胞存活曲线,并计算出单纯放疗组,药物加放疗组的放射敏感性相关参数;(3)流式细胞仪观察小于20%IC50(4μg/ml、8μg/ml)的奥沙利铂联合放射线作用下细胞周期的改变,并定量测定凋亡率变化;(4)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小于20%IC50浓度下L-OHP联合放射线共同作用下对Panc-1细胞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表达的影响。实验(2)、(3)、(4)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放疗组(2、4、6、8Gy)、单纯药物处理组L-OHP浓度为4μg/ml、8μg/ml)和药物加放疗组(4lμg/ml、8μg/ml奥沙利铂分别联合2、4、6、8Gy剂量照射)。数据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结果:(1)MTT实验显示奥沙利铂对Panc-1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并且呈现出浓度和时间依赖性,药物作用48小时的IC50为44.639μg/ml;(2)集落形成实验表明:反映放射敏感性的指标,如:D0、Dq、SF2等在药物加放疗组较单纯照射组有所下降;(3)流式细胞术示:Go/Gl期细胞减少,细胞周期被阻滞在S期和G2/M期,48h凋亡率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4)药物处理后48小时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显示survivin表达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结论:1.奥沙利铂能诱导Panc-1细胞凋亡,增加Panc-1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肿瘤细胞周期再分布有关;2.奥沙利铂联合放射线体外作用于人胰腺癌Panc-1细胞,能使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表达降低,可能是奥沙利铂放化疗增敏的机制之一。

孙彦泽[8](2012)在《基于非晶硅平板探测器的剂量验证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非晶硅电子射野影像系统(amorphous silicon electronic portal imaging device,a-Si EPID)是目前最先进的射野影像工具,其成像速度快、成像面积大、高分辨率、数字格式存储、耐受高剂量照射、快速获得二维平面剂量信息等优点,在加速器照射野常规质量控制的检测和放射治疗剂量学验证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课题研究了a-Si EPID在加速器照射野常规质量保证和二维剂量验证的应用,使用C#语言研制了一套剂量验证系统软件,在计算照射野平坦度、对称性、半影、照射野和光野一致性以及二维剂量验证中显示出较高的实用性和较好的剂量精度。论文对非晶硅平板探测器的物理剂量学品质进行了研究,通过剂量刻度模式修正加速器均整器导致的射野不均匀性。将像素值转换为相对剂量分布得到不同照射野下的离轴比曲线,计算不同射野的平坦度、对称性和半影,并与三维水箱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所用的剂量刻度模式的可行性;通过计算射野中心到50%剂量线的距离与胶片测量结果进行比较,证明了a-Si EPID可以快速的用于照射野和光野一致性验证。在实现影像连续采集的基础上,对非晶硅平板探测器的剂量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各种参数的实际意义和相关影响因素,如稳定性、剂量线性、不同照射野大小的散射、帧时间、电容大小等。根据剂量线性响应关系拟合出剂量响应函数,将灰度图转化为射野剂量图。通过引入内散射校正模型,修正非晶硅平板探测器内部散射影响,设置规则和不规则野进行修正后的剂量验证实验。对TPS计划的RT dose数据解析,读取剂量图像;使用C#语言实现了Gamma分析法、距离一致性分析法和相对剂量差异法三种剂量比较算法,为TPS计算剂量分布与a-Si EPID实际测量的剂量分布比较提供了一种评估工具。

