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后旅游业发展对策

加入WTO后旅游业发展对策

一、旅游业入世发展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孙祉祺[1](2021)在《中日韩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服务贸易日益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国家之间的竞争逐渐由第一、第二产业的竞争转向第三产业之间的竞争,服务贸易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世界各国之间相互竞争的关键。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将服务贸易列推动自身经济发展,提升国际地位的重心。进入21世纪,中日韩三国始终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产业,并取得一定成果。本文基于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和衡量国际竞争力的相关指标对中日韩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进行比较研究。首先,介绍了服务贸易的概念及相关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总述中日韩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特征和国内规制。其次,结合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利用指数分析三国服务贸易整体和行业内部的竞争优势,系统全面的比较中日韩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国际竞争力水平。最后,结合分析结果提出促进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并基于RCEP协定和“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推进中日韩服务贸易合作发展的建议,为促进我国服务贸易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夏超[2](2020)在《中国-马来西亚旅游合作法律保障研究》文中指出旅游业是我国与马来西亚的支柱性产业。近来,我国与马来西亚之间的跨境区域旅游合作迅速发展,双方间旅游服务合作领域得到了不断拓宽。同时伴随着近年来全球经济和区域一体化的迅猛发展以及中国-东盟自贸区的顺利建成,我国与马来西亚之间的旅游合作将更为频繁。伴随着全球旅游服务贸易产业的健康发展,这将会进一步推动我国及马来西亚旅游业逐步形成一个标准化、高效化、统一化的跨境区域旅游服务贸易市场。笔者希望通过法律途径来保障我国与马来西亚的跨境区域旅游合作,从而促使两国间的旅游业健康稳定发展。本文除绪论和结语部分之外,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述中国与马来西亚跨境区域旅游合作的背景、现状和意义;第二部分结合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东盟自贸区中旅游服务贸易的适用原则以及中国与马来西亚双边合作法律规范等法律规定,阐述两国跨境区域旅游合作的基础以及应当遵守的规则;第三部分基于中国和马来西亚的旅游合作现状和旅游立法现状分析,以中国与马来西亚双方跨境区域旅游合作的特殊性而存在的主要法律问题为切入点,探讨双方跨境区域旅游合作法律基础存在的制度漏洞或缺陷;第四部分对完善中国与马来西亚跨境区域旅游合作法律制度和促进旅游贸易自由化提出相应的建议。本文试图对中国和马来西亚旅游服务业的相关法律进行研究,基于我国与马来西亚越来越频繁的跨境区域旅游合作和目前双方合作的法律基础,以全新的角度阐释两国跨境区域旅游合作中存在的法律风险,并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谭厚锋[3](2019)在《侗族大歌研究八百年史述》文中研究说明侗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历史悠久、文化多姿多彩的民族之一。侗族是一个善于歌唱的民族,侗乡被誉为"诗的家乡,歌的海洋",自古以来流传着"饭养身,歌养心"。在众多的侗族民歌中,要数世世代代以口传心授为传承方式的无指挥、无伴奏、多声部、一人领唱众人和声的民间合唱音乐——嘎老,即侗族大歌最具特色。20世纪50年代,侗族大歌是在中国境内被发现的第一个多声部民歌品种。彻底否定了西方音乐界长期以来认为中国民间没有多声部合唱歌曲的偏见。1986年侗族大歌唱响法国巴黎着名的国立夏乐宫剧院。1994年侗族大歌荣登中央电视台春节文艺晚会。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申报的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侗族大歌》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由此可见,侗族大歌不仅仅在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就是在世界音乐史中也有其应有的位置。多少年来,众多专家学者致力于侗族大歌研究。从宋代诗人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中对侗族民间音乐活动的描述算起,至今已有800余年的研究历史。在中国知网篇名为"侗族大歌""嘎老""侗族民间合唱"数百篇文章和已公开出版的10余部侗族大歌着作则为素材,分别从侗族大歌研究的开创期、形成期、恢复期、发展期和繁荣期等五个阶段的研究进行概述。这些研究分别从民族传统文化、民族音乐学、历史学、音乐理论、民俗学、人类学、传播学、旅游开发等视角展开,推动了对侗族大歌研究的深入。这些研究提升了侗族大歌在国内外的影响,预示了侗族大歌研究的未来走向。

波波娃·阿娜斯塔西娅[4](2019)在《俄罗斯服务贸易发展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世界上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已经超过了货物贸易的增长速度。科技进步是不仅改变服务业在经济中的地位,而且也是改变了关于服务业的传统观点的主要情况之一。今天的服务是使用最新信息技术的知识密集型行业。尽管在一些国家服务业在经济中仍然处于较低的地位,而在一些国家服务业在经济中占据领先地位,但是服务业在全球经济中发挥的作用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俄罗斯的服务贸易较早就开始发作。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政府开始更加关注服务贸易的发展。本文对俄罗斯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和俄罗斯服务贸易主要行业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此外,阐述了俄罗斯服务贸易竞争力的优势及劣势。并选取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占有率、服务贸易对外开放度指数、国际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对俄罗斯与发达国家的服务贸易整体和服务贸易主要行业竞争力的水平进行了比较分析。文章最后根据上述的研究确定了俄罗斯服务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俄罗斯服务贸易发展不平衡、俄罗斯服务贸易总体竞争力弱、俄罗斯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并提出了以下促进俄罗斯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建立健全法律体系,政府要加大对服务贸易的政策扶持力度,改善服务贸易结构,提高服务业的整体竞争力。

