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国际化发展中的矛盾与成因

会计国际化发展中的矛盾与成因

一、论会计国际化发展中的矛盾与成因(论文文献综述)

解洁[1](2016)在《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及其培养路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众所周知,会计的发展需要经济的带动,经济的进步需要会计为其支撑,二者并辔而行。经济环境的瞬息万变导致会计事项日异月殊,尽管会计将客观性和精确性作为立身之本,但由于其本质是人为的信息系统,是会计人员主观意念见之于客观经济事项的表述,因此,会计职业判断在整个会计活动过程中无处不在,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不可避免地渗入了会计人员的主观意愿。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企业经营多元化和会计信息需求的复杂化,我国的会计规范也日趋国际化,由纷繁复杂、过细过死的制度向灵活简约、原则性强的准则过渡。在这种背景下,会计职业判断的广度、难度和风险度不断增大,而当下国内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整体水平却相对较低。基于此,本文以判断的实施主体为研究视角,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具体情况,从探析此项特殊能力着手,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如今形势,主要运用规范分析方法,借助行为学家克特·列文提出的B=F(P,E)模型对导致当前状况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包括增强职业判断意识,优化培养环境,健全培养机制,制定培养目标和采取具体措施五方面在内的培养体系,搭建了从理论界延伸到实务界的桥梁,旨在使会计人员能够由内而外自发自愿并且由外而内强制其履行相关责任而达到提高职业判断能力以适应并推动经济发展的目标。在文章最后,概括了本文的研究结论,同时也指出了欠缺之处,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

袁赞礼[2](2014)在《金融道德风险防范研究》文中提出金融业是当代经济社会运行的核心动力,金融业的健康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防范金融道德风险是金融业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金融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血液,在当代社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金融道德风险随着金融业的发展出现了蔓延的趋势,对于金融业健康发展的侵害日益凸显。防范金融道德风险已经成为当代经济社会中的重要课题。本文从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伦理学的角度研究金融道德风险的防范机制。首先,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以及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对论文的主要创新点以及不足之处作了简要说明。第二,对金融道德风险的基本内涵、主要特征以及金融道德风险的结构进行研究。通过对道德风险的追溯以及金融道德风险的分析,指出金融道德风险实际上就是为了自身的效用而做出的不利于他者利益的非常隐蔽的选择,随之对金融道德风险的具体表现进行了总结,结合网络时代对网络金融道德风险的特征进行了说明。在此基础上,指出金融道德风险的主要特征包含复杂性、隐蔽性、突发性、普遍性、扩散性五个方面。然后从金融监管者、金融经营者、金融活动参与者三个领域分析了道德风险存在的具体状况。第三,从行业特性、制度因素和环境因素三个方面分析金融道德风险的形成原因。从行业特性的角度看,金融行业的虚拟性、专业性、信息不对称性及金融资本追逐利润的本能、金融市场活动主体的多样性、金融体系内在的脆弱性是引发金融道德风险的重要原因;从制度因素的角度看,当前我国金融业存在的产权关系界定不清、相关法律法规滞后于现实需要、国家信用的普遍担保增加了发生道德风险的可能性;从环境因素的角度看,国际环境中的国际资本流动加速、国家之间的利益与政策冲突、跨国公司以及国际投资机构,国内环境中的道德恶化、制度安排、管理滞后等因素都使金融道德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第四,对金融道德风险的防范应对之道进行系统研究。这部分内容主要从五个方面展开。首先,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以及防范金融道德风险的具体要求,指出防范金融道德风险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指导、坚持规章制度的人本化、预防措施的全面化、风险意识的长期性四个基本原则。其次,在归纳出金融业监管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对内部监管、外部监管、对监管者的再监管以及网络金融的监管做了具体的分析和说明。继之,阐述防范金融道德风险的机制设计,主要包括改善金融机构的治理结构、完善金融机构的激励机制、健全道德风险的预警机制、完善道德风险的惩戒机制、健全对金融管理层的权力约束机制、建设社会信用评价体系、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改善经理人市场、促进声誉机制建设九个方面。然后,从金融职业道德的重要意义、金融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构建金融职业道德评价体系以及发挥社会自组织的道德教化功能四个方面阐述了建设金融职业道德的方法与途径。最后,指出金融业道德自觉建设是道德风险防范的最根本的解决途径,对道德自觉建设的内涵、意义、重要性进行了说明,并从环境支撑、个体的道德教育、金融企业文化培育、金融企业社会责任建构四个角度阐述了金融道德自觉的培养问题。总体而言,监管机制与预防制度是从消极的方面防范金融道德风险的发生,而加强金融从业人员的道德自觉建设则是从积极的方面最大限度的降低了金融道德风险的可能性。金融业职业道德建设尤其是金融从业者的道德自觉主体的培养是防范金融道德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

王强[3](2014)在《基于金融危机史的会计准则变迁研究》文中提出1637年荷兰郁金香狂热使人们首次尝到投机泡沫所带来的灾难;1720年发生在英国的南海泡沫,让人们充分意识到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性,由此带来审计的萌芽与发展;1929年大萧条,促使“公认会计原则”的诞生;2008年金融危机引发公允价值会计的争论,G20确立建立高质量全球统一会计体系的目标。正如前财政部副部长王军所言:纵观历史,每一次重大金融危机都是一部会计反思史、再造史和创新史。本文即选取金融危机史的视角,研究会计准则的变迁。本文采用规范研究方法。首先,通过对历史上八次重大金融危机进行简要回顾,并分析其各自对会计准则变迁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之上,总结会计准则变迁的一般规律,为全文奠定研究基础。然后,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历史分析法,将会计准则技术性和社会性两大属性之间的关系,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相结合,阐述金融危机引起会计准则变迁根源的外生性特征;同时,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演化经济学自组织理论,从前提、动力和路径等方面,全面、系统地研究金融危机引起会计准则变迁根源的内生性本质。最后,根据前文研究基础与结论,总结金融危机对会计准则发展的几点启示。本文基于金融危机史的新视角,研究会计准则变迁,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得出以下研究结论:①会计准则变迁的趋势是国际趋同,变迁的核心是保障会计信息的可靠性;②金融危机引起会计准则变迁的根源,外生性特征表现为社会性拉动技术性的变迁模式,理论上表现为生产关系影响和反作用于生产力的情形;③金融危机引起会计准则变迁的根源,由其内生性本质所决定,即在特定环境作用下会计准则自组织演化过程的一种变迁,金融危机引起会计准则变迁也可以看作,会计准则自组织演化理论一个有力的客观历史佐证。据前文研究成果,金融危机对会计准则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金融危机引起会计准则变迁是会计准则自组织演化过程的外在表现,具有客观性和历史必然性。开放性较高的会计准则系统,在其社会性的强大需求和拉动下,准则作为技术性很强的理论系统而不断走向科学,会计准则对社会经济的推动效率也就越高。尽管在金融危机下,准则的社会性表现得更加强势和突出,但应坚持其客观、公正的技术性这一本质属性,逐渐使会计准则滞后性向前瞻性、科学性和灵活性转变,最大限度减少会计准则给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使会计准则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

