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凑对称源 (CSO) 的 VLBI 观测和研究

紧凑对称源 (CSO) 的 VLBI 观测和研究

一、致密对称源(CSO)的VLBI观测与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陈如荣,张海燕,金乘进,高智胜,朱岩,岳友岭,朱凯[1](2020)在《FAST VLBI系统和观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已经完成验收并正式运行,而甚长基线干涉观测是FAST的核心课题之一,FAST可以为甚长基线观测网提供重要贡献。为了发挥FAST在甚长干涉观测网中的作用,总结了国际上其他大型射电望远镜的主要研究成果,结合FAST的特点,挑选适合FAST的研究课题;介绍了FAST现有的VLBI观测系统,和天马望远镜进行的VLBI干涉条纹;讨论了FAST VLBI系统的发展,包括未来适合FAST参与的VLBI观测网。研究最终挑选到了适合FAST VLBI的6个研究课题;应用FAST与天马望远镜获得了首条VLBI干涉条纹;FAST在CVN、EVN、LBA的VLBI观测方面,可发挥其极高灵敏度的优势;研究发现附近的小天线可为FAST参加相位参考观测提供帮助。

米立功[2](2016)在《中国射电望远镜的发展》文中指出中国射电天文技术经过58年的发展,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它的重要标志就是射电望远镜。目前,中国已经建设完成了一批具有世界知名度的大型射电望远镜,它们在天文学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回顾了中国射电望远镜长期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不同发展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射电望远镜及其阵列,也对未来射电天文发展作了展望。

彭勃,金乘进,杜彪,秦波,郑元鹏,卢雨,梁赞明,徐海光,赵公博,田文武,刘国玺,周建寨,冯贞国,师民祥,张一凡,金超,闫丰,伍洋,刘鸿飞,安涛,顾俊骅,牛传峰,耿京朝,朱岩,朱凯,于京龙,柴晓明,张立民,张翔,李婧楠,李硕,刘丽佳[3](2012)在《持续参与世界最大综合孔径望远镜SKA国际合作》文中研究指明平方公里阵SKA(Square Kilometre Array)是计划建造的世界最大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致力于回答宇宙起源和基本力等问题.自1993年概念提出,全球已有20个国家67个科研机构的天文学家和工程师参与SKA预研究.中国在SKA发起、选址、工程概念及技术研发等方面起到了重要推进作用.目前SKA已进入建设准备阶段,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正在进行先导天线、相位阵馈源等SKA关键技术试验研究.中国持续参与SKA国际合作,组建团队探索有限科学目标、致力于高精度轻型天线设计与工艺研究、宽频带大视场接收机技术研究,将跨越式提升我国天文学和技术水平、我国工程和制造业水平,实现国际重大科学工程的"中国创造"里程碑.其可行性已通过多方分析和论证,SKA是中国参与21世纪国际重大科学工程千载难逢的机遇.

洪晓瑜[4](2009)在《更上一层楼:2008年中的上海天文台》文中提出该文总结了2008年度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在科研、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国际合作交流、科研管理、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果。

洪晓瑜[5](2009)在《更上一层楼:2008年中的上海天文台》文中研究指明该文总结了2008年度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在科研、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国际合作交流、科研管理、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果。

齐经武,张海燕,南仁东[6](2009)在《致密陡谱源1150+497的VLBI偏振性质》文中提出利用美国甚长基线干涉阵对致密陡谱源1150+497进行双波段全偏振观测,获得该源在5GHz和8GHz波段的偏振流量和偏振矢量分布结果,发现该源偏振主要集中在核心处,并通过对三个频率偏振角的拟合,首次获得了源1150+497毫角秒尺度的旋转量约为66 rad/m2.移去旋转量后,获得该源毫角秒尺度的内禀磁场分布,显示磁场矢量与喷流方向一致.