刘阳[5](2019)在《哈萨克斯坦产业转型初探 ——基于中哈非能源产业合作》文中研究说明伴随着全球经济下行,哈萨克斯坦“单一性”产业结构的弊病日益暴露,产业转型、产业优化等问题亟待解决。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国际油价持续上涨,加之哈国内不断发现新的大型油田,这为能源经济结构的形成奠定客观基础。同时哈萨克斯坦在独立前是作为苏联工业体系中的一环存在的,独立后丧失了原先的经济联系,许多大型的工业综合体纷纷破产,科研人才和熟练技工移居他国,这也在侧面上加剧了哈国经济结构的单一性。自2012年开始,哈国官方出台诸多改革举措,但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成效并不十分显着。“一带一路”倡议问世后,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友好交往持续升温。2014年12月,李克强总理访问哈萨克斯坦,正式提出“国际产能合作”的概念,并与哈方就深入推进中哈产能合作,将中国优势产能与哈国产业转型需求对接达成了重要共识。农业、制造业和旅游业是两国经济合作的重点领域,得益于双方高度契合的发展主张,日益密切的经贸、政治关系,以及哈国内政局平稳过渡和加入世贸组织,中哈非能源产业合作的前景令人乐观。诚然,两国关系目前仍然面临诸如地缘博弈加剧、金融支持不足、技术标准不统一以及哈国内舆论环境复杂等情况影响,然而随着中哈交往走向深处,这些问题的解决也提上了日程。

SAVATH BOUNTHAI(波伟)[6](2019)在《老挝吸引中国企业投资的影响因素》文中研究指明老中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国,两国政体相似都奉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老中两国的地理位置优势,此因素为两国人民交往和旅游带来了很大便利,尤其是对投资者和商人出入交流非常有利。自1989年老一中关系恢复正常化以来,发现两国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并深刻和双方信任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体现于老中两国高级领导人对国事交流非常频繁和中国企业对老挝直接投资的金额及项目数逐年增加。据历年统计数据指明中国大陆的企业最多,从投资流量和存量来看:自2008年以来中国企业的投资金额不断增长,而且投资存量增长非常快,从2008年以来中国企业对老挝投资存量占了所有外企的首位。特别是于2009年老中建成全面合作关系之后,中国企业对老挝直接投资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至2016年中国企业在老挝投资累计金额达到66.5亿美元,目前中国己成为老挝最重要的外资来源国之一,并推动了老挝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因为在老挝投资的外商企业是来自全球很多国家的,各国企业都有不同的经营管理模式和经验,因此这篇学术论文的主要针对影响中国企业在老挝投资的因素。本论文研究者根据历年中国在老挝的所有企业包括在外国的相关投资资料及数据开展分析与探讨后,得到了影响中国企业在老挝投资的因素主要为:①老挝方面有:老挝政府限制的政策、基础设施、法律和政策、银行业、劳动力;②外企方面有:选择投资行业和区域、文化和关系、技术和产品质量;③企业内方面有:了解投资当地不足、员工的工作效率不高、老中的教育水平差异和企业交流合作范围窄。对于影响中国企业的因素,本人提出了六点对策建议如:完善老挝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尊重老挝法律规定、提高员工的知识能力及工作效率、完善老挝媒体体系与更新数据、提高老挝政府的工作效率和透明度。

王红霞[7](2013)在《“入世”对辽宁省入境旅游中长期影响的评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基于1991年到2010年辽宁省14个地级市接待入境游客的各项数据,从时空层面对辽宁省入境旅游在入世前和入世后的变化过程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2001年中国入世为时间基准,通过入境游客在辽宁省的mapinfo分布格局图及各地级市入境游客的集聚性、到访率、动态度等指标的变化分析,拟探讨中国入世对辽宁省入境旅游业的中长期影响;以入世国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辽宁省接待入境游客的SSM模型,分析对比研究各入世国与辽宁省入境旅游业的发展关系;通过对区位、基础设施、旅游资源、政策等因素的分析,拟探讨入境旅游在辽宁省各地级市的分布产生差异的原因。通过以上各部分内容的研究,揭示辽宁省的入境旅游与中国入世之间的关联关系,扩大入世对入境旅游的积极影响,以期促进辽宁省旅游业的持续发展。研究表明,辽宁省入境旅游在中国入世前和入世后呈现出多方面的差异性。入世后辽宁省入境游客数量增多,但全省游客增长速度趋缓,且各市间游客增长速度差异较大;入世后,游客增长速度位居第一的辽阳与位居末位的沈阳差距达855.70%,但由于沈阳接待游客数量的基数较大,其游客数量仍大于省内多数地级市。各地级市间,入境旅游人数的分配产生较大变化,游客由大幅度集中于一、两个地级市转向多城市分散分布,但集聚态势还很显着;由于旅游发展基础等客观因素的影响,集聚现象在较短时期内难以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辽宁省入境游客的客源地定量分析表明:日本、韩国游客人数居前两位,美国、英国、新加坡紧随其后;入世后美国、英国、新加坡游客呈现较快增长,发展潜力巨大。致使入世前后入境游客变化的成因分析表明:“入世”条件变化后,各地级市旅游发展区位条件、基础设施条件、资源开发先后顺序、政策等条件发生变化,进而造成入境旅游业发生变化。

徐媛凤[8](2013)在《GATS框架下我国旅游业立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人类的繁衍发展,目前地球人口已超过70亿,小久的将来,预计会超过90亿,而人类同时面临着环境恶化、能源枯竭的重大挑战,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同样面临着如何以有限的资源来养育不断增长的人口的巨大压力,确保粮食安全已成为国家战略需求,其中,不断选育和培植性状优良的农业动植物新品种是重中之重,为此,“十二五规划”将鼓励保护育种技术创新、大力发展国家种业体系作为解决粮食安全的重大举措。而发展中国家因缺乏资金支持无法建立健全良好的动、植物品种权利保护制度,导致难以进行自主研发。为此,必须构建全面的动、植物品种权利保护法制环境,以刺激育种技术研发的积极性,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并促进种子产业,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和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必要条件。本文拟从俄罗斯联邦育种(成果)权利法典化入手,分析研究中俄法律制度的差异,从而为中国加强动植物新品种权法律保护体系建设、完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提供立法建议。

