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疗效观察

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疗效观察

一、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郭彬[1](2021)在《中药治疗以腹泻为首发症状牛奶蛋白过敏患儿的临床疗效》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为探讨中药石榴健胃散合焦三仙加减治疗以腹泻为首发症状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的临床疗效,以此为其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中医治疗依据。方法:选择以腹泻为首发症状的牛奶蛋白过敏患儿60例,分别来自江西省儿童医院消化科门诊和住院部。采用简单随机法将牛奶蛋白过敏患儿分为中药组和常规组,各30例。另外选取在江西省儿童医院儿保科体检正常婴幼儿30例为正常组。常规组:予以母乳(母亲回避过敏食物)或配方奶粉(氨基酸奶粉:恩敏舒)喂养以及益生菌(双歧杆菌、乳酸菌素片等)治疗。中药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石榴健胃散合焦三仙加减(石榴皮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黄芪白术)。正常组:继续原喂养方式喂养。分别观察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牛奶蛋白过敏患儿的临床样本症状及体征、过敏相关指标。结果:1.临床症状总积分比较:中药组和常规组牛奶蛋白过敏患儿治疗前症状总积分无差异(P>0.05),采用不同方法治疗4周后与同组治疗前在症状总积分方面分别进行组内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治疗方案均可改善临床症状如腹泻、食欲不振、哭闹不安、神疲乏力表现的情况。中药组患儿与常规组患儿治疗4周后在症状总积分方面分别进行组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中药组症状总积分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常规组,提示以腹泻为首发症状的牛奶蛋白过敏患儿在母乳或配方奶粉喂养的基础上加服中药石榴健胃散合焦三仙加减改善症状的疗效更佳。2.实验室指标比较:与过敏相关指标IL-6、IL-17、EOS、EOS%比较:治疗前,与正常组相比,牛奶蛋白过敏患儿IL-6、IL-17、EOS、EOS%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儿童(P<0.05);两组牛奶蛋白过敏患儿治疗前相比,IL-6、IL-17、EOS、EOS%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两组具有可比性。治疗4周后,分别进行组内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均能下调IL-6、IL-17、EOS、EOS%的表达水平;进行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中药组在降低IL-6、IL-17、EOS、EOS%的表达水平上明显优于常规组。3.治疗疗效等级比较:中药组显效人数为18人,有效人数为10人,无效人数2人,总有效率为93.33%;常规组显效人数10人,有效人数13人,无效7人,常规组总有效率为76.67%。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对牛奶蛋白过敏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石榴健胃散合焦三仙加减较常规治疗(饮食回避)总体治疗效果更佳。结论:1.牛奶蛋白过敏患儿存在EOS、EOS%、IL-6、IL-17的表达异常增高。2.石榴健胃散合焦三仙加减联合常规治疗能够使以腹泻为首发症状的CMPA患儿临床症状更好的得到缓解。3.石榴健胃散合焦三仙加减联合常规治疗能够更明显改善牛奶蛋白过敏患儿的免疫相关指标EOS、EOS%、IL-6、IL-17的表达水平。4.石榴健胃散合焦三仙加减联合常规治疗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优于单纯饮食回避联合益生菌治疗。

吴娉婷,唐宏亮,何凤诗,马铭辰,梁英业,傅剑萍,王开龙,夏天,肖易[2](2021)在《小儿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研究进展》文中指出阐述了小儿腹泻的病因病机,小儿推拿起效机理、选穴及手法研究、推拿治疗手法,重点对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各类治疗手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发现单纯辨证推拿治疗、流派推拿及推拿联合其他治疗可有效改善小儿腹泻。

