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冰鲜鸡肉保质期研究

出口冰鲜鸡肉保质期研究

一、出口冰鲜鸡肉保质期限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薛伟锋,沈葆真,田卓,于雪,刘东言[1](2021)在《Global Stability Index方法在大骨鸡保质期预测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建立了基于全面稳定性指数(global stability index,GSI)理论预测庄河大骨鸡保质期的新方法。方法:基于恒温加速实验,测定大骨鸡于4、10、20、30℃储藏温度下的感官、汁液流失率、菌落总数和挥发性盐基氮变化规律,建立大骨鸡GSI保质期预测模型。结果:计算得到的GSI值满足零级动力学模型。活化能和指前因子分别为25.52 kJ/mol和11 027。GSI实验值和预测值相对误差绝对值在10%范围内。通过GSI模型预测,获得大骨鸡在4、10、20、30℃下的保质期分别为5.9、4.7、3.2、2.3 d。结论:建立的GSI预测模型在4~30℃储藏温度范围内能够有效预测大骨鸡的新鲜度。

王珏[2](2020)在《不同品种及不同贮藏方式冷鲜鸡肉品质比较研究》文中指出禽肉现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类动物蛋白,其产品的安全性也受到广泛关注。在面对活禽交易带来的种种安全隐患同时,更加安全、方便的冷鲜鸡消费已成为大势所趋。在冷鲜时代,品质是禽肉产品的最终评判标准,因此,研究不同品种的肉质及冷鲜鸡肉在不同贮藏条件下的品质变化规律,可以为优质鸡肉评价、保障冷鲜鸡货架期及市场的顺利推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首先选择了 4种不同生长速度类型的肉鸡(817肉鸡、新广铁脚麻鸡、新兴矮脚黄鸡和瑶鸡配套系),通过对其上市日龄屠宰性能和胴体品质的比较分析,研究其肉品质特性;其次,以黄羽肉鸡为素材,研究不同贮藏方式(4℃冷藏和反复冻融)在不同贮藏时间(4℃下保存1~7天,反复冻融1~7次)下肉品质指标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生长速度类型的肉鸡品种(配套系)的鸡肉品质表现出各自的特点。817肉鸡具有屠体率最高、剪切力小、蛋白含量高、肌苷酸含量低和滴水损失小等特点。相对817肉鸡,三种黄羽肉鸡的共同特点是肉色较为鲜亮,肌内脂肪和肌苷酸含量相对较高,同时也具有较好的腹脂率。其中,新广铁脚麻鸡粗蛋白含量相对较高,新兴矮脚黄鸡肌苷酸含量最高,但其滴水损失也高于其他品种,慢速型的瑶鸡配套系在肌肉色泽、肌苷酸、肌内脂肪含量方面特点明显。2.比较4℃冷藏和反复冻融两种方式时发现,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冷藏会使皮肤表面的颜色变黄变淡,而反复冻融组的皮肤颜色会先变暗红再变淡,反复冻融组相较于冷藏组光泽亮度下降的更快,剪切力值变化的幅度也更大。3.反复冻融组的肌肉鲜味物质校正肌苷酸的含量在冻融一次时低于冷藏7天时的水平。两组肌肉的游离氨基酸总量、呈味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和赖氨酸含量均表现先显着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作为鲜滋味的主要物质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的含量都呈现显着增加的趋势,而必需氨基酸和赖氨酸的含量在两组中都是显着降低,且冻融组相较于冷藏组变化幅度更大。在4℃冷藏下,TVB-N值在5天时越过一级鲜度限值,7天时达到变质肉限值,反复冻融组在冻融4次时,超过一级鲜度限值,6次时达到变质肉限值。冷藏组的菌落总数在1~3天时属于新鲜肉范围,4~5天在次鲜肉范围,6~7天接近变质肉,反复冻融组在冻融7次后菌落总数仍在新鲜肉范围内,显示低温贮藏很好的抑制了细菌的繁殖。综上所述,不同生长速度类型的肉鸡品种(配套系)表现出各自的品质特点,为不同品种的加工、消费方式提供了参考,同时为冷鲜鸡品质鉴定积累了基础数据。冷藏贮藏时,1~3天最好,货架期不超过5天为宜;而作为非常规贮藏却发生频率较高的反复冻融后的鸡肉在冻融1次时对肉品质没有显着影响,冻融2~3次后可以食用,超过4次后不建议食用。

薛伟锋,侯辰侠,陈溪,曹文军,宁兴爽,刘明,刘水琳,刘东言[3](2020)在《基于全面稳定性指数理论的庄河大骨鸡保质期预测》文中认为目的建立基于全面稳定性指数(globalstabilityindex,GSI)理论预测庄河大骨鸡保质期的方法。方法基于恒温加速实验,测定大骨鸡于4、10、20、30℃储藏温度下的感官、汁液流失率、菌落总数和挥发性盐基氮变化规律,建立大骨鸡GSI保质期预测模型。结果计算得到的GSI值满足零级动力学模型。活化能和指前因子分别为17.07kJ/mol和283。GSI实验值和预测值相对误差绝对值在20%范围内。通过GSI模型预测,获得大骨鸡在4、10、20、30℃下的保质期分别为5.8、5.0、3.9、3.1 d。结论建立的GSI预测模型在4~30℃储藏温度范围内能够有效预测大骨鸡的新鲜度。