陈清龙[9](2010)在《两岸旅游发展政策的比较研究》文中提出海峡两岸在中国近代政治史上,是一个相当特殊的关系,从政治、军事的敌对状态到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之密切交流、相互依存,但在政治上却仍处于完全不同体制。中国大陆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功能。在旅游交流上,2007年台湾同胞赴大陆人数近达400万人次,大陆赴台人次仅有23万人次,单向发展趋势明显,台湾成为是中国重要的入境客源区域之一。2008年两岸直航与全面大三通并开放大陆人士来台观光旅游,让两岸的关系气氛达到前所未有的和谐。旅游的平衡交流与合作发展成为促进两岸交流的先驱角色与平台。在台湾全面开放陆客来台旅游之际及两岸旅游密切的往来之下,旅游的课题,尤其对旅游的政策研究、分析并比较两岸旅游政策之差异,寻求两岸共同发展利基,互为截长补短,在两岸皆为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会员及两岸共同的血脉文化渊源下,共同携手合作,于全球化的世界旅游市场,建立起强且深具影响力的华人地位,乃成为一有意义的研究课题。本论文以“两岸旅游发展政策的比较研究”为题,以质性的研究方法,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宏观面向切入解析研究两岸旅游政策。并计以:研究的背景与目的、研究方法与程序、两岸研究之参考文献及立论依据、两岸的政经社会文化背景、两岸的旅游发展历程、两岸旅游政策的发展与变迁、两岸旅游的行政组织与旅游行政法制比较、两岸旅游政策的异同比较与优劣势探讨、两岸旅游合作与健康发展的新关系等共概分为十个章节予以详述,并以两岸特色的旅游政策为例,进行说明与比较,进而提出优势互补经验分享的建议。最后,经由本研究的比较分析结果,确认两岸旅游交流合作,可以促进两岸关系的改善,进而是促使两岸和平的基础建立。且研究发现在两岸和平的基础上,两岸旅游的合作发展的两个重要面向,一为历史的脉络,二为海洋的轨迹,可以共同构建两岸旅游未来的健康合作发展模式,亦即从海洋和平公园建立到两岸旅游一体链,拓展至两岸四地的区域旅游合作链,最终建构亚洲华人旅游圈,进而在世界旅游市场拥有华人话语权的研究建议。

齐欢[10](2011)在《二战后越南现代化进程研究(1945-2010)》文中提出作为一种历史必然性,现代化是一切后发国家摆脱落后形成现代国家的必然进程。任何国家的现代化,都是从本国的历史条件、文化传统和社会制度出发,同时吸收外部的积极因素追求有本国特色的现代化价值取向的道路。越南作为一个后发国家,其现代化从启动、发展、对模式的探索和转型且充满了艰辛和曲折。1858年越南成为法国殖民地后被卷入了世界现代化性大潮。1945年越南在印支共的领导下获得了民族独立后开始了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但由于种种原因直到1986年实施革新开放以来现代化才走上正确的道路。研究该国的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有助于我们对发展中国家现代化问题和实施赶超型战略的理解,总结发展中国家探索现代化道路的一般规律。通过对越南的个案分析,有助于丰富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实践与理论范式的研究,对学科建设也有一定意义。为一些后发国家探索一条较成功的现代化道路可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本文综合运用历史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国和西方现代化理论等理论对越南1945年以来的现代化历史进程及其特点、成就问题与经验教训、现代化水平、模式及走向进行了研究。本文由绪论和正文的第一至第十章和结语构成。绪论主要讨论本论文选题及有关概念的界定、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安排等。第一章讨论了越南现代化启动的历史背景(1858-1945年)。国际背景是18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由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世界现代化进程使许多前资本主义国家成为西欧的殖民地和附属国。国内背景是法国入侵和殖民统治对越南的传统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使其发生分化和重组,从根本上改变了在“王朝循环”模式支配下的封建王朝的历史方向,越南被强行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在“衰败化”和“边缘化”冲击下,越南在印支共的领导下走向“革命化”,经过义静苏维埃运动和八月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越南现代化的启动以19世纪下半叶阮朝的改革为标志。①从阮朝的改革到1945年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是越南现代化低度发展阶段②。第二章探讨了两种社会制度影响下的越南现代化进程(1945—1975年)。本章主要论述二战后越南分治下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北方和在资本主义制度影响下的南方现代化进程。本章分为两个时期,一是1945—1954年抗法时期;二是1954—-1975年抗美时期。内容包括,北越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指导思想和实践效果。美国在南越进行移植美式模式的现代化实践。由于战争的影响,越南错过了1945—1973年世界经济黄金时代①的发展机会。而东亚一些国家则利用越战的机会迅速发展为新兴工业化国家。第三章阐述了越南统一后对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及严重挫折(1975—1986年)。越南在1976年建立统一的社会主义共和国,结束了长期国家分裂、南方政治衰败、和社会动乱的局面,成立了具有强大社会动员和整合能力高度集权的现代国家政权,提供了能进行自主型现代化发展的制度保证。但多年战争破坏使越南现代化起点很低,这决定了现代化发展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由于指导思想和内外政策上的失误,越南再次错过有利的发展时机。虽然从1979年越南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但效果有限。直到实行全面革新开放后才进入现代化的正确轨道。第四章讨论革新开放后到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间现代化建设的情况(1986—-1996年)。越共在1986年12月召开“六大”确定了全面革新的路线。六大成为越南现代化进入新时期的标志。越南在坚持传统社会主义理论合理成分的同时吸收了其他国家现代化理论的有益成份,通过实践逐渐形成具有本国特色的新理论。七大制定了《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建设纲领》,使越南现代化进入第一个高速发展期。第五章论述了在苏联、东欧解体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冲击下,越南对现代化战略进行的调整(1997—-2001年)。