刘蕴[3](2021)在《推拿法辅助治疗小儿伤食泻的临床护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推拿法辅助治疗小儿伤食泻的临床护理效果,为伤食泻患儿临床治疗护理提供更好的方法。方法:本研究于2019年10月到2020年10月,在山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儿科中医治疗室就诊的患儿中,选取伤食泻患儿100例,且均符合纳入标准。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例。开始课题前,参与研究的相关人员,均进行培训和分工,对指导语言和治疗方法进行统一和规范。试验组和对照组均采用口服蒙脱石散和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推拿治疗,推拿法具体为清补脾经、运内八卦、摩腹各300次,清胃经、清大肠,退六腑各200次,揉龟尾100次。脘腹胀满甚者加揉脾俞、胃俞各100次;腹痛甚者加拿肚角3次,呕吐较频者加推天柱骨200次。治疗均以3天为一个疗程治疗,共治疗两个疗程。患儿在治疗前、治疗3天和治疗6天后,进行中医证候症状体征评分,观察患儿的不良反应、腹泻缓解时间并及时记录,治疗结束进行满意度评价。对患儿治疗资料收集并整理,数据统计分析使用SPSS24.0软件。结果:1.中医证候症状体征积分的比较:治疗3天及治疗6天后对主要症状体征积分、次要症状体征积分及总积分进行分别比较,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3天、6天后在各积分的改善上,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2.治疗后两组患儿主要症状体征评分比较:①治疗3天后比较: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的治疗护理方式在改善患儿大便次数,性状及气味,量的评分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大便质地的评分改善上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的治疗护理方式在各项主症体征的评分改善上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之间进行比较,各项主要症状体征评分的改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治疗6天后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护理方式对患儿各主症体征的评分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之间进行比较,各项主要症状体征评分的改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3.治疗后两组患儿次要症状体征评分比较①治疗3天后比较: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在患儿腹痛、食欲的评分改善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腹胀、精神、口渴、小便、呕吐的评分改善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各项次要症状体征评分改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之间进行比较,各项次要症状体征评分的改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治疗6天后比较: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在患儿腹胀、腹痛、食欲、呕吐、小便的评分改善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精神、口渴的评分改善上,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在各次要症状体征评分的改善上,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之间进行比较,腹痛、腹胀和呕吐三个指标评分改善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在食欲、口渴、小便和精神状态四个指标上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4.两组患儿治疗疗效比较:①治疗3天后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是97.9%,85.4%,两组在有效率的比较上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治疗6天后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是100%,93.7%,两组在有效率的比较上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5.两组患儿腹泻缓解时间的比较:试验组腹泻缓解时间是1.724±1.000天,对照组腹泻缓解时间是2.656±1.772天,试验组的腹泻缓解时间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后两组患儿满意度评分的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患儿家长满意度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7.安全性评价:治疗过程中,两组患儿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发生。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未出现胃肠道不适及其他过敏反应,试验组在推拿操作过程中,未出现皮肤破损、红痒等不适现象。结论:推拿法辅助治疗小儿伤食泻,可以明显改善患儿的中医证候症状体征积分;可以有效缩短患儿腹泻缓解时间且安全性较高,并可以提高患儿家长对医疗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汪玉洁[4](2021)在《和术推拿治疗小儿湿热型泄泻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课题通过观察和术推拿疗法调治小儿泄泻(湿热型)患儿的临床疗效,进一步丰富小儿泄泻(湿热型)的中医治疗方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湿热型小儿泄泻患儿为研究对象共60例,采用随机对照设计临床试验,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和术推拿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小儿推拿进行治疗,两组患儿均每日治疗1次,6天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进行统计学处理。疗程结束后以中医证候积分、湿热型泄泻症状评分及推拿后前三个24小时大便成形时间对两组患儿进行临床疗效评价;以泄泻中医症状体征积分量表中单项症状对两组治疗方法的优势进行评价。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中医症状体征积分、推拿前三个24小时大便成形时间及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中医症状体征积分、推拿前三个24小时大便成形时间及总评分的降低程度,试验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泄泻中医症状体征积分量表的单项症状比较,试验组在改善大便次数、大便性状和腹痛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呕吐、发热、精神倦怠、口渴、食欲减退、小便短黄、肛周红赤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89.66%)高于对照组(82.76%),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术推拿疗法效果更佳,值得临床借鉴。结论:两组治疗方法对小儿泄泻(湿热型)均具有良好的疗效,但和术推拿疗法效果更佳,值得临床借鉴。

