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东农村腹泻病原菌调查

闽东农村腹泻病原菌调查

一、闽东农村腹泻病原菌的调查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郑常委[1](2019)在《鲁西南地区畜禽大肠杆菌mcr-1耐药基因携带情况调查》文中提出2016-2017年,鲁西南地区鸡肉出口前多次检出多黏菌素,并引起了我国监管部门和进口国的关注。经监管调查发现,多黏菌素用于预防控制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革兰氏阴性菌效果明显,作为饲料药物添加剂和预防用药大量使用,而近年来,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现了多黏菌素耐药的报道,其中耐多黏菌素基因mcr-1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因此,调查了解鲁西南地区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流行情况既是该地区出口企业提高用药效率的需要也是排除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隐患的需要。本研究结合监管工作实际,以鲁西南地区出口鸡肉多黏菌素检出为线索,对多黏菌素目标菌生物学特性、细菌的耐药现状、常见耐药机制和mcr-1基因介导的耐药性特点进行了综述。为了解鲁西南地区mcr-1流行情况,从2018年4月-2019年3月,对来自济宁、枣庄、临沂、菏泽四地市的待宰的鸡和猪取样肛棉拭子183份,采集后的样品经过增菌和鉴别培养基培养后,对其进行革兰氏染色和生化鉴定,将鉴定为大肠杆菌的菌株使用甘油保存,然后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对经生化鉴定后的大肠杆菌进行mcr-1的检测。之后对mcr-1阳性大肠杆菌来源的养殖场的空气、水、鸡粪和卫生间进行采样,然后分离大肠杆菌再进行mcr-1的检测以跟踪调查其环境中mcr-1的存在情况。还采用K-B纸片扩散法分别对mcr-1阳性和阴性大肠杆菌进行了多黏菌素等10种药物的药敏试验,分析了mcr-1阳性和阴性大肠杆菌对多黏菌素的敏感和耐药情况。本试验通过对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后共获得156株非重复大肠杆菌,其耐药基因mcr-1的检测结果表明,共检出mcr-1基因43份,mcr-1总体携带率达到25.9%,其中鸡源性大肠杆菌携带率33.7%,猪源性菌携带率8.9%。对两家mcr-1阳性养殖场跟踪取样分离获得13株大肠杆菌,检出mcr-1耐药基因6份,分别来自鸡粪、鸡饮用水和鸡舍内空气。经药敏比对试验发现mcr-1阳性和阴性大肠杆菌对多黏菌素敏感的比例分别为35%和70%。通过试验了解了鲁西南地区畜禽来源大肠杆菌mcr-1的携带比例,对于出口企业提高针对性用药,提高经济效益有直接作用,同时为我部门制定多黏菌素残留控制措施、提高监管水平提供了理论和数据支持。还探索了对mcr-1阳性养殖场环境进行跟踪取样的有效方法,为我部门和出口企业开展养殖场环境监测提供了方法参考和经验。

郭瑜,姚笛,侯婷婷,张微,佐兆杭,刘鑫,郭德军[2](2016)在《乳中志贺氏菌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文中指出为了快速、有效的检测乳中的志贺氏菌,建立一种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荧光定量PCR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志贺氏菌ipaH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对提取的志贺氏菌DNA模板进行PCR扩增,对目的基因进行克隆和测序,然后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志贺氏菌进行检测,确定其扩增条件。建立的方法特异性强,检测的灵敏度可达到10-6 ng/μL。利用建立的方法可检测乳中2.84 cfu/mL的志贺氏菌。该方法为快速、准确检测乳中的志贺氏菌提供了参考。

赵黎芳,陈建平,夏月良[3](2012)在《337例致病菌阳性腹泻病例调查分析》文中指出目的了解医院肠道门诊致病菌腹泻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流行菌株,为感染性腹泻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在一、二级医院肠道门诊对因腹泻就诊,经病原学监测结果为肠道致病菌感染的病例,进行临床症状、可疑食物史调查,并对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37例患者就诊前的平均腹泻次数为5.87次;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大便性状改变,稀便、水样便最多,分别占病例总数的74.48%和21.07%;不同致病菌所引起的大便性状改变不同;副溶所致腹泻占80%以上;可疑饮食史主要是海水产品、肉及肉制品、淡水产品及果蔬类。结论腹泻病的临床症状、病原学及可疑饮食史对此病的诊治、预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要加强食源性疾病网和食品污染物监测网"两网"监测。