这时期,越南现代化面临多重挑战:在苏联、东欧的解体的影响下的政治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下的经济危机和腐败影响下的社会危机。鉴于此,越南对政治体制和领导层、现代化的指导思想、经济战略、政策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提出了在2020年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目标。第六章研究了越南现代化进程的第二次快速发展的情况(2001-2006年)。2001年4月,越共“九大”把七大的《建设纲领》加以具体化。在九大思想指导下,越南的现代化进入第二个加速期。但发展中的问题也大量出现。第七章论述了越共十大到十一大间的现代化进程的情况,并分析了今后现代化进程的走向与趋势(2006—2011年)。经过20年的探索,越南已初步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体系和一条适合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十大后越南现代化进程又取得重大进展。2011年1月召开的越共十一大为今后现代化道路指明了方向。第八章对1945年以来越南现代化进程成败的经验教训作了分析。对每个阶段现代化获重大进展和遭受挫折的原因从政治体制、经济、社会、外交、文化和军事以及自然地理和资源等方面作了较为深入分析。第九章对越南现代化进程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选用以中科院的两次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为主对越南的经济、社会、综合现代化、生态、文化和国际现代化水平作了较系统的量化评价。由于政治现代化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世界上还没有相关的定量评价体系,因此,对其评价限于定性方面。第十章对越南现代化进程的模式①进行了总结。世界各国在现代化进程中逐步形成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发展模式。本章对越南现代化模式的分析包括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诸多方面的内容。通过分析指出,越南早期现代化启动属于典型的挑战——回应(汤因比的说法)的模式。独立后,北方采取了经典社会主义模式,南方模式则试图建立资本主义模式。革新后,越南现代化模式开始向与东亚模式、中国模式、西方新自由模式相结合的市场化模式转变,形成了具有“越南特色混合型后全能主义模式”。本文的最后一部分内容为结语。对以上各章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归纳与总结,对本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进行升华和提炼。

二、旅游业入世发展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旅游业入世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中日韩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及内容结构
        (一)研究方法
        (二)内容结构
        (三)论文的主要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概念的界定和相关理论
    第一节 服务贸易概念及分类
        一、服务贸易概念
        二、服务贸易行业分类
    第二节 相关理论综述
        一、比较优势理论
        二、相互依赖经济理论
        三、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四、规模经济理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日韩服务贸易发展状况分析
    第一节 中日韩服务贸易发展状况及特征分析
        一、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状况及特征
        二、日本服务贸易发展状况及特征
        三、韩国服务贸易发展状况及特征
    第二节 中日韩服务贸易政策及国内规制分析
        一、中国服务贸易政策及国内规制分析
        二、日本服务贸易政策及国内规制分析
        三、韩国服务贸易政策及国内规制分析
    第三节 中国与日、韩双边服务贸易合作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一、中日服务贸易合作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二、中韩服务贸易合作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日韩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指标比较分析
    第一节 中日韩服务贸易总体国际竞争力指标比较
        一、国际市场占有率(MS指数)比较分析
        二、贸易竞争力指数(TC指数)比较分析
        三、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指数)比较分析
        四、贸易开放度指数(SO指数)比较分析
        五、计算结果及分析
    第二节 中日韩服务贸易行业内竞争力指标比较
        一、中国服务贸易行业内竞争力分析
        二、日本服务贸易行业内竞争力分析
        三、韩国服务贸易行业内竞争力分析
    第三节 中日韩服务贸易行业间竞争力比较
        一、中日韩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
        二、中日韩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
        三、中日韩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
        四、中日韩文化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日韩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生产要素
        一、初级生产要素
        二、高级生产要素
    第二节 需求条件
        一、市场需求
        二、消费需求
    第三节 相关产业支持
        一、运输服务的相关产业支持
        二、金融服务的相关产业支持
        三、旅游服务的相关产业支持
        四、文化服务的相关产业支持
    第四节 企业战略结构
        一、中国企业战略结构
        二、日本企业战略结构
        三、韩国企业战略结构
    第五节 政府与机遇
        一、政府支持
        二、机遇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推进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促进中国服务发展对策建议
        一、完善政策法规,充分发挥政府的辅助作用
