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脱离患者眼内硅油充填的护理进展

视网膜脱离患者眼内硅油充填的护理进展

一、眼内硅油填充术用于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护理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吕彩玲,朱叶,姚溪,张松艳,何嫦斋[1](2022)在《护理专案改善在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护理专案改善提高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术后患者面向下体位依从率。方法成立专案小组,通过对64例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术后患者面向下体位依从率进行现状分析,确立以"提高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术后患者面向下体位依从率"为活动的主题,对现状进行要因分析,确定问题、设定目标制订对策并实施。结果实施护理专案改善后,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术后患者面向下体位依从率由81.67%提高至95.31%。结论护理专案改善可提高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术后患者面向下体位依从率,有效提高护理水平,显着提升视网膜复位效果。

胡娟,李文强,张晓莲,张爱霞,陈莉,曾向宏[2](2021)在《2020年国内有机硅进展》文中认为根据公开发表的文献和资料,综述了我国有机硅行业在2020年的发展概况(包括有机硅甲基单体的产能与产量、初级形状聚硅氧烷的进出口情况、有机硅上市企业的营收情况、新增项目投资情况、标准及政策制订情况)与有机硅产品的研发概况(包括企业研发投入、企业自研项目及国内有机硅的研发重点)。

白玉玲[3](2021)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或巩膜扣带术后视力与黄斑微结构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或巩膜外路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与OCT图像上黄斑区视网膜微结构的改变。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为2018年5月至2021年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确诊为累及黄斑区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45~70岁、病程<2个月、PVR分级为A级或B级、手术方式为平坦部玻璃体切除(Pars plana vitrectomy,PPV)联合硅油填充术或巩膜扣带术(Scleral buckling,SB)的患者。共纳入患者38人(38眼),按照手术方式分为PPV组和SB组,两组术前的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PV组有18人(18眼),患者在PPV术后2个月左右行硅油取出术,其中13人(72.2%)两次手术后可见明显加重的白内障,遂于取硅油术后1个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SB组有20人(20眼)。记录患者术前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眼别、病程、裂孔数目、眼压、屈光状态、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ive visual acuity,BCVA)、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分级等资料,以及患者随访期间的视力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黄斑区微结构的资料:术后1周、1个月和2个月的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黄斑下积液(Submacular fluid,SMF)高度、黄斑区平均神经节细胞层-内丛状层厚度(Ganglion cell layer-inner plexiform layer,GCL-IPL)和黄斑区椭圆体带(Ellippsoid zone,EZ)的完整性。另外,PPV组也统计了PPV手术后6个月(在行了白内障手术患者中,约是白内障术后3个月)的这几项数据。对比两组术后1W、1Mo和2Mo的BCVA、CMT、SMF高度、黄斑区平均GCL-IPL厚度、黄斑区EZ完整性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前基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如:性别、眼别、年龄、病程、裂孔数目、术前BCVA、PVR分级和高度近视所占比例。1、术后1W、1Mo和2Mo时SB组视力均显着优于PPV组(P<0.05);PPV组6Mo时的视力与SB组2Mo时视力相当(P>0.05);2、术后1W时两组间的黄斑区平均GCL-IPL厚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PPV组行取硅油手术前(即2个月内)黄斑区平均GCL-IPL厚度随时间减小,但取出硅油4个月时的GCL-IPL厚度明显大于PPV术后1W、1Mo和2Mo时的(P<0.05)。SB组术后1W、1Mo和2Mo时的黄斑区平均GCL-IPL厚度随时间增加。3、PPV术后1W时发生SMF的几率较小(27.8%),SB组术后1W时SMF的发生率高达90.0%,随着时间的延长SMF高度逐渐降低。4、SB组1W、1Mo和2Mo时的CMT均大于PPV组的(P<0.05),但组内的CMT未见明显变化趋势(P>0.05);5、将黄斑部位(直径为1500um范围)的椭圆体带残存长度分为4个等级,SB组术后的黄斑区EZ完整性等级集中在等级3和等级4,PPV组术后的黄斑区EZ完整性等级集中在等级2附近,表明SB术后的黄斑区EZ完整性相对较好,PPV术后的黄斑区EZ完整性较差;6、黄斑区平均GCL-IPL厚度和黄斑区EZ完整性均与视力有显着的相关性。结论:1、PPV术和SB术都是治疗RRD的有效手术;2、SB术后视力恢复较快,PPV术后视力恢复所需时间长;3、RRD患者视力的改善与黄斑区GCL-IPL和EZ的恢复有显着相关性;4、RRD患者行SB术后黄斑区GCL-IPL和EZ的恢复比PPV联合硅油填充术的患者快。5、SB组术后SMF发生率高,且对CMT有影响。

