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pBasic 开发绘制大比例尺地形图的轮廓工具栏

MapBasic 开发绘制大比例尺地形图的轮廓工具栏

一、MapBasic开发绘制大比例尺地形图图廓工具条(论文文献综述)

洪璐[1](2020)在《基础测绘数据库快速制图系统设计与开发》文中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测绘技术也产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需求,原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现浙江省自然资源厅自1998年起,历时3年,完成了基础测绘由传统的模拟测绘向数字测绘的转变,建立了以“3S”技术为支撑,以“4D”产品为主要形式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体系及工艺流程。随着科技的发展,基础测绘的更新速度大大提升,数据库内容逐渐呈多样化趋势,这些对出图系统的优化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为了适应研究院及其他局属单位的实际生产需求,并圆满完成工作任务,自主研发基础测绘数据库快速制图系统具有非常迫切的需求。本文在国内外研究现状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以2018年绍兴区域工程的实际操作为例,通过收集在日常制图过程中出现的测绘规程实时更新、数据成果多样化等问题,基于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平台,设计开发了基础测绘数据库快速制图系统,并完善其数据转换功能与快速出图功能,实现图库一体化。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介绍了设计与开发基础测绘数据库快速制图系统的背景及意义,并详细阐述了软件市场的现状,以及地图制图和图库一体化软件的国内外研究和发展现状。(2)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以2018年绍兴区域工程为例,针对将批量ArcGIS矢量地图数据转化为AutoCAD成果数据的实际需求,设计开发了基础测绘数据库快速制图系统。系统基于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开发平台,采用了交互层、功能层和数据层的三层架构作为总架构,构建了库体数据管理模块、数据结构转换模块、配置信息管理模块、数据预览模块和辅助工具模块,实现了图库一体化。(3)通过对基础测绘数据库快速制图系统的实现与测试,并以2018年绍兴区域工程为例,实现了数据预处理、导出CAD文件、处理CAD压盖和根据范围出图的功能,满足了实际工作生产的需求,且系统运行测试的结果表明系统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王浩[2](2020)在《无人机航摄方案计算机辅助设计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科技发展,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以其实时性高、机动灵活、数据获取精度高的优势逐渐成为现代测绘技术的重要手段,在测绘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方案的设计主要依赖人工,未通过系统设备进行辅助完成,自动化程度较低,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方案的技术方法。在无人机航摄之前根据航区设计结果及相关航摄参数制定一份方案设计书,航摄人员可依据任务书的相应设计开展航空摄影测量工作,同时也方便工作人员对无人机飞行作业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进行理论验证,为开展摄影测量工作提供技术和安全保障。本文对传统航空摄影测量在高山、丘陵等地形高程起伏变化较大地区执行任务的局限性作了分析,并对其进行优化,实现了依据航区地物高程差异进行航摄区域分区,保证了航摄工作的精度。同时,本文结合地理数据及无人机的具体航摄参数(包括无人机飞行高度、测图比例尺、航线间距、重叠度等),建立了一套精细化、规范化、统一的无人机航摄方案设计书模板,研发了计算机辅助设计航摄方案的软件系统,基本实现了精细化、规范化的航空摄影测量方案的设计及输出。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摄影测量的基础理论、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的基本概念、工作流程进行阐述,归纳总结航摄标准及相关航摄参数的计算与应用。(2)研究顾及航摄区域内地形地貌高程起伏变化的航区自动分区的方法。根据航区内地物高程统计比较的结果,实现对航摄区域的分区;在航区分区的基础上,对航区内的航线进行规划,完成无人机航摄任务区域的设计。(3)建立航空摄影测量任务实施方案的表达模型。依据所设计的航区,结合相关参数,建立一套精细化、规范化的无人机航摄方案设计书模板并能实现设计书的输出。(4)利用C#语言结合Arc GIS Engine 10.2等开源组件搭建人机交互平台,严格依据相关航摄规范的要求进行系统开发,将航摄方案设计书模板内置于系统中,实现无人机航摄方案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及输出。基于以上研究内容研发无人机航摄方案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设计了规范的、统一的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方案设计书模板,并以云南省某区域为实例应用区域,严格按照航摄要求进行了规范化的航摄方案设计。验证结论为:本系统能够严格按照《低空数字航空摄影规范》等行业标准的要求完成航摄方案的设计,基本满足航空摄影测量方案设计的功能需求,所生成的航摄方案设计书基本满足实际航摄工作的需求,可极大地提高无人机航摄方案设计的自动化过程,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陈锦生[3](2019)在《大型带状三维地理环境建模及其选线应用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勾绘了“八纵八横”的高铁蓝图,近年来铁路投资的持续增加对铁路设计的周期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能铁路建造要求在线路勘察、设计、施工及运营等各个阶段实现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其中,如何融合现代测绘新技术,实现线路的三维地理环境建模是实现智能选线的关键支撑。因此,论文从地形、地质、地物、环境等因素的综合分析出发,研究大型带状三维地理环境建模及其选线应用方法,主要完成以下四方面工作:(1)基于现代测绘技术的三维地形建模方法以地形建模基本理论为基础,以多种主流测绘技术为技术支撑,研究基于无人机数据、既有地图数据、三维激光扫描数据的三维地形建模方法,建立选线区域三维地形。(2)不良地质三维建模及可视化表达方法研究三维地质环境建模方法,借助现代化勘察技术手段,获取选线区域不良地质信息,采用标准化数据处理流程实现空间与非空间地质数据的存储与查询;从数字高程模型理念出发,在GIS平台中完成选线区域平面及立体不良地质建模工作。(3)大型带状地理环境建模方法依据铁路带状选线的特征,运用ArcGIS软件强大的数据处理、空间分析、建模等功能,在已建立的三维地形上完成选线影响因子动态叠加,构建带状地理环境模型;对该模型进行表面分析得到重要的地形指标,缓冲区分析得到各影响因素的影响范围。(4)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选线方法应用地理数据库功能,将各种选线影响因子进行统一管理,实现多源数据的集成与融合;采用多目标决策理论,使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综合选线模型,运用成本距离算法获取最优线路方案;对不良地质区域选线方法进行了重点研究,以西康二线某滑坡工程为例,实现立体化的选线思路。