贾宇静[4](2010)在《广州市某医院腹泻病人香港海鸥型菌和ETEC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研究目的通过广州市海珠区某三甲医院门急诊腹泻病人香港海鸥型菌(laribacterHong kongensis,LH)和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xcherichia coli, ETEC)的检出与耐药性,了解该区香港海鸥型菌和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的流行情况和耐药情况以及该两种细菌的合并感染率,感染的危险因素和耐药谱;评价其对人群健康和安全的潜在危险,并为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2.研究背景2.1香港海鸥型菌2001年香港大学袁国勇教授和胡钊逸副教授在香港肝硬化病人的胸腔脓液和血液中首次分离出香港海鸥型菌,通过生化特性和16SrRNA基因序列等分析,发现此菌与其他属细菌有很大不同,属新发现细菌菌属。2004年6月香港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系发表在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上一项最新研究成果,研究通过一个多中心的病例对照研究提出香港海鸥型菌可能是导致胃肠炎尤其是较严重胃肠炎的原因之一,且食用淡水鱼与外出旅游是该类腹泻的主要危险因素。目前,我国内地对LH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且主要集中在淡水鱼对该菌污染情况的调查,而关于人群感染状况的研究近乎处于空白。迄今为止,仅有倪小平等从杭州市某医院759例门诊腹泻病人中分离到4例LH的研究报告,尚未见其他人群带菌情况的研究。广东毗邻香港,是淡水鱼的主要供应基地,且LH在淡水鱼的检出率高达41.7%。目前,LH已成为广东淡水鱼输往香港的必检致病菌之一,以防止LH类腹泻的发生。然而,广东尚未见人群感染的研究报道,该菌对人群健康和安全的潜在危险性尚不清楚。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腹泻,又被称为婴幼儿和旅游者腹泻,为发展中国家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因,也是儿童、成人及旅游者腹泻的病因之一。据港大医学院微生物学系胡钊逸等报道,香港检出的17名LH阳性病人样本中,有4名病人同时合并有其他致病菌的感染,其中3例就为ETEC,提示我们这两种细菌是否更容易出现合并感染,从而加重腹泻病人的症状。2.2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于1968年在加尔各答首次被分离出,我国则于1974年在福建由林成水等首次分离出。国内ETEC的检出率研究集中于1995年—2002年,检出率波动范围在1.89%—69.4%,其中在广东较为系统正规的流行病学调查仅有三次,分别是1983年11月至1984年10月对广州市286例急性腹泻的婴幼儿所做的检测,检出率为16.3%;1990—1991年在广东某农村针对儿童和成人腹泻所进行的调查,检出率为69.4%;1997年9月至10月在某野外驻训部队的监测,检出率为33.3%;检测手段主要为敏感度和特异性较低的血清学诊断,动物实验以及高灵敏度的基因探针法。在距今接近11年的时间里,广东对腹泻病人ETEC的检出仅限于对集体单位腹泻爆发的调查,而对人群感染的危险性无从知晓,国内其他省市也存在同样的监测空白。2.3香港海鸥型菌和ETEC的耐药性据文献显示,我国部分地区ETEC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达44%—48%,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已高达66.7%和65.7%,对哌拉西林,头孢唑林的耐药率与第三代头孢菌素相似。对青霉素类,磺胺类,四环素高度耐药,耐药率高达72.4%-78.1%,仅对亚胺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性很高。在杭州腹泻病人身上检测出的香港海鸥型菌对医院常用的抗生素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尤其是对青霉素类和第三代头孢菌素类的耐药性。细菌的耐药性由于受到地域,医生的用药和个人自行服用抗生素等因素而呈现不同的耐药谱。广州地区未见有人源LH的检出株,且人群感染ETEC的监测近十年未见有报道,所以对该两种细菌的耐药性也无从进行评价,无法给临床医生的用药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导致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非敏感抗生素的使用,从而间接加重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所以耐药性的检测也成为本课题的主要研究目的之一。3.标本收集和资料获取2008年8月至2009年10月收集医院感染疾病科门诊,儿科门诊,消化科门诊和急诊科胃肠炎患者的腹泻标本。病人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资料通过自制的《感染性腹泻调查表》获得。4.实验室检测(1)标本处理:标本留取后30分钟内接种大肠杆菌培养肉汤(EC肉汤),麦康凯平板(MAC)和头孢哌酮麦康凯平板(CMAC).对于不能留取粪便的病人则取肛拭子床边直接接种EC肉汤,MAC和CMAC.