王倩[4](2021)在《影响下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影响下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视力和术后复发的因素及探讨术后复发患者再次手术术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因下方裂孔性视网膜脱离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眼科中心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共121例121眼。年龄15-74岁,平均年龄42.57±15.87岁,其中男59例,女62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巩膜扣带组(扣带组)66例66眼和玻璃体切除组(玻切组)55例55眼。记录患者基本情况、裂孔情况、视网膜脱离程度、黄斑是否脱离、视网膜增殖程度、手术前后视力及眼压、裂孔封闭及视网膜复位情况、术后并发症、再次手术术式,分析与术后视力恢复、术后复发相关的因素及复发患者再次手术术式的选择。结果:121眼初次视网膜复位98眼(81.0%),最终视网膜复位121眼,其中扣带组66眼,一次手术成功57眼,初次手术成功率为86.4%,最终视网膜解剖复位均成功;玻切组55眼,一次手术成功41眼,初次手术成功率为74.5%,最终视网膜解剖复位均成功。扣带组术前BCVA平均为0.91±0.68,术后BCVA平均为0.29±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玻切组术前BCVA平均为1.36±0.69,术后BCVA平均为0.70±0.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扣带组的病程(P=0.045)、黄斑状态(P=0.001)、术前BCVA(P<0.001)、累及象限数(P=0.001)与术后视力的恢复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玻切组的黄斑状态(P<0.001)、术前BCVA(P<0.001)、累及象限数(P=0.001)与术后视力的恢复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将P<0.1的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扣带组的术前视力(P=0.014)、黄斑状态(P=0.017)与术后视力恢复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玻切组的术前视力(P<0.001)、累及象限数(P=0.002)、高度近视(P=0.031)与术后视力恢复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病程(P=0.015)和术前BCVA(P=0.028)是影响SB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病程是影响巩膜扣带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32,OR=1.031,95%CI:1.003-1.060)。根据ROC分析结果显示,扣带组术前病程的阈值为47.5天。再次手术术式选择:扣带组复发9眼,6眼再次选择外路手术,3眼再次选择内路手术。玻切组复发14眼,11眼再次选择内路手术,3眼再次选择外路手术。结论:1.SB手术和PPV手术术后视力均显着改善。2.术前视力和黄斑是否脱离是影响SB手术术后视力恢复的重要因素。3.术前视力、累及象限数和高度近视是影响PPV手术术后视力恢复的重要因素。4.病程是影响扣带组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病程超过47.5天术后复发的危险性明显增加。5.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再次手术时应考虑复发原因、复发时间、初次手术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熊敏,蓝琼好,李敏红,陈梅花,严虹,陈海圆[5](2020)在《整体护理对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视网膜脱落患者术后视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对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视网膜脱落患者术后视力、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视网膜脱落患者100例,均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整体护理),每组50例。比较两组视网膜复位情况、视力改善情况、生活质量(SF-36)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6个月后,观察组视网膜复位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视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高眼压、新生血管、再脱落、感染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F-36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的视网膜脱落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可提高视网膜复位成功率及视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