郑烨[5](2021)在《腹部振摩法治疗小儿难治性腹泻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本研究观察以“腹部振摩法”分型治疗1-3周岁小儿难治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及优势,以期为小儿难治性腹泻的治疗提供一种可以借鉴的新的推拿操作法。方法:本研究采取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把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212例小儿难治性腹泻患儿(其中脾虚型及脾肾阳虚型各106例),运用SPSS26.0软件中随机数字生成器,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6例(每组分别包含脾虚型53例及脾肾阳虚型53例)。其中试验组采用“腹部振摩法”+常规推拿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法治疗,试验组与对照组均连续治疗5日,每日1次。观察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主症评分、中医证候次症评分、中医证候总评分,采用SPSS26.0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结果进行疗效评价,同时详细记录所有入组患儿的治疗完成情况以及治疗期间所有安全性指标和所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1.中医证候疗效比较:经过治疗后,对照组脾虚型总有效率为86.79%、脾肾阳虚型总有效率为75.47%,总有效率81.13%;试验组脾虚型总有效率为96.23%、脾肾阳虚型总有效率为94.34%,总有效率95.28%。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P<0.05),说明对于小儿难治性腹泻“腹部振摩法”+常规推拿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常规推拿治疗。2.中医证候主症评分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主症评分经组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腹部振摩法”+常规推拿在改善患儿主症优于常规推拿治疗。试验组脾虚型和试验组脾肾阳虚型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各主症评分,除了病程P>0.05无显着差异,其余各评分均P<0.05,具有显着差异。说明“腹部振摩法”+常规推拿在改善脾虚型患儿主症效果优于脾肾阳虚型儿童。3.中医证候次症评分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次症总评分经组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腹部振摩法”+常规推拿在改善患儿次症总评分优于常规推拿治疗。试验组脾虚型和试验组脾肾阳虚型各次症评分对比,面色、舌苔、食欲食量的评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试验组脾虚型和试验组脾肾阳虚型的精神评分对比,无显着差异(P>0.05)。说明“腹部振摩法”+常规推拿在改善脾虚型患儿面色、舌苔、食欲食量等症状效果优于脾肾阳虚型儿童。4.中医症候总分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评分经组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腹部振摩法”+常规推拿在改善中医症候总分上优于常规推拿治疗。5.安全性分析: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说明“腹部振摩法”安全性好。6.依从性分析:本研究共纳入212例小儿难治性腹泻患儿(其中脾虚型106例,脾肾阳虚型106例),最终有效病例为212例,其中试验组106例,对照组106例,依从性为100%,说明患儿依从性好。结论:“腹部振摩法”能有效提高小儿难治性腹泻临床疗效,试验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及主次症总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无不良反应。

王晴[6](2021)在《益气健脾结合分清泌浊止泻推拿法治疗小儿脾虚型泄泻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通过益气健脾结合分清泌浊止泻推拿法和常规传统推拿法治疗小儿脾虚型泄泻的疗效对比,对其有效性以及实用性作出了客观评价,以探寻临床治疗脾虚型泄泻的更优方案。以便今后进一步推广及运用。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期间,以小儿脾虚型泄泻为主诉就诊于安徽省中医院小儿推拿门诊的60例患儿。患儿年龄在6个月-24个月。采取随机化法,把符合标准的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0例。第一组为治疗组采取益气健脾结合分清泌浊止泻推拿治疗法;第二组为对照组采取常规传统推拿治疗法。两组均每周5次为一个疗程,连续做两个疗程。治疗结束后通过观察和统计治疗组及对照组小儿脾虚型泄泻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各项证候积分的变化进行疗效判定,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结果:1.疗效:治疗组通过益气健脾结合分清泌浊止泻推拿法治疗小儿脾虚型泄泻疗程结束后总有效率是93.33%。对照组通过常规传统推拿法治疗小儿脾虚型泄泻疗程结束后总有效率是86.67%。经过统计学检验分析,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总有效率高,有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小儿脾虚型泄泻采用益气健脾结合分清泌浊止泻推拿法的总体疗效比采取常规传统推拿法的疗效更优。2.中医主症、次症的证候积分:治疗组疗程结束后,脾虚型泄泻的患儿每一个主症积分(大便次数、大便性状)和治疗前比较差异非常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每一个次症积分(精神、面色、饮食、倦怠乏力、食后腹胀)和治疗前比较差异非常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通过益气健脾结合分清泌浊止泻推拿法治疗小儿脾虚型泄泻患儿的每个中医主要症状以及次要症状都得到明显改善。对照组:通过治疗前后对比,脾虚型泄泻的患儿的每一个主要症状和次要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经过常规传统推拿法治疗小儿脾虚型泄泻患儿的症状都有改善。结论:1.益气健脾结合分清泌浊止泻推拿法和常规传统推拿法治疗小儿脾虚型泄泻均有显着的效果。2.益气健脾结合分清泌浊止泻推拿法可以有效的改善患儿主症(大便次数及性状)、次症(精神、面色、饮食、倦怠乏力、食后腹胀),减轻患儿痛苦。3.从证候积分变化来分析比较,治疗小儿脾虚型泄泻益气健脾结合分清泌浊止泻推拿法的总体疗效优于常规传统推拿法。更值得临床应用以及推广。