张永伟[7](2008)在《活动星系核中视超光速源的统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视超光速现象是活动星系核(Active Galactic Nucleis)在射电波段上最为突出的现象之一.在高分辨率的VLBI成像中,不少活动星系核表现出具有远离母体的子元.一旦这种表观横向分离速度超过光速(βapp=v/c>1),这种运动即被称为视超光速运动,这种源叫做视超光速源.本文收集了一个视超光速源样本,在A—CDM宇宙模型下计算了123个样本源(84个类星体,27个BL Lac天体和12个射电星系)中的224个子元的视速度βapp,利用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各参数对视速度的影响,讨论超光速源在三类天体中的分布情况.第一章简单介绍了视超光速现象的研究历史,以及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第二章综述了视超光速源的观测特征及理论解释.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观测手段的进一步改进,国际间对超光速运动和超光速源有了更广泛的监测和搜索,为其研究积累了大量的观测材料.本章将从总结迄今已探测到的视超光速源的一般特征出发,简要地讨论了视超光速源在活动星系核分类研究中的地位,并综述了较普遍接受的对于视超光速源的一些理论探讨.第三章通过统计研究,详细讨论了βapp的一些相关性质,并且发现自行从类星体到射电星系逐渐增加,而BL Lac天体介于二者之间.由于多普勒效应的存在,观测流量密度与红移之间相关性很弱,于是我们做了改正,把多普勒效应扣除掉,再来讨论两者的关系.当用βapp代替多普勒因子作修正(扣除)时,射电流量密度与红移显示出了很好的相关性且与理论吻合.我们认为相对论射束效应和视超光速现象在某种程度上是同一回事.第四章简述了我们对BL Lac天体OJ 287的光学监测.OJ 287是视超光速源,同时它也是活动星系核中长光变周期研究的典型代表.本章阐述了我们利用上海天文台1.56米光学望远镜对其近七年(2001-2007)的光学检测结果,探究了OJ 287可能存在的其它周期.

王保田,张海燕[8](2007)在《致密对称源OQ208自行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利用美国甚长基线阵,在5GHz和8GHz波段观测致密对称源(CSO)OQ208,由获得的总流量图均显示OQ208是由2个主要的射电结构组成。5GHz波段在该源西南(SW)部分和东北(NE)部分都探测到2个子源。8GHz波段在该源(SW)部分探测到2个子源,而在(NE)部分探测到3个子源。在5GHz波段,根据子源A和D自1993年到2001年间的5个时段VLBI观测成图结果,拟合出它们的分离速度为0.037±0.006mas/a(年)。在8GHz波段,根据1994年到2002年间的9个时段观测数据,获得子源A和C的分离速度为0.046±0.009mas/a。

谢桂颖[9](2005)在《OQ 208的射电致密结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GPS(GHz-Peaked Spectrum)源已形成致密射电源的一个重要子类。在过去的四十多年里已引起天文学家的很大兴趣。大量的VLBI观测发现GPS 星系中有较高的比例为致密对称双源(CSO),这些CSOs 的运动学年龄及谱年龄估算表明它们可能是年轻的射电活动星系核,研究CSO 源有利于我们探测喷流演化的早期阶段,而且,CSOs 源很可能是强射电源FR II 的早期演化阶段,所以对于研究活动星系核(AGN)的演化提供了理想的实验室。射电源OQ 208(1404+286,Mkn 668)是最近的GPS 源之一。15 GHz 的VLBI观测发现在两个微瓣之间存在一个微弱的核,从而确认OQ 208 为致密对称源(CSO)。基于近来探测到的OQ 208 双瓣的自行,我们将聚束效应并入到VLBI观测到的两个瓣的谱的拟合中去,用聚束效应解释双瓣流量密度的不对称性。结果显示包含相同的聚束效应参数但考虑不同的吸收机制的两个模型都能很好的拟合双瓣的谱。在FFA+Beaming 模型中,双瓣的本征辐射是光学薄的同步辐射,双瓣的辐射由于定向效应遭受不同的自由自由吸收。所以吸收体可能是多少有些对称均匀分布的几何学,例如窄线区的云是一种可能的候选体。在SSA+Beaming 模型中,双瓣的本征同步辐射存在自吸收,只在SW 瓣存在额外的自由自由吸收。这样自由自由吸收的吸收体就可能分布在垂直于喷流方向的盘或环中。这个吸收体遮挡远离我们的SW 瓣,但靠近我们的NE 瓣却不受其影响。在这两个模型中,我们都假定双瓣有相同的本征辐射和本征流量密度,对于此假定的合理性本文有专门的论述。目前我们还很难判断FFA+Beaming