熊凡[6](2020)在《地塞米松缓释剂在眼外伤玻璃体切割术后的抗炎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地塞米松缓释剂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眼外伤的抗炎作用;为眼外伤术后的抗炎治疗指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于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确诊的眼外伤的患者48例48眼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意愿及手术方式,分为A组与B组,A组采用玻璃体切割术+地塞米松缓释剂植入术,B组采用玻璃体切割术。两组患者术前均行最佳矫正视力、眼内压、眼前节照相、眼底照相、裂隙灯眼底等检查。术后随访观察6个月,分析记录两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前房炎症反应及相关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眼别、年龄、病程、术前的眼压及最佳矫正视力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1、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变化: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的BCVA在不同时间点有统计学差异(F=16.404,P<0.01),且随时间变化显着,两组间的BCVA比较无统计学差异(F=1.060,P=0.308),两组与时间交互有统计学差异(F=9.079,P<0.01);经t检验两组间BCVA在各时间点的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1天、1周的BCV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术后6月的BCVA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0.05);A与B组两组内在不同的时间点分别进行两两比较显示的结果:两组均在术前与术后1天、术后1周、1月、6月之间的BC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1月与术后6月之间的B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发生率:A、B两组术前PVR发生率分别为40.0%、3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1,>0.05),A、B两组在术后6月时PVR发生率分别为16.0%、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5)。3、前房炎症反应分级:两组在术前的前房反应分级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在术后1月的前房反应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A组在术前、术后的前房炎症反应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B组在术前、术后的前房反应无显着性差异(P>0.05)。4、并发症:A组中出现了1例地塞米松缓释剂游移入前房;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眼内炎;两组患者术后出现全身性不良反应(如胃部不适、恶心、呕吐等)情况:A组1例,B组8例;A组术后高眼压发生率为72.0%,B组为26.1%,两组患者术后高眼压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眼外伤治疗上,地塞米松缓释剂在玻璃体切割术后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