卜丽雅[4](2014)在《高校会计教学引入国际执业资格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华侨学院国际会计方向班教学实践为例》文中提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深入,我国经济发展客观上需要大批具有国际化视野和通晓国际惯例的新型国际化会计人才。在我国会计行业的国际化发展、会计准则与国际惯例协调的大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本科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已是大势所趋。更新会计专业的教育理念、调整会计人才的培养战略是我国会计教育国际化的必由之路,同时对推动会计学科的国际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培养大批适应市场需求的复合型国际会计人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在会计国际化背景下,我国高校会计教育国际化改革中在本科阶段引入国际会计执业资格教育为研究对象,并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华侨学院国际会计方向班为典型个案,具体分析在高校国际会计执业资格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首先本文阐述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的发展客观需要会计国际化,从中引出在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不断趋同协调的同时,积极培养新型国际会计人才是推进我国会计国际化的重要途径,也是人才市场的现实社会需求。其次在培养新型国际会计人才的诸多层次中,本文选取以做为输送专业会计人才重要渠道的高校本科会计教育为研究方向,具体探讨当前我国高校会计教育国际化中的若干问题,总结概括出“以人为本,侧重能力培养”的国际化教育理念是高校会计教育国际化的核心,国际化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关键,逻辑思维的国际化是本质的观点。之后在高校会计教育国际化的诸多形式中,针对中国高校目前普遍盛行的采用国际会计执业资格教育做为高校会计教育国际化下培养国际会计人才的方法,首先对国际会计执业资格做了介绍,然后对会计国际执业资格教育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国内外本科会计教育与执业资格教育相结合的情况进行了列举,并提出国内高校中存在以会计教育功利化为目的引进国际会计执业资格证书的问题。最后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华侨学院在本科阶段引入国际会计执业资格教育的实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方案设想。本文的创新点在于:提出适度引入国际会计执业资格教育,通过课程体系设置中的结构比例和课程分值多项评价机制,遏制国际会计执业资格教育对高校本科基础性教育的冲击,并努力将中国会计知识理论与国际会计执业资格教育相融合的意见;提出从长远角度来看,应通过完成中国会计教育国际化的专业教材建设和国际化师资队伍的建设,实现会计国际化教学的意见;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华侨学院的个案研究对其会计教育国际化的健康发展及国际会计执业资格教育的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蒋艳虹[5](2014)在《租赁会计准则若干理论问题研究》文中指出自2002年9月诺沃克协议签订以来,IASB和FASB先后展开了一系列旨在趋同的联合项目的研究,对租赁准则的修订位列其中。2010年8月,两委员会发布了租赁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2013年6月,在对各界的反馈意见进行多次深入研究和讨论后,再次发布了修订后的租赁准则征求意见稿。选择租赁准则作为研究对象,追溯其历史,剖析其现状,探寻其亟需的修正,不仅可以完整勾勒出租赁准则变化的前因后果,而且其意义已超出租赁准则研究本身。研究租赁准则,需要两个前提:一是对租赁本质的正确把握,二是对租赁行业的深刻了解。本文以物权理论为基础,结合租赁合同的特征和内容以及《物权法》颁布以来物权理念的发展,提出租赁权即用益物权的论断,突破了租赁权为债权的传统理论。现行租赁被划分为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而法律上的融资租赁不属于租赁的范畴,与租赁有本质的差别,会计采用“融资租赁”的表述,是对法律“融资租赁”概念的背离。通过研究租赁的法律实质,进而研究其经济实质,本文重新梳理了法律形式和经济实质的关系,同时进一步探索法律实质和经济实质的关系,对法律与会计的互动作出摸索性的研究。在租赁业的发展过程中,法律、税收、监管和会计,逐渐成为支撑租赁产业的四大支柱。会计成为行业发展的支柱是租赁业的一个非常重要也非常奇特的特征。会计上对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的划分,不只是影响着租赁业的规模,甚至决定着租赁业的发展方向。很难再有其他行业会计对其发展会如此显着。从这个角度说,研究会计准则和其经济后果的互动,租赁准则是一个典型的范例。租赁权物权本质的明确,会计成为行业支柱的特性,是解读租赁准则的必要铺垫。比较各国现行租赁准则,并没有本质区别,只是美国租赁准则带有更明显的规则导向痕迹。美国租赁准则历时已久,国际租赁准则包括中国租赁准则在内,与其实际是一脉相承。美国最初在财务报表中披露租赁业务是因为担心长期租赁带来的负债被低估,而对租赁带来的资产的低估似乎并不十分关注。随着租赁业的发展,实质为资产购买的租赁大幅度增多。早在1964年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PB)发布的第五号意见书就提出对租赁资产资本化的“购买模式”,并制定了相应判定为“购买实质”的标准。在后来的对租赁准则的修订中,虽讨论过诸如法律债务模型、产权模型、负债模型和待执行合同模型,但在1976年发布的SFAS13中,最终依然选择以“与所有权相关的风险和报酬转移”为内涵的购买法对部分租赁业务实行资本化。其后的准则修订只体现在技术标准细枝末节的变动。然而,对现行租赁准则的诟病不绝于耳。1997年,美国曾把租赁准则评为五个最差准则之一。租赁准则被看作规则导向的典型,在各个利益集团的角逐下已支离破碎。同年,美国提出高质量会计准则的概念,虽然至今还没有形成统一权威的标准,但符合财务概念框架、以原则为制定导向、公允反映财务信息被认为是其核心内容。以此来衡量现行租赁准则,其将被重新修订已成必然。现行租赁准则对于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的明线划分,不仅为会计主体提供会计政策选择的余地,更为糟糕的是它还可能引导会计主体进行利润操纵,甚至会沦为掩藏会计信息的庇护所。划分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的理论基础是所有权观念而非使用权观念,以及由此衍生的“与所有权相关的风险和报酬”标准,是现行租赁准则最大的困境。2010年8月,IASB和FASB联合发布的租赁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提出“使用权资产”概念。租赁会计处理采用使用权思想,美国有学者在1962年便有提及。1996年和1999年的两份G4+1特别报告,更进一步阐述了租赁会计处理的使用权方法,但因租赁会计处理的改变对行业影响过于巨大,被一直搁置。美国安然事件之后,会计准则的制定由规则导向转变到原则导向,经济一体化以及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应对,要求制定一套统一的、高质量的、国际通用的会计准则的呼声日益高涨。2006年,FASB和TASB签署备忘录并启动了包括财务报告概念框架等一系列联合项目的研究,这为租赁准则改革提供了绝佳契机。租赁征求意见稿取消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的分类,采用使用权思想,是对租赁本质认识的回归,是会计资产负债观和原则导向的内在要求,与财务概念框架的修订有逻辑上的统一,反映了会计目标的价值取向,符合会计资产要素的定义,满足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需要。由于租赁会计改革突出的经济后果,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充满争议不可避免。租赁国际准则的修订已是不可逆的趋势。2013年5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主席重申了国际会计准则修订的必要性,尤其着重提到租赁准则的变革,表达了其坚定的决心。“使用权资产”的基本理念,符合租赁的经济实质,也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应有要求,在这一方面,中国应该无条件接受。会计国际化及会计国际趋同的背景下,中国承诺中国会计准则将与国际准则持续趋同,同时声明趋同的目的是等效,租赁准则的修订,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共同的任务。鉴于中国在租赁业宏观和微观的实际国情,中国应对租赁准则的变革策略,可概括为:基本理念上完全接受、概念技术上积极讨论、趋同路线上审慎暂缓。