郑煜明[4](2020)在《基于浦东鸡的四种优质鸡杂交组合的性能测定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浦东鸡是我国着名的优质鸡品种,在上世纪末受到快大型肉鸡的冲击一度退出市场濒临灭绝。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优质鸡肉消费量与日俱增,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浦东鸡的品种价值和市场潜力再次突显。目前,杂交组合是优质鸡产业进行商品鸡育种的主要手段,而冷鲜鸡是优质鸡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培育以浦东鸡为核心品种的配套系并用于冷鲜销售与市场相契合。但目前对优质鸡肉质和微生物含量在冷鲜条件下变化规律的相关研究仍较为缺乏。本研究以浦东鸡为核心品种,选择仙居鸡、石歧杂鸡、清远麻鸡等地方优质鸡作为配套品种与浦东鸡构成四组三元杂交配套组合。通过配合力测定对二元杂交后代和三元杂交后代的生产性能、屠体性状、体尺性状、肉质性状等相关指标进行了检测和比较分析。并对4℃冷鲜和-20℃冷冻条件下优质鸡肉的肉质和菌落总数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浦东鸡和仙居鸡杂交起到了小型化和令开产日龄缩短的目的,培育到杂交组合三元杂交后代,120日龄公鸡活重小于2.5kg,母鸡小于2kg,屠宰率85%~90%,全净膛率62%~68%;(2)三元杂交后代90日龄时,石♂×(仙♂×浦♀)♀组合的活重更重,肌苷酸含量与其他组合商品鸡相近,在中速型优质肉鸡养殖生产中表现出更大优势,而商品鸡120日龄时,麻♂×(仙♂×浦♀)♀组合的肌苷酸含量最高,公鸡活重也达到了1.9kg,母鸡达到了1.5kg,在慢速型优质肉鸡养殖生产中表现出了更大优势,且所有组合三元杂交后代腹脂率都远低于杂交子一代;(3)平养商品鸡的全净膛率要显着高于笼养商品鸡,其他测定指标没有显着差异;(4)抑菌处理后的优质鸡产品在4℃、保鲜膜包裹条件下,5天内肌肉嫩度、含水量不发生显着变化,菌落总数处于安全范围;(5)-20℃冷冻到4℃解冻后,优质鸡屠体胸肌含水率和剪切力显着下降。本研究获得了以浦东鸡为核心品种且适用于实际生产的配套组合,探究了优质鸡肉质在冷鲜条件下的变化规律,为杂交组合选育和开发利用提供了基本数据和重要参考,也为冷鲜优质鸡生产、销售企业以及管理部门制订产品货架期及监督管理标准提供基本数据参考。

何鸿举,蒋圣启,王魏,王玉玲,马汉军,陈复生,朱明明,赵圣明,周浩宇[5](2020)在《高光谱快速预测冷鲜鸡胸肉中乳酸菌》文中指出乳酸菌含量是评价冷鲜鸡胸肉品质的重要指标。随着储藏天数的增加,当乳酸菌含量超过106 CFU/g,冷鲜鸡胸肉黏度增加,开始腐败变味。本研究通过化学计量学算法挖掘高光谱数据快速预测鸡胸肉中乳酸菌含量。首先,采集119个冷鲜鸡胸肉样品900~1700 nm的高光谱图像,提取肉样图像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内的光谱信息,经多元散射校正(Multiplicative Scatter Correction,MSC)等8种方法预处理原始光谱,采用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s,PLS)算法挖掘光谱信息,构建全波段PLS预测模型(F-PLS)。然后,选用回归系数法(Regression Coefficient,RC)、逐步回归法(Stepwise)和连续投影算法(Successive Projections Algorithm,SPA)筛选最优波长优化F-PLS模型。结果显示,基于SPA法从基线校正(Baseline Correction,BC)预处理光谱中筛选出21个最优波长(903.8、905.5、912.1、915.4、917.0、920.3、923.6、931.8、941.7、1107.0、1135.9、1157.3、1269.2、1303.7、1320.2、1348.2、1551.1、1676.9、1686.9、1695.1和1698.4 nm)构建的SPA-PLS模型预测最好(rP=0.949,RMSEP=0.439lg CFU/g,RPD=2.787)。本试验表明,采用近红外高光谱技术快速预测冷鲜鸡胸肉中乳酸菌含量是可行的。

季天荣,吴维煇,万凯,殷秋妙,王威利,赵晓丽[6](2018)在《影响我国冰鲜鸡质量安全的关键因素及控制措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禽流感的频发加速了我国肉鸡销售由活禽宰杀向"冰鲜"上市转型的进程。本文对我国冰鲜鸡质量安全方面的相关规定及研究结果进行了梳理,系统介绍了鉴别冰鲜鸡质量安全的指标,分析了影响冰鲜鸡质量安全的关键因素,提出了保证冰鲜鸡质量安全的措施。