冯文侠[10](2005)在《类星体3C 48的反向喷流》文中提出千兆赫兹峰值能谱(Gigahert Peak Spectrum,GPS)源和致密陡谱(Compact Steep Spectrum,CSS)源在高亮度(厘米波段)的射电源中占有很大一部分比例(分别~10%和~30%)。本文论述了GPS/CSS 源从射电到X-ray 波段的性质,以及当前对这两种射电源的起源及其演化的解释模型和它们在高能射电星系的演化过程中的作用。GPS/CSS 射电源通常呈现星际气体和射电分量共存且复杂的动力学分布特征,说明的确存在大量的气体由中央核区喷出来。射电喷流和星际介质(Interstellar Medium,ISM)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对喷流具有束缚作用,从而形成了这类源的小尺度结构,而且这种相互作用会使介质气体发生电离,导致年轻恒星的形成。对GPS/CSS 源的环境介质进行更详细的研究是理解GPS/CSS射电源的动力学、物理条件和线发射气体的形态特征的重要手段。GPS/CSS 源,无论是在结构上还是在物理特性上都与大尺度结构源存在很大的区别,但是它们却与致密双重射电结构源存在一定的联系。 类星体3C 48 是一个典型的CSS 源,距离较近(z=0.368),中央核非常弱,结构非常复杂,其单边的射电喷流与延展的电离辐射区在同一轴线方向上。它的射电形态说明喷流和星际介质发生了强烈的相互作用。3C 48 能产生强的超远红外辐射。光学和红外研究发现寄主星系内富含分子气体,有大量年轻的恒星形成区和星云状物质。3C 48 是红移较低的高光度活动星系核(Active Galactic Nucleus,AGN),所以它可以作为研究喷流与气体共存和喷流/ISM 相互作用现象的动力学特征的很好候选体。 本文利用VLA 和MERLIN 的高分辨率观测设备,对类星体3C 48 在亚角秒尺度上的射电结构进行了多频率、多历元的观测和研究,其中包括了四个历元的五个波段(P、C、L、X、K)的10 次观测数据。 类星体3C 48 的大部分射电辐射发生在0.6 角秒( H 0 =65km s ?1 Mpc ?1 ,q0=0.5*)的范围以内。当分辨率小于0.5 角秒时其形态呈现为一个未被分解的致密结构,当分辨率高于0.5 角秒时,类星体3C 48 被分解了,整个射电结构由向北的喷流主导。模型拟合显示类星体3C 48 可以分解为四个分量(N1、

二、致密对称源(CSO)的VLBI观测与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致密对称源(CSO)的VLBI观测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中国射电望远镜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中国的射电天文与射电天文望远镜的发展
    2.1 第一个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
    2.2 第二个发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0世纪90年代
    2.3 第三个发展时期
3 展望

(6)致密陡谱源1150+497的VLBI偏振性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观测和数据处理
3 结果和分析
    3.1 偏振
    3.2 旋转量和磁场
4 结论

(7)活动星系核中视超光速源的统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视超光速现象的研究历史
        1.1.1 视超光速源的发现及证认
        1.1.2 定义及原理
        1.1.3 研究现状
    1.2 本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2章 视超光速源的观测特征及理论解释
    2.1 引言
    2.2 一些基本参量
        2.2.1 多普勒因子和洛仑兹因子
        2.2.2 单色光度和亮温度的观测值
        2.2.3 理论模型预言的射电光度
    2.3 视超光速源的一般观测特征
    2.4 视超光速源的模型探讨
        2.4.1 视超光速运动的标准模型
        2.4.2 统一喷流模型
    2.5 总结和展望
第3章 视超光速源的统计工作
    3.1 引言
    3.2 视超光速源的样本
    3.3 视超光速源的统计
        3.3.1 自行和红移的关系
        3.3.2 视速度的统计分布
        3.3.3 5 GHz流量密度和红移的关系
    3.4 讨论和结论
第4章 视超光速源OJ 287的光学监测
    4.1 引言
    4.2 OJ 287的研究历史
        4.2.1 各种模型
    4.3 OJ 287的光学监测
        4.3.1 IRAF软件包下的资料预处理
        4.3.2 光变曲线
    4.4 观测和数据处理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致谢
附录1 计算儒略日的程序
附录2 计算目标视星等的程序