孙井斌[6](2013)在《我国的会计国际化的总体思路与具体原则》文中研究指明会计国际化有利于国际资本的流动、促进跨国公司的发展、推动国际贸易、降低会计成本,也有利于提高各国会计理论与实务水平,促进会计发展。我国在积极、稳妥推进会计国际化的同时,必须防范被动和无条件地接受国际会计准则以及企图一步到位和一劳永逸的误区,必须坚持遵循国际协调与国家特色相结合、平等互利、地区协调优先、国际性业务协调优先以及求同存异等原则。

叶陈刚,王孜,徐伟[7](2013)在《经济全球化、对外经贸变革与商务财会发展——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会计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综述》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会计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于10月1920日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会计学院召开。本届年会共收到学术论文近100篇,来自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会计学会、全国高等院校、政府部门、研究机构、会计实务界以及新闻出版界等共计16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学术年会。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会计学会会长李风亭出席会议,学术年会由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会计学院院长李婉丽教授主持,上海对

李辉[8](2013)在《XBRL会计信息披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资本市场日益国际化的背景下,传统会计信息披露模式因无法满足利益相关者的信息“时间”、“空间”需求而面临变革。在变革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探索中,XBRL进入学术界和实务界的视野。自199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Charlie Hoffman首次提出以来,关于XBRL的研究层出不穷。我国学术界和实务界一直走在XBRL理论研究和实务应用的前列。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目前我国XBRL应用的现状如何?如何构建XBRL会计信息披露研究的基本框架?如何评价XBRL分类标准?XBRL会计信息网页披露质量如何?XBRL会计信息含量如何?这些问题的回答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加深对XBRL的认识。本文综合运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财务信息元素论、网页质量评价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为基础,对上述问题展开研究。本文主要研究了五个问题:(1)我国XBRL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从监管层、企业和资本市场三个角度探讨了我国XBRL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成因分析。该部分是后续研究的基本出发点。(2) XBRL会计信息披露理论框架。按照“事前—事中—事后”的逻辑顺序,构建了XBRL会计信息披露理论框架。运用财务信息元素理论构建了XBRL分类标准的理论基础及评价方法;运用网页质量评价理论构建了XBRL会计信息网页披露质量的相关理论;运用信号传递理论构建了XBRL会计信息含量的理论基础。该部分是第五、第六和第七章实证研究的理论准备。(3) XBRL会计报表附注分类标准实证研究。主要研究了三个问题:上交所制定的会计报表附注分类标准与《企业会计准则》相关项目要求之间的差异;上交所制定的会计报表附注分类标准与公司披露实务之间的差异;上交所制定的会计报表附注分类标准与公司披露实务之间差异的影响因素。(4) XBRL会计信息网页披露质量实证研究。从会计信息有效性和网站特征两个方面评价了XBRL会计信息网页披露质量。以XBRL示范服务平台为切入点,对SEC、上交所和深交所的XBRL示范服务平台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实证研究了XBRL会计信息网页披露质量的影响因素,提出我国XBRL会计信息网页披露质量提升的路径。(5) XBRL会计信息含量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运用事件研究法,选取我国上交所和深交所2245家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了XBRL会计信息披露的市场反应并对XBRL会计信息含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完善我国XBRL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为:(1)我国XBRL会计信息披露存在如下问题:监管层对XBRL会计信息的披露缺乏统一管理;企业对XBRL会计信息的披露流于形式;资本市场对XBRL会计信息的披露关注不足。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统一的XBRL监管组织尚未建立;XBRL的重要性尚未引起企业重视;XBRL会计信息的披露质量有待提高。这些问题的存在要求理论界和实务界继续关注XBRL会计信息披露问题以适应XBRL发展的新形势。(2) XBRL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框架按照事前—事中—事后的逻辑顺序由三部分构成:XBRL分类标准理论、XBRL会计信息网页披露质量理论和XBRL会计信息含量理论。对于XBRL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不能仅仅集中于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披露影响的某一方面来探讨一些缺乏内在联系的细节问题,而应将XBRL会计信息披露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构建一个基本的理论框架。(3)上交所制定的会计报表附注分类标准与《企业会计准则》、公司披露实务之间尚存在一定差异。未来需要不断补充和完善XBRL分类标准。在分类标准制定过程中,应调集行业专家、上市公司和相关监管部门等多方力量。同时,分类标准的制定也应考虑诸如股权结构、公司行业特征和公司规模等因素。(4)就XBRL会计信息的网页披露质量而言,SEC的XBRL示范服务平台得分最高、深交所得分第二、上交所得分第三。信息实时性、信息可比性、信息可理解性和网站信息公开等对XBRL会计信息网页披露质量具有重要影响。需要从会计信息有效性和网站特征两方面提高XBRL会计信息网页披露质量,这不仅有赖于分类标准的完善和网络技术的支持,也需要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保障。(5)从全样本和深交所上市公司样本来看,XBRL会计信息披露并没有引起市场的强烈反应,但XBRL会计信息含量在上交所上市公司中已经有所表现。公司规模、股权集中度、董事会治理和公司所处行业是影响XBRL会计信息含量的重要因素。XBRL会计信息含量的提升要从监管制度和公司素质两方面努力。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构建了XBRL会计信息披露理论框架。该理论框架按照事前—事中—事后的逻辑顺序构成,分为XBRL分类标准理论、XBRL会计信息网页披露质量理论和XBRL会计信息含量理论等三个部分;(2)对会计报表附注分类标准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这是对以往会计报表分类标准研究的一个有益补充;(3)对XBRL会计信息网页披露质量进行评价并研究了其影响因素。将XBRL会计信息网页披露质量纳入XBRL的研究范畴,对以往研究进行了一定拓展;(4)对XBRL会计信息含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在以往会计信息含量研究范式的基础上,考察了XBRL会计信息含量并从公司特征、公司治理结构和公司行业特征等三个角度探讨了其影响因素。