张弛[7](2017)在《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与《食品安全法》之衔接——福喜事件若干问题钩沉》文中研究指明食品安全犯罪屡禁屡发的原因不在于法律规定的"不够严"而在于"不够细",刑法第140条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与《食品安全法》的衔接不畅是造成该罪在食品犯罪案件中适用困境的根本原因。以回收食品、过期食品作为原料再生产的食品应当被认定为刑法意义上的"不合格产品"。保质期兼具事实属性与法律属性,擅自延长、修改食品保质期,或者以超过保质期的原料生产食品,销售金额超过五万元的应当认定为犯罪。以"冰鲜转冰冻"方式生产的冷冻肉制品属于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不合格食品,在销售金额超过五万元的情况下,应当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论处。

史易明[8](2017)在《冰鲜鸡屠宰过程无害减菌及生物源抑菌保鲜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禽流感肆虐,屠宰后胴体温度迅速降到04℃,并在该温度下贮藏、运输的冰鲜鸡逐步代替活鸡进入消费市场。冰鲜鸡肉在屠宰过程容易污染微生物,使之存在安全隐患且货架期较短。本实验研究了冰鲜鸡屠宰加工过程的无害减菌以及生物源抑菌保鲜技术。实验结果如下:1.肉鸡胴体预冷前分别用一定浓度的乳酸、磷酸三钠、焦磷酸钠、二氧化氯四种消毒剂浸泡处理30 s。各处理均可以显着降低鸡胴体表面微生物数量(P<0.05),浓度为0.3%和0.4%乳酸杀灭微生物效果最好,可降低肉鸡表面微生物菌落数约0.81 lg CFU/cm2;处理后24h的鸡皮L*值、a*值均呈上升趋势,b*值整体呈下降趋势,但乳酸处理后b*值上升,乳酸、磷酸三钠处理前后ΔE值小于其他两组及对照组,且差异显着(P<0.05),两组感官评分均高于85分。0.3%浓度乳酸预冷减菌效果最好。2.冰鲜鸡包装前,采用5.0 mW/cm2强度短波紫外线(UV)照射肉鸡胴体表面14min。各处理均可降低肉鸡表面菌落总数,但照射1 min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P>0.05),其余均较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3、4 min处理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4min内UV照射对肉鸡表面色差值和感官评分均无显着影响(P>0.05)。鸡皮中硫代巴比妥酸(TBARS)值随UV照射时间延长而增加,3 min以内TBARS值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0.05)。5.0 mW/cm2强度短波紫外线照射3 min杀菌效果最优,可降低菌落总数约0.82 lg CFU/cm2。3.测定冰鲜鸡贮藏过程08 d微生物、理化指标及感官评定的变化情况。贮藏过程中,冰鲜鸡菌落总数(TVC)不断增加,其中,革兰氏阳性菌(G+)远少于革兰氏阴性菌(G-)。G-平均增长速度为0.50 lg CFU/cm2·d,仅与TVC相差小于1.00 lg CFU/cm2,为冰鲜鸡表面优势菌,大肠菌群的整体趋势与G-的变化一致。冰鲜鸡胸肉pH值从5.70左右上升至6.20左右,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与TBARS值在08 d贮藏期内整体呈上升趋势,鸡皮过氧化值(POV)变化整体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TVB-N值第8天未达到15 mg/100g,TBARS值贮藏6 d后超过0.50 mg/kg;POV最高为1.9 mmol/kg。菌落总数、TVB-N值、pH值、TBARS值和感官评分之间均具有极显着相关关系,相关系数>0.9。4.研究了多种天然抑菌剂对四种鸡肉常见污染菌的抑制作用,并进行复配优化。复合保鲜剂的优化结果为:Nisin浓度为0.015%,鱼精蛋白浓度为0.60%,壳寡糖浓度为0.40%,乳酸钠浓度为1.00%,同时添加0.20%甘氨酸。复合保鲜剂对四种受试菌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对大肠杆菌抑菌圈直径达11.14 mm,对鸡沙门氏菌抑菌圈直径为10.74 mm,对铜绿假单胞菌抑菌圈直径为11.52 m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圈直径为16.58 mm。5.选择天然可食性涂层进行冰鲜鸡的涂膜保鲜,比较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海藻酸钠、燕麦β‐葡聚糖、大豆蛋白和明胶五种材料粘度、透光率、隔氧性及被微生物利用情况等,选择CMC-Na材料。对比0.40%、0.60%、0.80%浓度CMC-Na膜保水性等得到:0.60%CMC-Na溶液粘度适中,约为10.80 mPa·s,500 nm处透光率约为97%,且具有良好隔氧性,TBARS值较对照组小且差异显着(P<0.05),材料不易被微生物分解利用,综合保水效果优于其他实验组。6.冰鲜鸡进行乳酸无害减菌,辅助UV杀菌、抑菌涂层处理进行保鲜效果测定。冰鲜鸡贮藏至第8d时,TVC约为5.01 CFU/cm2,G-和G+均相应减少,p H值仅为6.01,TVB-N值为11.85 mg/100 g,TBARS值为0.397 mg/kg,感官评分仍有60分。GC-MS分析确定保鲜处理不会给冰鲜鸡风味产生明显影响,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保鲜处理下冰鲜鸡保质期约10 d,较对照组延长了5d。

