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创汇农业是满洲里农业的基础

发展创汇农业是满洲里农业的基础

一、发展创汇农业是满洲里的兴农之本(论文文献综述)

张晶晶,张斌,刘萍[1](2021)在《加强基层农技推广 增强农技推广活力》文中研究指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国家设立在县乡两级为农民提供农业公共服务的组织,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满洲里市积极转变观念,主动谋划,全面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不断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机制。全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进一步健全,农技推广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金德谷[2](2016)在《税收与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研究 ——以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边疆民族地区发展是民族学、人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是党中央民族工作的中心任务,事关我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在边疆民族地区先后推出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兴边富民行动计划”、“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或发展工程,同时出台了与国家战略配套的税收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企业到边疆民族地区投资兴业,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为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筹集了资金。国家和地方政府从财政收入中投入资金,推动建设边疆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事业,加快了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当前,学界从经济学、税收学等学科研究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的成果较多,却较少从民族学视角入手,分析和讨论税收如何促进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问题。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为个案,在实地田野调查材料的基础上,运用民族学人类学的理论方法考察税收在促进我国边疆民族地区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取得的成效。此外,在税收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笔者还将重点关注边民的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民族关系状况。本文认为,税收对边疆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要而特殊的促进作用。税收促进边疆民族地区发展通常凭借两种途径:一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相关的税收政策,使之作为调节经济的杠杆,招商引资,鼓励企业发展,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二是税收收入作为国家资源再分配的工具,成为边疆民族地区的城市建设、重点项目建设、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就业等领域的动力来源和物质支撑,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和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国家和地方政府凭借税收的途径促进了边疆民族的发展,增强了边民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推动并构建了和谐的民族关系。除绪论外,本文共分六个章节。在本文绪论部分,笔者主要介绍了本研究的选题缘由、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动态和研究方法,相关概念和理论以及田野调查点概况。第一章为“满洲里市税收概况”。在这一章中,笔者首先简述满洲里市征税的历史,此后,运用税收学的分析方法对当前满洲里市国税和地税数据及其特征进行分析状况。比如运用宏观税负分析,得出满洲里的税负在合理区间运行;运用税收弹性分析,表明满洲里的税收增长要快于经济增长。从税种结构来看,满洲里的税收主要来源包括营业税、增值税等;从产业结构来看,满洲里税收来源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而从企业经济类型来看,满洲里税收来源囊括了国有企业和股份公司。在本章的后半部分,笔者还借助个案访谈材料,对满洲里市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税收情况与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状况进行比较,考察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税收对于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影响。在第二章中,重点探讨了税收与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经济发展是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的核心,那么,税收如何促进满洲里的经济发展?本章以税收三大支柱:对外贸易、旅游业和工业为主要分析对象,同时分析了税收对满洲里畜牧业和批发零售业的发展。对外贸易在满洲里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为满洲里财政收入贡献占60%。国家出台的《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在边疆民族地区鼓励发展边境贸易,对边境小额贸易企业采取减半征收的税收优惠政策,之后调整为财政转移支付,扶持边贸企业发展。此外,对边民互市规定货值范围内的生活用品采取免关税的政策,激活了边贸市场,促进满洲里对外贸易的发展。旅游业是满洲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国家将西部地区旅游景点和景区经营纳入西部大开发战略税收优惠政策范围,享受企业所得税15%的优惠政策,同时内蒙古自治区出台扶持旅游业发展政策,比如对农家乐、牧户游等旅游项目免征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对旅游包机业务返还50%的营业税优惠政策,促进了满洲里的旅游业发展。工业发展是满洲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满洲里市政府根据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的税收政策制定了鼓励工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对工业发展减免企业所得税,企业设备抵扣税收等,促进了满洲里的工业发展。2005年1月,内蒙古比全国提前一年取消了牧业税,这对满洲里的畜牧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调整营业税的起征点方面,满洲里市政府从2009年的5000元提高到2011年的2万元,鼓励各个体工商户的发展,从而促进满洲里批发零售业的发展。总体而言,满洲里市的各项税收政策和措施,较快地促进了满洲里市的经济发展。在第三章中,笔者主要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分析税收与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的关系。当税收收入纳入财政收入之后,政府通过财政支出的途径,把税收资金(财政收人)投入到边疆民族地区的重点项目和城市建设、民族教育和医疗卫生发展、社会保障和就业等领域,促进了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带来了边民生活质量提高及文化发展。根据每年财政投入社会建设的资金分析,满洲里政府在社会各领域建设的资金投入是逐年增加的,而且重视民生事业发展,2013年,其民生领域的支出甚至占到财政总支出近40%。在社会保障与就业领域,满洲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逐年提高,从2004年的130元提高到2014年的540元。同时当地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的参保人数逐年增加。在就业方面,国家出台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吸纳失业人员,享受税收抵扣,促进当地失业人员再就业。2004年到2014年满洲里的城镇失业率维持在4%左右,反映了满洲里就业发展良好。边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反映满洲里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提高,可支配收入从2009年到2014年提高了1.67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从2005年到2014年提高了4.53倍。此外,政府通过财政投入建设文化基础设施,举办节庆活动,出台文化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促进了满洲里的文化发展。在第四章中,重点从当地少数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状况出发,探讨税收与边疆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事业发展的关系。少数民族的发展,首先体现在少数民族人口的发展上。政府通过投入财政资金发展边疆民族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鼓励少数民族孕妇去医院住院生产,满洲里市少数民族人口发展较快。此外,政府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到满洲里发展,创造了就业机会,吸引了周边地区的少数民族到满洲里就业,这样外来少数民族的流入,带来满洲里少数民族人口的发展。通过1990年、2000年、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笔者较为详细地分析了满洲里少数民族人口增长的原因。在生计方式变迁方面,历史上满洲里牧区的少数民族主要从事游牧生计,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到满洲里发展,提供较好的工资待遇,很多牧民放弃游牧生计,选择到城市企业工作。国家对少数民族特需商品的企业提供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商家发展民族服饰,不仅弘扬了民族文化,还促进了就业和经济增收。20世纪90年代,国家对少数民族重大节日活动,比如蒙古族祭敖包、回族古尔邦节等节日屠宰牲畜免除屠宰税,之后又逐步取消了屠宰税,这对少数民族饮食发展有积极作用的。此外,在住房方面,政府财政投入建设公租房、廉租房,对少数民族棚户区改造,及其购买第一套住房享受契税低税率优惠,带来了少数民族住房的发展。在交通方面,政府投资修巷道、硬化道路,方便少数民族出行。这些措施提升了各少数民族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使得当地的民族关系得以和谐发展。第五章主要讨论边疆、税收与国家认同的关系。税收促进满洲里整体的社会发展,边民受益,从而增强了边民国家认同。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中国经济比邻国呈现出更好的发展态势,这也增强我国边民对于自己国家的认同。在日常生活中,边民对于未来生活的选择往往有着非常理性的认知,“用脚投票”选择他们认为税收环境、发展环境更好的国家发展。在不同场域中,不管是少数民族、汉族的民族区分,还是中国人、蒙古人、俄罗斯人的国籍区分,边民往往会选择那种最有利于自己发展的身份来认同。在本文最后一个部分,笔者对税收在促进边疆民族地区发展方面可能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行思考。在这一章中,笔者首先讨论了边疆民族地区的税收功能、特点和影响,分析满洲里税收与经济的数量关系,分析税收杠杆与满洲里边疆民族地区发展内在关联,以及税收杠杆与国家统筹建设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笔者还讨论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税收如何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