孙新宪[9](2014)在《民航企业会计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题目是民航企业会计模式研究。会计模式是会计实务体系的高度理论袖象,是会计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定时空条件下的会计工作为实现会计目标,由各种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会计标准形态,是各要素最佳组合的体现。会计模式源于实践、高于实践、指导实践。从会计模式研究、企业会计模式研究再到民航企业会计模式研究,体现了其规律性、系统性与层次性。特别是基于国际财务会计报告准则框架,各国会计信息及其会计准则日益国际趋同,然而由于各国会计目标、会计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所有制性质、科技水平、法律、文化等各异,因而各国会计模式除会计信息报告国际趋同外,其他部分仍将保持其各自特点而运行,百花齐放、各领风骚。本研究哲学逻辑起点是马克思主又唯物辩证法与认识论,其会计逻辑起点是会计对象,其理论基础是系统论、信息论与控制论。本文中吃、论点是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包括方个分论点,遵循"总论-分论-总论(结论)"逻辑思路,采用唯物辩证法、形式逻辑、实证研究、调查研究、文献研究等方法,系统研究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本文共分9章。第1章导论。主要论述选题背景、研究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国际国内文献回顾与评价、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论文创新之处。第2章适应民航企业发展的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首先系统论述会计模式基本理论,其次与国外主要民航企业会计模式对比分析,再次分析了民航企业所处会计环垢基于民航企业会计实务,剖析了良航企业现行会计模式类型、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从国家会计改革要求、国家民航发展战略、会计信息报告国际趋同及民航企业发展,提出构建良航企业t理型会计模式,包括内涵、特征、目标、原则、功能、构成要素、框架及运行等,其构成要素包括民航企业会计目标、开放性的民航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知巧管适型的民航企业会计管理体系、政府主导型的民航企业会计规范体系、内部控制导向的民航企业会计组织体系、国际化的民航企业会计人才体系及管理型会计模式运行与未来展望,本文第3-8章主要围绕上述六个方面分别系统论述。第3章开放性的民航企业会计核算体系。基于系统论、信息论,首先从会计核算理论、会计核算内容、会计核算载体等H个维度系统论述该体系的巧涵与特征,其次剖析民航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现状、问题及其原因,借鉴了国外民航企业会计核算先进经验,再次系统论述开放性的民航企业会计核算体系重构,包括重构基点、目标、原则、框架、重点及其实施,最后运用信息化综合评价指标法构建了民航企业信息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实证测度民航企业信息化水平,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南航信息化程度较高。第4章知识管理型的民航企业会计管理体系。基于系统论、控制论与知识管理。首先从会计管理内容、会计管理过程、会计管理手段=个维度论述该体系的内涵与特征,其次剖析知识管理型的民航企业会计管理体系现状、问题及原因,同时借鉴国外民航企业会计管理先进经验,再次系统论述知识管理型的民航企业会计管理体系重构,包括重构基点、目标、原则、框架、重点及其实施,最后基于人工智能BP神经网络开展了民航企业财务风险巧警实化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民航企业财务风险较小。第5章政府主导型的民航企业会计规范体系。基于系统论、控制论,首先系统论述该体系的内涵与特征,其次剖析了民航企业会计规范体系现状、问题及原因,同时就民航企业会计规范体系进行国际比较,最后论述政府主导型的民航会计规范体系重构,包括重构目标、原则、内容与重点及实施,建议国家制定相关企业会计准则及民航企业相关会计准则解释公告,同时民航企业自身重在巧部会计制度的健全与完善。第6章内部控制导向的良航企业会计组织体系。基于系统论、控制论、企业组织理论,首先论述该体系的巧涵与特征,次借鉴国外民航企业会计组织体系发展趋势为内部控制导向的民航企业会计组织体系,再次就民航会计组织体系类型与企业核沁竞争力关系实化,研究结论表明内部控制导向的民航企业会计组织体系可提升民航企业心竞争力,最后论述巧部控制导向民航企业会计组织体系重构,包括重构目标、原则、内容与重点及实施。第7章国际化的良航企业会计人才体系。运用系统论、企业国际化理论,首先论述该体系的内涵与特征,其次剖析民航企业会计人才体系、现状、问题及原因,最后论述昏际化的民航企业会计人才体系重构,包括重构目标、原则、要素与框架、重点及其措施。第8章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运行与未来展望。首先论述该模式运行外部环境保障,其次阐述该模式运行组织保障,再次论述该模式运行的制度化与规范化,最后述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的国际化内涵及国际化运行展望。第9章研究结论、存在的不足与展望。首先归纳总结了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其分析研究存在的不足,最后分析与明确了未来继续深入研究的肉容与方向。本文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实际应用价值,旨在促进中国民航企业提高会计工作水平。

景昊昱[10](2013)在《中国会计准则制定方法研究》文中认为2001年安然破产事件的突然发生让各界人士震惊,它的发生不但使安然公司走向灭亡,同时财务账目问题也使当时位列世界第一的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走向衰败,这其中重要的导火索就是安然公司的假账问题。该公司的财务人员运用娴熟的财务知识,联合了安达信的审计人员,利用了会计准则的漏洞虚报利润,隐瞒巨额债务。安然公司的倒闭不但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同时更为重要的是使人们意识到了完善的会计准则的重要性,而会计准则的完善需要使用正确的会计准则制定方法,因此需要对会计准则制定方法进行研究。会计准则制定方法分为两种方法:原则导向制定方法和规则导向制定方法。以原则为导向的会计准则制定方法运用了实证分析的方法,虽然能精确反映公司财务的实质,但是不太偏重会计从业者伦理学方面的要求。以规则为导向的制定方法运用了规范分析的方法,对会计从业者提出了很高的伦理学方面的要求,但是对公司财务实际运行状况等缺乏精确的分析。因此,在解决会计准则制定方法的问题上要将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结合起来,科学哲学是对科学进行反思的一门哲学分支。而会计学是科学的一个分支。所以,科学哲学有助于对会计学及其会计准则制定方法进行反思。一方面,运用科学哲学分析了原则导向准则和规则导向准则制定方法的优缺点,并且分别以英国和美国会计准则制定方法为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另一方面。通过科学哲学的发展史的考察,尤其是对实证主义向历史主义科学哲学转变的具体分析。得出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的必然性。最终论述了会计准则制定方法即原则导向制定方法和规则导向制定方法相结合的科学哲学依据。中国会计准则体系主要是以会计规则导向制定方法,因而缺乏原则导向制定方法的优点。根据科学哲学的观点,本文重点分析了会计规则导向制定方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具体来说,本文的结构如下:第一章为绪论。本章是对选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等进行了简要的概述。第二章重点阐述了会计准则的概念、制定方法的种类和科学哲学对其的影响。会计准则是规范会计账目核算、会计报告的一套文件,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规则和指南。会计准则制定方法可分为两种:原则导向制定方法、规则导向制定方法。这两种方法深受科学哲学的影响,通过科学哲学对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关系的分析,得出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才是最佳制定方法,这就要求将原则导向和规则导向这两种制定方法相结合。第三章是对会计准则制定方法的反思。依据科学哲学,分别对会计准则制定方法——原则导向方法和规则导向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这也论证了这两者相结合的区别性。第四章为英国会计准则导向存在的问题研究。英国会计准则制定方法是以原则为导向的制定方法,主要运用了实证分析,因此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即缺乏规范细则等。通过科学哲学中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思想,把规则导向制定方法融入进英国会计准则制定中,进而来解决英国制定中存在的问题。第五章为美国会计准则制定方法的问题研究。美国会计准则制定方法以规则为导向,主要运用的是规范分析方法,导致出现了不能精确反应会计实质等问题。根据科学哲学中的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来解决美国会计准则制定存在的问题。美国会计准则导向的研究同样对我国的会计准则制定导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为我国的会计准则制定导向同美国的极为相似,都是以规则为导向的制定方法。第六章为中国会计准则制定方法的问题研究。中国的规则制定方法主要以规范分析为主,因而存在不能精准真实反映公司财务情况的问题,根据科学哲学中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思想,将原则导向与规则导向相结合解决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调查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说明了中国的会计准则规范制定方法的确存在着不能精准真实反映公司财务情况的问题,从而更加印证了两种方法相结合的重要性。本文的特色有:科学哲学中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此解决会计准则制定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其次,还采用了对比分析法,将英国和美国的制定方法进行比较,提出更合理的中国会计准则制定方法;最后,对中国会计从业人员进行了实际调研,印证了中国应将原则导向制定方法与规则导向制定方法相结合的思想。