于洪君,段晓征[7](2020)在《小儿推拿治疗儿童腹泻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腹泻是儿童时期的一种常见病与多发病,临床上以大便性状的改变或次数增多为主要表现。西医针对本病主要是抗感染对症治疗为主,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方法多样且疗效显着,外治法中的小儿推拿疗法因其减少了患儿口服中药的困难,且安全及疗效确切而受到了广大患儿家长的认可。本文将近5年来小儿推拿疗法治疗儿童腹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胡平,姚晓荣[8](2020)在《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小儿泄泻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小儿泄泻属于小儿最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泄泻以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水样便为主要表现。穴位敷贴是中医学治疗小儿泄泻的有效方法之一,易为患儿接受。现将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小儿泄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作用机制穴位敷贴指将药末与各种药膏或液体调和成糊状制剂,敷贴在穴位治疗疾病的方法。陈文芳等[1]认为,中药穴位敷贴对穴位的刺激会使局部皮肤的神经末梢进入活动状态,通过信息反馈原理,促进人体神经、体液和免疫功能调

边雷[9](2020)在《脾土穴推拿不同时长对脾虚腹泻患儿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推脾土穴不同时间对脾虚腹泻患儿脑中枢网络调控的特异机制。方法以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60例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小儿推拿门诊就诊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按计算机随机数字法把健康儿童和脾虚腹泻患儿分别分为推拿10分钟、20分钟和30分钟三个亚组,每个亚组10人。采用推拿脾土穴的方法,手法频次为每分钟200次~300次,推拿每天1次,共5次。将术者拇指固定于特定穴皮肤体表处,不做直推,静息2分钟后开始扫描,前80秒为休息状态,随即以每分钟200次~300次的频率推脾土穴的刺激状态,推拿结束后再进行磁共振扫描。分别在第1次和第5次推拿前后均进行磁共振扫描,并对所得影像资料进行功能磁共振成像(f MRI)分析,将所得资料进行头动校正以消除实验中被试者头部的轻微运动,然后把数据进行标准化到MNI空间的标准脑模板上进行高斯平滑,减少图像建立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并消除不同被试者脑结构上的细微差异。基于广义线性模型对图像进行逐像素分析,统计分析采用两样本单侧t检验,计算出每个像素对应的t值,最后绘制由t值构成的统计参数图,并将有显着性差异(P≤0.001,K>30)的脑区融合到标准结构图像上,可见受试者在刺激状态下大脑各个脑区对推拿反应的不同,并将这些有变化的脑区叠加到一个由各被试结构像制作而成的平均脑模板上表示出来。最后从SPM软件包中制作的上述统计参数图里复制中心坐标经处理后,得出脑功能区的解剖位置和BA区定位,试验后对30例脾虚腹泻患儿进行疗效评价,分析比较三组患儿的显效率、总有效率与疗程差异,最后将临床疗效评价结果与脑结构与功能网络图进行相关性分析讨论。结果1正常儿童组推脾土穴10分钟兴奋额叶(左侧中央前回、右侧额上回、额中回),顶叶(左侧中央后回),枕叶(双侧楔叶),颞叶(右侧颞中回极部)与右侧丘脑。2正常儿童组推脾土穴20分钟兴奋小脑(右侧小脑6、Crus1、Crus2区,左侧小脑Crus2区),顶叶(左侧楔前叶、左侧角回),枕叶(双侧矩状回),额叶(双侧额上、中回),颞叶(右侧颞中回、右侧颞中回极部、右侧海马)。3正常儿童组推脾土穴30分钟兴奋小脑(右侧小脑4-5、6、8区,左侧小脑Crus2区),额叶(双侧额上回、双侧辅助运动区),顶叶(左侧楔前叶、左侧角回),枕叶(右侧矩状回)。正常儿童推脾土穴在不同时间共同激活了双侧额上回。推脾土穴10分钟激活了躯体感觉皮层网络,包括左侧中央前、后回,双侧楔叶、丘脑等触觉信息加工脑区。推脾土穴20分钟激活内脏感运脑区,表明存在“小脑-海马”脑中枢对胃肠调控的神经环路。推脾土穴30分钟兴奋了额叶辅助运动区,表明其他躯体感觉中枢激活。4脾虚腹泻患儿组推脾土穴10分钟兴奋额叶(左侧中央前回、左侧额上回内侧部、左侧额中回、双侧额下回眶部、右侧额下回三角部),顶叶(左侧顶下小叶),边缘叶(左侧后扣带)。5脾虚腹泻患儿组推脾土穴20分钟兴奋顶叶(双侧楔前叶、双侧中央后回),枕叶(双侧枕上、中回,双侧矩状回,双侧舌回,双侧楔叶),额叶(双侧额上回及内侧部、右侧额中回及眶部、双侧中央前回、双侧旁中央小叶、双侧辅助运动区),颞叶(右侧颞中回极部,右侧颞中、下回),小脑(双侧小脑6区,右侧小脑Crus1区,左侧小脑8、9区),边缘叶(右侧前扣带、双侧中扣带)。6脾虚腹泻患儿组推脾土30分钟兴奋顶叶(左侧中央后回),枕叶(右侧矩状回),额叶(左侧中央前回、Rolandic盖部),颞叶(右侧颞中回),小脑(右侧小脑6、Crus1、Crus2区),基底节(右侧壳核),左侧岛叶。脾虚腹泻患儿组推脾土穴在不同时间共同激活了左侧中央前回。推脾土穴10分钟激活额叶多个脑区(左侧额中回、右侧额下回眶部、三角部等)与后扣带。推脾土穴20分钟兴奋了小脑多个脑区,右侧前扣带、双侧中扣带信号升高表明存在“小脑-扣带回”脑中枢对胃肠调控的神经环路。推脾土穴30分钟右侧壳核、左侧岛叶脑区兴奋,表明中枢-胃肠调控环路激活,但信号较20分钟低。7脾虚腹泻患儿推脾土穴20分钟组、10分钟组、30分钟组相比显效率、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20分钟显效率优于其他两组。腹泻组病程具有显着性差异,推脾土20分钟能够明显缩短腹泻病程。疗效评价结果提示,20分钟是推拿脾土穴治疗小儿脾虚腹泻的最佳时效。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正常儿童与脾虚腹泻患儿推脾土穴不同操作时间存在以额叶为触觉介导的脑功能区重组特异感觉通路,并在20分钟时激活了具有可塑性的脑中枢-胃肠神经环路,20分钟可能是推拿脾土穴治疗小儿脾虚腹泻的最佳时效。