安海峰[4](2017)在《基于Mapstation的空间数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数字地图矢量数据模型的出现,使得地形图生产相关工艺流程也随之发生变化,作业生产中需要能够提高作业效率的入库出版一体化的作业软件。目前1:5万地形图入库出版一体化软件在“新一代1:5万入库出版任务”的牵引下,已基本满足作业生产需要。而针对1:1万地形图入库出版的作业要求、作业模式、一体化作业软件仍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论文在自主研发的MicroStation/J版的制图软件基础上,基于新一代1:5万地形图的一体化生产,分析了1:1万和1:5万地形图数据入库和出版的差别与联系,研究1:1万地形图入库出版作业要求,对1:1万地形图入库出版软件基础、入库功能和出版功能等三个主要方面进行了重点研究,建立了1:1万地形图入库出版数据的地图模型,设计实现了能够满足1:1万地形图入库出版生产一体化要求的作业软件,提高了1:1万地形图生产自动化水平。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1:1万地形图入库出版软件的理论基础。总结了1:1万地形图生产工作环境的配置,分别研究了种子文件、工作空间、用户配置文件三个方面;分析了现有MicroStation/J版的1:1万资源符号库的特点,研究分析每一种图件和线型符号在1:1万入库出版一体化作业生产中表达的特点,对现有图件库、线型库加以升级、扩充和修改;阐述了Mapstation2.0的属性数据库表结构定义方式,并对单幅图属性数据库的管理方法进行描述;阐述了地形图符号化基础控制表的设计思想,并分别按照点、线、面三类目标的表结构进行描述。2、1:1万地形图入库软件的功能研究。研究Mapstation环境下由选择要素建立对应的数据库连接、图形要素与数据库记录的关联机制以及通用数据库表与分层数据属性之间的关联关系,实现了图形数据库间的拷贝、检索等互操作;研究图—边—面拓扑的构建,根据选择要素的端点,对内图廓截取操作,实现要素的伸缩以实现真正相交;研究等高线高效和准确的伪结点消除合并算法,并对等高线小短线考虑长度和面积因素,提供交互查询,定位,导航,删除或放大操作;研究了Mapstation软件中的实时检查验收工具;研究基于空间与属性相结合的对应要素匹配算法,实现了Mapstation环境下的全要素自动化接边。3、1:1万地形图出版软件的功能研究。研究属性检索和依比例尺道路等两种特殊的符号化方式;通过蒙片控制表来处理各种地物特征的相互压盖关系,介绍了普通图形特征和依比例尺道路的蒙片控制表的制作规则;阐述了地图出版阶段数据的分层与数据的压盖关系的处理原则,介绍出版成果经过转出版调层DGN、DGN优先级调整和DGN分版三个阶段的出版控制,制作了相应阶段的出版控制表;编写了审校控制表,将线型库与校图工具条联系起来;实现了地图整饰的自动生成。

王大江[5](2015)在《基于AutoCAD VBA的大比例尺地形图制图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针对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大比例尺地形图日益增长的需求,分析了当前技术条件下大比例尺地形图制图工作新的特点,总结了AutoCAD大比例尺地形图制图面临的现实问题,阐述了在AutoCAD平台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的基本构想。在此基础上,开展AutoCAD大比例尺地形图符号程序化绘制方法、AutoCAD中制图作业流程的数据库表述、快速定制作业交互界面、使用数据库管理维护大比例尺地形图符号库等技术的研究,研究成果包括“AutoCAD快易制图”工具包、AutoCAD绘图工具自主定制方案和AutoCAD大比例尺地形图符号化方案各一套,成果大幅减少了制图工作中的重复劳动,降低了制图工具定制的门槛,提高了AutoCAD处理多种形式原始数据时的灵活性和面向多样化成果应用时的适用性,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有:(1)将AutoCAD制图操作流程映射到数据库,实现了作业流程和制图参数的快速自主定制,弥补了通用制图软件在针对性上的不足,能较好的适应具体行业、具体任务和具体用户对制图工具的个性化需求,便于快速解决具体制图作业中的个体性、偶发性问题。(2)工具包基于松散耦合的软件工程思路开发,工具可重用性好,与AutoCAD的常用插件完全兼容;设计的大比例尺地形图符号化方案独立于代码之外,能灵活满足多样化任务需求;绘制的符号图形不依赖于二次开发环境,成果便于开展多样化应用。(3)在AutoCAD地形图符号的程序化绘制中引入“子要素”、“块填充”的概念和方法,解决了AutoCAD中部分复杂符号的程序化绘制等问题;设计实现的“快速符号化”工具,可以将AutoCAD中大量繁琐的符号化操作快速完成。(4)设计的AutoCAD地形图虚拟分幅方法,既满足了成果分幅绘图的需要,又不破坏整块成图数据的完整性,便于数据分析使用,同时节省了图幅间接边和检查修改的工作量,确保了接边质量。