二、论会计国际化发展中的矛盾与成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会计国际化发展中的矛盾与成因(论文提纲范文)

(1)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及其培养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回顾
        1.2.1 国外文献回顾
        1.2.2 国内文献回顾
    1.3 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1.4 研究创新
第2章 会计职业判断相关理论
    2.1 会计职业判断概述
        2.1.1 会计职业判断涵义
        2.1.2 会计职业判断的现实意义
    2.2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概述
        2.2.1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涵义
        2.2.2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特点
        2.2.3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构成
        2.2.4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影响因素
    2.3 培养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必要性
        2.3.1 适应我国会计改革发展的需要
        2.3.2 加快会计国际趋同进程的需要
        2.3.3 推动会计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2.3.4 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需要
第3章 我国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现状描述与成因探究
    3.1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现状分析
    3.2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问题总结
    3.3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问题的成因探究
        3.3.1 内因——会计人员自身因素的影响
        3.3.2 外因——外部环境的影响
第4章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路径
    4.1 增强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意识
    4.2 优化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培养环境
        4.2.1 建设校园和谐环境,以能力本位进行培养
        4.2.2 健全会计法律制度,增强市场经济法制化
        4.2.3 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注重精神力量的影响
        4.2.4 优化职业判断介质,提高判断结果的质量
    4.3 健全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培养机制
        4.3.1 责任机制
        4.3.2 运行机制
        4.3.3 监督机制
    4.4 科学制定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培养目标
    4.5 采取切实有效的培养措施
        4.5.1 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养和考评
        4.5.2 优化课程体系,构建合理知识结构
        4.5.3 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和方式
        4.5.4 校企联手,增强实践教学环节
        4.5.5 充分发挥后续教育作用
        4.5.6 企业内部针对性培养
        4.5.7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局限
    5.3 研究展望
附录
    附录1 问卷调查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2)金融道德风险防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1.3.1 创新之处
        1.3.2 不足之处
2 金融道德风险概论
    2.1 金融道德风险的界定
        2.1.1 道德风险的内涵
        2.1.2 金融道德风险的内涵
        2.1.3 金融道德风险的基本表现
    2.2 金融道德风险的主要特征
        2.2.1 复杂性
        2.2.2 隐蔽性
        2.2.3 突发性
        2.2.4 普遍性
        2.2.5 扩散效应
    2.3 金融道德风险的来源与构成
        2.3.1 金融监管者的道德风险
        2.3.2 金融经营者的道德风险
        2.3.3 金融活动参与者的道德风险
3 金融道德风险的成因
    3.1 金融道德风险的行业特性
        3.1.1 金融资本追逐利润的本能
        3.1.2 金融活动主体的多样性
        3.1.3 金融体系的内在脆弱性
    3.2 金融道德风险的制度因素
        3.2.1 产权关系界定不清
        3.2.2 行业法律法规滞后
        3.2.3 国家信用担保制度
    3.3 金融道德风险的环境因素
        3.3.1 国际环境
        3.3.2 国内环境
    3.4 金融道德风险的道德因素
        3.4.1 消费主义对道德规范的冲击
        3.4.2 虚无主义对价值信念的侵蚀
4 金融道德风险防范的基本理念
    4.1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指导
    4.2 制度规范建设的人性化
    4.3 防范措施的全面性
    4.4 防范意识的长期性
5 金融道德风险防范的机制建设
    5.1 强化金融道德风险的监管
        5.1.1 金融机构监管的基本原则
        5.1.2 金融机构的内部监管
        5.1.3 金融机构的外部监管
        5.1.4 强化对金融监管者的问责制建设
        5.1.5 对网络金融的监管
    5.2 完善金融道德风险防范体系
        5.2.1 改善金融机构的治理结构
        5.2.2 完善金融机构的激励机制
        5.2.3 健全金融风险的预警机制
        5.2.4 完善道德风险的惩戒机制
        5.2.5 健全管理层的权力约束机制
        5.2.6 建设社会信用评价体系
        5.2.7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5.2.8 改善经理人市场
        5.2.9 完善声誉机制建设
6 金融道德风险防范的道德建设
    6.1 构建金融职业道德体系
        6.1.1 构建金融职业道德的意义
        6.1.2 金融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6.1.3 构建金融职业道德评级体系
        6.1.4 民间金融的启示:社会自组织的道德教化功能
    6.2 提升金融业的道德自觉建设
        6.2.1 道德自觉建设的内涵及意义
        6.2.2 金融机构中道德自觉的重要性
        6.2.3 金融道德自觉建设的环境支撑
        6.2.4 金融道德自觉建设个体的道德教育
        6.2.5 金融道德自觉建设的企业文化培育
        6.2.6 金融道德自觉建设的企业社会责任构建
7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基于金融危机史的会计准则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金融危机史
        1.2.2 会计准则变迁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1.4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新古典经济学视角的会计准则变迁研究
        2.1.1 交易成本视角
        2.1.2 契约理论视角
        2.1.3 公共选择理论视角
    2.2 演化经济学视角的会计准则变迁研究
        2.2.1 自组织理论视角
        2.2.2 演化博弈论视角
    2.3 金融危机与会计准则变迁研究
    2.4 研究现状评述
第3章 历次重大金融危机与会计准则变迁回顾
    3.1 19 世纪前早期金融危机与会计准则变迁
        3.1.1 1637 年荷兰郁金香狂热
        3.1.2 1719 年法国密西西比事件
        3.1.3 1720 年英国南海泡沫
    3.2 20 世纪金融危机与会计准则变迁
        3.2.1 1929 年大萧条
        3.2.2 1990 年美国储贷危机
        3.2.3 1997 年亚洲金融风暴
    3.3 21 世纪金融危机与会计准则变迁
        3.3.1 2001 年安然事件危机
        3.3.2 2008 年全球金融海啸
    3.4 会计准则变迁的规律总结
        3.4.1 会计准则变迁的趋势:国际趋同
        3.4.2 会计准则变迁的核心:保障可靠性
第4章 历次金融危机引起会计准则变迁的根源
    4.1 金融危机引起会计准则变迁的外生性特征
        4.1.1 会计准则的技术性与社会性属性
        4.1.2 会计准则变迁时双重属性的关系
        4.1.3 会计准则变迁的外生性特征
    4.2 金融危机引起会计准则变迁的内生性本质
        4.2.1 会计准则变迁自组织演化前提
        4.2.2 会计准则变迁自组织演化动力
        4.2.3 会计准则变迁自组织演化路径
        4.2.4 会计准则变迁的内生性本质
    4.3 金融危机引起会计准则变迁的根源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5.1 研究结论
    5.2 金融危机对会计准则发展的启示
        5.2.1 金融危机引起会计准则变迁具有客观性
        5.2.2 合理平衡会计准则双重属性间的关系
        5.2.3 会计准则系统开放性愈强效率越高
        5.2.4 会计准则的滞后性应向前瞻性转变
第6章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硕士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汇总