李丽丽[10](2020)在《消食导滞推拿法治疗婴幼儿腹泻(伤食泻)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消食导滞推拿法治疗婴幼儿腹泻(伤食泻)的临床疗效的观察,为临床提供一套简便、高效、易于操作的中医外治疗法。方法:本课题按照纳入标准选取符合要求的伤食泻患儿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其中观察组采用消食导滞推拿法,对照组给予口服王氏保赤丸。3天为一个疗程,观察两个疗程。两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将两组患儿行组内、组间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治疗2个疗程结束后,两组伤食泻患儿分别行组内前、后比较:在症状总积分、主要症状积分、次要症状积分方面均较治疗前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疗效均优于治疗前。两组患儿行组间治疗后比较:在症状总积分、主要症状(大便次数、大便性状)积分、次要症状(腹痛腹胀)积分方面,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改善主症和部分次要症状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在次要症状(呕吐、口渴、小便、食欲、精神状态)积分方面两组大体一致,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改善部分次要症状方面两组无差异。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的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消食导滞推拿法和口服王氏保赤丸对治疗婴幼儿腹泻(伤食泻)均有较好的疗效。从总体疗效上对比,消食导滞推拿法优于口服王氏保赤丸,是临床上值得被推广的一种外治方法。

二、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中药治疗以腹泻为首发症状牛奶蛋白过敏患儿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历史回顾
    1 中医文献对泄泻的记载和认识
        1.1 病因病机
        1.2 病位
        1.3 中医治疗
    2 西医对牛奶蛋白过敏的认识
        2.1 牛奶蛋白过敏机制
        2.2 与牛奶蛋白过敏相关的致病因素
        2.3 牛奶蛋白过敏诊断及相关检查
        2.4 牛奶蛋白过敏的治疗
        2.5 CMPA的预后
    结语
1 资料和方法
    1.1 对象来源
    1.2 西医诊断
    1.3 中医诊断
    1.4 纳入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剔除脱落标准
    1.7 研究方法
2 观察指标
    2.1 临床症状体征观察
    2.2 过敏相关指标观察
    2.3 疗效判定
3 统计方法
    3.1 研究对象年龄和性别
    3.2 三组婴幼儿治疗前IL-6、IL-17、EOS、EOS%比较
    3.3 两组过敏患儿症状积分
研究结果
    1.1 常规组治疗前后IL-6、IL-17、EOS、EOS%比较
    1.2 常规组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总积分比较
    1.3 中药组治疗前后IL-6、IL-17、EOS、EOS%比较
    1.4 中药组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总积分比较
    1.5 两组治疗后IL-6、IL-17、EOS、EOS%比较
    1.6 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比较
    1.7 两组治疗疗效比较
讨论
    1 课题设计分析
    2 浅谈导师“治脾胃以止泻”的学术思想
        2.1 牛奶蛋白过敏之腹泻与脾胃之关系
        2.2 CMPA腹泻的中医治法及用药讨论
        2.3 石榴健胃散合焦三仙加减方药分析
        2.4 方中单味中药的相关阐述
    3 牛奶蛋白过敏与IL-6、IL-17、EOS、EOS%的相关性
    4 石榴健胃散合焦三仙加减的疗效分析
        4.1 临床症状疗效分析
        4.2 免疫相关指标疗效分析
        4.3 疗效等级分析
    5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牛奶蛋白过敏病例登记表
个人简历

(2)小儿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2 起效机理
3 选穴及手法研究
4 推拿治疗
    4.1 流派推拿
    4.2 单纯推拿手法治疗
    4.3 推拿联合治疗
        4.3.1 推拿联合中药方剂治疗
        4.3.2 推拿联合中药贴敷疗法
        4.3.3 推拿联合艾灸疗法
5 小结

(3)推拿法辅助治疗小儿伤食泻的临床护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意义
    4、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文献综述
    1 小儿泄泻的认识
        1.1 古代医学对小儿泄泻的认识
        1.2 近代医学对小儿泄泻的认识
        1.3 现代医学对小儿泄泻的认识
    2 推拿治疗小儿泄泻效果的研究现状
        2.1 临床研究现状
        2.2 理论研究现状
    3 推拿治疗小儿泄泻效果的评价方法
    4 小结
第三章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标准
        1.2 病例来源及分组
        1.3 西医诊断标准
        1.4 中医诊断标准
        1.5 纳入病例标准
        1.6 排除病例标准
        1.7 退出试验病例标准
        1.8 人员培训与分工
        1.9 样本量计算
        1.10 分组方法