董飒爽,王凯利,黄现青,袁红蕊,郭小雨,高晓平,李苗云,赵改名,赵莉君,崔文明,刘彬,索智勇,孙梅英,林刘涛[9](2017)在《肉鸡屠宰过程中预冷减菌工艺研究现状》文中指出预冷减菌是肉鸡屠宰加工过程中品质和微生物控制重要的工艺点。肉鸡通过预冷减菌,其中心温度下降,微生物的生长得到抑制,鸡肉的良好品质得到保持。预冷方式大致分为:浸没式冷却(水冷)、风冷、喷雾冷却、真空冷却和混合冷却。肉鸡屠宰过程中用的消毒剂有含氯类减菌剂、有机酸类以及过氧化物类等。欧盟怀疑次氯酸钠有致癌的风险,禁止其直接与食品接触,有机酸类和过氧化物类减菌剂杀菌效果显着,安全性高。综述了肉鸡屠宰过程中国内外近些年来研究较多的预冷方式,简单介绍了次氯酸钠、乳酸、醋酸和过氧乙酸4种消毒剂。

王凯利[10](2016)在《肉鸡宰后水冷减菌工艺改进及对白条鸡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在肉鸡屠宰工艺中,基于HACCP、GMP和SSOP的质控理念,界定预冷减菌是肉鸡屠宰加工中微生物的关键控制点之一。在中国,肉鸡屠宰行业普遍使用浸没式水冷减菌技术。该工艺环节的控制与鸡胸肉保水性、色泽、微生物控制息息相关。水冷减菌工艺控制不良会导致鸡肉失水增加、鸡皮色泽变黄、鸡胴体表面微生物控制效果变差等问题,直接引起产品品质的下降,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为保证鸡肉的良好品质,严格控制水冷减菌效果就成了广大科技工作者必须解决的一道难题。本文主要对肉鸡宰后水冷减菌工艺改进及对白条鸡品质的影响进行研究。首先,对企业冷却减菌工艺现状及其效果进行调查;在前期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实际,以水冷时间、鸡胸肉滴水损失和鸡皮色泽作为评价指标,研究水冷结束不同胴体中心温度对鸡胸肉滴水损失及色泽的影响;最后,为了找到次氯酸钠的替代品,对乳酸、冰醋酸、过氧乙酸、次氯酸钠4种消毒剂对鸡胴体表面减菌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旨在突破中国鸡肉产品出口欧盟及阿拉伯国家的贸易壁垒,为中国外向型肉鸡屠宰企业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研究结果表明:1、车间调查情况表明,鸡胴体中心温度和预冷池池温始终呈现极显着相关,所以控制好预冷池的温度是控制好预冷结束鸡胴体中心温度的关键。鸡胴体中心温度和池温在0-8h的工作时间内没有保持稳定,在4h或6h池温和预冷结束鸡胴体中心温度会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在一个工作班次(8h)内,3月份预冷结束鸡胴体表面菌落总数数量控制较差,最高达到3.91lg(cfu/cm2)。4月份和5月份预冷池由两个班次(24h)换一次水改为一个班次(8h)换一次水,预冷结束鸡胴体表面菌落总数数量控制较好,4月份预冷结束鸡胴体表面菌落总数最高达到1.90lg(cfu/cm2),5月份最高达到1.96lg(cfu/cm2);次氯酸钠对鸡皮色泽有影响。其中喷淋前的消毒剂会使鸡皮亮度值极显着升高,预冷池消毒剂会使鸡皮黄度值显着升高;经过53min预冷之后,两段式预冷组滴水损失为3.24%,为三组中最低。两段式预冷结束鸡胴体中心温度为11.46℃,为三组中最高值。三组预冷结束鸡胴体中心温度都没有达到企业规定的7℃。三段式预冷组预冷结束鸡胴体中心温度为8.49℃,是三组中最低,但其滴水损失却为最高组,达4.04%。2、在前期调查的基础上,以水冷时间、鸡胸肉滴水损失和鸡皮色泽作为评价指标,研究水冷结束不同胴体中心温度对鸡胸肉滴水损失及色泽的影响。分析得知A3B1(三段,4℃)组水冷时间为87min,预冷后鸡胴体中心温度降到4℃,预冷之后黄度值最小为12.41,且滴水损失为3.67。所以,A3B1(三段,4℃)组为水冷最优组。3、在得到水冷工艺最优水平组合的基础上,研究了乳酸、冰醋酸、过氧乙酸、次氯酸钠4种消毒剂对鸡胴体减菌效果的影响。在菌落总数杀菌率达到99%的前提下,0.015%过氧乙酸组、1%冰醋酸组和清水对照组之间在鸡胸肉p H值和鸡皮色泽方面都没有显着性差异。而0.025%次氯酸钠使鸡胸肉p H值显着升高,对鸡肉p H值影响最大。因此,过氧乙酸或者冰醋酸有望替代现在肉鸡屠宰企业普遍使用的次氯酸钠,为外向型肉鸡屠宰企业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出口冰鲜鸡肉保质期限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出口冰鲜鸡肉保质期限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Global Stability Index方法在大骨鸡保质期预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1.2 方法
        1.2.1 溶液配制
        1.2.2 试样制备和储藏
        1.2.3 指标测定
    1.3 GSI预测模型
        1.3.1 GSI计算如式
        1.3.2 GSI预测模型建立
        1.3.3 模型验证
2 结果与分析
    2.1 鸡肉品质指标变化
    2.2 GSI模型
        2.2.1 鸡肉各指标临界值和权重系数的确定
        2.2.2 鸡肉综合品质稳定性指数GSI的变化
        2.2.3 GSI保质期预测模型的建立
        2.2.4 GSI保质期预测模型的验证
3 讨论