(9)OQ 208的射电致密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活动星系核简述
    1.2 GPS 源
        1.2.1 关于GPS 源/CSS 源低频反转的解释
        1.2.2 关于GPS 源/CSS 源极其可能的演化的两个假设
        1.2.3 关于GPS 源/CSS 源中的气体的研究
    1.3 CSO
        1.3.1 关于致密对称源局限于很小的尺度的解释
        1.3.2 关于致密对称源双臂射电流量密度差别的原因的概述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射电源OQ208 的研究现状
    2.1 射电源OQ208 的光学、红外、X 射线波段研究现状
    2.2 射电源OQ208 的射电波段研究现状
        2.2.1 射电源OQ208 的射电波段观测结果
        2.2.2 Kameno 等对OQ208 双瓣谱所表现出的低频反转和流量密度不对称性的解释
        2.2.3 刘祥等对射电源OQ208 双瓣流量密度不对称性的一种解释——汤姆孙散射
        2.2.4 OQ208 的自行测量结果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模型和结果
    3.1 对Kameno 等的工作的讨论
    3.2 数据
    3.3 模型和结果
        3.3.1 FFA+Beaming 模型
        3.3.2 SSA+Beaming 模型
        3.3.3 误差估算
        3.3.4 关于15.3 GHz 的新数据
        3.3.5 谱指数α的其他值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两个模型的比较和讨论
    4.1 两个模型的比较
    4.2 关于两个模型的聚束效应
    4.3 关于自由自由吸收体
    4.4 关于双瓣本征上相同的假定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由SSA+Beaming 模型估算的一些参数
    5.1 瓣的磁场
    5.2 瓣的质量
    5.3 喷流功率
    5.4 吸积率
    5.4 黑洞质量与爱丁顿吸积率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已发表或接收的文章
个人简历

(10)类星体3C 48的反向喷流(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缩写词对照表
第一章 概述
    参考文献
第二章 GPS/CSS 源的研究概况
    2.1 GPS/CSS 源的定义
    2.2 GPS/CSS 源的能谱特征
        2.2.1 能谱的轮廓及其寿命
        2.2.2 GPS 源能谱发生倒转的原因
        2.2.3 倒转频率和最大线尺度
    2.3 射电波段的观测研究
        2.3.1 射电形态
        2.3.2 射电特性
    2.4 其他波段对GPS/CSS 源的研究
        2.4.1 红外波段
        2.4.2 光学波段
        2.4.3 X-Ray波段
    2.5 偏振研究
    2.6 喷流和星际介质的相互作用
    2.7 GPS/CSS 源的解释模型
        2.7.1 Frustration模型
        2.7.2 Youth 模型
    参考文献
第三章 3C 48的研究现状
    3.1 射电波段的研究
    3.2 光学波段观测
        3.2.1 3C 48 寄主星系的特性
        3.2.2 3C 48 周围的行星状星云
        3.2.3 3C 48A
    3.3 红外波段观测
    3.4 X-Ray观测
    3.5 各波段观测特性的联系
    参考文献
第四章 3C 48的观测和数据处理
    4.1 3C 48 的观测
        4.1.1 干涉测量的原理
        4.1.2 3C 48 的观测
    4.2 初始数据校准
    4.3 自校准和成图
    参考文献
第五章 3C 48射电图像的分析和讨论
    5.1 观测结果
    5.2 分析
        5.2.1 图像分析
        5.2.2 谱指数分析
    5.3 讨论
        5.3.1 核的位置
        5.3.2 3C 48 的反向喷流
        5.3.3 喷流与星际介质的相互作用
    参考文献
总结与展望
作者在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准备中的文章
已接收的观测计划
个人简历

四、致密对称源(CSO)的VLBI观测与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FAST VLBI系统和观测研究[J]. 陈如荣,张海燕,金乘进,高智胜,朱岩,岳友岭,朱凯. 深空探测学报, 2020(02)
  • [2]中国射电望远镜的发展[J]. 米立功.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6(06)
  • [3]持续参与世界最大综合孔径望远镜SKA国际合作[J]. 彭勃,金乘进,杜彪,秦波,郑元鹏,卢雨,梁赞明,徐海光,赵公博,田文武,刘国玺,周建寨,冯贞国,师民祥,张一凡,金超,闫丰,伍洋,刘鸿飞,安涛,顾俊骅,牛传峰,耿京朝,朱岩,朱凯,于京龙,柴晓明,张立民,张翔,李婧楠,李硕,刘丽佳. 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 2012(12)
  • [4]更上一层楼:2008年中的上海天文台[J]. 洪晓瑜.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 2009(00)
  • [5]更上一层楼:2008年中的上海天文台[J]. 洪晓瑜.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 2009(00)
  • [6]致密陡谱源1150+497的VLBI偏振性质[J]. 齐经武,张海燕,南仁东. 天文学报, 2009(01)
  • [7]活动星系核中视超光速源的统计研究[D]. 张永伟. 广州大学, 2008(06)
  • [8]致密对称源OQ208自行的研究[J]. 王保田,张海燕. 天文研究与技术, 2007(02)
  • [9]OQ 208的射电致密结构研究[D]. 谢桂颖.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台), 2005(02)
  • [10]类星体3C 48的反向喷流[D]. 冯文侠.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台), 2005(02)

标签:;  ;  ;  ;  ;  

紧凑对称源 (CSO) 的 VLBI 观测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