(2)香港海鸥菌的生化检测:CMAC37℃培养48h,EC肉汤常规培养6-8h。对于平板未长菌的标本则用增菌后的EC肉汤再转接平板继续培养。挑取平板上细菌外形为0.5.1mm的无色、透明、扁平状,边缘光滑整齐的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氧化酶和触酶实验,结果为革兰氏染色阴性,氧化酶和触酶实验阳性且三糖铁实验阴性者用API20NE做生化鉴定。(3)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的生化检测:MAC37℃培养18-24小时,EC肉汤常规培养6-8h。对于平板未长菌的标本则用增菌后的EC肉汤再转接平板继续培养。挑取平板上直径2-3mm粉红色菌落,革兰氏染色为阴性杆菌,氧化酶实验阴性,三糖铁实验符合大肠杆菌生化特性的细菌进行基因鉴定,基因鉴定阳性的菌株再做API20E的生化鉴定。(4)基因检测:参考文献合成引物,PCR扩增香港海鸥型菌的16SrRNA:针对ETEC为扩增其毒力基因:不耐热肠毒素(LT),人源耐热肠毒素(STh)和猪源耐热肠毒素(STp)。(5)测序:对于扩增片段在100bp以上的产物直接送往上海英竣公司进行测序。产物在100bp以下的则先进行基因克隆,再将克隆菌液送往公司进行测序。测序结果利用GeneBank的BLAST软件进行在线同源性分析。5.耐药性分析采用WHO推荐的K-B纸片扩散法检测,判定标准按美国CLSI/NCCLS M100-S19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执行标准(2009版)肠杆菌科抑制圈直径的解释标准执行。敏感(susceptible,S)率、中介(intermediate,I)率、耐药(resistant,R)率分别用S%、I%、R%表示。6.统计方法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数据进行双录入,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样本率的比较用χ2检验。7.结果(1)LH的检出情况:本次共检测646份腹泻标本,其中男性330例,女性316例,未查到阳性菌株。(2)ETEC的检测结果:2008年8月至2009年10月收集646份腹泻标本,检出38例ETEC阳性标本,检出率6%,其中LT(+)14例,STp(+)4例,STh(+)16例及LT(+)STh(+)4例。(3)ETEC的临床表现:38例ETEC感染患者中,腹痛占63%(24/38),呕吐占37%(14/38),发热占11%(4/38),服用过抗生素的占13%(5/38)。其中腹痛在儿童组(年龄<15)和成人组(年龄≥15)都为突出症状,分别占53%(8/15)和70%(16/23);发热较腹痛和呕吐发生率低,分别占13%(2/15)和9%(2/23)。腹泻物表现为黄色稀水样便18例,粘液便6例,水样便6例,粘血便1例,米泔样大便1例,粪便出现大块粘膜者2例,稀便4例。一天最多腹泻次数在10次(不含10)以下的病人28例,10次以上的病人10例。(4)ETEC的流行病学特征:根据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进行分析。38例ETEC腹泻患者,年龄152天~79岁,男性21例,占6%(21/330),女性17例,占5%(17/316),两者检出率无显着性差异(χ2=0.282,P>0.05)。小于1岁组检出率最低,2岁组检出率最高。ETEC检出高峰集中春夏两季,检出率在3%-25%之间,38例患者中仅有2人有外出旅游史,21人在1周内吃过水产品,17人有在外进食。(5)耐药性检测结果:38株ETEC对青霉素类抗生素中的氨卡西林和替卡西林的耐药性最高,耐药率分别达到55%和34%,对阿莫西林/棒酸的耐药率为8%,而对哌拉西林100%敏感;其次对氨基糖甙类,四环素类和磺胺类抗生素的耐药率都不超过26%,其中对米诺环素的耐药率为13%,庆大霉素为26%和复方新诺明为21%,但对丁胺卡那100%敏感。头孢类抗生素对该菌出现的耐药性较低,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头孢噻肟分别出现87%和89%的敏感度,对头孢西丁、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100%敏感。对亚胺培南和美罗配能100%敏感。有1例对环丙沙星耐药。8结论LH作为一个新发现的潜在病原菌,可能是导致胃肠炎尤其是较严重胃肠炎的原因之一,对人群感染情况的监测是评估该菌对人群健康风险的潜在危险的方法之一。此次在广州某医院646例腹泻人群的调查中未能检出LH,但由于是单中心调查,所以更大的研究现场,更多的样本量对其感染风险的评估是必要的。作为与LH合并感染率最高的ETEC,通过此次监测,我们发现该菌的检出率较低,仅为6%,检出的基因型别以STh为主。ETEC引起的腹泻常为水样泻,临床表现较重,严重者1天可达20多次,所以临床上对水样腹泻的患者的诊断应想到与检出率很低的本病鉴别,避免误诊误治。ETEC感染的患者中有55%(21/38)的人有食用水产品以及48%(17/38)的人有外出进食,提示饮食卫生是引起ETEC腹泻的重要原因之一,并且食用未煮熟的水产品可能是ETEC类腹泻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也可能是LH和ETEC合并感染的主要原因。针对所检出的38株ETEC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有1株出现对环丙沙星耐药,其余菌株则对头孢类抗生素的敏感性较高,而对青霉素类、四环素类及磺胺类抗生素耐药率较高,所以在针对ETEC类腹泻时,建议用药可首选头孢类抗生素。