(2)不同品种及不同贮藏方式冷鲜鸡肉品质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我国禽肉生产与消费现状
    1.2 冷鲜鸡的研究现状
        1.2.1 冷鲜鸡
        1.2.2 冷鲜鸡货架期
    1.3 肉品质评价指标
        1.3.1 感官指标
        1.3.2 理化指标
        1.3.3 微生物指标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1.4.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2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不同品种冷鲜鸡肉的品质特征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2.1.2 冰鲜鸡的制备
        2.1.3 检测指标
        2.1.4 试验主要仪器和设备
        2.1.5 数据处理
    2.2 试验结果
        2.2.1 试验各组肉鸡体重与屠宰性状的比较
        2.2.2 试验各组肉鸡常规肉品质的比较
        2.2.3 试验各组肉鸡营养成分的比较
        2.2.4 试验各组肉鸡肌苷酸(IMP)含量的比较
    2.3 讨论
        2.3.1 不同品种体重与屠体性状
        2.3.2 鸡肉常规肉品质
        2.3.3 鸡肉营养成分和肉质风味
    2.4 小结
第3章 不同贮藏方式对冷鲜鸡肉品质的影响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动物
        3.1.2 冷鲜鸡的制备
        3.1.3 试验设计
        3.1.4 检测指标
        3.1.5 试验主要仪器和设备
        3.1.6 数据处理
    3.2 试验结果
        3.2.1 肉色的变化
        3.2.2 剪切力的变化
        3.2.3 保水性的变化
        3.2.4 pH值的变化
        3.2.5 肌苷酸的变化
        3.2.6 氨基酸的变化
        3.2.7 挥发性盐基氮(TVB-N)的变化
        3.2.8 菌落总数的变化
    3.3 讨论
        3.3.1 不同贮藏方式下冷鲜鸡肉色的变化
        3.3.2 不同贮藏方式下剪切力的变化
        3.3.3 不同贮藏方式下保水性的变化
        3.3.4 不同贮藏方式下pH值的变化
        3.3.5 不同贮藏方式下肌苷酸类物质的变化
        3.3.6 不同贮藏方式下氨基酸的变化
        3.3.7 不同贮藏方式下挥发性盐基氮的变化
        3.3.8 不同贮藏方式下菌落总数的变化
    3.4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基于全面稳定性指数理论的庄河大骨鸡保质期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仪器与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溶液配制
        2.2.2 试样制备与储藏
        2.2.3 指标测定
    2.3 GSI预测模型
        2.3.1 GSI计算
        2.3.2 GSI预测模型建立
        2.3.3 模型验证
3 结果与分析
    3.1 鸡肉品质指标变化
    3.2 GSI模型
        3.2.1 鸡肉各指标临界值和权重系数的确定
        3.2.2 鸡肉综合品质稳定性指数GSI的变化
        3.2.3 GSI保质期预测模型的建立
        3.2.4 GSI保质期预测模型的验证
4 结论

(4)基于浦东鸡的四种优质鸡杂交组合的性能测定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中国优质肉鸡产业
        1.1.1 优质肉鸡的概念和特征
        1.1.2 优质肉鸡产业概况
    1.2 优质肉鸡杂交组合选育
        1.2.1 肉鸡育种方法
        1.2.2 杂交组合选育
        1.2.3 我国优质鸡杂交组合选育工作进展
    1.3 浦东鸡及配套系相关地方鸡品种
        1.3.1 浦东鸡
        1.3.2 配套系相关地方鸡品种
    1.4 冷鲜鸡及其产业发展趋势
        1.4.1 肉鸡交易方式
        1.4.2 我国冷鲜鸡产业发展情况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设计和技术路线
        2.1.1 杂交配套组合
        2.1.2 杂交后代的性能测定
        2.1.3 鸡屠体冷鲜及冷冻实验
        2.1.4 技术路线
    2.2 试剂与仪器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鸡只饲养管理方法
        2.3.1 笼养
        2.3.2 平养
    2.4 鸡只屠宰及胴体处理
    2.5 屠体性状和体尺外貌表型的测定
        2.5.1 屠体性状
        2.5.2 体尺外貌表型
    2.6 肉质性状测定
    2.7 菌落总数(Aerobic Plate Count,APC)测定
    2.8 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杂交组合二元杂交后代性能测定
        3.1.1 二元杂交后代仔鸡孵化及体重增长情况
        3.1.2 二元杂交后代母鸡产蛋记录
        3.1.3 100 日龄及120 日龄二元杂交后代屠宰测定结果
        3.1.4 三元杂交后代仔鸡孵化情况
    3.2 杂交组合三元杂交后代性能测定
        3.2.1 三元杂交后代仔鸡体重增长情况
        3.2.2 90 日龄三元杂交后代屠宰测定结果
        3.2.3 120 日龄三元杂交后代屠宰测定结果
        3.2.4 120 日龄三元杂交后代(平养)屠宰测定结果
    3.3 优质鸡胴体的冷鲜保藏和冷冻储存
        3.3.1 冷鲜保藏
        3.3.2 冷冻储存
4 讨论
    4.1 配套系三元杂交后代的生产性能和生产前景
    4.2 优质鸡肉质及菌落总数在冷鲜条件下的变化规律
5 结论
6 结束语
    6.1 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6.2 后续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