杨觐菲[3](2012)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茶产业发展研究》文中指出茶叶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茶产业是恩施州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该州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新中国成立以来,茶叶一直是恩施州重要的出口创汇特色农产品之一。改革开放后,恩施州茶叶得到较快发展,规模在湖北省居于首位。但恩施州虽为茶叶大州,却不是茶叶强州,在发展中暴露了种种问题,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对恩施州茶产业进行系统分析,探索茶产业的竞争优势与劣势,并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的政策建议,弥补国内在该领域研究的不足,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综合运用产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和茶学的相关理论,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钻石模型”为主要分析工具,从经济学的角度探索恩施州茶产业发展的潜力与不足,初步形成恩施州茶业产业化的理论分析框架,为该地区茶产业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政策决策参考。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阐明了本文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综述了国内相关研究动态,阐述了论文的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一章对文章涉及到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并阐述了文章的理论基础;第二章简单介绍了恩施州州情,回顾了恩施州悠久的茶叶经济发展史,对恩施州茶产业发展现状特征进行了归纳;第三章运用“钻石模型”对恩施州茶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指出茶产业发展潜力的同时,也明确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第四章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恩施州应因地制宜选择生态茶园建设模式,合理选育茶树良种,加强生态茶园的技术探索与指导;加强农技站的科研与推广能力,重视对茶学人才的培养;普及机械化采茶制茶技术,提高夏秋茶综合利用率,延长茶产业链条;挖掘地方茶文化历史,弘扬独具特色的土家茶文化,发展生态茶园旅游;创新多方参与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重视品牌建设与整合,重点开发“富硒茶”特色品牌,发展地区特色的营销模式;政府应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建立预警系统,扶持创汇龙头企业发展。