王慧星[9](2011)在《近背根神经节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不同活度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背根神经节周围后,对背根神经节和周围组织形态变化及后肢痛觉行为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220~250g,随机分为4组,将2粒相同活度的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大鼠左侧L5背根神经节周围:0mCi为对照组(n=10),0.4mCi组(n=10),0.6 mCi组(n=10),0.8 mCi组(n=10)。粒子植入1d后,在CT下确定粒子位于L5背根神经节1cm范围内,对不符合此范围的大鼠剔除出组。于14d、60d每组随机选取2只大鼠心脏灌注处死后,取L5背根节以及周围组织组织学形态观察。分别于术前2d,术后2、7、14、30、60d进行后肢感觉和运动功能等行为学测定。结果:1.成功将放射性粒子125I植入40只大鼠L5背根神经节周围植入(2只剔除出组,及时补充),经CT确定其位置准确。2.行为学测试结果:0mCi对照组在各时间点的MWT和TWL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0mCi对照组比较,0.6和0.8mCi组7、14d的MWT和TWL降低(P<0.05),0.4 mCi组30d的MWT降低(P<0.05)。0.8mCi组60d时,与0、0.4、0.6mCi组比较MWT显着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0.6、0.8mCi组60d时,与0、0.4mCi组比较TWL显着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的CBS评分在各时间点无统计学意义(P>0.05)。3.光镜下背根神经节变化:0mCi粒子对照组14d、60d后,神经节细胞出现细胞轻度水肿,核仁清晰,胞浆正常。与对照组相比,0.4mCi组14d背根神经节细胞出现个别细胞肿胀,尼氏小体减少。60d细胞肿胀更明显,细胞核偏向一侧,有核固缩、核碎裂现象。0.6 mCi组14d可见个别细胞肿胀,核溶解。60d核溶解、核固缩增多。0.8 mCi组14d出现细胞核固缩、胞浆皱缩,0.8 mCi组60d出现大量细胞核消失、核溶解、胞浆皱缩,等细胞变性病理表现。阳性细胞(胞质异常并伴有偏心核的背根神经节细胞)率和细胞凋亡率随放射活度增大、时间延长逐渐增大,0.8 mCi组60d为73.80±2.38%、26.00±22.12%。4.光镜下肌肉组织变化:A:粒子旁5mm肌肉组织0 mCi粒子对照组14d肌纤维大小均匀一致,肌间隙略有增宽,少量炎性细胞浸润;60d组肌间隙较明显,排列规则,少量结缔组织增生。0.4mCi组14d组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肌间隙增宽、肿胀,少量结缔组织增生;60d个别肌纤维出现崩解,肿胀变性。0.6 mCi组14天肌纤维明显萎缩、细小,肌间隙增宽、肿胀,结缔组织和毛细血管增生明显出现;60d肌纤维溶解,肌膜不清。0.8mCi组14d肌纤维溶解,炎性细胞浸润、结缔组织增生;60d肌纤维溶解破裂成片,排列紊乱。B:对侧肌肉组织0 mCi粒子对照组14d、60d肌纤维大小均匀一致,无结缔组织和毛细血管增生;0.4、0.6、0.8 mCi组14d肌间隙增宽,轻度肿胀;60d肌纤维大小均匀一致生长良好,未见肿胀,炎性细胞浸润。5.光镜下马尾神经变化:粒子植入术后14d,OmCi组神经纤维分布均匀,髓鞘略有变薄。与OmCi组比较,0.4、0.6、0.8 mCi组14d马尾神经的神经纤维分布欠均匀,髓鞘变薄,0.8 mCi髓鞘正常结构消失,排列紊乱最明显。60d时0和0.4mCi组神经纤维排列较前规则,0.6mCi和0.8mCi组仍可见有髓鞘和轴突水肿,个别髓鞘崩解呈球形、卵圆形、伴空泡变性。结论:1.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后背根神经节细胞有损伤,其表现形式包括坏死和凋亡两种类型,以坏死为主。随着放射活度的升高及时间延长,坏死和凋亡的情况越严重。2.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后,肌肉组织有损伤,近距离损伤程度明显。3.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后对马尾神经有影响,随着放射活度增强,损伤加重。4.0.8mCi组60天时,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后大鼠的机械痛阈、热痛阈降低,运动功能无明显影响。