梁大斌,林玫,李永红,董柏青,殷凯,蒙增慧,秦卫文,吴兴华,潘绵方,钟柳青[5](2009)在《广西城乡腹泻病调查病例临床特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腹泻病调查病例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方法以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万余名居民进行腹泻病疾病负担调查,对发现的腹泻病例进行基本情况、症状体征以及诊疗等相关情况调查。结果常见的症状体征有腹痛(占55.43%)、腹胀(29.19%)、食欲不振(19.46%)及里急后重(13.57%)。农村病例全身症状及脱水症状发生率均较城区病例高。014岁的儿童的呕吐、发热、精神差及尿少等症状体征的发生率较高。病例以排稀便(56.11%)、水样便(51.58%)为主。冬季排水样便的病例比例稍高于夏季。至调查之日止,痊愈及好转的病例占87.1%。到医院/诊所治疗的病例占22.85%。采取过自行治疗的病例占60.18%,其中61.28%使用了抗生素,最常用的药物为土霉素、诺氟沙星及泻利停。结论腹泻病症状普遍较轻,但临床表现多样,致病原因复杂,在治疗上应注意合理用药的问题。

吕信[6](2009)在《中药“犊泻康”抗犊牛腹泻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试验针对大庆地区某奶牛场,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犊牛腹泻的发病率情况,并对主要致病菌进行分离鉴定;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打孔法和急性毒性试验研究了中药对病原菌的体外抑菌活性并优选出最佳的中药复方制剂—犊泻康。中药犊泻康是针对大庆地区犊牛腹泻的主要病因而研制的复方制剂,为了探明中药犊泻康防治犊牛腹泻的效果和作用机制,本文从体外抑菌试验、急性毒性试验、细胞粘附试验、对小肠运动的影响、离体肠管试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犊泻康颗粒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及中药犊泻康对犊牛腹泻防治效果的观察等几个方面比较系统的研究了中药犊泻康抗犊牛腹泻的作用。主要病原菌的分离鉴定试验表明:在采集的30份腹泻犊牛病料中,经初步分离得到16株疑似为大肠杆菌。经生化鉴定和动物接菌试验,初步确定其中一株为产肠毒素大肠杆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试管二倍稀释法结果表明复方1、复方2、五倍子、诃子、厚朴、甘草、黄连、乌梅、大黄抑制大肠杆菌K99、大肠杆菌987P、分离菌株的综合效果较好,MIC为8~63g/L,MBC为16~63g/L。黄芩、黄柏、肉桂、丹皮、连翘、五味子效果次之,MIC为31~63 g/L,MBC为31~125 g/L。打孔法结果表明五倍子、石榴皮、诃子、黄芩、郁金、甘草、黄连、乌梅、丹皮、黄柏、大黄、丁香和五味子对大肠杆菌K99、大肠杆菌987P、分离菌株的抑制效果较好,呈高敏或中敏反应,有的甚至达到极敏;复方1和复方2对大肠杆菌K99、大肠杆菌987P、分离菌株的抑制效果较好,呈高敏或中敏反应,也有达到极敏。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中药复方1、2提取液经腹腔给药的LD50分别为4523.79mg/kg、22861.25mg/kg,复方1、2提取液的LD50的95%可信限分别为4513.91~6718.63mg/kg、20641.44~25319.78mg/kg,复方2的安全性高于复方1。采用急性毒性试验研究了中药复方的毒性作用,在体外抑菌试验和毒性试验的基础上,筛选出最佳中药制剂—复方2,并用于下一步的研究。细胞粘附试验结果表明:未经药物处理的大肠杆菌大量吸附在牛小肠上皮细胞及肾细胞周围,而经过药物作用后的细菌未见明显的粘附于牛小肠上皮细胞及肾细胞表面。小肠推进试验和离体肠管试验的结果表明:中药犊泻康对家兔离体肠管的运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使其收缩幅度降低,舒张时间延长,并且对硝酸毛果芸香碱引起的小肠蠕动加快起到拮抗作用;对于活体小鼠能减缓其小肠蠕动推进速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着。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犊泻康颗粒中盐酸小檗碱含量试验结果:通过3批犊泻康颗粒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盐酸小檗碱最高为0.6491 mg/g,最低为0.6063 mg/g。考虑到中药材成分的含量与产地、品种和采收季节有关,药材的盐酸小檗碱含量差别较大,犊泻康颗粒的生产工艺与盐酸小檗碱含量测定前处理等耗损影响,暂定犊泻康颗粒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限度为不低于0.6000mg/g。中药犊泻康对犊牛腹泻防治效果观察试验结果表明:中药复方制剂犊泻康可防治犊牛腹泻。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中药犊泻康能有效的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繁殖,降低其致病力,减缓动物小肠蠕动,并且对犊牛腹泻的防治具有较好的效果,为开发新的具有抗菌、止泻功效的中药制剂奠定了理论基础。