梁振民,盛志君,徐建军[4](2009)在《新形势下内蒙古满洲里创汇农业探讨》文中指出满洲里创汇农业产业框架基本形成,出口到俄罗斯的农产品数量呈逐年增长势头。但满洲里创汇农业在发展中科技含量低,产业链条短,投入不足,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市场信息不对称,这些不利于创汇农业快速发展。因此,需要培育龙头企业,加强信息平台建设,执行国际质量标准,引进外贸和农业科技人才,来增加满洲里创汇农业国际竞争力。

张卉[5](2006)在《西部毗邻中外边境城市地缘经济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沿边少数民族地区地域辽阔,地处偏远,地广人稀。由于受山川、江河、莽原等不利因素的阻隔,其经济区位处于较为不利的条件,远离内陆中心城市,远离主要交通干线,远离国内主要市场,加之基础设施薄弱,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等,因而在资源市场与产品市场竞争方面都处于相对困难的境地。 但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拥有绵长的陆地边界线,东起辽宁省丹东市的鸭绿江口,西迤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的北部湾畔,总长度约2.2万公里。有9个省、自治区与15个国家和地区接壤,其中属少数民族自治地方为1.9万公里,占90%。陆地边境地区涉及九省(区)的135个边境县(旗、市、市辖区,其中民族自治地方107个,占总数的近80%),国土面积约19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100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近一半。这些沿边城镇星罗棋布地分布在我国的沿边地带,共同构成了边疆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地,是国家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门户和国防建设的前沿,在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沿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应主要着眼于外部世界,着眼于与周边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上,尤其是着眼于与我国毗邻交界地带国家经济贸易往来的扩大和发展上。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制定实施了沿边开放战略及各种具体政策。实践证明,这种战略的实施对于实现利国、富民、安边、睦邻等目标是效益彰显的。研究总结其成功经验可以发现,其区域中的边境

方辉[6](2004)在《农牧交错区草业助推技术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付孝忠[7](2003)在《“绿色”的希望——记发展中的满洲里市出口创汇农业》文中研究表明 在祖国的版图上,有一颗被誉为雄鸡冠上的明珠,她就是北疆名城满洲里,满洲里的神奇还不仅仅在于她的口岸和旅游优势,就是那一片绿色净土中孕育出的绿色营养和生命,也必将使你充满对绿色的渴望和向往。如今,发展中的满洲里出口创汇农业正在沿着这条绿色大道昂首阔步,走出国门,迈向异国他乡,让人们在这日新月异的生活变迁中重新领略和品味这“绿色”的神奇和魅力。

姜成章[8](2002)在《发展创汇农业是满洲里的兴农之本》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满洲里市国际贸易城建设几年来的发展实践证明,建设创汇农业区,发展出口创汇农业,不仅对满足城市居民的"菜篮子",促进口岸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对外经外贸和工业生产也起到巨大的牵动作用。从1992年满洲里市辟建创汇农业区,发展出口创汇农业以来,无论从农业的传统经营方式,还是农产品的比较效益来说,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从1993年到2000年,全市地产菜出口就由400吨猛增至4050多吨,增长了10倍;累计口岸出口果菜20万吨,按出口货值计算创汇0.4亿美元;累计口岸出口肉、蛋、乳1.52万吨,按出口货值计算创汇0.24亿美元。由此可见,满洲里发展创汇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地缘优势:满洲里市位于第一欧亚大陆桥的交通要冲,是全国最大的陆路口岸,是通往俄罗斯腹地进而到达东、西欧最便捷的通道,在东北亚经济圈中,地处国际、国内两大市场的交汇点,发展外向型农业和创汇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利用好这一优势,不仅可以将当地的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而且还可以利用口岸集散地优势,来发挥"二传手"的作用,促进区域间经济联合,带动呼