        1.11 质量控制
        1.12 伦理原则
    2 临床研究方法
        2.1 对照组(西药治疗组)治疗护理方法
        2.2 试验组治疗护理方法
        2.3 观察指标及疾病疗效判定
        2.4 满意度评价
        2.5 数据统计分析
第四章 研究结果
    1 研究病例入选情况
    2 治疗前基线分析
    3 疗效评价
    4 治疗后两组患儿满意度评分比较
    5 安全性评价
第五章 讨论
    1 理论依据
        1.1 中医理论依据
        1.2 现代医学理论依据
    2 治疗方法及作用机制
        2.1 推拿疗法的中医机理分析
        2.2 推拿疗法的现代医学机理分析
    3 疗效分析
    4 创新性
    5 不足与展望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临床试验知情同意书
附录2 腹泻患儿资料收集表
附录3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和术推拿治疗小儿湿热型泄泻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中医学对小儿泄泻的认识
        1.1 泄泻的中医命名
        1.2 中医对小儿泄泻的病因病机认识
        1.3 小儿泄泻的中医分型
        1.4 小儿泄泻的中医治疗方法
    2 现代医学对小儿腹泻病的认识
        2.1 小儿腹泻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2.2 小儿腹泻病的定义和分类
        2.3 小儿腹泻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2.4 小儿腹泻病的现代疗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及处理
    2 研究方法
        2.1 实验设计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安全性评价
        2.5 疗效评定标准
        2.6 统计方法
    3 数据分析
        3.1 基本资料
        3.2 临床结果数据
        3.3 安全性评价
第三部分 讨论
    1 和术推拿治疗小儿湿热型泄泻的立题依据
    2 和术推拿的概述
        2.1 和术推拿的渊源
        2.2 和术推拿的含义
    3 和术推拿治疗小儿湿热型泄泻分析
        3.1 小儿湿热型泄泻的病因病机
        3.2 本试验的组方分析
    4 研究结果分析
        4.1 样本分析
        4.2 数据结果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推拿治疗小儿泄泻概况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和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5)腹部振摩法治疗小儿难治性腹泻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研究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1.4 病例纳入标准
        1.5 病例排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及处理
        1.7 终止试验标准及处理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设计类型
        2.2 样本含量
        2.3 分组方法
        2.4 盲法
        2.5 治疗方法
        2.6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2.7 安全性评价(详见附件)
        2.8 依从性评价
        2.9 统计分析方法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1.一般资料
    2.基本资料分析
        2.1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儿性别对比
        2.2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儿年龄对比
        2.3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儿病程对比
    3.结果分析
        3.1 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3.2 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对比
        3.3 试验组与对照组中医症候疗效对比
        3.4 安全性评价
        3.5 依从性评价
第三部分 讨论
    1.临床研究数据分析
        1.1 试验组、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1.2 试验组、对照组中医证候主症评分比较
        1.3 试验组、对照组中医证候次症评分比较
        1.4 试验组、对照组中医证候总评分比较
        1.5 脾虚型、脾肾阳虚型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1.6 脾虚型、脾肾阳虚型中医证候主症评分比较
        1.7 脾虚型、脾肾阳虚型中医证候次症评分比较
    2.小儿难治性腹泻的病因病机分析
    3.“腹部振摩法”治疗小儿难治性腹泻的机理探讨
        3.1 “腹部振摩法”的操作方法及功效
        3.2 “腹部振摩法”立法依据
    4.问题与展望
第四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中医治疗小儿腹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件
所参加课题
致谢