次白,巴桑央吉[7](2009)在《病原微生物检测在感染性疾病诊疗中的作用》文中认为

郑春华[8](2008)在《感染性腹泻细菌学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江肖蔚,黄官平[9](2007)在《一起由台风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暴发调查》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调查确定2006年7月我县某村陆续出现感染性腹泻暴发的病因及其来源。[方法]对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病人粪便检出病原性大肠埃希菌;饮用水中检出病原性大肠埃希菌,后者毒力基因LT阳性;病例对照调查显示与饮用水相关。[结论]这是一起主要由饮用受病原性大肠杆菌污染的水而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暴发。

王松梅,郝志勇,马景臣,杜琳,汪萱怡[10](2006)在《PCR检测与细菌培养方法在细菌性痢疾监测中的应用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与PCR检测比较,确定细菌培养方法对细菌性痢疾疾病负担的低估程度。方法从2002年细菌性痢疾监测研究获得的10105份腹泻标本中随机选取337份,采用针对ipa H基因的PCR方法检测其志贺菌感染,并同传统细菌培养方法进行比较。结果337份腹泻标本中检测到ipa H基因212份,检出率为62.9%;而粪便培养阳性为39份,检出率为11.6%(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PCR检出的因素依次为细菌培养结果(OR=15.5;95%CI:2.0-119.0),具有发热症状(OR=2.8;95%CI:1.2-6.2),菌痢流行季节的腹泻(OR=2.4;95%CI:1.4-4.3)及女性病例(OR=1.8;95%CI:1.1-3.0)。结论与PCR检测相比,传统细菌培养方法使得菌痢的发病率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被低估。