        二、注重人才培养,提升服务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鼓励服务贸易科技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
        四、优化服务贸易结构,推进中日韩自贸区合作
    第二节 加强中日韩服务贸易合作的对策建议
        一、在RCEP框架下促进中日韩服务贸易合作
        二、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促进中日韩服务贸易合作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2)中国-马来西亚旅游合作法律保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论文选题的意义与目的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及现状
    (三)本文创新点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中国与马来西亚跨境区域旅游合作概述
    (一)中国与马来西亚的建交背景
    (二)中国与马来西亚旅游立法的现状
    (三)中国与马来西亚跨境区域旅游合作的意义
    (四)中国与马来西亚跨境区域旅游合作的现状
二、中国与马来西亚跨境区域旅游合作的法律制度
    (一)普遍性多边合作法律规范(服务贸易总协定)
        1.GATS基本原则在中马旅游服务贸易中的适用
        2.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入世承诺
        3.马来西亚旅游服务贸易入世承诺
    (二)区域性多边合作法律规范(CAFTA框架协议)
        1.CAFTA基本规定在中马旅游服务贸易中的影响与适用
        2.CAFTA《框架协议》中国旅游服务承诺
        3.CAFTA《框架协议》马来西亚旅游服务具体承诺
    (三)双边合作法律规范
        1.中马鼓励和保护投资协定
        2.中马旅游合作谅解备忘录
    (四)旅游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制度
        1.中国旅游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制度
        2.马来西亚旅游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制度
三、中国与马来西亚跨境区域旅游合作存在的主要法律问题
    (一)中马旅游合作法律法规不健全
    (二)缺乏独立的争端解决机制
    (三)缺乏专门协调机构
    (四)中马游学旅游安全纠纷
    (五)中马医疗旅游服务纠纷
四、完善中国与马来西亚跨境区域旅游合作法律制度的建议
    (一)立法保障
    (二)确定独立的争端解决机制
    (三)建立区域旅游合作协调机构
    (四)旅游安全保障
    (五)医疗旅游保障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4)俄罗斯服务贸易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俄罗斯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三、中国及其他国家相关研究综述
    四、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五、论文的创新之外
第一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服务贸易的相关概念
        一、服务贸易的概念
        二、服务贸易的模式
        三、服务贸易的分类
    第二节 国际贸易理论对服务贸易的适用性
        一、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二、新型国际贸易理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俄罗斯服务贸易发展状况
    第一节 俄罗斯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一、俄罗斯服务贸易总体发展状况
        二、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俄罗斯服务贸易发展状况
    第二节 俄罗斯服务贸易主要行业发展状况
        一、运输服务
        二、旅游服务
        三、信息技术服务
        四、保险服务
        五、金融服务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俄罗斯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第一节 俄罗斯服务贸易竞争力的优势和劣势
        一、俄罗斯服务贸易竞争力的优势
        二、俄罗斯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劣势
    第二节 俄罗斯与发达国家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比较分析
        一、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占有率
        二、国际贸易竞争优势指数
        三、服务贸易对外开放度指数
    第三节 俄罗斯与发达国家服务贸易主要行业竞争力比较分析
        一、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占有率
        二、国际贸易竞争优势指数
        三、服务贸易对外开放度指数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俄罗斯服务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第一节 俄罗斯服务贸易存在问题
        一、俄罗斯服务贸易发展不平衡
        二、俄罗斯服务贸易总体竞争力弱
        三、俄罗斯服务贸易人才不足
    第二节 促进俄罗斯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法律体系
        二、政府要加大对服务贸易的政策扶持力度
        三、改善服务贸易结构
        四、提高服务业的整体竞争力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哈萨克斯坦产业转型初探 ——基于中哈非能源产业合作(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2 单一性能源产业——哈萨克斯坦产业结构现状
    2.1 能源储备丰富
    2.2 能源产业成为经济支柱
        2.2.1 支撑经济增长
        2.2.2 吸收主要投资
    2.3 “繁荣”背后的隐患
        2.3.1 易受国际环境影响
        2.3.2 制造业产品严重依赖进口
3 哈萨克斯坦产业结构转型的路线与困境
    3.1 实施路线
        3.1.1 对内:“工业创新发展规划”与“2050”发展战略
        3.1.2 对外:依托欧亚经济联盟
    3.2 面临困境
        3.2.1 前苏联时期产业布局的遗留问题