刘沛洋[7](2020)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硅油填充对视盘区血流密度及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影响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行玻璃体切除眼内硅油填充术的患者,在长期硅油填充后临床上可以观察到患者眼底网膜血管变细、视乳头颜色变淡等表现,这些重要的体征常直接反映了视网膜、视盘的生理改变及视力预后。因此,我们运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技术来检测并分析硅油填充对视盘区血流密度及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于我院诊断为单眼患RRD且由同一术者行玻璃体切除+视网膜修复+玻璃体腔内硅油填充术治疗的患者,共30人30眼作为观察组,根据视网膜脱离范围是否大于2个象限,分为>2个象限组和≤2个象限组,进行前瞻性随访研究,所有患者术后视网膜均复位,并随访3个月。同时以各患者的健眼30眼作为对照组。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对所选患者进行健眼及患眼的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的详细眼科检查,主要包括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IOP)、房角、裂隙灯眼前节检查、散瞳后裂隙灯联合90D前置镜的眼底检查、三面镜检查、眼底彩色照相、彩超检查、视盘OCTA检查。行OCTA检查的测量指标为视盘周围放射状毛细血管(radial peripapillary capillary,RPC)的血管密度包括:视盘血流密度、盘周血流密度、盘内血流密度、各象限上、下、鼻、颞侧血流密度以及视盘周围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并对所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BCVA方面:术后1个月较术前提高有19人,提高率为63.33%;术后3个月较术前提高有26人,提高率为86.67%;术后3个月较术后1个月提高有19人,提高率为63.33%。2、IOP方面:术后1个月均在正常范围内;术后3个月有27/30在正常范围内,3/30略高于正常值(22-26mmHg之间)且持续3-5天,高于正常者行12种降眼压眼药水对症治疗后,IOP可降至正常且平稳。3、>2个象限组视盘区血流密度及RNFL厚度方面:(1)在视盘总、盘内、盘周小血管血流密度以及上方和鼻侧盘周血流密度中,观察组的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与对照组分别相比,血流密度均降低(P<0.05)。(2)在颞侧盘周血流密度中,术后3个月与对照组相比,血流密度降低(P<0.05);而术前、术后1个月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下方盘周血流密度中,术后1个月与对照组相比,血流密度降低(P<0.05);而术前、术后3个月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术前、术后1个月与术后3个月之间互相比较,各血流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在RNFL厚度方面,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与术前相比,厚度均减少(P<0.05);而术后1个月与术后3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2个象限组视盘区血流密度及RNFL厚度方面:(1)在视盘总小血管血流密度、盘周小血管血流密度以及上、下、鼻和颞侧盘周血流密度中,观察组的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与对照组分别相比,血流密度均降低(P<0.05)。(2)在盘内小血管血流密度中,术前、术后3个月与对照组相比,血流密度均降低(P<0.05);而术后1个月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前、术后1个月与术后3个月之间互相比较,各血流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在RNFL厚度方面,术后3个月与术前相比,厚度减少(P<0.05);而术后1个月与术前、术后3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2个象限组和≤2个象限组间视盘区血流密度及RNFL厚度方面:(1)在视盘总小血管血流密度中,术前的血流密度,≤2个象限组较>2个象限组的降低(P<0.05);而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相比两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鼻侧盘周血流密度中,术前、术后3个月的血流密度,≤2个象限组较>2个象限组的均降低(P<0.05);而术后1个月相比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颞侧盘周血流密度中,术后1个月的血流密度,≤2个象限组较>2个象限组的降低(P<0.05);而术前、术后3个月相比两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在盘周小血管血流密度、盘内小血管血流密度及上方、下方盘周血流密度中,两组间相比各血流密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在RNFL厚度方面,两组间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绝大部分患者术后BCVA有所提高,且随着填充时间的延长,视网膜逐渐完全复位,大部分患者BCVA可有进一步提高。2、在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时,视盘大部分区域血流密度均有减少,而硅油填充、脱离范围对血流密度影响较小。3、在术后3个月内,硅油填充使得视盘周围平均RNFL厚度变薄,脱离范围对RNFL厚度影响较小。

钟雪梅[8](2020)在《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在两种复杂眼外伤中的临床应用》文中认为相较于传统玻璃体切除手术,微创玻璃体切除手术在眼后段疾病治疗中具有优势:在术中可控制平稳的眼内压,降低术中视网膜脉络膜出血、脉络膜脱离的风险,可有效清除基底部玻璃体,高速波切速率可以减少对视网膜的牵拉,发生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的概率大大减少。微创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眼内异物和重度眼外伤后濒危眼两种复杂情况的眼外伤,既要解决异物取出或者恢复解剖结构的问题,处理好术中玻璃体和视网膜等并发症,又要尽可能考虑到术后远期效果。一些新技术的应用能够得到更好的手术效果。第一章“L”形切口在微创玻切治疗后段眼内较大异物中的应用目的:研究在微创玻璃体切割术中通过睫状体平坦部“L”形切口取出后段眼内较大异物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双向性队列研究分析2013年01月至2019年6月间29例(29只眼)眼后段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眼眶CT和/或眼部B超检查确定后段眼内异物的长、宽、高,根据异物最大宽度(W),以 W≤3mm、5mm≥W>3mm、W>5mm 分成 a、b、c 组,a、c 组分别通过常规“一”形睫状体平坦部扩大切口和角膜缘切口取出。b组通过“L”形切口,即在“一”形切口一端向角膜缘方向作长约2mm垂直切口取出,异物取出后封闭巩膜异物取出切口,玻切通道插入23G/25G+微创穿刺套管行微创玻切。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三组的异物取出率、视力结果和并发症,评估“L”形切口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共纳入a组13例,b组8例,c组8例。b组所有异物均一次性取出,末次随访网膜均复位,异物长为5.4±2.9mm,最大宽度为2.2±0.8mm,高为1.6±0.9mm,术前、术后视力无显着性差异,眼压较基线眼压高。术后发生复发性视网膜脱离1例(12.5%);发生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2 例(25.0%)。随访 6 月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在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后段较大异物中,经睫状体平坦部“L”形切口可以安全取出符合条件的较大异物(5mm≥最大宽度>3mm),术后并发症少。第二章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在重度眼外伤濒危眼中的应用目的:研究重度眼外伤后濒危眼中植入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foldable capsular vitreours body,FCVB)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单组队列研究。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的重度眼外伤、具有人工玻璃体球囊植入术指征并同意手术治疗的患者。行Ⅰ期清创缝合后,根据受伤情况,行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同时植入FCVB或先行玻璃体切割术,选择合适时机Ⅱ期再植入FCVB。术后定期随访,观察视力、眼压、FCVB在位情况、术后不良反应、眼球萎缩情况等指标。对患者的眼压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共纳入患者7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1例,左眼3例,右眼4例,年龄(32±8.9)岁,术后平均随访6.9个月。眼球保留率100%,无1例出现眼内大出血、眼内炎或行眼球摘除术。6例(85.7%)眼球萎缩得以控制,1例(14.3%)未出现眼球萎缩。存留视网膜全部复位。术后视力:2例(28.6%)患者高于术前,5例(71.4%)患者无提高。术后1周平均眼压(10±1.7)mmHg(1 mmHg=0.133 kPa),高于基线眼压(9.6±3.8)mmHg,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5,P=0.71)。末次平均眼压(6.5±1.6)mmHg,低于基线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1,P=0.17)。随访出现低眼压6例(85.7%),浅前房2例(28.6%)。结论:严重眼外伤濒危眼中植入FCVB安全、有效,起到挽救眼球、控制早期眼球萎缩、避免摘除眼球的作用,可以保留部分视功能,常见的并发症为低眼压和浅前房。