杜荣久[9](2001)在《呼盟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概况及财政对策》文中提出

二、发展创汇农业是满洲里的兴农之本(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发展创汇农业是满洲里的兴农之本(论文提纲范文)

(1)加强基层农技推广 增强农技推广活力(论文提纲范文)

1 农业概况
2 主要做法
    2.1 积极探索,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
    2.2 多措并举,推进基层农技人员技术能力提升
    2.3 围绕产业发展需求,推进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
    2.4 精心筛选,大力推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2.5 大力培育科技示范主体,促进农户增收
    2.6 全面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
3 取得的成效
    3.1 建立健全制度,充分调动积极性
    3.2 培育农业科技示范主体,

(2)税收与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研究 ——以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研究动态和研究方法
    第三节 相关概念和理论
    第四节 田野调查点的概况
第一章 满洲里市税收概况
    第一节 满洲里税收史简述
    第二节 满洲里市的地税
    第三节 满洲里市的国税
    第四节 不同历史时期的满洲里市税收对比分析
    第五节 地税、国税的财政贡献与边疆民族地区发展
第二章 税收与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第一节 税收与边疆民族地区对外贸易发展
    第二节 税收与边疆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
    第三节 税收与边疆民族地区工业发展
    第四节 税收与边疆民族地区畜牧业、批发零售业发展
    第五节 税收与扶持民族企业发展
第三章 税收与边疆民族地区社会发展
    第一节 税收促进边疆城市重点项目建设
    第二节 税收支持民族教育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第三节 税收稳定民族地区城市社会保障与就业
    第四节 税收保障边民生活质量提高与文化发展
第四章 税收与边疆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事业发展
    第一节 少数民族人口发展与生计变迁
    第二节 少数民族的衣、食、住、行发展
    第三节 民族认同与民族关系发展
    第四节 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发展
第五章 边疆、税收与国家认同
    第一节 边民互动中的国家认同
    第二节 税收环境与“用脚投票”
    第三节 民族关系、身份认同与家园选择
第六章 税收促进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的思考
    第一节 边疆民族地区税收的功能、特点及影响
    第二节 税收与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第三节 税收促进边疆民族地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四节 税收杠杆与边疆民族地区发展
    第五节 税收杠杆与国家统筹建设
    第六节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税收与边疆城市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茶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茶产业发展相关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茶业产业化
        二、茶叶标准化
        三、生态茶园与名优茶
        四、无性繁殖
    第二节 相关理论支持
        一、产业经济学理论
        二、诱导性技术创新理论
        三、竞争优势理论
第二章 恩施州茶叶经济发展历程与特点
    第一节 恩施州简介
        一、自然环境条件
        二、经济社会情况
    第二节 恩施州茶叶经济发展历史
        一、清末以前
        二、民国时期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第三节 恩施州茶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规模居全省第一
        二、良种化生产初见成效
        三、名优茶生产势头良好
        四、产品外销实现突破
第三章 恩施州茶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生产要素
        一、优势因素
        二、不利因素
    第二节 国内外市场需求条件
        一、国内市场需求分析
        二、国外市场需求分析
    第三节 相关供应商和支持性产业
        一、茶叶机械制造与包装业
        二、物流运输业
        三、茶叶深加工业
    第四节 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基于案例分析
        一、案例:恩施玉露集团
        二、案例分析中得到的启示
    第五节 机遇
        一、政策环境不断优化
        二、区位条件由劣转良
        三、全球健康消费的兴起
    第六节 政府作用
        一、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推动茶产业发展
        二、积极规划茶产业发展,加大重点项目投入
第四章 恩施州茶产业发展措施建议
    第一节 加快生态茶园建设
        一、因地制宜选择生态茶园建设模式
        二、合理培育选择优良茶树品种
        三、加强生态茶园技术探索与指导
    第二节 以科技为原动力推进茶产业发展
        一、加强农技站的科研与推广能力
        二、重视对于茶学人才的培养
    第三节 提高茶叶综合利用率
        一、普及机械化采茶制茶技术
        二、提高夏秋茶综合利用率
        三、延长茶产业链条
    第四节 加强茶文化建设
        一、挖掘地区茶文化历史
        二、弘扬独具特色的土家茶文化
        三、发展生态茶园旅游
    第五节 重视品牌经营与市场培育
        一、创新多方参与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二、重视品牌建设与整合
        三、重点开发“富硒茶”特色品牌
        四、发展地区特色的营销模式
    第六节 政府提供相应政策支持
        一、加大金融支持
        二、建立预警系统
        三、扶持创汇龙头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4)新形势下内蒙古满洲里创汇农业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满洲里创汇农业成效
二、满洲里创汇农业产业框架
三、满洲里发展创汇农业的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
    (一) 有利条件
        1. 区位地理优势。
        2. 俄罗斯农产品需求量增多, 市场潜力巨大。
        3. 行业优势。
        4. 政策和现实优势。
    (二) 制约因素
        1. 出口农产品结构单一, 科技含量低。
        2. 创汇农业投入严重不足。
        3. 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 农业产业化发展缓慢。
        4. 市场信息不对称, 出口农产品遭受损失大。
四、促进满洲里创汇农业发展的措施