郝宁宁[10](2010)在《口腔矫形装置在精确放疗中应用的模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三维适形放疗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的放射治疗方法,其“三高一低”的特点即高精度、高剂量、高疗效、低损伤能最大程度的保护正常组织,减少放疗后并发症的发生。但口腔颌面部结构复杂,各组织紧密相贴,放疗常常引起正常组织的损伤。本研究通过使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模拟放疗,制定放疗计划,通过测定放疗剂量,对比佩戴个体化口腔矫形器及不同厚度矫形器时,正常组织所受到的放射剂量值的变化,从而评价个体化口腔矫形器在三维适形放疗中对正常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7例使用三维适形放疗技术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患者。根据所要保护的目标器官及不同条件进行分组。组一,舌癌、口底癌组,以下颌骨为保护器官,按照矫形器的厚度分为,未佩戴组、5mm组、10mm组、15mm组;组二,牙龈癌组,以舌体为保护器官,分为未佩戴组、5mm组、10mm组、15mm组;组三,唇癌、颊癌组:以颌骨(主要为下颌骨)为保护器官,分为未佩戴组、5mm组、10mm组、15mm组;组四,上颌及腭部肿物组,以下颌骨为保护器官,分为开口组(开口度为25mm)和闭口组;组五,以放射总剂量大于6000cy(1Gy=100cy)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未佩戴组、5mm组、10mm组、15mm组。患者常规进行放疗定位及CT扫描成像,由物理师及医师利用三维适形放疗设计系统及配套软件,确定肿瘤区、临床靶区、内靶区、计划靶区、治疗区、照射区及各组的保护器官,制定放疗计划。利用三维适形治疗计划系统及软件测定组一、组二、组三、组四,所有患者在各种情况下,被保护器官所受到的放射剂量值。组五测定V50(指受到50Gy以上剂量照射的体积占整个下颌骨总体积的百分比)的变化。记录数据。使用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舌癌、口底癌组:组间显着性P=0.046,按α=0.05水平,认为未佩戴组,5mm组,10mm组,15mm组,各组间存在差异。将5mm组,10mm组,15mm组数据分别与未佩戴组进行计算,求出使用矫形器后与未使用时的剂量比值。进行矫形器厚度与剂量比的相关性验证。首先绘制两者之间的散点图,有相关性变化。进行相关性验证,结果得出相关系数r=-0.966,P<0.0001,按α=0.05水平,有统计学意义,认为矫形器厚度与剂量比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即随着矫形器厚度的增加,剂量比越小。2牙龈癌组:三名患者佩戴矫形器后,舌体所受到的剂量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数据显示佩戴矫形器后舌体所受到的剂量小于未佩戴时的情况。并且随着矫形器厚度的增加,所受剂量也随之减少。但统计学结果显示各组间无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样本含量较小造成的。3唇癌、颊癌组:数据结果显示佩戴三种厚度的口腔矫形器后被保护器官所受到的剂量较不佩戴时明显减少。组间检验结果P=0.002,按α=0.05水平,有统计学意义,认为各组间存在差异。将矫形器厚度与剂量比绘制成散点图,显示矫形器厚度与剂量比有负相关趋势。将两者进行相关性检验,得出相关系数r=-0.985,P<0.0001,按α=0.05水平,有统计学意义,认为矫形器厚度与剂量比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即随着矫形器厚度的增加,剂量比越小。4上颌及腭部肿物组:通过佩戴矫形器后使患者在放疗过程中呈开口位,目标器官所受到的放射剂量值明显低于常规的闭口位。两组数据进行配对秩和检验,P=0.018,按α=0.05水平。结果表明,佩戴矫形器组与未佩戴组存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佩戴矫形器后正常组织所受到的放射剂量值小于未佩戴组。5剂量体积组:总剂量大于或等于6000cy的患者,佩戴三种不同厚度的口腔矫形器后可以看出V50明显低于不佩戴矫形器的情况。计算出使用矫形器后与未使用时的剂量体积的比值。进行矫形器厚度与剂量体积比的相关性验证。绘制散点图,有相关性变化。进行相关性验证,结果得出相关系数r=-0.733,P<0.0001,按α=0.05水平,有统计学意义,认为矫形器厚度与剂量体积比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即随着矫形器厚度的增加,剂量体积比越小。结论:1通过测定组织所受到的放射剂量值以及剂量体积的变化,表明佩戴个体化口腔矫形器后靶区周围的正常组织所受到的放射剂量值明显减少,两者呈负相关关系,即随着矫形器厚度的增加剂量值减少更明显。2矫形器厚度为10-15mm较为适宜,此时能有效的减少正常组织所受到的放射剂量,起到进一步保护正常组织的作用,且在患者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3所用材料为自凝塑胶,临床应用广,使用简便,材料本身与软组织对射线的影响相接近,对射线的穿透性不会造成明显的影响,可以作为放疗中口腔矫形器制作的理想材料。