(4)高校会计教学引入国际执业资格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华侨学院国际会计方向班教学实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高校会计教育国际化
        1.3.2 引入国际会计执业资格教育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5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2 会计国际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社会需求
    2.1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1.1 经济全球化现状
        2.1.2 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经济发展
    2.2 会计国际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2.2.1 会计国际化是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产物和要求
        2.2.2 会计国际化为各国会计准则的趋同
        2.2.2.1 国际上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的趋同
        2.2.2.2 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趋同面临的困难
        2.2.3 中国经济发展客观需要会计国际化
        2.2.3.1 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
        2.2.3.2 培养新型国际会计人才
3 对我国高校会计教育国际化的基本认识
    3.1 国际化会计教育理念
    3.2 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3.3 国际化会计课程体系设置
    3.4 国际化会计教学方法
    3.5 国际化会计专业教材建设
    3.6 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
4 国际会计执业资格教育与高校会计教育国际化
    4.1 利用国际会计执业资格教育培养国际会计人才
    4.2 国际会计执业资格
        4.2.1 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
        4.2.2 加拿大注册会计师(CGA)
        4.2.3 英国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CIMA)
        4.2.4 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CMA)
        4.2.5 其他在国际上认可的会计国际执业资格证书
    4.3 国外本科会计教育与执业资格教育相结合的做法
    4.4 国际会计执业资格教育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4.4.1 社会培训机构的国际会计执业资格课程培训
        4.4.2 国际会计师组织与中国高校的合作
    4.5 国内高校本科会计教育国际化引进国际会计执业资格教育的基本情况
5 华侨学院国际会计方向班引进国际会计执业资格的实践
    5.1 华侨学院引入国际会计执业资格教育的具体做法
    5.2 华侨学院在国际会计执业资格教育实践中的经验
        5.2.1 课程分值构成采用多项评价机制
        5.2.2 培养学生国际化会计实践能力
        5.2.3 采用原版英文教材,推行全英文授课
        5.2.4 师资队伍建设中的经验
6 对华侨学院会计教育国际化的认识与建议
    6.1 对华侨学院会计教育国际目标与定位的再思考
    6.2 华侨学院国际会计执业资格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设想
        6.2.1 处理好大学本科会计教育与会计执业资格教育目标与功能定位间的矛盾
        6.2.2 处理好国际会计执业资格教育与本土化的关系
        6.2.3 师资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设想
        6.2.4 课程体系设置中总学分过多的问题及其解决设想
7 结论
    7.1 本文基本结论
    7.2 本文研究的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附录 D
附录 E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租赁会计准则若干理论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艰难的会计准则修订
        1.1.2 饱受争议的租赁准则
        1.1.3 研究租赁准则的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回顾
        1.2.1 租赁概念及租赁行业研究
        1.2.2 租赁会计准则研究
        1.2.3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研究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 主要研究贡献与局限
        1.4.1 主要研究贡献
        1.4.2 主要研究局限
2 租赁:实质、历史发展及经济效应
    2.1 租赁的实质
        2.1.1 租赁和租赁权
        2.1.2 租赁权的本质
        2.1.3 租赁权界定为用益物权对会计的影响
    2.2 融资租赁概念辨析
        2.2.1 我国《合同法》对融资租赁的定义
        2.2.2 我国监管部门对融资租赁的定义
        2.2.3 我国《租赁会计准则》对融资租赁的定义
    2.3 租赁业的发展概况
        2.3.1 国际租赁业发展概况
        2.3.2 中国租赁业的发展历史
    2.4 租赁业的支柱与经济效应
        2.4.1 租赁业的四大支柱
        2.4.2 租赁业的经济效应
3 租赁准则:比较、变迁及评析
    3.1 租赁准则的国际比较
        3.1.1 租赁准则的适用范围的对比
        3.1.2 租赁会计准则有关名词的对比
        3.1.3 对租赁分类的比较
        3.1.4 承租人、出租人的会计处理
        3.1.5 租赁会计信息披露的比较
    3.2 租赁准则的历史变迁
        3.2.1 美国租赁准则变迁
        3.2.2 国际租赁准则变迁
        3.2.3 我国租赁准则变迁
    3.3 对现行准则的评析
        3.3.1 高质量会计准则的内涵
        3.3.2 对现行租赁准则评价
        3.3.3 现行租赁准则“风险与报酬”理念的困境
4 租赁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变化、理念及影响
    4.1 征求意见稿的主要内容
        4.1.1 2010年征求意见稿
        4.1.2 2013年征求意见稿
    4.2 征求意见稿与现行准则的主要差异
    4.3 租赁征求意见稿的基本理念
        4.3.1 使用权资产观念
        4.3.2 使用权思想:资产负债观的内在要求
        4.3.3 征求意见稿与会计概念框架
        4.3.4 征求意见稿与原则导向
    4.4 租赁征求意见稿的影响及经济后果
        4.4.1 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及经济后果
        4.4.2 对租赁行业的影响及经济后果
        4.4.3 经济后果与会计中立
5 我国对国际租赁会计准则改革的应对
    5.1 对国际租赁会计准则变革的基本认识
        5.1.1 国际租赁会计准则变革已是不可逆的趋势
        5.1.2 我国在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上的选择空间有限
        5.1.3 我国应该接受租赁“使用权资产”思想
    5.2 积极参与国际租赁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的过程
    5.3 审慎推进我国与国际租赁会计准则趋同进程
        5.3.1 我国宏观环境的特殊性
        5.3.2 我国租赁行业的特点
        5.3.3 我国财务报表使用者对租赁的调整
        5.3.4 我国租赁准则趋同路线图
6 结论与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6)我国的会计国际化的总体思路与具体原则(论文提纲范文)

一、会计国际化的意义
    (一) 会计国际化有利于国际资本的流动
    (二) 会计国际化有利于促进跨国公司的发展
    (三) 会计国际化有利于推动国际贸易
    (四) 会计国际化有助于降低会计成本
    (五) 会计国际化有利于提高各国的会计理论与实务水平, 促进会计的发展
二、会计国际化的主要思路与误区的防范
    (一) 会计国际化的主要思路
        1. 积极推进。
        2. 稳妥推进。
    (二) 我国实现会计国际化必须防范的误区
        1. 被动和无条件地接受国际会计准则。
        2. 企图一步到位。
        3. 企图一劳永逸。
三、会计国际化的具体原则
    (一) 国际协调与国家特色相结合原则
    (二) 平等互利原则
    (三) 地区协调优先原则
    (四) 国际性业务协调优先原则
    (五) 求同存异原则

(7)经济全球化、对外经贸变革与商务财会发展——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会计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对外贸易、财税补贴与反倾销会计
二、跨境融资、投资效率与跨国并购
三、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国家审计
四、会计国际化、自由贸易区与财税政策