(5)高光谱快速预测冷鲜鸡胸肉中乳酸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1.2 实验方法
        1.2.1 冷鲜鸡胸肉预处理
        1.2.2 高光谱数据采集
        1.2.3 乳酸菌测定
        1.2.4 光谱数据提取及预处理
        1.2.5 预测模型构建、评价及优化
        1.2.5.1 偏最小二乘模型构建及评价
        1.2.5.2 模型优化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乳酸菌测量结果
    2.2 冷鲜鸡胸肉的光谱特征
    2.3 基于全波段光谱预测乳酸菌
    2.4 最优波长筛选结果
    2.5 基于最优波长预测乳酸菌
3 结论

(6)影响我国冰鲜鸡质量安全的关键因素及控制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鉴别冰鲜鸡质量安全的指标
二、影响冰鲜鸡质量安全的关键因素
三、保证冰鲜鸡质量安全的措施

(7)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与《食品安全法》之衔接——福喜事件若干问题钩沉(论文提纲范文)

一、《食品安全法》与《刑法》第140条的衔接困境
二、回收食品再生产行为之定性
三、保质期法律性质之析正
     (一) 保质期的双重属性
     (二) 保质期的适用范围
     (三) 修改、延长保质期行为的性质
     (四) 使用过期原料生产食品的法律责任分析
四、“冰鲜转冰冻”行为违法性之证成
五、福喜事件对我国食品安全制度的启示与指引
     (一) 完善食品犯罪案件相关法律规定、强化行刑衔接
     (二) 深化对保质期法律性质的理解、完善管理规范
     (三) 重视食品回收环节的法律监督、加大执法力度

