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南京的会徽雕刻师

明末南京的会徽雕刻师

一、晚明南京的徽籍刻书家(论文文献综述)

宋文文[1](2016)在《明末清初南京套印版画研究》文中认为明末清初,南京三山街一带是出版的集聚地,在这里涌现出胡正言《十竹斋书画谱》、《十竹斋笺谱》、吴发祥《萝轩变古笺谱》、闵齐汲《会真六幻图》、李渔《芥子园画传》,它们代表了中国木版彩色套印版画的最高水平,在同一个地域、同一个时间段,这些版画家之间通过交游,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这些画谱之间也有先后的影响与借鉴。本论文在考证他们生平交游的基础上,主要通过比较分析来研究这些画谱之间的关系。每种画谱的旨趣定位、画谱的题材和来源、设计理念与表达方式、版画的色彩与技艺等方面进行比较。他们既有相近的地方,又有各自的重点与创新,他们各有不同的立意、不同的设计方法与艺术构思,从最初的摸索到后来的借鉴与发展,套印版画越来越走向成熟。清代以后,由于各种画谱的版本越来越多,越来越失去初版的原貌,本文最后着重比较初版的原貌与后来版本的差异流变。

武洁[2](2015)在《明代金陵刻剧研究》文中认为明代由于统治者重视文化事业,加上社会秩序相对安定,手工业有了大发展,刻书出版事业盛极一时,全国出现了多个刻书中心,这些刻书中心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许多由书商经营、以营利为目的的书坊。刻书业作为商品经济的一部分,有利可图,书坊刻书便十分发达。明代戏曲普遍流行,深受社会各个阶层尤其是市民阶层的喜爱,因此书坊刊刻了许多戏曲作品以满足市民大众的需要和爱好。金陵作为明代的经济文化中心和新兴的刻书中心,更是刊刻了大量的戏曲作品,刻剧数量居全国其它刻书中心之首,金陵着名的刻剧书坊如富春堂、继志斋、文林阁、广庆堂、世德堂、师俭堂、环翠堂等等刊刻了许多戏曲,这些刻本多附有精美的插图和评点,销路很好,对活跃人民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本文主要从三方面对金陵刻剧进行论述,重点是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从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对金陵刻剧兴盛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尽可能全面搜集整理了现存的金陵书坊所刊刻的戏曲本子,第三部分则对其刻本的特点、成就及影响作了说明。戏曲留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刊刻出版,书坊的戏曲刊刻对戏曲的传播方式与途径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对戏曲的广泛传播、流行和戏曲地位的提升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大量戏曲版本和戏曲文献的保存为后人研究提供了研究史料,对中国古代戏曲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毛茸茸[3](2013)在《《环翠堂园景图》新考—汪廷讷的园林与图像世界》文中提出《环翠堂园景图》是一件相当特殊且重要的明末版画作品。钱贡绘画,黄应组刻版,李登题签,由晚明徽商汪廷讷环翠堂刊行。全长1486厘米,高24厘米。这幅作品描绘了汪廷讷在其家乡休宁所建的园林——坐隐园中建筑、景点、人物活动等丰富的内容。本文从三个方面讨论《园景图》:一,重新考辨《环翠堂园景图》的刊刻时间和目的,结合汪廷讷个人的版刻经历,探讨《园景图》的特殊性和其对后世戏曲、小说版画中园林山水表达方式的深刻影响。二,以《环翠堂园景图》为出发点,结合《园冶》、《长物志》等文献,了解造园传统、识别古典园林元素,展现晚明繁盛的造园风气和文人对高尚生活意趣的极度追求。三,在梳理晚明园林绘画传承的基础上,尽可能地还原依托于园林的士夫交游活动,揭示汪廷讷渴望通过造园、绘园来表现自己“自然古雅”的精致生活的企图心,以及他一生绞尽脑汁悉心建立的交游圈子。综上所述,本文希翼以《环翠堂园景图》为主线,以汪廷讷的刻书事业与交游圈为背景,探讨晚明文人生活的风尚与造园的传统。