二、光子放射外科系统带来乳癌治疗的革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光子放射外科系统带来乳癌治疗的革命(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深度学习的胸腹部肿瘤呼吸运动的实时跟踪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医学背景
        1.1.1 癌症的威胁
        1.1.2 呼吸运动特征
        1.1.3 呼吸运动补偿问题
    1.2 放射治疗中的运动补偿
        1.2.1 放疗
        1.2.2 自适应运动补偿方法与临床系统
    1.3 目的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评价函数
    2.2 呼吸预测算法
    2.3 关联模型算法
    2.4 循环神经网络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呼吸预测算法
    3.1 引言
    3.2 相关研究进展
    3.3 数据和方法
        3.3.1 数据
        3.3.2 数据预处理
        3.3.3 训练数据处理
        3.3.4 呼吸预测模型
    3.4 结果
    3.5 讨论
第4章 关联模型
    4.1 引言
    4.2 相关研究进展
    4.3 数据和方法
        4.3.1 关联数据
        4.3.2 训练数据处理
        4.3.3 关联模型
    4.4 结果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工作总结
    5.2 相关研究内容
        5.2.1 肿瘤放疗临床背景
        5.2.2 信号处理
        5.2.3 深度学习算法
    5.3 未来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2)射波刀照射家兔致急性放射性肝损伤相关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射波刀照射致家兔急性放射性肝损伤模型的建立
    一、资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蛋白质组学筛选家兔放射性肝损伤中差异表达的蛋白质
    一、资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说明
致谢

(3)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住院二部医技空间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释题
    1.2 研究背景
    1.3 研究意义及目的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方法及框架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研究框架
    1.6 本章小结
2 我国大型综合医院核医学科与放射治疗科发展现状
    2.1 我国大型综合医院核医学科与放射治疗科发展及建设概况
        2.1.1 我国大型综合医院的发展概况
        2.1.2 我国大型综合医院核医学科与放射治疗科发展及建设概况
        2.1.3 现代大型综合医院核医学与放射治疗科的设计流程
    2.2 大型综合医院核医学科与放射治疗科发展现状调研及分析
    2.3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核医学与放射治疗科的发展及建设概况
        2.3.1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核医学与放射治疗科的发展概况
        2.3.2 西京医院核医学与放射治疗科的建设概况及现状
    2.4 本章小结
3 我国大型综合医院核医科与放射治疗科总体设计
    3.1 核医学与放射治疗科在大型综合医院中的总体布局概况
    3.2 核医学与放射治疗科的建筑位置和布局方式
        3.2.1 独立分散式布局
        3.2.2 半分散式布局
        3.2.3 集中式布置
    3.3 西京医院住院二部核医学科与放射治疗科的布局方式及流线组织
        3.3.1 甲方要求和设计条件
        3.3.2 布局方式及流线组织
    3.4 本章小结
4 核医学与放射治疗科的功能房间设计及防辐射设计
    4.1 核医学与放射治疗科的分区与分类
    4.2 同位素室平面布置及功能要求
        4.2.1 按辐射源类型的分类
        4.2.2 同位素室各区组的平面布置要求
        4.2.3 同位素室各区组的功能要求
    4.3 放射治疗科的分类及功能布局设计
        4.3.1 前装腔内照射治疗及配套设施设计
        4.3.2 后装腔内照射治疗及配套设施设计
        4.3.3 放射性同位素钴60体外照射治疗室及配套设施设计
        4.3.4 超高压治疗室及配套设计
        4.3.5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室及配套设施设计
    4.4 核医学与放射治疗科的防辐射设计
        4.4.1 核医学与放射治疗科防辐射设计的相关法规
        4.4.2 对核医学与放射治疗科防辐射的建筑措施
        4.4.3 对核医学与放射治疗科防辐射的建筑措施
        4.4.4 建筑结构的设计与建筑材料、装备的使用
        4.4.5 设置放射性废物处理设施
        4.4.6 对核医学及放射治疗科的其他建筑措施
    4.5 西京医院住院二部核医学与放射治疗科空间设计
        4.5.1 核医学部的功能房间设计
        4.5.2 放射治疗部的功能房间设计
    4.6 西京医院住院二部核医学科与放射治疗科防辐射及环境设计
    4.7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课题研究的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5.1.1 课题研究的主要结论
        5.1.2 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5.2 课题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
    5.3 课题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图录
表录