(8)冰鲜鸡屠宰过程无害减菌及生物源抑菌保鲜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肉鸡产业概况及发展趋势
        1.1.1 肉鸡产业发展概况
        1.1.2 肉鸡产业加工概况
        1.1.3 黄羽肉鸡的品种优势
        1.1.4 冰鲜鸡肉的发展趋势及优势
        1.1.5 冰鲜鸡屠宰加工过程存在的问题
    1.2 冰鲜鸡屠宰加工过程减菌研究现状
        1.2.1 冰鲜鸡肉主要污染微生物分析
        1.2.2 屠宰加工过程常用化学减菌剂研究
        1.2.3 物理非热杀菌技术研究
    1.3 冰鲜鸡贮藏过程防腐保鲜剂研究现状
        1.3.1 化学防腐保鲜剂
        1.3.2 生物保鲜剂
        1.3.2.1 植物来源的保鲜剂
        1.3.2.2 动物来源的保鲜剂
        1.3.2.3 微生物来源的保鲜剂
    1.4 天然可食性膜的研究进展
        1.4.1 多糖类可食用膜
        1.4.2 蛋白类可食用膜
        1.4.3 其他可食用膜
    1.5 食品保鲜栅栏技术
    1.6 本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1.7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7.1 研究内容
        1.7.2 技术路线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试剂
        2.1.3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培养基、试剂、溶液的配制
        2.2.1.1 培养基的配制
        2.2.1.2 菌悬液的制备
        2.2.1.3 抑菌保鲜剂的配制
        2.2.1.4 可食性膜液的配制
        2.2.1.5 生物源复合抑菌保鲜膜液的配制
        2.2.2 指标测定
        2.2.2.1 菌落总数(Total viable count, TVC)的测定
        2.2.2.2 革兰氏阴性菌数(Gram negative, G-)的测定
        2.2.2.3 革兰氏阳性菌数(Gram positive, G+)的测定
        2.2.2.4 大肠菌群(Coliforms)的测定
        2.2.2.5 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 TVB-N)值的测定
        2.2.2.6 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reactive substances, TBARS)值的测定
        2.2.2.7 过氧化值(Peroxidation value, POV)的测定
        2.2.2.8 色泽的测定
        2.2.2.9 pH值的测定
        2.2.2.10 透光率的测定
        2.2.2.11 粘度的测定
        2.2.2.12 消毒剂处理肉鸡的感官评定
        2.2.2.13 冰鲜鸡贮藏过程中感官评定
        2.2.3 冰鲜鸡加工过程消毒减菌
        2.2.3.1 消毒剂处理对肉鸡表面微生物影响
        2.2.3.2 消毒剂处理对肉鸡表面色泽及感官评定影响
        2.2.4 冰鲜鸡加工后期紫外线杀菌
        2.2.4.1 紫外线照射对肉鸡表面微生物影响
        2.2.4.2 紫外线照射对肉鸡表面色泽及感官影响
        2.2.4.3 紫外线照射对鸡皮TBARS值影响
        2.2.5 冰鲜鸡贮藏过程中微生物及理化指标变化情况
        2.2.6 生物源抑菌剂对冰鲜鸡表面主要腐败致病菌抑制实验
        2.2.6.1 酶标微量比浊法测定抑菌剂的抑菌活力
        2.2.6.2 优选抑菌剂对特定菌生长影响
        2.2.6.3 正交实验优化抑菌保鲜剂配方
        2.2.6.4 正交实验结果最优组合的选取
        2.2.7 天然可食性涂层优选
        2.2.7.1 膜液透光率、粘度的测定
        2.2.7.2 膜液隔氧性的测定
        2.2.7.3 可食性膜材料被微生物利用情况
        2.2.7.4 膜液的感官评定及玻璃板流延情况
        2.2.7.5 CMC-Na膜理化指标的测定
        2.2.8 优化保鲜方案对冰鲜鸡保鲜效果
        2.2.8.1 不同保鲜方案下冰鲜鸡的微生物、理化及感官指标测定
        2.2.8.2 气质联用检测最优处理对冰鲜鸡挥发性气味的影响
        2.2.8.3 冰鲜鸡保质期模型预测
    2.3 数据分析方法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消毒剂处理对肉鸡特性影响
        3.1.1 消毒剂处理对肉鸡表面微生物影响
        3.1.2 消毒剂处理对肉鸡表面色泽影响
        3.1.3 消毒剂处理对肉鸡感官影响
    3.2 紫外线照射杀菌对加工后期肉鸡的影响
        3.2.1 紫外线照射对肉鸡表面菌落总数影响
        3.2.2 紫外线照射对肉鸡表面色泽、感官影响
        3.2.3 紫外线照射对肉鸡TBARS值影响
    3.3 冰鲜鸡贮藏过程中各指标变化情况及相关性分析
        3.3.1 贮藏时间对冰鲜鸡表面微生物的影响
        3.3.2 贮藏时间对冰鲜鸡理化指标的影响
        3.3.2.1 贮藏时间对冰鲜鸡pH值和TVB-N的影响
        3.3.2.2 贮藏时间对冰鲜鸡TBARS值和POV值的影响
        3.3.3 贮藏时间对冰鲜鸡感官评分影响
        3.3.4 冰鲜鸡贮藏过程各指标相关性分析
    3.4 冰鲜鸡天然抑菌保鲜剂的选择
        3.4.1 生物源抑菌剂对四种受试菌的抑制效果比较
        3.4.2 优选抑菌剂对特定菌生长影响
        3.4.2.1 天然抑菌剂对大肠杆菌生长曲线影响
        3.4.2.2 天然抑菌剂对沙门氏菌生长曲线影响
        3.4.2.3 天然抑菌剂对假单胞菌生长曲线影响
        3.4.2.4 天然抑菌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曲线影响
        3.4.3 正交实验优化抑菌保鲜剂配方
    3.5 天然可食性涂层优选
        3.5.1 可食性膜材料的选择
        3.5.1.1 不同膜液透光率比较
        3.5.1.2 不同膜液粘度比较
        3.5.1.3 不同膜液隔氧性比较
        3.5.1.4 不同膜液被微生物利用情况比较
        3.5.1.5 膜液的感官评定
        3.5.1.6 膜液的玻璃板流延及成膜情况
        3.5.2 CMC-Na膜浓度的确定
        3.5.2.1 不同浓度CMC-Na膜液粘度的测定
        3.5.2.2 不同浓度CMC-Na膜液涂膜残留量比较
        3.5.2.3 不同浓度CMC-Na膜液保水性比较
        3.5.2.4 不同浓度CMC-Na膜液隔氧性比较
    3.6 优化保鲜方案对冰鲜鸡保鲜效果
        3.6.1 不同保鲜方案下肉鸡贮藏过程表面微生物分析
        3.6.1.1 不同保鲜方式对贮藏过程肉鸡菌落总数变化影响
        3.6.1.2 不同保鲜方式对贮藏过程肉鸡G-和G+影响
        3.6.2 不同保鲜处理对肉鸡贮藏过程pH值影响
        3.6.3 不同保鲜处理对肉鸡贮藏过程TVB-N值影响
        3.6.4 不同保鲜处理对肉鸡贮藏过程TBARS值影响
        3.6.5 不同保鲜处理对肉鸡贮藏过程感官指标影响
        3.6.6 气质联用检测最优保鲜处理对冰鲜鸡挥发性气味的影响
        3.6.7 冰鲜鸡保质期模型预测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消毒剂处理对肉鸡特性影响
        4.1.2 紫外线照射杀菌对肉鸡的影响
        4.1.3 冰鲜鸡贮藏过程中各指标变化情况
        4.1.4 复合抑菌保鲜剂的优化及抑菌效果
        4.1.5 天然可食性涂层优选
        4.1.6 优化保鲜方案对冰鲜鸡保鲜效果
    4.2 结论
5 论文创新之处
6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专利