王东华[6](2014)在《地理数据库驱动的地形图制图表达技术研究及集成应用》文中指出地形图是基础地理信息最直观的表达载体,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各行各业的用户除了需要现势性好的多种地理信息数据外,同样需要图形化的制图数据或纸质地形图。长期以来,由于受到技术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更新缓慢,1:5万、1:1万等比例尺地形图大部分为上世纪70~90年代测绘或修测,内容十分陈旧。而用户对地形图现势性的基本需求是一年、甚至几个月,地形图的现势性远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需要,亟待更新。传统的地形图更新生产采用立体测图修编或地图编绘等方式,技术环节多,人工作业量大,生产效率较低,地图生产周期长。随着国家基础地理数据库建设与更新逐步推进和深入,国家1:100万、1:25万、1:5万数据库已建成并实现动态更新,每年更新一次。全国绝大部分省建立了1:1万基础地理数据库,许多城市建立了1:500等大比例尺空间地理框架,各地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实现快速更新。毫无疑问,现实性强、可靠性高、更新速度快的基础地形数据库为地形图制作与更新提供了良好的数据前提,但由于地形图更新生产技术问题,地形图更新速度及现势性远远滞后于基础数据库。因此,对地形图制图与更新的技术改造升级势在必行。本文研究了数据库驱动的地形图制图机制,建立多源驱动的要素智能符号化、属性驱动的智能化注记配置、元数据驱动的智能化图面整饰等系列规则,在理论层面对基于图库联动的地形图制图技术进行了深度挖掘,设计开发了一套集友好制图界面、组件式制图符号系统、基础地理信息生僻字库、管理端模块、生产端模块、质量控制模块于一体的制图生产与管理系统,在国家1:5万地形图制图工程中实现与应用。本文主要工作和创新性成果为:(1)研究了基础地理数据库驱动地形图制图的数据模型和表达机制,发展建立了1:5万基础地理数据库与制图数据库一体化空间数据模型。通过对基础地理数据库进行物理扩展、逻辑重组、关联关系,按照国家基本地形图图式规范要求,在数据库属性项中增加制图表达信息和规则,实现将地理要素对象的几何位置、属性、拓扑关系及制图表达一体化融合建模。(2)研究创建了1:5万基础地理数据库驱动制图的系列规则,包括多源驱动的符号配置、注记配置、地图整饰配置、制图冲突检测与优化配置、质量检查等规则。利用这些规则,可以大幅提高利用基础地理数据库更新或生产地形图的自动化程度。(3)实现了将经过编辑处理后的制图数据入库到基础地理数据库中,并与相应的地理要素的关系进行重构,从而建立制图数据库,建成后的制图数据库不仅包含了地理数据库的全部内容,还具有重定义的制图表达规则,从根本上实现了两库的集成管理。(4)对基础地理数据库与地形图联动更新技术进行研究探讨。基础地理数据库驱动的地形图制图技术,使地理要素与制图表达之间实现要素级、符号级和注记级的紧密关联,利用地形数据库的更新增量信息,通过制图数据的增量自动识别、制图表达自动匹配,辅以自动化工具和少量人工干预,实现制图数据的同步快速更新。(5)针对国家1:5万地形图制图工程的需要,设计了国家1:5万地形图制图生产与管理系统,并在工程中实现和全面应用。在一体化建库大环境下,实现了地图注记的智能化配置、地图符号的优化处理、地图要素的人机交互编辑、地图整饰的自处理、地图要素冲突的自检测、数据质量的自检查等,解决了利用国家1:5万基础地理数据库快速更新生产地形图的问题。

黄菲菲[7](2013)在《大比例尺地形图制图综合缩编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WalkISurvey软件平台》文中指出制图综合一直是地图学界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制图综合由传统的人工时代走进数字化时代。在数字环境下,由于不同的应用目的对目标表达的形式要求不同,从而产生了目标在地图上表达形式的多尺度化问题。而大小比例尺数据更新周期的不同致使小比例尺数据现势性跟不上需求的增长。基于“小比例尺数据信息包含在相应的大比例尺数据中”这一思想,多尺度数据库更新-缩编制图综合便产生了。目前我国已经完成了1:5万到小比例尺数据库的更新工作,不少地方正在积极地探索大比例尺之间乃至大比例尺到小比例尺之间的数据更新。并且,现有的缩编软件基本上都是针对小比例尺地形图的缩编制图综合。本文在浙江省一些地区1:500到1:2000大比例尺地形图的缩编实践的基础上,设计了大比例尺地形图要素制图综合规则,并基于WalkISurvey软件平台,利用其二次开发语言WalkScript开发了针对1:500到1:2000的大比例尺地形图制图综合缩编系统。尽管现阶段关于制图综合的方法和算法的研究非常多,但由于制图综合要素形式较多(如CAD格式数据,而CAD数据模型和GIS数据模型之间有较大差异),数据关系复杂,大部分的算法和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或自动化程度不高或效果不理想。因此,本系统结合了制图综合现有算法和WalkISurvey软件平台已有制图综合功能,在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后,基于人工交互环境实现,并希望在保证效果的基础上尽可能减轻制图人员的负担,提高效率。