(5)西部毗邻中外边境城市地缘经济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开放背景下的西部边境城市
    第一节 边境城市的含义、成因及特点
        一、边境城市的含义
        二、边境城市的成因
        三、边境城市的类型特点
    第二节 边境城市的城市功能
        一、外贸功能
        二、流转功能
        三、导向功能
        四、生产加工功能
        五、对外防御功能
        六、促进民族地区经济走向国际市场的功能
    第三节 西部边境城市在机遇和挑战中求发展
        一、西部边境城市迎来的机遇和面临的挑战
        二、开放背景下的中国西部边境城市
第二章 西部毗邻中外边境城市合作的理论依据与现实基础
    第一节 西部毗邻中外边境城市合作的理论依据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二、区域分工理论
        三、区域合作理论
        四、地域相互依赖理论
    第二节 西部毗邻中外边境城市合作的现实基础
        一、产业互补与供需对接是合作的根据
        二、非经济因素是合作的社会条件
        三、政策、制度是合作的支持与保障
第三章 西部毗邻中外边境城市地缘经济效应分析
    第一节 西部地区与周边国家的地缘经济发展状况
    第二节 地缘合作的效应分析
        一、互动效应
        二、互补效应
        三、传导效应
        四、联动效应
        五、示范效应
        六、融合效应
第四章 个案研究
    第一节 内蒙古满洲里与俄罗斯赤塔的地缘经济合作
        一、满洲里与赤塔的基本概况
        二、双方具备的合作条件
        三、满洲里与赤塔经贸合作的领域及前景
    第二节 广西凭祥与越南谅山的地缘经济合作
        一、凭祥与谅山的基本概况
        二、双方具备的合作条件
        三、凭详与谅山经贸合作的领域及前景
    第三节 云南瑞丽与缅甸木姐的地缘经济合作
        一、瑞丽与木姐的基本概况
        二、双方具备的合作条件
        三、瑞丽与木姐经贸合作的领域和前景
第五章 西部毗邻中外边境城市地缘经济合作对策
    第一节 政府职能问题
        一、制定和完善沿边大开放总体战略
        二、实行更加优惠的边境贸易政策
        三、制定更为灵活的招商引资政策
        四、制定和完善必要的法规和制度
    第二节 边境自由经济贸易区建设问题
        一、实施各种贸易形式相结合的战略转变
        二、积极推进边境自由经济贸易区建设
        三、进一步推进次区域的合作开发与建设
    第三节 边境地区城市化问题
        一、移民兴边,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
        二、积极推进边境地区城市化进程
    第四节 双边经济秩序问题
        一、健全法制、加强管理,创造良好的合作环境
        二、推进中外边境城市经济贸易合作需要做好的几项工作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后记
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声明