左青英[4](2013)在《江廷讷现存传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汪廷讷是一位活动于明万历时期的戏曲家。这位处于传奇勃兴时期的戏曲家,创作了大量的戏曲作品。杂剧有8种,确定的传奇有15种,也不乏散曲、小令、诗歌等。在这些创作中,汪氏的传奇取材广泛,对社会、对官场、对人生阐发了自我思想。由于史料的匮乏,对于汪廷讷的生平经过多方考证,大约活动于1569年到1628年前后,字去泰,后改字昌朝,号无如,别署坐隐、无无居士等,籍贯安徽休宁,但其后来主要活动于南京。汪廷讷从小就过继给一位同宗的富商,在当时徽商都比较重视业儒,重视子弟的仕进,所以汪氏很小就有着很好的教育资源。当时的徽商比较流行养家班,徽商之间的娱乐,徽商与权贵之间的交友都是以戏曲来作为活动的主要内容,汪氏的养父身处这种环境中,汪氏也自然受到戏曲的熏陶。在这种文化氛围以及娱乐方式的影响下,汪氏在出仕前就借散曲来赢得曲学的青睐。汪氏入仕担任盐官后,开始了其戏曲创作。汪廷讷创作的传奇作品,从其留存下来的7种来看,可以分为三类:一、受当时党社之争的影响,汪氏采用委婉的方式,借历史来抒写自己的政治理想,由此创作的《三祝记》、《义烈记》两部忠奸剧,这两部剧体现着汪氏惩恶锄奸,匡扶正义的政治理想追求。二、明代万历时期爱情剧、爱情自由观泛滥,汪氏也创作了爱情剧,留存下来的有三部《彩舟记》、《投桃记》、《种玉记》,三部爱情剧体现着汪氏崇尚爱情自由,但是汪氏更想要的是给自由的爱情寻找一个合理的归宿,汪氏在作品中,通过礼教的认可来维护汪氏笔下的自由爱情。三、明朝万历时期可以说是一个思想大解放时期,礼教统治了长久的思想,一下打开了闸门,社会思想泛滥,没有了底线。在这种情况下,汪氏提出了礼教的存在还是有其必要性的。汪氏创作了两部礼教剧《天书记》反映朋友之间的诚信与道义的,《狮吼记》反映的是夫妻之间的关系,汪廷讷要求回归传统的夫为妻纲。从汪氏现存的7种传奇来看,汪氏在创作中有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在这七部剧作中,汪氏所用的题材大都为历史事件或笔记小说,然而汪氏善于改变,借相似之事来抒己怀,给人一种似曾相识,读之却是耳目一新之感。汪氏写作中运用了“梦”、“鬼神”使作品达到奇,现存的七部作品中都采用了这种手法。汪氏在结构安排上,力求探索新的结构线索,采用双线或多线的方式进行戏曲创作尝试,但汪氏的探索结果不是很理想,很多地方出现了线索混乱。在结构的设置上善于运用巧合与悬念,给人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这种谋篇布局方式汪氏应用很熟练,在《义烈记》中通过张俭的出逃来凸显其手法应用的纯熟。汪氏在谋篇布局之外同样也注意到了人物与舞台,汪氏通过话语来塑造人物,汪氏笔下的人物棱角分明,也是汪氏爱憎的表现,在舞台方面汪氏注意曲辞、曲律以及宾白,力求在注意曲辞典雅的同时又保证舞台演出的韵律性,善于运用宾白将故事连贯起来,使观众明白事情的发展。汪氏在创作中多方面的努力探索,在戏曲创作中寻求一种自我的戏曲观,以及戏曲创作方式,似乎汪氏的探索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但汪氏的作品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而此时舞台较多的偏爱于折子戏了。在戏曲历史发展的大潮中,汪氏的作品也逐渐的悄无声息了。从汪氏的创作探索中,让后来的曲学研究更加的了解到当时的曲学观,从汪氏本身的戏曲观中去研读当时社会的普遍的戏曲观,以及当时存在的一批戏曲创作的探索者。