丁伟翠[8](2012)在《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及在地质制图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依托“中国区域地质志”项目,以航天测绘所采集的SRTM DEM(数字高程模型)数据为基础,通过对中国陆地范围的全国数据进行了无缝拼接及数据的投影转换等一系列操作,提出了基于组件式GIS建立全国1:50万栅格DEM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系统基于C#+ArcGIS Engine10扁程开发,并综合使用ArcGIS、MapGIS、Global Mapper、CoreDraw等专业GIS及制图软件与实际地质图件相结合,实现了DEM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开发,并对部分功能进行了相应拓展。该DEM数据管理系统可以广泛应用于地质制图中,实现自定义区域数据提取,还可以快速进行坡度、坡向、剖面线等地学分析,例如湖南省、海南省等相对典型区域进行了该系统中提取的DEM数据在地质制图中的具体应用研究,而且将DEM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法拓展应用于月球地质制图实验研究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取得的主要进展和认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结合多种GIS软件,进行全国DEM数据空白区域的填补与数据的拼接工作,并有效实现不同来源、不同椭球体、不同高程基准、不同投影的DEM数据的无缝拼接,DEM栅格数据与矢量地理基础数据、地质资料数据等的地图匹配。(2)首次在全国陆地范围内建立了应用于地质制图的1:50万网格DEM数据库管理系统,该系统不但能分幅检索,还能按行政区划界线和任意多边形检索,具有能任意转换地图投影和比例尺等功能,能更大范围地服务于地学研究单位和社会生产单位。(3)将等高线法、分层设色法和地貌晕渲法等制图技术有效的结合起来应用于地质制图中,主要采用DEM HillShade地貌晕渲的方法进行三维可视化的表达的同时实现了静态可视化与交互式动态可视化两种图件表现方式,既可以将整个地形区以二维或者三维图形图像形式显示成一幅图,又可以实现数据库中的地形数据交互式浏览。(4)DEM数据管理系统改变了我国中小比例尺地质图件空间数据库结构和图面的表现形式,图面上除了传统地质图件中地理底图外,可以选择性匹配DEM影像底图图层,叠加地质体的颜色和花纹,产生三维立体效果,图面的立体感和层次感明显增强,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地质图件表达的信息量,更加丰富地质图件的表现形式,促进我国地质制图的技术水平向前进了一大步。(5)DEM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在与相应的地质图匹配时,可以检验第四系的界线、断层线的位置精度,当与DEM影像不协调时,可以适当移动界线的空间位置,从而提高地质图件表达的位置精度。(6)将DEM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思路的实现方法拓展到了月球DEM数据库建立,同样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既证实思路与设计具有很好的兼容性与可扩展性,同时也对其他行星地质编图提供了技术支撑。全国DEM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建立和在在典型区域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改变了传统的地质图件的表达形式,提高了图件精度,有利于地质成矿、灾害区划、土地利用等规律的总结和探寻,具有很强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李玉堂[9](2011)在《森林资源空间数据集成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森林资源数据获取与更新是森林资源调查永恒的主题,从有森林调查开始,森林调查从业者对获取准确的森林资源数据进行不懈的努力。从全林每木到抽样调查,从样地调查到角规抽样,从对坡勾绘到航片的应用,从航片到卫片,从手工制图到地理信息的应用,从罗盘配合地形图定位到GPS手持机和PDA的应用等,无不表明森林资源空间数据的获取手段的提高和调查数据精度的提高。本研究采取理论和实践紧密相结合的技术路线,主要是应用“3S”技术,对在森林资源空间数据的采集和更新的实际工作遇到的具体问题做了一些研究来提高数据采集和更新的效率,主要内容如下:1采用以Visual Basic6.0为开发平台,对MapInfo Professional进行集成开发,实现非地理要素的结合,发挥了工具型地理信息系统的长处又弥补了属性数据编辑能力不强的弱点。2通过地理信息属性数据录入的研究,实现了数据的双模式输入,即代码输入和下拉框选择输入,实现了华表组件的数据和地图窗口的互动,编辑小班属性的同时可以看到小班的图形数据以及小班范围内的遥感影像,克服了小班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张冠李戴”的现象。3将森林资源空间数据的采集工作分解到林班,能够使每一个工作人员完成自己的内业工作,对提高森林资源空间数据的准确性,提高数据采集的速度和质量。4针对具有一个控制点的图像研究出图像单点配准的方法,简化了图像配准的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5应用地形数据(DEM)直接完成小班的立地条件数据填写,提高了准确性。应用DEM数据制作成的晕渲地形林相图,直接具有立体效果,形成新一代的地形林相图。方便林业基层工作人员读图和调查人员区划立地类型小班。6 GPS数据提供的地理数据为森林资源空间图形数据采集和更新提供了准确的数据源,这些数据是巨大的信息财富。本研究提供了利用这些数据的方法,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广泛引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7采用局部矢量化的方法,利用三类调查数据对森林资源空间数据的更新,扭转了现实森林资源管理中,数据“1年清、2年变、3年乱”的被动局面。8森林资源空间数据的主要来源是遥感数据,对两期的TM影像进行比较可以发现该时间段的森林变化情况,对这些变化的发现可以使森林调查有的放矢,提高森林调查的质量。本研究通过两期影像NDVI差值的分布,来确定两期的资源变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实践中有指导作用。9将样地数据进行矢量化管理,将样木的真实空间分布进行描述,实现森林资源空间数据一体化管理,实现抽样调查体系和目测现地调查体系的结合。通过这些数据完成检查小班的调查质量,计算精度,两套调查体系进行比估等工作。

孙贵州[10](2009)在《辽河油田矿区数字化测绘与土地管理系统的研制》文中提出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如何有效的对辽河油田所属土地进行调查与管理,及时掌握土地的使用现状,提高土地管理的利用效率,切实保护、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实现油区土地科学管理成为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发油田地籍成图软件并建立土地管理信息系统,不仅可以对外业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生成标准地籍图,还能对地籍数据进行科学管理,同时兼具统计、分析与决策功能。围绕上述目标,本文以AutoCAD2005和MapInfo 8.5为平台,借助相应的开发工具进行开发,论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成功开发了辽河油田地籍成图软件,实现了展点、标准符号库、DEM自动生成、查询与计算等相应功能模块。(2)开发了适合油区土地管理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并实现了相应的数据输入输出、查询、管理、统计等功能。(3)实现了与地籍成图软件数据的无缝连接。经辽河油田几个月的使用,证明了系统稳定可靠、操作简单、通用性强,受到了一致好评,为打造“数字油田”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MapBasic开发绘制大比例尺地形图图廓工具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MapBasic开发绘制大比例尺地形图图廓工具条(论文提纲范文)