(6)农牧交错区草业助推技术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导 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土地荒漠化
        1.1.2 草地退化
        1.1.3 生态重建
        1.1.4 立草为业
    1.2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1.2.1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2 主要研究内容
        1.2.3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退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研究动态
        1.3.2 农牧交错区生态治理及农业开发研究动态
        1.3.3 草业开发研究动态
第二章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恢复生态学理论
        2.1.1 恢复生态学理论
        2.1.2 恢复生态学理论的应用
    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应用
    2.3 农业产业化理论
        2.3.1 农业产业化理论
        2.3.2 农业产业化理论的应用
第三章 农牧交错区概况
    3.1 农牧交错区概念及其范围界定
    3.2 农牧交错区自然及社会经济概况
        3.2.1 半干旱农牧交错区
        3.2.2 半干旱偏旱农牧交错区
    3.3 农牧交错区的历史地位
    3.4 农牧交错区面临的现实问题
第四章 草业助推技术体系构建
    4.1 草业助推及草业助推技术体系的基本涵义
    4.2 草业助推技术体系建立的原则、目标
        4.2.1 草业助推技术体系建立的原则
        4.2.2 草业助推技术体系建立的目标
    4.3 草业助推技术体系的基本技术要素
        4.3.1 旱作农田增产技术
        4.3.2 农田保水保土耕作技术
        4.3.3 农牧结构优化调整技术
        4.3.4 苜蓿生产技术
    4.4 草业助推技术体系构建
    4.5 草业助推技术体系中各项技术之间的关系
第五章 草业助推技术体系研究
    5.1 旱作农田增产技术
        5.1.1 覆盖栽培技术
        5.1.2 微集水种植技术
        5.1.3 专用肥及推荐施肥系统
        5.1.4 化学抗旱节水、保水技术
        5.1.5 良种引进与推广
    5.2 农田保水保土耕作技术
        5.2.1 少耕与免耕
        5.2.2 草田轮作
        5.2.3 垄作
    5.3 农牧结构优化调整技术
        5.3.1 农牧结合
        5.3.2 粮、草种植结构调整
        5.3.3 优良牛羊畜种引进
    5.4 农牧交错区主要牧草-苜蓿的生产技术
        5.4.1 苜蓿种植区划分
        5.4.2 良种引进与推广
        5.4.3 苜蓿高产栽培技术
    5.5 草业助推技术体系的集成应用效果-以宁南试区为例
        5.5.1 宁南试区概况
        5.5.2 单项技术的应用效果
        5.5.3 技术集成应用的成效
第六章 农牧交错区主要牧草-苜蓿的产业化开发
    6.1 苜蓿草产业开发的意义和前景
    6.2 苜蓿产业化开发的必要性
    6.3 苜蓿产业化开发模式
        6.3.1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组织模式分析
        6.3.2 农牧交错区苜蓿产业化开发模式的选择
    6.4 农牧交错区苜蓿产业化开发对策
        6.4.1 苜蓿草业开发的三阶段
        6.4.2 苜蓿草业开发的基本对策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讨论
致 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四、发展创汇农业是满洲里的兴农之本(论文参考文献)

  • [1]加强基层农技推广 增强农技推广活力[J]. 张晶晶,张斌,刘萍. 中国农技推广, 2021(05)
  • [2]税收与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研究 ——以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为例[D]. 金德谷. 中央民族大学, 2016(04)
  • [3]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茶产业发展研究[D]. 杨觐菲. 中央民族大学, 2012(01)
  • [4]新形势下内蒙古满洲里创汇农业探讨[J]. 梁振民,盛志君,徐建军. 黑河学刊, 2009(01)
  • [5]西部毗邻中外边境城市地缘经济效应研究[D]. 张卉. 中央民族大学, 2006(11)
  • [6]农牧交错区草业助推技术体系研究[D]. 方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4(04)
  • [7]“绿色”的希望——记发展中的满洲里市出口创汇农业[J]. 付孝忠. 内蒙古宣传, 2003(03)
  • [8]发展创汇农业是满洲里的兴农之本[J]. 姜成章. 实践, 2002(01)
  • [9]呼盟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概况及财政对策[J]. 杜荣久. 内蒙古财会, 2001(05)

标签:;  ;  ;  ;  ;  

发展创汇农业是满洲里农业的基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