陈小芬[9](2020)在《体位干预在玻璃体腔内硅油填充术应用效果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对抗性体位干预在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硅油填充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0月我院接收的80例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的糖尿病视网膜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术前通过个性化宣教方式告知采取对抗性体位的重要性同时对患者进行医护合作式对抗性体位训练,术后责任护士再次进行体位执行反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正确执行对抗性体位持续时间、舒适度、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正确执行对抗性体位持续时间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术后3天对照组舒适度为50%、观察组为2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6,P <0.05)。结论责任护士对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患者实施对抗性体位干预,可提高患者术后体位依从性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患者术后舒适度与持续采取对抗性体位的时间均更佳。

任旋[10](2019)在《OCTA观察硅油填充状态下3-6月内视盘毛细血管血流密度、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变化》文中指出目的:通过使用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观察硅油填充患者的视盘毛细血管血流密度、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变化。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到10月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视网膜脱离复位+硅油填充的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时段健康体检者32例作为对照组。整理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发病时间、既往全身疾病史、药物治疗史、激光治疗史、家族遗传疾病史、工作情况等;所选患者术前均行详细的眼科检查,主要是使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裸眼视力,戴镜患者查戴镜视力;采用非接触眼压计测量患眼眼压;散瞳后行裂隙灯显微镜联合90D前置镜检查眼底,观察眼底视网膜、视神经等情况;患者术后视网膜均复位。术后随访6个月,OCTA检查硅油填充前、填充后1w、1m、3m、6m的视盘毛细血管血流密度及神经纤维层厚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所选患者进行随访,测定患者的视力情况.视力情况具体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进行测定。提示32例研究对象最佳矫正视力<0.05者10例,18例最佳矫正视力在0.05-0.2之间,4例患者最佳矫正视力超过0.2。所选全部患者在经过手术后,视力均相应得到提升。在术后一周测定所选患者的视力情况,提示视力均较手术前升高;术后2-3个月,患者视力较术后1周提高,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患者视力明显提高。术后2-3个月所选32例患者中最佳矫正视力超过0.2的12例,在0.05-0.2之间的15例,较治疗前明显好转。5例患者术中摘除白内障者,且在硅油取出同时行人工晶体植入术,视力均得到不同程度提高。本文所选患者手术前后、硅油取出前后视神经毛细血管血流密度变化差异不显着,提示硅油填充(在未见明显乳化状态下)对于视盘毛细血管血流的影响并不大。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及术后6月32例患者眼压均在9-24mmHg之间,眼压平稳。硅油未乳化填充对患者的眼压不产生影响。硅油填充不同时间段,患者视乳头杯盘比未见显着差异(p>0.05)视神经纤维层的厚度有所下降(p<0.05)。硅油少量乳化者2例,1例于术后3个月发生,1例于术后6个月时发生,取出硅油后发现乳化硅油粒呈粉尘状,提示是硅油本身性状发生改变后引起乳化。结论:在3-6月内未明显乳化的硅油填充对视盘毛细血管血流的影响不大,但可一定程度的降低视神经纤维层厚度。