(1)基础测绘数据库快速制图系统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市场软件现状
        1.2.2 地图制图研究现状
        1.2.3 图库一体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基本原理及概念
    2.1 系统相关定义
    2.2 地图符号
        2.2.1 地图符号的基本类型
        2.2.2 地图符号的组合性
        2.2.3 地图符号的状态
    2.3 基础测绘数据
        2.3.1 组织结构
        2.3.2 分类代码
    2.4 基础测绘数据库制图原理
        2.4.1 数据空间和地图空间
        2.4.2 地理数据的地图约束性
        2.4.3 地图符号的状态变换
    2.5 图库一体化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需求分析
    3.1 生产需求
    3.2 环境需求
        3.2.1 原有系统情况分析
        3.2.2 原有制图系统制图逻辑
    3.4 功能优化需求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设计
    4.1 系统结构设计
    4.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4.2.1 总体设计
        4.2.2 模块优化
    4.3 系统制图配置库设计
    4.4 系统基础测绘数据库设计
        4.4.1 基础测绘数据库结构
        4.4.2 基础测绘数据库详细设计
    4.5 系统基础测绘数据库制图逻辑
        4.5.1 基础测绘数据库制图逻辑
        4.5.2 大比例尺基础测绘数据库制图逻辑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现与测试
    5.1 系统运行环境
        5.1.1 硬件要求
        5.1.2 软件环境
        5.1.3 库体数据运行要求
    5.2 系统的主要工作
    5.3 系统实现与测试
        5.3.1 数据说明
        5.3.2 系统测试与实现
        5.3.3 系统运行结果
    5.4 问题及解决方案
        5.4.1 系统构图问题
        5.4.2 系统的特殊问题
        5.4.3 大比例尺制图系统的问题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致谢
作者简介
    1 作者简历
    2 关于系统应用的生产项目
    3 软件着作权
学位论文数据集