(4)肿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放射物理和放射治疗技术
    1.1 三维适形放疗的广泛应用及调强适形放疗开展
    1.2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1.3 质子放疗及重离子放疗
2 放射生物学进展
    2.1 放射增敏剂及放射防护剂的运用
    2.2 化疗药物的作用
    2.3 癌基因、抑癌基因和放射敏感性
    2.4 功能显像及对放射治疗影响
3 临床放射治疗
4 展望

(5)脑胶质瘤术后调强放疗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的剂量学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缩略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图
个人简历
致谢

(6)射线能量对应用RapidArc进行肝肿瘤放疗的剂量学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
    1.3 论文各章节主要内容
第2章 TPS 的发展
    2.1 引言
    2.2 放射治疗计划系统的硬件
    2.3 放射治疗计划系统的网络配置
    2.4 放射治疗计划系统软件计算算法
    2.5 瓦里安放射治疗计划系统 TPS 的介绍
第3章 容积调强的介绍
    3.1 引言
    3.2 RapidArc 与 IMRT 比较
    3.3 RapidArc 应用现状
第4章 射线能量对应用 RapidArc 进行肝脏多发性肿瘤放射治疗的剂量学影响
    4.1 多发肝癌治疗方法
        4.1.1 常规放射治疗方法
        4.1.2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和调强放射治疗(IMRT)
        4.1.3 质子放射治疗
        4.1.4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
        4.1.5 螺旋断层放射治疗(TomoTherapy)
        4.1.6 容积调强弧形治疗
        4.1.7 小结
    4.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4.2.1 方法
        4.2.2 病例选择
        4.2.3 体位固定和 CT 模拟定位
        4.2.4 放射治疗计划的设计
        4.2.5 靶区、正常器官勾画
        4.2.6 计划目标
        4.2.7 计划设计
        4.2.8 计划的优化参数
        4.2.9 计划评价指标
        4.2.10 数据统计与比较
        4.2.11 讨论与结果
第5章 容积调强的 QA、QC
    5.1 前言(QA\QC 目的)
    5.2 RapidArc 的质量保证与控制
        5.2.1 加速器的一般质控项目
        5.2.2 RapidArc 技术特殊项目质控
        5.2.3 RapidArc 基于计划的 QA、QC
    5.3 二维电离室矩阵工具--MatriXX
        5.3.1 MatriXX 介绍
        5.3.2 MatriXX 设置与使用
        5.3.3 MatriXX 的预照射和预热
        5.3.4 MatriXX 用于计划验证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工作总结
    6.2 基于本论文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奥沙利铂对胰腺癌Panc-1细胞系的放射增敏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奥沙利铂对胰腺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第二部分 免疫组化测定奥沙利铂及放射线作用对胰腺癌Panc-1细胞株中survivin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2 实验结果及分析
    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名词对照表
个人简介及硕士期间情况
致谢