二、闽东农村腹泻病原菌的调查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闽东农村腹泻病原菌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鲁西南地区畜禽大肠杆菌mcr-1耐药基因携带情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大肠杆菌生物学特性概述
        1.1.1 形态特征
        1.1.2 培养特征
        1.1.3 生化特征
        1.1.4 理化特征
    1.2 大肠杆菌的危害性
    1.3 大肠杆菌的耐药性
        1.3.1 耐药性概述
        1.3.2 耐药性的产生
        1.3.2.1 基因突变诱导的耐药性与细菌固有耐药性概述
        1.3.2.2 细菌基因传递诱发的耐药性。
        1.3.3 大肠杆菌耐药机制
        1.3.3.1 产生酶对抗菌药物修饰或失活
        1.3.3.2 增强细菌主动外排泵系统
        1.3.3.3 抗菌药物作用靶位的变化
        1.3.3.4 细菌外膜通透性的改变
    1.4 mcr-1 基因介导的耐药性
        1.4.1 mcr-1 的发现
        1.4.2 mcr-1 来源
        1.4.3 mcr-1 结构
        1.4.4 mcr-1 与黏菌素耐药性的关系
        1.4.5 mcr-1 介导的黏菌素耐药机制和传播特点
    1.5 mcr-1 介导的耐药性预防控制措施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主要仪器设备
    2.3 方法
        2.3.1 样品采集及处理
        2.3.1.1 监测取样
        2.3.1.2 跟踪取样
        2.3.2 细菌分离纯化
        2.3.3 革兰氏染色镜检
        2.3.4 生化鉴定
        2.3.5 细菌的保存
        2.3.6 耐药基因的检测
        2.3.6.1 细菌培养
        2.3.6.2 细菌DNA提取
        2.3.6.3 引物合成
        2.3.6.4 PCR反应条件
        2.3.6.5 PCR产物电泳
        2.3.6.6 电泳凝胶紫外成像
        2.3.6.7 扩增产物测序
        2.3.6.8 测序结果比对
        2.3.6.9 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
        2.3.7 药敏比对实验
        2.3.7.1 增菌接种培养基
        2.3.7.2 加贴药敏片
        2.3.7.3 测量抑菌环直径
        2.3.7.4 结果判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鉴定结果
        3.1.1 大肠杆菌培养特性
        3.1.2 大肠杆菌形态鉴定
        3.1.3 分离菌生化特性
    3.2 大肠杆菌的分离结果
    3.3 mcr-1 耐药基因调查结果
        3.3.1 mcr-1 扩增和测序结果
        3.3.2 mcr-1 阳性养殖场调查结果
        3.3.3 药敏试验结果
4 讨论
    4.1 调查结果讨论
        4.1.1 大肠杆菌mcr-1 基因的携带率
        4.1.2 药敏试验比对结果
        4.1.3 在养殖场环境中检出mcr-1
        4.1.4 mcr-1 的稳定性
    4.2 创新点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2)乳中志贺氏菌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菌株
        1.1.2 试剂
        1.1.3 主要仪器
    1.2 方法
        1.2.1 菌株培养
        1.2.2 DNA模板的制备
        1.2.3 引物的合成
        1.2.4 目的基因的扩增和纯化
        1.2.5 目的基因的克隆
        1.2.6 重组质粒标准曲线的绘制
        1.2.7 特异性检测
        1.2.8 灵敏性检测
        1.2.9 模拟标本的检测
2 结果与分析
    2.1 志贺氏菌的ipa H基因的PCR扩增与测序
    2.2 荧光定量PCR扩增结果
    2.3 荧光定量PCR的特异性试验
    2.4 荧光定量PCR的敏感性试验
    2.5 模拟标本的检测
3 讨论

(4)广州市某医院腹泻病人香港海鸥型菌和ETEC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附录1
附录2 缩略词词汇表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证明

(5)广西城乡腹泻病调查病例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1.2 调查方法
    1.3 病例定义1岁以上儿童及成人每日排便3次及以上, 并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症状体征
    2.2 大便性状及日排便次数
    2.3 腹泻持续天数
    2.4 转归
    2.5 治疗
3 讨论
    3.1 症状体征较轻, 儿童病例相对较重
    3.2 大便性状与病原学的关系
    3.3 以自行治疗为主, 抗生素使用率高