(2)无人机航摄方案计算机辅助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无人机航空摄影技术研究
        1.2.2 无人机航摄方案设计研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理论
    2.1 摄影测量方法简介
    2.2 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简介
    2.3 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要求
    2.4 无人机航摄参数计算
    2.5 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流程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无人机航摄方案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设计
    3.1 系统总体设计
        3.1.1 需求分析
        3.1.2 功能设计
        3.1.3 系统框架
        3.1.4 模块设计
        3.1.5 流程设计
    3.2 航区分区设计
        3.2.1 航区范围采集
        3.2.2 分区方法阐述
    3.3 航线规划设计
    3.4 航摄方案设计书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开发及实例应用
    4.1 系统开发环境
        4.1.1 系统硬件环境
        4.1.2 系统软件环境
        4.1.3 系统相关技术
    4.2 系统功能实现
        4.2.1 地理数据加载
        4.2.2 系统用户界面
        4.2.3 系统操作介绍
    4.3 实例应用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
    5.1 全文总结
    5.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实例应用所得航摄方案设计书)
    附录B(系统部分代码)
    附录C(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3)大型带状三维地理环境建模及其选线应用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及应用现状
        1.2.1 铁路工程勘测设计技术发展概况
        1.2.2 地形三维可视化技术发展概况
        1.2.3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发展概况
    1.3 主要研究方法和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现代三维地形建模理论及方法
    2.1 三维地形建模理论
    2.2 基于无人机的三维地形建模方法
        2.2.1 无人机航测技术简介
        2.2.2 三维地形构建
    2.3 基于既有地形图的三维地形建模方法
        2.3.1 基于既有电子地形图的三维地形建模
        2.3.2 基于数字栅格地图的三维地形建模
    2.4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三维地形建模方法
        2.4.1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简介
        2.4.2 基于点云数据的三维地形建模方法
    2.5 本章小结
3 不良地质建模理论及方法
    3.1 三维地质建模理论
    3.2 不良地质信息的获取和处理
        3.2.1 不良地质信息获取
        3.2.2 地质数据规范化处理
    3.3 三维不良地质建模
        3.3.1 平面不良地质建模
        3.3.2 立体不良地质建模
    3.4 本章小结
4 大型带状地理环境建模及分析方法研究
    4.1 数据准备
    4.2 带状DTM构建
    4.3 地理环境建模
        4.3.1 概述
        4.3.2 选线影响因子的构建和叠加
    4.4 带状三维实体模型分析
        4.4.1 基于栅格数据的表面分析
        4.4.2 缓冲区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选线方法研究
    5.1 综合选线模型的建立
        5.1.1 地理数据库简介
        5.1.2 基于AHP的线路影响因素分析
        5.1.3 模型构建
    5.2 基于GIS的线路决策方法实现
        5.2.1 理论及方法
        5.2.2 最优成本路径分析
    5.3 不良地质区域选线方法研究
        5.3.1 滑坡区选线
        5.3.2 风沙区选线
        5.3.3 泥石流区选线
        5.3.4 岩溶区选线
        5.3.5 采空区选线
    5.4 选线应用
        5.4.1 工程概况
        5.4.2 滑坡体三维建模
        5.4.3 立体化线路方案设计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及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4)基于Mapstation的空间数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与问题分析
        1.2.1 研究现状
        1.2.2 问题分析
    1.3 论文研究的目标、内容及研究方案
        1.3.1 研究目标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3.3 总体研究方案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地图入库出版理论及数据基础
    2.1 地图入库的基础理论
        2.1.1 数据模型结构
        2.1.2 数据组织结构
    2.2 地图出版的基础理论
        2.2.1 地图数据的内容
        2.2.2 地图数据的组织
    2.3 地图入库出版的差异性
第三章 1:1 万地形图入库出版软件设计
    3.1 工作环境准备
        3.1.1 种子文件
        3.1.2 工作空间
        3.1.3 用户配置文件
    3.2 数据库准备
        3.2.1 属性数据库表定义
        3.2.2 图幅数据库表管理
    3.3 地图符号化
        3.3.1 资源符号库准备
        3.3.2 符号化基础控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Mapstation的 1:1 万地形图入库研究
    4.1 图形数据库间互操作
        4.1.1 图形数据库间拷贝
        4.1.2 图形数据库间查询
    4.2 图边面拓扑的构建
    4.3 等高线自动处理工具
        4.3.1 冗余与重合自动消除
        4.3.2 伪结点自动消除
        4.3.3 小短线查询
    4.4 冰川等高线的自动处理
    4.5 全要素自动和半自动接边
    4.6 数据自动检查工具
        4.6.1 读取mapcheck错误
        4.6.2 错误检查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Mapstation的 1:1 万地形图出版研究
    5.1 特殊的符号化控制
        5.1.1 属性检索的符号化控制
        5.1.2 依比例尺道路的符号化控制
    5.2 蒙片控制
        5.2.1 普通图形特征的蒙片控制
        5.2.2 依比例尺道路的蒙片控制
    5.3 出版控制
        5.3.1 控制表chuban.ctl
        5.3.2 控制表 25xt.lv
        5.3.3 控制表 25xt.fb
    5.4 地图整饰
    5.5 审校工具的制作
        5.5.1 校图线型库的制作
        5.5.2 审校控制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功能实现
    6.1 系统介绍
        6.1.1 系统概述
        6.1.2 系统的主要功能
    6.2 系统功能实现
        6.2.1 1:1 万入库出版基础环境
        6.2.2 1:1 万入库功能实现
        6.2.3 1:1 万出版功能实现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主要工作
    7.2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5)基于AutoCAD VBA的大比例尺地形图制图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与分析
    1.3 研制目标与内容
    1.4 论文的组织
第二章 AutoCAD VBA二次开发原理与研究方案
    2.1 开发方式分析与选择
        2.1.1 AutoCAD二次开发工具
        2.1.2 AutoCAD地形图符号表述与管理
        2.1.3 工具操控方式与参数传递途径
    2.2 AutoCAD VBA二次开发原理
    2.3 研究方案
    2.4 研究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AutoCAD和Access的地图符号化技术
    3.1 地形图符号在AutoCAD中的程序化绘制
        3.1.1 点状符号
        3.1.2 线状符号
        3.1.3 面状符号
        3.1.4 文字注记
    3.2 “快速符号化”工具的设计与实现
        3.2.1 数据库设计
        3.2.2 要素符号配置
        3.2.3 显示顺序调整
    3.3 AutoCAD绘图工具自主定制方案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程序化制图作业方法设计
    4.1 自由分幅地形图的分幅设计
    4.2 虚拟分幅
    4.3 图层转换
    4.4 图形投影变换
    4.5 自动生成图廓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实现
    5.1 系统环境要求
    5.2 参考标准
    5.3 系统功能介绍
        5.3.1 数据转换与预处理
        5.3.2 符号化与绘图
        5.3.3 编辑与整饰
        5.3.4 成果检查验收
        5.3.5 辅助功能
    5.4 系统应用实例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完成的主要工作
    6.2 下一步研究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6)地理数据库驱动的地形图制图表达技术研究及集成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技术挖掘
        1.2.2 系统集成
    1.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1.3.1 章节安排
        1.3.2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地理数据库驱动的地形图表达理论
    2.1 地理数据库模型
        2.1.1 空间数据模型
        2.1.2 地形图数据模型
        2.1.3 基础数据与地形图数据一体化模型
    2.2 地理数据库驱动的地图表达机制
        2.2.1 地图表达模式
        2.2.2 地图表达内容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地理数据库驱动的地形图制图技术
    3.1 地理数据库驱动的地形图制图技术
    3.2 多源驱动的要素智能符号化
        3.2.1 要素属性驱动的要素符号化
        3.2.1.1 单一国标码驱动
        3.2.1.2 多属性联合驱动
        3.2.2 压盖顺序驱动的要素符号化
        3.2.2.1 图层级压盖顺序的驱动
        3.2.2.2 要素级压盖顺序的驱动
        3.2.2.3 符号级压盖顺序的驱动
        3.2.3 空间分析驱动的要素符号化
        3.2.3.1 缓冲区分析驱动
        3.2.3.2 叠加分析驱动
        3.2.3.3 网络分析驱动
    3.3 属性驱动的智能化注记配置
        3.3.1 要素注记的智能化派生
        3.3.2 要素注记的智能化定位
        3.3.2.1 点状要素注记的定位
        3.3.2.2 线状要素注记的定位
        3.3.2.3 面状要素注记的定位
        3.3.3 要素注记冲突的智能化解决
        3.3.3.1 冲突消除原则
        3.3.3.2 冲突解决智能化
    3.4 元数据驱动的智能化图面整饰
        3.4.1 整饰要素的自动派生
        3.4.2 内外图廓的智能派生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地理数据库驱动的地形图制图系统设计与实现
    4.1 需求分析与设计原则
    4.2 系统总体设计
        4.2.1 基本功能
        4.2.2 体系结构
        4.2.3 环境搭建
    4.3 系统开发流程
        4.3.1 界面设计与实现
        4.3.2 组件式制图符号系统设计与实现
        4.3.3 基础地理信息生僻字库搭建
        4.3.3.1 收集整合生僻字
        4.3.3.2 生僻字库构建
        4.3.3.3 生僻字检索工具设计
        4.3.3.4 集成并扩充通用字库
        4.3.4 管理端模块设计与实现
        4.3.4.1 制图数据预处理
        4.3.4.2 制图数据成果入库
        4.3.5 生产端模块设计与实现
        4.3.5.1 制图数据优化调整
        4.3.5.2 地图编辑与处理
        4.3.5.3 图廓整饰与图幅接边
        4.3.5.4 制图输出与元数据填写
        4.3.5.5 制图成果汇交
        4.3.6 质量控制模块设计与实现
        4.3.6.1 制图表达检查
        4.3.6.2 成果数据入库检查
        4.3.6.3 相邻图幅接边检查
        4.3.6.4 制图增量检查
        4.3.6.5 用户自定义检查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在国家1:5万地形图制图工程中的应用
    5.1 国家1:5万地形图制图工程概况
        5.1.1 工程建设背景
        5.1.2 工程建设内容
        5.1.3 工程建设目标
    5.2 国家1:5万地形图制图工程模式与机制
        5.2.1 工程建设模式
        5.2.2 工程组织模式
        5.2.3 组织实施机制
        5.2.4 工程实施流程
        5.2.4.1 基于数据库地形图制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2.4.2 国家1:5万图库一体化数据库建设
        5.2.5 工程质量控制
        5.2.5.1 质量控制内容
        5.2.5.2 质量控制技术方法
        5.2.5.3 系统软件质量控制
        5.2.5.4 数据库建设质量控制
    5.3 国家1:5万地形图制图工程建设成果
        5.3.1 规范性制图数据生产及建库成果
        5.3.1.1 技术成果
        5.3.1.2 数据成果
        5.3.1.3 成果价值分析
        5.3.2 地形数据与制图数据间的联动更新
        5.3.2.1 技术成果
        5.3.2.2 数据成果
        5.3.2.3 成果价值分析
        5.3.3 基于一体化数据库的标准纸质地形图印刷
        5.3.3.1 技术成果
        5.3.3.2 数据成果
    5.4 国家1:5万地形图制图工程效益分析
        5.4.1 社会效益分析
        5.4.2 经济效益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7)大比例尺地形图制图综合缩编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WalkISurvey软件平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制图综合缩编的相关概念
    2.2 制图综合研究现状
        2.2.1 制图综合几何变换操作研究现状
        2.2.2 制图综合模型的研究现状
        2.2.3 制图综合算法的研究现状
        2.2.4 制图综合知识库的研究现状
        2.2.5 制图综合研究新趋势
    2.3 目前已有制图综合系统
3 WalkISurvey软件平台选择
    3.1 WalkISurvey软件平台
    3.2 平台应用简介
    3.3 WalkScript开发工具
        3.3.1 WalkScript介绍
        3.3.2 基本类对象函数
        3.3.3 基本类对象关系
4 地形图各要素制图综合缩编规则和方法研究
    4.1 交通要素综合
        4.1.1 交通要素在地图中的表示
        4.1.2 交通要素的综合规则
        4.1.3 交通要素综合方法
    4.2 水系要素综合
        4.2.1 水系要素在地图中的表示
        4.2.2 水系要素的综合规则
        4.2.3 水系要素综合方法
        4.2.3.1 河流综合方法
    4.3 居民地要素综合
        4.3.1 居民地要素在地图中的表示
        4.3.2 居民地要素的综合规则
        4.3.3 居民地要素综合方法
        4.3.3.1 房屋要素综合方法
        4.3.3.2 居民地附属点状设施综合方法
    4.4 植被要素综合
        4.4.1 植被要素在地图中的表示
        4.4.2 植被要素的综合规则
        4.4.3 植被要素综合方法
    4.5 地貌要素综合
        4.5.1 地貌要素在地图中的表示
        4.5.2 地貌要素的综合规则
        4.5.3 地貌要素综合方法
    4.6 管线要素综合
        4.6.1 管线要素在地图中的表示
        4.6.2 管线要素的综合规则
        4.6.3 管线要素综合方法
    4.7 注记要素综合
        4.7.1 注记在地图中的表示
        4.7.2 注记要素综合规则
        4.7.3 注记要素综合方法
    4.8 常用工具
5 系统设计与实现
    5.1 系统总体设计思想
    5.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5.2.1 文件模块
        5.2.2 预处理模块
        5.2.3 七大要素模块
        5.2.4 检查模块和制图模块
        5.2.5 工具及工具栏
    5.3 程序设计
        5.3.1 最强级别合并
        5.3.2 次强级别合并
        5.3.3 一般强度合并
        5.3.4 内侧强合并
        5.3.5 内侧中合并
        5.3.6 内侧弱合并
    5.4 系统界面和部分效果展示
6 总结
参考文献