(6)益气健脾结合分清泌浊止泻推拿法治疗小儿脾虚型泄泻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临床研究
    1.病例选择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病例标准
        1.4 排除病例标准
        1.5 .脱落标准
        1.6 终止标准
    2.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注意事项
    3.观察内容
        3.1 一般项目
        3.2 疗效性观测
        3.3 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4.统计
研究结果
    1.一般资料比较
        1.1 患儿性别对比
        1.2 患儿月龄对比
        1.3 患儿病程对比
    2.治疗前后两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以及疗效对比
        2.1 治疗前后各主要症状积分比较
        2.2 治疗前后各次要症状积分比较
        2.3 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
    3.安全性及依从性评价
    4.疗效分析
讨论
    1 中医有关小儿泄泻病名的认识
    2 中医对于小儿泄泻病因病机的认识
        2.1 感受外邪
        2.2 伤于饮食
        2.3 脾胃虚弱
    3 中医关于小儿泄泻的辩证及中药治疗
        3.1 常证
        3.2 变证
    4 中医外治法关于治疗小儿泄泻的临床研究
        4.1 针刺疗法
        4.2 灸法
        4.3 小儿推拿疗法
        4.4 穴位贴敷疗法
        4.5 经皮药透疗法
        4.6 足浴疗法
        4.7 灌肠疗法
    5 现代医学对小儿腹泻病的认识
        5.1 小儿腹泻病的易感因素
        5.2 小儿腹泻病的发病因素
        5.3 小儿腹泻病的发病机制
        5.4 现代医学对小儿腹泻病的治疗
    6 中医对于小儿推拿治疗脾虚型泄泻的认识
        6.1 小儿推拿的学术渊源
        6.2 小儿推拿的作用机理
        6.3 益气健脾结合分清泌浊止泻推拿法治疗脾虚型泄泻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近五年中医药治疗小儿腹泻概况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附件

(7)小儿推拿治疗儿童腹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2 推拿疗法
    2.1 推拿疗法单用
    2.2 推拿疗法联合艾灸
    2.3 推拿疗法联合中药封包
    2.4 推拿疗法联合中药敷脐
    2.5 推拿疗法联合拔罐
    2.6 推拿疗法联合穴位贴敷
    2.8 推拿疗法联合艾灸
3 结语

(8)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小儿泄泻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作用机制
2 中药穴位敷贴
3 中药穴位敷贴联合其他疗法
    3.1 联合口服药
    3.2 联合推拿按摩
    3.3 联合保留灌肠
4 小结