        3.2.2 “玉兹风气”——部落意识的隐形阻力
        3.2.3 科研投入不足与人才流失
        3.2.4 欧亚经济联盟的局限性
4 中哈非能源产业合作——“一带一路”与哈国产业转型的交汇点
    4.1 内在动因
        4.1.1 发展政策契合
        4.1.2 产能转移与产业互补
        4.1.3 政治互信加深
    4.2 重点领域
        4.2.1 第一产业:农业
        4.2.2 第二产业:机械制造业
        4.2.3 第三产业:旅游业
    4.3 前景展望
        4.3.1 经贸往来日趋紧密
        4.3.2 产能合作方兴未艾
        4.3.3 哈国加入世贸组织
        4.3.4 哈国政权平稳过渡
5 中哈非能源产业合作的挑战与对策
    5.1 “中亚战略”地缘博弈
    5.2 营商环境期待完善
    5.3 金融服务相对薄弱
    5.4 技术标准存在差异
    5.5 舆论环境多元复杂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6)老挝吸引中国企业投资的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目的
    1.4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1.4.1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1.4.2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1.5 研究思路
    1.6 研究方法
    1.7 论文创新点和研究难点
第二章 老中经贸合作分析
    2.1 老挝基本概况
    2.2 老挝社会经济分析
        2.2.1 老挝吸引外资分析
        2.2.2 老挝对外贸易分析
        2.2.3 老中的双边贸易分析
    2.3 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2.3.1 中国对外贸易分析
        2.3.2 中国对外投资分析
    2.4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存在的风险分析
        2.4.1 政治风险
        2.4.2 金融风险
        2.4.3 经营与管理风险
        2.4.4 技术风险
        2.4.5 社会文化风险
第三章 中国企业对老挝直接投资的产业分析
    3.1 中国企业对老挝直接投资状况
    3.2 中国企业对老挝第一产业投资分析
    3.3 中国企业对老挝第二产业投资分析
    3.4 中国企业对老挝第三产业投资分析
第四章 中国企业对老挝直接投资影响因素研究
    4.1 老挝国内影响因素分析
    4.2 中国企业在老挝投资的外企影响因素分析
    4.3 中国企业的内在影响因素分析
    4.4 中国企业对老挝经济影响分析
    4.5 中国企业对老挝环境影响分析
    4.6 中国企业对老挝社会影响分析
第五章 中国企业对老挝直接投资的对策建议
    5.1 完善老挝基础设施建设
    5.2 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5.3 尊重老挝法律规定
    5.4 提高员工的知识能力和工作效率
    5.5 完善老挝媒体体系与更新数据
    5.6 提高老挝政府的工作效率和透明度
第六章 结论与启示
    6.1 结论
    6.2 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7)“入世”对辽宁省入境旅游中长期影响的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2.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国内相关研究进展
        2.1.2 国外相关研究进展
    2.2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外贸政策变化的效应研究
        2.2.2 与入境旅游相关的理论
3.辽宁省发展现状分析
    3.1 辽宁省自然环境状况及行政区划
    3.2 辽宁省经济发展状况及旅游业发展现状
        3.2.1 辽宁省经济发展状况
        3.2.2 旅游业总体发展情况
4.入世前后辽宁省入境旅游业比较研究
    4.1 总体分异分析
        4.1.1 入境旅游总体发展情况
        4.1.2 入境旅游总体演变规律
    4.2 地级市间比较分析
        4.2.1 集聚性变化分析
        4.2.2 到访率变化分析
        4.2.3 动态度变化分析
5.辽宁省接待部分入世国游客客源地的 SSM 分析
    5.1 入境旅游客源地现状分析
    5.2 SSM 模型在旅游业研究中的应用
    5.3 SSM 模型构建
    5.4 辽宁省入境游客客源地的 SSM 分析
6.入世前后辽宁省接待国际入境游客地区差异的成因探究
    6.1 区位因素
    6.2 基础设施因素
        6.2.1 服务设施
        6.2.2 交通设施
    6.3 旅游资源因素
    6.4 政策因素
        6.4.1 中美相关政策
        6.4.2 中英相关政策
        6.4.3 中日韩相关政策
7.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8)GATS框架下我国旅游业立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论文的研究方法与框架
第一章 GATS原则与中国的入世承诺
    第一节 GATS的总体结构与原则
        一、GATS与WTO规则
        二、GATS的内容与原则
    第二节 中国在服务贸易方面的入世承诺
        一、中国在服务贸易方面的水平承诺
        二、中国在服务贸易方面旅游服务的部门承诺
    第三节 制定旅游管理基本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制定旅游管理基本法的必要性
        二、制定旅游管理基本法的可行性
        本章小结
第二章中国旅游业立法与实务现状
    第一节 中国旅游业立法现状
        一、GATS基本原则对中国旅游业立法的要求
        二、中国旅游业立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中国旅游业实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监管现状及原因分析
        二、国内景区涨价潮问题
        三、旅游安全问题
    本章小结
第三章完善中国旅游业立法的建议
    第一节 各国立法模式和主要内容
        一、国外的旅游立法及其模式
        二、中国旅游立法模式的选择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草案)》浅析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草案)》的起草历程
        二、中国旅游法草案的主要内容及两次审议之对比
    第三节 完善中国旅游业立法的建议
        一、《国际旅游公约》——国际统一公法规范