(8)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及在地质制图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GIS的发展
    1.3 DEM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存在的主要问题
    1.5 研究思路、方法及内容
    1.6 主要完成工作量
    1.7 本章小结
第2章 数据基础
    2.1 “中国区域地质志”概述
    2.2 数据来源
    2.3 数据结构
    2.4 DEM数据预处理
    2.5 三维地形可视化表达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系统分析及总体设计
    3.1 系统分析
    3.2 系统设计目标与任务
    3.3 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与参考标准
    3.4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3.5 系统开发模式选择
    3.6 系统软件设计
    3.7 开发方式的选择
    3.8 系统数据库设计
    3.9 用户界面设计
    3.10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详细设计及功能实现
    4.1 关键技术
    4.2 总体界面构架及系统主界面
    4.3 文件图件管理子系统架构及功能
    4.4 数据渲染子系统构架及功能
    4.5 DEM数据空间查询子系统架构及功能
    4.6 投影转换子系统架构及功能
    4.7 矢栅数据分析子系统
    4.8 系统维护子系统架构及功能
    4.9 本章小结
第5章 DEM数据库管理系统在地质制图中的应用
    5.1 便于构造图识别—以湖南省为例
    5.2 改变地质制图形式
    5.3 DEM地学数据的自动提取
    5.4 提高制图精度
    5.5 月球DEM地质图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地理底图图层命名及属性结构表
    附录B:地理底图要素代码表
    附录C:高程统计表
    附录D:DEM裁剪源程序(部分)
个人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9)森林资源空间数据集成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综述
    1.1 引言
    1.2 森林资源的数据特征
    1.3 森林资源调查的沿革
        1.3.1 调查体系形成
        1.3.2 我国森林调查的分类
        1.3.3 现行二类调查方法
        1.3.4 计算机在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1.4 "3S"技术
        1.4.1 地理信息技术(GIS)在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1.4.2 遥感技术(RS)在森林调查和监测中的应用
        1.4.3 全球定位系统(GPS)在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1.4.4 嵌入式GIS
        1.4.5 小结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意义
        1.5.3 技术路线
        1.5.4 创新点
2 森林资源管理平台设计和数据处理
    2.1 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分类
    2.2 MapInfo产品简介
        2.2.1 Maplnfo产品的应用模式的选择
    2.3 GPS的应用
        2.3.1 GPS手持机数据利用
        2.3.2 对讲机GPS的应用
        2.3.3 小结
    2.4 图像的单点配准
        2.4.1 图像配准的原理
        2.4.2 Mapinfo Professional中图像配准文件的结构
        2.4.3 BMP文件结构分析
        2.4.4 坐标旋转变换
        2.4.5 实现步骤
        2.4.6 结果验证
        2.4.7 小结
3 森林资源空间数据采集与更新
    3.1 森林资源空间数据的快速采集
        3.1.1 数据采集工作的有效分解
        3.1.2 方便的打开地图界面
        3.1.3 平差功能的实现
        3.1.4 成图标准化
        3.1.5 小班注记的形成
        3.1.6 提出小班界
        3.1.7 小班着色
        3.1.8 小结
    3.2 属性数据的采集
        3.2.1 华表组件简介
        3.2.2 华表组件与地理信息系统属性表的信息传递设计
        3.2.3 属性数据的快速采集设计
        3.2.4 筛选功能的实现
        3.2.5 小结
    3.3 局部矢量化
        3.3.1 局部矢量化的提出
        3.3.2 局部矢量化的设计思想
        3.3.3 局部矢量化的关键
        3.3.4 局部矢量化的实现
        3.3.5 小结
    3.4 森林资源空间历史数据的管理
        3.4.1 时态GIS
        3.4.2 时间维的表达方式
        3.4.3 时态GIS的实现方式
        3.4.4 小结
4 地形数据的应用
    4.1 地貌立体表示方法
    4.2 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简称DEM)
        4.2.1 规则格网模型
        4.2.2 等高线模型
        4.2.3 不规则三角网(TIN,Triangulated Irregular Network)
    4.3 错误高程值的查找
        4.3.1 检查等高线高程值的常用方法
        4.3.2 检查等高线错误的原理
        4.3.3 实现步骤
    4.4 海拔高、坡度、坡向的填写
        4.4.1 DEM模型的获得
        4.4.2 将Grid模型转换为点、面实体的图层
        4.4.3 点状实体的海拔高、坡度和坡向填写
        4.4.4 面状小班海拔高、坡度和坡向的填写
    4.5 林相图的"平面立体"制作
        4.5.1 地形数据的准备
        4.5.2 山体阴影的处理
        4.5.3 加载到地图窗口中
        4.5.4 "平面立体"林相图的应用
    4.6 小结
5 森林资源变化监测
    5.1 植被指数
    5.2 TM影像的光谱特征
    5.3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5.4 监测原理
    5.5 森林资源变化监测步骤
        5.5.1 数据源
        5.5.2 二进制图像数据输入
        5.5.3 遥感影像的纠正配准
        5.5.4 影像裁切
        5.5.5 求算NDVI
        5.5.6 求算NDVI的差值影像
        5.5.7 森林资源变化定位
        5.5.8 检测验证
    5.6 小结
6 样地的管理模式研究
    6.1 样地管理模式的选择
    6.2 样地的输入界面设计
    6.3 样地每木输入设置
    6.4 样地材料的逻辑检查
    6.5 样地计算
    6.6 样地与小班因子对照表
    6.7 小结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个人简历