王春娜[5](2012)在《笺谱设计研究 ——以《十竹斋笺谱》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笺纸的历史非常悠久,起源于南北朝时期,至唐开始有了私人专用的笺纸。明代是中国笺纸成绩卓着且多创新的时期,此时开始有笺谱流行。笺谱是一种木刻版画笺集,是结合了绘画、雕刻、印刷等几个方面成就而形成的综合艺术形式。明崇祯十七年(1644),胡正言开始编刻《十竹斋笺谱》,刻成于明弘光元年(1645年),共分四卷,收录283幅图,采用饾版、拱花等雕版印刷工艺印成。《十竹斋笺谱》的绘、刻、印精妙雅丽,其制作的花样之多,题材之广,代表了笺纸印制技术的最高水平。这正是本文选择《十竹斋笺谱》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但纵观笺谱的研究历史,存在重史实轻图像分析的状况,研究重点大多集中在源流、雕版技术等史料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方面,对于其艺术性及笺谱设计所蕴含的社会历史背景分析不足。本文将从《十竹斋笺谱》的内容、版刻技法、笺画题材、形式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解读笺谱图样设计所隐含的文化信息,希望通过对《十竹斋笺谱》的研究可以为艺术史研究提供材料,并给予现代设计一些启迪。

韩春平[6](2008)在《传统与变迁:明清时期南京通俗小说创作与刊刻研究》文中提出南京是明清两代江南政治和文化中心。本论文从时间、空间两方面探讨并比较明清时期南京通俗小说创作与刊刻成就、文化特征与规律,从而凸显南京地域文化与通俗小说创作、刊刻与传播之间的内在关系和相互影响,进而对明清通俗小说整体发展和演变有一个比较清晰的理解。论文从六个方面阐明研究对象内在的“传统与变迁”现象和特征:一是综述明清南京独特的政治和文化地位对通俗小说创作、刊刻和传播提供的社会环境与时代精神;二是从科举制度与南京作为江南科考中心地位的角度探讨明代通俗类书集中在南京刊刻的原因,以及最终影响清初才子佳人小说流派形成的意义;三是从小说流派角度探讨明代神魔小说流派在南京发生、发展的开端意义,世情小说新题材的开拓以及不同小说流派的综合和新变:四是探讨明清时期南京坊刻本通俗小说评点体例的开创意义和“四大奇书”评点本对“金圣叹一派”小说评点流派的形成意义;五是探讨明清尤其是明代金陵版通俗小说版画的艺术、文学价值和地域文化生成意义;六是总结明清时期以南京为背景地或涉及南京的通俗小说情节类型和作者褒贬思想,探讨小说中“南京记忆”文学现象背后深层的时代精神和文化因素。

秦宗财[7](2007)在《近50年来徽州出版史研究综述》文中认为对近50年来徽州出版源流,徽州图书事业发展进程,徽州出版业兴盛的原因,徽州图书出版的特色和成就,明清徽商与徽州出版业的关系,以及徽州出版人的研究,提出了从两个方面进一步推动徽州出版史研究的深入和拓展,即:视角要开阔,领域要拓展;层次要深入,方法要革新。

吴萍莉[8](2001)在《晚明南京的徽籍刻书家》文中指出

二、晚明南京的徽籍刻书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晚明南京的徽籍刻书家(论文提纲范文)