(9)脾土穴推拿不同时长对脾虚腹泻患儿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标准
        1.6 试验分组
    2 试验方法
        2.1 基础治疗
        2.2 推拿试验操作
        2.3 脑功能影像检测方法
        2.4 疗效评价
        2.5 数据统计
    3 结果
        3.1 基线资料分析
        3.2 推脾土穴不同时长对正常儿童的脑区激活
        3.3 推脾土穴不同时长对脾虚腹泻患儿的脑区激活
        3.4 疗效评价
讨论
    1 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
    2 推拿按摩类手法fMRI进展
    3 小儿推拿治疗腹泻的优势
    4 本试验手法操作的选择依据
    5 本试验脾土穴的选择依据
    6 推脾土穴的时效相关机制研究
    7 推脾土穴不同时间触觉通路的激活
    8 推脾土穴不同时间胃肠-脑中枢的激活
    9 正常组和脾虚腹泻组相同时间脑区激活比较
    10 推脾土穴治疗儿童脾虚腹泻的疗效评价
    11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基于fMRI技术推拿按摩对脑生物效应研究进展
    1 推拿按摩手法的脑区激活
        1.1 不同手法激活脑区
        1.2 手法对神经环路的调控
        1.3 不同穴位激活脑区
        1.4 手法结合穴位激活脑区
        1.5 手法结合穴位对神经环路的调控
        1.6 推拿对比针刺激活脑区
    2 推拿按摩干预疾病的脑区激活
        2.1 神经系统疾病
        2.2 消化系统疾病
        2.3 脊柱关节类疾病
    3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消食导滞推拿法治疗婴幼儿腹泻(伤食泻)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一般资料
        1.病例来源
        2.伤食泻患儿的选择
    二、临床研究方法
        1.分组方法
        2.试验设计
        3.治疗方法
        4.观察指标
        5.疗效判定标准
        6.依从性评价
        7.不良事件
        8.统计学处理方法
    三、研究结果
        1.完成情况
        2.基线分析结果
        3.结果分析
        4.不良事件及依从性评价
讨论
    一、祖国医学对小儿泄泻的认识
        1.病名的认识
        2.病因病机
        3.辨证分型
        4.治则
        5.治法
    二、现代医学对小儿腹泻的认识
        1.易感因素
        2.致病因素
        3.致病机理
        4.现代医学治疗
    三、小儿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研究进展
        1.独穴疗法治疗小儿腹泻
        2.单纯推拿疗法治疗小儿腹泻
        3.推拿配合其他疗法治疗小儿腹泻
    四、导师对小儿腹泻(伤食泻)的认识
        1.辨证
        2.治疗
    五、消食导滞推拿法治疗婴幼儿腹泻(伤食泻)的分析
        1.消食导滞推拿法的理论依据
        2.选穴依据
        3.王氏保赤丸的应用依据
        4.消食导滞推拿法的作用机理探讨
    六、关于本试验的疗效分析
        1.两组组内疗效分析
        2.两组组间疗效分析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婴幼儿腹泻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四、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药治疗以腹泻为首发症状牛奶蛋白过敏患儿的临床疗效[D]. 郭彬.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小儿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研究进展[J]. 吴娉婷,唐宏亮,何凤诗,马铭辰,梁英业,傅剑萍,王开龙,夏天,肖易. 中医药导报, 2021
  • [3]推拿法辅助治疗小儿伤食泻的临床护理研究[D]. 刘蕴. 山东大学, 2021(12)
  • [4]和术推拿治疗小儿湿热型泄泻的临床观察[D]. 汪玉洁.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
  • [5]腹部振摩法治疗小儿难治性腹泻的临床研究[D]. 郑烨.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1
  • [6]益气健脾结合分清泌浊止泻推拿法治疗小儿脾虚型泄泻的临床观察[D]. 王晴.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小儿推拿治疗儿童腹泻研究进展[J]. 于洪君,段晓征.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22)
  • [8]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小儿泄泻的研究进展[J]. 胡平,姚晓荣. 湖南中医杂志, 2020(07)
  • [9]脾土穴推拿不同时长对脾虚腹泻患儿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D]. 边雷.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10]消食导滞推拿法治疗婴幼儿腹泻(伤食泻)的临床观察[D]. 李丽丽.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