(8)基于非晶硅平板探测器的剂量验证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EPID 在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概述
    1.1 现代肿瘤放射治疗
        1.1.1 现代放射治疗新进展
        1.1.2 放射治疗流程
        1.1.3 放射治疗质量保证
    1.2 电子射野影像系统的分类及工作原理
        1.2.1 荧光探测器系统
        1.2.2 扫描矩阵式液体电离室系统
        1.2.3 固体探测器系统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第二章 非晶硅平板探测器的剂量学特性
    2.1 图像校正
        2.1.1 图像校正原因
        2.1.2 图像校正方法
        2.1.3 图像校正结果
    2.2 影像采集
        2.2.1 信号触发
        2.2.2 影像采集模式
    2.3 非晶硅平板探测器的剂量响应特性及影响因素
        2.3.1 实验装置与方法
        2.3.2 实验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加速器照射野的常规质量控制
    3.1 平坦度、对称性和半影
        3.1.1 平坦度、对称性和半影的定义
        3.1.2 平坦度、对称性和半影的算法
    3.2 非晶硅平板探测器用于平坦度、对称性和半影的研究
        3.2.1 实验装置与方法
        3.2.2 实验结果
    3.3 光野和照射野的一致性验证
    3.4 多叶准直器叶片到位精度的质量控制
    3.5 讨论
    3.6 小结
第四章 二维剂量验证的研究
    4.1 剂量刻度
        4.1.1 剂量响应函数
        4.1.2 EPID 内散射
        4.1.3 实验结果
    4.2 RT dose 文件内容解析
    4.3 临床验证
    4.4 剂量比较方法
        4.4.1 剂量差比较法
        4.4.2 等值间距法
        4.4.3 Gamma 值比较法
    4.5 讨论
    4.6 小结
第五章 TiGRT DVS 研制结构与功能
    5.1 软件设计环境
    5.2 TiGRT DVS 的系统结构
    5.3 软件功能模块与界面
        5.3.1 软件功能模块
        5.3.2 TiGRT DVS 部分界面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着、论文
致谢

(9)近背根神经节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综述 近距离放射性治疗在疼痛方面的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10)口腔矫形装置在精确放疗中应用的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研究论文 口腔矫形装置在精确放疗中应用的模拟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精确放疗技术的发展及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致谢
个人简历

四、光子放射外科系统带来乳癌治疗的革命(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深度学习的胸腹部肿瘤呼吸运动的实时跟踪方法研究[D]. 王燃.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2019(06)
  • [2]射波刀照射家兔致急性放射性肝损伤相关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D]. 江林宫. 第二军医大学, 2017(01)
  • [3]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住院二部医技空间设计研究[D]. 倪佳雯.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01)
  • [4]肿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J]. 欧阳伟炜,卢冰,唐劲天. 科技导报, 2014(26)
  • [5]脑胶质瘤术后调强放疗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的剂量学对比研究[D]. 徐丹丹. 郑州大学, 2014(06)
  • [6]射线能量对应用RapidArc进行肝肿瘤放疗的剂量学影响[D]. 任金鼎. 清华大学, 2012(07)
  • [7]奥沙利铂对胰腺癌Panc-1细胞系的放射增敏作用[D]. 王卫华. 郑州大学, 2012(09)
  • [8]基于非晶硅平板探测器的剂量验证系统研究[D]. 孙彦泽. 苏州大学, 2012(10)
  • [9]近背根神经节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实验研究[D]. 王慧星. 天津医科大学, 2011(04)
  • [10]口腔矫形装置在精确放疗中应用的模拟研究[D]. 郝宁宁. 河北医科大学, 2010(04)

标签:;  ;  ;  ;  ;  

光子放射外科系统彻底改变了乳腺癌的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