(10)辽河油田矿区数字化测绘与土地管理系统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趋势
    1.3 研究的实用价值
    1.4 研究方案
    1.5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矿区数字化测图
    2.1 数字化测图的技术发展
        2.1.1 全野外数据采集成图
        2.1.2 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野外数据采集方法
        2.1.3 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的具体实施
    2.2 矿区数字化测图的实施
        2.2.1 测区概况
        2.2.2 作业设备
        2.2.3 作业流程
        2.2.4 控制网的布设
        2.2.5 施测方法
        2.2.6 矿区数字化测图的特点
    2.3 矿区宗地权属调查
        2.3.1 土地使用者及土地权属性质调查
        2.3.2 土地权属来源情况、使用权类型调查
        2.3.3 他项权利调查
        2.3.4 宗地权属调查的要求
    2.4 系统开发平台及技术简介
        2.4.1 组件式 GIS 的基本思想
        2.4.2 组件式 GIS 系统的特点
        2.4.3 组件式 GIS 开发平台的结构
        2.4.4 GIS 组件的构成
        2.4.5 GIS 组件产品
        2.4.6 MapInfo 相关技术
        2.4.7 MapBasic 的介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地籍制图软件的研制
    3.1 符号库模块
    3.2 数字化模块
    3.3 DTM 模块
        3.3.1 数字高程模型(DEM)的绘制方法
        3.3.2 建立 TIN 格网的算法
    3.4 应用与计算模块
    3.5 地籍图制作模块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4.1 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
        4.1.1 土地管理软件设计
        4.1.2 数据库设计
        4.1.3 浏览查询
    4.2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4.3 宗地属性的编辑、录入与检查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四、MapBasic开发绘制大比例尺地形图图廓工具条(论文参考文献)

  • [1]基础测绘数据库快速制图系统设计与开发[D]. 洪璐.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3)
  • [2]无人机航摄方案计算机辅助设计研究[D]. 王浩.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4)
  • [3]大型带状三维地理环境建模及其选线应用方法研究[D]. 陈锦生. 兰州交通大学, 2019(04)
  • [4]基于Mapstation的空间数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安海峰.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17(06)
  • [5]基于AutoCAD VBA的大比例尺地形图制图技术研究[D]. 王大江.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15(07)
  • [6]地理数据库驱动的地形图制图表达技术研究及集成应用[D]. 王东华. 武汉大学, 2014(01)
  • [7]大比例尺地形图制图综合缩编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WalkISurvey软件平台[D]. 黄菲菲. 浙江大学, 2013(03)
  • [8]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及在地质制图中的应用[D]. 丁伟翠. 中国地质科学院, 2012(12)
  • [9]森林资源空间数据集成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 李玉堂. 东北林业大学, 2011(09)
  • [10]辽河油田矿区数字化测绘与土地管理系统的研制[D]. 孙贵州. 电子科技大学, 2009(11)

标签:;  ;  ;  ;  ;  

MapBasic 开发绘制大比例尺地形图的轮廓工具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