        二、中国“旅游法”的名称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管理基本法》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两岸旅游发展政策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动机 1.3
    研究问题与目的 1.4
    研究架构与研究程序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范围、限制 1.6
    名词诠释 2
    相关理论与文献回顾探讨 2.1
    政策分析理论 2.2
    观光旅游、行政与法规的关系 2.3
    观光旅游政策制定与规划 2.4
    观光旅游政策之执行 2.5
    观光旅游政策公共部门的角色 2.6
    旅游政治的政治学分析 3
    两岸关系与相关文献回顾探讨 3.1
    两岸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概述 3.2
    两岸互赖关系 3.3
    两岸旅游相关文献及研究现况分析 4
    两岸旅游发展历程与现况概述 4.1
    中国旅游发展的历程 4.2
    台湾观光旅游发展历程 4.3
    中国旅游现况概述 4.4
    台湾观光旅游现况概述 4.5
    两岸旅游市场比较分析 4.6
    两岸旅游交流概述 5
    两岸旅游政策 5.1
    中国旅游政策 5.2
    台湾观光旅游政策 5.3
    大陆对台旅游政策 5.4
    台湾开放大陆人士来台旅游政策 5.5
    两岸旅游政策之进一步解析 6
    两岸旅游行政组织概述与比较 6.1
    台湾观光行政组织概述与现况发展 6.2
    大陆旅游行政组织概述与现况分析 6.3
    两岸观光旅游行政组织比较分析 6.4
    两岸旅游民间组织比较分析 7
    两岸观光旅游行政法制之概况 7.1
    台湾观光行政法制法规 7.2
    台湾旅游契约法制 7.3
    大陆旅游行政法制法规 7.4
    大陆旅游合同法制 7.5
    两岸旅游协议概述 7.6
    两岸旅游法制之比较分析 7.7
    两岸旅游法律纠纷处理 8
    两岸特色旅游政策案例概述 8.1
    中国特色的旅游政策案例 8.2
    台湾特色的旅游政策案例 8.3
    两岸旅游特色发展政策案例的合作研析 9
    研究结论 9.1
    两岸旅游优劣势差异总结 9.2
    两岸旅游政策基本比较异同 9.3
    两岸旅游政策制定规划差异解析 9.4
    两岸旅游政策开放对中国的影响 9.5
    两岸旅游政策开放对台湾的影响 10
    研究发现与研究建议 10.1
    世界趋势与全球旅游发展新态势 10.2
    两岸旅游政策健康发展新思维 10.3
    研究发现与两岸旅游合作模式建议 10.4
    研究限制与后续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10)二战后越南现代化进程研究(1945-2010)(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界定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界定
        二、研究意义
        三、对有关概念的理解与诠释
    第二节 研究现状述评
        一、中国的研究
        二、越南本国的研究
        三、其他国家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一、研究方法
        二、论文结构
    第四节 论文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一、重点
        二、难点
        三、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第一章 越南现代化启动的历史背景(1858—1945年)
    第一节 国际背景
        一、世界现代化、工业化浪潮的加快及对东亚国家的冲击
        二、西方殖民者对东南亚国家的入侵与殖民
    第二节 国内背景
        一、传统社会的特点及对现代化启动的制约作用
        二、法国殖民统治对越南社会的影响及变化
    第三节 越南封建王朝的改革及早期现代化思想
        一、阮朝末期的改革运动及早期现代化思想的启蒙
        二、创建民主共和政体的现代化进程的现代化思想
    第四节 越南共产党的建立及其领导人民反法国、日本殖民者的胜利
第二章 两种社会制度影响下的越南现代化进程(1945—1975年)
    第一节 实行战时社会主义制度的北方现代化进程
        一、越南民主共和国现代化指导思想——胡志明思想
        二、抗法、抗美中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第二节 南越的依附性发展和美式现代化的破产(1954—1975)
        一、美式民主制度试验的失败
        二、扭曲发展的经济现代化
        三、美国失败的现代化实验——南越"战略村计划"
        四、南越社会的畸形发展
第三章 统一后越南对现代化道路的初步探索和严重挫折(1975—1986年)
    第一节 强化传统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的危害与革新思维的提出
    第二节 世界工业化第三次浪潮发展机遇的丧失
        一、政治现代化进程:对国家的"苏式"政治整合及反思
        二、经济发展走到崩溃的边缘
        三、国家全面控制下的社会整合
        四、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对现代化的负面影响
第四章 革新后,现代化走上正轨并进入第一个加速期(1986—1996年)
    第一节 革新伊始时期越共对现代化思想与理论的思考(1986—1991年)
        一、苏联、中国及一些国际组织对越南革新开放思想的影响
        二、革新开放的总设计师——阮文灵的革新思想
        三、强调思维革新和在革新中坚持"六项基本原则"
        四、"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的提出
        五、以民为本的社会现代化思想的提出
        六、走向世界的新起点:"广交友,少树敌"外交政策的提出
    第二节 革新开放的蓝图:《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建设纲领》的出台(1991—1996)
        一、正式树立"胡志明思想"在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二、提出形成有国家管理的市场机制理论
        三、提出民富国强、社会公平、文明的发展目标
        四、提出"全方位、多样化"的外交路线
    第三节 十年革新的举措与初步成就
        一、越共六大和七大的召开的背景及对现代化的初步设计
        二、在苏东剧变的压力下谨慎地进行政治革新
        三、工作重点的转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进程
        四、社会现代化进程逐渐步入正轨
        五、经济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开始出现
        六、外交战略的成功转变和外交关系的新格局
第五章 金融危机冲击下越南对现代化战略的调整(1996—2001)