(6)中药“犊泻康”抗犊牛腹泻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犊牛腹泻在养牛生产和人类公共卫生中的危害
    1.2 犊牛腹泻病因研究进展
    1.3 犊牛腹泻的发病机理
    1.4 犊牛腹泻的预防
    1.5 治疗犊牛腹泻应注意的问题
    1.6 防治犊牛腹泻药物的研究进展
    1.7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8 国内外研究进展
    1.9 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第三章 试验结果与分析
    3.1 主要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3.2 中药体外抑菌试验
    3.3 急性毒性试验
    3.4 细胞粘附试验
    3.5 中药犊泻康对小肠运动的影响
    3.6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犊泻康颗粒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
    3.7 中药犊泻康对犊牛腹泻防治效果的观察
第四章 讨论
    4.1 主要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4.2 中药的提取方法
    4.3 中药体外抑菌活性的研究
    4.4 急性毒性试验
    4.5 中药犊泻康对细菌粘附细胞的影响
    4.6 中药犊泻康对小肠运动的影响
    4.7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犊泻康颗粒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
    4.8 中药犊泻康对犊牛腹泻防治效果的观察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历

(7)病原微生物检测在感染性疾病诊疗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微生物检测能够快速、准确地检出病原微生物
    1.1 尿、大便的细菌学检验
    1.2 脑脊液的细菌学检验
    1.3 穿刺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1.4 血液、骨髓、咽、下呼吸道等处的分泌物、脓液及生殖系统的分泌物检查
2 微生物检测能准确及时的做出药敏报告,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3 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控制感染中的作用
4 定期发布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

(9)一起由台风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暴发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病例搜索
    1.3 病例对照调查
    1.4 卫生学调查
2 结果
    2.1 流行病调查
        2.1.1 基本情况
        2.1.2 病例对照调查
        2.1.3 水源卫生学调查
        2.1.4 居住环境调查
    2.2 临床症状
    2.3 实验室检验
        2.3.1 病人粪便检验
        2.3.2 饮用水检验
        2.3.3 山涧水和附近厕所粪便检验
3 讨论

(10)PCR检测与细菌培养方法在细菌性痢疾监测中的应用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资 料 和 方 法
    观察对象
    研究方法
    微生物学检验
    PCR检测
    样本含量与统计分析
结 果
讨 论

四、闽东农村腹泻病原菌的调查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鲁西南地区畜禽大肠杆菌mcr-1耐药基因携带情况调查[D]. 郑常委. 山东农业大学, 2019(01)
  • [2]乳中志贺氏菌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J]. 郭瑜,姚笛,侯婷婷,张微,佐兆杭,刘鑫,郭德军.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6(10)
  • [3]337例致病菌阳性腹泻病例调查分析[J]. 赵黎芳,陈建平,夏月良. 现代预防医学, 2012(07)
  • [4]广州市某医院腹泻病人香港海鸥型菌和ETEC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D]. 贾宇静. 南方医科大学, 2010(03)
  • [5]广西城乡腹泻病调查病例临床特征分析[J]. 梁大斌,林玫,李永红,董柏青,殷凯,蒙增慧,秦卫文,吴兴华,潘绵方,钟柳青. 中国热带医学, 2009(04)
  • [6]中药“犊泻康”抗犊牛腹泻作用的研究[D]. 吕信.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09(S2)
  • [7]病原微生物检测在感染性疾病诊疗中的作用[J]. 次白,巴桑央吉. 西藏医药杂志, 2009(02)
  • [8]感染性腹泻细菌学分析[J]. 郑春华.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08(04)
  • [9]一起由台风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暴发调查[J]. 江肖蔚,黄官平.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07(04)
  • [10]PCR检测与细菌培养方法在细菌性痢疾监测中的应用比较[J]. 王松梅,郝志勇,马景臣,杜琳,汪萱怡.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06(06)

标签:;  ;  ;  ;  ;  

闽东农村腹泻病原菌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