(8)XBRL会计信息披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及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4 研究的创新及不足之处
第二章 相关文献述评
    2.1 XBRL分类标准研究
        2.1.1 XBRL分类标准的理论基础研究
        2.1.2 XBRL分类标准的评价研究
    2.2 XBRL会计信息网页披露质量研究
        2.2.1 网页披露质量研究
        2.2.2 XBRL会计信息网页披露质量研究
    2.3 XBRL会计信息含量研究
        2.3.1 XBRL会计信息含量的理论研究
        2.3.2 XBRL会计信息含量的经验研究
    2.4 已有研究述评
第三章 我国XBRL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3.1 XBRL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
        3.1.1 监管层对XBRL会计信息披露缺乏统一管理
        3.1.2 企业对XBRL会计信息的披露流于形式
        3.1.3 资本市场对XBRL会计信息的披露关注不足
    3.2 XBRL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3.2.1 统一的XBRL监管组织尚未建立
        3.2.2 XBRL的重要性尚未引起企业重视
        3.2.3 XBRL会计信息的披露质量有待提高
    3.3 小结
第四章 XBRL会计信息披露理论框架
    4.1 XBRL会计信息披露理论的基本框架
        4.1.1 基本思路
        4.1.2 基本框架
    4.2 XBRL分类标准理论
        4.2.1 XBRL分类标准的理论基础
        4.2.2 XBRL分类标准的质量评价
    4.3 XBRL会计信息网页披露质量理论
        4.3.1 XBRL会计信息网页披露质量的理论基础
        4.3.2 XBRL会计信息网页披露质量的评价
    4.4 XBRL会计信息含量理论
        4.4.1 XBRL会计信息含量的理论基础
        4.4.2 XBRL会计信息含量的资本市场反应
第五章 XBRL会计报表附注分类标准实证研究
    5.1 研究思路及方法
    5.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5.3 研究设计
        5.3.1 样本选取与变量选择
        5.3.2 模型构建
    5.4 实证结果分析
        5.4.1 会计报表附注分类标准和企业会计准则的差异结果分析
        5.4.2 会计报表附注分类标准和公司披露实务之间的差异结果分析
        5.4.3 会计报表附注分类标准和公司披露实务之间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5.5 研究结论
第六章 XBRL会计信息网页披露质量实证研究
    6.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6.1.1 会计信息有效性与XBRL会计信息网页披露质量
        6.1.2 网站特征与XBRL会计信息网页披露质量
    6.2 研究设计
        6.2.1 研究方法及样本
        6.2.2 XBRL会计信息网页披露质量评价指标构建
        6.2.3 变量选择与模型构建
    6.3 实证结果分析
        6.3.1 XBRL会计信息披露有效性描述性统计
        6.3.2 XBRL会计信息披露网站特征描述性统计
        6.3.3 实证检验结果分析
    6.4 研究结论
第七章 XBRL会计信息含量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7.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7.1.1 XBRL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7.1.2 盈余反应系数的界定
        7.1.3 研究假设
    7.2 研究设计
        7.2.1 XBRL会计信息含量资本市场检验的研究设计
        7.2.2 XBRL会计信息含量影响因素的研究设计
    7.3 实证结果分析
        7.3.1 XBRL会计信息含量资本市场检验的实证结果
        7.3.2 XBRL会计信息含量影响因素的实证结果
    7.4 研究结论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图表索引
附录2 上市公司XBRL应用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3 投资者XBRL应用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4 XBRL会计信息网页披露质量调查问卷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9)民航企业会计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1.1 研究逻辑起点是哲学关于“一般和个别”辩证关系
        1.1.2 会计模式与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的关系
        1.1.3 民航企业会计模式在企业会计模式中的地位与深层思考
        1.1.4 国家民航发展战略
    1.2 选题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1.2.1 选题的理论意义
        1.2.2 选题的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文献回顾与评价
        1.3.1 国内外会计模式研究文献回顾与评价
        1.3.2 国内外民航企业会计模式研究文献回顾与评价
    1.4 本文研究理论基础
        1.4.1 系统论
        1.4.2 信息论
        1.4.3 控制论
    1.5 本文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
        1.5.1 研究范围
        1.5.2 研究方法
    1.6 本文结构与研究框架
        1.6.1 本文结构
        1.6.2 本文研究框架
    1.7 本文的创新之处
        1.7.1 提出并系统论述了会计模式基本理论
        1.7.2 丰富了企业会计模式理论
        1.7.3 提出了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特征及其体系框架
        1.7.4 系统研究了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五大体系及其运行
第2章 适应民航企业发展的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
    2.1 会计模式基本理论
        2.1.1 会计模式起源及影响因素
        2.1.2 会计模式概念理论
        2.1.3 会计模式目标理论
        2.1.4 会计模式特征理论
        2.1.5 会计模式功能理论
        2.1.6 会计模式分类理论
        2.1.7 会计模式构成要素理论
        2.1.8 会计模式框架理论
        2.1.9 会计模式结构理论
        2.1.10 会计模式运行理论
        2.1.11 会计模式发展理论
        2.1.12 企业会计模式理论
    2.2 国内外民航企业会计模式比较
        2.2.1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及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的民航会计规范
        2.2.2 国外民航会计模式
        2.2.3 中国民航企业会计模式
        2.2.4 中外民航企业会计模式比较
    2.3 民航企业会计实践的民航企业会计模式现状整体分析
        2.3.1 基于民航企业会计实践的民航企业会计模式宏宏微观背景分析
        2.3.2 基于民航企业会计实践的现有会计模式调查
        2.3.3 中国民航企业现有会计模式特点
        2.3.4 民航现有会计模式存在问题及原因剖析
    2.4 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构建
        2.4.1 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提出
        2.4.2 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内涵
        2.4.3 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特征
        2.4.4 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构建目标
        2.4.5 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构建原则
        2.4.6 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功能
        2.4.7 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框架
        2.4.8 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构成要素
        2.4.9 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分类
        2.4.10 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的运行与发展展望
第3章 开放性的民航企业会计核算体系
    3.1 开放性的民航企业会计核算体系内涵与特征
        3.1.1 开放性的民航企业会计核算体系内涵
        3.1.2 开放性的民航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特征
    3.2 开放性的民航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现状
        3.2.1 国内民航企业会计核算体系基本情况
        3.2.2 国外民航企业会计核算体系基本情况
        3.2.3 开放性的民航企业会计核算体系评价
    3.3 开放性的民航企业会计核算体系重构
        3.3.1 开放性的民航企业会计核算体系重构目标
        3.3.2 开放性的民航企业会计核算体系重构原则
        3.3.3 开放性的民航企业会计核算体系构成要素
        3.3.4 开放性的民航企业会计核算体系重构重点及实施
    3.4 民航企业会计信息化测度实证研究
        3.4.1 企业会计信息化测度相关文献综述
        3.4.2 民航企业会计信息化测度与测度评价指标
        3.4.3 民航企业会计信息化测度实证研究
第4章 知识管理型的民航企业会计管理体系
    4.1 知识管理型的民航企业会计管理体系内涵与特征
        4.1.1 知识管理型的民航企业会计管理体系内涵
        4.1.2 知识管理型的民航企业会计管理体系特征
    4.2 国内外民航企业会计管理体系现状
        4.2.1 国内民航企业会计管理体系现状
        4.2.2 国外民航企业会计管理体系现状
    4.3 知识管理型的民航企业会计管理体系重构
        4.3.1 知识管理型的民航企业会计管理体系构建目标
        4.3.2 知识管理型的民航企业会计管理体系构建原则
        4.3.3 知识管理型的民航企业会计管理体系构成要素与框架
        4.3.4 知识管理型的民航企业会计管理体系重点及实施
    4.4 基于人工智能BP神经网络的民航企业会计财务风险预警实证研究
        4.4.1 民航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构建
        4.4.2 实证方法及实证模型选择
        4.4.3 实证过程与实证结论及相关建议
第5章 政府主导型的民航企业会计规范体系
    5.1 政府主导型的民航企业会计规范体系内涵与特征
        5.1.1 政府主导型的民航企业会计规范体系内涵
        5.1.2 政府主导型的民航企业会计规范体系特征
    5.2 民航企业会计规范体系现状
        5.2.1 民航企业会计规范体系现状
        5.2.2 民航企业会计规范体系的国际比较
        5.2.3 民航企业会计规范体系评价
    5.3 政府主导型的民航企业会计规范体系重构
        5.3.1 政府主导型的民航企业会计规范体系重构目标
        5.3.2 政府主导型的民航企业会计规范体系重构原则
        5.3.3 政府主导型的民航企业会计规范体系重构内容与重点
第6章 内部控制导向的民航企业会计组织体系
    6.1 内部控制导向的民航企业会计组织体系内涵与特征
        6.1.1 内部控制导向的民航企业会计组织体系内涵
        6.1.2 内部控制导向的民航企业会计组织体系特征
    6.2 民航会计组织体系内部控制导向发展趋势
        6.2.1 国外先进航空会计组织体系
        6.2.2 内部控制导向的民航企业会计组织体系发展趋势
    6.3 民航会计组织体系类型与核心竞争力关系实证分析
        6.3.1 民航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
        6.3.2 会计组织体系与航空公司核心竞争力关系实证分析
    6.4 内部控制导向的民航企业会计组织体系重构
        6.4.1 内部控制导向的民航企业会计组织体系重构目标
        6.4.2 内部控制导向的民航企业会计组织体系重构原则
        6.4.3 内部控制导向的民航企业会计组织体系构成要素与框架
        6.4.4 内部控制导向的民航企业会计组织体系重构重点与实施
第7章 国际化的民航企业会计人才体系
    7.1 国际化的民航会计人才体系内涵与特征
        7.1.1 国际化与民航企业会计人才的关系
        7.1.2 国际化的民航企业会计人才体系内涵
        7.1.3 国际化民航企业会计人才体系特征
    7.2 民航企业会计人才体系现状
        7.2.1 中国会计人员整体现状
        7.2.2 民航企业会计人员现状
    7.3 国际化的民航企业会计人才体系重构
        7.3.1 国际化的民航企业会计人才体系重构目标
        7.3.2 国际化的民航企业会计人才体系重构原则
        7.3.3 国际化的民航企业会计人才体系构成要素与框架
        7.3.4 国际化的民航企业会计人才体系重构措施
第8章 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运行与未来展望
    8.1 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运行环境
        8.1.1 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运行外部环境
        8.1.2 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运行内部环境
        8.1.3 完善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运行环境对策
    8.2 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运行组织保障
        8.2.1 民航企业各级领导高度重视
        8.2.2 组织学习与内部宣传
    8.3 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运行制度化与规范化
        8.3.1 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运行制度化
        8.3.2 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运行规范化
    8.4 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的国际化与展望
        8.4.1 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的国际化内涵
        8.4.2 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运行的未来展望
第9章 民航企业会计模式研究结论、不足与研究展望
    9.1 民航企业会计模式主要研究结论
    9.2 民航企业会计模式研究存在的不足
    9.3 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的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附录
    附录1 民航企业会计部门现场调研与资料收集提纲
    附录2 2012年底中国主要航空公司会计人员等数据调查统计表