(9)肉鸡屠宰过程中预冷减菌工艺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冷却方式现状
    1.1 浸没式冷却(水冷)
    1.2 风冷
    1.3 喷雾冷却
    1.4 真空冷却
    1.5 混合冷却
2 化学减菌剂研究现状总结
    2.1 次氯酸钠
    2.2 乳酸和醋酸
    2.3 过氧乙酸
3 展望

(10)肉鸡宰后水冷减菌工艺改进及对白条鸡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鸡屠宰过程中冷却方式现状
        1.1.1 浸没式冷却(水冷)
        1.1.2 风冷
        1.1.3 喷雾冷却
        1.1.4 真空冷却
        1.1.5 混合冷却
    1.2 化学消毒剂研究现状
        1.2.1 次氯酸钠
        1.2.2 乳酸和冰醋酸
        1.2.3 过氧乙酸
        1.2.4 其他消毒剂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第二章 冷却减菌工艺现状调查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材料
        2.2.2 主要仪器设备
    2.3 试验方法
        2.3.1 水温测定
        2.3.2 鸡胴体中心温度的测定
        2.3.3 菌落总数的测定
        2.3.4 鸡皮L*、a*、b*值测定
        2.3.5 滴水损失的测定
        2.3.6 pH值的测定
    2.4 数据分析
    2.5 结果与分析
        2.5.1 3月份温度及菌落总数调查
        2.5.2 4月份温度及菌落总数调查
        2.5.3 5月份温度及菌落总数调查
        2.5.4 消毒剂对鸡皮色泽的影响
        2.5.5 预冷方式对鸡胸肉保水性的影响
    2.6 结论与讨论
        2.6.1 讨论
        2.6.2 结论
第三章 水冷结束不同胴体中心温度对鸡胸肉滴水损失及色泽的影响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材料
        3.2.2 主要仪器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实验设计
        3.3.2 鸡胴体中心温度测定
        3.3.3 滴水损失的测定
        3.3.4 鸡胴体表皮L*、a*、b*值测定
    3.4 数据分析
    3.5 结果与分析
    3.6 结论与讨论
        3.6.1 讨论
        3.6.2 结论
第四章 消毒剂对鸡胴体表面微生物及其品质的影响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材料
        4.2.2 主要仪器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样品处理
        4.3.2 菌落总数的测定
        4.3.3 大肠杆菌的测定
        4.3.4 大肠菌群的测定
        4.3.5 鸡胸肉pH值测定
        4.3.6 鸡皮色泽L*、a*、b*值测定
    4.4 数据分析
    4.5 结果与分析
        4.5.1 过氧乙酸对鸡胴体表面微生物的控制效果
        4.5.2 乳酸对鸡胴体表面微生物的控制效果
        4.5.3 冰醋酸对鸡胴体表面微生物的控制效果
        4.5.4 乳酸对鸡胴体表面微生物的控制效果
        4.5.5 不同消毒剂对鸡胸肉pH值和鸡皮色泽的影响
    4.6 结论与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本研究创新点
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专利

四、出口冰鲜鸡肉保质期限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Global Stability Index方法在大骨鸡保质期预测中的应用[J]. 薛伟锋,沈葆真,田卓,于雪,刘东言.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1(04)
  • [2]不同品种及不同贮藏方式冷鲜鸡肉品质比较研究[D]. 王珏. 扬州大学, 2020(05)
  • [3]基于全面稳定性指数理论的庄河大骨鸡保质期预测[J]. 薛伟锋,侯辰侠,陈溪,曹文军,宁兴爽,刘明,刘水琳,刘东言.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0(02)
  • [4]基于浦东鸡的四种优质鸡杂交组合的性能测定及分析[D]. 郑煜明.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9)
  • [5]高光谱快速预测冷鲜鸡胸肉中乳酸菌[J]. 何鸿举,蒋圣启,王魏,王玉玲,马汉军,陈复生,朱明明,赵圣明,周浩宇. 食品工业科技, 2020(12)
  • [6]影响我国冰鲜鸡质量安全的关键因素及控制措施研究[J]. 季天荣,吴维煇,万凯,殷秋妙,王威利,赵晓丽.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18(02)
  • [7]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与《食品安全法》之衔接——福喜事件若干问题钩沉[J]. 张弛.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7(03)
  • [8]冰鲜鸡屠宰过程无害减菌及生物源抑菌保鲜技术研究[D]. 史易明. 华南农业大学, 2017(08)
  • [9]肉鸡屠宰过程中预冷减菌工艺研究现状[J]. 董飒爽,王凯利,黄现青,袁红蕊,郭小雨,高晓平,李苗云,赵改名,赵莉君,崔文明,刘彬,索智勇,孙梅英,林刘涛. 肉类工业, 2017(05)
  • [10]肉鸡宰后水冷减菌工艺改进及对白条鸡品质的影响[D]. 王凯利. 河南农业大学, 2016(06)

标签:;  ;  ;  ;  

出口冰鲜鸡肉保质期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