(1)明末清初南京套印版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本论文的概念、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本课题研究综述
    三、本课题研究基本思路及主要内容
    四、研究方法
    五、本文研究的重点、创新点
第一章 明末清初南京文坛特色及版画的兴盛
    第一节 晚明思潮与文艺兴盛
    第二节 明末清初的版画分布
    第三节 明末南京城市经济与文化氛围
    第四节 南京坊刻版画
第二章 套印版画的发展逻辑
    第一节 唐宋以来版画印刷
    第二节 从朱墨写本到朱墨套印
    第三节 辽代的套印佛经
    第四节 分色刷印的探索
    第五节 木刻水印与饾版、拱花
第三章 出版家之间的竞争与创新
    第一节 三山街书坊集聚效应
    第二节 交叉的朋友圈
    第三节 胡正言与李渔的关系
    第四节 凌闵关系与闵刻《西厢》考
第四章 版画间的相互借鉴
    第一节 时代风尚与审美追求
    第二节 《十竹斋书画谱》与《芥子园画传初集》的内容比较
    第三节 两种笺谱与李渔的笺纸设计
    第四节 别出心裁的《会真六幻图》
第五章 版画题材及其来源
    第一节 版画的题材
    第二节 书画的来源
    第三节 画工与刻印工
第六章 设计理念与表达方式
    第一节 版画的旨趣
    第二节 版画的设计理念
    第三节 艺术构思
第七章 色彩与技艺
    第一节 木刻水印套色技艺
    第二节 图像传播与接受
    第三节 气韵与色彩
    第四节 风格特征
第八章 南京套印版画的原貌与后世流变
    第一节 《十竹斋书画谱》初版原貌及版本流变
    第二节 《芥子园画传初集》的版本演变
    第三节 两种笺谱及版本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列表 1(十竹斋笺谱与萝轩变古笺谱内容技艺对比)
附列表 2 《十竹斋书画谱》四种初印本的版本比较列表
作者简介

(2)明代金陵刻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明代金陵书坊及其戏曲刊本
    第一节 金陵主要刻剧书坊
    第二节 现存戏曲刊本较少的金陵书坊
    第三节 外籍人士所开设的刻剧书坊
第二章 明代金陵刻剧特点
    第一节 版画插图
    第二节 戏曲评点
    第三节 其它特点
第三章 明代金陵刻剧的评价与影响
    第一节 对金陵刻剧的评价
    第二节 金陵与其它刻书中心刻剧之比较
    第三节 对后世的影响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环翠堂园景图》新考—汪廷讷的园林与图像世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环翠堂”之“图”:汪廷讷的版刻事业与晚明出版文化
    第一节 关于《环翠堂园景图》的基本考辨
    第二节 晚明出版文化中的《环翠堂园景图》
第二章 “环翠堂”之“园”:坐隐园的建构与晚明造园之风
第三章 “环翠堂”之“人”:吴门园林画传统与汪廷讷的“文人”情结
    第一节 园林画传统中的《环翠堂园景图》
    第二节 汪廷讷自我形象的构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江廷讷现存传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汪廷讷生平及其着述
    第一节 汪廷讷的生平家世
        一、 生平
        二、 家世
        三、 才学、为官及其思想
    第二节 汪廷讷的着述
        一、 诗歌、散曲及其它
        二、 戏曲作品
第二章 汪廷讷现存传奇内容与本事源流
    第一节 忠奸剧
        一、 《三祝记》
        二、 《义烈记》
    第二节 爱情剧
        一、 《彩舟记》
        二、 《投桃记》
        三、 《种玉记》
    第三节 教化剧
        一、 《天书记》
        二、 《狮吼记》
第三章
    第一节 惩恶锄奸崇尚正义的政治追求
    第二节 对自由爱情的追求
    第三节 社会形态交替时的道德拯救
        一、 对朋友之间诚信的再次宣扬
        二、 对传统“妇德”的拯救
第四章 汪廷讷传奇的艺术特征
    第一节 以奇为主、尊史而善变的手法
        一、 以奇为主的叙事手法
        二、 尊史而善变
    第二节 结构特点分析
        一、 对双线结构与多线结构的探索
        二、 绝处逢生的结构设置(善于运用巧合)
    第三节 汪氏传奇的语言特点
        一、 曲辞与音律的双向追求
        二、 宾白
    第四节 汪廷讷现存传奇中人物塑造
        一、 汪廷讷笔下的男性形象
        二、 汪氏笔下的女性形象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奖情况