二、眼内硅油填充术用于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护理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眼内硅油填充术用于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护理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护理专案改善在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术后患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成立专案小组
        1.2.2 现状分析
        1.2.3 要因分析
        1.2.4 制订计划与实施
    1.3 效果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2)2020年国内有机硅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行业发展概况
2 产品研发进展
    2.1 硅橡胶
        2.1.1 室温硫化硅橡胶
        2.1.2 热硫化硅橡胶
        2.1.3 加成型硅橡胶
    2.2 硅油
    2.3 硅树脂
    2.4 硅烷
    2.5 其它有机硅材料
    2.6 有机硅改性有机材料
        2.6.1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
        2.6.2 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
        2.6.3 有机硅改性聚氨酯
        2.6.4 有机硅改性其它材料

(3)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或巩膜扣带术后视力与黄斑微结构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黄斑区 OCT 主要表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研究
致谢

(4)影响下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临床资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术前准备
        2.2.2 手术方法
        2.2.3 术后处理
        2.2.4 术后随访指标
        2.2.5 评价预后标准
        2.2.6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患者的一般资料
    3.2 手术疗效
        3.2.1 视网膜复位情况
        3.2.2 术后视力
        3.2.3 术后并发症
    3.3 影响术后视力的相关因素分析
        3.3.1 影响巩膜扣带术后视力的因素分析
        3.3.2 影响玻璃体切除术后视力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
    3.4 影响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
    3.5 再手术术式选择及手术效果
        3.5.1 手术术式选择
        3.5.2 手术效果
第4章 讨论
    4.1 下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术式选择
    4.2 视网膜复位情况
    4.3 影响术后视力的相关因素分析
        4.3.1 术前BCVA
        4.3.2 黄斑状态
        4.3.3 累及象限数
        4.3.4 高度近视
    4.4 与术后复发相关的因素分析
    4.5 再次手术术式选择
    4.6 展望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下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填充物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5)整体护理对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视网膜脱落患者术后视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视网膜复位情况比较
    2.2 两组视力改善情况比较
    2.3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2.4 两组SF-36评分比较
3 讨论