    第一节 八大召开与金融危机冲击下对现代化指导思想的调整
        一、对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理论体系的探索
        二、工业化、现代化思想的提出
        三、对时代特征、国际形势的理论认识
        四、以民为本的社会发展思想的深化
    第二节 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下越南现代化进程的减速及调整
        一、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改革与调整
        二、金融危机后对经济现代化战略的调整(1996—2001)
        三、现代社会的特征开始显现
        四、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态问题
        五、八大的外交方针及对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作用
第六章 越南现代化进程的第二次加速期(2001—2006)
    第一节 现代化思想与理论的发展
        一、认为国际形势和外部环境有利于越南推进现代化进程
        二、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思想体系的初步形成
        三、新战略的形成: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理论的确立
        四、强调分配公平和加快文化对外交流
        五、利用全方位外交推进现代化的思想
    第二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第二次加速
        一、政治体制改革进程提速
        二、经济现代化的第二次加速
        三、社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
        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生态出现恶化趋势
        五、全方位外交政策的成果及对现代化的推进
第七章 迈出改革新步伐(2006-2010)
    第一节 越共十大以来关于现代化建设的新思想
        一、加强党建新思想的提出
        二、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对越南的影响在增强
        三、开展新农村建设,强调要实现社会的进步与公平
        四、提出以国家利益为最高目标的对外开放新战略
    第二节 中国现代化理论与思想对越南的影响
    第三节 现代化进程的新进展
        一、现代民主政治的特点日益凸现
        二、增长快速和危机并存的经济现代化进程
        三、现代社会端倪初现
        四、全面开放态势的形成
        五、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步成为社会共识
        六、越共"十一大"后现代化发展的走向
第八章 越南现代化进程中经验与教训
    一、经验
    二、教训
第九章 对越南现代化进程水平的综合评估
    第一节 对经济现代化进程水平的评价
    第二节 对社会现代化进程水平的评估
    第三节 对经济、社会的综合现代化水平的评估
    第四节 对生态现代化的评价
    第五节 对政治现代化的评价
        一、政治现代化评价标准
        二、对政治现代化进程水平评价
    第六节 对国际现代化的评价
        一、国际现代化的定义及其水平定量评价标准
        二、对越南国际现代化水平的评价
    第七节 对文化现代化的定量评价
        一、文化现代化的定义及其水平定量评价标准
        二、对文化现代化定量评价
第十章 越南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演变及特点
    第一节 统一前南、北方现代化模式及特点(1945至1975年)
        一、北方仿效苏联的"战时社会主义模式"的实践
        二、资本主义影响下的南方现代化模式的构建及其失败
    第二节 苏式经典社会主义模式在全国的确立、挫折及初步变革(1975—1986年)
        一、高度集权政治现代化模式的进一步强化
        二、高度集中与统一的经济现代化模式
        三、国家高度控制下的社会发展模式
        四、经典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和危害
    第三节 现代化模式的全新转型及趋向:自主型发展模式的形成(1986—2006年)
        一、越共探索有越南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
        二、在稳健的基础上向民主、分权和法制化转型的后全能政治模式
        二、向市场化不断迈进的社会主义定向经济模式
        四、逐步走向国家社团主义的开放、注重民生和多元化的社会及文化发展模式
    第四节 十一大后,越南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走向
        一、具有越南特色的政治现代化模式正在构建
        二、长期坚持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体制取向
        三、长期坚持国家管理下的社会发展模式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四、旅游业入世发展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中日韩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D]. 孙祉祺.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2]中国-马来西亚旅游合作法律保障研究[D]. 夏超.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3]侗族大歌研究八百年史述[J]. 谭厚锋.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6)
  • [4]俄罗斯服务贸易发展问题研究[D]. 波波娃·阿娜斯塔西娅. 黑龙江大学, 2019(03)
  • [5]哈萨克斯坦产业转型初探 ——基于中哈非能源产业合作[D]. 刘阳. 新疆师范大学, 2019(06)
  • [6]老挝吸引中国企业投资的影响因素[D]. SAVATH BOUNTHAI(波伟). 云南大学, 2019(03)
  • [7]“入世”对辽宁省入境旅游中长期影响的评估研究[D]. 王红霞. 辽宁师范大学, 2013(05)
  • [8]GATS框架下我国旅游业立法研究[D]. 徐媛凤. 黑龙江大学, 2013(06)
  • [9]两岸旅游发展政策的比较研究[D]. 陈清龙.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0(10)
  • [10]二战后越南现代化进程研究(1945-2010)[D]. 齐欢. 云南大学, 2011(02)

标签:;  ;  ;  ;  ;  

加入WTO后旅游业发展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