(5)笺谱设计研究 ——以《十竹斋笺谱》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学术价值
    第二节 研究的学术史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第二章 《十竹斋笺谱》综述
    第一节 笺谱概述
    第二节《十竹斋笺谱》综述
        一、《十竹斋笺谱》的内容
        二、《十竹斋笺谱》的绘刻者
        1、《十竹斋笺谱》的画者:胡正言、凌五云、高阳、高友、周鼐
        2、《十竹斋笺谱》与徽派刻工
        三、《十竹斋笺谱》的版刻技法
        1、饾版
        2、拱花
第三章《十竹斋笺谱》的笺画研究
    第一节《十竹斋笺谱》的笺画题材
        一、笺画题材分类
        二、笺画题材分析
        1、梅兰竹菊——自然之韵
        2、奇石赏鉴——尚奇之风
        3、书斋清供——仿古之尚
        4、人物图像——隐逸之情
    第二节《十竹斋笺谱》笺画形式分析
        一、构图特点
        二、图式来源
第四章《十竹斋笺谱》对后世的影响
    第一节 鲁迅、郑振铎与《十竹斋笺谱》的重印
    第二节《十竹斋笺谱》的绘刻技法对后世的影响
结语
    一、技法的继承与突破
    二、题材的侧重与内涵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传统与变迁:明清时期南京通俗小说创作与刊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论
    一、研究对象和概念界定
    二、研究现状和选题意义
    三、成就概述和研究思路
第一章 明清时期南京通俗小说创作与刊刻背景
    第一节 明清时期南京政治、经济和文化地位概述
    第二节 明代中后期南京“承平仙都”与“江左风流”
    第三节 发达的刊刻条件和讲求质量的刊刻理念
第二章 明代万历间南京通俗类书论
    第一节 科考类书和通俗类书
    第二节 科举制度对通俗类书编撰的内在推动
    第三节 留都正统文化对通俗类书儒家思想的强化
    第四节 通俗类书收录内容辗转抄引现象论
    第五节 通俗类书结集中篇传奇小说的意义和影响
第三章 明清时期南京通俗小说流派论
    第一节 明代神魔小说流派在南京地区的发端和兴盛
    第二节 明清时期南京世情小说流派
    第三节 明代南京通俗小说流派新变
第四章 明清时期南京通俗小说评点论
    第一节 明清时期通俗小说评点渊源和功能
    第二节 明代后期南京坊刻本通俗小说评点成就及意义
    第三节 明代周曰校万卷楼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注疏评点的意义
    第四节 清初通俗小说“四大奇书”评点本在南京刊刻与传播
第五章 明清时期南京通俗小说版画论
    第一节 明代南京通俗小说版画盛行的历史条件
    第二节 明清时期南京通俗小说版画的辉煌成就
    第三节 明代南京通俗小说版画的地域色彩和艺术史价值
第六章 明清时期通俗小说“南京记忆”现象分析
    第一节 明清时期通俗小说“南京记忆”符号化和象征化
    第二节 明清时期通俗小说“南京记忆”情节类型与时代关系
    第三节 《红楼梦》系列小说对金陵温柔富贵乡的追忆和想象
结语
附录
    一、明清时期南京通俗小说创作一览表
    二、明清时期南京通俗小说刊刻一览表
    三、明清时期涉及“南京记忆”现象的通俗小说一览表
注释
参考书目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后记

四、晚明南京的徽籍刻书家(论文参考文献)

  • [1]明末清初南京套印版画研究[D]. 宋文文. 南京艺术学院, 2016(02)
  • [2]明代金陵刻剧研究[D]. 武洁. 广西师范大学, 2015(08)
  • [3]《环翠堂园景图》新考—汪廷讷的园林与图像世界[D]. 毛茸茸. 中国美术学院, 2013(04)
  • [4]江廷讷现存传奇研究[D]. 左青英. 山西师范大学, 2013(10)
  • [5]笺谱设计研究 ——以《十竹斋笺谱》为例[D]. 王春娜. 北京服装学院, 2012(05)
  • [6]传统与变迁:明清时期南京通俗小说创作与刊刻研究[D]. 韩春平. 暨南大学, 2008(03)
  • [7]近50年来徽州出版史研究综述[J]. 秦宗财.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2)
  • [8]晚明南京的徽籍刻书家[J]. 吴萍莉. 晋图学刊, 2001(04)

标签:;  ;  ;  ;  ;  

明末南京的会徽雕刻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