(10)中国会计准则制定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1.3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1.4 研究思路及创新点
    1.5 研究意义
2 会计准则的概念、制定方法及科学哲学对其影响
    2.1 会计准则的概念
    2.2 会计准则的制定方法
        2.2.1 原则导向制定方法
        2.2.2 规则导向制定方法
    2.3 科学哲学对会计准则制定方法影响
        2.3.1 实证分析对原则导向制定方法影响
        2.3.2 规范分析对规则导向制定方法影响
        2.3.3 科学哲学视野下原则导向和规则导向制定方法相结合
3 会计准则制定方法的反思
    3.1 原则导向会计准则的优缺点
        3.1.1 原则导向制定方法的优点
        3.1.2 原则导向制定方法的缺点
    3.2 规则导向制定方法的优缺点
        3.2.1 规则导向制定方法的优点
        3.2.2 规则导向制定方法的缺点
4 英国会计准则制定方法存在问题的成因及解决
    4.1 英国原则导向会计准则制定方法成因
        4.1.1 英国严谨性文化
        4.1.2 准则制定复杂性
    4.2 英国会计准则制定方法存在的问题
        4.2.1 缺乏概念框架
        4.2.2 缺乏规范细则
    4.3 英国会计准则制定方法存在的问题的解决
5 美国会计准则制定方法存在问题的成因及解决
    5.1 美国规则导向会计准则制定方法成因
        5.1.1 从业人员需要详细规则
        5.1.2 强大的委员会制定团队
    5.2 美国会计准则制定方法存在的问题——以安然公司事件为例
        5.2.1 规则上的漏洞成为会计造假工具
        5.2.2 繁琐的规则使会计处理存在争议
    5.3 美国会计准则导向存在的问题的解决
6 中国会计准则制定方法存在问题的成因及解决
    6.1 中国规则导向会计准则制定方法成因
        6.1.1 我国的经济发展情况影响
        6.1.2 我国的传统人文文化影响
    6.2 中国会计准则制定方法存在的问题
        6.2.1 复杂的详细规则增加了人员工作难度
        6.2.2 规则界限上的漏洞给会计造假行方便
        6.2.3 例外事项过多增加了人员的学习成本
    6.3 中国的会计准则制定方法存在的问题的解决
        6.3.1 规则导向与原则导向详细程度相结合
        6.3.2 规则导向与原则导向界限检验相结合
        6.3.3 规则导向与原则导向例外事项相结合
7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四、论会计国际化发展中的矛盾与成因(论文参考文献)

  • [1]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及其培养路径研究[D]. 解洁. 山西财经大学, 2016(01)
  • [2]金融道德风险防范研究[D]. 袁赞礼. 北京交通大学, 2014(12)
  • [3]基于金融危机史的会计准则变迁研究[D]. 王强. 重庆工商大学, 2014(08)
  • [4]高校会计教学引入国际执业资格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华侨学院国际会计方向班教学实践为例[D]. 卜丽雅.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4(08)
  • [5]租赁会计准则若干理论问题研究[D]. 蒋艳虹.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4(12)
  • [6]我国的会计国际化的总体思路与具体原则[J]. 孙井斌. 商业经济, 2013(23)
  • [7]经济全球化、对外经贸变革与商务财会发展——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会计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综述[J]. 叶陈刚,王孜,徐伟. 国际商务财会, 2013(12)
  • [8]XBRL会计信息披露研究[D]. 李辉. 西北大学, 2013(06)
  • [9]民航企业会计模式研究[D]. 孙新宪. 天津财经大学, 2014(12)
  • [10]中国会计准则制定方法研究[D]. 景昊昱. 东北财经大学, 2013(08)

标签:;  ;  ;  ;  ;  

会计国际化发展中的矛盾与成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