(6)地塞米松缓释剂在眼外伤玻璃体切割术后的抗炎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及标准
    2.2 研究方法
    2.3 主要仪器设备与药品
    2.4 疗效判定及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两组BCVA(logMAR)的变化情况
    3.3 两组手术前后的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发生率
    3.4 两组手术前后的前房反应变化情况
    3.5 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第4章 讨论
    4.1 最佳矫正视力的变化
    4.2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发生率比较
    4.3 前房反应分级比较
    4.4 并发症
第5章 结论及不足
    5.1 结论
    5.2 不足
第6章 典型病例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7)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硅油填充对视盘区血流密度及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综述
        1.2.1 硅油的眼内填充
        1.2.1.1 硅油的理化特性
        1.2.1.2 硅油填充的优势
        1.2.1.3 硅油填充的并发症
        1.2.2 视盘的血供情况及RNFL分布情况
        1.2.3 OCTA的出现
        1.2.3.1 OCTA的工作原理及发展
        1.2.3.2 OCTA的临床应用
        1.2.3.3 OCTA的优势和劣势
        1.2.4 硅油填充与OCTA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1.3 基本情况
    2.2 研究方法
        2.2.1 病史采集
        2.2.2 常规检查
        2.2.3 检查方法及仪器设备
        2.2.4 观察指标
    2.3 手术
        2.3.1 术前准备
        2.3.2 手术步骤
        2.3.3 术后用药
    2.4 术后随访
    2.5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术后眼底情况
    3.3 手术前后BCVA、IOP情况
    3.4 各组内视盘区血流密度及RNFL厚度比较
2 个象限组'>3.4.1 >2 个象限组
        3.4.2 ≤2 个象限组
    3.5 组间视盘区血流密度及RNFL厚度比较
第4章 讨论
    4.1 硅油与视盘血流密度的关系
    4.2 硅油与RNFL厚度的关系
    4.3 硅油临床应用的思考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8)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在两种复杂眼外伤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L”形切口在微创玻切治疗后段眼内较大异物中的应用
    1.1 前言
    1.2 资料与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1.5 小结
    1.6 不足
第二章 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在重度眼外伤濒危眼中的应用
    2.1 前言
    2.2 材料和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2.6 不足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9)体位干预在玻璃体腔内硅油填充术应用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持续采取特殊体位时间比较
    2.2 两组患者术后3 d不适发生率比较
    2.3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10)OCTA观察硅油填充状态下3-6月内视盘毛细血管血流密度、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仪器和设备
        2.2.2 基本资料
        2.2.3 玻璃体切除+视网膜脱离复位+硅油填充术
        2.2.4 眼部检查
        2.2.5 观察指标
        2.2.6 随访
    2.3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所选患者手术前后视力的变化
    3.2 所选患者手术前后视神经毛细血管血流密度分析
    3.3 玻璃体腔硅油填充前后眼压的变化、视乳头杯盘比、视神经纤维层的厚度
    3.4 玻璃体腔硅油填充后硅油乳化的程度
第4章 讨论
    4.1 OCTA概述
        4.1.1 OCTA成像原理
        4.1.2 OCTA在视网膜微结构检测中的应用
    4.2 OCTA在检测硅油填充状态下病情的应用
    4.3 硅油的临床应用
        4.3.1 硅油的应用历史
        4.3.2 硅油对视网膜的毒性
    4.4 本文研究结果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四、眼内硅油填充术用于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护理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护理专案改善在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 吕彩玲,朱叶,姚溪,张松艳,何嫦斋.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01)
  • [2]2020年国内有机硅进展[J]. 胡娟,李文强,张晓莲,张爱霞,陈莉,曾向宏. 有机硅材料, 2021(03)
  • [3]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或巩膜扣带术后视力与黄斑微结构的临床观察[D]. 白玉玲. 广州医科大学, 2021(02)
  • [4]影响下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D]. 王倩. 吉林大学, 2021(01)
  • [5]整体护理对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视网膜脱落患者术后视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熊敏,蓝琼好,李敏红,陈梅花,严虹,陈海圆. 中外医学研究, 2020(16)
  • [6]地塞米松缓释剂在眼外伤玻璃体切割术后的抗炎作用[D]. 熊凡. 南昌大学, 2020(08)
  • [7]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硅油填充对视盘区血流密度及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影响分析[D]. 刘沛洋. 吉林大学, 2020(08)
  • [8]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在两种复杂眼外伤中的临床应用[D]. 钟雪梅.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9]体位干预在玻璃体腔内硅油填充术应用效果分析[J]. 陈小芬.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08)
  • [10]OCTA观察硅油填充状态下3-6月内视盘毛细血管血流密度、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变化[D]. 任旋. 南昌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视网膜脱离患者眼内硅油充填的护理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